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现状与建议

2024-06-17

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现状与建议(精选8篇)

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现状与建议 第1篇

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现状与建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影响我国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近年来,环境问题在我国的广大农村也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因此加强农村的环境管理与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析了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环境 管理与监测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FH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2-0322-01

农村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也是城市污染的接纳和消化方[1]。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进步,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农村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农村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成为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破解环境容量约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1.我国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现状

1.1 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农村环境保护力度,省级环保厅都设立了专门的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但在环境管理基层特别是市县级环保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是有职责无人员,并且大多数乡镇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和专职人员,缺乏必要的环境管理、监察、监测能力,环境监管相关政策和法规要求不能够及时贯彻。随着农村、农业兼业化的转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状况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农民群众不能及时了解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产、生活环境的诉求不高,使得国家的环境政策不能够及时上传下达,影响了环境监管的执行力。

1.2 环境管理体系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适用性不强

目前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对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效果不明显;对规模普遍较小、分布较为分散的乡镇企业的污染排放监控,也由于管理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有效、准确的管理。农业技术的推广、选择没有从环境保护角度上重视,也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此外由于没有配套的收集管理系统,也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如目前大量的塑料薄膜散落在农村土地上这一现象。

1.3 资金来源不足,限制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

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问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再者,资金的不足也使硬件配置落后。县级环保局的硬件配置严重落后,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必要的监测手段,无法有效地对排污

总量和违法超标排污进行监测,有些必要的监测项目还要送到市一级监测部门进行分析。二是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监察人员现场执法主要靠感性认识和经验,难以及时对违法排污者取证。

1.4 农村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不完善

我国地域广阔,从南到北横跨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带,广泛分布着山地、丘陵、平原和戈壁荒漠,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各地农村主导产业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差别,决定了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不尽相同。农村环境监测的监测对象、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均需慎重考虑。虽然有城市环境监测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由于缺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村环境监测的经验积累,指导农村环境监测的许多技术规范仍在探索之中。

2.对加强我国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建议

2.1 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人才培养

现在是农村环境保护发展的关键阶段,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农村环境保护人才也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在人员的技术水平、数量方面还难以满足农村环境保护管理的基本要求。为适应先进的环境管理、监测体系的要求,应重视对农村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人才的培养,在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培训中层技术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形成一支数量充足、技术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确保农村环境保护、监测事业的持续发展。

2.2 建立并完善相适应的环境管理机构体系

要设置科学合理高效精干的环境管理机构,就需深化环保部门内部改革。改革县级监测站机构运转模式。逐步使监测站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这样有利于县级环保局依法行政,科学管理,也会大大增强监测站的责任感,促进环境监测事业健康发展。同时,还要为县级环保部门创造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条件,提出必要的经费支持,尽快提高专业素质。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也可通过建立对口帮扶政策,把地市级环保部门淘汰或换代的旧设备、仪器投入到区县环保局,改善硬件设施,解决燃眉之急。此外,要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建设的新思路,在乡镇企业比较多的地方,设置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在农村一级成立环保站,配备 2~3 名环保员,将环保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环境管理工作延伸到村头巷尾。

2.3 加大监测经费投入

农村环境监测与城市环境监测都属于政府行为[3]。县级财政应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足额拨付给县级监测站所需工作经费,维持其正常运转。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也应根据地域环境特征和污染状况下拨专项经费,配备仪器设备,保证辖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和农村地区污染源监督监测开展。县级环境监测站运转经费有了保证以后,可以逐步退出经营性服务监测领域,转变大多数监测站“天天找钱”的被动局面,使监测工作不受物质利益影响,既有利于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提高监测工作水平和监测数据质量,也能够让有实力的社会检测单位发挥特长,进入环境监测领域,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服务。

2.4 完善农村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为规范农村环境监测,指导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需要在总结城市环境监测经验的基础上,尽快编制出台一系列农村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根据农村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需要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地表水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噪声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养殖业和面源污染、农村工矿企业污染的布点原则、布点密度、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数据处理和报告制度等方面的共性问题进行规范;其次,必须对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因子提出特别要求;再次,由于各地影响环境的因素差别较大,农村环境监测的项目不宜作统一要求。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在制定规范时,要充分考虑我国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装备、财力的现实情况,不应提出过分超过现实监测能力的要求,以免落实困难。

3.结语

农村环境监测作为重大的环保基础工作,属于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县级环保局开展工作时由于技术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经费不足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要在当地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部 门的支持下,通过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加财政投入等办法得到逐步解决,从而使县环保局能够担当我国农村环境监测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孙玉梅,李明.浅谈垃圾填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8).[2] 刘卫先.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述评[J].中国环境监测.2009,3.[3] 马晓晓,方土等.中国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环境科技,2010,2.

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现状与建议 第2篇

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现提几点对策思考:

一、汪清县农村公路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境内农村公路合计873公里,其中乡道230公里,村道352公里,专用道291公里。自2000年开始,我县为了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热潮,截止2008年年底,已完成农村水泥路共计396公里(不包括村内巷道),其中乡道水泥路172公里,村道水泥路162公里,专用道水泥路62公里。有100多个行政村实现公路等级化,到现在全县所有乡(镇)已实现通油路或水泥路,行政村通水泥路比率达到77%。

我县农村公路建成后,还处在“重建设轻管养”状态。县乡级政府重视不足,很多地方配套养护资金得不到落实,养护管理体制没有建立,专业养护队伍也没有形成,导致了砂石路建成不久,就病害重重;水泥路也存在严重的断裂及破损等现象;而且还没有安全警示标志,几乎处于无人管养的状态。目前农村公路普遍存在裂缝渗水、坑洞增大、路肩冲刷变形等病害,路基也开始变形,桥涵、防护工程破损严重,有的路段已面目全非,公路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我们近十年的投资建设,使全县农民受益匪浅,广大农民告别了昔日的泥泞路,走上了小康之路。然而,不及时灌缝、补修坑洞、培路肩、维修构造物,长期下去路面病害加剧,排水不畅,必将直接影响路基稳定,严重缩文秘杂烩网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造成国家投资的严重浪费。如何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如何使农村公路保持长期良好的行车条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去年在敦化召开了“全州农村公路养护现场工作会议”,着重强调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重要性,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年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现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我县农村公路面临着以下几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果断地采取有利措施。

(一)农村公路养护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的问题

目前制约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就是体制问题。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养护管理运行机制,导致职责不清、责任不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村公路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乡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乡(镇)级人民政府是主体,目前我县各乡(镇)人民政府没有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的负责人,管养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按照有关规定,我县交通主管部门已经起草了《汪清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上报到县人民政府。同时年初已做好今年农村公路养护经费计划,已基本安排落实到位。当前我们可以抓住延边州政府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已经高度重视的机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扶持,以副乡镇长为兼职领导,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确定管养主体,成立管养机构,组建管养队伍,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向正常化。乡(镇)级人民政府领导干部,首先要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将建设与管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另外,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在履行行业主管职能时,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帮助,对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制定一些考核奖惩办法,确保乡村公路管养工作落实到位。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不足问题

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难到位,除了养护机制没能建立外,其主要就是资金来源问题。目前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主要以60万元左右的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其中包括路基养护、路面灌缝、补坑洞、培路肩、增设标志牌、警示桩等,这些养护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我县390多公里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正常化、正规化。

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不足问题,是养好、管好农村公路的关键所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这类经费是由乡(镇)级财政负担。而实际

上我县乡(镇)级人民政府没有把乡(镇)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每年政府财政预算。要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可采取多渠道的方法,除上级补助经费外,乡(镇)级人民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解决一部分,还可以采取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组织公路沿线受益村、组集资一部分。另外,专用道路未划归乡村道路的应由其所属企业负责养护。

如果农村公路养

护经费得到解决,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保养)就能得到保障。具体可以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根据交通量、路面类型等实际情况,采取个人承包养护、选取具有专业资质或公路养护经验的队伍进行养护生产。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路面小修、灌缝等专业养护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修建计划,县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引入竞争机制,选择有资质的养护企业进行施工。目前,在建和已建成的农村公路都是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路基最低宽度达5.5米,路面宽度达4.5米。因此,必须要有一支懂得维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有资质的专业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工程质量。另外,按照有关规定,应充分发挥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路养护进行指导和监督的权力。

(三)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问题亟待加强

目前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几乎是个空白,农村公路环境非常恶劣,村屯路段乱堆乱放,随意占用路面现象随处可见,老百姓爱路护路意识极其淡薄,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而且还缺少各种标志、标牌和安全警示桩,不仅给农村公路沿线的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不安全因素,还给公路沿线群众出行造成不便。农村公路路面本来比较窄,如果路面堆一些草垛、木材等障碍物,农民出行将受到阻碍,还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目前,全县新改建的乡村公路大多为四级公路,如果再和以往一样,路政管理长期处于没人管、没人问的状况,新建的农村公路还是不能发挥它的效能,恶劣的农村公路环境也不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因此,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问题亟待加强。

首先,要加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宣传力度,在农村形成浓厚的爱路、护路舆论氛围。以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县级路政管理部门协助配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吉林省公路管理条例》及《超限运输管理规定》等有关路政管理方面的条款,利用宣传单、标语、横幅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有关公路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同时,乡(镇)、村级人民政府要把整治农村公路环境工作纳入日常议事日程,和县路政部门积极配合,彻底整治农村公路脏、乱、差现象,共同维护农村公路的畅、洁、美。

其次,完善乡村公路各类标志,确保安全畅通。以前,农村公路大多数为砂石路,路面等级低,没有设置各种标志,经常造成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使广大百姓生命、财产蒙受损失。另外,由于无指路牌、地名牌,来往的行人经常走错路,许多外地人包括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所到哪里,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完善各种标志已势在必行。县乡两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完善乡村公路各类附属设施的重要性,特别是岔道口、弯道、陡坡等特殊地段安全标志极为重要,应在每条线路的起点埋设路线名称,在线路经过的镇、村设置地名标志,还要对行车时速进行限制。以前路况不好,农用车、摩托车还不得不“减速”,现在路平坦了,车速快了就要进行限速,尤其在沿线学校、工厂等人口聚集较多的地方要有明显标志,这样,可以提示行车人在经过这些地方时能注意安全。这类工作应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协助乡(镇)级人民政府进行指导、督促、完善,确保路政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总之,新时期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要像国省干线公路那样重视起来,对乡(镇)级政府来说,是一门新课题,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县、乡(镇)政府紧密配合,真正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所赋予各级政府的职能。

第三,大力整治农村公路上的超限运输行为,保证建成后的乡村公路的使用寿命。超限运输历来是国省干线公路的主要杀手,由于以前农村公路路面等级低,大多数是等外路,超限运输车辆在乡村公路上无法通行。现在和以前已大不一样,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不少超限运输车辆绕道行驶新建农村公路,把新建农村公路当成干线公路超限运输检测的避风港。如果长期让这些车辆在乡村公路上反复荷载,必将会大大缩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农村公路点多,面广,单靠乡(镇)公路管理人员和县级交通部门路政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政府牵头、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新格局,才能使农村公路的超限运输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要大力发动群众,可以采取举报有奖,举报有功的方法,调动群众爱路、护路的积极性,对在农村公路上超限运输行驶的车辆积极进行举报,由路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罚,在人民群众中对超限车辆要形成一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势,让超限车辆无隙可乘。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保证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不受侵犯,把广大群众变成农村公路管理的主力军。

公路是“三分建设,七分管养”。我们要理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的关系,坚决克服“重建轻管轻养”的思想,做好边建边养边管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使其保持长期良好的技术状态,让农村公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现状与建议 第3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提供技术监督,为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等重要任务。现在我国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环境监测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

环境监测管理是以环境监测质量、效率为中心对环境监测系统整体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2,3]。一方面,环境监测管理的现代化是环境监测现代化的枢纽和保证,仅有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设备,如果没有一流的管理,监测部门将无法发出其应有的最大效力。另一方面,环境监测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环境监测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从整体上、全局上宏观控制的科学方法。要想说得清楚“污染源状况、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潜在的环境风险”,就要求环境监测管理必须借鉴其它先进的科学管理成果武装和丰富自己,实行优化设计,分层管理和宏观调控[6,7,8]。

因此,现代化的环境监测管理是环境监测部门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只有大力开展环境监测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环境监测部门才能真正做到“测得准、说得清、析得透、报得快”,才能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它的重任。

1 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环境监测现代化管理是指在现有监测管理基础上,按照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能对现代条件下环境监测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方法、手段。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六大方面:监测体制管理现代化建设,监测业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监测技术管理现代化建设,监测信息管理现代化建设,监测人才管理现代化建设,行政后勤管理现代化建设。其中,实现监测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是环境监测工作法的制化。法制化是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监测人才管理现代化建设是整个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其不仅在于对监测人员专业技术的培养与更新,更在于监测组织整体效能的提高与人员自我价值体现的协调统一。监测体制管理现代化建设是整个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难点,其既要对监测部门职能和职责的明确,同时构建出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人、财、物构成及隶属关系,又要建立起便于监督管理的同各级环保行政部门的关系。

2 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仅环保系统就有监测站2300余个,加上军队、农业、卫生等部门的监测站数量就更多[3],但这些环境监测单位现代化管理程度并不高,现代化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现代化管理意识不强

部分监测单位,尤其是基层环境监测单位没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现代化管理意识薄弱,往往把环境监测管理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做表面化工作,依然沿用原有的管理思路或管理模式来管理现阶段复杂的环境监测工作。特别是在通过相关认证或者评审之后,部分监测站以为一劳永逸,管理工作松懈,失去了评审前工作态度,失去了做好环境监测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直接导致这些环境监测单位的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也造成了许多监测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以有效、高效地解决

2.2 专业人才缺乏

专业技术人才是做好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环境监测部门的人才缺乏突出表现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专业人才和环境监测技术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在基层环境监测单位尤其突出。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监测部门属于事业单位,单位用人机制、工资待遇沿袭旧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福利制度,很多监测部门没有人事自主权,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进不来,对口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关系而被排斥在大门之外,内部缺乏竞争与活力[9]。另一方面,由于待遇、培养等问题,同时没有形成较好的用人机制,监测部门优秀人才往往被调入环保行政部门或其他公务员性质部门,造成监测人才培养一个走一个的不良循环。

2.3 环境监测管理的管理运营体制亟待改善

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建立起来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行政隶属关系的运作模式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的整个流程的管理。同时,由于很多地方的地方保护注意和一把手领导拍板决议的特点,是我们的环境监测工作很难尊重技术结果,很难保证监测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对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起到负面影响。

3 推进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3.1 理顺环境监测管理体制

理顺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是推进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因此,在新的一轮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必须准确定位环境监测机构职能,逐步理顺环境监测管理体制。一是成立国家环境监测管理局,同时建立全国环境统一监测、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信息发布的机制。其既可以承担拟订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同时可以协调环境监测数据共享与发布,并可以为全国环境监测的统一管理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实行省级环境监测体系的垂直整合或实行全国环境监测体系的垂直整合,对地方环境监测机构逐步实行“双重管理”。为解决各部门在环境监测工作事权划分中的矛盾,可在省、市两级监测站设立国家编制人员,定岗定人定责。省级监测站主要负责数据报告和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市级监测站主要负责完成国家需要的监测任务。

3.2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加大对监测部门资金的支持力度是推进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保障。各级政府应在预算中留出支持环保部门开展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所需经费,不断加大对监测所需仪(下转第28页)(上接第23页)器、设备的投入,重视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更新。同时改革低效的人事福利制度,增强用人单位人事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在于提高市级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能力:提高所有市级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能力,使所有城市(尤其是各区县)的环境监测站都具备对空气、地表水、噪声的监测分析能力。

3.3 加强人才培养

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各监测部门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才的现代化,首先是人思维的现代化。只有大胆设想,开放思维,自强不息,勇于开拓,才能实现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

人才的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知识现代化。特别注意培养和造就兼具环境监测技术综合分析和环境监测管理人才的复合型人才,为实现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要制定培养专业人才的规划,创造吸引专业人才的环境,建立用好专业人才的机制,鼓励引导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从国家到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分门别类地举办各种类型与不同层次的技术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操作技术、统计分析等业务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席俊清, 吴怀民, 蒋火华, 等.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及建议[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1, 13 (6) :1-4.

[2]奚旦立, 孙裕生, 刘秀生.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469-471.

[3]薛念涛.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14-24.

[4]万本太, 席俊清, 蒋火华.论中国环境监测的现代化建设[J].中国环境监测, 2003, 19 (2) :1-4.

[5]徐广华, 陈静.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 2009, 25 (5) :1-4.

[6]林建清, 洪华生.对我国环境监侧管理制度的思考[J].重庆环境科学, 2000, 22 (6) :7-9.

[7]王晓丽, 束平.关于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0, 23:58-59.

[8]张淑芬, 梁勇.分析基层的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北方环境, 2011, 23 (11) :131-132.

[9]吴善兵, 张恩平, 王超.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现状与对策[J].海峡科学, 2011, 60:44-45.

[10]刘震谷.再谈环境监测工作中实施标准的问题[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8, 10 (4) :25-27.

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现状与建议 第4篇

在我国农村,由于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原因,中小学教育面临硬件设施不足和师资匮乏等多方面的问题,而美术课作为副课更受到施教者和学习者的忽视。从教二十几年,在乡村学校从事基础教育,亲身体验到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心里多了一份忧虑,更多了一份责任,综观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一、师资缺乏,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农村学校美术教育落后的根本点在于师资缺乏,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都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老师兼任,似乎人人都可以是美术老师。甚至有的农村小学有美术教师,因师资缺乏担任的学科是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而不是美术课。学校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还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造成这些工作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大量的美术专业毕业生都留在大城市工作,不愿回农村任教。这不仅是毕业生的个人问题而且是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工作辛苦的问题,导致了毕业生不想去农村工作,直接影响了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的开展。另一方面教育系统中教师人员编制名额已满,新招的教师工资待遇无法落实,即使每年也新录用一部分教师也是用来填补退休教师的空缺岗位。再则是师资的流动,由于美术教师的缺乏,很多乡镇老师向县城集中,县城的向更发达的城市集中,这就使农村学校在教育方面可是釜底抽薪。或者有一些美术老师是早期毕业的,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他们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这就使美术师资水准的落后,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发展。所以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不解决,教育均衡发展将是一句空话。

二、教育理念落后,艺术学科教育严重滞后

在农村学校,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对艺术学科不要求或落实不够,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学校领导从思想上也非常重视各门文化课的教学,而美术教育则被视为玩耍的“副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部分学校教育是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这就造成了老师不重视,学生不认真,家长不支持艺术学科,致使美术教学工作不能正常、顺利进行。作为最基础的小学教育,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必须跟上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的步伐,应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旧模式,在全社会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要让学生带着残缺的知识结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条件的限制,阻碍了教学的深入

农村教师由于条件的关系和人们长期注重文理科成绩的思想影响,以及教学设备的限制,忽视了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的探索性。教室仍是美术学科教学的唯一场所,教材仍是教学的唯一内容。一个不变的教学场所一本不变的教学内容,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只是单调的照课本临摹,没有有效地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性,更没有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直接导致或影响了他们对这一科目的荒废。忽略了学生的直觉和自由表达,把简笔画当做小学生美术的基本功进行反复训练,使绘画艺术符号化、格式化。由于农村小学办学的条件有限,很多学校没有教学用具,没有设施。有些学校有教学用具,但没有专业的老师而成摆设。

四、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美术课教学方式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既使目前的新课程要求、倡导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但教师本身教学水平有限,很多教师上美术课时,只是出示范画,然后学生跟着画,最后由教师评价谁画得更像模板上的画,谁画的色彩恰当,整个上课过程,极其简单,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甚至教师上课之前,根本就不备课,上课时,就是“信手拈来”。这种简单的上课形式,距离新课标美术课要求有很大差距,所以根本就起不到上美术课的作用。教育均衡发展部分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由于美术教师不是专业教师,有些美术器材不会应用,长期闲置。美术专业知识性较强,兼职教师也给学生讲解不透。教师不继续专业知识学习,不研究教学新动向,不学习新教学方法,不改变旧的教学思想,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素质发展。创新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也是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但是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无论是教育形式上,还是教学内容上,都没有任何创新,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品质。

五、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

加大美术教师培训的力度,解决师资缺乏问题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作用。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师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很难完成美术学科的教学任务。美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目,没有受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的教师是无法胜任的。以本校为例,整个学校仅有一位专业美术老师,却被安排教其他学科,这也是其他学科教师的匮乏导致的,因此师资问题是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中可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如学校可进行竹工、木工制作;也可用柳条、芦柴、编管或制作草编小用具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美术教学。从农村实际出发,挖掘农村环境中有利的因素,利用农村资源开展美术活动,也是农村美术教育的一大特色。

(三)学校领导应重视美术教育

造成农村美术教育落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在口头上说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但是不付诸于行动。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得不到开展,加上美术教师自身美术素质不高,他们多半是美术爱好者,优秀一点的美术教师也仅限于师范学的一点点。领导的不重视,就更加剧了教师对美术教学的轻视, 有些教师干脆就不上美术课,而是让其他学科占用了。因此,要想农村美术教育的状况得到改变就必须引起广大教育领导者的重视。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深远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做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应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大家应该要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现状与建议 第5篇

英山县红山镇初级中学 裴 英

摘 要: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在农村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在课堂容量、信息量方面,在直观性、动态性、针对性、可重复性方面,在调动学生情绪,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忽视教育观念的更新,注重教学材料的丰富,忽视教学过程的优化,注重课件的华丽形式,忽视学科的教学规律,注重老师的展示表演,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结合现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现状 建议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符号、声音、语言、文字、图片、影像等信息,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人机交互操作,共同参与,以形成最优化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我们在实践中确实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在课堂容量、信息量方面,在直观性、动态性、针对性、可重复性方面,在调动学生情绪,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它的优势是不容置疑的,是无与伦比的。但在在制作课件和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忽视教育观念的更新。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是一些领导和老师认为,只要运用了多媒体,就先进了,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甚至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各级教学教研单位都把是否运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堂公开课的标准之一,孰不知是“新瓶装旧酒”。课堂上,老师手拿鼠标,频频点击,由过去“一言堂”式的“满堂灌”变成了“机器灌”。老师依然是课堂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式教学依然我行我素。

二、注重教学材料的丰富,忽视教学过程的优化。

多媒体是教学的手段,不是教学的全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之所以运用多媒体是为了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把各种材料堆砌在一起,有图有文,有视频有动画,材料目不暇接。一位老师讲八年级的《苏州园林》,课件中光园林景观的图片就有三十多张,学生课文没怎么读,仅欣赏图片就用去了十几分钟。学生的情绪是被调动起来了,却不在品读课文上,结果弄得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了了之。由此可见,在运用多媒体前应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思考通过多媒体方式怎样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让整个教学过程更流畅,让师生更和谐。所以在使用网络材料时应该求精不求多,时刻清楚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服务的。

三、注重课件的形式华丽,忽视学科的教学规律。

一些老师为了讲公开课,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课件制作上,认为只要课件做好了,课也就备好了。

在多次听语文公开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个规律:课堂教学中所有环节都是由多媒体技术来展现。开头或视频短片,或动画演示,或绚丽多彩的图片,或轻快悠扬的音乐,或童真童趣的儿歌等来吸引眼球,引入课题。过程中还忘不了配上轻松舒缓的音乐来制造气氛,穿插精美的图片来增添色彩,运用逼真的动画演示来展示过程,截取最新最热的新闻短片来拓展迁移,创造高潮。这些手段不可谓不新颖,这样的课堂不可谓不华丽,然而,作为语文老师,听多了这样的课,我们忍不住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还是语文课吗?

一位老师讲六年级的《月光曲》,开头欣赏《月光曲》导入,结尾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结束,仅欣赏就用去了十多分钟。难道为了激趣,为了所谓的课堂气氛,就可以将课文抛在一边吗?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何在?学习重难点何在?还有一位老师讲朱自清的《春》,开头听歌曲《春天在哪里》,同时屏幕上显示歌词及一副姹紫嫣红、燕飞蝶舞的图片,接着让学生唱歌曲《春天在哪里》,然后让学生听朗读录音,用时十几分钟。老师将多媒体运用到极致,然而,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读?答案是不容置疑的。

被誉为“中国语文课件第一人”的张国生说:“大语文是本。语文老师不能忘本。撇开‘大’字不说,首先要是‘语文’,即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为了追求形式的华丽而违背学科教学规律,其结果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四、注重老师的展示表演,忽视学生是认知规律。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在多媒体的运用上出彩,吸引眼球,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频繁展示图像、音乐、动画、影像资料等,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上,忽视学习内容。老师忙着演示,频繁点击鼠标,课堂教学节奏加快,学生的学习节奏跟不上,缺乏思考的时间,因此,得益的只有少数跟得上的学生。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运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思考、探究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思考、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只有做到为全部的学生学习而 使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然后质疑、探究、释疑,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这才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

五、对多媒体技术服务教学的建议

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还很有限,缺少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缺少信息技术硬件配备等。为此,我拟订了如下建议:

(一)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

观念更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什么时候停止了观念更新,整个人类社会也就停滞不前了。

教师应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多媒体教学时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应注意与新的教育理论相结合。随时用先进 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免出现邯郸学步的现象。

(二)加大计算机硬件的投入,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环境。

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规定正确配备硬件设施,以不断优化和提升硬件环境。如健全学校教学设备、优化校园网、提高教师办公条件等。使教师和学生真正掌握必要的计算机使用技术,从而真正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需

(三)加强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教师才是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为此,我认为要加强对教师的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工作。要合理地选择信息技术知识作为培训内容,使广大教师掌握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技术必备手段。当然,也曾培训过,但很大一部分老师在教学中不能独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媒体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

针对教师在媒体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的能力比较差的现象,建议学校成立专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各学科确定带头人,从而推进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成立多媒体备课小组,为教师实施多媒体教学提供方便。

基于课件制作的繁琐和耗时的原因,建议学校成立各学科的课件素材搜集及课件制作小组。针对上课的具体内容,预先搜集制作课件的素材或好的课件,把大量的素材及课件储备在学校资源库中,当教师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随时运用资源库中的材料来辅助教学。

总之,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合理运用,扬长避短,努力发挥它的优势,使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从而构建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让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武汉化工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彭军《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多媒体教学》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建议 第6篇

2(X只年12月

江苏环境科技

JiangsuEnvironmen怕1SclenceandTechnology

Vol.17SuPP

Dee.2(义峙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建议

孙学兰,夏荣早

(建湖县环境保护局,江苏建湖22470())

摘要:针对我国当前农村环保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环境工作的建议。

关健词:农村环境;环境污染;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污染也随

之加剧。其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因此,环

境治理迫在眉睫。

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1乡镇企业的污染

在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没

有完全协调统一起来。一些乡镇企业在为地方经济

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破坏。据1997

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公报》数据显示:1995

年,全国乡镇工业“三废”排放量达到了工业企业“三

废”排放量的1/5至1/3,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

经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的一半以上。特别是小造纸

对农村水域的污染,小水泥对农村大气环境的污染,小煤矿、小矿山对农村耕地的污染已经十分突出。笔

者曾经到过一些乡镇,小塑料厂随处可见。业主环境

意识淡薄,污水、废气、废渣、随意排放,河水发黑发

臭,污染严重,不能做生活用水,甚至连农田灌溉也

不能维持。未经处理的废气,直接排放,严重影响人

们的日常生活,群众意见很大。

.2垃圾污染

过去,农村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垃

圾量不多,垃圾中可循环或可分解的比例较大,如菜

叶喂鸡,潜水喂猪,其它的用来堆肥。

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农村

垃圾的组成和总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盒、废旧的塑料

玩具、废旧电池等给环境带来了难以降解的污染。另

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投人的增大,化肥、塑料薄膜、农药等重要农资使用量逐年呈上升的趋势,随之而

收稿日期:2以科一11一11

作者简介:孙学兰(1980一)女,江苏建湖人,助理工程师,大学,学 士学位,从事环境监测分析工作.来化肥编织袋、塑料薄膜、农药瓶的产生量也在增

加。据((中国环境报》1991年12月ro日报道,地膜在土地中的残留率高达20%一30%,由于目前使用的地膜主要是聚乙烯,在自然环境中很难分解。“白色

污染”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目前,农村还没有相应的垃圾处理的收集点和

处理设施,村民随意设置垃圾堆,还有不少废弃物品

被随手丢弃于田头、河边以及房前屋后,已经对环境

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畜禽养殖和生活废水对水体的污染

农村虽有广阔的天地,但若将死猫死狗随便抛

弃,禽畜类便任意处置,不但会传染疾病,而且还会

被雨水冲走而污染水体。据1998年《上海环境保护

志》显示,上海市郊畜禽粪的流失率一般达总量的10%一20%,尿液及冲洗污水的流失率达50%左

右。1993年各类粪尿流失的COD为5.6万t,TN为

为1.04万t,TP为0.22万t,进人水体的COD为

3.6万t,TN为0.96万t,TP为0.21万t。粪尿中COD的流失率为17.41%,进人水体率为11.32%,而TN

分别为23.08%和21.28%,TP分别为16.40%和

巧.4D%。从等标污染负荷排放量看,各类粪尿中,猪

尿的等标污染负荷排放量最高,污染指数为43.83%,鸭粪居第二位,鸭粪进入水环境的量占总粪量的24.6%川。同时,生活废水也逐渐令人头疼,《2003年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为247.6亿t,比上年增加6.6%。城镇生活污水中

COD排放量821.7万r,比上年增加5.0%。城镇生活

污水中氨氮排放量为893万t,比上年增加3.0%。

各种废水直接在地表上慢慢渗透或直接排人河流,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面长满水葫芦、水花生,浮萍

等水生物,长期无人打捞管理,河水变质,河道淤塞,甚至+涸。

.4桔秆焚烧的大气污染

煤气灶的普及,使不少地方的农村用上了便捷

第17卷增刊孙学兰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的思考和建议的液化气,而放弃了农作物秸秆这种传统的厨房燃

料。部分农民对秸秆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田间焚 烧。据估算,我国一年有数亿吨的稻草集中在收获时 间段中,进行大面积的不完全燃烧,使空气中烟尘含 量增多,大气能见度降低,留下了火灾隐患,甚至给 民航、交通、输电线路等带来安全隐患。

.5化肥和农药残留污染

大量的N,P,K等化肥随地表水流失到河流及

湖泊中,使水体逐步富营养化。土壤中高残留的农 药,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据统计资料分 析,目前畸型婴儿和某些癌病发病率的增加,可能与 过量的使用农药和化肥有关。

2建议

.1加强政府立法和政府宏观计划

1989年12月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保护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综合性环境 保护法对农业环境虽有涉及,但很简单,而且未能将 农业环境与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协调起来。结合农 村环保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需要构筑一个比较完善 的、独立的农村环保法律体系,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耕 地、水体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法规和长期计划,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套强有力的管理体制作保 障l2]。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制度;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性保障制度

等。同时政府宏观制定保护耕地、水体、湿地等的生 态环境系统,防治荒漠化,农作物多样性等长期的农 业计划。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有节制地开发资源,注重环境保护,保证农业生产力的持续提高,保证向 消费者供给绿色的农产品。

2.2加强宣传和鼓励公众参与

很多环境污染问题暴露出农民环境知识的欠缺

和环保意识的薄弱。要重视对广大农民的环保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挂图、图书、幻灯片以及文艺表 演等多种形式,向农民传播环保知识,传递绿色致富 信息。广泛深人的宣传,才能使农民提高环境意识和 环保能力,真切地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同每一个人 的一举一动密切联系。只有对污染危害性了解透彻,掌握一定污染防治技术,科学施肥喷洒农药,了解绿 色消费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生产习惯,才能真正参 与环保工作,履行每一个公民的环境权利和义务,真 正提高生活水平。

2.3加强乡镇企业的监管督查

加强乡镇环境管理,努力做到防、管、治相结合。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工业布局,重视产业结构 调整,加强环保技术推广,改革落后生产工艺,增加 环保投人,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重对环境违法企业 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 重奖。

2.4建立环保公共基础设施

合理进行环境功能分区,统筹考虑城镇工业发

展结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环境保护措施。在农村建设公共厕所,垃圾定期清运及集中回收处 理,生活废水治理,定期清理河道,建立畜禽养殖排 污治理,鼓励建立生态养殖小区,推广有机食品的生 产,秸秆利用等示范工程形成以沼气化为纽带的农 牧复合系统,走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上海环境保护志》编纂委员会.上海环境保护志〔Ml.上 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2]王存学,骆友生.中国农村经济法律基本问题IMI.北京:法 律出版社,1998.(资任编辑胡燕荣)

(上接第95页)科学的国际上认可的认证,不能盲目 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上,一是要根据农产品的国际 需求,有针对性地接受国内外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 认证。利用本地区有机农产品的资源优势,积极吸引 外商投资办企业,及时教育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单 位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和加工有机食品。二是高度重 视农产品生产环境的评估。

5.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地方政府要增加投人,在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

业的转换过渡期内,必须按有机食品的要求从事生 产,绝对禁止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品,而且转 换期内的农产品也不能作为有机食品出售,享受有 机食品的高价格,因此在开始进行有机食品开发的 初始阶段,政府的扶持尤为重要。要建立健全有机农 业生产标准与产品标准,制定并实施有机食品有关 法律、法规。要借鉴国际经验与做法,成立地方协会,正确引导有机食品的生产和消费。

〔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现状与建议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专业英语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

[论文摘要]本文从该校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调整教学内容、延长教学课时、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加强师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参考。

一、引言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交流,使人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更方便地进行国际交流。因此,社会对高等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的外语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需要,高校在英语课程教育上设置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基础英语有各个高校的外语学院承担,着重培养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专业英语以前作为选修课在不少专业做了设置,现在变得更为普遍,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有专业外语,而且作为必修课,成为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英语交流信息”,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根本,开设专业英语这门课当然也不能偏离这个根本,应该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专业英语词汇、特点和表达方式,能够阅读并获取国外与本专业有关的科技信息,并能够与国外的同行进行交流。

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需要查阅大量国内外科技文献,是对专业英语的应用阶段。但大部分学生在查看外文资料时,困难很大,大大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也影响了毕业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虽然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在应用时却是如此不尽人意,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教学环节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进。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生现状

目前我国的英语学习仍然存在应试倾向,基础英语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因此学生就围绕着考试这个指挥棒展开学习。一旦通过,基本上就可以停止英语学习了。事实上即使通过了国内统考,学生的听说能力仍然较差,很难进行日常的外语交流。

本科三年级开始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很多同学并不清楚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只是为了毕业凑学分,很少有同学是为了提高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就退缩,抱着能及格即可的心态学习。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表现低调,不敢出声阅读,不能积极回答问题,只能靠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2。重视度不够,师资队伍不强大

目前各高校的`专业外语教师一般有专业教师担任,且大部分是年轻教师,虽然精通专业知识,但外语水平有限,对外语教学方法和规律知之甚少。教学过程中经常是孤军奋战,缺乏团队支持,几乎没有专门的英语培训,个人外语能力难以大幅度提高。因此专业外语课就变成了汉语专业课,或者是学习专业词汇和翻译,学习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专业外语课对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执教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课程设置不恰当,学时太少

专业外语课程的学时设置一般都不太多,新疆高校农业院校为20~40个学时,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为32学时。一般设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与基础英语的课时相比,专业英语课时太少,在这么短的课时安排下,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应用,如果不在课下有较多的投入,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4。教学内容陈旧、方式单一

目前专业英语教材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公开出版的教材较少。就环境工程专业而言,有些教材所选文章过于陈旧,有些教材专业性与通用性不能兼顾。而且教材一般选用外文原版文献,句子冗长,结构较复杂,学生学习难度大。针对课文的词汇或短语解释以及配套的长难句翻译,相对课文来说较少或个别存在错误;课后练习缺乏、设置不尽合理。目前为止,公开出版的教材没有配套练习册,使学生缺乏相应的训练。由于教材所限,课堂成了翻译课、解释课,致使学生认为学习专业外语就是学习词汇、学习如何翻译。

三、建议

师资力量薄弱、教材落后、学时较少等问题,几乎是工科院校的一个普遍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太少,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队伍,教师队伍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重中之重是加强师资,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一个体现,其次是延长课时并改进教材。

1。加强师资

专业外语对教师要求很高,尤其是外语水平,一方面,可以引进有国外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任课教师;另一方面,对专业教师进行适当的外语培训,提高其外语交流和应用能力。另外可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这可以增加教师的积极性。

建立专业外语教学团队,增加人力投入,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外语基础较好的等思想活跃的教师,大家定期讨论,群策群力,对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上课形式采用全英语或必要时双语教学,创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和英语思维的习惯。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编写合适的教材、选择期刊、准备多媒体素材,创新教学形式,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2。改进教材,延长课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加大投入力度是关键。清末的京师同文馆设置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中外交流所需要的外交人才,历史证明其教学富有成效,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懂外语的外交人才,这些人成为晚清、民国外交舞台的重要人物。京师同文馆学制8年,以英语学习为主,兼学其他学科,重视汉语学习,认为只有汉语学好了才能正确表达外文资料;重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方式有笔译(英汉互译)、口译(将汉语译成英语)、写英语作文等。我们的专业外语学时只有32学时左右,又因枯燥、厌学等原因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借鉴京师同文馆的经验并按照我国高校教育英语四年不间断的要求,将专业英语由一个学期改为四个学期,从大三上学期开始一直到毕业结束。

(1)第一学期开设专业概述类课程

由于学生直接阅读专业文献困难较大,我们可以为其做一些铺垫,从专业概述类课程开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选择通俗易懂又结合专业的材料,就环境工程专业而言,可以是目前热门话题,也可以是国外环保方面的成功实例介绍、区域循环经济实例,从接近日常生活的话题着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注重听说读写的练习。由于这方面的题材较广泛,可以从网站下载一些视听资料,课堂上在听的基础上用英文写出所介绍材料的大意;另外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用英文总结课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将课下自己阅读的材料做成幻灯片讲给同学听,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到专业课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让学生学了就要用,把看到的、听到的通过说或写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他们看到学习的进步,逐步建立学习兴趣,由厌学变成愿学;另外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常用的专业词汇,简单的专业英文表达。

(2)第二学期开设较深入的专业课

在初步了解专业词汇和表达的基础上,强调向专业化、深入化方向倾斜,选用的教材力求涵盖环境工程专业的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水、气、固废、甚至噪声的污染与治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工艺介绍要全面,作用、原理要简洁,并指出发展方向与最新进展,发明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这一阶段的教材可以选用国外大学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概论类的外文原版教材或影印版,或由教师根据教课内容和要求进行选编。这一阶段,仍然要加强听说读写以及译的训练,“译”包括中英文互译,由于涉及专业知识,一词多意、长句、复合句增多,能够阅读、理解并正确的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看懂别人的研究成果,并讲给同行听或者将自己的东西翻译给别人听,这也是交流的一个方面,因此需要认识到“译”的重要性。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比较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的专业外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3)第三学期开设专业拓展课

至此,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丰富的专业外语基础知识,了解了相关专业课,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一门新领域课程的能力,此时可以专业课程的某一个方面为切入点,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巩固并提高学生的外文学习能力。就环境工程专业而言,人们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专业发展越来越全面,新技术日新月异。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为学习内容,继续加强“听说读写译”的训练。由于这部分内容阅读量大,专业性强,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阅读完,在课堂上可以分组、分部分阅读,然后以交流式、讨论式或演讲式的方式相互学习,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英语交流的学习氛围。上课可采用双语课的形式,但仅在必要时辅以汉语作为必要的补充。

(4)第四学期为专业英语应用课

大四下学期的毕业设计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开展专业外语实践,使其成为专业外语教学课堂的延伸。教师选取环境工程专业SCI、EI的期刊文章讲述其投稿要求,并提供几篇内容较简单、不同题材的文章作为范例,要求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按照投稿要求写出英文摘要,并与作者摘要做对比,找出差距,逐步提高。毕业论文完成后,要求写出英文摘要,并按照国际会议的要求,制作幻灯片,做不多于10分钟的答辩演讲,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制作、准备英文幻灯片和编制报告的过程中,受到了系统而严格的训练。将英文学习、应用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新探索,是将英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一种新尝试。

四、结语

专业外语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专业上的英语应用能力。这和做学问一样,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下功夫才行,必须从上到下包括领导、教师、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围绕专业英语教学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才能切实提高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浩峰,李建新。进行专业外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高等工程教育,1993,(1):27―28。

[2]黄天寅。浅议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的改革。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1):83―86。

[3]吉雪花,庞胜群,辛建华。新疆高校农业专业外语教学之我见。中国西部科技,,8(3):95―96。

[4]陈莉娜,贾国欣。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探讨。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75―77。

[5]郑朝红,张殿清。京师同文馆与中国近代专业外语教学。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8(2):110―112。

[6]魏栩,边丽英。关于计算机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网络与信息,2009,(3):33―33。

[7]李志芳,谢红梅,何贵青。专业外语教学方法的探讨。高等理科教育,,(1):86―88。

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现状与建议 第8篇

1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现状

我国环境空气监测工作开展于上世纪70年代, 监测设备以城市自行配备为主, 环境空气监测项目、技术和方法基本参考国外 (如美国EPA) 。80年代开始, 国家采用统一的监测技术和方法, 以各主要城市建立的环境监测站为基础, 收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到90年代初, 已经组建成由包含103个城市环境监测站的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而90年代后期, 国家加强了对城市空气质量的管理, 使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2000年开始, 全国42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实现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而到目前为止,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基本建成了可连续自动监测的现代化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我国目前现有的重点城市空气监测网由来自113个重点城市607个空气监测自动站组成, 监测网覆盖人员约1.9亿人。各空气监测自动站主要监测包括三项污染物 (二氧化硫 (SO2) 、二氧化氮 (NO2) 和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每日监测数据为前一天中午12点至当天中午12点的24小时平均值。评价根据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此外, 手工监测的空气质量项目为降尘和硫酸盐化速率, 每月进行样品采样和监测。目前降尘和硫酸盐化速率这两项项目的评价没有国家标准, 广东省有地方推荐标准。

2 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空气污染指数 (API) 来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 该方法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仅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PM10) 三项。根据空气污染指数计算原则, 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空气污染指数 (API) 分级限值标准和计算方法执行《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定》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综字[2000]026号) 。

3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存在的问题

3.1 现有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尚未完善

由于经费不足,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定的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 部分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其子站 (测点) 数未达到计划要求, 这些城市依据现有子站所得的日报数据来表示其环境空气质量无论其代表性和准确性都远达不到要求。

3.2 区域性空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价能力差距较大

由于目前仅为掌握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设置了监测点位, 尚未健全国家区域对照点位及分析国家间污染物传输规律的区域对照 (背景) 点位, 没有形成全面对区域性空气污染的监测、评价的能力, 无法掌握我国空气污染物区域间的远距离输送和迁移转化规律, 因而难以分析污染源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不能有效地为进一步制定控制空气污染物对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3 监测项目单一, 与国际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 缺乏监测仪器设备, 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和污染较为严重的有机污染物基本没有开展日常监测, 相关研究工作开展得也少;仅有少数城市开展国际普遍关注的CO、O3项目监测, 难以与国际城市进行对比。

3.4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有待更一步完善

在全国经济较快增长的情况下, 区域性大气灰霾、光化学烟雾和大气复合污染已经出现, 污染类型已经不是简单的煤烟型污染或机动车尾气污染, 现行的以API污染指数评估空气质量的方法已经不能全面反映空气质量污染状况, 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环境知情权的需求。特别是各级环保部门根据国家规定按API污染指数公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污染天数与广大公众感受相差较大。

造成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常规空气污染物监测项目不全, 采用的评价标准偏低。如按常规监测数据, 多数情况下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PM10) , 多数是由PM10监测浓度决定空气质量的污染等级。而国内的科研研究资料表明, 造成大气能见度恶化的主要因素是悬浮细粒子 (PM2.5, 悬浮于空气中,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 因此采用PM2.5指标应该比PM10更接近实际情况, API污染指数将会较接近真实, 也更能反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PM2.5的国家标准, 无法全面反映空气质量状况。总而言之我国新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4 对策与建议

结合上面的问题分析, 修改和完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定更科学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空气质量标准迫在眉睫。本文将从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和评价体系两方面, 给出了一些环境空气监测和评价工作的改进意见。

4.1 修订我国空气质量标准, 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4.1.1 修订我国空气质量按功能区分类制度

现行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第三类区 (特定工业) 目前, 很多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后, 特定工业区功能发生转变, 大多成为居住区、商业区、公共绿地等等, 处于三类区的污染源要么通过改造升级工艺, 减少污染排放, 要么企业搬迁, 远离城区。这些地区已不适用三类区和三级标准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因此, 建议取消三类区和三级标准, 将环境质量功能区分为一类区和二类区, 将现行标准的二类区和三类区合并。

4.1.2 修订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分级制度

标准分级是为不同保护对象而建立的评价和管理环境空气质量的定量目标, 相同类别的保护对象, 应执行统一的标准。建议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分级不再对应于功能区的分类, 而针对敏感人士、老人、小级和一般大众进行分级。必须指出的是, 对于一些有毒有害污染物, 如CO、Pb、B[a]P等, 没必要再分一级和二级, 而是应该执行统一的浓度限值。

4.1.3 增加必测项目PM2.5, 鼓励加测选测项目

目前的研究表明,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PM10更显著, 同时也和灰霾的形成有很大的联系。发达国家制定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趋势。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尚未有PM2.5, 但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了细粒子的自动监测工作, 出现了有数据没有评价标准的尴尬局面。建议修订标准中增加细粒子项目, 也为灰霾成因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 建议珠三角、长三角等有条件地区率先开展PM2.5和PM2.5以下的细粒子和超细粒子监测研究等。

4.1.4 修订监测项目的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

以O3为例,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规定的是1小时浓度标准值, 而1小时浓度的代表性相对较差, 国际上通常多为8小时标准值。因此可以考虑和国际结轨, 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8小时浓度值。国际上对于致癌污染物B[a]P的规定多为年均浓度限值值, 而我国则为日均浓度限值, 由于环境空气中B[a]P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长期暴露效应, 只有日均浓度限值无法评价长期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上述材料说明, 我国保护人体健康的二级和三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部分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不够严格, 有些项目的浓度限值过于宽松。因此, 需要结合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实际重新考虑污染物浓度限值的合理性。

4.2 借鉴国际经验, 进一步完善空气污染指数评价体系

4.2.1 空气污染指数表述方式的完善

国内外对空气污染指数特别是空气污染指数处于“50-100”的描述差别比较大。国内是“良”、“可正常活动”, 香港的是“偏高空气污染”、“市民无需立即采取预防措施、但要注意长期吸入亦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韩国的也是提醒公众注意长期吸入亦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而美国的是“空气状况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对少数人的健康还是有缓慢的影响 (即长期影响还是存在) ”, “通常敏感人群应控制长时间在户外做运动”。因此综合比较而言, 国外给公众提供的空气污染指数的信息更加的详细、具体, 注意以公众的健康为本, 提醒市民预防为主, 谨慎出行, 提高忧患意识, 并且注意到潜在的、长期的健康隐患 (如“缓慢的”、“长期”) 。

4.2.2 空气污染指数计算时所包含的污染物种类的完善

在公布空气污染指数或是进行空气污染指数预报时, 我国只计算SO2, PM10, NO2三种污染物的空气污染指数分指数, 虽然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包括CO和O3的浓度限值, 但由于不是常规监测考核指标, 我国多数城市没有把这两项纳入空气污染指数分指数计算。而包括香港、美国、英国等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计算都包括一氧化碳 (CO) 和臭氧 (O3) , 美国的还包括PM2.5。

4.2.3 空气污染指数对公众发布制度的完善

我国现在的空气污染指数以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均值来计算一天的空气污染指数, 而香港、美国和欧洲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实现每小时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逐时公布空气污染指数的好处是能够反映一天不同时段的空气污染指数变化, 从而使得空气污染指数更加真实、客观, 和公众的感受一致, 也便于公众, 尤其是敏感人群 (老人, 儿童, 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患者等) 安排一天的活动, 更好的为广大公众服务。因此建议全国范围内所有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统一联网进行实时上报, 把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空气污染指数对外发布机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端斌.环境空气监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全国地市级环境监测站长培训班教材.

[2]刘方, 王瑞斌, 李钢.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监测现状与发展[J].中国环境监测第20卷第6期2004.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和修改单1996.

[4]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07年监测结果报告.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署.PRDAIR-2007-2.

[5]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署Http://www.info.gov.hk/epd/.

[6]陈军.香港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报[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第9卷第2期1997.

[7]王瑞斌, 王明霞, 安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国外相应标准的比较[J].环境科学研究, 第10卷第6期1997.

[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征求意见稿) GB3095-20102010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编制组.2010.

上一篇:国企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小结下一篇:囚绿记教案及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