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认知发展及教育

2024-05-14

青少年认知发展及教育(精选6篇)

青少年认知发展及教育 第1篇

论青少年(初中生)的认知发展与教学设计

摘要:纵观历史,不少心理学家如维果茨基认为:外部动作内化为心理活动,即教育先于发展,提倡由师到徒的学习模式。而另一些心理学家如皮亚杰则认为发展先于教育,提倡一种师与徒之间的相互的教与学。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又怎样进行一门课的课程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达到教育最优化。本文将以青少年(初中生)对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认知发展的分析,以进行初中英语课教学设计为线索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字:青少年 心理发展水平

认知发展水平英语教学设计

一,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水平:

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感知能力如听觉视觉充分被激活;注意品质得到良好发展,能以更长的持续时间对特定对象进行观察;想象的主动性、现实性和创造性有了大幅突破;已经开始掌握有意记忆,抽象识记能力发展明显;思维能力中抽象性思维逐渐转向理论型,批判性思维显著发展。

同时,青少年期作为个体发展的过度时期,生理、认知和社会性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其心理发展表现出一些与其他阶段不同的特点。青少年正处于初中阶段,这时的他们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不平衡状态,心理上出现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相矛盾的状态①。如,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等。而青少年期又作为教育最关键的时期,这些看似微小的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所教授知识的的接收消化直至最终掌握。

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学设计的相互作用

综上可见,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存在诸多特点,而教学设计的方法也应该根据其不同的特征相应的作出调整变化

(一)教学目标与认知发展:

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启发和促进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以及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处于少年期的初中生,1,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在其运用假设的能力上有所体现,常常用十分怀疑的态度认真的检验每个假设,深知对那些看起来很怪异的假设也不放过,绝不轻易的承认任何一种可能性。2,在形式思维逻辑上处于能够对事物正确分类,并且实现不能从本质上区分说明分类依据到能说明分类依据的过渡阶段。3,基本上能掌握理解运用逻辑法则。鉴于上述特点,就需要教师在教课的同时不光要将那些基础原理教授给他们,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了解这些原理的理论假设、逻辑和事实依据、推理过程。在教育学生掌握所要求的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该着力去刺激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具体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则应体现在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一个新的英语单词或英语语法现象的同时,应该从其词源,发展变化到应用方面教育学生自己去探索,一个普通的单词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字母组合,其中也许蕴藏着令学生们感兴趣、叹为观止的历史神话背景知识。例如讲解“procrustean”这个单词,如果只是告诉他们这个单词的意思是“强求一致的,迫使就范的”。那学生一定只是用老旧的方法死记硬背,而如果这时告诉他们这个词来源于“Procrustes,a giant of Attica who tortured travellers by streching or cutting off their limbs to make them fits his bed.”这样才有了之后的“‘procrustean’means ruthless in in trying to force conformity。”相信学生为一定会更加印象深刻,从而加深对整个单词的理解与记忆。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的学习知识、技能和思想、行为的总和。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程度认知发展状况,所以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应考虑到个性与共性的不同发展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划分,安排顺序,确定单元目标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进行分析评价。

我认为此时的英语课程教学,应突出其层次。就拿听说能力培养来举例。(1)首先,应对因对听说技能进行内容上的筛选,单元的划分。作为初学者还是以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首要目的,这时可选择相对简单的听说材料。循序渐进的引导其进入状态。(2)其次,安排学习的单元顺序,先从短的开始,慢慢由短到长,由字到词再到短句长句。在一堂英语课的编排设计过程中,教师总是先从课前预习生词组开始,以重点短语词组为承接再过渡到对整篇文章的总体把握。这就是根据青少年在认知过程中的特点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因而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吸收。(3)再次,应该确定明确的单元目标,这表示学习者学完本单元后所能达到的状态。这一方面是对学习者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种肯定另一方面又促进学生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例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的英语老师可以给学习者播放简单的的英语无字幕短片来测设学习者的接受程度,或者举办班级内部的小型演讲比赛来检验所授知识是否已被吸收掌握。(4)做教学评价。以上述三点为基础,评价所选内容是否合适,顺序是否易于知识被掌握吸收,所有目标完成后能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及时作出反馈。

(三)认知发展与学习环境:

青少年在此阶段出现种种认知发展特征要求我们寻找或创设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环境。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在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同时还需掌握一些教学技巧和艺术,为学习者创造一个引起产生其强烈求知欲望的场所。(1)优化感知情境与创设体验情境。此时可以通过导入艺术、教授艺术,体态艺术、提问艺术、教学媒体使用艺术,板书艺术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各个方位的感官刺激来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2)创设探索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唤起学生探索下去的兴趣。(3)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或合作学习情境。首先是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较小的独立步骤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个性化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能力范围内根据其不同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利用刚上课时的5-10分钟准备小演讲。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学习性,还能调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上课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适时插入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1-2分钟的视频片段,或者英文笑话小故事,从而引起学生以涣散的注意力的重新集中,提高授课效果 在学习方法上,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例,可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内容不限但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毕要写一篇相关内容的读书报告,或将自己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来相互交流讨论。其次是强调合作学习即小组协作学习由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大都处于同一阶段,更容易相互沟通,在讨论、检查、修正中达到相互启发、巩固提高的目的。这时,任课教师可以要求学成自由组合成一组,或者根据学习能力认知程度的强弱相互搭配成组,让他们合讲一篇课文,做小型的情景剧展示又或者是电影情节模仿秀从而培养其收集、组织应用材料 展示采材料的能力。

(四)认知发展与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指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所有课程的总体结构。学习者认知程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收到课程教学的影响。课程教学设计是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的一步。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他的同化与顺应理论在这一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我看来,同化是指一种外界不断刺激而主体不改变的情况,正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语言的反复重复,以此来巩固加强某一种语法现象或固定用法,对于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者,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各种语言的问好方式,作为英文的初学者最先掌握的话一定是“Hello!”“How Are You? ”“Good Morning!”之类的问候方式,直至做到了脱口既出,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在日常英语交流中被反复提及,这便是同化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很好的体现。另一方面,顺应则是一种改变主体状况而适应客观变化的情况。如教师需要灌输英语语言学习者摒弃原来的语言习惯而接收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这也是为什么鼓励英语语言学习者去说英语的国家进行实地锻炼,现今在英语学习者中大兴参加英语角之风,这便是为了弥补不能完全渗入英语语言过激进行学习的遗憾。学习者们在英语角进行语言锻炼,不断地磨合适应。只有将主体真正的融入到一个新的语言环境中,主体才会改变从而不断发展进步。

为了使青少年得到全面的发展,使他们能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并作出出色的贡献,应该以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基础,借助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进行纯粹的、完全的、全面的教育。学校应凭借其固有的教育的组织———教学使正在成长的一代接受有目的、有计划、科学的教育,对个人对整个社会发展负责。

参考文献:

①《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②《教学过程设计》李龙主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③《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刘守旗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

青少年认知发展及教育 第2篇

联结、认知与内化--青少年体验教育的心理哲学依据

团中央在<关于动员和组织少先队员在实践中体验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体验教育”的理念,并且举行了“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的现场推进会.本文从体验和观念的联结,体验与图式的同化和顺应,以及体验和内化的历程等三个方面,阐释了体验教育的心理哲学依据.作者认为,提出一种理念,推行一种活动,理论依据是十分重要的.

作 者:李维  作者单位: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 刊 名:当代青年研究  CSSCI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年,卷(期):2002 “”(4) 分类号:B84 关键词:体验   联结主义   内化  

青少年认知发展及教育 第3篇

关键词:社区,生命教育,现状,对策,调查

生命意识淡漠、生命教育缺失是当下教育面临的严峻话题。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24.39%的孩子曾有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15.23%的孩子曾认真考虑过自杀;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实施自杀而未遂者达到1.71%。除了不珍视自我生命,生命教育缺失还表现在对他人生命漠视、对异类生命不尊重等。我国生命教育起步晚,青少年生命教育正逐步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范畴,社区生命教育相对滞后。本文在调查广州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社区生命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的相关对策,以期建立与学校生命教育联动的社区生命教育体系,为青少年构筑更为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一、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现状调查

1. 调查方法

调查组在广州市的广卫街、北京街、景泰街、同德街、大塘街、逢源街、东风街、大东街、珠光街、海龙街、建设街、登峰街、农林街、六榕街、江南中街、石井街、江南中街、车陂街、站前街等19个街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随机发放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各200份。回收学生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97%;回收家长问卷191份,有效率95.5%。同时,与10多个街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进行访谈,了解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社区生命教育的情况。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需求迫切。调查数据显示,71.6%的受访学生认为有必要在社区开展生命教育,84.3%的受访家长认为开展生命教育“非常重要”和“较重要”。在社区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上,90.1%的受访家长认为有必要在社区开展。其中,62.8%的受访家长认为“在社区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有利于弥补家庭、学校在生命教育方面的不足”;59.9%的受访家长认为“在社区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有利于构建青少年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促进社区的发展”;48.8%的受访家长认为“在社区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有利于巩固家庭和学校生命教育成果,将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内化到日常生活当中”;43.6%的受访家长认为“社区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场所,在社区开展生命教育理所当然”。无论是受访学生还是受访家长,都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在社区开展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尤其是家中有未成年孩子的家庭,家长对社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深。在访谈中,受访者希望多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让青少年重视生命、珍惜生命;并强调生命教育不能亡羊补牢,要从小抓起。

第二,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形势严峻。在受访学生对他人自杀行为所持态度中,有26.3%的受访者认为生活压力大,可以理解他人的自杀行为;20.1%的受访者认为生命是个人的,尊重他人的自杀行为。在受访学生对自己所持生命态度的调查中,有58.8%的受访者认为应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5.2%的受访者认为“生命的路太长,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放弃生命”。受访学生对他人自杀行为的尊重和谅解以及对自己生命放弃的选择令人忧心。在受访学生中,认为社区从不开展生命教育的占35.1%;偶尔开展的占58.8%;经常开展的只占6.2%。9.9%的受访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在社区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其原因主要为“社区缺乏开展生命教育的专业人员”、“学校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正规机构,社区无需再浪费教育资源”、“社区建设还有比开展社区生命教育更重要的事情要办”。可见,生命教育整体开展情况堪忧,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在整体上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形成常态机制,形势不容乐观。

第三,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认知模糊。相当部分的受访学生和家长对生命教育认知模糊。数据显示,38.7%的受访学生和30.4%的受访家长没听说过生命教育;只有12.1%的受访家长表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生命教育。在生命教育内涵的认知上,29.9%的受访学生认为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相关;38.7%的学生认为与禁毒教育相关;58.2%的学生认为与生命价值教育相关;47.4%的学生认为与爱的教育相关;59.3%的学生认为与安全教育相关;16.5%的学生认为与有关自杀方面的教育相关;13.4%的学生认为与学科教育相关;25.3%的学生认为与尊重他人的教育相关;36.6%的学生认为与道德教育相关。在生命教育内容上,受访学生认为社区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消防安全教育、用电安全教育、逃生教育等,内容零碎分散,不成系统。50%的受访学生希望在社区生命教育中获得生存技能的知识;47.4%的受访学生希望获得生存意义的知识;45.4%的受访学生希望获得生活目标的知识;35.6%的受访学生希望获得挫折教育的知识;42.9%的家长认为“生命教育要教会青少年关注人类与其他生命物种和谐相处”。在社区生命教育形式上,51.8%的受访家长认为社区生命教育形式大多数还停留在张贴宣传材料等很低层面,教育形式单一。

第四,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主体多元。在社区生命教育的主体方面,受访者认为所在社区面向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的主体是学校(56%)、政府(24.1%)、家庭(23.6%)和社区民间组织(23.6%)。表明学校、政府、家庭和社区民间组织目前都在青少年生命教育方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在访谈中了解到,学校、政府、民间组织等不同主体存在职能不清、各自为政、资源分散、重复浪费的现象,没有形成社区生命教育合力,不利于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深入和可持续发展。

二、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发展对策

1. 加大宣传,厘清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内涵

生命教育的内涵在不同国家表现不尽相同。如美国的生命教育特色是注重死亡教育;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以预防滥用药物、暴力与艾滋病等自然生命中可能遭遇的问题为出发点;英国的生命教育以青少年灵性、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目标;日本“余裕教育”以“热爱生命,选择坚强”为主题而受推崇。尽管如此,生命教育在指导青少年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等方面却存在高度的耦合。因此,要做好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优势,探索多途径、多形式、多内容和具有时效性的宣传活动,进行生命意义的教育和宣传,加强青少年及其家长的生命教育意识,提高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关注,尤其是增强社会各界对社区生命教育开展重要性的认识,明晰社会各界在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中的职责。

2. 培育师资,打造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队伍

教师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生命教育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青少年接受生命教育的水平,决定着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成败。建设一支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开展社区生命教育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社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处于自发成长状态,师资队伍的永续机制没有建立,生命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就社区生命教育师资的组成来看,应该整合所在社区各类学校师资队伍的力量,审视和提高教师生命教育素质,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建立教师对生命教育的正确认知,提升教师的生命意识,培养教师生命教育的技巧,不断提高实施生命教育的自觉性,在社会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同时,在社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要善于发挥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在社区活动中培养一批社区领袖,带动更多社区志愿者参与到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的行列。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和现身说法提升整个社区生命教育质量,营造温馨、和谐的生命成长环境。

3. 搭建载体,丰富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形式

社区生命教育能量的传递离不开教育场地、教育内容和各类教育活动,建立基地、编写教材、组织活动就是社区生命教育开展不可或缺的组织载体、物质载体和活动载体。基地是社区生命教育开展的重要场地。社区康复中心、工疗站、社区医院、烈士陵园、博物馆、图书馆等都可以成为社区生命教育的基地,让青少年走进社区,了解生命的发展历程,体会生命的弥足珍贵,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生命;也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增长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体生命价值。教材是社区生命教育系统性的表征,可以避免社区生命教育的肤浅、杂乱、简单重复和不成体系。因此,建议组织专家编写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教材,作为社区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规范用书。当然,不同社区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因为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特殊教育,以行动感召人,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生命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简单的说教,而应该通过各类活动内化在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中,升华为青少年成长的人生智慧。

4. 整合资源,形成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合力

除了政府要加强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的支持力度,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资源外,还要特别关注社会组织在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是扎根社区的非营利组织,有专业的社工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能有效地整合原有社区的文化站、工疗站、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其他各类资源。在社区教育实然主体的调查中,32.7%的人认为社区教育主体是社区民间组织,26.7%的人认为是政府。可见,借力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是推动社区生命教育的明智抉择。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政府要重视,社会要支持,家庭、学校更要有担当。因此,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生命教育的联动机制非常必要,可以让家庭、社区、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产生互动互补效应,共同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

5. 加强督导,建立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长效机制

督导可以督促社区生命教育健康发展,破解社区生命教育发展难题,引导社区生命教育发展方向,是青少年社区生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除了成立社区生命教育督导委员会等组织架构,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社区生命教育评价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在社区生命教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活动组织、教育成效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重视督导小组过程监控和定期评价相结合,建立生命教育的激励机制,通过表彰优秀社区树立社区生命教育典型,以点带面,为社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逐渐形成社区生命教育的长效机制,提升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庞娜《当前中小学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1硕士论文

[2]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

[3]郭平,青少年生命教育现状研究,2009.5

[4]云清、朱翠英,生命: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教育教学论坛,2012.8期

青少年认知发展及教育 第4篇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人们一般把属于印刷品的漫画和属于影视的动画合称为动漫。动漫在刚起步时,仅以纸质形式呈现,且普及面较小,以娱乐性为主,教育功能很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动漫在保持以漫画为载体的同时,逐步向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等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新的动画载体过渡,向娱乐、文化、教育等多层次发展。目前来看,动画和漫画两种载体都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动漫的涌现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动漫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动漫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及时代意义。

青少年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发展中不断走向成熟。动漫拥有其独特的魅力,青少年作为动漫产品的重要接受群体,本身的精神需求和对动漫的强烈认同感,使得动漫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对他们的认知心理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方面的,也有消极方面的。

一、动漫对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的影响

(一)动漫对心理感知的影响

动漫通过生动的画面、动感的配乐,集视、听、动觉于一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青少年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今日的动漫作品从以纸张为载体发展到以电影电视、网络为载体,实现了从单一的视觉刺激到全方位的感官刺激的转换。青少年的认识能力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强,但同时他们感知觉灵敏,能够积极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因而成为动漫的主要受众群体。

动漫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感知觉,即主题、画面造型以及音乐。所谓主题,就是动漫作品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动漫作品的核心部分。目前动漫作品主题非常丰富,且各个主题分布相对均匀,涉及现实、神话、战争、历史、教育、童话、冒险、体育、科幻等方方面面。几乎每一部受到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的背后,都有着令人深思的主题。

动漫是一种视觉文化消费性载体,它首先要被受众的视觉所感知,然后才能传播,最终才能进入人们的心里。尽管动漫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画面造型始终是影响漫迷对动漫直观感知的重要因素。不少日本和欧美的动漫画面是通过计算机的辅助精致地描绘出来的,如物体的运动、人物的动作、明暗的对比、表情的变化、立体感的凸显等,作品中很多细致的表情、阴影、动作、背景等都很有实感。在日前动漫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深入人心的画面造型,才能够满足现代青少年漫迷的需求。动漫有着庞大的漫迷群体,动漫主题曲也开始正式独立成为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很多动漫主题曲的歌词、曲风和曲调都堪比甚至超越日前的流行音乐。

部分动漫作品内容充实、情感强烈,给青少年提供了大量直观的形象的刺激,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情绪情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情感感知能力。

(二)动漫对思维认知的影响

思维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根据思维的形态我们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青少年的思维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其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对新的思维结构和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都在逐步完善中,因此青少年在这一阶段所接触的外界刺激对其思维认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如今动漫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时期,受到广大青少年的认可与追捧,不同的动漫类型对青少年思维的不同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名侦探柯南》中一个个具有吸引力的侦探故事对青少年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随着剧情的发展、谜团的一步步解开而得到提升;《网球王子》《灌篮高手》这类运动题材的动漫作品对青少年的动作思维有着重大影响,作品中夸张、完美的动作给青少年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他们有模仿的冲动,甚至付诸行动。另外,每部动漫作品都有其典型的主人公形象,其他角色也都鲜明动人,这些形象通过服饰、神态给青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他们形象思维的发展。

(三)动漫对价值认知的影响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价值观亦可看做价值认知。

青少年对周围各种信息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而动漫作品以其极具感染力的形象、语言风格和视听结合的传播形式,更容易让青少年接受与记忆,并引起他们的共鸣。动画中所包涵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渗透进青少年的价值认知当中。

许多动漫作品的主题都强调生活中只有不怕困难、乐观向上、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的坚定毅力及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之后所获得的成功喜悦,无不感染着青少年,使他们体会到人性的美好。这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具有积极的影响。

我国青少年所接触的动漫产品大都来自日本与美国,由于价值认知与文化内涵的不同,一些动漫中传播的思想并不适合中国的青少年,如一些动漫作品中的过于理想化的角色设定、个人英雄主义倾向、使用暴力来达成目标等。近年来动漫产业的商业化运作和由此带来的高额利润,使很多动画生产商和销售商违背道德,不惜在动画产品中添加暴力、色情、恐怖、血腥等刺激性元素来吸引广大青少年的注意力,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很不利。

(四)动漫对道德认知的影响

《伦理百科辞典》认为,道德观是“对社会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的整体认识和系统看法。它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紧密相连”,所以道德观也可看作道德认知。

在诸多文化现象中,动漫对青少年道德认知的影响逐渐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众所周知,动漫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动漫以其不可抗拒的“杀伤力”吸引着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们。那么,动漫中所蕴含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也必然会随之潜移默化地渗透进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当中。

日本动漫对本国青少年道德认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团队意识、潜能无限、强者膜拜;美国动漫对本国青少年道德认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张扬个性、自由竞争、个人主义三个方面。但大部分动漫作品中都存在着格斗、色情、暴力等场面,因此,这些作品对青少年的道德认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例如《名侦探柯南》中,主人公工藤新一是一名非常聪明的高中生,他运用自己侦探的头脑帮警察破解了许多案件。他身上蕴藏的潜能是无限的,他的智慧被无数青少年膜拜。再如《犬夜叉》中的主人公犬夜叉以拯救世界的和平为己任,与大批邪恶的妖怪斗争,是责任、正义、勇敢的化身,是一些青少年的偶像。但这两部作品中都充斥着一些血腥的打斗场面,青少年很容易受影响,容易使其道德认知出现偏差,引发一系列不良行为。

二、动漫促进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的对策

动漫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和流行受到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它的出现与发展与这个时代的信息技术紧密相关,与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有关。我们要正视动漫的直观性、娱乐性、教育性等特点,不应该忽视、放任或是禁止,而应该“趋利避害”,回避与遏制它的消极影响,利用其中蕴含的积极因素,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对动漫加强监管,减少其消极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应联手,共同遏制动漫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社会方面更要加强监管,如国家广电总局可以根据动漫所涉及的暴力、色情等因素的程度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分层管理,限制电视台播出此类动漫作品。文化传播、出版部门应提高对动漫市场的监管力度,遏制低俗消极的动漫产品的流通。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督与管理,应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不仅要关注其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其道德认知及价值认知的健康发展。

(二)动漫从业人员应提高职业操守,兼顾作品的文化内涵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动漫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及创新能力。动漫从业人员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要兼顾产品质量及文化内涵。

由于各种原因,动漫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时常会陷入资金短缺的窘境,以致我国很多动漫制作公司重经济效益轻文化内涵。因此,政府或企业可加大对动漫产业的资金投入,以解决资金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增强动漫从业人员的素质。社会、学校加大对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让动漫从业人员接受系统、全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提升动漫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设置动漫人员专业标准,提高入行的门槛。

(三)提高青少年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

青少年已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但其价值认知和道德认知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有关的主题班会、讲座,来提高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样,青少年在选择或观看动漫的同时,就能够更好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强化动漫作品中的感恩、责任、仁爱、正义等积极因素,弱化格斗、色情、暴力等消极因素影响,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认知与价值认知能力。

本论文为2012年宿迁学院大学生实践活动创新项目“动漫对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的影响”的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宿迁,223800)

青少年认知发展及教育 第5篇

摘要:艺术教育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 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还能促进人的身心实现和谐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艺术教育在乡村学校的发展中逐渐普及。乡村的广大少年儿童群体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 也需要得到与城区孩子同样的艺术教育。乡村学校少年宫 (以下简称乡村少年宫) 的兴起和发展为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载体, 为乡村少年儿童艺术教育搭建了平台。然而受师资、地域观念、资金、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乡村少年宫在艺术教学、活动创设、社团开展等方面还不完备, 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各地市青少年宫作为一个地区校外教育和艺术教育的主阵地, 如何在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其辐射效应, 值得思考。本文以淄博市青少年宫为例, 介绍了作为市级青少年宫如何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辐射的效能, 通过实际调研与帮扶支教, 了解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教育发展的实际困难与需求, 并制定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帮扶方案, 切实解决了部分乡村少年宫发展的实际问题, 为本市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的实践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促进了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艺术教育; 乡村少年宫; 市级少年宫; 辐射效应;

一、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自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 乡村学校少年宫从无到有, 从点到面, 覆盖面越来越广。, 全国已建成25000多所, 多万农村孩子从中受益。全国各地部分乡村学校少年宫依托于乡镇中心学校现有的设施、场地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 发掘、整合各类教育资源, 依靠本校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 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艺术社团活动, 学生们可自愿选择参加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各式活动项目。随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大力发展, 切实推动了全国各地乡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普及与提高, 拉近了城乡艺术教育的差距。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却发现乡村少年宫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 乡村少年宫经费不足, 艺术教育活动受限制。

大多数乡村少年宫充分利用有限的器材资源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孩子们天性好动, 器材和设施损耗较大, 需要定期维修和更换。例如绘画、书法、器乐等用品等都是易损易耗品, 随着学生的练习需要不断更换设备, 还不包括新添置的器材, 因此开支越来越大。但是每所乡村少年宫的项目类别也不尽相同, 资金的来源也各不相同, 有的能准时拨付到位, 有的还需要自己想办法筹集。另外, 乡村少年宫的活动是公益性活动, 不向学生收一分钱。仅仅从当地财政和学校自身两个方面来维持长期发展, 明显不够。只有支出没有经费来源, 很难长期良性运转下去, 更谈不上开展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 打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活动平台了。

(二) 师资队伍薄弱, 教学成果不突出。

乡村少年宫虽好, 但师资力量不足, 让各学校头疼不已。每个学校的艺术社团都是根据现有资源和器材开设的, 少的有三、五个, 多的有十几个, 基本是靠学校的老师义务教学, 很多项目光依靠本校教师资源难以克服。有的学校只要是多少懂点特长的教师就被安排艺术课教学, 有的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后就开始上阵教学, 在专业教学活动上非常不规范。这样我们的孩子学到的又是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呢?以后会不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误导呢?有的教师是从社会上花钱聘请来的, 培训班不收钱, 外聘老师的费用长期、完全由学校来承担, 负担确实有点重。乡村少年宫要想长期发展下去并实现良性发展, 师资力量就是很现实的问题。

二、在乡村少年宫建设运行中, 市级青少年宫如何更好的发挥其辐射效应

淄博市市级青少年宫作为市校外艺术教育的领头羊, 有着丰富的艺术管理运营经验, 在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搭建和资源共享等方面长期为我市乡村少年宫进行了有效帮扶指导, 为托起乡村孩子的艺术梦, 推动乡村少年宫的.艺术教育发展发挥了市级青少年宫辐射效应。

(一) 利用校外教育平台, 定期组织乡村少年宫艺术师资培训活动。

教师是乡村少年宫发展之源, 提高之本, 提高乡村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是促进乡村少年宫发展的决定因素。市级青少年宫通过调研了解到乡村少年宫教师专业提升需求, 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教育等部门的指导下定期聘请专家教授开展艺术师资培训、教研交流等, 与教育专家面对面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通过研修增长学术见识, 更新教育理念, 从而督促教师实现自我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案例分享:淄博市青少年宫充分发挥市校外教育主阵地的龙头带动作用, 利用自身师资资源、硬件设施等优势, 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教育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每年定期组织乡村少年宫师资研修活动。-连续三年组织承办“全市乡村少年宫专业教师培训”活动, 为我市乡村少年宫培训艺术教师600余人。针对乡村教师需求, 相继开展了美术、书法、陶艺、合唱指挥、舞蹈、键盘等艺术专业课程的培训。培训班采取集中授课与网上研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专家教授根据学员在集中学习、网上研修、考核测评三个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分析, 提出成长建议, 建立成长档案, 并对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通过开展乡村教师培训活动, 提升了乡村艺术教师专业水平, 推动了我市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 积极组织各类艺术交流活动, 为乡村少年儿童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市级青少年宫应主动作为, 利用自身优势及良好的社会资源, 为广大乡村少年宫儿童搭建相互交流展示的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激发社会资源参与乡村少年宫建设的动力, 促进了乡村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案例:2015-连续年组织承办了由市文明办、团市委、教育局等单位主办的“托起乡村少年梦”淄博市乡村少年宫才艺展示暨淄博市乡村少年宫优秀论文、案例征集活动。范围涉及五区三县300余所乡村少年宫, 参加活动人数共计6620次, 征集作品5000余件, 并将几年来精选优秀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结集成册, 展演类节目制作成光盘一起发放到各乡村少年宫进行交流学习。为乡村孩子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 也为乡村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积极组织全市乡村少年宫展演交流活动。组织承办了“托起乡村少年梦”优秀成果展演活动;2017组织承办了“城乡手拉手、共筑中国梦”淄博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优秀成果展演活动。参演人数近1000人, 为城乡孩子搭建了艺术教育学习交流平台, 为乡村孩子提供了展现才华、放飞梦想的舞台。通过开展乡村少年宫才艺展示及优秀成果展演活动, 丰富了乡村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 也促进了教师教学及教研的积极性, 充分展示乡村少年宫的教育成果和成功经验, 增进了全市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合作, 从而带动了全市乡村少年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突出市级青少年宫的公益职能, 加大对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的帮扶力度。

市级青少年宫利用自身优质的师资力量及社会资源, 或招募社会艺术人才针对“艺术活动开展困难、师资薄弱、艺术教育水平落后”的乡村少年宫进行定期或长期的支教、指导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并以“流动少年宫”的形式将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送到区县乡村少年宫, 带动其活动顺利开展, 丰富其活动内容和形式。在充分调研乡村宫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依靠政府部门及自身经济力量, 协调资金捐赠相关教学设备及书籍、器材等。

案例:

1、长期对口帮扶支教。

根据部分乡村少年宫的需求, 淄博市青少年宫组织骨干师资到乡村少年宫开展长期的支教或短期培训授课活动, 长期坚持到张店区中埠镇、淄川区松岭镇、周村区南郊中学、沂源县悦庄小学、桓台县陈庄、高塘、果里小学、高青县实验小学等60余所乡村少年宫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策划和具体指导, 上课节数达10000余课时, 授课人次达40000余人次, 使越来越多的乡村少年宫学生享受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艺术教育。通过长期帮扶支教, 让乡村孩子们在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且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 并在市级、区级各项艺术类比赛中取得了诸多优异的成绩。

2、定期组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

淄博市青少年宫“流动少年宫”定期走进乡村少年宫开展各类艺术活动, 并邀请部分乡村宫的困难学生或留守儿童在假期到少年宫进行交流活动。例如:“情暖童心”淄博市青少年宫流动少年宫走进张店区中埠镇小学支教成果汇报展及趣味游戏体验活动、“情暖童心手拉手走进沂源共成长”秋令营活动、“七彩假期、牵手关爱”音乐素养夏令营、“城乡手拉手快乐美术”实践体验夏令营、“唱响明天”城乡互动快乐体验营等诸多公益活动, 让乡村少年宫的孩子们体验到了各类艺术活动的乐趣。

3、艺术器材捐赠活动。

淄博市青少年宫秉承为全市青少年儿童服务的公益性职能, 通过深入调研, 根据实际需求先后为淄川区松龄小学、高青县实验小学、沂源县悦庄中心小学等乡村少年宫捐赠了众多艺术器材、书籍等, 为乡村孩子的艺术学习提供了基础学习材, 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4、创新开发艺术课程, 共享艺术教育资源及信息。

市级青少年宫利用自身优质的师资力量,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一系列适合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发展的优质课程, 积极联络一切校外教育资源, 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公益代培乡村少年宫专业教师, 在乡村少年宫的专业教学和活动实践方面给予较为专业的引导。同时推出市级少年宫艺术名师和骨干教师的特色课程, 为乡村少年宫教师提供听课学习的机会, 帮助乡村少年宫专业教师成长进步。

(四) 开展全方位帮扶, 助力乡村少年宫发展

1、在政策方面积极呼吁全社会支持乡村少年宫建设。淄博市青少年宫主任韩其东作为淄博市政协委员, 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扶持力度的建议》的提案, 并接受了大众网记者的专访, 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2、根据乡村少年宫在管理、培训、师资、教学模式、活动等方面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市级青少年宫不断加强与乡村少年宫之间的沟通交流, 利用广播、网站、橱窗内部资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调研总结, 对好的乡村少年宫加以宣传学习, 塑造全市乡村少年宫典范。

3、加强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市教育局等部门沟通协调, 争取承办各项活动和活动资金;市级青少年宫在了解农村孩子的需求, 了解乡村少年宫的困难的基础上, 广泛展开对各地区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方面的的调查、研讨, 并积极组织材料、开展实践, 并加以整理总结。切实能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真正从实际出发让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得到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更好的为乡村孩子服务, 让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农孩子都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乡村少年宫是实施乡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平台, 加强乡村少年宫建设, 面向乡村少儿开展多姿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 是提高乡村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各市级青少年宫应秉承为全市青少年儿童服务的公益职能, 认真领会政府文件精神, 及时了解本市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的需求, 广泛开展贴近乡村学校基层需要的艺术活动, 在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辐射效应, 让乡村孩子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优质的艺术教育, 为托起每一个乡村孩子的艺术梦想, 推动全市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世民、错位与抉择----论农村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与路径[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3]王志玲、家长的补偿心理时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1]、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10) :150、

青少年认知发展及教育 第6篇

前言:

社会越发达,对人们的素质要求就越来越高。再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通过教育来提高全民素质已成为社会共识,由于幼儿教育是“人才工程”中的基础工程,为适应社会的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幼儿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调整观念,改变管理模式,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和途径。众所周知,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下,我国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在性格特征上大都存在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弊端,幼儿园应该怎样开展弥补独生子女“教育条件缺乏”的教育活动呢?举凡所有的幼儿园都曾开设一些打破班级界限的自由活动或以月以周为单位的联谊活动。我们认为所有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独生子女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帮助;但还有没有更理想的活动形式呢?基于此,在2000年9月,我园大胆打破以往按同龄编班模式开设了两个混龄教育班级。

混龄的概述

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我们开设的目的就是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儿童相互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学会关心、分享、轮流合作等社会行为,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

我国以前也曾经出现过混龄班,但那大都是因经济发展落后,幼儿园所需的房舍,师资缺乏等等才开设的。当时的混龄班,往往是一个课室有几十人之多,但老师却身兼多职,保育教育由一人担当,迫于无奈,当时的老师就更象保姆,只须让他们能吃饱睡好,偶尔组织玩一下丢手绢的游戏就不错了。如何还谈的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丰富多彩的一日生活呢!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在面临21世纪教育重大改革的今天,基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让孩子称为21 世纪学习社会的主人”新理念支配下开设的混龄班,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方面都进行了特殊处理。

一、环境创设上的优化配置。

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幼儿园的班级类似一个温馨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创设上当然会有许多与其他班不同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1)为适合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所有的桌椅大小高低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2)为满足各年龄段孩子需要,提供的玩具有适合低龄的布娃娃、娃娃家餐具等,也有难度较大的益智玩具。

(3)为让生活在一起的每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生活的喜好和空间,我们充分因地制宜的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

(4)为让孩子们都能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我们的观察发现区的植物架都是高低不同的。

(5)在班上适当的地方摆上观赏性强的阴生植物,墙壁上挂些艺术性强的装饰画,厕所里的小马桶小巧而有别致……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的混龄班级到处能体现出简洁有序、温馨舒适的“家”的感觉。

二、师资方面的优化配置。

同年龄段的孩子之间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混龄班级里,这种差异性就更突出了。为保证在孩子活动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孩子发展情况,做到随机指导评价和正面指导幼儿,落实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我们是配备了三教一保的人员,同时,幼儿人数相对于其他同龄班也会相应的少一些。

三、科学地提供教学具。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强调“手是孩子主要的老师”,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让他们专心学习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他的注意力专注在某一项用双手操作的工作上,然后尽量运用全身所有的器官去研究周遭有趣的环境而获得的讯息将是个自然而愉快的活动。基于此,我们在混龄班级里提供了蒙台梭利设计的适合2﹒5~6岁幼儿操作的教育作为教具,除此之外,我们再根据本土文化及孩子们兴趣爱好,针对蒙氏教具的不足,重新补充了各种动手动脑、有趣好玩的操作材料,孩子收益非浅。

四、优化课程活动安排。混龄班级中的儿童年龄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大多数教育必须个体化,才方便教师能多角度地观察每个孩子。努力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混龄班与传统班在组织形式上有几点是不一样的;第一种:不分年龄,按幼儿的兴趣相同来进行组织活动。第二种:按幼儿的年龄分组组织活动。第三种:按幼儿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分组。第四组:根据某种特殊需要,全班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外出参观等)。不管是任何形式活动,在我们混龄班级教师充足的情况下,由于面对的孩子少了,老师对每一孩子的关注自然就会多很多;而这正是便于老师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优势所在。

混龄与幼儿的发展

经过将近两年的实验证明,一个儿童在混龄班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如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并成为“强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他们的心理、社会角色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混龄教育活动为儿童的这种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你会发现混龄班级中的孩子能更多的体现出团结友爱、友善乐群的精神。因为混龄的特殊性,孩子们的品德、情感发展乃至个性发展都是比较完善的。

但是如果仅仅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强壮的身体,愉悦的情绪,那是不完整的,是片面的,一个孩子的成长就好象小树一样,只有在阳光、水分、土壤缺一不可的情况下才能枝繁叶茂。混龄教学在让孩子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方面有其优越性已是不可争的事实。那么,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混龄班的孩子认知能力如何呢?孩子年龄差距导致认知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小的幼儿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而大一些的幼儿则对有一定逻辑推理的事物感兴趣也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在一起学习,对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么?他们的认知水平会不如同年龄班级么?实践证明,混龄教学在促进幼儿认知方面已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一)混龄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其中感知能力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由于幼儿认识事物大多依赖于直接经验,因此对幼儿来说要调动,促进其学习主动性则意味着要通过整个身体来学习,即摸、看、闻、尝、听、抓、举、仍、捏、切等手段。运用所有的感官主动的探究。在混龄教育中,我们很好的利用了孩子间同龄互动、异龄互动,共同促进的方法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例如:蒙氏教育工作时孩子们是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水平高低来挑选工作材料,凯凯是个性格活泼开朗且比较毛糙的小男孩,因此在进行蒙氏工作的时候总显得兴趣不大,学习一种材料的时间也不长,总是一会玩玩这、一会玩玩那的;有一次当他正准备将工作了没三分钟的数学题放回去的时候,刚入学才不到一年的小奇奇好奇地问他,“凯凯哥哥,你这是在做什么题目呀?这么多数字一定很难吧?”凯凯一愣,马上神气地说:“这是加法,一点也不难。我来教你吧。于是,凯凯像一名小老师一样,用半小时的时间,带着妹妹完成了两道千以内的加法。在这以后,奇奇经常在工作中请教他。这促使凯凯对蒙氏工作越来越感兴趣,主动探索的欲望也不断增加。看着凯凯的转变,作为老师不得不佩服混龄教育中孩子互动的力量。由此可见,在混龄教育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他们感兴趣的事。这种自发的内动的学习会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幼儿能成为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大量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来理解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混龄教学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学前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准备时期。这个时期的语言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入学,进入社会后的水平高低。而孩子是否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的关键在于语言能力的高低,因此注意培养幼儿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及具有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交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在温馨的混龄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是这大家庭里的一分子,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这些孩子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了想说、愿说、敢说,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峰峰小朋友是本学期才入园的新生,刚来的时候家里人很担心,因为他不仅不会说普通话,甚至连听婴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若进行有效的混龄教育,让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确实孩子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混龄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智力是一个人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总和,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观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智力的发展是孩子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孩子身心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混龄教育中的孩子,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总是能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记得有一天,大组的孩子上了一个仿编儿歌《摇篮》的语言活动。活动结束后,这些哥哥、姐姐们马上把自己的杰作念给弟弟、妹妹听。“唐思奇,我念首儿歌给你欣赏吧!厕所是摇篮,摇着屎宝宝,小朋友轻轻拉,屎宝宝睡着了。”哈!哈!哈!顿时,班上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小组和中组的孩子都情不自禁在嬉笑中在朗朗上口,还有更好听的,你们听听,“电脑是摇篮,摇着键盘宝宝,手指轻轻敲,电脑宝宝睡着了。”黄成凯看着班上的电脑摇头晃脑地把自己的杰作读出来。还有,还有……霎时间,班上到处都是书声朗朗,大组孩子们都成了一个个出口成章的小诗人。这时,一个小小的声音冒了出来,“老师,我也会编儿歌。”老师循声看去。噢!原来是刚刚入园才2个月的小吴彤。老师心想:这么小的孩子能编出什么样的儿歌呢?“是吗?请你把你编的儿歌读出来让大家听听。”老师微笑地说。“马路是摇篮,摇着车宝宝,爸爸慢慢开,车宝宝睡着了。”“真不错!还有不同的吗?”有,有……这是,小组和中组的孩子的情绪完全给感染了。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开动小脑瓜,有的自己静静地苦思冥想,有的三五个一群,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吃的、用的、玩的。不同的“摇篮”就诞生在混龄班里。不仅如此,当彼此的认识有冲突时,年龄大的孩子还有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弟弟、妹妹,讲解他们掌握知识。在这的过程里,促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内容,牢固掌握技能技巧。因此,混龄幼儿直接的互动对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混龄教育有效培养幼儿数学兴趣

许多研究表明,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相对于其它学习来说较为困难。首先,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不易于幼儿学习和吸收。其次,传统的数学教育容易使孩子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因为传统的数学教育只重视了数字的掌握,加减法的运算,需要冷静思考和较长时间的思维集中,稍有分神便得不到正确的答案;并且孩子的这种枯燥厌烦的情绪将会影响今后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让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呢?在这一点上,我们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大胆采用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操作材料,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有一套完整的

知识构建和出色的幼儿操作材料。幼儿从三岁左右开始进入数学教育,先从最简单的数量认识一直到千以内数量的进退位关系,最后到千以内加减乘除、平方、立方、时间、分数等等。并且它的重点不是在学习简单的运算,而是对数学内涵的理解。

通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看到混龄班的孩子并不讨厌数学,反而,他们特别喜爱数学。常常在操作数学材料上学习数与量、分类、排序、空间、时间等知识并在其中获得巨大的开心和满足,特别是大组的孩子。由于他们已产生了追求成功的迫切感,因此,当他们在进行各种运算时,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们也不会轻易请求帮助,而是能独立的反复思考,努力探索、操作,直到克服了困难并取得了满意的成果才罢。当他们为能完成了一道道有难度的数学题而表现出愉快和自豪的神情,他们也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强烈的上进心。而成就感和上进心强的幼儿,他们在游戏和学习活动中常常表现出认真、专注以及愿意接受挑战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是对他们以后进入学校能否很好学习的必要心理条件,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新一代提出的素质要求之一。

(五)混龄的不足与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及根据两年来的实践、探索、研究表明,混龄班的孩子大多性格乐观,善于与周围人交往,他们独立性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良好品质,因此,总的来说,混龄教育确实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虽然混龄有优势,但并不表明这一方法就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我们发现混龄也有其不足之处,如:由于年龄差距大,低龄幼儿分辨能力低,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也极易在班上传播,因此,这就要求混龄班老师必须且有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能力,探讨更多适合混龄教学方法,内容及手段,从而发扬优势,引导孩子朝积极健康的方向成长,为推广混龄教育的研究作出更大努力!参考文献:〈〈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 陈帼眉主编

上一篇:太原政府下一篇:给最爱的老师的毕业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