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月查课活动”活动策划

2024-08-24

“学风建设月查课活动”活动策划(精选5篇)

“学风建设月查课活动”活动策划 第1篇

“学风建设月查课活动”活动策划

1、活动目的为响应关于中共黄石理工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党风、政风、教风、学风建设的意见》,营造化材学院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进一步将化材学院“学风建设月”活动主题深化、提高影响、加深意义。

2、活动宗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创建化材优良学风”

3、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11月21日至12月21日

活动对象:化材学院大一至大四全体学生及化材学院各任课

老师

查课人员:老师、学生党员、朋辈辅导员、大一各班联系人

及系干

所查内容:教师上课情况、学生上课情况

查课方式:每天每堂课前5分钟由一个老师带四个学生随机

进课堂查课,记录该课堂相关内容,保证每一个

时间段至少有四个课堂被查到。

活动前期准备:查课证、查课人员安排、统计大一到大四各

班课程表、查课记录表

4、备注此项活动规模较大、跨度时间长,故需学生党支部配

合团总支学生会共同组织。秘书部负责安排查课人员、档案部统计大一到大四各班课程表、学习部负责排版

查课记录表。

在学风建设月期间如果某一班级出现违规达三次及三

次以上,经核实后直接取消后期“优良学风班”的评选,该班学生也没有资格参加“优秀个人”评定。对于在学风建设期间违规的个人,经学生办公室讨论后,除取消后期“先进个人”评定外,同时取消该所有奖、助学金评选资格。

“学风建设月查课活动”活动策划 第2篇

武夷学院于2015年10月开展“正课堂强学风”学风建设活动。要求各学院结合教室文化建设,设置手机收纳袋,收纳袋上标注学号,倡导学生上课前将手机放入收纳袋,以期起到杜绝学生上课低头玩手机,同时提高科任老师考勤的效率。活动试行至今,由点到面,分步骤进行,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带来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原因很简单:学生无法忍受没有手机的生活,上课时坐立不安而下课后蜂拥去拿手机,这些无不表明当下学生都有“手机依赖综合征”,此症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还关系到全校学风建设的成败,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1“无手机课堂”主题活动综述

在开展“正课堂强学风”学风建设活动前,武夷学院先在茶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质量与科学等专业的低年级学生中进行充分有效的动员,并在班长的带领下签署“无手机课堂倡议书”,让学生们了解“低头”的现状和危害,呼吁学生们拒做手机奴隶,打造无手机教室;鼓励茶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质量与科学等专业的高年级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此活动中。学院在教室中安装了手机收纳盒,让手机“对号入座”,使低年级的学生们开始体验“无手机课堂”的人生。

开始时,学生们都较为积极主动的上交手机以图新鲜;时间久后,手机收纳袋中已出现真手机不多而模型机较多,或者是第一节课交手机第二节课取手机,更有的班级是直接不交手机的现象;目前多数班级靠班委带头或是学生会检查能维持一定的上交比例。

关于“无手机课堂”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上述的现象,引发笔者的深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风气是最易形成的,学校的各项政策也必须以他们试水,但如果低年级都难以推行何论高年级呢?

1.1 从学校角度看

此次主题活动的开展,主要动机就是使学生们能意识到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同时能够打起精神认真听课,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学风的目的。从层面上看,此次活动在全校各年级各班级都有宣传,在我院茶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质量与科学等专业的低年级中全面施行,高年级采用试点,可谓是深思熟虑。从开展时长来看,2015年10月持续至今,并未因放寒假后回来就中断,依然持续推进,可谓具有连续性。在全国高校都在倡导拒做“低头族”的今天,学校此项活动亦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

1.2 从学生角度看

学生对待此次活动的变化是有过程的。从积极参与到后面的疲态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当然是学生自己觉得离不开手机,没有手机较不适应,但因为部分老师是通过交手机考勤,故而导致上述交模型手机的现象;其次,部分学生以上课要查资料回答科任老师的课堂问题为由,不交手机;再次,与科任老师的教学方式相关,有的科任老师会让学生们将其PPT用手机拍下事后补笔记导致不少学生以此为由不交手机;最后是跟风现象,当开始有人不交手机科任老师也并未多说什么,学生便开始“偷运”手机至口袋,以致“无手机课堂”活动推行受阻。

2 打造“无手机课堂”主题活动的策略

青年一代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成长起来的。对于他们很多人而言,手机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通信工具,而是一种长期习惯的生活方式。[2]

学校此次开展“无手机课堂”的主题活动可谓用心良苦,但毕竟是刚刚起步,成效也并不显著。面对“低头族”这一现象,如何贴近学生的具体实际和使活动的长久稳定执行下去,又不至于遭到学生的消极抵制,足以考验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管理智慧。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学校方面

首先,必须大力宣传“低头族”的危害,同时呼吁学生们回归原始课堂,要让使用者们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手机所绑架。对于手机的过度依赖已经是种心理疾病,对于严重病患还需特殊对待,得给他们一个过程,循序善诱,不可冒进以免激发不必要的矛盾。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要想彻底戒掉这个瘾,只有依靠患者自身的毅力和意志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其次,健全制度。可以将上交手机纳入学生的综合考评,与综合积分相对应,激励学生们主动参与。如武昌理工学院规定,学生课堂玩手机发现一次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此外,可以举办班级间、年级间的评比活动,手机上交率高的给予一定的荣誉和奖励,能提升参与度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最后,与电信、联通、移动营业厅协商,对于教学区的网络覆盖、流量信号给予分时段供应。在上课时间段中无网络(含流量)的供应或是采用信号干扰、屏蔽等措施,这样智能手机的功能就大大受限,使得学生们刷微博、聊QQ、看实况比赛等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那么手机在学生手上就只能是最初的手机,学生自然乐意将这样的手机主动上交。

2.2 辅导员方面

首先,在新生入学初,将“无手机课堂”作为学校的常规项目告知到每位新生,将这一理念植入到新生脑中;其次,设计相应的表格,将新生持有的手机数量、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建档,做到对新生手机持有量心中有数;最后,指定班级负责人做好课前上交提醒、清点、课后取回等工作。

对于大二及以上的学生,则主要依靠优秀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求班级班委、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会成员以身作则,倡导带动,这样才能拉动“无手机课堂”的车轮,由点到面,使学生从“自律”中收获集体荣誉观。

特殊群体给予关爱制度。大学时期,不少学生存在我行我素、个性鲜明的特点,辅导员需要通过促膝长谈,以交朋友的方式让其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多关怀、少批评指责,以心换心,把工作做细,使推行的重难点慢慢解决。同时让明显有改进的学生现身说法,促使其他学生共同进步。[3]

2.3 科任老师方面

认真探究校园“手机依赖综合征”的成因和科任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或多或少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智能手机即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必坐等着教师来“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如果把造成“低头族”现象的原因全部归罪为学生的不认真学习,的确是有失公允。

科任老师只有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必要的改进,使学生能将注意力由手机转向学习,才能在课堂中收获新知,而所有的这些就只能依靠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智慧才可能最终实现。

“正人必先正己”,良好的教风必须从教师自身抓起。武夷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教师在上课时使用通信设备属于Ⅲ级教学事故。[4]强化教师的这种纪律意识,有助于在教师层面上消除“手机依赖综合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教风与学风的建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当教师形成良好的教风,那么带动学风建设并非难事。

2.4 学生方面

学生自觉意识的认知。学生们上体育课或者课余打篮球、练瑜伽、健身时,基本是不可能带着手机的。所以当学生自己注意力集中时,手机便不是他们的必需品。初交手机时学生的不习惯一定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当科任老师将课堂授课内容讲得吸引学生时,学生便能渐渐习惯没手机上课,自觉找回最初上课的状态。

学生间相互影响、促进作用。当下对于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都来不及,无暇顾及手机,所以交不交手机对于他们并没有太大影响。此部分学生主动上交手机后,会有另一部分的学生跟随上交,只余部分顽固分子留着手机使用。同宿舍间、好友间这种带动作用最为明显。

监督与制约机制的运用。从执行中发现,当有学生会成员到班级检查手机的上交率时、当科任老师采用交手机点名或者加学分时,学生们的上交比例一定高于自觉主动的比例,表明当存在一定的制约时,学生们交手机的现象就能达到普及。

3 结论

“无手机课堂”的目的显然不是无手机,而是针对课堂积弊日深,学生荒废学业、茫然度日的典型大学现状,不得已实行的一个“下策”之举。学校希望通过“无手机课堂”的活动,开展“强学风正课堂”的系列活动,来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合理规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课上不做“低头族”,同时响应团中央“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号召,做到“三个一小时”(提前断网一小时、晚自习一小时、锻炼一小时),进而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学生体魄、提升教风学风等。

摘要: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时下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之使得学生们都成为“低头族”。文章对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的活动进行综述,提出从学校、辅导员、科任老师、学生四方面打造“无手机课堂”主题活动的策略,以期将“无手机课堂”活动稳定、长久地执行下去,进而提升学校的学风、教风。

关键词: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大学生,科任老师

参考文献

[1]陈名琛.“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主题活动综述[J].教育探究,2015,10(4):93-97.

[2]吴猛,田丰.“数字原生代”大学生的手机使用及手机依赖研究[J].青年研究,2014,(2):73-82.

[3]陈金鑫,汪燕,殷娟.“无手机课堂”方法探讨——信息时代辅导员的新职责[J].雪莲:教育天地,2015,(11):68.

特色活动促进学风建设探索 第3篇

关键词:特色活动;学风建设

自我国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后,高等教育面临了越来越多的挑战。高等院校一方面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又要重视软件建设。高等院校的学风建设作为软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自然也应该受到重视。高校在日常实践活动中,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同时也要注重高校学风的建设。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特色活动来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这样,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能大大提高。另外,开展特色活动,可以将高校的资源和设施充分利用起来,使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

一、学风建设的含义

对于每个高校来说,学风是其灵魂所在。所谓学风就是高校的学习风气。对于学风的含义可以从两方面来阐释。一方面是外部理解的风气,另一方面是对内涵的领悟,主要讲的是思想方法。而前者的主要表现是: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是根据学习的情绪、动力、能力、态度等方面来判断学风好不好。这种解释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只要形成一种群体性的风气,大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而后一种解释主要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做到实事求是。这也就是学风建设最需要体现的一种本质。从事实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才是学风建设的主要方法和手段,采用理论来指导实际,最终产生作用。

二、特色活动与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分析

对于高校学风建设来说,要重点将各种创新的、具有技术含量的活动与学风建设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高校开展的特色活动更加有品味、有质量,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提升。高校可以开展的活动很多,例如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等等,把这些活动与校园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特色活动,例如机械创新比赛、T恤设计大赛、英语晚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只有加强学风建设,才能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不同的活动对学生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数控技术技能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志愿者活动则可以培养大学生强烈的责任感,T恤设计大赛可以使大学生思维得到拓展等等。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特色活动,通过特色活动培养一些优秀的大学生,让这些学生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的学风建设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自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可以得到快速的进步,这是形成良好学风的重要途径。

三、对特色活动促进学风建设的认识

我们通过开展特色活动使学风建设有了显著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几个方面:

(1)理论联系实际,抓住学风建设的重点,从基础做起,突出活动的特色,这样才能建立具有特色的学风。开展不同主题的知识讲座,邀请校内与校外的老师进行讲座,或者可以开展数控技能比赛,机电专业的大学生在这种比赛中可以一展所长。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而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活动可以定期举办,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思维方式的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都能组织这样一些活动,这对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极为有利。

(2)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管理,对学生日常行为加大检查力度。将大学生懒惰、旷课、早退等行为逐步纠正过来,学生的课堂行为与课后行为都要进行测评,作为评选优秀班级的主要依据。对于学生日常的考勤也不能忽视,如果有的学生经常做出违纪行为,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指责,如果后果严重的,要进行严厉处分。那些表现比较突出的班级,根据综合评分的结果,可以评选为“优秀学风班”、“先进班集体”等等。而表现突出的个人,则可以给与适当的表扬和奖励。

(3)加强班级学风、寝室文化建设。要将班级中班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另外,寝室文化建设也是学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因此,高校要以“构建文明、特色宿舍”为主题来建设良好的寝室文化,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学习氛围。

(4)加强对教师的管理。针对高校的教师,要深入落实辅导员、班主任聽课制度,开展定期听课活动,并将听课的具体情况详实地记录下来,然后由高校的学工办对听课情况进行考核,将这一考核结果与班级的评优、评先挂钩。另外,班主任要与任课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便于沟通交流学生情况。

高校学风建设对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开展特色活动则可以促进学风建设。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大力开展特色活动,使高校的学风建设更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宗泽.关于学风的一些理论观点与认识[J].运城学院学报,2006(3).

[2]朱梅梵.理工科大学“人本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5.

“学风建设月查课活动”活动策划 第4篇

1 注重端正思想认识

针对少数党员干部存在“教育年年搞、年年一个样”、“没什么大问题”等模糊认识, 坚持教育引导, 及时纠偏正向。一是, 讲清教育活动是增强党委机关领导能力的需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转型调整和“补课赶队”现实, 着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目标, 引导大家对照党章提出的奋斗目标, 对党员、党的干部、党的组织的具体要求, 认真分析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形势, 看与党中央的要求、与上级机关、与建设“优秀党组织”的差距, 深入查找党委机关按照战斗力标准, 在服务基层、创新思维、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自觉强化使命意识、责任意识、紧迫意识。二是, 讲清教育活动是增强党员干部党性这个根本的需要。采取动员教育、小组讨论、个别谈心等方式, 反复追问党员干部党性是什么, 党性怎么体现, 自己是否具备坚强的党性, 引导大家认识到党性是党员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 增强党性必须把坚定信念、举旗铸魂放在第一位。就是要充分利用党章这部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最好教材, 做到遵守党员标准, 强化党员意识, 铭记党的宗旨, 严守党的纪律, 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 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性。三是, 讲清教育活动是解决好当前问题的需要。引导大家看到,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调整期, 施工生产、应急救援、编制调整、人员变动等多种任务交集, 新情况、新问题集中出现, 要确保任务完成、转型顺利, 必须依靠各级党员干部扎实作风, 履职尽责。认识到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 只有党性纯洁作风才能端正, 要充分利用教育活动这个机会, 静心学好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章, 学好习主席的重要讲话, 学好中央八项规定和改进作风的规定, 切实把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搞扎实, 为解决社会转型调整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完成各项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增强学习主动性。

2 注重用活教育形式

针对部分党员干部满足于授课听了、笔记做了, 影响教育效果的问题, 注重运用多种教育形式, 提高教育质量。一是, 安排个人先学。在前期深入反复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 各级党委 (支部) 大事大抓, 专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 精心制订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细化《日程安排》, 分类汇编学习资料, 落实全员参与, 安排党委 (支部) 和机关干部原原本本学习规定内容, 突出抓好十八大报告、党章和习主席一系列讲话的学习理解。二是, 组织讨论辨学。组织开展了“对照党章看党性、对照职责看状态、对照待遇看付出、对照岗位看行动”等讨论交流活动。各级党委 (支部) 书记要带头结合经济建设、工作实际亮思想、谈体会、析疑问;机关干部要积极踊跃发言, 谈对十八大报告、对党章的认识和理解, 谈个人在党性观念上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营造“难题大家解, 是非大家辩, 体会大家谈”的良好氛围, 有效深化学习内容。三是, 对照思考深学。引导组织学员干部对照革命先辈、先进典型、党章要求、工作职责查找自身在党性上的不足, 深入思考, 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同时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参观老革命根据地等活动, 切实使党员干部通过教育活动, 思想受到触动, 灵魂得到感染, 作风明显改进。

3 注重突出学以致用

“学风建设月查课活动”活动策划 第5篇

【关键词】师德学风建设 创先争优 教师队伍

一、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风,通常可以解释为: “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它往往是特定人群中的倾向或习俗。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是一种环境和氛围,也是一种隐性课程, 是不教之教, 因此学风最富有渗透性,最具有潜移默化改造人之作用。

创建优良学风,既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也是学校的一项基础工作。优良的学风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 具有强烈的导向、激励、凝聚及规范作用。积极倡导创建优良学风, 對于促进学校改革, 保持学校稳定, 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的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队伍建设是酿造优良学风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中相对稳定的因素,并且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群。因此,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得如何, 决定了该校的学风,也就是说, 师德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因此, 教师不仅教书而且育人,教师的治学、治教精神、态度、方法及做人原则等实际代表了学校的文化主流, 并会对学生构成潜移默化影响,久而久之固化为学校的风气, 即学风。

三、加强教师自身师德修养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是对教师两条最基本的要求。为人师表,行为示范:一个对国家与社会有高度责任感, 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的教师,不仅能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还能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影响学生, 给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鞭策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

坚持方向,爱岗敬业:身为人师首先必须爱岗敬业, 这是关键。爱岗敬业的教师则是另外一种体会:教育是“创造”人的事业, 面对着我们教育出来的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时, 我们只会感到幸福, 而非痛苦,我们要把教学当作一种艺术, 精益求精, 不断进步。

四、建设优良学风,推进创先争优的举措

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就是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基层组织何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建设优良的学风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而优秀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一所学校经过十数年或数十年的建设, 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风和传统,但近年来教师队伍的组成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青年教师所占成分越来越大,因此, 目前的重中之重应是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平。

(一)用人文教育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

学校对青年教师教育, 要讲学校优秀学风的传统,还要邀请名师、名人为青年教师作报告,甚至还可以引导他们学习《论语》《老子》《师说》等,青年教师当然需要学习教书的技巧、教育的理论, 但是当务之急应是让他们安心教书、热爱教育,那就必须从何为人师、怎样为人师入手, 促使其快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

(二)让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

一所学校的学风是沉淀而成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要大力表彰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要在学校的报纸、刊物、宣传栏、校园网上, 让教师发表为师的体会。

(三)让青年教师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

要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只有与学生多交流, 无交流就没有教育。我们可以试着先开展“虚拟”的, 让学生当着教师的面讲, 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不指名道姓( 当然不排斥“表扬”是指名道姓的) 。

五、结合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小环境,促进师德学风建设

环境和氛围对其中的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学校的学风建设是学校的教职员工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而学校的道德水平显然又必须高于社会的道德水平。正如清华的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对大学中的道德教育以及大学的教化作用精彩描述的那样: “一地之有一大学, 犹一校之有教师也, 学生以教师为表率, 地方则以学府为表率, 古人谓一乡有一善士, 则一乡化之, 况学府者应为四方善士之一大总汇呼?设一校之师生率为文质彬彬之人, 其出而与社会周旋也, 路之人亦得指而目之曰, 是某校教师也, 是某校生徒也, 而其所由指认之事物为语默进退之间所自然流露之一种风度, 则始而为学校环境以内少数人之所独有者, 终将为一地方所共有, 而成为一种风气; 教化云者, 教在学校环境以内, 而化则达于学校环境以外, 然则学校新民之效, 固不待学生出校而始见也明也。”

总之,师德学风建设是高效发展的关键,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高校应以此为着力点,推进高校教育的科学发展,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下,努力加强师德学风建设,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参考文献】

[1]吴剑平. 清华名师谈治学育人[C]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余谨.高校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N]. 光明日报.

[3]闫小柳.赵忠义. 师德修养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

[4]袁诚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182.

上一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下一篇:媒体推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