领导力开发范文

2024-07-24

领导力开发范文(精选8篇)

领导力开发 第1篇

领导力开发,是注重选择还是依靠培养?

企业领导力的开发是所有企业长远发展所面对的第一课题,但是很多企业在开发人才的过程中往往把重点放在培训和教育方面,所以投入很多时间和资金在培训和教育上。其实,很多优秀的公司,如GE、微软、联想,都更看重人才的选拔和激励机制的建立。摩托罗拉过去比较注重培训和教育,近年来也将重点逐渐转到领导人才的选拔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上。所以、本人认为企业领导力的开发,60%靠选择,30%靠激励,10%靠培训与教育。

“60%靠选择”的核心原则是“人才的核心素质是有差异的”。作为企业来说,首先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和组织架构确定自己企业需要的领导力的核心素质是什么,明确后备力量的选拔标准,开发本企业行之有效的一套人才选拔的技术和方法,然后,去吸引和选择真正符合企业发展和职位要求的人才。作为个人来说,则需要不断分析和发现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自己的优势和弱点,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和自身优势所适合的环境和职位,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发展自己,而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弥补弱点上。

“30%靠激励”的核心原则是“人才是成长起来的”。激励机制是一套保证企业战略得以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它的核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企业对员工的产出、行为要求和责任权力是否明确,二是对员工的奖惩是否明确。任何人都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只要企业建立了这样一套明确、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就会有人才不断地脱颖而出。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制,真正的人才是留不住,也培养不出来的。对于个人来说,在选择了符合自己的环境和职位之后,就要充分理解公司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行为准则的要求,了解赋予自己的责任和权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去为企业创造价值,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成长。在温室里是培养不出卓越才干的。

“10%靠培训和教育”。有很多企业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在培训和教育上,送大量的后备干部去参加各种培训,去上MBA。其收效往往不能达到企业领导对人才开发的期望,于是又认为是这门培训课或MBA不好。其实,培训和教育在企业领导力开发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企业不应把领导力开发的重点放在这方面。另外,在培训和教育方面,可选择的方式有很多,如轮岗、在职学习、个别辅导与教练、参加一些相关项目等等。现在,很多优秀公司都开始把培训与教育的重点放在帮助员工制定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然后再选择恰当的培训与教育方式。

总之,无论是要开发企业的领导力,还是员工个人要开发自己的领导与管理水平,都应当坚持60/30/10原则,即“60%靠选择,30%靠激励,10%靠培训与教育”。

领导力开发 第2篇

四大步

首先,确定公司的领导力战略,即我们用什么样的战略来发扬我们公司的领导力,在公司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是以购买为主还是以培养为主,或者是兼用?这个战略要首先确定。同时,你还要考虑是否要树立自己公司的领导力品牌。

比如像GE和IBM等大公司已经树立了,但对有些公司来说,这方面可能并不是核心。其次,要确定是不是要做这些方面的企业管理。当确定这些东西以后,公司才有可能进入到下一步,否则一开始就先做领导力培养项目,做完之后,还要从外面招人,这样的培养可能会失败,因为虽然培养本身做的很好,但没有跟公司的战略相衔接。

接下来是校准。当我们确定目标受众后,要做的是跟他们沟通,看他们做的绩效怎么样,然后评估他们做的好还是不好。当评估完成以后,就知道他们的问题在哪里了。

企业中层干部领导力开发刍议 第3篇

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干部的领导, 如果企业的干部领导力低, 则企业经营有关的制度及各项措施就不能很好地落实。只有提高干部领导力的水平, 才有可能使企业经营发展所制定的制度及各项措施在实践中得到执行, 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

一、干部领导力概述

所谓领导力就是企业或组织中的管理层按照一定的管理理论, 在其内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行为生态系统中, 经由管理人与分配任务等两个领导行为途径所体现出来的、对所管理对象产生的向心力、生产力等作用力的总和。干部领导力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协调人员关系的能力, 即向心力。二是完成即定目标的能力, 即生产力。用共产主义的观点来讲, 前者是管理者在生产中的协调能力, 后者是管理者发挥生产力作用的能力。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来讲, 前者是管理者在管理人中所体现的能力, 后者是管理者在完成目标中所体现的能力。这两点对干部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共存于干部领导力之中, 相互联系, 互相促进, 缺一不可。一方面, 协调人员关系的能力与完成即定目标的能力两者是不易区分的, 两者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混在一起的。例如, 有时向心引力本身也是一种生产力。此外, 两者还是相互作用, 共同促进的。例如向心力的提升能够使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提升。干部领导力要注意内、外管理的关系, 使它们统一起来。也就是, 干部领导力的产生、发展与转变是由内、外管理体系来在支撑着的。这个体系是由四个部分组成。从里到外依次是精神作用层次, 此层体现了内在的领导力。二是管理意识层次, 这层是领导力意识的体现。三层是管理层次, 这层是领导力优势的体现。四层是领导力的作用层次, 表明其所具有的向心力与生产力等。这四部分是依次递进、相互作用的关系。无论哪一个部分出现了问题, 都会影响我们对领导力的判断, 使判断失去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现在各类企业中干部领导力的现状

1. 在落实制定的有关规定时, 态度不认真。

对于领导力来讲, 只有端正执行态度, 从内心真正理解到上级决策的重要性, 才能端正思想, 改变态度, 认真执行决策, 使制定的有关规定能发挥作用。但现在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干部不重视已经制定的有关规定, 也不认真落实安排下来的任务, 不能严肃地对待本职工作, 而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 在工作有了问题时, 才想到要认真处理, 亡羊补牢。

2. 领导的过程中不够规范。

企业干部的领导力, 尤其是中层管理干部的领导力水平, 将会对企业决策的落实产生很大的影响。若企业在经营中出现问题, 则会不利于国家的建设事业。领导干部在企业中进行各项管理时, 一定要符合企业的相关要求, 切不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不规范的行为, 置集体利益于脑后。

3. 管理的内容比较偏面。

在多数行业中, 管理内容比较偏面的问题普遍存在。企业制定好的经营方案, 在执行的时候被基层管理干部打了折扣, 由于打了折, 使已经制定的方案变得不适合。好的方案, 需要正确地领导力来落实, 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达到预定的目标。

三、改进领导干部领导力的措施

在企业中, 如果不重视干部领导力的提高, 那么就会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企业负责人应想尽办法, 采取有效地策略提高干部的领导力, 具体策略如下。

1. 用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干部领导力外化力度的协调性。

我们反复强调, 要调整好社会建设与改革二者的关系, 使二者能够相互协调地发展。每个干部应明白社会建设与改革不是相互独立的, 而是具有一定联系的, 要对他们进行辨证地分析, 才能做好二者的协调工作。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力的作用下协调性会得到增强。一是使领导干部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建设与改革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能够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 建立起有效地监督机制, 以约束片面强调社会建设的行为。

2. 端正领导工作态度, 提升其素质。

领导干部自身具有的素质, 与其在工作中的态度, 能够对下属员工产生深刻地影响。自身素质包含了心理、社会与自然三个方面, 它不但体现了领导者的综合能力, 还是领导者具有的理论知识与心胸视野等各方面的体现。对于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 其中有不脱离群众、和群众密切联系的要求, 有顽强奋斗的精神与多做自我剖析、自我批评的工作态度等;还须努力学习, 增强自己的事物认知能力。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与个人素质的提升, 使他们在对待安排的任务与要求时, 能够以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来完成, 而这种积极的态度, 则是执行力能否提高的关键。同时, 对于领导干部来讲, 必须要提升自我的业务水平。只有提高了业务水平, 才能在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 能够以一种镇定的心态与长远的眼光来分析问题, 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并采取适合地办法来解决。

3. 改进考核与评价机制, 强化执行力度。

在企业的经营中, 通过适合地制度来使管理者的领导力得到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制度主要指考核与评价方面的。在确定领导干部时, 需要认真考察其业务能力是否过硬。拉姆·查兰的《领导梯队》开发出了一个有效的领导梯队模型。在他看来, 企业的发展是领导力驱动的, 除了基层员工 (当然也有自己内在的驱动力) , 企业的职能等级都在发挥着管理者的角色, 因此也就存在着一个自下而上的清晰的领导力发展阶段。拉姆·查兰把企业的领导力发展阶段划分为六个阶段即管理自我 (个人贡献者) 、管理别人 (一线经理) 、部门总监 (管理经理人员) 、事业部总经理 (管理职能部门) 、事业部总经理 (管理事业部) 、集团高管 (管理业务群组) 及首席执行官 (管理全集团) , 并且从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及工作理念三个方面详细的规划了每个领导力阶段应该具备的技能与角色定位以及在发展到下一个领导力阶段时员工如何能迅速的适应角色的转换。在企业中, 应根据这领导梯队的模型, 改进考核与评价的机制, 体现管理自我、管理他人、部门总监、事业部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集团高管及首席执行官各方面的科学评价管理。经由科学地评价制度, 对其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且经由这种评价来对其工作中出现的内容进行备案。落实好考核制度, 能够更好地激发领导干部一定要完成所安排工作的决心, 如果他的其工作内容未完成, 则在他的考核上, 其工作为完成会有一定的处罚措施。只有如此, 才会使领导干部认真对待所安排的工作任务, 全身心的投入任务之中。

4. 提升领导干部的创新与务实精神, 增强执行的效果。

干部的创新与务实精神在企业的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务实上, 要求根据实际情况, 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 在创新方面, 是要求在务实的前提下解放思维, 以创造性的思维来打破目前的困境。实干型的人才在工作的过程中更踏实, 创新性的人才, 更善于思想创新。将务实精神与创新精神结联系于一起, 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力而言, 是极为重要的。

四、结语

领导力开发 第4篇

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领导力的开发和发展。评价中心AC(Assessment center)是以往发现领导力常用的方式方法,那么,如何基于评价中心发展领导力呢,一种新的操作模式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被实践,那就是DC(Developmental centers)——发展中心。

关于发展中心

发展中心与评价中心采用类似的工具和技术,但发展中心的核心是通过形成能激发参与者核心胜任特征的模拟工作情景(或现实中实际的管理问题),帮助参与者有机会在该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工作价值标准、行为风格,从而提升自我认识和行为改善。在发展中心里面,自我评估与反思、相互观摩与反馈、不断的强化等方式使得参与者在这种综合学习过程中进行能力提升。

发展中心与评价中心的区别

那么,与传统的评价中心相比,发展中心具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1)能力维度——关注可提升培养的能力

显而易见,发展中心所关注的能力维度应该是通过付诸一定的时间和努力可以提高和发展的。所以,其能力维度重点不放在个性、基本潜能(比如逻辑推理能力)这些“冰山下的素质”上,而更多地关注参与者的管理实践能力和胜任素质(包括领导力)等能够通过培训、辅导、工作实践等方式得到提升的要素。

(2)测评师的角色转变——发展教练

在发展中心里面,测评师的职责要超出原来的观察、记录、评估、报告撰写等,他们的职责更多集中在提供关于参与者的优势、不足的反馈,参与辅导、行为计划和发展目标的制定等方面。实际上,在发展中心里面,测评师更多地被称为发展教练。

(3)模拟练习——提供行为实践和学习的机会

虽然传统的评价中心也有模拟练习(比如角色扮演、模拟会议等),但提供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候选人的行为表现,以进行评估、打分为目的,较少针对候选人的行为模式和表现进行现场点评和反馈。在发展中心里面,通过模拟练习,参与者展现的行为可以被观察、评估,并反馈给其本人,同时,这些活动本身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给参与者,让他们可以进行实践练习、自我认知和反思,通过自评、接受反馈(包括来自同伴、角色扮演者和教练的反馈)、观摩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尝试新的领导方式和行为方式。

(4)实际应用模式——以提升和学习为目的,时间更长

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评价中心比较广泛的应用于内外部选拔、高潜质人才甄选等人事决策方面,发展中心广泛的应用于发展需求诊断、自我意识提升和新行为模式的学习中。

基于评价目的的评价中心通常时间比较短,从半天到几天不等,而发展中心,通常会持续到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因为在发展中心里,通常参与者需要参加至少两次的发展中心活动,第一次的目的为学习、实践、自我提升,第二次除达成上述目的外,还兼顾培训效果评估的作用。

综上,虽然评价中心和发展中心都是将参与者放在高仿真的模拟情景中,但发展中心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它能够同时实现发现人才与发展人才的作用,且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它采取的独特的情景模拟体验式学习过程,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因而从培训发展的效果来说也优于一般的培训。

发展中心的应用案例

接下来,笔者以实际项目案例说明发展中心是如何应用于领导力开发的。

案例中的S集团公司是国内的一家上市公司,为了帮助公司高层管理后备提升领导力开发了此项目。项目的主体实施流程和方法如下:

以S集团公司领导力模型作为此次领导力开发的目标;为了让参与者了解领导力开发的内容,在活动前事先印制了《S集团领导力手册》,分发给参与者,从而确定领导力开发的内容。

之后,结合高层管理者的典型工作职能、领导力模型中的能力指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情景模拟主题和活动。此次项目中涉及的主题有:模拟经营、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高绩效团队打造,在每个大主题下都设计了一系列模拟活动或任务,这些活动设计的思路是,通过1~2个活动让学员认识到问题(启发思考),通过互相点评、反馈和发展教练的指导与演示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对该主题进行新的强化练习,当场实践并接受再反馈。

在实施过程中,由主持人(主培训师)引导整个活动主线,并在过程中引导学员进行自我点评、团队互相点评、测评师提供现场反馈,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帮助学员认识问题——学习新行为模式——强化练习。

后续的发展计划和行动则是结合现场三天的培训学习,每个学员在活动的最后进行了自我总结,并提出了后续能力发展计划和行为实践方案。公司也提供了相关的能力提升机会,包括:典型案例定期研讨、团队行为学习、针对领导力的培训课程、海外研修等。

有效运用发展中心的几点建议

对于如何提升发展中心的运用效果,笔者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提高参与者的投入度和参与度:发展中心之所以发挥作用的很大一部分是学习者的充分投入和参与,为此,参与前充分的沟通、目的宣导非常重要,以让参与者了解发展中心及其作用和价值;同时,发展中心教练需要向学员强调“自我效能”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就是让他们知道这些能力的可发展性,树立信心和目标。

其次,能力素质的事先评估:在参与发展中心活动之前,最好对参与者的核心能力素质进行评估(可以采取360度等方式),以期了解其参与前的能力水准,并为以后跟踪评定能力发展状况做好准备。

再次,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实施发展中心:发展中心的参与者需要以岗位胜任力为焦点和方向进行针对性的能力素质提升,他们需要充分了解这些能力素质的含义、不同水平的行为表现是怎样的,以便他们能够以胜任力模型中的优秀行为做标杆,进行自我对照和学习。

最后,事后的跟踪与配套发展措施:如果能够将发展中心活动与公司整体的人才培训发展规划相整合,发展中心将发挥更大的效用。定期组织讨论会、跟踪发展情况、提供新的反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等后期措施将继续帮助参与者提升领导力。

如何定位及开发领导力? 第5篇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领导力开发与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建议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如何打造?《沃顿知识在线》去年曾对中美商会和企业家的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结果发现,在当今商界,公司普遍面临一个致命问题:能胜任的领导者非常稀缺,并且这一问题已经威胁到了公司的长期成功。大多数公司无序而失衡的现状正是领导力不足、管理混乱的表现。而这一点,在前不久刚刚发生的两起知名企业的管理事件中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10月17日,马云在淘宝商城对其新规的沟通会上承认,在此次事件中淘宝商城需要反思,因为规则制定者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缺少制度专家。同日,因重庆沃尔玛超市贩售“假绿色猪肉”事件,沃尔玛中国区总裁陈耀昌离职。这两起事件显示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下级管理者的举措失当和能力不足,导致了企业形象受损并且直接“祸及”企业的最高领导人。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当员工已不再是简单按照命令行事的执行者时,如何通过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各级管理者,通过不断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来带领各级员工团队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企业目标、维护和提升企业形象,就成为每个企业管理者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了。

但是,在现实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我们对管理者的领导力开发和培养方面的工作却着实不乐观。其中最常见、也最致命的三个典型问题如下:

领导力开发和培养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领导力开发和培养存在滞后、断层和缺失

这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最为致命的领导力发展问题。近些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很多企业也获得了超常规发展。但是,当摊子铺开之后,才发现各级管理者和领导力都没有跟上。以笔者辅导的一家地方中型国企为例,由于市场快速膨胀,企业一下子从几年前的几千万产值的规模,一下子跃升到七八个亿、十几个亿、二十个亿的规模,甚至逐渐演变成了拥有四五家分子公司的集团性企业的架构,可是,上到公司级老总、下到中层干部,不论是思维意识还是管理技能,还都停留在“工厂管理”和“车间管理”的阶段,而且人员招聘、培养都没跟上,只能矮子里边选将军,勉力维持。结果导致各级管理者疲于奔命,而各种问题依然层出不穷。

而在另外一家中字头的、由集团公司“拉郎配”,整合了下属几家三级单位捏合而成的一个新二级集团公司中,由于集团总部新设,人员全部来自原三级单位的骨干。结果是,所有上调到新设的二级集团总部工作的管理者由于没有集团总部宏观管理的经验,要么不能胜任新岗位要求,要么是习惯性地直接插手三级单位的具体工作,一头扎进细节中,集团职能完全虚设,整合后的“1+1?2”的设想长期停留在“设想”阶段。而下属的各三级单位,则由于“重组”事发突然,企业原有骨干一下子有都被抽调到新设的集团中去,出现了大量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断层,导致企业的交付率、合格率、成本控制等各项指标大幅度滑坡。

2.领导力开发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随意性”比较强

在各企业中最常见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培训的策划缺乏系统性和顶层设计。这个问题虽然不像第一个问题那样致命,但是却导致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实质性地伤害到了企业各级管理者的领导力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比如,在笔者服务的一家地方银行中,其一年的领导力开发经费高达800万,可是,谈及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开发时,笔者却发现。该银行居然对自己的战略目标、核心业务、核心业务需要的基本能力素质、企业的领导力层级分布等基本的、顶层性的东西“所知甚少”或“没概念”。而每年培训和开发经费花的值不值,更主要的则是看“参训领导们的感觉”。至于这些培训和开发的效果评估、与本行各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之间的关系、对具体工作业绩的促进,则“还没有来得及考虑”。

而在另一家中字头的500强大型国企中,其从中高层管理者到最基层的班组长级的管理者的领导力开发方案则只是由远离经营管理一线、“深居简出”的几个总部职能部门的“专责人”足不出户制定出来的。至于说,整个集团到底有多少个管理层级?有多少条业务线、多少条职能线?每条业务线、每条职能线上每个不同层级的管理者需要具备怎样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则“不清楚”。很多处级及处级以上领导岗位的职责描述也都只是公司文件中的几行“领导分工”的相关描述,更不用说相应的“任职资格”和“能力素质”要求了。

3.领导力开发操作过程中的“倒果为因”和“责任错位”

领导力开发中必须关注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具体操作和实施中的“倒果为因”和“责任错位”的问题。

“倒果为因”的突出表现是常常混淆甚至颠倒了“手段”和“目的”,忘记了到底是谁为谁服务。以笔者服务的一家大型台资食品企业为例。在企业的战略目标、业务重点、职责体系、管理岗位设置、管理梯队及其能力素质层次的划分与界定等前置条件还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其HR负责人就急着要求“一个半月内拿出企业的领导力开发的全面实施方案”。而细问之下,才知道,对方之所以如此急切地希望拿出方案,是因为在季度绩效承诺书中,有这样的一项考核指标,而且还承诺了,“要在本季度内启动开发方案,并至少完成一次区域经理和基层骨干管理者的培训”。很难想象,这种为了完成KPI考核要求而拟定的领导力开发方案能够真正促进企业领导力需求的满足和企业业务目标的实现。

“责任错位”的问题则突出地表现在:企业常常把领导力开发的责任一股脑儿都“推给了”人力资源部,而人力资源部又往往寄希望于咨询公司甚至培训讲师能够“包打天下”。最常听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能保证培训完之后,我们的管理者能力得到提高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衡量?”。这两个常见的误区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错误认识:以为领导力的提升是“别人的事儿”。其实,对领导力提升的第一责任人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直接责任人是被培养人本人和他的直接上级。原因很简单,领导力只能在实践中获得。而能不能实践、有没有机会实践、实践中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反馈等等,都是需要被培养人和他的直接上级亲力亲为的。正因如此,杜邦才在其总结的“70-20-10”模式中直截了当地指出,人才的发展70%来自工作中的实际经验,20%来自与他人的互动和反馈,10%来自培训项目。

领导力开发和培养的基本思路与建议

问题找到了,那么应该如何着手去解决它们呢?在我看来,关键是做好三件事:定标准、明责任、建机制。

1.定标准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在谈到他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心得时,常常提到一个基本的观点“事为重,人为先”。事实上,企业中的领导力开发,是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如果脱离了这个“事”。领导力开发和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领导力开发的起点,应该从企业的经营目标、战略和任务出发,确定企业要开展哪些核心业务、要设置哪些支持性的管理职能;然后确定为了开展这些业务、履行这些职能,需要设置哪些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履行哪些职责?这些岗位业务的开展和职责的履行,需要任职者具备哪些能力、素质和任职资格?然后,再据此为这些不同层级的岗位建立起明确的领导力期望标准。只有这样,后续的领导力开发、评价才会有基准、有依托,才会是真正围绕企业的经营发展的需要在进行,才会促进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的“正强化循环”的形成。

比如,在管理者培养和开发方面以“长板凳计划”而著称IBM,它在对各级管理者进行领导力开发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由各级管理团队,为需要培养的岗位领导者建立起明确的领导力期望标准。这些领导力胜任素质由公司最高层主管、直线管理者以及负责领导力开发的“全球高级主管与组织能力部”共同创建,将领导力开发与建立产生卓越经营结果的能力相联系,具有很高的信度,成为各级管理者评价下属领导潜力的有效依据。

而杜邦的“接班人计划”,也是根据公司业务运营的需要,起始于对“关键职位”(包括绝大多数领导职位和对持续的业务运营具有很大潜在影响的职位)的界定和排序。同时,还特别注重建立对候选人胜任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及潜力,在理解和认知方面达成广泛的共识。

事实上,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就不可能得到它。围绕业务发展的需要,界定关键岗位,然后根据关键岗位的需要来界定其领导力标准和要求,这是领导力开发的必然起点。

2.明责任

如前所述,领导力的获得是从实战中来的。那种把领导力开发责任完全推到人力资源部门或者是咨询培训公司的做法,其实是管理者的“渎职”。要想真正有效地培养和建立起企业的领导力体系,就需要企业高管(尤其是一把手)、各级管理者、HR部门全面参与、各司其责。

企业高管的核心责任在于: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战略与任务;领导并亲自参与建立起企业领导力开发的顶层框架设计;领导建立企业核心职位的领导力评价/预期标准;推动建立领导力开发的各项机制的建设;亲自参与领导力建设的工作,对下级管理者提供领导力开发的培训、辅导和反馈,并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下级管理者的领导力水平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估,审定和检查后续的改进方案等等。

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则在于:确定自己所辖职位的职责及相应的能力、素质、领导力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为下级提供领导力开发的培训、辅导和反馈,并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下级管理者的领导力水平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估,审定和检查后续的改进方案;同时,还要根据组织对自身所在岗位的领导力素质要求,仅仅按照相关程序、规划、方案的要求,提升自身的领导力等等。

人力资源部的职责则在于:不断研究和评估进岗位设置、领导力标准建立、领导力开发方案及其实施等相关事项的科学性、有效性,持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提高;为各级领导者提供领导力开发和培养、领导力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辅导;不断改进和提高促进领导力开发的各项运营机制、制度、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等等。

3.建机制

所有美好的愿望,如果想有效落地的话,都离不开制度、机制的保证。就领导力开发来说,关键的是要建立如下三大机制:

A.选拔评估机制

正如IBM前总裁郭士纳所说,人们不会做你期望的事情,只会做你检查和监督的事情。事实上,那些通过领导力开发和培养,建立起竞争优势的企业都无一例外的特别重视对领导力发展成果的评估。并且建立起了从上到下、雷打不动的人才评估机制来保证评估的落地。

以为美国500强企业输送高级管理人才著称的GE为例,它的人才评估已经完全融入到企业运营的顶级流程中去了。在每年四五月份的“C类会议”上,集团各级高管,会对自己所辖范围内的优秀人才进行热烈而且认真的评估、讨论、甚至“争吵”,通过这种机制化的会议安排,GE的各级领导人们不断检查各项业务计划运行中的各级管理者和优秀员工所表现出来的领导力及各项素质。

B.培养使用机制

当然,仅仅评估和选拔还是不够的。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对选拔出来的优秀员工或后备管理者进行有效的开发呢?这就需要有成熟的日常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作保证。

比如,在在IBM的最高管理层的季度会议上,每个高层经理都必须做好准备,从自己的业务单位或职能部门中至少推荐一名显现出领导潜力的员工。如果这些“高潜质人员”在相对短期内没有被赋予更广泛的任务,董事长办公室就会找那些推荐名单的高层经理们。

更深入地,在日常工作中,IBM人力资源部门中专司领导力开发的顾问,会和直线经理紧密合作,根据确认的领导力胜任素质要求,为高潜质人员有针对性地设计或调配“有开发平台作用”的岗位,供其在工作获得领导力提升。而在杜邦,公司会根据人才的重点培养方向,把他们放到实际任务当中去,包括一些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和特殊任务中去,让他们挑战自己,获得向上发展必须具备的经验和核心能力。

C.成长激励机制

由于领导力的开发需要公司的各级管理者及被开发者本人都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热情才能获得成功。因此,对被开发者本人和开发他们的上级经理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就至关重要。

比如,有全球第一CEO之称的杰克?韦尔奇,这样讲述他激励管理者进行自我开发的经验:“我们通常把人才分成2、7、1的模式,即20%最优秀的员工,70%的一般员工,还10%的较差员工,我们关注最优秀的20%,给最好的员工最高的报酬关注最优秀的20%,花最多的精力给最好的员工和发展空间。„„需要注意的是,前面20%的优秀人才也并非一直保持不变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关注那些最近有杰出表现的员工,比如另外70%的员工,要让他们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上升到最优秀的20%当中,要花一点时间更好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有很好的资源培训并能够得到成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笔者服务的一家大型国企中,其为激励优秀员工而设计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和“员工能力素质评定”方案,却最后蜕变成“比拼员工书面考试能力”和“比拼员工同领导的关系好坏”的机制,反而极大地挫伤了真正“能干活”、“出业绩”的员工的发展积极性。

而在激励开发管理者的管理者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IBM。在那里,所有直线经理和高层经理一样,必须全力挖掘有前途的人才,并确保高潜质人员在各类会议和场合能够被识别出来。而且,还规定:除非自己表现出开发领导人方面的技能,否则高层的职位就轮不到你。有了这样的机制作保证,人才辈出就是一件完全可以期待的事情了。

结语

美国领导力研究中心主席保罗?赫塞先生曾经说过:“企业执行力的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力的问题。”因为企业的领导力,决定了企业各级团队的执行力。

然而,尽管企业领导力开发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却常常在现实的企业中发现“领导者/领导职位过剩,而领导力却严重不足”的状况。希望上面的这些讨论,能够有助于我们的企业真正建立起一个领导力驱动的组织。把民族复兴的希望,建立在一个个富有领导力和竞争力的企业身上。

组织行为学——开发领导力 第6篇

组织行为学这门课讲授了许多管理类的重要理论,比如马斯洛需求理论,奥尔徳弗的ERG理论、麦克利兰的有效激励理论等等。但是领导的有效性是组织成败的关键,它贯穿了许多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让我很想探究一下。领导需要沟通和配合,团队管理不仅仅是领导者自己做的好那么简单„„

斯蒂芬罗宾斯曾经说过:在组织行为学中恐怕没有几个术语像领导的定义这样不统一。通过查阅书本,我真正领会了这句话的含义。“领导是影响人们为自动完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领导是一种说服他人热心于追求一定目标的能力”“领导是促使其下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地完成他们的艺术”„„领导是一种创造愿景,制定组织的任务和策略的过程。我们在野战中,分成红蓝两组,各有司令,由司令决定大家的作战方式是攻还是守,这时候需要队长发挥影响力,让领导变成一种使人心悦诚服的艺术,实现组织的目标。

说到团队管理我们不得不说一下群体,因为团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团队主要是由相互补充技能的人组成,同时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效力。而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思想上相互影响,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区别在团体不仅仅注重每个成员的贡献,还依赖团队的成果。说到团队类型啊,团队角色啊,学习管理的同学能十分了解,但是谈到团队情商这个名词,可能陌生一点。团队与组织都离不开亲密共事,内和外通,众志成城的团队情商。

开发领导力,建立优秀团队,决不能忽视群体和组织的细胞——个体。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口的铭文是:人啊,认识你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关于人的理论,有人性假设论,需求层次理论等等。权衡每种理论对领导力开发和管理团队的影响,我们来重点研究一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群体动力和领导者的成功到底有什么样的渊源。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由五个层次到七个层次,内容大家都知道:从生理需要到安全需要到社交需要到尊重需要到求知需要再到求美需要最后自我实现需要。这需要一个过程,对人的需要研究是认识人的心理规律和行为的出发点。有句话说得好,组织的主导价值观是领导者个人的价值观群体化。成功的领导者往往吸引特定类型的下属,一般的与不成功的领导者也是一样。领导者的成功与需求动力也有关系。不成功的领导者,经常只注重安全和生理需求,他吸引的也是同一需求的人群。一般的领导者着眼于尊重和社交需求,吸引的是最关心尊重和社交需要的员工,而真正的成功领导者更注重自我实现,他的团队理念也已自我实现为终极目标。

想要个人在群体中发挥作用,建立优秀团队,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这要求领导者一定知道他的队员需要什么,学会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发挥作用。一个好的团队应该满足每个队员的个体需求。老师在课上传授给我们需要层次在管理中的应用告诉我们,要学会掌握员工的需求层次,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把握员工的优势需要,实施最大限度的激励。

说到激励,为了实现有效领导,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领导者要有领导的特质,一个人的成功不代表一个团队的成功!“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何调动“众人”为共同的团队目标去“拾柴”这就是一门艺术了!正像领导权变理论强调的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的特质和行为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形成、发展的。我很喜欢“魅力型领导理论”这个概念。魅力是希腊词汇,意思是“神赋予的礼物”。团队成员相信领导价值观的正确性,不加怀疑地接受领导者,拥护领导者,愿意服从领导指挥。这时候不论是企业团队管理还是学生工作,都可以显现成效了。记得曾经读到一个“老门卫制服上的金别针”的故事,说的就是有效激励的神奇力量,故事中的总裁杨·卡尔松无疑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他懂得怎样将奖赏的激励效果发挥到极致。

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首先,我们根据佛隆的期望理论,研究一下什么样的激励措施,能够促进团队管理,实现成功领导。第一,领导者一定要抓住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不然就是“南辕北辙”。第二,设置某一激励目标,应该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比如在发放年终分配、公司调级与先进工作者称号挂钩;第三,适当加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值,就正如分发奖励制度,要有阶梯性,拉开档次。第四,适当地控制期望概率,让员工的期望与实际相符。第五,一定能够要进行期望的心理疏

导,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期望值不同,但是进行团队管理的时候,不能同时全部照顾。这就需要领导者在尽可能全面激励的同时学会使用目标转移,进行疏导。

运用奥尔徳弗的ERG理论进行激励时,与马斯洛需求理论相类似的是:作为领导者,我们一定要了解员工各个层次的需要,在哪个层次需要起作用,有针对地给予满足,特别要注意下属较高层次的需求满足,防止“受挫—回归”的现象发生。富士康员工的自杀离不开这种较高层次需求得不到满足,又没得到领导的关注等种种原因。

激发群体动力,我认为首要前提就是一个群体得有凝聚力和士气。团队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合作和向心力。群体以活动、相互影响、情绪作为三要素。必须要有可以让大家一起活动,形成相互的沟通影响,来升华情绪,士气大增。作为领导者进行有效的激励,一定会提高凝聚力的。麦克利兰的激励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一定要分清团队中,个人的需要方面:面对对权利有需要的人,要倾向于对他们的权威保护和他们影响力的满足。面对对归属有需要的人,要用感情沟通,用合作的方式来拉拢他们,不要采取激烈的竞争方式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而面对对成就有需要的人,要学会利用他们喜欢表现的态度让他们展现他们的最佳表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此外在运用激励手段的同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公平是破坏凝聚力的杀手锏。一定要注意要是大家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学会疏导员工正确地看待公平。第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告诉我们奖励与惩罚作为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有激励作用,要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才会有更好的结果。第三,学会运用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领导团体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这点:努力来自于报酬、奖励的价值、个人认为付出的努力和受到奖励的概率。所以一定不要员工对为你工作失去动力。员工满意才会导致进一步的努力,要形成“奖励目标→努力→绩效→奖励→管理→满意”的良性循环。比如,我们了解的华为公司,员工往往愿意自动留下加班,这已经成为一个默认的习惯,这样的团队合作,已经达到精神层面,不仅仅是个人工作的完成,获得奖励,更是对公司的重视。

调动了员工的热情,就向建立优秀的团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此时一定要树立团队的精神,要学会让个人智慧上升到团队得智慧。第一,领导不等于命令,优秀的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价值目标,他们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要给队员充分的信任,但是一定要有清晰的团队的使命和目标。第二,对团队的队员进行挑选,不适合的一定不能手软,这是双方的伤害。第三,对确定的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并设定适当的绩效标准和奖酬体系。第四,培养团队精神和进行外部支持。第五,良好的团队气氛也很重要。通过各种活动如简单的庆生会,集体唱K,聚餐等等是团队氛围轻松活跃。第六,要让那个大家树立一个“成败皆为团队所有”的概念,这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这样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会激励每一个队员为了集体而努力。第七,建立一种“互帮互助互学”的团队精神,让嫉妒和表功变成真诚地赞扬和祝贺。第八,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互相鼓励,及时进行沟通,用团队的智慧解决问题。人与人总是会有矛盾的,关键看领导怎么解决。当企业遇到危机和信誉威胁的时候,需要的不仅是领导的决策,也需要员工的智慧。第九,在团队管理中,让员工有时刻怀有感恩的心面对事情。一定要让员工意识到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主角,要甘当配角,要学会欣赏队友。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是要对大局工作表示支持。第十,团队精神中一定不可缺少创新,这是一个团队保持成功的长生药。

开发领导力和建立优秀的团队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领导者不断地学习和反思。经过观察和总结,我发现团队是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它有助于组织充分发挥每一个队员的才能。事实表明,如果某种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多种技能、经验,那么由团队来做通常效果比个人好。团队需要一种极高的感染力,使每个成员心向一处,团队也需要一种鲜明的领导力,使成员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价值。一个团队的绩效大致可看作是队员个人能力和群体凝聚力之间的函数。其中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团体动力,团体绩效对凝聚力的感受性比起个人能力来尤为敏感。虽说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了桶的载水量,可是,就算给予一堆长短均

沟通技巧与领导力开发学习心得 第7篇

一、沟通的重要性

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里面提到过一种观点,认为现代的教育不能说 是成功的,因为学校里面所教的东西并不是一个人生活在当今社会之中所需要的 知识,而对于生存的重要知识,如财务知识,绝大多数人在学校里又学不到。一个人 作为社会的一员、家庭的一员、某个组织中的一员,你每天都会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 ——与人沟通。

当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性质及组织内成员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 微妙但又是决定性的变化,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负责不同工序的成员简单集合,而必然会发展成为团队,以期利用每一个团队成员的知识,经验导出的软性资源,通过组织内成员发的讨论、争论、冲突和决策来完成不断变化,不断升高的团队目标。还是由于沟通技巧的欠缺,很多团队成员开始慢慢地出现,他们之间正在产生隔膜,他们先依赖于电话,然后连电话也不愿打了,虽然两个人相隔仅仅十步之遥,他们却会选择发邮件与对方讨论问题。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由于沟通的 技巧不够而不仅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工作绩效,甚至影响了本来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完整的信息如果用100%来表示,当人们进行面对面沟通的时候,语言只起7% 的作用,表情语气等七35%的作用,其它58%的内容将通过身体语言传达,很明显,如果沟通技巧足够的话,你可以沟通面对面的沟通取得相当可观的信息,收发邮件会 使信息量大幅减少,而且更加依赖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表达能力。

二、沟通技巧

1、沟通之道的核心认知

(1)你所得到的,就是你所付出的。

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自己是自己最大的贵人。

(2)美好人生其实是一种心理游戏。

人生必读的四本书:读自己、读别人、读历史、读大自然

(3)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感觉永远大于事实。

(4)判断对方处于感性或理性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对话时,身体前倾处于感性,后倾则处于理性。

(5)不断调整假设前提。

只有成交,才是真正帮助到顾客。

(6)别人要的永远多给一点,别人不要的永远少给一点。

2、四大赢家定律

(1)惯性定律

少问“为什么”,多问“如何”

(2)信念定律

真实的生活也只不过是信念的反射而已。

(3)因果定律

自己永远必须为自己的原因负最后的责任。

(4)临界点定律

人生有无数个临界点需要突破

人生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在不该停止的时候停了下来。

3、轻松建立信赖关系的金牌策略

(1)赢得共识法

产生共识才能共事。

每一件小事情都有它的影响力,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行动温度计。

沟通高手有3个法宝:肢体动作占说服效果的55%,声音占38%,文字占7%。

沟通高手的终极秘密:一致性说服。

赢得共识法又称点头确认法,一旦讲到重点,就点头微笑示意对方。

(2)精通发文技巧

有效沟通的核心钥匙:1/3发问+1/3倾听+1/3说服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话好不如问得好。

(3)瞬间影响法

a、人和人之心智运作的核心秘密之一是:连结

b、如何使用“瞬间影响法”

人是不可能脱离情境而活的。

(4)人格特质沟通法

人格特质有如下四种:掌控型、社交型、分析型、支持型。

(5)有效赞美三步骤

说出内心真正感觉;

藉由说“因为”使理由正当化;

立即反问一个问题。

(6)改变焦距法

注意力=事实

瞬间改变焦距的口诀:“如果”、“假如”、“假设”

(7)翻译员策略

用“你的意思是„”作开场;

朝正确的方向引导。

三、领导力

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Leadership Challenge)可以被形容为一系列

行为的组合,而这些行为将会激励人们跟随领导去要求的地方,不是简单的服从。根据领导力的定义,我们会看到它存在于我们周围,在管理层,在课堂,在球场,在政府,在军队,在上市跨国公司,在小公司直到一个小家庭,我们可以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看到领导力,它是我们做好每一件事的核心。一个头衔或职务不能自动创造 一个领导。

总结一下各方及我个人的体会,我认为:领导力就是影响他人或团队达成目标 的能力。所以领导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等于影响力的。影响力简单来说,就是让人们产生敬佩、信服、认同和服从等心态的能力。也就是说别人愿意听你的,按你说的做。影响力由四个方面的因素

构成。首先是知识,这是很有影响力的,尤其在中国这方面更明显。很多领导者是由技术尖子提拔上来的,因为他们在技术或行业方面的知识比较强,所以很多技术

人员变成了领导,缺乏知识很难影响别人。其次是技能。为什么有些人说话有人爱听,有人就不爱

听,这就是技能。第三个是领导的品格。我个人认为它在影响力中占的比例最大。最后是情感沟通的

能力。能不能去鼓舞他人,帮助他人,激发他人实现目标,就取决于这方面的能力。如果四个方面的能力比较平均而且都比较出色,就可以有效地影响别人,任何一方面的缺少,影响力都会受到影响。

1、领导力的核心主体是:

(1)究竟什么是领导力?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将军将领导力定义为:“领导力是一门艺术,它会完成更多管理科学认为不可能的东西。”

(2)领导力的内容与范围

(3)卓越的领导力“天龙八部”,包括:强大影响力、卓越领导力、坚定信念力、沟通能力、规划能力、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包容能力。

2、领导力提升的关键法则

(1)盖子法则:领导力决定一个人的成效水平。

(2)影响力法则:衡量领导力的真正尺度是影响力。

(3)过程法则:领导力来自日积月累,而非一日之功。

(4)导航法则:谁都可以掌舵,唯有领导者才能设定航线。

(5)增值法则:领导者为他人提升价值。

(6)根基法则:信任乃是领导力的根基。

(7)尊重法则:人们通常愿意追随比自己强的领导者。

(8)直觉法则:领导者善用领导直觉评估每一件事务。

(9)吸引力法则:你只能吸引和你相似的人,而无法吸引想要的人。

(10)亲和力法则:领导者深知,得人之前必先得其心。

3、领导力的4个原则:

(1)领导者应把工作责任归属权,转移给那些实际执行者。

(2)领导者应创造出一个适合每个人都能各尽其职的环境,共享责任归属权。

(3)领导者应指导员工开发个人能力。

企业领导力开发与培养策略研究 第8篇

目前全球一流组织相当普遍地把实施组织领导力发展项目, 提高领导效能作为创新应变的路径, 仅仅是在美国2006年各类组织花在培训和教育未来领导者上的费用就高达1000亿美元。很多国外大企业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领导力模型, 商业巨头IBM公司就建立了卓有成效的领导力素质模型, 主要包括建立客户伙伴关系、协作式影响力、接受挑战、带动增长、赢得信任发展、IBM的员工和团队、对IBM的未来充满激情、富有远见的思考、见多识广的判断、战略性的冒险等方面的能力。国内外关于领导力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果, 研究表明, 发展组织领导力是决定组织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国内企业领导力开发与培养现状

领导力的开发与培养并不容易。著名咨询公司DDI公司的《2008、2009年全球领导力展望》调查显示, 仅有41%的领导者对其组织的领导胜任力开发与培养计划感到满意, 相比2006、2007年的调查, 满意度下降达12%。最让被调查者感到不满的是领导胜任力的培养发展方式。相比单一的课程培养模式, 只有较少的企业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将管理者领导力的发展与其日常工作进行结合, 并在其日常工作实践中进行领导力提升。

与专业胜任力不同, 领导力的开发更偏向冰山下的能力, 其主要通过经验学习来获得, 通过单一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式培养取得的效果较为有限。领导力开发的重点与难点不仅是知道“应该如何做", 更重要的内容还包括“实际如何做"。国内外诸多的研究与调查表明, 组织高层对其组织领导力的信心在不断的下降, 大多数组织的高层领导者对其单位的领导力开发与培养计划不满意。外部领导力课程培训、经理人员在职学历教育学习以及内部高层经理人员授课效果并不理想, 与相对昂贵的培养支出相比, 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却并不紧密, 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三、企业领导力有效提升的方法和工具

近年来, 一些企业在领导力发展方面开始逐步采用基于行动学习的领导胜任力开发工作, 该培养发展模式也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并在2008年《哈佛商业评论》中获得介绍。通过设计课程学习与项目实际运作相结合的行动学习方案, 融入教练辅导、360度反馈等方式, 通过学习、行动、辅导、反馈四结合的行动学习模式, 有效地提升参与者的领导力。实践表明, 该模式还产生了巨大的实际经济效益, 实现了管理者领导能力提升与业绩发展的直接对应。该模式获得企业高层管理者们的广泛支持, 进而促使该基于行动学习的领导胜任力开发模式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 教练辅导。

教练辅导是一种目标定向的一对一式的学习和行为改变方式, 主要用来提高个体工作绩效、工作满意感和组织效能, 它既可以是围绕提高某一特殊领导技能而实施的短期干预, 也可以是通过一系列不同方式开展的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教练通常由学习者 (本文对于接受教练辅导和导师指导的人统称为“学习者”) 在组织中的直线管理者 (1ine manager) 担任。学习者一般为个体, 有时也会是一个由12~15人组成的团队。近年来, 作为一种促进商业领域领导者发展的方式, 教练辅导越来越流行, 许多组织开始提供教练辅导的服务, 即由组织之外的专业教练向管理者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或一对多团队服务, 通过教练的服务达到当事人需要实现的目标。目前, 接受这种教练辅导的人士多为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教练辅导得以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其在提高领导力方面的独特功能密不可分, 主要具体表现为:一是个性化强, 辅导时间也相对集中, 有助于管理者提高自我认知, 实现行为变化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可以帮助领导者明确奋斗目标, 将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合理地用于学习和目标实现上;三是通过构建一种纽带关系来帮助高层管理者提高自己的能力, 接受新的挑战, 并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四是选拔和培养合格的领导者, 使组织成功应对高层领导的继任问题。

2. 导师指导。

导师指导作为一种开发领导力的制度又被称为导师制, 它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的导师制通常将处于金字塔较低层的管理者和与自己无直线管理关系的较高层管理者进行配对, 有时也将其与同事或组织外的咨询师配对, 由他们帮助职级较低的管理者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扩展人际关系网络和提升自身的领导力。

教练辅导和导师指导之间的区别。教练辅导和导师指导两者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1) 导师大多不是学习者的直线管理者, 而教练则通常是他们的直线管理者, 因此导师经常能成为学习者的特殊朋友和值得信赖的建议者。 (2) 作为直线管理者的教练更关心学习者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果, 而导师更注重长期效果, 更加重视通过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指导来提高学习者的工作绩效和领导力。 (3) 导师指导本质上是一个支持性的过程, 而教练辅导是一个激励和提供帮助的过程。例如, 学习者和教练要在一起制定学习者的个人发展计划并共同承担完成计划的最终结果;而导师虽然也参与学习者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的过程, 但只限于通过提供指导和信息来帮助学习者确定计划。

3. 360度反馈。

360度反馈是组织选拔、培养和开发领导者领导胜任力的常用方法, 它主要通过向被调查者的上下级、同事、外部客户发放问卷收集关于被调查者领导力的反馈信息, 通过覆盖被调查者工作相关影响人来评估被评估人的个人优势和能力发展方向。360度反馈的组织者将帮助被反馈者解释其360度反馈报告, 通过提供相关的学习发展活动计划, 有效提高被反馈者的领导力。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全面而客观地收集被调查者领导力信息, 但因为调查参与人员较多, 反馈问卷设计与反馈结果分析的专业性较强, 需要较多的资源支撑。

4. 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是一种把课堂培训与经验式学习结合起来的领导力开发方法。行动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者参加了课程培训后, 通过参加组织中的某一实际工作项目, 把课程培训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该项目, 研究并学习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个人的领导技能与方法。在行动学习中, 参与者能力提升的效果取决于其培训与实践的结合, 包括其实践项目的难易程度、实践团队的构成, 整个实践项目的组织与时间跨度。

研究与实践表明:真正的学习来自使用新工具和技术的过程。领导胜任力发展应不仅是诊断和分析或者推荐行动, 而应该包括实践行动;应该能够让参与者不断运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并及时根据他们的工作结果为参与者提供与具体任务有关的建设性的反馈意见。行动学习领导胜任力提升的特点是“行动—反馈—评价—计划—再行动”, 在反复的学习和反馈、评估中及时调整和把握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实现学习目标。

四、几点注意措施

研究和实践表明, 通过教练辅导、导师指导、360度反馈等方式, 按照学习、行动、辅导、反馈四结合的行动学习模式, 确实能够有效提升组织领导力, 但在具体实施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行动学习的全过程必须体现领导力与战略执行的统一。

一方面是发展各级管理者的领导力。另一方面是解决组织自身的战略或运营问题, 其大规模的应用能够重塑整个组织的经营方式和文化。这是行动学习能否落实, 并获得各级管理者, 尤其高层领导支持的决定性条件。

2. 行动学习必须体现“学习者为现实中的问题寻找真正的解决方案”。

行动学习是带着学习的目的去面对活生生的现实问题, 而不是模拟已经发生过的实际情况。学习者需要发挥学习主动性, 同时强调团队合作的过程。学习者是组织管理活动的实践者, 通过他们和更广泛组织的联系以及研究管理作业过程中的问题, 提出他们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新的知识技能和新的学习渗透到组织战略实践中去, 为组织提高管理水平和进行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进取的学习文化与环境。

3. 行动学习的落实必须争取组织高层的支持。

组织高层在组织内拥有资源分配的实权和影响力, 是推动组织战略落实的负责人。领导的重视是保证组织者、参与者重视并积极参与, 保证资源投入和相关方面支持的关键。组织高层在行动学习过程中听取行动学习参与者的项目汇报, 参与360度评价与反馈活动, 这是保持行动学习参与者积极性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领导力大师保罗·赫塞博士演讲实录.http://finance.sina.com.cn.2005.6.17

[2].Echols, M.E.Developing Leaders[J].Leadership Excellence, 2007, 24 (6) :12-13.

[3].伊恩·麦吉尔, 利兹·贝蒂.中国高级人事管理官员培训中心译.行动学习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8

[4].Gary Yukl.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M].NJ: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404--407.

上一篇:人民日报评论员:关键是要取得实效下一篇:我心目中的英雄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