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于李白范文

2024-09-15

感于李白范文(精选8篇)

感于李白 第1篇

感于李白

你回眸,我遥望你的孤傲;

你转身,卧垂泪你的沧桑。

——题记

你是那个世界的仙人,无人可与你相提并论。千年后的我们伫立凝望,只为记起你一世的沧桑。(开门见山,肯定李白的历史地位,奠定赞颂的基础。)

你是诗仙,更是酒仙。你醉那“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思念;你醉那“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旷;你醉那“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离别;你醉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你的诗因酒而更加轻狂浪漫,你的酒因诗而更加香醇清凉。

你在一个腐暗的朝廷“得宠”,不知是蒙蔽了你的双眼,亦或是陈酒醺醉了你的心灵,你沉沦在一个不属于你的地方,为了一个空谈“济苍生”的梦想。

所幸,你还是清醒了,你还是那个不羁高傲的你。高力士为你脱靴,杨贵妃为你研磨。你漠视着这些愚蠢市侩的人们。迟疑着一个尚未到来的定局。

后来发现,我误会了他。你是云中的青莲,仙人,正直且善良。是一个受苦受难的民族让你困惑;是满腔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你迷醉。所以即使是伟大的仙人,也无力改变注定受难的定局。你高吟“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所以你所有的愤懑不满都融进了滚滚的长江水,惊涛后流逝。

所幸,你最终远离。你看尽了世间繁华,逃出那个囚禁你的.宫殿。你游历大江南北,每一颗石都印上你的足迹;每一粒沙都刻上你的诗句。你畅快的醉,醉的人生短暂没有百姓黎民,没有万世沧桑,你看到的是一个属于与你的世界清静无忧。

可是,总有清醒的时候,总有梦碎的时候。你看到的还是一个真正风雨飘摇的国家,你无力改变,你痛心不已。于是你一直都在醉与醒之间挣扎,游离……

终于,你的一袭白衣,惊碎河中月的倒影。

终于,涟漪荡出了千古绝唱……

感于李白 第2篇

感于读后感-07-15 18:54日间有幸读了一本书,虽未读完,却被书中之书评所感。

本来对书评、影评之类不甚大兴趣

也因报纸之流着实没甚好感或为商业性更甚或为矫情性更甚否论均之为财名二字

想起自己也算是学涯十数年却从未做过这么有雅致的读书人读书写之读感

说起读后感现在人莫有不熟悉之但凡在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高中加之所谓的高等教育之类中的人

看本不喜爱看却要求着必须看的书后,必然要写的东西;更甚者强迫看之的电影、参加的活动都要有个什么观后感的

无非是些所谓“主流”要些称颂要些正统

而真正做个读书人读自己爱读之书随手记下读之所思读之所感却未曾有过

可见这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也不过是个活计而非成就个读书人

想想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似乎都没怎么接触过而这感知还是在所谓的读书生涯结束之后才略有所得

奇怪这十数年的教育为着了什么?

读书时老师总是划分个段落总结个思想提炼个内容之类吾等诚惶诚恐谨记于心为着考试不失一分苦背死记

有聪明者几年下来学着了规律于是总结提炼与老师之教参相差无几

于是乎老师夸赞欣慰同学鼓掌称贺自己也能得个自信满足于是乎便有了个“良性循环”

本来一书评但凡读书人该读书时便能有所得便会有所记到了一定时候方就有了“书评”一说

或好或坏或支持或异议或精深或归纳或抨击或歌颂总归是自己的所得

之后或拿出来与人同议或留与自己后思来得总也有个进步之类的

想起曾在篇文章看到一作者说自己的文章被编入教科书同时亦有教参之流帮助他人读解很是荣幸

于是赶忙去找来看看完之后大惑竟不知自己原来写此文章是这个意思

约莫说了“惭愧,还不如教参之了解自己的文章”

以前觉着好笑这教参也够能编的`而后却越想越害怕多少年我们把教参当圣旨来学老师把教参当金科玉律来教

结果是什么?而事实又是什么?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的来回好几次却没教给我们留下个真实

那样的学习文章如何留下个能自己写个真实所感的读后感现在想来也越发可笑

写作文的必要要求不可缺少的一条便是“要有真情实感”

一个P大的孩子谁有那么多经历谁有那么多愁善感

于是批量生产化的结果就如我这般看到本书同时附着着书评都要大惊小怪一番

而后乱七八糟想一通

结果留下一笔郁闷

感于李白 第3篇

有一次我正在上《动物说话》这首歌曲, 教材中刻画了小动物们不同的声音特点, 学生通过各种动物的叫声了解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和音乐形象, 用身体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各种小动物的特征。在学会歌曲后, 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根据乐曲中的动物形象进行表演, 随着轻轻的乐曲声响起, 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表演了起来。喜欢跳舞的同学, 纷纷展现出了或优美, 或活泼的舞姿;喜欢打击乐的同学用乐器给歌曲伴奏;正当我为孩子们的表现感到高兴时, “轰—轰轰”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入了大家的耳膜, “怎么回事?”“老师, 黄某又来捣乱了!”有一个学生忿忿地喊道。 (黄某是他们班最顽皮的学生, 他患有轻微的多动症, 而且喜欢搞破坏, 我原本以为再顽皮的孩子也是很喜欢小动物的。)

我向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 只见黄某扭动着腰肢, 张牙舞爪要往跳舞组中挤, 我看了有些恼火, 很想制止他, 而脑中的教育观提醒我, 发火是不明智的, 我再看他的动作挺像狗熊的形象, 于是灵机一动, 微笑着对他说:“黄某, 你是在表演狗熊吗?”他以为我一定会批评他, 歪着脑袋低着头不吭声, 眼睛却偷偷地瞧我, 同学们都静静地注视着我们, 看我怎么做, 我笑着对跳舞组的同学说:“小鸡, 小狗, 小猫们, 原来你们请了狗熊来做客呀, 你们还请了哪些小动物呢?”同学们一愣, 似乎有些不相信, “还有小白兔, ”有位胆大的学生冒出一句。“请得不错, 小白兔的舞姿很美, 肯定能为我们的音乐会添彩的!”我马上鼓励道。“还有布谷鸟, 他的歌声最美!”又有学生接道, “有天鹅, 它会跳舞!”“小猴也会演奏乐器哦。”

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 学生的兴致上来了, 他们依据往常的习惯, 还操起乐器模拟小动物, 结合进了原先的乐曲当中, 再看黄某也不再乱叫乱搞了, 跳得也是有滋有味。望着兴致勃勃的学生们, 我突然有个感触, 这不是很好的第二次创作吗?该给它改个名儿, 就叫《快乐的音乐会》吧。

立项本科,感于创新 第4篇

摘 要:创新性实验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通过在创新杯课题组的学习与实践,使我对科研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本科生 创新性实验 综合能力

*通讯作者:周宪民

1.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资助:(No.071040316)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30660167)

Undergraduate project in the sense of innovation

YU Ya-jie1 HU Shao-fan1 ZHONG Peng-ying1 OUYANG Han1 WANG Yang-yun1 ZHOU Si-yuan1 WU Jia-wei1 ZHOU Xiao-chen2

INSTRUCTOR: ZOU Jie-xin3 WANG Yan3 ZHU Chun-chao3 YAN Tao3 ZHOU Xian-min3*

1.2nd Clinical Division of Medical College Nanchang University, 2.1st Clinical Division of Medical College Nanchang University,

3.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 Medical college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

Abstract:Innovative experiment trains the creative-thinking and teamwork of students, thus improves research ability and overall skills of undergraduates.Through the practice in the Innovative Cup research group, I forme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Undergraduates; innovative experiment; comprehensive abil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ZHOU Xian-min

在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下,本科生缺乏自我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学校根据国家大学生本科教学的要求,特此拟定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期望通过开展实施本计划,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作为本科生的我有幸参与到了创新性实验项目中,通过在创新杯课题组的学习与实践,使我对科研有了新的认识。

一、查看文献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搜集准备

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科研来说,前期的材料和经验储备很重要。我所参与的创新性实验项目是综合性实验——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实验研究。加入这个课题组后,我们学会了如何快捷、有效的检索医学文献,之后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详细的工作计划。导师还为我们提供了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杂志,以增加我们的专业知识,这无疑为我们之后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二、科研方法的掌握

在本课题组实验中,我们通过给实验组白鼠灌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实施人工干预将其感染,从而构造实验动物模型。在以往实验课程中大部分过程是由老师提前帮我们完成的,而我们对其整体方法掌握不全。但在这个实验项目中,从实验方法的选择、制定、实验材料的准备以及实验结果的检查和验证均是由我们自己设计完成的。通过这样一整个过程,我们学会了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了一些病原学和免疫学的实验方法,这些在我们以后的科研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三、科研精神的培养

1、认真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

科研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工作。在进行我们这个课题实验过程中,每天都要为实验动物进行喂养和清理等工作,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状态改变,为保证实验动物的存活,我们得认真的照料,同时还要在工作日志上把这些情况一一记录下来,这些操作要每天不间断的持续到实验结束,随后还要进行后续的实验,如试验结果的验证、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因此,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工作不仔细、态度不端正,那么这个科研项目就无法完成。

2、团队协作精神

科研是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够很好完成的工作,是对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由于本科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够,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成员们在一起探讨,寻求新的思路与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实验的完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此外,不同的人对实验现象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不仅增加了实验的客观性,更增添了实验的发展。

四、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目前在大学校园内开展了许多学生参与的研究团体活动,但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整个过程的活动却很少,学生在科研项目的选题和具体的研究方法上缺乏自主性,大多是由导师决定,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或者仅对导师布置的任务按部就班。然而,此次的全国创新性实验项目改变了这种现状,为本科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由学生将平日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让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构建、自主操作完成这样一整套科研过程。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通过参加本次创新性实验项目,我们无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抑或是在科研技术与方法的掌握上,还是在培养科研素质与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锻炼。汗水的付出让我更加了解了科研的艰辛之路,也更加明白了对待科研所应有的态度,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我们会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更好的促进科研项目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秦达念. 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的方式和意义[J]西北医学教育, 2003,(03).

[2]程基焱,余鸿,刘广益. 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四感于秋作文500字 第5篇

当炎热的夏天迈开了离开的脚步,转眼间,秋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降临到了人间,“她”给大地换上了金色的新装,给农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让空气中充满了桂花的清香,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欢乐与祥和。

“看”秋

看,果园里苹果红透了脸,香蕉笑弯了腰,梨子则穿上了黄澄澄的新装,好似一位位战士,时刻准备保卫家园。一旁,不起眼的柿子穿着不那么红的衣裳不甘示弱地向其他穿着鲜艳衣裳的水果赌着气。我真想变成细雨,去给水果们带去滋润,我真想化作秋风,给它们带去凉爽,让它们感觉到秋天的.到来。

“闻”秋

闻,用鼻子轻轻地闻一闻,闻到的便是秋天的凉爽和桂花香的气息;闻,用心闻一闻,闻到的满是秋天带来的舒畅和愉悦;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闻一闻秋天的味道,就会闻到专属于秋天的味道,你就可以闻到秋天给你带来的好心情。

“摸”秋

摸,拾起一片落叶,用指尖感受一下秋天带来的凉爽,用手掌去感受一下秋姑娘带来的美好祝愿。享受秋姑娘带来的无限风光;摸,摸一下树叶的茎脉,仿佛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一阵凉爽的秋风吹过,落叶齐刷刷的飘了起来,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金黄色蝴蝶在空中展翅高飞。

“听”秋

听,早晨金鸡的一声长鸣,家乡的人们都睁开了那双困倦的眼睛,准备迎接新的一天。许多孩子们背着大大小小的书包,和自己的好伙伴有说有笑的往学校的方向走去,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听,放学的铃声随着风声响起,孩子们又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飘落在路边的树枝被踩得发出“嚓嚓嚓……”的声响,孩子们有说有笑的走着,秋天不仅送来了凉爽和丰收,还送来了无尽的欢乐和祥和。

秋天是个神秘的季节,只要你用耳朵去细细聆听,用心去慢慢感受,用你那敏锐的嗅觉去闻一闻,用你那明亮的眼睛去观察,就会发现秋天无与伦比的美丽。

★ 李白

★ 《将进酒》-李白

★ 李白名诗

★ 送友人李白

★ 送友人 李白

★ 李白记叙文

★ 唐诗 李白

★ 李白之死

★ 行路难 李白

感于失落文明之侧作文 第6篇

圆明园,早就想来看看你,清代园林之精髓,八国联军罪恶炮轰过的圆明园,19世纪人类历史文化劫难的见证圆明园,浴火历劫而屹立百年不死的圆明园。看过圆明园复原缩微景观,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它的辉煌与魅力,因为这一切,根本无法与眼前的实景相联系。圆明园,你那恬淡秀美的武陵春色在哪里?你那曲桥塔影的平湖秋月在哪里?你那笙歌管弦的宴乐升平又在哪里?

荒凉,残破,倒塌的石柱,高大的石屏风,我抚着屏柱上精美的雕刻,仿佛触到了百年以前的累累伤痕。我一遍遍抚摸这些静卧的巨石,它们荒凉而寂寞,仿佛只有廊柱残破的一角,还留有燃烧后的余温,是那场大火留下的气息么?

我无法想象三天三夜炼狱般的焚烧。普罗米修斯历尽艰辛盗得的火种,为夸夫照亮追日征途的火把,在这里竟成了人类文化史上最大的刽子手。在熊熊烈火中,被刺伤的何止是中国的艺术,受污辱的又岂止中华民族?圆明园这块艺术的瑰宝是属于全人类的。

探访圆明园,我仿佛看到我们的祖先从刀耕火种里走来,从镣铐血泪中走来,从龙袍凤冠边走来。我们不能否认,那在有些人看来并不文明的时代,创造了人类艺术史上最大的瑰宝。翻开15世纪开始的史册,那些自命文明的国家,哪一个不是在对别国文化的践踏和掠夺中建立起来的?西班牙的铁蹄踏上美洲大陆,满载黑奴的货轮行驶在大西洋上,英法将罪恶之火烧向东方的万园之园,就连当今最推崇XXX*的国家,当初不也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尸骨和文明之上的么?这就是发展,这就是发展?

站在圆明园的断垣残壁前,站在人类失落的文明之侧,我不禁叩问历史,是否每个新纪元的诞生都伴随着艺术与文化的毁灭。如果是,那就意味着人类在一边书写历史一边焚毁历史。然而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又怎能算是民族?我们在战争硝烟中哭喊挣扎,在钢筋混凝土保护下的麻木迷惘的日子又能持续多久?或许历史的车轮终将碾去所有的愚昧和野蛮,但我们愿意历史朝哪边走,我们又在让历史朝哪边走?

探访圆明园,我按紧了历史的`脉搏,历史的目光透过圆明园,投向苍穹最深的云天:蓝天白云下,人是一个群体,没有圆明园的烈火,没有伊拉克的硝烟,没有国别,没有种族,只是一群人,团结而协作,共同创造着同一个家,属于全人类的家。

感于米开朗基罗的人生 第7篇

胡梦佳

“有英雄的才能,却没有英雄的意志;有强烈的激情,却没有这样的愿望,真是哈姆雷特式的悲剧!”这便是《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对米开朗基罗——这位享誉世界的雕塑大家,这位带有浓烈悲剧色彩的英雄最确切的评价。

文艺复兴时期,在遥远的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头顶天才的光环,就如文艺复兴长河ff i.--颗璀璨的明珠,照耀千。占。他是个传奇,是个天才,是个英雄,是个幻想家,是个创造者。他经历过一个时代,便造就了一个时代;他穿行过一个城市,便重塑了一个城市。《大卫》《创世纪》《胜利者》,这些艺术作品已不可单单被认为是艺术作品,它们是创造的奇迹。而能够驾驭这种种奇迹的,唯有伟大的米开朗基罗。

上天总是嫉妒英才的,他可以给予你天才的创造力,也会给予你无情的毁灭;他赐予你无限的光辉,也赐予你无尽的磨难。而米开朗基罗正是受了上天捉弄的人,于是他带着天才般的才华度过了他整个的神圣的痛苦牛涯,他的痛苦是他的弱点的产物。他愤恨教皇,却因怯懦而穷其一生奴役一一般无休止地为教皇工作;他深爱值得爱的人,却不曾被人爱。那些人无法承受他非比寻常的太过炽热的爱,而他与生俱来的病态的敏感多疑却总是伤害那些他视为平庸之辈的可怜的人们。他超凡的才能使他凌驾甚至超越了他的时代,却也因此只能被人钦佩却无法被人理解。他太卓越,他的所作所为与周围的那些“平庸”的人们格格不入,于是他瞧不起他们,此时他显得那样冷漠无情。他富有,却要赡养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因此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他对他的家是那样热爱,但那些令他失望的家人却常常使他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他热爱艺术,但超负荷的工作却使他一次次累倒。在被教皇逼迫工作的口子里,他的心血无数次被捣毁,他从未有机会创造出一件他自己真正喜欢的作品。他的一生太过痛苦,所以他热切盼望死亡的到来。

但他是米开朗基罗,他的作品即使他不喜欢却依旧流芳百世。他的一生因经历了太多苦难而愈发神圣,他的弱点依旧挡不住他英雄的光辉,湮灭不了他带给世界的福音。英雄也是人,怎么会没有弱点?他的弱点使他的形象显得更真实,更丰满。因此百年之后的今天,他的传奇依旧为人们传唱歌颂,他的灵魂依旧在他那些不朽的作品巾永生。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在于他的成就,更在于他用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奋斗勇敢承担苦难的磨炼。可以说,苦难造就了米开朗基罗。而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不求英雄,只求英勇;不求成就,只求成功。英勇地承担磨难,在磨难的洗礼中脱胎换骨,即使失败于追求成就的途中,也成功于战胜磨难的气概。那时的我们,即使成不了英雄,也拥有了英雄的气度。

苦难可以造就英雄,但造就不了完人。这世界上从来不会存在毫无弱点的人,就如永远都不会有毫无瑕疵的玉石。即便是天才与伟人,也绝不是完美的人。贝多芬有弱点,却创造出辉煌的音乐奉献给全世界;米开朗基罗有弱点,其作品的光辉至今闪耀;托尔斯泰有弱点,却有甘愿为天下黎民献身的热肠。弱点,并不能遮掩伟人的光辉。正视弱点,追求完美,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追于形,感于心 第8篇

“手艺”,于词汇解释是用手工从事的艺术或技艺;而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栏目,一个可以传承历史文明的载体。得知新杂志设置了“手艺”栏目时,欢喜之至。

自小便喜欢那些手工锤炼的物件,不仅喜欢完美呈现的成品,更喜欢观察制作的过程。老人们常常不解,一个爱哭闹的丫头怎能安静地看着粗糙的老手雕刻木头。那时,我也不懂,所谓观察,不过是盯着匠人们手中的刻刀在木头上来回打转。老人们猜测,那份安静可能来自一个孩童的好奇。

但是现在想来,我更愿意相信那是源自内心最纯真的喜恶,正如这个栏目的设置,是对历史的归回,对后现代化机械之外自然制造的尊重,是为了在追寻古朴技艺过程中的心灵沉淀。而当初欣然接下这个栏目,也应是出于对手艺的纯粹热爱。只是热爱之外,实践过程中,也会问题丛生。一个杂志的栏目设立应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都注定只能在曲折中成长。

虽是自小就对手艺有所偏爱,但是因为心拙手笨,也未能在这方面成有气候。因而像大多数人一样,只对老匠人的精湛技艺有一个泛泛的认知,只知道是好东西、好手艺,却不知为什么好,好在哪儿。在手艺的寻访中,与手工艺人的交流中,栏目的编写中,都有因陌生而产生的困扰。

明确栏目内容后,首先确定“手艺”,继而寻找该行当的代表,邀约采访,确定时间,沟通采访,拍摄制作工艺,编写稿件,审查检阅,校对设计……看似每一步都有条不紊、有章可循,但是每一步又存在很多不可控性,又因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其中稍有差错,下面的环节则无法顺利进行。

“用这个耪(pǎng)平琴杆,不容易暴差(cha)。”“不好意思,是什么平?”“耪平!”“嗯?”“耪地的耪!”这是在采访胡琴匠人杜长江时的一段对话。当时他边给我们解说边展示他制琴的独有工具—耪—拆掉自家1958年的钟表,用钟弦制作而成,因为听不懂他的专业术语,一连的询问让杜师傅非常无奈,我自己本身也很沮丧。本已经信心满满地感觉做足了功课,但是没想到连词都听不明白。因为不懂,也就只能听师傅讲解,一边琢磨吸收,一边把了解到的再详细追问,非常浪费时间。

因为不了解,观点很容易被受访者引导,有时因为艺人各有特色,手工制作过程中也会独有自己的特点,在介绍这门手艺时也可能会以偏概全,产生偏驳。如此便会影响栏目的稳定性与独立性。当想象的美好遇到残酷的现实,单纯的喜爱已经没法解决栏目遇到的困扰。

也许这就是一个栏目的生死存亡问题,而编辑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删掉栏目,要么改变自己。

因追寻而无畏,因懂得而深沉

相信每一本有追求的杂志都不会轻言放弃,《IN生活》也如此。如果我们的读者是所写栏目的行家,他希望看到的应该是受访者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我们的读者是单纯的手艺爱好者,那他希望看到的肯定是对未知的解答。

明确问题后,带着虔诚为完善栏目继续奔波。接触的手工艺匠人越来越多,也看到了各种不同的纯手工作品,与师傅们一起操作实践,体悟他们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在采访手工皮艺时,我上手缝制,虽然有杨师傅亲自指导,但缝出的样本仍是惨不忍睹。而这看似简单的缝制工作,杨师傅却可以边看电视边操作,其缝制出成品的针脚处却依旧规矩有型。这看似随意却工整的艺术,除了卖油翁的“唯手熟尔”,也还有技术含量和心境在里面吧。

随着对手艺认知的深入,也愈加发现自己手艺知识的匮乏。只是随着栏目的成熟与稳定,自己不会再因为无知而感伤、退缩,反而在追寻过程中,因为受匠人师傅们制作物件时的用心感染而无所畏惧。并因为了解了手艺的历史沿革而更加懂得坚守这份手艺的师傅们的良苦用心。

工匠们靠着常年熟练的功夫,制作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器物和装饰品。也许有的创造物已经失去了它们初始的功能,但是这些凝聚着祖先智慧的创造,却在未被工业化的农耕时期增添了无限光彩。而即便是被机械化批量生产覆盖的现代社会,工艺与效果也无法与纯手工制作比拟。

喜欢手艺,不仅仅因为匠人们的巧夺天工,还有感于匠人们制作物品时的心境。也许一件物品在外人看来不过就是它的物理功效,但是制作过程中,匠人的智慧与汗水已经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不管是刀工、刻工还是研磨、针工……每一种无不包含着匠人们多年研习的汗水与日积月累的经验。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匠人们制作的物品也是如此。即便是同一个匠人依据相同的图纸,在相同的环境下也无法复制自己的东西,因为心境不同,与材料产生的交流不同,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不用心体会是无法看出差异的。

追寻过程中的收获,不仅使个人的单纯喜爱升华到对手艺的深沉的爱,也赋予了这个栏目有型物品之外的无穷生命力。我们习惯了对未知充满幻想,继而探索、追逐,却又在揭秘后厌恶、抛弃,只是最终又会重拾喜爱,并且因为懂得,而爱得更加深沉。对人如此,对物亦然。

因呈现而精彩,因坚持而永恒

前段时间去台湾,最牵动我心扉的莫过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看到的17层镂空同心象牙球雕。据说它是历经祖孙三世雕刻完成的,构思制造的祖父,继承祖父遗愿继续雕刻的父亲,都没有见过成品的模样,到了孙子辈才终将其完成。

看完之后,除了感叹祖孙三代锲而不舍的精神外,就是对现世社会的反思。我们的高精尖技术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滋生了急功近利。中台禅寺里年轻的女师傅说,每一节台阶都是大师傅启发众生踏实做人。若手工艺人们也边幻想着美梦成真,边继续慵懒,我们何以见得像象牙球雕般精美的物件,匠人将物品制作继续革新,甚至世代为之,他们要的不是名利物质的即时收获,而是为不辜负自己的追求。

用心思索,耗神雕琢,以己之力,传人与乐。也许,这就是手艺能感动世人的原因,就是手工艺者们受尊重的原因。将历史发展承载于器物之上传承后世,呈现自然最初的发展模样。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祖先的智慧才流传至今,并继续传承,化为永恒。

世间事何不如此,选择了就要努力做到极致。杂志人把每一个栏目视为自己的孩子,从最初的构思、选题列表及备案的提出,到稿件成型,修改完善直至与栏目的匹配,无一环节不需要坚持。

“私伴”由最初的读者不解,到现在栏目作者被读者主动关心,“礼拜”由最初的高反稿率到现在的免检栏目,“知味”由单纯的网络索检编纂到邀约美食达人参与图文订制……一本杂志的完美呈现,需要栏目的有力支撑,而这份支撑源自对阻力的抗衡,对失败反思与调整的勇气,以及对现实的尊重和对文化的坚持。

我们在追寻中坚守,在彷徨中奋进。通过一个栏目体现一种品格,每一个栏目又组成我们杂志的追求。在追寻的过程中,结果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坚持的过程中传达着我们的理念,并假借栏目这一载体,感动并温暖每一个心灵,无论时世如何变化,都守住内心的坚持,让人们在繁忙的社会中心儿回归,不要忘记最初的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感于李白】相关文章:

关于李白的优秀作文:穿越时空当李白07-10

李白年表05-14

话说李白06-30

浪漫李白07-13

李白故里09-22

李白诗歌意象05-29

李白杜甫诗歌05-30

李白诗歌意象05-17

我看李白05-29

豫章行 李白06-13

上一篇:Intel上海交大笔试题目下一篇:迪斯尼公司副董事长及动画片部门董事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