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资源教室

2024-05-16

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精选6篇)

随班就读资源教室 第1篇

肥城市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为确保资源教室的规范和正常使用,特制定管理制度如下:

1、资源室的所有物品统一由资源教师负责管理。未经分管领导同意,所有物品不能外借。

2、保持资源教室的通风、干燥、清洁,经常对室内设施进行整理、检查,以保证室内设备完好。

3、使用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硬件损坏。

4、未经资源教师同意,学校其他人员严禁进入资源室。

5、凡经允许进入室内人员,在借阅档案资料或使用结束后,要把使用物品放回原处,确保资料及设施的完好无损。不得随意使用资源室物品为私人服务。

6、每次活动结束后,资源教师要认真填写资源教室活动手册,活动手册用完之后要存档保存。

7、不能乱拉插头、插座;保持室内卫生;离开时必须关好门窗,关闭所有电源。

如果有违反本制度的行为,造成相应的损失,直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随班就读资源教室 第2篇

学习时间总是过得太快,又是三天的学习时光匆匆而逝,带给我新的收获、新的体会。11月24日上午8:30,我们首先走进了特教课堂,感受了特教。在特教中心,到处都充满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这里的孩子曾经有过不幸的童年和过去,但他们却拥有比普通孩子更执着的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一个手势,一声不太清晰的问候,甚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无不牵动你的心,提醒你对他们的关注,对残疾失业的关爱。教室内,师生互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交流着。人虽少,但气氛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和谐。老师是在上课吗?那分明是师生共同协奏一曲动人的爱之曲吧? 在这里,老师就是孩子们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主心骨。孩子走到那里,老师就跟到那里。教室里、操场上、休息室??孩子与特教的老师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1月24日上午11:00,我们参观了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校园文化建设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校门到公寓楼、食堂、教学楼无不体现出设计的精妙;从校园宣传栏到每个班的班级文化,都体现出浓厚而温馨的特教元素。当时正是课间,学生们自发地在操场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整个校园呈现出活泼生动又井然有序的局面。校园教学区和生活区连成一体又相对独立,既便于学生生活又利于教师管理。教室功能划分很细,听觉训练室、言语训练室、康复训练室、律动室等特教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的艺术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艺术表演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同时,还向外界宣传了学校。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11月24日下午和25日上午,是几个特殊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非常细致地论述了随班就读中个别化教育和支持系统,智障儿童的早期筛查,以及借双慧眼看待特殊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这些为我们老师进行教学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平时在教学中感到残疾孩子普遍理解力差,学习能力弱,学过的知识不成体系,学得快,忘得更快,让我很是困惑却总结不出原因。专家关于“随班就读中个别化教育和支持系统”的讲座向我们展示了具体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和执行结果,不仅让我明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还让我明白残疾孩子在同年龄同环境条件下与健全孩子认知发展上的差距,以及我们教师该怎样针对孩子这样的特点进行教育。老师用专业的术语,活泼生动的案例为我们娓娓道来,既解答了我心中的困惑,又引导我以后该怎样去遵循残疾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和语言训练,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老师给我感触更深的是:现在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今后的特校不仅仅服务于在校的少量学生,而是要转变职能,成为当地的特教资源中心,走进普校为融合教育提供技术支持。这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我们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努力钻研特教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说到智障儿童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都会听到或者看到一些关于智障儿童的信息。专家的“智障儿童的早期筛查”的讲座让我了解到智障儿童由于遗传代谢异常、产前或分娩异常及生后患病等原因造成脑损伤,因而导致患儿在理解事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不及正常同龄儿。智障儿童相对于同年龄的孩子会显得笨拙,家长在教育方面不能操之过急,需更加耐心的加以指导。有条件的家长需与相关医生保持沟通,家长和相关人员

可以根据一定的方法对智障儿童进行早期筛查,尽早实施针对性的特殊教育与训练,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

老师的“借双慧眼看待特殊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讲座让我们认识到“沟通与交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开展“沟通与交往”可以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进行,拓宽了学校今后课程开设上的思路。

行程最后我们观看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文艺演出。学校对这些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十分关注、重视,对他们进行训练和培养;孩子们在老师的关怀和悉心辅导下,异常珍惜这一机会,坚持利用课间课外活动、休息时间刻苦训练,常常是一学就是几小时,进步很快。孩子们的刻苦精神和他们的信念无不震撼着我们。

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到自己特教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自己要多加强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并把学到的特教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2015年11月26日篇二: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心得体会

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心得体会

乌兰察布商都县宗申小学 王一林 2015年1月12日到16日,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特殊学校随班就读培训活动,听取了赤峰市教育资源中心房占学主任和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梁宏志校长的专题讲座,并参观了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化德县第三小学随班就读资源教室,这是我第二次接触这样的特殊培训。第一次是在鄂尔多斯,并在伊旗参观了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两次的培训,我收获了很多。曾经一度漠视残疾儿童,漠视这个特殊的群体。记得有一年我在教一年级的时候,班里突然转来一个孩子,这个孩子除了比正常升学的孩子大两岁之外,个子也比其他孩子高出许多,这都没什么好奇的,关键是这个孩子智商明显低于其他孩子。其他的孩子已经对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了如指掌了,这个孩子却还停留在一加一等于二的程度上。在上课的时候,他也坐不稳,在我讲课的时候,冷不丁到我身后,笑嘻嘻的样子,且口中念念有词。我头疼极了,于是豪不客气的和他的母亲进行了一次谈话,让这个孩子转学,母亲含泪带走了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离开学校的那一刻,孩子突然对我说:“老师,再见。”我虽然当时心中隐过一丝愧疚,可这种愧疚很快就在他离开后带来轻松中淡忘了。现在觉得我当时太自私,太没有爱心了,我也为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而表现出的冷酷深深的自责。

听了房主任的讲座,我明白了这个孩子是所谓的“特殊儿童”。特殊儿童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爱心与耐心去培养他们。当然这就需要随班就读的老师对这些孩子采取分层教学,尊重孩子的个性,缺陷补偿,扬其长,避其短,正真做到因材施教,启发孩子的特长,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被认为是父母的包袱。

在参观了市特殊学校之后,我也确实被那些残疾孩子的顽强意志所感动。校里每一个班的外墙上都贴满了大量的学生作品,有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等。在一个大大的活动室里更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手工制作。有十字绣、精美串珠、废物拼图等。这些作品每一件完成的都是那么出色,有些甚至是正常的孩子也无法达到的水平,他们却做的那么好,成功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多少不折不扣的汗水甚至是泪水吧!震撼之余我也深深地佩服那些为残疾儿童默默付出的老师们。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这些老师+也一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吧!

今后我的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在教好健全的学生之外,还要用爱心去培养那些特殊的孩子。上帝为他们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必定会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正如房主任和王科长所说的“残疾孩子也是人,我们是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的时候了”。相信将来我会在这份平凡的特教事业上为那些特殊的孩子们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篇三:随班就读师资培训总结

张掖市特教中心

2012年随班就读教师培训班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市特教中心于2012年6月19日至21日在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对全市120名随班就读教师开展培训。现将培训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为了办好这次培训班,特教中心领导多次同市教育局领导就本次培训班的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及培训名额分配进行接洽商定。为了确保培训班顺利进行,特教中心领导对接待、听课、讲座、参观各环节做到了精心安排,教学示范课要求明确,讲座材料层层把关,后勤保障责任到人。由于前期准备充分,措施得力,这次培训班得到了广大培训教师的一致好评。

二、组织教学观摩,转变培训教师教育观念

培训班上午安排了三节教学观摩课(培智二节、康训一节),整个培训班共安排观摩课9学时,内容涉及培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康复训练及聋童语言训练。通过观摩学习,使广大培训教师对如何针对随班就读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别化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随班就读课堂组织形式有了新的思考,提升了培训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意识。在课后交流中许多培训教师认识到:随班就读学生与普

通学生在学业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依据大部分普通学生发展水平而实施的课堂教学很难照顾到随班就读学生的需要,只有对随班就读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才能使随班就读学生真正受益。

三、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培训教师理论水平

下午进行了《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专题辅导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包括听障、视障、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个别化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及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价四个方面。通过讲座,使广大培训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制定、实施、评价有了更深的认识,为随班就读学生制定、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了理论指导。

四、参观学生生存技能教育活动,感觉爱的教育

下午讲座后,特教中心领导同培训班教师参观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存技能教育活动,主要参观了编织、素描、十字绣、美术字兴趣小组及感统训练、康复训练的活动情况。在特教中心领导的细致讲解中,培训班教师对特殊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感统训练室和康复训练室的建设为资源教室的建设和运用提供了思路。在参观的过程中,培训班教师多次谈到:特殊教育学校育人环境优美,为残疾孩子的康复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在看到一位老师在对一个多重残疾的孩子进行康复时,老师们不仅感叹在这里的老师用爱浇灌着孩子们明天。

五、全面总结,提升培训班教师的认识

在培训班总结会上,市特教中心领导进一步强调了举办这次培训班的意义,指出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的主体,现阶段大部分残疾孩子都在随班就读,广大培训班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关注残疾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采取多种途径,积极实施个别化教育,为残疾孩子康复和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最后对各位教训班老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广大培训班教师以这次培训为起点,认真学习特殊教育理论,积极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在以后的工作取得好的成绩。这次培训班在市特教中心领导的精心筹划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培训,转变了广大培训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认识,促进广大培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篇四:随班就读心得体会

随班就读心得体会

教师:姚炯 以前总以为随班就读的孩子随心所欲,不给班上捣乱就行了,学不学无所谓。今年我有幸加入了特殊教育的队伍,对特殊教育有一些了解。之所谓特殊不是对随班就读的孩子不管,而是进行特殊管理让他们在随班的同时,即能快乐的成长又能学到他能力范围内的知识。随班就读的孩子能学到知识关键在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保证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我感到困惑。读了《如何做好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工作》从中我感受到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处理好整体与个别的关系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直接作用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牢固与否。班上有了随班就读的孩子更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验。这就需要教师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关注随班就读的孩子。既要让他们学到知识又要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如:文中提到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讲解与形象示范相结合,语言与情感相结合等。

二、发挥小伙伴作用是有效进行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助学伙伴是随班教学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不仅使残疾儿童从同学的帮助中解除一部分学习和行动上的困难,还能从与正常儿童的交往中,开阔眼界,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对助学伙伴来说,助学活动也是建立爱心,学会关心他人,促进自我的好机会。不错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让他们融入到小伙伴中既是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又是对随班就读孩子的合作能力的培养。有了助学伙伴的参与不仅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为教师抓好教学工作提供了时间。篇五:随班就读工作总结

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课室工作总结

(2014-2015学第一学期)发展特殊教育,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的教育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弱智者的认识也在不断地转变。从歧视到理解;从同情到支持;从排斥到接纳;从遗弃到教育潜能的开发。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学校应转变教育的理念,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教育和康复训练的责任。让每个孩子得到充分的关爱;充分的发展;充分的潜能开发。使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我校把随班就读生全面融合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让他们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学校为随班就读生提供了平等、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提供给学生心理扶持。针对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有效的进行教育,学校开设资源活动室,配备资源教室专职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地制定学生发展计划,确定特殊学生的起点和最近发展区域。我们设计了针对性的练习,开展个别辅导和增加技能方面的训练。我们充分运用资源室心理疏导、教学辅导、行为矫治、缺陷补偿的功能,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扬长补短,发挥潜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逐步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同时,适时的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发现自己细微的进步,让他们认识到成功是无所不在的。我校教师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爱调整了学生的自卑的心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为回归主流社会创造条件。

二年级(1)班有一个学生,名叫曾泽婷。记得她一年级新生报名时,嘴里发出呜呜啼啼的声音,老师问她问题,她就是不搭理。上学了,她也是一个人独处,不与其她同学说一句话,老师和她说话,她先是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相处的时间长了,她对老师说的话有些明白了,表现出相应的动作,如,老师说:“曾泽婷坐好。她就回到自己座位上,嘴里不发任何声音。学习上,因为她智商偏差(40以下),再加上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障碍(不说话),不写一个

字,考试得”0”分。所以,资源室老师从人际关系辅导入手,想法启发孩子说话。刚开始,她是一字不说,资源室老师就有意识地引她说话,有时与她身边的同学说话,有时,老师相互对话,表扬曾泽婷,很讨人喜欢,很聪明,声音也一样会很好听??多次以后,她想开口说了,但嘴巴张开、合拢,又张开、合拢,呼吸急促,显得非常紧张。于是老师赶紧拿出一件玩具-------小猫钓鱼,装上电池,转盘转动起来,同时发出美妙的声音,“这件玩具多漂亮呀,还很好玩,你想玩吗?”她看着老师,嘴巴又动了动,但没声音。“这可以给你,不过,我喊‘曾泽婷’时,你要应答,说完,老师马上叫了一声“曾泽婷”。她鼓起勇气,吸了一口气说:“唉”!这是多么不容易啊!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回答的声音越来越响了,今天她能叫‘肖老师’了。

特长是成功的希望,闪光点是进步的起源。为了帮助这些随班就读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走向成功的起点,找回自信心,教师们在工作中不仅做到“三心”:服务热心、开导细心、教育耐心。并且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创造表现成功的机会。如:六{2}班肖凯鹏、郑绮绮同学都属于性格内向、自卑、不善与别人交流。我就安排郑静虹老师教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能自己写字了。这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一种进取向上的心理品质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多鼓励能激发人奋进,多疏导能开启人的心灵。随班就读生除了智力上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缺陷而附带着种种不良的个性和行为偏差。如:一{2}班的徐宏武同学精力充沛,性格外向,举止粗鲁,惹事生非,好打架斗殴。家长、学生们都怨声载道,有些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近黑者墨黑,就教育子女与他们近而远之。渐渐地,他们在班中感到孤立,失去小伙伴。但是,班主任老师没有就此而放弃,她从了解、沟通、矫正、鼓励入手。首先教育小干部、同学要有一颗爱心对待这些特殊生,在学习上给予帮助,行为上给予指导,学会包容他人。另一方面利用课间、空闲时找这些特殊生谈心、沟通,在行为上给予疏导、矫正。并且利用他们的特点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班务让他们做。有点

滴进步就及时表扬。就这样,他们渐渐地改正了陋习。老师也为他们培育了建立友谊的土壤。

学校、家庭一体化的教育也是帮助随班就读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康的人格,逐步提高成绩的重要方面。平时老师们进常与家长沟同,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探讨教育的方法。例如:徐宏武学生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工作,经常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和班主任一起研究、教育的方法,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到同步。

我校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以每月考核为抓手,对每位随班就读生都设立一本随班就工作手册。其内容有个别教育计划、基本情况分析、学科阶段目标反馈情况、个别教学辅导记录、家教心理辅导、个别教育个案等。考核面将涉及班主任和各学科的教学的老师。通过个案的设立和考核,有效地推动了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城南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室 2015.1 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课室工作总结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儿童,残疾儿童也是学生的一部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那些残疾学生,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我校采取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相结合的形式,这样既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疾儿童少年,又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使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特教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专门的特教老师,积极、稳妥地开展“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规范。

二、教师是搞好随班就读的主要力量。我校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和学习困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让“中度”和“重

度”的残疾儿童在特教班接受教育。担任“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三、重视与规范残疾儿童的认定工作。对认定后的特殊学生,要求教师不宣传、不歧视,要更加重视这些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把他们的作业、试卷收集起来,进行整理归档,进行分析、评估。

四、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特殊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我们加大投入,新装修了特教班教室,配齐了电视等现代化设施。

五、对本校的特教老师进行业务上的指导。指导本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不定期到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听课,直接与学生谈话,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探讨随班就读的课堂策略、随班就读的教育补偿等问题。

随班就读综合学校设计 第3篇

1随班就读综合学校的国内外现状

随班就读这种教育模式,投资少、见效快,方便学生入学,符合我国地域辽阔,经济上尚属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并与国际“一体化教育”的教育思潮相吻合。被政府推广后,深受残疾儿童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欢迎。现在我国的随班就读已从最初的“随班混读”或“随班就坐”阶段发展到“注重个体差异,挖掘学生潜能,满足个别需要,发展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阶段。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不能满足随读生的特殊发展需要,与国内普通教育,国际发达国家的特殊教育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同时,我国各地随班就读发展也不均衡,而由于普通学校教师几乎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或学习,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也难以解决,因此,一套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模式亟待提出。

在国外,“随班就读”被称之为“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它接纳所有人,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它对于实现教育平等,建设和谐班级、建设和谐学校、建设和谐教育文化、进而建设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纳教育的发展已经使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变化,国际上的特殊学校正在逐渐减少,教育体制逐步从二元制走向一元制。特殊学校面临着思想转轨和专业调整;普通学校也面临着如何接纳所有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全纳教育的课程是怎样的,全纳教育的教学又该如何解决这些新的问题、接受新的任务。

2随班就读综合学校的设计原则

1)公平性原则——设计物对于不同能力的人们来说都是有用而适合的。

设计细则:a.随读学校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使用方式;如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采用完全相同的使用方式,则应该尽可能提供类似的使用方式;b.避免隔离或歧视随读残疾生;c.所有学生都应该拥有相同的隐私权和安全感;d.能引起所有学生的兴趣。

2)使用可变性原则——设计物要同时适应不同的个体意愿和能力。

设计细则:a.提供多种灵活可变的使用模式以供普通学生和随读生选择,确保使用上的自由度;b.能够适应随读生的进步并随之改变使用模式。

3)简单直观原则——设计物的使用方法简单明了,使用者一目了然。

设计细则:a.去掉不必要的复杂设计,如高差、尖角、消极空间等;b.教学空间的设计应该与学生的期望和直觉保持一致;c.适应具有不同生活经验、听说水平、身体协调以及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学生使用。

4)信息可觉察性原则——无论使用者有无感官缺陷,必要的信息都应马上得到理解。

设计细则:a.为重要的设施提供不同的表达模式(图像的、语言的、触觉的),确保可感知度;b.重要设施和周边要有足够的对比,如通往逃生门的引导盲道设置等;c.强化重要设施的可识读性,如特殊教室使用盲文铭牌等;d.提供各种技术装置,从而满足有感官缺陷的随读生的需求,如为肢残学生配备的升降梯等。

5)容错性原则——设计物应该降低由于偶然动作和失误而产生的危害及负面后果。

设计细则:a.精心的设计以降低危害和事故发生的可能;b.配备防灾减灾和灾害预警系统;c.安全设施失效时还应有可替代的选择,即失败安全机制。

6)低体力消耗原则——设计物应当能被有效而舒适地使用。

设计细则:a.学生在室内的各种活动都应是舒适的,如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课桌椅等;b.使用合适的操作力,如门的开闭、书架的高低等;c.减少学生重复动作的次数,即合理的流线设计。

7)尺度空间可接近使用原则——提供合适的空间尺度以便于接近、到达、操控和使用。

设计细则:a.为各种生理尺寸、体态和动态的学生提供清晰的视线以及舒适的操作空间;b.为随读生的辅助设备和个人助理装置提供充足的空间,如肢残生的轮椅摆放位置等。

3随班就读综合学校的特殊教学单元设计——Care Unit模型的提出

明确了基本设计原则之后,尝试着提出一种特殊的教学单元——Care Unit。只需在普通学校中插入少量的这种单元,即可做到与普通班级分而治之,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这样在实现无差别教育的同时,不至于因过多地照顾特殊学生而对大量普通学生造成不公平。

3.1 Care Unit模型

Care Unit是普通学校接收特殊学生的教学单元,不同于普通班级,其主体由特殊学生、普通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在空间上应具备如图1所示的五大要素。

1)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是Care Unit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其功能是为日常教学提供场所。其规模与平面形状应根据班级人数、课桌椅尺寸、教学模式、最远与最近尺寸等共同决定。

2)辅助空间。

由于随读生生理的特殊性,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得到就近的照顾,因此,在Care Unit中设计辅助空间是必要的:前室,用于隔离卫生间与教学空间,可结合置物柜、衣帽架等进行设计;洗手台,是盲生用来保持双手清洁所必需的;卫生间要预留足够的尺寸并进行无障碍设计。

3)活动空间。

活动空间的引入可以弥补残疾学生室外活动的不足,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当采用两个Unit共用一套辅助和活动单元的方式时,还可以增加班级之间的交流机会。此外,活动空间还可以作为律动教室的补充,作为残疾学生的课后练习场地。

4)操作区。

操作区可布置在临近辅助单元前室的部分,也具有一部分收纳功能,用于存放盲生上课所需的直观教学用具和普通教学器材。此外还可开辟出一个观察台,让学生观察小植物或小动物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5)休息区。

休息区可以摆放形状各异的凳子和学习用品、花卉等,在课后,教师和学生可以聚在这里交流。这是缓解课堂压力的好方法,也可以营造出集体生活的温馨氛围。同时还能促使平时内向的孩子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对于他们的人格塑造很有帮助。

3.2 Care Unit的教学模式

Care Unit宜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或称“合作学习模式”。即将学生分为2个~3个小组,每组包含一名随读生,对每组赋予相同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必须彼此互助才能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计分依据。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特殊儿童处在正常生为其营造的良好态度和交往环境中,有助于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普通学生在对随读生的帮助过程中,既要检查他们的作业,又要讲述老师的要求,将已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更完整的体系,从而巩固所学知识,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其责任心、道德水平和人格品质。

3.3 Care Unit的座位模式及典型平面

对应于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可以采用以随读生为中心的组团式座位模式。将随读生安排在每组的前排,其他组员紧接其后形成几个小组,这样可以使残疾学生的流线更加短捷、行动更加自由,同时得到更多与老师眼神交流的机会。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随读生往往会因为身体的原因产生自卑情绪,在他们心里也许会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们,而老师则应该让他们感觉到一视同仁,甚至更喜欢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给他们以鼓励。在回答问题后,再适时、适当地给予他们一些鼓励、赞赏,这时,随读学生就会体验到一种亲切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摘要:从讨论随班就读综合学校的概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入手,总结了随读学校的设计原则,重点论述了随读学校的教学空间设计,提出了一种“Care Unit”特殊教学单元,并建立了该单元的空间模型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随班就读,全纳教育,通用设计原则,CareUnit

参考文献

[1]张宗尧,赵秀兰.托幼、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龚兆先,潘安.教育建筑[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3][日]高桥仪平.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5]孙娜蒙,李雨红,宫艺兵.麦金托什与格拉斯哥艺术学校设计[J].山西建筑,2007(5):38-39.

[6]华国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3(2):63-64.

随班就读资源教室 第4篇

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界推广的一体化教育(Educational Integration)、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运动、全纳教育(Inclu- sive Education),让特殊儿童这一“支流”回归到“主流”,使他们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The 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LRE)中与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这一观念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认同。在这种思潮之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根据国情, 在普通教育机构招收特殊学生进行随班就读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room,LRC) ,作为我国发展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并于1987年在全国的15个县、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随班就读的实验研究。“截止到2007年,我国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数量占特殊儿童在校生总数的67.11%。”的确,LRC会使原本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所存在的界线足渐消失,并减少“分类标记”给特殊学生带来的影响。但随班就读学生在足渐增多,随班就读学校在满足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使随班就读学生真正适应普通课堂的学习等方面,仍有做得不足的地方。而特殊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为使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中接受优质的教育采取了种种办法,其中一项颇见成效的措施是在普通学校内设立资源教室(港台地区译为资源教室方案ResourceRoom Program,RRP)。并且这种教育措施在我国内地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于1994年颁布了《关于开展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试行办法》的第19条规定“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学生人数较多的学校要逐步设立辅导室”,“辅导室应配备专职或兼职辅导教师”。这一法规提出“设立辅导室”为特殊学生服务,并使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有了法律的保障。但我国内地的RRP启用较晚,最早主要在北京、上海以及一些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的随班就读学校中进行了创建RRP的尝试,其运作主要参照国外和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目前,RRP在国内大陆地区的研究和建设较少,很多地区和学校仅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建设与运作RRP是随班就读实践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资源教室的作用及功能

有很多的教育家,如国外的瑞格(reger,1973)、台湾的王振德、大陆的许家成等专家教授都针对RRP下过定义,虽然对RRP定义的语言表述有所不同,但都表明建设RRP的目的是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服务的。所指的特殊需要学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三类残疾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听觉障碍儿童和智力障碍儿童),还包括发展性障碍儿童、肢体残疾儿童和资优学生等。RRP的作用总结起来:RRP是一种教育措施,它是指在普通学校中设置,专为特殊学生提供适合其特殊需要的个别化教学的场所(教室),这种教室聘有专门推动特殊教育工作的资源教师,以及配置各种教材、教具、教学媒体、图书设备等。学生于特定的时间到此接受特殊教育,其他时间仍在普通班级中上课。其目的是为特殊学生和教师提供教学上的支持,以便使特殊学生能继续留在普通班级,并促进他们的学业、行为和情绪的发展。

在统合各类文献的基础上,资源教室的功能主要包括:教育心理测评与诊断、拟定IEP、补救教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社会适应训练、物理治疗、语言治疗、教师培训、家长培训、教育效果评估等。在资源教室中资源教师可以运用专业理念、设备为学习上或行为上存在适应困难的学生进行专业角度的观察、分析与评量,并与随班就读教师共同商讨拟定个别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IEP),做有针对性的教育,使随班就读学生得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尽可能使他们能跟得上普通班学生的学习进程。RRP这一教育措施更灵活,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障碍类别的儿童提供相应的帮助。其中对随班就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还未掌握或掌握不牢以及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给予个别辅导的知识和技能放到资源教室中进行辅导,找到问题和困难产生的原因,制定IEP和补救教学方案,提供补救措施,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个别需求。对于身体上存在障碍的学生,可针对他们的障碍类别在康复方面提供建议和制定简单的康复训练计划,如遇到严重的问题,资源教师可求助专业人士的帮助或者提供转介信息,将特殊学生安置到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RRP除了为特殊学生和教师提供教学上的支持以外,还可为教师、家长提供咨询与指导,使他们对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所了解,掌握辅导训练的技巧,从而使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

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资源教室能促进随班就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随班就读中建设资源教室,对随班就读教师提供支持与指导,能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使其主动探索提高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使随班就读工作深入开展。

(二)建设资源教室能为随班就读教师与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

受我国办学条件的影响,普通学校的班额普遍较大,如在班级中有特殊学生,教师既要保证全体学生的学习正常进行,又要兼顾特殊学生,使他们不掉队。课上时间紧,教师的精力有限,这无形中增大了随班就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很难对特殊学生给予特殊的照顾。并且,目前的随班就读教师接受特殊教育技能培训不完善,特殊学生自身社会适应性程度低、需要特殊教育,这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导致“随班就坐”、“随班就混”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严重制约这些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在资源教室配备专业的资源教师为随班就读教师和特殊学生提供支持性的服务是很必要的。

(三)建设资源教室能指导家长掌握特殊教育相关知识和训练技能

通过RRP,资源教师可以向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家长提供特殊教育相关的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指导,比如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简单的心理辅导等方面,使其具有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提供教育与辅导的能力。这种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用于培训和服务,不仅可为学校所有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家长提供支持性的服务,也可作为资源中心为周边地区的特殊学生提供服务,这样既可以节省开支,又能起到最直接的教育效果。

通过网友调查和实际访问,了解到RRP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关注度,“能使自己的特殊孩子在普通学校接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这是许多特殊学生家长的一块心病,也是教育界人士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我国专门服务于随班就读学生的RRP在所有承担随班就读工作任务的学校是凤毛磷爪,而且设备严重短缺,资源教师也很缺乏,几乎空白”。“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普及,如何建立并使用RRP在学术界也时有议论,但是真正落实到实践中的并不多。”这一论述是对我国RRP及其他相关支持系统现状的客观分析。所以RRP的广泛开展和富有成效的运作要成为我国随班就读实践中需要重点探索的内容之一。切记“RRP 不同于补习班”“并非学生的自习室、“摆设”或是为达标和展示而设置。建设这样的RRP只能导致资源浪费。”而要真正地从特殊学生的角度出发,建设符合特殊学生需要的RRP,为他们提供支持性服务。因此,资源教室对特殊学生具有的重要性要引起所有随班就读学校的足够重视。

随班就读论文 第5篇

巷道学区西八里小学 王治军

摘要:随班就读的智力低下儿童的心里发育较差,他们与人交流甚少,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我们再不关注这些孩子,他们很可能自我封闭,造成各种心理问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耐心、恒心去滋润随班就读生。让他们的天空更加绚丽多彩,精彩纷呈。

关键词:随班就读生 爱心 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但随班就读学生在我们正常的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其实这些孩子是最需要我们关注的,尽管他们在学业上很难更上一层楼,他们与正常孩子的学习水平相差甚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将每个随班就读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给予他们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教授他们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一些实用的生活常识,教他们更加有规律的作息生活。由于本班的随班就读学生的思维比较直观,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在教学中本人就运用直观的实物、图片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采用其他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只要他们能专心地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同样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为了让随班就读的孩子们在学校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更快地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笔者总结了以下方法来开启他们的智力潜能,探究随班就读孩童的学习方法。

一、关注随读学生,用爱贯穿教学。随班就读的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发育较差,智力低下,并伴有一定的适应性行为障碍。在正常的孩子面前,他们表现得比较自卑,不愿意与人交流,经常躲在角落里。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本人就主动去接近学生,让他们消除与老师的隔阂,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开始愿意与老师交流,并将心里话与老师诉说。就如本班的赵文森同学,基础较差,不善于表达,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跟他在一起。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本人每天早晨都去跟他沟通,拉拉家常,让他心情舒畅。接着本人给他找了一个憨厚的同桌,帮助他,与他共同学习。如果他今天举手发言了,就会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并将给他一颗星。得到了全班的表扬,他的脸上洋溢了幸福的笑容。在复习单韵母“a、o、e”时,考虑到这个比较简单,于是本人就推选他来当当小老师,当全班同学都跟着他一起读时,也许其他同学是无所谓的,但是对他而言,分外高兴。这节课以后我发现,他变得活泼了。在大课间活动中,他兴高采烈地跳着兔子舞,和同学间相处得很融洽。

实践证明,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这些随班就读生,对他们的点滴成功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他们就会精神振奋。他们也会做错事情,我们要学会宽容对待。如果他们在学习上反映迟钝,或者成绩不理想,多次讲解依然不见效果,我们也不能用犀利的言语指责他们,以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相信用我们的爱心关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身边的关爱,她也放开胸怀,坦然与他人相处。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多考虑她一点,尽量让他们从简单的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也会向着智力正常的学生靠近。

二、利用生活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随班就读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且很容易分散,如果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注意力,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旦对事物产生了兴趣,精神就会高度集中。学生开始关注学习时,我们就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在这极短的时间内更好地吸收“营养”。例如在教学“爸、妈、我”时,面对抽象的文字随班就读学生一脸愁容。这时,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投影了事先准备好的随班就读学生的全家福,让他们来猜猜照片上都有谁?当然,他们都能顺利回答。你们也来喊一喊吧:“爸爸、妈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有的学习兴趣盎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说:“爸爸、妈妈还有我在逛公园。”这时,老师马上鼓励孩子,“你能说一个完整的句子,真的让老师刮目相看,老师要送一个大拇指给你!”这时孩子们正高兴,就适时出示生字宝宝,他们的印象就深刻了。于是就把生字贴在了图片的一角,让本班的江欣欣再去亲切地称呼,再次加深记忆。江欣欣对这三个汉字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本人设计了一个情景,端了一个茶杯,让孩子们说说,你会怎样送给爸爸妈妈?此时,课堂氛围更加浓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各个都来演习。“爸爸、妈妈请喝茶!”江欣欣很轻声地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一句句暖人心脾的话语让我人深深地感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知识,也知道父母的辛劳,学会孝敬父母。

通过直观的图形和真是情景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认字、识字的能力也有所加强,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通过了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

三、注重成功体验,激发孩子潜能。

随班就读生平时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相反,对他们来说,羞辱、嘲笑可能更占据了大多数,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完全丧失。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态度,本着对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多鼓励,多表扬,少一些批评和冷漠的眼神。在一次体育课上,全班同学进行跳绳比赛,结果很令人惊讶,本班的王敏建同学获得了第一名。本人不禁思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回到教室,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奖励给他一本笔记本,并让全部同学都对他表示祝贺。这时,本人仔细地打量着他,发现他腼腆地笑了,他可能也意识到了他在跳绳方面的潜能。这次比赛之后,本人经常在课间看到他在锻炼:跳远、跑步、跳绳„„他的身影无处不在,老师也替他感到高兴。这些孩子一旦一方面的潜能被激发出来,很有可能在其他方面也突显才能。因此我们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特长,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经过我们老师细心地呵护,这些嫩芽也在拔节成长。

四、加强家校互联,提高生活能力。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因此我们要重视与家长的联系,与家长一起配合,使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培养的合力。作为一名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他们也很难为情主动找老师,我们就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家长接送时间、或者电话来沟通交流。咨询学生在家期间的情况,告知家长学生最近在校期间的表现,哪方面有所进步,哪方面欠缺,还得继续努力。同时也提倡家长能在空余时间多陪陪学生,与他们聊天,一起做家务,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我们可建议家长多带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例如,每周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带孩子购物或郊游,指导孩子独自招待客人,激励孩子购买生活用品,买票,识记方向等。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家长教孩子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与人进行交流。如,将老师和同学的电话号码亲手记载在一个小本子上,如果自己因故不能到学校上课时,可以打电话跟老师请假;当同学生病时,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过节了,同学互相打电话祝福。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本人发现创设良好的家校关系,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如果长期坚持,随班就读学生就会有基本的沟通和自理能力。

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已经是刻不容缓了。看到那些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笔者猛然觉得教育的意义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感”,而更重要的是“激励”和“唤醒”,激励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所在。和风细雨润心田,用慈母般的爱心去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阳光雨露的滋润,他们也会茁壮成长。参考文献

随班就读论文 第6篇

题目:如何从心理上关爱和教育随班就读学生

内容提要:随班就读学生虽然在智力上有一定的缺陷,但是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尊重。如何才能早日让他们成为班级中的普通一员呢?应该从心理上关爱他们、教育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从教师本身做起,从每一名学生做起,包括他们的家长,一起行动进来,悉心地关心和帮助随班就读的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放弃他们,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让这些学生早日成为一名正常的小学生。

主题词:关爱心理健康培养习惯行成能力

作者单位:平谷区第九小学

作者姓名:许海宁

通讯地址:平谷区第九小学

邮编:101200

联系电话:单位:89990964

手机:***

如何从心理上关爱和教育随班就读学生

我班有两名随班就读的学生,他们因为先天或后天因素,智商都普遍低于正常同年龄儿童。由于孩子特殊,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要求不高,生活中更是百依百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与众不同”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行为幼稚、学习成绩落后、孤独、易怒、焦躁、有暴力倾向等等,这些现象让我感到,如何更好地让特殊教育的“支流”回归到普通教育“主流”中,从而缩小弱智儿童与健全儿童的差距,加强随班就读弱智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值的我们深入思考。

金坤是我班的一名随班就读学生,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发现他与众不同。

第一节课,每名学生都进行自我介绍。该他介绍时,他将身体倾向我,高举双手,嘴里还发出奇怪的声音,目光里满是期待,迫切的想要发言。我叫他起来,发现其他同学面面相觑。“老师,我是„„家里的祖宗!”我愣了一下,看着这个口齿不太清楚的孩子,眼睛里分明认真地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我意识到他有些特殊,下面的学生开始窃窃私语,一个小男孩儿站起来说:“老师,你以后别叫他回答问题,他是个傻瓜!”班里的同学哄堂大笑起来。那个孩子面带愠色:“我不是!你才傻呢!我爸说我最聪明!”“很高兴认识你!”我过去与他拥抱,教室里鸦雀无声。

课后我将他叫到我的办公室,才知道他叫金坤,因为家里对他非常宠爱,才会闹出课堂上的笑话。随后,我找到他的前任老师了解情况,得知他是中度智障学生。

金坤情况的特殊,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管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我都试着接近他、了解他。该生平时不爱与同学交往,口语发展延迟,有些口吃,很少与人交谈,说话用词方式特异,讲话速度、语调、重音、节律都异乎寻常,许多行为都不能控制,经常发生打人、掐人脖子、欺侮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上课时会独自在书本上乱涂或是把书本撕烂,激动时会从嘴里发出怪声或是在教室中乱跑,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学校领导曾建议家长去辅导学校就读,但因为种种原因,家长不肯。因为他在家里最小,从小又有病,所以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很周到,溺爱有加。我想:虽然他是个中度智障儿童,但他也有享受教育的权利,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于是我就主动与其家长合作,以超常的耐心与毅力去教育他。

首先针对金坤平时经常发生的“怪叫”、“打人”、“撕书”及“呆滞”等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我发现当他高兴或兴奋时都会用“怪叫”的方法来渲泄自己的情感,原因在于他的口语发展迟缓,讲话速度、语调、重音、节律都异乎

寻常,同学们不愿与他交流,也没有朋友,他觉得自己只有通过“怪叫”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然而这种方法却扰乱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同学的学习。

而对他经常撕书行为,经过我观察分析,觉得原因在于平时无人理睬他,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很孤独又无所事事时的一种自我发泄,而每当他撕书以后,便会遭到我的批评,他觉得具有这样的行为才能引起大家对他的注意。

我发现他打人的行为并不是想要伤害他人,是因为同学们不愿与他一起玩,而采取的一种偏激的方法,希望赢得同学的重视,希望有与同学们一块儿游戏一块儿玩。针对“怪叫”这一点,我就利用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对其进行行为干预。我在班中组织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来表现他们是如何表达内心情绪,并让金坤也一起进行模仿,当他开心时,就开怀大笑,不高兴或伤心时,就可以哭泣,模仿成功后,我就在全班同学中对他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懂得用这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正确的,若他在上课时能不发出怪叫声,我就不时地向他示以微笑作为鼓励。与此同时,我还在班中有意识的安排几个较好的同学主动去接近该生,与他交流,与他沟通,与他交朋友,让他融入到同学的群体中去,成为群体中的一员,经过一个月的行为干预,他怪叫的现象,明显得到改善。

对金坤“撕书”这一行为,我采取了冷处理法,即:当他在班中撕书时,我不予理睬,任其撕书,甚至看也不看他一眼,同时,我让全班同学配合我,当看见他撕书时也不要给予理睬,更不要去劝阻他。一周过去,我发现当他感到通过撕书已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时,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趋于下降,于是,我抓住契机及时给予表扬,并发一颗小红星给他,让他感到,不撕书同样能得到大家的关注,但在一个月后,我又发现,他撕书的行为又有反复,分析后明白了,他平时在上课时,没事可干,课本中的知识对他来说难度太高听不懂得,习惯中就用撕书来消磨时间,针对这个原因,我便在每次上新课前都对他进行特殊的辅导,降低难度先让他接触一些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在我讲课时,他有时也会认真去听。同时,在课间我教他学会看书,当他对上课内容有不懂时,我也适当地允许他看一些连环画。两个半月后,撕书的现象就完全消失了。

当他已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及不撕书后,我采用暂停游戏的方法来矫正他“打人”的不良行为,每当他下课打人时,在下一节课的课间,我就不允许他做游戏,要他到办公室坐着,由于在办公室中无人与他游戏,久而久之,他发现只要不打人就能在课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时,打人的行为便慢慢减少。同时,我在班中也积极鼓励学生下课后多与他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例如,拍手游戏等,有时,在下课后,也让他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的情感得到渲泄。

两周后,打人的次数由原来的一天9次降为一天1次,甚至没有,每当课间他与同学做游戏合作比较融洽时,我就表扬他,有时也和他一起做游戏,让他的行为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而金坤的呆滞现象,也是因为个人太孤独,无人理睬他不愿与他人交流造成的。随着对他“怪叫”、“撕书”、“打人”的行为矫正,使他的生活变得充实,于是,在以前就发生频率不高的呆滞行为中,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现在的金坤,在上述行为方面已能较好地控制自己,平时也愿与老师谈谈话,偶尔也会汇报某个同学被老师批评的情况,虽然他的口语发展迟缓,但我仍鼓励他慢慢说,现在,他已能较好地与老师同学交流了。金坤的家庭条件不错,但是父母的文化水平却不高,对于金坤,他们在平时只注重对他的物质生活上的关爱,却忽视了心理和行为上的训练与培养,因此,我除了对他在学校中突出的不正常行为习惯进行矫正外,还综合性的对他在认知和行为上进行矫正,在平时的工作中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一、培养孩子适应社会规范

人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的,无论你是健康的人,还是在某些方面有缺陷的人,都离不开社会规范的约束,要让这样的学生成为适应社会规范就得从细微处入手进行管束和培养。例如,学校外出活动时,就训练他们紧跟随班级队伍,过马路时养成要走横道线的习惯,反复帮助他认识从学校到回家的路。现在金坤已能独自上学、回家,已能像健康的孩子一样同我们一起外出活动。

二、提高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

父母总会渐渐老去,作为孩子就应当掌握最简单的谋生技能,原先他在家什么事都不会做,由他的父母为其包办,所以到了学校,只要发生一点小事,他就不能自理了,为了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有意识的从简单的要求入手,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在家长的认真配合下,他现在已学会系鞋带、穿衣服、理书包、盛饭等事情。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因为金坤是一个中度智障者,故在学习中他可谓是困难重重,对他的教育更不能像对待一般的同学那样。我和家长商议,制定了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和进度,掌握一些力所能及的知识。

四、让孩子掌握几项活动技能

我觉得智障儿童也有活动的能力,我从平时与他的接触中发现他很喜欢搭积木,就和他一起搭,从几层到十层,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开发其智力,引导其积极去开动脑筋,这样在无形中增添了他的自信心,又达到了启发思维的教育

效果。

上一篇:校园篮球文化论文下一篇:大学生考试造假检讨书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