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2024-08-01

周弘赏识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周弘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第1篇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被肯定”,而赏识就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而这个“赏识教育”,就是我国一位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教育家周弘从对自己女儿的培养教育过程中积累经验,创造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赏识教育,就是密切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充分肯定孩子的每一次“小成功”,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自觉奋斗、努力成才。

赏识教育到底有什么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按重要程度和先后次序依次排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或被承认的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六大层次。这六个层次呈递进关系,而我们的赏识教育,正好是在受教育者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其较高层次的归属需要、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从而激发其最高层次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在学校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我也深切体会到,我们的学生特别在意老师和班主任给予他们的赏识性评价。记得我在西湖小学实习的时候,班级里有一个小女生,学习成绩处于中下,而且是外校转入的,平时也不怎么说话,因为成绩不好还受到某些男生的欺负。但她对于我们这些新老师却十分热情,在我们面前表现很好,我们给予她的鼓励和表扬让她很有动力。有一次看到她在打扫卫生,就表扬说她很勤劳。于是,以后就常能看到她自觉地打扫卫生,而且也更愿意和我们说话,更是在期待着我们给予她肯定和鼓励。我想,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老师们都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用好 “赏识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让我相信了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而我自己,特别是在大学阶段,也是深切体会到“赏识”所带给我的成长。

所以,在赏识教育的平台里,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无论他是否优秀,特别要关注后进生,其实他们能挖掘的潜力更大,更需要老师的平等对待。而在尊重的基础上,更要理解每个学生,深入他们的内心去关心和爱护他们,这样彼此才能有信任和宽容。这样老师才能及时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不断赞赏和鼓励,学生才会有求知欲,才会找到自己的兴趣,快乐投入学习。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力量。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巨大的,一旦有了信心、有了兴趣,我想学生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走过去。

当然,在赏识教育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误区,赏识并非只要表扬、不要批评。可以换个角度来说,比如题目做错了,可以说“你的答案很接近正确答案了。你错的很有价值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话题。”而且表扬的时候也不能对人不对事,避免让人觉得这个“赏识”不诚恳不真实。

那如何才是正确的“赏识教育”?要赏识学生的什么呢?第一,要赏识学生的努力,第二,要赏识学生的独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第三,要赏识他们点滴的成绩和小小的进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和鼓励。在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他们离希望越来越近了。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只要注重开发孩子的巨大潜能。周弘说过,“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真的很让人感动。

赏识,让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爱;赏识,让孩子确立了自我,变得更积极、更主动、更自信。只要我们用好赏识这一教育艺术,坚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周弘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第2篇

通过听周弘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赏识教育,来源于周弘老师亲自教育女儿成材做人的过程,更来源于周弘自己的生命成长。周弘老师说:“准确地说,我们称它为‘赏识——成功教育’。说白了,它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语迟’,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赏识——成功教育’就是父母本能地使用过,又无意中忘却的方法。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做父母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赏识的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有了爱,才会有成功的教育。

我们教育孩子,都希望长大以后成材,出人头地,要做人上人。但是,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是“让孩子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世界才美好;让每个孩子感到像黄山上的松树,各有所长,彼此不同,千姿百态,生命奇观。”作为老师,我们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我们要肯蹲下来跟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当他们是朋友,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互相尊重。

在听讲座时,我不断思考自己的一些做法,深感自责。孩子8岁了,从来没有陪孩子一同学习,一起游戏。有时甚至把对学生的怨气发泄到女儿身上。现在想来,我对女儿的关心实在太少了,甚至感觉自己这个父亲当得是不是合格,在今后教育孩子是要多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没有多去放大孩子的优点,从现在开始,改变我自己的态度,不但要爱孩子还有懂孩子。

临床带教中运用赏识教育的体会 第3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临床带教,护生

赏识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 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 (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 , 使之积极投入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1]。90后的护生, 在临床实习中普遍存在以下情况:对专业缺乏认同感, 工作不主动, 理论和实际结合不紧密等[2]。如何做好护生的临床带教工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科在临床带教中运用赏识教育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

选择2007年5月—2009年4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181人, 其中三年制中专86人, 三年制大专79人, 3+2高职大专7人, 本科9人, 其中男生9人, 年龄17岁~23岁 (19.0岁±0.23岁) ;实习时间2周, 均为省内外各院校的统招生。

2 方法

2.1 对带教老师的要求

2.1.1 带教有计划性

护理专业的学习是终身的学习, 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实习大纲要求, 结合本科实际, 制订合理的带教计划, 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专科的护理特点和技术操作。定期组织小讲课, 开展互动式讨论, 让护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最终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1.2 老师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护生以后的工作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3]。因此, 带教老师要热爱护理专业, 有诚实宽容的品格、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规范、娴熟的操作技能, 工作中精干利落,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懂得人际沟通学、服务礼仪等知识, 并有良好的个人形象, 优雅的体态、仪表、仪容, 为学生树立一个美好的护士形象, 时刻做好学生的榜样。

2.2 赏识教育的实施

2.2.1 热情接待护生

护生第1天来到科室, 由1名带教老师为护生详细介绍本病区工作环境、物品的放置、科室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时间安排, 简单介绍各班的工作内容, 大体介绍本科的老师, 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和工作要求, 消除由陌生感而产生的焦虑、紧张、恐惧心理。

2.2.2 把护生当朋友

带教老师充分尊重每一个护生, 以自然、平和、亲近的状态与护生平等交流, 工作中给予详细的指导, 善于发现护生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 给予肯定和鼓励。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取得护生信任, 打开护生心扉, 了解护生的爱好、兴趣、特长, 针对护生不同特点, 因人施教。

2.2.3 欣赏并及时肯定护生的工作

带教工作由浅入深, 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护生进行操作前带教老师先行示教, 告知该项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鼓励护生进行操作, 并于操作时在一旁陪伴, 放手不放眼。带教老师要用赏识的目光, 关注护生的每一处优点, 每一个进步, 及时鼓励、激发护生的潜能,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感受到被赏识, 得到信任, 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4,5,6]。

2.2.4 鼓励护生说出不足, 并及时指导

鼓励护生积极参与并独立完成某些护理操作和病情观察, 主动与病人沟通。护生每完成一项工作后及时进行总结, 给予肯定, 以询问的语气鼓励护生说出不足, 带教老师首先肯定其想法, 接着说出期望, 鼓励护生逐步达到要求。让护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护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病情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的热情, 工作积极主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5 以期望代替批评

护生刚涉足临床, 很多工作还很生疏, 带教老师要以慈爱之心理解和包容护生, 工作中尽量不要批评, 用期望代替批评, 给护生由易到难层层设置目标, 不断关注、鼓励学生达到目标, 让护生找到被尊重以及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感觉。带教老师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微笑, 都能给学生充分的信心, 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3 评价

护生转科时出科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优秀154人, 占85.1%操作考试优秀者179人, 占98.9%, 护生对病情的观察及沟通能力较前均有提高, 工作积极性高涨, 师生关系密切, 病人满意度增加, 无差错、投诉事件发生。

4 讨论

赏识带教是一种轻松快乐的带教方式, 它不仅可以增加护生的自信心, 激发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其产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和热爱, 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还可以密切师生关系, 增加带教老师的成就感, 促进双师型人才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与病人交流, 提高病人满意度。赏识带教让护理工作充满了生机。

参考文献

[1]张丽华, 龙小兰.护理专业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 5 (1) :89.

[2]李艳.大学生赏识教育的思考[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 19 (2) :73-75.

[3]汤志蓉.临床带教老师的角色扮演[J].护理研究, 2007, 21 (3A) :642-643.

[4]吴玉红, 张惠玲, 卢宴会.手术室护理带教探讨[J].护理研究, 2008, 22 (Suppl.2) :241-242.

[5]张灵雅, 左续燕.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素质要求[J].护理研究, 2008, 22 (Suppl.1) :255.

周弘:让赏识教育走遍中国 第4篇

欣赏孩子,把她当作独一无二的天才

周弘的女儿周婷婷,先天性耳聋,周弘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却没能够让女儿恢复听力,然而他最终还是没有放弃,他相信“父母曾是教育家,捡回您遗忘的宝藏”。于是他从自己身上挖掘曾拥有的宝藏,发誓要给女儿一个欢乐、美好的明天。他摸索着开创了赏识教育法。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按照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干起事来有劲儿。周弘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知识结构确实是有量化的标准的,但是那些无法量化的因素,比如因为家长的赏识而产生的情感激励却是无法量化的。赏识教育就是紧紧抓住情感因素,从而使得孩子在兴奋的状态中,大脑产生类似吗啡的物质,刺激神经细胞的活跃,使孩子产生愉快的感觉。这样,学习效率才有所提高,学习信心极大上升,学习兴趣逐渐浓烈。

在对女儿周婷婷的教育中,周弘就积极利用赏识教育激发她的自信心。周弘发现《海伦·凯勒传》中记载的海伦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而女儿周婷婷的生日是1980年6月29日,于是,他灵机一动,兴奋地对女儿说:“婷婷,我一直在纳闷,你为什么这么聪明,这么有灵性,原因终于找到了。搞了半天原来你是海伦转世啊!”“怎么证明?”周婷婷不解地问。“你看,你的生日跟海伦相差整整一百年,一天不差。”“她是6月27日,我是6月29日,相差两天。”周弘对女儿的提问不慌不忙地解释:“一天不差的。海伦妈妈生她时是顺产,你妈妈生你时难产,刚好耽误了两天。”听了爸爸的话,周婷婷两颊飞红,双眼放光,兴奋了好几天!

承认差异,允许孩子失败

许多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什么呢?周弘说,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们找不到感觉。什么感觉?就是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自己是学习天才的感觉。因为现代应试教育衡量孩子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分数,因此家长互相攀比,恨不得自己的孩子都是第一名,最起码也是前三名。而第一名只有一个,绝大多数的孩子达不到,于是好孩子的感觉渐渐减弱了,甚至消失了。就是偶尔脱颖而出,也战战兢兢,担心万一掉下来怎么办。正因为如此,孩子们在学习上如履薄冰,失去了自信和快乐。周弘认为,孩子与孩子之间不是不能比,而是要看怎样比,有的家长拿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比,比来比去把自己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比没了。这对孩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所以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在家长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两件事成功率最高,那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周弘认为,家长们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心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大都承认孩子间的差异,并尊重差异,甚至欣赏差异。

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周弘发现,孩子们都有一种“小乌龟心态”。他们就像好奇的小乌龟,无论是学习科学知识还是生活知识都是把头从盔甲中伸出来慢慢探视,如果觉得很安全,便无拘无束地观察外部世界,一点一点深入了解和学习知识;而一旦受到了父母的责备,就觉得是潜在的危险,就会像小乌龟一样马上把好奇的脑袋缩了回去。如果每次伸出來时遇到的都是危险,久而久之,小乌龟便再也不敢把头伸出来了。相反,如果每次伸出来时都是平平安安,久而久之,伸出来的头,便不会轻易地缩回去,因为它获得了安全感。赏识教育,就是让孩子们永远不会在学习面前退缩。

激发潜力,满足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

赏识教育为何能激发出孩子这么大的潜力?原因就在于它满足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种高级需求。周弘说,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到人世间的。

可是,有的家长忽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在物质上生活上对孩子尽量满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也正是他们苦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却并不领情的原因。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所以,周弘认为,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然而因为每个孩子诞生时都很弱小,生活在一个巨大的世界里,所以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都难免有自卑情结。

德国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他在念书时,认为自己完全缺乏数学才能,毫无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考试经常不及格。后来偶然间发生了一件事,他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连老师也不会做的数学难题,让他的潜能迸发出来。这次成功改变了他对数学的态度,他找到了数学天才的感觉。结果他成了学校里的数学尖子生。

周弘说,孩子的潜能需要星星之火的点燃。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自己的女儿周婷婷,周弘实施的就是严格的赏识教育。为了保持婷婷的感觉,周弘抓住每个学习和生活的细节,让她时时体验到,她当时的行为就是天才的行为。在刚识字的时候,周婷婷特别喜欢读书,如醉如痴,爱不释手。周弘清楚,女儿是个双耳全聋的孩子,比健全孩子更需要自信,更需要鼓励。所以,为了强化周婷婷天才的感觉,他在女儿的玻璃台板下压了一张美

国的《天才儿童行为表》,表上第一条就是看起书来废寝忘食。周弘有意将女儿的行为与行为表联系起来。每当女儿因看书而耽误了吃饭睡觉时,他不是将书没收,而是欣喜地把女儿拉到写字台前,十分激动地对女儿说:“婷婷啊婷婷,你看《天才儿童行为表》第一条写的是什么?看书时津津有味,忘记了吃饭睡觉。你第一条就符合,你说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赏识教育,给孩子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

周弘倡导的赏识教育,并不能够简单地理解为表扬加鼓励,也不是为了赏识而赏识。赏识教育中的赏识,不仅可以是表扬,而且还可以是批评,甚至更大胆的批评。不过批评也有其独特的奥秘,那就是“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去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们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的。

比如有一位老师这样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像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当然,这种话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否则便会显得虚假。而这样一句话,比责骂孩子10遍20遍更有约束效果。

传统的表扬加鼓励大都过于肤浅,比如家长一拿到成绩单,看到孩子成绩提高了,就会表扬:“有进步,比上次考的好多了。”那么下一次呢?如果孩子比这次少了10分,他会怎样?恐怕连成绩单都不愿意拿给家长看。那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就断了线。所以,所谓赏识教育,是要遵循一个原则的,那就是对事不对人。无论成绩提高与否,都只针对这次的考试而言,不要完全肯定或者否定孩子本身。像“提醒过你多少次了,还这样,你没救了”、“考这么点分,將来捡垃圾都轮不到你”之类的批评,是赏识教育坚决反对的。赏识的批评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犯了错不要紧,失败了没关系,父母相信你始终是最好的。通过这样的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反而更能经受挫折,不怕打击,不再是温室中的花朵。

周弘的女儿周婷婷,16岁上大学,当时一个残疾孩子,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大的考验。针对困境,她说:“小时候,爸爸对我的教育不觉得有什么重要,长大以后,那种感觉便明显起来。每当遇到挫折,一想到爸爸说的‘你是干大事的人’这句话,我就找到了力量的源泉。”

周弘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第5篇

是啊,扪心自问,我们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今天人夸我一句工作认真负责,我今天一定劲头十足,到晚上也不会累。所以让我们为每个孩子翘起大拇指,而少用食指去指责他们。努力去找他们的闪光点,把他们所犯的错误都当作教育的最佳契机,而且要把它看作是未来成功的花苞,用这种“花苞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每一次错误。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希望庄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一样的,可做法往往不同。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孩子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而大多数父母和老师却只会一味的指责,很少想过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因为这样,多少孩子的心灵饱受创伤之后,只能在失望的分数线上苦苦挣扎。

周弘赏识教育心得体会简短版 第6篇

首先,要学会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孩子,做孩子最好的伙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牵着手来到世间的,都是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他们有他们的一番天地。我们要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弯下腰与孩子沟通,永远不要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当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满时,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并学会向孩子道歉,以关注和热情代替冷漠和斥责;当孩子遭遇失败时,不要否定孩子的未来,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以支持鼓励代替训导和批评;当孩子在别人面前出丑时,别让 “比较”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要以肯定和赏识代替否定和贬低;当孩子收获成功时,更要给予及时的称赞和奖励,也要以鼓励和提醒代替炫耀和孤傲。总之,要以平等的身份、恰当的口吻和理智的用语和孩子沟通,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其次,要懂得如何爱孩子、如何表达爱,要以爱育爱。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爱的结晶,都是在无限的爱意中孕育诞生的,然而,随着孩子们不断地长大,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受父母的折磨和摆布。这是因为家长们在逐渐地把爱作为交换条件,用自己对孩子的爱换来孩子对自己的惟命是从,换来自己在别人面前生存的面子,换来自己发泄情绪的对象,从而一步步地摧残孩子们弱小的心灵,使他们走上歧途。反过来,要把自己变成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进行心灵的对话,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和想法;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争辩,变对抗为对话;要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使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不要让孩子背上上一代人的梦想包袱。

另一方面,父母总喜欢把自己深沉的爱隐藏在心里,就是周弘老师说的“刀子嘴,豆腐心”。由于受父母或是中国含蓄思想的影响,我也曾经认为对别人的关爱如果说出来就会变得虚假而无意义了,但是后来我明白了如果没有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怎么了解彼此、怎么加深彼此的感情呢?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如何爱,也还要懂得如何表达出我们的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让我们的爱温暖孩子们的心,才能让孩子更懂更珍惜我的爱。

第三,要淡化教育痕迹,做到言传身教。周弘老师在报告中提到的上海普通工人和他儿子的事例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位普通工人意识到了最好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而是通过与儿子的嬉笑打闹中得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最终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孩子的健康成长远远要比成绩更重要,而我们的父母往往都是丢了西瓜去捡芝麻,成天跟在孩子后面问“这次考试成绩如何?在班上排第几?。。。。”这些问题让孩子们觉得父母爱的是自己的分数和名次而不是自己,从而产生了对父母的反叛和躲避,这也是缺乏民主沟通的结果。另外,有的父母不但不与孩子沟通交流,为孩子的学习生活创造安静轻松的环境,反而在家边打麻将边吆喝孩子去读书学习、边喝酒聊天边教育孩子要勤奋不

★ 赏识教育论文

★ 赏识教育教育随笔

★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 教育从赏识孩子入手

★ 赏识排比句

★ 悟弘诗歌

★ 教育名著体会

★ 班主任论文: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

★ 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周弘赏识教育 第7篇

当今中国,应试教育的重压使人世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地远离了生命、远离了生活、远离了时代、远离了大自然„„

社会的和谐首先是教育的和谐,而教育的目的应该使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有智慧之光,而现实的应试教育却往往导致:

不少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

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了;上学前个个都有“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上学后却往往被“坏孩子”的自我感觉替代了。

求知本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多数上学后的孩子却感到学习是一种无尽的苦难。

结果是,在独生子女本应享受最美好的少年时光里,却演绎着一幕幕人间悲剧。浙江金华的徐力弑母、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残杀同学仅是两个典型的例子罢了。有没有一种让所有孩子像追蝴蝶一般,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呢?

有!

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更有趣的是,它是所有父母本来就有,却未曾发现,都本能地使用过,却又无意中遗忘了的教育方法。

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个父母都曾经是“追蝴蝶教育”的大师,每个孩子都有着一段如诗如画般的“追蝴蝶”的成长经历。

我——一个普通聋童的父亲,就是发现这种教育方法后把我那三岁半时还一个字不会说,震耳雷声都听不见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留美博士,并用这种方法,在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地早慧聋童。更令人鼓舞的是,我把这种方法引入健全儿童的教育实践后,让许许多多所谓“差生”、“后进生”的命运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20几年的教育探索,我们把追蝴蝶的教育方法提炼为“赏识教育”,它的基本理念是: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

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

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父母为教育孩子想尽办法、呕心沥血,但是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呢?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父母一味地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

社会发展到构建和谐时代的今天,父母教育观念的更新已显得刻不容缓。当今中国,经济改革形势一年一个样,而父母的教育观念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变样,能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新型人才吗?

心灵饱受创伤、在分数线上苦苦挣扎的孩子多么渴望父母能够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

与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幼小的生命中。

不会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开发孩子的巨大潜能,是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和人类自身的遗憾。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

孩子的成长道路犹如跑道和战场,父母应该为他们多喊“加油”、高呼“冲啊”,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能一千零一次站起来。

科学的成材观,不是以牺牲孩子童年的幸福为代价,而是给孩子一个美好而欢乐的童年。

孩子的心灵能否舒展和谐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和谐的孩子必然会欢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痛苦的孩子只能缓慢地爬。

我们的教育一个最不和谐的现象是很多父母把孩子当私有财产,这个千年心结不化解,孩子永远不会有快乐舒展的那一天。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写过《孩子》一诗,他说:

您的孩子其实并不是您的,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他们通过您来到人间,并不是您的化身,他们整天与您相伴,记住,永远不属于您!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和谐。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赏识是孩子精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孩子的成长没有赏识是万万不能的。

赏识是导致和谐,抱怨导致对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糟。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发掘孩子的天赋,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破坏孩子的天赋,强化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上纲,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唤醒“好孩子”,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抱怨教育的结果是逼出“坏孩子”,让孩子的生命在自卑的阴影中枯萎。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家长快乐的教,孩子幸福的学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

赏识教育让孩子心灵有个家。

说到底,赏识教育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

学会赏识就是呼唤爱的回归,呼唤家长将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和方法延续到孩子的一生成长、延续到我们周围每一个生命中去。

学会赏识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孩子,其实赏识是人类一生追寻的目标,每个人生活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亲朋好友的赏识吗!

赏识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食粮,人类应该不分国别和种族,不管大小和强弱,都应该互相赏识,共同成长。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就是“学会赏识”,和谐社会最显著的人文特征就是生命个体之间互相赏识!

赏识教育的真义 第8篇

其中一种误区是, 教师在平日里对学生赞扬多、批评少, 甚至只赞扬不批评。赏识教育主张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称赞, 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信。然而为什么在这个提倡“赏识”的时代里, 学生反而变得越来越脆弱, 动辄就因为教师的一句批评而情绪崩溃、跳楼自杀?原因是我们赏识过“度”了。儿童的理性认知能力毕竟有限, 很多时候还需要成人的引导, 如若成人引导失误, 将对学生今后的心理发展带来重要影响。这种“只肯定优点却忽视缺点”的做法容易让学生沉溺于“我是好学 生”的心态中, 却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耐批评、耐挫折能力低。试想, 如果一个仅为几句真实客观的评价就有可能伤自尊心、挫败自信心的学生, 长大后怎能经受风雨、迎接挑战?

另一种误区是, 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时, 教师用类似“没关系, 下次肯定可以做好”或“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的话语鼓励学生。赏识教育的一条精髓是“允许失败”, 但以上的话语却更倾向于“不允许失败”, 因为教师在话语中只是肯定了学生此次的失败, 但却没有“赏识”这个失败, 而是暗示了“下次”的目标。这样的赏识教育有可能让学生遇到挫折时不能正确评价和总结当中的得失, 反而在心理上产生对“下一次”的依赖, 动辄就暗示自己“这次不行还有下次”, 但当下次还是不行时, 要么受到更沉重的打击, 要么继续寄希望于“下一次”, 这样的心理是浮躁而极不稳定的。

还有一种误区是, 教师孤立地赏识学生个体的特点。赏识教育的立足点是承认学生个体差异, 肯定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但个体存在于群体中, 教师“挨个儿”赏识学生的特点, 容易导致学生的个性膨胀, 只顾自己被赏识, 却忽视他人或集体的利益, 甚至形成攀比的风气, 为获得或维持“赏识”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 在是非对错、价值判断等方面失去辨识能力, 变得自负、自大甚至偏执。

出现以上误区的原因是, 许多教师并未真正理解什么是赏识教育。

真正的赏识教育应当赏识学生的优秀表现, 更应当赏识学生承认错误和承担错误后果的勇气;应当鼓励学生“下次可以做好”, 更应当肯定学生“这次已经做得很好”;应当赏识学生的个性, 更应当赏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真正的赏识教育需要智慧。首先, 它不仅需要教师会“赏”, 更需要教师会“识”, 需要教师能够在学生发展不均衡的思想、性格、态度、情感、意志等多种特点中, 识别“什么应当‘赏’”, “应当如何‘赏’”, 并最终通过教育的引导作用, 让学生可塑性的特点得以维持和发展。其次, 赏识教育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的爱, 但这种爱既应当是“一视同仁”的爱, 也应当是有区别的爱;既应当是一种理性的爱, 也应当是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爱。

真正的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 不是让学生对“赏识”形成依赖, 为得到“赏识”而学习、做事, 也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自信, 而是让学生具有“赏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思考、辨识和包容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赏识自我, 学会赏识别人, 学会赏识社会, 学会赏识世界。

周弘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第9篇

听周弘的赏识教育讲座 第10篇

(二)第二次觉醒——发现一个宝藏奇迹产生了,婷婷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而且品学兼优,成了全国十佳少年,接着他把这种方法在其它聋童和健全孩子身上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方法太灵了。一批周婷婷式早慧聋童应运而生,媒体称这为“周婷婷现象”。周弘把女儿作为第一块试验田,从此,女儿做任何事他都以教她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对待她。让她找感觉、尝甜头——找到“神童”的感觉,尝到成功的喜悦。有一天周弘看《海伦·凯勒传》,无意中发现海伦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他女儿的生日是1980年6月29日,于是周弘兴奋地对女儿说:“婷婷,太好了,天大的好消息被老爸发现了,我一直在纳闷,你为什么这么聪明,这么有灵性,原来你百分之百是海伦·凯勒转世!不信你看,为什么你的生日跟他是同一天呢!”周弘把书送给婷婷,婷婷一看,有点失望。“她是6月27日,我是6 月29日相差两天”。周弘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据我了解,一天不差,海伦妈妈生她时是顺产,你妈妈生你时难产,刚好耽误了两天。”许多年后,婷婷自己讲,海伦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小时候做事遇到了困难,她就会想到自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一直激励着她勇往直前。

(三)第三次觉醒——悟出一个原理:行 健全孩子在爸爸妈妈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学会说话、走路,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在家长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一种方法成功率最高,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健全孩子在爸爸妈妈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学会说话、走路,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奥秘在于所有家长心灵深处都是绝对地相信自己孩子“行”这一个字上。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是天生的教育家,家长本能地拥有两个宝藏,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四)第四次觉醒——满足一种需求:赏识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氧气。所有孩子无形生命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周弘发现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当孩子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赏识时我们却给了无尽的赏识,而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最渴望赏识的时候,却发现赏识离他们越来越远,所以我们搞赏识教育的全体同事,用生命发出一种呼唤,归来吧,赏识!做家长的是不是应该反省,我们是否应该让赏识重新回到每个孩子的身边。

赏识教育的三部曲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

一、抓往关键,掌握赏识教育艺术 :赏识孩子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实践证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

二、多方引导,培养孩子自赏能力: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培养自孩子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孩子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孩子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三、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孩子更是渴望受到赏识。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

周弘赏识教育读后感优秀 第11篇

婷婷一岁半,进了厂幼儿园。一天,老师突然打电话告诉周弘,婷婷发高烧,已经送到厂医院了。周弘赶紧跑到医院,看见女儿像疯子似的狂呼乱跳,医生说,刚刚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可能有点疼,过会儿就好了。

一个疗程的针打下来,每打一针,婷婷都会疯狂地哭闹一阵。几天后,女儿的烧终于退了。可是周弘发现,无论怎样大声地呼叫女儿,婷婷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周弘傻了似的,一把抱住女儿,大声地喊着:婷婷!婷婷!婷婷呆愣愣地看着爸爸。

婷婷成了一个聋儿。诊断书中写着:“脑干电位显示:双耳全聋”。

“那一刻,天仿佛塌了下来,我恍恍惚惚地抱着女儿回家,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周弘回忆起那一刻时,眼圈又红了,嗓音哽咽。

幼时的婷婷,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她几乎不会笑。在幼儿园里,总是缩在角落里,谁也不和她玩。想拉屎拉尿却不会表达,常常拉在裤子上。数九寒天,周弘看着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儿,心都碎了。

那些日子,电视台在播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每次,周弘都抱着女儿一边看一边落泪。电视看完了,周弘问自己,人家父亲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我也要用最深情的父爱,为婷婷把有声世界的路开通。

从婷婷3岁开始,周弘带着女儿定期到上海一家部队医院,用针灸电疗的办法,试图让女儿复聪。5年中,在耳朵周围的几个最疼痛的穴位,医生给婷婷扎了上万针,那是连成年人都难以忍受的剧痛,婷婷绝望无助地恸哭……

婷婷终于有了极其微弱的听力。周家人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让婷婷开口,哪怕只是最简单的词。傍晚,周弘从婷婷奶奶那里接女儿回家,骑着车,他反反复复地指着路灯,一路走,一路在女儿耳朵边上喊“灯,灯,灯……”骑40分钟,喊40分钟……

当婷婷终于能含混不清地说鼻子、眼睛、嘴巴等最基本的词时,她已经错过了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段。婷婷习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想饼干了用手比划一个圆,奶奶就知道她的意思了。这样下去,她只能永远是个哑巴。

一天,婷婷午睡起床,习惯地又向奶奶比划了一个圆形。奶奶抱着饼干桶坐在孙女对面,就是不给她吃。

“饼干!婷婷说,饼干。”奶奶想让婷婷开口。

婷婷就是不说,咿咿呀呀地抗-议着。

不说就不给吃,奶奶固执地一遍遍重复着“饼干,饼干。”

婷婷大哭,奶奶也跟着掉眼泪。

祖孙俩整整僵持了40多分钟,终于,婷婷的喉咙里滚出两个音:“布…单。”

石破天惊!

奶奶立刻递上一块饼干,婷婷眼睛一亮,一连串地发出了“布单,布

单……”奶奶激动地抱着孙女,一块一块地把饼干塞到孙女手中。

婷婷终于开窍了,她朦胧地意识到用口语交流的意义。半年后,她能说“阿姨再见”这样的完整的句子了。

可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婷婷差得太远了。周弘又开始寻找其他的办法。

“语言有书面语和口语,女儿的眼睛是好的,为什么不能用书面语与口语、说话与识字同步的方法来追赶健全的孩子呢?我开始把该说的话都写给婷婷看,她笑我们就写笑,她哭我们就写哭,她说星星我们写星星,她说月亮我们写月亮,效果出人意料地好。一次,婷婷妈妈出差到外地,我们到车站送行。火车启动的时候,婷婷一面跑一面哭,喊着“妈妈,妈妈”。我立即抓过她的小手,在上面写了四个字‘依依不舍’。我想她再也不会忘记这个词。”

就这么追赶了两年,婷婷6岁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能够阅读一般的儿童读物了。周弘决定把女儿送到普通小学,而非聋哑学校。他要让女儿意识到,自己是个健全的儿童,和健全人一样有着健康的体魄和思维能力。

婷婷7岁那年,周弘在上海一家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小册子《幼儿才能开发》,书中介绍了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方法。书的第一段话就让周弘有了触电的感觉:

“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虽是处于他们的双亲的‘摧残’之下,然而还是发挥出难以想象的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所以说,孩子的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

早年留学德国的铃木在回国后,发现日本的教育出了问题。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地变得黯淡无光。他说,日本的教育已经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铃木终于发现,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也就是这种赏识,成就了每一个孩子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口语这种最难的语言形式。能不能把它运用于孩子的小提琴教育?能不能把它运用于孩子成长的其他阶段?铃木最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为日本培养出了一大批堪与童年莫扎特相媲美的小提琴神童。

重要的要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要让他们永远充满了自信。

此前,周弘的做法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探索。到这个时候,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我的观念变了,我教孩子的方法也变了。首先我要让婷婷相信自己是天才,我在她的课桌上的玻璃板底下压了一张《天才儿童行为表》,只要她看书忘了吃饭睡觉,我马上就指着表上的第一条对她说,你看,这上写着,看起书来废寝忘食,你不就是这样的吗,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这给了她一种积极的暗示。

“我专找孩子的优点。然后让这些星星之火,通过我们做家长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其成为燎原之势。怎么夸张?记得我第一次给婷婷做应用题,十道只做对了一道。也许这时候有的家长巴掌就过去了。我没有。错的地方不打叉,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勾。然后发自肺腑地对她说:‘婷婷,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哎。’小婷婷听了这话,自豪极了,越来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的多,升初中考试,数学考了99分。

“孩子学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家长都让孩子读范文,拿孩子的作文和范文相比,结果越比孩子越没信心。一篇作文再差,总会有一两个句字写得好吧,我就用红笔把好的句子划出来,吃饭的时候,让婷婷当着全家人的面朗读,我们一起为她欢呼。慢慢地一句变成两句,两句变成三句,她越来越爱写,能不出好作文吗?”

婷婷10岁那年,她写的6万字的科幻童话出版了。

无论怎样,周婷婷是个双耳全聋的残疾孩子,她比普通孩子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她比普通的孩子更需要自信自强的信念。用周弘的话来说,她需要一种“伟人气质”。让她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甚至别人做不到的你也能做到。8岁时,父女俩在陕西扎针,父亲偶尔从一本书中学到了一种快速记忆法,他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0位数编成一个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讲给小婷婷听。父女俩一边讲,一边笑得前仰后合,不知不觉中,婷婷记住了这1000位数的排序。8岁的聋童能背出圆周率1000位,这在当时成了轰动一时的消息。

在后来的日子里,这种能力给了婷婷许多的暗示。婷婷从4年级跳到6年级,别的孩子已经学过一年英语了,而她还是零起步,更何况她还是个聋儿。父亲鼓励她说,婷婷,太了不起了!3岁半还不会讲话,现在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能背圆周率1000位。双耳全聋的孩子竟然自学英语,婷婷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并光荣地受到江总书记的接见;十六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1996年秋,周婷婷从南京一中高中毕业,被保送到辽宁师范大学,成为全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尽管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婷婷的大学生活却适应得很快。平日与人交流,婷婷一般是看口型,但南方人口型与北方人口型不一样。刚进校时也闹了不少笑话……但很快同学们就开始喜欢上这个纯真善良、活泼开朗的小同学。同宿舍的姐姐都称她为“阳光女孩”、“快乐天使”。

大学四年里,婷婷不仅学会了英语的书面语言,还掌握了口语。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说:也许婷婷是第一个能说一口英语的聋人。至于计算机,婷婷更如鱼得水,她是学校网吧里的小明星,还开设了自己的个人首页。她以自己亲身感受和经历提炼而成的毕业论文《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被指导教授张宁生称赞为“可以成为载册的精品”。《大众心理》杂志也前后分三期连载,很多聋人读后给周婷婷写信,称这篇文章对他们的人生具有指导意义。

清秀而充满了灵气的周婷婷告诉记者,申请就读加劳德特大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单考托福就是很难的一关。她整整用了3个月时间,才考出了今天的优异成绩。托福考试过关后,想申请进入这所在世界上对聋人心理研究最多、最新的学校也并非容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婷婷不断通过国际互联网一遍又一遍地向加劳德特大学推销自己,最终引起该校聋教系主任理查德博士的重视,经校方研究后,正式向周婷婷发出了录取通知书。

2002年,周婷婷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人物(排行第六),同年留学美国,在赴美读书之前,周婷婷像海伦·凯勒一样创作了自传小说《无言的歌》,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波士顿大学开学之际,周婷婷非常激动,她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真的很幸运!能被美国名校录取为博士生!我很希望以此改变人们的观念,残疾人可以做得和普通人一样好,甚至可以做得比他们更出色更优秀!”她表示,不管再大的困难,她会尽最大的努力,好好攻读博士学位,将来学以致用,为祖国千千万万残疾人做一些事情,坚忍不拔地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

周婷婷在美国留学的三年时间里,充满着汗水和艰辛,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比如语言问题,这曾经是她学习和周围环境交流的最大障碍。她不仅要学美国手语,而且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英语水平,以便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手语是聋人的“本民族语言”,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她和周围的聋人朋友在手语交流上已经不成问题。如今,她不仅会美国手语,而且英语书面语更是没有什么问题。从外表上看,她不像患有失聪问题的残疾人。她能借助助听器和看口形,用汉语与熟人对话。婷婷的神奇人生,被拍成电影《不能没有你》,而且她主演了这部电影,放映后,全国为之轰动。

周婷婷的人生故事激励了许多人,不仅有残障人士,而且有身体健康的普通人。3岁半时父母亲就发现自己的女儿已是全聋全哑了。在以后的日子里,父亲一边为女儿四处求医治病,一边创造了一套赏识教育理论,帮助女儿学习。结果奇迹出现在这个家庭,聋哑的女儿不但开口说话了,而且借助于助听器进入省重点中学读书,辞职专门教育女儿的父亲,还被聘到南京市聋哑学校作了一名副校长。现在,父亲周弘已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的主任,专门从事教育研究工作。

伴随着女儿的成长过程,周弘逐步将赏识教育的研究视角从聋障儿童转入正常儿童。几年间,他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学校、社区,为家长、教师、学生做了近2000场认识推广赏识教育方法的报告。一次演讲报告结束后,周弘要求家长们在纸条上写出自己孩子的十大优点,结果100多位家长中竟有一半人写不出。他大声疾呼: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本该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教育被异化了,做家长的完全忘记了对子女作为一个人、一个有着精神生命的人的应有的尊重和信任,更忽略了孩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都视自己孩子是“神童”,一味地相互攀比,甚至不惜拔苗助长,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彻底失败。

我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说,赏识教育给人的是一个法宝,让你由失败走向成功,由痛苦走向幸福。岂止儿童,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单位之间甚至国家之间,都渴望赏识与成功。赏识犹如阳光滋养万物生长,而赏识教育是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成功教育,它是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

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中国青少年中心的高度重视,并专门成立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周弘出任主任。

婷婷笑着说:“我想说,爸爸你真是个伟大的爸爸,了不起的爸爸!”

记者问婷婷,这次被加劳德特大学录取,父亲有没有帮忙?她认真地说,从托福考试合格后,就不断地通过互联网向加劳德特大学推销自己,最终引起该校聋教系主任理查德博士的重视,才被录取进心理咨询专业的研究生。

作女儿的是怎样评价父亲和他的事业?婷婷笑着说:“我想说,爸爸你真是个伟大的爸爸,了不起的爸爸。小时候并没有觉得赏识教育有特别之处。长大以后,当我遇到许多事时,再回头想想,赏识教育让我懂得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追求快乐的人生价值。”

上一篇:男女朋友之间的说说下一篇:上海职位大众点评招聘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