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走进高中

2024-08-19

优秀作文走进高中(精选14篇)

优秀作文走进高中 第1篇

到这里的人都曾为梦想流泪,到这里的人都应再也不想为梦想流泪。——题记

还记得中考后肆无忌惮的狂欢,还记得查完分数后母亲如破碎的冰雕般的表情,还记得握着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心中那本不该有的辛酸……没错,我不要花着父母的钱,买一个“一中学生”的称号,那一点也不光荣。

我,再也不愿为梦想流泪。

总是想:中考之后,我也算是经历过风雨的人了。是啊,的确是经历过才懂得。原来这就是中考,残酷,无情,想要赢得这场比赛,就必须要比他人更快。原来不努力,就真的会被超越。原来有人成功,也真的有人失败。但是,经历过这一败,我学会了好多,明白了好多经过这一败,便永远都不愿再败。这种辛酸和痛苦,永远都不要再尝试!比别人更努力,比所有人更努力;比别人更玩命,比所有人更玩命!我相信:下一次,梦想,我,抓得住!

他们,也再也不愿为梦想流泪。

每次课堂提问,大家认真地思考与争先恐后的回答,竟没有一个人不会,积极紧张有序活跃的课堂让原本话多的我再也不好意思随便插嘴。我感受得到每个人心中都还有挥之不去的中考失利的氤瘟,然而更多的是每个人都在为心中新的希望而努力。我知道,我们都一样。

原来,我们都不愿再为梦想流泪。

初中靠的是老师无孔不入的督促和时常挥舞的教鞭。而高中,靠的.更多的是我们自己。我们长大了,我们明白了,梦想要靠自己去实现,靠努力去实现。我憧憬着,以后的日子,大家在同一间教室中做功课,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前进,一起为梦想打拼。我期盼着当我们握着下一张录取通知书时,能有一个会心的微笑,笑在嘴角,也笑在心里。

走进高中,面对新的教室、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我们的青春也应翻开新的一页。在暂新的青春的路途中,永远不变的是心中那份对梦想的执着,对未来的期盼。高中,我相信这将会是我人生新的跳板,腾飞的新平台。

优秀作文走进高中 第2篇

在这样一个意预暧味的季节里,我即将面对那个神秘莫测的未来。

经历着安然人生道路的我,对着未来抱有着莫名的期待和向往,雀跃的心情使我恨不得飞到学校去,立刻去体验一下高中的学习生活。怀抱着这样的心情,三个月的漫长的暑假在我面前转瞬即逝,我将要站在一直向往着的高中的大门前。

然而,天公不作美,报到的那一天竟是阴云密布,天空黑沉沉的,随时会下雨一样,让人连呼吸都觉得不顺畅。心中不知何时出现的巨大的压力,向我倾泻而来:学习的课程会很难么?和同学的相处会顺利么?乱七八糟的疑问围绕着我,搅得人惶惶不安。“你在害怕什么!”小声的给自己打气,心海终于稍微平静了一些。我知道,这里是人生的战场,从来不允许出现逃走的懦弱逃兵。这样想着,我走入了高中的大门。

发书的时候,四十多本教材看得我身心俱疲。沉吗?重吗?多吗?也得拿!也得学!人人都心知肚明,学习任务会很重,但就算硬着头皮也得上!窗外忽然变得模糊,什么景色也看不清,噼里啪啦之声不绝于耳,探头一瞧才发现是下雨了。

报到结束时,我抱着厚厚的一大摞书站在教学楼门前。那倾盆大雨没有停的迹象,噪杂的声音交织成了对我的无情嘲笑。心情早已落到了谷底,身上的重负更是沉得让人心慌。飞奔回家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忧喜参半,一边高兴自己又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一边又担心这一步我真的能走好吗?

湿淋淋的回到家之后,我擦干身上的水,如释重负的发自内心的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露出了一个微笑。走到窗前,顺手推开窗子,一股凉风吹来,送目远望,突然发现西边的天空有一束阳光穿透云层,是那样的亮,那样的美。心里顿时也一亮:前方的路上有乌云,也会有阳光,只要坚信着自己,不断的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去,就一定会得到最好的答案。

两天之后,我走在第一天上学的路上。初升的朝阳洒下光辉,大地被镀上了一了一层美丽的金色。

“真漂亮。”在心中暗暗赞叹了一声,我默默走进了高中的大门。我要用自己的踏实,自己的努力,去找寻最好的答案。

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 第3篇

一、高中历史课内阅读

阅读心理对阅读和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 良好的阅读心理会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不良的阅读心理会带来不好的学习效果。例如, 对于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学生, 教师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 扩大见识, 拓展自己的思维;对于用心不专的学生, 要指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 集中精力倾注到阅读对象上面, 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尤其要加强思维器官的活动, 把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在准备阶段, 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门的阅读课训练。在训练中教师先作阅读示范, 再让学生不断实践。通过教师反复示范和学生不断的实践, 学生可以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一些阅读和笔记的基本方法, 比如阅读的剪辑法、文摘卡片法、批注法、跳读法等, 笔记的摘要式、提要式、心得式和索引式等。而且提醒学生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 上课可以挑一个片断, 有感情地读, 让学生感受文字和历史的魅力, 课后, 他们自然会自由地传阅。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心理和技巧后, 可以进行历史课内阅读教学了。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具体的阅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是要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以达到阅读的目的。对于历史学习而言, 因为知识点繁多, 所以兴趣是最好的导航仪, 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 就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高中生已经过了纯粹看故事的年龄, 也许一节课两节课, 他们会喜欢看课本, 但如果没能真正地打动他们的心灵, 要让他们长久地产生兴趣, 那是很难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在历史课内阅读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做好导读示范, 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通过不断实践, 逐渐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如学习必修一教材时,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目录—专题导言—学习建议—课前提示—正文这种顺序进行阅读。学生打开目录后, 就很清楚的看到, 必修一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有9个专题, 前5个专题所包含的内容基本上与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相一致, 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三种不同社会形态发展阶段的政治线索和特征。后4个专题主要反映的是世界历史的政治线索和特征, 时间从古希腊罗马直到20世纪末。通过自己的阅读学生就很清楚地认识到学习专题的基本思路,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历史课外阅读

读书是阅读的主要方式, 与历史有关的书籍汗牛充栋。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的书目, 对于一些水平比较高、喜爱历史的和高年级的学生, 可以用推荐的方式, 引导他们看些经典的、有一些深度和可读性的读物, 比如《国史大纲》、《大国的兴衰》等, 但在推荐中要有引导, 如具体可以告诉学生看哪些章节。至于为什么看这些章节, 要么是跟这个学生的兴趣有关, 要么是跟我们的教学内容有关, 要么就是同所谓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挂钩。在引导中如能有所交流, 则事半功倍。对于一些有学习基础但对历史没有达到深爱程度的学生, 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兴趣小组, 阅读教师提炼的文献节选, 并谈体会或做笔记;二是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引用经典文献, 渗透给他们前辈大师的思想, 也不失为一种名著教育。如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 笔者采用以人带事的方法, 把《史记》中秦始皇的部分, 《资治通鉴》中唐太宗的部分等印发给学生去读。并且要求他们在读的过程中自己翻译并归纳出政治方面的内容,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还提高了概括归纳能力。在世界历史教学中, 笔者也经常引用《全球通史》中的相关内容给学生阅读, 经常这样训练, 学生在做最头疼的材料解析题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了。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去阅读拿破仑、爱因斯坦等伟人的传记, 一方面可以感受伟人的胸怀, 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阅读的技巧, 提高阅读的能力, 为以后人生的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浪潮奠定坚实的基础, 并能受用一生。

摘要: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 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升自己阅读的能力, 使自己学会自主学习,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阅读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学好历史的前提, 因此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就显得非常重要。

走进美国高中课堂(上) 第4篇

当我第一次走进这所坐落在美国西北部Oregon(俄勒冈州) Philomath镇的惟一的高中(PHS, Philomath High School)时,感受到的全是自然与恬静——4000人的小镇,没有大都市车水马龙的喧嚣;美国最引以为傲的生态州,没有工厂、公交的污染;“王”字形的一层楼结构,没有中国国内大城市住宿制高中的精致与高贵……然而正是这一切造就了一个更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里,颇有一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

选课。开学第一天到学校便开始了忙碌的选课环节,和中国的选课系统大大不同的是,美国高中的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几乎全都是“选修课”。作为高三的学生,我必须学习一门英语课程、一门数学课程、一门社会学或历史课程、一门外语(德语或西班牙语)课程、一门体育课程,还有三门任选。虽然这似乎与中国的选课系统相同,但其中每门课的难度都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进行调整,鉴于我当时刚上完中国的高一,老师唯恐我跟不上高三的课程,特意安排我学习高一水平的数学课程。

开学典礼。第一天的内容除了选课就是开学典礼和熟悉环境了。开学典礼并不像想像中的那样冗长乏味。校长简单地致欢迎辞后便是一系列的信息介绍:教室安排、请假条例、每日时间安排,甚至还有厕所位置这类微乎其微的细节,最后提及的也是校方最重视的“逃生说明”,这在美国人看来比任何其他的信息都重要得多;相比之下,中国学校在这方面做得的确是相去甚远。

乐趣与应试的比拼

终于迎来了开课的日子,但这第一天对我来说也是最混乱的一天,因为一切都那么新鲜。

我领到一个储物箱,一股脑儿地把所有东西往里面一塞,拿上一本笔记本,带上两支铅笔就走进了教室。美国人的课本是不需要购买的,上课时在教室里直接借取,学期末归还就可以了。排课倒还合理,一年只上169天课,其余的日子多数为假期或是法定假日,这169天被分为A日和B日(A days and B days),各上4门课,交替往复,所以一学期也就8门课的样子,如果想偷懒,还能选个自习课什么的来充数。当时初来乍到的我甭提多羡慕美国学生的幸福生活了。

实验VS.理论。到美国上的第一节课是我最拿手的化学。教室里简单地排放着一些桌椅,老师是一个名叫Tom Thompson的大胡子男人,非常亲切。上课伊始,Tom先教了我们一个单词acetylsalicylic acid(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学名),他称这个词极富韵律感,也由此引出了这次课的主题——自制阿司匹林。美国的化学课堂中充满了实验,理论都是基于实验引申出来的,其中最难学的理论也莫过于配平类似2H2+O2=2H2O这样的方程式了。但在美国一年的化学课学习中,自制各色焰火、自行设计铝热反应和爆炸实验等课堂内容,却着实让我对许多国内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有了感性上的认识,要是在国内高中做这种实验,不得个处分也至少被老师批个半死吧。

体育VS.达标。化学课后的第二节是体育课,让我不得不联想到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之类的乏味运动。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在让我们完成了一个800米的热身跑之后,就开始了所谓的定项自由活动。在美国人的概念中没有达标,有的只是运动。每次课上老师会安排一个项目,在各式热身之后,就开展自由活动,这时老师的惟一的职责就是鼓励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除了足球、乒乓、羽毛球、篮球外,网球、棒球、游泳、越野跑、手球等对我来说都是新颖的项目,虽然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却很少能切身体会。在各种项目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橄榄球了,体育课上的橄榄球不像正式比赛那样暴力,只需点到为止,这让不善暴力的我有了不少优势,我也慢慢在其中展现出了中国人特有的灵活和机智:传球——疯狂地向前奔跑——接球——闪过对方的阻截——冲向底线——触地得分!Oh, Yeah!而体育课的年终评分也让我大跌眼镜,居然只要每次课都出席并表现良好,就是A了,而我因为乒乓球见长,居然还得了个A++ (A+++是满分)!

享受美国高中生活

“高中生就该有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校长这样告诉我,“学校不仅是一个教学的地方,更重要的,它也是每个学生生活的地方。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的每一天充满乐趣、活力、冒险和刺激。”随着美国学习生活的一天天展开,校长的话也慢慢得到了印证。

作为学校里,也是整个镇上惟一的中国人,我的光临备受瞩目。生物课老师居然前来邀请我参加他们的远足考察(观察海边的水生动物),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因为我没有选修生物课。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美国人待人之友善与热情。

社会学课的社区活动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无聊枯燥的,然而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居然是去当地小学(PES, Philomath Elementary School)陪同小学生们过万圣节。为了防止小学生晚上出门要糖(trick or treat,美国人万圣节晚上的传统),小学校方居然特别安排了一个大教室,将其布置成迷宫形式,让我们扮鬼怪吓唬那些孩子们,伴他们度过一个刺激的万圣节。

在美国,这样惊喜不断的活动还有很多。无论是充满乐趣的化学课实验,充满活力的体育课运动,略带冒险的生物课远足,还是刺激的社会学社区服务,都给我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勾勒出绚丽的人生画卷……

(在下期我将给大家讲讲我在美国课堂上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精彩依旧,敬请关注!)

[作者介绍]

走进春天高中作文 第5篇

我就种了葫芦。

在一个星期天,我种下了二十粒葫芦籽。没过多久,葫芦就出苗了。又过了一阵子,葫芦就开始爬藤了。接着就是酒杯口大小的白花,散落在大大的、绿绿的叶子中间,犹如鹤立鸡群。带有小葫芦的是雌花,没有带的是雄花。无论是雌花,还是雄花,都漂亮极了!

我每天都要去看它们几次,还给它们浇水。又过了一段时间,去看它们时,我发现葫芦藤长出了好几个小葫芦。小葫芦嫩绿嫩绿的,只有我的手指大小,表面还有许多细细的毛刺。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收获,我高兴地大声喊起来:“妈妈,葫芦结小葫芦啦!

妈妈开心地跑来,兴奋地说:“葫芦结得可真多,那一定是为了感谢我的乖儿子呢!”我听了,乐呵呵地,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自己的脑袋。

此后,我照顾得更加细心了,隔三差五就来浇水、拔草。又过了大约二三十天,葫芦们一个个长大了。长大的葫芦皮很硬,颜色有些发白,跟印象中妈妈买的葫芦颜色不太一样。妈妈买的是褐色的,不知道为啥我种的葫芦是青白色的。问了妈妈之后,我才知道,要摘下来太阳晒干之后,就会变成人们熟知的褐黄色。

于是,我又巴望着葫芦快点长,早点老成,方好摘下晒干。见我一脸憧憬,妈妈笑着说: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自身成长规律,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守株待兔,坐等其成,只有老老实实地遵循它的固有规律,踏踏实实地按部就班,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才能把事情办好办成。春天里,葫芦要成长,离不开阳光、土壤、雨露和空气……

人也像葫芦,也有春天。人的春天就是你现在的青少年时期。葫芦离不开阳光、雨露、土壤和空气,人也离不开生活的阳光、雨露、土壤和空气。阳光就像是青少年成长中的谆谆教诲,雨露就是青少年人生中的种种坎坷,土壤就像是青少年成长中的努力学习……

所以,你必须扎根土壤,尽情吸收雨露和阳光,方能茁壮成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人生的春天里,你不但要努力学习,打好基础,也是正确面对成长过程的人挫折和失败,悉心听取师长的建议和教诲,为自己,为人生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明媚春天!”

走进春天高中作文 第6篇

记得那是在我老家的春天,鸟儿的鸣叫使我感到温馨,在我面前划过的春风使我感到幸福。家门前的小溪时不时地在为我演奏一首欢快的歌——“叮咚叮咚”,那一棵棵柳树摇曳自己的绿色长发……这一切的一切都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弟弟带我来到油菜花地里,金灿灿的一片,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弟弟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油菜花,帮我戴在头上,还一直说:“春天真好,能让我见到这一大片的油菜花。”的确,是春天赐予了油菜花生命,在熬过了一个冬天之后,又重新来到我的身旁,大自然的身旁。弟弟指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燕子,高兴地蹦了起来。

在蔚蓝的天空中正式因为有了这些小燕子的点缀,才使天空似乎也有了生命似的,在低声告诉太阳公公照射大地的时间久一点。燕子们飞到了电线杆上,形成了一首乐谱。它们高高仰起头,就像音乐家要演唱前那样。“叽叽啾啾——”这是一首多么好听的曲子,一首由燕子所唱的曲子,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使认识到春天来了的人们都欢呼起来。弟弟又拉着我来到小河边,河里的水大多都已经融化了,不时地有鸭子翅膀拍打水面的声音,这些鸭子在水中嬉戏溅起的水花洒到它们身上,可它们却全然不顾,待它们玩累了,就会喊几声,似乎在表达春天来的喜悦。

我低头看看脚下,已经有绿色的星星点点露出了地面。哦!原来是那小草冒出了头啊!身后的桃花林在春风下显得多么可爱,它们趁我不注意就眨眨眼睛或对我微笑,有些桃花太调皮,想早点下树和树下的朋友们一起玩耍,于是它一用劲儿就掉落在地,那些花瓣就这样渐渐铺成一块粉色的打的毯。

就这样,弟弟带着我走在家乡的小路上,一路山清水秀,炊烟袅袅,这都是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有时我不禁会想:如果没有春天会怎样?这不仅仅是一个个物种会灭绝,更会让我们心中燃起的梦想的蜡烛在一瞬间突然熄灭。

走进春天高中作文 第7篇

迎春花也和油菜花不相上下,一簇簇的迎春花,绽放出自己最华丽的笑容,迎接春姑娘的到来。虽然它没有牡丹那么高贵,没有玫瑰那样艳丽,但我却非常喜欢它。当百花都还没有盛开的时候,迎春花却绽放出甜美的笑脸,花而在风中舞蹈,花枝上盛开一个个金色的花朵,像一群群快乐的天使,吹着喇叭,迎接春的到来。

桃花是春天最常见的一种花朵,它们红的似火,粉的如霞,一朵朵花瓣是多么漂亮,微风不断地吹,“刷刷刷——”桃花的花瓣也在簌簌飘落,满地的粉色,就像仙女散花,在这样的粉色中穿梭,心里不由得感到舒畅、快活;闻着桃花的花香,香味扑鼻,沁人心脾。

樱花粉中泛紫,开满了整个春天,小小的一朵樱花,犹如一颗紫色宝石,闪闪发光,粉中泛紫的它们汇聚在一起,便形成了鲜艳夺目的樱花树,远远望去,多么鲜艳的紫色,好美。

一簇簇的梨花仿佛一串串洁白无比的棉花,柔柔软软,还夹杂着几朵粉粉的、淡淡的桃花,有位阿姨还特地请来一位摄影师,在梨花树下闻花香、摄影,这更加衬托出春的勃勃生机,脚步离我们已逐渐变近。

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小动物们也迎接春的到来。鸟儿们叽叽喳喳地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曲;蜜蜂每天都辛劳地工作,在花丛间自由自在地穿梭;蝴蝶也在花朵之间翩翩起舞;燕子从南方归来,排成了各种各样的队形。它们在各自的舞台上嬉戏玩闹,展示风采。

春天里,人们的心情更美,无意之中发现一对新人借着春的气息,来到公园拍婚纱照;广场上,人们跳着广场舞,好热闹;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大街小巷里,来来往往地穿梭着忙碌的身影;乡村的田地里,农民们播撒着希望的种子;教室的墙壁上贴着新学期的课表,一本本新书中,也有许许多多的知识果实等着我们去采撷。

让朗读走进高中语文课堂 第8篇

一、朗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高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随着高中语文教改的深入, 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文辞赋, 经典美文的大量增加, 培养语感的朗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没有“琅琅的读”, 哪有“出中成章”?学生通过朗读优秀文学作品, 可以真切地体味艺术语言的表现力, 丰富自己的词汇, 提高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培养交流思想的能力。

要朗读好一篇作品, 决非易事, 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例如发言标准, 吐字清楚, 念词完整, 不读破句, 感情饱满, 抑扬顿挫等。另外还要深入研究作品, 弄清作品的中心思想, 对作品的每一章节, 每一段落, 每一句话, 甚至每一个词, 第一个标点, 都要仔细揣摩, 激发自己的真挈感情, 使朗读出来的文章有血有肉, 有感情, 从而引起听者的共鸣。

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仍要进行严格正规训练, 使学生朗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二、朗读的魅力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 在提倡充分关注学生的同时, 教师也应关注自己。教者的泛读, 浓缩着教者对教材的独特感悟与体会。伴随着泛读, 课文中那优美的意境、美好的向往、高尚的道德情操, 就会像甘泉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田, 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者声情并茂的朗读, 不仅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产生丰富的情感想像, 而且会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因此, 我们要注重泛读, 并在泛读中做到:“设身处地,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可见, 提倡诵读教学意义重大。那么, 如何进行诵读教学呢?我认为做好以下三点:首先, 教师要加强范读, 子师以“读”, 孰敢不“读”?好的范读不仅可以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 提高教学效果, 还能给学生一种美的精神享受, 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威信。笔者音质不佳, 普通话也不很标准, 但我用心动情的范读, 常常博得学生们的满堂喝彩, 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其次, 要善于指导学生朗读。应针对学生朗读中音量偏小, 速度过快, 破句多, 缺乏感情的缺点, 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辅导。笔者对学生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朗读在很大程度上有自娱自乐, 自我满足的特点, 不要怕人笑, 要大声地大胆地忘情地旁若无人地甚至“肆无忌惮”地朗读。这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 有效地调动了朗读的积极性。再次, 不要忘了技巧训练。对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进行专门指导。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 如范读、领读、带读、接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教亦多术矣, 运用在乎人”。

三、朗读要形式多样, 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 不一而足, 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 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 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 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 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1) 范读只是引路而已, 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 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 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因情而自得, 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 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2) 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 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3)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 它的作用又有区别, 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 先后次序互换一下, 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 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 让它们各尽所能。

四、朗读是要“心悟口诵”

朗诵实际上是基于理解的声音呈现, 其要点是“心悟口诵”。因为“凡音者, 产乎人心者也, 感于心则荡乎音”。播音专家张颂教授也指出, 朗读作品“必须从全篇着眼, 深入探究饱含着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 “不从内心依据出发去研究语言发动的全过程, 就不能揭示朗读的真切奥秘, 也就不能说是认识了朗读的真缔”。可见, 强调理解与感受是朗读的基本规律所在。比如第一专题第一板块“吟诵青春”, 这一板块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意义的构建与呈现, 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 并用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例如, 《相信未来》第3节的诵读, 应该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诗句的含义, 寻找恰当的停顿方法, 是“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还是“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通过对比可以看到, “手指”与“排浪”、“手掌”与“大海”构成比喻关系, 只有这样的巨手, 才能摇曳曙光那枝笔杆。可见, 后一种停顿方法, 能够准确表现诗人奇诡的想象和诗作壮阔的气势。在具体教学中, 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学习生活的经历, 分析《致青年公民》《相信未来》《六月, 我们看海去》的内在情感旋律, 把握诗歌的意象, 都有助于加深理解诗作内容, 有助于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音形式。同时, 也要注意“活动体验”的基本要求, 不能用理解、感受代替朗读, 把这里的学习活动变成诗歌鉴赏。

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文学素养的形成, 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习兴趣的增强至关重要, 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空气沉闷, 琅琅读书声与之绝缘。综上所述, 我们应认识朗读的重要性, 寻找各种朗读机会, 加强朗读方法指导, 提高学生朗读兴趣, 让琅琅读书声走进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朗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初探

[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

[4]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走进高中地理新课程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 地理素养 过程与要求

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地理素养是个体的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也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必备素质,更是国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理科学知识的素养

地理科学知识是地理科学素养的基础,是养成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和地理科学品质的载体。地理科学知识指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地理过程、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例如,地理1(必修)中的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等;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学习时,要善于动脑,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学什么?在哪里?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有何利弊?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只要引导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学习,知识就容易掌握了。

二、基本技能的素养

地理技能是学习地理知识与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习地理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地理技能的掌握不能脱离地理知识,而地理知识的掌握又促进地理技能的学习。“课标”中对地理技能素养的培养有明确要求,如“运用教具或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归纳世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要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时,公式机械不好理解,就简化为H=90°-纬度差,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讲有关地球的自转运动、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晨昏线运动及特点时,利用动画演示、课件图片、地球仪等会更生动直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引导纠正。

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素养

《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包括地理学习态度、热爱祖国和家乡、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地理组编写了乡土教材,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进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爱国需认识国情,“课标”要求通过学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和问题、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内容,使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课程标准中有很多关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在教学中需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反思自己行为。要求学生多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如: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本地污染,土地的利用、人口增长情况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知识学有所用,而要进一步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四、正确的学习方法的素养

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新课程改变过去的机械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领航的角色,做好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走进春天高中作文 第10篇

当老师宣布明天去长沙植物园游玩与参观雷锋纪念馆时,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一个个同学的嘴巴停也停不下来。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哪里哪里好玩……曹昳婧同学感慨到:“终于要春游了吗?等到樱花都谢了啊!”

收拾好行囊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我早早得来到了学校,往教室里探头,哇!都来了呢!各色背包整装待发,或大或小,或胖或瘦。我们坐上了通往“春姑娘花园”的公交车,闭上眼,满耳都是同学们兴奋的话语,偶尔能听见一阵阵“吧唧吧唧”的嚼薯片声。

下了车,来到了长沙植物园,我兴奋的窜入园内,东瞧西望,茫然得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去。四周都是花!花的海洋,花的世界。阵阵微风拂来,千万朵花儿迎风舒展着身体。我兴奋的把肖依玲喊来,一起拍了许多青春的照片。充斥着花香的空气,怎不令人高兴?郁金香的种类是最多的,有紫衣王子、黄皇后、橙色王子、橙色浪漫、黄美人北京、神秘范伊克、热情似火、旗舰、米勒时光、春天、帆船……我最欣赏的莫过于“热情似火”了,乍一看,还真的挺鲜艳的,像极了浓妆淡抹的贵妇人。单一的玫红,朵朵都已盛开,无一含苞待放!无一红衰翠减!啊!她们在盛春时节贡献出了自己的风姿,整整齐齐。没有一朵红杏出头的迹象!一片“草树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景色。

在这儿,我们不仅看见了春姑娘的丽影,也瞧见了青春的写照。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时间总是溜得很快,转眼到了下午。

下午是去长沙雷锋纪念馆。雷锋,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想必大家都熟悉。“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是时代的楷模”三月,三月十五是学雷锋日。同学们拿着手机接连不断的按下快键,拍下一张又一张雷锋的事迹。更近距离地接触雷锋这个人时,才发现他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为此,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非要争个高低的我惭愧不已。我的心情起伏不定——无语、反问、惭愧、自卑、决心、自信……各种情绪向我涌来。

走进春天高中作文 第11篇

是啊,春来了,踏着它独有的脚步来了,踩着春姑娘的脚步,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觅春的气息。我来到了山坡上,希望在这里能找到春的足迹。

风,是春的使者。它伴随着春天来到了,吹拂着每一个人、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它用它独特的方式,将春天到来的信息传递给全世界。春风好比母亲的手,轻柔地抚摸着你,让你感觉到春的温柔。

雨,是春的常客。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俗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这“油”好似仙女手中的玉露,轻轻撒向大地,使世间万物得到滋润。

草,是春的伙伴。它偷偷地探出它的小脑袋,在田野上、在院子里、在山坡上肆意地生长着,他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不正应了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

花,是春的贵宾。在小河边,在石缝中,迎春花一丛丛,一簇簇地冒出了嫩绿色的新叶,长出了灿烂的小花,花儿一层一层的,中间的花蕊星星点点,阳光下,仿佛精致的脸,笑得如此灿烂,因为你不经意的绽放,惊起整个春天。我蹲下身子,抚摸着这娇小的生命,便又向更高处走去……

水,是春的知音。远处的叮叮咚咚声,使我循声走去,到了山林的深处,便可望见一条清澈的小溪流。它简直像一位活泼的少女,唱着,跳着,无忧无虑地奔向远方……

风吹拂着,雨飘洒着,草生长着,花绽放着,水流淌着……

春的旋律在春姑娘的脚下响了起来。春以她纯朴和自然的气息,唤起人类生命中的凛然豪气,让生命充满希望。忘却在经受挫折时撕裂般的痛楚,忘却在孤独时,寒星跌落冰河般的彻骨凄凉。让生活的乐谱,永远奏着春的旋律。

走进高中的作文 第12篇

在时光的洪流中,我们都无可避免的长大,于是在上苍的安排下,我走进了高中。

暗夜未央,我兜转蹁跹于百叶之中,被这浓浓的秋意包围着,寻不到方向。对于中考的失利,我总是小心翼翼的舔着伤口,安慰自己这只是意外,可时间久了,便渐渐将我内心的底线冲破,此刻前方好像有一张黑幕将我笼罩在无边的夜色中,我不敢抬头。我的光明,你在哪?

夜深沉,依旧烦闷,依旧无聊,随意翻阅凌乱的书桌上的一本杂志,意外地读到这样一则故事:古时一落榜举子,心情沮丧,找禅师开解,禅师指着树下斑斑驳驳的一片说:“这是什么?”举子不假思索道:“树影。”禅师摇头微笑,说:“不对,这是阳光。”读至此,我心中一亮:中考的挫折失败只是一时的,有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有希望。

是,人生有许多次“如果”,却没有一次“但是”,我已不能回头。亦如明天是奔赴战场浴血杀敌之际,那么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磨好枪,修好鞋,钉好马蹄掌,集中我们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忱,做好该做的事,这样才不会有三年后的“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曾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君欲为明天做好准备,就要切记时刻走好今天的路。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无论何时,请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既然选择,便当风雨兼程。

心灵的灯,总是在迷茫的时候照亮前面的路,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生,我应务必慎重的迈出脚下的每一步,顺着心灵之灯指引的梦的方向,走出精彩的人生。要知道,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不论成功还是失败,他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的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他决不会给你回头的机会……

古人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而今走进高中,不敢退缩,当尽心竭力,奔赴书山,庶竭驽钝,宜当全力拼搏,此吾所以报父母而效恩师之职分也。如今千帆竞渡,万舟齐发,我挣脱心灵的枷锁,向着着自己金色的目标迈进。

走进高中,我不求尽善尽美,但求无怨无悔!放飞梦想,翱翔天际,向梦想的天国飞去!扬帆起航,乘风破浪,朝梦想的彼岸出发!

走进香港高中生的生活 第13篇

自从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开始,一波接一波的热潮,就一直没断过,“到香港去上大学”也成为很多内地高中生的梦想和行动。而香港高校至今已从内地名校手中“抢走”了超过50名高考状元。

这座自由的现代化国际都市,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内地学生的视线。世界权威高等教育咨询机构QS最新公布的以学科计算的“2013年世界大学排名榜”中,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共有三科进入全球前十,在亚洲区也是名列前茅,香港高校的国际化程度、多元文化和全球经贸中心的附加值,也不是内地名校可以替代的。

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升入大学的前提都是必须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当内地的许多高中生把到香港上大学作为自己的梦想的时候,香港本地的高中生,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一种状态?他们是否也和内地高中生一样,为了升入大学一样要经过炼狱般的激烈厮杀?守着香港的高校,他们是否是近水楼台的那一群幸运儿?还有,在他们的心中,青春和学校及未来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除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移民香港的内地学生,他们来到这里,以“香港人”的身份从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的年级开始自己的求学生活。

《课堂内外》高中版特别约请本刊特约学生记者、“90后”作家、香港中文大学在读文学硕士刘景南,借在香港上学的便利,历时半年时间,完成一系列采访,带你走进香港高中生的真实生活。

香港初印象

到香港第一个月,感觉就是轻松加热闹。

所谓“轻松”,是我有幸进入了香港中文大学课业负担最少的专业之一,第一学期的四门功课都没有期末考试,仅仅只有四篇学期论文需要搞定,论文的题目也可以自拟,这与国内高校里没完没了的闭卷考试相比,自由度不是一般的大,因此,闲暇时光也是大把大把的。

至于说“热闹”,就是香港本地生需要应付很多自愿参加的集体活动,比如在狭窄拥挤的校园里露天集会,狂拉横幅,高呼口号。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少有的能够提供露天广场的高校,所以,许多香港本地的高中生也来这里举行活动。

除了学习和享受,我的另一个任务就是为《课堂内外》高中版采访和写作关于“香港本地高中生”的选题。这一点也不比论文轻松,甚至更难。

我最大的问题是语言,香港的日常语言是粤语,而我说得最好的语言,除方言之外就是普通话了。香港人把本地学生称为local,我要完成采访,就得找到这些local。

幸运的是,室友在社会学系的课堂上认识了一位local老师,她的名字叫Akina。Akina很年轻,是地地道道的香港女性,会说一点点普通话,在香港的一所高中里任教,教授的课程主要是“通识教育”。因为这门课要求老师有很丰富的知识素养,所以她选择来香港中文大学辅修社会科学硕士课程。

在室友的引荐下,我在社会学系那间巨大教室里的后排座位上见到了长发飘飘的Akina。她很友好,样子和蔼可亲,并不像许多内地老师那样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有室友帮忙翻译,沟通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Akina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采访要求,并表示愿意召集她的学生过来与我交流。我心里很高兴,于是大胆地提出要亲自去她所在的中学,见一见那里的local们,了解一下香港高中生真实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没想到,Akina很严肃地拒绝了。

我大惑不解,室友告诉我,Akina所在的学校是全封闭管理,外人一律不得进入学校。如果要进入学校访谈,就需要向校长打报告,批准之后才可以进入。Akina补充说,如果进去采访,还需要老师通知每一位学生的家长,手续很麻烦的。Akina接着告诉我,全港的学校都是如此,如果是小学,管理会更加严格。

想想内地的校园,和许多与校园有关的新闻,除了感概,我能做的还是只有感概。不过,我毕竟打开了通往香港本地高中生的第一道门。

A香港本地高中生:自信源于优越的家庭条件

HongKong

他们未来的道路很宽阔

·香港印象1·

香港每年毕业的七万高中生里仅仅只有一万人可以上大学,考不上大学的一般就会选择读副学士学位或者高级文凭。

感谢Akina,她与我约定了见面时间,我们在香港城市大学见面。

与Akina同来的是四位香港本地学生,Justin、Joseph、Dave以及Dave的女友Stephanie。在并不宽敞的食堂里,我们找到了一张空桌子,四周都是自习的同学。香港的高中生比我想象中腼腆,尤其是在面对我的普通话提问时,Justin的表现尤其是如此,但他最后还是告诉我,他来自于香港最好的中学之一,这是一所由政府资助教会承办的一流中学。

Akina介绍说,香港实行12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学生6岁入学。香港的中学大致分为私立和公立两类,具体还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中学几乎是全英文授课的,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会考上大学。

听到这里,我以为香港高中生的升学率一定很高,但Akina接下来的话立即否定了我的猜测,“香港每年毕业的七万高中生里仅仅只有一万人可以上大学,考不上大学的一般就会选择读副学士学位或者高级文凭。”这与内地已经高达百分之八九十的大学升学率自然是不能相比的,但对于香港学生而言,未来的路远不止在香港上大学这一条。

在Akina任教的学校,一个年级的150多名学生中,也有大约一半的学生没有机会在香港上大学,其中五分之一的学生会选择出国留学。英国与澳大利亚是留学地的首选,中国内地和台湾不是香港高中生们的理想留学之地,只有Stephanie表示,如果有亲戚在内地的话,她才会考虑去那里留学的事。

Akina在一旁感叹道,如今的香港中学生家庭普遍富裕,选择的途径也非常多,家庭并不寄希望于他们来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命运,所以,对于绝大多数香港的学生来说,尽管升入大学并不是一件比内地学生容易的事,但他们却不如以前的香港本地学生那么勤奋,考不上大学大可以出国留学,未来的路很宽阔。

为了兴趣和爱好自由地学习

·香港印象2·

选修课有物理、化学、生物、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地理、旅游、视觉艺术、体育、音乐和中国文学等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发展方向选修三门课。

对于香港高中生们的生活,我很是好奇。Joseph大大方方地告诉我,香港的中学只有四门主要科目,分别是中文、英文、数学和通识教育。中文课也是采用广东话教学,普通话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初一至初三年级开设,每个星期只有一节课,所以跟着Akina来的四位学生的普通话都说得并不理想。

在这些课目中,包含最广泛的是“通识教育”,一共有三十多种选修课,但并不是每个学校都会开设这么多,比如,在Joseph的学校里,选修课有物理、化学、生物、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地理、旅游、视觉艺术、体育、音乐和中国文学等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发展方向选修三门课。

与内地留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呆板教育不同,香港学生可以选择的机会更多,毫无疑问,学习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Justin说,学校每天早上都是8点钟准时开始上课,每节课为45分钟,在两节课之间会休息15分钟,直到下午4点钟左右放学。在香港,并没有内地学校的早晚自习,自然学习的时间相比而言就没有那么冗长。

对于内地学生深恶痛绝的补课之风,香港学生却要淡定得多。Dave说,补课在香港也还是有的,不过都是自愿参加。如果参加平时的补习,那么补习那天的放学时间就会被推迟1小时50分钟,一个月补习四次。即使是遇到公众假期,参加补课的同学也必须要回到学校。对于香港学生而言,他们觉得补课最可怕的事情是要收取500港元的额外费用。

香港高中生们补课的原因也与内地学生大不相同。内地学生补课,大多数是进行额外的复习或者考试,但在香港补课却是为了追赶在课堂上没有教完的课程,额外的复习巩固只是极少数时候才会发生的事。我在心里暗暗地羡慕眼前的四位香港高中生,内地的高中生们有哪一个没有经历过高三时代天天补课的苦日子?

Dave像是看穿了我的羡慕,补充道:“香港的高中毕业生也都要参加中学文凭考试,并且以此为升入大学的依据。如果家庭条件优越,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学习压力,但如果不想用爸妈的钱去读书,那么升学的压力就会很大。而大学教育作为未来就业的筹码,即使是在开放的香港社会也并不是其他文凭能够代替的。”

打工与教堂里萌生的爱情

·香港印象3·

对于香港本地学生而言,优渥的家庭条件是他们能够淡然面对学业和未来的最有利筹码,而宽松的环境也给了他们继续做梦的机会。

除开补课的时间,香港高中生的生活和内地学生相比,也清闲得可怕,那么他们在课余时间会不会像国外的学生们那样,去打工兼职挣钱呢?我向Akina提出了这个问题。Akina想了想回答说:“现在,香港的中学生普遍都比较富裕,所以并没有很多人打工赚钱。”

果然,Dave马上告诉我,他家有一套八百多平方尺的房子,价值六百多万港币。我对香港昂贵的房价感到吃惊,也对Dave家的富裕程度表示艳羡。但Dave却很平静地说:“香港人的普遍收入都很高,以我家为例,每月大约会有8万元港币的收入,因此算得上中产阶级,在香港置房买车自然也不在话下。”

Dave还十分坦诚地告诉我说,他在初二和高一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跟不上班里的步伐而两次留级,目前还在高三年级上学,但他对于自己的将来并不担心。对于香港本地学生而言,优渥的家庭条件是他们能够淡然面对学业和未来的最有利筹码,而宽松的环境也给了他们继续做梦的机会。

我突然很好奇地问Stephanie,究竟是如何与Dave认识的。Stephanie微笑着眨了眨眼睛告诉我,她与Dave不在同一所学校里上学,他俩其实是在教堂里面认识的。

教堂!这是个好浪漫的地方,他们的生活的确很不同。Dave接着告诉我,他们都是为了准备最后的文凭考试,每个周六都一起去复习,这样才日久生情的,而他们的恋爱就靠一起复习功课来维持。

看来,香港高中生也会苦中作乐啊,而这样的生活,对于内地高中生来说更像是一种奢望。我忽然开始喜欢香港的读书生活了。

B香港女校的别样生活与香港高考

路遇香港女校的毕业生

·香港印象4·

Doreen毕业的中学,竟然是一所女校。纯粹的男校或者女校在内地很少能见到,但在香港却是一件平常的事。

到香港之后半年,有天在九龙塘车站坐地铁,无意之中和相邻的乘客聊起天来。一聊才发现,这位叫Doreen的女生同样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就读中医专业的Doreen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尽管还是带着浓重的广东腔,但我已经因为遇到一个能够交流的香港人而万分激动了。

Doreen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葵青区当地的一所全英文的中学里毕业,之后就来到香港中文大学学习中医,而且已经有好几年了。以前Akina说过,全英文教学的中学在香港都是属于顶尖的,所以,我猜想Doreen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但我却想不通为什么她会选择中医这么冷僻的专业。

Doreen笑着解释,中医一直都是她很感兴趣的课题,这种兴趣是从中学时代开始就产生的,所以,她会在大学里选择继续发展自己的兴趣。接着,她给我讲了一大堆与中医相关的话题,对医学一窍不通的我怎么也听不明白,好一阵尴尬之后,我不得不将话题转向了她的高中生活。

Doreen毕业的中学,竟然是一所女校。纯粹的男校或者女校在内地很少能见到,但在香港却是一件平常的事。Doreen说:“在过去,因为受到英国传统的影响,香港开办了很多专门招收男生的学校。在旧时代里,香港女孩很难得到与男孩子们一样的上学机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孩子接受教育的需求加强,也就造就了女校的产生,为女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香港女校学生多选择文科

·香港印象5·

在香港学习理科会有更好的前途,但就读女校的学生们大多都会选择文科,Doreen也不例外。因为选择理科不仅意味着更美好的将来,也意味着对于学习能力的更高要求。

在香港上中学,不仅仅有男校和女校的区别。在过去的香港,中五(中学五年级)学生就要参加统一考试,这是在为升入大学做准备,只有通过了这次考试,才可以继续参加中七(中学七年级)举行的大学入学考试,并获得进入大学的资格。

为了这个考试,和内地一样,学生们需要选择文科或者是理科,作为自己的主修科目,过去的女校,到了高年级一般来说会有四个文科班和一个理科班。不过,如今的情况已经大大不同了,高中只有六个年级,而且只需要在六年级参加“文凭考试”,就有获得升入大学的机会。

尽管,在香港学习理科会有更好的前途,但就读女校的学生们大多都会选择文科,Doreen也不例外。因为选择理科不仅意味着更美好的将来,也意味着对于学习能力的更高要求。

香港的高考,也就是他们本地人口中的“文凭考试”,这个考试的内容,除了包括必考的“国文”、“英文”、“数学"和“通识”四个科目以外,部分大学还会要求加试一至两门选修课,内容完全由考生自己选择,所以,文理分科的界限在香港也就变得不再那么明显。

除此之外,大学还要考察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并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对于申请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也会有不一样的作用。最后,学校会组织统一面试,以便直接了解学生的情况。

吸引高中生的“书院”制度

·香港印象6·

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里,住宿的机会可以一直保留到毕业。进入书院,并不仅仅只是意味着有了住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学术圈子。

即便优秀如Doreen,也始终觉得自己能够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让她感到很满足。我问她:“难道你的入学经历特别曲折吗?”

Doreen说曲折谈不上,但是因为报考了好几所大学,那段时间也总是来来回回地四处参加面试,最终还是因为文凭考试的成绩未能获得进入香港大学的机会。不过,除了香港中文大学,她也还曾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资格,要想同时获得这样两所名校的青睐,在内地的高考制度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Doreen最终选择香港中文大学,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对于这里独特书院制度的喜爱。香港中文大学有九个书院,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本科新生,都有机会自主选择进入其中的一个书院。

在香港,由于土地紧张,大学校园规模受限,本科生一般只有在第一年可以获得住校的机会,之后就有可能不得不因为学校条件限制而搬出学校,但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里,住宿的机会可以一直保留到毕业。

进入书院,并不仅仅只是意味着有了住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学术圈子。Doreen很高兴地告诉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每个书院的通识课都各具特色,她所在的崇基学院,就以艺术、音乐和宗教教育为主,人文色彩非常浓厚。

离开荔枝角地铁站,我和Doreen分手告别。香港中学生的独特生活,以及那么多人生选择的机会,让我很羡慕。如果大家都在高中阶段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并且在今后有机会继续发展下去,那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啊!

但愿内地的学生,不要再有那么多人为自己今后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而发愁,让大家都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C内地移民学生:在香港生活是艰难的融入

语言,是融入香港的第一关

·香港印象7·

无论是就读本科还是研究生,内地学生来到香港之后,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就是语言。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生活融入并不容易,但天长日久的努力总会换来回报。

Frankie留着一头帅气的短发,穿着开襟儿衬衫,笔挺的牛仔裤,一双时尚的运动板鞋。认识Frankie并和他交好,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说着跟我一样的普通话,交流起来就好像在内地一般亲切。现在,他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

有一次,我问Frankie来到香港有没有觉得语言上难以适应。他羞涩地点点头,给了我一个“你懂的”式的笑容,然后说:“一开始都这样,但是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慢慢适应这样的差距。”我却打心里不认同他的观点:“我来香港也已经半年有余,可是仍然不能够适应广东话。”Frankie说:“你这点时间哪里算长?我连中学时代都是在香港度过的。”我有些惊诧,脱口而出:“你那么早就来留学了?”

Frankie说:“事实上,我算得上是留学生和本地生的结合吧。我的初中是在重庆95中学度过的,2008年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也随着他们移民来到了香港。因为移民,我甚至连国内的中考都没有参加过。现在,我已经在香港度过了三年的高中岁月,已经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学习快一年了。所以,我在香港待的时间,要比你长得多。”

关于语言,不论是高中生、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内地学生来到香港之后,语言都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对于任何一个不是土生土长于这片土地的人来说,这里的一切风俗、习惯都会成为障碍,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愿意融入这片新鲜的土地。

和内地大不一样的高中生活

·香港印象8·

对于内地来的学生来说,在香港逐步融入本地生活的过程,就是面对更多人生选择的过程。他们从一开始需要适应的,就是这里“没有作业”的“自由生活”,因为这种“自由”很容易让他们觉得迷茫。

2013年春节前,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学校游泳池前的饭堂里,又和Frankie见了面,跟他一起的还有他的好朋友Echo。

Echo穿着朴素,以前她在深圳红岭中学就读,初中快要毕业时,因她的父母来到香港工作,她自己的身份也变成了香港人。为了她的前途,父母在内地的中考之后,将她转入了香港的一所中学就读。

对于父母这样的决定,Echo并不是很赞同。因为她想看到自己努力学习的回报,这样一来她就不能在内地参加高考了,她觉得这是一种“遗憾”。

Echo说,以前在内地,学习的动力很简单,不知道生活中还有娱乐。大家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努力,就跟着一起努力了。而香港的学习氛围太简单了,没有作业,整天都不知道该干嘛,意志都被消磨干净了。

对自己在深圳和香港的学校生活,Echo做了这样的比较。以前,她在深圳上学的时候,年级总共有600多人,大大小小的考试她从来没有出过年级前三名,因此老师和同学都很重视她。在香港,她总感觉同学们并不那么看重分数成绩,例如,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个女生的体育成绩好而把这个女生捧上天,而体育成绩好也可以成为女孩子受欢迎的原因,这在内地高中活动里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种“没有作业”的“自由生活”,反倒让Echo很难受,压力依然大,因为她觉得迷茫,没有人指路,更没有人来替你安排生活,自己又不会安排,“每天都是一团糟的”。但不久,Echo就发现,没有了学习压力,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她发现自己也可以开始有意识、有时间去尝试新事物了。

她举例说:“我最开始的发现是,在香港的交友有很大不同。我觉得自己和身边的香港人都能够相处得很好,并没有媒体上所说的大陆人和香港人之间的矛盾。记得刚刚来到香港,我听不懂广东话,更不会说,上课就成了问题,那时候,老师就安排了两个香港人坐在我的两边,他们上课的时候都会很耐心地替我翻译。那个时候的关系真是很好。”

对此也深有体会的Frankie耐不住了,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我来到香港的时候,就读的学校是香港保良局(类似福利院一样的机构)下属的,中四的时候,学校都会举办领袖训练营,这已经是学校的品牌活动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袖气质。那次开营的地点在西贡,一般是五天四夜,完全封闭式的训练,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优秀的领袖人物。比如爬一座石山,需要‘叠罗汉’,就是一个人叠一个人、一层一层往上走。这就是需要很多合作的。参加训练之后,我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就变得紧密了,从前见面都不打招呼的,现在也要打招呼了。”

“对呀。”Echo又显得很兴奋,“我还想起,在高中的时候参加过一个慈善活动,需要在48小时之内翻越香港中部的几座大山,之后才可以用这项成绩去申请慈善捐助。在狮子山里某条崎岖的路上,我们已经连续爬了很久,夜里十一点钟又下起雨来,又累又饿,真的感到很绝望了,可是大家都在鼓励我一定要走下去。我们手拉着手,连续走到了第二天早上五点,终于走出了大山,真的很激动,我竟然活着走出来了!”

“这里的生活需要慢慢融入。”Frankie说,“否则就会永远不适应。”“不仅仅是融入和适应,更重要的是学会享受生活。”Echo补充道,“比如,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每天早上起床都要慢慢磨芝麻糊,要磨好久。这样的清闲,在内地也是不可能的。”

没有功利色彩的大学专业选择

·香港印象9·

香港学生,高中阶段就会对大学所学的专业有所了解,他们不会那么功利地追求热门,而是真正选择自己喜欢的,因为他们的中学老师和同学的为人处世都不那么功利。面对青春期的种种迷茫,同学们只会用单纯的善意来对待,而老师们则更喜欢与学生交朋友,而不是代替他们做出选择。

在有着香港和内地两重身份的学生身上,香港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两种生活的比较,更是两种观念的碰撞,而且,比较深刻。

Echo讲了一件颇有感触的事情:“我记得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在香港念高中的时候,学校里面突然来了一只流浪狗。校方害怕这只狗身上带有传染病,因此准备将它送走。可是学生们却很喜欢这只狗,便向校方争取,希望将这只小动物留在学校里面继续喂养。最后,校方终于同意了学生的要求,但条件是,必须要先将小狗隔离三个月,以观察其是否携带病毒。终于,这只狗被永久留在了学校里,由专门的学生负责轮流喂养。前段时间我回到学校,看到这只狗已经长大了许多。这样的事情本来是培养学生耐心和责任感的好机会,但是在内地,学校和学生之间恐怕很难这样沟通。”

与此类似的还有“作业”。Echo介绍说,在香港的中学里,如果明天要交作业大家却没有做完,大家就会要求老师再推迟一天,而老师也会答应学生的要求,这在内地恐怕也是不太能行得通的事情。

最后我们的话题自然说到了大学。香港中学生的大学梦又和内地学生有着怎样的异同呢?

Echo说自己现在还是大学一年级,目前还没有分专业呢,只是在文科大类,估计以后会选择社会学吧。对于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比较冷的专业,Echo是这样解释的:“我只会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香港的学生,高中阶段就会对大学所学的专业有所了解,他们不会那么功利地追求热门,而是真正选择自己喜欢的,因为他们的中学老师和同学的为人处世就不那么功利。”

Echo讲到自己高中时的一位老师。那位老师告诉他们,他在学校里任教每个月有四万到五万港币的收入,而他的一位同学毕业后去了一家社会机构,月薪达到了三十万港币。这位老师本来也有机会去的,但是他放弃了,因为他就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因为有了这样“淡泊名利”的老师,他们教给学生的,自然就不会是很功利的选择。

这从Echo的专业选择理念上可以得到印证。

“那个时候,我喜欢天马行空地思考,后来,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教授来高中讲学,专门介绍了社会学的问题领域、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举了很多例子,我突然就有了兴趣,于是决定选择这个方向。说实话,我知道在内地,学生一定是要选商科的,因为他们看重的是毕业后能够找个好工作,内地的学生只知道读书,但也不知道读书为什么,一直到了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才会猛然发现,读书是为了有一个稳定的铁饭碗来养活自己。但在香港,社会福利很好,没有人会那么担心自己的生计,选择多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的。”

最后,我问了Echo—个问题,就是经历了那么多,对当初移民来港,究竟后不后悔。Echo的回答让我很意外,她说:“我仍然觉得很后悔,很遗憾!因为毕竟我的根在内地,这一点永远都无法抹去!”

·采访手记·

香港的独特气质体现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身上

我正式来到香港的时间,是2012年8月30日。那是个艳阳高照的时节,天气很热,但从福田口岸入关的过程很顺利,伴随着起起伏伏的人流,穿过架在深圳河上的全封闭式桥梁,之后不久,我便踏上了香港的土地。

香港究竟与内地有什么不一样?这是很多内地朋友在我回来之后,所问到的第一个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许越来越难以看到以前香港与内地之间的那种差距了,但在这里,我依然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不仅仅体现在香港岛上林立的高楼,维多利亚港灯火辉煌的夜景,以及旺角购物区人头攒动的繁荣,更体现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身上。

我没有忘记自己“留学生”的身份,我对香港的了解,也就是从这里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开始,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慢慢走近他们的生活,记录下在这里的点点滴滴。所以,才有了这篇文章,你可以从中看到香港同龄人的生活。

香港的中学生自信大方,他们从一开始就有着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可以在高中阶段就开始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用担心总是做不完的作业和考不完的试。老师总是会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代替他们选择道路;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因为纯粹而显得更加珍贵。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来到这里的内地学生,也能很快融入这里的学习和生活,而不必担心与别人的差距,因为这里为每个人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平台和机会。所以,香港的教育机会是面对所有人的,也是适合所有人的,如果你有幸能够前往香港学习,相信一定可以获得受益多多的宝贵财富。

让生活走进高中政治教学 第14篇

高中政治 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

教学活动以生活为依托,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政治教学对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丰富情感体验拥有重要意义,与我们的生活更是密不可分。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要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在教学活动,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和社会奇闻趣事,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解决问题,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充盈了生活经历,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化教育理念

一个人的行为受自身观念的支配,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给广大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注重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且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构建行之有效的“生活化课堂”。首先,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善于观察与发现,从生活寻找丰富的教学资源,依赖实际生活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利用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其次,教师要敢于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否定,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和评价观念,真正贴近学生生活,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二、结合教材,以生活为依托开展教学

教学内容离不开现实生活,教材也只能依托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活动是空洞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养成必须和我们的“小生活”和“大生活”相互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的建设是我们生活圈里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两部分,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对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拥有准确的理解,我们的教学内容就要立足于生活,以学生们身边的生活为依托,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例如,我们可以着重培养学生一下几种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意识,让学生们意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生存的也是我们唯一的生活家园,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包容,要本着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观念,消除狭隘民族观。其次,要让学生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固步自封只能阻碍民族和个人的发展进步,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合作共赢。再者培养学生担当的责任意识,让学生们勇于担当责任,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看成自己的使命。最后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社会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变化,创新是一个民族长盛不衰,永葆生命力的不竭源泉,只有不断进步的民族才能永存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只有学会创新才能才能让学生的生活充满意义。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的思想境界高于生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探索世界,升华学生们的道德素质修养。

三、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活动生活化

创新教学方法要坚持从学生知识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不能超脱现实,偏离现实轨迹,实现教学活动生活化。例如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引入生活真实案例,从案例中剖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知识,以生活背景和逻辑为主导,为学生创设思考情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实质,既丰富生活经验,又可以促进知识、情感、价值观和谐发展。其实我们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也有意识的导入生活实例,每一章的“前奏”已由最初的导语和前言被生活情境分析导入所取代,这是教训活动的一个重大创新,如高中政治四大必修模块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介绍“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与哲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开始注重将理论知识的讲授借助鲜活的生活案例为媒介,将实践与理论完美融合,用鲜活的生活实例和奇闻趣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教师要学会通过生活化情境导入教学内容,例如借用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事件,也可以是学生身边发生的趣事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教学内容寄托于生活主题中,让学生运用所学政治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案例深化知识理解和提高应用实践能力。

此外,巧用“设问”,引领探究式教学,培养合作交流能力。教师要巧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注意推陈出新“千篇万法”,活跃课堂氛围,促使问题与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大脑功能,激发自主能动意识,所以合理设问,注意问题合理性、针对性、启发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供求影响价格》这一课中,笔者为了体现教学内容,明确学习方向,精选了两幅漫画,中秋前月饼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且供不应求,中秋过后降价促销但还是供大于求,节日前后对比反差之大令人咋舌,不禁引发学生思考,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探究导致价格增减和消费发差的因素,随后笔者因势利导,借用问题导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如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供求与价格的关系是什么?围绕《供求影响价格》的中心点进行拓展思考,可以分配学习小组,让学生交流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随后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平台等方法总结答案,最后,笔者通过组织演讲、辩论等比赛的活动进行进行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纠正。这种教学方法真正提高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完美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合在了一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活动生活化,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随话说“实践出真知”,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倡的体验式教学法。传统教学方法多是坚持静听静思的模式,课堂枯燥乏味并且缺乏实践意义,导致学生缺乏实际体验经验,实践应用能力与理论知识不成正比。为了改变现状,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丰富情感经验,我们就要倡导体验式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要与我国的发展状况紧密结合在一起,联系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融合,将教学活动生活化,体现体验意识,明确教学取向和观点,完善知识体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激发情感思维,充盈生活经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不但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而且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高效沟通,促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兴新.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考试周刊,2009,(43).

[2]史璟.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

[3]李亚芳.谈谈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4]周玉春.谈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9).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文化建设申请报告下一篇:学校部门干部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