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24-08-11

浅谈中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精选8篇)

浅谈中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1篇

浅谈拓展训练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姓名 :郗 哲

地址:辽宁省本溪市歪头山镇本溪市第二十四中学 邮编:117006

浅谈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郗 哲

本溪市第二十四中学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每个人都要面临着知识的不断更新,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也面临着由传统体育向新兴体育的转变。以前的体育课模式往往单一,无趣,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通过讲解—联系—纠错—再联系,最后对运动技能的考核,体育课上往往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当今体育教学在“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下,关于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最终目标就是培养高智商、高情商从而使现代青少年能够更快是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学校体育课中除传授一些基本知识外,还应注重学生坚强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而拓展运动正是抓住了人心里这一弱点,从而对学生健康、创新、心理品质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而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提倡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发展性、创新性。在学校体育中开展拓展训练,正是为教学改革发展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总结法进行研究,建议学校体育课中应科学的安排拓展运动内容,使拓展运动尽快的走进学校体育教学中。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育 拓展训练 全面发展 心理品质

浅谈中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郗 哲

本溪市第二十四中学

1.引言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学校体育课中除传授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知识外,还应注重学生坚强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将拓展训练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会丰富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而拓展训练正是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知识、领悟做人的道理。不仅学到了运动技能,同时又提高了心理素质,实现二者的融合,是教育面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时代需要和趋势。

2.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的关系

拓展训练主要是以户外体验式训练为主,融合不同层次的挑战元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然后去分析,从而感受学习,让学生从单单的老师讲,学生练在联系,到学生练习,从而在自己的体验中自主学习。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许多人认为提高素质的手段就是通过各种课堂式的训练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其实,知识和技能作为可衡量的资本固然重要,而人的意志和精神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往往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拓展训练内容引入到教学中,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一个问题。

2.1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在未来社会生存的重要因素进行设计,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健康的观念。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素质进行有效培养,从而更好的完成学生价值再造过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拓展训练更要注重帮助学生加强创新意识和教育,树立健康观念,并将其作为一个基本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

2.2教学内容

拓展训练以“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为主,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条件同时

又可以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健康体魄。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所以体育教师应认真专研教材,精心选择,合理搭配,恰如其分的传授健康知识,恰到好处的与教学大纲想结合,并为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供条件。在拓展训练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宽松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让学生在激动、恐惧、犹豫、喜悦中不断提升对生活的感悟。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培养学生创造力。

2.3教学过程

拓展训练更能激发学生动机,创设新氛围。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情感激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鼓励和相互竞争,都会让学生感到舒适、安全、融洽的环境氛围,这种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能产生群体和共生效应,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而且能够激扬学生的创造精神。像跳绳练习时,教师如果倡导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各式各样跳法和花样都会产生:如果再来个花样跳法比赛,那样学生的练习兴趣会更浓,学生创新能力也会在这种创新氛围中得到培育。

2.4教学总结

拓展训练是在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紧密结合下,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对自我的了解,评估自己的现状、便于学生调整学习的步调和克服性格上的缺点改善生活上的困难,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教师的评价应以情感激励为主,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学习过程的闪光点,并对其闪光点进行增力评价,把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感到运动的乐趣,合作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体来说,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符合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符合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和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上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拓

展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必将对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拓展训练的功能

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将团体合作与心理游戏融入户外运动中,能够在受训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身体、品质素质和潜能。

3.1拓展训练项目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拓展训练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参与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悟道理。同时,拓展训练又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得到知识。

3.2拓展训练具有积极的心理拓展功能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缺乏勇敢顽强的毅力。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通过拓展游戏、难度和思维的结合,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发散创新思维等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新举措。

4.拓展训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价值

传统的体育项目缺乏困难和危险,不需要合作和缺乏趣味的练习,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身体发展的作用,但促进心理发展的价值却不会太高。身体练习只有具备适宜的困难度、危险度、合作度和趣味度,才能引发心理负荷,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4.1拓展训练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自觉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而良好的意志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人们的意志具有不同的品质,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应指向与进步的方向和具有崇高的社会价值。意志品质应由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组成: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以及精力与毅力。拓展训练的困难度决定了练习者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的程度,有一定困难但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训练具有较好的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特殊功效,可增强训练对象自尊、自信,促进训练对象具有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有利于自我观念的形成。但如果难度太大,超出了练习者的能力所及,就会挫伤练习者的自信和积极性。因而,只有练习的难度略高于练习者的现有水平,才可获得较好的参加内心理发展的效果。

4.2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拼搏精神

训练的危险度是指训练对象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脱手、跌落等危险性的程度,它对训练对象的勇敢精神是一种挑战。拓展训练过程中,训练者往往需要克服各种器械或其他障碍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容易产生恐惧感,这就要求必须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表现出勇敢精神。但训练者战胜恐惧,完成了一个具有危险性的动作时,他会有信心倍增、重塑自我的感觉,有危险的动作还可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产生前所未有的体验。当然,选择和设计具有危险度的练习一定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练习有危险性但却不会产生危害。

4.3领导艺术运用的重要性

有一个项目叫做“七巧板”,所有同学分为七组,一至六组为操作者,七组是领导者。前六组每组都有几块数量不等、颜色不一的七巧板,活动目标是在规定时间内拼出规定的图形获得积分,七个小组积分总合超过1000分即可。活动的目的是在第七组的领导下,统筹安排人力和七巧板资源,以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问题:各个小组各自为战,哄抢资源,有的小组超额完成任务超出部分不予计分,有的小组两手空空,无所事事。最终导致了活动目标的失败。总结一下经验,我认为问题主要出在领导力上。第七小组确实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并发现了最优的得分办法,但是当计划布置后,却仍然出现了上述场面。作为领导者,做出决策后,怎样确保决策的顺利进行就是领导力的问题,必须要掌控的就是“资源”,这里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回顾总结,首先第七小组应该把各个小组的七巧板收上来统一安排,而不应该有各个小组自己协调,在一定时间内的行动往往是盲目和无序的,这就需要宏观调控来指导;其次,一定要把各个小组的组长掌握起来,畅通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并通过各组组长队成员令行禁止,有效保证计划的实施。做到了这两点,我觉得计划的实施就会有序、从容许多,而不会出现七组成员拍着桌子,叫的声嘶力竭却徒劳无功的情况了。

4.4拓展训练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令人愉快的社会交往,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人际交往离不开互相信任,互相协

作的精神。拓展训练的大部分项目如直体后倒、攀天梯、互相攀岩等都强调互相协作、互相信任的团队精神。在训练过程中,团队各成员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依赖,都感到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使自己的活动成功,达到自己的目标,而这样就会使团队成员对自己的活动感到满意,并彼此产生好感进而互相信任。因此拓展训练对协调人际关系,培养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良好作用。练习者会在集体中享受到助人与被助的快乐,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与合作的愉快并增强相互信任感。

5.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前景 5.1青少年的素质关乎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在中学体育中引入拓展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符合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拓展训练合理的开展对增强学生青少年素质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5.2拓展训练的开展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拓展训练以它“先行而后知”的体验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断、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拓展训练这种新的教育方式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5.3拓展训练的开展是达到新课标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①注重学生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锻炼;②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③心理健康方面,也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拓展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协作和团队精神。拓展训练对于实现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这个目标与体育教学是一致的,而且拓展训练中所追求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通过拓展运动可以培养个人自信心、进取心和强健体魄的同时也形成了更为重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训练让学生通过训练项目经历心理挑战的锻炼,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调适身心状态,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改善和发展。由于拓展训练以它“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了传统体育教育中的以“独善”为主的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在集体中、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领悟做人的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完善和发展好的心理品质。

5.4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需要

学会生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本领。在当今经济繁荣,生活压力沉重的年代,“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必然地定位在“学会生存”这个主旋律上。教师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和良好的思想素质,否则,难以想象他们将来如何生存发展,难以想象我们教师工作对民族未来的功过。而拓展运动能很好地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在这方面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国际上素质拓展训练的开展

5.5拓展训练良好的发展前景

拓展训练已成为现代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因其具有良好的竞技性、针对性、参与性和观赏性,已成为21世纪的一种新时尚,社会发展前景良好。拓展运动主要是通过体验式的方式进行的,与大众平常所生活的环境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拓展运动对大众,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的。通过不断地挑战自我和团队的精神极限,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拓展训练一经开发和开展,必然会受到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热烈响应和欢迎的。

6.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中开展拓展训练是完全可行的,它的开展不受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学习方式灵活多样,项目设计安全性高、内容丰富并且容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更为重要的是拓展训练进入校园将有利于推动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的改变,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裘静芳.拓展训练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8(03)[2]吴薇.张运鸿,拓展训练进中学体育课程的健康价值分析[J].少年体育训练.2008(03)[3]单凤霞.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09)[4]刘淑英.试论中学体育教学实施拓展训练的必要性及对策[J].教师,2010(17)

浅谈中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2篇

税务约谈,是纳税评估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验证审核分析结果,了解问题真相的重要渠道,也是为帮助纳税人准确理解和遵守税法提供的更为深层次的一种服务方式。因此了解和掌握沟通艺术,保证与纳税人约谈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彼得·圣吉在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指出,“决定着社会系统状态的结构模式来自系统中各成员行动的总和效应。”沟通艺术是建立在对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基础上,是沟通形式和沟通内容的统一;是主体和对象的统一;是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是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统一;是沟通活动与沟通环境的统一。具有艺术性的沟通要同时做到 “切旨”、“切人”、“切己”、“切景”。这种结构行动理论充分阐述了沟通技能与技巧在和谐人际关系与实现工作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切旨”的涵义:表达方式和沟通方式要与所表达的主题内容、思想感情相一致、相吻合,紧扣主题。在税务约谈中,“切旨”是最基本的要求。对纳税人的认同和赞赏,一定要不吝言辞和真情,渲染气氛、热情洋溢展开表扬;对纳税人存在的错误和过失,一定要言简意赅,准确到位,同时

要让纳税人心悦口服。

“切人”的涵义:表达方式与沟通形式应符合交流对象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必要时还需要符合交流对象的兴趣、愿望。这就是说沟通也需要“因人而异”。当然文明规范的用语、严谨正派的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必须保证,但工作方法却可以不断更新、不断创新,要针对不同纳税人性格和特点,采取与之相应的沟通方式和表达方式,以达到他们敞开心扉愿意与你交流。

“切己”的涵义:表达方式与沟通形式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性别、性格、修养等。“切己”所要说的是认清自己的身份,阐述与自己身份相符的观点。面对偷漏税款的纳税人,我们代表国家进行管理,必须以管理者的姿态义正言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面对正常缴纳税费的纳税人,我们代表国家提供服务,一定以服务者的形象文明热情,提供一切可能的方便,使其享受规范、便捷、优质的服务。

“切境”的涵义:沟通形式、表达方式等与特定的环境、时机、气氛等相一致或相适应。“切境”的重要性表现在于沟通是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机会”艺术,而这样的机会和场景始终都是在变化的,只有抓住最佳的机会和最协调的场景,恰如其分的表达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南辕北辙,越想表达越想沟通,误解却越深,背离工作目标越来越遥远。

沟通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也可以是群与群之间,不管是怎样的相互体和环境,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运用彼得·圣吉有关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做到言辞、主题抓住对方的心理,切入要害,有的放矢,科学地实践沟通技能与技巧,就一定能够缓和征纳双方的矛盾,密切征纳关系,得到良好的约谈结果。

浅谈中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3篇

散打运动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靶训练在散打的教学与训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打靶训练是接近实战的一种训练方法, 进行打靶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技术、战术的巩固和提高, 特别是赛前热身时, 更有助于运动技术的形成, 使运动员能够及时的进入比赛状态。

2、我国现阶段散打教学中打靶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的分析

通过观察教学录像、比赛录像及临场教学和查阅大量资料, 我研究总结出目前打靶训练概况。在日常的散打教学和训练中可分为打固定靶和活动靶两种。打固定靶主要是规范动作的标准性和提高动作的力度、速度及耐久性, 打活动靶主要是提高反应速度、距离感和准确度。

2.1、固定打靶训练阶段

固定打靶是指运动员成准备姿势原地站立, 持靶者站在与运动员适当的击打距离内 (使运动员在做任何身体的移动, 就能出动作击中靶子) 做各种扬靶的姿势, 训练运动员的单个基本技术动作。

2.1.1、固定打靶训练的目的任务和手段

固定打靶训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培养运动员的“距离感”, 以有利于运动员精确地控制和对手的距离, 并且能够较为精确的判断出出动作的时机。

2.1.2、固定打靶训练的技术环节与要求

首先持靶者在扬靶时要求靶位稳定, 位置准确, 动作清晰, 节奏不易过快, 靶位的高度要符合运动员在正常情况下出动作的路线, 不能过高或过低而破坏运动员的击打动作。

2.2、活动打靶训练阶段

活动打靶是指持靶者与运动员在移动中进行的打靶训练。它是在固定打靶训练的基础上, 要求运动员跟随着持靶者的移动节奏、方向而进行击打训练。在散打实战或比赛中脚步移动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在实战中没有一个运动员会像“沙包”一样原地不动的任人击打, 那么移动打靶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移动击打的能力。

2.2.1、活动打靶训练的目的任务和手段

移动打靶的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的各种步法之间的配合。持靶者通过身体移动的快慢、方向的改变、扬靶的时机来训练运动员的步法和动作之间的配合。其次, 通过大量的移动打靶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运动员的重心转换能力, 使运动员的进攻与防守转换自如。

2.2.2、活动打靶训练的技术环节与要求

活动打靶训练中, 持靶者在扬靶时要把握好节奏性, 先慢后快, 快慢结合, 变化击打的节奏, 让运动员充分体会到用力的顺序和重心转换;同时在进行活动靶扬靶时持靶者要根据不同的战术意识进行扬靶, 如训练直线运动的动作进行移动时要前后运动扬靶;训练弧线运动的动作可以进行左右移动扬靶等。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移动击打的动作稳定性, 持靶者扬靶时, 可以在运动员即将击中靶位的时候忽然撤靶, 以此来提高运动员重心的稳定性;同时为了与实战相结合, 持靶者需要不时的进迎靶, 以提高运动员的迎击击打能力。但这两种方法不能经常采用, 需要持靶者来把握。运动员在移动打靶训练中, 每次击打动作完成后, 要求仍然还原成准备姿势, 体会在移动中的发力顺序, 身体放松, 出拳有弹性。在做各种技术动作时, 不要有错误动作, 时刻应具有防守意识。

2.2.3、活动打靶训练中易出现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活动打靶训练中经常会出现扬靶节奏的破坏, 由于活动靶是在移动中进行的, 所以运动员在移动中重心在不断转换, 这就存在重心调整的时间差问题, 持靶者不应胡乱扬靶, 破坏击打节奏。其次在移动中进连续击打动作时, 扬靶的位置一定要稳定, 在不进行迎击动作专门训练时, 不应产生迎靶的动作。

2.3、实战打靶训练的目的任务和手段

实战打靶训练主要是训练运动员的击打套路, 使运动员的击打套路动作在潜意识下完成。另外, 实战打靶训练可以培养运动员合理的攻防转换节奏和体力分配。如运动员采用一些套路进攻, 同时持靶者做适当的还击;严格控制训练强度。其次, 实战手靶还可以增强运动员的临场感觉和自信心。

2.3.1、实战打靶训练的技术环节与要求

实战打靶训练要求持靶者熟悉教练员安排的击打套路。持靶者要灵活的移动步伐, 扬靶的节奏要快慢结合, 靶子要明确到位。

2.3.2、实战打靶训练中易出现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实战打靶训练中, 经常会出现持靶者精力不集中, 没有将自己想象成是一名实战中的运动员, 思想上还只停留在持靶者的陪练扬靶上, 这样就达不到接近实战的效果。

3、结论

散打教学和其他体育项目教学一样, 既有体育的特点又有教学的性质。打靶训练是散打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训练方式, 其训练内容和形式灵活多变。通过以上对我国现阶段散打教学中打靶训练的分析研究和对相似项目打靶训练的比较研究, 我们发现打靶训练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散打教学中打靶训练的现状进行调查, 得知在散打训练中, , 应注重培养运动员的战术能力, , 利用打靶训练, 并与拳击、泰拳和跆拳道的打靶训练进行比较分析, 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水平。

关键词:散打教学,打靶训练,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武术教程编委会.中国武术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年1月.

浅谈中阮拨片在演奏中的运用 第4篇

关键词:中阮拨片演奏技巧

一、阮的历史演变

(一)阮的产生发展

阮的历史,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了。可用这几句话概括:源于秦汉,兴于魏晋,盛于唐宋,衰于明清,起于当代,展于未来。

说起阮,要从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始了。秦汉时,据说汉武帝遣细君公主和亲乌孙国,为了慰藉公主长途旅程的思乡之苦,命令乐工做一个马背上能抱弹的拨弦乐器,于是就有了“土生琵琶”阮。这就是最早阮的起源。

阮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之一,汉武帝时把阮称为“汉琵琶”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因演奏汉琵琶而著名,到了唐代武则天年间,人们就以阮咸的姓名正式称这件乐器为“阮咸”或“阮咸琵琶”。宋代以后,阮发展由盛而衰。阮由琴头、琴轴、琴弦、山口、品、琴杆、指板、面板与背板、音孔、琴框、琴码、缚弦构成的。一般独奏曲采用“五、四、五”定弦。即四根空弦之间的音程关系为:四弦与三弦为五度关系,三弦与二弦为四度关系,二弦与一弦为五度关系。

1978年以来,阮形成了自己的系列族。演奏技法越来越丰富。表现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全国各大音乐院校也相继开设了阮专业。近年来随着阮声誉的不断提高,学习阮的队伍也日益壮大。但是比较系统规范的教材却很少,而且阮的曲子也不多,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个真正中国本民族的乐器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创作一些优秀的作品,加大宣传的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喜爱它。

(二)阮右手演奏工具的变迁

最早用竹片来演奏中阮。后来,一些琵琶演奏员演奏中阮就直接用假指甲来演奏了。指弹的爆发力和力度比较强,演奏指法丰富。文化大革命时期用牛角拨片。20世纪80年代后,有了《云南回忆》对乐器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提高。拨片改变了指甲弹奏的杂音,轮的速度加快了。拨片的颗粒性和力量强,扫弦快,弹挑均匀,噪音小,音色饱满,浑厚。

二、拨片的种类应用

(一)有关弹片的运用

1.弹片的种类

弹片形状有除吉它用的等腰三角形以外,还有弹阮者最喜欢用的等边三角形。以及牛角四边形、橄榄核形、鸡心尼龙形、还有塑料一次成型的赛璐珞。其它形状还有鲨鱼刺状,鲨鱼弹片能够用平面或鲨鱼角那边,扫弦都有不同效果。当然,鲨鱼边有之间的洞。不便弹,而且容易损弦。另一种是吉它的指甲。

2.弹片厚度与型号

弹片的厚度是看个人喜欢。越薄,可以弹出更多效果。但是声音小。弹片厚,会弹得较亮。弹片不管多厚不管用什么材料做,都一定会有弹片动弦声,只是分别在大家怎么拿和弹弹片。

3.弹片材料(见下图)

牛角拨片:用牛角制作的。四方形,中间厚,四周薄。用3个手指拿这种拨片音色盾。从解放初期一直沿用至70年代,后被赛璐珞代替。

赛璐珞:世上用的第一种制弹片的塑料。到现在还有用来制造。弹出来的声音又顺又优美。常用于摇滚乐主吉它。

玳瑁拨片:用玳瑁制作的三角形拨片,随着工业的发展,这些用动物制的材料慢慢被淘汰。

铁弹片:一定不适合我们现代的弹拨乐器啦!它弹出来又硬,弹片声又重.

塑料拨片: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音色没有什么特色,大多数塑料拨片的材质是非常的一般的,不耐用。尤其是边缘很容易磨损。

金属拨片:材质是最硬的拨片,触弦的声音也是最响亮的。虽然效果独特,但是会磨损琴弦,降低琴弦的使用寿命。

Nylon(尼龙):这是最普遍的材料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工业的发展,上海歌剧院柳琴演奏家高华信首先选用尼龙拨片。其特点就是材质有韧性。而且这种拨子的优点是不掉粉末,软硬合适,便于控制。拨弦时噪音非常的小,而且耐磨。尤其受到专业人士的欢迎。扫音用这种材料最好。表面光滑。生产厂家在尼龙弹片上通常涂上一些防磨擦的东西,用以好抓。

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在合奏中担任中间声部,具有动人的效果,担任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队中采用四个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声,会使弹拨乐器组的中音声部更为丰满。如何让中阮的音色恬静饱满,浑厚优美柔和呢?关键是选好拨片,材质是关键。薄的拨片,音色尖锐不统一,不融合,也不耐用,所以选用尼龙的拨片比较好。厚度大约在1.0mm左右。尼龙拨片材质软噪音小,而且富有弹性,弹出的音色饱满柔和。

(二)右手持拨片的方法(见下图)

1.右手小臂自然下垂,放松弯曲。

2.拇指食指夹拨片。食指弯曲,用大拇指的第一关节指肚压住拨片的2/3处,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的弯曲,轻轻地放在面板上。

3.持拨时大拇指的大、小关节不可过分下凹,也不可过分的凸起,平行即可。。

4.虎口呈半圆形。

5.手腕不要抬高,演奏时用小臂的力量。

三、拨片角度的运用

掌握好最佳音色取决于拨片触弦的角度。力度的变化不是靠手腕转动的幅度,而是靠拨片吃弦的深浅和拿拨片右手指的松紧来改变的。如果吃弦越深,力度就越大,右手食指与拇指要捏紧拨片,以不掉为宜。或弱或强的音色处理,完全取决于拨片触弦的角度与吃弦深度的配合。手腕的松弛也取决于触弦的角度。我们弹琴力量不是来自手腕而是来自我们的手臂带动腕子,最后集中到拇指与食指的第一关节,让你的手腕充满弹性,不是弹快,寻找饱满弹性的音色才是最重要的。弹挑的重点是使每根弦都能够充分的震动,不要害怕声音难听,只要保持扩张力度的弹挑练习,才能获得理想的,饱满的具有穿透力的最佳音色。

挑弦时拨片的角度应比在同一弦上弹的角度要大一些,此角度是指拨片触弦的角度。这个角度的变化关系到音质,音色的变化。也就是说,改变音质音色的手段,只要通过改变拨片触弦的角度。角度越大,音色越厚,噪音也相对增大。角度越小,噪音小,声音薄。

拨片的触弦角度越大,弹与挑的线路就相同。切忌画圈与换弦时手臂前后移动,手腕不可弧度摆动。要是呈直线上下摆动。要领是:弹二弦压一弦,弹三弦压二弦,弹四弦压三弦。

靠近指板处的触弦点适用于弱奏,演奏柔和的音;靠近琴码的触弦点适用于强奏,演奏刚劲的音;从品至琴码1/2处为最佳触弦点,一般是用中等的力度去演奏的。我们要根据乐曲的内容表现做不同的处理演奏。

四、右手的演奏技巧

(一)介绍弹挑中的等距离、等角度、等力度

右手的基本技巧有:弹、挑、双弹、双挑、轮、勾、抹、拂、提、扫等。右手的演奏技巧是丰富多彩的,这也促进了左手的按、吟、推、伏、打、拉、滑、因此弹拨的演奏是丰富的,我们要好好的领悟学习。勇于创新。

1.等距离。这个理解起来很容易,如我们拿一弦为例,我们进行弹挑练习,那一弦就是一个支点。用拨片弹的位置和回来挑的位置作为两个相应的点,弹与挑的距离应该是相等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听起来均匀一些而不是出现一强一弱的瘸腿现象。因此我们在练习弹挑时一定要注意等距离。手腕要甩开,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距离就越来小,这个时候始终要保持相等的距离。这就解决了弹与挑频率不均匀的“一快一慢”现象。

2.等角度,顾名思义就是右手弹弦时与琴的面板形成的一个夹角能够与挑弦时与琴面板形成的夹角相等。使弹弦与挑弦以一个相同的角度接触并且能够引起琴弦的振动,这样能够使弹挑得到相同的音色,并且也解决了在弹挑过程中音色一明一暗的现象。这样的音乐更动听。

3.等力度这个就是指我们弹弦与挑弦时要保持同一个力度,只有作用力相同了,才能产生相同的音量,这点很容易理解。

(二)右手演奏的“放松、甩开、均匀”

作为一个好的演奏员要想在演奏时做到“炉火纯青、天人合一”的境界,右手不仅要有正确的技术技巧,还要注意掌握右手技术的几点要领。我总结了一下用六个字概括就是“放松、甩开、均匀”。

1.放松这个我理解为。放松即松弛。松弛来自于紧张。紧张的内涵就是耐力。有耐力才能够达到松弛、自然、放松。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以弹挑为例,首先弹挑时要做到三处放松即:大臂,小臂,中、名、小三个手指放松。一个用力,即只靠手腕转动用力。肘关节不动,小臂切勿上下晃动。弹弦时要有弹性,挑回时手腕转动之力要有意识适当加大,以弥补一般挑弦时音量不足,力求弹与挑的音量平衡,音色基本统一。

2.甩开。这一点在练琴的过程中是一个比较忽略的问题了。甩开就是指我们在演奏中弹挑中要把手腕甩开,当然它是在放松的状态下去甩开的,如果不放松手腕还是甩不开,因此我们要用手臂的力度去弹琴,只有我们用手腕甩开弹琴了我们才能做到对音乐力度的完全的控制而且甩开的幅度、力度的大小、还有速度的快慢都能奏出不同的音量和音色。甩开的前提也是放松,在自然、松弛、有耐力的基础上去甩开。

3.均匀,就是指我们在弹挑时力度要平均。我们知道轮是极快的连续弹挑。长轮是实值较长的轮。好的长轮,颗粒性清晰,又有连线的感觉,轮的既匀又密,能持久有耐力。如以每拍四个音为一组连续弹奏十六分音符。要做到各部放松,弹挑音量基本平衡,音色统一,节奏均匀。首先就应该慢弹,随着练习的加深在扎实的基础上加快速度。最后达到轮的六项标准。这六项标准是:手腕活,手臂紧,速度匀,轮子密,音色美,耐力长。

可见,右手演奏中的“松、甩开、均匀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放松是前提,甩开是关键,在放松,甩开的基础上实现了弹挑的均匀。

五、中阮的发展空间与趋势

中阮的历史比较简单,相传为晋时阮咸所作,关于它的形成和历史沿革,在史籍资料上记载非常简单.而且网上关于中阮的知识也太少了,阮是一种真正中国本民族的弹拨乐器。资料少,曲目少,演奏比较单一,而且影响力也小。随着阮声誉的不断提高,阮队伍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了。尤其是在乐队的合奏中中阮是民乐队中非常好的中声部,阮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了。起着承高启低、融合乐队中高音乐器如扬琴、琵琶、柳琴和低音乐器如大阮、低胡、大提琴等的作用。决不是有人认为的中阮在民乐队可有可无的状况。经过近几十年音乐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才展现出了新的青春和活力。目前,中阮同扬琴、月琴、柳琴、三弦并称为民族弹拨乐器五件套。已经在许多剧种中得到应用,特别在京剧中取代月琴,确立了在京剧伴奏中的地位。尼龙拨片耐用,材质较软,拨弦噪音小,音色柔和、恬静、有弹性,深受专业人士的喜爱。我们要让更多的朋友认识、了解、加入到阮的家族中来。随着阮地位的不断提高中阮必将以其圆润、丰厚的音色及好的音乐表现力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必将在民乐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六、结语

随着阮声誉的不断提高,学习阮的队伍也在壮大。但是比较系统规范的教材却很少。阮的曲目不多。中阮运用指甲和拨片演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他们各有各自的优势。一首好的作品它的音色是非常重要的,而取决于音色好与坏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他的演奏工具以及触弦的方法。关于阮拨片演奏的书籍资料也很少,所以我对我所学的知识做了一下概括总结。并且张鑫华老师是改变用拨片来进行演奏的第一人。他是我的专业老师。我通过和他的交流学习受益匪浅。所以我想浅谈一下中阮拨片在演奏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星.中阮—现代技巧应用.1999.

[2]徐阳.跟名师学阮三十课.2003.

[3]孟醒.浅谈弹拨乐右手拨片用法的几点技术要领.徐州师范大学.

浅谈中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5篇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无扎实的实践基础和经验,不熟悉我国企业的内外生存环境与市场运作,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导致毕业生们在求职时找不准职业方向,确立不了职业目标。为此,本文认为在高校实践教学中应该加入拓展训练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将其逐渐培养成实践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一、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最早起源于二战时期的海上生存训练,是以体能活动为导引,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拓展心胸、拓展品格、拓展意志为宗旨,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一种全新体验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它主要是利用一些特定情景,通过“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的模式让人们有所感悟,由此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巅。

因此,在大学课程中加入拓展训练的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还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创新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实践性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方面,由于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传统、单向的一种封闭式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长学生的技能和提高知识水平,但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对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培养,无法激发出学生的潜在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方式,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参与,尊重并激发出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毕业后只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无法根据现实状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缺乏自主的动手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拓展训练所具备的让学生在仿真或全真的企业环境中,一边学习、模仿、操练,一边体验感受技能的掌握要求和方法,使学生在体验中通过真实环境的感受、揣摩的特点,可以满足现今高校实践性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灵活地掌握的相关的技能知识,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第六感官的感悟能力,为其今后在岗位上就业并成为专业技能的能手、专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拓展训练教学方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师资建设问题

师资在拓展训练教学中是一个核心要素,因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时刻指导学生,并引导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自己的人生知识。由此,师资的专业化是能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保证。

要使拓展训练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授课教师必须具备拓展训练课程设计的能力和具体实施教学的能力,同时要具备“心理学”、“现代管理学”、“运动医学”以及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识。

2.拓展基地建设问题

拓展基地是拓展训练教学中的基础,因为拓展训练大多数是户外场地的项目,要使拓展训练达到良好效果,必须要建立专门的场地和购置必需的户外训练器材。由此,拓展基地建设是实施拓展训练的一个重要条件。

3.安全管理问题

安全管理问题也是拓展训练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由于拓展训练中有很多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安排专门人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也要请参与的师生在训练之前仔细掌握训练的实施方法及安全的注意事项,以防止训练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出现。

4.拓展训练的评价方法问题

拓展训练的评价方法是拓展训练实践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拓展训练主要考核的不是学生的体能,而是其各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没有明确的评分标准,也不能对学生的实践过程作主观评价,只能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设计此项目的目标及考核指标,予以及时的点评,通过点评,使受训的学生能够进一步去思考和感悟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浅谈中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6篇

摘 要: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在声乐训练中,呼吸是歌唱者首先学会的一项基本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必要的呼吸训练,才能掌握好歌唱的呼吸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学生的差异,做更具体,更细致的指导,经过学生勤奋努力,不断实践,学生的声乐歌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呼吸 歌唱教学 训练

古今中外的很多声乐家认为呼吸在歌唱艺术与歌唱训练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如:我国唐代《乐府杂录》中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兰培尔蒂说:“获得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学唱的人们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一件事。”等,都十分重视掌握呼吸的正确方法与气息合理使用,说明正确的歌唱呼吸是一切唱法的共性与科学性。

一、歌唱呼吸的方法

现代声乐理论把歌唱呼吸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三种类型。通过声乐歌唱的发展,证明胸腹式呼吸是符合发声要求的科学呼吸方法,它是符合生理机制规律的,自然的深呼吸,科学的呼吸方法。在歌唱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胸腹式呼吸法。

胸腹式呼吸是一种用胸腔,横膈膜和小腹互相协调配合进行呼吸与控制气息的方法。在吸气时,不仅依赖于横膈膜的下降,还要依赖肋肌的运动,引起胸部扩张,将气息吸入肺部;在呼气时,不仅依赖于横膈膜的上升,还要依赖于腹腔的压力,将肺吸入的气息呼出,而且呼出的气息要能够保证在声带下获得适度的空气压力,才能有利于歌唱的发声。

在胸腹式呼吸法教学和训练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吸气需口鼻同时吸,快而且深,无杂音。要柔和、平稳,全胸部自然的扩张,不能用强制的力量,否则呼吸器官各部分会产生僵硬的感觉。

(二)气息吸入后必须善于保持,不要一下子让气息泄掉,也就是说不要一下子让横膈膜与胸腔吸气肌肉群放松,而要保持胸腔的扩张状态。

(三)控制呼吸的力量要适中,不能将气用力压住。用力挤压将会产生沉重、逼紧的声音。

(四)呼气时,上胸部要放松,保持自然的突起状态,要用下胸肌和腹肌、横膈膜?聿僮荨?

二、歌唱呼吸的训练

在声乐训练中,呼吸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学会的一项基本功,而且要掌握它需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有较大的差别,声音由开始练习的不自如,到最后达到呼吸器官功能的发挥,这需要扎实的训练。

(一)无声呼吸练习

无声呼吸练习也称纯呼吸练习,只做呼吸运动而不发音。无声呼吸练习一般有以下列几种方式:

1.快吸快呼

具体的练习方法:呼―吸―呼―吸

注意:在呼吸的过程中,气息集中,气息应呼出口腔外,有一股气能吹到桌面上的灰,速度要快,要有弹性。尽量保持横膈膜吸气到位。如同一个人遇见一件突如其来的事,很惊讶地倒抽一口气。

2.慢吸慢呼

具体练习方法:吸气―稳定气息―呼气

用口、鼻如同闻鲜花般轻松自然,缓缓地吸气息,用思维调至气息于横膈膜处,使气息瞬间地稳定后,将气息用“S”。从齿中均匀,平稳地呼出,注意保持颧骨。

3.快吸慢呼

具体练习方法:吸气──稳定气息──呼气

如同惊奇般,快速倒抽一口气,即吸气,瞬间保持气息稳定,控制好气息,将吸入的气息缓慢,均匀,连贯地呼出。注意气息尽量集中呼出,不能从两嘴角分散出来。

4.慢吸快呼

具体练习方法:吸气──稳定气息──呼气

即如同闻花般地缓慢吸气,保持住气息片刻后,将气短促,有力,集中呼出口腔外部。

以上四种呼吸练习应该交替进行,单一地进行训练,容易使肌肉僵硬。在练习中,要注意每一口气呼出应该要彻底,每吸一口气要轻松,自然,切忌抬胸,塌腰,耸肩的动作,歌唱者要学会摆脱肌肉紧张,不自然,人为地呼吸。坚持不懈,才会有好收获。

(二)有声呼吸练习

有声呼吸练习,就是我们最常用的气与声相结合的发声练习。这些练习是以各种音阶、音程同元音与辅音结合构成的,目的仍在于使歌唱者体会和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有声呼吸练习的种类很多,大至可划分为:连音练习,断音练习,断、连结合的练习。连音练习着重训练歌唱者运用气息的弹力与灵活性;断、连结合的练习着重训练歌唱者气息的连贯性与灵活性的综合能力。

三、呼吸在歌唱中的运用

呼吸在歌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演唱风格各异的声乐作品采取不同的呼吸。例如:

(一)歌唱《阳关三叠》的呼吸运用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的一首艺术歌曲。我们在演唱时,要以真挚的感情,用声音努力的挖掘歌曲的内涵。如在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时,要注意气息的贯通,在唱之前先做“慢吸慢呼”的练习,使呼吸器官得到训练,在演唱时要努力做到气息的流畅、平稳,使唱出的声音舒缓、连贯、优美,才能更好的表现出这首歌曲鲜明而多彩的风格和韵味,优美动听的音色。类似这样的歌曲还有《在那银色月光下》、《渔光曲》等。

(二)歌唱《玛依拉》的呼吸运用

《玛依拉》是我国的一首哈萨克族民歌,全曲欢快、明亮。我在唱这首歌曲时能深刻的体会到气息的流动对歌唱的重要性,在唱第一段的前两句“人们都叫我玛依拉,诗人玛依拉。牙齿白,声音好,歌手玛依拉”时,要表现出愉快的心情,节奏紧促、稍快的风格要求我们在唱以前先做“快吸慢呼”的练习,然后加上“a”母音做稍快的音阶练习。在歌唱时要求气息快速的流动,吸气快、呼气均匀,这样才能唱出有弹性的美妙歌声。在歌唱时的音色要明亮有弹性,更需要气息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类似这样的歌曲还有《姑娘生来爱唱歌》,《曲蔓地》、等。

歌唱的呼吸与气息控制的正确运用,是多方面的,要把呼吸、发声、气息的保持紧密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每学生的差异,做更具体,更细致的指导,通过学生勤奋努力,不断实践,学生的声乐歌唱才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浅谈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7篇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首次完整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美育对于人认识世界、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还对其它各种教育活动(尤其是德育、智育)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必须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教学的主要途径。而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语文学科中具有许多强烈的美育因素。如优美、丑陋、崇高、矮小、喜剧、悲剧、滑稽、荒诞、均衡、对称、典型等。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学美育的实际情况,也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渠道。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只能由音乐、美术等学科完成,但这些学科课时太少,而语文学科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科目。因此在中学进行美育教学,语文学科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步骤实施: 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由浅入深。下面我就谈谈对这几方面的看法。

感受美,就是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和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如何树立学生初步的审美观呢?我们应该紧扣教材,挖掘出各种课型里美的因素,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初中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美的范式:有无产阶级光辉思想的美有崇高思想境界的美,有艺术形象的美,有文章结构的美,有语言形式的美,还有题材新颖的美等。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教学侧重点不同:体会写景类文章的境界美,写人的文章,一、欣赏感受美。体会人物性格,感悟人物人格美,说理类文章,体会其中的深刻的哲理之美,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体会散文诗歌教学的音乐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方法很多,其中教材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共鸣是一种好方法。

从课的结构设计上体现美:

1、课堂导人,要有兴趣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学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先声夺人。

2、在美读过程中充分感受美。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语言文字便成为学生直接感知的材料。因此要重视语文教育中的听读教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感受课文形象,接受课文的美的熏陶,而美读则是听读教学中感知美、获得美的主要途径之一。

美读指老师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后的表情朗读。俗话说 “三分文章七分读”,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最适宜美读。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通过美读把诉诸视觉的无声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描述,通过再造想象的活动,在头脑中再现课文的情境,从而进入作品的意境,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如在朱自清的《春》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的美读,使学生领略散文内容的意境美、语言的形式美。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说话的艺

3、教学板书,要有艺术美。板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好的教学板书是反映术,用优美的语言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思考的灵感。课文内容的“镜子”,是教师教学的“导游图”,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朱光潜先生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现象的那种性质。”板书从“性质”到“形状”,或者说,从内容到形式要和谐统一,要体现出艺术美。艺术美就是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学板书要做到:内容的完善美,语言的精炼美,构图的造型美,字体的俊秀美。

4、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美育的形象功能,创设美的情境,给予学生美的体验。

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录音、投影、挂图、幻灯、电视录像等等。不管在教学中运用哪一种手段进行审美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文章的形象感,创设一个美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美,体验到美。讲鲁彦的散文《听潮》时可以先播放钢琴曲《蓝色回旋曲》与《命运》的剪辑片断,然后按课文内容先后打出“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的幻灯片,学生全神贯注地体会音乐的内涵,仿佛置身于大海之滨,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以音乐来渲染气氛,用图画再现情景,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艺术感受,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循境入文,理解鉴赏美。

所谓鉴赏,就是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事物美的现象的本质的理解,掌握正确地鉴别美的标准,提高评判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提高审美兴趣和爱好。有些学生对美的理解有一个误区,认为那些丑的、荒诞不经的事物不属于美的范畴,应把它们打入另册。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式的喜剧才是美的,那种肝肠寸断,给人带来遗憾的、伤感的悲剧是不美的。学生这种对美的评判的标准是错误的,若不及时纠正这种错误的观点和看法,就会给他们造成偏见。我给他们讲美的范畴不仅有优美、崇高、喜剧还有丑、荒诞和悲剧,同时给他们讲清悲剧的性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语),同时鲁迅先生对悲剧的评价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通过对美的范畴的解释和悲剧的分析,同时举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的例子,如《哈姆雷特》、《麦克白》等,纠正了学生的偏见,培养了他们正确鉴赏美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理论修养和审美兴趣。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美育的又一职能,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地鉴赏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事物的美和丑,并且不断提高鉴赏美的水平。这种对于事物美丑的鉴别力,同样并不是先天具有的,而只能在日常教育活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事实表明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学修养。世界纷繁复杂,中小学生往往分不清真假、善恶和美丑,有的盲目崇尚“哥儿们义气”,有的盲目模仿影视中的暴力动作,有的盲目追求“流行”。由于缺乏对美应有的鉴别力和鉴赏力,难免会出现美丑颠倒,是非混淆的情况。况且由于人们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文化教养、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在各不相同的审美情趣中不但有高下之分,而且有健康与病态,进步与落后之别。凡此说明,对中小学生确实需要通过美育教育培养他们正 确地鉴别美丑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人们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审

三、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和表现美。

表现美就是对美的感受与认识的实践,是审美情操的深化与体现。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和正确欣赏美的保障下,就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达美。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如我在上《陋室铭》后,让他们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包括环境描绘、寓意等)通过合适的、最恰当的途径表达出来。有的学生通过手中彩笔将简陋的茅屋、碧绿的青苔、台阶描绘出来,有的学生用文字表达了对主人高尚情操的仰慕之情,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另外对美的表达也就是爱心的流露。没有对审美对象的爱,能有对审美对象的审美吗?

作文也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最好方式。写作是“用”的体现,是创造美的过程。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美及揭示人物心灵美,风格品德高的文章。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以教材为借鉴,以情入文,激发学生的审美心理情感,进行实物写生,激发学生注意观察平时接触的人们,周围发生的事情,日常看见的景物,让他们知道宇宙间万物万事,千姿百态,有无数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等待我们去挖掘。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发现、创造大自然之美,用自己的新鲜语言来描写,创造宇宙间的一切美。例如:描写一棵松树,它笔直向上,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再展开合理的想象,它有什么特点,美在何处:“它不畏严寒,四季常青,刚劲挺拔,积极向上,不正是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吗?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不正是需要松树一样敢想、敢冲的一代新人去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出力吗?”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写作中创造了美。

此外,表演课也是在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之后,表现美的一种形式。课堂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把自己学过的课文编成课本剧,把生活中美的事件编成小品演绎出来,并请大家来参与审定、评议。如教小说《变色龙》时,可以把课文改编成一个独幕短剧,和学生一起扮演剧中角色。学生都很有兴趣去满足一下他们的表演欲望,通过表演让学生们充分显露了他们的创造才华,并且品尝到了创造的乐趣。学生不仅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课程,还有了很好表现自己的机会,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 美标准和审美理想,从而满怀激情地去追求应该追求的美。沟通。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教育改革大势力所趋,也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审美教育还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素质的优化,能够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人的个性更加全面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这种教育应该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不断探索,将审美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始终。

浅谈中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8篇

1、篮球人才培养体系

在我国, 体育教育体制和竞技体育体制是相互独立的, 指导思想上也有差别。体育教育指导思想是健康优先, 而竞技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体育教育体制下的指导思想本也无可非议的, 但在对竞技人才的培养上却显得有所偏失。美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对照中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主要来自各年级的青年队和省市体校, 这些运动员由于过早脱离系统的文化教育, 对以后发展过程中重要思想的理解易形成障碍。而美国篮球培养后备人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大众化, 美国高水平运动员都来自众多高校, 竞技体育以体育教育为基础, 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篮球运动员, 无论战术、技术还是理论层面都较之中国有明显优势。

篮球评论员张卫平曾经分析, 中国选拔篮球人才第一要素是身高, 这也导致了中国有着一大批优秀的前锋和中锋, 但后卫资源却捉襟见肘。而美国篮球文化基础深厚, 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形成了良性循环, 从中学到大学的篮球联赛, 为球探筛选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地。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保持竞技体育取得不断发展的不竭源泉, 必须借鉴美国篮球人才培养理念, 建立完整的培养模式, 完善不同层次的竞赛机制, 加快体改步伐, 优化“体”, “教”资源配置, 使“体教结合”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

2、篮球风格的锻造

篮球风格是一支球队意志的重要体现。中国篮球成绩一直难以缩小与美国、西班牙等世界强队的差距, 重要的原因在于双方篮球风格的不同。也因为扎实的基本功, 美国球员无论进攻次数, 攻防转换速度和投、抢、运、传等攻防技术的综合能力都强于我国球员。 (见表1)

注:引用自 CBA 官网、NBA 中文官方网站 2012-2013 赛季数据统计

竞技篮球风格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各个要素在其中处于不同地位。有的要素处于主导地位, 有的起到辅助作用。篮球风格实质就是“全面+特长”。深受“儒、道、佛”等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篮球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战术特点, 强点整体的进步, 而忽视了球员个性和特长的培养。

“快速多变, 高快结合”是世界篮球未来发展的趋势 , “梦十队”在2012年以毫无争议的优势战胜西班牙再次夺得冠军, 然而球队在此次奥运征战中却充分体现了“小、快、灵、准”的技战术特点, 恰如其分的进行了论证。掌握好这一基本趋势, 教练员在锻造球员风格首先要从选材和训练上把好关, 过往选材首看身高的方式和训练上的矫枉过正直接导致我国近几代球员技术粗糙, 准度降低, 速度减慢, 从而在强调全面提速的现代篮球上逐渐被动。在球队风格的锻造上, 要以球员特点为基础, 挖掘球员优势, 进行全面平衡下的优势训练。强调“投、抢、传、运”动作的规范性, 培养多变的技战术特点以应对球场瞬息万变的形势。

3、结论

近年来, 我国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越来越好, 已初步具备赶超世界强队的基本条件, 明确指导思想, 变革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把进一步提升球员身体素质和球队对抗能力作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风格。“体教结合”, 把体育教育体制和竞技体育体制有机结合, 定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摘要:中学、大学篮球教学和体育职校培养是我国篮球人才的主要输送途径, 教练教师的训练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球员训练质量, 也对中国篮球运动员水平有很大的制约。自篮球作为一项运动项目存在之日起, 美国作为世界篮坛的霸主, 在篮球训练和教学水平上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借鉴美国篮球训练理念, 完成我国中学篮球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革, 是提升我国篮球水准的重要尝试。

关键词:训练理念,篮球教学

参考文献

[1]宁云.安徽省高校篮球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 2013, (2) .

[2]郝家春, 查吉陆.转型期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及优化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08) .

[3]肖积澍.浅谈美国篮球文化对中国篮球运动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1) .

上一篇:影响我成长的人范文下一篇:食堂厨师长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