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报到双报告制度

2024-07-01

双报到双报告制度(精选10篇)

双报到双报告制度 第1篇

公路二分公司“双报到 ”制度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建设,积极探索分公司党委、党支部和在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现就建立并落实党员“双报到”制度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紧紧依托社区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服务群众和联系群众等工作载体,进一步加强党委、党支部和在职党员与社区、乡镇的双向联系和沟通,强化分公司对在职党员的双重管理,建立社区党组织和分公司党委双向服务机制,深入推进党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单位党组织隶属关系不变、党员组织关系不变、党费收缴渠道不变、党内统计口径不变的原则;

(二)坚持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自觉自愿与社区、乡镇党组织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适时、适度、有效的原则;

(四)坚持党员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

(五)坚持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

三、参与范围

分公司党委要从党支部抽出在职党员到结对帮扶的乡镇报到,对未涉及到的其他在职党员都要到居住地的街道社区党组织报到。

四、工作职责

(一)分公司党委明确具体负责“双报到”制度责任人,做好在职党员报到登记工作,建立“双报到”工作资源库,全面、准确掌握参与“双报到”党员的基本情况、人数、特长、服务意向等信息。

(二)做好在职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督促党员及时到乡镇和社区党组织报到、亮明身份、接受监督、服务群众。定期与乡镇和社区党组织沟通联系,了解掌握党员在乡镇和社区的综合表现。

(三)在职党员持《四川路桥公路二分公司在职党员“双报到”介绍信》,主动到分配的乡镇和社区报到,亮名身份,自觉接受乡镇、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并把乡镇和社区出具的回执单联报总公司备案。

(四)在职党员报到后要积极参与乡镇和社区建设,参与扶危济困、便民利民、知民情化民怨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中,自觉接受乡镇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协调,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发挥骨干带头和示范表率作用。原则上每名党员应在乡镇和社区认领1个服务岗位,每月至少参加1次以上社区公益或志愿服务活动。

(五)分公司党委认真听取乡镇和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反馈,对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情况进行梳理,并将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情况作为开展民主评议、考核、提拔使用、评优评先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在服务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及时进行宣传和表彰。

五、有关要求

分公司将“双报到”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对党支部和部门评先评优时,要征求乡镇和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对不支持、不配合工作的部门和个人将取消评优资格;对在职党员民主评议、预备党员转正、表彰时,把乡镇和社区党组织反馈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各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双报到”工作。各党支部要按照党支部隶属关系,对所属党员“双报到”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典型,做好面上指导、整体推进和情况汇总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主动作为,使“双报到”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双报到双报告制度 第2篇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以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结合支部党建工作重点,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文件精神,从加强组织、发挥特长、街道联动、长效共赢着手,深化党员双报到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自“双报到”活动开展以来,我支部一方面结合“三会一课”、党员志愿活动,传达“双报到”精神、宗旨和工作重点,动员党员干部积极报到、发挥作用、做好记录,抓住学习锻炼的大好机会,在服务社区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党性意识和理论水平;一方面积极向街道党委报到,主动参与区域化党建协调工作,善用社区资源补齐中心短板。活动开展中,我支部集中组织党员学习报道流程,制定了督促管理程序,设专人维护网上管理台账,将“双报到”纳入到中心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中来,提高“双报到”工作的规范力度和和可追溯性,以加强绩效、树立典型的方式提高党员干部开展“双报到”工作的责任感、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党员特长,开展利民活动。中心党员分别到所属居委会报到,开展志愿活动、义诊咨询,发挥专业特长开展为民服务,将中心党支部培养的志愿精神、宗旨意识带回社区,深化签约服务内涵,打通签约服务的最后一公里。4月起,中心党员自发组织“周末健康课 健康好生活” 党员志愿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健康资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提升了社区健康教育受益人群覆盖面。5月9日中心党支部结合党员双报到工作牵手家庭医生签约,组织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便利、贴心的诊疗咨询服务,以点带面,增强公众对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气道疾病的认知及防治能力,让更多居民得到专业的指导,展现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优势,将党员双报到、开门搞党建的工作内涵落到实处。

街道党务联动,打开签约通路。为进一步推进签约工作,中心、街道和网络平台三方筹建签约统筹平台。“双报到”工作启动后,党建协调委员会持续推动统筹平台发挥作用,积极整合中心、街道和网络平台三方力量,重新定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职责,解放专业力量,将宝贵的医疗专业资源投入到完善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效果中去,增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信任感,同时利用全科大

在“双报到”工作推动下,街道与中心相互补充,积极配合,在签约质量提升、入户签约顺畅、签约服务保障、签约数据应用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是在签约质量方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医团队、质控组和街道卫计部门三级质控,监控着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人群分类”、“知晓率”等核心指标。二是在入户签约工作中,中心与街道进行了两次全面督导,社区现场指出问题,并听取签约专员和居民代表的意见,中心也定期与居委会进行深入沟通,共同查找签约工作中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三是在签约服务保障方面,移动签约设备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实时监控。签约数据为签约人群的精准管理提供了顺畅渠道。四是签约数据应用方面,签约启动工作到现在,中心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平台向不同人群分别投放健康管理、服务资讯等信息,延伸了签约服务的触角,使签约居民足不出户就能高效快捷的获得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建立长效合作,实现多方共赢。社会治理向基层下沉,医疗需求向社区卫生机构下沉,中心与街道都承担了更多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责任。在“双报到”工作启动后,中心党支部在积极参与共建、加强思想动员,规范日常督促的基础上,借助“双报到”这条纽带,密切与相关街道党委的联系,参与区域资源统筹,以“双报到”引领下的家医签约联动工作加强与街道党委的联系,推动街道党务共建,集合各方资源,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党务共建有平台、党员活动有空间、健康管理有渠道,社区居民有实惠的多方共赢格局。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双证书,高校,职业资格

国务院《关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 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 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根据《关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的实施意见》, 许多高校已逐步开始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教育体系, 目前培养兼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学生已逐渐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特色。双证书制度是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理想培养模式,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 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 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毕业生, 在校期间也应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高校“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 应用型本科“双证书”人才培养机制的核心是培养有科学知识, 而且有动手能力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一、高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意义

1.高校推行“双证书”制度是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在本科高校中推行“双证书”制度能够减少毕业生就业难度, 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的高等人才。

2.实行双证书制度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自身的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双证书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 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 实行双证书制度符合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3.落实“双证书”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双证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为“一体”, 能弥补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理论, 轻操作”的缺陷, 使学生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技能标准。因此, “双证书”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4.落实“双证书”制度,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证书”制度将激励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同时吸引业内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 从而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二、高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现状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在1996年率先培养了我国首批既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 又具有“高级技能资格证书”的大学生, 2003年又培养出了我国首批获得“技师资格证书”的大学生本科毕业生。之后许多高校也先后开始推行“双证书”制度, 西安工程大学2012年共有225人通过Solid Works应用工程师项目考试认证并取得资格证书。

目前, 许多高校已将职业技能考核内容列入教学计划,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推出了“学历加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要求学生参加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 (CEAC) 认证机构颁发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证书培训;华中师范大学动漫游戏项目开发实训基地———动漫游戏本科就业特色班采用了“本科学历+国际认证+就业推荐协议”的三合一教育模式。

除此之外, 甘肃省、福建省等政府主管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努力提高相关专业毕业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三、高校推行“双证书”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实施“双证书”制度,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体系不够完善。当前的职业资格认证有教育部、劳动部、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及协会等多种认证。以计算机行业为例, 各种技术考试、企业认证的证书就有十几种。通过走访企业和社会调查, 我们发现企业、社会其实只认可其中一两种证书。以计算机行业为例, 对于计算机软件专业100%的用人单位认可“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证书”, 而只有20%的用人单位认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通讯专业50%的用人单位认可“移动通信软件工程师 (IC-MSP) 认证证书”。网络专业只有40%的用人单位认可“行业企业认证证书”。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被社会、企业认可的, 可信度高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多, 特别是一些新专业与其对应的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多, 导致学校、学生面对众多的资格考试产生困惑。

2.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脱节。目前高校还不能完全适应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要求, 仍存在教学计划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缺少对应关系。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两张皮”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学生为获得行业企业认证证书到校外参加专门培训机构的培训, 加重学生的负担, 增加了人才培养成本。

3.法规、政策和措施不配套, 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高校推行“双证书”制度, 但相关的法规、政策及制度上还未形成相互配套的体系, 影响“双证书”制度的落实, 导致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不高。

四、后续研究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1.建立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范。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订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为实现这个目标, 国家应该从人才的社会需求调查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 分析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然后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 为行业确定实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从而反映行业、企业对相关人才的质量需求, 制定出相应的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要反映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知识、能力要求, 紧贴市场需求, 做到既要符合教学规律的稳定性, 又要符合市场需求的灵活性。同时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复核和更新的制度, 保证职业资格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 使得这个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能够为高校制定教学大纲、构建教学体系和确定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2.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教育有机结合、合理衔接。各高校应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体系, 进行“双证书”人才培养机制的教育教学改革, 将“双证书”教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将“双证书”课程内容同本科教学工作结合, 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制定相应的“双证书”课程教学大纲、“双证书”课程教材、“双证书”课程教学课件。在教学计划制定上, 要进一步体现出专业课程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 又涵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融通、互换, 即学生参加“双证书”学习项目, 获得各类证书可以替换成相应课程学分, 计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分。

3.进一步制定与完善与“双证书”制度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对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法手段、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变革, 因此说, 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次深刻的改革。当前高校推行“双证书”制度一定要规范“双证书”运行机制的相关法规, 在保障“双证书”制度有效运行方面制定若干具体规定, 制定“双证书”人才培养机制管理办法、“双证书”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方案、“双证书”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方案、落实“双证书”教学模式, 建立完善配套的扶持政策, 为推行“双证书”制度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证。

4.建立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培养具有“双证书”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必须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目前高校“双师型”教师还很缺乏。解决的方法, 一是实施“产、学、研”相结合, 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横向课题研究, 提高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二是从合作企业引进生产一线的技术精英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探讨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资格证书 途径 成效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实施“双证书”制度。通过实施“双证书”制度,可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在实施“双证书”制度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亟待改进的方面。

一、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背景

我国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在这10年中,教育部先后出台了5部比较重要的相关文件,分别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在这些文件中,总的指导思想就是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实施“双证书”制度,并且将“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二、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视不够

一些高职院校对实施“双证书”制度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对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宣传不到位,没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对学生毕业时是否考有职业资格证书没有明确的规定。

2.“双师型”教师缺乏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普遍缺乏。一方面,由于专业课教师授课任务重,没有时间和机会亲临企业一线实践,理论知识得不到实践的证明;另一方面,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不能长期到学校指导教师教学,学校的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教学内容不配套

各家院校使用的教材都是通用教材,并不是考试专用教材,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考核大纲不完全配套。许多高职院校虽然日常开设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课程,但由于使用的不是考试专用教材,导致考前还要专门开设考前辅导班,这样一来,一方面,浪费了时间;另一方面,进行了许多重复的劳动。

4.没有实习实训场所

许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和场地问题,根本无法建立配套的实习实训仪器、软件和场所,致使学生无法进行实际操作,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限制了一些职业资格的认证工作。

三、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途径

1.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各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双证书”制度的重要性,要把“双证书”作为毕业的一项条件。相关部门要做好前期宣传、组织报名、培训认证等工作,确保“双证书”的通过率。一方面,要及时向学生说明所学专业可以考取哪些资格证书,让学生早做计划,并就相关专业知识早作准备;另一方面,教务部门及各系要制定好资格认证考试的教学大纲,确保在教学过程或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实施教学,使学生准确掌握考点知识,顺利通过认证考试。

2.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企业或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合作,把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派到企业一线锻炼,或者担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评审员,从而迅速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另外,学院要积极聘请一些企业的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在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3.进行课程改革

各校教务部门及各系要适时进行课程调整,要使专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根据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日常教学环节中,要强化学生的技能培训,将行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建立实习实训场所

高职院校要建立校内实验室、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要按照各专业的实验、实训要求以及职业技能要求,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各实验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都要设立各种职业资格认证的模拟题库和模拟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掌握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知识。

5.设立校内职业资格鉴定站

目前,国家许多部门都在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并且认证种类繁多。各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各相关协会等部门协调,争取在校内设立职业资格鉴定站或考试点,这样一来可以方便学生考试、认证。例如,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点和培训中心、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操作员”工作站等都可以争取建立。

四、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成效

1.提升了“双师”素质

“双证书”制度的实施,促使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了解企业真实的工作流程,选择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实践经验充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目前,各类高职院校都有不同比例的“双师型”教师,并且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2.改善了办学条件

为了保证“双证书”制度的实施,许多高职院校新建了多个校内实验室、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购买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和教学软件,有的院校还新增了占地面积,这都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3.提高了办学质量

各类高职院校为了确保“双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扩大占地面积,不断购买仪器设备,力争改善办学硬指标;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不断派教师外出深造,不断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积极改善办学软指标。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学校的办学质量都正在提高。

4.促进了学生就业

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过程,也是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获得“双证书”的同学,一方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有熟练地专业技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双证书”的获取率与学生的就业率成正比关系,“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对学生的就业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卫萍,杨昌鹏,农志荣.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探索与实践.职业圈,2007,(20).

[2]唐舵.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探索.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

双报到工作总结 第5篇

我局根据实际情况,将所有在职党员分为两组到社区报到、领岗,以便于日后跟踪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一组为基层司法所在职党员,均到所在镇的社区报到、领岗;第二组为居住在市区的干部根据所居住的地段分别到XX镇5个社区报到。

一是建立党员台账。为更好地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全面了解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专业特长等,对在职党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我局严格按照制式要求,认真建立党员台账,共有党员22人。

二是掌握群众需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了解群众利益、群众愿望和群众要求,努力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渠道。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局采取本单位处理及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两种方式,力争将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一一化解。

三是突出党员到社区报到实效。在职党员是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职党员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意见,对于协助社区党组织谋划发展思路,促进社区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具体到每个党支部就是要努力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机制,有力推动文明城区的创建及市民素质的提高。

截至目前,我局在职党员13人均已按要求到社区报到,并按照社区安排认领岗位。

社区双报到的工作总结 第6篇

为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马发〔XX〕15号)精神,推动工作力量向社区下沉、职权资源向社区下放、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牛渚社区认真落实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有关事项通知,扎实开展“双报到双报告”对接工作。

对接中,市文旅委、区政协和区文旅体局机关党支部向XX社区党总支提供了本支部党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可供资源、所需服务等清单。社区吴XX书记对共建单位党员主动来社区党组织报到表示热烈欢迎,双方还就可供选择参与的活动或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对接。

双报到双报告制度 第7篇

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社区的能力,创新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行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党组织“双报到”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着眼于夯实基础、增强活力、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以“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线,以服务基层群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社区治理为重点,通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动、党员联管等方式,推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社区聚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展示,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全面覆盖。各党支部要积极行动,每位党员都要自觉参与,做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

(二)双向互动。主动沟通联系,主动履职尽责。加强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各方联动,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结对共建。

(三)务求实效。紧贴各主体对象实际,搭建务实管用平台,创造灵活多样形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四)群众满意。经常联系服务群众,增强机关党员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感到满意。

三、主要任务 (一)党员任务 1.党员实现“ 双报到”。

。机关党组织到单位驻地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开展结对共建帮扶活动;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既接受组织关系所在机关党组织的主体管理,又在工作8 小时之外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接受居住地党组织协助管理的“双向管理”制度。

2.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即在职党员带头到社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围绕应急攻坚、便民利民、扶弱济困、和谐稳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组团服务,即社区党组织结合群众需求设定服务项目,在职党员进行项目认领,社区范围内认领相同服务项目的在职党员组建“党员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上门服务。结对服务,即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要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老弱病残、特困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留守老人和儿童等解决实际困难。

(二)机关党组织任务 1.认真组织党员“ 双报到”。

。做好在职党员的思想发动工作,督促和组织党员及时到社区党组织报到、亮明身份,指导党员接受社区党组织监督管理。积极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般每年不少于 2 次,做到党员服务进社区,做好直接联系服务

群众工作。

2.积极开展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优势,主动为社区党组织活动提供各类资金、技术、项目、人才支持,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同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每年服务困难党员和群众不少于 2 次,结合工作实际,围绕社区建设、居民需求创造性开展服务活动。

(三)社区党组织任务 1.充分调查摸底。社区党组织要利用春节前夕,迅速深入各居民小组、群众家中,摸清社区存在困难问题、群众需要解决困难问题等,并对困难问题进行整理归类。

2.科学设置载体。社区党组织结合收集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服务项目,按照“月有主题、季有安排”科学设置服务载体,以“量体裁衣”式明确服务岗位,设置党员先锋岗、环境义务岗、邻里互助岗、扶贫帮困岗、政策宣传岗、法律咨询岗、纠纷调解岗等多个岗位,方便在职党员认领服务。

3.健全服务平台。将社区“双报到”平台建设作为抓实工作推进的关键,社区要设立“双报到”服务窗口,落实 1 名干部具体负责活动的统筹工作,公开联系人方式,负责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的组织、联络、协调等相关工作。

4.完善工作台账。做好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报到登记工作,全面准确了解机关党组织服务群众情况,根据群众需求及时整合服务资源,调整项目内容,有计划开展工作。

5.抓实评议考核。建立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

务的评议办法,如实填写评价表,每年底向机关党组织反馈情况。

(四)在职党员任务 1.积极主动报到。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亮明身份自觉接受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

2.主动参与服务。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做到带头开展创先争优、带头宣传政策法律法规、带头提出合理建议、带头倡导社会公德、带头维护和谐稳定、带头调解矛盾纠纷、带头畅通民情民意、带头帮扶困难群众、带头创建和谐社区、带头理清发展思路、带头参与社区管理等活动。每半年至少参加 1 次社区公益或志愿服务,每年累计完成义工服务时间不少于 10 小时。要结合岗位特点和自身特长,在社区认领 1-2 个服务项目。

四、工作流程 1.在职党员持《在职党员联系报到单》到居住地社区报到,采取由机关党组织“整体推进、分批组织”的方式进行;在职党员报到后,持《在职党员联系报到回执单》交回机关党组织备案。

2.在职党员在机关和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个人意愿,认领服务项目。

3.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记录,并填写《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情况记录表》,健全工作台账(及时建立)。

4.社区党组织于每年底根据在职党员参与服务的表现,填写《在职党员服务社区表现反馈表》,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镇党委备案。

五、工作要求

(一)各党支部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到书记抓、抓书记对“双报到”工作负总责,制定计划措施,督促所属机关基层党组织和机关党员按“创先争优?为民服务”主题活动要求,主动到社区党组织报到。

(二)注重工作结合。要将“双报到”工作与深化创先争优、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挂包帮”等结合起来,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党员服务队、志愿行动等活动,激发机关党员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热情。

双报到双报告制度 第8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社会和经济现实与未来发展趋向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基础, 还要有经过严格训练的熟练技能。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要实行“双证制”或“多证书制”, 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取得代表其学识的学历证书的同时, 还应取得代表起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学历证书是普通教育的标志, 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教育的标志。推行学生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就业制度, 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措施, 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要求加大“双证书”工作的力度, 2004年要实现80%的高职毕业生都能够取得“双证书”的目标。

一、深化教学改革, 将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

目前, 许多高职院校不是按照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专业, 而是完全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不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 而是走高等专科学校的老路, 办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往往是过时的、陈旧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我们的教育有时远远落后技术的发展。这种人才培养方式的滞后性, 将造成人才培养的极大浪费。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专业调整和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在进行专业设置时, 要特别注意一点, 那就是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之中, 一些职业逐渐被淘汰, 而同时一些新的职业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兴起。因此要将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 可通过校企联动来了解市场并主动适应市场, 在专业市场上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 对人才需求预测, 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求, 专业开办条件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并在此基础上决定专业是否设置。在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的同时, 要优化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 将行业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和职业技能有关培训及时纳入教学计划。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 将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分解量化, 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 使之更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

如果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上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 特别是实践教学计划及内容与相应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紧密结合, 将能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具有应用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要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的要求作相应修正, 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在教学计划中, 要把涉及职业资格鉴定的知识点穿插在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 把原来的实践教学学时与职业资格鉴定实训捆绑在一起。

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内容融入高职教育, 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将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分解融入多门课程中。这种方式适合与综合性较强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如秘书资格考试的内容有:职业道德、文书基础、办公自动化、速记基础、法律与法规、企业管理基础、商务沟通、办公室事务和管理、常用事务文书的拟写、会议与商务活动、信息与档案等。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另一种方式是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对应一个模块或一门课程。可将职业资格认证作为一个模块嵌入高职教学计划, 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与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的办公自动化模块紧密结合。

二、实行“双证制”,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

高等职业教育要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一定要积极适应变化和发展的要求, 将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化为应用技术、智能操作和高技能型的高级“蓝领”, 实现就业岗位的重心“下移”, 并为毕业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这既是人才就业市场的客观需求, 更是高职院校求生存、谋发展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然要求。

以往的高职人才培养, 多以未摆脱本科压缩式的学历型教育为主, 很难涉足职业技术的真正层面。在人才培养设计上, 许多院校或专业都没有把课程与课程体系整合到实际的岗位需要中。而高职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 从根本上摆脱了以往人才培养的模式。从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技术、能力出发, 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规范标准, 设计技术、能力培养模块, 然后再选择支撑课程及课程体系, 最后精简整合成内涵为现代技术、信息、知识及素质有机结合的“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并对学生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方式及鉴定程序, 强化从业资格的培育。实行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 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劳动就业需要的重要举措, 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高职学生毕业获得“双证书”, 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自身特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是学生经高等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从事相应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证明, 蕴含着从业必备“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高度结合。随着市场的形成和完善, 高职院校毕业生需要通过劳动力市场求职, 而竞争就业和双向选择时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法则, 掌握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学生在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越多, 越能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毕业时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可能就会越多, 就业竞争力也就可能更大。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长期以来, 我国高职院校师资主要是通过普通教育来培养, 许多高职教师是直接从普通高校招入的, 缺少生产实践知识, 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 他们不了解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与普通教育的差别, 不了解职校学生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 不了解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因此很难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高职教育要想办得有特色, 必须建立一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

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原有师资队伍建设, 它需要建立一种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新模式。各高职院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选派专业教师去生产一线进行见习和生产实践活动, 与生产一线的生产技术人员结成对子, 同时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 聘请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 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关键, 在高职院校实施“双证制”, 要求从事高职教学的教师必须研究、了解职业资格制度, 熟悉相应种类、相应等级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和要求。因此, 高职院校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现有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资格证书考试的同时, 也应强调教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鼓励教师通过考试成为考评员。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中已有很多的教师取得了考评员资格, 有力地促进了“双证制”的实施。

四、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必须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改造紧密结合起来, 克服学习、实训课流于形式, 缺乏特色的现状。因此, 高职院校应下大力气加强校内实训和校外学习基地建设, 特别要注意建立区域性、资源共享, 使用效率好的实习、实训基地。

各高职院校可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申请成为一个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中心。这样既可有效地利用校内资源, 在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培训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又可以通过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中心, 改善自身的办学条件,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技能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刘春兰.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内在关系.教育评论.2004 (4)

[2]曲晶.论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北方经贸.2005 (2)

[3]吴家正.积极推进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3 (2)

双报到双报告制度 第9篇

现在所说的城市化或者城镇化,其实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由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本身也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城市化是物质资源在产业和地域上的重新分配,也是人力资源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这是传统对城市化的认识。

当然,现在有很多人对传统的城市化定义有一些反思,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的观点。第二次现代化与第一次现代化的过程甚至是逆反的,并不完全相同。第二次现代化与信息化和知识化高度相关,所以很多人认为,第二次现代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非工业化/非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中国现在面临的难题,就是不能重新走完第一次现代化,而且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同时经历发达国家走过的两次城市化过程。

一、“双二元”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双二元”的本质是什么?城乡二元化问题的根本在于传统的农业劳动生产力,远远低于以现代工业为代表的非农业劳动生产力。短期内这种差别是很难改变的,这既是城乡“双二元”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推动城市化过程的根本动力。

城市“双二元”,很大程度上是非完全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在传统的城市化过程中,新的劳动力来到城市,在城市工作生活,最后逐渐成为市民。实际上这个过程也只有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走完,中国还没有走完走这个过程。拉美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典型,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但城市化进程并不完善,比如里约、墨西哥城,都有很大的贫民窟。

中国城市的“双二元”,也是一个非完全的城市化过程。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进城务工,由于受户籍制度的限制,并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居民。按照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总量超过两亿五千万,包括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值得注意的是外出农民工有一亿五千万至一亿六千万人口,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但其增幅在放缓;本地农民工已经接近一亿人口,但其增长速度更快一些。我们现在谈到的农民工主要还是外出农民工,他们是在城市工作但没有城市身份的一群人。还有一群人,是有城市身份但没有在城市工作。他们生活在城市周边地区,但生活方式、劳动技能,还是原有的农业生产关系,这些人其实并不是正常的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当然还有另一群人,因城市发展拆迁征地之后得到一笔补偿,但是既没有城市户口,也没有城市工作,称之为失地农民。这些现象都是非完全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需要迫切解决。

二、破解“双二元”的路径

破解“双二元”问题的路径,最根本的认识就是承认城市化发展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基本权利和保障、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等,这些是城市化最根本的目的。所以现代化的过程,既是城市化、工业化,更是人的现代化。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土地的使用,工业的发展,更要考虑人的发展。这个认识放到首位,后面很多问题才可以得到解决。制度创新应先关注人的制度的创新。

首先,是公民身份认证的机制。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对于每一个公民要有身份认证。如,承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才能享有各种各样的权利。此外,身份认证还涉及户口问题,是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户口机制是目前面临的城市“双二元”化背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成都社区现在有这样一种情况,对农村户口或外面人口,要想转成城市户口是可以的,但是要转成农村户口有限止。因为涉农人口转成城市户口有一定的股东权益,这些股东权益跟原来的农村户口是直接相连的。这个方式是可以深入思考的一个机制。

其次,是市场用工机制。现在大部分大城市,高校每年的毕业生找工作的前提是户口问题。如一些城市的很多工作的聘用条件首先是必须有城市户口。我认为,这个制度本身是极不合理的,也造成了劳动力的低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资源的最有效配置,人力资源也是如此。如果用工市场机制反过来,有了工作才有户口应该是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

第三,是社会福利机制。中国现在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制度建设,也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过程,如医疗、社会保障、退休机制等等。这些制度设计决定了中国社会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公民的福利。这些福利哪些在国家层面,哪些在省市层面,是需要去精心设计的。

第四,国家和地方的公共服务体系。这个公共服务体系有些是涉及全民的,比如义务教育,但是各地的差别非常大。如最近报道的佳木斯市的张丽莉老师,工作五年多了还不是正式教师身份。这需要我们反思现行的义务教育体制有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公共服务,不同省市,不同地方的公共服务差别也很大。就是在同一个城市,不同的人群,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比较多元化的、分层级的公共服务体系。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并不是公共服务越多就越好。制度建设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作为一个国家制度建设来讲,一定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要保证有一个非常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否则就会陷入类似希腊和很多欧元区国家那样的危机。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一个福利与税收非常匹配的机制,因此在考虑更多的福利、更多的服务的同时,要意识到背后需要付出的成本。这也需要全面的制度设计和创新。

双报到双报告制度 第10篇

活动方案

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我校党员的专业特长优势,根据教体科局党组和县委组织部的要求,经本支部研究决定,我校支部和在职党员与xx社区开展“双报到”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双报到”对象

(一)支部:到xx社区报到。

(二)在职党员:均要主动到社区报到,具体包括: 1.到xx社区报到;

2.到现居住地村(社区)报到。

在职党员到xx社区报到的,按支部整体报到的方式进行;到居住地村(社区)报到的,由在职党员自行报到的方式进行。

二、“双报到”工作流程

1.填写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双报到”介绍信,到xx社区报到;

2、xx社区支部出具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双报到”介绍信回执单; 3.积极参与xx社区建设,向社区提供各类服务,为社区开展活动提供便利。我校可提供资源服务:卫生清洁,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提供培训场地。到xx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根据支部的统一安排,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可提供的服务项目,参与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个人自行到居住地村(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可根据自身实际,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有需要利用工作时间的,应事先得到支部同意),参加居住地村(社区)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3.xx社区党组织对我校党支部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进行记录,填写服务情况登记表,建立共建工作档案。

4.xx社区党组织于每年年底填写服务工作反馈单,对校党支部的报到和开展服务活动的情况向xx镇党委、教体科局党组进行反馈;xx社区党组织于每年年底根据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表现,填写报到单中的综合评价联,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我校党支部。

三、“双报到”工作职责

(一)学校党支部主要职责:

1.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定期参与村(社区)结对共建活动,主动为村(社区)开展活动提供各类人力、物力、支持,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般每年不少于2次;

2.做好在职党员的思想发动工作,督促党员及时到居住地村(社区)党组织报到、亮明身份、接受监督管理、服务居民群众。

3.定期与村(社区)党组织沟通联系,了解掌握本支部党员在村(社区)的综合表现。

4.广泛听取村(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反馈,每年对在职党员服务村(社区)情况进行梳理,并将在职党员服务村(社区)情况作为开展民主评议、考核、提拔使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在开展“双报到”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及时进行宣传和表彰。

(二)在职党员的主要职责:

1.主动到村(社区)报到,亮明身份,自觉接受村(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

2.积极参与村(社区)建设,带头开展创先争优、带头宣传政策法律法规、带头倡导社会公德、带头维护和谐稳定、带头调解矛盾纠纷、带头畅通民情民意、带头帮扶困难群众、带头创建文明社区、带头参加文体活动、带头参与村(社区)管理。

3.结合各自职业特点和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服务一般每年不少于4次,时间不少于8小时。

四、“双报到”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组织分工

1.:全面负责“双报到”工作的领导。

2.:负责“双报到”组织指导、双报到”工作的落实执行情况和检查工作。

3.:负责xx社区“双报到”联系协调工作。

4.:负责“双报到”工作的的宣传,资料台账整理工作。

上一篇:《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下一篇:2024培优补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