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广播电视局文件

2024-06-26

黄冈市广播电视局文件(精选7篇)

黄冈市广播电视局文件 第1篇

黄冈市广播电视局文件

黄广发【2007】31号

关于组织好第八届记者节纪念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广播电视局,局属各新闻单位:

今年十一月八日,是我国第8个记者节。为了隆重纪念我们自已的节日,完美展现全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风彩,六月二十一日,市广播电视局专题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部署今年记者节的纪念活动。现就研究决定的几个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编辑一套《黄冈市优秀广播电视作品精粹》专辑。

全套书共分为《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专辑、《优秀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专辑、《优秀广播电视论文》专辑(共三本)。全书约三十六万字。由国家正式出版社出版,国家一级书号。为了搞好该书的出版工作,决定成立《黄冈市优秀广播电视作品精粹》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范从政;副主任:

王炼;编委会成员:范从政、王炼、饶水龙、余珍唐、夏菁、孙协川、童安全、卢亚荣、夏玉郎、吴文杰、王刚、华中华、许正清、刘堂纪、高国良、邹火旺。请各县市广播电视局,加强领导,抽调专人负责,认真地搞好《黄冈市优秀广播电视作品精粹》的作品搜集、整理、上报工作。

《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专辑,主要选编近五年来,我市在省、市获得一、二等奖以上的优秀广播电视作品;推送作品,每篇后面附上二百字左右的点评,介绍该作品在省市获奖等次,点评该作品的风格等,并附上点评人的姓名和单位、职务。

《优秀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专辑,要重点选送反映各县市带有地方特色、风土人情、社会名流等内容的作品,如《黄梅挑花》、《古竹新韵》、《神韵三角山》、《鄂东揽胜》、《寻根圣地—湖广麻城孝感乡》等。注意不要送画面作品,只选送专题片解说词。

《优秀广播电视论文》专辑原则上以宣传改革、理论探讨为主,同时也要兼顾事业发展、社会管理、经营创收、产业开发等内容。尽量选送原创性的论文作品,以及富有一定指导性、建设性的高质量的论文作品。

以上三个专辑作品,请于八月八日前将电子文稿和两份文印稿送市局总编室(邹火旺)。

二、组织一次评选、表彰全市“十佳编辑记者”、“十佳节目主持人(播音员)的活动。

“双十佳”评选活动,主要采取各县市推荐,群众评议,市局组织考察,在《楚天声屏报》上刊载个人事迹等形式,产生全市“双十佳”表彰人员。各县市局、黄冈电视台、黄冈人民广播电台各推存一名“十佳编辑

记者”,一名“十佳节目主持人”侯选人,楚天声屏报推荐一名“十佳编辑记者”侯选人。市广播电视局,对荣获“双十佳”人员,除颁发荣誉证书外,给每位颁发五百元奖金。同时,还组织一次外出考察学习活动。

为了搞好全市“双十佳”评选活动.市广播电视局决定成立“双十佳”评选领导小组;组长:范从政;副组长:王炼、夏菁;领导小组成员:孙协川、邹火旺、殷锦华、徐迎、朱鸿儒;请各县市局在八月底以前,将“双十佳”侯选人名单,两寸彩色照片两张,个人简历,三百字的事迹简介,一并送市广播电视局宣传科(朱鸿儒)。

三、组织一场记者节文艺晚会。

要求各县市局、黄冈电视台、黄冈人民广播电台、楚天网络公司各选送一个文艺节目。为了搞好这场文艺晚会,各县市广播电视局要引起重视,挑选最优秀的文艺节目,参加全市记者节演出,并请于八月三十日前报参演节目。十一月六日,到黄冈电视台排练,十一月七日黄冈电视台进行现场录播。选报节目请报送黄冈电视台(李青松)。

晚会期间,将举行表彰“双十佳”、举行“广播电视法规知识竟赛”颁奖和《黄冈市优秀广播电视作品精粹》一书首发式等活动。市四大家领导将出席文艺晚会并讲话;各县市广播电视局长,要作为各县市带队领导,参加全市记者节文艺晚会。晚会总负责人为王炼。

四、组织一场全市乒乓球比赛。

全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乒乓球比赛,将在蕲春县广播电视局举行并由蕲春县广播电视局承办。各县市广播电视局各组织一个乒乓球队,参加这次乒乓球比赛。比赛时间,初步定在十月十八日,如有变化,另行通知。

各县市局参赛人员名单,请于十月八日前报市局政工科(徐迎)。该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为饶水龙,副组长为许正清。

黄冈市广播电视局黄冈市广播电视学会

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广播电视记者节纪念通知报:黄冈市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发:各县市区广播电视局、局属各新闻单位黄冈市广播电视局办公室2007年6月26日印发共印30份

黄冈市广播电视局文件 第2篇

宜广发„2009‟26号

宜宾市广播电视局

关于下发2008年广播电视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县广电局、各直属单位:

为及时总结2008年广播电视工作,指导好2009年广播电影电视工作的开展,现将全市2008年广播电视工作总结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总结好本单位2008工作,安排部署好2009工作。

二○○九年二月二十三日

宜宾市广播电视局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我市广播电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广电局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强化宣传管理、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扩大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在农村的无线覆盖、加强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和安全播出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全面完成了本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于后。

一、以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根本,宣传管理工作呈现新局面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管理力度,确保舆论导向正确。一是严格了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总局和省局的要求下发了《关于重申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管理的通知》和不同时期的《近期宣传工作提示》,坚持举办大型活动和现场直播请示报告制度。特别是在“5.12”抗震救灾期间,要求各广播电视机构严格遵守灾后宣传纪律,全市没有出现违规行为。二是加强了队伍培训,对新闻、编辑、播音岗位从业人员采取送上级台轮训和在职学习等方法进行培训。三是在全系统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管理工作,对其他地方台违规播出低级下流节目的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强化了严禁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教育。四是各单位坚持视听评议工作,注重提高2

节目质量,丰富和美化了荧屏。10月份省局视听评议组来我市检查,对宜宾电台、宜宾电视台的节目给予了高度评价。2008年全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无一出现导向问题。

(二)围绕大局,精心组织主题宣传。

一是全市广电媒体推出了《学习贯彻十七大建设美好新宜宾》系列报道、《民生民本、共同关注》、《关注十七大》等栏目,重点反映全市各地各单位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典型动态。二是广播电视媒体重点开展好了对2008年初抗击冰冻雨雪灾害及灾后重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开辟了《全力抗击雪灾》栏目,在电视新闻和广播中大量报道全市灾情和各地抗灾自救的生动典型。三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广播电视媒体及时调整节目安排,在第一时间转播了抗震救灾新闻报道,将宣传报道的重点迅速转到宣传抗震救灾工作上来。市电台、市电视台、宜宾新闻网、广电报社和各县广播电视局分别派出了多路记者深入第一线进行采访报道。四是着重宣传报道了宜宾人民多举措、多形式支持奥运、喜迎奥运的典型动态。五是抓好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宣传报道工作,各广播电视机构纷纷推出专栏做好系列报道。六是完成了公益社会事业版块的重点宣传,如妇儿工作、“三下乡”、艾滋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征兵工作和社会公益活动等的典型报道。

(三)着力节目和栏目的创新创优,广播电视外宣成绩显著。

一是在2008年的四川省广播电视省级政府奖评选中,我市选送广播作品5件、电视作品7件,其中10件作品获奖。市电台的《宜宾市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2000多人主动退出低保》获长消息提名奖、《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党员干部进社区》获现场直播提名奖、《从盼不来的保护区说起》获专题优秀奖、宜宾县广电局的《众志成城抗洪灾》获连续(系列)报道优秀奖、市电视台的《惊涛中三小时大营救》获长消息优秀奖、《信访双卡制 卡住失职者》获长消息提名奖、《十五岁少女 噩梦十天》获专题提名奖、《真情改变明天——留守儿童朱小波的故事》获专题提名奖、《横江大火:天灾还是人祸》获评论优秀奖、《酒都播报》(2007年6月6日)获十佳栏目提名奖。二是市电视台精心打造的大型纪录片《国立剧专在江安》和《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相继拍摄完成,并将陆续在央视和省级卫视相关频道播出。南溪等县广电局还在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宣传任务的同时,拍摄了一批电视短剧,使县级电视台的节目内容和质量有了一个新的提高。三是我市广播电视外宣任务超额完成。全年市电视台在中央台用稿32条,播出专题3部,在四川台用稿444条,播出栏目23部,《中国宜宾》在美国斯科拉卫视电视网播出34部,欧洲卫视台播出2部;市电台在中央电台用稿23条,新华社通稿13条,中新社用稿15条,人民日报用稿2条,川台用稿280条。

(四)加大民生类节目,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市电台、电视台在开设的《文明宜宾在行动》、《明荣辱 树新风》专栏中,对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进行了监督报道,促进市民素质的提高;二是广电报(《新三江周刊》)开设的《关注》栏目中,对社会生产、生活、机关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不正常现象、不和谐音符予以曝光,如《高店农民工工伤纠纷》、《六年前的拍卖案,到底侵害了谁的财产》、《人行道上的“圈地”》、《学校门前卖“私彩”家长忧心》等进行了报道,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三是各广电媒体对一些在重点工作中行动迟缓、推而不动的现象及时曝光,使问题及时得以解决,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二、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为抓手,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建成了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微波覆盖网。为有效完成我市“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任务,经反复调研论证,于2008年初修改了我市“村村通”工程实施方案,确定我市的“村村通”工程以无线数字微波网为主、有线联网为辅的覆盖模式进行。在报请市政府同意后,于4月份在长宁县召开了全市广播电视数字微波网研讨论证工作会,建设工作随即全面铺开。5月份制定了全市和各区县的整体建设方案;6月份完成了市上主前端、各区县分前端的详细方案和各发射基站的选址工作;7月份进行市上主前端和各区县分前端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8月份5

开始各区县2-3个主发射基站建设;10月份进行市上主前端和各区县分前端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11月份完成各区县发射基站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12月14日前,完成了各区县发射基站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工程进入试运行。

2008年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为2051个自然村,截止到12月底,全市九县一区共计完成“村村通”有线联网915个自然村和数字微波网1765个自然村,占今年“村村通”任务2051个自然村的131%。全市共计投入建设资金1772万元,其中420万元用于数字微波骨干网的建设,1352万元用于有线联网和数字微波网终端用户。

(二)新建42个村级广播站(室)。

按照市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工作的要求,2008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对翠屏区宋家乡、思波乡等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新建40个村级广播室的工作,通过选点、勘查、建设、验收,已于10月中旬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共投入建设资金24万元。

(三)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点全面通过验收。

2007年,根据总局和省局的安排,在我市的高县、筠连、珙县、兴文、长宁、江安和市七星山建设了7个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点,全部于2008年3月20日前开播,圆满完成了我市2007一阶段和二阶段的建设任务。近100万人口能免费收看到中央一套、中央七套电视,收听到6

中央一套广播,为宜宾市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11月份,由省广电局和省广电科研所组成的验收组对此7个点进行了全面检查,我市7个点的建设工作均以优质工程通过验收。根据广电总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2008年还将在我市建设5个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点,省局工作组已进行了实地考察,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四)及时进行抗灾抢险,确保广电公共网络畅通。2008年初,我市遭受了冰冻雨雪灾害,广电中心至汉王山机房的12芯光缆被压断,我市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全力抢修,采用微波发射和临时接通等多种办法,确保电视信号不中断。“5.12”地震后,各区县又及时组织人员对受损的广电设施进行抢修,确保了正常播出。

(五)多方协调,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

一是争取省广电局“村村通”建设经费620万元,“村村通”运维经费87万元;二是争取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运维经费194万元;三是在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后争取省局救灾经费20万元,在“5.12”特大地震后,争取到省局救灾物资分别为:工程车5辆、摄像机6台、非线性编辑系统6套,总价值逾100万元。

三、以依法行政为准绳,社会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

(一)市、县播出机构的管理工作。

2008年9至10月份,根据省广电局要求,对九县一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进行了检查。我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7

均能严格按照规定范围传播广播电视节目。在受检的11个市、县播出机构中,没有发现擅自增加或减少传输广播电视节目;没有违规在有线网络中传输未经批准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没有利用网络擅自开办广播电视节目。

(二)广告播放的管理工作。

从2008年年初起,我局对市、县播出机构广告播放情况严格管理,多次对正在发布的医疗药品广告进行清理,要求各市、县台严格执行国家广电总局17号令,对存在问题的医药广告进行了认真整改。重点对宣传非法“性药品”广告和医疗、增高、丰胸广告以及电视购物节目进行了清理,坚决禁止播放虚假违法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及内容不良、低俗的性药品、性保健品广告。同时,还要求我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严把广告准入关,从源头上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以社会效益和媒体的公信力为重,拒绝播出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广告。2008年,根据省局通报和“12345热线”群众投诉,共计查处违规播出广告24次,下发整改通知7次,全市各级播出机构停播不良广告37条、拒签广告12条。

(三)卫星接收设施的管理工作。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非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治理的通知》要求,在全市辖区范围内,利用广播、电视和广播电视报,宣传国家广电总局129号令,严禁未经批准,非法安装、使用地面卫星设施。全年共查处8

违规销售点7处,没收卫星地面接收设施12套,对违规设置使用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进行清理拆除19套,上报开展境外传输秩序检查情况报告4期。通过检查,有力打击了非法销售、安装、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行为,规范了销售市场,维护了广播电视正常的传输秩序。

(四)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工作。我局按照广电总局开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视听节目专项行动的要求,组织全市各县开展了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整治行动。在对全市传播视听节目的网络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辖区内网站的监督管理。今年,通过检查、监看,我市辖区内各网站没有发现违规上传有害视听节目的行为。全市共上报互联网传输视听节目整治情况7期。

四、以实现“零插播”为目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再创佳绩

(一)确保了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和奥运会召开期间我市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一是在7月23日,组织召开了全市迎奥运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会,对奥运会召开期间的广播电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部,和各单位签定了安全播出责任书,将奥运期间的安全播出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二是实施了安全监测平台二期工程建设,在奥运会召开前投入使用,实现了对舆情和广告的监看监听;三是督促9

全市各有线电视前端全部加装了抗干扰设备,对各单位安全播出预警信息屏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更换;四是各播出机构均制定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完善了指挥调度、预防保障和应急处置体系;五是在今年6月,在市级广电系统内部开展了一次全市广播电视防中断、防插播演练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此后各县广电局也相继进行了演练。

(二)查处了卫星电视无线电干扰器。

根据省政府和市政府查处、收缴、销毁卫星电视无线电干扰器工作的相关要求,我局联合市工商局、市防邪办、市无线电管理处和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针对卫星电视无线电干扰器的专项行动。查处销毁了筠连县广电局和高县广电局的卫星电视无线电干扰器,封存了市广发公司的卫星干扰器。

(三)处置了突发安全播出事故。

2008年3月5日,市广电网络公司中央3、5、6、8频道的有线电视节目产生不定时短暂断续的马赛克横条和少数黑屏;4月3日至4月6日,浙江、山东台卫星电视信号图像产生断续的“马赛克”现象。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防邪办高度重视,市委防邪领导小组要求立即启动预案,查明原因,消除影响,恢复正常播出。经联合调查取证,确认不明干扰不属于非法信号攻击,并查明了造成干扰的原因是:一是有线电视卫星接收天线附近有工业电钻施工造成的强磁场干扰;二是有线电视卫星接收天线受到附近的电信10

公司小灵通基站信号干扰。调查结束后,我局立即将情况上报了省广电局,并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四)加强了安全播出信息上报工作。

根据省局对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信息上报工作的具体要求,按时按要求上报每月的全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信息月报和不定期的各类全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重大事故(事件)快速报告单。

五、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全面加强局机关作风建设 从5月初开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展了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和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一是6月中旬,参照《市级部门转变机关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方案》制定了《宜宾市广播电视局转变机关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每位职工认真执行,其执行情况将与年终考核挂钩;二是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对日常工作进行督查督办,加强对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的执行力度;三是强化内部管理,坚持挂牌上岗、上下班签到制度和填写个人工作日志;四是在“五治”活动阶段认真开展每个环节的工作,通过交心谈心、互评互议、自我剖析,帮助全局职工查找问题,并帮助其整改;五是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科室的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六是落实整改,修改完善了各种制度。

六、以提高干部素质为出发点,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 2008年我局以建设学习型机关,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目11

标,一年来,坚持了周五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制度,做到学习时间、地点、资料、内容、人员、经费六落实。一是在5月份制定了2008年宜宾市广播电视系统教育培训计划,落实了政工科为具体承办科室,负责本全系统的学习培训工作。二是全面完成了省市干部的培训调训任务。送省局培训11人次,完成市委组织部调训县级干部1人次,“十七大及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培训班4批14人次,市委宣传部调训理论干部培训1人次,7月份组织机关公务员参加了市人事局举办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培训18人次,参加纪检干部资格考试2人次,全局职工完成社会化选学任务。三是积极开展本部门业务培训。3月份对全系统技术人员和分管领导进行了无线覆盖技术培训,11月份对各县局局长及分管事业建设的副局长进行了无线数字微波覆盖网技术培训。

七、以提高机关执行力为目标,机关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和信息上报工作。2008年的调研文章中,1篇被市委政研室主编的《决策前沿》刊用,1篇被市政府研究室的《政务调研通讯》采用。本的政务信息工作较往年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所提高,分别向市委市政府上报信息26条,被省局采用32条,按要求向市委市政府报送每月工作开展情况和下月工作重点以及季度、半年、综合调研文章。

(二)积极推进无纸化办公。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在规12

定时间内完成了我局局域网的改造,电脑全部接入了政务外网,需要接入党政网的电脑均安装了隔离卡,确保了信息的安全。组织全局职工参加了市信息办组织的无纸化办公培训,本局技术骨干针对本机关实际情况对全局职工进行了二次培训。目前,所有人员均能熟练操作,无纸化办公平台运转良好。

(三)积极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和“12345市民热线”回复处理工作,建立了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和办理“12345市民热线”投诉处理工作制度,做到及时、认真、负责。全年处理来信、来访、来电8件,处理“12345热线”投诉70余件,无集体上访和恶性事件发生。

(四)组织职工积极开展扶贫送温暖活动。一是在抗震救灾中,组织全系统职工、单位捐款共计387625元,交纳“特殊党费”49785元,在“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中全局职工捐献衣物100余件、棉被一床;二是派送了一名技术人员到灾区帮助开展广播电视的灾后重建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我市一名家住灾区(什邡)的消防队员的家庭灾后重建进行援建,首次捐助资金3000元;三是在今年的定点扶贫中争取资金25万元,为江安县怡乐镇天堂村、巡司镇银星村拟定了“村村通”广播电视规划。正在争取落实三个建设项目:养猪场建设工程、茶叶喷灌建设工程和村级道路建设工程;四是为兴文县麒麟苗族乡小学校送去了3000元的学习和文体用具。

13

(五)巩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成果,进一步美化工作生活环境。

(六)按照“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的安排部署,切实搞好市属广电系统各单位的“五五”普法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总结,7月份开展了“五五”普法中期督导工作。

(七)按照《保密法》的要求,做好了日常的保密工作。在纪念《保密法》颁布20周年宣传活动中,拟定了宣传活动方案,11月中旬,按照保密局的安排,对我局的涉密人员和涉密载体进行了清理,并上报了清理情况。全年无失、泄密事件发生。

(八)认真做好了妇女儿童、双拥、计划生育、平安单位创建和安全生产工作。

八、存在的问题

(一)全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我市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水平相对较低,有线电视覆盖率低于全省的平均覆盖水平。无线覆盖也正在起步建设中。

(二)全市广播电视总体规划大,实施的力度小。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由于资金和政策障碍,进展较慢。

(三)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也还不够。从产业的总量上来看,量还比较小。特别是县级广电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从产业的内容上看,传统的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数字业务发展缓慢,水平较低。

14

主题词:文秘工作

广播

电视

总结

通知

宜宾市广播电视局 2009年2月24日印

黄冈市广播电视局文件 第3篇

1 建设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的要求和现实意义

我国广播事业起步较晚, 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特别是我国地理环境复杂, 高原山区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 都处于广播难以覆盖的边远山区。为了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听广播难的问题,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从此吹响了建设广播公共服务体系的号角。这对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08年6月16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强调了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新时期, 构建科学的、覆盖全国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 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新任务, 也是摆在我们媒体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1.1 建立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是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正在经历着深度变革与创新, 社会发展很不平衡, 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国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因此, 如何促使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 应对突发的重大疫情、食品卫生、社会突发事件, 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些问题处理的结果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 社会秩序的稳定, 经济的持续发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外, 把握好宣传阵地, 确保舆论宣传和文化传播的正确导向显得十分重要。

1.2 建立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是促进社会和谐, 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工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不再把物质生活作为唯一的追求, 更注重生活品质的追求, 尤其注重生活生产资讯的获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所以建立健全的、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国在广播电视事业不是很发达的时候, 为了传达党中央的声音, 曾建立起遍布全国各地广大农村的无线和有线广播体系, 特别是村级广播室的建设, 作为最基层的广播公共服务系统, 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以及传达各级政府的声音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八十年代以后, 广播电视进入到了重电视轻广播的阶段, 极大地冲击了过去所建立起来的广播系统。到九十年代后, 那些过去随时可以响起来, 到处可以听得到的农村广播基本上荡然无存。广大农民群众盼望既能村村通电视, 又能户户响广播。因此, 建设体制健全, 管理严谨, 保障有力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系统, 既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同时, 也是促进社会和谐、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和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重要工具。

1.3 建立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平台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 地形复杂, 地质形态多样, 气候复杂多变, 因而, 自然灾害频发多发, 给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建立覆盖全国各地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 是人民群众防灾、减灾、避灾和政府组织抗灾、救灾的重要信息平台。

2 我国广播公共服务体系与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现状和黄冈市广播公共服务体系与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主要问题

广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是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 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外相结合, 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手段并用的广播网, 收音机的拥有量分别达到5亿台, 全国广播综合覆盖率96.78%。尽管有了这些成绩,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 广播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 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不平衡, 广大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听广播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尤其是广大山区的人民群众更是很难享受到广播的公共服务。黄冈市广播电台于1996年5月18日在撤地建市之日正式建成并开始播出。15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 黄冈广播人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发挥“喉舌”和“纽带”作用, 主导舆论方向, 坚守宣传阵地, 始终遵循“以人为本, 专业立台, 节目兴台, 服务强台”的办台理念, 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品牌节目不断深入人心, 越来越成为广大听众工作中的伙伴, 生活中的朋友。但是, 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黄冈电台还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在构建广播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

2.1 广播覆盖不如电视覆盖

随着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 传统的广播逐渐变成了所谓“弱势媒体”。各级政府只重电视而轻广播, 甚至很多地方政府不愿意为电台的生存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特别是县一级广电部门, 更是因为电台难办所以干脆就不办, 全力发展电视和有线电视网络, 这进一步弱化了广播的功能。由于重视程度不够, 广播的覆盖难以保证, 造成广播覆盖不如电视覆盖。在我们拥有740万人口的黄冈市, 黄冈电视台综合覆盖率达到99.8%, 而黄冈广播电台综合覆盖率只有72%。

2.2 本级覆盖不如上级覆盖

黄冈地形狭长, 地貌复杂, 特别是西部和北部山区属大别山腹地, 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 市级广播电台覆盖全市难度非常大。在黄冈境内, 有全省大型骨干中波转播台—蕲春中波台, 承担着中央台和省台在鄂东地区的转播任务, 因此中央台和省台在黄冈的覆盖比较好。近10年来, 省台和武汉市台各个频率纷纷抢滩黄冈, 通过蕲春中波台、黄冈实验台、黄冈电视台白羊山发射台和各县市高山台站补点覆盖, 建立差转台达30多个, 而我们黄冈电台除了在位于市区的广电大楼顶部建了一个主发射基地外, 仅在武穴九龙城布了一个发射点。可以说, 在黄冈, 凡是能听到市台节目的地方, 都能听到中央台、省台节目, 而许多能听到中央台、省台节目的地方, 根本听不到市台节目。

2.3 市级覆盖不如县级覆盖

黄冈电台作为地市级电台, 由于建台历史不长, 加上黄冈是革命老区, 经济比较薄弱, 所以, 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尤其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射基地, 因而很难将信号覆盖全市。而各县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办广播时, 都建立了发射基地, 且一个县市地域相对较小, 一个发射台基本上可以覆盖全县, 这就形成了市级电台不如县级电台的信号覆盖。

2.4 中波覆盖不如调频覆盖

目前, 县市一级广播电台基本都是采用调频广播, 只有地市级以上的电台才会有中波和调频, 省级以上电台才有短波和卫星广播。由于广播技术的发展, 加上调频广播拥有更好的音质, 声音更清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各地市大力发展调频广播, 同时也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这使得原来的中波基本被人们遗忘。其实, 就广播覆盖而言, 中波远大于调频, 尽管调频有架设简单、音质清晰动听, 但只适合人口密集的城市, 并不适合边远山区的覆盖。而中波虽然天线架设成本高、维护困难但毕竟覆盖效率高, 不受地形影响。

3 构建黄冈市新时期广播公共服务体系与应急广播系统的思考

从黄冈实际出发, 要建设好适合黄冈市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 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 法律保障、部门协作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广播公共服务体系与很多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广播电视、文化、出版、报业、互联网、通信等部门。广播公共服务体系首先是一个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传送文化产品、信息广播, 使听众获得相关信息、享受公共文化产品, 只有这些部门相互合作, 信息互通, 才能为广大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应急广播系统则是涉及国家应急管理、地震、气象、海事、军事、公安、广播电视、通信等社会多个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性公益服务, 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互相合作, 才能确保顺利实施。要达到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互联互通和应急广播系统的顺利实施, 需要将其上升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的层面, 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国家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过程具备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 采用必要的强制手段和政令方式推动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确保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的尽快实施, 服务政府, 服务人民。就黄冈市而言, 只有通过政府主导, 制定出相关政策, 才能确保各方面通力协作、上下联动、多部门协作, 实现资源共享。

3.2 领导重视、政策倾斜

广播电台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具有公益性, 不能过多参与商业运作。加上广播电台作为党的喉舌除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宣传以外, 本身的属性是作为语言文化及信息的传播平台。这些特性决定了广播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事业, 需要各级领导重视。因此, 在今后或更长一个时期, 为更好建设黄冈市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 应将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的构建纳入到十二五规划,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建设项目, 由政府主导, 各县市区共同参与和配合, 进行资源整合, 合理布局, 才能完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的构建。

3.3 立足长远、统一标准

考虑到黄冈市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广播覆盖的难度, 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的基础平台, 必须立足长远, 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首先必须有统一的建设标准, 统一的管理标准。这一标准必须遵循可拓展性、可开发性, 全面实现数字化、模块化。其次、要确保公益性的主频率无缝覆盖, 还必须构建切实可行的多样性公共服务平台, 特别是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有机地将无线广播、数字广播、有线广播、甚至村级广播的建设结合起来。

3.4 增加投入、完善机制

对于公益性媒体, 我国政府历来本着“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推进改革, 以期建立好的机制, 向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广播公共服务体系由于他的公益性, 特别是主频率的广播节目不能参与市场化经营运作, 否则就会在经营性运作中改变他的公益性, 甚至偏离公益性。对此, 广大群众有很大意见。之所以明知不可为而要为之, 究其原因除了管理上的问题外, 完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和重要途径。

3.5 转换机制、提高素质

对于广播公共服务体系来说, 公共服务是这一体系根本不变的目的。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服务模式, 公共服务的公益性质不能模糊。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改革, 转换机制, 将经营和宣传分离, 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分离, 切实提高员工素质, 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 替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 让人民满意。只有这样, 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

摘要:分析广播公共服务体系与应急广播建设的现实意义, 结合黄冈市实际情况探索如何更好地建设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

黄冈市广播电视局文件 第4篇

康佳本次 “带着黄冈去助学” 岁末助学活动,为英德市英德中学、英德市第一中学以及广西田东县田东二中初中部,各捐助1台8核4K电视和4台“黄冈助学”功能的8核电视5600系列电视用于教学使用,也为广西区域的中学带去了爱心围巾和图书,让同学感受到来自康佳的真情关爱。“关爱行动”还来到江苏高邮,为“关爱大使”吴兴芬的留守儿童之家捐赠5台65寸大屏电视。

据了解,康佳针对现代教育的需求,持续研发和推出不同的科教电视产品用于新一代教学工具。日前,新疆自治区教育厅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采购了1285台康佳65寸电视电脑一体机,云南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也在今年4月份采购康佳电视650台,5月安徽省教育厅薄弱学校改造项目采购康佳55寸触摸电视1287台,康佳教学设备得到各地区教育厅的认可。而康佳电视“黄冈助学”以及快看学堂、悟空识字等教育类应用程序,更是寓教于乐,激发孩子更多的学习兴趣,成为中小学生的课堂和课外学习的好助手。

为了让关爱持续长久,康佳还将这几所学校挂牌成为“康佳关爱学校”,搭起了康佳与这两所学校的亲密帮扶桥梁。在贫困地区的小学助建智能多媒体教室,是康佳的首创。去年康佳关爱留守儿童贵州行活动,不仅让学校的师生们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和康佳的关爱,并通过“同步云电视”,让留守儿童与远在外地的父母进行视频通话,并可在教室了解更多信息,开创了全新的科技公益模式。

温州广播电视大学文件 第5篇

温电大校〔2005〕35号 关于印发《温州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授课情况的要求与规定》的通知

各处室、分部:

现将《温州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教师授课情况的要求与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温州广播电视大学二OO五年九月八日

-1-

温州广播电视大学

关于教师授课情况的要求与规定

为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杜绝教师迟到、早退、旷课等教学事故的发生,保证教学秩序正常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规定。

一、教师授课基本要求:

1、按时上、下课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最基本的职责与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上、下课时间到校上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调课。

2、任课教师如因公、因病或确有急事需要调课的,必须严格按照下列程序进行调课,绝不允许私自调课。

本校任课教师须填报调课申请单经教务处批准后,报教学科办理调课手续,由教学科出具书面通知给班主任与值班教师,并发群呼通知学生。

外聘教师需要调课的,可直接与教学科联系办理调课补课手续。

3、每位教师必须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严格执行温州电大课堂纪律规定,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教育,抓好课堂纪律,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违纪现象要予以制止。以形成良好校园风气,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二、违规处理规定:

1、上课迟到10分钟以内且能在本次补足课时的,不扣讲课酬金;

2、上课迟到或早退10分钟以上30分钟以内的,事后要及时向教务处作书面检讨书。学校扣发其1课时的酬金;

3、上课迟到或早退30分钟以上的,事后要及时向教务处作书面检讨。学校扣发其2课时的酬金;

4、教师如果旷课1次或因各种原因未能到校上课,且经值班教师联系仍不愿来上课的,当事人要向主管校长作书面检讨。学校不发本次上课酬金,并扣发其3课时的酬金。当事人如为本校教师,学校还将对其旷课行为在全校进行通报批评;

5、如发现教师未经批准擅自调课或停课的,事后教师要向教务处作书面检讨,如果再次出现随意调课现象的除书面检讨外,学校扣其2课时酬金;

6、本校教师一学期发生上述第3条规定两次以上或第4条规定一次者,均视为发生严重教学事故,本学期不能参加任何评优评先活动。

三、其他事项:

1、本规定中的任课教师指本校的专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

2、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实行。

主题词: 教学 授课 规定 通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件 第6篇

电校支持〔2009〕5号

关于举办2009年广播电视大学

多媒体课件大赛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独立设置的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八一学院、总参学院、空军学院、西藏学院、残疾人教育学院:

为总结和展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课件及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成果,进一步推进电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提升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决定继“电大在线杯”、“用友软件杯”、“东方燕园杯”、“清华紫光杯”、“MDER杯”之后,举办2009年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作品类型和要求

参赛作品为多媒体课件(不包括网络课程),设多媒体课件和小课件两个竞赛组。

1.多媒体课件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教育技术为课程(专业)教学制作的计算机软件。其中制作成本较低、容量较小或内容较单一的专题性、实用性课件(简称小课件)单设小课件竞赛组。

参赛作品限为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课程(专业)教学所开发并已投入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包括用于统设课程和省开课程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课程(专业)如有实践教学要求,应有相应的实验(实践)模块及内容支撑。

2.所有参赛作品均需提交使用情况报告(报告要求见附件1)。

3.已参加过“电大在线杯”、“用友软件杯”、“东方燕园杯”、“清华紫光杯”、“MDER杯”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的作品不参加本次大赛。曾参加以上赛事而未获奖、此后又做了较大改进并形成新版本的作品,可以参加本次大赛。

4.所有参赛作品,均视为承诺按照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协作会制定的《广播电视大学省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办法(试行)》实行共享。

二、参赛对象

各省级电大及所属分校(教学点)均可选送作品参赛。

三、参赛方式

1.省级电大按上述作品类型和内容要求统一在网上报名并向大赛组委会提交参赛作品。组委会不接受分校(教学点)直接报名。是否有必要组织初赛,由省级电大根据本校情况自行决定。

中央电大各学科学院、学习中心,可以学院、学习中心为单位报名、提交作品。中央电大教学实验基地可通过所在省级电大或中央电大有关学院报名、提交作品。

2.省级电大从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3月10日期间登录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在线报名,填写报名表及省级电大评审意见。

3.所有参赛作品务请于2010年3月20日前交至大赛组委会。

4.课件以光盘形式(一式三份)通过邮寄提交,并须同时提交演示用的DEMO。已获全国性和全省性奖项的作品,提交时请附获奖证书原件扫描图,并在报名信息中注明。5.网络版课件必须提供网址及使用账号以便进行网上测试。

四、评审与颁奖

1.多媒体课件和小课件两个竞赛组,分设一、二、三等奖。每竞赛组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另拟设佳作奖、特别奖和最佳教学设计、最佳平面设计等单项奖。设组织奖若干名。

2.中央电大会同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成立大赛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组委会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大赛具体事宜。

评审委员会由电大系统和外聘专家组成,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组织奖由大赛组委会负责评选。

3.参赛作品同时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协作会网站展播,展播时间至2010年7月底。

4.参赛的网络版课件在评审和展播期间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否则视为自动放弃评选。

5.拟于2010年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理事会期间公布评审结果并举行颁奖活动。

五、其他

1.请拟参赛的省级电大确定一名大赛联系人,并于2009年11月17日前将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报至大赛组委会工作小组。

2.组委会通讯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051信箱 邮政编码:100031

电子邮箱:dasai@crtvu.edu.cn

联 系 人:张桐、齐文鑫

联系电话:(010)66490676

附件:1.参赛作品使用情况报告主要内容

2.2009年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作品评审要 求(要点)

二○○九年十一月四日

主题词:电大 多媒体课件 大赛 通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办公室 2009年11月5日印发 附件一: 参赛作品使用情况报告主要内容

1.参赛作品介绍,包括作品适用的课程类别,作品在课程教学中的定位、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作品的特色等。

2.参赛作品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该作品的课程介绍,使用时间,参与学习的学生情况(年级、数量等),作品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等。

3.参赛作品的使用效果,包括在使用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方式进行使用情况调查,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该作品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等(要有相关数据支撑)。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文件 第7篇

黔电大校字(2005)第030号

关于对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各试点教学点进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总结性评估的通知

各试点分校及教学点:

根据教高厅[2004]20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黔教办高[2005]25号《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对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各分校进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的通知》,受省教育厅委托,省校决定对各试点教学点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进行总结性评估,为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现作如下工作安排。

一、评估目的

根据“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原则,通过总结性评估促进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立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其在实现我省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为我省在职人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评估对象

评估对象是中央电大2004年12月25日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全面清理审批的意见的通知》中清理确认的、目前拥有试点专业学生的教学点。

三、组织形式

1、省校成立试点项目教学点总结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及评估办公室。

2、省校成立总结性评估专家组。专家组由贵州电大副教授、副处长以上人员组成,并从分校抽调一批讲师以上职称以及长期从事试点项目工作的管理人员组成。

四、评估时间

评估时间定于2005年3月15日至20日

五、评估内容

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指标及标准中对教学点的要求内容进行评估。

六、评估方式

采取听汇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听课、召开座谈会、走访等方式进行,并在此基础上由专家组进行商议评定。

七、评估结论 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

八、其他

1、各教学点在评估专家组进校前应撰写一份教学点试点项目开展情况工作汇报。

2、各教学点接待评估专家组,一切从简,不搞迎、送仪式。附件:

1、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对各试点教学点进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领导小组成员和办公室成员名单。

2、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对各试点教学点进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专家组及评估教学点名单。

二〇〇五年二月十七日

主题词:高等教育 电大 试点项目 评估 通知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办公室

报:校领导、教育厅高教处 送:各部门、各分校、各教学点

2005年2月17日印发 附件一: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对各试点教学点进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领导小组成员和办公室成员名单:

组 长:汤会琳 副组长:代其平

刘真祥

吴筑星 龚 辉 钱庆生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贵州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

成 员:赵 祥、辛小林、孙鲁痕、李亚平、周静蒲、连 红、袁亚波、李传忠、王之瑞、李鸣、杨文焕、王文瑾、殷荫、李忠建、王晓荃、申 翔、顾明宇、文彬、刘国琦、何芝才、张启能、张和平、龙 渊、叶妮英、刘思明、曹东、韩耀东、罗富荣

评估领导小组下设评估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辛小林

成 员:李光和、陈妤茜、何启旻

附件二: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对各试点教学点进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专家组及评估教学点名单。

遵义地区

第一组:组

成评估教学点:习水县工作站、赤天化工作站、第二组:组

成评估教学点:遵义县工作站、桐梓县工作站、湄潭县工作站第三组:组

成 评估教学点:绥阳县工作站、余庆县工作站、正安县工作站第四组:组

成 评估教学点:道真县工作站、务川县工作站、长:韩跃武

贵州电大副教授 员:钟卫东

黔东南分校教务科长

阴 涛

贵州电大讲师

长:孙鲁痕

贵州电大文科教学部主任 员:张文星

贵州电大后勤处副处长

刘元兴

黎阳电大工作站教务科长

长:袁亚波

贵州电大办公室主任 员:龙成进

黔东南分校副校长 谭 立

贵州电大副教授

长:潘 雯

贵州电大副教授

员:罗大鹏

黔南分校电教科长

汪晓红 贵州电大讲师

O六一工作站 贵阳地区

组 长:程绍雨

成 员:朱怡蓉

成幼君

贵州电大教务处副处长 贵州电大副教授 毕节分校讲师

评估教学点:修文县工作站、劳培工作站 铜仁地区

组 长:孙 莉

贵州电大副教授

成 员:程光丽

贵州电大讲师

石丽娅

评估教学点:石阡县工作站 六盘水地区

组 长:苏艾平

贵州电大副教授 贵阳分校讲师

成 员:张剑涛

贵州电大讲师

王显非

黔西南分校学生科副科长

评估教学点:盘县教学点 毕节地区:

第一组:组 长:周静蒲

成 员:周吉萍

贵州电大经济教学部主任 贵州电大高职学院副书记

潘祖伦

安顺分校试点项目办主任 评估教学点:大方职中教学点、黔西县教学点、金沙进校教学点 第二组:组 长:黄 珏

贵州电大副教授

成 员:陈正权

黔南分校教务科长

徐晓莉 贵州电大讲师 评估教学点:织金技校教学点、纳雍进校教学点 黔东南地区:

第一组:组 长:胡 群

成 员:代鸣娟

黎 虹

贵州电大成人开放学院副院长 贵州电大继教学院副院长 黔西南分校远程网络科科长

评估教学点:台江县工作站、三穗县工作站 第二组:组 长:杨爱华

贵州电大副教授

成 员:江 虹

贵州电大讲师

高纶婕

安顺分校讲师

评估教学点:天柱县工作站、锦屏县工作站 第三组:组 长:史小梅

贵州电大副教授

成 员:杨大江

铜仁分校副校长

田克勤

贵州电大讲师

评估教学点:黎平县工作站、榕江县教学点 第四组:组 长:李紫薇

成 员:黄艺兵

贵州电大副教授 黔西南分校开放办主任

李红卫

贵州电大讲师

评估教学点:麻江县职校教学点、黄平县工作站、镇远县工作站 黔西南地区:

第一组:组 长:武筑生

成 员:王文宣

贵州电大研究生部主任 贵州电大网络中心副主任

王 茜

水钢分校学生科科长

评估教学点:贞丰县工作站、普安县教学点、安龙县教学点 黔南地区:

第一组:组 长:臧忠卿

贵州电大副教授

成 员:孙玲玲

贵州电大讲师

何 德

劳培工作站职业培训科长

评估教学点:福泉县教学点、荔波县教学点 第二组:组 长:杨 婷

贵州电大副教授

成 员:张 波

贵州电大副教授

张 建

六盘水分校讲师

评估教学点:罗甸县教学点、长顺县教学点 安顺地区:

第一组:组 长:幸婉莹

成 员:张亚利

贵州电大副教授 遵义分校副教授

赵 霖

贵州电大讲师

评估教学点:平坝县教学点、普定县工作站、镇宁县教学点 第二组:组 长:左 俶

成 员:罗洪霞

潘跃华

贵州电大实验中心副主任 贵州电大副教授 遵义分校副教授

评估教学点:安顺卫职校教学点、紫云县工作站 成人开放学院:

第一组:组 长:连 红

贵州电大实验中心主任

成 员:潘中午

徐跃东

贵州电大副教授 遵义分校开放办主任

评估教学点:兴仁县职中教学点、册亨县教学点 第二组:组 长:王登培

成 员:张 涤

贵州电大高职学院副院长 贵州电大副教授

评估教学点:毕节直属学习中心、六枝特区教学点第三组:组

成 评估教学点:水晶工作站、黎阳工作站

刘六勋

息烽电大工作站教师

长:张羽琴

贵州电大副教授

员:田 为

贵州电大理工教学部副主任董德安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个人简历表格下一篇:父亲的馈赠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