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

2024-07-10

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精选6篇)

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 第1篇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作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学习感想

本学期通过前八周的学习,我对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下我想谈谈我学习后的一点感想。

我对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比较有兴趣。企业文化从里至表共分为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里层决定了外层的属性,而外层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这里层的发展。我先从表层文化说起,它是企业文化的第一个层次,也就是企业的物质文化。它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一些器物和标示文化上。它包括企业的厂房装修、设备设施;产品的结构、外表、特色和包装;厂容厂貌、服务场所;以及企业的信纸信封和员工的工作服等。物质文化是给客户和社会的第一印象,所以企业一定要加以注重。成功的企业都有成功的物质文化,但有良好的物质文化的企业不一定都成功。它只是建立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石。再来看看企业文化的第二个层次----浅层文化。它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活动文化和礼仪文化上,是企业的行为文化。它主要表现在人的行为和语言;团体的共性行为活动;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和公关、社交和礼仪活动等。中层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第三个层次,也就是制度文化。它显示了整个企业对文化的一种规范,它包括一些强制性的制度文化和纸文化,如企业基本制度、所有权、责任机制、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等。同样,企业的管理如果离开了文化的积淀,就会变成制度的管、卡、压,而不是一种制度文化了。企业管理薄弱的环节往往就是在中层制度文化这一层次,中层制度规范人的行为方式,明确的文件化并证实是正确的内容,就要有力的执行贯彻下去,而不是用人情来破坏它。企业文化的最深层次也是最核心的层次就是精神文化。它是企业的意识形态文化,它会受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文化,都有它的特性。因为它受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影响而构成了一个企业的内核,文化的内核也就是企业的精神文化。它包括企业的精神、企业的道德、企业的价值观和目标行为准则。它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制度上了,而是体现在公司的价值观的取向上,一种精神层面上。所以,深层次精神文化上的作用,是整个公司企业文化里面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一个企业的文化应当是物质与精神,制度与人性化,管理与自理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一个企业才能拥有自己的魂,才能长久发展。

1、如何优化企业工作环境/生产环境?

答:(1)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的色彩调节,可使用较为柔和的绿色。

(2)增强换气系统以保持空气新鲜、洁净,湿度适中。

(3)照明度适宜,不宜伤害员工身体。

(4)加装隔音设备以降低噪音。

(5)适当播放音乐以缓解员工压力。

(6)员工使用的设备需符合人体工程学及习惯而设计。

2、谈谈“现代产品的整体概念”对你的启示:

答:(1)指明了产品是有形特征和无形特征构成的综合体表明产品的有形和无形特征。为此,一方面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功能,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同时还要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另一方面,对于产品的无形特征也应充分重视,因为,它也是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产品的无形特征和有形特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无形特征包含在有形特征之中,并以有形特征为后盾;而有形特征又需要通过无形特征来强化。

(2)产品整体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市场消费需求水平和层次的提高,市场竞争焦点不断转移,对企业产品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这样的市场态势,产品整体概念的外延处在不断再外延的趋势之中。当产品整体概念的外延再外延一个层次时,市场竞争又将在一个新领域展开。

(3)对产品整体概念的理解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产品整体概念的四个层次,清晰地体现了一切以市场要求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衡量一个产品的价值,是由顾客决定的,而不是由生产者决定的。

(4)产品的差异性和特色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而产品整体概念四个层次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企业在产品的效用、包装、款式、安装、指导、维修、晶牌、形象等每一个方面都应该按照市场需要进行创新设计。

(5)把握产品的核心产品内容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有形产品。

3、企业“应该提倡的员工行为”有哪些?

答:社会层面:参与社会公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企业形象。

企业层面:爱护企业资源,敢想敢说敢为,参加集体活动。团队层面:和谐合作,乐于助人,认同搭档。自身层面:主动学习,热爱工作,感谢生活。

4、谈谈企业文化对企业存在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答:(1)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行的深层基础关系企业的生与死。企业文化吸纳了人类十分优秀的精神成果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隐性根基,为企业持续的健康的成长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反观好景不长的抑或长不大的企业文化多是不成熟的、不合时宜的和不良的,良好文化的缺失导致了企业的畸形发展并最终导致生存权的丢失。所以,对今天的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来说,除了要做好传统的决策和用人这两项基本的工作外,塑造和革新企业的文化成为第三位的战略性、全局性工作,今天的经营者们需要自觉地、精心地经营自己的文化,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立足、才能做大作强、才能基业常青、成为百年老店。(2)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早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就存在企业文化。目前企业文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3)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行的深层基础,关系企业的生与死。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文化研究的迄今最有价值的成果就是发现基业常青的抑或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企业,其必定拥有个性鲜明的适宜文化,这些文化往往吸纳了人类十分优秀的精神成果,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隐性根基,为企业持续的健康的成长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反观好景不长的抑或长不大的企业,文化多是不成熟的、不合时宜的和不良的,良好文化的缺失导致了企业的畸形发展并最终导致生存权的丢失。所以对今天的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来说,除了要做好传统的决策和用人这两项基本的工作外,塑造和革新企业的文化成为第三位的战略性、全局性工作,今天的经营者们需要自觉地、精心地经营自己的文化,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立足、才能做大作强、才能基业常青、成为百年老店。

(4)企业文化又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特别是在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能够产生较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在市场上的竞争,还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或是激励职工共同奋斗,企业文化均可以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5、怎样使企业文化获得主流地位?

答: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企业经营思想、价值标准、企业作风、传统习惯、道德伦理、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有机整体。建设企业文化,运用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正成为我国许多企业领导的共识。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是企业“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无时不在、无时不有,融汇在企业的观念和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巨大作用,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当今时代,如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那么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是没有希望的企业,这早已是当今企业界的普遍共识。

(1)政工文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位,就如和睦春风沁人心田。政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并不等同,政工文化侧重的是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事情,对象性比较强;企业文化的范畴更广,主要是经济利益各方面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涵盖面宽。当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做人的思想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只有抓住了员工的思想,才能有的放矢,紧紧引导职工为企业的目标建设拼搏出力。强化政工文化建设有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

(2)激励文化:激励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层面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带来活力和动力。没有好的激励机制,那就使员工没有干活的热情。没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即便是企业有最好的效益,职工还是会牢骚满腹,那样再谈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等于是扯淡。所以抓企业文化必须先建立健全按劳分配、能者多得的分配制度,其次是激励机制。能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给员工提供公平的发展的平台,从而营造出员工积极进取的良好环境。

(3)廉政文化:抓文化建设不能忽视领导的表率作用。只有领导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下属,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廉政形象,企业的文化建设才可能有蓬勃生机。

(4)娱乐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常抓不懈,除了发展工作范畴内的东西,还要注重引导职工工作时间之外的生活,不仅要教人“干”,还要管“玩”。丰富的娱乐生活能够使员工业余时间享受到单位的关怀和温暖,陶冶员工的情操。通过良好的娱乐文化活动,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快速发展轨道。

6、搜集企业文化案例并分析:

答:案例:中国通信服务四川公司所属某专业公司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从涉足电力市场,到取得“某电网公司及所属5省通信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无一旁落他人”的成就。对市场的一无所知,没有任何电力行业的相关背景,面对强有力的竞争者,为了在参与前期项目交流的10多家公司中脱颖而出,公司派出最优秀的客户经理和技术实力最强的研发工程师长驻项目所在地,直接与客户面对面沟通,为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同时还额外承担起了咨询服务工作,免费帮助客户制定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和战略路径。通过长达半年的反复沟通,客户对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创新实力逐步开始认可。2007年8月,公司与客户签订资源管理系统合同。自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公司技术总监就带领着5个研发小组60多人不分昼夜开始加班,平均每人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在项目建设的1年时间里,公司相继开发完成了光缆网、传输网、交换网、调度数据网、载波、视频会议、动力、配线几大子系统及继电保护、安稳、自动化等业务系统的通信资源管理模块。2009年4月,验收委员会认为公司研发的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已成功应用,并取得多项创新成果,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分析:中通服倡导的是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作为一个服务者,坚韧的品质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坚韧的品格才能超越自我,赢得客户。重庆公司涪陵分公司武隆维护中心6天6夜的守候换来了灾区的通信畅通,全体员工的坚韧奋斗保障了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电力市场是相对封闭的、有壁垒的蓝海市场,四川公司所属某专业公司对电网市场的突破,充分体现了通服人坚韧不拔、攻艰克难的精神。

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 第2篇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态,但二者又有相同之处。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企业文化的人才,可以通过校企文化的之间的互动,达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顺利实现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过渡。具体来说,校企文化互动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起着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职业素养

一、校企文化互动在高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职业理想的培养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工作业绩的向往与追求,是对未来工作价值和目标的设想。一个人有了职业理想,才能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目前,大多数的高职生对就业和工作很迷惘,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因此,积极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对广大高职生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培养职业理想的首先需要学生充分地了解自己,即学生对自身爱好、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深刻分析;其次是学生对社会、行业、企业的深入了解。校企文化互动,可以让高职生走出校园,到企业第一线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技巧,提高竞争意识,切身体会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更加客观地分析市场环境、行业行情,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为自己今后的就业与发展作出明确的规划。

2.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职业意识是一个人对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诚信意

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是从业人员的根本素质。目前大多 数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初期,不能立即转变角色,无法适应工作岗位,并由此产生了很多苦恼和困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毕业生职业意识不强,缺乏对岗位、对企业的了解。因此,校企文化互动可以让学生在毕业之前了解社会和企业,熟悉职业特性和职业前景,培养积极的职业情感和工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他们透过企业管理文化,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品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择业取向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从而很好地由学生向社会人过渡。

3.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不可缺少的途径。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文化互动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积极引导他们熟悉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职业道德;同时使他们深入企业,进行角色转换,在具体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和意志,自觉树立符合企业需要的良好道德品质。学院“四好”文化中的“好品德” 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辛苦一人、幸福万家的奉献精神,成为具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往无前的开路先锋精神,和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铺路石精神”良好道德素质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好技能,打造了“德技双馨”的好学生,学院被誉为“路桥湘军”的摇篮,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

二、校企文化互动与培育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又要坚持

“立德树人,技能立业”为主导的办学思想,根据专业特色,加强专业素质养成教育,建设特色“专业文化”。总之,通过科技文化活动、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效融合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科技文化和人文精神渗透,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性,着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1、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风

校风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气,具体是指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高职院校的培养学生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未来所从事的岗位大多是各行各业的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具体工作,要使学生面向社会,适应市场,高职院校要大力开拓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路子,并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形成一种校园理念,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风,突出现代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注重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打造“职业”特色,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一股以实践理性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新风尚。因此,高职院校在传承办学传统、突出办学理念的过程中,要大力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衔接,借鉴、吸收企业精神文化的实质和内涵,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为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为此,高职院校要积极邀请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入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向学生介绍具有时代性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让学生了解企业和熟悉企业的管理体制。比如湖南交通职院与三一重工的联合办学中,订单班学生双方共选,课程的设置和考核标准由校企共同确定。同时还用公司的企业文化来装饰教室。组织学生阅读公司的期刊,组织学生到订单企业参观等,了解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情况,在思想上转换自己的角色。企业的参与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更为具体、更为实际,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同步。

2、开展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平台。为此,高职院校科学部署、统一规划,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并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职业素养。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搭建校企文化交流平台:一是聘请优秀企业家和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毕业生定期、不定期地为学生讲课,在向学生讲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把他们的创业经验、体会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要求,熟悉企业的行为准则和操作规程,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方面的准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举办优秀企业文化展示周,聘请企业高级主管进校园担任兼职教授,聘请技术能手担任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将企业的先进企业文化融入实训教学,实现企业文化进课堂,引导学生形成符合时代潮流、满足企业要求的职业素养;三是建设职业道德训练基地,加强与企业联系,拓宽社会实践的范围,安排学生到对口企业开展顶岗实习。选择诸如三一重工等知名企业作为职业道德训练基地,不定期将学生带到这些企业参观学习,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他们担任多种角色,从事各类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学会交往、学会竞争与合作。

3、开展教师下企业、下基层活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的课程文化建设要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能反映企业和社会的真实需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向企业选派优秀中层干部、专业教师挂职学习调研,让教师成为校企文化结合的纽带。2009年暑假该院派出203名中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生

产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并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组织教学、安排培训,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地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使学生尽早地领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这样,学生既可以在校园就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又可以及早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4、加强企业调研,丰富发展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善于收集和吸纳来自学校内部师生员工和社会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尤其要注重来自企业的反馈信息,这是校企文化结合的重要途径之

一。此外,高职院校要通过专门的途径来获得企业各个部门就校园文化对毕业生影响的评价,就业指导部门要加大对各专业毕业生企业文化的适应状况、企业各个部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等方面进行跟踪调查时。在这方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定期访谈,从外部途径及时了解我校园文化在育人工作上的成效,及时把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个人品质等诸方面的综合评价,及时获得用人单位的用工标准、要求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从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方面丰富发展校园文化内涵。其次,该院还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一方面能及时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把校园文化建设延伸到社会;另一方面,及时了解他们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进行及时的评估和修正,这个过程既体现了学校育人者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符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又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

5、施行“专业产业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

在探索校企同行,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走一条既顺应世界高等

教育发展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专业产业一体化”是实现校企文化互渗互融的物化载体和有效途径。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通过对各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比较与分析,适时提出了“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专业产业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思路,职业性在高职高专校园文化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更显其本质特征和文化特色,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 第3篇

中职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培养生产、服务等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是一种就业预备期教育,这种定位要求中职教育要更贴近企业并且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需求,即学生一毕业即具备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这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也就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但事实上,一方面,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在刚上岗后,心理准备不足,表现出很不适应企业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胜任岗位———下不去,感觉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用不上,企业管理模式同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有较大的差别———留不住,难以快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致使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变长,甚至被企业淘汰; 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也认为中职应届毕业生难以快速融入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在于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没能全面地有机共融,难以满足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需求。因此,在校企文化融合环境下,探索如何建立中职职业素养培养实践体系变的尤为重要。

二、校企文化融合助力职业素养培养

校园在融合企业文化时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企业由利润竞争而来的种种企业文化的弊病,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企业文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另外,企业也可以借鉴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以及学校伦理道德观念来弥补企业文化中的追求利润而采取不正当竞争的弊端,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校企文化共融是职业素养培养的平台,为中职生创设了仿真的企业环境,让学生置身其内才能真正感受到职业素养尤其是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一方面,校企文化共融的氛围影响熏陶着学生的成长,譬如,一些在黑板报或雕塑上体现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以及以职业素养为主题的活动,均能启发学生对职业素养方面的思考。另一方面,校企文化共融环境更容易为中职学生提供更真实的企业环境,让中职学生在实践情境中“身临其境”地强化培养职业素养; 在工学交替活动中获得了锻炼,从而真正感受到自我定位与社会、企业对中职人才需求定位的偏差在哪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三、中职职业素养培养实践体系

围绕中职生教育培养的各个方面来,总结归纳出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训“四堂课”( 如图1所示) 分别为: ( 1) 专业课堂教学、职业生涯规划; ( 2)实训操作、工学交替; ( 3) 考证考级、技能大赛; ( 4) 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为四堂课的联动体系,形成互为促进、循环提升的机制。

第一课堂: 以“专业课堂教学、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通过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形式的改革,构建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体系,使教学体系更明确地体现职业素养的培养任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设职业礼仪与道德修养课程,在体育课中磨练学生意志,在礼仪训练课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礼仪知识和必要的礼仪技能。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抓住时机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根据教育部要求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三门公共必修课,并根据各专业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开发相应的选修课程,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可开设知名人士创业案例等方面的课程,计算机网络专业可开设网络礼仪等方面的课程,文秘旅游专业可开设有关地方语言发展等方面的课程。

第二课堂: 以“实训操作、工学交替”为依托。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通过职业活动才能得到提高,因此,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其教学过程要尽可能与工作过程相一致,这一整合将“强迫”学习过程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而实训操作和工学交替则是能提供这一种学习过程的最好途径之一。在校内实训场所构建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相结合,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使学生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可以有效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在实践中提升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第三课堂: 以“考证考级、技能大赛”为依托。通过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行业培训和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资格证书,力争使学生在毕业时能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以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全国技能大赛大多在专业上以几个企业品牌为比赛项目平台,具有行业示范的意义,所以,这对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考证考级、技能大赛的结果起到检验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

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文化;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培养的学生不但有高技能,还要实用。什么是实用?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好、素养高、能出成绩的员工就是实用的员工,如果一名员工空有好技术,但是工作拖沓、人际关系差,也就是说没有相应的职业素养,那么他的工作效率肯定不高,这样的员工不受企业欢迎。所以,高职院校在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了解职业理念,掌握企业规范,遵守职业道德。

为什么有的员工能在企业长期工作并有长远的发展,有的员工却频频跳槽或止步不前?那是因为不同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不同,只有很好地理解并践行企业文化,才能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样的员工是企业所需的,也是高职院校必须培养的。为了培养出符合企业文化需求的学生,将企业文化引入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当前之需。要想将企业文化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需要多渠道引入,把企业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方方面面。

一、在认识实习中感受企业文化

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在感受到大学的轻松和新鲜之后,对以后的工作和就业产生了迷茫。他们不知道毕业以后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知道以后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是什么;他们有理想,但没有目标,因为他们不会分析社会需求,不懂得行业行情,甚至对自己也不甚了解,因此,他们不会制定奋斗计划;他们对工作充满憧憬,但是对企业、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不知该怎样融入公司。

当学生长期处于迷茫状态,他就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因此,我们可以在新生阶段,设立认识实习周,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氛围。通过参观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空间有了感性认识;通过与企业的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目标;通过企业员工对工作流程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欠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了解企业文化

1.将企业文化引入职业素养课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职业素养课程内容局限在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上,缺少企业元素,没有将企业的真正需求传达给学生,学校的职业素养教育与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是脱节的。因此我们要在职业素养课中引入企业文化、岗位规范、能力素质等元素,将企业文化由虚入实地普及到每一位高职学生。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意义,了解不同组织的文化溯源,唤起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另外,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根据自身和目标企业的情况,制定各自的职业素养行为养成计划,逐步由大学生转变成职业人。

2.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课教学

单单靠几次职业素养课,学生很难将企业文化的精髓真正吸收,因此,我们要把企业文化融入各院系的专业课教学中,无论是专业理论课、实践操作课还是文化基础课,将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要求相融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讲授知识、传播技能的授课模式,要将企业倡导的诚信、敬业、创新、高效等理念渗透到专业知识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习惯,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接受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企业文化内涵,自觉规范言行,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提升职业素养。

三、在校园活动中深化企业文化

1.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传播企业文化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学生处、团委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我们可以把企业元素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开展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讲座、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理解企业文化,从而提升职业素养。

比如举办“企业家进校园”系列讲座,各院系邀请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进入校园,为学生作讲座。可以向学生介绍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可以向学生介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岗位职责,让学生提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让学生特别是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

除了邀请企业专家,已经在各行业、各企业站稳脚跟、发展良好的本校毕业生,也是传播企业文化、宣扬职业素养的好帮手。利用校友开放日、新老生交流沙龙等平台,让学长学姐们谈谈自己的公司、工作,谈谈自己的收获、反思,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学弟学妹们提些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让在校生们提前了解工作的状态,因为同龄人的讲述能让他们更加感同身受。

另外,在一些技能竞赛中也可以融入企业元素,比如开展“航空服务人员礼仪展示竞赛”、“生化实验员行为守则知识竞赛”等等。在一些文体活动中也可以邀请合作企业的员工参加,比如“趣味运动会”、“校企联欢会”等等,增加学生与企业员工的交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的职业素养。

2.以校园各场所为平台,宣扬企业文化

在一些有着明确企业文化的公司,他们不但在工作中强调企业文化,在工作之余的用餐、活动,甚至是员工的生活中都渗透着企业文化。比如舍弗勒的企业文化是“质量为本、速度取胜、恪守诚信、员工关爱”,为了提高取用速度,办公室抽屉中整齐有序的办公用品;为了增强新员工的归属感,每周两天的新员工培训;为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不定期的消防演练,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舍弗勒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可以借鉴企业优秀的文化管理模式,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各场所,应用于上课教室、实训场室、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一方面可以在这些场所贴上职业素养宣传标语,让学生的感官都浸淫在这样的氛围中;另一方面要在这些场所实行企业化管理。5S是现代企业比较推崇的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确能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因此我们可以在学校的以上场所中实行“5S管理”,比如在实训场室中,规范实训物资的摆放,营造整洁干净的实训环境;在学生宿舍中,开展宿舍卫生检查、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宿舍文化月等活动;在图书馆、食堂等场所中,强调安静、整齐、自助的行为守则,通过强调这些日常生活规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崇尚文明、遵守规则、爱护公物、规范作息等职业素养。

四、在定岗实习中,践行企业文化

定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技能付诸于实践体验,在实际工作中提升、深化专业技能,又有利于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

学生在定岗实习阶段,可以接触不同的企业文化,加深对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团队精神以及岗位职责的理解,亲身感受和体验优秀企业文化的魅力。通过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学生在毕业就业时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更理性的选择适合的企业进行就业,甚至明确自己今后在行业内的发展方向。借助定岗实习这一契机,学生可以在具体工作中践行企业理念,将在校期间掌握的企业文化理论通过实践检验其合适度,通过不断的磨合,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从而塑造与现实匹配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顺利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充分的展现和发挥自身价值,从而有效地提高毕业生走入社会后第一次就业的满意度。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单单是高技能人才,更是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校的培养目标,也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吸收和融合企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对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只有将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切实的结合起来,才能探究企业的真实需求,才能传达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培养出学生自豪、学校骄傲、企业欢迎、社会期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当然,在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的时候,也要对企业文化进行筛选,同时进行自我凝练,汲取适合学生发展的精华,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融入企业打下基础。

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 第5篇

摘要:本文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发展出发,以宿舍文化以及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基本内容为切入点,对高职院校如何实现宿舍文化的创建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相融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宿舍文化;职业素养;融合

宿舍文化创建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合到高职院校宿舍管理模式中,构建有职业特色的宿舍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高校可持续的宿舍管理系统的形成。

一、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含义及作用

高职院校宿舍文化是指学生基于宿舍这一特殊的环境而形成的,能够反映学生精神面貌的文化形式,它主要包括文体活动、职业技能、休闲娱乐等内容,以及在这些内容中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宿舍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教育作用,宿舍文化既是高职生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对学生课后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良好的宿舍文化的熏陶下,可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导向作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在宿舍这个大环境下,学生会在与学生、宿管人员的相处中突破交际障碍,进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3.规范作用,宿舍文化通常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宿管制度之上的,在这些硬性制度的规定下,学生会逐渐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并建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4.凝聚作用,学生在宿舍这个小群体的沟通交流中,逐渐建立友谊,形成情感共鸣,进而形成对集体责任感。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容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在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具体到高职院校,由于其教学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优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它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职业道德,即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这些精神品质可以引导学生在工作中树立责任感,并严格遵守公司的制度规范,进而为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出贡献;2.职业技能,即学生为符合职业发展要求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汽车修理、计算机操作等,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内容,并不断地实现技术的突破与创新;3.职业行为,即职业人与工作环境所建立的行为关系,它主要包括与工作的关系以及与同事的关系,前者包括对待客户的态度以及在工作困境中所采取的措施等,后者则包括与上级、平级以及下级同事相处时所表现出的行为。

三、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创建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融合的途径

(一)注重校企合作制度的融合

管理制度既是学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基石,也是约束学生行为道德的基本规范。因此,高职院校在实现宿舍文化创建与学生职业素养相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校企合作制度的建设,并将企业的管理制度纳入到宿舍管理制度之中,这样学生就会在宿舍文化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内涵,并在落实宿舍管理的同时,理解、接纳企业管理制度,从而帮助其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迅速适应企业的相关规定。当然在引入企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坚持从宿舍管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剔除企业制度中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内容,避免生搬硬套,从而保证宿舍管理制度建设的可行性。

(二)重视物质文化的融合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只有物质文化充足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宿舍的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物质文化熏陶下,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在建设宿舍的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如注重对宿舍外围环境的建设,在这一空间内张贴一些名言警句、爱岗敬业先进人物、以及企业工作的现场等图片,以保证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对宿舍内部环境进行规范,即在宿舍内张贴管理规范,并通过“最美宿舍”等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对宿舍环境进行改造,以提高他们集体的荣誉感。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物质条件中感受宿舍文化的内涵,进而引导他们在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活动中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三)重视精神文化的融合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生职业素养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在良好的精神品质的支持下,学生才能够形成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内在动力。高职院校在精神文化的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将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入到宿舍文化之中,如学校可以以宿舍为基本单位,模拟职场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参与职场挑战中,形成一定的职业素养,并形成对宿舍集体的责任心;学校还应该严肃宿舍规章制度的执行,即对考评优秀的宿舍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考核落后的而宿提出整改意见,从而让学生在奖罚分明的宿舍管理环境中,体会职场管理的内涵,进而提高职业素养。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在宿舍文化创建中应根据学校、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基本需求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而实现宿舍文化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融合,无论是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月红.试论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创建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融合[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2]韦小双.高职院校和谐宿舍文化:蕴涵、创建与呈现———基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三和谐宿舍”创新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企业文化与员工素养 第6篇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客户满意,获得最大利润,实现企业的价值。客户、顾客固然重要,但员工同样重要。员工是水,企业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一定要获得员工认同,否则企业文化就是没有用的附庸。实际上,许多的公司、企业把员工定义为“工具”,一方面想方设法利用其来创造利润,另一方面,又把员工视为“成本”,是企业的减利要素,千方百计节约人力成本。企业关注的是事件和利润,而不是“人”本身,结果是命令加控制模式在企业盛行,员工没有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一直是安彩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这点不论在投资集团的企业文化和安彩的企业文化中都得到具体的体现。在投资集团的企业文化中就阐述到:以人为本,员工具有主观能动性,是集团第一资源。而安彩的企业文化中也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既指员工、亦指用户,“本”既指资本、亦指根本。对内以员工为本,视员工为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尊重员工、依靠员工和为了员工;对外以用户为根本,视满足用户需要作为企业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对我们干部来说,落实“对内以员工为本”最重要的是在企业中营造干事有舞台、工作有动力、评价有标准、发展有空间、利益有保障的良好氛围,努力开创“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摘自蔡董事长《在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会上的讲话》)正是企业的制度和文化建设的人性化,使员工觉得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翁”,并在公司转型陷入困境时,表现出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大局观和“爱厂如

家,爱岗敬业”的敬业观。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安彩曾经创造过许多奇迹:创建了彩色玻壳生产基地;成为中国彩电行业唯一打破国际垄断局面的企业;实现产能世界第一等等令人钦佩的事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必须从过去单一的玻壳生产经营转向光伏玻璃、燃气能源等新的产业领域,快速的产业转型期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会出现很多特殊问题,仅从员工个体层面看,他们的思想觉悟较低,时代观念不够明确,经历磨炼不够,心理脆弱,当已经习惯的工作模式、环境发生变化,工作生活压力调节能力不够很容易出现纰漏。这种情况在安彩并没有出现,这跟安彩一贯优良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存在着不容搪塞和置疑的关系。公司即使在面对转型期新的形势和艰巨任务同时,也一直将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第一位,并致力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集中表现在:

1、重视沟通。沟通是建立共同价值理念的基础。对安彩来说,与员工进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在公司转型初期,面对对公司前景存疑的部分员工,公司果断于2009年实施了以岗位及工资调整为主线的配套改革措施,给广大职工提供了选择去留的机会。对大多数选择留下要与公司荣辱与共、携手共担的员工,公司给予充分的信任,与员工对共同价值的思想在精神层面得到充分交流,使每位选择留下的员工意思到留下就必须承担一份责任,使员工更容易把内心情感尽可能多且真实地表现出来,使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感情,增强员工自信心和对企业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2、尊重员工。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也要以德治人。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用以保证员工完成工作。但是企业不可能通过制度来保证员工没有怨气。制度尽管详细与严厉,奖罚也很得当,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有赏必有罚,难免会影响一部人的个人利益。所以,员工常会通过消极怠工来表现,而消极怠工等表现被压抑,极端的事情就可能出现。因此,企业经营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尊重员工的各种需求。尊重员工是管理的立足之本。要尊重员工的言行和尊重员工的价值观。最大限度地与员工进行平等交流,而不是对员工的言行不闻不问或打击压制。员工来自不同的环境,有着各自的背景,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尽相同,只要员工价值观和企业核心价值不相悖,就要尊重他们。只有尊重员工,才有可能让他们融入企业管理及文化中

3、构建员工的“亲情”感受。(1)归属感——树立“员工是财富”的理念,让员工感觉企业就是自己的家,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翁”。就是管理要人性化,不仅为员工提供创意的良好环境,还要致力营造家的氛围。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精神和工作主动性。(2)成长感——摒弃把员工视为单纯获利手段的思想,把员工发展视为目的。企业能否给员工提供一个适合人发展的良好环境,是衡量一个当代企业或优或劣、或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志。所以,安彩就特别注重员工的全面发展和培养,珍视多元化的员工队伍带给公司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坚持多样化,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集思广益的环境。使最优秀的人才加上安彩最好的发展空间以及开放的工作环境,无论是对于公司,还是对社会,都显示出极其重要的意义。(3)

成就感——成就感来自于员工的内心。若员工的付出得到了肯定,那么他就非常有成就感。对员工作出的业绩,安彩让他享受成长、成就的喜悦,他的聪明才智也就会开发出来。个人认为,安彩在激发员工成就感这方面是很到位的。(4)使命感——使命感是企业文化升华的最高表现。员工有了使命感,会让员工以解决企业大事为己任,尽心尽忠。员工也绝不会在企业困难的时候为了保全自己而背弃企业,使命感也更容易让员工在工作里得到快乐。员工有没有使命感,是决定他是痛苦地工作还是快乐地工作的关键因素。员工有了使命感,他们会觉得工作绝对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工具,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途径。即使是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也是社会运转所不能缺少的一环。

4、摆正制度、管理和文化的关系。任何企业,影响员工行为的都有三种力量——制度、管理和文化。(1)运行好制度。一是行为准则,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作什么;二是工作标准,即应该怎样去做。前者是强制性的,后者是指导性的,两者应当互相配合,相辅相成。

(2)抓好管理。企业有了制度和程序,还需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发挥作用,但这种作用绝不是单纯的严厉地斥责和惩戒。管理功能有两个:控制和指导。控制指主管人员依照企业目标、制度、标准和程序,对部属的工作进行安排和监控,使部属的工作在预期的范围内进行运作,以期达成工作目标。指导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导部属怎样正确地执行标准规范以及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二是例外事务的调整与指导。(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物质文明的传承,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的东西,而且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形成企业文化的主导因素是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习惯与修养,认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企业负责人、乃至企业老板的文化,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种力量中,制度和管理是有形的,文化是无形的。制度是基础是硬件,文化是动力是软件,管理是桥梁,制度和文化透过管理发挥作用。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低层次,制度化的管理绝不是好的管理;管理的中级形式是管理人员所实施的管理;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因为企业文化靠管理者发起,是管理者的责任。

因此,管理靠企业文化来维系。企业要做到让员工有归属感、成长感、成就感,这样才能发挥员工的最大价值,使员工产生最终的使命感。作为安彩的一名基层员工,我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识无疑是浅薄的,犹如蚂蚁在看大象,但是从我1995年进入安彩,17年来我在安彩最真切的感受就是:安彩给了我归属感、成长感、成就感,我认为这对于一名员工来说很重要,如蔡董事长《在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会上的讲话》中所说到的:作为安彩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惟有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共创,实现公司成功转型,铸就安彩新辉煌,才能拥有最终的共享。我坚信和我的所有同事们一样都期待安彩能再创辉煌,也必将为之而奋斗终生。

燃气厂CNG车间

上一篇:英文简历:弥补的技巧下一篇:保养标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