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终点开始作文

2024-07-24

从终点开始作文(精选14篇)

从终点开始作文 第1篇

在我们人生当中,有着许多事情都有着始点和终点,很多人认为终点就是结束的意思,但是其实终点不是结束的意思,而是另外一个新的挑战的开始,就好像口袋妖怪游戏似的,我们拿到联盟冠军之后,以为是结束了,但是只是一个新的挑战的开始!

今天就让我来讲诉一下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些真人真事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班上籍籍无名的我是一名运动细胞极强的学生,因为我是个喜欢挑战急速的人,所以我就参加了学校的短跑校队,每天在教练的训练之下,我的短跑速度一天比一天快速,而且我每天都很努力地锻炼训练,所以我慢慢在校队里取得一个称呼名叫:“野性的猎豹”形容我的速度没有限制,随着时间的过去,第八届运动会开始了,我就被教练委派短跑比赛,跟其他学校的高手较量,比赛开始了,我就无情地狂跑到终点,最终得到了冠军,但是我不是很高兴,虽然我取得冠军,但是这个不是我的终点,我的终点是全市,全省,全国,所以我就按我的终点记录为起点,一直想破我自己的记录,因为我知道如果从我的终点出发,我才会进步,我才会令自己速度更快!更强!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都有着终点,起点,但是我们要理智地选择终点,把终点当成起点,这样人才会有进步的!

从终点开始作文 第2篇

当我们中考过后以为这就是终点的时候,迎接我们的是高中的开始。高考说是人生的转折点,到了大学也可以放松了,其实不然,高考是我们接受更高教育的开始,我们只有跨过这个终点才能够拿到进入大学这座象牙塔的通行证。大学的结束我们又要面对人生路途的开始,在之后我们就要拿自己所学习的只是来回报社会,这时我们人生在一个终点又来到了另一个目标的起点。

大家都说终点的风景是美丽的,在我们来到一个终点的时候总能去幻想这下一个终点的美丽,所以我们没有在一个一个终点休息的时间,心中憧憬的美丽在催促我们走入下一个终点。

满分作文,从“头”开始 第3篇

1. 流行歌曲, 引起共鸣

“我送你离开, 千里之外, 你无声黑白……”一首《千里之外》唱遍大江南北, 把周杰伦这个演艺界的大众宠儿又一次推向了时尚的最高潮。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 眼前总会闪过一张充满活力的年轻脸庞。但是你知道吗, 还有一个与此形象大相径庭却又家喻户晓的人物, 也曾演绎过这首流行音乐——著名的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罗京。 (江苏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品味时尚》)

考生开篇引用周杰伦的歌曲《千里之外》。周杰伦, 歌坛巨星, 粉丝众多, 他演唱的歌曲, 自然会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更何况, 作者说“把周杰伦又一次推向了时尚的最高潮”, 也照应题目。“我送你离开, 千里之外, 你无声黑白……”的歌词, 又引出作者认为的另一种时尚人物:罗京。

2. 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

永恒, 不只在于时间从洪荒而来的脚步;也不只在于风声从亘古而至的呢喃。一个瞬间, 往往也能成就永恒。 (福建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永恒》)

文章开头, 没有含蓄朦胧, 而是直入主题, 提出“一个瞬间, 往往也能成就永恒”的观点。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被误判跑题。

3. 运用排比, 造势磅礴

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 那是在教我们谦逊;峭壁上的野百合风吠起舞, 那是在教我们执着;苍鹰自由翱翔于苍穹间, 那是在教我们去发现与探索。所以我们要睁开犀利的双眸, 去发现真理, 推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2009年全国Ⅱ高考满分作文《睁开犀利的眼睛》)

自然万物都会给我们启示, 作者没有枯燥地说理, 而是用低头的麦子、起舞的野百合、翱翔的苍鹰告诉读者应该怎么做, 形象生动。

4. 巧用题记, 揭示主旨

题记对文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它简洁、意味深长、富有哲理、文采飞扬, 让人如食甘果, 如饮冽泉。如果文章一开头就展示逼人的才气, 不打动读者才怪!

母亲, 您的发展历史, 是永不停息的探索史。———题记 (2009年全国Ⅱ高考满分作文《写给祖国母亲》)

5. 巧用博喻, 意象开阔

见证, 是一部永不休止的相机;是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见证, 是一首动听的歌;是一段迷人的曲。 (山东2009年满分作文《见证》)

密集的比喻, 为读者展现了丰富的意象, 把抽象的事物描绘得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6. 引用诗句, 文采斐然

当你站在高山之上, 俯瞰大地之时, 你是欣赏它的高远, 还是感悟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霸气;当你面对广阔无垠的大海之时, 你是欣赏它的无边, 还是找到“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包容胸怀;当你看到秋日落叶纷纷而下之时, 你是感伤它的凋零, 还是学会“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2009年全国Ⅱ高考满分作文《寻找生活中的咖啡豆》)

经过精心锤炼的名人诗句, 会让作品文采斐然。

7. 采用对比, 形象鲜明

在城市尽头, 没有繁华的街市, 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 只有破旧的棚户区, 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 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他们》)

“破旧的棚户区”和“繁华的街市”作对比, 突出“他们”生活条件的恶劣。“闪亮的霓虹”和“饱经生活风霜”作对比, 展现出他们这样一群人鲜明的形象。

8. 合用修辞, 美不胜收

青山隐隐, 绿水迢迢, 站在文学的门口, 窥见那门内流转的, 是墨笔生香, 勾勒出清风明月的韵致;……站在文学的门口, 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 已化作一江春水, 流入门内的世界。 (2009高考湖北卷满分作文《站在文学的门口》)

“青山隐隐, 绿水迢迢”是非常工整的对偶句。以“站在文学的门口”开头, 四个结构大体一致的句式, 形成排比。“摇曳着的思索, 已化作一江春水”是生动的比喻, 还化用李煜的诗句。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营造出唯美的意境, 很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9.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愤愤地小声嘀咕着, 一边不自觉地又朝右边小木椅上忘我拥吻的情侣瞥了一眼, 便像犯了罪似的收回了目光。……喃喃道:“品味啥时尚?我们那时啊, 挑开头盖才知道新娘啥模样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2009江苏满分作文《品味时尚》)

从终点出发 第4篇

今年暑假,我顺利的通过二胡八级考试。从市区回来,我迫不及待的把消息告诉爸爸。激动地期待着爸爸的表扬,可是爸爸并没有像我期待那样夸奖我,淡淡的说了一句:“不错,继续努力。”我顿时觉得像被泼了一瓢冷水一样,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怏怏的回到自己房间。

中午吃饭时,一点胃口也没有。爸爸对我说:“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爬山吧。”我勉强的嗯了一声,爸爸似乎没有觉察我的不快。

我们一路无语,来到山脚下。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景色犹如百里画廊。看着美景,我的心情好了许多。爸爸突然问我:“你说那座山峰是不是最高的?”我放眼望去,只见危峰兀立,直插云霄。我信心满满的回答说:“肯定是的。”爸爸淡淡的笑了一笑,加快了脚步。我也无暇顾及路旁景色,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登上了先前看到的那座山峰。环顾四周,影影绰绰的群山好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连绵的群山此起彼伏,都不及我高,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咦?远处还有比这山更高的山峰!爸爸不知何时站在我身边说:“小溪不在树林山野中驻足,终得融入江河;江河不在群山莽原中停留,终得汇入大海;大海,不在现有的浩瀚中满足,展开胸襟,容纳百川,终得包容天地,囊括宇宙。人生没有终极目标,只有善于把终点当起点的人,才能登上更高的山峰,赢得更大的收获。”我蓦地醍醐灌顶,我这位当语文老师的爸爸真会教育我啊,让我不要松懈,从终点再出发,不断超越自我。

我站在山顶,望着山间云海翻腾,浑身舒坦。暗暗告诫自己,我要再次出发,迎接更大的挑战!

从终点出发初三作文 第5篇

从终点出发,寻找未来新的挑战!居里夫人是明智的。当她拥有了一项项令人瞩目的荣誉后,她却没有骄傲,更没有满足,她坚信:荣誉都是昨天的,当昨天获得了荣誉之后,“昨天”也就实现了它的价值,画上了句点。人应该向未来看齐,不断挑战,不断充实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正因为居里夫人有着这样一股敢于面对未来的挑战的信念,才使她可以安然的把奖牌给女儿做玩具,才让她不断的突破了自我,在世界的发展中依旧光辉熠熠!从终点出发,甩掉曾经的包袱和负担!若爱迪生失败一次,就将此作为发明事业的终结,郁郁寡欢,不再“出发”那恐怕现在我们还需点着煤油灯,在微弱的灯光下,读书、工作。幸运的是爱迪生每失败一次,就将此作为新的起点,丢掉失败带来的包袱与负担,从终点出发,重新开始。在几千次的“出发”后,终于他实现了自我!

若方仲永在拥有禀人的天赋后,不为了谋利而放弃后天学习,那他一定能和历史光辉的潮流中,流下亘古的.芳名和不朽的文学作品,可惜的是方仲永将自己的天赋捆成一个巨大的包袱越来越重,而天赋也在时间中磨光了,于是泯然众人矣……

从终点出发,拾起回忆中努力的点滴!拿破仑,法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用武力和独裁摧毁了封建旧秩序,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期间,他重视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保持资本主义的长久利益,他倡导用法律规范来资本主义秩序,他公布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成为以后立法的典范。作为军事家的他,经了了无数征战,其正义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最后却因骄傲而兵败滑铁卢,拿破仑说道:“我从来没有打过这样一个会战,而且相信以后不会再有了!在我有生以来我都不曾经历过如此焦急不安的生活,我必须坦率承认,我从来没有如此地接近失败!”这一战使拿破仑的军事生涯结束了,他终于可以“休息”了!他的星辰已经损落,一个时代终于结束了!!试想如果他忘记着荣誉与成功,把每一次的成功作为一个新起点,重新出发,像以往一样努力、谨慎,拾起回忆中的那种从容与拼劲,那结果还会是这样吗?成功后有成就感是人之常情,但成就感也需克制一下。我们要做的是把成就感化为自信,在努力的基础上加以自信,来帮助我们成功!

从终点出发初三作文 第6篇

终点虽然注重的是结果,但是终点也是要注重的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锻炼的机会,所有从终点出发是正确的,是一种反思,更是一种进步,让人能明白很多东西收获很多东西。

一个完美的电视剧有个完美的结局固然重要,但是能够有个完美的过程更是一种收获。其实人人都能知道这生活中的不断进步来源于什么,就是这样的一种结果,这样的一种终点到起点不断的这样的循环。不同的是这样的从终点出发的点会升高或是降低这是一种变化。有的问题还真的是要从终点出发,从终点出发了之后就会有一种变化,这样的变化带给的不仅仅是收获,更多的也是锻炼。我认为这样的过程很好,因为这样的过程能得到锻炼,锻炼是人的向上的一种能力。不能说越走越向下吧,怎么也得上升,就像楼梯一样,应该步步升高。这样就是一种进步。从中学习到更宝贵的东西。我喜欢从终点出发,从终点出发会看问题看的简单明了,更能从问题的根本上找到属于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对待问题是值得考虑的,这样的对待问题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从终点出发初中七年级作文 第7篇

周末的清晨,因为有事,我不得不离开那温暖的被窝,早早起来。我努力睁开惺忪的睡眼,像游魂一般下了楼,浑身懒洋洋的,一点也提不起劲来。

走出楼道时,一阵似有似无的声音从我耳畔掠过,混沌的大脑顿时清醒了些。什么声音?我不禁停了下来,侧着耳朵,细细倾听。声音渐渐清晰起来,好像是谁在读书。很快,自己又摇摇头,怎么可能呢?这么早,又是双休日,谁不想多睡一会儿呢?可是,好奇心又驱使我循声而去。

我寻到一扇窗前,再往里看,一位少女正坐在书桌前放声朗读。原来是她,年级中的常胜冠军,她这么早就开始读书了啊。一本语文书静静地躺在桌上,她双眸紧盯着书本,全神贯注,毫不分神。或许是被她的认真所感染,阳光也忍不住悄悄钻进窗去,落在她的书上,她的脸上、手上,久久不愿离去。她一手托着腮,另一只手拿着笔,不停地在书上做记录,晶亮的眸子缓缓移动着,长长的睫毛不住地扇动着,像是在为她的朗读伴舞。她的声音抑扬顿挫,如重锤般,敲在我的心上,激起了圈圈涟漪。她的成绩那么优秀,难道她就没有学习的终点吗?

带着丝丝疑惑,我轻轻敲了敲窗户,她循声抬起了头,微笑着说:“你也起这么早啊。”想起平时双休日赖在床上不肯起来,脸上有些讪讪然,我不自然地笑了笑:“因为有事,对了,你起这么早干嘛,你成绩那么好,平时那么辛苦,何不好好放松一下?”她笑着摇了摇头:“不,那些都是过去时了,学习没有终点。其实我们所说的终点不过是一个短暂停歇的地方,是为了能更好地出发,奔向下一个终点。”

朴实有力的话语,却如一把尖刀,深深地刺进我的心,让我幡然醒悟。自己因为一点成绩便迷失了奋斗的方向,却不知终点就是一个新的起点,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人生没有绝对的终点。

就像徘徊在山间的小溪,它能冲破重重障碍,绕过树根,越过石头,终于抵达了宽广的江河,但它知道,这还不是终点,这是它汇入海洋的一个起点。人也一样,只有不断地追求目标,不断地再从终点出发,才能一步步地创造更大的辉煌。

从日记开始快乐作文 第8篇

关键词:普通生活,快乐日记,真情日记,快乐作文

日记,是自己把每天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等有选择地记录下来的一种应用文。魏书生说:写日记所带来的好处是难以尽述的。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也坚持了日记教学,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几年坚持下来写日记,让学生和我收获颇多。学生能更快地提高文字的运用能力,在日常生活的记录中快乐作文。

一、普通生活 , 快乐日记

初中学生正是逐渐形成正确世界观,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接受能力强、兴趣广泛,思想波动大。因此做事常常凭兴趣,三分钟热度,往往开头劲头十足,没几天就烟消云散,而坚持天天写日记正是克服虎头蛇尾不良习惯的有效手段。由于贯彻了一个“恒”字,日记不仅成了自我教育的场所,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为了学生能把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坚持下来,我又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开始日记内容不作规定,只强调字数。最开始每篇50—80字,稍后是80—100字,然后是150字,一学期下来,就要求日记字数在200—300字,多者不限。每周只交三次(因是详批考虑到我的批阅量,和学生的课业负担量),在批阅时注重对错别字的检查,让大多数学生能轻松达到要求。

渐渐发觉,让学生自由写,并不能使学生觉得日记好写,他们常常感觉到没什么可写的。更多的学生流水账式地记录了一天当中发生的每件事,如果是上课,就按课程表把一天上的课,从头到尾地说一遍,如果是休息,就把家里从起床到睡觉说一遍,好像确实没什么特别的事可写,也没有特别的感受可抒发。种种可见,学生对所谓日记的理解过于狭隘,以至于无内容无感想可写。在这种情况下,我渐渐增加日记的规定内容,三次中有两次是我指定的内容,这些内容有:语文课本中的小作文片段训练;开班会后的感想;学校的大型活动,如看电影,文艺汇演,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记录下来并写感想;家中的偶发事件;读书笔记;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勤也好懒也好,都在老师的指引下,坚持写下了记录初中生活中的日记。在过程中体会到了在细碎的小事上坚持做下去的经验,这样学生便会乐于写日记,再加以引导学生如何详细地记录,让回忆更为深刻美丽。进而再指导学生学会抒发内心情感,及对待事物的感受。从而拓宽学生对日记的理解。让学生快乐的记录自己普通平常的生活。

二、真诚面对自我 , 真情日记

魏书生认为,绝大部分心理正常的人写日记时都说心里话、说真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求实的作用;绝大部分人写日记一般都规劝、要求自己上进、助人、改过、扬长,这便起到了引人向善的作用;人不论处于哪种情绪状态中,都会有抒发或排遣的欲念,因为日记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叫做“宣泄”。学生以一颗诚恳的心,记录下他们的每一点每一滴,其中不乏痛苦哀伤和消沉、忿然和不平、嫉妒和恶毒、孤独和无奈。

面对形形色色的日记内容,我在保密为第一原则的基础上,会针对各式各样的学生,写着完全不同的评语。注重鼓励他们,注重教育他们快乐的生活。曾经一个叫雷的学生,在日记中写了满满的三页纸,诉说他喜欢上了一个女生的内心感受,而这个女生是班里名列前茅的学生,而他自己,除语文外,其他成绩都不太好。面对他内心的忧伤无奈而又没有办法放弃的痛苦,我给他写了足足四页纸的批语,安慰他,疏导他,劝解他,使他能理智地面对这份感情,而没有在关键阶段打扰该女生。还有一个叫倩的女孩,小学六年级时,父亲因病去世,她从此敏感、多疑、自卑,她始终走不出丧父的阴影,总是那么犹犹疑疑,悲悲凄凄的。我在日记中,长达二年的时间里,开导她,鼓励她,让她明白,逝去的人再也回不来了,而我们还要继续生活,而且要快乐的生活。我不能有丝毫的不耐烦,那样就会吓着她,而不敢在日记上写心里话了。通过我们在日记上的交流,最终使她走出了阴影,能够快乐的生活。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准确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成长期的学生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困惑与迷茫。在日记中,每有此意,我都会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解答,并加上十分的鼓舞与劝慰。在我和学生的日记交流中,慢慢的,学生学会在日记中反省自己的言行了,懂得了剖析自己的对与错、过与失了。这就达到了以文育人的目的。

三、快乐日记 , 快乐作文

魏书生说得更贴切:“如果人们把胡思乱想的时间拿来写日记,没有话写,就把胡思乱想的内容洒在纸上,那么我想久而久之,他就会成为自己心理的保健医生,就会成为一个自新的强者,就会从那流在纸上的横七竖八的思绪中理出一个规律来。”逐渐的,在成长过程中最灵动 , 最感性的青少年时期 , 因为日记的陪伴 , 可以记录下来青春的美好 , 青春的骚动 , 青春的激情 , 青春的笑与泪 , 因为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 , 在记录日记时 , 最是真情流露 , 也就最是发自内心情绪的流淌 , 很多学生会找到“我笔写我心”的感觉 ,自然也就不会有为难情绪 , 在日积月累中 , 不知不觉提升了文字的运用能力 , 与文字亲近 , 自然也就能快乐作文。使他们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终点出发八年级语文作文 第9篇

我坐在座位上,四周是嘈杂的吵闹嬉笑声,无数的人影从我身旁或推搡或追赶着一闪而过,我却无动于衷,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一道物理题,这该从何下手啊?

“一看你就又做不出来了吧,不如来请教请教我!”讨打的声音冷不丁的出现,不用猜,又是他。从小学我就一直暗暗与他较劲,可惜总是望尘莫及,此番他又说出这样自大的话,我心口似乎堵了一口气,憋得我面色通红。

“我赌五十,你肯定做不出来!”我“腾”的站起来,身上似有熊熊火焰在燃烧。他吊儿郎当地一只手接过题目,却只是在短短几分钟内扫视完题目后便发出了嗤笑声:“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做!你看呐……”他眉飞色舞的说着,阳光在眸子里闪烁着光芒,像是站在终点的马拉松冠军,我却只能在十步之遥望着他光辉而傲慢的形象。我以溃败的姿态走向了这一场竞争的终点。

然而天生傲骨怎能自弃,我不甘心!收拾好行囊,我从终点再次出发。办公室成了我旅途中的加油站,我频频出入其中,只为求得老师指点迷津;题海成了我前行的动力,我埋首其中,尽管智商不高脑中常常杂如乱麻,却也在日益消耗的笔墨中发现进步的欣喜;手中的笔杆成为了我旅途的伴侣,陪我走过牛顿、焦耳等巨人的肩膀。我在攀登,攀登着一个个高耸入云的险峰;我在前进,即使速度缓慢,仍能在回望上一个终点时得到些许成就感;我也在等待,等待着超越他的那天。

从终点出发八年级语文作文 第10篇

秋天悄然降临,我的年华随岁月的冲刷渐行渐远。青翠的面庞,泛着墨的苍劲,也有了枯黄的斑点,曾经随威风轻柔曼舞,现在却在凄风中哀哀哭嚎。看着小溪也不再唱着欢歌向前奔,看着身旁的兄弟姐妹一个接一个地离开树枝,涕泣着落向不归之路,我心中泛起一阵酸楚与恐惧,放佛一眼望见了自己的结局。

我努力与命运抗争,可终究逃不过归根的事实。一阵强劲的风猛抓住我,任凭我奋力顽抗,风还是残忍地拽断我与树梢的情谊,拽断我对世界的希望。一阵剧烈的痛楚袭击我。泪眼朦胧中,我看见高大的树上还有无数同胞,曾经的青春与欢乐都在一声声哭泣叫唤中断然离去。

风用一只手托住我,试想擦去我脸上的泪痕。我愤怒地打退他的手,尽自己全身力量大叫道:“你伤害了千千万万片蓬勃的生命,现在却想装好人!大自然母亲有你这么个逆子,也是她的悲哀了。”

风惊愕地看了我一眼,摇摇头,柔声说道:“我也是为了完成大自然交给我的使命呀!为了让你在春日中舞动,让过路人赏心悦目,让春日焕发生机,大自然就派我为你奏乐,帮助你完成你的任务;为了在次年春日再有新叶舞动,我只得让枯叶归根。牺牲你们,我也不舍,大自然母亲也不舍,但为了世界平衡,万物复苏,也只能如此了。——你的使命是多么的光荣啊!永远是希望!”

我惊讶,原来冷酷无情的风也有内心难解的哀伤!感动之余,我还是有一些惋惜,毕竟,当我看见躺满落叶尸骸的泥地,仍心有余悸。

风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拍拍我的肩,笑道:“你大可不必担心惋叹。你将从终点出发,再次创造一次奇迹与生机!这不是很令人兴奋吗?”

我怔住,是啊,何必哀伤?我有能力完成我的使命——创造又一个春天!落叶归根,既是一个终点,又是一个起点,我为何不把它看作一个起点——春,因落叶而存,我该感到骄傲!

“好了,快到终点了。”风朗声鼓励我,“记住,从终点出发,就能获得春的希望。你会成功的!”

从终点出发500字初中作文 第11篇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不应沉湎于对逝去的伤感之中,也不应憧憬于对未来的向往之中,能做的是——从现在出发。

美国总统林肯是个屡遭失败的人。三次竞选三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可他却是个愈挫愈勇的人。面对次次失败,他没有只沉浸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也没有闲于等待机遇,而是抓紧现在再出发,这样的一个他,改写了美国的历史,使林肯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印入了每一个美国人的心中。

林肯的成功就是在于他能抓紧最有意义的现在,铸造辉煌的人生。

泰戈尔曾说过:“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群星的!”是呀,纵然我们没有对未来的洞若观火,但却一直拥有一双抓紧现在的手,所以让我们背好行囊,从现在出发。

溶溶月,淡淡风,历史的这一页留下了些许苦涩与惋惜。

西楚霸王的一代霸业毁于一夕。面对军队溃败,人心向背,劲敌刘邦,项羽更多的处于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在的伤感中,而没有抓紧现在勇敢一搏,所以至今都在“思项羽”你当初为何不肯“过江东”。河的那一头有希望,有重振旗鼓的信心,可你的一时自负却造成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项羽的失败就是在于他面对失败,不能从悔恨、伤感中自拔,而断送了一代江山伟业。

林肯的辉煌,项羽的颓败至今还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只有抓紧现在才能赢取成功。

莫对一抹孤云诉愁,莫对一点新草畅想。

别对已逝的时光叹息,别对未来的时光翘首。

轻松作文, 从兴趣开始 第12篇

一、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借助书籍充实头脑, 无疑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措施。 从一年级开始, 我的第一节课上, 我就列举了中外名人以及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学者, 无不是从童年就开始阅读大量书籍,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

由此, 我在班里创设了“小书桌”, 鼓动家长给孩子们有选择性地买一些拼音读物、漫画书、连环画、童话故事等, 然后由每个学生拿一本自以为最好的书到班里的“小书桌”上。

在读书课上学生可以交流阅读, 图书两周一换, 还定期开展讲故事比赛。 随着年级的升高, 书的内容和种类不断变化, 有故事书、诗歌、小说、报纸、杂志等, 内容也是包罗万象。 每个学生身上都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表现欲, 不少学生被评为了“小书迷”“故事王”, 我也偶尔向他们介绍比较好的书。 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奉献精神, 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取了更多做人的道理和不断推陈出新的知识信息, 培养了他们在业余时间自觉阅读更多更好的书籍的习惯, 大脑里存储了足够多的信息, 才能使作文成为有源之水。

二、以声传情, 以意动心

语言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工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 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学语言不仅可以帮学生解释疑难, 打开求知的通道, 而且还能引导学生认识人生, 走向社会。 从此意义上说, 教学语言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在课堂上, 教师经常讲得眉飞色舞, 可下面的学生却无精打采, 昏昏欲睡。 这足以证明了教学语言的苍白、干涩。 要改变这种现象, 必须组织好教学语言。

首先, 语言要准确规范, 用语贴切。 语言组织要符合逻辑, 不要颠三倒四, 重复累赘。 普通话授课成为新时期对每个教师的最基本要求。生动、 幽默、 风趣的语言也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同时, 还能增强师生感情, 活跃课堂气氛, 给学生带来欢乐。 可充分运用夸张、对偶、双关等手法提高语言感染力,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在某些环节上, 可借助表情、眼神、手势等丰富得体的肢体语言, 为提高课堂效果, 直观感性的多媒体表现形式, 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教学语言还应是最富有激情、最真实流露的语言, 更能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并且产生表达欲望。 这时让学生随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生亲密地互动, 这便是一节课的高潮所在。

三、贴近生活, 积累素材

叶圣陶说, 文章的内容就是人的认识和经验。 而现在的小学生被一堆堆的作业、学习班填满了生活, 接触外面事物甚少, 其感触自然少一些, 因而作文课上, 或伏案沉思, 或无从下笔, 也真难为了这些“花蕾”, 因为他们写作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最后也只能闭门造车, 胡编乱造。

写女孩必是水汪汪的大眼睛, 苹果似的脸蛋;写老人必是满头银发, 布满皱纹;写春天必是绿草遍地, 开满鲜花;写秋天必是满地落叶, 秋风凉爽。 这些大同小异的文章, 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 更谈不上学生个性的展示。

针对此情况, 我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亲自体会外面的山川河流、花草虫鱼、风霜雨雪。 然后让他们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描述当时的情景。 冬天的雪人他们设计得千奇百怪, 令人捧腹大笑, 雨后的彩虹让他们欢呼雀跃, 一只蚂蚁让他们跟踪让他们不愿放学。 每次活动之中, 我都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结束, 把自己说的记下来。 无论何时何地, 只要心中有话, 都随时把内心所想记下。 我还鼓励学生勤写日记、随笔, 字数、技巧不作要求, 但表达的情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真实的情感才会凸显自己的个性。这也正是作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四、敞开心扉, 快乐作文

一次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作文课上, 我无奈地拿出作文本, 翻开作文书, 那铁锁似的题目, 紧紧地锁住了我思想的闸门。 那千篇一律的内容, 我可以用两个字形容“讨厌”。 这短短的几句话, 让我震惊又惊喜。 震惊这位同学的勇气, 同时又为这一重大发现而欣喜。

我反思了好久, 的确, 我们作文教学往往为作文而作文, 结果它反而成了折磨学生心灵的苦差事, 学生一听作文就皱眉, 一写作文就绞尽脑汁。 针对此情况, 我鼓励他们要经常同教师谈心, 还可把心里话写进日记里, 从中, 我确实发现了他们纯真、诚实的一面。

例如,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堂语文公开课, 课前教师让同学们熟记了提问内容, 做足准备, 课上同学们以烂熟的“台词”应对, 场面热烈, 反应良好, 而这个学生却觉得可笑, 觉得自己和听课教师都被教师欺骗了。

其实,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是人感情的渲泄, 它应该像高山流水一样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在作文里, 可以上天入地, 呼风唤雨, 可以嘻笑怒骂, 痛快淋漓。 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克服厌烦作文、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 要以平常心对待作文, 把它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 只有这样, 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 让学生和作文一起生活, 一起谈心, 一起成长。 在作文中驰骋想象的翅膀, 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快乐作文。

从终点开始作文 第13篇

【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从终点出发

【优秀作文】

从终点出发

朋友,当抵达终点时,请不要松懈,从终点出发吧!朝着自己的梦想,带上成功之后的那份淡定与自信,向未来提出挑战,不断的超越自我,不再理会背后的沉重,心无旁骛的,用以往的努力,从终点出发!

从终点出发,寻找未来新的挑战!居里夫人是明智的。当她拥有了一项项令人瞩目的荣誉后,她却没有骄傲,更没有满足,她坚信:荣誉都是昨天的,当昨天获得了荣誉之后,“昨天”也就实现了它的价值,画上了句点。人应该向未来看齐,不断挑战,不断充实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正因为居里夫人有着这样一股敢于面对未来的挑战的信念,才使她可以安然的把奖牌给女儿做玩具,才让她不断的突破了自我,在世界的发展中依旧光辉熠熠! 从终点出发,甩掉曾经的包袱和负担!若爱迪生失败一次,就将此作为发明事业的终结,郁郁寡欢,不再“出发”那恐怕现在我们还需点着煤油灯,在微弱的灯光下,读书、工作。幸运的是爱迪生每失败一次,就将此作为新的起点,丢掉失败带来的包袱与负担,从终点出发,重新开始。在几千次的“出发”后,终于他实现了自我!

若方仲永在拥有禀人的`天赋后,不为了谋利而放弃后天学习,那他一定能和历史光辉的潮流中,流下亘古的芳名和不朽的文学作品,可惜的是方仲永将自己的天赋捆成一个巨大的包袱越来越重,而天赋也在时间中磨光了,于是泯然众人矣……

从终点出发,拾起回忆中努力的点滴!拿破仑,法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用武力和独裁摧毁了封建旧秩序,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期间,他重视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保持资本主义的长久利益,他倡导用法律规范来资本主义秩序,他公布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成为以后立法的典范。作为军事家的他,经了了无数征战,其正义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最后却因骄傲而兵败滑铁卢,拿破仑说道:“我从来没有打过这样一个会战,而且相信以后不会再有了!在我有生以来我都不曾经历过如此焦急不安的生活,我必须坦率承认,我从来没有如此地接近失败!”这一战使拿破仑的军事生涯结束了,他终于可以“休息”了!他的星辰已经损落,一个时代终于结束了!!试想如果他忘记着荣誉与成功,把每一次的成功作为一个新起点,重新出发,像以往一样努力、谨慎,拾起回忆中的那种从容与拼劲,那结果还会是这样吗?成功后有成就感是人之常情,但成就感也需克制一下。我们要做的是把成就感化为自信,在努力的基础上加以自信,来帮助我们成功!

从终点开始作文 第14篇

(已发2010.03《小学语文教学》)

李希贵老师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谈到“起点上的终点思考”这一话题,他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思考。譬如说人生七十,达到什么程度,正在干什么,身边会有什么人„„当这些明确时,你知道50岁的时候自己应该在哪里,已经完成了些什么;再推想40岁,30岁以至于今天。”虽然说的是他自己的人生感悟,但是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当前的阅读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许多时候,我们发现阅读教学缺失了浓郁的语文味道,发现阅读课上老师依然占据课堂,发现阅读教学一度低效,发现老师依然固守着“教教材”的思维„„许多老师倍感困惑,却又一时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跳出课堂来审视,让阅读教学也从“终点”思考,从“起点”出发则不失为一种上好的思维方式。

一、从“终点”思考:学生学到了什么

对阅读教学而言,从“终点思考”即意味着要考虑学生上完课后他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一位语文老师要参加省里的赛课。准备了一个多月,然而他一直“痛苦”着。今天修改这里,试上以后,听了别人的意见明天又修改那里。时间在渐渐拉近,他却陷入迷茫,一节课完全没有了自己的主张。课越上越没有激情,越没有味道。在最后的集体备课中,当人们还是提出这样那样的“点”修改时,看到他一脸茫然的样子,我建议他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学完整节课,你想让学生学到什么?这个问题引起他和所有参与者的思考,原来一直在这一点那一点上打转,一直在设计过程中改进,而真正对于这个源自终点的问题思考的却很少。这一问,他先是有些模糊,继而开始豁然了,后重新梳理自己的教学环节,感觉清爽、朴实,重新有了激情与自信。

其实,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呢?这是教学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着学生最终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目前的阅读课堂,教学目标求大求深,有的老师不敢缺失一面,恨不得一节课上把所有的东西搬给学生;有的老师则认为必须要深挖一些东西,上出一点精

彩,其实这些都是教师的角色意识在放大,没关注学生的位置。那么,学生应学到什么呢?语文学习的最终要求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就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而言,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1、学会读书的方法。

掌握方法能够转化为能力。最为朴素的道理是“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因此,发现学习的规律,掌握学习的方法,才是学习的本质,掌握读书的方法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领悟、掌握读书的方法。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用笔圈画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有感触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透过文字的表面意义想象背后的蕴意,在对话的过程中,敢于表达、善于倾听等等。这也是伴随孩子们一生的东西。

2、感受人文的力量。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课文的过程就是披文入情的过程。在读文的过程中,学生要能激起情感的波澜,被课文中的形象感染、感动,从而影响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这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力量。以《理想的风筝》一文为例,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坚强,在孩子们的心里放飞了理想的风筝,让作家苏叔阳30年不忘,而苏叔阳本人也正是在坎坷的经历中乐观顽强的生活着。好的文章带给人们美的陶冶,智的哲思,还有人生的智慧。刘老师不仅活在苏叔阳的心里,也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3、揣摩文本的表达。

语文学科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就是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需要说明的是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文本的品味要求是不一样的。中年级学生可以引导读懂课文的内容,品味课文的语言;到了高年级以后,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顺序。例如,笔者教学《姥姥的剪纸》一文,首先引导学生感知这是一篇怀念姥姥的文章,作者也正是在这样的情感下动笔的。师生循“情”而入。然后引导学生顺应课文的脉络,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姥姥为村里人剪纸,突出了一个“神”字,姥姥为我剪纸,突出了一个“拴”字。叶圣陶先生说“作

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样一来,“情路”与“文路”相融共生,在感受浓浓的亲情时,领悟了作者表达的顺序,这正是作者的构思匠心。

4、经历思维的挑战。

周信东老师在《以预习为起点细读文本》(《小学教学》2009.05)一文中提到,干国祥老师在评价一位轻年教师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说,“课堂上虽然学生小手如林,表现精彩,但没有智力挑战。学生课前已经读懂课文,经过40分钟教学,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没有发生变化,课堂效果是什么?”此话正是说到了当下许多阅读教学课堂的存在的问题。最近笔者观摩了10余节省级课堂教学展示,许多课堂的形态诚如干老师所言,学生发言异常热烈,一问一答,面对这样流畅的课堂教学,似乎应该有一种兴奋才对,然而笔者听后却总感到有一种缺憾,那就是学生的思维有多少挑战,学生的收获是什么?教师的教学有什么意义?课前与课后有什么不同?难道只是课堂舞台上学生已有经验的展示?

也许是由于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发挥,评委如何看待,所以很少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这也应是导致低效的阅读课堂的存在吧。因此,我们必需提倡阅读教学从终点思考。

二、从“起点”出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教师要做到终点思考,最佳路径是从“起点”出发。达标的路径肯定是多元的,每个教师有每个教师的思维方式,每个教师有每个教师的表达方式。但是,分析众多成功的课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应有规律是不变的,那就是教师要把“教案”的设计转化成“学案”的设计。一字之差,体现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新的课程理念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要主动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需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必需是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因此,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上。所以,从“起点出发”时教师考虑更多的是学生学什么和以什么方式学?

1、学习内容,教师选点要准。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这双慧眼是靠长期的读书、实践、思考练就的。这双慧眼要能够准确地捕捉文本的主要信息,能够准确地选准对学生成长必需的学习内容。

(1)文本解读懂取舍。

刘仁增老师在《语言元素是有效解读文本的命门》(《小学语文教学》200

9.5)一文中提到:“对课文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诸如关键的字词标点、精巧的句式表达、典型的段式结构、特别的谋篇布局、‘异常’的描述手法等,我们都必须敏锐地加以捕捉,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感受汉语表达技巧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获取语言规律,积累语用经验,存盘言语养料。”这就要求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看清课文的重心,对于一篇课文而言,不是每部分都需要条分缕析的。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以后,随着课文篇幅的增加,课堂教学如果逐段讲解,不但容易造成“推土机式”地平移,而且容易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悉心研读文本,和作者想到一起,和编者想到一起,懂得取舍,对于其中的字词句段,有的是作者刻意着笔的细节部分,多为精心的描写刻画,有的则是过渡性地介绍文字,教师要能够捕捉到课文的关键所在,教师要能够发现此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最大的结构特色和语言特色是什么。在聚焦文本重心的时候,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关注课标对不同年段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

(2)言语训练会聚焦。

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着语文学习的重点不仅在于感知文本的内容层面,一篇现代文学生读上三五遍之后基本上能够知其主旨,悟其内涵。语文学习的重点应该落在语言的品味、积累和运用上。钱正权老师说:“文本解读的实质是指向教学内容的认定。”“怎样认识和确定文本中的教学内容?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内容包括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形式两方面,不能偏废。”语言发展有赖吸纳新的书面语言形式,习得语言形式力求与解读文意紧密结合。因此,教师要能够敏锐地发现并挖掘隐藏在文本中的语言增值点,进而设计基于文本语境的听、说、读、写训练。比如教学《田园诗情》第一段“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时,老师发现这段话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而且关乎全文的主旨。于是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许多学生读得字音正确,但没有读出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于是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的什么?学生明白了课文主要是写荷兰的牧场时,于是再让学生读这第一段,许多学生若有所悟,开始有意强调了“牧场之国”。紧接着,老师又让学生品味这种语言形式,这段话可不可以这样说“荷

兰是牧场之国,水之国,也是花之国”?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同样是这几个内容,想要说什么,就需要强调什么?而强调的东西需要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2、学习方式,教师指导要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读读、想想、说说、写写才是最为朴素的语文学习方式;学生潜心会文,师生对话交流,才是最本色的语文教学形式。说唱跳演、媒体频换„„只能是让语文教学种了别人的园而荒了自己的田,让语文学习变得浮躁、肤浅。

(1)“读”“悟”一体,是最本色的语文学习方式。

有效的阅读教学必须依靠最朴素的语文学习方式——读和悟。不需要用花哨的多媒体,不需要用多余的唱跳演,语文课上就应该是读书、感悟和交流。读书是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重要途径,读书也是学生表达感悟和见解的有效载体。读有目的,读有层次,读有提高。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结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明代的胡宪仲说:“引之自悟,则得之渐,故为身心之益;倾之速悟,则得之轻,故口耳之赘而旋忘之。”正是有了读的基础,有了教师的点拨,才有了学生的感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对于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层次渐进,从词语的品味,到课文的理解,到体会作者遣词的妙处,课文的语言魅力学生得到了充分地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智慧学生也得到了充分的领悟。“读”“悟”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语言最好的接触,读得多了,悟得透了,“其意”自然成“吾意”了,“其言”自然成“吾言”了。

(2)“情”“思”并重,是最本色的语文教学诉求。

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情感的熏陶,也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理性的思考,其实,做到“情”“思”并重才是语文教学最本色的诉求。语文学科自身就饱含着情感的种子,学生读文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被文中的形象感染。林语堂说,文学产生情感,情感能产生力量。同时,情感与思维并重,追求情感的课堂不能离开思维的参与。目前许多的语文课堂也展现了学生不同形式的读书,但是其间缺少对语言的品味与习得,没有对问题的深入探讨,没有价值观念的提高,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似乎成了句空话。“情”“思”并重就是要让学生把读书的过程成为品味的过程,把读书的过程变成思考的过程。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懂得适时追问,把简单的问答式,转化为探讨的对话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倾听、对话、建构新的思考与问题。比如教学《诺贝尔》一文,学生被诺贝尔为科学而献身的那种毫不气馁的精神所深深感染,教学至此,其实只是走了一半的路程,教师随后应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细节刻画诺贝尔研究威力更大的炸药的场面?在这个场面中,两次写了诺贝尔的眼睛,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在品味、思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走进诺贝尔的内心世界,更深层地感受这颗伟大的心灵。

一堂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学生的思考无处不在,表现为对词语的理解,对画面的想象,对语言的品味,还有对作者表达思路、表达方法的领悟等等。只有“学生在阅读中揣摩(了)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了)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了“思”的参与,学生才读得更加兴致勃勃,才有了内心真实的感动。正是有了“情”“思”的交织,学生的读书感悟才有了真实的意义,才有了持久的动力和张力。情,只有在思的推动下,才有动心魄的情;思,只有在情的推动中,才能产生更深刻的思。

上一篇:寒冷的诗句下一篇:文林路小学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