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类别

2024-09-17

旅游管理专业类别(精选5篇)

旅游管理专业类别 第1篇

2011年卢氏县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岗位专业类别

一、文秘类:汉语言文学、文秘、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应用语言学、新闻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

二、法律类:法律、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商法等;

三、财会金融类: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证券、审计学、投资学、财政学、税务、统计学、银行学、保险等;

四、经济类:经济学、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贸易经济、劳动经济、金融学、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

五、计算机类:计算机、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信息、计算机器件及设备、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等;

六、行政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人事管理、劳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七、机械类: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备工程、工程装备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机电设备、机电一体化等;

八、贸易类:贸易、国际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业外贸、国际商务等;

九、新闻出版类: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出版信息管理等;

十、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工程测量、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务工程等;

十一、环保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十二、林学类:林学、森林资源保护、林业工程、林业技术等;

十三、广播影视类:影视学、导演、摄影、摄像、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音像制作、录音艺术等;

十四、艺术类:视觉传达、环境艺术、游戏制作、动画、雕塑、艺术设计、美术学、服装设计装饰艺术、装饰设计技术、陶瓷设计、应用绘画广告设计、摄影、油画、数学绘画、化装造型、影视戏剧、珠宝设计、古玩字画鉴赏、美术教育等;

十五、农业类:农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生物化学、食用菌栽培、遗传学、农业生态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学、农业推广学、土壤学等:

十六、医学类: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相关相近专业:

十七、畜牧类: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物卫生检验、兽医学等相近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类别 第2篇

一、纯美术类:

油画、雕塑、国画、版画、壁画、插画、漆画、公共艺术、综合艺术绘画、美术学、文物鉴定与修复等。

二、设计类:

服装设计、平面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染织设计、珠宝首饰设计、鞋靴设计、玩具设计、现代手工艺设计、工业设计、印刷包装设计、网络多媒体设计、陶瓷艺术设计、会展设计、戏剧舞台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家具产品设计等。

三、传媒类: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广告)、数字媒体艺术、录音艺术(影视录音)、摄影(影视摄影)、影视动画、广告学(广告策划)、戏剧影视美术、网络游戏艺术等。

四、其他类:

旅游管理专业类别 第3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专业差异,高职院校,教师

1 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人能否在信息社会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高职学校的一项重要责任,而承担起这一重任的,必定是具备相当信息素养的职业学校教师。在信息时代,只有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职业院校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

教师信息素养是指教师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整个社会信息环境,逐步形成的对待信息活动的态度、信息角色的意识、收集信息的意识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创造信息的能力。在本研究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构成要素: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指信息与信息事业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的总和,它包含了对于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与洞察力。

2)信息能力。指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传递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

3)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指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不同专业类别的教师所具备的信息素养水平也不同,这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专业类别差异下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存在怎样的差异?又如何依据专业差异提升不同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访谈等,网络调查与现场调研相结合,从信息意识、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传递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 对调查问卷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 问卷回收后使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响应变量分析等。本研究将调查对象依据专业差异, 划分为“计算机类”、“电子类”、“机械类”、“外语类”、“经贸类”和“教育类”等6个专业类别。

3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76份,回收率84%,其中有效率为100%。调查对象为苏州市高职院校的中青年教师。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

3.1 信息意识

一项关于信息接触情况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55.3%的高职教师每周上网学习的时间超过6个小时,其中,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占15.8%,电子类和教育类学习的教师各占10.5%,机械类专业的教师占2.6%。

进一步分析 (表3) , 没有单元格数据理论期望频数小于5, 单元格理论期望频数最小的是0.24。Pearson Chi-Square值为13.925, 自由度为15, 显著性检验对应的概率值Sig=0.531, 0.531>0.05, 说明不同专业类别的老师上网时间有显著差异。

一项关于高职教师信息知识情况的调查结果如表4, 从表中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整体上对信息知识的了解情况较好,55.3%的高职教师表示知晓学习理论,各有42.1%的教师知晓系统科学理论和传播理论,而约21%的教师对上述信息知识都不知道,说明高职教师的信息知识有待加强。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计算机类专业对学习理论掌握情况较好,而教育类专业对传播理论掌握情况较好。

关于教师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的调查结果如表5, 数据显示,94.7%的高职教师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86.8%的教师通过与同行交流获取信息,78.9%的教师表示通过图书馆获取信息,另有39.5%的教师表示通过电视获取信息。此项调查说明,目前高职教师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与同行交流,从图书馆获取的信息相对较少,电视次之,不同专业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无显著差异。

3.2 信息能力

一项关于教师运用信息工具能力的调查结果(表6)表明,44.7%的高职教师表示计算机维护能力较熟练,42.1%的教师表示维护能力一般,而只有13.2%的教师表示非常熟练。由此可见,高职教师整体的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表7),计算机类专业和电子类专业的教师计算机维护能力较高,非常熟练的比例分别为7.9%和2.6%。而外语类专业、经贸类专业和教育类专业的教师维护能力一般的比例较高。Pearson Chi-Square值为16.272, 自由度为10, 显著性检验对应的概率值Sig=0.39, 0.39>0.05, 说明信息工具的运用能力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

关于高职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的调查结果如表8, 此项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教师的整体课件制作能力为较熟练,比例为65.8%,26.3%的教师表示课件制作能力一般,而只有7.9%的教师表示非常熟练。其中,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明显高于其它类别专业,7.9%的教师表示课件制作能力非常熟练。

进一步分析(表9)得出,Pearson Chi-Square值为14.828, 自由度为10, 显著性检验对应的概率值Sig=0.24, 0.24>0.05, 说明课件制作能力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

一项关于高职教师运用办公软件能力的调查结果如表10, 此项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教师运用办公软件的能力为较熟练,比例为76.3%,13.2%的教师表示课件制作能力一般,而只有7.9%的教师表示非常熟练。其中,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明显高于其它类别专业,7.9%的教师表示运用办公软件非常熟练。

3.3 信息道德

一项关于“引用他人文献资料、课件时的态度”的调查结果如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65.8%的教师表示会注明出处,34.2%的教师表示“发表叶要注明,一般时可以不用”,没有教师表示“无所谓,不需要注明”。此项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教师整体的信息道德水平良好。进行进一步数据分析(表11),不同专业的教师对引用他人文献资料、课件时的态度无显著差异。

基于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 我们对教师“教育培训最想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表12所示。

结果表明, 75.7%的教师表示想学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 67.6%的教师表示想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开展专业教学的方法, 56.8%的教师表示想学习网页开发技能,各有48.6%的教师想学习有效获取、评价、筛选信息的策略方法和资源库的使用,仅有24.3%的教师想学习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基本技能。教育技术培训想学习的知识意味着教师所欠缺的知识,此项调查说明,怎样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开展专业教学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急待加强的能力。从此项调查还可以看出,计算机类和机械类专业对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基本技能的培训需求较低。

从上面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情况如下:

1)不同专业类别,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存在差异

从调查可以看出,专业类别不同,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信息技术联系密切的专业教师其计算机维护能力、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等信息能力水平相对较高;与信息技术关系较弱的专业教师其信息获取与加工、课件制作等信息能力水平相对较弱;而信息道德水平无明显的专业差异。

2)信息知识整体水平不高

信息知识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发端,有丰富的信息知识才会设计出优秀的教学,信息知识水平的高低将影响教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的最优性。依据数据分析,高职教师对信息知识的掌握情况整体水平不高有待加强。

3)教育技术培训愿望强烈

通过问卷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很多教师表示信息能力的薄弱使他们不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或限制了教学的优化,说明高职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愿望强烈。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教学课件制作能力,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开展专业教学的方法等。

4 思考与建议

提高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效果,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为了直接和间接地提高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教师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者,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故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应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基础和先导。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保证了,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信息素养水平的学生。

从此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不能笼统地说某一地区或某一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高或低,不同专业类别,其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不同的专业类别,对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提升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就应基于专业差异进行不同目标层次、不同内容的培养。

4.1 分类提升

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的信息素养不同,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也就不同,因此,应按专业类别进行信息素养培训。由专业专家对该专业的高职教师进行专门化的培训,使培训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4.2 分层提升

依专业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培养。层次化也即培训目标的程度化,随着培训的深入,培训内容应该呈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层次。

从深度上讲,可以把信息素养的培养分成不同的程度,如初级信息素养培养、中级信息素养培养和高级信息素养培养。每一个深度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由浅入深的相互关联的,后一程度信息素养的培养以前一程度已获得的信息素养水平为前提或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4.3 分段提升

分段提升即信息素养培养实施时间不同,要表现出阶段化。不同的阶段,提升目标也应有所不同。

4.4 广泛培养,区分重点

不同的专业类别,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计算机类等专业的教师要重点提升其信息处理和深加工能力,而教育类等专业的教师要重点提升其计算机维护能力和资源搜索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董长娥, 周青振.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1) .

[2]秦勤.南京市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J].考试周刊, 2008 (43) .

[3]李岩.浅谈高职院校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7) .

考研专业类别及选择策略论文 第4篇

【摘要】

考研专业的选择是考生报考的头等大事,那么考研专业有哪些类别及选择策略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专业类别及选择策略,以供考生参考。

在考研择校择专业这个问题上肯定有不少同学也是一直头疼着,暖心的小编也心疼大家的烦恼,其实在人生的路上一直都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对于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选项里,大家一定要镇定,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注意事项,选择最正确的。

专业的确定

专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方向,很多考生重视的往往只是基础课的复习,认为考研仍为应试,是高考的延续。小编提醒各位考生,最初的选择在一定意义上也已经决定了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果。

每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有为数不少的考生由于最初专业选择的不当,致使中途转换专业或是感到能力有限,不堪压力,半途放弃。怎样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兴趣,并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专业,是考生日后复习的目标与方向,也是关系到结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小编将对大部分考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做深度解析:

(一)专业分类

在报考阶段,首先应该按照社会上的一些评价以及招考人数、录取难度等标准,理性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近年来各高校改革热火朝天,院系调整频繁,专业名称和目录也有不小的变化。按照社会上的一些评价以及报考人数、录取难度等标准,可以将这些专业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1、热门专业

主要指那些切合时代热点,社会需求性大,未来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这些专业因为其在社会的需求量很大、求职的机会多、未来的发展也比较光明,为大多数考生所看好。例如建筑、土木工程、计算机、金融经济类学科、法学学科、新闻类学科等等。这类热门专业最大特点就是报考人数爆满、竞争激烈、录取比例较低。报考此类专业的学生最好评估一下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广泛听取意见,量力而行。

2、传统专业

主要是指那些社会总体需求量有限的基础学科类专业。这类专业常见的有文史类、哲学类、冶金类、地质类、数理化基础学科等等。与热门专业相比,这类专业就显得比较冷落。但是由于其多年积累的严谨的治学体系,传统类学科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其他专业所无法替代的。这类专业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名额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且竞争也不太激烈。

3、特殊专业

主要指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和软件工程硕士(MSE)以及公共管理硕士(MPA)等等。同多倾向于研究的传统意义上的硕士研究生相比,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方面更注重的是实践与应用,培养的时间也较短(一般为2年)。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考试相对独立,因为培养方向主要是在应用方面,因此,特殊专业硕士的专业课水平要求较浅,更多的是考一些主要课程的基础知识。虽然特殊专业硕士招生学校数目少,但一般招生量较大,对于一些跨专业考试的考生来说,似乎报考特殊专业硕士更合适一些--至少可以在专业课上不被科班出身的考生拉得太远。

4、新兴专业

新兴专业就是那些过去默默无闻或者没有设立,现在由于时代发展、社会需求而迅速窜红的专业。例如保险精算、行政管理、社会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宝石学等等。这些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广阔,同时兴起不久,报考人数一般也还不太多,从而竞争程度要小一些。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仅仅是一种粗线条的分类,主要依据的特定时间内社会需求和学校人才供给之间的对比关系,因此往往处于快速的变动之中。有些专业今天是热门,但由于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填补空缺,几年后人才饱和,于是就不再那么热了;有些专业是因为社会经济某一方面突然畸形增长,导致泡沫需求,几年过去,泡沫破灭,重归冷静,例如前几年房地产人才需求;还有些专业现在很冷,是因为社会需求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可能将来某个时候就会热起来,比如心理学,一旦国内心理咨询业务广泛开展,无疑将会十分火爆。

(二)专业选择四原则

1、兴趣为导

首先,我们要看兴趣所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考研的始终,都有着很重的分量。它是领引考生走向成功的基本动力。对所报考专业是否有基础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有些考生所报考的专业是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而有些实力不俗的考生凭着自己对某些学科的兴趣选择跨学科报考,这些都值得提倡的。

总之,兴趣是内在驱动力,是内因,最能调动起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最后失败了,也算是为自己的追求努力过,从过程中也会得到宝贵的经验。

2、专业为主

在选择专业和院校时,一般来讲,一些基础和本科阶段成绩不错的考生,会选择较好的学校甚至是名校,而一些基础一般的同学,会选择报考一般院校较好的专业。小编建议考研的同学,应该将专业选择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即先选定专业,再选择院校。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主要从专业角度,进行学术科研,培养的最终目标也是造就一批具备学术研究或专业领域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以兴趣为导向,以专业为选择的主因。

3、高瞻远瞩

很多考研学生,由于对社会了解的缺乏,在选择考研专业的时候,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但想要考研的学生,在报考专业的时候,要切忌鼠目寸光,要把眼光放长远。尽管有些专业一直处于高温不下的热门趋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热门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需求量就会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考生毕业后的就业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考生在选择社会评价较高的专业时,也要考虑社会需求,了解所选专业的社会评价与社会需求是否平衡。

4、难易衡量

前面提到了,有些考生选择继续深造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而有些考生则依据自己的兴趣,勇敢的迈出了跨专业这一步。难易程度自然明了。但是,难易程度与结果没有直接联系。

(1)两本一考。即本专业本校报考。这是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2)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难度要较前者的考录难度大一点,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的招生单位的专业设置和学术科研重点可能差很大,并且由于招考单位不同,在院校招考政策、信息发布等方面都会难以获取。

(3)跨专业本校报考。这种情况,多是学校较好,但专业不理想等因素促成的选择。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因此,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

(4)双跨。即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另外,选择这种途径完成考研梦想的考生,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关于专业选择的建议

1、个人兴趣

如果你对某个专业特别感兴趣,那就应该去学,这个专业就是你的首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和爱好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它往往是获取知识,成就事业的源头。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反之,如果在饥饿的情况下,把食物吃到胃里去那它就会乐意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从这个论述中,可以看出,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它可以使大家学习时得心应手。再则,研究生毕业后要继续自己的专业,如果没有兴趣会感到枯燥、无聊和乏味,这样浪费的不仅仅是我们三年宝贵的`学习时间,更是一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在选择专业时要对自己的兴趣作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热情,甚至极其不喜欢,那么虽然考上本专业的机率大得多。但是还是建议不要再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因为,读研是和你讲来的职业生涯有密切联系的,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读研究生而考研。如果你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不能使你离你的职业理想更近一步,那么,研究生三年的时间就几乎是浪费了。如果你以后要转到你觉得比较有前景或比较喜欢的职业和在本科毕业时的难度几乎一样大,那么节省时间和精力,早点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早点准备考研,考到自己想读的、觉得比较理想的专业去,即使降低学校的档次也是合算的。

2、招生人数与历年推荐免试生所占比例

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推荐面试生比例过高的学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额过少,无形中提高了考取难度,一般不应选报。

3、历年复试分数线和录取比例

复试分数线的高低、录取比例的大小意味着竞争力的强弱。考生在选定某些专业时可根据往年的这些实录来定夺专业的取向。尽量选择录取比例比较大的学校报考,考取率较高。

4、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年限

目前,大多数学校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或2.5年,少数学校学制为2年,并且考生要掌握准确信息,结合切身实际再做选择。

5、个人实际情况

目前国内有两种研究生培养方式:一种是学术取向的,一种是职业取向的。这样可以大致将考生的学业发展取向分成两大块。一般情况下,读职业取向的研究生学位比读学术性取向的学位花费要多,但未来的职业回报预期要大。由于各学科和专业之间就业率的差距很大,考生在选择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兴趣,还要考虑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负担很重,要求你要尽快取得一份薪水可观的工作,那么即使考生对天文学达到痴迷的程度,恐怕也不得不暂时委屈一下自己的兴趣。毕竟人生除了自由发展外,还有许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专业考试设置类别参考书目 第5篇

林业类:《森林培育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沈国舫主编)、《测树学(第2版)》(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教材,孟宪宇主编)第1章、第2章、第5章;《普通测量学(高等农林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杨国范主编)第11章

机电类:《水泵及水泵站》、《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材)

水文类:《工程水文学》、《水工建筑物》、《农田水力学》(河海大学教材)

动物医学类:《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陆承平主编,兽医专业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7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上一篇:重阳节孝敬老人祝福语下一篇:奶酪行业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