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公务员材料分析题

2024-07-06

2019公务员材料分析题(精选11篇)

2019公务员材料分析题 第1篇

2019中央遴选材料分析题:治理失信

背景链接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从多个方面强调了诚信、公信力和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全面实施,黑名单制度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基本完备,联合惩戒的范围和成效不断扩大……“信用中国”建设进入快车道,步入了全面深化、合力推进的新阶段。

2018年8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组织中央文明委有关成员单位,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针对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集中开展19项专项治理,包括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虚假信息、造谣传谣,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和互联网金融风险,生态环境保护失信行为,扶贫脱贫失信问题,拖欠工资问题,“不合理低价游”等。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熟人社会”的逐渐消隐,利益主体更趋多元,经济社会交往常常在陌生地、陌生人之间进行,失信现象逐渐成为社会转型期的一大问题,电信诈骗、偷逃税款、虚假广告、新官不理旧账……种种失信现象,不仅成为百姓诟病的“痛点”,也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的“挡路石”。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德之本,更是立国之本!可是回归现实,事关孩子的疫苗造假、跨省倾倒有毒污物、拒不执行法律责任的老赖……一个个事件不断降低了老百姓对旁人、企业、国家的信任分,该信任谁?哪里值得信任?社会还有“诚信”可言?中央文明委此次对失信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无疑是重塑全社会诚实守信、重信守诺良好风尚的有力举措。>>>翻页查看综合分析 中公解读 [提出观点]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诚信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诚信作为基石。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发展,诚信始终是人的高尚品德,是企业流不走的“黄金资产”,是社会最为可贵的公序良俗,是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软实力。[权威论述] 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习近平

把诚信施政作为重要准则,以徙木立信之态取信于民,带动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树立和诚信水平的提高。——李克强 [现状问题] 个人诚信缺失。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说假话、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彩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虚假广告、电信诈骗等等,不一而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充满了猜忌、怀疑和不信任感,从而严重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如果这一趋势继续恶化下去,必然会使社会成员对社会诚信失去信心,社会诚信就会成为失去社会基础的空中楼阁,或者变成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口号。

行业诚信缺失。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不讲诚信的现象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一是企业恶意逃避银行债务,企业相互之间拖欠货款。二是企业合同违约严重,利用合同进行欺诈。三是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严重失真,虚开增值税发票、虚假出口骗税、上市公司做假账、失实账等行为已成为行业潜规则。四是企业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令人防不胜防。

政府诚信缺失。某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问题已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还有一些干部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据相关研究机构统计地方政府的群众满意度不到四成,其中群众最不满意的前三项依次是腐败渎职、盲目搞政绩工程、政务财务不透明。[影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客观而言,从“乡土中国”步入“流动中国”,从“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会”,社会急剧转型,人口大量流动,的确容易给人带来陌生感。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成为“骗一次算一次”的“一次性博弈”。恰恰相反,越是变动不居,诚信越是弥足珍贵、值得守护。守住诚信做人的底线,才能让人走出“丛林状态”,推倒不信任的高墙,相互之间也才能打开心门。古人讲,“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诚信不仅是衡量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尺,也是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从山寨食品、伪劣玩具、黑心作坊,到近期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从少数企业拖欠赖账、合同违约,到偷税漏税、财务造假,等等。企业失信,从短期看,可能通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赚取高额利润,但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无形中损耗了自身信誉,长期会丧失消费者信任。有的企业失信,不仅影响自身发展,还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不良影响。国无信,难以昌盛。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在一些国家,开证明不用盖公章,签个名就行;下馆子不用开发票,有收据就行;买车票不用找黄牛,网络预约就行……事实上,这些国家普遍诚实守信的背后,都有着强大的失信惩戒机制。如果不对挑战社会底线的失信行为加以惩戒,损害的不仅是胜诉当事人的权益,还有司法公信和权威、社会公平和正义。>>>翻页查看对策措施 对策措施

做好诚信教育,从思想上进行预防。要从学校教育公民诚信,要从社区教育公民诚信,要从用人单位教育公民诚信,要从管理部门教育公民诚信,总之,要让公民处在诚信教育的空气中,让其自觉接受诚信的滋养,让其树立其“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基本思想意识,让守信成为社会风尚,让失信成为“过街老鼠”。做好这个工作,需要全社会所有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群体,所有地方都行动起来,打造“诚信教育”的大众文化。树立诚信标准,在行为上进行治理。要设立公民言行诚信标准,为公民诚信行为树立起标杆,标准建立要科学、规范、严密,不让公民有失信的机会,与此同时要加强监督,让监督的眼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建立诚信制度,让制度作为诚信保障。一是从法律层面说,应该有严惩失信的制度法规,为司法部门提供依据,同时,用法律震慑失信行为;二是从行业层面说,要建立行业失信惩戒机制,对于失信者,拒绝其在行业发展;三是从政府层面说,要协调相关部门,对失信人进行联合惩戒,打造联合惩戒威力,通过威力震慑,提醒人们远离失信。>>>翻页查看文章素材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治理失信顽疾要下猛药

2.让失信者有“痛感” 守信者得“甜头” [精彩开头] 示例一

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近年来,通过弘扬诚信理念、开展专项整治、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国诚信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但诚信缺失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示例二

诚实守信是社会交往的前提和基础。现代社会,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既有利于市场秩序的规范和完善,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既有利于提升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现代社会高度重视诚信建设,近年来,更是在多个领域加大了惩戒失信、打击失信的力度,逐步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网络。[精彩分析] 示例一

失信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毒瘤。西方哲学家史里斯·博克说:“信任是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因为它就像空气和水源一样,一旦受损,我们所居住的社会就会土崩瓦解。”话虽如此,但社会缺乏诚信、公众互信度低酿成的苦酒,仍屡见不鲜:诸如论文造假、恶意欠薪、毒奶粉、地沟油等一系列突破诚信底线的严重事件,恶化了社会诚信氛围,成为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破坏社会稳定的毒瘤。企业怕骗、个人怕坑,企业之间的经营活动受到了阻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小心谨慎。当下失信现象几乎蔓延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形成谁也不敢相信谁的尴尬局面。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自危、尔虞我诈、互相伤害的畸形社会,必然导致社会道德风气的倒退,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示例二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守信不单是个人修养的证明书,也是社会运转的润滑剂。有学者说,信任是一个复杂社会的简化机制。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人际交往既亲密又清澈,社会治理既简单又高效。而一旦假货招摇过市,人们只能劳心费力地去学习如何识别真品;一次出尔反尔,“人格担保”黯然失色,定金、抵押不断加码。失信行为,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也大大推升了社会正常运行的成本。特别是如果“守信者吃亏、失信者得益”的现象得不到纠正,失信成本保持低位,更会出现以狡诈为美德、以虚伪为能力的“诚信滑坡”“信用破产”,给法治、道德带来整体冲击。[精彩结尾] 示例一

治理失信问题注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各地应将责任充分落实细化,尽快消除治理过程中的盲区盲点,敢于“手起刀落”,将普遍治理专项化、专项治理常态化。期待在各方努力下,诚信的社会环境能早日形成。示例二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就像空气,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须臾不可离。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让失信的“老赖”寸步难行,就是要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规范失信行为,促使人人讲诚信、守信用,养成一种诚信自觉,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让诚信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推动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资料来源:

中国文明网:治理失信顽疾要下猛药 工人日报:治理失信就该出实招出狠招 中国网:治理失信要联合惩戒,更要联合预防

2019公务员材料分析题 第2篇

一、小李硕士毕业,考上公务员后发现做的事情很琐碎,和自己理想不符,你怎么看。

(这道题可以套用”积累”模板)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在《劝学篇》里面写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公务员事务看起来很平凡、很琐碎,但它是整个政府部门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作无小事,每一件工作都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旦出现疏漏,都可能捅娄子、误大事,因此,我们必须把责任心体现在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上,做到事事快节奏、无差错、零失误。

要增强责任意识,注重细节管理,我认为主要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端正的态度: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精益求精,敬业奉献;有了这种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的态度和精神,才能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把工作干好。

二是要有严谨的作风,才能使原则得到坚持,工作中才不会出现差错。

三要有精细的管理。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处理好细节,就为成功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细节意识、精品意识,在管理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每件事、每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细之又细、慎之又慎,既要用手做,更要用心做,力求平凡中显神奇,细微处见功夫。

我现在所从事的法律事务性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并不见什么成就,一旦做不好了,做坏了,就使其他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连累,甚至可能对整体工作来个全盘否定。因此必须从琐碎的小事做起,以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在点滴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某公务员被网民曝有多处房产,后查只有一处,你怎么看网民追寻真相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关系。

(这道题可以套用”网络反腐和新媒体影响力”模板)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携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

当今时代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特性,成为反腐败的天然盟友。而我国反腐机构抓住了网络带来的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用,实现了反腐与网络的良性互动。对于公众和网民来说,他们拥有追寻真相的权利,有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力。

但是网络反腐仍旧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能有效打击一些违反乱纪的行为、惩治贪污腐败的害群之马,另一方面也可能对于官员的声誉造成一些不实的诽谤。近些年来查处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来看,很多案件是根据网民向相关机构举报提供的线索查处的,同时也存在恶意造谣、盲目跟风扩散的不良问题,甚至“人

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的犯法行为。我们应该清晰认识到,治理腐败问题,网络代替不了法律,必须要法制,必须依照程序,只有法律才能真正保护举报人。而人大常委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有效的在法律上约束了网络反腐的行为。

所以要想行使好这一反腐利器还需要从法律、程序、监管、信息核查等环节加强保障。

2013年5月25日广东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县级以上)

三、公费支出,本城市建议缩减公费支出,建议在饭堂用餐,附近招待所住宿。对此,要从哪几个方面落实?

首先我非常赞成缩减公费支出的举措,减少铺张浪费,抵制公款大吃大喝。通过对饭堂和周边招待所的调研,我要了解饭菜的价格、每日菜单的更换,就餐环境等情况;附近招待所的单间、标间价格、卫生安全状况、消防设备等情况。通过调查走访做出横向比较等出面报告请求领导指示。

其次采取公开招投标的形式确定饭堂的承包商及一至两家招待所。联合卫生、工商、消防等部门对饭堂、招待所做好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的指导和检查。

再次对饭堂就餐标准和指定招待所住宿标准做出公示,明确公费就餐和住宿执行标准,对于超出标准的不予报销。

最后在新举措执行一段时间后列出公费支出清单,与先前的公费支出做出比较,以证明新的办法确实大大减少了开支。将结果和建议

形成书面报告向领导汇报。

四、一批志愿者来到你镇,对你镇的情况不了解,由你负责接待,协助志愿者到学校做好爱心助学活动,你如何组织开展。

首先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一定做好接待工作,既让志愿者满意,也让学校的孩子受益。通过电话沟通,我要了解此次志愿者爱心助学的行程、人数及对助学对象的要求,捐赠的形式是实物捐赠、捐款还是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通过调研走访,对希望小学的情况做一个摸底,了解学校对于助学的需要,要确定一所真正适合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的学校,让学生受益。

在向领导汇报得到肯定后着手安排志愿者的接待工作,确定车辆、住宿、就餐等细节,和学校确定活动开始的时间。在爱心助学活动进行中联系新闻媒体给予报道,将爱心传播出去。

最后活动结束后将总结形成书面文字向领导汇报。并认真总结经验,在这次接待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制度反腐是关键,有效推动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

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推进有利于人民对党的监督及党的自身建设,是杜绝腐败的有效手段。在当前形势下,推进公务员财产公开,要坚持手段上的灵活性。

第一,实行公务员家庭财产依职权公开和公务员其余近亲属财产依申请公开的双层公开体制。我国财产实行的是家庭成员共有制度,作为家庭成员的公务员近亲属,其享有的物质和非物质利益往往和公务员无法分离。享有权利,必当承担义务,公务员家庭成员公开个人财产于法有据。而且对于公务员的家庭财产,应当作为公民普知性的行政公开内容,应当依职权不同在不同范围内予以公开。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赦免”制度。“法不责众”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原则,当贪污腐败现象比较普遍,法律所打击的对象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时,社会安定因素必然受到影响。我国不是完全的分权国家,权力缺乏制衡,行政、司法等错综复杂,相互交叉,贪污腐败现象比较普遍,倘若一刀切,政治风险极大。对此,可以推行“新人新办法”和附带条件的“缓查”。所谓“新人新办法”就是把财产申报和公开与新干部的提拔任用结合起来,凡是新提拔任用的干部必须实行财产申报,并根据职权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并把财产申报、公开、审查情况作为组织人事部门任用、提拔新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相关权威部门可以选择适当时机,宣布对过去的贪污受贿行为实行附带条件的“缓查”——只要在规定之日后不再有新的贪污受贿行为,以往的贪污受贿行为就不再查办;如果有新的贪污受贿行为,则一并查办过去的贪污受贿行为。与此同时,严格推行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允许公民查阅、监督、举报。

总之,我们要以更坚定的态度和更审慎的行动推进公务员财产公

开制度的建设,逐步形成以“申报——公开——审查与监督——问责”为主线的财产申报与公开的制度体系,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反腐败的根本在于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这依赖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反腐败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螃蟹效应

螃蟹效应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就没有一只能爬出来了。不为别的,相互扯后腿的结果。

“螃蟹效应”产生的原因在于

1、人总是自私的。这种自私心理导致了主观倾向,我们总认为自己比别人怎么样,特别是能力相近的人,在职场中总不愿意别人比自己混得好。这种自私心理是产生“螃蟹效应”的首要因素。

2、与同龄年人相比,人总是很好强。这种好强心理让我们谁也不会服谁,并总想在某些方面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于是相互间总会形成牵制,有形和无形的争斗就展开了,“螃蟹效应”也就应运而生。

3、人才的聘用制度不健全。许多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人才聘用制度不科学,导致合适的人不能进入合适的岗位,许多有能力的却得不到晋升,而一些专攻权术的人却能平步青云,这是“螃蟹效应”产生的客观根源。

4、团队缺乏协作的文化氛围。

如何避免“螃蟹效应”

1、倡导和弘扬协作的团队文化,引导员工在互帮互助中携手前行,这样受益的是团队中的所有个体,并最终实现团队的利益最大化,个人则依托团队的力量得到更好地发展。

2、树立明确而远大目标,发展能为团队成员带来新的机会,并可增加全新的岗位,拓展了团队成员的成长空间,使团队成员的目标不在局限于仅有的岗位上。

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第3篇

从政治材料分析题本身来看, 它包括材料和设问两部分。纵观历年高考试题, 可以清晰地看出, 政治材料分析题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材料数量较多, 呈现方式灵活, 内涵丰富, 时代感强, 信息量大;而且视觉新颖, 设问巧妙, 指向明确, 要求具体。比如, 从材料的呈现方式看, 就有文字型、图表型、图表、注释型、混合型等几种。从设置的问题看, 可将其归结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大类。所以, 在学习和平时的训练中, 就要注意选取典型题例, 进行比较分析, 明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材料分析题的上述特征,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去分析探讨审题、答题的一系列思路、步骤、策略, 以及方法、技巧与规律,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

本人根据多年辅导高三学生政治高考的经验认为, 学生在解答政治材料分析题时, 要紧紧抓住试题特点, 着重把握和运用好以下五个解题策略。

一、捕捉有效信息, 舍弃无效信息, 挖掘隐性信息

全面解读材料, 准确获取信息, 是解好题的基础和前提。而学生所要审读的材料, 作为现象的东西, 它是以当年的重大社会热点和人们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为背景, 来精选材料, 设置情境的;它往往是从宏观着眼, 微观切入, 材料精巧而深刻, 提问明确而新奇。所以, 学生在审读材料时, 必须开动脑筋, 要把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经过一番“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 方可审清材料, 提取信息, 把握本质, 明了题意。

二、紧抓关键字、词, 分析图表数据, 把握内在联系

在平时作业和训练过程中, 学生要注意针对各种不同类型材料的具体特点, 采取合理的审读对策, 瞄准解读材料的切入点。比如, 对文字型材料, 要紧扣关键字、词或者重点语句, 因为这有助于学生快捷、准确地理解题意;而图表型材料, 重点在于对材料所提供的数据, 以及图形变化趋势的精准分析。而且, 题目所给各种类型的材料, 往往会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客观上要求学生只有综合思考, 才能真正弄清联系, 有效提取信息。

三、审清设问要求, 找准问题类型, 依据特点作答

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设问虽然丰富多彩, 令人眼花缭乱, 但若稍加分析, 就不难看出, 它总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问题而设置的。比如, “是什么”的问题经常表现为:反映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明了什么, 等等;“为什么”的问题经常表现为:分析 (或说明) 原因 (理由、依据) 、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用, 等等;“怎样做”的问题经常表现为:要求、措施、建议、经验、教训以及启示、启迪、警示, 等等。仔细分析, 即可将其准确归入上述三类问题, 据此求解答案, 即可化难为易。因为这三类问题的答题范式和具体要求, 学生普遍比较熟悉, 可以说是轻车熟路, 得心应手。同时还应当审知识范围, 从设问中明确是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文化生活常识的知识, 还需进一步审清具体的知识范围。如哲学常识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还是认识论、人生观等。最后, 结合问题类型找出材料中的表现, 然后从容组织答案。

四、揭示材料意蕴, 分析说明原因, 寻找破解对策

材料分析题的设问角度灵活, 问题多种多样, 所以, 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区别对待, 各有侧重。比如, “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的设问就属于“是什么”的问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注意从现象入手, 全面分析理解材料, 深刻揭示材料的内在本质。对于“结合上述材料, 运用认识论原理, 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这类“为什么”的问题, 重在调用所学知识, 结合材料情境, 围绕设问指向, 寻找理论依据 (或现实依据) 。而对于“运用经济常识, 就如何保证中央财政支农功能的实现, 提出措施或建议”的“怎么样”类问题, 核心是灵活运用和准确迁移知识储备, 从不同主体、层次和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综合思考和针对分析, 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五、依据背景材料, 联系社会热点, 链接教材观点, 找准问题切点, 生成答案要点

地理读图材料情景题分析 第4篇

材料情景题是一种由以前的问答题演变而来的,兼有选择、填空、简答、读图、析图、绘图等多种答题形式和功能的复合式题型。材料可由文字提供,也可由地理图像构成。

一、 材料情景题的特点

1. 测评的知识跨度大、功能全面。这种题型一般设问的角度新颖、内容广泛,设问内容既可包括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演变和地理名称等感性知识,又可包括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理性知识,从自然到人文,从国内到国外,从远古到未来,既能测评学生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测评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设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试题多以提供地理信息资料、设置解题情景,常常以地图、图表、示意图为切入点,以读图分析为主要线索,对考生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按试题要求做出解答。设问的形式包括叙述、说明、解释、对比、推论、分析、应用、评价、预测等等。答题的形式也有:填充、填表、连线、选择、绘图、判断等多种形式,并且向小型、系列、分层发展,要求考生逐一解答,既引导了考生的解题思路,又有利于避免考生漫无边际胡猜乱答。有的试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体现了对考生创新能力的测评在现代教育测评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的高考改革,跨学科综合题的运用,使这一题型更是生动。

二、 材料情景题的举样分析

例1(2008年山东文综卷,5~6题)下面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 山地针叶林带

C. 山地荒漠带D. 山地冰雪带

(2) 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 降水B. 下渗

C. 蒸发D. 地表径流

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图为设题的背景,考查自然带谱、水循环等知识点。

(1) 四座山中秦岭是我国东部地区自然地理分界线,不可能有山地荒漠带,排除C;黄河北、东、西三座山均处于温带,可排除A;山地冰雪带在此区域属季节性自然带,如秦岭夏季就不可能有。

(2) 根据表述黄土塬是受河流侵蚀较小的黄土地貌类型,因此,水循环环节中地表径流最弱。

答案:(1) B(2) D

例2(2008年全国Ⅰ卷,第36题)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 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 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解析:本题以特定区域图为设题背景,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而全面。

(1) 从经纬网看,易知是非洲的刚果河。判断地形类型,一可从等高线入手,500米及其以上的等高线位于河流的北、东、南即周围高、中间低;二从河流的水系特征分析,线条粗的是干流,其它支流成向心状汇入干流,由此得出为盆地。

(2) 可从河流的纬度位置(赤道地区)、大气降水(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集水面积(盆地地形、集水面广)、支流的多少(多)来分析河流的水量。

(3) 水流流速慢、利于泥沙的沉积;上中游的来沙量较多(植被覆盖率低);下游地势平坦等有利于河流三角洲的形成。G河位于刚果盆地,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M点以上多是盆地,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易于泥沙的沉积,因此到达下游的泥沙较少;M点以下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水流快,不利于泥沙的沉积,所以未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答案:(1) 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 北、东、南 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区为盆地。

(2) 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内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 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容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流速大。

② 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例3(2008年四川文综卷,第39题)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如图)

(1) 分析第一幅图,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 依据资料和图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解析:美国20世纪30~40年代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展的“流域工程”,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以流域治理和水利工程兴建为龙头的田纳西河流域工程,目的在于解决大批失业工人就业和减少区域常发生的洪涝灾害,1933年5月建立了田纳西河流域工程局(TVA),负责建筑水坝和电站,发展流域内田纳西、北卡罗来西、肯塔基、弗吉尼亚、密西西比、乔治亚和亚拉巴马七个州的经济和福利事业。通过投资、特殊投资政策及税收政策,到1944年9月,沿河建立起主坝和许多其他工程,给军需工业、制铝工业以及橡树岭原子弹生产提供了所需电力,使300万英亩农田得以免受水灾,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整个流域居民平均收入增加九倍。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利用来源于新课标必修三的课本内容,如果学过则很简单。没学过则主要考查读图、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利用好材料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如第(2)题结合第一幅图引起环境问题的现象已给出,只需进一步答出后果即可。

答案:(1)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S0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2019公务员材料分析题 第5篇

2018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把握材料逻辑 做好

申论解释分析题

在近年的云南省考真题中,有一个题型,以其抽象性及作答对象的不明确性,明显地和其他题型区分了开来。这个题就是综合分析,尤其是作为考察重点的解释型综合分析,即让我们谈谈对某句话的理解。虽然我们都知道,所有的题型,其本质都是归纳概括,即从材料中寻找要点,进行适当的加工,但是不同于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这样作答对象十分明确的题目,综合分析在找点的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从材料中找点,从材料中找哪些要点。毕竟,材料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有几个点。如何应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明确命题人背后的意图了,既然结合材料对这句话进行理解,那就说明材料中的内容肯定是用来证明这句话的,所以要想办法将材料中看似不相关的要点,挖掘其与作答对象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背后的逻辑,以更好地去对这句话进行理解。

以一道省考真题为例:

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我们觉得她是 好的‘中国制造’。”这句话的理解。(15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字数50~150字。

阅读“给定资料3”,我们会发现主要内容是:

资料1.2:小琼作为赴美汉语教师,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1)资料3.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感情的交融。(2)资料4.小琼配备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源包”(3)小琼本身就是当地人了解中国的“资源包”(4)资料5.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5)资料6.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足(6)资料7.外国人通过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7)希望中国人能同当地人多交流(8)中国政府也应在非洲多办一些展览,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9)资料8.每个人都是一国最生动的“文化名片”(10)政府需要做的还很多,而民间交流、业界合作也亟待进化升级(11)梳理材料会发现,材料将“她”从小琼这一个单独的个体,上升为传递中国文化的使者,即每一个中国公民;“中国制造”本身是中国制造的产品,那为什么说“她”是中国制造呢,说明她具有中国制造产品的属性。结合材料的内容,得出这句话含义是“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是传递中国文化的载体”。

那么,每一则材料和这句话的关系是什么呢。根据编号,(1)是在介绍背景,(2)是强调借助“人”传递文化的重要性;(3)、(4)是小琼,即中国公民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起到的两方面作用;(5)是这句话的出处;(6)是文化交流的现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化交流的必要性;(7)、(10)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公民”在传递文化中的重要作用;(8)、(9)、(11)谈到了文化交流的对策。

我们将对材料的理解和这句话联系起来,便会发现每一段材料和这句话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交流的现状,说明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文化交流的本质,说明“中国公民”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小琼所发挥的作用,即“中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国公民”发挥的作用。将要点以现状-措施-重要性的逻辑进行整理,再加上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最后的对策,这道题便呈现出来了:

作为个人的中国公民是传递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

现如今,中国文化普遍不被了解。而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因此,作为中国公民,可以向外国人介绍、展示中国文化;并且可以通过自身展示中国人的价值观,带来了解和欣赏。因此,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主动承担文化交流的责任,政府和民间交流也应该发挥合力,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由此可见,把握要点和分析对象之间的关系,理清其背后的逻辑,对于作答综合分析,尤其是解释型综合分析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更多云南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云南中公教育信息网

2019公务员材料分析题 第6篇

到底怎么写

很多考生在面对申论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往往没有思路。尤其是一些答案在材料中不明显,需要自己思考展开的情况,更是一筹莫展。因此,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在这里,结合申论常考情况,同时结合政府全文官方文件的表述,帮助各位考生梳理几大写对策的角度。

1、关于思想意识层面。

十九大报告有这么一段论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从这句话的表达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基本的作答模式为:加强思想教育。采用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家庭教育、标牌标语、会议宣传、报纸宣传、学校教育……等多种方式,深化……宣传教育,弘扬……精神,加强……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强化……意识。

2、关于体制机制层面。

十九大报告中有很多关于体制机制的论断。比较典型的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又如“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更多精彩请关注:北京人事考试网http://bj.offcn.com/

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深入推进教育、文化、体育等改革,充分释放社会领域巨大发展潜力。”

再如“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这些表达的共性中,我们可以得出关于体制机制的基本作答模式: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制度,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释放……潜力,解决……问题。

3、关于监督管理层面。

十九大报告有一段非常完整的关于加强监督管理的表述:“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

分析得出相关作答基本模式: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思想、制度、监管是申论对策的常考考点,在备考时,多阅读权威表达,勤思考,多总结,一定等得出更好的作答思路。

2019公务员材料分析题 第7篇

有意愿进入体制内的小伙伴正摩拳擦掌准备在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大展身手,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讲解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高分重点题型——贯彻执行。

一、要点分:

在贯彻执行题目中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先拿到要点分。要点分有三点要求如下:(1)找点全。

找点全是指一定要把答案要点找全面。因为在我们的申论考试中,基本上题目都是踩点给分。只要你的答案要点全面,同学们的分数就一定会越高,因此一定要在有限字数内尽可能多地罗列要点;(2)点找准。

众所周知,申论考试每道题都是字数限制的。所以如果不把点找准的话,错误答案会浪费同学们的格子,这样的话就没有格子去写正确答案;(3)客观。

客观是指我们一定要尊重材料,能抄尽量抄,因为你的话在准确也一定没有原文中的话准确。

二、结构分

要点分拿到之后,我们要拿结构分。通常贯彻执行题的答题结构都为总分总的形式。第一个总为开头,通常作为第一段,我们可以写一些材料背景和材料问题作为引题,第二个分为材料中的答案要点,最后一个总为总结,往往可能是呼吁号召。

三、格式分

格式分是贯彻执行题的重点,也是最难的部分。因为不同文种有这不同的格式,大部分同学不知道格式,这里我们中公教育就将简便的格式写法教给大家。

通常一个完整的贯彻执行题的格式,由五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标题,标题可以直接写文种也可以用关于+事项+文种,例如:关于戒烟的倡议书或者关于戒烟的演讲稿等等;第二个部分为发文对象,也可以说是称谓,大家需要注意身份和场合,不同的身份和场合决定这你不同的发文对象;第三个部分为正文,正文即是总分总的结构,由三部分构成,事由,主体及结语;第四个部分,我们会写发文单位,发文单位如果材料中给定的话,就按材料中写,如果未给定的话则不需写或结合实际情况自拟;最后一个部分,也就是第五部分,我们会写发文日期。发文日期需要注意不用写大写,阿拉伯数字即可。例如2018年1月1日,2018占两格,每个数字占两格,单独一个数字在一格,汉字占一格。

最后我们还要拿到卷面分,卷面一定要工整,整洁,此外还要注意空格。

申论练好基本功之掌握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卷以7000字左右的材料为支撑,依附材料,会设置五道作答题目。其中小题部分全部或者绝大部分得分要点来源于给定材料,作文部分总论点和分论点通常来源于给定材料。上述两点足以证明给定材料的重要性。因此,考生必须掌握一些阅读给定材料的方式和方法,真正做到直接要点轻易抓,潜在要点不放过。

一、掌握关键词阅读法

这里会为考生介绍两类关键词。一类是直接要点提示词,一类是逻辑关联词。

1、直接要点提示词

通常情况下,申论试卷的小题和作文部分都会围绕一个核心话题展开,极易就这一主题的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给出相应信息,而问题、影响、原因、对策也往往是小题和作文部分的得分点。所以,在进行材料阅读,提取要点时,考生有必要掌握上述四类关键词。

问题类常见关键词:不足、缺失、滞后、薄弱、空白、尴尬、杂音、困境等。原因类常见关键词:由于、因为、因素、要素、源于、究其原因等。

影响类常见关键词:有利于、有助于、提高了、促进了、增强了、加快了、不利于、不助于、削弱了、降低了等等。

对策类常见关键词:措施、建议、应该、务必、需要、希望、呼吁等。

2、逻辑关联词

一些逻辑关联词通常也能够帮助我们锁定重点阅读区域,进而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我们需要重点积累以下关联词:

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一方面、另一方面、与此同时、此外、除此之外等。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但是、然而、可是、却等等。

表示总结关系的关联词:总之、由此可见、故此、因此、综上所述等。

二、掌握关键句阅读法

在梳理段落逻辑或概括段落大意过程中,建议考生对段落的首句、尾句格外注意。有些时候首句、尾句直接能够代表段落的中心思想。此外,如果首句、尾句并没有概括性语言出现,也可以适当关注段落的中心句。采用上述三种方式提炼段落中心思想,为我们梳理全篇材料的脉络打好基础。

例如:“导致B村贫困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具体内容如下;看到段落首句的表述,我们当即就可判断,本段核心思想就是在阐述B村贫困的两方面原因。

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第8篇

一、政治材料分析题的基本特点

1.提供情境, 包含手段和结果, 要求从结果的好与坏来判断所运用手段是否合理, 并要求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要求规范的答题步骤:先答基本原理, 引出配套的方法, 进而用方法来分析材料。

3.要求多角度分析所蕴涵的知识。

二、政治材料分析题解题的基本思路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 现就材料分析题为例谈谈此类题的做法:审题——分析——作答。

1.审题——读明材料, 审清问题。见到试题以后, (1) 要认真阅读试题的内容, 尤其是试题所给的材料, 认真分析材料内容, 归纳材料重点。做到读懂材料大意, 并能概括出材料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2) 认真审清材料所给出的问题, 准确把握“提问”的意思, 弄清问题的限制条件, 指向范围, 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去理解, 明确题意。 (3) 要找出问题与材料的内在联系。必须牢记, 读明材料, 审清问题, 是做好材料分析题的前提。 (4) 审题时还应注意题目的限制性要求, 并由此得出知识体系的大范围。

2.分析——比照问题, 寻求与教材的结合点。通过前面对所提问题材料的分析, 积极展开多角度的思维, 在明确解题思路后, 找出“材料”和“提问”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 即“材料”或“提问”体现了教材上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用教材的知识点来回答问题。要知道万变不离其宗。紧扣教材知识点, 用教材的知识解答各类问题, 这是解答材料分析题的关键。切记, 找的知识点越多, 答题就越完整。切忌, 只泛泛而谈, 不用教材知识的做法。

3.作答——细致阐述原理, 不忘联系材料。 (1) 在组织答案时, 要注意全面性、逻辑性, 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回答。应分层对知识进行整理, 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部分, 其中, “是什么”和“为什么”属于基本原理;“怎么办”属于方法 (手段) 。“是什么”主要用与范畴判断, 用以审题中的思路引入, 即材料中重点语句范畴判断, 借以得出原理。“为什么”主要指关系、地位和作用、意义等, 它是方法 (手段) 的理论出发点。“怎么办”是掌握知识点的落脚点, 也是材料引入的关键。“怎么办”不能停留在课本的水平上, 还应理论联系实践, 与自己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要用“材料”的相关知识去回答所“提问”的问题, 问什么答什么。真正体现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的基本原理。 (2) 在阐明原理时, 要注意针对问题, 观点明确, 表词达意要科学合理。要多用教材语言, 涉及多个知识点时, 要考虑其主次先后, 用序号标明, 做到条理清楚, 结构严密, 层次分明。要记住, 答题要紧扣教材, 多用教材语言并不是将教材内容照搬照抄, 而是要在灵活运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 联系材料内容去做分析回答。 (3) 最后, 答题时还要做到语言规范, 字迹工整, 卷面干净。

三、政治材料分析题解题方法举例

为了使同学们能更好地掌握解答材料分析题的方法, 现举例说明。

材料一:2008年12月15日, 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施, “三通”终于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材料二:12月23日大熊猫“团团”“圆圆”赴台。

材料三:3月14日, 由中国港中旅集团组织的第一个邮轮赴台旅游团启航。

材料四:首届海峡两岸同胞徒步大会将于2009年元旦在祖国宝岛台湾隆重举行。请你思考:

(1) 我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2分)

(2) 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道理? (3分) 解题思路与方法:

1.审题、读材料、读懂题意, 找出提问中的关键词。 (“台湾问题”)

2.比照问题, 寻求与教材的结合点。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3.联系材料, 阐述原理。 (祖国统一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原则:一个中国。

说明了实现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中华腾飞, 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材料概括分析题解题技法探究 第9篇

一、考点分析

所谓归纳就是根据题干指令把分散在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归到一起,并使之有条理地呈现,大多用于对具体事物、分散对象进行概括。

所谓分析是根据题干指令把语言材料中的某种事物、某种理解或某个概念从某一标准出发分解成较为简单的几个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既要把对象合理地筛选分开,又要在分解中梳理出其本质和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尤其对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分析,要做到先分后析。

所谓鉴赏就是对材料的表达技巧的运用和艺术特色等方面做出一定层面的鉴赏,也就是能鉴别出它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艺术表现上呈现出何种特色,并欣赏他们的表达效果。

二、命题分析

材料概括分析题选文题材较为广泛,侧重于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体裁选取偏向于论述类,突出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论述。

命题完全切中考试说明要求,即“对所提供文本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对所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艺术性进行鉴赏”。三个小考点,前几年呈现轮考和组合特征:可以是归纳+分析,归纳+鉴赏,也可以是分析+鉴赏。近三来年来侧重考查前两个考点。

归纳题有较明确的归纳方向和指向,分析题需要有透过表面文字进行推断、推测的能力,既要从文本材料出发,又不拘泥于原材料。

考题的最后一问都侧重“分析”,要求学生能密切关注社会,并能有自己的思考。

三、题例分析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附加题材料概括分析题选用的材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关于住房),材料共两段,层次清晰,难度适中。现结合该次考试的实际情形,对学生典型失误答案进行分析。

1.归纳题(试卷第24题)

问题:文中是从哪几个角度阐说大白菜和房地产之间的不同的?

学生答案1:①住房是不动产,而白菜是在市场流通的;②大白菜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住房由当时交易的价格决定,大白菜价格难以操纵,而住房价格易被操纵;③大白菜的价格变动符合一般价格波动规律,而住房价格上涨导致非理性繁荣的局面。

评点:学生答案存在问题:①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此题目中要求为“找角度”,对象为“大白菜和房地产的不同”,而考生答案更多去强调大白菜和房地产不同的具体体现,对题目中“从哪几个角度阐说”中的关键词“角度”完全忽视。②照搬照抄,不知概括。将原文的句子直接做为答案,缺少归纳的过程。

学生答案2:①市场流通。②住房和白菜价格不同。③操纵性。④白菜价格符合规律而住房不符。⑤重复性生产。⑥决定价格因素。⑦吸引投资的力度。

评点:学生答案存在问题:①主次不分,隔靴搔痒。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只是简单地摘录了文段中的似是而非的语句。如答案②。②并列不当,相互交叉。答案中的①和⑤,③和⑥,④和⑦,相互交叉,包容重复,表面上答了七点,实际上要点不全。

2.分析题(试卷第26题)

问题:从文中看,解决我国当前的住房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答案:①杜绝“非理性繁荣局面”的出现。②避免住房市场化。③政府干预住房市场。④保障公民享有住房权利。

评点:学生答案存在问题:①拘泥原文,表意模糊不准。杜绝“非理性繁荣局面”的出现和保障公民享有住房权利的措施是什么?那就要政府干预和把公民享有住房的权利写入宪法,回答时应围绕“措施”来回答。②文意曲解,思考断章取义。如答案②,原文很明显说的是“世界各国对待住房都不会任其像大白菜那样完全市场化”,强调政府干预,避免住房完全市场化,而非避免住房市场化。

四、解题要点

第一,读文章,明确中心。在材料中划出体现材料脉络和表明作者情感倾向、观点态度的关键词句。

第二,审准题目,明确答题区域,答案从整体把握。

第三,切分层次,理清关系,合并同类。善于借助关键词如“第一”“再”“其次”“还有”“不仅”“表明”等和标点符号如分号、句号进行层次切分。

第四,归纳切勿照抄原文,学会确定其重点,从而达到归纳内容的目的,学会在提取关键词的基础上灵活概括,答案和问题要契合。

第五,析要有文本意识,依据是材料。具体方法:①由总到分,即将文本材料中原本做了总体或笼统表述的内容加以拆分,形成对问题的分析。②由此及彼,即用类比的方法展开对问题的分析。③由表及里,即分析问题时,对表面现象做深入剖析,从而找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材料概括分析题题型较为固定,答案有规律可循。只要按照以上介绍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平时多加训练,相信高考时一定会拿到自己满意的分数。

2019公务员材料分析题 第10篇

国家公务员面试成功对大家有重大意义,可谓走上人生巅峰,但面试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就像攀登珠峰的登山队员,仰望珠峰,看似峰顶很近,但实际上却还遥不可及。接下来的面试才是高水平的对决,百舸争流竞帆渡,再努力一把胜利才能真正属于你!在此为大家导航。

对于演讲,其实现在考生普遍注重的是演讲究竟讲什么,如何思考演讲的内容,很多考生已经了解了演讲的理论、方法和技巧等。但一次好的演讲不仅仅是这些,还包括演讲的语音技巧,情感表达,互动感染力等等,而这些往往是大家在面试备考当中经常忽略的。

演讲要想成为你面试的必杀技,或者绝地反击的机会,那就不仅需要训练自己演讲内容的思考能力,还要训练自己演讲中语音和情感等感染力方面的能力。那我们该怎么训练自己呢?

1.名篇赏析。多去看一些名家的演讲,比如《亮剑》中李云龙的亮剑精神的答辩演讲,比如马云的《卸职阿里巴巴》,再比如柴静的《认识的人,了解的事儿》等等。通过

是蛮大的。

2.语音训练。虽说音色天注定,但演讲的语气,演讲中的停连,用语的规范等等是可以通过训练强化的,而且可以使你的演讲更加受到考官的青睐。距离面试日期还有很长时间,咱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进行提升训练。

首先,通过呼吸方法训练自己演讲气息的控制,以达到演讲时进气快、到位深、运气长和好控制的效果。吸气训练方法:扩展两助,向上向外提起,感到腰带渐紧,后腰有撑开感。横膈膜下压腹部扩大胸腔体积,小腹内收,气贯丹田。用鼻吸气,做到快、静、深;呼气训练方法:控制两胁,使腹部有一种压力,将气均匀地往外吐,呼气时用嘴,做到匀、缓、稳。

当然,在呼吸气训练时也是有具体的技巧的,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三个练习方法:闻花香,好像眼前有一朵花,深深吸进香味,两肋张开,控制一会儿,缓缓送出;数数:“1,2,3,4,5,6,7,8,9,10”,循环往复,一口气能数多少就数多少,吐字要清;一口气通读一首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力求清晰、响亮,有感情。

其次,语气要有具体的感情色彩的表达,使得演讲更具感染力。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练习时,注意根据自己演讲内容对自己的演讲稿进行逐句感受每个句子的感情色彩,再在演讲中强化表现出来。具体每个句子的感情色彩是可以感受的,比如:爱—柔和缓慢的感觉—“妈,我想你了。” 喜—高亢响亮的感觉—“今天是我儿子生日,大家一定要尽兴啊。” 惧—急促尖锐的感觉—“把那条蛇拿开,快点儿。” 急—气短声促的感觉—“快点儿,公交车要走了。” 怒—气粗声重的感觉—“你怎么能做出这种事!”等等。

2019公务员材料分析题 第11篇

贯彻执行题是应用文写作的一种能力考察,也是申论考试重点考查的题型,掌握好贯彻执行的作答思路对于整个国考申论考试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简要介绍下贯彻执行题目的作答要点及解答步骤:

一、概括过程

申论考试的给定材料大约在6000-8000字左右,需要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分析和作答。对给定材料进行快速阅读和分析,是我们要掌握的基本能力。要想全面分析给定材料,对材料进行概括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对每段材料进行概括和总结,能够使材料的主要线索变得清晰,便于考生比较快速地找到要点,从而实现化繁为简的目的。

二、提炼过程

对已概括的材料,进行提炼要点的操作,这是考验大家深度概括的能力。材料是分析作答的基础,归纳后的材料虽然有一定的内在逻辑,但不能完全呈现材料的中心观点,我们要对已概括材料进行要点的提炼,这样既能保证答案字数符合作答要求,又能使作答思路变得清晰。(由于答案字数多,点数多;在进行书写时一定需要注意逻辑性,可自己进行整理后再进行书写)

三、加工过程

对要点进行加工,是呈现答案的前提。在给定区域内对答案进行最完美的呈现是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要点的加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要点的加工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内容(合并同类项对于同一个范畴的可以在一起书写),二是形式(谨记遵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原则),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加工,实现要点的最佳呈现。加工的过程也是对材料进行更好地理解,对答案进行更好呈现的过程。

四、格式整理

将知识点进行概括提炼和加工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答案进行格式梳理。贯彻执行的题目考察方式有很多,有短文、短评、演讲稿、发言稿、宣传稿、倡议书、提纲等等。这就要求具备基本的格式整理能力,目前一般所考察贯彻执行题目所考察的内容主要有五大部分,主要包括:标题、称谓、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三同文种有不同的格式要求,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和多加练习(从近几年多省省考和国考来看贯彻执行格式的考察越来越淡化,而且格式上很多考生过于纠结书写格式,这是一个误区采分点主要集中在内容部分)。

2019国考申论作答技巧:如何做到精准

审题

审题对于申论作答至关重要。那审题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呢?首先,审清题目才能避免答非所问,保证作答的总体方向不偏;其次,审清题目能提高阅读材料的效率,让作答更高效;另外,审清题目,按照题目的作答要求来写答案,才能更好地满足命题人、阅卷人手里的评分标准。

要想取得高分,审题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一定是重中之重。但在具体实战过程中,审题失误大有人在。那么,为什么考生在审题过程中会出现失误呢? 一是缺乏判断能力。都说城市套路深,考生的套路更深,尤其是一些盲目迷信培训班“技巧”的同学,总是“套路”先入为主,不注重分析题目。一做题,满脑字“套路”“技巧”“秘笈”,完全丧失了自我的分析判断能力,没有自我的主见,对思维的对象不敢做出属于自己的判定。

二是审题十分浮躁。许多考生由于十分心急,对题目只是“一扫而过”,关键词都不圈划,迅速地看了一遍题目,马上就去看材料。究其根本,还是考生在主观意识上没有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不愿意

在审题上花时间,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静下心来审清题目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三是没有专门进行审题训练。审题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尤其是贯彻执行题、综合分析题和作文题。针对性的训练往往是突破和提升的关键,审题也是如此。如果考生复习了一段时间,做了一定的题目,然后将能已经做过的题目分类梳理,集中进行审题训练,总结规律,那么审题能力一定能得到提升。

四是忽视题干中的细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越是难题,材料越会给出具体的提示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题干中容易忽视的细节。忽视了这些细节,作答很有可能找不到方向,甚至难以理解材料的表达意图。细节决定成败,审题更是如此。

五是没有掌握审题的方法。除了判断能力、心态、训练不足、忽视细节、这四个原因外,最核心的还是没有熟练的掌握审题的方法。套路是“毒药”,也是“解药”。如果能够掌握审题的方法,静下心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做到灵活的运用这些“套路”,而不是生搬硬套,那么对题干的分析判断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分析原因之后,重点还是要知悉如何进行精准审题:

一、审题干关键词:

1、圈划题干关键词:在实战过程中,审题时手里应拿着一支笔,圈划出比较重要的关键词,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而又意思模糊的动词、名词。

2、具体化分析:圈出关键词并不是最终目的,圈出词之后要通过具体化的分析明确出这道题的作答目的、对象、题型、范围、问数、身份以及各个关键词的含义、关系。

3.一句话综合概括:具体化分析之后,自己要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对题目的整体认识,综合把握题目的作答方向、作答重点。举例:

“给定资料6~7”中,小黄和小丽的“苦恼”反映了基层管理工作面临的某种困境。请指出这种“困境”,并提出改变这种困境的建议。(25分)要求:针对性强,建议合理、可行。不超过300字。题干关键词:苦恼、某种困境、建议

具体化分析:苦恼=烦恼;某种困境:某一种问题;建议: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句话概括:先找出小黄、小丽的烦恼,再概括出反映的某一种问题,最后还要给出对策。

二、审作答要求:

常规要求:题目要求一般对应着评分标准,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来作答,才更有可能得到高分。对于客观题而言,比较常见的要求有如下几点:

1、全面:即要点齐全。对于客观题而言,要点越多越好,要宁滥勿缺,这和找对象不一样,找对象得宁缺毋滥。

2、准确:即尽量体现材料观点,切合出题人意图。

3、客观:即尊重材料实际,把材料当作“金矿”,深入挖掘。

4、条理:即作答要有逻辑,总分、转折、递进、因果、并列等是常见逻辑。

5、字数:字数非常影响作答,考生应重视字数,作答过程中尽量写到最后一行。字数就是得分机会,不要浪费字数,也不要写超字数。

6、特殊要求:除了常规要求以外,我们还要十分注重特殊要求,并且一定要结合材料重点分析特殊要求,在最后的作答中也要将特殊要求体现在答案中。例如:

假如你是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受邀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一次关于“创业”的专题报告,请你结合给定资料6,为其草拟一份讲话稿。(20分)要求:观点明确,建议可行,语言简洁,有逻辑性。不超过300字。

特殊要求一:观点明确,即作答时从内容层面要鲜明地谈出对创业的看法,从形式层面来说,作答时可以先写一个主旨句,突出鲜明的观点,再具体解释。如:创业并不简单。创业需要考虑资金、人脉、技术等各种要素,不能盲目创业,把创业当做一种“时尚”。特殊要求二:建议可行,即作答此题时应该适当的谢谢对创业者的建立。

上一篇:濮阳市安全教育平台下一篇:微生物实验室设备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