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2024-05-28

校园文化建设对策(精选6篇)

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第1篇

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校园文化必须有健全的保障机制,加强校园管理是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的关键所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艰巨的工程,教职工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助力军,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一)

一、现阶段国内高校在构建校园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开始重视本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但是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积累,并且需要遵循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

现阶段国内高校在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突出性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特色不鲜明。

校园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游离于教学管理工作以外,相反的是,校园文化实际上就蕴含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之中,并通过各种文化符号加以体现。

而现阶段国内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虽然也在着力打造自身的文化体系,但是却都存在着文化特色不鲜明的问题。

即使像国内一些具有较为悠久历史积淀的名校,也没有非常鲜明和体系化的校园文化。

(二)没有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

当前,国内高校在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充分利用优势的教育资源,即本校的师资资源。

高校的教师既负责专业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承担本学科体制建设和科研工作,是社会范围内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和精英,也是高校最大的资源优势之所在。

这些优势教育资源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

当前,许多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仅仅动员和培养学生参与其中,却忽视了师资队伍的重要作用。

(三)校园文化构建模式单一化。

很多高校将校园文化构建等同于组织学生开展业余活动。

实际上,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积极向上的业余活动不失为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但是绝不等同于全部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充分调查和掌握在校生的基本情况和实际诉求,没有根据在校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和方式设置校园文化的构建模式,而是长期延用某些不合时宜的工作方式,

这就难免会造成高校校园文化构筑过程中的单一化,也很难从根本上调动起教职员工和在校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统一和谐的校园文化构筑体系。

二、对于提高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建议和思考

今后一个阶段将是决定高校素质教育改革总体水平的关键时期,也将是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

此外,今后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这也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对于国内高校来说,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主要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打造个性鲜明、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符号。

高校校园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多样化特点,各种文化要素和符号共同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体系,而这也正是文化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于高校来说,打造个性鲜明、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符号和体系应当侧重于如下几方面,如本校的校徽、校训、校歌、校园环境建设、校内文化活动、依托和利用名城等区域文化资源等等。

这些要素具有外在意义,能够让全体教职员工最为直接地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除此以外,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细节的塑造,包括教学楼、校内街道的命名等等,都可以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这种方式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本校文化的个性化,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也让师生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

(二)培养优良的师生人文精神,充分动员教职工参与校园文化构建。

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优良的人文精神就难以实现建设校园文化的目标,人文精神的建设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可大力倡导“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良好师德风范。

在充分调动在校生参与高校校园文化构建的基础上,高校还要充分动员全体教职工参与到校园文化的构建工作中。

首先要提高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引导教职工树立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并将其视为自身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其次要建立教职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途径,在保持教职工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适合教职工参与的校园文化构建渠道,发挥教职工的专业优势和创造力,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要加强对教职工参与校园文化方式的引导,始终保持教职工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之中。

(三)不断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构筑模式。

对于高校管理部门来说,除了定期组织多样化的校内文化活动以外,还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不断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的构筑模式。

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在校生组织多样的学生兴趣社团或团体,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保障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此外,还要采取更加贴近时代特色和学生群体诉求的方式,例如大力开展校内网络建设,推动大学生积极地为本校未来发展献计献策,还可通过制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文体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精品计划和品牌形象塑造计划来完善校园文化构筑模式。

(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列入高校事业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努力的投入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虽然丰富多彩的,但内涵不深,主要表现是文化形式简单、活动繁多,而且主要是了新生入学、节日等举办的校园活动,

很少有高校把校园文化活动列入学校事业建设的长远规划,这将会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战略性、全局性,同时将弱化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校园文化不能形成与学校办学特色相一致的特征。

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高等教育机构和高校主要领导要对校园文化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真正予以重视,将其列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三、小结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意识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远的战略工程,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灵活性的特点,不是一蹦而就的,必须要进行总体规划、系统的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实施,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只有提高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加强学校自身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内涵,发挥高校独有的文化资源,才能构建和完善一个团结向上、欢乐愉悦、文明健康、奋发进取的良好环境和文化氛围。

(二)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呈现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兴起对校园文化的挑战

互联网是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全球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社会状态呈现在网络环境里,人们所获得的往往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这点在网络上显然非常的局限,只通过网页上的文字和视频,没有活生生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思考是脆弱,甚至会脱离实际,这样的认知是不全面、不牢固的。

大学生一旦陷入某些不良事物的漩涡,将很难自拔。

比如个别学生上了大学远离家乡,没有了父母的束缚,往往沉迷网络,乐不思蜀,严重的还会荒废学业。

网络上鱼龙混杂,没落腐朽的价值观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这是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长期的网上活动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视力和心脑血管都有着严重的危害,对网络生活沉迷的可诱发“网络强迫症”,其表现为上网高度集中、反应敏捷,不上网时魂不守舍、反应迟钝等,严重影响到高校学生的身心发育。

网络交往的虚拟性有时会使人丧失正常的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不知如何与人交流,显得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因此而产生的人际关系淡漠,疏远,渐渐地性格变得孤僻、古怪。

(二)商业文化的进驻对校园文化的冲击

大多举办校园活动的单位都会寻找资助单位,借以宣传商品来获得赞助费,在此同时,虽然会锻炼相关寻找赞助商的学生的外联能力,但是,与之俱来的商业化信息和功利思想也会充斥着校园。

在大学校园中,学校一面强调着无私奉献、普济天下的思想,同时还要适当调节着商业化带来的价值观念。

商业化往往要付出最少而获得最大的利润收益,那么“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也在感染着高校学生,使得对金钱物质的追求与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碰撞。

部分学生只讲利润和收益,不讲奉献和原则。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物质,托关系办理停薪留职或者长期请病假去外地兼职工作,部分教师为了科研成果,不惜违背事实,背叛应有的道德和科研精神,窃取成果、抄袭等。

这种功利思想还会影响学生,使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或面临择业时过分追求物质条件而忽视了自己适合的方面和自身所长。

这种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倾向必须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对校园文化理解的误区

首先,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实物呈现,其真正内涵是所蕴含的精神文化。

这种文化反映着学校的特点、个性和面貌。

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教学楼、图书馆、绿化环境等,而精神文化则是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比如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的校园风气,校园文化通过校园风气和校园活动、人文环境共同作用,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这种文化是超越口头的知识传授的一种高层次的教授方法,校园文化具有高尚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其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过于狭隘,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简单地认为是单纯艺术节、文化节、音乐会、运动会等活动,

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物质文化建设和娱乐活动开展的效果,而忽视了作为校园文化核心和灵魂的精神文化建设,而在整个精神文化建设当中,校园则是最好的教育场所。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客体不明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文化应该是师生员工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每个人应该乐在其中并且积极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参与接收和改造校园文化活动中,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是学校的主要群体,是校园文化的聚焦点,学生的求知过程和人际活动都折射到校园文化当中,既是校园文化的营造着,又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

各种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有学校批准的正式社团,也有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社团,这些社团活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勤于学习书本之外的知识,乐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代老师都有自己的风貌,教师的教风影响着学风。

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担任着传播文化知识和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

还有一类默默奉献的后勤服务人员,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师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后勤服务人员一直担负着沉重、繁杂、琐碎的膳食、校园清洁、维修等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真正的客体是环境清幽的校园环境、政治、经济、风气蓬勃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但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员结构不健全,大多数教师可能没有这种意识,单纯地把学生当做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教师和其他人员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不明显,教师大多忙于科研或教学等活动,并且迫于成绩压力,

还会压制学生过多的举办校园活动,学生的各种文化活动往往单纯依靠学校的职能部门去实施,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被激发。

教师和管理者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明显,使校园文化变成了单纯的学生文娱活动。

二、改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增强对校园文化的投入

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谁拥有足够的办学空间,谁就可以吸纳更多生源,其规模效益就能凸现,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学校教育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营造校园环境时要注意软、硬件的有机结合,近年来,我国很多学校的管理者们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强在硬件方面的建设,这固然是正确的,但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软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

对它的营造也能反映出校园文化主体在营造校园文化是所拥有的文化观念、文化品格。

现在大量的扩招,致使老校区不能容纳大量的学生,学校不得不采用置换土地的方法,把新校区建立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城区。

大量的学生涌入,给基础设施和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基础设施方面一般能够一步到位,但崭新的校区缺乏大学传统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建设个性化校园文化

传统的艺术节或文艺演出,提前一两个月就通知开始准备,精心的排练,但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能如愿表演,这就会损失很多人力和时间,也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许是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而没有实施,其实学生内心深处会向往自己动手、贴近生活的活动,比如将学生带到野外,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演唱或表演各种风格的节目,所有的食宿安排除了由学校提供的基础的帐篷和炊具以外,其余由学生自己安排。

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第2篇

xx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虽然地处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但作为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一方净土,校园文化建设是我们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既是学校全体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又能彰显师生个性,弘扬民族文化。所以,加强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8年,认为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状况还不容乐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倾向: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目的“功利化”。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简单的等同于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政治运动而进行的;学校校长和领导班子大多数情况下把它作为学校的形象工程和应付上级检查的一道“风景”,因此,不惜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张旗鼓的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布置校园,搞硬件建设等。这样的做法具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奠基学校育人品位的目标。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片面化”。我们对一些农村学校调查得知,有大部分学校只注重了学校硬件、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物质文化建设,但制度文化建设弱化,精神文化建设一片荒芜;有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顾此失彼。其实,校园文化建设仅从某一方面着手,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主张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充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庸俗化”。目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普遍缺乏核心校园文化理念,大多数学校依然存在生搬硬套,特色不突出的现象。有的学校标语内容杂乱;有些学校张贴的名人画像、警句格言过多,属于师生自己创作的内容很少,导致师生熟视无睹,形同虚设;有的学校上墙的制度太多,但落实不力。这样的校园文化既不能体现学校特色,又无法保证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

四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激进化”。现在,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热”盛行,一些学校为顺应要求急功求利,“大跃进”态势明显。这实质上与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是相违背的,不利于学校精神文化的提炼和形成。

五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骨干化”。据了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多数学校的参与者主要是学校骨干和一些先进分子;教师中对此持观望或被动态度的不少,热情不高;学校活动单一,学生参与少,几乎呈被动的接受状态。显然,这样的校园文化无法让全体师生认同,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二、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那么,如何实现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呢?

一是理念统揽,形成合力文化。校园文化实际上就是校长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因此,校长要从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根据学校发展的规律,综合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要求,对自己的学校做出全局性、长远性的规划,并将这种思想以学校发展目标的形式描绘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用理念去统率和指导学校的一切,形成一种具有鲜明理念内涵的文化整体合力,产生强大的教育冲击力。

二是个性塑造,彰显特色文化。有专家说:“有个性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因校制宜,不要盲目攀比,力求突出特色。学校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关系,形成各自独特的学校文化气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个性塑造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照搬,避免千校一面;三是特色设计应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凝练学校的文化精神,形成新亮点。

三是继承拓展,弘扬传统文化。据了解,许多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时代在发展,老校也不能一味的躺在传统上睡大觉。最好的方法是在传统中融入新内容,在新内容中又折射出传统的光芒,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接轨和协调。因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珍惜学校传统,认真撰写校史,开辟学校发展展览室、让师生了解校史;二是科学谋划学校远景,向教师介绍学校的未来前景、办学方向,增强校兴我荣的使命感;三是举行学校文化艺术节等有意义的活动,以传承学校的价值和信仰,引领师生为价值而人生;四是多宣传先进师生的典型事迹,以弘扬其精神。

四是分布推进,构建过程文化。校园文化的形成是学校办学者的办学理念形成——人员选拔——-师生认同吸收的过程。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财力、物力等一定的条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不少农村学校还很难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就需要科学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分步推进,保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实现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现实可能性的机结合,从而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五是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涉及面广,事实上不可能全面出击。农村学校必须在目前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已有良好基础的前提下,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制度文化建设。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学校应着力于和谐统一的制度建设。学校的制度建设要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力求做到合乎政策法规、体现人文关怀,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清晰地表达在规则中,使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与学校精神相一致的思想行为,把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变成可见的、可感的、现实的因素,从而形成强力的“教育场”。同时,要积极谨慎的推行在职教师的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盘活了学校的人力资源,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努力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绩效挂钩,从而焕发了教师的教育热情;要改进教育教学和教师评价机制,打破以“学生成绩”定工作教师业绩的旧观念,真正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内化教师的教育行为。二是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那么,如何去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呢?一是注重“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二是组织好体现学校办学自主性的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如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诗教活动、礼仪教育、爱心捐助活动、星级评比、“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等;三是协调好学校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大力改善学校中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扬民主,信任广大师生员工,努力追求一种认识上统一、感情上融洽、步调上一致的人际氛围。通过以上重点建设,寻找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最后带动整体文化建设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第3篇

1校园足球战略的提出

校园足球从2014年以来在我国正式提出, 成为了我国学校体育开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国外校园足球的开展已经有着很长的历史, 特别是我国的邻国, 日本和韩国十分重视校园足球的开展, 日本足球能够长期称霸亚洲与学校系统的紧密合作有着很大的关系。韩国的学校也十分重视校园足球的开展, 通过校园足球为这些国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足球后备人才[3]。与此相比, 我国的足球后备人才现在正进入断层的阶段, 学校能够培养出的足球人才屈指可数。 如果不能找到好的突破口, 那么我国足球运动的竞技水平将很难有所突破, 在这种背景下, 校园足球的提出可谓是充满了很多层面的考量。2014年10月国家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确认, 史无前例地升格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2校园足球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2.1培养全面的人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的人, 在我国学校体育与教育脱离的问题已经出现了很多年, 也引起了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关注, 在我国体教结合的问题已经受到了很多关注, 但长期以来体教分离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此次, 校园足球战略的提出无疑为我国的体教结合提供了新的支持[4]。

2.2丰富高校校园文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校园文化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对于校园文化在国内可谓是众说纷纭, 校园文化是指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高等学俯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还有很多其他不一致的观点。但不可否认的是校园足球的开展必然会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很好作用。

2.3促进高校人际交往

人际交流是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和构建的重要手段[5]。体育运动从起源伊始就被以人际关系结合在了一起, 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流是其他课程所不能取代的。足球运动的人际交往功能在高校中的作用也十分突出, 校园足球的人际交往功能不言而喻。在足球的开展中,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教练员的交流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校园和谐文化的构建提供支持。和谐校园也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

2.4塑造健全人格

健全的人格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在一定程度上比知识和文化更加重要, 因此, 高校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教怎么做人, 校园足球的开展中, 特别是足球比赛的规则就是对大学生最好的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足球比赛中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在统一尺度的裁判员判罚下进行比赛, 在比赛中学会尊重裁判、尊重对手, 这些都是一个人人格涵养的重要体现。

2.5培养坚强的意志品格

高校校园文化应该具有坚毅的文化元素, 而不是畏难而退的文化。足球运动是一项身体对抗十分激烈的、运动强度很大的运动对于人的身体和意志都具有很大的挑战, 校园足球的开展能够让参与者培养坚强的意志, 并将这种特质带到社会上, 陪伴学生的一生, 让其终身受益。

3校园足球开展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3.1利用多种手段宣传

在“微信”“互联网+”时代校园足球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已经与其紧密联系, 首先, 可以通过建立宣传校园足球文化的网站来让更多的人对其有个大致的认识, 吸引更多的参与其中。其次, 使用现代社交平台, 众所周知, 现代信息的传输早已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和格局, 可以利用微信、易信等来宣传校园足球, 通过这些途径达到让更多人认识校园足球的目的。

3.2摒弃校园足球功利主义

我国历史上很多学校体育改革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那就是过分追求政绩, 对一些需要慢慢累积的东西过于急功近利, 在短期看不到成效就一味地否定或者推翻重来, 这就使得需要通过量变到质变的政策和活动没有收到很好的成效, 校园足球中要体现出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校园足球开展中有一定的耐心, 切勿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3.3注重校园足球的文化功能

校园足球开展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足球的技术、比赛等方面, 还需要更加注重足球的文化传播功能, 让学生不仅仅了解和掌握技战术, 还要知道足球文化内涵, 通过足球课程、比赛和教学, 让足球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

3.4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契合

校园足球的制度文化还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种独特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 足球比赛的规则其实也就是一种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 校园足球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 直接促成了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的形成。应该将校园文化的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完美地的融合在一起, 为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3.5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

对于校园足球的开展尽管有很多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投身于其中, 校园足球要达到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 必须有更多的人投入其中来。这就要求在平时课堂中对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 不仅仅教学生技能, 更要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校园足球上来, 对技能少些要求, 多些鼓励。在平时也要多组织足球比赛, 特别是让女大学生投入到足球运动中来, 让其感受到足球的快乐。参与的人多了校园足球的文化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4结语

校园足球战略的实施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但校园足球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扭转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和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都有着很大地作用, 特别是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足球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发挥作用, 还需要在利用多种手段宣传、摒弃校园足球功利主义、注重校园足球的文化功能、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契合、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等方面作出努力, 让校园足球不仅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 更能推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摘要:足球是世界第一体育运动项目, 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校园足球现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体育发展战略,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开展校园足球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研究, 旨在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足球,校园文化,高校,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Z].教体艺[200613]号.

[2]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教体艺[200616号].

[3]贺新奇, 张廷安.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道路的规模设计[J].中国体育科技, 2009, 45 (4) :55-61.

[4]马志和, 张林.国外体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经验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9 (1) :18-43.

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第4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孙天才(1959-),男,重庆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重庆400037)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24-02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成效高低,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大多数高校的管理者们,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既迈出了成功的步伐,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在一些院校、一些层面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这些缺失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制约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研究和探讨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根本上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就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这对于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认识错误,工作难于启动

一些学校的校园人(师生、员工),没有对校园文化的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学习,以致对校园文化概念和意义的理解出现错误。他们仅凭直觉,望文生义地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传授的科学文化。他们没有认识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搞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开展一些活动,而多开展一些活动或少开展一些活动都影响不了学校的大局。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处于边缘的位置,工作难于启动,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成效了。

(二)目标不明,运作艰难

一些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总体的设计和布局,定位不准,目标不明,计划性差,随意性大,导致广大师生员工无所适从。这样一来,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而开展的活动,既没有系统性,又缺乏连贯性,只是漫无方向,东鳞西爪地进行。因此,在这类学校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秩序混乱,运作艰难,收效甚微。

(三)内容片面,效果不佳

一些学校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性,把物质文化建设当成硬任务,把精神文化建设当成软任务,重“硬件”设施而轻“软件”建设,并且对制度文化的建设也不到位。这种偏颇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功能的整体发挥,效果自然不佳。

(四)缺乏创新,发展缓慢

一些学校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不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单纯、盲目地模仿他校,一味地“拿来”“苟同”,不能“求异”“创新”,结果如同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反而自裹手脚,导致发展缓慢,工作没有起色,效果很差。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认识是基础,目标定位是关键,完善内容是重点,探索创新是核心。校园文化建设的任何缺失,都会对这四个方面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阻碍学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校园文化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探讨研究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二、有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一)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迈出步子

要解决“认识错误,工作难于起步”的问题,就要在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方面深下工夫。

1.加强对校园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正确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所谓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人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学校的环境中,通过教育、学习、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正确理解这一概念要把握五点:一是实施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二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三是校园文化是在学校环境中产生的;四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包括教育、学习、科研、生活等;五是校园文化不是先天的,而是校园人后天的创造。

2.了解校园文化的功能,懂得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它的诸多功能中得到认识。(1)教育功能。校园文化打造的物质环境,比如,校舍、场地的整洁布局,名人名言和肖像的合理张挂,学校布告、通知字体的规范和得体的张贴等,处处都在影响校园人的言行。校园文化营造的精神环境,比如,良好的校风,教师的师德风范,时刻都在陶冶着校园人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精神面貌,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2)控制功能。校园文化是依靠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营造正确的集体舆论等来对校园人施加约束和控制的。这种控制功能,规范着校园人的行为,促进他们努力去实现工作目标。(3)激励功能。校园文化既能为校园人提供丰富的文化享受、广阔的文化活动平台,又能为其施展才华、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一定的条件,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特长得到发展,精神受到鼓舞,从而产生动力,积极工作,努力学习。

校园人正确理解了校园文化的概念,了解了校园文化的功能,懂得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就能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的提高,使校园人产生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从而为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打下基础。

(二)确立目标,准确定位,高效运作

目标是管理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要达到的目的和成果的统称。它既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活动的灵魂,始终决定着活动的方向,具有指向、调控、激励和检测评价的作用。因此,要解决“目标不明,运作艰难”的问题,就要做好总体设计,准确定位目标,科学构建目标系列并有效实施。

1.确立目标,层层定位,构建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是一个系统,要层层做好定位,构建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目标,属于全校性的战略决策,是校园人要实现的远期蓝图,一般以三至五年为期;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总项目标,是实现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目标的阶梯,是校园人中期性的行动纲领,一般以学年或学期的时间为期;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分项目标,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总项目标的指导下,各部门、各组织制定的专项目标;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常规目标,是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具体安排,是校园人近期的行动指南,比如校园文化建设活的周日程安排等。

2.实施目标,遵循轨迹,分步推进。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要按照所构建的层次系列,在总项目标的统领下,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先从单项做起,再向多项推进,然后扩展到全局。即从初始的、低级的项目开始,向基本的、中级的项目推进,再向高标准的、高级的项目发展,遵循轨迹,实行积极、稳妥的分步推进策略。这样,通过一次次的成功,就能把目标蓝图逐步变成校园文化建设一个个现实的成果。

学校确立了目标,做到了层层的准确定位,构建了科学的目标系列,就能对校园文化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引领校园人按照目标要求去工作,使校园人为了既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这样就能增强校园人工作行为的目的性和程序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实现由运作艰难向高效运转的转变,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完善内容,功能效应,整体发挥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要改变一些学校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片面化做法,发挥整体的功能效应,做到“三管齐下”,实现三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校的校舍建筑(教室、办公室、宿舍、运动场)和校园生态环境(园林、草木、坪坝、自然空间)等两大方面。表现为一所学校的“校貌”,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是实现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要搞好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就要在校园建筑的合理布局、校舍内部陈设的优雅布置、校园生态环境的绿化美化三个面下工夫,做到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和精心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在物质基础方面的作用。

2.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公约准则等方面。表现为一所学校的“校规”,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准绳,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制度保证,也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要搞好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重在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公约准则,做到认真执行、依法办事、按章操作,以充分发挥其在制度保障方面的作用。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人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体系等方面。表现为一所学校的“校魂”,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软件”,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力量。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要搞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重在对学校精神的培养。学校精神是校园人在长期教育实践和管理中积淀起来的反映学校价值观并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和核心,具体表现并渗透于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之中。因此,培养学校精神,要着力抓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三风建设,以充分发挥其在精神力量方面的作用。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和“外壳”,而精神文化建设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软件”和“内核”,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只要我们三管齐下,做到三个方面和谐的发展,就能改变一些学校重“硬件”而轻“软件”的片面做法,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功能效应,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卓有成效。

(四)探索创新,超越模仿,形成特色

学校要解决“缺乏创新、发展缓慢”的问题,就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他人与走自己的路的关系。

第一,对于他人(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不能单纯、盲目地模仿,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办学条件(师资、生源、设备)、管理模式和校园人群体素质等,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促进自己的发展。

第二,在借鉴他人(校)经验、取长补短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超越模仿,敢于求异创新,打造自己的优势和强项,走出自己的路,形成鲜明的个性和特色。这就要求树立创新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探索,大胆进行改革和试验,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推陈出新,构建新的合理的运作模式,以指导新的实践,从而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只要认真研究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索解决的途径并付诸实践,就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作用,就能大大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从而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素明.校园文化刍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4(6).

[2]方铭林.“学校精神”浅析[J].中小学管理,1996(10).

[3]孙建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6(4).

[4]郭英,郭安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6(4).

[5]李荔.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重庆图情研究,2007(3).

[6]许建萍,卢洪刚.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2).

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第5篇

摘 要:随着各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国家对高校投入经费的增加,高校的校园环境都有了质的变化,校园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多数高校从长远考虑增加了学校占地面积,修建了新校区并根据使用功能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区域规划,使校园环境更加整洁美观、校园生活更加井然有序。以新时期环境特点为条件探究高校校园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文化建设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加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使得校园文化建设迈入新台阶。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在国际形势复杂、社会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价值观的确立也在遭受着冲击。大学作为理想中的象牙塔也承担着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在目前的高等教育环境下,人能够影响教育环境,教育环境也能够反作用于人。冷静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一、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

1、注重教学工作忽视校园文化建设

某些高校将教学工作视为工作的重点而漠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高校对校园文化的忽视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高校肩负着育人的重要使命就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和教学工作同等重要。大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课余时间大学生也需要丰富生活,充实思想。此时就需要高校积极开展各项文化建设活动,使学生主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交流讲座、文艺演出。依稀记得几年前的“复旦投毒案”,我们应当反思我国对大学生文化教育的缺失,不能否认从小到大我们重成绩,轻素质,部分家长望子成龙也只是“唯分数是图”,这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校园也注重毕业率、升学率,而不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希望通过“复旦投毒案”能够给这个社会带来反省的价值,素质教育不再是句口号。高校培养的高水平人才不仅是指在学术造诣深厚的学生,也需要同时具备健全独立的人格,因此高校应格外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效力。

2、高校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思想源头。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各项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与全体师生对所有文化活动达成的共识,高校应保持人本思想的态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相关部门同时应该“齐抓共管”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文化建设制度。此外,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后应该宣传推广,让全体师生了解学校的制度建设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学校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挥长处弥补不足,对文化活动的过程及内涵给予客观的评价。

3、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有待提高

部分大学生往往对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只要是自愿参加的活动就可以不参加,对学校要求必须参加的活动也是极不情愿的参加,有时还会出现找他人替代参加活动的情况,这几种情况在大学校园中时常出现,校方往往也是束手无策最终难以实现开展活动的目的。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骨干往往在活动中收获良多,在自身素质、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进步。而极少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同学就会一无所获。

二、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物质、精神、制度三个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也不等于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也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不是用制度?硎?缚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部分高校只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加大投入而忽视了其他两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原因还是高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物质文化建设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手段,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更好地实现精神文化建设的功效,制度文化的建设保证了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顺利进行。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在进行扩招,因此吸纳的学生数量增加高校不得不修建校区,这样部分高校就可能出现只重物质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若是一些高校只是单纯的发展物质文化,加强对绿化环境、校园建筑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且投入巨大,而忽视对于教风、学风、精神内涵等软环境的建设,不充分挖掘学校本身的发展特点。这就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空有其表,缺乏内涵,往往使精神内涵教育的收效甚微,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驱壳。

2、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规划

高校的校园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它要求了各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营造特定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且综合性高的活动,不应当被视作一项任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严谨的教育活动,需要高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有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一套有科学理论依据支撑的规划方案及合理的机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应该随着活动展开不断进行调整,意在形成使全体师生都认同的行为规范。此外,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发扬民主,通过民主精神的培养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

3、灰色文化阻碍了大学生的正确认知

在信息技术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我们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是我们被动接受不良信息的途径。大学生还未形成全面的对信息的鉴别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工作,严禁舆论的传播。此外,多元的西方文化悄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学生根据其自身猎奇的心理,对国外的新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部分大学生也开始盲目的崇尚西方的文化,毫无保留的全盘接纳。西方影片中的拜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时刻冲击着大学生刚刚形成的价值观,将勤俭节约、集体主义等中华传统美德置于脑后。这些不利于成长的灰色文化违背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外的文化我们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像乐于探索、敢于创新优秀的品格我们要借鉴和发扬。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1、全面提升对校园文化的认识

高校领导要首先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其作用是其他的教学方式难以取代的。高校要制定长远的文化建设规划,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不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各高校还可以“走出去”利,经常与附近的兄弟院校进行文化建设上的交流做到文化交流的开放性,以此促进共同发展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繁荣。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与落实,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综合人才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真正地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

2、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和制度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文化生活的富足,离不开优良传统精神文化的继承,更不开严明的制度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高校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保障广大师生的基本利益。各项规章制度要体现人性化的原则,同时也要保证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和有序的生活秩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系统全面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的保障下,高校的全体师生才能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制度建设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c和实际情况,让广大师生能够主动接受,最终成为大家日常的行为习惯。学校各个管理部门也要照章办事,将制度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及人文素养;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增强了自身教育的深度,使得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思想教育活动能够作用于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全体公民的思想政治水平,使社会文化不断进步。

新时期背景下,新媒体走入我们的生活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兴媒体即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又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转机为高校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第6篇

摘 要: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要正确把握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的创新是高校发展战略的必要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有效举措,是学校正常运行,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

特征的群体文化。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来源参差不齐,思想文化素质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建设高校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和谐高校,文化校园”思想为核心,把握校园文化内涵

要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我们首先要把握好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以及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关系。

1.把握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据统计,全世界给“文化”下的定义有260多种。综合这些定义,我们可以将“文化”理解为人类在与自然的作用及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掌握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以及创造和保存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社会制度的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总和,它是一个有机系统。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这个特定范围、特殊环境中产生和演进的,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从广义上讲,校园文化是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从狭义上讲,校园文化通常指以课余文化活动,即我们所讲的第二课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高校的校园文化层次更高,更突出创新精神和个性解放,它是高校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高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是在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

2.把握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孔子说“和为贵”,墨子说“兼相爱”,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新和谐公社”,都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美好社会的憧憬。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先进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成为最适宜师生生活、学习、发展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

二、掌握校园文化的特征

1.校园文化具备独立性。校园文化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形成,又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而成,因此,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历史上讲都有其独特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并对校内的师生产生长期的固定的影响。比如说“北大精

神”即是一种典型的校园文化。北大之所以有永恒的活力,就在于它有宽广的胸怀,包容的胸襟,它给北大的学子们提供了浓郁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的实践机会。凝重、活泼、绚烂、五彩的校园文化使莘莘学子们受益匪浅。

2.校园文化具备延续性。从历史的角度看,校园文化有其发生、发展、繁荣和衰落的一般过程,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有其内在的继承性、承接性的特点,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也体现了它的独立性。校园文化具备长期性。校园文化的形成不是一种短期行为,没有历史的学校是形成不了校园文化的。这种文化的形成应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逐步为社会所接受、认可,并体现其特有的社会价值。校园文化具备从属性。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学校,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校园文化同样脱离不了大社会文化的影响,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相反,恰恰是这种相对性,给校园文化注射了强有力的生机,这正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基础,前进的动力。这体现了它的性质只能是一种社会亚文化。当然,学校并不是一个桃花源,它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人说,校园文化,有时就是社会大众文化的翻版或复制品。不过,当我们遵循“良知先行于大学”的信条之时,校园文化,往往会给墙外的社会吹送去一股股清新的风气。

三、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我们长期培育的结果,建设校园文化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以下几条途径:

1.美化校园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校园文化是校园历史的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隐性的,又十分富有吸引力的亚文化系统。校园文化也是一种潜在的渗透在校园各个角落的一种内在精神力量,它无处不在,无处不含,是整个校园理性光芒的浓浓的细雨,它会让任何知识与集中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学校那种独特情调和氛围的熏陶。

2.巧妙布置教室。教室是教师工作、学生深入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进行精心设计。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对教室内外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他所领导的学校中,到处摆放着鲜花,对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发挥宣传栏的文化载体功能。黑板报、墙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外各个学校尽量挖掘创造美好的校园环境,将“一面不会说话的墙壁”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追求。

4.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以及广播电台的舆论宣传作用。办好广播站,利用网络的宣传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最便捷的途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层次高、理性色彩浓、信息服务优势,通过舆论导向,使校园文化建设向优雅、高尚的格调发展,让催人向上、活泼严肃的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为主流。

5.坚持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节日期间,组织相应的文化体育活动。如艺术节、演讲、书法、绘画等作品展览。体育节,举办田径运动会和拔河、跳绳、篮球、乒乓球的比赛。还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种艺术活动,让具有艺术特长的同学选择参加符合自己特点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自己所爱的艺术活动中施展它的特长,发现和创新。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主体结合而成的社会组织的群体文化。高校青年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大体系中最富有朝气和活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一部分,应将其纳入到先进文

化建设的范畴。青年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课题,共青团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青年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主旋律,加强“两课”建设,坚持先进性、时代性,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1]王炎琪.不可或缺的校园文化.中国教育报.2003-2-25.[2]徐禄新.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施策略.教育现代化,2002,(10).[3]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姓名:欧哲人

上一篇:风控系统操作手册下一篇:党建带工建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