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例

2024-07-2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例(精选8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例 第1篇

课题 8蒲公英 总课时 2 第1课时

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复述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

⒊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照片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看图揭示课题

⒈出示蒲公英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⒉教学生字:蒲绒降伞

⒊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⒈出示自读要求。⑴自由轻读练读课文两至三遍。

⑵画出生字词,练读生字字音。

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出下面生字词。

⑵指导朗读长句子。

⑶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细读第1自然段。

⒈指名读课文。

⒉讨论: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⒊指导朗读。指图1,小朋友看,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

多么愉快。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

作业

⒈描红。⒉练读课文

教学反思

亭湖区黄尖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表

课题 8蒲公英 总课时 2 第2课时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掌握收集的方法。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事物的外表现象所迷惑。

点 理解课文,感悟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检查

⒈抽读词语卡片。

⒉按要求填空。

二、细读课文。

⒈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⑶理解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⑷指导朗读。要求用亲切的语气读。

⒉细读第3自然段。

⑴自由读课文。思考: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地话,有什么不同说法?

⑵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⑶理解重点句。

⒊细读第4自然段。

⑴她们的结果怎么样?一起来学习第4自然段。

⑵读第4自然段。说说几种小降落伞不同结果。理解竞相开放装点。

⑶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他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⒈齐读全文。

⒉复述课文。

⒊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作业。

⒈读下面几个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一阵阵 黑黝黝 金灿灿

⒉用“嘱咐”造句。

教学反思

亭湖区黄尖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表

课题 9三袋麦子 总课时 2 第1课时

标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

⒉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述这个故事。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题目是:三袋麦子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⒉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⒊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烙饼 发霉 麦囤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

讲什么?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子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精读课文内容。

⒈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

语说明了什么?讨论

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

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亭湖区黄尖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表

课题 9三袋麦子 总课时 2 第2课时

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让学生理解每个人人物的性格

点 明确文中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回顾

⒈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⒉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⒈理解课文内容。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⑴看板书:自己练读。

⑵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学生口述。

三、总结全文:

⒈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⒉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⒊教师小结: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

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

四、作业:

⒈课堂作业:完成书后第三题。

⒉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亭湖区黄尖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表

课题 10哪吒闹海 总课时 2 第1课时

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位神仙为民着想战胜邪恶故事。

要学习的课文是《哪吒闹海》

⒉板书课题

⒊解释题意,拼读哪吒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查字典,理解词语。

⒉检查自学效果。

重点词语:兴风作浪:刮起大风,掀起大浪。

胡作非为:装做坏事

三、读课文。

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哪吒闹海的原因。

第二部分:(2~4)写哪吒闹海的经过。

第三部分:(5)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⒈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⒉完成描红练习。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例 第2篇

教材分析:作者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追求。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值物特点的方法。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教学方法和学法:提、探、拓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啊皆老师和大家一起到一个新的王国去作客,愿意去吗?(师指大屏幕)看什么王国?(学生自由说:石榴王国)板书课题。石榴王国的小主人来欢迎大家了,大家高兴吗?到了石榴王国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教师归纳)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吗?生说,师归纳。通过阅读课文去解决它们)是啊!同学们在课文中能得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出示生字):要读通课文,先得看看这些新朋友你认识了多少?你怎么认识的?

二、学习生字词

1.边读边打拼音,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2.齐读。

3.小结:我们语文是个大课堂,只要你像刚才那些小朋友那样,在和亲朋好友交谈中、在出门逛街时、在读课外书报时„„.处处留心,不断积累,一定会学到许许多多生字词,还能学到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语文知识。

三、初读课文,探究学习

过渡:这些生字词,回到课文中去,你还认识吗?别说大话,想自已先练练读一读吗?请小朋友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读得最好?

1.学生自由练读。2.检查。

(1)课文一共几小节?

(2)请四位小朋友来读课文的四个小节,其余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读的怎么样?

你最欣赏他读的哪些句子或者哪些句子你还可以读的更好?说说理由。(相机把难读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拓展训练

小节过渡:同学们确实读准了生字词,读通了句子,看来这次来石榴王国作客已经有了收获。那么,课文究竟是怎样介绍石榴娃娃成长的呢?

1.小组讨论。

2.指明回答(边回答边送石榴标签)。

3.请拿到标签的同学上台,根据石榴生长的过程给它们排排队。4.连贯的说说石榴生长的过程。

师:石榴娃娃都在为你们喝彩呢!多么可爱的石榴娃娃!我们一起再把课文来读一读吧!

五、指导写字

1、你觉得那些生字难写呢?重点指导并范写“讯”“嚼”。

2、指导学生描红。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指导、提出问题 1.认读生字词

2.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榴》这篇课文。昨天老师带大家去枣庄的石榴园粗粗浏览了一回,我们知道课文写了那几个季节的石榴?(生:春、夏、秋)

二、精读课文、探究学习

(一)春天的石榴园

(1)我们先走进春天的石榴园,课文那几句写了春天的石榴园,请你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2)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3)这句话中的“抽出”可不是一般的“长出”。看(师板画)

(4你感觉到这些枝条长的怎么样了?

(5)师:“抽出”这个词语用的真奇妙。这些新的枝条很快的从枝干里长出来,叶子是多么的嫩绿,生命力真旺盛,谁可以想到用在《小露珠》一课中学到的一个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生机勃勃)

(6)春天的石榴园这么的生机勃勃,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读一读,齐读。

过渡:春天石榴抽枝长叶,夏天的石榴园怎么样呢?

(二)夏天的石榴园

1、谁来读读描写夏天石榴园的句子。(出示句子)

2、你觉得石榴花怎么样?

(1)火红的石榴花,出示:石榴花的颜色是火红火红的,真美啊(出示图片)叶子是那么的绿,花儿又是那么的红,谁能读好这一句?

(2)活泼的小喇叭(出示:瞧,这就是石榴花,多象一个小喇叭啊。)想像自己就是石榴花,你会吹出什么动人的歌曲?(指导朗读)

(3)花多

①哪些词语写出了花儿越开越多?自己找出并划出来。(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②指导朗读。(师:是不是一下子花儿就开放了,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强调: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指名读,再齐读。

(三)秋天的石榴园

1、秋天到了,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在秋天的石榴园里你看到了什么?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1)“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半儿黄。” ①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②谁愿意读读这句话,站起来一起读。

(2)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的笑了,有的„„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①你觉得哪个石榴笑的最厉害?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甚至)

②看到这只石榴,老师想到了“开怀大笑”这个词,这是小作者把石榴当什么写了?把石榴当人来写,写的真是太可爱了。我们今后写作文时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③石榴娃娃笑得那么开心,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这些石榴娃娃在开怀大笑,他们还在干什么呢?(出示: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①请生演一演石榴娃娃。注意动作:“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你在报告喜讯时会说什么?

②谁来读读这些可爱的石榴娃娃?

2、秋天的石榴园里真是果实累累,喜气洋洋。让我们一起连起来把这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四)石榴果

1、石榴成熟了,你最想干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这只石榴,你看到了什么?书上用了那些词?(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石榴子读得这么美,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石榴果不但好看,而且味道很好,喜欢的一起来读一读。

四、总结:

课文学完了,我们知道了小作者从春夏秋三个季节里,向我们介绍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老师喜欢上了这里的石榴,觉得这里的石榴真是名不虚传。枣庄的石榴可以称得上——驰名中外、举世闻名。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把石榴介绍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喜欢它。

五、拓展训练

(把石榴的生长过程画下来;也可以写一写你眼中的石榴;品尝一种水果。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味道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石榴 春 抽枝长叶

夏 花儿似火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例 第3篇

一、需要心中有“本”,心中有“生”,着眼语文素养考查

编写试卷,其实与习作一样,需要凸显重点,彰显“生”“本”。新课标中第二学段阅读目标重点是积累文本中的优美词语与语段。传统试卷中往往以填空、默写的形式出现。虽然强调积累,但是却忽视了运用。在素质教育中,前提是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体现在试卷考查中,则更多需要关注运用。笔者在编写试卷过程中,曾一反常态,把教材中古诗以及相关课文积累整合成理解填空题:

积累不是简单的背诵,更多需要理解,尤其是人文内涵的理解。这不仅需要指导学生背诵,更需要给学生渗透“人文”思想,体现语文素养思维。上面所列的题目,相比传统的填空默写,不仅可以有效巩固课文关键内容,而且还增添了一份人文情怀,活用了文本语言,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一次熏陶。不过在试卷编写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避免简单重复,以及偏题怪题,以保证试卷有效度。

二、需要活用语言,引导生成,着眼学生表达考查

阅读指向写作。语文学习的最终成效需要在学生身上体现。习作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考查语言文字运用的最佳途径。因而针对习作要求,教师需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表达情境,那么学生思维就会被激活,思路就会被打开,从而有利于学生生成表达精彩。比如针对下面一道习作要求:

儿童节、圣诞节……在节日里,你会收到别人赠送的礼物,或者精心给别人准备礼物。请你把当时经历写下来,并且给习作拟个新颖的题目。

相对而言,这道习作要求比较常规,但是从学生角度考虑,却有点难度。一来要求不具体,学生对此理解比较模糊;二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经历”“新颖”两个词理解有点难度;三来要求趣味性不够,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表达生成精彩。因而习作要求更需要从学生出发,结合他们实际理解,给他们搭建展示平台,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笔者结合三年级学生喜欢讲故事,对这道习作题目进行了修改:

每一份礼物后面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你收过特别的礼物吗?你送过别人特别的礼物吗?请你说一个关于礼物的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字!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题目不仅贴近实际,还与他们生活与心理相吻合,通过这种描述,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的习作表达水平,还能引导他们深入回忆,体验故事,有利于在习作中孕育情感,最终生成表达精彩。可以这样说,完成习作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

三、需要彰显“人文”,传递“价值”,着眼思想内涵体现

优秀的教师不仅能上精彩的课,同时也能编写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因为要编写高质量的试卷,就必须研读课标精神,研读教材内容,研读学生实际。对于学生来说,高质量的试卷除了知识考查,更需要体现价值导向,渗透人文思想。如果过于呆板,满足于借鉴,那这份试卷虽然是“编写”,但更多是一种“拼凑”,缺乏整体连贯,更没有“生命”可言。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应试中有的只是“负担”,享受不到一种学习的快乐与体验,这是本末倒置的。好的试卷应该充满情趣,渗透“人文”,比如下面两道题:

1.小动物都夸小露珠像_____那么闪亮,像_____那么透明……在你心中,小露珠像_____。

2.当小张学习不肯用功,你可以送给他一句忠告,即“_____,_____”;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不肯为老人让座,你可以把孟子的名言送给他,即“______:_____”。

好的语文试卷是流淌着“人文”气息的。教师在编写过程中,需要明白,试卷不是冰冷冷的题目,也不是“无情”地考查,而是着重通过导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继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而在编写试卷中,教师需要明白,学生考试过程不是煎熬,而是一次学习的全面总结与心灵的提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例 第4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第5篇

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快乐的、难忘的、感动的事不计其数,而暑假里发生在姥姥家的一件小事,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

一天,我看见姥姥家厨房的啤酒瓶里有一些刚喝剩下的啤酒,心想:啤酒是“液体面包”倒掉了多可惜啊!恰巧叽叽的叫声从纸箱里传来,哦!有了,把啤酒给小鸡喝吧!于是我把啤酒倒进鸡食槽里,可是小鸡不会喝。我只好抓住小鸡,用手摁住小鸡的脖子,让它的嘴伸到酒里,停了一会儿,小鸡咂巴咂巴嘴,我就这样反复做了许多次,只见小鸡想上了瘾一样,你看,它把嘴伸进酒里,然后仰起头津津有味儿地喝个没完,一会儿食槽里的啤酒就都喝光了。小鸡已经东倒西歪,不一会儿就呼呼大睡了。我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惊动了姥姥,她意味深长地说:“你以后可不能像小鸡这样贪嘴哦!”我笑着点了点头。

现在想想我那次真的有点玩儿大了,一想起这件事,我仍会大笑不止。

最有趣的一件事

今天是我的生日。早晨起床打开窗户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欢乐的景象:小鸟在枝头唱着欢乐的歌,好像在为我的生日而演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像在为我而跳舞;虫子在草丛中迈着快速的脚步,好像在百忙之中赶来为我庆祝。

到了晚上阿姨来我家。还为我买了一块巧克力蛋糕。那块蛋糕上面布满了:水果,果酱,冰淇淋花纹,小动物,还有巧克力。

开始庆祝生日了。我们先点燃蜡烛,然后唱生日歌,最后切蛋糕。

开始吃蛋糕了。我正在吃蛋糕的时候,我姐姐用奶油涂在我的脸上,我也用奶油涂在我姐姐的脸上,我妈妈偷偷把我和姐姐照了一张相片。

那张照片上的我还有我姐姐的脸上都有奶油。我每次看到那张照片都会哈哈大笑。

我的好朋友(习作2范文)

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字叫XX。他比我大两岁,平时我都叫他哥哥,他也管我叫妹妹。他妈妈和我妈妈是朋友,虽然我们两家离得很远,但他妈妈经常带他到我家来玩,时间长了,我们也就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他的个子高高的,长得瘦瘦的,皮肤也不太白,但长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短短的,可帅了。他的眼睛特别漂亮,大大的,一眨一眨的时候,好像是在说话一样。他的嘴巴也很大,难怪他每次吃饭都比我快。最后,我要重点介绍一下他的鼻子:高高的鼻梁的确很漂亮,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他都流着长长的鼻涕,大家提醒他的时候,他才会想起来擦掉,或轻轻一吸,长长的鼻涕就被他给吸到鼻孔里去了。可没有几分钟,他那长长的鼻涕又迫不及待地地从鼻孔里钻了出来。有时候,我真想找个棉球把他的鼻孔给塞起来。

我很喜欢和他一起玩。每次我们一起玩游戏的时候,他都会对我处处谦让,哄我开心。他还很少生气,整天都是乐呵呵的。他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好。他的爱好也很广泛,喜欢骑自行车,还喜欢打篮球、乒乓球等。他的自行车骑得特棒,上次,他在学校举行的自行车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瞧!我的朋友是不是很棒啊!

我的同伴

在我们班上,有这么一个人,他今年八岁。长长的瓜子脸上,长着一双小眼睛,一个小鼻子,身材不胖也不瘦,每天一到下午,整张脸就黑乎乎的,尤其是鼻子和嘴巴更脏,老师批评他,他却咧着嘴嘿嘿的傻笑,朝你扮鬼脸,老师看他那副怪模样,也只好原谅他。他是这个学期转入我们班的,尽管他其貌不扬,却非常引人注目。从同学们送给他的“幽默大王”的绰号中,就能猜着他身上准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突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谁来说说„学无止境‟的意思?”有一个同学举起手说:“学无止境的意思就是学习没有尽头。”刘老师肯定地点点头说:“对呀,我们通常讲的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意思。”只见他猛地举起手,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你叫我们活到老学到老,那我们岂不是一辈子在学校上学了呀?我可不愿意一辈子呆在学校里。”弄得我们整班同学都忍不住大笑起来,老师也被他逗笑了。

这个位风趣的少年就是胡杰,他有趣又活泼,而且非常喜欢提问题,我们都很喜欢他。花丛中的发现(习作3范文)

今天早上吃完饭,我去楼下玩,无意中发现了一丛漂亮的小花。

小花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它们的色彩很鲜艳。五颜六色的小花还引来了几只美丽的小蝴蝶呢,小蝴蝶的翅膀上还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花纹,有了这些花纹,它们的翅膀就更美了。

我拨开小花丛,看到了一群小蚂蚁团团围在了一个角落里,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粒糖果把它们吸引住了,糖果现在已经被蚂蚁群糟蹋的不成样子了。过了一会儿,糖果慢慢地在蚂蚁群中“消失”了,蚂蚁们也爬走了。贪吃的小蚂蚁们终于把糖搬完了。

这时,一只小蜗牛又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它慢慢地爬向一片大叶子,它可能想在大叶子上睡觉吧,小蜗牛可真懒惰呀!

通过今天的观察,我见到了美丽的小蝴蝶、贪吃的小蚂蚁和懒惰的小蜗牛!

院子里的发现

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回到院子。突然,一个滑溜溜的东西在脚下,“哎哟”一声我滑倒在地。我爬起来一看,原来是个葡萄皮,我自言自语地说:“一个葡萄皮而已,没什么大惊小怪。”说完我便走了。刚走几步,又滑倒了,“哎呀!,又是个葡萄皮儿。”我不耐烦地说。

过了一会儿,不知谁说了一句“地上有很多蚂蚁,快来看呐!”我低头一看,果然有很多蚂蚁排成队从花坛的洞口走出来,其中的一只蚂蚁闻闻葡萄皮,走到花坛的另一个洞口。不一会儿,又出来很多蚂蚁。我想这只蚂蚁很聪明,它简直就是一个通讯兵嘛!

不出我所料,两支蚂蚁队伍一起来拖葡萄皮。拖了一会儿,我发现蚂蚁们围着葡萄皮使劲拉,知道它们在分食物呢。二话没说,我用树枝帮它们分成了两份。蚂蚁们团结起来,抬起葡萄皮,费了好大劲还没抬到洞口。我急了,干脆我来,我拿起葡萄皮儿,塞到洞里。蚂蚁们也进洞了。

小白兔采蘑菇(习作4范文)

夏天,刚下过一场雷雨,雨过天晴了,小白兔和妈妈到森林里去采蘑菇。蓝天上,白云悠悠。树林里,野花盛开,小草绿油油的。

忽然,小白兔看到一棵大树下有许多漂亮的蘑菇,上面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花纹和斑点。小白兔高兴极了,急忙跑过去就要采。妈妈连忙伸出手去阻拦,说:“孩子,那蘑菇不能吃!”小白兔很奇怪,问:“妈妈,他们看起来那么漂亮,为什么不能吃呢?”兔妈妈说:“孩子,越是鲜艳的蘑菇,毒性越大。我们不能被它美丽的外表迷惑了。”小白兔缩回手来,说:“妈妈,我明白了。回去后我要告诉小伙伴们,让他们采蘑菇的时候也要注意。”

天快黑了,小白兔和妈妈提着满满的一篮子蘑菇回家了。

采蘑菇

清晨,小白兔跟着妈妈来到树林里采蘑菇。

树林里的蘑菇真多呀!小白兔采了好几朵新鲜的棕色蘑菇,放在 篮子里。忽然,他发现前面不远处有几朵漂亮的蘑菇,长长的身子 顶着五颜六色的帽子,鲜艳夺目。小白兔高兴地叫:“妈妈,妈妈,那儿有漂亮的蘑菇!”他跑过去,伸出手就要采。

“别动!孩子,那蘑菇有毒!”妈妈急忙跑来,叫住了小白兔。小白兔感到很奇怪,便问妈妈:“这么漂亮的蘑菇,怎么会有 毒呢?”

妈妈摇摇头,严肃的说:“孩子,你不知道,漂亮的蘑菇 都是有毒的,不能吃。”

妈妈又指着那一篮子棕色的蘑菇说:“你看篮子里的蘑菇,虽然颜色不好看,但他们没有毒。我们要采的就是这样的好蘑菇。” 小白兔听了,点点头。可怜的小鱼

我是一条鱼,住在鱼池里。

一天下午,我走出家门。奇怪!我看到朋友们都撑着雨伞。“怎么了?”“人们向我们扔垃圾。”我抬头一看,啊,不得了了,人们正在往鱼池里倒垃圾呢。破茶杯、破皮鞋、空酒瓶子正往我这个方向冲过来„„我赶紧也去买了一把伞,保住小命要紧呐!

第二天一大早,我出门时,一股臭味直冲鼻孔。真受不了了,我赶紧去买了一个大口罩,防止细菌和臭气。身边的鱼儿们为了活命也都戴上了口罩,连睡觉的时候也不敢摘下来啊!

大家都怕突然中毒了。

总不能老是这样过日子啊!得再想个办法才行。

我们想啊想,终于想出了好办法。我们用人类丢到我们家园里的垃圾摆出了“保护环境”几个大字。

人们一看,赶紧拿出自家的工具,开始了环保大行动。一些人把垃圾捞了出来,一些人把清水放进去,把被污染的水排了出来„„鱼池里变得干净又整洁了。我们小鱼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么哭了?”小鱼说:“人们把垃圾倒进小河里,把污水倒进小河里,河水被污染了,我的好朋友都被污染的河水毒死了。今天,我觉得肚子很疼,我也中毒了。”燕子说:“天空也被工厂的黑烟污染了。”

小燕子对小鱼说:“我发现了一个没有污染的地方,我们去那里吧!”小鱼说:“好吧!”他们就到没有污染的地方去了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小雨

课的铃声刚刚响过,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同学们也立刻安静了下来,只能听到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紧张的气氛顿时弥漫了整间教室。

老师终于来了,她手中拿着一撂试卷,微微一笑,说:“这次数学测试大家的成绩都不错„„”同学们这才舒了一口气,可这些对我一点作用也没有,只盼着老师快点公布成绩,妈妈答应我,如果这次测验能得一百分,就给我买那块漂亮的“米奇”手表呢!

“王明96分,白冰„„”啊,终于到我了。“100分。”噢,太棒了,一百分!我像小燕子一样轻快的飞到老师跟前取回试卷,蹦蹦跳跳回到座位上,不经意看到了同桌赵小兰的试卷,“呀,99分,就差一点,错哪了?”我小声问。她指给我看,这是一道填空题:一块砖大约重1()。“这多简单呀?”小兰笑了笑说:“我知道应该填千克。”我疑惑的瞪大眼睛。“爸爸在工地上每天都要搬很多砖,我希望砖头只重1克,爸爸就不用那么累了,所以我填上了‘克’。”

看着小兰灿烂的笑脸,看着这耀眼的“99”分,我也笑了。回到家我要告诉妈妈,那只价值八十九元的手表,我不要了。

小猴乐乐的故事(习作8范文)

小猴乐乐是三(2)班的小学生,德智体美劳样样都好,可是最近,乐乐的成绩有所下降,这是为什么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乐乐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可是他写字的姿势不正确:弯着腰,驼着背,胸口紧紧地抵在桌子边上,眼睛都快贴到作业本上了。妈妈劝说他多次,他总是改不掉这种坏习惯。突然有一天,乐乐在上课的时候发觉自己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经常把6看成9,把5看成2,闹出了许多笑话,渐渐地,他的学习成绩就下降了。同学们还给他取了个“近视眼”的外号。

小猴乐乐很难过,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带他到医院看了眼科医生。医生认真检查后对乐乐说:“你得了假性近视。”小猴一听,顿时傻眼了,冷汗也冒了出来。他着急地问医生:“医生,我的眼睛还能治好吗?”医生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你想让眼睛好起来也不难,关键要看你有没有毅力。”小猴一听,立刻高兴得跳起来:“医生,你快告诉我,我怎么做眼睛才会好?我一定能做到的!”医生看着小猴可爱的样子,笑着说:“一是要少看电视;二是写字姿势一定要正确。这你能做到吗?”小猴胸有成竹地说:“我一定能做到!“ 从此以后,小猴乐乐严格的按照医生的话去做,他的眼睛渐渐好了,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

日记一则(习作7范文)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小雨

早上起来,见到铺天盖地的大雾,想着妈妈说过的“早晨满天雾,尽管洗衣裤”,猜想今天也许会是个大好晴天了吧?这雨下得太久了,都快下了两个月啦!

谁知道雾还没有散,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来了。唉!我叹了口气。对于我们离学校很远的小学生来说,长期下雨真是太难受了。长长的路上满是泥泞,又粘脚,又滑,一不小心摔在泥浆里面,那可是“满身的泥水惹人笑”啊!还有小小的伞总是遮不住我们的身体,加上路边小草和灌木丛满是露水,到了学校,我们总是浑身湿淋淋的,就像“落汤鸡”一样的狼狈。

唉!有什么办法呢,为了读好书,学好本领,我只好冒着雨,坚强地踏上了泥泞的上学之路。

皮皮不咬铅笔头啦

“皮皮,坐好了!”山羊老师一拍桌子,小猴皮皮叫道,那气愤的声音把同学们都吓了一跳。我哥连忙放下手中的铅笔坐直腰,可不到一分钟又啃起了铅笔头,整个身子不停地晃着,尾巴还甩出了响声。

下课铃响了,就连慢吞吞的小乌龟都交卷了,可皮皮居然只做了两题。山羊老师 “哗”的一声把他的试卷撕成了两半,然后对它说:“皮皮,下午叫你妈来一趟!”惨喽,皮皮完蛋喽!知道吗,皮皮从前是可一个聪明伶俐、做事专心的好孩子呀!

下午,皮皮的妈妈来到教室,山羊老师告诉了她一切。妈妈擦了擦眼泪,叹了口气说:“我怎么说他都没用,这孩子到底怎么了?”山羊老师建议它带皮皮去看看医生。星期天,皮皮的妈妈带着皮皮来到儿童医院。梅花鹿医生拿出一张白纸和一枝铅笔,让皮皮坐下做五分钟数学题,说是测什么注意力。皮皮坐了下来,可还没做题呢,却先咬起了铅笔头!梅花鹿医生似乎明白了似的,忙问:“皮皮,你爱咬铅笔头是吗?”皮皮点点头,又一个劲儿地咬了起来。

梅花鹿医生让皮皮去验血。不一会儿结果出来了。梅花鹿医生看过化验单,严肃地对妈妈说:“皮皮血液中的铅含量严重超标,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还会发展成多动症!” “为什么会这样?” 妈妈忙问。梅花鹿医生拍拍躲在妈妈身后的皮皮说:“铅笔涂层中含有重金属。就因为你爱咬铅笔头,造成了铅中毒!以后千万别再咬啦!” 皮皮牢牢记住梅花鹿医生的话,从那以后再也不咬铅笔头了。如今,他又能像以前那样精力集中地学习了。

端午节的来历(习作5范文)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有个来历,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因为反对向强大的秦国妥协,主张联齐抗秦,受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楚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都城以后,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黑白混淆,忠奸颠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内心的愤怒,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地在石壁上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奇文《天问》。他深知自已无法同现实调和,最后自投于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当地老百姓都非常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在江中投下粽子喂鱼,让鱼不去伤害屈原。以后,每年都用这种方法来纪念屈原。

我想:为什么象屈原这样的忠臣要被放逐,还要遭到坏人的打击和陷害?那些奸臣为什么不考虑国家会不会被人家吞并掉?还有楚国那笨国王,怎么就不知道屈原是个忠臣呢?真是笨!

我以后要学习屈原,做一个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

远离小食品(习作6范文)

每天中午,很多同学都到学校门口的小摊上去买零食吃。那里的零食价格便宜,品种繁多。价钱从一角到一元不等,麻辣片、怪味豆、开心果、酸酸糖、话梅肉、小果冻及各种颜色、各种口味的小饮料应有尽有。可是他们不知道,吃这些小食品是非常危险的。

听老师说,这些小食品大多是“三无”产品:没有具体注明生产厂家,没有生产日期,没有保质期。有一些油炸小食品散发出一种很怪的味道,可能已经变质了。

一些小食品为了吸引我们的眼球,还在食品袋里装入五花八门的玩具,如塑料戒指、手链、手枪、发卡、兑奖卡和图片等。有些食品袋里还装有拼装玩具,包装盒上写着“买得越多,拼得越好”来引诱我们购买。殊不知,这样的玩具食品更不安全。

前两天电视上说,哈尔滨市一个9岁的小男孩从小就特别喜欢吃小食品,尤其是爆米花、虾条、薯片等等。近一段时间,他总嚷嚷不舒服,也不爱吃饭,本来活泼可爱的小家伙变得无精打采的。妈妈带他到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发现他由于酷爱吃小食品,造成严重铅中毒,差一点就有生命危险。

让我们都远离小食品,这样你才能更健康!口语交际1:聊聊春节

春节那天,一大早,爸爸忙着贴对春联,我和妈妈到街上买年货。中午,奶奶给我们做了一大桌子的的菜,有清蒸鱼、红烧排骨等。晚上,大人们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包饺子。我和弟弟就去院子里放爆竹和烟花,声声爆竹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夜空中不断绽放,就像百花争艳。吃了饺子,奶奶还给了我和弟弟一些压岁钱,让我们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学习用具。这真是个快乐的春节啊!

口语交际2:关于春游的建议

主持人:同学们,这个周末我们班准备去春游,大家说,我们去哪儿呢?在春游中,我们可以安排哪些活动?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明明:我认为我们可以去学校十里外的小山林。那里有山、有水、有花、有树,景色很美,空气可新鲜了。小丽:好啊,路途还不算远,我们可以走着去。既节省了路费,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

李红:我们在出发之前就把吃的、喝的准备好。到了那里,我们可以开一个小型的联欢会,一起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戏,多有意思啊!

主持人:同学们的建议很好,我们就这样决定了。在路上,大家一定要听从指挥,不能随便乱跑,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我们愿意听从指挥。

口语交际3:学会商量

小明:妈妈,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买了滑板车,看着他们玩滑板车那自豪的样子,我可真羡慕他们呀!妈妈,您能不能也给我买一辆呢?

妈妈:你哪有时间玩呀?放学后,你不是还要学英语吗?再说,玩滑板车也有危险啊,我可没时间天天陪着你玩,小明:妈妈,我可以在周末玩啊。我会很小心的,不用你陪。妈妈:那也不行,买滑板车需要很多钱的。

小明:妈妈,我不需要太贵的,只要能滑就行了。再说,以后您可以把给我的零花钱取消。妈妈,您就答应我吧,好吗? 妈妈:好吧,但是你一定要遵守你的承诺噢!小明:嗯,一定,谢谢妈妈!

口语交际4:学会约请

小明:顾老师,您好!

顾老师:你好。找我有事吗?

小明:我们三(2)中队要举办一次对全校开放的主题队会,想请您辅导我们中队的同学们排练文艺节目,可以吗?

顾老师:好啊。那什么时间开始排练呢?

小明:每天下午放学以后,请您到我们班级来,好吗?

顾老师:好的。

小明:谢谢您,顾老师!

顾老师:不用谢。

小明:顾老师再见!

顾老师:再见!

口语交际5:说说广告

老师:广告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你们都在哪儿见过它呀?

刘明:电视、报纸、广播,还有商场的橱窗上。

老师:是的。广告是为了宣传,它出现的的地方比较多。那么,在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广告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最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呢?

李红:我最喜欢“美好时光海苔”的广告,因为做广告的人是我最喜欢的田亮哥哥。

王宇:我最不喜欢的是“好孩子”药品的广告,因为上次我有病了,妈妈给我买的”好孩子”药品并不管用。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是宣传商品的广告,叫商业广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公益广告。现在,请你为我们学校的草坪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好吗?

张华:我也有生命,请您脚下留情!李红:爱护我们就是爱护您自己!

老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课后请给你们设计的广告配上图画,然后,我们在班上开办一个小小广告展览会,比一比谁做得最好。口语交际6:我最喜欢的照片

我最喜欢的是这张我哇哇大哭的照片。这是我们全家去登山的时候拍的。拍照时我只有五岁。

那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登山。出发之前,爸爸就提醒我,一定要小心。可在登山的时候,我还是不小心被一块石头划破了膝盖上的皮,我感到疼痛难忍,就哇哇大哭起来。爸爸便给我拍了下来。事后,爸爸对我说:“你是一个男子汉,就这点伤算什么!以后人生路上的困难还多着呢!难道你哭就能解决问题吗?”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6篇

一、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2、会用“当初、祝贺”造通顺、连贯的句子。

3、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刘翔如何翻越大山的,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提高性目标:

4、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刘翔的坚持不懈、自信,进而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刘翔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坚持与努力,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认识约翰逊、刘翔。

四、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2、会用“当初、祝贺”造通顺、连贯的句子。

3、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刘翔如何翻越大山的,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教学内容:正确读准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完成目标:

1、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

2、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1、揭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谁翻越远方的大山?怎么翻越的?远方的大山是什么?

2、学生初读课文,按照学习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

(1)借助书后拼音,先读准以下生词读音: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有朝一日

(2)读课文3遍,不认识的看书后生字表或查词典,力争正确流利,组内分自然段练读,准备朗读竞赛。

(3)查字典,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在书中标注好解释。

(4)会用“当初祝贺”造句

3、交流反馈

(1)指名2-3个后进生读生词,根据情况正音。集体读。

(2)小组竞赛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挑选4组分别朗读1—5,6-11自然段)集体评议,宣布优胜小组,并加分。

(3)交流三个词语的意思,有错误的纠正。

4、当初就是以前,谁能用上这个词造个正确、连贯的句子?

在你取得成功或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你会怎样祝贺?用上这个词造个句子。

自己造个句子,如果有困难就选择刚才同学们造的的一个句子写在语文书上。

(四)教学意图

通过学生自学、小组竞赛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指导,为学生的自学铺设阶梯。

版块二:

(一)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刘翔如何翻越大山的,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完成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能用规定的句式说出课题的含义。

2、根据时间顺序,了解刘翔翻越大山的进程。

(三)教学过程

1、课文读了这么多遍,现在你能谈谈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吗?

(指名2名后进生和2名中等生回答)

用上2-3句话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谁会说?(指名2名中等生和1名优等生回答)

根据回答适时评价引导。

2、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刘翔超越约翰逊的经过的?(时间顺序)

3、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阅读全文,完成表格。

时间与约翰逊的距离我的发现

刚练跨栏

第一次碰面

第一次并肩赛跑

过招次数越来越多

国际田联大奖赛

4、与你的同桌交流交流,有困难互相商量商量。

5、集体交流

(1)教师归纳与约翰逊的距离: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大山

根据这样的阶段,谁能给课文分段?交流(指名1名中等生回答)集体分好段。

(2)通过这样的时间表、这样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刘翔是在一次次的拼搏中缩短着与约翰逊的距离;即使一开始失败,可他并没有放弃,他靠的是他的坚持不懈缩短着与约翰逊的距离;刘翔通过不懈的努力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四)教学意图

抓住文章线索,通过表格形式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阅读课文,在对比阅读中发现文本含义,感受人物形象。

三、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硬笔习字册

补充习题1、2、3题

选作题:

读读《我是刘翔》,真实了解刘翔成为“跨栏王”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刘翔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坚持与努力,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教学内容: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刘翔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坚持与努力,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完成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刘翔的心理活动,深入体会人物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3、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想。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完成表格,我们知道刘翔是靠什么翻越这座大山的?

(坚持不懈顽强拼搏、自信乐观)

2、课文3——11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刘翔翻越大山的经过,请同学们默读这几个自然段,画出描写刘翔心理活动的3处语段,联系上文先想想:他问什么会这样想?从他的心理活动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翔?然后带着你的发现,入情入境的读好这三句话。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看学生画的句子,有什么困难及时帮助)

4、集体交流

(1)先说说画的什么句子

出示:①我暗暗问自己:“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②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

③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2)联系上文想想他什么会这样想?

▲约翰逊在当初是刘翔眼中遥不可及的大山,根本不可能翻越。

再看这句,你读出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翔?

(没有信心,有怀疑、有憧憬、萌发了愿望、有一种渴望)

带着你的收获读好这一句。

▲从到,刘翔和约翰逊竞赛了多少回?每一次什么结果?

(摔倒——10次没有一次超越——打败)面对一次次的挫败,此时的胜利是否来的太意外?太突然?一个迷糊写出了此时刘翔的心情,什么心情?(不敢相信怀疑)

带着这样的心情,谁来读好这一句。

▲约翰逊向他祝贺,此时刘翔才发觉是真的。

读读这句,你读出了刘翔怎样的心情?(欣喜激动)

带着这份欣喜与激动再读这句。

回看全文,当初——无数次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无数次失败——如今终于战胜对手,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刘翔,相信你一定心潮澎湃,你还会想到什么?还会对自己说什么?根据老师提供的句式,自己试着写一段心理:

那一刻我不禁想到一次次与他竞争较量的过程——

那一刻我手举五星红旗奔跑在赛道上,兴奋不已——

那一刻——

6、此时此刻的我们,目睹刘翔成功的瞬间,我们心中怎不感慨万千

拿起你们的笔,写写此刻你们心中的感想吧!如果你能用上冒号,句子不少于2句,就更好了!

学生写话

有感情地朗读所写的句子,发现语病及时修改,也可以补充润色。

组内交流所写的句子,评出秀的,全班交流。

7、根据交流情况,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句子。

8、教师小结:

梦想从起飞到跨越,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刘翔之所以能够成功跨越大山,靠的就是顽强拼搏,靠的就是挑战自我、永不言弃。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做一个强者,勇于挑战别人、挑战自我、挑战困难。

(四)设计意图

紧扣文本中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学会上挂下联深入读懂文本深层次的内容,入情入境感受人物心情,进而理解心理活动描写的特点,学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小组评比读后感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会写,更能写好读后感。

三、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补充习题

修改写话抄在家作本上。

选做题:收集励志格言(坚持理想自信)并读读积累。

继续阅读《我是刘翔》

板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

刘翔——————约翰逊

顽强拼搏永不言弃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7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诗歌中“指代”、“反复”的表现手法。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2.理解诗歌中“指代”、“反复”的表现手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9月4日)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教学重难点

1.弄清“桨、塔”等读音、字形。

2.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一、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二、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放给你们听。听的时候可以把课一页,边听边看课文,看看歌词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2.播放歌曲,指名说。

这首歌好听吗?想唱吗?如果我们把课文读熟了相信你们一下就学会唱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这一课吧!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歌词和课文内容的联系,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好感,为下面环节做好

三、初步感知,正确读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认识、理解这些生字词,并将这些字词多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交流反馈。

(1)出示生词,生开火车认读。

双桨

白塔

四周 绿树红墙

洒水

悄悄

愉快

安排

★注意读好后鼻音“桨、墙”,翘舌音“周”,平舌音“洒”。

(2)指名分节读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用笔做标记,读得好的地方,我们向他学习,不足的地方,呆会儿我们当注意停顿: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影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理解词语:海面:北海湖面,北方人喜欢将不大的湖称为“海”,如中南海等。(设计意图:读好生字词,读通诗文,注意诗歌的韵律,初步将诗歌读美。)

四、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1.把课文再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2.想象说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指名读,师适时引导(三个画面)。画面一:第一节,美丽的北海风光。

画面二:第二节,少先队员们愉快歌唱的场面。

画面三:第三节,少先队员们学习后放松时的快乐场面。(2)师小结并板书:北海风光、愉快歌唱、快乐生活。

3.师让学生根据挂图讲述自己看到了什么,先说一说,试着读一读,初步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借助画面想象的方式,引导学生概括诗歌描写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层次。)

五、指导书写,写好钢笔字

1.自由认记,想想怎样巧妙记住这些字,写好这些字。桨:上下结构,与“奖”字相差在下部的“木”。塔、墙:“土”字左偏旁时,最后一笔横改为提。悄、愉:“忄”中的竖是第三笔。2.指导书写这些生字。3.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9月5日)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3.理解诗歌中“指代”、“反复”的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歌中“借代”、“反复”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二、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默写词语、校对:

双桨

白塔

四周 绿树红墙

洒水

悄悄

愉快 安排 2.指导学生借助这些词语,回忆诗歌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对字词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为本课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研读课文,感悟语言(一)板块一:北海风光

1.指名读诗歌第一节,思考:北海风光在作者眼里是怎样的,你是通过哪些语言感受到的?(师适时出示挂图,绿树、红墙”,引导学生感悟:水清、色丽、人欢。)

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向大家展示一下北海美丽的风光吗?(1)生练读。

(2)生同桌读,互相帮助。

(3)指名读,师引导读得轻柔一些。(4)挑战背第一节。3.练习说话。

(1)看到这美丽的北海风光,请你用几句话表达出你心中的赞美之情。(2)师适时引导。

4.师总结学法:读-想-读-说(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感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朗读、记忆以内化语言,进而借助话题练习诗意地(二)板块二:愉快歌唱

1.师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本小节。

主要抓住“红领巾”、“阳光”、“鱼儿”理解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进而理解“红领巾”与“阳光”的一系列动词“迎着、洒在、望着、听”感受少年儿童的童心童趣以及他们幸福的童年生活。师适时渗透借代手法:红领巾借代少先队员。2.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背诵第二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想象少先队员愉快歌唱的情景,感受他们的喜悦心情,感悟我们的幸福生国共产党的热切关怀。)(三)板块三:快乐生活

1.师引导学生根据前两节的方法自学第三小节。2.生自学诗歌。

3.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1)引导学生抓住问句认真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

(2)简介乔羽及创作背景(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素材,师作适当引导和补充)。

(3)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心中的对生活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激之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节诗歌,抓住文中问句,拓展学生交流层面,指导学生通过方式,深化理解和感悟。)

4.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三节诗歌的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最后两句话一样。

师小结:这样的写法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反复,它的好处是可以使某一种情感不断得到强化、升华。

(设计意图:“反复”手法采用直接给予的方式给学生,使学生对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5.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背诵第三节,背诵全文。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用彩笔画出这美好的画面,可以从三个画面中选择一幅画下来,也可以画一 幅完整的画面。然后讲所画的内容描述出来。2.完成本课练习。(设计意图:将文字中感受到的画面用彩笔画出来,再进行文字描绘,激发学生兴趣,迁移运用“文字——生活的言语学习方式。)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北海风光 愉快歌唱 快乐生活

读——想——读——说 教学反思

在“语用学”理论关照下,对“太阳、阳光”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第二节中有这样两句话: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在备课时,一直踌躇于诗歌中“这两个“现代”意象的教学策略。它们在本诗中的意义,甚至在全中国老百姓,尤其是老一辈人的思想意识中,“阳光”除了其字面意义,还有着特殊的涵义,即“太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阳光”便是党给予中国老百姓本诗中它象征着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这两个意象,是时代赋予的,虽然它们有别于“月亮”等意象的形者主要是政治性的,后者主要是文化性的),但是它们的语法意义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字面意义,借助读者的知其延伸义的表达效果。然而,问题也就出在这里,我们面对的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比较单薄,尤其是浅,所以不管是从政治还是生活感悟的角度来理解“太阳、阳光”所含有的特殊意义,对他们来说都比较抽象。再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感性为主,抽象、理性的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所知识的接受能力远没有接受形象知识的效果好,如此便让很多老师都举棋不定这里的“太阳、阳光”要不要进一到“中国共产党、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这一层上。如果要的话,三年级的孩子不一定能接受,最终还可歌的意象美;如果不要的话,对诗歌的理解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尤其会丧失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教育机会。在本课教学中,我在学生理解了“少先队员”这一指代意义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期望学生能够将“太阳共产党”联系起来,然而由于学生对这两者的“桥段知识”太贫乏,即使我相机补充了一些,也激发不了学生的所谈皆泛泛。

其实出现这个现象,如果用“语用学”的理论进一步探讨的话,这一尴尬现象完全可以避免。

上面已经说过,“太阳、阳光”除了其字面,在诗歌中还分别喻指“中国共产党、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意,但这一涵义的生成不是单靠说话人(作者或文本本身)就能达成的,它们需要听话人(此刻是三年级学生)条件——拥有一定的背景知识、社会阅历等语言和非语言语境。而我们现在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两个词在诗义,关键就在于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及社会阅历。如此,即使老师告诉他们答案,学生也不一定能深刻理解,更到爱国主义教育了(即使能,也往往是教条式的)。所以,这里对“太阳、阳光”的理解,完全没有必要深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完全可以通过另外浅显、自然的方式进行渗透。

而对于“太阳、阳光”这两个现代意象,完全可以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及社会阅历水平进行深入理解。语文学习的内容虽然很宽泛,但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往语文课堂上塞,比如这里关于“党”的知识,它完全可以在上学习——只有学生在其他地方建构了基础的知识系统,我们的语文学习才能进行有效学习——小学语文虽然被一说,但它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语文”本身的基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非语言语境,如社会环境因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是不应该只在语文课上习得的,它们更应该在其他地方习得。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2月21日 总93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3 每逢佳节倍思亲[相机教学生字“逢、佳、倍”。]

2.解释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2)简介王维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局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读顺课文。[师辅导潜能生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等方面辨明读音。[评议。]

(3)抽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学生正音。]

四、写字指导

指导要点。

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

佳:由8画写成。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

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

插:12笔写成。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

忆: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异:需注意上半部分。[学生描红。]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12月22日 总94课时)

一、细读课文[之前补充:听写词语。]

1.教师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讲读。

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情,当时的王维是怎样一个人呢?请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说了什么?

板书:王维

(3)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

(4)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请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

前三句说了什么?

板书:重阳

登高

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很热闹,他们扶着老人,搀着孩子,你可以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扶老携幼)。

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大街上很热闹,人们老老小小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们把重阳节看做是个佳节)

这种情况使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为什么逢到重阳节,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学生讨论交流,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联系,那句话说明王维15岁离开家,来到长安已经有两年,他年纪轻,长期离开自己的家乡,看到重阳佳节京城长安家家欢庆的情景,自然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点名题目。

(4)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哪些事?请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五句话)

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插茱萸

教师讲述: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远眺的情况。王维除了想到这一层,还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这三句话里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说)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说了?(表示王维思念兄弟们有些想法省略不说了)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王维猜想兄弟们思念自己时有些话省略了)

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的确体现了“倍思亲”的思想感情。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念兄弟们的具体内容。

(4)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怎样来表达自己这种思想感情的?我们一起来看第四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思绪万千就是想头很多,想法很多)这一句话同上面哪个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句话和第三自然段关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点名了什么?(点名了重阳节)

“忆”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不是今天的山东省。

这个诗歌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家乡的兄弟们。

(3)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异乡 客

(4)看图,加深体会诗句意思。

图画上的人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诗人?

点示:桌子上的纸上写的是繁体字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未写题目。

(5)指名讲读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补充。]

(我孤身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他乡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着茱萸,唯独缺少我一个人)

(6)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

(7)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2.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3.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异乡客

王维 登高 插茱萸 遥知 少一人

教学反思:

(十六)教学这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首先,学生有过学“文包诗”这类课文的经验,发现此类课文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诗歌的意思、情感等很多方面都能在课文中找到,所以在理解时很多学生通过反复读文去学习诗歌。其次,学生在《古诗70首》上已经积累过这首诗,了解过它的意思,因此对课文要表达的大致情感,学生也是略有所知。因此,在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诗歌,从文与诗的融合上着眼,学文,以诗为线索,学诗,以文为参照,将诗文有效结合,在感悟古诗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是还体会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同时通过诵读文本和诗句,理解并体会诗人王维的思乡情感,使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将思维的触角深入文本,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颗心、那种味。教师先学:

《池上》讲述了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诗人抓孩钓鱼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用通俗易懂得诗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形中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人倍感亲切。

《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情趣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环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自由、浅显明了。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 PPT

学生先学:

1.读一读:把古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想一想:查有关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释部分的意思。

3.说一说:看看插图,读读古诗,想象一下诗中描绘的情景,并试着说一说。4.问一问:仍未理解的诗句

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诗中出现的三个生字“撑、艇、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4.学生齐读题目。5.简介作者白居易。(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古诗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30C.tmp.png出示目标

(一)检查预习1.字音

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已经会读这三个生字(出示生字:撑、艇、萍)

谁来读?你们发现这三个生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呢?(都是后鼻音)咱们一起读。2.字形

三个生字中,你们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撑”:谁来帮帮他?(写好提手旁和掌字,注意左窄又宽。)你记住了吗?

“艇”:谁来帮帮他?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谁来给点建议。(舟字旁的一横不能出头。)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舟字一横不出头,左窄又宽记心头,先里后外不乱走,末笔捺画托上头。

“萍”是上下结构,千万别写成左右结构。3.描红 4.读古诗

学会了生字,整首诗会读吗?先自个儿把这首诗再读2遍。指名读。

(二)解诗题明诗中事 1.解诗题

诗题中的“池”字是什么意思?(池塘)。是普普通通的池塘吗?(是荷花池)你怎么知道是荷花池呢?

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看来插图也是我们学习的资料。)

诗句中呢?(白莲)瞧,夏天到了,满池的荷花开放了。莲蓬也在悄悄地生长着。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莲蓬也成熟了,剥开莲蓬,瞧,里面藏着怎样的莲子?(白白的、嫩嫩的、圆溜溜的、)老师还尝过新鲜的莲子,脆脆的、凉凉的,嚼一嚼,特别舒服!2.明诗中事

在这荷花池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同桌间再互相交流。谁来说说?(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三、品读感悟 出示目标2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30D.tmp.png

(一)品字析句,感受小娃形象

1.自学提示:原来池上正发生着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这件事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2.自主阅读:再用心默读整首诗,圈出有关词句。3.展示交流:

(1)“小娃撑小艇”

小娃撑着小艇让我感到小娃很可爱。能具体说说你的理解吗?

你能把“撑”的动作演一演。你这竹篙可要撑到池底啊?你笑得真欢啊!你在笑什么?

老师发现这一句有两个“小”字,古人作诗讲究推敲,一首诗中很少出现两个相同的字,更别说在一句中,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撑着小艇的小娃身上,瞧!小娃什么样?

偌大的荷花池中,小小的娃儿撑着小小的艇,多么和谐的画面呀!(出示画面)“小娃撑小艇”教师范读、指名读(2)“偷采白莲回”

刚才,老师看到不少同学把“偷”字圈出来。这里的“偷”字是什么意思?(偷偷地、悄悄地、不被被人发现)

荷花池上的景色美不胜收,那碧绿的荷叶,开放的荷花丝毫不能吸引小娃,他的目光盯住的是——白莲,瞧,小娃撑着小艇出发了,此刻的小娃会是什么样子?做些什么?又想些什么呢?同桌间先交流交流,甚至可以比划比划动作。指名说。

师小结:一个“偷”字蕴藏着丰富的内容,读古诗就应该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这就叫“品诗”。

谁来读好这一句?指名读,学生评议。

咱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读懂了小娃?(3)“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大家看,这便是飘满莲叶间的浮萍,当船儿划过时,后面留下了什么?(一条水路)而且是一条长长的水路,慢一些,浮萍还来不及合拢。谁来?(水路很长,谁再来试试。)

想象补白:这么明显的踪迹留在那里,小娃却没有发现,小艇旁的荷叶想提醒小娃说,被划开的浮萍也想对小娃,可小娃怎么会在意这些,又怎么道藏踪迹呢!小娃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只想,根本没去想,他是多么

啊!

这样的小娃,多么可爱,多么天真,多么快乐!谁能读好这两句? 通过交流,通过品读,我们读懂整首诗,也读懂了小娃。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出示:()的小娃

小娃千般天真,万般可爱,都凝聚在这简简单单四行二十个字当中,你们想读吗?先在座位上练一练。指名读。

多么惹人喜爱的小娃,让我们一起来吟诵。

(二)了解背景,走入诗人内心 讲述诗人的故事。

小娃的一举一动诗人白居易看在眼里,要知道这一池的荷花可是白居易特地托人从千里之外的江南带来的,此时小娃偷采的是他心爱的白莲。可他并没有阻止孩子,而是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微微地笑着,此时,他的心里在想:

(说到作诗,看来小娃是触动了他的情思。说到小娃大胆偷采的,这样的小娃,你喜欢吗?那诗人呢?看到这样的小娃,白居易会这样想吗?他一定会想„„)他爱白莲但他更爱小娃。所有的情感、所有的喜欢都凝聚在这首诗中,同桌间互相背一背。谁来背给大家听。

四、拓展延伸

课外拓展,以一带一

《补充习题》上也有一首诗,里面写了一个可爱的牧童,师范读自学提示: 1.自己读读古诗,根据注释说说古诗的意思。

2.再用我们刚才品诗的方法,圈出体现牧童可爱的词句。村 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陂:指池塘。(2)衔:口里含着。(3)漪:水波纹。(4)腔:曲调。A读读古诗,根据注释,说说古诗的意思。B圈出体现儿童可爱的词句。

自主阅读:圈出关键词句,读一读,品一品。展示交流:

你圈到的是那些词句?(“横”横在牛背上,牧童多可爱。读好这一句。)你还圈到哪些词语?(“信口吹”自由自在多欢喜,高兴地读一读。)谁来读读描写儿童的诗句?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一起读整首诗。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池上》,还读了《村晚》,通过品诗,圈画古诗中的关键词句,品出了儿童的形象。在以后的古诗学习中,同学们也可以用好这种方法。

六、检测完善

完成《当堂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所见》,培养对古诗的兴趣。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玩些什么呀?

2.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捉螃蟹呀,打水仗呀!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谁来说说看? 4.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朝的袁枚,你了解他吗?把你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出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袁枚的《所见》,理解它的意思,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初读古诗

1.这首诗中出现了三个生字,你掌握了吗?你能说说该注意些什么?

“骑”这是个形声字。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它的意思和什么有关吗?诗中的孩子骑在什么上呀? “振”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前鼻音、翘舌音)同音字辨析

地()

()作

()憾

()动 震动

振动

(1)他的感人事迹()了我的心灵。

(2)开会期间,我们要把手机调成()状态。小结词语的细微差别。2.师范写,生临摹。师生共提注意点。

(1)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2)“骑”字右上角的“大”字,捺改成点。3.根据提出的要求,自由练读。

(1)古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要字正腔圆,不错字;第二遍要有板有眼,不破句;第三遍要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出诗的韵味。请同学们试着自由练读。(2)朗读展示。(3)配乐朗读。4.初知古诗大意。

(1)那么,在《所见》一诗当中,诗人见到了什么呢?你见到了吗?请你默读古诗,好好地去找一找。

(2)交流各自收获。(同桌——全班)(3)哦,见到的还真不少呢!老师呀,也认真地读了读,我仿佛见到了两幅图,你能猜猜是哪两幅吗?

(一是“牧童歌唱图”,二是“牧童捕蝉图”。)

四、品读感悟

(一)品析“牧童歌唱图”

1.提示任务:哪句诗写的是“牧童歌唱图”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请你再读一读,想一想。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一两点感受。2.自主阅读。3.展示交流:(1)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出示挂图)

预设1: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由自在呀。

预设2:小牧童骑在牛背上,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预设3:小牧童无忧无虑地骑在牛背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他的歌声怎么样? 预设1:他的歌声非常响亮。预设2:他的歌声很动听。预设3:他的歌声嘹亮动听。

(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谁来读读这两行诗?

(4)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知道他的意思。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5)谁明白了,来说一说。(学生交流,补充)(6)谁能快乐地读读这两句诗?(指名——齐读)

(7)再读读,这两句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看谁最能会问题。提出来,请大家帮忙。

重点理解“振”、“林樾”。

A.林樾: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周围的树怎么样? 预设1:周围的树木枝叶繁茂,遮住了天空。预设2:周围树很多,而且非常茂盛。师:“林樾”就是指林中成阴的地方。

B.振:听,牧童的声音怎么样?这么响亮的声音传遍了树林,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振:震荡)

(8)多么快乐、活泼的小牧童呀!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品析“牧童捕蝉图”

1.好一幅令人愉悦的“牧童歌唱图”啊!你们是不是也和老师一样想快点看到第二幅“牧童捕蝉图”呢?快来看看,哪句诗写的是“牧童捕蝉图”?

2.提示任务:牧童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3.自主阅读:读三、四行诗,思考。4.交流展示:

预设1:牧童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

师:你想象了牧童面部表情以及动作,他可真专注啊!再想象一下牧童的心理会怎么想?

预设2:牧童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他屏住呼吸,就怕别惊动了知了。预设3:如果你是可爱的牧童你会怎么做呢?请一位学生来表演。

(老师配音:小牧童正唱着歌,忽然听到知了的叫声,他马上闭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屏住呼吸,踮起脚尖,轻一点,扑上去,抓住了吗?)5.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指名读,齐读。

(1)同桌读读这两行诗,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呀?(2)汇报交流。随机朗读指导(3)还有不懂的吗?,大胆地问。重点理解“意欲:心想”。“闭口立”用动作演示。

闭口立:谁愿意帮助他?能不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4)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

6.袁枚看到此情此景,回到家里,马上拿出纸和笔,写下了这首所见。——齐读。

(三)熟读成诵。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这话一点不假,这不,今天我们就在学习诗句中观赏了两幅特别有趣的图画,而诗人的诗句更是让我们回味无穷。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拓展延伸

优美而又有趣的古诗会背了,精彩而又丰富的画面欣赏了,而天真可爱、机灵活泼的牧童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们灿烂的古文化中,描写儿童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也来读一读、背一背。(1)出示《四时田园杂兴》

教师推荐阅读古诗,初步理解诗意,练习朗读背诵。(2)我们还学过许多儿童的古诗,能背一背吗? 学生背诵交流《池上》《小儿垂钓》《村居》„

六、检测完善

1.把古诗背给同桌听。2.填一填。

《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读完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所见》。

2.《补充习题》

一、二(2)、三(2)。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唱图

天真可爱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捕蝉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例 第8篇

关键词:差异教学,概念数学,结构流程,概念理解

概念教学,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系统化等几个不同的阶段。我们研究的“差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之概念教学,其目的在于努力形成概念教学过程中相对固定的结构流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目前我们已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预学查异,感知概念”、“初学适异,理解概念”、“研学导异,运用概念”、“拓学展异, 提升概念”四大模块结构。接下来将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4-77页《面积的意义》作为课例,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研究的行与思。

《面积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相关周长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面积”这一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1-3学段的数学学习中,“面”都是不定义概念,教材只要求学生结合实例体会面积的意义,在表象的层面上认识面积(只是到了高中或更高的阶段才学习“平面的基本性质”以及其它的“面”,才能严格地谈及它的大小)。由于小学教材在安排“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内容时,学生先认识周长,后学习面积,而面积与周长又同时存在,密不可分,所以学生很容易将面积和周长混淆。因此,教学时让学生充分感知和适当区分什么是“线”(长度、周长)、什么是“面”(面积) 就显得格外重要。

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明晰周长与面积的区别,教学时,先从学生生活经验中理解的“地面的面积”入手,让学生感受面积就在他们身边。然后通过寻找生活中的 “面积”这一环节,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让学生多视角地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叫物体表面的面积。接着在寻找数学中的“面积”这一环节,通过从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变化过程,感受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实现从一维图形向二维图形的过渡。 并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明确“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该图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对面积意义的理解更为全面。然后在“观察地图、 比较面积大小”、“赛眼力,体会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等一系列练习情境中,通过提出和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推理、并言而有据地作出判断,从而真正形成面积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预学——依托经验,感知面积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面积”两个字,并提问 :听说过“面积”这个词吗?

学生依托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对面积的认识。

电脑出示下图:

提问 :知道上面这三句话里所说的“面积”是什么意思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教师总结 :同学们凭借自己的经验或感觉说出对面积的理解,其实这里的面积指的都是地面的大小。地面的大小就是地面的面积,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与大家一起来认识面积。

【教学思考】:课前调查问卷表明 :由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有67.5%的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并不陌生。为此,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一方面开章明义,直接切入课题,让学生体会到“面积”就在我们身边, 另一方面通过“面积是什么意思”的设问, 了解学生对“面积”概念理解上的差异,明确概念形成的侧重点。

二、初学——动手实践,理解面积

提问 :生活中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表面, 谁能用动作表示一下,黑板面指的是哪些地方?

请学生上台表示黑板的面(如果学生沿黑板的边用手画一个框,这时教师进行反问 :这是黑板的面吗?引发其他学生的讨论, 初次让学生意识到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接着让学生摸一摸课桌面,以及数学书的封面。并让学生将数学书放在课桌上,提问 :能不能看出数学书的封面与课桌面的大小?(数学书的封面小于课桌面)为什么? (因为数学书的封面相当于课桌面的一部分)

接着拿起粉笔盒,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注意 :提醒学生粉笔盒的表面应该是六个面)

提问 :地面的大小是地面的面积 ;黑板面的大小是黑板的面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什么是粉笔盒表面的面积?师生交流,得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叫着物体的面积。

【教学思考】:“初学”的核心要素是尝试。在现实的物品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动手实践去找“面”, 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并充分利用出现的差异资源(将周长指成面积的),初步让学生理解“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然后通过模仿说“面”,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最后概括为“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这样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好感性认识的基础。

屏幕上出现一个点,如果把这个点向一个确定的方向移动,就形成了一条线段,想一想,在数学中我们比较两条线段,一般比较它们的什么啊?(长度)。如果把这条线段向适当的方向平移,就形成了一个(长方形)。同学们,再看这条线段,如果将它的一端固定不动,将线段在平面内绕着这个定点旋转一圈,会得到什么?(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长方形与圆,谁围的平面部分大一些?为什么?由于这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比较明确,从互照差异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进行回答。并由此引导学生感知 :长方形与圆围出的平面部分是有大,有小的,并明确在数学上,我们把长方形围出的平面部分的大小叫长方形的面积。这时可以适当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圆的面积?

老师随手在黑板画一个不规则的平面图形,提问 :你能用红色的粉笔涂一下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学生上台操作,最后得出 :其实无论是规则的图形,还是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将这些平面上的图形统称为平面图形。通过刚才的认识我们知道 :平面图形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就是该图形的面积。

【教学思考】: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空间形式的认识上经历了从点到线,再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并通过对规则平面图形大小的比一比,说一说,涂一涂等活动, 延伸到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聚焦这些面的大小,凸显“面积”这一概念的核心, 丰富学生对面积的印象,促使学生对“面积” 的认识走向深入。

三、研学——自主探究,深化概念

1.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出示一个涂色的三角形。

电脑动画将三角形内填充的颜色去掉, 只剩下围成它的三条线段,引导学生讨论 : 它还有面积吗?(明确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指这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与涂不涂色无关。)

追问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的总长, 其实是什么啊?(三角形的周长)

电脑进一步动画 :去掉一条线段,提问 : 现在是什么图形?它还有面积吗?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因为没有封闭, 没有确定的平面部分,所以就确定不了它的大小,没有面积。最后得出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教学思考】:通过初学环节的尝试性学习,大部分学生对面积有了一个较为浅显的认识,为照顾学生差异,凸显面积的内涵, 在此通过“去除填充色”、“去掉一条线段”这样的教学环节,达到让所有学生真正理解面积概念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为了防止部分学生对“周长”与“面积”产生混淆,当学生指出“面积”时将“围出的平面部分”进行闪动,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当学生说是“三角形周长”时将围成它的三条线段进行闪动加以区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周长”是指三边长度的和,而“面积”是指围起来的“平面部分”的大小。

2.面积的大小比较

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平面图形,比较出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 。

相差悬殊的两个面积的大小比较,凭观察就能直觉地作出判断,这是直观几何在起的作用。但当两个面积很接近的图形比较面积的大小时,单凭直觉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研学(异质分组),探究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大小的策略。

由于是异质分组,所以组内的成员开始分工协作,有动脑筋思考策略的、有动手操作剪拼的、还有测量数量画方格的。最后, 大组交流研究成果。

策略1 :数格子。将两个图形都放在方格纸上,发现长方形占15格,而正方形占16格,所以可以判断正方形的面积大于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点明 :当原图形无法直接比较大小时,将大图形转成同一标准的小方块的面积, 然后通过数小正方形的个数,就可以比较了。

策略2 :叠合法。将两个图形重叠起来, 发现不能完全重合,再将多余的部分进行比较,正方形去掉同样部分后多出的部分比长方形去掉同样多部分后多出的部分面积要大,从而得出 :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

小结 :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大小不能通过观察直接来比较的时候,我们把两个图形分成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然后数一数小方格即可。还可以通过重叠法,将多余的部分进行比较。

【教学思考】: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他们的思考力、操作力都各不一样,为此在探究面积大小策略时,采用异质分组的合作方式, 充分发挥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让所有人都能在探究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发现自己的优势,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与此同时,无论是开始的观察法,还是接下来数格子或是叠合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差异思维,在多样化的比较中进一步明晰面积的意义,同时也让学生逐步感悟到用相同的面积单位去度量的必要性。

3.在应用中深刻

(1)看地图,比较面积大小。在江苏省地图中让学生找一找扬州,再找一找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在那里?(盐城)。在全国的分省地图中,让学生看一看全国面积最大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哪里?面积最小的在哪里?

师 :其实中国还有很多面积比较小的地方,在这幅地图上都看不见,如位于宝岛台湾省东北部的钓鱼岛,但它仍然存在,不管它的面积有多小,它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思考】:比较地区面积的大小,让学生体会“面积”就在我们身边的同时,体会面积大小的相对性,即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实际上是几个物体或图形的面积相比较的结果,是相对的,在此有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玩转七巧板,体会面积公理。出示七巧板,让学生说一说这七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并让学生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观点, 从而得出面积最大的图形是什么?面积最小的图形是什么?哪些图形的面积相等?哪些图形面积的面积存在着倍数关系?

【教学思考】:只知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并不表示已经明确了“面积”的概念。只有懂得了 “全等形等积”与“面积的可加性”,并能在思维实践中灵活地、正确地运用,才能说真正形成了(建立了)面积概念。因此,这里利用七巧板中7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之间的关系,通过巧妙的设问,让学生思考、推理、 并言而有据地作出判断,从而真正、清晰的形成面积概念。

四、拓学——激活思维,提升概念

1.赛眼力,辨别面积与周长

(1)谁的面积大?为什么?(先有格子)

(2)谁的面积大?为什么?(没有格子)

(3)在方格纸,你还能画一个面积等于6个方格的图形吗?

学生操作,反馈时,让学生观察这些面积都是6格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面积相等,但形状不同,周长也不等。

【教学思考】:这三个游戏一个比一个难度大一些。从有格到无格,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渗透面积单位的意识。最后一个游戏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学生喜爱的方式,展示出各种图形,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相同面积的图形形状可能不同,周长也可能不同。

2.比智慧,体会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出示两个被毛巾盖着的图形,告诉学生A图形的面积占4格,B图形面积占6格,你能判断出那个图形面积大吗?

引导学生先进行判断,然后进行讨论, 得出“方格大小不确定,无法判断”的结果。

上一篇: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标准下一篇:母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