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创新必要性

2024-08-17

基层党组织创新必要性(精选6篇)

基层党组织创新必要性 第1篇

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

党组织担负着组织实施的重要任务,党员靠基层组织去聚合,群众靠基层组织去引领,任务靠基层组织去实现。离开了基层党组织的实干,理想和蓝图就不可能成为现实。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树立形象的特殊使命,党组织的活动、广大党员的言论和行为,为群众了解党、认识党提供了窗口。一个支部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基层组织和党员得力,就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戴。

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又是直接组织联系群众的“第一公里”。可以说,基层工作的推进,必须依托基层组织对广大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组织来实现。因此,要以提升组织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应该加强基层党员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力。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致富能力较强的农村党员,有效激励和凝聚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旗帜作用,增强工作的时效性。丰富基层组织的形式,增强凝聚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给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多方面才华的机会,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保证广大党员鉴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服务人民群众,发挥模范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基层党组织创新必要性 第2篇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突出、复杂、多变,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这些矛盾反映到监狱工作中,表现为罪犯结构变化,罪犯维权意识增强,外部社会不良风气对监狱执法影响等方面,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监狱各项基层基础工作的领导核心。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对确保监狱安全稳定提高改造质量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试从简要分析当前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保持纯洁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以阐明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并提出保持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纯洁性的措施及基本方法。

一、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保持纯洁极端重要

历代革命领袖高度重视党组织的纯洁性。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对保持党的纯洁性作出严格规定,要求每一个支部对它所接

受的会员的品质纯洁负责。列宁也特别注重党的纯洁性,强调“我们的任务是要维护我们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194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就要有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陈云同志说:“我们所说的纯洁,主要不是年幼龄青、没有社会关系、单纯的纯洁,而是指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中忠心为共产主义坚持奋斗的纯洁。”邓小平同志指出:“…入党动机是不纯的,他们加入党,不是来革命的,不是来为人民服务的,而是因为共产党已经成为领导国家政权的党,想利用共产党员的地位,来达到他们贪污腐化、升官发财、营私舞弊,甚至保护封建势力压迫人民破坏革命的目的。…必须在精细审查之后清洗出去,以保持党的纯洁性”。

十六大报告要求:“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必须十分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包括监狱基层党组织在内的各级党组织只有净化了党员队伍,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才能够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才能担负起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监狱基层组织的“德义”,也就是要保持监狱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它是监狱安全稳定的基础工作。没有了纯洁性也就没有了监狱的基础工作的基础,会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机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同时,对监狱工作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职务犯罪、涉黑犯罪、团伙暴力犯罪、高智能高技术犯罪有所增加,罪犯监管教育改造的难度进一步增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吹进监狱,对监狱工作产生了一定

干扰;社会公众对监狱工作的期望上升,任何具体的问题都有可能引发舆论危机。

笔者认为,监狱基层党组织是监狱基层单位监管教育改造工作的领导核心,广大党员是刑罚执行和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骨干力量,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能否保持纯洁,是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能否保持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能否充分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先锋作用的重大原则问题。监狱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健康肌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整体的纯洁性。保持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纯洁性极端重要。

要保持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纯洁性,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当前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保持纯洁性方面常见的问题。

二、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保持纯洁性方面常见的问题

在纷繁多变的复杂社会环境中,绝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能够经得起各种考验,保持纯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模范先锋岗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论语》)但是,个别党员经受不起考验,政治信念不坚定、不能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生活作风不过硬、廉洁自律不严,个别基层党组织涣散、战斗力不强,甚至失去领导核心作用。主要表现为:

1、个别党员政治信念不坚定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社会获得快速发展。但是,在新形势下,个别党员经受不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政治信念产生动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产生怀疑,不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混为一谈,缺乏政治敏锐性,面对大是大非思想模糊,立场不坚定。

(2)受不良思想影响,把生活和工作都看作是“交易”。近年来,部分党员干警受社会上不良思想影响,忘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忘记了一个监狱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把党和国家赋予的权力当做交易的资本,在执法工作中搞“交易”,获取个人利益。如,个别监狱警察因为执法不严和失职渎职被刑事处罚等。

(3)执法意识淡化。由于监狱工作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与社会缺乏沟通,联系少,干警长期接触阴暗面,长年累月与犯人一起相处,警惕性逐步放松,个别干警甚至与犯人无话不谈。久而久之,干警与犯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变化,不知不觉迁就或者满足罪犯提出的无理要求,造成执法不严格、不公平。

2、个别基层组织建设薄弱

(1)个别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个别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政治思想不坚定,不积极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有意无意弱化基层组织建设,造成部分党员思想滑坡,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2)个别基层党组织不能认真落实党内民主集中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能认真落实党内民主评议制度,党内民主生活气氛不浓,缺乏团结向上的氛围。

(3)个别不合格人员混进党内。个别人把入党当做政治和经济投机的途径,通过伪装和拉拢腐蚀等手段千方百计混进党内;个别基层组织为了发展党员而发展党员,造成不合格人员流入党内,降低了党组织的纯洁性。

3、个别党员作风不过硬

(1)联系群众不够密切。个别党员宗旨意识不强,为民执政,公正执法观念不强,不能做到在执法过程中时时处处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工作态度冷漠,方法简单,不认真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与人民群众建立心心相印的鱼水关系。

(2)存在物欲膨胀、追求享乐的现象。个别党员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想影响,追求物质、攀比享受,不知不觉中忘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生活工作中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成了物欲的奴隶。

(3)存在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个别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过度追求“政绩”,缺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存在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作风霸道、喜好特权等不良倾向。

4、个别党员未能严格做到廉洁从政、廉洁执法

个别基层党组织不能深入开展法制和廉政教育,积极构建廉洁从政、廉洁执法惩罚体系,个别党员不能严格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能做到廉洁执法。近期兄弟单位发生的罪犯持有使用手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三、着力抓好五项工作,保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纯洁性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四个结合”(即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着力抓好五项工作(即着力抓好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性工作、着力抓好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性工作、着力抓好党员、干部作风纯洁性工作、着力抓好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性工作、着力抓好监

督和严明纪律性工作,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切中要害,为我们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保持纯洁性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1、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保持思想纯洁

思想纯洁是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保持纯洁性的灵魂。要保持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思想纯洁,必须加强思想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树立坚定理想的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1)共产党员要明德正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学》)我们工作在监狱基层一线,虽然没有平国治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是我们也要胸怀全局,明确目标,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我们只有树立坚定的政治思想,增强政治敏锐性,才能在纷繁多变的复杂环境中,做到坚定立场。

(2)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忠实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和政绩观,始终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执法中认真履行职责,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队伍纯洁

队伍纯洁是党支部的生命线。要保持党员队伍纯洁,就必须加强支部班子建设,认真落实党内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好党员出入口关,不断增强监狱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基层党支部是全体党员和干警的“火车头”。加强支部班子建设,要把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党员干部选拔到支部班子中,增强支部班子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党内民主集中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支部自我完善发展机制,不断增强党支部的生命力、活力和创新能力。

(3)把好党员出入口关。严把入口关,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和程序,及时把政治思想坚定、文化素质好、业务技术过硬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为基层党组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把思想堕落、违反党纪,不符合党员标准的党员及时清除出党,保持党组织肌体纯洁。

3、发扬革命传统精神,保持作风纯洁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党员干部作风纯洁的试金石。坚持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制胜的法宝。

(1)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坚持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2)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贯彻落实好党内民主集中制。(3)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强化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关系。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公平、公正、廉洁执法,维护好人民的利益。

(4)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做斗争。

(5)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力戒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及时纠正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作风霸道、喜好特权等不良倾向。

4、构建廉洁执法惩防体系,保持清正廉洁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美好的品德是立身处世之根本,清正廉洁是基层党员干部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保证,构建完善监狱人民警察廉洁执法惩防体系,确保公正廉洁执法是监狱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使命。

(1)加强廉政教育。要紧密结合政法干警工作实际,采用正面引导和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广泛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构筑党员、干警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大力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引导党员、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2)加强党内民主监督,推进党务公开,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建立完善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执法、廉洁生活的惩防体系;严格监督奖惩制度,认真落实监察监督制度,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处理违反党纪、违反法律的党员。

5、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加强监督和严明纪律。

严格的监督和严明的纪律是防止党员、干部腐化变质,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有力保证。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让党员全面了解和有序参与党内事务。强化群众监督,教育引导党员干警正确对待和自觉接受监督。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特别是党内处分条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严肃处理,坚持用严明的纪律确保党的纯洁性。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国内各种矛盾集中、突出、多变,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面临新的考验。监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纯洁性是保

基层党组织创新必要性 第3篇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不仅是党团结群众、组织群众、贯彻路线方针政策的“客户端”,而且还是党调查民意、掌握民心、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一)基层党组织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力量。党的执政能力是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作出重大决策来实现的。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要靠全党的力量去贯彻,最终要靠基层组织的工作来落实。实践证明,贯彻党的政策,要靠基层党组织从实际出发,把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同本企业的情况结合起来。

(二)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重要的是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的战斗堡垒,企业绝大多数党员分布在基层,他们与广大职工群众朝夕相处、共同工作。正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努力,党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和团结起来,为实现执政使命而奋斗。

(三)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措施。在这一阶段,发展和改革是硬道理,稳定同样是硬任务。能否构建和谐社会,妥善处理矛盾,保持稳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给企业党的基层组织提出了重要任务。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第一线。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纠纷,救助困难群体,必须依靠基层党组织。

(四)基层党组织是管理、教育党员的基本单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是由党员组成的,党员是党的肌体上的细胞,细胞健康,整个肌体才会有活力。通过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管理,教育好党员,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找不到“切入点”。

基层党组织认识不到党在企业执政的意义和作用,觉得执政是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的事,与企业基层党组织关系不大;一些干部甚至认为,自己的身份离“执政”十分遥远,执政意识薄弱。少数支部找不到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出现了党建工作被动应付的多,主动积极的少。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党在企业执政基础的松动和削弱。

(二)党建工作理念和方式陈旧。

随着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推进,企业职工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逐渐增高。面对新形势,一些基层党组织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一是习惯于发号施令,影响了职工对企业改革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凭经验办事,缺乏改革创新精神。三是大事小事一把抓,没有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本领。

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工利益关系的调整,引发了一些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但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或不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本领,使企业中的矛盾升级,引发上访,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党务人员素质。

首先,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注重把自身素质高,既懂经营、会管理,又能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使其真正发挥好“领头羊”作用。其次,注重提高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再次多关心和支持党务人员工作。此外,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使党支部书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找准工作位置。

(二)强化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另一方面,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用《党章》以及党内的各项制度严格规范党员行为,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三)坚持与时俱进,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党支部班子成员需要解放思想,把握好党建工作的“切入点”。首先,企业党支部要增强“参与意识”,坚持“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工作思路。其次,企业党支部要强化“中心”意识,把生产经营和改革过程中的难点和热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再次,基层党支部要以主动姿态服务、服从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创造性的开展党建工作。

(四)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党建工作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员工的思想异常活跃。因此,基层党支部要不断探索与当前形势相适应得新的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首先,要有工作内容上的保证,以适应新机制的健康运行。要突出以人为本,实施教育、引导、激励和培养的目标。教育,就是要坚持加强对职工的爱祖国、爱企业、爱本职的教育,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教育等。引导,就是要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引导人,确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和价值观念,来适应新机制运行。激励,就是要通过抓典型、树形象,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强有力的利益激励机制。培养,就是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培养一批道德素质好、技术业务精、适应市场经济的各种专门人才。其次,要继续深化党支部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把党建和生产经营工作指标一并纳入企业考核体系,使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有机的结合、融为一体。再次,工作力求“实、活、新”。所谓“实”,就是工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摆花架子,不作表面文章。“活”就是开展教育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新”,就是要敢于创新,适应新形势,研究新的工作方法和规律,以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总之,党的建设重心在基层,基础在基层,创新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不断强化“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摘要: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善党对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对加快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基层党组织创新必要性 第4篇

关键词 高校 基层党组织 创新

高等学校是培养国家建设者的摇篮,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每位毕业生都将带着学校老师的教诲和传授的知识,走向社会,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然而高校党员群体是由专职教师、实验教师及管理人员三部分组成,他们担负着教书育人及服务育人的重要任务,要想使这个群体中的党员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基层党支部,在组织党员的学习及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上,必须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找出问题,指出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的必要性

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是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开展党建载体活动根本目地就是要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通过各种活动,把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实现当前和未来的中心工作,赋予一个有力的抓手。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思想不够开放及客观环境条件的约束,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僵化,内容单一,活动方式还延续着传统的固定模式:如,常常仅限于单纯的学习文件、听报告、开展讨论等,内容也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质量不够高。有时甚至活动脱离实际,流于形式,显得有些传统、机械、呆板,缺乏应有的活力、动力和吸引力,严重挫伤了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使活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开展创新活动,灵活多样的组织教育形式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必须把抓好党支部组织生活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工作重点,大胆创新党支部工作的方式和手段,搞活党支部组织生活,使组织生活表现创新性,内容体现开放性,形式表现多样性,过程突出民主互动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各个基层党组织都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和情况,制定创新计划。

党课是党员组织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也应是基层党组织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党课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党课的方法,取决于支部书记上党课的水平。 定期组织党员上党课请从事多年党务工作有丰富经验的党的领导干部讲课。课后组织党员讨论、每人谈出自己的对党课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使每一个党员都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教学岗位,还是在管理岗位都应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以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党员到先进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参观学习,更多的了解到当前新形势下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现实情况。或以做报告的形式,请来目前在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党员建设者们,讲述他们在科研工作中是怎样发挥共产党员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奉献精神为我国的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

寓教于乐。把教育的内容贯穿、融化于直观的具体形象活动中,靠文学艺术手段和生动具体形象对党员产生吸引力、感染力,从而获得潜移默化的转变思想、陶冶道德情操的效果,如组织开展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组织观看电影、电视等形式宣传党员先进模范事迹。

党员教育不仅需要灌输,也需要双向的沟通交流,以民主讨论为主双向交流。有意地造成一种思想活跃、生动活泼、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启发党员干部的思想,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弄清问题,增强党员民主意识,调动一切积极性。 讨论时,首先要明确主题。(1)要有思想性,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展开;(2)要有现实性,根据广大党员当前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党员讨论热情;(3)要有争辩性,根据每一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选择党员关心但又不太清楚的话题开展讨论,以启发党员的思想,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开展创新活动,做好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

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院党总支的领导下,虽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定期组织政治学习,交纳党费,召开支部大会,过组织生活,组织配合工会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在院里组织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重大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中党员干部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关心贫困地区的捐款捐物及关心贫困教职工的补助等工作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还存在着基层党组织在党员的自我教育工作中不够完善,各党支部工作没有新意,比较僵化、形式还比较单一,根据这些问题,党员干部应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完善自我教育。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基层党组织切实做到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成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成为遵守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成为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忠于职守的模范;成为反对消极腐败,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开展学习活动,开展业务交流,根据工作特点总结经验,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效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关心广大党员的个人“近忧”问题,即日常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急时解决。大部分党员会意识到自己的党员身份而隐藏他们的“近忧”,如个人生活问题、业务工作问题等。但久而久之,这些“近忧”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心绪及工作效果。定期组织以思想交流会的方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使党员们不仅能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而且能使党员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总之,新时期在高校中党员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在这支队伍中对党员教职工有着更高的要求,以他们的行动来带动、影响广大的非党员教职工同样在教育领域发扬奉献精神,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使他们能尽早地加入到党员队伍中来,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基金项目:本文章由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学院,院级科研项目提供资助;项目编号: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XI003【2013】。

基层党组织创新必要性 第5篇

2009年12月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科学合理设置党的基层组织是体现党的先进性,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当前,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如何让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双赢,已经成为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创新突破的现实问题。

一、创新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的背景动因

改革开放以来,慈溪作为地处东南沿海的先发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市场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发展产业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党员从业分散化等趋势日益明显,在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面前,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做一些调整和创新。

1、农业发展产业化对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挑战。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已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农、副、工、贸等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加快,块状经济发展迅猛,也涌现了一大批专业村、专业镇和新兴产业基地。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组合,使越来越多的党组织和党员突破了行政和组织的限制,并在产业链上扮演着不同角色,但由于受传统党组织建制的限制,目前还只能成为各个产业链条上的“散兵游勇”,很难有组织的发挥作用。同时,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突破了农副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单位、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界限,要求广泛组织基层资源开展社会化大生产。而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小规模乡村组织及与之相伴的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由于规模较小、发展空间狭窄,不但不能有效地组织较大规模的社会化大生产,反而在某些环节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这些迫切要求探索和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及其运行机制,使之与日益推进的产业化趋势相适应。

2、城乡发展一体化对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挑战。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与非农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慈溪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从城市化发展阶段来看,慈溪已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城乡交融阶段,迫切要求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城乡统筹的党组织体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依托。但传统基层党组织总体按行政区划或地域关系设置,并以严格的行政隶属关系纳入各自管辖范围。这种城市、农村、企事业单位相互分割的城乡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制约了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不适应城乡一体化党建发展的内在要求。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打破地域界限、条块分割、建制束缚和行政壁垒,构建广泛覆盖城乡、直接服务发展的新型党组织体系。

3、社会组织多样化对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挑战。随着产业发展多元化,社会利益关系开始多向延伸,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日益明显,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跨地区、跨行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出现了基地、大户、联合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个体私营企业等不同类型的经济实体,催生了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等党建工作新领域,为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支部建在哪里”的新课题。传统基层党组织只以行政单位为唯一设

置单元,导致党组织工作无法延伸到新的党建领域,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较低,限制了党组织在基层的影响力。据查,2008年底,我市共有非公企业12568个,单建或联建党组织的1373家,仅占总数的10.9%;社会团体188个,单建或联建党组织的8个,仅占总数的4.2%;民办非企业单位346家,单建或联建党组织的25家,仅占总数的7.2%。如何将党的影响和作用有效地渗透到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中去,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4、党员从业多元化对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挑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调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明显地发挥基础性和主导型作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实现了以市场方式为主。传统的经济模式、社会秩序出现的裂痕、瓦解、重构,人民的观念、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随之发生的变化,必然导致党员分布的分散性、流动性,从业结构和社会身份的多元化、多样化。传统的以行政单位为依据设置党组织,对每个党员依托相应固定单位加以“静态管理”的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致使“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大量涌现。同时。随着党员个性化发展日益明显,从业岗位发生诸多变化,党员先进性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掌握特定的专业技术外,还有各自的利益需求,传统单一按区域设置党支部把不同志趣和需求的党员编在一块,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党员的合理需求,客观上限制了党员个性化发展,党员的专业特长难以充分展现。这一切都迫切需要从实际出发对基层党组织现行的设置方式进行调整和创新。

二、创新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应把握的原则

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调整创新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的原则。党组织设置方式的调整和改进是为了加强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要从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员的从业结构、流动状况、村情民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消除盲区等基本要求来进行。力求通过调整,建立一个能覆盖各个区域、每一个党员的较为完善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体系,以有效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乡基层的全面贯彻执行。

二是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党组织设置创新的根本动因源自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种创新并不是对传统组织设置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要调整,必须因时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不能超越一定时期当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必须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循序渐进;必须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服从和服务于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寻求组织设置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佳结合点。从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布局合理化、区域化出发,根据经济结构、经济组织形式的调整与变革,适时合理地调整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坚决防止和反对搞形式主义。

三是有利于密切党员群众联系的原则。基层党组织处在党的组织的最基层,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重任。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基础性环节,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创新必须以有利于加强党同农民群众血肉联系为立足点,贯彻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做好对基层广大党员群众的组

织、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并深入其中了解社情民意,善于汲取群众的智慧,以确定出为最广大党员群众所支持所赞同,能够密切联系广大党员群众,密切联结党心与民心的最佳调整方案,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四是有利于工作稳步推进的原则。要根据党员队伍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党建工作基础等客观条件,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完善,该新建的新建,该整合的整合,该调整的调整,既不能使党组织设置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不能不顾客观需要盲目设置党组织。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平衡状况,允许多种结构、多种模式的党组织并存和发展,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推进实施。

三、创新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的主要设想

创新城乡党组织设置,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打破传统地域界限和单一的垂直体系,在坚持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密切党员群众联系的原则下,按照就近、方便、有利于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建立以经济关系和社会联系为纽带,以各种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为依托,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结合、全面覆盖的新型网络系统,实现组织功能提升、党员作用发挥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党组织设置模式:

一是打破区域联合建。适应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农业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打破区域界限,利用现有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在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的互补性,建立村与村、村与企、村与居、村与机之间联合党组织,实现以强带弱、以工带农、村社联管、城乡共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全面协商发展。(1)村村联建。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为目标,针对有些相邻村发展不平衡,彼此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因势利导,实行村村联建,建立党委(总支),以经济强村党组织的负责人担任党委(总支),或乡镇党委下派乡镇干部担任书记,逐步形成与乡镇行政区域扩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心村党组织设置形式,在组织上实行统一领导,以建立稳定的互利和帮扶关系,形成以强带弱共同富裕的新格局。要注意及时对符合条件的中心村党组织提升设置规格,以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更好发展。(2)村企联建。针对村镇企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行政村多数党员及青年进入村镇企业工作的实际,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发展为目标,突破行业界限,将村镇骨干企业与行政村通过村企联合建立党组织的形式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村企联建党组织,一般由企业党员负责人兼任党组织书记,统一领导企、村工作。(3)村居联建。由城镇近郊村与社区共同建立党组织,成立党委或党总支,统一领导村、居工作,着力解决城镇推进过程中,农村逐渐成为城区,而村党组织的社区管理工作还相对薄弱这一问题,通过村居联建,切实加强社区管理。村居联建原则上以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担任新的党组织书记,或由镇(街道)党(工)委下派机关干部担任书记。(4)村机联建。发挥党政部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探索推行“党群部门联软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的“村机联建”方式,鼓励和引导一些产业特色明显的村党组织与有关机关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共结共建,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链”、“产业链”、“信息链”和“服务链”等永续链条,实现机关部门工作与乡镇工作的有机衔接和机关部门党建目标与乡镇党建目标的最终统一。

二是突出产业整合建。适应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各种行业协会大量涌现的新情况,按照“有所依托、就近就便、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的原则,将分散在不同行业的党员,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把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到产业化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使党的活动延伸到农业产业化的每一个角落。具体可采取“五个依托”的办法:一是以行业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社为依托,把一定范围内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商贸等行业的会员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组织,提高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化程度;二是以农业产业链条中的龙头企业为依托,联合产业链中的其他不同单位组建党组织,发挥企业在资金、人才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共同发展;三是以产业化的工业园区、示范服务基地为依托,园区、基地范围内的各单位共建联合党组织,发挥示园区、示范基地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的优势,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发展新产业;四以产业化经营市场为依托,市场链接的有关单位联合组建党组织,提高市场管理水平;五是以涉农站所(如农技站、林业站、兽医站等)或经营服务公司为依托,服务范围内的有关单位联合组建党组织,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增强乡镇站所或经营服务公司服务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产业党组织建立后,要处理好与村级党组织的关系,双方要在乡镇党委统一领导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壮大。

三是拓展覆盖延伸建。适应经济社会组织多样化的趋势,对新分化、新出现的各类新经济和社会组织,及时跟进党的工作,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的办法,在其中适时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促进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双加强。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从组织规模、党员人数、构成差别的实际出发,采取“建、挂、联、调”四种形式,从动态上寻求党的组织设置的最佳切入点。建,即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单位,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挂,即对规模较小、仅有个别党员的单位,把党员挂靠到附近单位的党支部,让其过正常组织生活;联,即对同一区域内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但行业、产业相同或相近的几个单位,将其联合起来组建党组织,如采用“支部+协会”模式或组建“产业党支部”;调,即对属于整体转变原单位性质的新社会组织或新经济组织,在原有基础上相应调整和完善党组织设置,保持党建工作的连续性。对组建党组织条件不成熟的单位,可先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以群团组织建设促党建。同时,要顺应城市人口加快集聚的形势,将党组织延伸到社区楼院,依托相对集中的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以及社区为基本单位建立党组织,如楼道支部、专业市场支部、商会支部、离退休支部、再就业支部、商场支部、流动支部等。对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新建立的居委会及改组后的集体股份合作公司党组织,可以按照独立分设、联合交叉,居委会、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统一成立党支部模式建立党组织。四是加强管理流动建。适应党员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广泛和频繁的趋势,按照“管住、管好、管活”的要求,着力构建“双向联系、双向沟通、双向管理”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及时将流动党员编入相应的基层党组织,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对外来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编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就近就便编入所在村(社区)党组织或其他单位党组织;在外来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村(社区)、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可单独建立外来流动党员党组织。对与外出流动党员,由乡镇党委负责在外出流动党员的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或依托异地商会组建党组织,切实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使他们“离乡不离家”。在建立实体党组织的基础上,对少数特别分散、但具备技术条件的流动党员,可探索在网络上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通过建立电子档案,开设网上党员教育、视频组织生活会等,使外出流动党员突破时空限制,及时参加组织活动。

五是双重设置开放建。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党员管理难、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员过组织生活难等问题,可探索建立党组织双重设置模式。即依照“大党建”观念,根据党员同时具备企业人、单位人、农村(社区)居民、中介组织成员等多种角色并存的现实,以及党员流动性日益趋强的态势和特点,突破一个党员编入一个支部的局限,探索实行主要工作、生

活地固定党组织设置与次要工作、生活地临时党组织的双重设置模式,建立对双重身份党员实行双重管理的机制。如,对在职党员,实行工作单位党组织管理为主,所在社区党组织管理为辅,要求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试行以社区为单位,成立能发挥在职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的社区在职党员联络会,并依托联络会建立临时党支部,由全体在职党员选举产生联络会长、临时党支部书记;根据居住相邻或选择公益岗相同原则,在联络会下设若干联络小组,并依托联络小组建立临时党小组。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接受所住社区党组织的管理。对农村、社区不便迁移组织关系的外出流动党员,试行以居住地党组织管理为主、工作地党组织管理为辅,借鉴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做法,推行工作地、居住地分开的双重身份的流动党员到工作单位党组织或上级主管单位党组织报到制度,并根据地域相邻和行业相近的原则成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接受工作地党组织管理。

让基层党组织充满创新活力 第6篇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新活力。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将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主题。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居民加速流动,社会组织勃然兴起,社会各阶层出现使社会资源重新布局。基层党组织要避免在市场和社会竞争中被“边缘化”,就必须增强活力,有效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有效凝聚各阶层群众,从而成为和谐社会基层建设的核心力量。

在开放中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党组织活力,是指党员与党组织在党的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在制订、执行、宣传和反馈党的社会政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性、创造力与使命感,是党组织生命力的重要表征。

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是由一系列相互支撑、相互匹配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首先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是增强组织的开放性。这表现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及活动依据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灵活调整;各级党组织积极发展自身外围组织,使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变得更为紧密;各级党组织鼓励其党员在社会舞台上扮演更多的有益角色;各级党组织不断地从社会各群体中识别与吸收优秀分子加入组织等。

二是增强组织的包容性。这就是说,要有包容不同意见和观点的组织文化与能力;要包容体制外有不同特点与价值取向的社会群体;要使组织中的不同群体与个体都能从组织的发展中获益,使他们的个性与价值取向被组织所包容。一个具有较强包容性的组织,能够进行有效的组织动员,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增强组织的整合力。推进组织内的协商与合作,能够使不同成员在价值和观念上达成协调,使内部不同意见和行为通过协商趋于一致,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整合力是建立在包容性基础之上的。

四是适度增强组织内的激励与竞争。评价是成长的动力。恰当的激励机制,可以使组织内成员的积极性和活力充分调动起来。而竞争的作用则在于使党员与党员处于一种良性的“相互比较”中,从而充分挖掘出党员的内在潜力,调动起党员为组织作贡献的积极性。

五是完善党组织的保障机制。党组织需要借助一系列保障性机制,保持自身活力并促进其成员的发展,如结合个人特点设计党员的职业生涯,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培训与辅导,并为党员的工作与发展提供资源。

在互动中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党的基层组织扎根于基层社会,直接面对着群众利益、面对着复杂的社会问题。基层党组织一旦缺乏活力,就必然会远离社会生活,也直

接会影响到党有效满足基层群众要求的能力。当前,基层党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特色、所处的执政环境,在与党内成员和基层社会的有效互动中增强自身活力。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党的组织构架,积极推进党内纵横结合的非正式机构(如专业委员会)的建设,让更多的党员有渠道和平台参与党的工作。要有意识地培育一批从本质上“姓党”、活动方式具有社会性的中介组织或社团,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服务、咨询、参谋、策划功能。

二是为党员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党员的积极性从本质上说,是对其自身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一种追求热情与参与精神。因此,要为党员提供讨论公共事务与党务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发表意见,自主地开展各种活动。尤其要注意为有才能有实绩的党员发展提供空间。三是鼓励和支持党员参加各种社会团体和社会活动,从执政党建设的战略高度提高党员的社会活动能力。鼓励党员发起组织社团,动员党员主动介入社团,发动党员参加社会活动。党员通过社会参与能够接触更多的人,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关系,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锻炼自己的才能,同时可为党组织集聚更多的社会资源,例如,把体制外的精英吸纳入党组织等。

上一篇:一次失败给我的启发的小学作文下一篇:地产公司工程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