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二则邯郸

2024-07-19

成语故事二则邯郸(精选10篇)

成语故事二则邯郸 第1篇

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温暖

天快亮了,敬爱的周总理走出人民大会堂。他为国家为人民又工作了整整一夜。

周总理刚要上车,看见远处有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清扫街道。他走过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清洁工人望着敬爱的周总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一阵秋风吹过,从树上落下几片黄叶。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的温暖。

成语故事二则邯郸 第2篇

There is a naughty boy in a village.He likes telling lies.One day he wants to make fun of the farmers.So he shouts, “Wolf!Wolf!Wolf is coming!” The kind farmers are working in the field.They hear the shout, and hurry to help the boy.But when get there, the boy says: “There isn’t a wolf.I’m joking.The farers are angry and go back to their field.After a while the biy shouts again, “Wolf!Wolf!Wolf is coming!” And the farmers come and are cheated again.The boy laughs and laughs.They say, “You tell lies.We will not believe you.”

Later a wolf really comes.The boy is very scared.“Wolf!Wolf!Wolf is coming!” the boy shouts and shouts.“Help!Help!” But no one comes.And wolf eats the naughty boy.狼来了

村子里有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喜欢撒谎。一天,他想捉弄村名,就大喊:“狼来了!狼来了!” 善良的村民们正在地里干活,听到喊声,赶快去救他。俄式他们到了那里,男孩说:“没有狼。我跟你们开完先的。”村民很生气,回到田里。不一会,那孩子大喊:狼来了!狼来了!”村民来了,却再次被欺骗。男孩开心地大笑,村民们说:“你说谎。我们再也不会相信你了。”后来狼真的来了。男孩十分害怕。“狼来了!狼来了!”他大声呼喊,“救命啊!救命!”但是没人来。结果这个淘气的男孩被狼吃了。

Little Red Riding Hood

Little Red Riding Hood is a lovely girl.She likes red hats.So her mother calls her little Red Riding Hood.Her grandma loves her very much.But now she is ill.Her mother is busy.So she asks little Riding Hood to see her grandma.In the forest, a wolf sees little Red Riding Hood, “Look, little Riding Hood.I have children for lunch, the path goes to her grandma’s house.”

The wolf comes to grandma’s house and eats grandma.Then he wears grandma’s glasses and clothes, and in her bed.After a while, little Red Riding Hood comes to grandma’s bed.To her surprise, grandma’s mouth is very big.So she asks: “Grandma, why is your mouth so big?” “I eat little girls with this mouth.” And he rushed at little Red Riding Hood.“Help!Help!” The wolf runs after little Red Riding Hood.At this time, a hunter passes through the house.He shoots the wolf and saves little Red Riding Hood.Then he cuts the wolf and grandma comes out.小红帽

小红帽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她喜欢红帽子,于是她妈妈就叫她小红帽。

她的祖母很爱小红帽,但现在她生病了。小红帽的妈妈非常忙,所有她让小红帽去看望祖母。在森林里,一只狼看见了小红帽。“瞧啊!小红帽。午餐有小孩子可以吃啦!这是一条去她祖母家的路。”

狼来到了祖母家并吃掉了祖母。然后他戴上祖母的眼镜,并穿上祖母的衣服并睡在祖母的床上。过了一段时间,小红帽来到了祖母的床前,使她吃惊的是祖母的嘴巴非常大。于是她问:“祖母,为什么你的嘴巴这么大?”“用它来吃小女孩。”狼说这就扑向小红帽。

管理故事二则 第3篇

有两个追求幸福的穷苦青年, 经过艰难的跋涉, 终于在一个很远的地方, 找到了幸福的使者。使者见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便给了他们每人一颗幸福的种子。一青年回去后, 将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里, 不久他的土地里就长出了一棵树苗。他每天辛勤地浇灌, 第二年枝繁叶茂, 果实挂满枝头。他继续努力, 渐渐拥有了大片的果园, 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足之人。他娶了妻子, 有了儿子, 过上了幸福生活。

另一青年回去后设了一个神坛, 将幸福的种子供奉在上面, 每天虔诚地祈祷。青年把头发都熬白了, 却仍然一贫如洗。他十分生气和不解, 所以又跋山涉水来到幸福使者面前, 抱怨使者骗他。幸福使者笑而不答, 只让他到另一青年那里看看。当他看到大片的果园时, 顿时醒悟, 急忙回去将那颗种子埋到土里, 但幸福的种子已经被虫蚀空了, 失去了生命力。

【点评】

一个企业的成功是靠管理者辛勤的努力获得的, 当我们发现了一个机会时, 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通过各种管理手段获得这种市场机会, 使它开花结果, 而不是等待。

愿望

三只不同的动物被一个人关进了三个不同的笼子。人对动物说:“我可以满足每个动物一个愿望, 请说吧。”

浪漫的熊猫说:“我要一个美丽的雌熊猫。”贪吃的猴子说。“我要很多很多的核桃。”勤奋的鸽子说:“给我一大沓信纸和一支笔吧。”

三年以后, 他们被放了出来。

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猴子, 它抱着一大堆核桃, 大喊道:“给我砸开!给我砸开!”原来干硬的核桃壳使它无法享受到美味。接着出来的是熊猫, 只见它怀里抱着一个小熊猫, 雌熊猫拉着一个小熊猫, 还有一个小熊猫跟在身后。

最后出来的是鸽子, 它激动地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 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 反而增长了200%!”

【点评】

新农村故事二则 第4篇

不经意间,我走丈老已经走了十八年,那段路不很长,却因时世的变迁,也颇值得回味。

我走丈老有三条线路。走西线最远,走的是省道,六十年代修的公路,弯弯曲曲,起伏也大,连三坡、老鼠洼这些路段,骑自行车要时上时下,不太方便。搭乘班车的话,在县站乘车30里,再往南步行8里才能到丈老家。从候车算起,到达要一个半小时。走南线稍近,路也平坦一点,以沿山公路和河堤为主,差不多20里,然后北折山路5里才到,骑自行车走丈老多走南线,要两个小时才到。第三条路是走中线了,翻山越岭,走冲过河,全靠步行,20多里山路要走3个小时。有时不想骑自行车,又想省几个路费,就选中线了。

我和妻是上世纪90年代初结婚的。妻的嫁妆里就有一辆凤凰牌28型的自行车。那时,一般家庭里都没有摩托车,凤凰牌的自行车就是好的交通工具了,我用新自行车驮着娇妻从南线走丈老,也着实让不少的人羡慕过。有一次,我在河堤上骑累了,就叫妻带我,她爽快地答应了。我坐在自行车后,也着实美美地享受了一回妻子带我的浪漫感觉。

两年后,儿子出世了。逢年过节走丈老,就必然要带上儿子,一张小小的自行车上就有了三个乘客。在自行车的三角架上,绑上一个小座椅,把儿子放上去,夏天要蒙纱巾防蚊子,冬天里还得用围巾捂严防风寒。当自行车前面已放不下儿子的时候,儿子就已上学了。

其实,选中线走丈老的感觉也很浪漫。其间,要过碾盘河,一般的时候是踩着石头过河,逢上春雪融秋雨绵,河水稍涨了的日子,我就得脱下靴子,光着脚板将妻子和儿子一一背过河。

走中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锻炼儿子。当儿子会走路后,我和妻子就带儿子在中线锻炼他行走。他走累了,就背他一程,然后又放他下来走,如此反复,有时在他累的时候,我还会说,外公在等你一起去堰塘捕鱼呢。于是他就走得特别来劲。那是因为儿子最喜欢吃鱼。当儿子能走完去他外公家路程的时候,他就成长为一名少年了,个子高高的,腿也特别有力。

走西线的时候是比较少的,出了钱不说,还要等车,搭了车不说,还要再走,很烦人。后来乡村公路通了巴士,我们一家走丈老也坐过不少的村巴,乡路坑坑洼洼,人坐在车上摇摇晃晃,一路上还要停停靠靠,来回也要1个小时。这村巴也坐得不舒心,很多时候我宁愿骑自行车走丈老,让妻子、儿子坐村巴去。

2004年的时候,西线省道裁弯取直,10多米宽的柏油马路宽敞而平坦。我也让“凤凰”退役了,买了一辆建设牌的摩托车,带上妻儿去丈老那里只要40分钟了,而且兜风的那种感觉十分惬意,从此不再走南线和中线了。去年,西线的乡村公路也修成了水泥路,直达丈老的家门,走丈老只要半小时了。

岁月如梭,日子越来越好,走丈老也就好像走隔壁,我每年多去看望双亲自在情理之中,但总觉又少了点什么。于是心里又暗自思忖,什么时候该带上妻儿再走一走中线,或再骑自行车走一走南线,重拾往日的浪漫,相信会是很阳光很健康的心路之旅。

返乡梦

对于漂泊在外打工的人来说,返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返乡创业是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梦想。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2009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开始严重影响我国,股市下挫,一大批沿海企业破产倒闭或裁员,使得大量的农民工提前返乡。而就在这一年,我那在外打工近20年,一个堪称典型农民工的大姨佬有了急迫的返乡创业念头。

我的大姨佬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凭着裁缝的手艺在沙市、武汉、北京、辛集、保定等城市奔波谋生。当他的独生女儿——我的姨侄姑娘初中一毕业,也就随大姨佬学裁缝手艺,一直进厂务工。后来,他干脆把姨姐带上,举家出门打工。每年回乡,总是风风光光的,而且建新房,买家电和摩托车,家境一年胜过一年。后来,姨姐患上肝硬化,差一点客死他乡。

姨姐是在2008年不幸去世的,且花去了不少的积蓄,让大姨佬的家境急转直下。不料又在2009年遇上了金融危机,大姨佬和姨侄姑娘北上不行,就跑到广州。哪知在广州打工并不顺利。他终于与女儿分开,再北上辛集,又不成,转而至武汉,而其间至少三次返乡,考察回乡创业的事情。

其实,打工在外,回乡是迟早的事情。只是金融危机让大姨佬第一次感到回乡创业的紧迫性。代种他责任田的老父亲已有70高龄,一年比一年衰老,早已不堪守土护家的重任,自己也四十有五,难道要在外打工一辈子不成?再者,女儿一年比一年更加成人,婚姻大事迫在眉睫。所以在2009年这个雪上加霜的年份,大姨佬回乡创业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来得急迫!

大姨佬回乡有三个打算,一是做服装生意,二是买车搞运输,三是与人合伙搞快递。无非也就是当个体工商户。他征求我的意见。而我对生意是门外汉,根本就给不了什么建议,要他自己拿主见。于是,他便回乡东跑西跑的打探行情,犹犹豫豫,最终下不了决心,怕有朝一日,自己打工的那几个血汗钱血本无归。最终,他又到武汉做起老本行来。

今年春节,他并没有急着出门,先是跑到城东工業园的金犀牛公司应聘,当了解到工资一月不到2000元时,他还是决定要外出,单单落下姨侄姑娘在家。

不久,姨侄姑娘到我家来,说是要在新江口找份工作做。我倒是劝她,新江口的工资低,不如在外打工,因为她毕竟还年轻嘛。姨侄姑娘说,做缝纫太辛苦了,她早已厌倦了这一行。当然,她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在新江口找到一个如意郎君嫁了。于是,我只好由她性子白天在新江口大街上找工,据说还拉上了一个住在新江口的女同学满街地应聘,晚上就住在我家。姨侄姑娘去过好几家服装超市、美容店、影楼什么的,最终选定一家文具店。原因是这家文具店开出的工资是月薪1200元加提成,是所遇商家中开薪水最高的。我问她应聘的情况,她说要试工一个星期,老板管吃不管住,录用不上的话,老板也就不开试工期间的工资了。我说那不是骗局吗,老板只要都录不上话,就会源源不断地招工,也就源源不断地有人给他白干。姨侄姑娘说这都是双方同意的。我也不再说什么,巴望文具店能录用她,然后在新江口成家立业也未必是坏事。哪知到了第6天,她说干不了,主动去请辞。我便要去找老板,多少给姨侄姑娘开一点工资,她却偏不让我去搅和,说这都是事先约定的。我也只好作罢,心想吃点亏上点当,对她今后也有好处吧。姨侄姑娘辞工后,还是听我的话,到广州随他表叔学服装打版设计,学成了至少也是个高级技工,不用干车工的苦活了。

大姨佬不久也传来了好消息,在武汉一家服装公司做上了车间管理,相对轻松,而且工资也不错。

这当然受益于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在2009年的农民工返乡潮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中国又出现了“民工荒”,这对于打工人群是一个利好的形势。

转眼又将年终岁末,可以预见有12万之巨的在外松滋儿女又将很快开始他们的匆匆返乡之旅,春节之后还得随车轮滚滚地流向全国各地。我不知道他们在为获得一份较满意的工作和薪水的同时,还要付出多少对家乡的离愁别泪,因为父母、兄妹、子女和故土注定是他们永远魂牵梦绕、难舍难分的情结!

不可否认有一些成功人士干脆“孔雀东南飞”,举家迁居东南沿海发达城市,适彼乐土,也有一些回乡创业的成功人士,包括回乡就业的农民工,一面就近兴业打工,一面守土守家。但我却不知道我的大姨佬,还有姨侄姑娘是否还有回乡创业的打算。进一步讲,我也不知道像我大姨佬、姨侄姑娘一样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返乡创业的路还有多漫长!而我只是有一种强烈的期望,期望我们松滋在未来几年,能为在外的游子提供更多更好的返乡创业环境或就业机会,至少也不要出现那种欺负返乡打工妹的文具店了。

(编辑 刘可)

成语邯郸梦的故事 第5篇

【注音】hán dān mèng

【出处】中年许国邯郸梦,晚岁还家圹埌游。 宋·王安石《中年》诗

【解释】邯郸:古赵国都城。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不能实现的梦想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黄粱梦、黄粱一梦

【押韵词】穷通皆命、及时应令、统一口径、死生有命、逞强好胜、修短有命、邪不敌正、请先入瓮、发号出令、习久成性、......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卢生,在邯郸一个客店遇见道士吕翁。吕翁送他一个枕头,这时店主正开始做黄粱饭,卢生小睡一会,在梦中他中进士做宰相娶美妻,儿孙满堂,生活美满。梦醒后,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做熟

【成语例举】

感恩的心背后故事二则 第6篇

有一首这样的歌,叫《感恩的心》:

台湾的某地

一对以拾破烂为生的夫妻,在一次拾破烂过程中拣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俩人的生活本来就很拮据,在加上一个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经过俩人的激烈争吵,决定抚养这个可怜的孩子。

从此以后,俩人工作(拣破烂)就更加的辛苦了,为的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拣来的女婴!从喂奶,到学走路,到学说话,俩人的心血就全部倾注在这个女婴身上!同时他们也放弃了自己生孩子的机会,全力抚养着个女孩子,让她成人,成材!

到了上学的年龄,毅然,她们送孩子去上学!

夫妻俩的担子一天比一天重!但他们什么也没有说!默默的奉献着。

孩子一天天的长大,知道了自己不是爸妈亲生的,整整哭了两天!她的学习成绩永远是班中的第一名,学校的第一名!

当女孩上高中时,她的父亲终于因劳累过渡,提前离开了着美好的人间!!

“让孩子成才”,这是她父亲走前的最后一句话!

重担压在了母亲的身上!女孩也出色的成绩上了远方是一所名牌大学!

母亲感到欣慰,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几千元的昂贵学费!假期间,女孩打工,妈妈借钱!开学日期一天天近了,可学费仍没有着落!在无奈之时,丈夫生前遗嘱:“让孩子成才!”有回响在耳际,于是偷偷的被着孩子卖血,好几次!终于在开学之前将学费筹齐!

女孩上学走了,很远,为了节省费用,女孩大学四年没有回过一次家!自己在外面打工,每月往家里寄信,告诉妈妈自己的情况,妈妈每月回信也并准时将生活费打在她的账号上!

四年时间转眼过去了,女孩毕业了,她要回去了,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她没有告诉妈妈。

下了车,她那颗激动的心,四年没有回家了,没有见过母亲了,飞奔的回到全村唯一的土房子,唯一的一个矮小的房子前————她的家啊!但是生锈的锁让她意识到出事了,但转念一想,不,妈妈还每月给我回信,打生活费呢!

开了门,里面布满了灰尘,妈呢?

问了邻居,邻居说:“你妈三年前劳累过渡已离开了人世!”

“不、不、不可能!我妈每月还给我打生活费呢!”女孩咆哮道!

邻居告诉了事情的一切!

你妈三年前病逝之前,告诉了护士还有一个女儿在上学,立下遗嘱,将所有可以卖的器官全部卖了,包括:眼角膜、肾、肺,…………!让护士每月给你打生活费,并以你妈的身份回信!

女孩哭了。痛痛的哭了。跪在母亲和父亲坟墓的面前,哭了好久好久!写下了一首诗。

最后,这首诗被一作曲家发现,谱上了曲,变成了这首感动无数中国人的《感恩的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留给我的是内心的震撼!

歌曲《感恩的心》背后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个来自台湾的真实故事:有一个小孩叫马元清,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元清从小就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就翻山越岭辛苦工作,晚上还要带活计回来做,日日辛劳操持,以供他读书、抚养他长大。

每到日落时分,小孩就会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刻,每天看到妈妈带一块小小的年糕,他心中充满了快乐。

有一天,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他跌跌撞撞,不知走了多远,突然他被绊倒了,一看原来是妈妈倒在了路旁,他哭啊哭,使劲摇晃妈妈都不动,这才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她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雨一直在下,小孩也不知哭了多久,他知道现在就只剩下自己了。

小孩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伤心地,他走啊走,只身来了台南谋生。

天地虽宽,立生之路却难走,小小年龄却看遍了人间坎坷艰辛,不知流了多少泪,也不知吃了多少苦,只有母亲遗留给他的“不认输”的天性是他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伴随着他成长。

多年后,马元清的事业成功了,但是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无法表达出来,令他非常苦恼,于是,他向专业音乐家讲述了自己的身世,《感恩的心》就是根据他的真实感受写出来的。这首歌以真情实感催人泪下,从一诞生便在台湾广为流传,甚至红遍祖国大江南北,并译成英文歌曲为世人所知。这首歌勉励教导所有的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有恩于我们的人。

天下有多少这样的父母,在默默的为儿女付出一切。而天下又有多少这样的儿女,能够感恩于亲人这样一颗爱心!而作为一个人,生活给予我们的又不仅仅是来自于亲人的爱,那我们是否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一刻起,我们便拥有了太多!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健康!兄弟姐妹给了我们欢乐和亲情!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和关爱!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信任!

当我们感受一缕晨风,听见一声鸟鸣,触摸一滴露珠,那是来自于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愉悦!当我们迎来新一轮朝阳,目送夕阳西下,那是时光丰富了我们的生命!甚至,当我们承受了一次风雨,走过了一段泥泞,那是生活给了我们战胜的勇气……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微笑面对!学会了感恩,我们便拥有了快乐,拥有了幸福,也拥有了力量!我们才不会在生活中轻言放弃,勇往直前!

朱元璋廉政小故事二则 第7篇

视贪官如寇讎(仇)的朱元璋

明朝对于贪官污吏的惩罚,其严峻程度堪为历代之最。尤其开国君主朱元璋,更是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在法令宣导方面,他特制“申诫公侯铁榜”(共有九条严律),并将历代昏君如商纣、秦二世胡亥、隋炀帝、宋徽宗等败国史跡,制成壁画,要求皇子百官引以为诫;同时经常发表惩贪与贪官亡国等言论,如亲自编写“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等书,汇录150件贪官案例,以强化百官的“心防”。他曾经讲过:“不仅贪钱、贪物者是贪官,贪声贪色者、贪权贪势者、贪谀贪名贪享乐者,也都是贪官…。”可见他对贪污问题,已达“洁癖”的地步。

在执行严刑峻罚方面,他更是绝不手软,一次惩杀成千上万人,犹如家常便饭;如蓝玉一案,即杀了二万多人。而杀的官阶层级方面,从宰相、皇亲国戚、驸马、大将军、尚书、钦差大臣到侍郎、各级地方官吏等,无一不杀。至于惩罚方式,则尤其琳琅满目,最残忍者如剥皮实草〈公开曝陈〉、抽肠、凌迟等不一而足。尽管如此严厉执法,但贪官污吏却未曾少过;诚如被朱元璋惩杀的贪官吴金德临死前说的话一样:“只要这个世上有钱在,就会有人贪污,贪官是杀不完的。”朱元璋也曾经说过:“我欲杀尽贪官污吏,奈何朝杀暮又犯?”所以说,单是让官员“不敢贪”,还是不够的!

尽管朱元璋以“血腥”著称,但他却是一个非常爱民如子的皇帝;例如他很重视发掘民隐民瘼,并特别在乎百姓对他的评价,只要是民众举发的贪官污吏,十之八九都大概难逃一死,而且只要是民众所提出的兴革意见,他都照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又何尝不是一个好皇帝。

著《反贪倡廉论》的茹太素

茹太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刑部主事,每上奏章动则七八千字,且语意艰涩,隐晦暗喻又多,每次朱元璋一看到他的长篇大论的奏章,就显得很不耐烦。某次,茹太素又上奏章了,朱元璋懒得看,就叫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当王敏一念到题目是《反贪倡廉论》时,朱元璋眼睛一亮,直说:“好!赶快念”。当念到第六千三百字时,朱元璋火大了,说:“这到底是什么狗屁文章,咬文嚼字,而且没有重点,如此戏弄朕,岂可轻饶,去把他叫来,我要好好修理他…。”当茹太素到来后,朱元璋即数落他:“你无聊造此滥文,不知所云,既浪费纸墨,也浪费朕的时间,如果官员都像你这样不著边际的奓(古同“奢”)谈肃贪倡廉,政风何时才能清明…。”不说二话,就把茹太素痛打五十大板。第二天晚上,朱元璋还是好奇的叫王敏把接下来的文章念来听,王敏边读边看著朱元璋,深怕他又光火起来。当念到“夫人无廉耻,不可以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也。法能杀人,不能使人守廉;能刑贪者,不能使人知耻。故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非义以导之,亲贤廉而进之,贱贪婪而退之…。”时,朱元璋跳起来问王敏总共念多少字了,王敏答约一万六千字左右,于是大骂:“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废话,这个老家伙,恨不得再打他一顿…。”这时太子朱标在旁说,还剩五百字,请父皇听完再说…。最后是茹太素建议的五件事:1.所有官员每年都要向上司陈报自家的财产;2.各地按察使三年交换一次;3.各布政使司、府、州、县的财政官员,每三年交换一次;4.官员家中有人从商者,不得做主官和主管财政的官吏;5.明订严刑峻法,从严规范言行,使奸贪者无由而生。朱元璋听完后,说:“这还差不多,前四条赶快交给各部办理,至于第五条则不行,制法太严恐伤民,过与不及都不好啊!用刑之道,但贵得中。”后来朱元璋特别把茹太素找来,跟他道歉一番,并将打他的这件事始末,向全国公布,同时明令褒扬他。

成语故事二则邯郸 第8篇

一、富有哲理的科学小品

《以虫治虫》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记叙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的人民利用田中的“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了自然万物相克相生的规律。人们利用这个规律,以虫治虫,可以促进农作物增产。

《梵天寺木塔》也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决高层建筑木塔不稳定问题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使木塔上、下、左、右、前、后六面连接,人踩在楼板上,六面相互支撑,塔就不会晃动。

二、曲折生动的精彩故事

《以虫治虫》是一则精彩的故事。“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这是故事的开端。“忽有一虫生, 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 千万蔽地”, 这是故事的发展,“忽”字预示着情节陡转 ,天敌之间将有一场恶斗;“千万蔽地”形容“傍不肯”数量众多,气势汹汹。“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这是故事的高潮,将“傍不肯”力挽狂澜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这是故事的结局,灾情彻底消除,庄稼获得巨大丰收。“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进一步揭开谜底。这则故事情节完整,悬念迭生,扣人心弦。

《庄子》故事二则 第9篇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轻快飞舞的蝴蝶,他自己感到非常愉快和惬意,竟然忘记庄周是谁。突然间醒过来,发现自己分明是卧在床上的庄周。不知道是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化为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区别的。这种现象就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秋水》)

庄子和惠施在濠水桥上游玩。庄子说:“儵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就完整准确了!”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来问我。现在我来告诉你,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

邯郸成语典故 第10篇

(一)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邯郸成语典故在今天的启示意义。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这是大家在谈到这个成语时首先应该想到的,只有结合自己的长处发展才是根本。

(二)负荆请罪

在邯郸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邯郸成语典故。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认识到自己心胸太狭隘。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这个成语还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有蔺相如和廉颇的这种胸怀,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今人还有什么不能想开的呢?

(三)完璧归赵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也是我们小学课本里学过的。我给大家再简单说一说。

战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有一块叫做「楚和氏璧」的宝玉,被秦国的昭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赵国来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们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池,和赵国换取这块「楚和氏璧」的宝玉。

惠文王一听:“这该如何是好呀?秦国这么强大,如果把宝玉交给秦昭王,他要是耍赖,不把十五个城池给我们;如果不给,秦昭王会不会一气之下派兵来打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大家议论纷纷,一时也没有个好主意。有人提议:“我们去请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来,他一定会想到好办法的。”

蔺相如来了之后,惠文王第一句话就问他:「秦国要用十五个城来交换我的楚和氏璧,你看我应不应该答应他呢?」蔺相如毫不迟疑的说:「秦国强,赵国弱,我认为您不答应也不行呀!」「可是,假如秦国拿了我的璧玉,却不把城池给我,那我该怎么办?」惠文王忧心地问。蔺相如马上接口说:「秦国要拿十五个城池来交换赵国的楚和氏璧,假如赵国不答应,那当然是赵国的错;反过来,若秦国得到了璧玉,却不把城池给赵国,那错就在于秦国了。因此,照我的看法,还是派人将璧玉送到秦国去比较好。」

赵惠文王觉得蔺相如说的很有道理:「依你看,派什么人去好呢?」蔺相如自告奋勇的说:「假如大王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臣倒愿意前往一试。秦国如果守信把城给我们赵国,我就把璧玉留在秦国;如果秦国食言,不把城给赵国,我一定负责将原璧归还赵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以后,见到了秦昭王,便把璧玉奉上。秦昭王一见到璧玉后,高兴地不得了。不断地把璧玉捧在手上仔细欣赏,又把它传给左右的侍臣和嫔妃们看,却都不提起十五个城池交换的事。蔺相如一看情形不对,马上向前对秦王说:「大王,这块璧玉虽然是稀世珍宝,但仍有些微的瑕玭,请让我指引给大王看看!」

秦王一听:「有瑕玭?快指给我看!」蔺相如从秦王手中把璧玉接过来以后,马上向后退了好几步,背靠着大柱子,瞪着秦王大声说:「这块璧玉根本没有瑕玼,是我看到大王拿了宝玉以后,根本就没有把十五个城池给赵国的意思。所以我说了个谎话把璧玉骗回来,如果大王要强迫我交出璧玉的话,我就把楚和氏璧和我自己的头,一起去撞柱子,砸个粉碎。」蔺相如说完,就摆出一付要撞墙的样子。秦昭王害怕蔺相如真的会把璧玉撞破,连忙笑着说:「你先别生气,来人呀!去把地图拿过来,划出十五个城市给赵国。现在你可以放心把璧玉给我了吧!」

蔺相如知道秦王不安好心,就骗秦王说:「这块楚和氏璧,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稀世珍宝,赵王在交给我送到秦国来之前,曾经香汤沐浴,斋戒了五天,所以大王在接取的时候,也同样应该斋戒五天,然后举行大礼,以示慎重呀!」。秦王为了得到璧玉,只得按照蔺相如所说的去做。蔺相如趁着秦王斋戒沐浴的这五天内,叫人将那块璧玉从小路送回赵国。

五天过去了,秦王果真以很隆重的礼节接待蔺相如。蔺相如一见秦王便说:「大王,秦国自秦缪公以来,二十多位君王,很少有遵守信约的人,所以我害怕受骗,已差人将璧玉送回赵国!如果大王真的要用城池来交换楚和氏璧,就请先割让十五个城池给赵国,赵王一当遵守誓约将玉璧奉上。现在,就请大王处置我吧!」 秦昭王一听璧玉已经被送回赵国,心里虽然很生气,却也佩服蔺相如的英勇,不但没有杀他,还以礼相待,送他回赵国。

后来,大家就用“完璧归赵”来形容将别人的东西完整的归还给别人的意思。这则成语充分表现了蔺相如机智果敢,不畏强暴的品格,不愧为战国有名的儒相。

(四)胡服骑射

春秋至战国前期,华夏传统服装是长袍宽袖,不便于骑马射箭。为此,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达易服令,让男人改穿胡人式的紧袖短衣和长裤。这一举措对重服饰礼义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重大冲击,众多臣属惊呼这是“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赵武灵王却从作战需要出发,反对法古不变,以强有力的行政命令推广服饰改革。他还亲自骑马弯弓并露宿草原,聘请擅长骑射的胡人充当教练,推广了养马、制革、设兽医和筹办草料等完整配套的制度,很快培训出1万名装备精良且射术高超的骑兵,其他列国的步、车兵和北方零散部落在其狂飙般的攻击下,一时均非对手。经过短短十几年,便由一个小小中山国都敢侵犯的弱邦崛起为唯一能够同秦相抗衡的强国。

“胡服骑射”虽然是一场军服改革,但影响却是多方面的,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勇于革新的思想得到树立,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二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是服饰上的。首行它弱化了服饰的身份标示功能,强化了其实用功能。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奠定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服饰融合的基础,进而推进了民族融合。

(五)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六)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壁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这就是另一则有名的邯郸成语典故“负荆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七)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没有先生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现在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的意思。

(八)纸上谈兵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随即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自以为是,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出动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赵国的军队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从而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我认为这则邯郸成语典故对现在的商场和职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刚出校门还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只是在学校学了一些最基本的应用技能,只有慢慢积累经验,虚心请教老员工,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于本职工作,才能防止纸上谈兵。

(九)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变到现在就成了信守诺言了!

(十)因人成事

平原君一行到楚国后,平原君马上求见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军,和赵国联合抗秦。可是楚王惧怕秦国,不肯答允。两个人从清早谈判到中午,也没谈出结果。毛遂等三十人,在殿前阶下,等得焦急起来。那十九人就对毛遂开玩笑说:“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锥尖吧!”毛遂二话不说,提剑登阶,从容上殿,对平原君说:“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为什么说了这么半天还决定不下来呢?”楚王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随员。”楚王便转向毛遂呵斥道:“还不快给我下去!我正在同你们君主谈话,你算个什么?”毛遂按剑而前,对楚王说:“你仗着楚国是个大国,就这样随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这十步之内,大国也没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楚王不作声了。毛遂接着说:“我听说商汤以七十里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诸侯,难道他兵多吗?只不过能发挥他的优势,振奋他的威力罢了。现在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雄兵百万,这是称霸天下的本钱。象楚国这样盛强,天下各国都不能对抗。白起,小娃娃罢了,带了几万兵来和楚国打仗,一战就夺去了你们的鄢、郢等地;再战就烧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战干脆俘虏了大王你的先人,这是百辈的仇恨啊,连赵国都感到羞耻,而大王却不知道好歹!军事联盟是为了楚国,不是为赵国。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么?!”楚王又害怕又惭愧,连连称是,满口应承说,“确实象先生说的,愿意把全国的兵力参加同盟。”毛遂又逼问:“联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说:“定了。”毛遂就招呼楚王的左右说:“快拿鸡、狗、马的血来!”血来了,毛遂捧着铜盘跪献给楚王说:“请大王先用手指蘸血涂在唇边,这是定盟的仪式;接着是我的主人,最后是我。”涂完血,毛遂左手拿着血盘子,用右手招唤殿外的十九个人说:“喂!你们接着在堂下涂血吧。你们这些老爷碌碌无能,就象所说的依靠别人成事的!”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可以参看毛遂自荐和一言九鼎。

这件外交大事,就这样靠着毛遂的口才而终于取得了成功。平原君因此很称赞毛遂,其余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后回到邯郸,感慨地说:“我不敢再鉴别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国一次,就使赵国的声望提高了百倍。毛先生的三寸长的舌头,比百万雄兵还强啊!”后把毛遂奉为上等门客。

上一篇:涉外宴会的礼仪下一篇:公诉案件一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