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好本职工作

2024-06-07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好本职工作(精选9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好本职工作 第1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好本职工作

信访室 郑铁军

河北省围绕京津,一直都是为京津服务,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今年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对河北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机遇。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河北应抢抓机遇,去糙取精,寻找“共振点”、“共赢点”。

作为一个纪检监察干部,我认真学习了中央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路径和重点任务,这是由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这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并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破解难题,任务。这一战略决策,必将载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史册,释放巨大的发展能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三转”要求,突出主业主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做好纪检监察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在工作中要为这个大的战略做好服务,抓好党纪、国法,为项目的顺利落地做好保驾护航。我们正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服务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借势发展自己,改变首都“周边塌陷”的局面,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统一全省上下的认识和行动,第一位的是强化协同发展的理念。京津冀一 体化需要河北扮演什么角色,河北就演好什么角色。无论是城镇布局、产业布局,还是基础设施、环境建设,都必须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不利于京津城市功能疏解的项目一个不能上,不利于改善京津生态环境的项目一个不能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河北更应大气包容,寻找“共振点”“共赢点”,不能打小算盘,以一地之小私而损三地之大公。严格执行“区域规划一张图”,对首都功能疏解不讲价钱,不挑肥拣瘦,规划不能开发的地方绝对不开发。河北是首都功能疏解和战略展开的腹地,必须把握好在京津冀一体化大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切实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生态压力,河北就要强化生态保障功能;京津冀城市群的最大短板是京津周边城市不发育,河北就要改善城镇层级结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难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河北就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京津冀一体化的基本条件是交通一体化,河北就要承担交通疏解功能。

在这个大环境下,为了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我们纪检监察干部要在自身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与中、省、市纪委做好对接,工作向上级看齐,标准以上级为准,只有站位高了,才能更好的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工作定位上,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动摇。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落实纪委的监督责任,关键在于协助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围绕 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发展这个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工作标准上,始终做到立办立结、争创一流不懈怠。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提出,纪检监察机关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明确职责定位,这是我们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坚持做到民生工作优先考虑,民生事项优先落实,民生投入优先保障。要围绕“三转”,突出主责主业,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这是我们明确的工作方向。担当使命、干好工作靠的是落实,落实就是要立办立结、争创一流,积极维护了基层的社会稳定,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三是队伍建设上,始终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手软。总书记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做严守纪律、改进作风、拒腐防变的表率。纪检监察干部要牢固树立执纪者必先守纪、监督者必受监督理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严防“灯下黑”。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好本职工作 第2篇

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申奥工作汇报

一、医院简介

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始建于1947年,是以中西医骨科为特色的,集医、教、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2011年10月搬迁至高新区长城西大街9号,占地25亩。医院现编制开放床位435张,设医疗医技科室41个,住院病区10个,在职职工501名,中高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145名,副高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64名,医护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5%,平均年门诊量6.5万余人次,住院患者4500人次,手术3100人次。是张家口市“骨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家口市肢体残疾鉴定中心、张家口市首家省级服务行业标准化示范医院、河北北方学院实习医院,是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站点医院。

在学科建设上,按照“特色骨科、综合发展”的思路,逐步完善了以骨科治疗为主导的全院综合治疗体系的协调推进和互动发展,主要是三个特点:

1、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实现了手术与非手术的优势互补。当前,西医骨科是市级重点学科,已基本实现了三级学科分科,主要分为创伤骨科、关节骨科、脊柱骨科、手外科、足踝骨科、骨肿瘤科、小儿骨科及运动医学科等。创伤骨科在四肢骨折及复杂骨折如骨盆、髋臼骨折等治疗上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关节骨科能独立开展人工肩、髋、膝关节臵换,在本地具有良好的声誉;脊柱骨科能够高质量完成脊柱骨折及颈、胸、腰椎退行性变手术,手术治疗例数逐年增长;手外科能够熟练进行断肢断指再植、手部开放骨折及常见皮瓣治疗;足踝外科在治疗跟骨、距骨及足部畸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小儿骨科及骨

肿瘤骨结核科在学科建设上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当前能够开展常见骨折及肿瘤切除手术,是我市唯一专科治疗科室;运动医学科已完成人才储备,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是我院迎接奥运及满足本地医疗需求重点发展学科。

中医骨伤科是省级重点学科,传承并发扬了中医非手术诊治骨伤疾病优势,应用手法正骨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脱位,应用推拿、按摩、熏疗、牵引及内服外用药物等传统中医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效果独特,在晋、冀、蒙一带享有很高声誉(每年还吸引不少蒙古国患者前来就医)。

2、骨科与康复医学科一体化发展,有效提高骨科患者治疗效果。目前我院康复治疗中心设施先进,人员专业性强,技术过硬,临床经验丰富,能够对骨科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进行全程指导及干预介入,能够有效弥补临床科室在功能锻炼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目标。

3、围绕骨科推进相关科室协调发展,为骨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我市骨专科医院,承担了大量高龄病人的手术治疗(2012年—2014年收治70岁以上老年骨患者达1635人,其中90岁以上达33人),这些高龄病人不可避免地会同时伴随一些内科疾病,为保障这些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达到最大程度的临床康复,我院内、外、妇、儿及其它相关科室的协调发展与通力协作,有益地补充并配合了高龄骨患者的手术诊断与治疗,已成为我院骨科的一大亮点。

二、我院助推申奥工作情况

(一)以申奥为契机,全员学习培训,炼内功强素质

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申奥机遇的认识和把握,增强与奥运需求

接轨的能力,我们把学习培训练内功做为申奥的基础。一是加强宣传,营造申奥氛围。3月份以来开展了礼仪培训、技术竞赛,召开不同层次的“我为申奥助力”主题座谈会,增强了提高业务技术、提升道德修养和提高外语水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技能。

1、每周三做为“全院学习日”,形成制度,严格执行;

2、每月外请专家教学讲座和教学查房一次;

3、每周二组织相关科室参加301医院的远程教学和病例讨论;

4、利用每日晨会和查房时间学习交流新技术、新进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三是选派医疗骨干外出学习,培养人才。2013年到2014年共选送90多名医护、医技人员到北京积水潭医院、301医院、北医三院、河北省三院等省级以上三级医院中长期学习培训和参加学术交流,目前进修的部分医疗骨干已成为学科带头人,两年来已引进开展了37项新技术及新项目(关节镜微创手术、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锚钉内固定术、粗隆间粉碎骨折并股骨头缺血坏死一期全髋人工关节臵换术等),有些技术及项目还填补了我市骨科领域的空白。四是高标准招聘,储备人才。我院被列入申奥保障医院以来,市政府、市卫生局、市人事局每年为我院增加人员编制,而且帮助我院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外语水平高的人才提供了相关便利,近两年来相继招聘本科以上医务人员50名,研究生6 名,储备了人才,增强了医院发展后劲。

(二)积极参加申奥公益活动,营造申奥氛围,提升我院形象 为提高我院申奥定点保障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我院积极参与张家口市申奥办和体育局共同举办的张家口首届全民健身大赛,不仅为此次活动义务提供医疗保障和申奥宣传,而且开展了“关爱老年人骨健康”义诊和为全市青少年足病筛查两项公益活动,并为群众提供治疗方案,为全民健身、助力申奥提供了医疗保障。

(三)积极与北京大医院对接,寻求技术扶持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联合申办冬奥会,是张家口面临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也是我院发展的重大机遇。为此,我院积极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了深度对接,并得到了市政府领导、卫生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李宏副市长、市卫生局吕云副局长、梁岩茹副局长与我院一起两次到以上医院进行对接和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与积水潭医院的对接情况

我院与积水潭医院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常年邀请专家来我院进行教学查房和手术示教,近几年我院已有20多名医护人员到该院进修学习,目前这批人才已成为我院的专业骨干和优秀管理人员。而且在积水潭医院的技术协作和指导下,我院骨科在张家口市有较前沿的学术和技术。近期积水潭医院领导及相关科室已安排与我院就进一步对接进行深度交流与洽谈。

2、与北医三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的对接情况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院积极争取,今年七月份我院被批准为解放军总医院“十院百科”帮扶单位,依托远程医学平台,对我院的医疗技术和管理进行指导,并可优先接受进修人员。与北医三院还在洽谈中,拟申请该院对我院的运动医学科进行人员和技术的帮扶。

三、我院与北京积水潭等医院合作项目需求及可行性、必要性

(一)需积水潭医院支持的项目需求

1、把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做为积水潭医院的分院或医疗合作体成员,并挂牌对外宣传。专家每月定期坐诊、手术、教学;每月进行2-3个学时的技术讲座,提高医院管理和技术能力。

2、帮带我院规范冬奥会医疗保障的路径管理,并借助此平台规范

我院的管理标准,指导我院与国际、与北京接轨,力争在奥运会前建成三级医院,完成好冬奥会和后奥运重点医疗保障任务。

3、指导我院建成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进一步细化骨科三级学科;把我院运动医学科及相关骨科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帮扶,重点是人员培养、技术支持和规范化管理等,帮助打造创伤骨科和运动医学科成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

4、优先接纳我院进修学员,每年接收我院5--10名医护人员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免费进修学习,参与查房、手术、疑难病例讨论、学术交流等,加快医疗队伍建设。

(二)项目合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项目合作的可行性

(1)时机优势:北京与张家口将联合申办2022年的冬奥会,张家口市政府已将张家口市第二医院确定为冬奥会定点医院并列入重点扶持单位。依托这一优势,开展技术帮扶、学科帮扶、管理帮扶、设备帮扶等,并利用积水潭医院声誉和技术指导,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能力。

(2)诊疗优势:我院是我市骨科专科医院,经数十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疾病特色凸显,已基本实现三级学科划分,拥有一批技术较精湛,医德高尚的学科带头人,传统上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一直有密切联系,我院骨科技术骨干也大多数都曾在这三家医院进修学习过,在创伤、骨病及软组织损伤等方面均有深厚的技术及人才基础,有进一步深度合作的条件。

(3)交通优势:张家口市与北京距离仅有200公里,为助力京张联合申奥,张家口军民合用机场已经通航,国家规划在张家口与北京

建设的城际高铁也可能将于今年正式开工,加上已建成及正在建设的数条高速公路,3-4年后京张将形成一小时都市圈,这大大拉近了京张时空距离。

2、项目合作的必要性

(1)构建张家口市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的需要

我院骨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设,已经成为张家口市及周边地区影响力最大的骨科医院,但因各种原因,当前无论从医院的硬件还是人才培养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还需进一步的提高。这导致我市及周边地区的部分骨科患者不能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治疗。而到北京大医院治疗,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客观上也加剧了北京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困局。成立京张联合的张家口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有利于我院骨科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骨科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我院骨科品牌的建设,有利于缓解患者就医困难,有利于缓解北京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张家口市卫生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张家口市长远规划和各项事业发展相匹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全民滑雪运动和山地运动的普及提供长久可靠的医疗保障。

(2)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前,老年骨科患者的大量增加,使之成为骨科最为关注的重点,老年病人的特点,要求拥有更高医疗技术条件和更好的医疗设施,因此在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的基础上,与北京先进的医疗单位合作,提高、发展、壮大我院的技术力量,为老年骨健康提供保障。

(3)申奥助力的需要

冬奥会的医疗应急保障工作,需要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救援经验,我院作为冬奥会定点保障医院之一,骨科技术水平在我市及周边地区就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仍与我们将要承担的任务有一定差距,成立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挖掘潜力、引进人才及经过北京知名大医院骨科专家帮助进行学科建设,利用几年的发展,达到奥运需求保障和后奥运经济的保障。

(4)未来城市定位发展的需要

坚持科学发展、致力跨越赶超、实现绿色崛起、打造强势名城是我市未来发展的定位,特别是申奥和后奥运将使我市成为与世界接轨的城市,在积水潭医院的技术帮扶下,管理和技术达到国际化水准。这将极大地增加我市的社会医疗资源,不仅可以满足群众长久就医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张家口市卫生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张家口市长远规划和各项事业发展相匹配打下坚实的基础。

(5)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完善,二级医院的发展定位立足在某一专科领域的精细化发展建设。我院希望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帮扶和支持下,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骨科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未来飞跃性的发展必须有更高的平台支撑,特别是与积水潭医院合作后,建成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更好对接北京乃至全国、全世界医疗,更好为我市人民群众骨健康保驾护航。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好本职工作 第3篇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定位,对策,保定

京津冀都市经济圈, 主要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张家口、保定、廊坊、秦皇岛、承德、沧州、邯郸、邢台、衡水, 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历史渊源深厚、交往距离相宜。京津冀经济密集度和投资强度高、交通网络发达, 在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科技水平、人才数量等多方面拥有优势。

一、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分析

当前, 产业转移呈现出三个突出的特征:一是在全球范围内, 世界产业正大规模向中国转移,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中国产业逐步走出了低端的“中国制造”层次, 逐步迈向“中国创造”的高新层次, 越来越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二是在全国范围内, 国内产业正开始由南向北转移, 近年来, 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降, 发展成本逐步升高。同时, 京津冀都市经济圈, 特别是环绕京津的河北地区在劳动力、市场、土地和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突出, 加上南方地区制度体制上红利逐步消失, 南方的产业正开始逐步向北方转移;三是在京津冀都市经济圈内, 产业逐步由京津都市向保定等周边城市和地区转移。近年来北京、天津大都市土地资源、城市资源和环境容量等经济因素已接近极限, 2014年国家做出战略决策, 京津产业正式有计划的向河北转移。

保定向北紧邻北京、天津, 共同构成京津保“金三角”, 向南又沟通河北省会石家庄市, 是京津冀经济圈中的枢纽, 是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这使得保定在承接国际、南方和京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国钢铁研究总院转移至涿州, 白象和娃哈哈选址高碑店, 中航集团和柯达转战至保定市区, 长安汽车北上落户定州, 这些都说明保定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独特地位。

保定的产业战略目光应该投向京津, 依托京津成为未来相当长时期谋求承接国际、国内产业大转移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运作, 居高定位, 顺势而为, 用国际化视角经营保定这块未来最具竞争力的地区, 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保定的核心产业集群。

二、保定产业发展现状

保定市下辖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四个市区, 安国市、高碑店市、定州市、涿州市四个县级市和18个县。根据2012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保定市共有人口1, 135.14万人, 在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中人口仅次于京津, 常住人口是北京的1/2, 但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北京的14%。北京、天津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都要比河北的11个城市高很多, 天津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比保定高出4倍以上, 而且唐山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高出保定3倍以上。可见京津冀都市经济圈经济总量发展差距巨大, 北京、天津市最强, 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核心, 保定、衡水最弱是经济圈的短板, 需要优化产业布局, 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倾斜和扶持。

近10年是保定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下面分别分析保定综合实力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变化、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以对保定市的经济实力做一个概括的描述。 (图1、图2)

1993~2013年保定市生成总值从924.8亿元增长至2, 680亿元, 增长了近3倍。由图1可以发现, 近十年来保定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均有显著提高, 尤其是2009年以后增速更加显著。其中,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由177.96亿元增加到接近372.52亿元, 增长了2倍以上;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由544.11亿元增加到1, 473亿元, 增长了近3倍;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由388.81亿元增加到834亿元, 增长了2倍以上。1993~2013年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保定在1993~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一直是最高的, 并且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增长势头强劲, 由1993年的48.98%增长到2013的54.98%。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逐步减少, 由1993年的16.01%减小到2013的13.9%。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逐步增加。随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会逐步下降, 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迅速提高, 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16.01∶48.98∶35, 到2013年的13.9∶54.98∶31.12, 可以看出保定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市逐步工业化的趋势。按照“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理论”, 通常以一二三产业比重来判断工业化程度: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第一产业高于20%以上, 第三产业低于30%;工业化中期, 第一产业低于15%, 第三产业高于30%;工业化后期阶段, 第一产业低于5%, 第三产业高于60%。由此可以判断保定的产业发展水平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三、保定产业在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中的地位

保定在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中的产业定位一定要准确把握保定在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中格局中的地位, 主动适应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保定和经济圈其他区域地理、资源、发展现状等经济条件的差异, 在资源潜力、产业基础、地理条件及与京津冀都市经济圈其他地区的协作分工关系, 将产业功能定位为, 第一产业: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绿色农副产品初级及深加工供应基地;第二产业:能源设备制造、轻型工业品以及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制造等现代工业品生产制造基地;第三产业:特色旅游、信息化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基地。

(一) 农产品、绿色农副产品初级及深加工供应基地。

在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中, 保定市是农业大市, 农业比重较大;而京津两市农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小, 生产能力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基础, 所以保定同紧邻的京津两市在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之间就存在很强的互补性。所以, 保定市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加快建设农产品、绿色农副产品初级及深加工供应基地, 促进经济的发展。

保定市应该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进一步加强健康无公害绿色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基地, 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群。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的农业设备和现代农业的经营和管理手段。加强以现代农业为支撑, 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和服务的产业链, 促进大农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基地。

(二) 能源设备制造、轻型工业品以及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制造等现代工业品生产制造基地。

保定能源设备产品畅销国内外, 是国家主要的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之一。保定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 加快研发生产世界先进水平的风力发电叶片、太阳能储能材料、新型电源开关部件、超大型变压器、电储能材料等产品, 做大做强产业规模, 尽快建成强大的能源和新能源设备制造基地。保定市具有雄厚的轻工业, 在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中优势明显, 应面向京津市场, 着重发展精细化工、新型建材业以及塑料制品。汽车制造是保定的主导工业, 也是传统优势产业, 而且与京津的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错位发展的趋势, 并不存在激烈的竞争, 符合京津冀都市经济圈协调发展的战略意图。今后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借鉴先进的管理和营销理念, 快速提高轻型汽车和高中档轿车的设计生成能力, 提高竞争力。汽车零部件产业应该紧密联系京津两地的相关产业, 做好京津汽车产业链的配套和下游产业。

(三) 特色旅游、信息化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基地。

保定市应重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和国家级生态红色旅游景区, 服务京津冀都市圈, 对接京津市场, 承接全国游客。应加大投入创建4A级景区, 加速旅游业的发展。

保定作为京津冀都市经济圈重要的交通枢纽, 应充分发挥地理优势, 以生产资料市场、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和日用消费品市场为基础, 加快建设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运营经验, 无缝对接京津现代物流网络, 沟通国际物流通道, 打造国际化的现代物流通道。

参考文献

[1]吴伟.保定在京津冀都市圈中的产业定位研究.河北大学硕士论文, 2005.9.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好本职工作 第4篇

“中关村要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习总书记的讲话,为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指明了新方向,也为中关村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赋予了新任务。截至目前,全国50多个市(区)已经先后与中关村对接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区域合作的趋势日渐彰显。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中,中关村发展集团(以下简称“发展集团”)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推动中关村创新发展的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主体平台,计划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创新发展中找准定位、谋好大局,突出重点,探索推进。

区域协同发展需要有科技创新共同体,一起打造适合区域特色的创新生态,更要搭建适合三地需求的市场化机制、平台,调动市场活力鼓励创新。

2013年11月,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规划工作组正式组建。在新城的产业规划中,将形成以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制造、智慧物流、创业服务为主的五大产业板块。除了承接中关村高端优势产业的成果转化,新区还将重点吸引区域性总部、研发服务功能和核心组件制造等产业高端环节。

此外,发展集团还与天津滨海、河北保定、石家庄正定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发起设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咨询投资公司”和“中关村区域合作母基金”,通过“一司一金”的方式,输出“中关村”品牌,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紧抓发展机遇,把握新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对京津冀诸多现实问题充分认知后做出的。

“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城市功能过于集聚,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弱,区域内发展落差比较大。京津冀地区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姚胜利强调。

北京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同时,实现“瘦身健体”、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了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而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里汇聚着优势的教育、人才和科技资源,这种优势的资源禀赋决定着中关村必将在区域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平台

在区域合作中,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如何合理有序地推进跨区域合作,加强顶层设计,搭建合作平台,中关村发展集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双层架构,五位一体,一个重点”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区域合作顶层设计工作。

“双层架构”是指发起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咨询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关村区域合作母基金”,打造合作新模式;“五位一体”是指按照产业规划、绿色生态规划、空间规划、投融资规划和开发模式规划“五位一体”的规划思路,谋划区域合作长久发展;“一个重点”是指以聚集产业人群为重点,厘清重招商先聚人的思路,努力创建宜居宜业的产业发展新环境。

作为发展集团对外区域合作的投资和管理平台——“一司一金”,以京津冀地区作为重点合作区域,主要投资以科技园区为特色的区域发展综合运营项目,通过联合央企资本,吸收社会资本,利用地方政府资本,扩大区域合作基金,实现资本的层层放大。

“通过长期开发、建设、持有、招商和运营服务,发展集团旗下咨询投资公司已经成为以园区整体服务为特色的区域发展综合运营商,公司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品牌和创新环境向外拓展服务的推动者。”

加强统筹规划,承担新任务

“作为推动中关村创新发展的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主体平台,中关村发展集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当好践行者的角色。”姚胜利说。

发展集团将立足自身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

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北京拥有一区十六园,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园区发展经验,具有较强的园区规划、开发、建设、运营指导能力,拥有比较丰富的项目研究策划和选择能力,可以在未来的区域合作选址、园区定位和空间规划等方面,给合作区域以大力支持。

另外,通过中关村发展集团的业务关系以及中关村管委会的政府资源,发展集团可为区域合作平台在合作园区运营中,开展中关村高科技产业资源整合工作,打通中关村与外埠产业交流、对接的线上线下通道,引领科技企业科学选址,推动境内外园区招商和产业组织,在北京中关村产业界乃至中关村有影响力的世界范围,拓展高端项目渠道。

最后,发展集团除拥有金融机构AAA级信用评级外,还拥有以高科技产业投资为导向的“中关村基金系”,拥有科技企业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相对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在“一司一金”架构上,还拟发起设立“中关村区域合作母基金”。这些资金上的支持,无疑会给京津冀区域合作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着眼协同发展,构建新模式

在具体实施模式上,还要积极探索各种协调机制,让京津冀成为共赢的区域合作共同体。

首先,要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升级与转移对接。统筹对接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提升资源能源保障水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完善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改革和财政、产业、投资、人口、社保、生态、环保、土地等具体保障措施。

其次,积极探索建立横向与纵向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区域协调机制。横向协商表现为各地政府联席会议,通过平等的谈判和协商,共谋发展大计,协调各自利益,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纵向协调发展可以设立超越地方行政架构的国家级指导机构,审议区域内整体规划和重大项目安排,协调区域内重大利益关系,以维护区域公平,保障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再次,积极探索建立税收分享、成本分摊、生态补偿等多种协调机制,推出相关配套政策,如建立特殊的首都财税政策、投融资创新体制机制等,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保驾护航,创新区域合作新模式,建立“你中由我,我中有你”的区域合作共同体。

“一带一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必将促进区域合作新格局的形成。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好本职工作 第5篇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推动天津经济建设,营造天津商会企业界精英人士相互交流、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天津市工商联于5月8日举办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企业机遇——2014‘天津建设者’领袖论坛‛。本次论坛邀请政界、商界、学术界、媒体界各界名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企业机遇为论题,深度剖析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

5月8日,由天津市工商联、南开大学高端继续教育(EDP)中心、凤凰城市频道、凤凰都市传媒共同创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企业机遇——2014‘天津建设者’领袖论坛‛在津召开。论坛旨在推动天津经济建设,营造天津商会企业界精英人士相互交流、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论坛邀请政界、商界、学术界、媒体界各界名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企业机遇为论题,针对京津冀区域合作、企业创新与发展、企业困境与挑战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与讨论,深度剖析京津冀产业协同思路。

天津市工商联领导、行业商会、异地商会会长,天津各区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及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论坛。

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黎昌晋在致辞中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天津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市工商联将与京冀两地工商联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搭建企业与三地政府部门工作对接和政策服务的桥梁。目前,已与北京市、河北省工商联共同研究制定了《京津冀工商联关于推动三地非公有制经济协同发展的工作协议》。下一步,将策划组织京津冀非公经济系列产业对接会,以产业对接推动项目落地;搭建三地非公经济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互动推动资源共享;在加强调查研究、开展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以多领域交流推动全方位互利合作。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工商联主席黎昌晋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事关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重大国家战略,处在新的历史拐点,同时,对这个区域内的企业,将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

孙久文指出,京津冀区域合作目前也面临着区域竞争多于区域合作、行政主导型经济阻碍区域协同发展、公共服务落差很大等问题,此外,区域规划、产业发展以及环境等问题也严重阻碍区域协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做主题演讲。

南开大学滨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刚教授认为,京津冀全面协同不大可能,应在几个重点领域进行协同。他建议围绕未来可能出现快速增量的扩张领域,联合设立和规划若干功能特区,以其为载体,并享受统一扶持和公共服务政策。他提出,功能特区设立时,政府引导,要让企业为主体。

刘刚建议,可设立超越省市行政边界的协调机构,创造跨行政边界的区域治理新模式。跨行政协调机构负责京津冀总体规划制定和实施、功能特区的管理和其他协同发展的协调。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做主题演讲。

在论坛上,天津荣程集团总裁张荣华、北京天津企业商会会长禹作胜、天津北京商会会长孙佩莹等企业界人士都分别从各自企业角度分享、探讨了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中的创新之路与企业发展。

天津市荣程集团总经理张荣华做主题演讲。

北京天津商会会长禹作胜、天津市工商联副主席娄杰、天津北京商会会长孙佩莹进行圆桌对话。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好本职工作 第6篇

展论坛发表讲话

5月29日,以“政产学协同打造高精尖服务京津冀”为主题的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论坛暨北京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第一届理事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出席会议并讲话。

葛道凯司长说,以行业企业牵头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教育改革成果的体现,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趋势。职业教育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近20年来始终不渝的追求。企业成为重要的办学主体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重视职业教育也是企业推动技术和产品升级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要继续提高办学质量,必须坚持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个对接”。职业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升级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组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集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水平。

此次会议由北京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主办,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商业学校承办。北京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是北京首家大型国企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旨在整合京津冀优质职教资源,对接京津冀优势产业,为京津冀现代服务产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推动新形势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好本职工作 第7篇

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公务员管理工作更好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

国公局发〔2017〕3号

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天津市、河北省公务员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促进公务员管理工作更好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公务员队伍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骨干力量,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组织保证。推动公务员管理工作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利于为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公务员管理工作水平;有利于交流经验、相互借鉴,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本地区公务员履职尽责和服务大局的水平。我们必须从增强“四个意识”的政治高度,从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全局高度,加强京津冀公务员管理协作,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加大公务员交流力度。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组织京津冀开展行政机关基础岗位公务员跨地区挂职锻炼和交流任职,促进公务员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增强本领,实现公务员素质提升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公务员考录协作。推动京津冀公务员考试专家、测评基地、试题等资源三地共享,逐步实现京津冀公务员招录面试考官资格互认,探索面试考官交流机制,推进面试考官多地组合、异地执考。

(三)做好及时奖励表彰。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建立表彰专项,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表彰奖励工作,凝聚全社会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正能量。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事项、重大活动、专项工作中有关表彰奖项的新设立、调整变更申请,专项审核、即报即审。

(四)深入开展培训交流。发掘京津冀优质培训资源,共享三地培训师资库,共同开发培训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公务员培训特色实践基地作用,加强培训工作交流,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开展京津冀公务员三地互训,协调中央国家机关、有关地区对京津冀公务员开展专题培训。开展精准扶贫培训,促进贫困地区基层公务员能力提升。将雄安新区公务员培训纳入国家对口培训计划项目,实施对口支援、精准施训。在开展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市化管理、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脱贫攻坚等内容,统一组织协调专家师资力量,通过送讲座到基层、组织巡回授课、录制专题课件等形式开展培训。

(五)协调推进公务员管理改革。加强对京津冀地区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职务与职级并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等改革工作的指导,确保改革部署落地见效。推进京津冀聘任制公务员管理政策和工作经验交流,实现招聘职位互相开放、招聘程序统一,招聘职位信息互相借鉴,人才信息共享交流。支持京津冀地区开展公务员管理改革试点。

(六)共同开展公务员管理重大问题研究。支持京津冀地区围绕建立既严格管理又真诚关爱的公务员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公务员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分级分类推进考录、考核、培训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公务员管理创新研究,加强公务员管理研究专家队伍建设。

(七)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决策部署,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需要,从公务员职位管理、考试录用、考核奖励、培训监督等方面,鼓励并支持雄安新区先行先试,创新公务员管理政策,建设一支符合雄安新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三、组织领导

(一)建立京津冀公务员管理协作联席会议机制,由国家公务员局、京津冀公务员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沟通协调,确定年度重点推进工作,通报有关工作情况,及时交流经验,解决协同发展的有关问题。

(二)京津冀公务员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公务员管理工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工作责任,指定专人负责,把本实施意见的主要措施落到实处。地方在落实意见过程中,如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家公务员局报告。

国家公务员局 2017年5月18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好本职工作 第8篇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需。一般而言, 新兴产业常常代表着市场上产生的新需求, 代表着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 也代表着现代科学技术产业化新水平。判断一国或一地经济是否起飞的重要标志, 就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程度。新兴产业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快, 增长率高, 并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动起到关键的调整作用。新兴产业之所以能够打破原来相对平衡的产业结构, 是因为它创造并满足新的社会需求。因此, 产业转型升级的捷径是发展新兴产业、开辟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 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方向

产业转型升级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研究劳动要素的转移和三大产业的附加值转移的变化, 这一转移过程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用劳动力在各产业间的转移来描述转型升级, 学术界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来测定产业转型方向, 即某一产业结构增长相对于整个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计算公式为:Ei=ai+ (ai-1) /Ri其中, Ei表示第i部门结构超前系数, ai表示第i部门报告期所占份额与基期所占份额之比, Ri表示同期经济系统平均增长率。若Ei大于1, 意味着第i产业超前发展, 所占份额将呈现上升趋势;反之, 若Ei小于1, 则意味着第i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所占份额将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根据上述公式, 并运用三大产业附加值转移的变化, 计算出了2001~2011年河北省及全国三大产业平均的超前系数, 测算结果见表1。

从表1中不难看出, 2001~2005年河北省与全国各大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均为正值。在“十五”期间, 河北省与全国第一产业的平均超前系数各为0.830、0.829基本接近, 但第二产业的超前系数河北省1.084大于全国平均的1.053, 第三产业的超前系数河北的0.962小于全国平均的1.001。这说明“十五”期间河北省在制造业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服务业发展却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十一五”时期, 河北省第一、第二产业超前系数各为0.923、1.005大于全国平均水平0.896、0.970, 说明河北省在“十一五”期间工农业发展超前, 但它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 这与现在的大气污染密切相关;第三产业超前系数1.020小于全国平均的1.064, 这说明河北的产业结构落后, 发展方式落后, 与国民收入、增加就业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薄弱。从2001~2011年期间第二、第三产业超前系数变化中不难发现, 河北与全国的第二、第三产业超前系数均大于1, 说明河北及全国的第二、第三产业均发展超前, 但河北的第二产业超前系数1.104大于全国的1.034, 而第三产业的超前系数1.002却小于全国的1.078平均水平。这就是河北目前的产业结构现状。

(二) 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速度

无论是推拉理论、劳动力供求理论还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其核心都是劳动要素的转移, 即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再转移到第三产业。学术界用劳动力在各个产业间的转移来测定产业转型升级速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 自2001~2010年的“十五”、“十一五”时期, 河北省的Lilien指数分别为0.0233、0.0256, 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0316、0.0395, 说明河北省劳动力在各产业内再分配的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缓慢, 在三大产业中,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 且大多是以资本密集型为主的产业, 主要依靠投资的经济发展方式, 吸纳就业的能力薄弱;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偏低, 尚未形成相当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贡献度和影响力不够, 这与前面的相关研究结论相吻合。从2001~2011年的Lilien指数变化看, 河北的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说明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缓慢, 前进步伐迟缓。

二、如何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就是通过政府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 以更好更快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高效配置, 以此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发展。通过上述对河北省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质量、产业转型方向、产业转型速度的现状剖析, 并同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与发展对策。

(一) 产业结构落后, 必须要求政府引导、企业主动

河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 与京津相比较, 可以说是落后, 反映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导致的是经济增长缓慢, 就业能力差, 收入水平低。要想迅速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从政府领导做起, 下大决心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引导企业创新发展、超前发展, 以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全力提升和拓展第三产业的规模和范围。

(二) 经济发展方式落后, 必须激活企业能动力

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落后, 反映全省经济发展实力的第二产业, 大多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项目。由此导致的是资源消耗大, 环境污染重, 融资压力大, 创新能力弱。要想迅速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调动和激活企业的能动力量, 千方百计创造条件, 把重投入、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向重创新、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向, 并进一步开辟和拓展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

(三) 城市化率较低, 必须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河北省城市化率低, 表明第一产业仍然占有过大比重, 经济发展滞后, 发展质量不高。由此导致的是居民生活水平低, 生活质量差, 综合素质低。要想迅速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加速提升城市化发展步伐,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拓展和扩大第三产业的规模和范围。同时还要加速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和融入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四) 环境污染严重, 必须实现全面法治、标本兼治

河北省大气污染严重, 治理任务紧迫。目前河北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 而其大多又是耗能高、污染重的传统项目。但对其的治理投入却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由此不难看出自2014年以来, 国家环境部每季度公布的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中, 河北城市频频入列的原因所在。要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速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既要从高消耗、粗放型向低消耗、集约型加速转变;还要从产业重组、进一步优化结构上狠下功夫。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 并更加强化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职能部门的执法监察力度, 用经济、行政、法制的综合性措施和强劲的执行力度对环境治理实现标本兼治、成效突出。

2015年一季度, 国家环境部颁布的全国十大污染城市, 河北省占7成之多。河北是北京的门户、首都的屏障, 理应成为首都的大氧吧、后花园, 可如今却被雾霾重重包围、自身难保, 这与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格格不入的。采取得力高效措施, 加速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迅速扭转这一被动局面, 已成当务之急, 刻不容缓, 务必限时整治, 务求实效。

“经济要发展, 环境须友好”。这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共识。“十八大”以来, 党和政府明显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 出台并完善了一系列的法制规章。河北必须深刻猛醒,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当前,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对河北而言千载难逢。必须抢抓机遇力求协同, 全力争取中央的支持与京津的配合, 要充分利用首都新功能的定位, 努力实现与京津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 为尽早快速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冲出雾霾的重重包围冲锋、再冲锋。

(五) R&D比重低, 必须加大教育与科技投入

河北省科技投入少, 教育投入差。由此导致的是产业结构落后, 发展方式落后,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转型升级缓慢。要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再一次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创新发展。河北的出路在创新, 河北的发展更在于创新。这一点, 不仅要体现在产业的转型升级上, 也要体现在全省的国民意识上, 必须形成全省上下的一致共识和同心协力, 并付诸现实行动, 才能加速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摘要:结合河北省经济结构的实际,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速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必须要求政府引导、企业主动, 二是必须激活企业能动力, 三是必须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四是必须实现全面法治、标本兼治, 五是必须加大教育与科技投入。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河北省

参考文献

[1]代丹丹, 等.1995年以来广州市产业转型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 2012 (11) .

[2]陈红霞, 等.“十二五”产业增长点的选择与评价——以陕西省工业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 2011 (06) .

[3]陶晓燕.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J].资源与产业, 2013 (02) .

[4]谭晶荣, 等.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及劳动生产效率影响因素估测[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2 (05) .

[5]李宝庆, 等.产业转型升级与劳动力供求:基于江苏省及其地域差异的分析[J].学海, 2013 (05) .

[7]孥碧花.珠三角产业转型:条件、主导机制与实现途径[J].上海经济研究, 2009 (09) .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好本职工作 第9篇

关键词:司法协作 京津冀一体化 检察机关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七点要求,标志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使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该区域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作为承担法律监督职能的本地区各级检察机关,在维护地区秩序稳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京津冀三地检察机关合作现状

2016年3月30日,京津冀三地检察机关在京签订了《京津冀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框架意见》,旨在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布局中的作用。具体内容包括: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和司法办案工作通报、加强调查取证协作、加强职务犯罪协查地市级院直接对接新机制建设,加强追逃追赃协作、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协作、加强刑事执行监督协作、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协作等司法协作、加强服务跨区域重点企业和项目协作、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等重点工作的协作。[1]同时,三地检察机关建立日常联络机制,省级院检察长会晤机制、业务领域协作机制、建立职务犯罪侦查协作常设机构、相邻检察院协作机制、出台规范性文件沟通交流机制、人才交流挂职和培养机制、检务公开协作机制、多层次研讨交流等协作机制。

2016年5月26日,北京东城、石景山、大兴、天津武清、河北保定等地检察院召开预防部门服务协同发展经验交流会。就精准发挥预防职务犯罪职能保护、加强对跨地域经营企业的司法保护、预防资源共享和人才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下一步三地预防部门将在交流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服务协同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作配合,探索联合开展预防专项工作。

二、三地检察机关司法合作存在的困境

(一)法律困境

1.区域内司法合作相关立法滞后。一是法律规范缺失。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法治是重要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既需要政策引导,更需要立法促进,开展京津冀司法协助的基础是制定京津冀一体化司法协助规范性文件。现有情况下,京津冀区域内司法机关开展合作缺少法律制度的支撑。各种合作协议、宣言、共识的宣传性和政策性强,而法制性、权威性、制度性差,缺少约束力。二是缺乏统一法律实施的专门工作机构。“领导小组”“联系会议”等合作方式的组织松散、层级低,权利弱,责任性差,缺乏权威协调执行机构。各地对区域合作的探讨和规划远多于实际操作。而统一的法律制度是司法合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现行的国家法律制度难以满足检察机关开展司法合作的需求,而且国家统一的立法往往规定的是对于全国具有普适意义的制度,并不能完全解决某一区域内的所有问题。

2.司法标准不统一形成的障碍。京津冀三地都有各自独立的地方立法权,各地在立法过程中会考虑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法制标准和执法程序方面,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掣肘共同开展司法协作。例如,北京在认定诈骗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分别为5千元、10万元、50万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盗窃等六种侵犯财产犯罪处罚标准的若干规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4年《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而天津的认定标准分别为5千元、5万元、50万元(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刑法分则部分条款犯罪数额和情节认定标准的意见》,天津市2014年《〈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河北的认定标准分别为7千元、7万元和50万元(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2011年《关于我省诈骗罪数额执行标准的通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年《〈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这种差异客观上阻碍了地区司法合作的开展。

(二)现实困境

1.思想认识存在局限制约司法协作的推进。在过去的地方法治和区域法治发展中,行政区划的分割依然是难以逾越的思想认识,行政区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区域一体化观念则比较缺乏。在行政区观念的影响下,京津冀三地检察机关开展工作也是以本地区为主,没有树立起区域内“一盘棋”的观念。而且在行政区观念的指导下,地方本位主义思想盛行。各地都从本地利益出发考虑是否合作与合作的态度。如果一方利益小于合作前收益,就有可能采取抵制态度。只有在双方获取的利益都有提高的情况下,双方才能有积极的合作态度。在司法合作领域就表现为只有自己单位需要去异地办案时才需要对方提供协助,反之则意愿不强。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协作现实困难。京津冀区域是我国城市最密集、工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之一。该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的核心重要区域,地理位置特殊。改革开放后,京津关系进入博弈阶段。在目前的经济发展中,京津双核的竞争程度较高,专业化分工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京津、津冀之间的互补性及分工的合理性较强,合作较为广泛,而京津双核之间没有形成错位发展,合作进展较为缓慢,结果导致京津的极化和扩散能力不强,影响了京津冀整个区域的发展。而作为京津双核的主要经济腹地,河北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与京津存在较大的差异,脱节现象严重,没有足够的中间力量作为支撑。差异是合作的基础,正如河北和京津之间的协调发展,但落差过大反而使合作的基础变得薄弱。[2]

三、三地检察机关司法合作机制构建

(一)职务犯罪侦防合作机制构建

1.职务犯罪办案协作机制构建。随着社会发展,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越来越体现出犯罪手段多样化、犯罪主体高智商化、犯罪技术隐蔽化及犯罪人员日趋网络化、集体化等特点,更使检察机关自侦部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捉襟见肘。因此三地检察院自侦部门在查办案件时应当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提升打击职务犯罪的效果。首先,建立案件线索统一管理制度,最大限度提高案件线索利用率。对受理的举报线索,统一归三地省级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整理归类,纳入信息库。由专人对收集的线索进行分析、综合、整理,提出初查、缓查、备查的意见,统筹使用案件线索。其次,建立区域侦查联动机制,形成办案合力。三地检察院应破除目前行政区划壁垒,整合三省各级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干警、技术、设备资源,达到区域内资源及时调配、共享的目的。例如,当某地发生疑难案件后但当地侦查技术又有限时,邻近区县院或者侦查技术水平较高的检察院应积极向其提供支持。第三,建立异地交叉办案机制,排除办案阻力。三地自侦部门开展司法合作,实行交叉办案机制可以有效克服地方势力的干扰。当某地区需要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时,由省级人民检察院指定其它地区自侦部门人员进行侦办,必要时可由相邻两省检察机关派人查办案件,并在查办案件时避免与当地相关人员接触,有效解决当地检察机关在侦办案件时遇到的“关系案”、“人情案”等问题。

2.职务犯罪预防合作机制构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和各地功能定位的调整,将会有一批大型在京国有企业外迁,企业落户地的检察机关应当重点做好这类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和职务犯罪预防方面的工作。移交外迁企业信息,企业落户地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应当与迁出地的检察院预防部门做好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的移交工作,以便于企业落户之后当地预防部门更加全面了解企业的情况,更好的开展预防工作。可邀请企业工作人员到所在地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参观,提高工作人员对职务犯罪的思想认识,达到教育预防的目的。同时,三地检察机关应当开展定期交流互访活动,学习对方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例如可定期邀请其它地区检察院预防部门干警来院参观学习,借鉴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开展较好地区的有益经验,加强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升预防工作水平。

(二)刑事检察工作合作机制构建

1.文书送达流转协作。随着各地区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区域内人员跨地区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作为首都的北京和直辖市天津两地有大量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增多也是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给文书送达工作带来了困难。有的当事人登记的经常居住地和实际居住地不一致,导致司法文书无法按时送达。有的当事人回到其原籍地,增加了文书送达的难度,无形中增加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因此加强地区间司法文书送达合作,可以显著提升送达的效率,降低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先由案发地检察机关将需要送达的法律文书邮寄至被送达人目前居住地的检察机关处,当地检察机关更便于查清当事人的实际住所地与其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是否一致,也更易了解当事人具体作息情况。在了解清楚具体情况后再选择合适时间送达法律文书,并将送达回执邮寄回办案单位。可以确保司法文书准确送至当事人手中。

2.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司法合作。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有权进行调查取证的活动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目前各地的司法实践中社会调查的启动主体也不一致,除上述法律规定的启动主体之外,辩护方、社区矫正机构、共青团组织或其他社会组织也常常作为被委托方进行社会调查。由于外来犯罪未成年人其成长环境并不被犯罪行为地的检察机关所了解,而如果派检察干警去当地开展社会调查又比较耗费人力和时间,因此比较适宜的方法就是委托当地司法机关或社会组织协助开展社会调查,办案地检察机关将设计好的社会调查报告寄至委托机关或组织处。受委托机关或组织在详细了解当事人的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后,形成社会调查报告通过邮寄方式寄送至犯罪行为地的检察院,供办案人员参考。[3]

3.未成年人考察帮教工作司法合作。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72条第1款规定,在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内,由人民检察院对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对于那些犯罪时在外地打工,在附条件不起诉期间又回到自己家乡的涉案未成年人,就需要犯罪地的司法机关与其住所地司法机关加强协作,实现对异地涉罪未成年人帮教考察的无缝衔接。在帮教考察期间,两地检察院可派专人负责沟通联系,及时通报考察帮教情况。帮教地检察院通过法律知识讲评、心理疏导、参加公益活动等开展帮教活动,结合帮教进度,适时调整帮教方案和措施,并通过电话、邮寄材料等方式积极向委托地检察机关反馈帮教情况,确保帮教考察取得预期效果。

(三)在法律监督方面开展司法合作

京津冀三地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方面开展司法合作大有可为,对于跨省市、跨地区的民事行政案件、刑事执行案件和控告申诉案件,检察机关应统一办案标准,促进办案规范,形成法律监督合力。

1.民事行政检察司法合作。一是探索民行案件联合办案机制。针对一些跨区域、重大民事行政申诉案件,采取集中力量、跨区合作、联合办案的方式,在有效整合司法资源的同时,也能加快办案节奏。两地或多地检察机关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互相之间建立协作配合关系,有利于协调配置办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这就要求联合办案的检察机关之间一方面要树立全局意识,提高办案协作效能,探索建立新型分工协作关系,实现联合办案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要遵循法律法规,规范办案协作机制。同时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明确规范、统一的原则、标准、程序和制度,建立有效的办案协作机制。二是建立委托调查取证机制。修改后民诉法第210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确为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所必需,可以调查核实案件相关情况。司法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发现案件事实和提高诉讼效率,可以建立京津冀区域间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委托调查取证机制,即委托当地民行部门在本地开展调查取证。相互之间开通调查取证互助案件联络窗口,指定专门的联络人员负责收取异地转来的委托案件,并录入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及时分配给案件承办人,由其负责办理。在办理过程中加强案件的流程管理,建立专项数据采集库,在调查过程中及时将调查核实情况制作成调查笔录,根据案件实际需要询问诉讼当事人或者证人,并及时将调查结果反馈至委托单位。

2.刑事执行检察司法合作。首先,要完善社区服刑人员的信息交换平台。对于京津冀三地检察机关的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而言,应当建立完善京津冀地区社区服刑人员的信息交换平台,推动与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公安机关的互联互通,利用网络及时准确传输交换有关法律文书,根据需要查询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被治安管理处罚、犯罪等情况,共享社区矫正工作动态信息,实现网上办案、网上监管、网上监督。对社区服刑人员采用电子定位方式实施监督,采用相应技术,防止发生人机分离,提高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可探索建立检察巡视制度,在司法行政机关设立“社区矫正检察室”,从而实现社区矫正信息资源共享,形成检察监督的合力。其次,加强对财产刑异地执行的检察监督。刑事罪犯为外地人员的,法院一般需要委托其住所地法院协助执行,但是异地法院执行力度更弱,执行效果不佳,同时委托法院大多在收到回函后即结案,而对异地法院是否采取了执行措施、采取何种执行措施以及措施是否到位等具体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关注和监督,导致财产刑的异地执行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4]对此,应当健全相应合作机制,完善异地执行检察监督,由作出生效刑事判决的法院对应的检察机关进行沟通协调,获取信息后,以协助调查形式委托异地法院的同级检察机关进行监督。异地法院的同级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协助调查义务,承担起财产刑执行的检察任务,严格对财产刑异地执行开展监督,将监督措施、效果和人民法院的执行情况形成相应书面材料。依托三地联网的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建立财产刑执行检察案卡或者台账,并于财产刑执行完毕后及时将相关材料通过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移送至作出生效判决的法院对应的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共同促进京津冀地区财产刑执行及其法律监督工作健康发展。[5]

3.控告申诉检察司法合作。首先,在三地探索开展京津冀地区“社会矛盾指数”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访矛盾呈现出多元化、群体化倾向,个人利益诉求逐渐演变为群体利益、阶层利益诉求。三地检察机关的控告申诉部门可尝试合作开展社会矛盾指数研究,从涉检信访角度出发,运用民意调查等方法,共同对京津冀地区社会矛盾现状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形成《京津冀地区“社会矛盾指数研究”》年度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对区域内社会矛盾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研究,用数量指标衡量和监测社会矛盾,重点建立涉检信访评估预警机制,将处置信访案件关口前移,超前掌握信访动态,为检察机关正视社会矛盾、研究社会矛盾,从而更好地管理与疏导社会矛盾提供基础,也为京津冀地区快速转型期的社会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加强维稳方面的协作。对于涉众型经济犯罪等跨区域、涉及人数众多的案件,以及涉检跨区域信访,及时相互通报情况,在信息共享、教育维稳等方面开展协作。特别是进京访案事件,由于津冀两地与北京距离较近,尤其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天津前往北京只需要二十分钟车程,导致大量的信访群众涌入北京,在敏感部位、重要场所聚集,给首都的治安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津冀两地在京的稳定控制成本。因此有必要加大津冀两地基层检察机关的工作力度,加强信访接待的规范化建设和首办责任制的严格落实,坚持把化解矛盾纠纷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认真开展释法说理、心理疏导工作,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稳控在当地,降低北京的上访压力。

注释:

[1]参见深度解读《京津冀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框架意见》,http://www.aiweibang.com/yuedu/102576315.html ,访问日期:2016年8月2日。

[2]谢辉、魏勃、张晓凤:《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法律保障》,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第386页。

[3]张中剑:《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综合创新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2015年版,第79页。

[4]李夏:《论财产刑执行的检察监督机制的完善》,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上一篇:苏菲的世界电影观后感下一篇:爱的主题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