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写作技巧

2024-09-04

散文诗写作技巧(精选11篇)

散文诗写作技巧 第1篇

风读梧桐

早晨的阳光撩开云朵

尽情地亲吻大地

放牧闲暇的心情

一只黑白相间的蝴蝶

在窗台上徘徊,打坐

探究夏天的密码

牵引我的思绪

七月的门楣就好比

一张被风摊开的稿纸

任花草树木肆意地涂鸦,落笔成行

到处都是晶莹剔透的词语,攀爬眼眸

风读梧桐,雨写情诗,虫声寂寂

我就好像是夏日水中的一朵莲

只为邂逅一枚露珠的到来而浅吟低唱

心事纤尘不染

散文诗写作技巧 第2篇

一只螳螂

它背着暮色

在阳台的铁栏杆上乘凉

练倒立

与我正好在推开玻璃门的

刹那间,撞个满怀

我看见它时浑身起鸡皮疙瘩

汗毛竖起

可它看见我的那一刻

只是不动声色地摇晃了一下

小脑袋,示意读懂了我的胆怯

我仗着胆子与它对峙了半天

并顺手拿起一截小枝桠

在试探着它的友好

没想到它纵身一跳

浅谈写作技巧 第3篇

一、快乐作文

自主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首先写作要有主动性, 是我要写, 而不是要我写, 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老师要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 让他们真正作, 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 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其次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 感觉周围的事物, 信心十足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二、生活经验的积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学生的写作素材和灵感常来自于他们的生活。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多写他们熟悉的人物、事物, 鼓励学生课堂下用日记形式练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活动和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这样的生活才能让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所以, 学校、家庭、社会均应尽力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单调的生活, 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使他们可以在愉快的心境下去寻找生活的写作素材, 减轻作文的压力, 丢掉作文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包袱, 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

三、展开联想, 写作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 如何利用联想效应使学生的作文更富有新意呢?通过实践得出以下几种方式:1.假设中创新。学完课文之后, 引导学生根据作者为读者留下的思维空间, 推测课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中没有写出的事物, 想像可能发生的事情, 并大胆写出自己的设想。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学生会通过联想, 写出颇有新意的佳作。2.变形中思考。变形思考是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某一形象加以润色, 使之成为形象贴近学生生活或者符合文章情境的新形象。3.音乐中引思。一曲优美动听的乐曲, 是一首流动的诗歌, 也是一幅美好的图画。通过听音乐让学生写下听到的世界, 会使他们在联想中完成情感的飞跃、创造上的升华,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目的。

四、多写片段, 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 学生课外时间有限, 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 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 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 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 平时多记日记, 多写片段, 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 在平时作文教学中, 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 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 小至遣词造句, 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 笔头熟了, 素材也丰富了, 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 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叙事散文写作技巧训练 第4篇

身边的人

□柴 静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回到北京。下了飞机,下着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的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他的面前说:“你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面掏出来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期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就算说得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你靠什么来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然后他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了一副棺材,他就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五百块钱让他回家。他说:“我给你讲这个故事听是想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國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选自《身边的人》)

写作借鉴

柴静的这次演讲确实有理由获得特等奖。不必听她的声音,只读她的演讲稿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柴静的这篇叙事散文稿对于中学生写作而言,大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一、精心选材,用典型激励人

柴静此文精心挑选了四则典型素材。从三十年中走遍西藏各地的有姓无名的中学女教师,到敢于挑战体制陋习的普通律师郝劲松,到真诚为民鼓与呼的政府官员陈锡文,到执着亲民为民的大国总理温家宝,选材角度不同,人物身份不同,但他们对待生命、对待社会、对待人生的典型故事和认真态度相同。这样典型的写作素材,本身就有一种激励读者的强大力量。

二、凸显细节,用真情打动人

要让典型的材料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就要善于捕捉、打磨、凸显人物的某些闪光的细节。文学动人的魅力就存在于细节中。上述四个典型素材中,柴静都用到了语言细节的描写,让人物自道其事,自述其志,一句话就让人物丰满了起来。在写陈锡文时,柴静写他用“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眼睛的这个细节,虽是简短的一句话,却大大增加了表现“真实、真诚、真情”的效果。

三、巧卖关子,用悬念吸引人

生活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常常写在纸面上的时候就觉得平淡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不会卖关子。柴静的关子卖得好。试想,如果柴静直接先写“七年前,我采访过温家宝总理”,则这个故事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柴静没这样写,她先说故事,说一个老人捐助一个卖棺材的农民五百元钱来治病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已经相当吸引人了。然后,柴静才平静地说:“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这个悬念的设置,让读者更深地琢磨那个看似普通的故事背后的意义。

四、推敲结构,用合力震撼人

作文不能是材料的简单堆砌,即便材料本身很精彩。相同的材料,不同的语段顺序,会产生很不相同的表达效果。柴静文中四则材料的前后顺序显然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从前三则材料来看,柴静似乎是要按时间顺序来排列,但是关于温家宝总理的素材却偏偏放在最后而不是第二的位置上。现在这样的语段排序自然构成了由小人物到大人物、由小我到他人及天下的逻辑顺序,浑然一体,形成合力,震撼人心。

五、深入议论,用思想启迪人

柴静的演讲稿一共五段,前四段叙事,最后一段议论抒情。无前四段的叙述,当然无后一段的议论抒情;但是,如果没有最后一段的议论抒情,那么,前四段的叙述就没有了落脚点。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以议论为叙述作结,画龙点睛,精辟深刻,高屋建瓴,升华文意。反之,如果删掉最后的议论段,此文几乎就只成了材料的堆砌,其价值就大打折扣。

nlc202309090619

【习作展示】

尺 度

□王耕耘

有这样一只小船,船尾有两名船夫。躺在船板上的那位左手搭在横木上,右手扳着自己的右脚趾,好像着急地对另一个船夫喊:“快看茶壶烧开了吧!”另一个船夫停下右手摇晃着的大蒲扇,左手轻抚着眼前的小火炉,凝神静气地看着茶壶,像是专心在听壶水烧开了没有。这是明人魏学洢《核舟記》中匠人王叔远用桃核所刻的小舟一角。

有这样一位重度瘫痪者,除了他那还能眨动的眼皮和右手上那三根勉强还能轻点键盘的手指外,他既不能转动一下自己的脖子,也不能动一动他的嘴唇。他生活的全部空间似乎就是身下整天斜靠着的狭小的轮椅,但他却时刻在思考无比浩瀚的宇宙。他说:“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障的。”他就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有这样一位诗人,吃不饱、穿不暖是他和家人的生活常态,颠沛流离、四处漂泊是他和家人的无奈。无情的秋风吹走了他那简陋茅屋上的茅草,冰冷的秋雨透过屋顶的缝隙,打湿了床头他那破旧的被子。一夜无眠,诗人在心中吟咏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就是千秋诗圣杜甫。

有这样一位智者,他前后14年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传播他的仁爱思想。他一辈子献身“有教无类”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有一天,也许是某个夏日的黄昏,这位智者有了片刻的悠闲时光,他带着几个得意弟子站在滔滔不息的河水边,沉思良久后,他深沉地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就是万代师表孔夫子。

短暂的生命可以各有奇异的光彩,用了不同的尺度去衡量,不同的生命便会展示出不同的精彩。精湛的技艺会化腐朽为神奇,这是艺术的尺度;对宇宙苍穹深入思考,会给思考者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这是思想的尺度;对社稷苍生满怀忘我的关爱,会让一个脆弱的生命释放出无穷的力量,这是心胸的尺度;时光流逝,能让短暂的生命超越自我、死而永生,这是时间的尺度。不妨问问自己:我要带着哪种尺度前行呢?

相似对比

相似度:百分之五十。“尺度”既可以指尺寸、尺码,也可以指评判事物的标准,此文显然是采用了后一个含义。在行文中,作者精心选择了角度不同的四则材料,通过概述和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使得简短的叙事有了很强的可读性。这四则材料全都来自教材之中,自有典型性,而先叙事再点明来由的设悬念法,也增强了可读性。最后一段在叙述的基础上生发精彩议论,点明了“尺度”的不同内涵。而这四种不同的“尺度”在本质上又是一致的:生命的尺度。最后,作者以疑问作结,引发读者思考: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度过此生?

散文写作技巧 第5篇

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

1.引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是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应找好,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

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因此,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么地方去。其思路图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只不过它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转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这一式是高中生必修式,因为用这一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用这一式去落实大纲中有关复杂记叙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而且这一式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例如,用本式写“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师”,“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一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

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①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了。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是偏见一类的东西。②要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结尾的褒扬升华要有方,杨朔是做了个梦,当别人都在做梦时,你就可以清醒地写篇日记,沉思着凝望远方等待。④要注意加工题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个阶段构成,初学习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补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据已占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适当用虚构来补充。这一式,初、高中学生经过两三次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掌握了这一式,学生作文的思路会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3.议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运用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笔调,表露你对所写人物的总评价,点明文旨。第二步是从三个不同方面具体叙写人物事迹,落实文旨。第三部是总结全文的记叙,照应文章开头,再一次抒情议论、升华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式的设计,意在落实大纲中关于学会夹叙夹议的写法的要求。

4.寻访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如《驿路梨花》就是定点寻访,寻访的扬所就是小茅屋。

移步寻访的典型篇目是《猎户》,本来要寻访A——董昆,由此回忆起B——幼年记忆中的尚二叔,顺路先访百中老人,最后才去见打豹

英雄董昆。由此引发出保卫家乡、保卫丰收果实的感想。

这一式的特点是多线索,在一主线之上,支线横生。以此落实大纲中关于多线索记叙的要求。

5.纪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重点记叙→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简要评价。

简介的概况包括:姓名、生平、籍贯、家境、学业建树等。重点的记叙是介绍其主要成就,一个成就一段。如果所记之人尚存,就写其今日概况,如果所写之人已故,就写卒年情况与逝后有关情况,如影响等。最后是对其一生做简要评价。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很多,如《柔石小传》、《陈涉世家》、《张衡传》等等。

设计这一式,主要是为了实用,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记写人物生平的情况,学会了这一

式,对将来的实际工作很有意义。

叙事散文写作技巧 第6篇

允许进行修饰,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加工、删改。

2、主旨要取向正确,有真情实感。

所谓取向正确,是要求作者爱该爱的,恨该恨的,批判社会所不能容忍的,赞扬社会所认可的。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文章一经写成,就成了社会产物,那么写作者就要对社会负责任,我们对真情实感的理解不能太狭隘,太个性化。

3、构思:(又可以叫做结构或模型)

(1)、一事+议(①一事+一议;②议+事+议)

(2)、多事+议(①事+事+议;②议+事+事+议――③事+议+事+议④(总)议+事+议+事+议)

4、成功的关键:

(1)、场面。不强调把过程写得很清楚,只要求会选择典型场面,写好一个个场面。

(2)、细节。运用细节描写将细小的行为、语言、神情、心理等写生动、具体。

散文写作技巧 第7篇

这一点是我们在写作时必须要把握的。

所谓“形”指的.是散文的外在形式,比如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

古往今来,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可以作为散文的材料。

所谓”神“指的是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要集中、明确,不能让人读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写的是什么。

所谓”形散而神聚“就是说,在写作时,材料可以广选博采,结构可以灵活安排,但是这些材料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服务中心,能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

二、把握好立意

“意”即中心,它是文章的灵魂。

我们在写散文就是把握好立意,确定好写作的中心,弄清楚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读者才能理解。

另外,也只有把握好立意,才能更好地选材,安排文章的结构。

散文也语言十分重要。

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

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

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立意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

古人说得好:情动于外。

只有触及到自己的心灵,才会有感受,才会有期望。

列宁讲:缺少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

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滲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注,和思考。

要想把散文写好,从立意这个角度谈我们特别要注与别人的不同感受。

越是富有个性的感受,立意也就会新颖,别具一格。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注意留心观察生累写作素材。

散文可以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

三、善于联想和想象

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把现实、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由此及彼:一方面可以激发自己的某种感情与灵感;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

比如:雪与纯洁、松与坚强、流水与时。

绿色与环保……如果没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些前后内容无法联系到一起的。

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第8篇

话题作文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相关性原则。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的作前指导, 是引发习作者思考的一个由头, 并不提示观点, 只要写作的内容与话题涉及的内容相关。考生在话题作文的构思中, 所用的更多的是相关联想。其次是开放性、灵活性原则。话题作文的内容是开放的, 可供选择余地大, 更加有话可说。

写好话题作文, 要明确话题作文只指示写作内容的指向, 审题要求并不严格, 强调的是与话题的相关性, 所写内容与所提供的话题相关即可。

一、关于标题——尽量追求新颖

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 它可以总领全文, 也可引起读者注意和兴趣。但是有的同学要么拟题不清, 要么干脆不拟题直接以话题为题, 这样会产生题目大于内容或内容俗套等问题。我们可以根据材料或提示, 选好角度, 把话题化大为小, 找准紧扣话题的切入点, 只要你围绕话题, 围绕你写作的文体去拟个新颖、有创新意识、好写的标题就可以了。

二、关于构思——必须拓展思路

构思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话题作文的构思要避免落入旧套和俗套。思维“活”不起来, 写出的文章不是失之真实, 就是陷于重复, 缺乏新意。只有突破思维定势, 才能构思出有新意的作文。话题作文给出的题目是一个话题的对象, 绝不只是要我们描述对象的构成和功用, 也不只是要我们阐明事件发生的原因, 拘泥于话题的原意就会严重限制写作的思路。命题者往往鼓励写作者由话题出发, 根据它所具有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特征, 找出与之相关的比喻象征义, 进而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和见解投射到所给另外的思想层面上去。以话题“钥匙本意是指开锁的用具”, 展开思考, 它可以用来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喻达到目的技巧, 比喻因地制宜的窍门等等。构思的意义在于能合理利用材料, 充分表现中心思想, 构思创新就必须打破常规思维模式, 适当变通, 制造波澜。

三、关于立意——努力追求正确深刻

立意, 也就是确立中心, 要求立意要正确, 有积极意义, 符合客观实际。立意要集中, 只有一个中心意思。立意要新颖, 选择角度的切入口要小。立意要深刻, 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 挖掘生活底蕴。这四条要求在所有作文立意时都应遵循, 追求新颖、深刻的要求, 首先要做到深入要正确、集中。

根据话题作文的形式和特点, 在作文时应注意:首先应该认真阅读提示, 读懂提示所暗含的全部指向, 以便其后进行多角度构思。其次, 要正确选择作文的立意角度。虽然话题作文允许我们畅所欲言, 但作文毕竟是展现大家世界观、是非观是否正确、健康的重要窗口, 因此作文前一定要正确立意, 对于自己理解不透的人物、事件、现象等, 不要轻易写入作文中。要会透过比喻象征义的表面, 深入追问“为什么”、“怎么办”, 探寻问题的本质。以话题“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为例, 如果你写“我”为他人做了一件好事, 就好像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 这就比较肤浅。你不妨求问“为什么他甘愿献出一切”、“怎么样才能温暖弱势群体”等, 从而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

四、关于写作文体——深入必须紧扣题意

话题作文要以“导引”为基础, 紧扣题意, 然后较自由地选取角度和文体, 有理有据地展开, 不必像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展开想像, 也不必把材料用于作文中去。但作文中也有不少的学生未把握这些特点, 拘泥于材料, 犯偏离题意的毛病。在拟定新颖而恰当标题后应选择好一种与题目相辉映的、自己擅长的文体样式和深入内容。如果写成了文体不明的作文, 是为大忌。

五、关于结尾——讲究回扣立意

一般而言, 任何一篇文章的结尾部分都要点题, 直接也行, 间接也行。对于实题而言, 由于我们脱离了实物、自然现象的本义选材, 很有可能将题目提供的话题变成为另一个新的相关话题。文章结尾回扣新的相关话题固然好, 但不能因此忘记原有题目——回扣原有题目, 特别是点到实物, 才是真正的点题之举。比如说, 应对话题作文“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结尾一定得回扣一下“水终有澄清一天”这个话题。这样, 可以完善文章的结构, 落实扣题写作。

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 第9篇

就议论性散文这种特殊的文体而言,写好这种作文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

一、议论性散文的内容

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议论性散文在说理的同时往往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作者将感情融入文章之中。而一般的议论文则仅以说理为主,着重从客观方面将道理阐释清楚。

议论性散文的内容以抒情性说理为主。在议论性散文中,文章中的议论往往是作品的主题,由于感情倾向明显,因此这些议论常和抒情结合运用,在阐明道理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基于这种特点,议论性散文的具体内容常常是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例如下面这篇例文:

菊酒剑,看人生

□张智雯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心态。

也许我们忘却了映着残阳斜晖的悠悠江水,也许我们冷落了锈迹斑斑的五尺长剑,也许我们饮尽了令人迷惘的烈酒。一次次在人生长河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我们忘却了在夕阳西下时品着一份香茗,坐观云卷云舒的平淡,我们忘却了举杯对月的豪情,更忘却了“男儿何不带吴钩”的那份壮志。

我们渴望陶潜李白的平常,渴望着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超然。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脚步流苏,我们常常觉得心乏体困,渴望回到平常。其实很简单,孤灯夜下,手持一卷诗书,细细品味,便可使疲惫的心态消除,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迷惘中解脱出来,静观古人的平常与敏感。

陶潜,厌恶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厌恶于案牍之劳形,于是他选择了适合于己的的平常之心,他归隐田园,依南山而种地,好不逍遥自在!李白,经过了官场的压迫排挤也愤然离开,从此寄情于山水,骑鹿访名山,忘却了世间的零零总总,多么洒脱飘然!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李贺之壮志难酬。一声声长叹响彻云霄,一句句诗歌撼人心魄。他对自己的人生太敏感了,总以为自己当是一个带剑叱咤于疆场的英雄。可是上天并不遂人愿,让他一次次的失意。他狂饮烈酒,狂发牢骚,仰天长叹千百次,而壮志难酬身先死,只落得“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生的心态并不只有这两种,不过一个人的心态绝对又包括这两种。我们以我们的心态而活着,古人也只能是我们的典范,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作主。

拥有平常心的人,生活平淡闲适。是云般随风而行。

拥有敏感心的人,生活也许会灿烂,但也许会黑暗。

酒菊代表平常的人生态度,那么剑呢?剑就是一番豪气。

人生需要菊,需要酒,也需要剑!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性散文。从本文的选材上看,作者选用了李白、陶潜、李贺等历史人物阐述观点。在行文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倾向十分明显。比如对李白和陶潜,作者持肯定态度,这可以通过文章的语言表现出来。比如“我们渴望陶潜李白的平常,渴望着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超然”,这样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李白及陶潜这种淡泊心态的肯定。相反,作者对李贺则持否定态度,比如“他对自己的人生太敏感了,总以为自己当是一个带剑叱咤于疆场的英雄”,这样的话语则明显带有否定意味。由此看来,本文符合议论性散文即说理又抒情的文体特点。

二、议论性散文的结构

一切的艺术创作都需要精良的设计,如书法、绘画、建筑、雕塑等。其中对结构章法的设计又是重中之重。议论性散文作为一种说理文,同样需要事先安排好结构章法。

与一般的议论文的结构相似,议论性散文的常用结构也有以下两种:并列式、对照式。

第一,并列式结构是最简单的一种结构,也是考场作文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构。

这种文章的结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重的,它们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如我们要论述“成功的条件”我们就可以缩小切入角度,先说“成功属于勤奋的人”,并用恰当材料来证明。其次我们说“成功属于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最后再说“勤奋属于懂得思考的人”。有一点需要注意,并列结构中的各材料之间没有先后顺序,所以可以互换。

第二,对照式结构是比较容易突出中心的结构。

对照式是把两种事物或思想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思想来从反面烘托某一事物或思想,段与段、段与层之间形成正反对照的关系。比如要证明“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大学”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先从正面说“好好学习”的作用,然后再从反面说“不好好学习”的危害,这样就把道理非常明白地展示出来了。这种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共同阐释一个道理方法,其好处是观点鲜明、中心突出。

佳作示例:

菊花飘香的时节

□重庆考生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寒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吧,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弃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行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点评:

这篇文章的结构属于同学们最常用的并列式。作者将不同的人物,按照同一个主题组合在一起,使题材丰富,意蕴丰厚。本文选取稽康、庄子、项羽三个极具有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菊花象征其品格,将人物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这种并列式的构思是最简单的构思之一,它可以使同学们快速确定文章的思路。

三.议论性散文的语言

议论性散文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的议论文只需要论证有力即可,因此对语言的要求不高,而议论性散文对语言的要求极高。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的是,这种文章的语言必须要用到大量修辞来增强文章的文采,进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议论性散文最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排比、引用。这三种修辞是议论性散文的三大法宝。首先,比喻这种修辞本身的表达效果就是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使文章的语言活泼。这一点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只是一种论证技巧而不是单纯的修辞手法。其次,排比在议论性散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修辞本身的修辞效果就是增强语言气势,有时可以使作者抒发的感情更加强烈。这一点最适宜写议论性散文。第三,“引用”这种修辞是议论性散文时常用到的。因为这种文章常常选择古代文人做材料,这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古代文人的诗文。同时,引用一些诗词典故也同样会增强文章的文采。

佳作示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刘秋雯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的修养,应该是举手投足之间的习惯,是水到渠成的惯性。那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虚怀若谷的胸襟,应该像人的呼吸一样自然吐纳,无需考虑,无需思索,如水之就下,自然而然地展现在一手足、一举止、一眉宇之间。

犯而不校是一种修养。古有蔺相如,便是犯而不校的修养之人。他从不与廉颇计较个人得失,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威势,他选择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他不争夺名利,不卖弄才华,谦虚谨慎,终令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尽释前嫌,共同辅佐赵君成就了赵国的强大。他崇高的修养不知道使多少有志之士击节而叹。

施恩不图报是一种修养。淮阴侯韩信早年很穷,便到河边钓鱼以维持生计。有个老妇经常来河边洗衣服,见他饿得可怜,每次都给他带些饭菜来。韩信很是感激,承诺终会报答她的。可是这时老妇人很不高兴地说:“我是看你饿得可怜啊,哪里想要你回报。”是啊,有的人施爱如播种粮食,还没有种下去,就已经在期待秋天粮粟盈仓。而有的人而却是随手将种子撒出,而又绝尘而去,他收获的是惊喜,是心情。他播下的是爱心,呈现的是一种修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修养。苏轼被贬无数次,却仍然大唱“大江东去”,登超然台作超然之人。在黄州,他高吟“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密州,他聊发少年狂,放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在岭南,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政治的失意,并没有给他的人生带来阴霾,相反,他“穷而后工”,将绝世之词彰显于后世。这种修养已经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

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以为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很多人都在苦苦追求功名利禄,唯有真正的豁达之人能够体味出这种境界。陶渊明便是这种人,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去来兮”,“采菊东篱下”,“带月荷锄归”,甘愿每天都闻“鸡鸣桑树巅”,面对“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怡然自得。这是怎样的一种修养啊!

李白诗云“惟有饮者留其名”,我不赞同。我以为应该是有修养之人方能流芳百世。有修养之人,无需修饰,无需多言,便会被后人牢记心中,此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点评:

文章以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题,形象地点出了修养的特征,发人深思,又极具文化底蕴。中间四段从四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事例典型,论据充分,论证十分有力。最后引用李白的诗句并反弹琵琶总结全篇,点名题旨。作者引用材料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在紧张的考场上,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如此挥洒自如,没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较深的语文素养是达不到如此境界的。在修辞运用上,本文大量运用比喻、排比及引用的修辞,使文章极富文采。

四、议论性散文的禁忌

由于在现在的高考阅卷中,议论性散文常常得到较高分数,因此许多考生对这种文体也是一哄而上。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鱼龙混杂的局面。事实上,并不是将议论写得朦朦胧胧就是议论性散文,它有许多禁忌,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否则便会写出不规范的议论性散文而导致高考失败。议论性散文写作应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忌做作

议论性散文注重感情的抒发。感情应自然地传染给读者,不能做作地主观刻意抒情,因为那是虚情假意。虚情假意的作文在高考考场上也是层出不穷,令人作呕。如98年的高考作文“战胜脆弱”,有不少同学写父母双亡,从而陷入巨大的悲痛而不能自拔,然后又经过斗争终于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从而说明“战胜脆弱”的道理。试问一下,事实上有那么多的孤儿考生吗?这些幼稚的小作者无非是为了“骗”取阅卷老师的同情,因此才会委屈一下亲人或自己了。当然,如果真能得高分,牺牲便不在话下了。而事实上这些虚情假意的作文只能被“打入冷宫”。

无独有偶,08年四川卷高考作文“坚强”,同样有许多的同学写自己被埋在废墟下上百小时,然后喝了父亲或母亲从身下掏出的半瓶矿泉水又坚强地活了下来,而父亲或母亲却因没舍得喝一口水而死去。这些看似动人的故事其实漏洞百出,事实上我们看新闻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挺过100小时的。再说真正被压的学生也没有参加这次统考,而是延期高考了。要知道,感情不是作者用来喊而读者用来听的,它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而读者也只能从中意会。可见,如何使你文章蕴含的情感和读者的感受达成默契才是至关重要的。

2、忌矫情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与影视表演不同,影视表演有时可以靠主持人的煽情增强气氛。为了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主持人的煽情往往是恰到好处的,再加上主持人的独特嗓音,观众极易被引起情感共鸣。不仅如此,在一些小品类的节目中也常有煽情的设计。比如今年黄宏的小品《黄豆黄》,在逗着观众笑过之后,“黄豆黄”从袋子里拿出五星红旗那一刻,全场突然暴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接着他说:“看到这面五星红旗,我就激动得想流泪啊!”黄豆黄的话语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十分煽情,观众此时都是激动的。可以说,小品创作者的这个设计是十分成功的。换言之,无论是小品还是作文,煽情如果处理不好就成了矫情。因此,在议论性散文中,作者的感情一定要自然流露,而不能刻意装腔作势。

3、忌罗列事例,不会分析

罗列事例是指考生写作文时从时下流行的一些低浅俗滥的阅读文选中搬出一个个小故事,逐个背写在作文里,议论的语段过少甚至没有,只在结尾时用一两句话联系话题的情况。

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所写事例要概括而形象,并有到位的分析议论,这种以事例代替分析的现象,反映了部分考生认识水平不高,不会分析的现状。这类考生要学会辩证分析,多读一些规范的议论性文章,掌握一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列举事例之后,必须扣住话题进行分析,使文章始终围绕中心论证。文段扣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首句扣题、议论描述性扣题、结句扣题。容易犯罗列事例毛病的考生,尤其要注意学会结句扣题。

散文写作技巧 第10篇

散文虽有抒情散文和记叙散文之分,其实,二者并无绝对的界限。抒情散文固然应有真挚的浓厚的感情,记叙也不能没有作者的感情激荡,不同的只是前者较多直接抒情,后者大都寓情于叙述或描写之中。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的结尾是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这是一种重要的抒情手段,运用得恰当,能起到动人心弦的作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扬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

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间接抒情的手段很多,如选用最含情的典型材料,与细节;恰当的安排语言,从语言的节奏里传达感情等等。这里要简要讲讲“托物言志”的问题。

托物言志或寄情于景,作为间接抒写感情的艺术手法,在诗歌和散文里经常为作者所采用的(在多数情况下,它也常常要辅之以直接抒情)。《白杨礼赞》里的白杨,就是有所托物的:“我要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那月色映照下荷塘幽美而又有些阴冷、寂寞的景色,恰恰就是他对黑暗现实不满而又寻求不到出路的抑郁心情的写照。用这种手法来抒情,蕴涵深厚,更富有诗意,耐人寻味。

在运用这一手法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写“物”必须“形”真“神”似,“物”与“志”、与“所寄托”之间必须有某些相似或联系处。《白杨礼赞》里所写的白杨,其外形的质朴、参天耸立以及不畏严寒等,不正是它的形象吗?这形象,可以很自然地引起我们的联想,从而看到它与正在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我国北方农民的某些明显相似之处。

因为散文的篇幅短小,所以,它对于语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作者应推敲字句,讲究语言优美,就这一点说,也同诗歌有些相近。

从许多作品看,优美的散文语言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精确、凝练。准确、凝练,就是用最恰当而又尽可能少的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雪浪花》描写了一位名叫“老泰山”的渔民。开头写“我”初见“老泰山”时的情景,写到海浪是由无数浪花汇成的,“老泰山”也“恰似一点浪花”,别看是一个普通的渔民,而“塑造着人民江山”的正是这无数“老泰山”一样的普通人,这是本文的主题。开头写海浪,有衬托、比喻作用,正是为了写人,它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其语言又是何等的精炼。

(二)生动形象,饱含感情。生动形象就是写人、绘景有声有色,微妙微肖。冰心的名篇《樱花赞》之所以有魅力,除内容外,生动形象,饱含感情的语言美,应试重要原因之一。

(三)语调和谐,读来顺口。针对近几年来散文作品不甚重视语言,特别是有些作品不能朗读上口的问题,不少老作家都有些意见。曹靖华在《谈散文》(见《飞花集》)里说:“不但诗讲节奏,散文也该讲节奏,讲音调的和谐。也应该下字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令人听来悦耳,读来顺口......”。优美的语言,多种多样,应不拘一格。有的文字朴素,有的辞藻华丽,只要它们有充实、正确的内容。就“浓装淡抹总相宜”,不能因个人的偏爱而排斥其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初学写作者总以为辞藻华丽才是美,有些人甚至不管有无必要,总爱滥用形容词与感叹词。“英雄的八亿中国人民,正以翻天覆地,移山倒海之势,浩浩荡荡,威威武武,奔勇向前……”类似这样任意堆砌,华而不实的语言,是应当坚决避免的。我们认为,优美的语言,首先应表现在内容的正确及语言的精练上。“散文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采,还要善于发扬它。”(见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笔谈散文。说散文》)。徐迟的这段话,讲的是很深刻的。

散文写作技巧 第11篇

(一)1 写文章并不难,但写散文却很难,真正写好散文是难上加难,更不要说创作出散文精品了。一般性的文章还谈不上文学意义上的东西,一般性的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会成为作家,只有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作者才有成为作家的可能。

不要把一般性的文章看成是散文,也不要把学生的作文看成是散文,学生作文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学生作文只是练习写作的开始,所以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还算不上散文,这个是要搞清楚的,否则学生岂不都成了文学创作者了吗?

散文不宜篇幅过长,一般都在两千字以下为宜,以一千五六百字为佳,不要有废话,语言要精练,要向诗看齐。

写好一篇散文非一日之功,那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要小看这一千多字的散文,真正写好了,写得出彩,那是见作者的真功夫的。这种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得来的,这之前要付出多少啊,要读多少书啊!要写多少东西啊!你以为他只写了这样一篇,写出这篇散文之前他写了多少篇散文连他自己大概都记不住了,要不是达不到这样的写作水平的。

写好散文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语言过不了关还谈什么写散文?还写什么散文?所以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没有文字功底是写不好散文的,写出的东西也是半成品,上不了台面。

写什么就要有什么语言,用什么语言,写散文就要是散文语言;什么是散文语言,什么不是散文语言,真正的读者一看就能够感觉出来:散文语言与一般语言味道不一样,区别是很大的。

写散文不要追求语言的华丽花哨,这样往往弄巧成拙。不要说散文,就是小说、诗歌的语言也是一样,都要追求语言的朴实、生动、实在,用朴、生动、实在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这样往往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写好散文就要放开自己的视野,不要只写自己的那点儿伤感,自己的那点儿情感,写作的范围应该更广泛一些,因为伤感的、自己个人情感的那点儿东西很难征服众多的的读者,很难上层次,倒把自己局限住了。实际上很多个人伤感的东西往往难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取向,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很难产生有质量的作品,更不要说经典的作品了。

为了自己的爱而写自己的那点儿所谓爱情,写自己的那点儿感情;自己在爱情上经历了痛苦的过程,遇到爱情上的打击,自己爱的人不爱自己了,自己失恋了,伤感就出来了,自己整天被伤感缠绕着,就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不是不应该表达,但这类东西只适合给自己看,或者压在箱子底。

真正写好散文除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更重要的就是对生活要有深刻的感受,对人生有深刻的感悟,这样你的心灵世界才丰富多彩,肚子里东西才会多;肚子里有东西散文的语言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就像清清的泉水一样奔涌而出,不要刻意雕琢,语言就能够出彩。

一个散文作者情感和心灵世界很重要,心灵不但要丰富,而且要纯洁,纯洁如水,感情纯真,写出的东西也干净,给人以美的享受。

写好一篇散文还要注意题目的形象简洁,题目不要过长。我看过网上一些所谓的散文,光从题目上看就不是散文的题目,让人仗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其实无论写什么,题目都要简洁。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写父亲的,两个字多么简洁;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赞美白杨的,四个字多么简练;冰心的《寄小读者》就是写给小朋友的,四个字多么简洁,一下子就看出是写给谁的„„

散文网上的散文题目多到十几个字,这是不可思议的,这叫散文吗?就连小说、电影的题目字数一般都在三五个之间,散文也应该这样,写散文应该注意这个问题,首先把题目定好了,这很重要。我看有的作者就是在还没有定好题目的情况下就写了,这样写出的散文也不会怎么样,读者一看题目就很糟糕,谁还会欣赏下面的文字呢?都是废话一大堆。

散文的语言是不同于一般性的文章的,也不同于小说,散文就要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作,小说当然是用小说的语言来写作,如果小说语言能够有散文语言的那种美,这样的小说无疑在语言上是更胜一筹的。但现在很多的网络小说的语言实在平庸,这是缺乏散文写作经历所造成的,在语言上还没有过关就去写长篇小说了,这是很不明智的。

其实写散文比写小说难,难就难在语言上。要知道:写散文是最能够见作者的语言功底的,现在的剧本也好,小说也好,都见不到作者的语言功夫,很多作品的语言实在太差。

写好一篇散文难,若想写出更多的好篇章,不但需要写作的经验,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和感受,需要长期刻苦的写作实践,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必须把文学创作作为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把散文写作看成是自己人生的一种事业,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任何的挫折和艰难,也不会使你放弃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散文创作的路不是那么平坦的,就像我们人生的道路不是那么平坦一样,必须付出自己艰辛的努力。

散文写作方法

(二)一般来说,写文章就是说事。事情说清了,文章也就写完了。但是,写文章又和说事不同,因为文学是形象思维的,写出来的东西是要人看的,为了让人爱看,看了后感同身受,要达到说的事动人、被说的人感人,需要有高超的语言手段,高妙的语言技巧,这就需要讲求语法修辞,语言能力。写文章要有中心,要让看文章的人知道你要说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就要突出中心。在写的时候,要考虑布局合理,还要讲求艺术手法等等。为了把写作过程说明白,下边,我分几个方面加以叙述:

一、选材

选材很重要。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里,大千世界的生活异彩纷呈,万花盛开,我们周围的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动人的事迹,古今中外,有好多事情值得我们研究,有好多的事物值得我们探讨、歌颂和赞扬。对于作者来说,他的兴趣、爱好、感受、、熟悉程度和探讨愿望又不同,面对的对象也不同,这就有个选材的问题。首先,你要确定这篇文章为谁写,为什么写,给什么人看,这是一个前提。是批评还是歌颂,批评的要切中时弊,歌颂的要恰到好处,要批评或歌颂,观点要对,论据要充分,就是手里要有好多雄辩的论据,能说明问题,就是说理要有说服力;要歌颂,要说出原因,要明确歌颂的理由,有哪些方面值得歌颂,为什么歌颂,佩服在哪里,也就是先要搞清楚要写的文章的中心思想。这就要先做到心中有数。选材就是要先在头脑中思虑一下,什么事在我的心中最想写,我的头脑里已经有了那些思考好了的东西,必须把它遣于笔端。有时,想写,但又不知写什么好,那就先不要动笔,硬写是不行的。南北朝时,南朝有个才子叫江淹,很有文采,诗赋名声远播。有句诗是“江淹得笔聪”,说他做梦想要写出最好的诗赋,结果,有人赠他一只好笔,从此,他诗兴大发,写出了好多的好文章,好诗赋。后来他不行了,头脑混乱,写不出东西来,人们说是“江郎才尽”了。这是说要有灵感,很多时候,你的灵感上来了,头脑中的东西在翻腾,心中的思绪在撞击,已经到了不写不行了的程度,那就好办了。如果没有想好,那就翻翻书,或看看报,启发启发自己的思维。必须有自己的想法。有了想法就好办了,就是确定想法是第一步。然后,像盖房子似的,看看都需要写什么料,要先把需要的原料置办好,要先把需要的砖瓦沙石,钢材水泥,木料白灰搞齐全了,料全了,就可以动工了。

二、列提纲

列提纲很重要,列提纲的过程也是打腹稿的过程。要列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在什么地方议论,怎么议论,议论几个观点;在什么地方抒情,抒发哪几个方面的感情,怎么抒情。这里要强调,文章的开头结尾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常说要“虎头蛇尾”,就是开头要有力,像老虎的头似的,结尾要像蟒蛇的尾巴似的,有气魄。这当然要看写什么样的文章而定。对于记叙、抒情一类的文章,有的以开头总领全篇,有的以最充沛的感情抒情开篇,有的开宗明义,交代出事情的来龙去脉,这都不能一概而论。要看怎么布局。像有的作者用“题记”,也是一种方式。但是,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新颖,不落俗套。列提纲最好细一点,甚至最典型的句子也要列进去。提纲要把你想说的都囊括进去,列完之后,缕一缕,看看该说的落没落,有没有啰嗦的地方,啰嗦的、不该说的坚决砍下去。所谓该砍的,就是那些与主题联系不大的内容,或者与主题联系不是很紧密的部分。这样,你要写什么心理基本有数了,怎么写、写什么,文章的脉络都基本清楚了,心里也有底了,就可以动笔写了。

三、起稿

起稿的过程是文章好坏的关键。因为在起稿中,除了按着提纲所列的顺序写之外,还要考虑语法修辞的运用,什么地方运用比喻、夸张、借喻的手法,什么地方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排比句手法在什么地方用,叙述、议论、抒情的运用怎么摆布,词语怎么搭配用,语言怎么取舍等等。写的时候不要拘泥,要放开笔,放开思维,大胆写。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有一句名言,所谓“行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当行于不可以不行,当止于不可不止”,就是说,该说的一定要说到,该停下来时一定要停。叙事要简洁明了,言简意赅,不能拖沓,这里有一个故事,不妨借鉴一下:

北宋的诗人秦观(字少游),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齐名,由于他们共同尊奉苏轼(苏东坡)为师,时人称之为苏门四学土。据《花庵词选注》说,苏东坡在四学士中最喜欢秦观,对他的诗文常常赞誉不已。有一次,秦观从会稽远路回京后,前去拜望苏轼,正巧晁无咎也在座。大家谈起了创作,东坡问少游近日作了哪些诗词,少游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繡毂雕鞍骤”几句。东坡听了微笑着说道:“十三字只说得一人骑马楼前过。”缺点是“字多意少”。秦观也问东坡近日作品,苏轼念了一首:“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听了高兴地说道:“三句话说尽了张建封燕子楼的一段故事。”两人十分叹服。像这样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名气的人,同是用了13字,尚且反映出不同的效果,我们这些人在写文章选用词句时,就更不可不多费点斟酌。要尽量做到运用极其精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去掉“字多意少”冗长拖沓的毛病。

我们在写文章叙事时,免不了要用到一些典故,这些典故一定要有出处,让人们一看就能明白,理解为什么要用。但是,也大可不必拘泥。据说,苏轼在一次应考中,作了篇春秋大义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考官梅尧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取典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的身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尧臣,可见功力非凡。这就是说,为了达到文章效果,也不一定都那么死板,也可以适当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以达到文章的更好效果。

这里要强调,写不同的文章,手法是不同的。说明文是以说明问题为主,基本是论述、说明问题,说明某种事物,一般不用抒情,少有议论;叙述文以叙述为主,讲清事情的起止始末,适当议论,而少有抒情的文字;抒情散文是以抒情为主,加以适当的叙述和议论。但做为我们平时写文章,似乎可以不必那么刻板。当然,说明文和叙述文都属于散文范畴,但抒情散文有它的独特的地方,我们不妨重点说一下:

抒情散文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诗,所以抒情散文也叫做散文诗,但它不讲韵律、不求押韵。可是,它有诗的意境,诗的韵味,诗的句式,就是它具备了诗家三味,简言之就是它意浓、语浅、情真。而那些最普通的语言,往往最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散文虽称散,是形散而意不散,按着《文心雕龙》的思想,散文是有心的。散文的心,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一切的展开都是围绕着中心思想展开,文心是支配通篇文章的总司令,所以在写散文的的时候,叙述也往往多比喻、夸张、排比之之类的句子,抒情热烈奔放,爱恨寓于字里行间,议论也往往含有很浓的激情。但这些都必须汇聚于一心,不离主题,像一个人似的,全身由心脑支配。散文以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为根本,既可以夹叙夹议,又可以叙述、议论、抒情相间错,也可以边叙、边议、边抒情。总之,抒情散文是以情赢人的。

四、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需要功夫。有的文章可以当时改,有的文章可以先放一放,放的时间长一些更好,到那时再改,你会发现有好多新的看法,新的补充,对文章会很有益处。

改文章的时候,不要忙,要先通读一遍,先要看清在观点、立场上有没有问题,是否对社会、对人民有利,观点有没有问题,立场有没有错。观点立场错了,那这篇文章就不行了。如果观点立场没问题,接下来看看文章是否通顺,有没有蹩脚的地方,如果有,那要坚决地改过来。看有没有断档的地方,有断档的地方那要弥补上,或者用过渡性的语言把它连接上。这种过渡性的语言,一定要恰当、巧妙,否则,就会给人以极不舒服的感觉,文章就失去了光彩。文章经过捋顺,基本通畅了,那就可以进入细改阶段了。

细改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句子的推敲

句子推敲,首先要注意句子的通顺,句子的主、谓、宾的搭配是否合理,是否不该省略的主、谓、宾省略了;是否该加的补、定、状语没有加;动宾搭配合理不合理,这些弄明白了,才能保证句子的通畅。句子通畅了,才能保证文章的通畅。另外,要确定好,所用的句子用在这里是否合理,表达的意思是否恰当、确切。都需要逐字逐句地认真地审视,不可马虎大意。

2、词语的推敲

“推敲”一词,本出自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诗,此联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在是“推”还是“敲”的运用上,颇费思索。如果用“推字”,一是有鲁莽之意,二是有醉酒之意;三是有与诗意不符;;而用“敲”字,不仅没有了鲁莽和醉酒之意,还和诗意相吻合。他反复演示琢磨,又遇见了韩愈,最后做了用“敲”字的决定,而且完全符合夜深人静、幽隐阒寂的月夜境域。

我们在遣词造句中,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词性不准的词,要弄清后再用,就是同义词、近义词,也要加以斟酌,尽量达到确切;词的褒贬意一定搞准,特别是介于两意之间的词、或稍偏于一面的词一定慎用,不可疏忽。另外,形容词或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也是要注意准确、恰当。形容词、动词的重叠用法,也要按照规则去用。至于副词、副词结构的状语作用、补语的运用,也要恰如其分地使用。

3、修辞法的推敲

我们的汉语的修辞法,共有十二个大类,称十二大修辞法,其中: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包括拟人、拟物)、夸张、引用、排比、设问、反问、对偶、(也称对仗)、反语、反复(也称重复)、对比(也称对照)、借代,这些修辞法也称十二个修辞格。其中较为常用的是: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这几种。这些修辞法的运用,是并不容易的,如果使用了,一定要认真推敲,要做到贴切、逼真,才能对我们的文章祈祷给力的作用。修辞法的运用,不能仅从理论上去学习,是要经过反复地实际地练习,才能用好。

五、文章名字的推敲

上一篇:七年级二班班级量化管理细则下一篇:国企党务公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