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帮教总结2010

2024-08-19

后进生帮教总结2010(精选14篇)

后进生帮教总结2010 第1篇

青山中学后进生帮教工作总结

一、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

后进生在以往的称呼是“差生”,可见他们所受到的学校社会评价并不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中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反正不行,前途无望,因而缺乏自信心,自暴自弃,放任自流。但在其内心深处却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渴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希望有表现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假如他们的这种愿望得不到实现,其中的一些人就会寻找机会挑衅滋事——或哗众取宠,或搞恶作剧,以引起别人的注意,证明自己的存在。如有的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怪腔怪调,上课时作鬼脸,有意大喊大叫,课后给同学起绰号等。

对于存在自尊与自卑矛盾心理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素质发展中的闪光点,并通过适当的夸奖、表扬与鼓励,点燃他们心灵深处自信自强的火花,激发他们前进的内部动力;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教育他们扬长避短,去恶从善;要为后进生创造成功学习的条件,通过使学生获得成功来培养和发展他们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优良品质。

二、蛮横与畏惧的矛盾心理

一些后进生在表面上显得什么都无所谓,天不怕地不怕。他们对老师的教育存有戒心,有时回避,有时闭口不言,有时无礼顶撞;对同学蛮横霸道,遇事不讲道理,成为人见人怕的“瘟神”;对家长的管教不屑一顾,有时烦燥不安,有时拒绝过问,有时一触即发。但当他们违反了社会道德准则和学校纪律时,有时也会产生懊悔与不安;当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佳或操行评价不高时,有时也会感到内疚与羞惭。如害怕教师和家长对他提起过去;讨厌家长喋喋不休;当作业的错题过多或考试的分数不高时,不给家长看作业本和试卷,个别学生甚至偷改成绩报告单;犯了错误故意隐瞒,甚至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

对于存在蛮横与畏惧心理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要以长者的胸怀,更要以教育者的通达,宽容他们一时的失误或暂时的落后,不过分拘泥于他们过去的是是非非,也不过于计较他们的态度,而要以一种挚诚的心理,理解和化

三、进取与意志力薄弱的矛盾心理

不管什么样的后进生,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上进心的,都是想改变自己的落后面貌的;在一定条件或某种因素的激励下,他们也能努力学习,对于自己的过错行为有所约束。但由于其自制力差,易于满足,缺少恒心,所以时好时坏,一遇上坏的环境条件、不良的影响或干扰的诱因,又会故态复萌,旧习重犯;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缺乏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这是后进生形成的根本原因,也是后进生特殊的矛盾心理的典型表现。

对于存在进取与意志薄弱矛盾心理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充分利用他们也想学好的良好愿望和希望进步的进取心理,结合具体的学习与训练任务的完成,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我们成功地教育和转化后进生的关键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重视目的动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志向。要采取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育形式,教育他们把现在的学习与人生远大的志向和理想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对人生、对事业、对工作、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

二是要严格教育管理,使他们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要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检查,及时反馈与强化。当然,对后进生也不能管得太死,不要扼杀他们的自主精神。

三是要启发学生觉悟,加强意志的自我教育与锻炼。要帮助后进生从小处着手,从现在开始,从克服自己的缺点开始,从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开始,制定切实可行的自我教育与锻炼计划,并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持之以恒,培养顽强的毅力;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改正的好习惯,采用对照范例或标准答案、填写自我锻炼分析表、写日记或周记等方法,分析自我锻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的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仿效的学习榜样,有意识地向学生提供或建议他们自己搜集名言警句及格言,当作座右铭,以促进他们进行意志的自我教育与锻炼。

2010年3月

后进生帮教总结2010 第2篇

期初,对帮教对象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形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制定帮教计划,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实施帮教措施。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和总结出了许多好的教育方法,现拟定如下,以便下期工作参考。

一、强化矫正法

有些学生从小组织纪律松懈,自由散漫已成习惯。由于学生自制力差,影响了听课的效果,造成了知识的脱节。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既要诚心又要耐心。在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让他们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并对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可行的具体的要求。教师再根据要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使他们在思想上绷紧遵守纪律这根弦,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不断增强自控能力。如因经常逃课、打架而多次转学后来到我校就读的一部分学生,老师就用强化矫+法规范了他的行为,并让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

二、目标激励法

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教师要用切合学生实际的目标激发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激励后进学生不断进取。

比如,一部分学生不但学习不努力,还纪律松散,又没有奋斗目标。班主任老师就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他确立奋斗目标,并分阶段给他确立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在培养学习习惯上化力气,在指导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在教师满腔热情地关爱下,这些学生的学习终于有了进步,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及时表扬鼓励,并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在新的目标激励下,这部分学习更刻苦用功了,更遵守纪律了。

三、归因训练法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归因理论,学会归因训练方法。采用针对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归因方法训练,使学生也掌握归因训练方法,提高自我归因能力。

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品德状况决非一日形成,也常常不是一个因素造成的。如果我们把学生学习差只归因于稳定的能力因素,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因此,我们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具体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相关因素,并向学生指出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危害性,使学生既认识自己的问题,又感到成绩差是可以改变的,这样学生就会出现奋发向上的积极变化。比如,对10名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语、数)进行归因训练。由于过去的多次失败,他们情绪低落,归因于自己智力差,由此帮教教师认真分析他们情况,帮助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努力、意志、方法等与能力无关的因素,改善他们的情绪,激发他们争取成功的欲望。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增强,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到学年结束,12名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对于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我们把它归因于主要是交友不慎,没有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同时肯定他们的本质是好的,只要遵纪守法,认真学习,一定能成为好学生。

四、心理辅导法

我们根据心理辅导行为治疗法中的厌恶疗法,使用想像一种厌恶性的或惩罚的刺激,帮助学生摆脱某些行为障碍,预防某些问题的发生。每当节假日、双休日之前,我们在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违法犯罪的后果、小偷被抓的情景,使他们对这些行为后果产生恐惧,从而预防后进学生在假日里违法犯罪,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我校学生不仅在学校中能遵纪守法,而且在寒暑假中、双休日中也能遵纪守法,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五、榜样展示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后进生的群体中树立榜样更为重要,不仅使后进生看到了希望,而且增强了后进生转化的决心。如在后进生的帮教工作中,我们请原来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而多次处分,但在老师们的帮教下转化过来的学生来讲述自己的成长史,使后进学生懂得人人都是可以转化的。转化不仅要靠老师的帮助,更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同时,我们不断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及时鼓励,每当后进生听到原来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受到表扬,他们的心灵总会受到震动,渴望着自己也能得到表扬。

后进生帮教方法研究 第3篇

1 后进生的定义和概述

所谓后进学生, 就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 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 不能达到学校教学规定的基本要求, 或者在考试中达不到学校的质量要求, 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习困难, 也称“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 (S.Kirk) 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 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有关学习困难的定义较多, 目前国内较普遍的看法, 是指智力正常, 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 而又没有生理上和智力上的原发性缺陷。这些学生不但学习差, 而且常常带有一些行为问题。据国外调查, 学习困难学生的比例, 在全体学生中的发生率为8%-12%, 国内调查约为6%左右, 即使按最严格的标准, 也在3%左右。

根据学习困难的程度, 可分为学习求精困难、学习轻度困难和学习严重困难:求精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 品行较好, 但在继续拔高和全面发展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轻度困难的学生经过教师或家长督促、辅导, 各科成绩能够勉强及格, 或仅有部分课程不及格, 在行为和情绪方面问题较少;严重困难的学生虽经教师或家长督促、辅导, 但仍然全部或大部分课程不及格, 同时伴有品行、情绪等方面的较多问题。

根据心理特征可分为智力迟缓型、学力欠缺型、行为———情绪型、动力障碍型和心高手低型:智力迟缓型的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思维和理解能力显得迟钝、缓慢, 常常被指责为“脑子不开窍”。他们在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方面, 都比正常学生要差些, 有些学生还有明显的学习方面的困难, 对知识不能变通运用, 生搬硬套, 很难跟上班里的正常教学。他们在班里不爱说话或乱说话, 自尊心不强;学力欠缺型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习惯、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速度、学习组织能力、自我检查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缺陷, 因而成绩较差。尤其遇到较为复杂、需综合运用己学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时, 便束手无策。其中不少人虽然专心致志, 有良好的学习愿望, 但效果并不好, 常常顾此失彼;行为———情绪型的学生由于行为或情绪方面的问题而造成学业不良,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品行问题。由一于成绩较差, 经常受到教师、家长指责、训斥, 同学们的嘲笑、歧视, 因而产生与班集体、教师对抗的情绪, 常常表现出敌意、挑衅或破坏性行为, 有较强的攻击性 (这种感情下的对抗不消除, 即使最公正、友善的教育也没有效果) 。 (2) 不适应或不成熟行为。如学习懒散, 不爱思考, 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觉性;贪玩, 注意力不集中,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怕困难;受教育后虽能改过自新, 但用不了多久, 一旦受到诱惑, 又动摇、退缩, 依然故我。行为———情绪问题可以引起学业不良, 也可能是学业不良导致了各种行为———情绪问题。两者的关系不是单向的, 较为复杂;动力障碍型的学生学习态度不良, 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缺少发自内, 自的学习欲望, 学习是他们的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学习目的不明确、不具体, 自信心低, 自卑感强, 对学习感到恐惧、焦虑、厌恶, 缺乏对学习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业责任心不强, 不知“勤奋”为何物, 缺乏坚持性, 不思进取等。动力障碍也是中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班主任对后进大学生的教育方法

2.1 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 努力增强自信

自知才能自信, 自信才能自强。作为后进生, 往往会因为自己基础较差, 而一叶障目, 完全否定自己, 认为自己凡事都不如别人, 认为“我不行”, 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追求进步的勇气, 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要消除这种对自我的不良认知, 作为教师, 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认知自我, 学会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使他们认识到人无完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每个人都会因为某种主客观的原因, 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 关键是要学会面对现实, 立足现实, 从而进一步超越现实, 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要学会展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与能力。另一方面, 不妨引导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的目标, 让他们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后进生进行“我能行”的教育, 使他们尽快走出“我不行”的阴影, 这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首要因素和关键一步。

2.2 帮助学生寻找心理支点, 增强学习动力

给学生一个支点, 他能征服任何困难。这里说的支点指的是心理支点。有支点, 才有可能产生动力;有支点, 才有可能产生希望。有一个故事说的是, 一位身患绝症的大学生在转入特护病房后, 护士告诉他, 有一位生命之舟即将到岸的女大学生在最后的日子里极想体验被爱的感觉, 问他能否假装一位与她一见钟情而念念不忘的男生每天给她写一封情书, 这位男大学生爽快地答应了。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 三个月后, 那位女大学生约他在医院门口茶馆一见, 他欣然前往, 看到的是那位天天和自己相见的护士和自己每天用心写出的一摞厚厚的情书, 另外还有一张病情康复报告单。这时, 这位男大学生才明白, 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正是这种心理支点, 使他轻松地战胜了病魔, 生命之舟重新启航。

对于后进生来说, 心理支点当然不是指故事中的爱情支点, 而是既包括目标支点、兴趣支点、感情支点等动力支点, 也包括各种压力支点。在压力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下, 就可以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不仅“要学会”而且“学会学”。这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又一重要环节。

2.3 帮助学生学会排除干扰, 拓展心理空间

无事则生非, 后进生大多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动机而厌学、怕学甚至不学, 从而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无形之中缩小了学习心理空间。如何有效地减少或排除非学习性因素的干扰呢?一位老教授给三个学生出了一道题, 给每人一块杂草地, 看谁能完全去除杂草。三个学生绞尽脑汁, 各尽其能。三个月后, 各人采取各种方法, 除了草的土地里依然是杂草丛生, 而老师的那块地里却长着茂密的庄稼。此时, 三位弟子恍然大悟。这就启示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后进生的兴趣点、闪光点, 引导他们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用学习活动排除非学习性因素的干扰, 使其因“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从而进一步拓展其学习心理空间, 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希望。

另外, 要想使后进生像实验中的两只小白鼠那样, 抓住跳板, 看到希望, 增强奋进的动力, 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因素, 如个体辅导与群体带动相结合,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智力开发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相结合。但不论利用哪种方法, 抓住后进生的心理则是贯穿始终的不可或缺的中心环节, 只要我们给他们以希望, 我们的后进生转化工作就有希望;只要我们给他们以跳板, 后进生的转化就会有动力和支点。我们始终坚信“心态决定命运, 希望造就成功!”我们不愿听到他们说:“学习落后不怨我, 都怨老师不管我。”我们更不愿听到教师说:“不是我的错, 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用爱心、恒心和耐心为学生搭起一块块跳板吧!因为他们有跳板就有希望, 有希望就有动力, 有动力就会努力, 这不正是我们想看到的吗?

摘要:大学校园里的后进生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命题。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关系到整个高校学生工作的大局。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 关心帮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将有力推动后进生的学习提高, 进而促进整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

参考文献

[1][美]奥舒伯儿等著, 余墨南译:《教育心理学一认识观点》 (第一版)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2]李洪元, 陆士杰著:《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9.

后进生帮教总结2010 第4篇

一、“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技工学校的学生年龄基本在16到19岁之间,刚刚从青春叛逆期走向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技工学校的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进入技校后,又会目的性非常强地为了学一门技术而读书,对素质教育尤其是体育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体育后进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

许多学生重视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忽视体育课的学习。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课的要求就是能及格,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

2.身体条件较差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营养好而运动少。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造成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热情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

3.意志品质薄弱

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缩手缩脚。

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

“体育后进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容易知难而退。

5.心理素质不稳定

“体育后进生”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等不同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他们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二、“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措施

对于不同的学生,导致体育成绩差的原因各有不同。体育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原因,才能因材施教。

1.尊重信任、培养兴趣

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后进生”的特殊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后进生”的知心朋友,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要时刻记住,教师教育的对象存在个体差异。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切忌产生简单粗暴的急躁情绪,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2.关心爱护、表扬激励

“体育后进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容易产生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体育后进生”,不要轻易给他们戴上后进生的帽子,要分清情况,不要随意批评、指责;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切忌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对他们宽容但不能放纵,严格但不能苛刻。

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发挥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在表扬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后进生不断地进步。

3.激发个性、团结协作

(1)用民主作风进行管理,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要真正相信和尊重“体育后进生”,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态度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最终促进他们的进步。

(2)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引起焦虑,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但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激发创造兴趣,锻炼其意志和毅力。而合作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竞争与合作是激励学生发展的两种机制,它们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又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应当鼓励“体育后进生”竞争、协作,放手让他们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

4.循循善诱、耐心指导

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5.降低难度、区别对待

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后进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体育后进生”的榜样,并让其帮助其他“体育后进生”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6.个别指导、优生帮促

教师针对“体育后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这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

7.强化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

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技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形成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帮助他们不断进步,是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积极培养“体育后进生”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教师要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进行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克服心理障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体育后进生”尽快提高。

后进生帮教工作总结 第5篇

我们在对后进生的问题上,重视采取热爱、关心的态度,与其交流、沟通和跟进,转化了一批又一批的后进生,现在把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引导

一般来说,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是十分矛盾复杂的。他们常常表现粗野、骄横,但内心深处却有自卑心理;他们对于犯错误常常表现得满不在乎,但内心深处有一种期待心理;他们对好学生常常表现出鄙视和瞧不起,少数人还存在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谁管得严,就对谁反感,想寻找机会报复或发泄怨恨。因此,我通过跟班主任及家长的沟通,了解了这些同学各有各的性格特点,这为以后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促进他们进步打下了基础。

在了解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后,在以后的相处中,对他们从思想上引导,从生活上关心,从学习上帮助他们,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激情,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使他们能逐步健康成长,学习有所进步。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

二、情感教育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去赢得学生的爱和尊重,才能共建师生感情的桥梁;要把学生当知心人,做到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耐心细致地做到厚爱学生,尊重其人格,不贬低学生。使后进生在爱中受到情感熏陶,自觉接受教育,主动改正不良习惯。尽可能地抓住每一个时机去关注、关爱自己所帮教的学生。在自己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对于这三位同学我会给予更多一点的关注,看看他们是否能完成上机任务,要是有困难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在值日过程中,对有意跟他们闲聊,以便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适时地给以建议;还建议他们对自己的薄弱科目要及时问科任,有时甚至可也以问我;除此之外,还跟他们说,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也可以跟老师沟通。

三、激发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伟大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指出“教师应该学会控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为此教师应善于形成学生必要的动机,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差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感,以激发他的学习动机。”自信心是挖掘后进生潜力的基础,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身边本班学生由差变优的典型事例鼓励后进生不畏困难,刻苦学习,教师应尽可能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让他们多上台演示操作一些基本任务,以求他们得到肯定和表扬,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会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增强意志力,克服畏难情绪,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正迁移。

四、尊重、表扬和激励相结合

他们的弱点是缺乏自觉性和自制力,行为和情绪反复性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加以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从自己的成功里发现自己,树立信心。切不可讽刺、挖苦甚至粗暴指责。处理问题要抓住时机,不要问题过了很久才处理,否则会使后进生的上进心受挫折。后进生与其他人一样,有自尊心,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允许他们有失误、反复,使之真正享受着被尊重的欣慰,确信自己在老师、同学心目中是“人”,在成功大厦的建设中是“料”。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真、善、美,而且还要发动后进生去寻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以唤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后进生扬起前进的风帆。

五、与家长及时沟通

学生和家长朝夕相处,学生的品行,成绩的好坏和家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同后进生的家长保持联系尤其重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及时把差生的进步和成绩给予肯定、表扬,教育家长改正对后进生的粗暴教育,消除父母与子女的紧张关系。

总之,转化后进生要做持久、艰辛的工作,只要我们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倾注爱心,必定能点亮后进生心中的“绿灯”。使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奋勇直前,不断地茁壮成长。

2010年两劳安置帮教总结 第6篇

全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旅游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建设和谐平安旅游区做出新的贡献。现将我区帮教安置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5年-2010年,我区共有刑释解教人员17名,其中刑释15人,解教2人,其中本地就业12人,外出打工5人,帮教率达到100%,就业安置率达到100%,重新犯罪人员1人,重新犯罪率为5.9%。

二、好的方面和做法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我区在安置帮教协调小组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充实人员,成立了旅游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各村、各企业都相应建立健全了工作小组;各村、企事业单位以调委会、治保委员会为主,吸纳平安中心户长、共青团、妇联及刑释解教人员家属等组成帮教小组。帮教对象划分为重点帮教对象和一般帮教对象,进行分类帮教,对重点帮教对象,我们坚持定期或不定期走访,及时掌握其思想状况和生产生活情况,再与帮教小组一起共同研究,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帮教措施;二是区、村调委会除普遍建立了排查制度、登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回访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外,区、村安置帮教工作还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目标管理,实行帮教承包,做到双包五落实(包思想帮教、包引导就业;帮教组织落实、主管领导落实、帮教人员落实、帮教措施落实、帮教任务落实),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力地推动了刑释

1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有效开展;三是加强督促指导。利用例会和有关工作会议,对村帮教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不断提高帮教质量。

2、扎实有效地开展排查回访专项活动。按照《漳州市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刑释解教人员排查回访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全区开展了一次刑释解教人员集中排查回访专项活动。此次专项活动的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查清本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安置和帮教数量,尤其加强对未衔接人员的排查工作,采取进村、入户走访刑释解教人员所在村委员会、刑释解教人员亲属、邻居等形式,全力查找未衔接的刑释解教人员。通过这次进村、入户排查回访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全区刑释解教人员的底数及基本情况。2004年-2010年9月,共有安置帮教对象19人,十里村7人、后坊村6人、山重村6人。其中,一类人员2名,后坊村邵川泰,由后坊村两会主任高连福、杨海南、警务区谢建新进行帮教;山重村林再福,由山重村两会主任薛永来、薛海涛、警务区王忠辉进行帮教;三类人员17名,有经济来源,思想稳定,其中10人在当地务农,5人在外地打工,2人为个体经商户。

3、抓好部门协调,切实做好安置工作。为使刑释解教人员尽快得到妥善安置,我区想方设法努力做好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协调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释解人员的安置工作。对从事个体工商户的人员,工商部门优先办证,并给予优惠政策;对回村务农的人员,则与村、组联系尽快落实好责任田,安置务农,如释解人员薛海瑞、薛梦龙等释解后,十里村委会帮忙落实责任田并分发了土地款;对从事种植、养殖而缺少启动资金的人员,帮助其联系贷款;对外出务工的人员,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并争取企业一视同仁给待遇,如十里村黄周成、山重村薛亚福、后坊村郑美来,在区、村的共同帮

助下到厦门、上海等地工作;对暂时无业可就而生活确有困难的个别人员,会同民政部门落实享受低保。由于社会多方的关心和支持,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4、积极探索思考,不断加强宣传。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帮教安置工作的规律,认真总结帮教安置工作的经验,深入挖掘,我区结合综治办每季度开展的平安建设宣传,利用两部宣传车,定期的到全区各个角落进行宣传做好帮教安置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安置帮教工作,帮教对象积极重新做人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和根源

当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出现一些新的困难和新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一)衔接管理难。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包括监狱、劳教所与区司法办、警务区等有关部门的衔接等,环节较多,必须做到环环紧扣,而目前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仍处在逐步磨合和完善的阶段,加上刑释解教人员外出务工增多,“三假”(假姓名、假住址、假身份)和“三无”(无亲可投、无家可归、无业可就)人员还存在,以及人户分离现象严重等原因,要做到不脱管、不漏管难度极大。

(二)安置帮教工作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社会大气候。主要表现在:一是与已无关论,认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司法行政和公安等职能部门的事与已无关;二是有的部门认为帮教机构设在司法行政部门,就由司法行政部门去管,放弃了自己应尽的职能和政治责任,形成了一个部门唱独脚戏的局面。

(三)安置帮教工作缺乏过硬的措施。安置帮教工作涉及思想教育、就业安置、生活保障等方方面面,而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比较单一,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协调众多的部门和单位。一些单位和个人不知

道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促进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的大好事,不能积极支持和配合,难以形成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局面,没有过硬的措施。

(四)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帮教活动经费问题逐渐成为帮教工作的突出矛盾,也将直接影响帮教工作质量的提高,而乡镇街道安帮站则几乎没有专项经费,平时以民政救助为主。

构成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难的根源分析:

一是衔接工作没到位。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管理手段落后,脱管、漏管、失控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加上许多监、所没有完整、准确、及时地填写寄送《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法院、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间配合、协调不够;刑释解教人员流动性大,部分刑释解教人员长期不报到、不落户或人户分离,甚至不回原籍,直接流散于社会等因素,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脱管、漏管、失控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给社会治安的稳定埋下了隐患;二是引导教育没到位。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比较紧张,而刑释解教人员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又缺少工作技能,在就业问题上为弱势群体。现实中有的刑释解教人员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对出狱后的困难认识不足,此时引导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三是跟踪服务没到位。“跟踪”是以合适的途径、方式了解帮教对象个人表现、家庭、工作情况,督促他们做到遵纪守法。“服务”是指经常开展帮教活动,在他们最困难时拉一把,帮他们解决难题。作为帮教工作人员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个人隐私,跟踪服务要到位。

四、下步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各村两委和相关科室,必须认清当前我区刑释解教人员的形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和有效手段,综合加以解决。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安置帮教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各村两委要把安置帮教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进行考评。二是综治部门要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检查和监督,细化、量化考核目标,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三是各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指导、协调的职能,每半年召开一次成员单位会议,研究前一阶段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四是各相关部门要在各级综治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保障安置帮教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管理,做好衔接工作,防止脱管、漏管、失控现象的发生。做好衔接工作,一是要理顺监所、公安和司法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各监所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完整、准确、及时地填写、寄送《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司法办(安置帮教工作站)要及时登记、建档。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应先到司法办报到、签章,再到警务区办理上户手续。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管理手段,开展每年两次的清理排查工作,摸清人员底数和去向,登记造册,逐一建档。

(三)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安置渠道,保证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生活出路。当前,对于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主要是及时落实承包责任田并帮助解决有关生产资料和暂时的生活资料,外出务工给予引导和支持。安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城镇,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市的实际情况,对城镇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工作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鼓励扶持刑释解教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有关部门要为他们办理各种营业手续提供方便,并给予税收、管理费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二是引导各类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主消除偏见,增强责任感和义

务意识,根据实际,择优接收部分表现好、有一技之长的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三是通过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解决部分“三无”人员和重点管控人员的临时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四是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和市有关政策,民政部门落实刑释解教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待遇。

(四)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进一步促进安置帮教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要加强对基层安 置帮教工作人员的培训,落实工作报酬,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加大投入,把安置帮教工作专项经费统一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人民调解委员会

2010年社区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第7篇

2010年社区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三)为防止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杜绝他们思想行为上的重复犯罪现象,确保“国庆”“春节”及“各重大节日”期间的安全稳定,在加强思想教育,化解消极心态和安置落实工作的基础上,落实帮教措施,与此同时,派出专人到各家庭分别对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及其家属进行走访,进行监管工作。

(四)积极推进帮教安置及社区矫正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指导,尽最大努力预防减少重新犯罪,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工作,防止脱管漏管。加大安置点建设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安置帮教工作。以此为刑释解教人员及社区矫正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提供与其他正常青少年相同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后进生帮教总结2010 第8篇

一、社区矫正工作

为健全社会服刑人员监督治理机制,提高非监禁刑罪犯教育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确保社会长治久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今年协调有关部门抓好积极社区矫正工作。

(一)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管理机制。年初调整了乡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了《****乡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计划》,对乡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有条不絮地开展。

(二)开展对全旗社区矫正对象的摸底调查工作。今年开展了2次对我辖区社区矫正对象的摸底调查工作。经调查,我辖区社区矫正对象1人。此社区矫正对象为缓刑,真正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三)建立社区矫正人员的信息档案工作。我所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工作职责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信息建档工作,按照一人一个档案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人员信息档案,对我辖区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范化管理。

(四)认真抓好社区矫正人员的监控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对社区矫正人员签订监护协议,听取思想汇报,对重点人员进行排查监控,及时掌握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人员去向。我辖区的社区矫正人员没有脱管、漏管,没有从新犯罪,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实施,维护社会稳定。

二、安置帮教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使我辖区安置帮教工作落到实处,我乡及时调整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各嘎查建立了“两劳”人员接待工作站,明确了职责,使安置帮教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将2007年至今年回归的“两劳”人员信息资料进行登记造册,进一步规范了我乡“两劳”回归人员信息资料。

(二)加强衔接,掌握动态。一年来,我乡安置帮教办公室收到监狱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1份1人,收到通知后立即进行登记造册,及时通知嘎查委员会和家属,并与派出所联系,将其纳入重点人口管理。现有4名安置帮教对象,刑满释放人员4人。为预防和减少“两劳”人员的脱管、漏管现象,司法所及时向公安派出所、嘎查委员会了解掌握“两劳”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的情况,并多次走访安置帮教对象所在的嘎查,了解其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

(三)增添措施,做好安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年来,“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都由乡司法所接待,登记造册,并建立了个人档案。确保“两劳”人员安置帮教情况家底清,去向明。对在家养牛和打工的“两劳”人员,进行跟踪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罪过,政治上一样对待、经济上一样支持、生活上一样关心,让全社会对刑释解教人员伸出温暖之手。对我辖区回归的“两劳”人员5人均进行了帮教,其中1人顺利的解除了帮教。

(四)创新机制,加强帮教。2010年初,司法所开展了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帮教安置对象送温暖活动。司法干警走访了安置帮教对象家庭,了解了生产和生活状况,并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通过该活动的开展,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起到良好效果。关心服刑人员的家庭,积极协调解决服刑人员生产生活困难,促使其安心改造。

后进生帮教总结2010 第9篇

2010年即将过去,在这特殊的一年里,先后经历了村委会换届选举、林权改制、7.28特大洪水灾害等重要事件,永庆司法所在上半年的安置帮教工作中投入较大时间和精力重点做了集中教育规范安置帮教工作,和安置帮教工作档案和安置帮教规范化管理工作,下半年在经历了7.28特大洪水灾后永庆司法所被洗劫一空,工作场所、办公设施、所有档案惨遭破坏和损毁,在在这样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不忘本职工作,首先联系上所有安置帮教人员,在这特殊时期首先不让他们脱管失控、有乱纪违法行为发生,并在办公条件简陋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起安置帮教人员的全部档案。截止2010年底共收帮教对象16人,目前实际管理帮教对象16名,帮教类型为重点帮教3名、普通帮教13名,结合永庆乡帮教工作实际情况,现将永庆乡2010年安置帮教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建档立制 规范档案建设

帮教办坚持对每名帮教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帮教方案、帮教协议书、责任书,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深入村屯帮教排查等方面的资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帐。在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管理网络的作用,明确各自的工作地位和工作任务。实施乡村每季度一次排查制度,为安置帮教工作的长期发展和司法所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接收” 加强对帮教对象的日常管理

规范帮教工作程序,对帮教对象举行人性化接收仪式,由司法所所长、帮教工作者、监护人、志愿者、帮教对象等人员参加,规范了接收程序,使帮教对象在进入安置帮教前感受到帮教的严肃性和认真性,起到了一定的慑服作用。日常管理工作作为安置帮教工作的根本,要继续做到一丝不苟的开展和执行,促使帮教对象养成定期汇报的习惯,同时,在组织各项活动时,绝对不能马虎了事,要细致的观察帮教对象的各项表现,及时分析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帮教措施,避免因情况掌握不及时而引发重新犯罪。

三、集中教育和公益性劳动

对象的学习教育和公益性劳动,是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帮教其不良行为,提升道德品行的良好手段。一是针对帮教对象的刑罚种类不同,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的法律知识,实行专题化教育,如对交通肇事罪,进行相关交通法规学习,盗窃罪进行相关刑法知识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和特长以及刑罚种类不同,安排相应性劳动。二是采取集中劳动与分散劳动相结合,提倡以分散为主,并实行公益劳动计分制,具体操作由各村落实。三是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帮教对象,适时进行专业化的心理疏导,通过心理疏导,使他们摆脱心理上的阴影,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四、及时掌握安置帮教人员动态、进一步完善安置帮教信息平台操作,加强档案管理。

2010年即将过去,永庆乡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我们将在今后的帮教工作中,不断努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帮教工作,使永庆乡的安置帮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后进生帮教总结2010 第10篇

一年来,××镇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在××司法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扎实工作,狠抓落实,齐抓共管,努力实现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水平,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做出贡献。现将××镇帮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镇分管综治副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由有关单位人员参与的安置帮教工作机制,保证了机构、人员、基本设施落到实处,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帮教工作,广泛开展了自愿者活动,采取了多种形式帮教刑释解教人员,结合实际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的法制教育活动。

二、加强衔接工作,严防漏管失控

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工作是安置帮教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安置和帮教,使他们顺利走上新生之路,是巩固改造成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安置帮教机构充分认识到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1、强化领导,加强组织,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坚持“各负其责、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原则,实现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工作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衔接工作顺利开展。

2、严格按照工作制度要求。在接到《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罪犯出监(所)鉴定》、《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和安置帮教软件接收到的人员信息后,逐一核实登记,建立档案,一人一档,建档率达100%,并完善帮教责任书,落实帮教措施,对2010年回归辖区内13名刑释解教人员做到了“帮教人员、帮教对象、帮教措施”三落实。

3、进一步加强了对重点对象的管理监控。做到当年的刑释解教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对重点人员不能脱管失控,尽量减少漏管失控现象,及时消除了治安隐患。

三、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安置帮教工作

1、做好安置帮教向社会化的延伸工作。组织镇村两级帮教组织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对帮教对象送温暖、送法律和帮教活动,利用讲课、普法,现身说法,传授技术等形式,鼓励刑释解教人员学文化、学法律、学技术,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就业之路。

2、充分运用了广播、专栏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意义。不但要做到理解关心刑释解教安置帮教人员,还要积极宣传表彰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宣传勤劳致富,回报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好典型。

3、依托村级组织,发挥基层资源优势,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将安置帮教纳入了基层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将万安镇机关干部、村干部的志愿者组织了起来,融合帮教对象的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安置帮教工作中,实现“三帮一”措施。

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考核和督查

1、认真完善了基层组织建设,衔接登记、建立档案、帮教协议、帮教记录、排查、学习例会、检查考评、信息报告与通报、统计、月报、目标管理等工作制度,并抓好了落实,努力提高安置帮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争取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综治部门的指导协调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各单位都加强了基层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网络建设,落实了专职人员。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上级要求和回归人员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安置帮教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基层安置帮教组织不健全,缺乏专职的、高素质的安置帮教队伍。

2、地方衔接管控、信息通报、定期走访等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只见通知书不见人”和底数不清的现象较严重。

另外,就业渠道单

一、全社会齐抓共管局面没形成也是制约安置帮教工作开展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司法所

后进生帮教总结2010 第11篇

及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法委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强化领导责任,有序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现就2010年清泉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县综治委的总体安排部署,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思想方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的方法途径。以加强衔接、帮教、安置刑释解教人员为重点,以预防和减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为目的,不断健全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2006年至目前,全镇共接受刑释解教人员78名,衔接78人,衔接率100%,安置78人,安置率100%,无重新犯罪。社区矫正人员15人,衔接15人,衔接率100%。

二、健全组织机构

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镇上成立了以主管副书记为组长,综治办副主任、派出所长、司法所长为副组长,计生、财税、妇联、团委、工商、民政组成的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全镇15个村,6个社区全部成立了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已基本形成镇、村、社三级帮教网络。

三、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了刑释解教人员报到登记、定期走访、信息报告等制度,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站所相互支持配合,组织对刑释解教人员排查,努力减少托管、漏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消除治安隐患。镇安置帮教办公室紧紧围绕“四个一”开展工作,即每名刑释解教人员有一个帮教小组,有一个具体的帮教措施,每一季度有一次谈话,有一份详细的档案,从而有效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四、开展走访教育

针对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思想情绪不稳定,易波动的实际,在帮教工作中,注重心理教育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做到“四必谈”,即在安置对象思想波动时、工作不满意时、身体有病时、家庭出现变故时,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及时找其谈心,给予精神鼓励,“五必访”,即当刑释解教人员刚安置时、有段时间未到岗工作时、家里婚丧喜事时、遇到重大节日时、安置对象有劣迹被确定为重点对象时、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必须到其家庭走访谈心,掌握思想动态并给予精神鼓励。实现了从思想上帮教,不让其滑坡,从精神上帮教,不让其无精打采,从法律上帮教,不让其重新犯罪,从情感上帮教鼓励他们走出失落,树立生活信心,重扬人生风帆。

五、落实生活保障

对刑释解教人员,进一步拓宽安置渠道,加强其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组织实施分类就业安置,帮助其稳定收入来源,正常回归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一是在家务农的,由村一级帮教小组负责落实责任田,让他们有地可耕。二是出外打工的,积极与我镇在外地的劳务基地联系,帮助其找到合适工作。三是生活确有困难的,同民政部门联系,申请给予临时性社会救助。

一年来,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找寻差距和不足,向经验做法比较成熟的兄弟镇镇看齐。使全镇刑释解教及社区矫正人员能够努力发展生产,安居乐业。为全镇社会稳定,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

后进生帮教措施 第12篇

(一)寻找心理根源。

后进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缺乏学习动力,面临问题常常会产生紧张、自卑、畏惧、逃避等心理。他们把学习看成是苦差事,并抱以厌倦、懈怠的消极态度。听听他们不参与课堂讨论的原因:“我实在提不出不同的意见。”“反正老师不会让我发表不同的意见,倒不如听别人发言,正好可以不动脑筋。”“我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担心自己说错,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有这些心态的作祟,因此,他们在讨论时漠不关心,该想的不想,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甘心做听众。

(二)消除心理障碍、强化参与意识

而对如上消极的现象,我觉得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 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参与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采用录像欣赏,运用实物演示、图片讲述、故事引导、表演操作等来激发学生讨论学习的兴趣。

其次,营造氛围,创造参与条件。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条件。这种氛围能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大胆发言。在讨论学习中,老师应以长辈,朋友的身份去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更要与他们多接触,多谈心,交朋友,还要善于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传递给他们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在小组讨论中,要教育学生特别是优等生要尊重同学,无论后进生说出多么离奇的设想和多么低水平的发问,所得到的都应该是真诚的帮助和鼓励。答错了可以再答,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可以再想,不明白允许发问。为后进生创设这样的氛围,消除他们怕人取笑的苦恼,怕老师批评的顾虑。

再次,提供成功机会,诱导参与讨论。学习成功是促进后进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给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参与课堂讨论的自信和勇气。

第四,优化组合,确保参与学习。课前或课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助互补,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变成小组,常见的分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师生结合。把后进学生并为一组,教师参与其中,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可用提示、暗示的方法,巧妙地给后进生铺垫成功的台阶使他们发表的意见完整、语句通顺。但老师要注意平易近人,让后进生接受你,而且要有耐心,等待后进生做出反应,并多用鼓励的话,赞扬的目光,商量的语气。

二、差异结合。即合作小组,通常由四人组成,其中一人为优秀生,两人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和后进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

三、自由搭配。由学生自由组合学习(讨论)小组,这样后进生也能找到自己爱好相投,感情相融的学习伙伴。这样灵活的分组,使后进生获取了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往的机会,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向他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总之,只有千方百计地寻找激励后进生参与学习的方法,让他们畅所欲言、敢于去做,历史学习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课堂气氛才会生气勃勃。

小学数学后进生帮教措施 第13篇

嘉安小学: 何少红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首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在工作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溺爱优秀生,不鄙视后进生。制订出转化方案如下:

1、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2、课后多和差生交谈,态度要和蔼,使后进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3、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4、对差生的缺点批评要恰当得体,切忌不可伤害,不能让其他同学嘲笑他们,嫌弃他们。

5、分层次设计目标,给差生制订能够完成的目标,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6、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差生辅导,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7、成立爱心联盟,采用1+1的辅导方式(即一帮一、一带一)

8、“帮带 ”活动时间定于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

9、科任老师要认真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

一年级一班后进生帮教措施 第14篇

在工作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溺爱优秀生,不鄙视后进生。本班的后进生有5位同学:徐宏成、魏辰、秦春晓、阎一鸣、姚知瑞。这几位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太慢。徐宏成可能因为地区差在语言表达这方面比较弱,没有条理。魏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现象非常严重,作业完成情况不好,上学经常不带书。秦春晓不喜欢动脑筋,家长包办的比较多,拼音掌握的比较好。姚知瑞学习上没有太大的问题,自理能力太弱,家长包办的太厉害。姚知瑞不会与别人交流,总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阎一鸣主要的问题就是动作太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针对后进生,我首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算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2、课后多和后进生多交谈,态度要和蔼,使后进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3、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给后进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4、对后进生的缺点批评要恰当得体,切忌不可伤害,不能让其他同学嘲笑他们,嫌弃他们。

5、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差生辅导,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上一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会下一篇:给妈妈的一封信800高中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