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谚语范文

2024-08-24

成语谚语范文(精选6篇)

成语谚语 第1篇

1、江淮河汉:指的是长江、淮河、黄河、汉水。

2、长江大河:指的是长江和黄河。形容气势磅礴,奔腾不息。

3、河清海竭:黄河水清,大海干涸。一般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4、海宴河清:沧海波平,黄河水清。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

5、河清云庆: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6、河汉江淮: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一般比喻胸怀宽广。

7、河清人寿:古时传说黄河水千年一清,因以之极言人之长寿。

8、负石赴河:河:指的是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一般比喻人以死明志。

9、有如白水:指的是以黄河为誓,象滚滚的黄河水一样,永不改变初衷。

10、俟河之清:俟:等待。等待黄河变清。一般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11、海晏河清: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一般比喻天下太平。

12、河清难俟:俟:等待。很难等到黄河水清。一般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13、鱼烂河决:鱼肉腐烂,黄河溃决。一般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

14、百川灌河:河:黄河。所有的河流都流向黄河。一般比喻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15、河清海晏: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一般比喻天下太平。

16、砺带河山: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一般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17、海晏河澄:晏:平静;河:黄河;澄:清澈。黄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静。一般比喻天下太平。

18、河山带砺: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一般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19、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一般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20、砥柱中流: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一般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21、河带山砺:河:黄河;带:衣带;山:泰山;砺:磨刀石。黄河像条衣带,泰山像块磨刀石。一般比喻经历的时间久远。

22、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的是疆域领土。一般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23、河不出图:河:指的是黄河。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则不是圣明之世。指的是时当乱世。

成语谚语 第2篇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怨天尤人

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怨声载道

载:充满;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和怨恨。妄自菲薄

妄:虚妄,不实在,过分地。菲薄:小看,轻视。过分地看轻自己,失去了自信力。

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生发起感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开扩了眼界,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惊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尾大不掉

掉:摆动。尾巴太大不易摆动。①比喻下属的势力过分强大,不服从指挥调度。②比喻事物因轻重关系倒置,形成难以驾驭的局面。

未雨绸缪

绸缪:用绳索缠捆,引申为修补。趁着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防备工作。

文不加点

点:涂改。文章一气写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卧薪尝胆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相传越王勾践回国后坐卧在薪草上,“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形容刻苦自励。

无出其右

古人把右边作为上位。没有能超过他(或他们)的。无所不用其极(贬意)。③应做到的都做到了。形容周到、完备。无所顾忌

顾忌:因有顾虑而不敢说或做。没有什么顾虑。

休养生息

休养:休息保养。生息:繁殖人口。国家在大**或大变革之后,减轻人民的负担,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元气。

养虎遗患

遗:留下。患:祸患。饲养老虎,留下祸患。比喻包庇、纵容坏人,为自己留下祸患。

一文不名

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颐指气使

颐:颊。颐指: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气使:用神情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及神色支使人。①形容有权势的人待人态度傲慢。②比喻任意支配,运用自如。异曲同工

曲调不同,却同样美妙。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同样的效果。

抑扬顿挫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①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书法等的格调、气势节奏鲜明,富于变化。亦作“顿挫抑扬”。②指政法、教育等的轻重缓急、一张一弛、刚柔相济。

饮鸩止渴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其鸟毛浸过的酒有剧毒。用喝毒酒以止住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患。

应接不暇

暇:空闲。①沿路美丽的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②亦形容来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有口皆碑

碑:记载人一生功绩的石碑,这里指人们的称颂之词。每一张嘴都在讲他的功德。形容功德无量,受到众人的赞扬。

妄自菲薄

妄:虚妄,不实在,过分地。菲薄:小看,轻视。过分地看轻自己,失去了自信力。

望其项背

项:颈的后部。背:脊背。能够望到别人的颈项和背脊。比喻可以企及他所达到的境界。多用于否定式,表示远远赶不上或比不上。

未雨绸缪

绸缪:用绳索缠捆,引申为修补。趁着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防备工作。1.问:从秋风扫落叶你会想到什么?

答:这是一道以成语、俗语、谚语为题材的联想题目,目的是考察考生的想象力。回答这类问题的思路是:先解释成语、俗语、谚语的本意和喻意,再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象进行进一步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一,秋风扫落 叶的本意是指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第二,从 秋风扫落叶我首先想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敢于同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就像秋风扫落叶般地毫不留情。

第 三,从秋风扫落叶我还想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有秋风扫落叶般地精神加以改正和克服。

2.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参考答案】:本句话源于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不完全赞同。这句话说的太过绝对,造成不合格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每位学生自身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出现不合格的学生老师不能完全负责。但是老师对待资质不高和成绩不好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其自生自灭,对待此类学生,老师应该积极努力帮助学生找到落后的原因,平时多关心,多辅导,尽快帮助学生把成绩赶上来。

3、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学生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继续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老师担负着重大的使命,“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确保了教学最终目的的实现。“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 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 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1.你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参考答案】:我读的是师范类的专业,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是我最大的愿望。现在公司之类的工作不够稳定,教师稳定性比较高,尤其是好的学校很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所以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我最崇拜的教育家是素有英语教育界泰斗之称的——张道真。我之所以崇拜他,原因有三。

第一高尚的人格魅力。76岁高龄的张道真教授,在国内外英语教育界享有盛誉。他把毕生的经历都献身于教育并研究教育,正是他带领着我们走着英语教育改革的每一个步伐!第二科学、实用的英语教学方法。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状态。而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第三严谨治学的思想前瞻性。张教授提倡考试要改革,听说与读写,二者并举,甚至听说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思想深邃的张道真教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思想,征服了我,我要秉承他老人家的思想和态度,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之路上,默默奋斗,勇敢向前,创造英语教学的辉煌,是我学习的榜样!3.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活跃的教学法是我赞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用一些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跟学生解释,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如果用得好了,用得恰当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4.为什么学生会偏科? 【参考答案】:学生偏科有很多因素,我着重从以下三点来分析,第一兴趣,第二环境,第三老师。如果具体分析,第一兴趣,学生因为兴趣爱好不同容易出现偏科现象;第二是环境,低年级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同学经常在一起讨论的科目会影响自己对某学科的偏好。第三老师,部分学生因为某科老师而出现偏科现象。当然也会有其他因素。回答完毕。5.做好一名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做一名好老师除了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之外,老师拥有开朗的个性,良好的品德,比较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

6.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赞同。教学方法因人而宜,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但要适合个人,这就是贵在得法。教师备课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校条件等,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恰当地借鉴和选用国内外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善于探讨、实践,教学其实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过程。

7、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参考答案】: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8.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怎样一种家校合作方式比较好? 【参考答案】:首先,尊重家长是沟通的第一原则,也是老师基本素质的表现。其次,老师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第三,老师与家长联系沟通时要有理性的意识。最后,应重视沟通方式,通常情况下对学生的评价要先扬后抑,让家长在心理上有一个适应过程。

家长的组成非常复杂,其知识结构、职业类别、性格气质、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教育方法是万能的,某种方法在这个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 则可能不灵。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有 针对性和实效性。

9、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第一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因为这是促进发展的根本宗旨;第二教学内容方面是否达到科学合理的标准;第三教学策略与方法是否能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第四老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参考答案二】: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学生学有所得。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过程与方法,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所得。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以下几点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是常态下的真实的课。

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是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体现思维的深度、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考生面试时的仪容仪表很重要,有的考生长得很漂亮,但是穿得很随便,给人感觉不够庄重,有的人长相一般,穿着却很大方,让人赏心悦目,面试时会赢得良好的印象分。另外,言谈举止要得体,回答简明扼要,抓住重点也是面试需要注意的地方。

1、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那些 ? 【参考答案】:书籍类:我曾经看过人大附中教师王金战老师编写的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受益匪浅。还有如《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基础讲义》、《教育教学技能讲义》。

2、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参考答案】:我不完全赞同。这句话说的太过绝对,造成不合格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每位学生自身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出现不合格的学生老师不能完全负 责。但是老师对待资质不高和成绩不好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其自生自灭,对待此类学生,老师应该积极努力帮助学生找到落后的原因,平时多关心,多辅 导,尽快帮助学生把成绩赶上来。

3、你认为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应该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 设计。第一“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老师研读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二“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第三“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第四 “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这种备课方法是我所追求的目标。(补充: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 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学生记忆有什么特点,学科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参考答案】:以小学生为例,一般而言,凡是引起小学生强烈情绪体验,易于理解的事物记忆较快而且记忆保持时间也较长。一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主要 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中高年级小学生比较多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会进 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学习功课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到了中高年级,由于他们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在学习活动中运用意义识记的比例逐渐 增大。一般来说,小学生回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外在线索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小。

5.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赞同。教学方法因人而宜,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但要适合个人,这就是贵在得法。教师备课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校条件等,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恰当地借鉴和选用国内外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善于探讨、实践,教学其实 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过程。

6.做好一名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做一名好老师除了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之外,老师拥有开朗的个性,良好的品德,比较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

公务员面试常见俗话谚语题材:

1、谈谈你对“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理解?

2、谈谈你对“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的理解?

3、谈谈你对“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的理解?

4、谈谈你对“满招损,谦受益”的理解?

5、谈谈你对“多个朋友,多条路”的理解?

6、有人认为处理同事间关系应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你怎么理解?

7、谈谈你对“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理解??

8、谈谈你对“小不忍,则大乱”的理解?

9、谈谈你对“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的理解?

中日成语·谚语的文化属性 第3篇

1 日语成语及谚语的来源

成语和谚语在日语中被称为熟语, 具有内容形式固定、应用范围广泛、语言表达力强等特点, 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日语中成语和谚语数量众多, 但究其来源, 不外乎来自国外和本土的民间流传两大部分。

1.1 来源于中国

在来自于国外的成语谚语中, 除了少数的, 如“時は金なり (一寸光阴一寸金) ”等来自西方以外, 大部分都来自于与之毗邻的中国。中日有着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全方位的。在日语成语·谚语在形成过程中, 大量吸收了中国的古代典籍、历史故事、历代文人的诗词歌赋、神话传说等。根据张艳萍的研究, 日语谚语出自《论语》的有352 条、《孟子》231 条、《庄子》137 条、《荀子》87 条、《老子》74 条、《史记》450 条。这些借用来的谚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日语语言, 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和言行。我们把来自中国的成语·谚语大概分成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种是与汉语完全同源同义的, 比如四面楚歌、温故知新、一刀两断等。第二种是语义相同但字面略做改动的, 如:

(1) 錦上花を添える (锦上添花)

(2) 塞翁が馬 (塞翁失马)

(3) 愚公山を移す (愚公移山) 等。

第三种是字面虽然与汉语相同但语义却发生明显改变的, 如“落花流水”一词, 在汉语中常用作比喻敌人被打得大败, 但在日语中多被用于男女相亲相爱。“朝三暮四”在汉语中是常常变卦、反复无常的意思, 但在日语中还添加了蒙混、欺骗、只重视眼前利益、不负责任等含义。

1.2 日本本土谚语

日语本土谚语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种是来自于民间流传。如:

(4) 旅は道連れ、世は情け (行要好伴, 住要好邻)

(5) 魚心あれば水心あり (人情一把锯)

(6) 瓜のつるに茄子はならぬ (乌鸦窝里飞不出金凤凰) 等。

第二种是来自于历史故事。比如:

(7) 敵は本能寺にあり (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个谚语出自历史故事本能寺之变。1582年6月21日, 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织田信长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发动兵变, 他向全军大喊“敵は本能寺にあり”, 并最终杀害了几近统一全国的织田信长, 改变了日本历史。 (8) 小田原評定 (议而不决)

这一谚语也出自日本的战国时期。1590 年丰臣秀吉率军逼近小田原城, 城主北条氏直在城中召集手下重臣, 商讨对策。是讲和, 还是开战;是坚守不出, 还是主动出击, 北条一直犹豫不决, 任凭时间流逝, 始终无法得出结论。小田原評定因此得名。

第三种来自于诗歌。

(9) 酒屋へ三里豆腐屋へ二里 (穷乡僻壤)

(10) 孝行のしたい時分に親はなし (子欲养而亲不待)

第9句出自江户时代著名诗人岸文笑的诗, 第10句则出自江户时代的《川柳集》。

日语成语谚语虽数量众多、来源广泛, 但它们都是从日本的文化土壤之中诞生出来的, 具有显著的文化印记。这一点中国也不例外。中日两国在自然环境、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必然使其成语谚语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

2 自然环境之迥异

2.1 地理、气候及动植物

中国土地广袤, 名山大川云集, 这自然在成语谚语上会有所体现。汉语中有纯粹形容山水的成语, 如崇山峻岭、万里河山等;也有借山水来抒发思想感情的, 如想表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时可以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想表示新旧交替时可以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等等。

中国不仅地大而且物博, 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汉语中以此为喻体的成语极多, 如虎背熊腰、狐假虎威、狼狈为奸等均来自动物;桂馥兰香、松柏之茂、年在桑榆等则来自植物。与此相比, 日语成语谚语虽然缺少了地理上的恢宏气势及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但却多了一些来自于自然界的灵秀与细腻之美。

日本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山不高却富于变化, 水不深却显露秀美, 春花秋月, 风起云舒, 融入百姓的生活中, 自然也会体现在语言的表达上。日语中与自然及季节相关的谚语众多, 诸如:

(12) 旱天の慈雨 (久旱逢甘霖)

(13) 月に群雲, 花に風 (好景不常;好事多摩)

(14) 夏も小袖 (白给的东西虽然过了时也是好的)

这些都与雨、云、风等自然现象相关并带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日本国土虽小, 但植被茂盛, 与带有浓郁中国文化元素的梅、兰、竹、菊相比, 日语言语中的植物显得朴素、自然。典型的代表有:

(15) 栴檀は双葉より芳し (生来既与众不同;英雄出少年)

(16) 矯めるなら若木のうち (坏毛病要从小改正)

(17) 柳に風 (逆来顺受;巧妙地应付过去) 等。

另外, 与中国的大型动物占据主角不同, 日语谚语中出现的动物以小为特征, 多为虫、鸟、鱼之类的小动物。如以虫为喻体的有:

(18) 小の虫を殺して大の虫を助ける (一死万生)

(19) 蓼食う虫も好き好き (猪八戒玩老雕, 什么人玩什么鸟)

(20) 鳴く虫は捕らる (枪打出头鸟)

(21) 苦虫を噛み潰したよう (愁眉苦脸)

以鸟为喻体的有:

(22) 鷺を烏と言いくるめる (指鹿为马)

(23) 後の雁が前になる (后来者居上)

(24) 能ある鷹は爪を隠す (真人不露相)

还有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小动物众多, 如:

(25) 猫に小判 (对牛弹琴)

(26) 犬も歩けば棒に当たる (飞来横祸)

(27) 猿も木から落ちる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等。

2.2 自然灾害

日本列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所以日本频发地震、火山、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这迫使日本国民对关系到自身生存的周边环境有了更多的关注, 这种关注也自然体现在了谚语中。

(28) 鯰がさわぐと地震があり (鲶鱼异动将有地震)

(29) 地震の時は竹薮へ逃げろ (地震发生时要往山上逃跑)

(30) 火事の後の火の用心 (火灾过后要注意用火安全)

(31) 海の水が急に引き初めると地震や津波に注意 (海水急剧退潮须注意地震和海啸)

这些谚语不仅有提示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特征的, 也有对灾害预防、应对措施或注意事项的, 都是人们长期同灾害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2.3 农业

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还有一点比较重要, 那就是农业。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各种经验。这些经验历经几千年的流传, 最后固定在语言上就形成了“农谚”。中国农谚的数量之多、分布范围之广令人惊叹。民国时期费洁心先生所收集的《中国农谚》, 由时令、气象、作物、饲养等几大部分组成, 共收录农谚5953条。建国后出版的《中国农谚》上下两册收录的农谚数量竟达到31400余条。这些农谚可以说是总结我国农业生产的一部百科全书, 它即包含了如“春不种, 秋无收”之类的具有普遍性的农谚, 又因为我国幅员辽阔, 南北方在农业生产条件上有着巨大的差异, 从而导致了农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比如, 反映作物因地域而不同的, 浙江农谚有“麦黄种麻, 麻黄种麦”, 而陕西农谚则为“麦黄种糜, 糜黄种麦”;反映播种期因地域而不同的, 华北种麦的适期是“白露早, 寒露迟, 秋分种麦正当时”, 浙江则是“寒露早, 立冬迟, 霜降前后正当时”。此外, 我国农谚还具有概括性、科学性、通俗性等特点。

日本曾经也是一个农业国家, 日语中也有诸多的农谚。如:

(32) 一種二肥三作 (一在种子, 二在肥料, 三在耕作)

(33) 深耕すれば金が出る (深耕好处多)

(34) 麦は肥で作れ、稲は手間で作れ (麦子重在肥料, 水稻重在人工)

但由于日本国土狭小, 又多山地, 可耕种的土地少之又少, 所以种植业并不发达。日本农业中最发达当属渔业。因为日本四面环海, 所以渔业资源丰富。关于农谚, 迄今为止日本还没有一本农谚专辑, 所以我们无从考察农谚的具体数量。但就比较权威的旺文社出版的《標準ことわざ慣用句辞典》来看, 有关农业的谚语只有81 条。这与农业大国的中国相比, 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在应用频率上都略逊一筹。

3 传统文化之影响

中日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悠久的历史中所孕育出来的文化。虽然中日同属于汉文化圈, 但两国文化却并非同根同源。传统文化的差异自然也就会反映到成语谚语上。这里想举几个例子来谈谈这个问题。

3.1 牛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牛的。我国自古就有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 也有“老牛亦知夕阳晚, 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名句, 更有“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教诲。我们对牛的印象是:忠诚、老实、任劳任怨。反映到成语谚语上, 汉语中有汗牛充栋、气冲斗牛、初生牛犊不怕虎等均偏于褒义。在数量上更是多如牛毛, 据《成语大词典》 (商务印书馆) 和《中国谚语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收录的词条统计, 关于牛的成语谚语多达136条。

相比之下, 在日语中有关牛的谚语总共不过20条, 而且没有一条是带有赞美之意的。

(35) 牛に喰らわれる (上当受骗)

(36) 牛の歩み (进展缓慢)

(37) 牛を馬に乗り換える (弃暗投明)

(38) 牛のよだれ (冗长无味) 等。

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那是因为我国从汉代就开始了农耕文化, 两千多年来, 人们和牛一起生活、一起劳动, 牛被视为家庭成员之一, 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日本则不同。自古人们主要以捕鱼为生, 使用牛耕地的地区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他们对牛便少了那份情感, 而更多的是从牛的形象和动作上来认识它。

3.2 梅花、樱花、武士

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花的。梅花和樱花分别是中日两国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花卉, 它们各自代表了两国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国民性格。梅花遒劲的枝干是刚毅坚强的象征, 它能在刺骨寒冬中绽放更是不畏艰险、傲骨不屈的典型。这和大陆文化的与严酷的大自然相抗争的性格不谋而合, 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凝缩。汉语中的寒梅傲雪、冰肌玉骨、暗香疏影等成语都是对梅花的赞美。

而生活在岛国的日本民众, 自古多灾多难, 频经台风、地震、火山的侵扰。生存环境的艰苦使人们倍加珍视生命。洁白盛开的樱花一方面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 另一方面, 由盛转衰的落英缤纷又会令人想起一生辛劳但终将默默逝去的人生。日本每年春天各地民众自发举行的樱花祭 (花見) 既表达了人们对樱花的喜爱之情又寄托了人们对短暂生命的怜惜之意。日本人对樱花的这种复杂的感情也表现在了日语谚语中。

(39) 世の中は三日見ぬ間の桜かな (花无三日红)

(40) 花は桜木、人は武士 (樱花胜群芳, 武士压天下)

第39 句借花期短暂来表达世事沧桑, 而第40 句则表明樱花是日本人心目中最圣洁而美丽的花, 它就像人群中威武的武士一样高高在上。这里提到了武士, 并且使之与极盛而衰的樱花并列, 有其深刻的内涵。武士曾经是左右日本历史的特权阶级, 武士道精神所展现出来的忠和孝更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精髓之一。古代日本的武士比武, 两方定要分出胜负, 战败的一方会剖腹自杀, 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已经没有颜面活在这个世界上了。其实并非如此。战败的武士临死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平静与坦然, 视死如归。他们认为自己在比武中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到达了人生的顶峰, 即使再活下去也不可能有更大的成就了, 因此才选择坦然的离开。这种高尚的风范, 正是日本人梦寐以求的品质。与在达到片刻耀眼的美丽后随风飘落的樱花一样, 武士们在达到人生的巅峰而毫无留恋地离去时表现出来的气概与悲凉, 与日本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特征不期而合, 因此他们才会发出“花は桜木、人は武士”的感叹吧。除此之外, 日语中与武士相关的谚语还有:

(41) 武士に二言なし (君子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42) 武士は相身互い (处于相同立场的人要懂得彼此为对方着想, 互相帮助)

(43) 武士の三忘 (公而忘私)

(44) 武士は食わねど高楊枝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等。

4 宗教及其他

4.1 宗教

佛教起源于印度 (一说为尼泊尔) , 西汉时期传入中国, 后经朝鲜传入日本。佛教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均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日汉成语谚语中均出现了佛教用语。如汉语中有“有钱能使鬼推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日语中有:

(45) 釈迦に説法 (班门弄斧)

(46) 坊主憎けりゃ袈裟まで憎い (憎其人及其物)

(47) 三人寄れば文殊の知恵 (三个臭皮匠, 顶一个诸葛亮)

日汉两种语言虽然表达方式及内容有所不同, 但却都使用了鬼、浮屠、释迦、文殊之类的佛教用语。

日汉成语谚语在宗教方面最大的不同在于对本土宗教的使用上。中国的本土宗教为道教, 影响中国达二千多年。汉语中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而日本的本土宗教为神道, 日语谚语中有:

(48) 苦しい時の神頼み (临时抱佛脚)

(49) 触らぬ神に祟りなし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50) 神は正直の頭に宿る (正直的人会得到神的庇护)

这些谚语反映了神道在日本社会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4.2 数字

善于使用数字也是日语谚语的一大特色。与中国人喜欢偶数不同, 日本人一般把奇数作为吉祥数字, 认为奇数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和财富。因此, 日本人在婚礼等一些喜庆场合送红包, 一般都是三、五、七等奇数数额。他们很忌讳“二”, 因为日本人认为「二」这个数字会导致夫妇感情破裂。同样, 日本人也不喜欢“四”和“九”。因为四和九在日语发音中为“し”和“く”, 与“死”和“苦”的发音相同。虽然日本人不喜欢偶数, 但“八”是一个例外, 他们认为“八”代表着吉利。在日语中带数字的日语成语谚语众多, 如:

(51) 石の上にも三年 (功到自然成)

(52) 口も八丁手も八丁 (即能说又能干)

(53) 無くて七癖あって四十八癖 (每个人皆有癖好)

(54) 六日の菖蒲十日の菊 (雨后送伞)

(55) 海に千年川に千年 (老奸巨猾;饱经世故)

4.3 感知

中日虽然是近邻, 但对事物的感知却有所不同。比如当形容一个人的皮肤白皙细腻时, 日本人首先想到的是“お餅”。因为由“お餅”的白及细腻光滑容易使人想到面色和肌肤, 所以日语中有“餅肌”一词。而在中国说到白,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雪。没有什么比雪更白的东西了, 所以汉语中用“冰肌”表达了日语里“餅肌”的含义。这种感知的不同体现在成语谚语上, 日语用“豆腐に鎹 (意为把起固定作用的螺丝拧在了豆腐上) ”来形容徒劳无益;而汉语则用“拳头打到棉花上”来表达相同的含义。

摘要:成语·谚语具有内容形式固定、文字精炼生动、寓意含蓄深远等特点, 是人类语言和智慧的结晶, 它的形成受到一个国家自然环境、社会历史、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带有显著的该国文化的印记。中国的大陆文化和日本的岛国文化的差异在成语·谚语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研究中日成语·谚语的不同文化属性对了解两国历史文化、促进中日交流及增加日汉互译的准确性、生动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成语·谚语,大陆文化,岛国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张艳萍.论中国文化对日语谚语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 2006 (9) :165-167.

[2]张一帆.从日本文化解读日语熟语[J].商业文化, 2010 (3) :219.

[3]梁实.透过日谚浅谈日本民族文化[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6) :234-235.

[4]何方.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谚语的影响[J].才智, 2011 (11) :167-168.

[5]王连娣.试论日语谚语中的多文化因素[J].菏泽学院学报, 2013 (6) :113-117.

[6]三省堂編修所編[M].故事ことわざ・慣用句辞典, 三省堂, 2010.

成语谚语 第4篇

关键词 成语 谚语 情感色彩 饮水思源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 “简短而固定的格式包含了丰富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语言特点,正是中国人追求内敛、含蓄委婉的文化心理的完美体现”。成语一般具有两大特点:1.成语是某一表达方式长期沿用的结果;2.在历史长河中的词汇一旦作为成语沉淀下来,它内部的结构形式就基本固定了,这一简单的语言表达式也就包含了该词语背后所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以“饮水思源”为例,该成语最早见于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在公元544年,梁元帝派他出使西魏。可没多久,梁朝被西魏灭掉。西魏王非常赏识庾信,就留他在西魏的国都长安做官。庾信不愿意,可是又走不了。他在长安一直住了近30年,心里非常思念故土。“落实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就真切地反映了他的故土之思。与饮水思源意思相近的还有“落叶归根”,两者都表达了“不忘本”之义,在感情色彩上都具有极强的教化意义,不同的是“落叶归根”落脚于“归”,强调的是结果;而“饮水思源”落脚于“思”,强调的是影响。此外,“饮水思源”和与其反义成语如 “数典忘祖”、“乐不思蜀”除了褒贬色彩的对立外,更表现在对社会道德的遵从状态上,也就是说,“饮水思源”是与社会道德同向的,而“数典忘祖”“乐不思蜀”则是反向的。

从CCL语料库的检索结果来看,在近二十年的新闻报刊以及其它形式文学作品中,“饮水思源”的语意已经从最初的表达思念之情过渡到“不忘本”“报恩”“回归”的语义上了 ,并且大体固定在这一语意上,只在具体语境中有细微差别。例如:

“北京二中270周年校庆,要我为纪念册题词,我题写的是:饮水思源,母校如母。我想不出更能表达我的思想感情的字眼了”。

在现当代,上海交大更是把 “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作为其校训。而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虽未将“饮水思源”列入校训,但校内皆有“饮水思源”碑。这一切都使“饮水思源”这一具有教化意义的成语笼罩了浓浓的学术氛围,旨在激励当代大学生深思笃学、承前启后,“饮”时代之水,“思”历史之源。

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通俗简明而又具有含义深刻的定型语句。广义的谚语包括俗语,也称俗谚。无论是俗语还是谚语,都建立在一定生产生活经验上,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和口语色彩,它们可以表现民族传统文化,反应地理环境特征和地域民俗风情,是人们在口语交际和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语言形式。俗语兼具简练精辟与形象化的特点,道理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妇孺皆知,因此得以长久而广泛流行。“俗语是中国人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俗语长久并广泛流传,对中国人思想观念形成作用甚大。很多俗语一方面折射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另一方面又对中国人的心理和价值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毫无疑问,谚语俗语在作为一种生活文学和民间文化在变现心理和彰显民族价值观上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尽管如此,但是俗谚的生活化和口语化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新闻、报刊等正规出版物上出现的低频率性(部分具有乡土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除外)。因此,同样是通过CCL语料库检索,与“饮水思源”同义的谚语“喝水不忘挖井人”只找到一个相关词条。

“喝水不忘挖井人,这就是为什么广安有那么多地名、街道和建筑物被命名为‘思源’了”。

—— 当代\应用文\新闻\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而另我们记忆犹新的还有人教版某一年级的课本上的那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喝水不忘挖井人”在语意上也是指“不忘本”和“追思”,同样的一句话,在这里却别有一番往事不堪回首的辛楚和岁月蹉跎的艰涩。若是在这种语境下换成“饮水思源”则很有可能会削弱俗语表达基础上的亲民性。由此可见,谚语或俗语的感情色彩是和它产生和使用的时代大背景紧密相连的。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种推测,成语的发展是词汇和语义长期淀积的结果,而与之相对应的俗谚是这些已经成形的、半成形的成语为适应广大劳动人民生活需要和社会文化氛围异化后的产物。它们在本质上具有同源性,在性质上具有同一性,只是应用统摄的领域有所不同,是在发展轨迹和应用的主题上发生了偏移。

“追求和谐,重视韵律与节奏的变化、语音上的流畅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3因此产生了大量结构规整、韵律和谐、意义深远的成语。而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地更换着文化基调和审美眼光,这造就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对立与统一。

如果说,四字成语满足了形式上的‘雅’和表达意义上的‘俗’,那么俗谚则成全了表达方式上的‘口语化’和理解方式上的‘通俗化’。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在语用上的差异。

参考文献:

[1]黄慧敏.成语结构形式的文化意蕴[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钱伟.浅析俗语中的中国人价值观[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2).

名言谚语、分类成语 第5篇

环保行为,处处体现,文明整洁,大家坚持 节俭名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珍惜时间:

1、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2、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3、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_____莎士比亚

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勤奋学习: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遇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7、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读书名言: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2、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海伦•凯勒

3、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5、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爱国名言: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奉献名言;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 立志:

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2、有志者事竟成。——范晔

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诚信名言:

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民无信不立。——孔子

4、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 养成美德: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审 势

1.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求 新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科学名言: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

3、没有想像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美国)体育名言:

1、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意大利)

2、生命在于运动。谚语:

自然类:黑云接驾,不阴就下。云低要雨,云高转晴。青蛙叫,大雨到。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鸡进笼晚兆阴雨。燕子低飞要落雨。蚂蚁搬家早晚要下。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生活类:

若要富,三更鸡啼离床铺。三日勿念口生,三日勿做手生。交友: 千个朋友嫌少,一个敌人嫌多。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学习: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6、根据谚语写出成语。

(1)天下乌鸦一般黑。(一丘之貉)(2)众人拾柴火焰高。(众擎易举)(3)喝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4)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7、将歇后语补充完整。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3)打破沙锅——(问到底)(4)和尚打伞——(多此一举)(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6)狗拿耗子——(多管闲事)(7)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8)飞蛾扑火——(自寻死路)(9)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10)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8、将有关《西游记》人物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1)唐僧的二徒弟——(猪八戒)(2)唐僧的心胸——(慈悲为怀)(3)唐僧的书——(一本正经)(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9、填上《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1)(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2)(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3)(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4)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10、有关孔夫子的歇后语。(1)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直章)(2)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3)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11、写出相对应的成语。如: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1)愚公移山——(精卫填海)(2)画饼充饥——(望梅止渴)(3)上天无路——(入地无门)(4)狐假虎威——(狗仗人势)(5)洗心革面——(除旧布新)(6)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分类荟萃四字词语

1、立描写人物神态(表情)的成语:

心不在焉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 目瞪口呆 全神贯注 含情脉脉 坐卧不安

2、动作:健步如飞 步履矫健 大步流星 大摇大摆 步履艰难 蹑手蹑脚

3、心理: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心烦意乱,4、外貌:玉树临风、风姿卓约、神采奕奕 小巧玲珑 身材魁梧 亭亭玉

5、友谊: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血浓于水 赤诚相待 生死相依 风雨同舟

6、口才:能言善辩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滔滔不绝 娓娓而谈

7、知事晓理:勤能补拙 学无止境 滴水穿石 日积月累 循序渐进

8、描写山:重峦叠嶂、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连绵起伏、峰峦宏伟

9、描写水: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浊浪排空、1、描写山水:湖光山色、山清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2、春景:鸟语花香 百花齐放 繁花似锦 桃红柳绿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3、夏景: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烈日炎炎 暑气蒸人 热浪炙人 烈日当空

4、秋景:秋高气爽 丹桂飘香 天高云淡 红叶似火 金风送爽 硕果累累

5、冬景:数九寒冬 寒气逼人 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滴水成冰 鹅毛大雪

6、雪景:鹅毛大雪 粉妆玉砌 冰天雪地 银装素裹 大雪初霁 雪虐风饕

7、天空:万里无云 碧空如洗 湛蓝如洗 天高云淡 乌云密布 晴空万里

8、雨: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 滂沱大雨 暴雨如注 倾盆大雨

9、寓言故事: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亡羊补牢

1、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哪吒闹海

2、稀少:不可多得 风毛麟角 前所未闻 九牛一毛 屈指可数 绝无仅有

3、繁华:接踵摩肩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门庭若市 座无虚席 人声鼎沸

4、安静:万籁俱寂 鸦雀无声 门可罗雀

5、丰富繁多: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眼花缭乱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6、寓言故事:拔苗助长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精卫填海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7、历史故事:完璧归赵 程门立雪 三顾茅庐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画龙点睛

8、含人体器官:铁石心肠 指手画脚 画龙点睛 唇齿相依 肝胆相照 别具匠心 含有“手”:手舞足蹈 得心应手 爱不释手 手足无措 心狠手辣 情同手足

1、描写房间干净、整洁的成语:

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焕然一新、雪白无瑕、面目一新、井然有序

2、动物成语:鸡飞狗走 虎头蛇尾 生龙活虎 鸡鸣狗盗 羊落虎口、狼狈为奸

3、描写人物慌张:心慌意乱、惊慌失措、惶恐不安、慌不择路、落荒而逃

4、与读书有关:韦编三绝、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走马观花、博览群书

5、运动场面: 针锋相对、汗流浃背、争先恐后、大汗淋漓 生龙活虎

6、形容关心的: 无微不至 体贴入微 抑强扶弱 急公好义 嘘寒问暖、7、描写态度和蔼的: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合声细语 笑脸可掬 笑脸满面

8、比喻义:胆小如鼠 引狼入室 刀山火海 一贫如洗 料事如神 视死如归

9、夸张构词: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泻千里 一触即发

1、二四反义:弃暗投明 取长朴短 厚今薄古 七上八下 九死一生 三长两短

2、一三反义:里应外合 小题大做 上行下效 大材小用 苦尽甘来 上窜下跳

3、近义词:胡言乱语 呼风唤雨 龙腾虎跃 胡思乱想 日久天长、扶危济困、4、有意思相近和相反: 欢天喜地、开天辟地、惊天动地、瞻前顾后、南腔北调、南征北战

5、ABCC: 波光粼粼 忧心忡忡 气势汹汹 忠心耿耿 神采奕奕 死气沉沉 喜气洋洋 风尘仆仆 虎视眈眈

6、AABC:欣欣向荣 夸夸其谈 人人皆知 井井有条 斤斤计较 历历可数 滔滔不绝 人人自危 心心相印 历历在目

7、讨论场面:议论纷纷 各抒己见 七嘴八舌 争论不休

谚语,成语,格言的作用 第6篇

布祖热。斯迪克

要衡量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程度,就得以本民族演说文。即利用语言程度来做标准。

人类各种生活内容,通过语言和文字手段来说明的被称为“演说”。演说作为一种独特的语体,在世界各地,绵延不,表现出了顶强的生命力,它经历了代奴隶主民主制的冼礼,冲破了中世纪封建制的禁,来了近现代演说术的和发展。它种条件下是通过语言手段直接表示思想,观点,经验,目的,性情的一种实际的社会活动。演说把解决某种问题和说明某一事作为目的所以演说要求有正确的观点,要依据实事证据,同时演说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带有情感色彩,还要通谷易懂,幽默有趣,除此之外,演讲指要有好的精神状态,要善于利用语言和手势,以增强演说的心感力。演说者要想即兴发挥取得成功是很艰巨的,因此,演讲者在掌握演说艺术要求的同时,要注重艺术手段为了达到明确,完整,正确地说明的,要结合最好的形式方法,这可以提高演讲最初的吸引力,演说是一种独特的语体,不仅领导在演讲时要用它,而且人们在阐述观点时要用它,在总统选举中,陪审团在世界性的论辩,裁断时著名人物的论点

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语体。演说同于群众集会和较隆重的会议,所以不同于阅读为目的的各种文章,演说为人民听而说,因此它只解决人们听方面的需要演说稿的语言清晰,有深层次的内涵,要让人无动,当场受欢迎非常重要,演讲具有很大的变化性,不同其它文章一旦发表后,就无法改变根据听群众的会议情绪 和精神面貌,为达到目的可以将准备好的演说更改和补充说明。上面我们了解演说的意义,现我主要说明谚语,成语,格言的采用,它在提高演说形象化具体化,语言艺术性上作用非常大,如果它被利用的微妙准肖,不仅能给读者带来启迪,还能 给听众带来启迪。从而保持听众的兴趣使会场情高涨,集中注意力。

下面我分别讨论谚语,成语,格言在演说中的作用。1.谚语在演说中的作用:

我们的先辈不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且在自身世界改变过程中创造了具有很强哲理性的语言精华谚语。谚语不是词组,而是表示完整意思的句子。在演说中我们为了表示完整的意思而用谚语。

例如:为了反映人们都喜欢自己的孩子,但不别人的孩子,可利用《 乌鸦觉得自己的孩子长的白,刺猬觉得很软》 这一谚语表示,可以提高说明通过《人世间漫长表示了人的生命短促,欲望难以实现,人就会离开人间,人们在演讲过程中为表示,较难表示的目的通过谚语就比较容易了,如通过“人的才智不在年龄上,而在头脑运用上”,“半瓶水,晃荡”,这一谚语用在演说中在揭开没有知识,没有解力,却在人们而前不 装懂,看不起别人的人的本质时,有非常大的作用。有些维吾尔,谚语心理美较高,在演讲时使用时能发挥演讲者用词手法,能实现演辞美。

例,在审美观方面,我们的祖先将自然美,社会美和内在美问题用深刻的哲理作出了明确地阐述“脚快的多吃,嘴快的多失”,“与其不 会说的嘴,不如结满眼屎的眼好”,“说话前,需嚼咀”。

通过人体器官的作用,将人类最根本的性格“虽在说笑,也要三思”,“不思而说,不病就死”,“助奋者为王,懒 者为步口”,等谚语时听众一针见血地表示人的知识,是通过努力取得的人要注意说话,说话时讲礼貌,说话前考虑,做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用“人的缺陷在心理,动物的缺陷在身体”,这样的谚语就解写上激起听 兴趣,在 开人的本质上,通过人和动物做比较,两句话,就

了人的复杂本质特点,这在演讲中既

人的本质,又能使人受到教 “造船千日,过河一时”如果这一谚语用在演讲中,就可以很精练地说明,只有通过的劳动,才能获得丰富的成果。

说的很透彻,再如“语言美在言辞上,男人美在子上”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美观较强的文章。谚语与演说的关系: 谚语提高演说的表达能力,能实现语言美,(2)成语在演说中的作用。

人们在自己的言辞中常常使用成语,那么什么叫成语呢?总的说来,成语是在语言中长期使用的有稳定结构的表示完整意思的词组。成语在词法意思方面,与有整体性稳定性和周定性,成语在演说中的运用是演说艺术发展的条件“破口大 ”这个成语指的是 人“ 号脉”指的是“ 测意图”通过你想“号我的脉吗?”这个成语。可以知道成语在演说中的作用。你不要“横生枝节“用这一成语说明不要没事找事,不要把事情搞大。听众一听到成语就便知其 了。不用在解 成语意思了。听到“毛发坚立”就写上想到“怒气冲天”很气愤这个意思。通过采用这些成语,可以提高表达能力。由于成语在句法结构上不能变换,所以它有较强,较牢固的稳定性,不能随意变换。

总之:成语是现成的语言资源,成语在演说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表达能力。

(3)格言在演说中的作用:

在演说中引用著名人物的言辞,演说辞可以使演说独具一格并可以具有很强的依据。根据各的受好,引用著名人物的言辞。

例:“加强纪律性,康命无不胜”毛泽东,这条格言表示了任何事情,只要有纪律都

胜利,“金子埋在土里,不影响它的价值”这条格言充分说明了有知识,有本事的人,修穷能得到珍惜通过“三思而行”这条格言,教育听众做事前有计划,有耐心。

从这些格言中可以看到,人类只有通过语言手段来规定各自的社会地位。

总之说的好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可以引用格言,使自己的言辞更加有力为人们指引道路。总结:

谚语,成语,格言能提高演说者的表达效果和语言能力。谚语,成语,格言是现成的材料,在演说的运用方便,在演讲中表达能为会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交谈,在演说中有效地利用,可以使听众达到

上一篇:科普大学工作计划下一篇:2022普通班主任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