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论文写作要素分析

2024-09-19

教研论文写作要素分析(精选8篇)

教研论文写作要素分析 第1篇

高校行政公文写作的要素分析

摘要:行政公文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文活动的重要工具。行政公文写作主体、客体、栽体、受体的特点和思维过程,决定了行政公文的实用性、规范性、简明性特征。

关键词:高校;公文;要素

国务院明文规定:“行政公文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文活动的重要工具。”高等院校也和一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一样,公文是高校办理有关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规章制度,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等公务所形成的具有一定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它直接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有效实现公文写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写作主体

1.1要素分析

行政公文的写作主体是制发公文的行政机关。公文是行政机关为行使行政职权而制发的,往往以机关名义或者是机关领导人的名义制发,即使以机关领导人名义制发的公文,也并不代表领导者个人,而是代表法定机关,体现法定机关的职权和意志。写作主体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一般公文写作都要经过领导交拟、执笔者撰写、部门审核、领导鉴发等环节。因此,公文写作在严格意义上不是个人写作活动,而是凝结着群体的劳动和智慧。代表行政机关负责执笔起草的文秘人员只是代机关立言。凶此必须运用整体性思维,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发文代表的机关或领导人、发文的缘由、发文的方式以及最终要达到的效果,了,解并掌握各类公文的作刚、格式、适用范围、写作特点,根据发文内容确定采用的文种,收集、阅读、研究有关的文件材料,拟出写作提纲,认真起草正文,反复检查修改,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

1.2思维特点——换位思维

所谓换位思维,是指站在他人立场上,设身处地替他人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公文写作中,作为代言人,文秘人员要采取换位思考方式,就是说要站在被代青的政府机关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公文写作往往要体现领导意图,这时公文撰写荐需要站在领导者的角度通观全局、分析问题。只有明确自己代肓的具体角色,了解这个角色的工作职权、工作目标,了解自己在公文撰写中主观能动性可以发挥的程度,才能进入并把握好角色,写好公文。

二、写作客体

2.1要素分析

行政公文的写作客体即行政公文的内容。行政公文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政策性强指的是思想观点正确,准确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针对性强指的足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科学性强就是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实事求是,能够及时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得起时问和实践的检验。行政公文一般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等等,具有权威性,这些内容一经写进公文,就不能轻易改变。

2.2思维特点——策略思维

采用“策略思维”,就是要在明确自己的行文日的后,综合考量当时的政治气候,权衡政策法律环境,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最大限度地吸收与之相关的信息,来修正和补充自己的决策和判断。文秘人员在接受写作任务后,首先要对写作客体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弄清工作或生产生活中存在问题的基本情况;然后要对这些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以掌握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探讨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要在此基础上具体考虑如何开展工作或解决问题的要求措施。在行政公文写作中采用“策略”,就是更多地顾及现实存在的实事背景、政策背景、文化背景、经济背景、道德背景等等,对写作禁忌回避和化解,回应时代的召唤、社会的规范、群众的呼声,在发文目的与社会要求间进行综合平衡,以做出正确的写作决策。

三、写作载体

3.1要素分析

行政公文的写作载体即行政公文的格式、语言等。

3.1.1公文的格式

公文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一定的内容要用一定的形式来表现,一定的形式表现一定的内容。各类行政公文具有规范的格式,公文一般由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时间、抄送机关、附注等要素构成。

公文的标题应做到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表明公文种类,即事由加文种(有的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根据2000年8月24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可将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分为13种,分别为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这些文种各有用途,功能专一,不能混用。

公文应当标注主题词。主题词的标引顺序应为“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在标类属词时,先标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最后标反映文件形式的词”,主题词的选用可参照《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或者参照本行业试用的公文主题词表。

3.1.2公文的语言

公文语言必须规范、准确、简明、实用。公文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和议论为主,叙述要概括,注重简明性,说明要客观,注重条理性,议论要有序,注重逻辑性。

在用闻上,行政公文的用词多为书面用词,少用口语词、方言词以及土语词,而且行政公文中有一套特定的专门用语,它们含义特定,用法固定。如开头常用“近查”、“电悉”、“函悉”、“请示悉”等词语;叙述缘由常用“为了”、“遵照”、“根据”等词语;表示经办常用“经”、“业经”、“已经”等词语;表示承转常用“据此”、“为此”等词语;表示祈请常用“请求”、“期望”、“盼予”等词语;表示态度常用“拟”、“准予”等词语;表示结尾常用“特此报告”、“特此通知”、“此复”等词语。

3.2思维特点

3.2.1功利思维

功利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要求行为本身要有正面的利益效果,以对实施行为的后果作出理性判断为前提。行政公文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具有极强的写作功利性。它的制发要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功利思维要求公

文文种的选择要确实能够传达政令,准确表述行政意志,具有恰当的行文方向和行文目的。

3.2.2完形思维

完形思维就是由复杂混乱实现集中整合,清晰有序、有所选择、有所舍弃、语言文字形式成为完形思维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语言文字是实现公文统一有序的工具,语言文字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写作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写作受体

行政公文的写作受体一般就是公文的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行政公文对受文者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行政公文一经发布,在法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公文对受文者产生强制性影响,具有法定的行政约束力,写主送机关时不仅要党政分开,机关与领导也不宜并用。国家规定:“公文内容涉及有关机关的职权范嗣需其予以配合时,应抄送该机关”,“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五、制约关系

公文文种与主送机关间有互动关系和制约关系。许多错用文种的现象,都是由于没有弄清这种制约关系所导致的。例如:如果向无隶属关系的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事项,那么就应该使用“函”;如果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某事项,那么就应该使用“请示”。批复只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如果是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的询问和请求,或下级机关请示以外的文件,均不能使用批复。

写作系统四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统一整体。按照约定俗成的格式写作,文风朴实,条理清楚,用词恰当,语法规范,逻辑严谨,才能形成高质量的高校行政公文。

参考文献:

[1] 岳海翔,公文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汪景寿,胡双宝.实用公文写作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段建军,李伟.写作思维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胡蜂力.规范公文格式的现实意义[J].秘书之友,2007,(4).

[5]杨江云.公文写作的实性思维[J].秘书工作,2005,(1).

教研论文写作要素分析 第2篇

第一要素:论证及交谈

学生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中,提出一个观点,需要以理由支持这个观点,而这个理由是基于证据、承认与对其他观点的回应,有时还要解释你推理的原理(principle).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奥秘,因为每当你要仔细探索悬而未定的议题时,你都会应用这些要素。

第二要素:把观点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上

你的观点是毕业论文的核心,也是论文研究问题的答案,支持观点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至少有一项理由支持,用一、两句话解释为什么你的导师应该接受你的观点。我们通常会用因为来连接观点与理由。比如:俄罗斯农民的解放是一张空头支票(观点),因为这并未改善他们日常的物质生活(理由)。

第三要素:将理由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

学生们在平常的交谈中,常用理由去支持观点。如:我们应该走了(观点为),因为似乎要下雨了(理由)。这当中我们不会去问要下雨的证据是什么,除非是气象学家。但当你用文字提出严肃的议题时,你不可能期待导师会轻易接受你所有的理由。细心的老师会像那个气象学家一样,要学生提出那些支持你理由的证据、参考资料、或事实。

第四个要素:承认与回应其他看法

一个负责任的学生会以证据基础的理由来支持观点。但是那些细心的导师不会光凭你提出的理由及证据就接受你的观点,除非他们想的跟你完全一样(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正提出一个自己的论证呢!)他们会想到一些你没有的证据,对你的证据有不同的解读,或是从相同的证据中引出不同的结论。所以你必须尽可能预估到导师提出的问题,然后承认与回应其中最重要的问题。

第五个要素:为理由的关联赋予论据

教研论文写作要素分析 第3篇

第一、怎样在行文中强化论点?

在议论文写作中, 中心论点确立之后, 还必须在行文中不断强化论点, 才能使观点更加鲜明, 给人以更加深刻的印象, 从而认可或接受你的观点。

(一)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强化。

即把中心论点切割成二到三个分论点, 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立体地强化论点。如:0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 一考生在首段提出“中国的发展进步必须跨过脆弱的民族心态这道坎”的中心论点之后, 接着从三个不同角度说明原因, 强化自己的观点:“因为它将扭曲国民的心态”, “因为这脆弱的心理不是一个大国国民所该有的心态”, “因为它将影响我国的发展潜力”。作者关注时事, 直面社会人生, 视野开阔, 见解深刻而独到, 加之行文中不断强化中心论点, 并辅之以充分的论证, 如此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的文章, 实在是想不得高分也难。

(二) 运用反复的手法进行强化。

作为修辞手法, 反复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作为议论文使用反复的方法, 则能够起到强化论点的作用。如06年河南考生《找到人生的定位》, 开篇即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生漫漫, 生命悠悠, 在前进的旅途中, 每一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生活的大海中, 请给自己准确定位。”结尾仍以这一句结束, 回应开头, 突出中心, 强化论点。还有在行文中间进行反复, 强化论点。

(三) 运用归纳结论形式进行强化。

议论文的结尾方法有多种, 有时为了强调论点, 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运用小结的形式结束全文, 再次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告诉读者, 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05年江西优秀作文《脸中窥世界》, 主体部分分别论证“脸, 是气质的表现;脸, 是心态的写真;脸, 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结尾写道:

“脸中窥世界, 我窥到了为人出世, 窥到了历史风云变幻, 窥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以一组排比句总结全文, 既是水到渠成, 留有余韵, 也起到了强化论点的作用。实在深得议论文写作之精髓。

第二、怎样让论据不臃肿?

中学生写作议论文通常存在的弊病是:误以为证明观点的材料多多益善, 于是便不加取舍地滥用材料, 变成材料的堆砌;或对一个事例不厌其详的叙述, 以叙代议, 造成材料的臃肿, 事倍功半, 出力不讨好, 也使论证毫无力度, 甚至倒人胃口, 自然也就难得高分。

(一) 对材料要认真筛选, 不可简单罗列。

在议论文中, 一个论点, 常有许多论据可以证明, 于是有些同学便在提出论点后, 常常是古今中外, 不厌其多, 依次罗列, 仿佛非此不足以显示其论据之充实, 结果造成材料的堆砌, 给人以臃肿、琐碎、杂乱之感。其实在写作中绝不能简单罗列材料, 必须对材料进行认真筛选, 挑出那些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最能证明论点的材料来使用, 材料不在多, 而在精。

在使用事实论据时, 还要注意分类标准。时间上可从古到今, 或由今到古;地域上可从中到外, 或从外到中;还可先正面后反面, 或由反面到正面;伟人如何说, 科学家如何论, 平凡人怎么看;这样排列, 行文有序, 使论据分别从不同角度证明论点, 才能显得材料丰富而不杂乱。

在讲道理有时引用理论论据, 如古圣先贤、革命导师的有关名言论, 以及人们所公认的公理、格言、谚语等, 也要少而精, 不搞简单罗列, 并要注意对其涵义作精当的阐发。

(二) 对事实论据简要叙述, 不可以叙代议。

事实材料, 常有故事性, 有的情节还较为复杂, 对此类材料, 一定要简要叙述, 切忌以叙代议, 用材料的简单叙述取代深入的理性分析。成功的写作不仅叙述简要, 且能作画龙点睛式的理性分析, 揭示其意义。如:

“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 他们不畏风霜, 不畏冷雨。还记得黑色羚羊鲁尔·玛道夫么?有谁能想象一个曾经身患小儿麻痹症、连走路都很艰难的小女孩如今却站在辉煌的奥运颁奖台上享受着王者的荣光?然而她的确做到了, 她用一次次的跌倒与一次次的努力艰辛地铺下了自己走向成功的路。这路上的障碍与荆棘, 也许多到无法想象。可是, 充满着意气的她, 何曾有过丝毫的退却?意气成就了她, 也向世人宣告, 坚韧的生命是如此伟大。” (2006年湖南考生《谈意气》)

作者在运用事实论据时, 没有简单叙述, 而是高度概括, 用凝练的语言把残疾人运动员鲁尔·玛道夫的感人事迹简要地叙述出来, 并揭示其意义, 以证明“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的论点。可谓恰到好处。

可见, 对事实材料, 叙述要简练, 切不可以叙代议, 使行文拖沓, 臃肿不堪。

第三、怎样让例证有力?

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中最主要的论证方法, 它要求以事实为论据, 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事实是证明观点的材料, 观点则依据事实而成立, 二者互为依傍, 相辅相成。恰当地运用例证法, 可以使观点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

(一) 论据要真实、准确。

真实、准确是议论文的生命, 论据若不真实, 不准确, 会直接影响观点的表达。有些驳论就是通过揭示论敌论据的虚假来驳倒对方的, 如鲁迅先生的《文学和出汗》一文, 就是通过驳梁实秋的“英国不写永久不变人性的文学都消灭了”的论据的虚假, 以驳倒其文学只有写永久不变的人性才能流传的观点的。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 由于记忆不准确, 常犯所举事例张冠李戴的毛病, 令人啼笑皆非。其论证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 论据要典型、新颖。

典型、新颖的论据, 可以一以当十, 以少胜多, 大大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学者金开诚曾在《国学要对现实有用》的短文中, 举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例, 说欧阳修的“反对天命论的彻底性不仅比不上后世的唯物论, 甚至还比不上某些先秦思想家;文中所讲的‘忧劳兴国, 逸豫亡身’的道理也很一般化, 近似‘老生常谈’。但欧阳修在论证这些道理的时候, 却用了生动的事例, 并以富有感情色彩的笔墨表述了他的深刻体会, 于是这篇文章便也能打动人心。”金先生的评论非常精辟, 说出了写作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的但却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一种现象, 即有些文章在思想内容上往往是重复真理, 并无新见, 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 并不是见解的独特, 思想的创新, 而在于作为论据的事例的生动新颖。因此, 在运用例证法时, 应力求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和新颖的事例作论据。

教研论文写作要素分析 第4篇

这种批判方式的本质是用大学中文系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中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问题,是从平面的、静态的角度来分析议论文三要素,而没有把议论文三要素置于纵向的、动态的背景中去研究。如果我们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重新看待和研究议论文三要素,我们就会得出与之不同的结论。

一、议论文三要素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的相关表述

议论文三要素从属于议论文教学,议论文教学又从属于中小学语文课程范畴。中小学课程的核心是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要求,主要反映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之中。20世纪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从清末、民国到新中国的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共颁布了五十多个中小学章程、中小学校令、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其中有代表性的涉及议论文教学的主要有以下一些:《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1923年)、《高级中学普通科国文暂行课程标准》(1929年)、《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1932年)、《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193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986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1992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1996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000年)。(由于篇幅有限,它们的具体表述不一一列出。)

我们从以上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相关表述的对比中可以发现三个主要问题:

第一是议论文三要素的术语,并没有系统地出现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表述之中。论点、论据、论证等术语,基本上是不规则地出现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表述之中的,在文体知识中有过集中表述,但在写作中基本没有集中表述。除论点、论据、论证等术语外,还出现过思想、观点、材料、立论、驳论、分析、概念、判断、推理等议论文其他术语。

第二是议论文写作范式变化较大,辩论、专题研究等出现轮回现象。上世纪20、30年代把文体分为普通文和实用文,把议论文归为普通文系列,主要训练的实用文体为辩论、专题研究的论文;60年代主要训练文体为政治论文;70、80年代主要训练文体为一般议论文和复杂议论文;90年代主要训练文体为简单议论文,恢复了实用文概念,出现了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等形式;21世纪初主要训练文体为简单议论文,出现了读书报告、辩论、专题研究、社会调查等形式。

第三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整体发展呈现了一个波浪形曲线,有波峰、有波谷。议论文写作教学随着强调辩论和逻辑方法而兴起于20年代,随着强调政治论文和系统化的逻辑知识而在60年代达到高潮,随着逻辑知识被删除而退潮于80年代,随着文体知识被删除而淡化于21世纪初。

因此,所谓议论文三要素对语文教育的弊害之说,其实并没有从平面的、静态的角度去看时那么巨大。语文教育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系统,而是一个随社会政治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系统,有自身的独特的调节机制。议论文写作教学在上世纪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现阶段也仍然处于不断变革之中,课程改革的十年就是淡化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十年。现在确实到了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议论文写作教学,尤其是重新评价议论文三要素的时候了,这样我们就能从一个宏观的视野去把握语文教育的发展。

二、议论文三要素的源头和性质

议论文三要素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很重要,理清源头,才能正本清源。一般在探讨议论文三要素的来源时,都会追溯到民国时期的几部论著:陈望道《作文法讲义》(1922年上海民智书局出版),夏丐尊、刘薰宇《文章作法》(1922年开明书店出版),叶圣陶《作文论》(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以及夏丐尊、叶圣陶编的初中语文教材——《国文百八课》。后世的研究者多把这些论著中所提到的论题、命题、证据、证明、证明法式、判断、推论、推理等术语与议论文三要素挂起钩来,视为议论文三要素的雏形。

其中《国文百八课》应当加以重视,这是夏丐尊、叶圣陶依据“往日教学的经验和个人的信念”编写的教材,目的是“给与国文科以科学性”。半个世纪后,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排印,吕叔湘作序说:“直到现在,《国文百八课》还能对编中学语文课本的人有所启发。”《国文百八课》中议论文写作分为六讲:议论文的主旨、立论和驳论、议论文的变装、推理方式(一)——演绎、推理方式(二)_.归纳、推理方式(三)——辩证。其中所使用的术语:判断、推理,归纳、演绎,大前提、小前提、断案的三段论,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等,除个别术语的翻译和现在略有差异外,几乎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形式逻辑完全相同。

可以说议论文三要素的直接源头是西方的形式逻辑理论。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的,黑格尔在《逻辑学》中说:“逻辑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形式逻辑对现代西方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哲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逻辑性成为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我国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的议论文写作体系,就是建立在形式逻辑理论基础上的,其特征是注重形式训练,注重逻辑推理。形式逻辑所揭示的思维形式和规律对议论文写作体系影响很大,尤其议论文的结构,基本上直接移用了形式逻辑中的推理。从初期的术语移植看,这种建构带有很强的机械的、教条的理解和借鉴的痕迹。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议论文三要素并不完全等同于形式逻辑,而只是抽取其中的要素与议论文写作相结合。一般来说,要素是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要素的提法不是下定义,而是概括性的提炼。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比较喜好简单化,比较喜好概括总结,常常习惯用简单、概括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说明纷繁复杂的事物,而且在表述时特别酷爱”三”这个数字,因此“三要素”的提法是比较常见的。除议论文”三要素”外,还有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环境),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书法“三要素”(笔法、结构、章法),音乐“三要素”(旋律、节奏、和声),色彩“三要素”(明度、色相、饱和度),甚至爱情也有“三要素”。“三要素”的提法遍

写好论文写作五要素 第5篇

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期刊对论文的篇幅作了严格限制,这样作的意义何许呢 显然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实验,新的发现......等等创新结果是决定论文信息量的关键,但是不可否认,篇幅的严格限制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删除那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或次要的内容,作者面对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构思论文的框架,选择最重要的素材,采纳最恰当的表述方式并对文字的叙述仔细推敲,这样作的结果,一般来说论文的内容充实了,(信息量上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

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的编辑首先对来稿从标题,图表,数学公式直到参考文献逐一计算所占的行数,总行数绝对个能超过46O行,否则即退回作者重新修改,精练内容到符合要求为止.篇幅虽少但内容不充实,论文包含的信息量太少则很难被编辑,申稿人认为是篇好文章,退稿是预料之中的事.

写好论文写作五要素 第6篇

当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论文并不一定刊登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例如Lorenz的“确定性非周期流”;Feigenbaum的“非线性变换的普适测度特性”以及Shannon的“通讯的数学理论”,等等,用IF作为唯一衡量标准显然是不公允的,偏颇的.

对于作者来说,一项研究工作从选题开始就离不开阅读文献资料,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你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事例,就是孟德尔(Mendel J.Gr)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从两年实验中总结出的杂交组合法则发表在“自然研究协会”的杂志上,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去世以后,三位有名的生物学家彼此独立地再次发现了他得出的组合法则,他们是荷兰人de Vries,奥地利人Tschermak-Seysengg和德国人Correns,他们同在19递交了自己的论文,为慎重起见,又不约而同地各自查找了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全部资料和论文,恰巧同时发现孟德尔早于他们30多年就发现了杂交遗传的规律,为了表示对前人的敬仰和尊敬,他们各自在论文中将该规律称作孟德尔定律,如果他们三人轻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那么其后果将会多么今后世人遗憾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一篇论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启后孔作用,除了自己独立而创新的那一部分内容外,在论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逐个详细论述,这时给出有关的参考文献,以说明结论,观点,数据的来源,读者如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就可查阅文献,这样一来,文献就成了自己论文的补充和完善,编辑,审稿人将根据论文中开列的文献消单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献检索条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论文中列出与你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这对你的事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损害.

参考文献的选择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它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论文的作者对所开列的主要文献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向读者保证论文中某处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确与该处的内容有关,文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标题,页码同样应核实无误,期刊的编辑人员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但许多作者对此却了解甚少,采取了轻慢的态度.

国内学术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上存在以下问题

1, 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引用是否恰当,准确,一般则很少考虑.

2, 只引自己的论文,这既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读者,编辑和审稿人认为只引作者自己的论文,说明作者的研究课题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不属于热点课题,也不属于前沿课题,同时还认为作者对当前该领域各相关学科的进展不了解,起码很长时间没有查阅文献资料或阅读学术期刊了.对于这类论文国内编辑部一般采取十分宽容的作法,就是退请作者作补充,因为出现这类现象的作者有些还是学术界资深的研究员;国外这类现象很少见,遇上了自然是作退稿处理.

3, 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以D.Marr的《Vision》一书为例,该书由于创立了视觉的计算理论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国内很及时翻译出版了中文本,成为从事生物视觉.计算机图像处理,机器人视觉研究的必读之书,遗憾的是,不少作者在中文期刊论文中却引了该书的英文原著,实际情况是,英国原著在全国没有几本,就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没有,那么许多读者是从哪里得到原版著作阅读呢,中文版是几位专家历经干辛万苦完成的一本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可读件很高的译著,当你从中学得了有用的知识后,为什么只引用英文原著,而不引用中文译著呢

4, 引用文献中近三年之内的比例少,这自然和国内外文期刊少,同内读者获得外文期有较大时间滞后有关,随着Inlernet的发展,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

笔者将参考文献作为判断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编辑同仁以及审稿专家理解和认同.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五:署名与致谢

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按研究工作实际贡献的大小确定署名论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应对其论点,数据和实验结果负责任 ,其中责任作者还应当对读者的质疑有答辩的能力与义务.不恰当的署名既可能失去获得科学奖励的机会,又可能严重损害论文与作者的声誉.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Baltimore于1986年在他本人并不熟悉的,不知道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上署名,造成了恶劣影响,受到科学界严厉的谴责,论文被宣布撤回,他本人引咎辞职,因此,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篇科技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完成的,至少包含了课题组的贡献,也包含了作者与同事,同行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甚至向其他专家学者当面的或书面的请教.也包括经费的支持和工作条件的保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通过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进展提供过帮助的主要人员表示致谢是完全应当的,特别是在学术上,科学问题方面对自己的研究提供过帮助或得到过启发的人员,一定要向他们致谢(期刊论文不一定要书面致谢,靠参考文献或联合署名解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界出现了一次极不公平的诺贝尔奖事件,当时著名的女物理学家莱丝.梅特娜(Lise Meitner)对核裂变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出身犹太民族受到迫害离开德国后,她曾通过大量书信促进(实际上也指导了)奥托.哈恩(OttoHahm)进行实验工作,遗憾的是哈恩为了独得诺贝尔奖,未能向评委会提供这些内情,既未在论文中署上梅特娜的名字,也未向她致谢,终于将梅特娜排斥于诺贝尔奖之外,使科学界感到极大的震动,哈恩的品行将永远受到谴责.

论文的作者千万不要轻视致谢这件事,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自已论文公开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科研成果,同时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像哈思那样的事,无论它的档次多高,还是不出现为好.

以上五个要素,是一篇优秀科技论文必须具备的,至少是应当努力去实现的目标.编辑,审稿人实际上是与作者一起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不懈地工作着,关键当然还是作者自己.

怎样撰写向SCI刊物投稿的论文

撰写科学论文的重要性:

科学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产出形式.撰写科学论文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功.

学习撰写科学论文是每一个研究生的必修课,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好.

什么是SCI论文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板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

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

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

IS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

进入SCI系统的刊物分为两类,即内圈和外圈,前者的影响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称为SCI刊物,后者称为SCIsearch刊物.

SCI刊物还分为影响因子高区(大于1.105),中区(在1.105和0.422之间)和低区(小于0.422)3类.

衡量期刊特性的,除了影响因子外,还有及时指数(Immidiacy Index)和被引用半衰期(Cited Half Life).

及时指数是指一种期刊当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的次数与当年的文献总数之比.此指标表示期刊论文所述的研究课题在当前的热门程度.

被引用的半衰期是指一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次数逐年累计达到被引用总数的50%所用的年数.

被引用半衰期反映期刊论文研究题目的延续时间,即期刊论文时效性的长短,或知识更新的快慢.

在选择投稿的刊物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指标.

SCI论文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

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在 世界著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

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

就基础研究而言,在什么样档次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便具有什么样档次的水平,一目了然,一般不再需要鉴定.如果成果不是在国际知名的SCI刊物上发表,便很难被认为是国际水平的.

发表SCI或SSCI论文是地理与资源所基础研究领域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是联系出国深造时使国外导师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

好文章的起码要求:

Clear: 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楚,表达清楚

Complete:内容完整,结构完整匀称,切忌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Correct:科学内容正确(不出错),资料数据正确(数据可靠,可信),语言正确(无语法错)

Concise:论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学内涵,使用定量方法

怎样撰写向SCI刊物投稿的科学论文

据估计,属于语言和写法方面的原因而退稿的,占30-40%;属于实质性内容的原因而退稿的,占60-70%.

为了有的放矢,应该首先分析向SCI刊物投稿命中率低,退稿率高的原因:

无新意,重复他人工作(国际刊物最欢迎的是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工作);

有新的发现,但未能很好地提炼,升华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单纯的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理论的分析;

仅仅是区域性(Local)的工作,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的的工作(General),即仅仅是国外方法在中国某一地区的应用,而不是提出新的方法;

文章组织得不好,文字功夫欠佳,国外审稿人难以看懂.

怎样使研究工作具有新意

采用新技术,新仪器对自然过程进行观测,取得新资料;对新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新概念;在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理论.

用新的思路,理论或方法对前人取得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新的结论.

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如黄土高原,黄河,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等),发现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对前人建立的模式或理论提出质疑,建立修正的模式.

怎样对观测资料进行提炼,升华

以新的理论,概念为指导.如地貌学的临界理论,复杂响应理论.

建立模型:经验统计模型;有物理基础的模型;模糊数学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分形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

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

在GIS平台上进行研究成果的集成与表达.

怎样进行文章的组织

文章的结构

语言

图表

提要: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目的,方法,主要发现,结果,结论.应具有自明性.

关键词:准确,规范,不要太偏(否则会影响文章的引用)

前言:提出问题

介绍论文的背景,本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尚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方法(理论或观测技术)

所取得的资料(资料是如何取得的,对资料精度的分析)

分析与结果(逻辑推理,理论推导,建立模型,模型的验证);

结论.

语言:

使用严格的科学术语,不使用未经定义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对于自己首次提出的概念要给出明确的定义;

语言要准确,少用文学语言,切忌将科学术语生硬地译回到英语中去,使国外审稿人不知所云;

要有较强的逻辑性,推理要由充足的理由(已知的原理或事实的依据),不要做大跨度的跳跃.可以看一点逻辑学的书,包括数理逻辑,以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写出地道英语论文的窍门:

多读,多记,多背,不妨采用小学生学作文的方法,多背一些句子甚至段落.

当语言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可直接写出英文,而不要先写中文,再逐句甚至逐词翻译.只有能用英语思维的人才能写出好的英文.

多投稿,国外审稿人常会对语言进行修改,与你的写法对照,会有很大收获.

图表:

地图是地理学家的特殊语言,是地理研究成果的结晶.

用相关图,变化曲线,分布图来表示所取得的成果,比语言叙述要直观得多,而且也更加具有定量意义.

以表的形式列出必要的观测数据,国外审稿人对此很感兴趣.

不同类型科学论文的写法:

分类

(1)实验性论文

(2)报道性论文

(3)理论性论文

(4)综述性论文

实验性论文

1 前言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数据)

4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5 结论

报道性论文(报道某一项科学发现,这一发现不是通过实验,而是通过野外调查发现的)

1 前言

2 研究区概况

3 对所发现的现象的叙述

4 解释

5 科学意义

6.结论

理论性论文(提出一项理论或计算方法)

1 前言

2 理论的提出(推导,证明)

3 理论的验证(如理论模型的率定)

4 理论的应用(算例,或应用意义)

5 结论

综述性论文

综述某一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应该有述有评,而不只是前人工作的罗列;

要有综述者自己的观点和对他人工作的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和解决问题的设想;

应该归纳出几个热点或前沿问题,展开叙述,不要像记流水帐似的,面面俱到;

既要大量占有文献,又要有所取舍,突出精华,要对文献仔细消化之后再动笔,切忌机械罗列.

要有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对他人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

尽量引用最新的工作,体现出时效性;

尽可能阅读原始文献,“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在SCI刊物发表文章的几点体会

立足于创新:新概念,新方法(技术),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是一篇好论文的灵魂.

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如黄土高原,黄河,青藏高原,西南喀斯特地貌),发现新现象,提出新概念.

写好提要;

写好前言,特别是写好文献综述;

资料来源和观测方法要准确详细地交待清楚;

凡是引用他人的观点,事实,数据,均须注明出处;

要附上研究区的地图,文中提到的地名要出现在图上,不能遗漏;

寄回修改稿时,对审稿人所提的意见是如何修改的,要一一说明;未能修改的,要说明理由,得到审稿人的理解.

敢于向权威刊物投稿:

不少杂志欢迎来自中国的成果;

国外审稿人的意见颇多真知灼见,即使退稿,对你也有很大启发;

档次越高的刊物,审稿人的水平越高,有新意的成果越不会被埋没;

可以不花代价得到与世界级学者进行学术对话的难得机会.

议论文写作三要素详解 第7篇

一、议论文写作三要素

议论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

1、归纳法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对照法

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驳论法

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结论句三部分。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论点,即文章的主题,在正文部分摆出有利的事实,对论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最后根据前面的论证得出结论。

三、议论文的写法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论点。

论点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2、要有足够的论据,可以列举生活的实例。

3、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所有事实、原因、理由应紧密地同结论连接起来。

4、层次要清楚。

5、态度诚恳、友好,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要运用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议论中的说明常为议论的开展创造条件,或是议论的补充;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应是为论点提供依据的因此,叙述应该是概括的,描写应该是简要的。

6、论据要充分

欲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作者可以列举事实、展示数据、提供事例、借助常识或利用亲身经历。

1.论文写作致谢怎么写【三要素】

2.俄语议论文写作构思

3.议论文写作格式及写作技巧

4.详解学术论文写作一般步骤

5.高中议论文写作培训ppt课件

6.硕士论文写作步骤详解

7.硕士论文写作基本思路详解

8.论文的写作要求、步骤与论文写作技巧

9.学术论文的写作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要素分析 第8篇

一、从生活和读物中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离开生活的著作将是无本之源, 泛泛之作。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因此, 教师要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山中避雨》一文中, 如果作者不设身处地去实地体验, 就不会有“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这句话了。如果鲁迅先生对生活没有切实的感悟, 那么就不会写成真切的《风筝》。写作要反映现实生活, 要走进生活去体验。书籍是前人对现实生活进行体验、思考和加工的人类文化精髓, 读前人的文章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积累写作素材, 借鉴别人写作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那些具有感染力而且很风趣的读物,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是语文写作教学任务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农村初中学生在语文写作练习中, 没有太多的课外书籍可以阅读, 所以对教材的依赖性比较强, 教师应该利用好每篇文章, 在课堂教学中将精选的文章尽可能地发挥其文质兼美、语言生动、意蕴深沉、启发性的作用, 学生可以仔细地阅读和欣赏。“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说明读书越多, 写作的素材越多, 文章写起来比较容易。写作教学也能使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感悟生活, 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逐渐地增多, 提高了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激发写作欲望和培养写作兴趣

写作作为一项脑力劳动, 学生有了写作的素材不一定就会写出东西, 也就没有写作欲望。因此, 教师要尽可能地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 2012年4月, 在青海玉树的地震中, 我们看到了许多孩子失去了父母和家园, 站在地震后的废墟上, 望着远方, 眼睛里流露出一片茫然。2013年在岷县地震中, 一个年仅12岁的小男孩失去双亲和奶奶在一起, 当在父母下葬的那一刻, 小孩那种镇定的表情, 我们觉得小孩能够面对现实, 是个多么坚强的小男孩啊, 从而激起了我们的诸多感慨。写作没有兴趣就如吃饭时没有食欲, 这样的情境下去创作不会写出好的文章。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 在写作之前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去, 才能提高写作的质量。

三、打开写作思路, 用真情去写作

作文质量成为衡量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尺度, 如何引导学生将平时积累的知识点应用到语文写作中去, 提高写作质量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在写作中用平时的语句去表达写作中的思路。如在《语文新课标 (上) ·中学教材全解》第一单元能力素养测试中的作文材料是:“亲爱的同学们, 当你们走出校园时看到的一个场景、一个细节, 听到人们的讨论, 这些触动着你的心灵, 引发你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丰富了你的社会经验, 这些有助你进入社会伴你成长, 丰富你的人生经历。在课堂上要求你以‘走出校园’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题材不限。”从写作材料上来看, 写作的内容接近现实生活, 接近自然界, 学生可以进过思考加工, 从资料库中提取积累的资料素材组织撰写一篇比较好的文章, 学生也可以走出校园亲自感受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在写作素材提取之后可以组织材料进行写作, 写作的文章体裁要素主要包括:一是文章所写的材料;二是写作文章的目的;三是文章中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根据以上对材料的分析得出最有利于本文写作的优势是记叙文和议论文。

通过语文写作教学的引导, 学生也很容易掌握写作的目的和要求, 便可以确立写作的文体和表达的方式, 可以从平时积累的资料中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写作中, 文章的思想是不可忽视的事情, 思想是写作的灵魂, 其影响整个写作的过程, 缺乏了写作的真实情感就失去了写作的灵魂。在《背影》这篇文章中, 朱自清运用白描手法, 其描写的语言比较朴实、简练和自然, 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辛酸和悲伤之意。作者在文中描述了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文章的写作结构引导学生用朴素的语言、坚定的立场、鲜明的观点和真挚的情感去写作, 使写作更加得真实和感人。

四、设置创作渠道

在此以仿写来谈谈创作渠道的设置。“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保持着善于模仿、乐于模仿的特征, 因而启发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法。在学生下笔写作前先找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表现手法等类似的文章作为范例让学生阅读欣赏。从中找到类似自己的情感寄托, 再现自己的生活实践, 并以此为参照, 用写仿文的方式达到由模仿来激活自己的思路, 再根据自己的构思来写作的目的。语文课之所以肩负着学生写作教学的重任, 正是因为它对学生语言实践和发展具有无可否认的借鉴和模仿价值, 能以课文为范文引领学生借鉴课文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语言、结构的模仿练习既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谋篇布局的能力, 同时也能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力。在模仿中有创新, 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 初中写作教学就得让学生深入生活, 从生活的实践体验中激起写作欲望, 打开写作思路, 然后创设写作渠道, 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耀杰.关于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水平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1) .

[2]陶丽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初探[J].科技信息, 2010 (1) .

[3]吕艳华.多媒体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13 (19) .

上一篇:捐赠仪式受赠方讲话稿下一篇:物流公司货物运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