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顺序写作范文

2024-09-13

按顺序写作范文(精选12篇)

按顺序写作 第1篇

春姑娘已经悄无声息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天,老师便带着我们游历这春意盎然的世界。

伴随着一阵阵欢呼声,我们出发了。

一路上,两旁高大粗壮的树木已欣然睁开了双眼,抽出了一条条青色的细枝,长出了一片片绿中带着嫩黄的叶子,愉快地迎接着春姑娘的到来。路边,一棵棵小草,一朵朵小花从土里探出脸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美好的世界,那么的精神焕发,生机勃勃。

忽然,听得同学们高声欢呼,放眼望去,秀美的油菜花遍布田野,成了一片花的海洋,那么雄伟壮观,那么美妙绝伦,满眼舒心的黄,这比那稻麦的金黄更胜一筹!啊,多么美好的造化!

正陶醉在油菜花的余味当中,一片翠色欲滴又吸引了我,那是一派生机的绿,那是充满活力的绿,那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绿!旁边,桃树、李树,互不相让,都开满了质朴美丽的花儿。她如彩霞般粉红,你像雪花一样洁白,每一朵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令人心旷神怡。

一会儿工夫,我们便来到了驿河。只见河中涟漪荡漾,河岸上,草坪好似一张嫩绿的地毯,一棵棵小草青得逼你的眼,这里更有团团绿树,簇簇鲜花,为这幽雅境界更增添了几分秀美风光。和煦的春风慈爱的抚摸着一切,同学们早已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欢快地在草地上叫着,跳着。女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蹲在一起,睁大了眼睛,摘着娇艳的野花;男同学们则没这么斯文,有的欢叫着从草坡上冲到坡下,有的像石滚一样滚下去,有的还踩着旁边的石管,把它当“独木桥”,每一位同学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按顺序写作 第2篇

在林间路旁、草丛两边,我常看到一些不出名的小花,或杏黄、或粉白、或复瓣、或单瓣,三三两两,杂然相间。尤其是每逢夜雨初霁,我会不期而然的发现,她们竟不约而同地绣满了整座空山,在朝曦中开得灿灿烂烂。这时候,我便会在山间走得更加惬意,简直如山风一般轻盈地飘动。我觉得,这些无名的小花,气啊和这座无名的小山相映成趣。

正如这座山丘虽无深壑危峦、云海雾障,却照样安立在大地上一样。这些并无天生丽质的野花,也兴高采烈地享受着应得的晨光,并毫无愧色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展示着自己的姿容。夜间的雨滴把他们洗浴得干干净净,使她们傲然挺直了葱翠的枝干,支举起头顶的一小片一小片清纯的斑斓。我对之最默契与心的地方在于—她们不会为了无人赏识而感到寂寞,也不会为了貌不惊人而自怨自艾。

的确,既然本非在镜子里讨生活的俗物,又何须借别人的眼光来证明自己呢?她们所以要开苞吐蕊,盖因从根基深处涌来的生命力使之不吐不快。正因为这样,迎风开放本身就对他们具有完美的审美价值,就使其获得了彻底的满足。

那一次,于一撮草丛之中,我见到了一种特别较小的山花,其花茎不过线一般粗细,叶儿也只有葵花籽般大小,至于那五瓣的浅蓝色花朵,虽然开得极明丽,却更纤弱得宛如婴儿的呼吸。这究竟是什么花?我说不清楚,大约是由于她们总是这样“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缘故吧!但她们那惊人纤弱娇柔,却使我对之顿生同命之怜。尽管并不比其他花木缺少韵致,但若不是我偶然发现了她们,她们此生大概也就只有掩映在野草丛中自生自灭了吧!

想到这里,我不禁在她们身边坐了下来,良久地对之托腮出神,直到暮色渐浓时仍不忍离去。临下山前,我踯躅再三,想把她们连根移回家去,让大家能更久地相伴,借以摆脱内心深处那时时还会泛出几分枯涩的清寂。

但终于还是休了此念,因为我知道,她们天生就不是栽在花盆里供人观赏的物种。所以,如果强使之离开扎根的山野,便会很快的枯萎而死了。唉,这些小生灵,若比起那些备受宠爱的国色天香

来,在其娇羞的背后,却也透出几分执着倔强呢!古代的圣哲曾教导说,“人不知而不愠”,只是恐怕连七尺须眉都不易做到的事情,却被无名的小野花默默不语地、毫不吃力地做到了,足见天下的生灵不拘体魄大小,均可禀有同样高贵的灵魂。

按顺序写作 第3篇

答者:“方湖十笔”实际上是“方湖左笔”之误。他给我父亲写信时,经常将“左”下面的那个“工”字不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祖父自从中风后,便用左手写字。他真的是很了不起,他中风时年龄已经那么大了,竟然又用左手写出一手好字来,而且是用毛笔,我实在是很服他,因为我连右手写毛笔字都写不来。我以前只知道汪辟疆是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他名气很大。知道这个也是因为我读高中时放假到南京玩,在伯父家看祖父办丧事的照片,看到许多国内名家的挽联以及照片,当时因为对名人毫无兴趣,所以也没多在意。我对他的学问并不了解,小时只看过他编的《唐人小说》,那是祖父寄给我父亲的。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我父亲读书的感受,我出于好奇,特别喜欢看父亲的批注。后来我伯父给我寄了一本《汪辟疆文集》,而那时我已经从大学中文系毕业了,看了祖父的这本书,方才吓了一大跳,原来他这么有学问,于是才又去找家里老人了解他的过去。

问者:汪先生编纂的《唐人小说》滋养过我们很长时间。读《祖父在父亲心中》时,我还是非常震惊的。我没有想到著名学者汪辟疆先生与你的家族有着这样的渊源。汪辟疆先生的《唐人小说》很长时间里是我的案头之书。我刚刚发表的中篇《大槐安国》就是一直捧读《唐人小说·南柯太守传》获得的灵感。

答者:我最早接触的古代文学作品,就是《唐人小说》。那时我还太小,我记得我跟我母亲躺在床上,我父亲拿着《唐人小说》书,在屋里走来走去地给我们讲里面的故事。隔一两天,就要讲一两个。

问者:你说过这篇小说的真实性比例。在后来的《乌泥湖年谱》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你操练着同一个题材。从右派题材看,你的写作无疑是对张贤亮这一代作家的反拨。

答者:中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道路不能去细想。我觉得我真是亲眼看到他们从满腔热诚到萎靡的全过程,现在这种萎靡在知识分子中仍然严重存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我写《乌泥湖年谱》时,就是想写我父亲他们这帮人的生活,他们就是以这样的状态走过的十年道路。大多的知识分子,都是像我父亲这样,并不是身处于特别巨大的肉体的折磨中,也并不是都被流放都蹲监狱,而是一点一点的被改造。“改造”两个字是这个世界最为残酷的两个字。是没有砍头没有上酷刑没有流血,但却让你灵魂死掉了的一种方式。壮烈而死的人,肉体没有了,灵魂犹存,他们总是激励着后人对恶势力不屈不挠。改造而死的人,灵魂死了,肉体却还存在,他们则将这种没有灵魂的肉体遗传下来,他们也在影响后代,好死不如孬活着。

问者:我觉得这里反拨的意思是你在历史记住的公众话语中寻找到了另一种话语。就像有人讲的,比文革要轻微得多的“布拉格之春”,使米兰·昆德拉写出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样的杰作,但中国作家在书写文革的过程中,却有意无意的简化与糟践了这一历史过程。

答者:有些事情也由不得中国作家。当然作家本身也有问题。这么多年,大家都在被改造,作家也没有逃脱掉。既然已经被改造了的,又怎么能摆脱这种已经被改造过的思维模式呢?所以,看问题不能这么简单地去看啦。

问者:你的右派题材无疑是一种没有受制于集体记忆暗示的写作。虽然,你写过一篇叫《暗示》的小说,让主人公接受了流水的暗示而将生命交付了流水。

答者:我只按我自己的方式去写,按我自己的所观所感去写。

问者:这篇小说你写到了两种死,对生命的感悟,你那常写到的八个字,让人倍感人生之荒唐,留他如梦,送他如客。

答者:人生本来如此。所以我的好多小说里都会表达这样的意思。

问者:你的这一种情怀在《乌泥湖年谱》中没有写进去,这是与这部长篇所截取的年代有关的。我觉得《乌泥湖年谱》的成功,在于真实地写出了那时节知识分子的扭曲。在一个罪恶的时代,没有谁是“干净”的。右派与非右派,都势必产生心灵的扭曲。良知就像秋叶,被秋风吹落。

答者:就算人本性中有恶的一面,但如果时代好的话,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让自己恶的一面显露出来,这样的人,死的时候当然还是个好人。可惜的是,我们的时代出现了那样的场面,它使许多人本性中恶的一面不得不张扬出来。更多的时候,不是人们愿意,而是没有办法。一切都逼着他弃善扬恶。所以,当我们说某一个人坏的时候,不能只是表面上说说,应该绕到他的背后,看看是什么原因致使他恶了。

问者:对你来说,书中所写的十年,是你非亲历的文革前十年,可你展现得却比一些在场的人或亲历过的人更深刻到位。

答者:虽然我并没有亲身经历,但我渐渐地也长成了一个旁观者。父亲的生存状态的变化,始终也都在我眼里。而且天天生活在一起,父亲兄长们的谈话也都让我对许多事有印象。

问者:文学有没有青春期我不知道,但文学的准备可能是漫长的。有的人进入不了状态,有的人则需要非同一般的写作训练,以前我不承认一个成熟的作家还需要写作训练之说。

答者:一个人只要他慢慢地写慢慢地发表,他总能有所进步。写到一定份上,就会自如。没有前期那些幼稚的作品的出现,恐怕也没有后来的一些相对成熟的作品出现。当然也有人一动笔就出手不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很难划一。只是,写作可能还是需要一定的天赋,或者说适合做这样一件事情。如果一个根本就不适合做这件事的人,再怎么训练,也不一定能写出好作品来。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写了一辈子,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可就是写不出好东西来。这是没办法的事,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问者:我过去总觉得一个作家已不存在训练之说,他要做的其实只是表达,表达自己。现在看来,写作应该是一条河流,在发源地,它还可能是涓涓细流。可越往前行,气象便越来越阔大。

答者:什么事情都不可定论。也有人是反着来的。一开始气象很大,出手不凡,后来写着写着,生活写完了,就写不出来了,这样的应该也不少哇。如果硬要说是训练,很多事情都是训练,写日记也是训练,写其它短文也是训练,不断地写小说并发表小说的本身就是训练。

问者:《乌泥湖年谱》我觉得写新人的地方很多。在大毛二毛三毛与嘟嘟这一代人身上,你着墨很多。二毛为石评梅的诗去图书馆,三毛的聪明,嘟嘟的成长,这些,都能在你的家族那里找到影子。你是否想借此暗示新一代人与上一代人在精神品质方面的不同与差距呢?

答者:小说中的人物原型的确都能在我家中找到。但也不尽然如此,毕竟我写的是小说。我没有打算暗示什么,我在写的时候,只是觉得这样写让我感觉最舒服。两代人所受的教育不同,生长的背景不同,本身就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这是根本不需要暗示的东西。

问者:新一代其实也各不相同。像在丁家学习的吴金宝,与丁家同住一层楼的吴家子弟,将父亲送进坟墓的李书爱,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一种病态。

答者:我不同意所谓病态一说,我也不觉得他们是病态的。这就是他们的人生。他选择这样的人生不能因为你不同意就觉得他是病态的。在那样的年月,他们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状态了。

问者:其实,在关注知识分子方面,你早期的《言午》《幸福之人》《金中》《禾呈》和《行云流水》都是非常好的作品。而且风格也非常多样化。像《言午》的疼痛,《幸福之人》的举重若轻,《金中》的举轻若重,《禾呈》的人生沉闷,都写得非常精彩。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没有人给予思考与评价,而直到《祖父在父亲心中》《乌泥湖年谱》时期才发现方方在这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才情。

答者:你提到的那些短篇,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可惜无甚人读到,想到这些作品,有时会对读者产生失望感,你会觉得他们真是不会读作品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阅读也是需要训练的。

问者:阅读也是需要训练的,说得太好了。早期的《金中》中其实就有了对父亲这一辈人的价值判断与思考了。我觉得《祖父在父亲心中》《乌泥湖年谱》是接续着《金中》的思绪的。

答者:《乌泥湖年谱》是把那些散落在短篇中的人物汇总写在一起了。跟他们生活了几十年,我实在是比较了解这样的一拨人,写他们时,我觉得很顺手。每次写作,都有很多的他们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这样的人物还有好多,我还没来得及写。所以我还打算再写一批这样内容的短篇。这想法似乎有点是向读者挑战,好在我不在意读者的需求,管他们会不会读,我只按我想写的写就是了。

问者:还回到《祖父在父亲心中》,这篇小说与《风景》有联系吗?这两篇小说虽然都写到了父亲,但我觉得反差很大。

答者:一篇小说是写我的自己生活的亲历,一篇小说是写我对他人生活的观察。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当然是有反差的。但是这两篇小说都与我个人有关系,那就是,我在这两个生活圈子中都呆过。我了解他们两类完全不同的人的基本生活状态。如果我不当工人,可能我永远也不知道社会上还有这样的一些人,曾经并正在那样的生活着。我当装卸工的四年经历,给了我很深的教育,它让我比较深入地了解了社会和人生。没有这样一段生活阅历,很多东西我都写不出来。

问者:在一般性的认知范畴中,你写出《风景》那样的小说不太有可能。你的生命经验决定了这一切。可是为什么你却写出了《风景》这样的杰作。应该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意念,触发了你的灵感,然后你才去寻找小说文本的。

答者:为什么没有可能写出《风景》?我毕竟当了四年装卸工人。我的同事们都是生活在河南棚子那样的环境中,那是我在二十岁前从来都不知道的生活环境。这四年的生活,很长时间内都对我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可以说一直延续到现在。一想起我当工人时曾经经历过的往事,我都会激动。我一开始写作时,就想写我的同事们的命运,但先写的都是短篇,一直到《风景》,写的时候,似乎根本就没怎么多想,一写七哥,后面的事都自动地跑来了我的面前,我就只好把他们都写进去了。

问者:你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写某种力量对人的捉弄。我想,如果非常快捷地切入,似乎可以说这些小说你是在写游戏与玩笑。刘震云感叹过,这玩笑开大了。《祖父在父亲心中》《乌泥湖年谱》不要说了,是政治与历史同那些高知开着不应该开的玩笑。《行为艺术》《埋伏》等篇什似乎也是在写着现实与人在开着不应该开的玩笑。但恰恰是这种冲突,引发了人的很多哲思。这能够看出你对庸常生活的哲学关注。《行为艺术》我觉得里面有很多东西。这是一篇具有广阔的开放性的小说文本。非常巧妙地引导着人们由形而下走至形而上。

答者:这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一篇小说。我写的时候感觉真是好呀。写得非常尽兴,并不是我写所有小说都会有这种尽兴之感的。写完这篇小说后,我才觉得写作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可惜选刊的编辑们太没眼光,他们转载了我的许多小说,有的小说真的也不怎么样。但他们却漏掉了这篇最该转载的。还有另一篇名叫《闲聊宦子塌》的中篇。我觉得这两篇是我写得最好的两部作品。如果这两部小说被广大的读者读到的话,那么他们会对我的创作有着另外的认识。

问者:这篇小说里,有着关于艺术与生活的错位、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哲学与生活的错位。此外还有深刻与肤浅、生与死的伦理思考。

答者:是的,我在写这篇小说时,就是被类似的一些问题困扰着。所以我在小说中不断地追问。其实有时觉得任何形而下和形而上之间,并没有特别的差异。就像日常生活和艺术之间,也没有什么更多的差异,有时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我在写这篇小说时,反反复复,来来去去地想着里面的问题,觉得太好玩了。而且这篇小说也是非常好看的,一点也不卖弄悬虚,我写小说,一直就想写成这样的。

问者:在善与恶的问题上,这篇小说提供了人们重新思考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这篇小说有方法论的意义。马白驹对杨高说的那些话,我觉得给了我们重新思考定位善与恶的角度与界限的东西。或者说,他让我们开始怀疑我们最初的做法与判断。同样,联系到《乌泥湖年谱》《埋伏》以及你早期的《一唱三叹》,都让人产生价值论的动摇:究竟什么样的做法才是最好的或最正确的?或者是,这世上有没有最好的或最正确的?

答者: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或者是最正确的。所以这个世界上绝对的最好和最正确都是没有的。马白驹对杨高说过这样一番话:“对于所有的人,你父亲是个好人,但对于我他却不是;而对于所有的人,我也是个好人,但对于你,我也不是。”人就是这么复杂,所以写人的作品才这么有意思。人不是单面体的,他是一个多面体。一个人不可能只有一副面孔,分裂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三角梅花开三瓣是美丽的花,蒲公英花开得粉身碎骨,也是美丽的花。

问者:《行为艺术》还在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地相信任何一件你觉得可以相信的事情。但这却不是那种不可知论的泥潭里的挣扎,恰恰是表现了一种生活的信心。所以,我觉得这篇小说有一个重要的命题是活着。即便是我们刚才提及的你说的那八个字“留他如梦,送他如客”又未尝不是一种活着的意义叩问?说是死,却用了活法来表达。这篇小说极具哲理的深度。它给人以位置的思考,它提示着人们关注自己的立足点。说它是哲学小说也不过分。你巧妙地嵌进了生命、艺术及对这二者的追问。我在想,写这篇小说时,你极度自信。从这篇小说的最后一句话“其实,每一个日子都可以写进艺术史”也能看得出你对文学的信心。

答者:你可以这么去理解,但我想我写这一句话的意思肯定不是出于对文学的信心。

问者:从技术上讲,这也是一篇技术非常成熟的小说。几个故事的镶接、接榫得十分圆熟,简直是一件浑然天成的艺术珍品。我觉得这篇小说超过了人们公认的《风景》。不知你自己如何看?

答者:我们这边评奖时,有个教授似乎也这么说过。他用的是“炉火纯青”四个字。但是这篇小说因为没有被转载,读到它的人很少,作为作家,我很为读者感到可惜。后来这部小说改编成了电影,但与小说原意已经相差得很远了。甚至跟小说都没了什么关系,这也是件可惜的事情。它从影响上,恐怕永远也超不过《风景》。这两篇小说我自己不好比,但的确有人更喜欢《行为艺术》。

问者:如果说《风景》是在完成一个世俗底层的温情抚摸,现在,你是否更重于形而上的探究?你不喜欢哲学,但完成了一种哲学思考。

答者:作为作家,在写作时,我从来都没有评论家所想象的思考得那么多。他多半只想把手上这篇作品写好。人物命运如何,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实际上又怎么样了,结果他又将面临着什么。所有的思考其实都围绕着人物和人物命运,所有的哲学都在人物的人生历程之中。我不喜欢哲学,实际上是不喜欢一些语言很为拗口的哲学书。我喜欢读文字漂亮的东西。而大多的哲学书,文字都有些干巴,并且有些绕来绕去,所以,我就懒得读它。但是,我平常还是很喜欢形而上地想些问题,如果硬要说的话,那也是一些哲学问题,想得多了,也会有自己的哲学思想,有时候也会把这些思想灌到作品中的人物身上。毕竟哲学思想并不只是属于哲学家。

问者:你前期的小说语言非常幽默,但总觉得那是一种刻意而为。那一段时期的《风景》突然没有了那种风格,是不是对自己的语言有一某种明晰的意识然后开始改变的?

答者:其实我总在变化着手法写作,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手法去写,全凭心情驱使。用反讽的笔调写小说,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有时候自己在写的时候都会笑起来。日常生活中,我大约也算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喜欢反着说话。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城市青年的心态和生活状态,在我来说比较得心应手。写这类型的小说,跟玩似的。但是我注定了不是一个玩世者,所以我小说中的人物也都只是表面上玩世不恭,但内心中却充满着痛苦。我用这样的方式写过一组小说,它们包括《白梦》《白雾》《白驹》《状态》等。主人公全都是都市青年,他们内心与外部世界都构成一种张力,所以他们表面上的玩世,实际上是在调解自己紧张的内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代表着我自己常有的一种状态。

除了《白梦》之外,其它三篇都写在《风景》之后。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这样的写法,比方写《风景》,我本来就打算写一家人的命运,写生存背景对人的影响,如果我再用写“三白”小说那样的语气来写的话,未免显得轻佻。所以有必要换一种方式去写。

问者:你这个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作品,就是刚才你说及的《闲聊宦子塌》。我觉得这篇小说有别当时的总体话语。非常个性化。这篇小说中,你对语言的亲近或者说贴近,走到了极致。而放射性的结构也显示出一种大家气派。

答者:谢谢你这么看。其实当年看到过这篇小说的人都惊叹说,方方你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湖北一个作家董宏猷看完后,有一天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我刚看完《闲聊宦子塌》,我看过后,呆了半天,你真是不得了,怎么写出这样的作品了?他的这番话真是让我记了一辈子。因为这篇小说在参加完《花城》杂志的笔会后专门给他们的,可惜他们的编辑对这样的小说没有兴趣,一放竟差不多一年,直到我去信询问和讨要,才勉强发出来。我当时真的很抱屈,其实,我是把自己很得意的小说给他们,他们却这样有眼无珠。

问者:有人说,在读者心中方方至少有三副面孔:冷峻的如《风景》,揭示人生世相;深沉的如《祖父在父亲心中》,展示透露了一个家族的历史;轻松的如《白驹》《埋伏》,玩笑世间物事。你觉得哪一个更接近你?

答者:三副面孔加起来,就比较接近我了。

问者:最后想问一下的是,我觉得你对古典文学中的苏轼特别钟爱,很多地方都让你笔下的人物吟诵着苏东坡。这是否与你的家学渊源有关,或者是与你所处的湖北地域有关?

怎样按年龄段顺序投保 第4篇

最近遇到不少读者和身边的朋友提出类似的问题。

这个问题当然没有标准答案,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需求作调整。例如你工作的环境会接触很多致癌因子,那么你会比别人更需要癌症险,或是你上下班都要开车或骑车,意外险和意外医疗险就很重要,毕竟你自己再小心,也还是会怕别人不小心。

不要“全险”,先要“最保险”

“为什么业务员给我介绍的保险计划那么贵?”这是另一个常遇到的问题。

的确,有许多保险业务员在进行销售的时候,都会为投保人做出一份完整的规划,从寿险、意外险、医疗险、癌症险一一列举,甚至还包含了年金险、储蓄险、长期看护险等等,说这叫做“全餐”或“全险”。

如果真的按照这份“菜单”买下来,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不但保险预算会超支,更大的问题是,你可能在无形之中,被这份规划“创造”了需求,乱买了一堆不见得符合自己需求的保单。

其实,对于社会新鲜人以及30岁以下的单身年轻人而言,一开始在保险上的预算可能不是那么足够,这个时候的保险需求也比较少,所以除了有劳保可以应付一些职业的伤病或失能以外,如果所在公司有基本的团体保险,例如意外险、寿险、医疗险,其实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有了这些基础保障“垫底”,接下来就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最有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如果这些风险以自己的财务情况是无法承担的,那就应该付出适当的费用,通过商业保险来转嫁风险,换取保障。一定要有的观念是,保险公司不是慈善团体,商业保险是有成本的,没有什么真的能“还本”的保险。

钱不多,更要做好基础保障

另一点要强调的是,比较富裕的人士,反而有能力应付大多数的财务风险。例如为了应付同样是一场车祸导致了一笔20万元左右的医疗费用,手里只有2万元存款的人就应该一年花个1000元买份意外医疗险或实支实付医疗费用报销型险种,因为这个风险是自己承担不起的,但转嫁的成本还负担得起。而对于已有200万元存款的人来说,有没有保险反而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就算全部自己来承担,也只减少了一成左右的存款而已。

所以说,越没钱的人,越需要保险。但因为没钱,能买的保险通常也不会太贵,也就是花小钱,买大保障,这才是比较符合保险设计的原则。之所以能够有大保障,原因就是发生的几率低,保险精算采用的是大数法则,一元钱的保费投入,可能可以撬动100元、1000元甚至更高的保障额度。

但是千万别因为能拿到理赔的机会很小,就认为保险不需要买,尤其是当你资产不够多到能够承担这个风险的时候,保险理赔就很重要,可能是风险发生后你的家庭会不会陷入危机的关键。

按己需求,顺位选择就对了

首先,对大多数年龄段的人士而言,包括社会新鲜人、青壮年和退休族群,意外险应该先投保,保险业务很喜欢说的一句话:“明天与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到”,就很贴切得形容了意外险的特性。

意外发生的几率不高,所以保费也便宜,但一旦发生了,可能就是一个家庭难以承担的巨大风险,因此每年只要1200~2500元,就能买到100万元的保额,即便是普通工薪族群也都能负担得起。

其次,对于大部分人群来说,接下来应该要选择重大疾病保险,因为平常看小毛小病大多数还可以通过社保医疗系统获得较大比例的补偿,但是一旦罹患重大疾病,由于很多重大手术需要的进口药、设备、医护等支出项目都无法通过城镇医保或农村大病保险实现报销,最终会发现大病治疗和养护期间,自费的比例综合下来还是相当惊人的,大部分个人和家庭都需要通过商业保险来实现财务风险的转嫁,比较适合我们目前还不是非常理想的医疗环境。

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可以利用年龄轻、费率低的优势选择定期型的重大疾病险或单纯的癌症险;而过了35岁以后,则建议大家选择终身型的重大疾病险,以防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在后续投保定期产品时被保险公司拒保或加费太多。

对于已经结婚的青壮年人士,第三顺位选择则应该定期寿险。因为结婚后,对于配偶和子女而言,你肩头的责任是较重的,除了防范意外和重大疾病风险,又要防范因病致残甚至身故带来的巨大家庭财务风险。意外险主要是要保障因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死亡或残障等风险,却没有包含疾病所造成的残疾和死亡风险保障,寿险则无论是疾病或意外所造成的身故或残疾都可以保障。若你是家庭绝对经济支柱,定期寿险的保障则要特别加强。以30岁男子投保20年期定期寿险为例,分20年缴费,100万保额的年缴保费大约是2500元。

在有了以上这些基础保障性的产品之后,我们可以再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年纪的逐步增长、婚姻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负债情况的变化、保费预算的调整等因子,来逐步调整自己和家人的保险安排,比如添加一些医疗费用险、医疗津贴险、年金险,等等。

以上就是一些保险购买顺序的常规建议,但是还是要提醒,应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做调整,例如身体不是很健康,但是也还没有严重的医疗记录,那应该早一点投保重大疾病险和医疗险,以免将来有了病例之后被拒保。或是家族有癌症病史,那么重大疾病险就是应该先考虑投保的。如果扛了房贷,那么就应该先投保定期寿险,而不是意外险,因为不管是意外身故或疾病身故,都会让家庭背负庞大的房贷债务,所以就要规划足够的寿险保障才行。

按方位顺序写景作文 第5篇

教室的正前方挂着一块大黑板;黑板上方张贴着庄严的五星红旗图案,黑板前的讲台上放着粉笔、教鞭和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讲台旁是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讲台对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七排课桌椅;教室后墙正中,是凝聚着班级集体智慧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板报;紧挨着后墙的书柜中收藏了我们喜欢看的各类图书,有《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福尔摩斯探案集》等等;教室左右墙壁上挂着《我们的风采》、《我最棒》等展板,这些展板图文并茂,时刻激励着我们刻苦努力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教室上方,悬挂着多个日光灯和电风扇,它们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光明和凉爽。

清晨,当你走进宽敞、整洁、明亮的教室,定会听到同学们意气风发的琅琅(朗朗)读书声。

按方位顺序写景作文 第6篇

我们买完了票后,决定步行上山。小路蜿蜒盘旋,在路旁,那清澈见底的溪流“叮咚叮咚”地弹奏着美妙的乐曲,“哗啦哗啦”地往下奔跑。溪水冰冷冰冷的,把手伸到水里,感觉很舒服。

溪流就像一个向导一样,沿着溪流走上山,就来到了双龙洞口。洞口又大又宽,在洞的上方,刻着三个红色的大字:双龙洞。奇妙的大自然用自己的双手,在洞的两旁雕了两个栩栩如生的龙头,它们双目圆睁、怒目而视,“吼吼”咆哮着,似乎随时都会腾飞,展开一场激烈的大战似的。看完了这一对龙头后,你一定会对双龙洞的奇异大加赞叹。更为奇异的还在后面呢。走进洞内,凉爽的、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仿佛到了一个空调房里一样。听当地人说,这双龙洞可是冬热夏凉的哩。外洞非常大,有一个广场那么大。摸摸石壁,感觉又湿又凉,而且非常光滑。

连接内外洞的是一个又窄又小又险的孔隙。虽说是孔隙,但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人们要仰卧在小船上,才能进进内洞,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点儿,那么就会“嘭”。一声,和石壁来个“亲密接触”。我抱着好奇和恐惧的心情仰卧在小船上,把身体绷直,像一个木头人一样,就是生怕“亲吻”石壁,心里像有一个人在跳踢踏舞一样忐忑不安。“轰隆轰隆……”小船慢慢地、缓缓地开动了。调皮的石壁见小船出发了,顿时向下“挤压”,似乎希看把人们变成人肉饼似的。碰到这“危险的情况”,理所当然我必须把身体向下挤挤,希看能获得更大的空间来“躲避”石壁的猛烈“攻击”。还好“坏景不长”,大约过了一分钟吧,终于登陆了。

内洞一团漆黑,尽管洞底安装的很多灯尽心尽力地照明,还是没能使内洞变得明亮。内洞的溪水潺潺活动着,一年到头从不干涸,即使是在干旱的季节里。那么”洞内之水哪里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呢?”至今还是一个谜。抬头仰看洞顶,能够隐隐约约看见两条盘旋在洞顶的两条双龙,争抢着一只夜明珠。红龙气势汹汹地对黑龙说:“夜明珠是我的。”“不对,是我的。”黑龙不以为然,又把夜明珠抢了过往。你一定会觉得它们非常有趣吧?再往里走,还可以看到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一个碗,有的像一台电脑,最奇异的居然像一个金元宝。

当然,最壮观的还是属洞里的瀑布了。来到瀑布前,那瀑布的响声“哗啦哗啦”的,震耳欲聋。水从空中“飞”下来,“飞”到了池水里。有一些调皮的水珠“飞”到了人们的脸上,感觉冰冷冰冷的,能使人们把夏日的酷热抛到九霄云外。那清凉的池水,壮丽的瀑布,和四周的石壁,互相照映,形成了一幅壮观、美丽的图画。

按四季顺序写景的作文 第7篇

正值夏天,天气十分炎热,蝉的鸣叫声连续不断,但公园里还是有荷花在腼腆开放,它十分羞涩,红着脸在水池中摇摆,仿佛是一个少女在池中舞蹈。按四季顺序写景的作文4篇按四季顺序写景的作文4篇。青蛙呱呱地蹬上荷叶一边舞一边叫,大胆极了。荷花看见它的样子也逐渐变得大胆起来,越开越旺。(新年见闻)

时光倒退,那就是春天。春天鸟语花香,许多花就是在春天开放的,比如月季花、茉莉花等等,它们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一边跑一边从多彩的裙子上撒下令人陶醉的芳香。

时光继续倒退,那就是秋天。公园里,树的叶子都落了,树成了没有头发的老爷爷,可秋菊却在此时开放了,它很爱美,喜欢在头发上下功夫,它有时把自己的卷发染成金黄色,有时染成乳白色,人们不禁赞叹它们,它们越发自信,开得越来越美。

时光再向后倒退,那就是冬天。可冬天的公园也并不是没有一丝生机,公园里还有梅花在开放。由于梅花是白色的,加上是在冬天开放,从远处看,都分不清哪是真花,哪个是雪花。但当你走近的时候,就能分辨出是真是假,因为真梅花会发出一股淡淡的香味,而雪花是没有的。这足以让原来埋怨冬天寒冷的人们再说赞美冬天的话。

按顺序有规律习练健身气功效果好 第8篇

一是练功时间上有了规律。几年来跟着公园活动站先后学会了七种健身气功新功法。每天早晨准时(冬春七时,夏时六时半)参加公园活动站的集体练功。按照站里规定练完三种功法各一遍后,再练一遍简易太极拳(下同),约练一个小时。本人在当天下午四时或晚间七时至九时(据资料介绍此时练功有益)到公园或自选地点,再自练没有晨练的四种功法各一遍,约练80分钟。凡遇恶劣天气均在通风的室内自练。这样,早已形成了时间上的生物钟到时必练的规律。

二是功法顺序上有了规律。公园活动站早已把学会的7种功法,分阶段编成了练功顺序组,各组加练一遍简易太极拳,进行晨练,共编了三个顺序组。如:第一组为八段锦、马王堆导引术、大舞。而我下午自练的顺序就是五禽戏、易筋经、导引养生十二法、六字诀。第二组为五禽戏、导引养生十二法、马王堆导引术,而我下午自练的顺序就是八段锦、易筋经、大舞、六字诀。第三组为易筋经、大舞、六字诀。而我下午自练的顺序就是八段锦、五禽戏、导引养生十二法、马王堆导引术。这种练功有规律的顺序时间长了,自我感到顺劲顺势,习惯自如。同时还认为,这个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论是先练或后练哪种健身功法,只要是坚持按顺序有规律而不乱地进行锻炼一段时间,势必会加快功效的提高,尤其对自练者来说更为重要。

三是练功数量上有了规律。除特殊情况外,本着“量力而练,留有余兴”的原则,不贪多,不劳累,锻炼适度。在公园活动站晨练中,按规定的三个顺序组,每组练三种功法,坚持两个早晨,一早用音乐口令指导练功,一早用音响乐曲引导练功,即用六个早晨的时间,把七种功法各练两遍以上(有的功法可练四遍)。而我早晨下午练功两次,一天内可把七种功法各练一遍,这个已成为我练功的习惯和规律了。

四是练功恒心上有了规律。为求治病健身延缓衰老,促使练功常态化,就把锻炼健身气功当成了日间要务,压倒一切,自己给自己订立了约法三章:(1)多请内行老师指教,讲解功理功法,纠正规范动作。(2)记好练功日记,规定每日练功任务。(3)有事误练必须补练,白天误练晚上补练,当天误练次日或隔日补完,缺练多少,补练多少。以此来鞭策自己,提高练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宁可少吃一顿饭,不可少练一遍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出差旅游,走到哪里练到哪里。在照料不能自理的老伴情况下,练功也没有停练和少练,目前已经养成了“练功有序有规律,马不扬鞭自奋蹄”的练功常态化了。

按游览顺序写景的作文 第9篇

今年暑假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八达岭长城脚下,台头仰望,好雄伟壮丽啊,以前我只是在书上和电视里看过,但是今天看到这壮举,我觉得这次北京我没有白来,我迫不及待地沿着又高又窄的台阶往上走,火辣辣的太阳照在我身上也不觉得热,因为长城上的风好大好大,我和姐姐走在最前面,一会儿就看到了一个圆拱门,穿过门到了一个像城堡一样的平台,导游说是烽火台,我一边爬一边数,不知不觉就爬到了”好汉坡“,那是第八个烽火台,我站在平台上大声吼叫‘我登上长城了,我是好汉’。望着脚下弯弯曲曲的长城随着山的起伏,就像一条长巨龙,我望着望着不由得自言自语来:“太伟大了,中国的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筑成了这万里长城,简直就是奇迹”。我在平台上站了好久好久,拍下了许多照片留作纪念。

听导游说;八达岭长城是近年来才修复的,古长城因为许多原因已经被破坏了,听了导游的话,我认为保护国家文物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职责。北京有着许多名胜古迹,而最令人神往、敬畏的地方应该是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悠久,自从14以来,经历了580多年,至今还矗立在这里,让人为之惊叹!

走进天安门,就是北京故宫了,现在矗立在眼前的就是午门了,它的城墙高约十米,那上面矗立着檐崇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让人眩目。

走进午门,太和门近在眼前,它是外朝三大殿的正门,也是北京故宫内等级最高的门。广场玉带河上,五座内金水桥雕栏玉砌,与太和门交相辉映。

迈出太和门,遥望太和殿,只见汉白玉洁白无瑕,配上代表皇家的红墙、黄瓦,让人觉醒其中。走近了看,三层汉白玉台阶上雕龙刻凤,主殿金碧辉煌,中央放置纯金宝座,宝座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书:“正大光明”四字。宝座两旁放置轩辕镜,殿内以“金砖”铺地,檐角安置十个走兽……使人眼花缭乱。

北京故宫的雄伟壮丽是古代中国经济实力的完美展现,更是祖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我要自主保护它,不让它受到一丝破坏。

按游览顺序写景的作文 第10篇

老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到黄山旅游是我向往以久,梦寐以求的心愿。今年国庆长假,我们一家如愿以偿。

我们从汤口镇坐旅游大巴进入,旅游车在山腰下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行驶。从车窗望去,一座座高大的山峰映入我发帘,光秃秃的山峰,好像被流水冲洗过似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半山腰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是仙女的裙子穿在黄山身上。来到慈光阁,我们坐缆车上山。从缆车上眺望,天都峰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仰天长啸。莲花峰上的莲花竟相开放。北海云遮雾涌,犹如给黄山披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缆车把我们带到光明顶,光明顶前一个似“甲鱼”的巨大坚石它张着嘴向我们问好。它背上还驮了个“小宝宝”看起来“小宝宝”还睡得挺香呢!在往前就到了玉屏楼,玉屏楼前有上千年的历史的迎客松,它挺拔的枝干上向一面伸出几条大枝,阴风清清摇曳,好像一位热情的主人正向客人们招手,表示热情的欢迎。离开玉屏楼,还有送客松伸出长长的枝条祝你旅途愉快。我们边走边观赏黄山巧夺天工的奇石,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猴子望太平,仙人指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到山脚下,再仰望高耸入云的黄山,相信你也会由衷的赞叹:“黄山真不愧是世界风景之冠啊!”

写按顺序游览的作文 第11篇

走进教学楼,楼梯和走廊都被同学们打扫的干干净净,连扶手也擦得一尘不染。透过那一扇扇明亮的窗户你会看到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课的样子。从里面还不时的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我们初一・三班就在北楼的三层。教室里干净、整洁,桌椅整齐,墙壁上布置粘贴着同学们的手抄报和优秀作文,后黑板上是我们漂亮的学习园地。从这些你能感觉到我们是个优秀的班集体。

穿过北教学楼下面的门洞就来到了操场,我们在这里上早操和体育课,操场中间两个篮球场被椭圆形的红色塑胶跑道环绕着,跑道用白色分道线分成了四个赛道,显得格外醒目。操场的南边摆放几张乒乓球台,这里是爱好乒乓球运动的同学们的乐园。北边是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有高低杠、天梯、单杠、双杠等等。往西边看,有一座高高大大的讲台,讲台的旁边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红色的花岗岩基座,四周围着一圈不锈钢护栏。旗杆顶端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飘扬,那是同学们每天迎着朝阳升起来的。蓝天、白云、红旗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转过身向东看,东边是一堵白色的花窗围墙,透过花窗向外看你会看到包公祠那古香古色的门楼和高高的石阶,非常漂亮。

课余时间我们的操场就变成了同学们的乐园,看,有的同学在打乒乓球,有的同学在做游戏,还有的同学在玩健身器材呢……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表情。一派热闹的景象,校园里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写作顺序 第12篇

写作顺序的考题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形式是问“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对此要注意审题,有的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则可以。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另一种形式是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答题时一要靠语感;二要对语句进行分析,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考例解析】

献你一束花

冯骥才

①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②她一直垂着头。前四天,她从平衡木上打着旋儿跌在垫子上时,就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现在她回国了,走入首都机场的大厅,简直要把脑袋藏进领口里去。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她的崇拜者,每次出国经过这里时,都跑来帮着她提包儿……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

③这次世界性比赛,她完全有把握登上平衡木和高低杠“女王”的宝座,国内外的行家都这么估计,但她的表演把这些希望的灯全都关上了。

④两年前,她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夹在许多名扬海外的姑娘们中间,不受人注意,心里反而没负担,出人意料地拿了两项冠军。回国时,就在这机场大厅里,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许多只手朝她伸来,许多摄影机镜头对准她,一个戴眼镜的记者死死纠缠着问:

⑤“你最喜欢什么?”她不知如何作答,抬眼看见一束花,便说:“花!”于是就有几十束花朝她塞来,多得抱不住。两年来多次出国比赛,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牌回来,迎接她的是笑脸、花和摄影机雪亮的闪光。是不是这就加重她的思想负担?愈赢就愈怕输,成功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她失败了,并且跟着在下面其它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⑥本来她怕见人,走在队伍最后,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她时,她感到冷落,加重了心中的沮丧和愧疚,纵使她有回天之力,一时也难补偿,她茫然了。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

⑦忽然她发现一双脚停在她眼前。谁?她一点点向上看,深蓝色的服装,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原来是机场那女服务员。正背着双手,含笑对她说:“我在电视里看见了你们比赛,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来迎接你。”

⑧“我真糟!”她赶紧垂下头。

⑨“不,你同样用尽汗水和力量。”

⑩“我是失败者。”

⑾“谁都不能避免失败。我相信,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女服务员的声音柔和又肯定。

⑿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浓郁的香气竟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她顿时热泪满面。

⒀怎么?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1.选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第⑤两段在记叙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选文第⑿段中“奇异的力量”指什么?

5.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选自2006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解析】

冯骥才的这篇美文,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即如何正确对待成功者与失败者,如何正确面对失败。五道考题涉及内容理解、描写方法、记叙顺序、词句理解、内容结构的分析等。试题的第3小题考查的是记叙顺序的把握及分析。

第1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表述,解题的前提是读懂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答题的关键是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把文章内容表述出来。答案:一位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比赛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

第2题,考查心理描写的辨识与作用分析。答案: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地表现了运动员此时沮丧、愧疚的心理。

第3题,考查的是记叙顺序的分析,答题关键有两点:了解常见的记叙顺序的特点;能结合不同记叙顺序的特点分析本文使用的是何种记叙顺序。答案:插叙,交代女运动员以往获得冠军的经历及此次失败的原因。作用:使情节更完整;为下文女服务员献花作铺垫。

第4题,考查对文中词句的理解,对词句的理解分析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答案:女服务员给予她的安慰和鼓舞。

第5题,考查对文章最后一段作用的分析,题干中的提示语“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不可忽视,否则答案可能不全面。答案示例: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告诉读者,在别人失败时我们更应给予支持和鼓励;照应开头。

【实践演练】

母爱,500米

张锦芸

①听一个年轻的朋友给家里打电话时,总用“500米”称呼他的母亲。一次,我忍不住好奇:“为什么这么称呼你妈妈?”

②他坐直身子,缓缓地说:“我的父母都在铁路部门工作。父亲是通讯组的主任,母亲是站台工作人员,负责指挥过往的车辆安全通过。母亲上的是白、中、夜三班,总是夜晚连着白天,深夜连着晚上,母亲工作的站台离我家的距离是500米,生活、作息几乎没有规律的母亲,却让我和父亲生活得舒适快乐!”

③“母亲上8时至18时的白班时,父亲也上班,当然,我是要上学的。穿着工作服、身材矮小的母亲,总是趁各类列车过往的空隙,飞快地跑去小市场买菜买肉,又趁空隙跑过500米回家,快手快脚地洗菜、切菜、淘米,电饭锅插上电源,准备好一切,父亲下班回来炒熟,放学回家的我很快可以吃饭了。”

④“母亲上18时至24时的中班时,家务活儿已经做好了,可是母亲没有参与同时值班的其他叔叔阿姨的聊天,她趁空隙又跨越那500米,匆忙回来哄我入睡,给我讲故事;等我上小学时,她督促我读书、写作业。每个中班,母亲只要有空隙,她都小跑回家来……”

⑤“母亲上24时至次日8时的大夜班时,我和父亲已经睡了。清晨6时多,经过我们车站的火车较多,最长的间隙只有45分钟,母亲又飞跑回来,或者熬米粥,或者做面包,或者下面条、煎蛋,做好早餐放在饭桌上给我吃了好去上学……”

⑥“夏天,单位发降暑的饮料和甜汤,在酷热的站台曝晒的母亲,还是捧着那些应该她吃的东西,跨过500米的距离赶回来,给我吃了降温……”

⑦“冬天寒冷的夜晚,母亲拖着厚重的棉衣,跑完500米回到家,汗水都出来了。母亲回来看我有没有蹬被子,父亲睡觉很沉的,他要是睡着了,就是把他扔到铁轨上也不会醒,所以母亲不放心。无数个寒冷的夜晚,就这么回来查岗,担心我冻着了,帮我盖好被子……”

⑧“我和父亲打赌,要是举行500米的跑步比赛,肯定是我母亲第一!所以我和父亲温馨地称呼她为‘500米’!”

⑨我想,母亲的爱是到天涯海角也没尽头的,何止500米?

(选自《小品文选刊》2006年第12期,有改动)

【探究】

1.文章标题为“母爱,500米”,结合文章,说说“母爱”与“500米”间有何关系。

2.文章第③、④、⑤三段写母亲趁空隙跑过500米回家照料儿子的学习和生活,体现了母亲对儿子及家庭的关爱。这三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文章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

4.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上一篇:两学一做永远跟党走下一篇:工会全年工作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