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攻关的前沿 人才培养的摇篮

2024-05-22

技术攻关的前沿 人才培养的摇篮(精选9篇)

技术攻关的前沿 人才培养的摇篮 第1篇

技术攻关的前沿 人才培养的摇篮

----新造分厂技术组事迹材料 他们是一支年轻、充满战斗力的技术队伍,更是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任劳任怨、努力拼搏的完美团队,成员17名,平均年龄29岁。主要负责新造分厂工装设备管理、工艺指导、质量监督以及生产线工艺布局规划等工作。近年来,新造分厂技术组致力于规范、创新、高效的工作理念,共解决各类惯性质量问题20多个,编制工艺文件10余套。该小组以踏实的工作作风、过硬专业技术以及一流的团队精神,为分厂保质保量的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一、爱岗敬业,团结合作,争创一流团队

新造分厂技术组紧紧围绕公司和分厂方针目标开展工作,努力和进步方向明确,形成了爱岗敬业、团结合作、争创一流的共同目标。

目前,技术组青年员工所占比例很大,他们在继承老一辈技术人员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同时又兼具青年人思维活跃、思想开放的特点,是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最近几年,他们在各类车型试制及批量生产中不断学习,勇挑重担,技术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活跃在各项工作的前沿。近几年,先后有3人成为部室的骨干。今年,又新进大学生7名,目前他们在工艺指导、工艺文件编制等方面均可独挡一面。

二、各尽其责,攻坚克难,产品质量实现新突破 2010年,在日产16辆C70敞车攻坚战中,技术组针对底架发生欠焊、焊缝成型不良、底架附属件组焊达不到要求等质量问题,坚持现场跟踪,从落实关键班组和特殊岗位自检、互检责任入手,建立了质量返工追溯记录,协助班长做好质量考核。同时,开展现场质量攻关活动,坚持对发生的惯性质量问题和返工开展分析、改进活动,不断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在生产任务繁重的三季度,他们组织底架组对和焊接班先后解决了大横梁腹板与中梁组对间隙大问题;解决了副风缸、双室吊座对装位置不正需火焰矫正和大锤调整效率低下、质量不精的问题;解决了底架两侧梁挠度不一致和同一位端水平高度差超限问题,为提高造车质量和实现沈车公司货车制造历史性跨越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努力学习,苦练内功,不断完善自我

技术组以创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为载体,坚持学习经常化,内容丰富化,重点旨在提高班组员工学习能力和班组招执行能力。几年来,他们学习了《细节决定成败》、于丹《论语》、《请给我结果》及《公司职代会报告》,提高全组员工对公司面临形势和发展形势的正确认识,端正和把握自己的工作方向,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工作执行能力。他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互相检查和交流学习笔记,交流学习体会,对学习不好的员工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鼓励学习能力较差的员工多学多记,跟上班组的学习要求。由于

近一年来分厂生产任务异常繁重,有的员工在单位没有时间记录学习笔记,他们就在家里认真做好学习体会和读书笔记,表现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正是他们的严格要求自己和坚持学习,班组员工整体素质水平得到普遍提高。近一年来,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在分厂生产面临严峻挑战时,表现出了极强的攻坚能力,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四、狠抓岗位培训,全面提高一线员工技术技能 2010年,分厂全年生产订单较为饱满,任务相对繁重,为缓解“两班制”“双线生产”所导致的人员紧缺问题,分厂新进及转岗很多员工,但这些员工的技术技能无法满足生产要求。技术组针对现状,结合实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的原则。坚持技术培训与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普遍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临时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抓住员工需要提高和达不到岗位要求的薄弱环节,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

技术攻关的前沿 人才培养的摇篮 第2篇

学院的专业设置紧跟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现建有4大专业群、7个专业方向。四大专业群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江苏省品牌专业) 、无线电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计算机控制技术。此外, 还设立7个专业方向, 分别是:“电子声像技术”、“微波技术与设备”、“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金融运维技术支持”、“射频检测技术”。学院注重中、高职本科衔接, 多年来负责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电子电工类专业技能考试的命题与考试工作, 2013与南京邮电大学合作进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2”分段培养获省教育厅批准招生。现为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行指委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专业教师70余名, 其中80%以上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 7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 已获得、在读博士学位8人,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 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获得者2人。近年来, 教师编写并公开发行的专业教材超过100种, 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 主持完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项目《电子测试技术 (仪器仪表) 》子项目建设,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学院注重教师科学能力提升, 分院教师现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省教育科学规划等省级以上纵向课题8项;横向课题到账金额100万元/年。分院教师在《电子学报》等国内外本专业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20余篇, 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打造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第3篇

本期培训师资雄厚,特邀北京服装学院名师出山,其中包括現任北京服装学院设计艺术学科带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刘瑞璞;现任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王永进;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邱佩娜以及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娟等专业最强、声誉极高的国内顶级制版技术专家现场授课,确保培训质量。对于专业或非专业的服装从业人员及爱好者都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学习期满,将由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联合颁发结业证书,参加考试合格者,可获取服装制作师职业资格证书 。

详情可咨询:13911313889(李老师)

18601083727(何老师)

技术攻关的前沿 人才培养的摇篮 第4篇

2002年2月16日, 南京大学成立由张大良、陈道蓄、骆斌、黄细良、朱怀宏等组成的软件学院筹备组, 借址南园中山楼, 开展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筹建工作。3月, 骆斌代表南京大学向教育部周济部长汇报软件学院筹建情况。4月, 南京大学与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框架协议共建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2002年4月4日,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正式成立, 并组建中国共产党南京大学软件学院总支部委员会、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理事会、南京大学软件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蒋树声校长担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张大良副校长担任第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陈道蓄兼任首任院长, 黄细良担任首任书记兼副院长, 骆斌任专职副院长。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是南京大学所属的教学研究型工科学院, 现设有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应用软件工程工学硕士与博士专业;拥有国家级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 (南京) 基地。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一直被“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评为该专业最高等级A++级, 并连续六年排名位居全国高校前两位。

目前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1000人, 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200余人。学院教学实验设施先进, 教学实验室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 配备有1000余台教学实验设备, 并设有Intel嵌入式、Cisco网络、Sun工作站、Google手持设备、IBM Linux等6个专业教学实验室。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拥有“软件工程主干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 现有专兼职教授13名, 副教授10名, 其中1人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人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人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学院还聘请著名IT技术专家侯捷先生等一批业界知名软件专家给学生授课。

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在软件工程领域有着较为深厚的研究背景, 研究方向涉及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嵌入式软件、移动应用技术等, 近年来先后获得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国际级奖励。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 与美国马里兰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际著名高等院校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接受了Microsoft、IBM、Google、Intel、Cisco、Sun、Oracle、HP等国际著名软件企业捐赠的教学实验平台和教学软件;在53家国际国内知名软件企业设立了学生实习基地;Pascal语言设计者、图灵奖获得者N.Wirth教授曾经在学院给学生作专题报告。

人才培养

学院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深厚的积淀, 十年来为中国软件产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专业是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获得第六届和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计算系统基础》、《计算与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

学生获奖主要包括:2004 IBM全国大学生Linux随需应变大赛第二名;2005 Microsoft全球嵌入式比赛第五名;2005年“Java Cup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大奖赛”第一名;200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级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200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一等奖;2010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等等。

专业设置及主干课程

本科专业分为软件技术、移动互联网、嵌入式软件、服务计算、信息系统工程等专业方向。主干课程:离散数学、计算系统基础、计算与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构造、软件需求工程、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测试与质量、软件过程与管理、人机交互技术、软件工程统计、计算机组织结构、C++高级程序设计、服务计算、嵌入式系统等。

奖助学金

针对本科生开设的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人民奖奖学、国家励志奖学金、潘雪平奖学金、董事东方奖学金、花旗奖学金、谷歌奖学金、IBM奖学金、汇丰银行奖学金、盛大奖学金等, 最高额达1.2万元/人, 年奖励总额60多万元, 年获奖人次近500人;助学金主要包括:新鸿基助学金、唐仲英德育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思源助学金等, 最高额达1万元/人, 年资助总额50多万元, 获助人次近200人。

毕业生情况

技术攻关的前沿 人才培养的摇篮 第5篇

印度理工学院是1951年建成的。当时印度刚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4年,百废待兴。第一任总理尼赫鲁需要大批懂科学技术的人才管理电厂、水坝、桥梁,设计建设新的大型企业和公用事业设施。于是.他下令组建了印度理工学院,并亲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化缘建校资金。新学院仿效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址选定在加尔各答附近的一所英国人以前专门用来囚禁印度反英分子的监狱。不久,印度政府又相继在坎普尔、德里、孟买、马德拉斯建立了分校,最近一座分校是1995年在设古瓦赫蒂建立的。

目前,印度顶尖高新技术人才大多是从印度理工学院培养出来的。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学院曾请印度理工大学卡拉格普尔分院将整个毕业班送到马里兰去深造,并由美方提供全部的费用。据有关数据显示,在美国硅谷2000多家新崛起的移民高科技企业中,有40%是由印度人创办的,而这其中又有一半是由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创办的。许多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现已跻身美国电脑、金融、跨国公司等领域,执掌权柄,操持牛耳。如,甘瓦尔用其灵敏精巧的数学头脑使濒临倒闭的美国航空公司扭亏为盈,并在短短的几年中使公司收入增加了3倍,而他本人也荣升为该公司的行政总裁。又如,麦克金斯电脑公司的4位合伙创立者都是该院毕业生,另4位该院毕业生创办的互联网浏览器,被一网上书店以1.8亿美元收购,他们用利润中的一部分反馈给母校资助办学。至于该院毕业生成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公司总裁的还有:美国万国宝通银行总裁麦尼扎斯、太阳微系统创办人科斯拉、集成电路设计商创办人帕蒂尔、投资银行施罗德资本合伙公司主席特达尼、数据库美国商业讯息公司创办人古普塔等等。

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生有两大特点。第一,理工文兼备,眼界开阔,适于西方繁杂的竞争环境。他们大都精于数理推断,对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能很快地熟悉,尤其是对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内管外联更是能驾轻就熟。学业和设计往往都是跨学科的、交叉的。印度国内种族、语言、宗教、种姓、文化习俗及财富分配的差异极大,因而使得生员早已习惯于在这种多元的文化氛围中去竞争、共存并脱颖而出。第二,报效祖国、报效母校的意识浓厚。从1993年起,印度政府削减了25%的高校财政资助,亏空额由校方自筹解决。该院的校友闻讯后,慷慨解囊,将一笔笔捐款源源不断地汇往母校资助。在旧金山的“印度河企业家”组织有1000多名会员,其中一半为该院的校友,这些校友为了资助母校,将许多产品权带往印度国内开发。

印度理工学院在管理上有着自身的鲜明的特点:

入校难

每年全印度有10万多人报考印度理工学院,甘愿接受富有挑战性的、折磨人的入学考试,而获录取资格的仅占报考人数的1/40即2500人,进校后还有1/5的人因经不住长考、严考的巨大压力而被淘汰。因而,真正能毕业的只是那些久经考验、韧性十足的学子。

师生比低

在印度,该院的办学条件要数一流,但与国际上的知名院校相比,它则像古斯巴达训练营,条件十分简陋。可它有一点连自称办学简练、一师多能的美国也比不上的长处,那就是该院的教师与学生人数之比极低。世界上大学的师生比一般约为l:15至l:20,美国全国平均为1:12,麻省理工是1:11,而印度理工学院为1:6至1:8,是世界最低的师生比之一。由于它的师生比较低,因而每个学生能得到“吃小灶”(专门辅导)的机会就越多,其学业质量得到提高的概率也就越高。

效率高

该校不但有一流的师资,而且有一流的效率。许多教授在从事教学、科研的同时,还要兼做行政工作,而讲师、助教则要兼做实验员或工友的工作。由于杜绝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政党纷争等现象,因而在全院营造出了一个上上下下集中力量搞好教学、科研、创新的氛围。

创意多

鼓励师生创新,提倡创造性思维。电脑软件公司“发展阿斯佩克特”行政总裁瓦德瓦尼1968年在理工学院的孟买分校接触到第一台电脑主机,是苏联提供的“明斯克”2型,有教学大楼一层楼那么高大,操作系统既复杂又零乱,指导手册又是俄语,一般人不懂。他与另两位学生在校方鼓舞下,重写了操作软件,把这个庞然大物变成了一台原始的多媒体电脑,并且让它在启用时奏出了印度国歌。在校方鼓励创意的感召下,瓦德瓦尼现在摆弄着美国最先进的电脑主机,对他来说“就好像小孩子玩具一样”。

打分严

最令人敬畏的教授打分最严,而往往去自讨苦吃的学生也最多,为保证教学效果,教授对进入他的班规定的条件最严格。谁进这样的班,既是荣誉也是噩梦。许多自命不凡的全印精英学子,到这样的班也要受到冲击、得到教训、虚心点头,因为不管全班学生成绩如何,教授只给一个A成绩,第二个最好的给B成绩,也只一个,其余的不管与前两位差距多么微小,只配给以C、D、E、F成绩。因为“暴君教授”想培养的是一流英才而非三流尖子。

批语狠

电机工程教授雷迪对每个数理化工程方面的作业题、设计方案、实验报告的答案和数据均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数,在这个范围内答案不准,就算错,就得记零分。许多学生常吃“鸭蛋”,有的一年到头吃“鸭蛋”。物理学教授斯瓦米那顿在特殊数语批分外还常加上“语言”批语,狠狠痛骂做题不准的学生,对推导答案过程不精确也要骂。惯用批语为:“浑蛋!我是聪明人,不要以为这样可以愚弄我”。在这样的判官面前,哪个学生敢苟且敷衍?

教本少

在印度,大学教科书的价格极为昂贵。在理工学院,十几个人合用一本教科书是常事,25个人一个班只有一本教科书的事在学院是正常的,一个班有一本以上的教科书反而不正常,像美国、中国的大学生那样人手一本教科书,对他们来说那几乎不可想象。学校控制教科书除了对价钱的考虑外,更多考虑的是逼迫学生必须抓紧每分每秒的时间读书,否则就轮不到每个人读到或自己未读完就必须转交他人或停读考试了,因而学生苦读到凌晨二三点是司空见惯的事。许多学生一天只睡眠四五个小时。

尖子流向美国

能考入印度理工学院的人就像在我国能进入北大、清华般自傲。学生一毕业大都不满于印度国内现状,想“孔雀美国飞”。近几年每年有500多位应届理工学院毕业生飞往美国深造、打工。寻求发展机会,占当年毕业人数的30%,而这其中的80%又大都奔向美国硅谷的电脑行业。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及英特尔、菲利浦等大公司也都设有专项奖学金,拉拢该校学生到美国的硅谷、高校、大企业去筑巢。一方想投奔。另一方想吸引,当然一拍即合。校方对此十分坦然,认为这些飞去美国的孔雀虽在异国安家,只要孔雀把蛋运回印度就是最大的成功。

如今,印度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中国教育界也在研究印度教育的走向,以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尽快地走上科教兴国的快捷绿色通道。

工作室制度——创新性人才的摇篮 第6篇

一、工作室是技术与学科高度统一的教学场所

工作室制起源于包豪斯学院, 这一教学模式在提出之时就是将技术与学科进行相统一作为教育的理论依据, 通过“作坊”来完成教学工作。在该院校, 设立大师、熟练工人和学徒的分级标准, 学生们在实干的过程中去学习, 他们与有经验的人进行合作, 或在前辈的指导下, 通过实际制作学习。其教学成果直接以项目成果的方式展现, 通过社会这个渠道使教学的成果产生经济效益, 为教育的经费投入也作了补充。如今高校工作室, 更成为了一种开放的、具备企业公司基本特征的、在硬件设备和环境上更为符合生产和教学相结合一个场所。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也纷纷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上交替进行, 横向上互相渗透, 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教师采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工作室承接的具体项目来进行教与学, 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的教育中实行“双轨制”, 建立了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下, 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 在实践环节设置上形成“课堂—工作室—社会实践”的系统。同时, 工作室的建立可以缩短学生走上社会后的磨合期, 使得高校教育更好地为社会需求服务。这种育人模式比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实际的教学作用,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业、就业意识, 并且能够增强教师责任感, 营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自2007年起,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在实施工作室制度实践探索过程中, 确定了清晰的目标:

1. 积极参与广播电视新闻领域的重大比赛。

从1月份的“香港华语大学生影视奖”、4月份的“台湾时报金犊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9月份的“ONESHOW中国青年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均有工作室组队参赛, 并均有斩获。

2. 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和科研中保持与最前沿信息接轨。

工作室教学团队在保持自身学术研究与工作室课程指导的同时, 积极与兄弟单位取得联系, 取长补短, 保持与教学科研中最前沿信息的接轨。2007年带领工作室团队参加“ONESHOW青年创意营”;2009年积极参与暨南大学“传媒领袖”论坛;2011年专业老师组队拜访广州美院、华南农大、广州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在工作室建设领域各具特色的兄弟院校。

3. 毕业生在全媒体专业领域实现学校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在“全媒体”时代, 一线记者的专业素养要求逐年提高的大背景下, 我们依托工作室平台, 努力实现学校与产业的“无缝对接”。2003级毕业生陈加顶, 在校期间创办了漳州校区的新闻社、广播电台, 其中漳州校区广播电台的“冬季物语”栏目, 获得全国高校广播类节目收听率十强, 陈加顶还策划了“五月天”校园演唱会巡演。基于陈加顶同学在校的优异表现,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在他大四的时候, 已与其签约。2006级康琳珺同学, 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主持人比赛, 现在亦是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的著名主持人。2007级庄东强同学, 在获得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最佳纪录片入围后, 现已成为央视大型纪录片《下南洋》的剧组创作成员。2009级王昊同学团队, 在获得十多个各类影视奖项后, 正在筹划福建省大学生影视交流。

二、工作室是交流创新思想、实践经验的平台

为了解国内高校工作室制度的教学现状, 了解工作室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情况, 2011年12月我们就国内做得比较好的高校工作室进行了一线考察, 几位老师赴广州美院、华南农大以及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院校考察其工作室建设的经验。三所院校的工作室建设各有特色:

1. 广州美院工作室:

以学院规划建设为基础, 将教研室发展、建设与工作室挂钩, 积极引进校外企业资金、技术以及师资的支持, 在“新媒体”、“互动媒体”等方面极具特色。其工作室主要采取以教研室为核心与产业合作, 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教研室+教学工作室”的模式。现有8个教研室、14个工作室及电脑、动画、创意、影像、制作等5个实验室。

2. 华南农大工作室:

“黑天工作室”成名于七年前, 囊括了包括Oneshow、台湾时报金犊奖金奖在内的300多项国内外比赛大奖, 连续四年ONESHOW青年创意营入围人数全国第一。其工作室的主要模式为学生自主, 学校提供场地和前期指引。

3. 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室: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 已经获得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高职指定教材”、“国家高职教育系统培训机构”在内的一系列教学成果, 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工作室, 学生团队获得的奖项为全国各高校之最。其工作室的主要模式为教师主导, 以课程带动整个工作室发展。通过了解, 这几所院校学生通常是在大三进入工作室, 学习期限为一年。工作室学生结构可以是多层次的, 同一工作室的学生可以由不同系别的学生进行优势组合, 工作室课程主要是项目和参赛。在已取得的教学创新实践的基础上, 考察团队一致认为, 必须加快落实推进本专业“工作室”的规范化、现代化, 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实现学院的教学、科研目标, 创新出具有嘉庚特色的“产学研”工作室制教学体系。

三、工作室是创新型学科的推动力

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 第7篇

美国西点军校

美国西点军校全称“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因为学校在纽约市北郊的哈得逊峡谷河上被当地人称为“西点”的三角岩石坡地上,所以叫“西点军校”。

想在西点军校上学的青年,必须在当地高中学习成绩名列本班前茅,且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在参加考试的前一年还必须得到美国总统、副总统、参议员、众议员、州长、市长或部队主管等其中之一的推荐。

在西点军校200年的历程中,培养了众多的美国军事人物,其中有3700人成为将军。著名的人物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盟军统帅麦克阿瑟,第3集团军司令巴顿。除此之外,西点军校还为美国培养和造就了众多的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和科学家。如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第2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第59任国务卿黑格,前国务卿鲍威尔等。

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是英国培养初级军官的一所重点院校,也是世界训练陆军军官的老牌和名牌院校之一。

桑赫斯皇家特军事学院为了培训军队不同层次、不同职位的人才,设有预科班、标准军事班、正规职业军官班、大学毕业生标准军事班、妇女军官班等。学院设有标准军事课程、正规职业军人课程、标准研究生课程、皇家妇女队课程和罗阿伦连课程等五种课程,同时还为专业兵、地方军、志愿后备役军官设了一些短期课程。

历史上,英国军队陆军参谋长多是由该校毕业生担任。其中,前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蒙哥马利、罗伯茨、亚历山大等1O多名陆军元帅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此外,英国王室也有入军事学院学习的传统。查尔斯王子的儿子——哈里王子就在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学习过。

俄罗斯伏龙军事学院

伏龙芝军事学院是原苏联武装力量培养军事人才和指挥军官的高等军事学府,同时也是诸兵种合同战术和集团军战役问题的理论研究中心。学院创办于1918年,称工农红军总参学院。1924年,伏龙芝元帅任院长,后来学院以伏龙芝元帅的名字命名。1992年,学院改名为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

在卫国战争爆发后的两年半时间内,从伏龙芝学院直接去前线的将军和其它军官就有6000名以上,其中包括在高级首长进修班毕业的P·K·朱可夫、K·K·羅科索夫斯基、B·R·科洛夫斯基、N·X·巴格拉米扬、B·N·崔可夫等高级将领。

法国圣西尔军校

法国陆军的圣西尔军事专科学校是与美国陆军西点军校相提并论的古老的名牌军事学府。该校由拿破仑创建于1803年,早年建在巴黎郊外凡尔赛官附近的圣西尔,并因此而得名。拿破仑曾为圣西尔军校题写“为打胜仗而受训”的训词,时刻提醒学员们不要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圣西尔军事专科学校为陆军各兵种培养合格的初级指挥军官,要求学员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圣西尔军校学员毕业时,学校不仅要看学员各科结业成绩,并要求学员在各方面专家面前进行口试和答辩。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并被授予中尉军衔。毕业生还要到相应的兵种专业实习学校再学习1年,然后被分配到部队。

圣西尔军校建校200年来,先后培6万多名优秀军官,法国陆军几乎所有高级将领都出身于此,法国总统戴高乐、陆军元帅勒克莱尔都毕业于圣西尔军校。拿破仑称该校为“将军的苗圃”。戴高乐说,每当提起圣西尔这个名字,就使我兴奋不已,它如同一颗享誉世界的璀璨的星晨,吸引着有志的法兰西青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我国的最高军事学府,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陆、海、空三军高级指挥员,高级参谋人员和高级理论研究人员。同时承担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为中央军委和总部决策起咨询作用。

有这样一组光荣而骄傲的数据记载了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辉煌校史:为国家和军队输送了13万多名科技与指挥人才;诞生了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环形激光器、核心路由器、磁悬浮列车、机器人等为代表的近4000项高水平科研成果,其中1800多项成果获国家、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毕业学员中有14人当选“两院”院士,100多人担任高校和大型研究院所的负责人,近300人走上省、部、军级以上领导岗位。它无愧于被誉为:“军中清华”、中国的“西点军校”等美誉。

技术攻关的前沿 人才培养的摇篮 第8篇

一、名著阅读日趋淡化,人文精神缺失状况堪忧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并规定了中学生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30部。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学校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尤其语文方面,学生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能够主动阅读文学名著的人越来越少,导致相当部分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个人修养很不如人意。

今年以来,《中国青年报》、《法制时报》等多家媒体曾先后报道了“要零花钱遭拒16岁少年杀母”、“高中生嫌母亲管得太多持刀将其杀死”、“陕西高中生凌辱致死女乞丐”、“16岁少年抢劫杀害牌友并将其焚尸”、“浙江5名少男少女杀死同龄少女碎尸案”……这一系列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刑事案件令人发指,无不让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成年人痛心疾首。据2010年成都锦江法院历经两个多月、涉及158个案例的针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调研报告指出,学校教育缺少人文精神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之所以会缺少人文精神,与现在的学生普遍热心网络游戏、荒诞派漫画作品、言情和武侠小说、口袋书籍等,而导致其对现实关怀的冷漠不无关系。因为,当一个人越来越沉迷于无聊的虚幻世界的时候,就会越来越想逃避具有浓厚而凝重的人文精神的文学名著,人文精神的源泉也就渐渐枯竭,最终使学生造成人格上的“残疾”。例如有些学生除了应试知识以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常常感到精神空虚、思想苦闷、情绪消沉;有些学生渴望成才,但综合素质不够;有些学生有自我奋斗的愿望,但没有远大理想;有些学生热爱美、追求美,但常常难以把握区分美与丑的标准;有些学生崇尚实现自我,但没有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在复杂的文化潮流中逐渐迷失了自我,这种状况愈来愈令人担忧。

二、生命呼唤名著阅读,净化灵魂渴望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人文学科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轻视人文学科,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 (叶朗《人文学科大有作为》) 我们强调阅读文学名著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由于阅读活动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严重危机。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立体、多感官的享受,人们已经习惯于坐在电视机等声像俱全的媒体面前,而不太情愿坐下来读一本书。即使读书,很大一部分人进行的也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这已成为大众阅读活动的主流,并且在学校广泛地散播着。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平庸化阅读掩盖了对阅读内容的敏感与批判,在一定程度上,阅读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对社会和人生的严肃而深刻的思考,没有产生、引发对自我、外面世界思考的动力。同时,这种公式化、自动化的阅读活动也钝化了学生表达的锋芒,失去了富有个人色彩的、精确而多样化的表达能力,无法表现学生精神世界的多样性,以及对世界认识的多样化。从某个意义上讲,如果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没有经历阅读文学名著的“洗礼”而离开了学校,不仅会给人生带来缺憾,而且很难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诱惑,也无法充满自信地吸收来自不同背景的文化精华。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就敏锐指出:“在社会精神生活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一些领域道德失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的东西屡禁不止。”可见,社会上人文精神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中小学基础教育和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呼唤人文精神已成为现实的必然要求。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必须阅读的文学名著。这一举措,对于加强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呼唤人文精神回归,净化灵魂,完善生命,无疑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疏通名著阅读渠道,激活人文精神温润青春

文学名著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最佳桥梁。因为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可以“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要达到这个目标,只有疏浚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各种渠道,才能让文学名著的甘霖浇开学生的人文精神之花,从而使他们的青春得以温润,生命得以完善。

1. 结合新课改营造文学名著阅读氛围

学校要大力倡导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学名著阅读活动,把文学名著阅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造有利于课外读书活动的舆论、制度、物质环境和条件,形成倡导、激励、促进文学名著阅读的风气激励机制和文化氛围。抓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切实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让素质教育真正成为大家的共识;同时,结合课程改革,开展以文学名著为对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文学名著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良好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2. 注意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式的引导

文学名著、尤其长篇文学作品是很难驾御的,学生应掌握多种阅读方法,运用多种阅读方式。为使中学生尽快形成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有必要进行具体的指导。例如: (1) 走马观花,了解概貌。整本的书一下子看完,读之前先读序言和后面的跋,了解书的大致内容,走马观花地翻一翻,并对全书的主旨、写作意图加以正确的理解。 (2) 浏览目录,初识眉目。成本的书,结构复杂,头绪繁多。然而作品前一般都会用目录的形式显示全篇的结构提纲。让学生阅读一下全书的目录,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全书的结构,提取内容要点,选择阅读的重点。 (3) 泛读精读,整体把握。长篇文学作品,信息量大,在阅读方法上宜泛读、精读相结合。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或作品的主要观点。用精读的方法阅读精彩片段,评品作品的典型意义、艺术价值、语言特点,或探究人生经验等。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名著阅读活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我们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名著阅读活动,可以是读书沙龙、精彩片断朗读、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记者招待会等,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性精神,给他们创造一种良好的、开放的阅读环境,给他们提供向他人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产生文学名著阅读的成就感和进一步从事文学名著阅读的动力,汲取更多更丰美的人文精神的营养。活动中,教师要在现场给予指导,因此,许多要求学生阅读的文学名著教师也要认真阅读。否则指导就无从谈起。在指导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读书热情,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文学名著阅读中存在的错误和缺憾,要通过教师和同学间的质疑和追问等手段,帮助学生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认识。

“志不强者,智不立,情不溢者,根不深。”人文精神是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杨振宁博士曾经说过:“忽略人文,中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而文学名著正是我们人类最优秀的和最博大的经典文化之一,这里有我们最美丽的精神家园,舍弃了她,就舍弃了我们的根,无论到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她的滋养。

相信在文学名著的甘霖的不断浇灌下,学生的人文精神之花将会自由绽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巢宗祺, 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3]钟顺利.浅谈高中语文教材中人格教育的渗透[J].语文世界, 2004, (1) .

知识的源泉 人才的摇篮 第9篇

学校建有校园网,物理、化学、生物仪器室、实验室均按一类标准配备完善,并于2005年11月通过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示范校验收。体育、音乐、美术、电教器材、卫生器材与设备均达到农村二类要求。学校图书室藏书丰富。学校设有二层楼餐厅、面积达955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为寄宿生提供了较好的生活条件。

目前,学校拥有在校生1800多人,教职工148 人,专任教师136人,其中高层次学历71人,占教师总数的52.21%。团结奋进的师范附中人,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迎接新的挑战。

水无常形东到海,学无定势贵创新

人无学则无进。郑州市师范附中校长王广生撰写的《教育超市》一文,让学校有挑学生的权利,学生也同样有挑学校的权利,打破传统观念,在求知的同时激发探索欲,在探索的同时激发求知欲。王广生的这一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返璞归真的科学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变“接受式”学习为自选“超市式”的主动学习,使课堂作为探索和求知的交流阵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长的幸福;变“苦学”为乐学、肯学、会学的成长模式,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人先树德,育人先修身

近年来,学校以“以质立校、依法治校、民主办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特色荣校”为指导思想,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原则,以“激发兴趣,分类推进,培养特长,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将传统管理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高举质量和责任两面大旗,致力于实现“三个优化”:建设最优化的教师队伍,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构建最优化的质量保证体系。该校基本实现了“上规模、创特色、争一流、走向现代化教育”的办学目标。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三风”建设成效显著。教师“敬业奉献、善道育人”,学生“乐学进取、奋发向上”,全校上下形成了“团结求实、争创一流”的育人氛围。学校领导班子深知:学校发展的速度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品位的学校。所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鼓励教师刻苦钻研教育理论,举办“读书沙龙”及各种研讨活动,搭建教师互动交流平台,推动教师向研究型、专业化方向发展。经过几年的艰苦磨炼,学校培养了一支个人素质高、整体战斗力强、精神面貌好、富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该校教师立足教学岗位,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把学生的进步成才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光荣。近年来,该校共有数名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比赛并获奖。其中在近日结束的郑州市政治学科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该校的陈慧琴、梁文新、王东明三位教师获奖。

经过几年的实验,郑师附中形成了自己的集体备课模式:学期开始前,首先,备课组老师结合新课标和教材特点共同研讨全册教材体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研究各单元各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其次,由备课组组长进行分工,明确每个教师的主备任务;再次,教师针对自己的任务进一步钻研教材、搜集资料、研究教法、形成教案;最后,教案再拿到备课组审验后供同组教师使用,每个使用者在上课后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书写在旁边, 大家进一步交流完善教案。

在办学过程中,王广生明确提出“知识固然重要,但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比道德重要的是信仰”的教育理念,老师们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关注每一个孩子成长,唤醒学生追求自我成长的生命意识,充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技术攻关的前沿 人才培养的摇篮】相关文章:

技术攻关08-28

如何开展技术攻关07-10

深圳市技术攻关07-11

辽河油区稠油开采技术及下步技术攻关方向探讨03-04

研究攻关06-27

联合攻关08-27

攻关节能总结07-14

科技攻关计划09-13

动力车间攻关总结07-17

工程创新攻关实施方案01-21

上一篇:形容高兴的心情的词语下一篇:医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