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2024-06-01

给予也是一种幸福(精选18篇)

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第1篇

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张佳瑞

古人说得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意思是赠予别人玫瑰,手中也会留着香气。一个只懂得索取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是愁苦艰辛,神情也是非常沮丧;而一个懂得给予的人,生活必定是幸福美满,心情更是无比幸福。

曾经在新闻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人没有子女,孤身一人靠着捡破烂过日子,但他却一直资助着许多孤儿上学,直到有了工作、成家。记者在采访这位老人时,这位老人只是很平淡地说:“我做这些事不在乎什么名利,我是真心帮助那些孤儿有学可上,生活安定幸福。尽管这只是很少的一点钱,但我相信,人人都捐出这样的`一点钱,那将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能让更多的人不再辍学。正因为我做好这些事,我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我希望天下人知道: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如果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只会索取,而不懂得给予,那么这个世界也必将“毁灭”。人,正是因为有着“真”“善”“美”,才和动物区分开来。但如今,有太多的人不懂得给予,只会一味地索取。尽管有人懂得给予,但那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可以想象,若干年后,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所以我们要懂得给予,善于给予。

学会给予,要从现在做起。

本周,听说头小有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到大型医院看病,医疗费用了十几万。刚得到此消息,我校就开始举行捐款活动,通过捐款来帮助那位学生。我们班同学立即纷纷捐款了,有许多人都捐了5元。我心里十分激动,也非常同情那位同学,我就一下捐了10元。我知道:尽管这是多么地微不足道的小钱,但也会鼓励着那位学生,让他走出困境,重获幸福,脸上能够重挂笑容,使我自己也更加幸福。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不是凭空而谈的,我们要把宏伟目标放到日常的实际行动上去。要知道,其实给予是一种幸福!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初三(3)班

指导教师:张桂东

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第2篇

阳光踏着猫步来————每次见到这句话都会触动心底那根细弦,于是记忆的藤蔓在这光辉下萌出了芽儿,悄悄地向我的心潭伸展

严冬寒风凛冽,泥士冻硬了,踩在脚下严严实实的,雪片儿一个劲儿地向下坠。久了便成了厚厚的一层,一脚踏上去吱呀吱呀的,颤出了冬天的风。

我窝在房内,耳朵传来窗外厚重的摩擦声,一阵接着一阵儿,簌簌的,携着踩雪的踏地声,清晰地旋进我的耳窝。

裹上一件大衣,我打开门想一探究竟:外婆躬曲的身影,如一根老拐杖立在漫天大雪之中。她的双手,她的臂膀,她的腰背,她的脊梁都在左右摆动着,摆钟似的。看起来,外婆正在替邻居扫积雪呢。低头看看,外婆门前又积了层薄薄的,仿佛还在离地面只有一丁点距离地飘浮着,唔,我若有所悟:外婆怕是干了几个钟头了。

她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探出头的我,仍是挥着扫谷物、晒麦子的大扫帚,一左一右地专心扫着积雪,整个世界因为积雪空灵得只剩下了外婆和角落的我。她的神态好似是快乐、享受地干着丰收的农活儿,干得十分起劲儿,脸颊通红而干燥,口中鼻中不断哈出热气,裹得忒厚,使我不自禁想到觅食活动的母北极熊。

空气渐渐被淡黄色的阳光溢满,叶尖儿上的雪凝成了冰晶,展出盈润晶乇的面庞。

雪已扫得差不多了,你又合我想起了当年费尽千辛万苦过草地的红军,只是你脸上充斥着的是喜悦,准确地说,是幸福。

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下,周身是微暖的`水似的,阳光流进中嘴里,就像含了一嘴的棉花糖。外婆把着大扫帚,朝我踱来,乐呵呆地冲着我笑。将扫帚倚在门边儿上,轻轻掬起一捧暖暖的阳光,慢慢搵在脸上,以一种优美的姿态,接受自然女神的洗礼。

有句话叫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外婆偏偏不这样做,她给予别人的是开门就能看到的整洁,是一大早的好心情,而收获的是帮助别人的幸福。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幸福的源泉 第3篇

关键词:感恩,美德,幸福,力量,教育

知恩不报非君子。感恩是人们判断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古今中外历来如此。对于一个人来说, 感恩既是一种美德、又是一种力量, 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同时还是幸福的源泉。对于一个社会来说, 感恩是社会文明的风向标, 是促进发展、文明、和谐的影响因素。培育人们的感恩之心, 感恩之情, 是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激发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文明、和谐、进步的重要途径。

一、感恩的含义

“感恩”, 在西方, 最初源于基督教教义, 本意是要信徒感谢上帝的慈爱与宽容。《圣经》说:“要不住地祷告, 凡事谢恩。”感恩一词在牛津字典中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节是北美洲独有的节日, 始于1621年。1863年, 美国总统林肯将它定为国家假日, 并且规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美国的感恩节。感恩节有四天假期。借着长假, 很多人都会赶回家庆祝佳节, 所以, 美国感恩节的热闹程度绝不亚于中国的中秋节。

在中国, 感恩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 怀欲报之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感恩思想, 散见于“四书五经”、古代诗词、名人家训中, 仁爱、孝德是其主要内容, 表现为尊祖敬宗、孝顺父母、爱悌同胞、敬畏天地、忠君爱国、尊师重友等。在人生的重大活动中, 一对新人举行婚礼的时候有“三拜”, 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是夫妻相拜。意思就是要人们在成家立业之时, 要牢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 牢记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牢记是夫 (妻) 使自己有了家, 有了终身的伴侣, 能够享受人间的欢乐。在《说文解字》中“恩”为声形字, 一方面, “因”是声旁, 表音, “心”是形旁, 表意;另一方面, 其会意效果也意味深长, 因心生恩。因此, 笔者认为, 感恩应该有两层含义, 一是感悟, 感悟恩情、懂恩。一个人如果不能去正确理解人类、自然的施恩行为, 或因错误的判断, 感悟不到自己享受的恩泽, 则难以有感恩之心, 常常会发生“好心被当做驴肝肺”的现象。二是感激、感谢, 当感悟到自己享受的恩泽之后, 产生回馈他人、自然的思想和行为, 即所谓感恩于心、感谢以行。

二、感恩既是一种美德, 又是幸福的源泉

“感恩”对于个人来说, 是每个人都应有的道德准则, 也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鸦有反哺之义, 羊有跪乳之恩”。当一个人的行为不属于应尽的义务, 而属于奉献时, 其行为不仅仅具有道德的价值, 而是具有美德的价值。感恩是发自内心, 对于万事万物、众人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举, 它超过应尽的义务范围和程度, 所以感恩并不是一般的道德规范, 而是一种美德。正如卢梭所说, 一个不懂得感激、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最无知、最失败的人, 也是最不值得别人尊重的人。因此, 感恩是美德, 感恩也成为人们立身于世的重要影响因素。

感恩是拥有健康心态, 获得幸福的源泉。一个人如果有了感恩的心, 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反之则容易长期处于痛苦之中。现实生活中, 往往存在两种人, 一种人是成天怨声载道、怨天尤人, 总觉得这也不好, 那也不对, 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他人, 总是怀疑他人要坑害自己, 疑神疑鬼使自己惶惶不可终日, 痛不堪言。有的人对自然、社会、领导、同事、下属、客户等, 甚至父母妻儿的付出漠然置之, 认为那是自己应该得到的, 是天经地义的, 在得到了金钱、地位、名誉之后, 在鲜花与掌声中, 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幸福, 甚至叫苦连天, 口口声声说上司不理解他, 同事不理解他。这种人, 即使天天穿金戴银、日日山珍海味也未必幸福, 心里很苦, 因此而时常四处设防, 整天提心吊胆, 没有一丝快乐。究其根源就是一个人的道德认知、一个心态问题。如果总觉得欠自己的, 不想到自然、社会、他人对自己的给予, 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产生感恩。有位哲学家说过, 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 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 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一个拥有感恩之心的人, 常常记住的是社会、他人的给予、帮助, 觉得世间的美好, 感受的是家庭的温暖、天伦之乐, 爱情的美好, 朋友的情谊, 自然的阳光雨露, 心情舒畅, 所以快乐无比。感恩是一份美好的情感, 是一种健康心态, 是一种良知, 是一种动力。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 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 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 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 它来自于对生活的爱与希望。有了感恩的心情, 即使遭受挫折, 也不会怨恨失望、自暴自弃。人有了感恩之情, 生命就会得到滋润, 并时时闪烁着纯净的光明。永怀感恩之心, 常表感激之情, 原谅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 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身边的人和物, 就会感到世界的美好, 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感恩”又是一种前进的力量, 促进个人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哀莫大于心死”。感恩使人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 在不幸时得到慰藉, 怀有感恩之情, 则会保持健康的心态、进取的信念。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 常常愤世嫉俗、心灰意冷, 只会指责他人和社会, 愿上帝不公, 怨社会不平, 破罐子破摔, 没有力量, 蹉跎岁月。而一个知恩的人, 常常生活在幸福之中, 在生活、工作中都充满激情, 遇顺境会勇往直前, 遇逆境则英勇顽强, 百折不挠, 披荆斩棘, 铸就辉煌。一个感恩的人, 常常想到的是回馈自然、社会和他人。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父母和子女, 感谢他们给予自己丰富的资源, 无限的关爱和温暖。感恩使他们具有责任、奉献的精神, 想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奋斗创造丰富的成果使人间更美好, 父母、妻儿以及社会所有的人生活更加美满和幸福, 祖国的山河更加美丽, 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姿。因此, 一个具有感恩之心的人, 不仅是一个高尚之人, 而且也是一个充满激情、力量, 富有生机与活力之人。

“感恩”对于社会来说, 具有整合和稳定功能,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在一个社会里, 如果人们没有感恩之心, 则容易出现人性恶化。在那样一种环境里, 没有感恩心的人, 常常会以一种敌意的心态、眼光来对待、看待世间的万事万物, 总会有“赵家的狗又看了我两眼”, 以最坏的恶意来对待社会、他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在这种心态之下, 他对待社会、他人乃至自然的万事万物都会充满敌意、产生对抗、报复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岌岌可危, 无爱可言, 导致父母子女之间强调的是代沟, 兄弟姊妹之间突出的是个人私利, 夫妻之间论的是自己的所得, 朋友之间之间既无义更无爱, 讲的是利用等等, 整个社会硝烟弥漫, 充满仇恨、斗争, 生杀予夺, 家庭里没有天伦之乐, 单位里没有平静、理解, 更无友谊可言, 社会生活中, 有的是掠夺、索取, 毫无仁义之心、怜悯之心。历史事实已经证明, 没有感恩的社会, 必然是缺乏幸福、缺乏生机, 充满矛盾和危机, 动荡不安, 其结果必然是家庭不和、社会动荡、倒退。

在一个社会中, 如果人们具有感恩之心, 则人们的心理、生活中充满阳光。人们记住的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赐予, 感激脚下这片土地的养育之恩, 自觉地爱护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人们记住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姊妹的情、子女给自己带来的无限欢乐, 邻里的帮助。因此, 一定会父慈子孝, 兄弟姊妹情深, 夫妻恩爱, 邻里和睦, 其乐融融;学生记住的是老师的教育之恩, 是老师给我们智慧, 老师则记住的是一份重任和学生那渴求知识的眼睛, 以及学生的成长给自己带来的满足、骄傲和幸福, 它催生的必然是教师的诲人不倦, 学生的孜孜以求, 人才辈出。在单位里, 人们记住的是领导的关怀, 同事的帮助、情谊, 下属的支持, 必然催生相互支撑、团结有爱的集体, 这样的集体一定是一个朝气蓬勃, 具有战斗力的集体;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记住的是他人的帮助、社会的给与, 产生的是对社会的回馈、奉献, 用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 为社会发展做贡献。这样的社会一定是处处充满阳关, 时时拥有欢乐、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美好的和谐社会。

“感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感恩”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文化, 是影响社会发展的软实力。感恩文化是一种基于自身需要的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 意味着平等与尊重、服务与回报、付出与牺牲, 一种根植于日常生活的常态精神, 是透过行动和机制的情怀实践和价值实现。感恩会让人们和谐相处, 消解矛盾, 保持社会的稳定。感恩可以使人们拥有幸福感, 激发奋发向上的激情, 全面调动建设国家, 促进发展的积极性,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感恩可以让人们热爱大自然, 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促进生态平衡,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生,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天地有大恩, 造就万物, 化育众生;不知感恩者、心无真爱, 恶念丛生。而当贪婪、嫉妒、仇恨等恶念控制了我们的心灵, 幸福快乐也就远离我们。境由心造、因心生恩。当感恩之心、报恩之念、施恩之举, 在我们的方寸之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天地祥和安宁、世界一片光明。

三、加强感恩文化教育, 培育高尚人格

感恩文化对于社会建设非常有益, 它可以让人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团结合作, 相互关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需要弘扬感恩文化, 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怀, 让人们具有感恩之心, 产生感恩之行。

加强感恩教育, 培养青少年感恩精神, 创造祖国美好明天。“少年强、则中国强,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文明则中国文明。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中国的重要力量, 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提升人口道德素质, 增强人们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

感恩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家庭、学校、社会齐心协力。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必然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 良心是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与生活经验决定的。教育是培养人们感恩情怀的重要环节。中国有句俗话说, 从小看大, 三岁看老。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 虽然与其终身教育有关, 但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因此, 感恩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从幼儿教育抓起, 贯穿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全过程, 让他们在感恩教育中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则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 培养孩子阳光的心态、感恩的情怀, 高尚的人品, 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也是实现自己的后半生“老有所养”的必然要求。社会是一个大熔炉, 是孩子们成长的决定因素, 应当大力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的感恩文化, 颂扬具有感恩美德之人, 抨击恩将仇报之行, 形成知恩、报恩的良好社会风尚, 使知恩、感恩、报恩形成主体主流的舆论攻势, 真正把中国构建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感恩教育要弘扬中华民族感恩美德。中华文化浩如烟海, 感恩文化是重要内容。“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鸦有反哺之义, 羊有跪乳之恩”, 是中国人为人之基本要求。只有知恩, 才会感恩。感恩教育首先要教育青少年学会感知恩典, 具有阳光的心态。同时要培养他们学会感激, 感激养育自己的人, 因为他们给予了自己的生命;感激教育自己的人, 因为他们丰富了自己的心灵;感激关爱自己的人, 感激世间的万事万物, 心存感激, 知恩图报。

感恩文化具有传递性, 个人无论作为施或收的对象, 感恩教育都会增强其感恩心态, 从而更加自觉地关爱社会或他人, 整个社会的感恩文化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爱华.解读作为美德的感恩德性[J].道德与文明, 2009, (1) .

[2]马丽.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探讨[J].南京大学学报, 2011, (5) .

[3]喻成甫, 张卫, 李懂平, 肖婕婷.感恩及其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学报, 2011, (7) .

[4]廖非.感恩的价值及其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 (4) .

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第4篇

古人说得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意思是赠予别人玫瑰,手中也会留着香气。一个只懂得索取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是愁苦艰辛,神情也是非常沮丧;而一个懂得给予的人,生活必定是幸福美满,心情更是无比幸福。

曾经在新闻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人没有子女,孤身一人靠着捡破烂过日子,但他却一直资助着许多孤儿上学,直到有了工作、成家。记者在采访这位老人时,这位老人只是很平淡地说:“我做这些事不在乎什么名利,我是真心帮助那些孤儿有学可上,生活安定幸福。尽管这只是很少的一点钱,但我相信,人人都捐出這样的一点钱,那将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能让更多的人不再辍学。正因为我做好这些事,我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我希望天下人知道: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如果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只会索取,而不懂得给予,那么这个世界也必将“毁灭”。人,正是因为有着“真”“善”“美”,才和动物区分开来。但如今,有太多的人不懂得给予,只会一味地索取。尽管有人懂得给予,但那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可以想象,若干年后,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所以我们要懂得给予,善于给予。

学会给予,要从现在做起。

本周,听说头小有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到大型医院看病,医疗费用了十几万。刚得到此消息,我校就开始举行捐款活动,通过捐款来帮助那位学生。我们班同学立即纷纷捐款了,有许多人都捐了5元。我心里十分激动,也非常同情那位同学,我就一下捐了10元。我知道:尽管这是多么地微不足道的小钱,但也会鼓励着那位学生,让他走出困境,重获幸福,脸上能够重挂笑容,使我自己也更加幸福。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不是凭空而谈的,我们要把宏伟目标放到日常的实际行动上去。要知道,其实给予是一种幸福!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初三(3)班

指导教师:张桂东

接受也是一种给予杂文随笔 第5篇

结果,过了一小会儿,她慢慢地走向校门,步伐不再轻快,仔细一看,那把深色的伞依旧留在她的手中,似乎从未有别人碰过。从那落寞的神情,大概可以猜测到,是她的孩子拒绝了她的伞吧。这种情景也不是第一次见,乡村里的孩子无拘无束,在下大雨的时候,都可以在露天里踢球踢得超级尽兴,所以有些孩子他们对于伞的依赖心理不是很强,更何况孩子们有一个很奇怪的心理,那就是不能和别人不一样,不然就难为情。所以当别的孩子的家长没有送伞来,而自己的爸妈送伞了,他们就会觉得很不自在,就会立即有拒绝家长好意的心理倾向。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论是父母还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其他,凡是对自己好的人,都不应该辜负。说什么回报父母、说什么报答他人,如果不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那其他的还有什么意义?而为他们着想,其中一点就是要了解他们的心情和想法。就如这位妈妈送伞,她抱着的是一颗爱子的圣洁之心,孩子即使不需要伞,但如果接下了,妈妈的好意便会得到回应,那就是对妈妈的最好的回报。

给予是一种幸福话题作文 第6篇

给予别人是幸福的,我是从那个散发出美好气息的早晨开始慢慢懂得的!

那是一个充满欢乐的早晨。因为我就要用自己的压岁钱去买令我梦寐以求的布娃娃。

到了礼品店,我又一次惊喜的看着那个典雅大方的布娃娃:它的头发总是保持着那整齐而又蓬松的发型,卷曲的刘海儿总是那样适度地吹拂在她的额头。它的眼睛就像是两颗闪亮的黑宝石,镶嵌在漂亮的脸蛋上。那鼻子就像刀刻般,挺而直,给人一种坚毅的感觉。它的嘴巴小巧而玲珑,红润极了,像一颗出水的樱桃。美丽极了!

正当我要买的时候,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吸引着我的视线,哦,原来是来看布娃娃的呀!看着她的眼睛,我知道她也非常想要那个店里剩下的唯一的一只别具一格的娃娃,但我想我不能因为她而放弃这只娃娃呀!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只娃娃。当我从礼品店出来的时候,小姑娘依然盯着我手中的娃娃。

我本来想一走了之,可看见小姑娘那渴求的眼光,我立刻想到了高尔基,他曾告诫自己的儿子:给予是快乐的!我买这只布娃娃只是为了在我孤独的时候有一个陪我的“伙伴”,只是为了快乐自己。我想这个小姑娘应该比我更需要这只娃娃吧!而且,我都已经这么大了,应该学会为别人着想。于是,我再一次低下头来,看着那位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更于心不忍了。于是我狠下心来把自己很喜欢的布娃娃送给了这个小姑娘!

那个小女孩激动的看着我,她紧紧拉着我的手说:“小姐姐,谢谢你,谢谢你把最心爱的布娃娃送给我。”我不好意思的说:“不用谢,我们之间就因该互相分享嘛!再说一个布娃娃和一个灿烂的笑脸比起来,当然是微不足道的。”顿时,我的心里就像抹了蜜一样,甜滋滋的!真的是比买给自己还要快乐呢!此时的我是最幸福的

给予是一种幸福的事情作文 第7篇

每个小孩子不都是母亲给予的爱吗?难道你不应该想想长大以后应怎样对待她呢?下面,我将给大家讲讲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得这学期中考试之前的一个课堂小测试,那也是期中考试之前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了。只见老师快步走进教室,派人立即将卷子发了下去,我拿到试卷以后,一看竟如此简单,便奋笔疾书飞快地完成了,完成后还有十分钟了,我也没再检查,一直到下课铃响起。

因为这天是星期五,老师一上午就把测试卷改出语文成绩来了,试卷一发下来,我一看:一个鲜红的69分印在试卷上,我的脸顿时由晴变阴,此时又听到了放学铃声响起。我慢吞吞的收拾书包,准备回家。

碰巧,今天没有人来接我,只好步行回家了。我又从书包里拿出了今天上午考的语文试卷,只见鲜红的69好像在嘲笑我似的,我生气的把它揉作一团,扔进了书包里。

回到家后,妈妈见我无精打采的样子,便问我:“怎么了,儿子?”我顿时抑制不住眼眶中的泪水,一头栽进妈妈怀里哭了起来,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今天上午的语文测试我只考了69分,您打我吧!”不料,妈妈不但没有打我反而还对我说:“宝贝,成绩真的并没有那么重要,不要把它当做一个挫折,勇敢地去面对,下一次考好不就行了吗?”我止住了我眼眶中的泪水,向妈妈点了点头。

此后,我的语文成绩蒸蒸日上,一次比一次好。

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第8篇

“作为一校之长, 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 要用校长的魅力感染人, 要用朴实的行动说服人, 要用全新的理念引导人。”天津市红桥区新村小学校长董连琴说, 15年的管理工作让她收获颇多, 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奉献是一种幸福。

在红桥区新村小学采访, 教师们都说“董校长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校长。”为提高干部在教师中的威信和管理水平, 她策划开展了“六个一”活动, 即每位干部每学期为教师解决一件实事, 每学期设计一项特色活动, 每学期为学校发展提一条高质量建议, 每学期承担一项教育、管理课题或开展一次教育专题讲座, 每学期讲一次党课, 每学期跟踪指导一名青年教师或教研组的教学工作。通过“六个一”活动, 提升了干部学以致用的能力, 并收到良好效果。

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师德水平, 在董连琴的倡导下, 学校相继举办了班主任沙龙、师德研讨会、师德培训会、师德楷模颁奖盛典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此外, 学校的很多活动都是董连琴的创意。每年的“新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总以新颖独特的形式, 为教师呈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果;“名师引领话课堂”活动提出全学科共学共研共议的理念, 在切磋中转变教师的观念, 在交流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展示中焕发课堂的精彩;“跟踪听课制度”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一系列教研活动培养了一批批学科带头人、区级名师、名班主任等。

工作中, 董连琴全身心投入。曾因劳累而病倒, 但她没有耽误一天工作, 而是利用节假日去医院就诊, 还没彻底康复, 就回学校上班了。“您上下楼为什么要一步步扶着栏杆走?”“这么凉爽的天气您怎么大汗淋漓?”“这些药都是治什么的?”面对同事不解的询问, 她总是笑笑, 却什么也不说。

董连琴说:“我想,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 我的追求是‘将新村园打造成师生快乐成长的乐园。’我愿做师生成功的红毯, 为师生铺就七彩的道路, 让师生品味斑斓的人生。”

接受,也是一种给予 第9篇

等他们走近了我才注意到,童高托着的是一个月饼,苏式的,饼皮脱落在手心里,不时有人踮起脚飞快地伸出手指捏一丁点儿碎屑,连同手指一起放进嘴里。

“老师,给您吃。”童高把月饼递过来。

“老师,这个月饼童高舔过。”一旁的曹一时咬着手指说,“您不能吃。”

我很想笑。

“他胡说!”童高涨红了脸。

我腾出一只手摸摸童高的脑袋:“谢谢,你还是自己吃吧。”

童高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放心,这个月饼绝对卫生,我保证没有舔过!”

我不喜欢吃月饼,更羞于吃学生的月饼。于是我再次推辞:“你们大家分着吃,老师吃过了。”

男生们高兴得跳起来,一哄而上抢月饼。童高翘起嘴巴闷闷不乐,把月饼藏到口袋里,说谁也不准吃。

下午放学的时候,童高的同桌跑过来告诉我,童高在座位上自己跟自己生气,不肯出来排队。

自己跟自己生气?我怀着好奇心走进教室,来到童高身边。他把书包撂在地板上,坐在椅子上低垂着头,一言不发。

“你怎么啦?”我拍拍他的肩膀,“发生什么事了吗?”

童高抬起脸:“老师,今天是中秋节。”

“是啊,那你还不赶快排队回家和家人一起过节?妈妈在校门外等你呢。”我笑呵呵地把他从座位上拉起来,帮他把书包背上。

童高一边走出教室一边回头看我,好像舍不得和我分开。

我目送他走过长廊,看见他对我做了一个拍口袋的动作。

第二天上午,在童高的作业本上,我看见这样一句话:“老师,你不相信我吗?那个月饼我真的没舔过,真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惦记着我没吃他的月饼。他不愿意回家,还朝我拍口袋,都是因为这个。

感动之余,我把童高找来,温和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没有舔过月饼。”

“那你为什么不吃?”他望着我,眼神干净透明。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的月饼不干净。”我俯身说,“我只是不好意思吃。你想啊,老师吃学生的东西,怎么好意思?”

童高浅浅地笑了,从口袋里掏出月饼,捧到我眼前:“老师,现在没别人,你吃吧。”

我愕然。还是那块月饼,只不过因为又掉了一层饼皮而越发单薄了。他居然藏了一天。

在他期待的目光里,我双手接过月饼,并且把它放在嘴边,轻轻咬下一口,“嗯,真甜!”

童高咧开嘴笑了,露出一对可爱的酒窝。

那一刻,从他率真的笑容里,我感受到了他的内心因受到信任和尊重所产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一切不过是因为我接受了他的月饼。原来,接受也是一种给予。

给予是一种幸福的事情作文 第10篇

正因为如此,一到下课,便总有人围到我身边,让我给讲题。给你们讲题?开玩笑!你们都会了,都考上好高中了,我回家待着呀?我不会,你们找别人去吧。我暗自想到。但这又不能直接说,就得装模作样地看上一分钟,然后不时挠挠头露出沮丧的神情,意思就是说,对不起,我也无能为力。这样几次之后,来找我的人几乎就没有了。

的确,这么做之后,他们的数学成绩没什么提升,可我自己的成绩竟也没什么提升。有时,甚至还不如从前。这可咋整啊?

事情从那一天她找我后有了转机。

“数学一百五那小子,你看我这数学学这么差,帮我找几道题做做呗。”念在我和她私交甚好的份上,我随口答应下来。咱家题是不少,练习册翻出来能有一箱,可也不能随便给人本练习册就让人写啊。我得事先写一遍,再让她做;她要有不会做的,我还得给她讲。不过,这样也好,让我又多见了很多题型,长了很多见识。更令我震惊的是,我在月考中竟又考了个150。

从那时起,再有人问我题,我就会耐心地解答给他了。这么做多了,我在同学中还得了个好人缘,有困难了,大家都能帮我解决解决。可谓多助之至,同学顺之啊。而为我带来这一切的,只是我为他们耐心地讲解几道数学题而已。

给予是一种幸福的事情作文 第11篇

那是爷爷去游泳,我给予他的机会。

从此以后,爷爷便像着了魔似的每天下午准时准点去游泳,不论刮风、。今天这家游泳馆改建就去那家,明天那家游泳馆不开就到这家,整个小城的游泳馆都被他跑遍了。起初我还高兴爷爷有了事情可忙活,不再成天悠哉无事可干。

可是到了后来,爷爷对于游泳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甚至连感冒、或是除夕傍晚,都坚持去,不答应还不乐意,嘀咕些什么。

“今天就别去了,除夕大家聚在一起多好!”我无力地劝说,希望爷爷可以答应。

“不行!我办的年卡,不去就亏大了!”爷爷斩钉截铁地说,平时不大的眼睛也瞪圆了。

“为什么?明明是我让你晓得游泳,要不然你还不知道呢!今天不许去!”我生气了,只见爷爷脸上的热情随一阵冬风消失,看见他失落的背影,我感觉什么东西捏了我的心一把。

爷爷又复原了,比原来更糟,拉二胡的声音也不再热情,天天阴着脸,再也不哼什么小曲儿了。

我给予他的兴趣又亲手夺了回来。

耳畔没有了爷爷大而亮的得意——“今天我游得比那些小年轻还快……”

愧疚围绕着我,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我所给予爷爷的不仅是一次机会,更是他对自由生活向往的权利,是他对自己兴趣追求的权利。

“爷爷,游泳去吧,早点回来……”

爷爷立刻站起,黯淡无光的眼神立刻充满喜色,笑的像个孩子。我,把他所想要的,真真切切地给予了他。

给予是一种幸福的事情作文 第12篇

而我从小是在阊门边长大。阊门给予了我儿时的回忆。

从伍子胥筑吴都开始,阊门便屹立于此,是它见证了苏州老城两千五百年的沧桑变迁,也是如此,一副崭新的姑苏繁华图展现于世。

人家都说江南女子依水而生,人也似水柔情。而我却是一个从小四处跑跳的女汉子。因为我家以前就住在阊门附近,每天傍晚就能看到黄昏散落于阊门上壮丽的景色,便由此对它的故事心生好奇。我也就有事没事都往那里跑,稚嫩的小手抚摸着城墙斑驳的纹路,一道道斧凿过的痕迹让我有了无尽的探知欲。阊门给予了我最初的好奇。

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阿婆经常给我讲“阊门”的故事。

“当时英勇善战的伍子胥带领吴国的战士们去攻占楚国,所以当初,阊门名为破楚门。它上面刻满了苏州古城从发源到兴起,再到现在繁华的都市的变迁……”

阿婆娓娓道来。

年幼时,阿婆总是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阊门边,给我讲一个又一个阊门故事。而我的思绪就伴随着她的话语飞回了以前的阊门。那是一幅怎样的的图景?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阊门的繁华必定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为它写下华丽篇章;阊门的浪漫也会迎来一个个游人在这里风雅集会,流连忘返;悠久的文化必然为阊门带来了数不尽的锦绣才子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从阊门的历史到吴地的岁月,再到江南水乡的文化底蕴。也正是如此,使我对历史文化充满热爱。

啊,我的阊门!

石墙中总有那么几颗小草,在顽强地生存,它在阳光的滋润下,活出新的风采。

惩罚,也是一种爱 第13篇

一、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恶之性”如何得以从善呢?靠的是教育。只有通过说理、处罚以示警戒,才使人的劣根性逐渐消失,从良向善。成就了孟子一生的,固然有“孟母三迁”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孟母对孟子近乎苛酷的教育。所以,封建社会私塾中对顽劣之童采用“掌手”等所谓的体罚教育方式,才得以延续千年。

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的高度发展,处于懵懂之期的小学生深受影响,思想、性格更加复杂化,因此,科学的教育更离不开惩罚。近年来,我们一直很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即按照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这种养成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应该看到,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样,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人学习的权利,所以,有时我们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学习权利———给予必要的惩罚。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二、教育惩罚要讲究艺术

马卡连柯曾说:“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教育惩罚是指以“实施处罚使犯错误的学生身心感觉痛苦,但不损害受罚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处罚方式。可见,教育惩罚不是体罚,也不是伤害、虐待、歧视。如何运用好教育惩罚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1. 惩罚是为了帮助

惩罚不是解恨和撒气,而是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使其健康成长为目的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帮助他们。

教育学家陶行知在担任小学校长时,曾这样“惩罚”一位学生:当他发现这位学生用泥块砸另一个同学时,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办公室,那位学生早已惴惴不安地等在那里。先生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一块糖给他,说:“你按时到,我迟到了,奖给你。”学生惊疑不定地接过糖。接着,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说:“我制止你用泥块打人,你立即住手,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地接过糖。先生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根据我的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颗糖也是奖给你的。”这时,学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说:“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先生笑了,又掏出第四颗糖:“这颗糖奖给你,是因为你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好啦,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

陶先生的这种惩罚,是对孩子心灵深处的触动,学生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心悦诚服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这样就达到了惩罚的真正目的———让学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2. 惩罚需要尊重

孙云晓老师说:“惩罚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所以,越是惩罚,越要尊重。”惩罚的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因此,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实施惩罚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技巧方法,不能对学生冷嘲热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美国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就受到了惩罚。麦克劳德有一次因为好奇,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于是偷偷把校长的爱犬杀了。校长知道后,非常恼火,决定对他实施惩罚。这位校长十分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他罚麦克劳德一个星期内画出两幅图,一幅是狗的骨骼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认真研究狗的内部结构,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完成了这两幅图,校长对他进行了高度表扬。

杀狗事件就这样结束了,而麦克劳德却从此对解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奋研究解剖学,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解剖学家。如果校长不尊重麦克劳德,而是狠狠训斥他,让他难堪,甚至直接摧毁他的自尊自信,也许他后来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了。可见,惩罚需要尊重,否则就可能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损,进而厌恶老师,厌恶学习,甚至厌恶生活。

3. 惩罚中有真诚的爱心

当学生犯了错,我们惩罚他时,不管采用什么措施,都应以“爱心”为原则,要用爱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

看见几个小学生在摇一棵小树,老教育家孙敬修老师没有大声呵斥、狠狠地惩罚他们,而是走过去,把耳朵贴在小树上。孩子们莫名其妙,问他干什么。孙老说:“你们听,小树在哭呢,你们把它的根快摇断了。”孩子们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孙老继续说:“不如我们去拿铁锨和水桶,给小树浇水培土,好吗?”孩子们飞快地拿来了水桶和铁锨。以后,孩子们还当上了小树的“卫士”,为小树培土、浇水。

孙老师令教育惩罚成为教育艺术,他小心翼翼地呵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了孩子正确的导向,从而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教育境界。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教育的惩罚不是体罚,它具有现代民主精神。在这个惩罚机制中,学生切身体验着人与人之间人格的平等,感受着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教育中的惩罚是一种艺术和智慧,更包含着教师对孩子浓浓的爱。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漓江出版社, 2008.5.

[2]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新华出版社, 2002.4.

这也是一种幸福 第14篇

幸福是什么?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无所谓幸福,不痛苦便是幸福。”幸福在哪里?其实幸福就在你身边。

某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家晚报展开关于“什么是幸福”的调查活动,该报记者随机采访了街上的行人。一个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一个无业游民说:“有工作就是幸福。”一个匆忙的富人说:“有空闲就是幸福。”一个工作太忙的人说:“不上班就是幸福。”一个失去双亲的人说:“父母在就是幸福。”一个瘫痪在床的人说:“站起来就是幸福。”一个捡破烂的人说:“多拾些破烂就是幸福。”

在他们看来,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其实不然,只要你以平常心来看待一种事物,这便是一种幸福。

在被慵懒的阳光包围的冬日午后,搬一把躺椅,坐在灌满了阳光的阳台里,手捧一本心爱的小说,悠闲惬意地翻上几页,然后用书盖住被阳光染红的脸颊和眼睛,恬静地小憩一会儿,这便也是一种幸福。在秋风送爽的天气,嗅着桂花的芬芳,踩着枯黄的落叶,听着脚下沙沙的声音,就这样一直走下去,这便也是一种幸福。在闷热的夏天,听听窗外大自然的交响曲,这便也是一种幸福。在轻松的春天,享受眼前的五颜六色,这便也是一种幸福。幸福是自由自在的日子,幸福是一种满足,并无实质的存在,学会知足,就拥有了幸福。

有人把幸福当做毕生追求的东西,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幸福是一种很美的意境,一种淡定的情愫,一种知足的心情。幸福在哪里?不要刻意追求幸福,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蕴含着幸福。

不要为寻找幸福而苦恼,也不要为寻找幸福而伤神,认真地对待你所做的事,真心地关爱你身边的人,乐观地面对一切不顺与困难,不去追求过高的目标,不与别人比较你的劣势或不足,不要刻意在乎别人的生活……你会发现,幸福时时处处就在你左右。

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把握现在。这就是幸福。

点评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永恒而无唯一答案的问题。答案可以仁者见仁,也可以智者见智,但是,在小作者的眼中,幸福就是一种 “美的意境”“淡定的情愫”“知足的心情”和“身边的一切”。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生活中,这种幸福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更遑论享受这种幸福了。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内容稍显单薄,有些内容甚至有些空洞,这一点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给予是一种幸福的事情作文 第15篇

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了,似乎经过我手的植物,大部分都会枯黄,而我一直找不到原因。

几周前,我一时兴起买了一盆虎皮兰。虎皮兰的模样,确实就像它的名字。它有数片芦荟一般的长叶,深沉的绿中不规则地分布着白斑,似是虎皮般优雅。

回家后,我将虎皮兰放在阳台上,为它浇了一大壶水。火红的夕阳照耀着虎皮兰,叶面上残留的水珠闪耀着几个极亮的光点。我痴痴地望着虎皮兰迎着阳光欢乐生长,内心欢喜,多么希望这弱小的生命在我的呵护下,茂盛生长。

我每天都去看望虎皮兰,浇浇水,松松土。可这种照顾似乎反而加剧了它的死亡,虎皮兰的叶不再碧绿肥厚,呈现了一种死气沉沉的灰绿,一种恐惧涌上心头,莫非它要死了?我像一只小蚂蚁陷入沼泽般束手无策,也许我根本不明白它需要什么……

果然,在我的惶恐中,它还是死了。虎皮兰的叶渐渐地变为恐怖的灰黑色,在时间的流转中逐渐没入土壤,消失殆尽。

“你给它浇那么多水,它能不死吗?”将此事告诉妈妈的我却遭到一声责骂,“以后这些草你让他们自己长,不用太多人为的浇灌……”

原来之前我一直盲目地把我认为最好的给予虎皮兰,殊不知这种根本就不需要的好,反而危害了它的性命。意识到这点,我万分愧疚。

给予是一种幸福的事情作文 第16篇

那时的我备受打击自己孤身一人在荡秋千。空气中一片寂静,安静的听不到他人的呼吸声,仿佛也听不见,自己晃荡的铁索声。我在沉思在自我安慰甚至感觉自己在放空。然而这让我不知道另一个秋千也有一个人……

在感觉秋千被摇时,我抬起了沉思已久的头,抬头看见的是一张微笑的脸庞她问我有什么困惑,我思考了会儿,便告诉她。她听后说:"生活这条漫长的路,不会像个平原那么平坦,它有着曲折,有着大石子,处处充满困难,需要我们绕路,用行动来化解危机。人生中有不同道路,这需要你去选择,一旦选择就要完成,现在的你已经陷入陷阱。即使当时懵懂的我听不懂但看见她的笑也不由自主的笑了。

自那以后,我碰到的问题也多了,但是只要想起她的话就会化解困惑,直至找到出口。

每当我有空闲的时间就会去那个荡秋千上去等她,她仿佛有点忙,没有几次能够遇上,但只要在这里就仿佛看到了她。

最后一次见面不是在游乐园,而是在马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她,走进了。她惊讶的问,我怎么在这里?我看到一个男人在帮她提行李,我没有回答,而是问她要走吗?她仿佛有点紧张,不过用淡定镇压住:本来不想告诉你,怕你伤心,我在这里只是为了补贴家用,而工作两个月,感谢你的陪伴,现在我有公司聘用了,只能走了,放假的时候我会来找你。突然男人叫她走了……

给予是一种幸福的事情作文 第17篇

母亲是个爱干净的人,每次都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她不喜欢有外来客访打扰她。

有一个晚上,她下楼去拿包,刚走到一楼,就被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吓得一身冷汗。我拿着手电筒看了个明白,原来是一只不起眼的青蛙,可我却看得入神。

当我把光照在它身上时,它鼓起双眼,脑袋趴在地上,正陷入无处可逃的困境。它的四肢微微抖动着,眼神泛出无限的恐慌……

也许,它是出来觅食,把可口的食物带回给自己的孩子;也许,它的父母正在某处等着它,等着它们心爱的孩子……

“快把它赶出去!”母亲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把它留下吧。”我有些同情的说。“不行,它很脏,会把这儿弄脏的。”母亲有些愤怒了。“可它们也有爱它的父母,有它担心的孩子。”我说道。母亲也许心软了,于是便答应了我:“那好。但你以后可不许碰它。”“没问题”。我笑着答应了。母亲便摇了摇头走了……

第二天晚上,我依然到一楼梯间去找它,不出我所料,它仍然在那儿。一进门,我便用奶奶捡来的纸片给它做了一个温暖的家,让它有了自己的归宿。

看看它,它在自己的家里舒适的呆着,它抬着头,左顾右盼,显得轻松极了。它的眼神中浮现中安宁和温暖,我的心里不禁涌出一种快乐。这就是幸福……

从此,我的心中又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丝温暖。每天下晚自习后,第一件就是去看看那只青蛙,我把它当作最好的朋友,它也把这儿当作自己的家。

残缺也是一种美 第18篇

可以说, 做到“完美”几乎没有可能。

然而, 虽然“完”难以企及, “美”却常常驻足, 让你欣赏到“残缺之美”。

新月如钩是美, 绿肥红瘦是美, 黄沙漫漫的大漠有长河落日之美, 白雪茫茫的冬日有孤舟独钓之美。

记得以前练习书法, 老师帮我雕刻印章。印章刻好后, 老师在印章最外围的方框上用刻刀挖出一个小小的缺口, 让那框不再完整。老师告诉我, 刻章时常常会留一个缺口, 这样可使印章更自然, 更具有美的气息。

细审印章, 当真如此。那一个缺口, 使印章更加灵动, 不显呆板, 残缺的美即在此。

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咬了一口的苹果”, 其真实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必探究, 但我们可以有自己的解读———残缺也是一种美。

多么奇怪啊!圆满, 意味着终止;而残缺却包含着美的特质。残损令人惋惜, 残破勾人伤感, 残缺引人遐想。古今中外, 最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悲剧的;古旧破败的建筑散发着历史沧桑之美, 而一旦修葺一新, 这种美也便荡然无存。

其实, 人生就是一种残缺之美。有几人能够一帆风顺?谁又能没有遗憾?但这些挫折与遗憾常常使人生更加丰厚, 精神更加明亮。项羽饮恨乌江, 流传下千古英雄的悲壮之美;李白梦断长安, 却在山水之间吟唱出盛唐的锦绣诗篇;史蒂芬·霍金只能用三根指头向世人展示他那惊世骇俗的智慧之美;马丁·路德·金在罹难后才将自己的美好梦想在美利坚的国土上变成现实。

古人云:“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会犯错, 都无法将事情做到完美, 也正因有了这样的缺陷, 事情才越做越好。试想, 如果一切都已“完美”, 那么, 我们还需做什么呢?人们还有什么新的目标、新的追求?

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世人的认可和赞赏,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那些缺陷的不断弥补, 对完美的孜孜追求。略举两例。起初的电脑是黑屏白字, 电脑上所见并非打印出来的样子, 乔布斯不满足于这样的界面, 硬是要求工程师做出与打印成品一致的页面。还有一次, 乔布斯参与《玩具总动员》动画制作时, 有一个画面是阳光透过百叶窗照进室内, 这一个镜头不知做了多少遍又调整了多少遍, 才使光线的角度和明暗恰到好处, 这一细节在当时可称得上是杰作, 使整部动画更加出色。

正因为有了残缺, 人们才会更加努力地向完美靠近;正因为永远也无法达到完美, 人类才得以进步和发展, 这也许是残缺之美的另一个体现。

我们大概都还记得, 那断臂的维纳斯, 是智慧与美的女神。

上一篇:后张法在预应力T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下一篇:“三查三访三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