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国庆节的诗歌朗诵

2024-07-07

庆祝国庆节的诗歌朗诵(精选8篇)

庆祝国庆节的诗歌朗诵 第1篇

国庆节的诗歌《国庆节赞歌》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

用苍劲的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

擦去满眼的泪花,

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四大发明的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老子孔子的圣明,

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的历史

国庆节的诗歌《沁园春·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国庆节诗歌《我伟大的祖国》

有一个眼神

让我们忘怀一生

深邃、执着、无坚不摧

那是一个孩子

一个花朵般的婴儿

初生的第一次睁眼

第一次看到母亲时的喜悦和开怀

有一种关爱

让我们感慨一世

广博、伟岸、晶莹剔透

那是一场震荡

一场来自心海深处的奔涌

一束和煦阳光沐浴的情感交流

千万颗平凡内心应运而生的感恩与祈福

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一种不屈的精神

一种从容刚健的风度

一种誓死保家卫国的气慨

一种……

凝聚成一份任何力量无以匹敌的震撼力

点燃中国革命的圣火

华章溢彩,光芒无限

放眼神州、展望全球

愿橄榄绿和和平鸽

早日赶走硝烟与战火

杀戮,还有死亡

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那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呵!我伟大的祖国

长江滚滚,黄河涛涛

雪山、草原、丛林、沟壑……

和谐的浪花翻山越岭

文明的薪火亘古流传

汇成中华民族流不尽挖不绝的血脉之源

呵!那优美的音符咧

从石缝间钻进我们的心窗

掷地有声地

叩响至诚的祝福

伴随祖国锦绣前程的铿锵步伐

一路高歌

一路凯旋

璀璨文明永不灭

长征精神永不倒

国庆节诗歌《 国庆诗歌》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国庆节诗歌《 写给祖**亲的歌》

金秋的风

送袅袅暗香而来

霜中的菊

献片片芳菲一季

吻夕阳余辉

爱溢出温柔的眼眸

望四野安详

激情飞上诗句

听黄河汩汩

载无数苦难历史

观河沙沉沉

积淀多少回忆

满目疮痍

是你旧时的容颜

儿时的艰辛

留下了不灭的烙印

风霜雪雨

半个世纪的搏击

渊远流长

五千年文明的足迹

历史的长河

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

时光的琴弦

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

儿时的艰辛 留下了不灭的烙印 风霜雪雨 半个世纪的搏击 渊远流长 五千年文明的足迹 历史的长河 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 时光的琴弦 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

庆祝国庆节的诗歌朗诵 第2篇

一、活动宗旨: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弘扬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凸显我校的人文教育特色,营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特决定举办诗歌朗诵活动。

二、领导小组

组 长:杨天明

副组长:曹洪平李恒山 方艳明 刘小敏 李 曦

任常达 卢 俊 易规长 李大平彭兵辉

组 员:周小华 荣 威 邓 强 陈伟池 高映辉

柳小艳 彭 俊 鲁启明 李红丽

秘书长:李见平

评 委:杨天明 方艳明 李 曦 李大平李见平周小华

李鸿鸣 彭 俊 邓 强 高映飞 柳小艳

三、参赛方式:

1、各班由语文老师组织初赛,选拔两名选手参加学校决赛。

2、参赛选手朗诵内容限定为歌唱祖国、歌唱时代的现当代诗歌(语文老师可建议),或者选手原创诗作。

3、所有参赛选手的朗诵作品经过认真审核后均应该在9月22日前上交大赛组委会秘书长。

四、比赛须知

时 间:9月26晚7:00——10:00

地 点:多媒体教室

五:评奖方案

关于诗歌朗诵指导的反思 第3篇

——题记

近来由于去听邻校观摩课, 这个问题再次引起我的思考, 就是究竟如何指导诗歌朗读。无论是七年级的课堂, 还是高一的课堂, 只要教学诗歌, 指导朗读都是四条: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韵律;四是读出感情。这堂观摩课也不例外。我在想一个问题, 如果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掌握这些方法, 有没有必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一遇到诗歌就得从这些方面指导朗读?不指导行吗?不行。因为不去做这件事听评课的老师说你对朗读指导不够。也是, 教学诗歌不从朗读方法指导一下, 听评课的老师不但说你不注重学法指导, 而且还建议你指导后要做示范朗读。就如今天的观摩课《黄河颂》, 设了4个维度, 10个角度, 163个观察点来评这一节课, 评课组都针对自己的观察点来点评, 但是几乎所有的点评都在称赞优点后不约而同的指出本节课朗读指导不够, 怎样的不够没有说, 只说如果老师能范读效果可能会更好。诗歌的学习多数是以读促析,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嘛, 再说, 谁叫你是语文老师呢?会朗读是最低要求了。也就是说朗读指导和范读是诗歌教学时老师必须要做的两件事。

我们来做个数学推理:一个朗读好的语文老师必然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以此推论, 一个朗读不好的语文老师就一定不是一个好教师, 显然, 在此原命题和否命题都不是真命题。事实却是:一个朗读好的老师未必是一个优秀老师, 一节课范读做的很好未必是一节优秀课;一个朗读不好的老师未必不是一个好老师, 一节课范读做得欠佳未必不是一节好课。。诚然, 朗读是一个语文老师理应掌握的一种技巧, 然而这个“巧”字却是“艺术”的另一个称呼, 既然是艺术, 就是一种境界, 境界这东西是哲变的, 道是有形却无形。

朋友, 老师只是一种职业, 语文老师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不是神, 是神还有专能专职, 并非事事精通, 就如“雷公”他就不会闪电, “电母”她就不会打雷。何况俗人乎。世界上的种种都是存在缺憾的, 维纳斯断臂、西湖断桥、月儿阴损等, 唯有缺憾的东西才是惟美的东西。十全十美“美”吗?不美, 因为你无法体会到“美”, 你不知倒底如何是“美”。看似扯远了, 其实不然, 通过这些我想说服你, 一节课是允许有缺憾的, 甚至是缺失。一个老师我们并不要求他样样精通, 一个语文老师朗读不好诗歌是非常正常的事, 这种能力受理解、思想、阅历、音色、音质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甚至是一种以身俱来的能力。老天爷没有把这种能力赏赐给人人, 又何必强求呢。何况评价一节诗歌教学课, 我认为不能抓住老师朗读欠佳或没有范读这一点小辫子, 没玩没了, 也不能因为指出那几点方法, 就一概肯定。过去的老一辈教育家, 未必个个能读好诗歌吧。这个所谓的最底的要求, 其实是非常高标的。

到此, 你是不是认为语文老师朗读不好诗歌既然可以原谅, 就不要追究责任了。不, 我说的这番话, 不是为语文老师辩解开脱, 读不好是可以谅解的, 但难辞其责——指导的责任还是要追的。指导诗歌朗读也不是说一指导就把文章开头说的那四种方法罗列出来就行了。那四种方法具有万能性, 放之四海而皆准, 不管你是外国诗还是中国诗, 亦不管你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都适用。这些方法错了没有?没有。关键是学生从七年级到高三, 就只记得这些干条条, 想必不能真真读好诗歌。诗歌朗读指导是非常考究的, 每次指导应依据内容而有所侧重。依我愚见指导应该在宏观把握下做到具体而微, 关键看“师傅”把“徒弟”引进门没有?当然“修行”就是学生自己的锻炼问题了。

如何引进门?其他方面在此不作展开论述, 我只就“读出感情”这一点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首先要教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当我们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时, 要读出什么感情?要让学生学会把握明确。比如《黄河颂》的感情基调是深沉激昂, 这是课文用文字表现出来的, 我们不朗读用看、用默读都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得到, 而朗读是要用声音来表现这一感情的, 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 就会朝着感情表现的方向朗读。感情有了方向, 朗读就有了方向, 至于效果好不好, 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但只要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总会有效果的。不宜笼统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其次, 培养学生的朗读情绪。

读者要在内心酝酿起与作者同呼吸共悲欢的情绪, 如果拿演戏来比方, 就是演员要入戏, 入角色, 只有这样才能读好诗歌。老师们都知道黄蓓佳的小说《心声》里的李京京, 在公开课上朗读《万卡》是读得最动情最好的一个。老师原先选定的学生全都没读好, 只有声音沙哑的李京京读好了课文, 就是因为京京的朗读情绪得到了培养, 人物万卡的经历让他想到了自己。所以指导诗歌朗读时, 可以介绍时代背景、人物命运以及用教学语言的渲染来调动和培养朗读情绪。情绪是朗读的铺垫, 铺垫到位了, 朗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再者, 还离不开对诗歌节奏的把握。

即在朗读速度快慢、语调起伏、声音轻重的变化对比中突显出节奏。采用什么样的节奏来朗读, 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如果感情沉郁悲壮, 易读得舒缓、低调、声势下趋;如果感情激扬奔放, 易读得明快、高调、声势上趋。

最后, 我想说评课也好, 上课也罢, 在所有的花招与形式都耍完后, 最后还是要返璞归真, 回到“教”的本质。

我们搞教学最好不要向着某一胡同走到底, 然后标榜这是与时俱进。这让我想起《德伯家的苔丝》首页的一句话:“字句叫人死, 精意叫人活”。

诗歌的朗诵技巧 第4篇

【关键词】诗歌 朗诵 技巧

一、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

朗诵者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深刻感受诗人的感情,再呈现出适当声情技巧。可由以下三个步骤来达到:

解诗:所谓「解诗」,就是正确分析和深入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及诗篇的构思。可由以下步骤来达到: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

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为了不使朗诵者误解诗人、诗意,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前有三项功课:一为字音正确,二为根据诗作的主旨,揣摹作者所要表达此字词的状态。譬如「冷」, 是「寒风刺骨」的冷?还是「冰天雪地」的冷?抑或是「春寒料峭」的冷?至于第三层次的抽象体会,朗诵者则需要更多练习,试着把握其中的精微之处。譬如「身冷但心不冷」的雪中送炭的「感激之情」,或是「身不冷心却冷」的世态炎凉的「绝望之情」,思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该如何用声音来呈现。透过这三项功课,用心的朗诵者便可以适切地用声音来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深层情感的部分。

深刻地体会诗作中的字词意义、状态、境界后,这时朗诵者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触角导向作者或是作品,从感情的角度再来深刻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这时需要靠朗诵者平日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累积。因此,若能在选择朗诵的题材时,配合朗诵者本身的年纪、历程等等的生命经验来挑选诗篇,相信必能有真挚的情感作后盾。反之,若相距过大,朗诵者在诠释上可能会十分吃力且容易矫情。

「完美的朗诵」是对朗诵者不间断的考验,要把握「诗情」、「声情」的轻重。重要的是,朗诵者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而听众是不是已经接收到朗诵者所传递出去的「诗情」。至于「声情」的技巧应该在不着痕迹之中,称职地扮演推手的角色。

二、以丰富的声情为方法

声音是很有「表情」的,不过一般人并没有特别注意它。仔细想想,我们经常能藉由别人的说话声调与语气中,探知他人的喜、怒、哀、乐。这也就是所谓的「声音的表情」。

用来表达诗情的一种方式。

1、字正:

2、腔圆:就是要求吟诵时声音饱满、圆润、优美和腔调婉转、圆活、动听。「腔圆」是对声音的再要求。若朗诵者只做到了「字正」而无「腔圆」,就算所发出的字音十分正确,但是听起来却缺乏了感情、不动听,就像是机器人说话般平述的口吻。因此,「腔圆」就是朗诵的第二重要的基本要求。

三、以适当的仪态为辅佐

任何需要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如戏剧、舞蹈、相声等等,表演者整体的体态所传达出来的肢体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戏剧的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主」;而在诗的朗诵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宾」。表情和动作是不能喧宾夺主,损害了诗的「朗诵」,于是这期间的尺度就须是恰当的掌握。

在整体的仪态中,以眼神最为重要。眼神生动,是所有肢体动作的最基础的要求。若眼神恍惚、不专注,就算表情再逼真、仪态再自然,也让观众觉得缺乏真实感。但是,就团体朗诵而言,要所有人的眼神生动且专注,训练起来将十分不容易。

但是,经过严格训练后,眼神生动便可以有以下三种传达的效果:

(一)专注度

由朗诵者的眼神,我们可以立即地看出朗诵者的专注度如何?再藉由专注度所呈现出来的深浅,可以看到朗诵者的态度,是否恭敬地、全心全意地诠释诗意?若朗诵者自身十分专注地进入诗境当中,这也才能带领着观众进入诗境中。若朗诵者自身眼神恍惚、四处飘荡,又如何能说服观众呢?在方法上,可以藉由处理眼神视线停止处及眼神流转的方式来传达专注度。

(二)形象传达

在朗诵中,形象的传达当然绝大部分是由声音的感情表现来呈现。不过,眼神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譬如:当朗诵者正慷慨激昂时,眼神的传达却是柔弱无力的;当朗诵者正哀凄悲痛时,眼神却是炯炯有神的。这时,不论朗诵者的声音呈现如何丰富恰当,眼神一不对味,整体的感觉就走味了。对观众而言,更感觉到声情与诗情的格格不入。所以,朗诵时,眼神要配合诗意呈现,传达出诗中不可言喻的鲜明形象。

(三)增加意象

对朗诵而言,舞台上的道具布景呈现并不是重点。而在舞台上,也不太可能将所有的道具布景一一备齐。这时,便可善用眼神的暗示来让观众想象。藉由想象,不但可以使舞台的空间无限加大,更可容易地使观众进入他自己所想象的诗中世界。譬如:朗诵到「高山」时,朗诵者的眼神自然就会往上看。如果是很高、很高的山,还要将眼神的视线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延伸,以展现「很高」的意象。在方法上,朗诵者可善用眼球转动的方式或眼神停止处的方式来达到增加意象的效果。

庆祝国庆诗歌朗诵稿子 第5篇

母河两岸农作,八方疆域辽阔。

三皇五帝辟拓,历经百代兴末;

文明华夏诉说,史书万卷闪烁。

我和我的祖国,莫忘岁月烽火;

奈何封建没落,致使殃民战祸。

黄土高响铜唢,不朽路无名多;

去除诸国压迫,终还美丽轮廓。

我和我的祖国,谱七十二年华硕;

天安门前新着,字字响彻城郭。

解思想出举措,论改革货贸活;

三个代表成果,科学发展之所。

我和我的祖国,新时代梦鸿卓;

新思想实求索,尽无我志不挪。

千艘万列替驼,丝绸新路画作;

小学生庆祝国庆节诗歌朗诵 第6篇

___年前

伴随着一个伟人雄伟庄严的声音

您诞生了

从此世界的东方有了您巍峨的身影

__年前

伴随着另一个伟人的频频招手

您开放了

从此多彩的世界有了您呐喊的声音

__年前

伴随着第三代领导人的彻夜思考

您飞翔了

从此强手如林的世界上您日新月异

__年前

伴随着主席的亲切微笑

您腾飞了

从此世界的东方您谱写了一首强国之歌

4、《把祖国搂进明月》

(一)

月是故乡明,国是中国强

亲亲我的祖国,亲爱的母亲

把你搂进中秋的明月

用一腔火热的祝福

把你深情抒写

母亲,你听——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全国上下的子女们

举着一轮明晃晃的明月

笑逐颜开地注视着你

认真倾听你在黑夜发出的强音:

我的钓鱼屿,绝对不容别人抢劫!

母亲,你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热爱母亲的孩子们围着天上的明月

欢声笑语地唱起歌,跳起舞

迎接母亲的__周岁生日

对母亲诞辰的美好祝福

是大江南北到处盛开的笑靥

(二)

拳拳爱国心,明月千里来相照

亲亲我的祖国,亲爱的母亲

第___篇壮丽乐章即将

重新谱写,在这中秋团圆佳节

在这举国欢庆的激动时分

我们期待,我们渴望

新乐章万众曙目的那一页

母亲,你看——

你的第一艘航母舰“辽宁号”正式入列

十三亿双惊喜的目光

一齐投向那座幸运的城市

接近两位国家的领导人

接近母亲的心脏

我们看到了强国之声

响在浩瀚大海里的和谐

母亲,你听——

“誓死保护钓鱼屿”的浩然之音

响彻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摩拳擦掌的呼吁,四处可见

为了我们亲爱的母亲

中学生庆祝国庆诗歌朗诵稿 第7篇

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我自豪你的坚强,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自豪你的精神,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可爱的祖国啊,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无论我身居何方,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可爱的祖国啊,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你用速度,你用实力,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你用勤劳,你用智慧,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

朗诵是诗歌教学的主打方法 第8篇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早在春秋、战国之际的孔孟时代, 就有“不学《诗》, 无以言”之说。《诗经》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对后世文人在思想上的启迪与写作上的引领颇为深刻。从先秦文学直至唐诗宋词, 诗歌让华夏民族的精神处于最前卫, 推动了时代的前进。然而, 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关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却很少。作为一名从事基层语文教学多年的教师, 深切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朗读教学。

从大力提倡诵读经典诗歌着手,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情感、语言、节奏、音乐之美, 由此开启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 然后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写诗歌。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并不是只靠口头传诵下来的, 绝不能仅仅希望学生了解或会读诗歌就可以了, 而是要“授人以渔”, 要引导学生体会、感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性色彩。由此观之, 朗诵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 朗诵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都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 营造朗读的气氛, 让学生边读边听, 边读边学, 边读边思, 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朗诵应讲究方法, 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初读时以读准字音和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为基本目标, 再读时就要强调学生感悟了, 要把握其节奏及感情, 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总之, 在学习诗歌时, 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 读出感情色彩, 读得琅琅上口, 熟读成诵。同时在朗读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 应指导学生齐读, 让学生领略文章的优美文辞;在欣赏其艺术特色时, 应指导学生自由读。当然, 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必定是在对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之后,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而把握诵读的感情, 要让学生洋溢着朗读的渴望。同时还应注意朗诵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 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说, 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了朗诵, 应根据每一步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朗诵要求。

摘要: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 营造朗读的气氛, 让学生边读边听, 边读边学, 边读边思, 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朗诵应讲究方法, 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上一篇:“讲文明、树新风、促创建”演讲比赛活动方案下一篇:人员定位系统考勤功能的开发和应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