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术后康复护理

2024-09-15

全髋关节术后康复护理(精选8篇)

全髋关节术后康复护理 第1篇

综合护理措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012年2月~2013年11月入住我科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能够疏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

关键词:护理;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疾病日益增加,老年人骨折也是发病率比较高的老年疾病,股骨颈骨折属于老年人骨折中最常见的,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并且给其子女增添了负担,为了改善老年人骨折带来的严重后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应用十分广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如果忽视术后护理,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不佳。因此术后有效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综合护理措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1月因股骨颈骨折入住我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71.3±5.8)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66~78岁,平均年龄(70.8±6.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综合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大手术,手术的难度和效果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术后患者心理会出现紧张、焦虑和抑郁等心理情绪。因此,术后患者进入病房,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患者,主动询问患者感受,开展有针对性的沟通,了解患者担心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优点、术者的技术及手术成功案例,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情绪,树立对康复的信心。

1.2.2疼痛的护理术后患者患肢会感受到手术创伤的疼痛,自我保护的不愿去挪动患肢,护士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时,患者都会担心是否会增加患肢的疼痛感,以至于很难配合护理操作,康复治疗就更难配合,所以,护士在在护理操作前,充分与患者沟通,征得患者同意,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避免粗暴的行为,如果患者出现疼痛难以耐受时,可以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钠等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的痛苦[1]。

1.2.3饮食护理通过饮食护理加强营养补充,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建议患者多进吃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并富含钙质的食物,常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纠正负钙平衡,以利骨折愈合;多吃青菜、水果等纤维成分含量高的食物,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增强机体抵抗力。

1.2.4并发症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指导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有咳嗽咳痰者,轻拍背部以助排痰,痰黏者可做雾化吸入,预防呼吸道感染[2];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保持会阴部清洁,清洗1~2次/d,以预防泌尿系感染;对于卧床患者,加用气垫床,翻身1次/2h,同时全身进行温水擦浴,按摩受压皮肤,预防压疮;卧床时抬高患肢15°~30°,尽早下床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必要时穿医用弹力长袜或使用气压泵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3]。

1.2.5康复护理术后穿丁字鞋,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身体较好的患者术后24h内即可下床,试着站立,情况较差者可术后2~3d下床;一般情况下术后1个月可持双拐下地行走,术后2个月扶单拐行走,2个月后多数患者可丢双拐自由行走,并加强屈髋、外展髋锻炼,一般要求屈曲不低于90°,外展不低于40°。锻炼过程可辅以理疗,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现应及时治疗[4]。

1.3评价方法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护理观察,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9.1±7.5)d,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3.6±4.0)d,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为(5.0±2.4)d,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为(3.3±2.2)d,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6例(26.5%),其中3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压疮,观察组并发症发生1例(2.9%)上呼吸道感染。见表1。

3讨论

全髋置换术作为一种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关节功能,又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手术复杂、创伤大,特别是老年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疾病,术后骨折不易愈合,并发症多,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故术后护理效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手术效果[5]。为了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对全髋置换术患者,除了骨科常规护理外,我科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主要是针对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康复护理,确保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从本组护理观察分析,对全髋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措施,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的时间,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减少了术后换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综合护理措施的干预能够疏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参考文献:

[1]朱秋红.心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内科,2012,7(5):封底.[2]王兴茹.外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74-776.[3]袁辉辉.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5A):1178-1179.[4]张吉花.护理干预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运用探讨[J].吉林医学,2012,33(19):4242-4243.[5]金佳,艾红珍.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56-258.编辑/哈涛

全髋关节术后康复护理 第2篇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A)可以达到解除髋部疼痛,防止畸形和功能障碍,保持关节稳定,关节活动较好及调整双下肢长度等治疗目的,是一种行之有效、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THA术后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3%,国内报道发生率2.6% ~5.1%。THA术后脱位受多因素影响,加强围术期护理预防脱位发生,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此研究旨在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当前相关临床研究,总结THA术后脱位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的有效措施,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降低THA术后脱位发生率。

文章首先就当前国内外全关节置换术治疗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正如开头所述。然后就最近几年国内外全关节置换术治疗、护理及术后脱位的预防做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例如,2005年李涛,麦伟,李志丹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的研究报告,2006年李永奖,张力成,杨国敬,等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研究的进展等文献来源广而且均为最近几年的研究报告,符合当前临床现状。文章指出,THA术后脱位与其危险因素之间存在必然而重要的联系,合理控制危险因素,能有效地避免脱位的发生,使患者免受痛苦。采用比较、总结的方法,客观归纳出其中所涉及到的有关THA术后脱位危险因素评定及预防脱位的护理措施,但文章仅仅就目前的THA脱位研究现状作了总结归纳,总结现存的知识,并未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或者对目前的研究提出任何改进和建议亦或某些方面的质疑,也就是说本文可以说是只是对此研究的一个单纯性的总结阐述。而且对于研究中是否存在空白、或空白之处在哪里作者并没有作出说明,文章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此文章对当前临床实践是一个和好的支持,对于临床的THA术后恢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很好的总结了当前THA脱位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客观而实际,能很好的服务与临床工作。正如文章最后的结论,护理人员在预防THA术后脱位时需要通过观察掌握患者脱位的危险因素,制定详细的预防护理措施,实施必要的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预防脱位的重要性并掌握方法;而在围术期,规范化护理对为防止THA术后脱位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而有效地降低临床THA术后脱位的发生率。

全髋关节术后康复护理 第3篇

关键词:护理延伸服务,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 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接受全髋置换的患者多为高龄患者,术后常需要照顾者进行生活康复护理,而照顾者在短时间内常难以掌握足够的康复训练知识及技能,严重影响患者功能的恢复,最终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护理延伸服务是对住院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1],已经在其他疾病的护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于护理延伸服务在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证实。本研究拟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给予出院护理延伸服务,观察和评价护理延伸服务对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效果,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2 月至2014 年5 月股骨颈骨折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20 例,纳入标准[2]:( 1) 出院后不独居、配合良好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 ( 2) 居家护理服务个案筛选表评分≥6 分。排除标准: ( 1) 并发严重意识障碍者; ( 2) 有精神或者心理疾病,个人或家族史阳性患者; ( 3)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 4) 出院后独居的患者或调查过程中不能很好配合的患者。患者入院后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患者,之后向其说明护理延伸服务的康复计划,如接受研究将其纳入本范围。随机将2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 例。观察组男性3 例,女性7例; 合并糖尿病3 例、高血压4 例; 年龄( 72. 24 ± 2. 35)岁。对照组男性6 例,女性4 例; 合并高血压3 例、糖尿病2 例; 年龄( 73. 67 ±3. 34)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

2 方法

2. 1 护理方法

构建护理延伸服务团队,团队的核心成员包括2名住院医师、2 名责任护士、1 名护士长和1 名副主任医师。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模式,出院后两周进行电话回访1 次,定期门诊复查。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延伸服务,护理延伸服务小组制定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居家护理健康指导计划和执行单( 表1) ,出院前1 d进行强化指导,出院后派专科护士或者高能级的护士,按照我们制定的康复计划和执行单分别于患者出院后两周、术后1 ~ 6 个月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访视、门诊复查等形式进行跟踪随访,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饮食指导、安全指导、并发症的预防和指导,以及通过家属课堂向其照护者讲述相关知识,每月1 次,每次30 ~ 60 min。同时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除了将其基本信息登记在册,同时重点记录家庭访视及电话访视情况,以便我们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个性化的康复指导。

2. 2 护理内容

2. 2. 1 知识介绍在患者出院时发放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指导单,详细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1 周左右进行电话回访再次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疾病的相关知识、术后恢复要点、康复训练方式、注意事项以及口服药物的相关知识。同时,如果患者遇到疑问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

2. 2. 2 康复环境管理如何减少不利于患者康复或造成患者再次受伤危险因素是康复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患者出院后2 周内需进行家庭访视以排除危险因素。危险因素主要有: 助行器高度是否合适、地面是否过于光滑、床垫是否过硬、家中马桶高度是否合适等。

2. 2. 3 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对于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十分重要。为了方便患者,我们制定了饮食指导卡发放给患者,指导患者补充高蛋白、高钙、高营养、粗纤维食物。我们同时指导患者多饮水,每天2 500 ml左右,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便秘,另一方面可有效地防止血栓的形成。我们帮助患者量化水杯,指导照护者合理安排患者一天的进水量。

2. 2. 4 康复功能训练床上的功能锻炼,比如: 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膝关节过伸运动、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锻炼等。床边坐起训练: 每日早中晚各进行1 次。床边站立训练: 先在床上坐起,注意屈髋不能超过90°; 下床时从健侧下床,双手把持床沿,健肢先离床站稳,患肢再逐步试探离床着地; 上床时从患侧上床,健肢先上。助行器练习: 将助行器摆在身体前20 cm处,先迈出患腿,再将健腿跟上。站立肌力练习: ( 1) 屈髋屈膝练习: 抬高患肢放在凳子上,上身用力前倾; ( 2) 髋关节外展练习: 外展术侧下肢,拉伸髋关节内收外展肌; ( 3) 髋关节后伸练习: 后伸术侧下肢,抬头挺胸,作拉伸髋关节囊和屈髋肌群。上下楼梯: 上楼梯时先将健肢迈上台阶,再将手术肢体迈上台阶; 下楼梯时先将双拐移到下一台阶,再将手术肢体迈下台阶,最后将健肢迈下台阶。每次回访时及时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以便更好地为患者制定下一步的康复计划。

2. 2. 5 日常生活指导( 1) 坐姿选择: 坐位时宜选择高低合适的椅子,过低的椅子、沙发易造成髋关节过度屈曲,极度前屈前倾身体或跷二郎腿,这些坐姿易造成患者髋关节脱位。同时,回访时亦应提醒患者避免久坐。( 2) 睡姿选择: 嘱患者采取仰卧位或翻身时双腿间夹一软枕,保持患肢外展,防止内收。( 3) 如厕姿势: 如厕时尽可能选用高于小腿20 cm的坐便器,或在家属辅助下以身体后倾患腿前伸姿势入厕,但应注意保持膝关节低于髋部,屈髋< 90°。( 4) 取物姿势: 弯腰拾物或伸手取身后物品亦能造成髋关节脱位,因此生活中需避免此类姿势。( 5) 户外活动注意事项: 术后3 个月患者可以进行散步、打太极拳、游泳等非髋关节持续负重活动,但是应避免爬山、长途旅行等增加髋关节磨损的活动。

2. 2. 6 提高照顾者照护能力患者出院后常由照顾者接替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和监管,为让照顾者更好地掌握关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知识和生活护理技能,我们成立居家护理小组,并定期由成员通过家访或电话访问对照顾者进行培训。

2. 2. 7 心理护理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高龄患者较为常见,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为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预先向其告知积极的心理情绪对术后康复更有利,以减少应激情绪。我们成立居家护理小组,由指定组员跟进掌握患者康复计划执行情况,给予患者及家属更多心理支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完成康复计划。

2. 3 效果评价

我们分别于患者出院时、术后3 个月和6 个月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如下。

2. 3. 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3]我们通过Barthel指数[4]评价患者ADL,Barthel指数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5]。

2. 3. 2Harris评分我们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价患者髋关节康复情况,Harris髋关节评分总分为100 分,90 ~ 100分为优秀,80 ~ 89 分为良好,70 ~ 79 分为中等,70 分以下为差[6]。

2. 4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通过SPSS 17.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 1 日常生活能力

两组THA患者ADL评分在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但术后3 个月及术后6 个月观察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见表2。

3. 2 髋关节功能

出院时两组THA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但术后3 个月及6 个月对两组THA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显示术后3 个月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6 个月时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3。

4 讨论

4. 1 护理延伸服务有利于THA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康复所需时间较长,现如今医疗资源紧缺,加上患者自身经济条件限制,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一般术后1 周左右就出院回家休养,这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大部分还依赖家属,也给家庭提出了更多挑战,家属需要了解更多的疾病及康复知识。而护理延伸服务正是病房工作的延续,医护人员通过电话回访、家庭访视使患者家属参与和支持患者的康复,能够明显减少老年患者意外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在生理、生活、心理等方面达到全面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家庭康复知识的普及、强劲的社会支持、有计划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使得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得以较好地恢复。

4. 2 护理延伸服务可促进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离院后康复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存在的家庭护理问题较多,由于家属或陪护相关康复锻炼的知识缺乏,从而容易导致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不佳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不仅取决于手术的技术,更取决于患者及家属的照护能力。系统而有计划性的护理延伸服务使得照顾者能够不断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并提升护理技能,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效的锻炼,达到髋关节功能的良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7]。

全髋关节术后康复护理 第4篇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医;康复;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我院骨科开展较多的一项手术,在治疗髋关节疾病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的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有较好的帮助,但对康复护理的方法尚没形成系统的理论和认识[2]。本文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了中医康复护理的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60例,均为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58-92岁,平均年龄(69.5±5.6)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50例,股骨头坏死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8例。将以上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精心的术前准备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给予中西医健康教育,向患者提供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术后康复等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初步动的假体关节的作用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对手术治疗过程放心,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对照组在术后进行抗感染等治疗及常规护理,具体包括:①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切口痊愈情况,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伤口换药及静脉输注药液。②做好病房环境的清洁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③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为患者拍背,指导患者咳嗽、吹气球,帮助患者恢复。④嘱患者注意饮食营养,多食用优质蛋白质,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⑤从手术室到病房的搬动过程时动作小心,轻搬轻放,二到三人同时用力搬运。⑥嘱咐患者出院后继续保持康复锻炼运动,定期进行X线复查及功能康复情况检查。观察组增加中医康复护理的内容,具体包括:①给予患者丹参、牛膝、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②对肢体肿胀不适者,使用含桂枝、苍术、细辛、伸筋草等的外用膏药敷贴。③经患者同意进行针刺治疗,取穴为足三里、内庭等穴位,每天1次。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对率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随访1年,观察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关节脱位,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节脱位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最大年龄为92岁,术后活动很好,生活能够自理。具体情况。

3 讨 论

3.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中医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常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康复情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手术患者长期卧床休息,静脉流动速度降低,再加上手术时静脉受损,最终形成的腿部静脉的血栓。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药方中含丹参、牛膝、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的成分。

3.2 饮食调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应注意调理气血,故护理人员嘱观察组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辅以决明子和蜂蜜润肠通便,告知患者要少食多餐,不要食用肥甘厚味之品,不要暴饮暴食。待肠胃缓和后,可建议患者食用蛋花汤、瘦肉粥、牛奶、赤豆红枣粥、蜂蜜膏,以起到和胃健脾的功效。便秘患者,遵医嘱给予润肠通便药或针刺大肠兪、天枢、脾兪、足三里等穴,理气通便,还可行中药保留灌肠。

3.3 康复护理 观察组在术后帮助患者进行系统的肢体锻炼,尽早恢复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可首先抬高患者的下肢15°左右,患肢用弹力绷带由足尖从紧到松缠到大腿根部,防止下肢的靜脉血液淤积。在肌力有所恢复后,还应注意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可取卧位做髋关节的屈曲及外展运动,每次完成5-10个动作,每天至少做3次。术后3-5天,开始使用CPM机锻炼膝关节和踝关节,一般从20o-30o开始,每天2次,每次30-60分钟,循序渐进,逐步调整度数到患者能承受的极限。

3.4 关节脱位的预防 关节脱位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动作过于粗鲁,从手术室到病房的搬动过程时动作不小心有一定关系。患者在术后尚处于麻醉状态,在关节遇到外力作用时更容易出现脱位。我们在搬运患者时注意轻搬轻放,护理人员、护工和家属应同时用力搬运,减少因动作不一致而导致的关节脱位。本研究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关节脱位,但两组患者的关节脱位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组样本量较少有关。

3.5 出院指导 在患者准备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继续保持肢体的康复锻炼运动,不要让患侧受到压迫或承重,不盘腿而坐。定期来医院进行X线复查及功能康复情况检查。

综上所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及护理,可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晓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中医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8):3666-3667.

全髋关节术后康复护理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取4月~2月入院并接受TKA的患者48例,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在34~73岁之间,平均年龄(52.7±12.1)岁。骨性关节炎3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病程持续20~57个月,平均(29.2±8.6)月。

1.2康复治疗方法TKA术后患者为了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延缓退行性改变,常需做各种功能锻炼,主要慢下蹲运动及快、慢步交替行走等。在进行这些训练时,应遵循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切勿急于求成尤其是老年患者,其关节生长功能较年轻人更弱,因此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给患者制定合理可行的锻炼方案,帮助其身体机能的尽早康复。鼓励患者坚持计划进行恢复。术后2d,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直腿抬高、卧位伸膝训练。患者平坐于床上,前躯直立,双腿尽量前伸,直到大腿后方有牵引感,控制好幅度,不能产生剧痛。鼓励患者坐起、站立。术后7d,鼓励进行步态训练,如重心转移、增加负重能力,平衡训练、下蹲训练等。加强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叮嘱患者尽量伸膝,保持股四头肌收缩10s,然后休息10s,5~10min/次,50~100次/d,最好达到肌肉有轻微酸胀、疲乏感,此方法能够增加肌力,防止肌肉萎缩[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伸直比屈曲要困难得多,同样也重要得多,只有伸直了腿才能正常行走而不引起疼痛。因此术后早期应该及时开展伸直训练,具体方法是患者坐起练习按压膝关节,尤其术前伴有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将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每次都要维持5min左右,到患者不能忍受的疼痛程度为止,这是锻炼伸直的最好方法,伸直训练如果不能很好执行,伸直障碍的后遗症发生率会比较高,因此术后康复训练务必重视伸直训练。同时鼓励患者及早下床进行练习,争取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

1.3评价指标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SS评分,据此评定康复治疗对患者TKA术后的影响。满分100分,总分>85为优,70~84为良,69~60为尚可,60以下为差。

2、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用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疼痛、功能、活动度和稳定性上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得分(82.7±3.1),对照组总得分(94.5±2.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康复治疗对于TKA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疗效。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是减轻关节炎的疼痛或修复严重的身体关节损伤。TKA目前是最常见的骨科手术,虽然患者短期和长期的满意度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别[2]。随着材料科学的进展、制造工艺的改进以及医疗技术的提高,TKA已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膝关节病变的临床外科治疗中,但是手术后直到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的质量与其最终关节功能恢复的程度直接相关[3]。

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并评估康复治疗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4]。作者通过选取本院自4月以来收治的接受TKA的患者4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TKA术后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康复治疗。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SS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稳定性)、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据此评定康复治疗对患者TKA术后的影响。根据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HSS评分和RO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得出,康复治疗在TKA患者的术后恢复中,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显著,是临床上较佳的选择之一,应该进行进一步推广[5]。相信随着骨科医生经验的丰富和技术的不断完善,TKA术将取得越来越令人满意的疗效,患者缓解痛苦和家庭负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鲍凤,张洁萍,杨华,等.22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安徽医学,,32(1):97-99.

[2]熊莺,黄文杰,李青,等.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康复方法的效果研究.护理研究,2011,25(12):1088-1089.

[3]麦明泉,麦振达.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疗效观察.临床医学程,,19(9):1521-1522.

[4]孔梅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管理.中国当代医药,,20(03):138-139.

全髋关节术后康复护理 第6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可减少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第7篇

正常解剖

髋关节是球窝关节,股骨头嵌入骨盆的关节

窝内(髋臼)

手术指征

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老年人。由于人造关节会发生磨损,手术通常不用于青年。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

*保守治疗无效的髋关节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6个月以上)

*X线确诊的髋关节骨关节炎或关节炎 *因髋关节疼痛不能工作、睡觉或活动

*髋关节修复术后关节不稳

*部分髋部骨折 *髋关节肿瘤 手术禁忌症: *髋部感染

*髋关节周围皮肤缺失

*股四头肌瘫痪

*腿和足部严重的血管性疾病(周围血管病

变)

*神经病变(神经病)影响髋部 *严重的限制性神经功能紊乱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疾病晚期,如癌转移)

*病理性肥胖(体重超过300磅)

手术过程1

髋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连接股骨头和骨盆的关节窝。全髋关节置换术就是手术置换髋关节内损害的骨质。全髋关节置换

术包括三个部分:

*用塑料关节窝置换髋关节窝(髋臼)

*用金属关节头置换碎裂的股骨头

*用金属杆插入股骨干来增加人工关节的稳

定性

半髋置换术,是用假体置换股骨头或髋关节

窝(髋臼)

术前将对患者作全面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残疾程度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术前身体状况

和心肺功能,以判定他是否应该接受髋关节

置换手术。

手术在局麻或腰麻下进行。整形外科医生沿着患侧髋关节作一个切口,暴露髋关节,切除股骨头和髋关节窝

手术过程2

然后将金属关节头和金属杆置入股骨,将塑料关节窝置入扩大了的骨盆关节凹。将人工关节固定好(常常用一种特殊的水泥固定),将骨附近的肌肉和肌腱复位,最后关闭切口。术后患者髋部包扎大量敷料。术中放置一条细引流管以排出关节区多余的液体。

1.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1.1 一般护理

术后进行常规监测T、P、R、BP、SpO2、HCE等,24h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切口疼痛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同时,保持引流管通畅,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并保持持续负压,防止扭曲、压迫,防止血块堵塞,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记录出入量及伤口出血情况,如术后4~6h内引流量>300ml、色呈鲜红,或短时间引流量较多伴血压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止血、输血的准备工

作。并随时观察患者神志、表情、睡眠,以及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还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的体位不应一成不变,主要取决于手术中所安置的人工臼杯前倾角与假体柄前倾角的相互关系而决定患者体位[2],因此,术后需与手术医生交流,了解术中安置的人工髋关节位置,这对术后正确的体位护理有重要意义[3]。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位,应取仰卧位,患侧肢体常规置于髋关节外展30°、屈伸0°、内外旋0°、膝关节0°位(外展中立位),或根据人工假体柄和臼置入的角度将患髋置于屈伸0°、外展30°、内旋15°、膝关节0°位(外展内旋位)。允许患者健侧卧位,但应注意保持患侧肢体处于上述体位。为此可将特制的梯形软枕放于患者两腿之间,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允许患侧肢体在上述体位状态下髋膝关节伸屈角度为0°~9°。

1.3 术后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

术后当天:患者清醒后即可开始踝、膝关节活动训练,鼓励其行跖趾关节伸屈和双侧踝关节伸屈,2~3次,5min/次;逐渐做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锻炼,要求患者尽量将膝关节伸直。术后第1~2天:床头摇起(不应超过30°),取平卧位,加强训练强度,指导患者有规律地、主动地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和跖屈活动,并指导患者作踝关节环转运动,每组顺逆时针环转各30~50次,以上两种练习交替进行,每隔1h练习5~10次,早中晚共3回;同时开始髋、膝关节屈伸训练,即交替抬高髋关节和膝关节,被动做登自行车动作,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时要保持髋关节相对稳定或将硬枕放在患侧膝关节下,鼓励患者尽量在旋转中立位的状态下将膝关节伸直,抬起小腿,20次/h,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每天做4~8h;同时加强健侧肢体锻炼,屈髋、屈膝收缩健侧下肢肌肉,锻炼过程中,鼓励患者配合深呼吸运动。手术后第3~7天:主要是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当股四头肌足够强时,可开始练习直腿抬高

试验,为患者下床负重锻炼做准备,指导患者床上坐起—坐床边—床边站立—拐杖行走及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或陪护共同掌握协助患者上、下床的方法,从健侧移坐至床边,待患者适应后离床;手扶床沿站立,健肢负重,患肢不负重,至下肢肌力恢复后进行站立后伸和外展练习;将患肢慢慢后伸,抬头挺胸,保持上身直立,拉伸屈髋肌群,然后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拉伸髋关节内收肌,30次/组,每天3组,应避免髋关节屈曲>90°(>90°会增加髋关节脱位危险)。术后第8~14天:训练到患者有足够的力量可自行站立时,可在护理人员和学步器的帮助下进行3点交替步态训练,或扶掖杖进行4点交替步态训练,逐渐过渡到2点步态,使患肢部分负重和4点步态完全负重,然后由双拐过渡到单拐,最后弃拐行走,最后进行生活习惯训练,如坐在椅子上穿脱鞋袜训练,下楼梯训练,自行车训练等。术后2周后可拆线出院。

1.4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及指导

一般术后2周出院休养,但患肢功能的恢

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必须指导患者坚持在家锻炼:一般情况下扶双拐行走6~8周,这期间继续住院时的各种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增加行走距离;术后8周~4个月,此阶段主要锻炼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可使用单侧手杖,单腿平衡练习,术侧单腿站立1min;指导患者术后6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如二郎腿、坐位穿鞋、坐矮凳及弯腰拾物,以防假体脱位。为保护假体和延长假体的寿命,要求患者禁止跑步、跳跃、爬山和举重等活动,并且控制体重以减轻假体的负担。嘱患者术后1、3、6个月来本院复查。

2.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通常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手术”,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成形术是患者一次特殊的身体体质考验,该手术并具较高致残率。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护理工作和康复指导在股骨颈骨折治疗过程中的地位尤

全髋关节术后康复护理 第8篇

关键词:系统化,康复,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 是治疗髋关节相关疾病,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矫正局部形态学畸形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1]。王红等[2]发现THR的疗效及术后康复情况与术后康复护理有相关性。本研究则旨在通过分析172例年龄≥50岁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研究系统化康复护理与常规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 以指导制定有利于该类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 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THR) 的172例患者 (年龄≥50岁) , 其中男性79例, 女性93例, 平均年龄 (45.3±8.6) 岁。随机分为两组各86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适应证、术前ADL评分及Harris评分等基线, 经检验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 我院进行THR的172例患者 (年龄≥50岁) ,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6例。分别进行系统化康复护理和常规康复护理, 采用Harris评分和ADL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12周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计分。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与常规骨科康复护理。研究组采用基础护理与系统化康复护理, 其中包括:早期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并发症的预防、患肢及关节的系统化康复训练等内容。

1.2.3 评分标准

以国际公认的Harris评分标准[3]及ADL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即Barthel指数) 为依据评价术前后不同时期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包括关节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及形态学畸形等四方面, 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中, 70分以下为差。ADL量表常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 其中包括了进食, 洗澡, 修饰, 穿衣, 控制大、小便, 上厕所, 床椅转移, 行走 (平地45m) 及上下楼梯共10项评定内容, 各项得分为0~15分不等, 以总分100分为正常;60分以上者为良, 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 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者为重度功能障碍, 生活依赖明显;20分以下为完全残疾, 生活完全依赖。

注:表2中*表示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示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示与术后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q1为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 q2为术后4周与术后2周比较, q3为术后12周与术后4周比较。研究组Barthel指数q1=7.43, ν=2, P<0.01;q2=18.26, ν=2, P<0.01;q3=1.61, ν=2, P>0.05;Harris评分q1=7.93, ν=2, P<0.01;q2=21.36, ν=2, P<0.01;q3=2.03, ν=2, P>0.05。对照组Barthel指数q1=3.26, ν=2, P<0.05;q2=8.41, ν=2, P<0.01;q3=1.29, ν=2, P>0.05;Harris评分q1=3.49, ν=2, P<0.05;q2=10.21, ν=2, P<0.01;q3=1.72, ν=2, P>0.05

1.3 统计分析

Excel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 表示, 采用F检验, ν总=N-1, ν处理=k-1, ν区组=b-1。组内比较采用SNK检验 (即q检验) , ν=νe。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内比较

两组组内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发现均有术后2周、4周及12周时分值较术前显著提高 (P<0.05) , 且有术后4周分值显著高于术后2周 (P<0.05) 。

2.2 组间比较

研究组术后2~12周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且以术后4周时最为明显。具体数据详见表2。

3 护理对策

3.1 基础护理

3.1.1 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注意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观察切口有无渗血、血肿、日引流量及引流液体颜色等情况并准确详细记录。术后首个8小时内引流液应占术后首日引流总量的60.93%[4]。术后6小时给予半流质或普通饮食。并注意预防尿潴留、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3.1.2 心理护理干预

让其认识到康复训练对髋关节功能康复的重要意义, 及对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的作用。亦让其了解到康复训练的计划及可能出现的困难和疼痛。同时尽量鼓励安抚患者, 以缓解其心理压力, 并讲解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信心与决心。

3.2 常规骨科康复护理

①术后1~3天, 教会患者正确的术后体位, 并嘱其保持患侧下肢外展15°~30°中立位, 着“丁”字鞋, 并于两腿间置放一大小适度的软枕。指导患者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患肢主动肌收缩-舒张等长收缩;术后3~13天, 指导患者进行CPM锻炼;术后14~21天, 指导患者在护理人员帮助下练习起坐, 坐床沿, 坐椅子, 及主动骸、膝屈曲和CPM锻炼;术后22天, 平举患者双手帮助其练习平地步行, 2~3次/d。

3.3 系统化康复护理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 尽早对患者进行系统化康复护理。护理前根据患者术前评分情况及手术情况, 为患者制定渐进的、系统的、全面的康复护理方案。

3.3.1 术后当天

平卧位下使其患肢外展至中立位, 髓关节外展20°~30°, 并着“丁”字鞋固定患肢。患者麻醉苏醒后, 嘱其立即开始主动进行股四头肌等长及踩关节主动踌屈、背伸等锻炼, 锻炼频率保持在10次/h, 持续8h。

3.3.2 术后1~2天

(1) 进行跺关节屈伸练习及抗阻力训练, 每个动作保持5~10s, 每组5~10次, 根据情况练习5~10组/d。 (2) 进行股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 每次保持5~10s, 每组5~10次, 根据情况练习5~10组/d。 (3) 护理人员指导陪护按摩患肢, 并用骨创治疗仪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下肢深静脉栓塞。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 预防肺部感染。

4 讨论

髋关节疾病及手术治疗后存在髋关节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均有重要影响, 因而髋关节的术后功能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THR为髋关节疾病的常用手术治疗方法, 然而其术后护理方案并不完善, 康复护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虽已明确, 但目前对针对性较高的系统化的康复护理方案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 在基线信息无显著差异的组中分别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及系统化康复护理以对比临床疗效。

研究中采用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是临床常用的髋关节疾病患者功能与症状的综合评价系统[5], 被广泛应用于髋骨关节疾病的临床诊治, 作为评价疗效和康复情况的标准。ADL (Activies of Daily Living) 量表用于评价维持人类生存和适应社会等活动的功能状况及能力的水平, 本组选用的PADL评定方法为Barthel指数评分计数法, 其具有简单, 可信, 灵敏度高等优点。两组指标联合应用可较准确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自理能力、行走能力及畸形与活动度。本组所有评定均在训练室内完成, 评定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训练, 在功能评定训练室的测量结果较其他环境更为准确[6]。

组内比较发现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 术后2周时即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说明两组方法均为有效护理干预, 且术后4周的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改善尤为明显。组间比较发现研究组各阶段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即表明系统化康复护理在髋关节功能康复中更有优势。据此分析可能影响康复护理效果的因素有: (1) 系统化康复护理中的术后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康复训练重要性及正确方法的了解和认识, 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更大程度上的合作, 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力。 (2) 针对性强系统化科学化的康复计划符合患者功能恢复的需要和术后机体的实际情况, 更合理有效。 (3) 极早期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7]。

因而, 系统化康复护理较其他护理方式更有利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康复, 缩短患者疼痛时间, 下床时间并改善预后,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江月玲, 周彤.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14) :12-14.

[2]王红, 丁勇, 田娟.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诸因素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 (8) :1326.

[3]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 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 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J Bone JointSurg (Am) , 1969, 51 (8) :739.

[4]苏晓静, 李丽, 胡智飞.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引流的观察和护理[J].现代护理, 2005, 11 (4) :292.

[5]方汉萍, 杜杏利, 郭风劲, 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 :16-19.

[6]曲晓红, 彭广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8例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24) :15-16.

上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走进秋天下一篇:卫生院岗位绩效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