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唯美爱情诗

2024-07-09

李商隐唯美爱情诗(精选8篇)

李商隐唯美爱情诗 第1篇

《诗经·国风》爱情诗之浑朴自然、天真无邪,李商隐情诗之包孕丰盈、忧愤深广,两者间千有余年的时间跨度,必然会在形式和表达 。

各方面上有所差异:一为民间原始之风谣,一为文人学士雅致之抒情,方方面面,定然有别。钱钟书先生论中国情诗传统,谓从古体到近体,从律诗到词曲,说的正是如此。

(一)“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与“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李商隐唯美爱情诗 第2篇

1、《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2、《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3、《齐宫词》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4、《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5、《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红烛赏残花。

6、《赠刘司户》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後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7、《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8、《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9、《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10、《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11、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2、板桥小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13、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14、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5、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16、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17、晚晴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8、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19、龙池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20、吴宫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21、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22、流莺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中英爱情诗比较研究 第3篇

关键词:爱情诗歌,中英比较,社会文化因素

爱情是人类文学中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它是诗歌最普遍的源泉”[1]252。在著名的爱情哲理诗《真正的爱》里, 莎士比亚曾精辟的讲到, “爱不随光阴荏苒改变, 它将延续到生命的终点”[2]427。在中英爱情诗中, 诗人共同描写和歌颂了男女之间纯真美好、忠贞不渝的爱情。但中英爱情诗在内容、表现手法、风格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与中英不同的社会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以中国古典爱情诗歌、英国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时期爱情诗歌为例, 从内容、表现手法和风格三个方面对中英爱情诗的不同特点做了比较, 探讨了形成中英爱情诗不同特色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1 中英爱情诗在内容、表现手法和风格上的差异

1.1 中英爱情诗内容的差异

中英爱情诗的不同, 首先体现在内容表达的侧重点上。在中国古典爱情诗中, 出现频率最多的就是一个“怨”字了, 孔子说过:“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3]122。中国古典爱情诗侧重描述与所爱之人的悲欢离合, 抒发与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 而西方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诗歌多以赞美爱人和颂扬爱情为主要内容。北宋柳永的《雨霖铃》全诗弥漫着相思恨别、哀怨悲观的情愁, 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雅典的少女》抒写爱情热情奔放, 充盈着诗人对雅典少女的爱慕。

《雨霖铃》这首诗歌中, 秋蝉凄切的鸣叫奠定了全诗悲凉的离别氛围。接着诗人融情入景, 描写了十里长亭以及令人黯然神伤的暮雨黄昏这些景物, 烘托了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骤雨初歇”和“兰舟催发”暗示诗人马上就要远行, 到“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时, 诗人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这对恋人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接着诗人基于人间最普遍的情感, 描绘了悲秋与离别的双重苦痛。“杨柳岸, 晓风残月”中诗人寓情于景, 透过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这些意象营造了离人凄苦惆怅、悲痛欲绝的心绪。诗人在最后运用反衬的手法, 意在表达良辰美景形同虚设, 唯有对爱人的思念充斥着心间。结尾两句真切的回答使满腔的哀怨油然而生。

与《雨霖铃》不同, 《雅典的少女》意在表达对恋人的追慕和炽烈的情感。《雅典的少女》比较露骨直白, 诗人从细微处入手, 浓墨重彩地描摹“雅典的少女”的音容笑貌:“无拘无束的鬓发”、“墨玉镶边的眼睛”、“野鹿似的眼睛”、“久欲一尝的红唇”、“轻盈紧束的腰身”。诗人大胆热烈、激情飞扬的描写表达了对恋人的仰慕之情。在西方, 玫瑰是爱情的象征, 鲜花胜过一切言语的表达, 洋溢着对恋人似火的热情。而这与《雨霖铃》的“竟无语凝噎”同为“失语”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人用眼泪涵盖了所有的爱意和眷恋, 弥漫着凄苦惆怅的情感。全诗中“你是我的生命, 我爱你”反复出现, 诗人强烈地表达了对雅典少女刻骨铭心的爱慕和眷恋。

1.2 中英爱情诗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中英爱情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中国的诗人往往借景抒情, 将人、景和情融汇在一起, 通过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西方诗人往往采用写实的手法, 细致地描摹恋人的音容笑貌, 透过脸颊、嘴唇、金发等彰显女性的柔美。我国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与英国诗人艾德蒙·斯宾塞《美啊, 我的恋人》将这一差异展现的淋漓尽致。

《题都城南庄》这首诗中诗人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 衬托出姑娘容貌的美丽动人。春风中的桃花是极其艳丽的, 而“人面”竟能“映”的桃花分外红艳, 足以烘托“人面”之美。而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更加丰韵袭人, “人面”和“桃花”互相关合, 十分新颖微妙。人面桃花这种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也为青年男女初次相见时隐藏在心中的激动和喜悦做了很好的衬托。而诗中后两句, 诗人将人与景相结合烘托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去年桃花人面交相辉印, 而如今桃花依旧, 人面不见。这种有异有同的画面和错综复杂的心情越发加剧了眼前的惆怅与寂寞, 从而达到了人, 情与景的交融。

而在《美啊, 我的恋人》中, 艾德蒙·斯宾塞采用的是写实的手法, 细致地描绘了恋人的美貌。《美啊, 我的恋人》中, 诗人细致而生动地描摹了恋人的形象:“美丽的金发”、“红润的脸颊”、“闪烁着爱的火种的眼睛”、“丰满的胸脯”、“嫣然的笑容”、“白似珍珠, 红若宝石的齿唇”。透过写实的手法, 诗人笔下恋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诗人细致地描摩了自己所恋对象的音容笑貌, 与《题都城南庄》中情景交融的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

1.3 中英爱情诗风格上的差异

中英爱情诗在表现风格上也各具特色。中国古代爱情诗歌大多是委婉含蓄、朦胧曲折的;而英国爱情诗歌多是直白坦率、热情奔放的。辜正坤在《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通论》中对“含蓄”作了如下解释:“义象贵含蓄, 正是要求诗人不要把话说的太直、太露, 而是要把意思隐藏起来, 不是字面上的简单言传, 而是言外之意须使人心领神会”[4]30。在中国, 古人作诗的传统大多是借景抒情, 情感的表达多是委婉的。汉语爱情诗往往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烘托人物的感情。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作的《离思》写的委婉曲折。

《离思》首句便将大海与河水这两个意象相对比, 体现出大海气势磅礴, 雄浑壮阔。“曾经沧海难为水”取自《孟子·尽心》篇。《孟子》采用明喻, 寓意明显;而《离思》这句中是暗喻, 寓意模糊。第二句巧妙借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 诗人用“巫山”上的彩云, 意在说明别处云彩与其相比, 相形见绌。诗歌前两句巧用比喻和典故, 暗指他们的感情犹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 其深广和美好是无与伦比的。接着“半缘修道”和“半缘君”都表达了痛失爱人、凄苦惆怅的一种情怀。在这首诗中, 诗人采用比喻和借用典故的手法, 透过山、水和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痛失爱人的悲伤。

而同为表达爱情的经典之作, 英国诗人罗伯特·彭斯笔下的感情表达充满了直白、热烈的色彩。第一节中, 诗人巧妙地运用两个比喻, 用玫瑰花和乐曲来形容心上人的美丽动人。在西方, 玫瑰象征着爱情, 诗人把爱人比作红红的玫瑰花, 表达了对女子的爱如玫瑰花一样真挚和热烈。诗中第二、三节, 诗人表达直率, 热情洋溢地抒发了对女子的炙热的情感, 诗人将自己对心上人抽象的爱意具体化, 用可感知的海洋、太阳、岩石和沙漏来象征亘古不变、忠贞不渝的爱情。在第四节中, 诗人即将要与恋人小别片刻, 纵然万里相隔, 诗人对心上人的感情依然忠贞不朽。诗人的感情是明朗的, 不需仔细揣测。全诗热烈奔放、直白坦露的爱情表白与《离思》含蓄委婉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2 中英爱情诗差异的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 封建社会统治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男尊女卑的传统使妇女长期处于低贱、卑微的地位, 难以在诗歌中被描写、歌颂;其次, 中国的封建文化注重群体利益, 个体的爱情意识往往被忽略并受到严重压抑, 因此中国古代诗人在抒写爱情时大多委婉含蓄。此外, 中国自古为农业社会, 男耕女织的生活传统深深的扎根于人们的意识中, 对乡土深深地眷恋, 人们对离别多充满怨恨, 因此中国的惜别诗往往洋溢着离愁别绪, 缺少西方爱情诗中的达观情绪。

在英国, 《圣经》是西方人的精神支柱, 上帝造人既说明了男女之间爱情的本质存在和自然性, 又为尊重妇女的传统奠定了基础, 因而西方诗人对爱情的表述往往大胆直率, 洋溢着激情。其次, 西方深受盛行的骑士文学的影响, 女性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因此西方人对爱情和女性的理解也有别于中国。此外, 西方人的哲学传统也使得其离别诗少了哀怨惆怅的味道而充盈着达观和超然的情绪。

3 结束语

中国古典爱情诗与英国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时期的爱情诗存在许多共同点, 中外诗人们都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渴望, 流露出离别的痛苦和忧伤。但中英爱情诗在内容、表现手法和风格三个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在内容上, 中国爱情诗着重表达与恋人的悲欢离合、离愁别绪, 而英国诗歌多以赞美爱人和颂扬爱情为主要内容。在表现手法上, 中国的诗人往往借景抒情, 将人、景和情融汇在一起, 通过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西方诗人往往采用写实的手法, 细致地描摹恋人的音容笑貌。中英爱情诗在风格上也各具特色,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大多是委婉含蓄、朦胧曲折的, 而英国爱情诗歌多是直白坦率、热情奔放的。中西爱情诗的不同特点归因于各自的社会与文化因素。

参考文献

[1]伊丽莎白·朱.当代英美诗歌鉴赏指南[M].李力, 余石屹, 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2]刘若兰.英语名诗解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

[3]李泽厚, 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浅析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特征 第4篇

关键词:李商隐 爱情诗 意象 特征

晚唐时期,李商隐的诗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韵、华美的辞藻登上了诗歌艺术的顶峰,代表了晚唐的最高成就。他的爱情诗深情柔婉,斑斓迷离,具有跳跃式的凄迷情思、非逻辑的意象组合,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歌的朦胧、深邃和神秘,诗中所指似是而非、意味无穷,达到了他所追求的模糊事实,以“隐弊”形式来表达自己深挚爱情的目的。

对于爱情,李商隐痛苦多于欢乐,迷惘彷徨多于柔情缱绻。与柳枝姑娘初恋的失落苦涩,与女道士宋阳华的深挚爱恋的悲剧,都使他陷于深深的苦闷之中。而与王茂元的女儿两情相悦,却因为这场婚姻掺杂了过多的政治因素,却使他卷入了党派争端的漩涡。李商隐将这种爱情的独特感受寄托在诗中,通过诗中构建的朦胧意象,表达了内心世界的幽深沉思、无尽孤寂。为了更透彻、更深层地感受和领略李商隐爱情诗的不朽价值和崇高地位,探讨和研究其爱情诗中展现在读者面前最显白却又涵蓄的“意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意象特征之一——凄迷感伤

李商隐从小就遭遇不幸,其后又陷于牛李党争的漩涡中,对爱情执着追求但妻子早逝,造成他孤介的性格,使诗歌表现出一种浓郁的感伤美。诗歌描写的大都是男女主人公相思之苦,以及诗人对美好精神世界的感悟和追求。诗中意象多选择夕阳,残照,落花、破镜、哀筝、枯荷,将自己的悲情寄托于这些事物之中。这些残缺意象的选用,集中反映了他情感被阻、美好爱情不能实现的苦痛和煎熬,以鲜明的意象写出了等待的哀怨、希望的破灭、相思之苦,无奈之痛,其感伤美也是现实造成的诗人与所思之人间的两难处境的情感升华。

李商隐与妻子王氏感情深笃,诗集中写夫妇爱情生活和离家外出怀念王氏的诗,写得感情真挚,但同样散发着丝丝感伤之情。如《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写远书不至,独寝人不堪忍受清冷凄寒;诗人通过空床、青苔、红树、落月等意象表达自己的孤寂凄凉之情;此外,他写的王氏悼亡诗,更是哀怨凄绝,感伤浓烈。如《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写出妻子逝去后恍惚怅惘之态,在沉痛的悼伤之情中织入浓重的身世之感和对于现实环境的凄冷感受,何等感慨悲伤!

(二)意象特征之二——斑斓多姿

李商隐是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灵境遇,感情浓烈而细腻。他敏感多思,诗歌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无穷无尽的想像,借助底蕴丰富的典故,把实情实景转化为一种扑朔迷离、朦胧隐约的意象,并通过象征手法表现出来。因而他爱情诗中的意象,有时缤纷绚丽,有时活泼空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以及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成为他诗中的意象。据不完全统计,李商隐爱情诗中出现的人物有仙界大神,有凡间人物,而且每人都有一个故事。诗中的境地有瑶池天庭等天上幻境,有人间具体的真实地名。这些意象的使用,表现了李商隐爱情诗超凡脱俗的魅力。

意象的丰富性在一首诗歌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用“庄周梦蝶”“望帝啼鹃”“沧海明月”“暖玉生烟”等丰富的意象,表现爱情的甜蜜和迷惘,形象优美,意境深沉,想像神奇,隐约朦胧,韵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三)意象特征之三——迷茫朦胧

由于李商隐的经历、思想和审美情趣与众不同,诗中多用带有朦胧色彩的意象。在他的诗中,神仙痴语,世外物象比比皆是,诸如嫦娥奔月、王母下凡、弄玉吹箫、楚宫云雨……并以贴切而富有情韵和象征意味的词藻加以表现,使诗的意象蒙上了一层迷茫窈渺的色彩,像轻纱,如梦境,似雾里之花。这些缥渺、无定的物象、事象都具有一种忧伤而又朦胧、雅致而又无奈、艳丽而又梦幻的特征,表现出一种惘然、无奈、寥落、凄凉、飘泊等复杂的情绪。

在他的爱情诗中,一些片断的意象被组织在一起,使诗境更加虚化,进一步创造出朦胧情思和朦胧境界。这些片断的意象凄美跳跃,错落排比,虚虚实实,造给人以朦胧梦幻之美。如《无题四首》:(第一首)“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全诗围绕“梦”来写远别之恨。出句以实境为梦境,对句疑梦境为实境,这些片断的意象和喻象错落排比,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把诗人在恍忽迷离中一时的错觉、幻觉写得极为生动传神,使情思和意境极为朦胧。

综上所述,李商隐善于用这些缤纷多彩、朦胧梦幻的感伤意象,表达那种凄迷伤痛的无奈情怀,因此,诗的内涵已远远超出具体情事,达到一种更高境界,诸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比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所表现的都是这种多层次的朦胧境界与浓重的怅惘、迷茫、感伤的情思。意象的交融重叠,现实和环境的投影对照,使得诗歌的情思和意象更深邃,更有魅力。他把朦胧意境作为一种美的诗歌境界来追求,因而创造出了具有丰富层次感的诗歌,在唐代诗歌中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华文出版社,2000.

[3]杨柳.李商隐评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2.

李商隐及其爱情诗 第5篇

古往今来,爱情永远都是诗歌的主题之一,缠绵悱恻的爱恋一直牵扯着人们敏感的心弦。爱,是一条不舍昼夜流淌的长河,是人类文化中永不衰谢的艺术主题。而李商隐,就是一位空前绝后的爱情诗“专业户”,甚至写政治讽刺诗、咏史诗、答赠诗,也往往以写爱情的方式来表现。李商隐用独到的目光去审度人情、世情、时情,写自身的感伤情绪,在创作上运用恍惚迷离的意象、别出心裁的意象组合以及大量的用典等手法,给人一种朦胧的色调,诗中有迷,迷中有诗,深沉绵缈,绮丽无比,形成一种独特的凄艳浑融的风格。李商隐的爱情诗写得缠绵哀婉、凄美蕴藉、多义朦胧,这恐怕与他坎坷的人生际遇和家庭背景密切相关。孟子曾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知人论世”之说。所以我们不论是读诗还是尚友,都应以世知人,由人知诗,再从诗知人。解读李商隐的诗,赏其诗美,我们还得从他这个人和他生平着手:从大的背景来讲,李商隐处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朝中统治阶级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诸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争斗等,**的年代使得诗人产生对唐王朝的忧思;在李商隐十岁时父亲卒于幕府。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就如他自己的诗中所写“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虽在故乡,却实同外来的逃荒者。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不幸,加之瘦嬴文弱,形成了他易于感伤的性格。在唐文宗时期,李商隐谒令令狐楚,受到赏识,聘入幕府,令狐楚惜才,亲自指点,其子令狐綯又助其取得进士功名。但是好景不长,令狐楚病逝,李商隐转入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其才,将小女许配给他。当时牛李党之争激烈,令狐楚父子为牛党要员,而王茂元属于李党,李商隐转入王茂元幕府,就被视为“背恩”,被令狐綯所不满,所以仕途不畅;在爱情上,年轻时与柳枝、宋华阳的爱恋都是无疾而终,与妻子王氏相恋多年,在中年时却要遭受丧妻之痛。时事、家世、身世,各方面就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内向型的性格和心态。他所秉赋的才情、他悲剧的人生,使得他灵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因此,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自有一种哀感凄艳。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虽有“艳”,但是却不同于其他爱情诗作者,很多人写爱情诗是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而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比较进步的,他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描写爱情和女性,他的爱情诗,情真意切,深厚缠绵。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首联就道出了与恋人的离愁别恨,第二句,写出了至死不休的感人绝句,情不自禁让人想起《上邪》中的那句“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将爱情比作春蚕吐丝和蜡烛之泪,至情至性,已经超越爱情而具有执着人生的永恒意义。第三句于细意体贴关注中见两心眷眷,两情依依。而最后一句更是在无望中的希望,更见情至深挚。李商隐把爱情纯洁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他的爱情诗歌中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李商隐侧重于感情领域的表现,摆脱了以满足感官欲望为特征的庸俗情调,用他的深情绵邈来把诗歌情感推向高峰。在李商隐另外的一首无题诗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的笔触是在一对意中人无法相守的情况下,却还是可以心意相通的,这点是多么的可贵,突出了恋人之间的契合,在无望中又有一种慰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胜过了一对“无情人”终日相守在一起,这就是李诗的高超之处。同时,也曲折地显示了他那个年代政治风气与士人的精神面貌。

人们在读李商隐的诗歌时总是有种错觉,似乎他是个多情者,他的很多诗歌当中都可以看出爱情的痕迹,皆因他将政治讽刺诗、咏史诗、答赠诗,往往也是以爱情诗的形式抒情,他不像其他的一般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态等等,以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的表达出来,也许是人世的坎坷,世态炎凉,他想掩藏自己内心的惆怅和无奈,于是他才会把心里的想法以一种朦胧的意象表现出来,所以读他的诗中有种恍惚迷离的感受,而那些意象究竟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李诗将每个朦胧的意象结合成一首诗,也就造就了读他的诗如雾里看花的诗境。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记得当时自己学这首诗时,语文老师是把它当成了悼亡爱情诗来解读的,可是现在再去研读这首诗,诗中似有爱情又似乎在感叹着韶华易逝,郁郁不得志,也许这就是像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所说这首诗真是“一篇锦瑟解人难”。这首诗呈现的似有而是实无,虽然实无却又分明可见种种朦胧的意象: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泪珠、良玉生烟。这些意象所体现的都是惆怅、感伤、寂寞、失望,似有希望但是失望之情又似乎浓烈,就是让人朦朦胧胧体会到似有而无的境界,既有朦胧的希望又有虚无缥缈的情思,令人遐想不已,在这首诗中似乎作者在暗示着什么,但有朦胧得难以确定。至于是否是一首爱情诗也许连作者自己都不得而知,也许想隐瞒什么又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才会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造成诗歌情感的多层次,常常是一层情思套着一层情思,表现得幽深杳渺,才会意境如此朦胧多义。总而言之,李商隐借着似乎是爱情诗的诗来表达他孤独、飘零、惘然、无奈、寥落、伤感的情绪,使得他的诗风格凄艳,而又艳而不靡。

李商隐的爱情诗没有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通过想象,借助典故,把实情实景转化为一种扑朔迷离、朦胧隐约的意象,把自己苦闷沉痛的心声,埋藏在深曲婉转的诗境中,从而使作品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李诗大量用典,虽然在古诗词中用典是很常见的一种手法,但是李诗的用典却不同于一般诗人,超脱了典故原有的意义,李商隐擅长于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值改造,他用典往往是不用原典故的事理,而是着眼于原典故所要传达的或者喻示的情思韵味。如在《锦瑟》中“庄周晓梦迷蝴蝶”,原来的典故意思是世间万物原本是无差别的齐物我的思想而已,而李商隐却大胆的抛却原来庄周梦蝶的寓意,由此典故生发出人生如梦,引入一层更为深重的怅惘之情。“望帝春心托杜鹃”,也是由原来想表达的是哀痛之情而引申为伤春的惘然。在李诗中这些典故并不是用以单纯的表达具体明确的意义,而是李商隐想借这些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伤之情,他要表现的不仅是一段往事,而是一种情绪,是一种空灵飘渺的但却可以把握的意境。用典正好可以带给人一种朦胧孤冷一种永恒的寂寞感,这是李商隐爱情诗独有的意境。李商隐一生命运多舛,爱情、事业皆是不得意,所以他肯定会认识到事物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且有自己深切的感受,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就会常常把典故演化成为与原典故相悖的姿态,而这也就是能产生诗词的多义从而也就增添了李诗的朦胧感。

李商隐爱情诗赏析 第6篇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晚期作品,多年以后李伤隐又回到了令他伤心之地老宅,老宅早已破败不堪,为什么回去呢?还是因为思念已逝的妻子……荒凉不堪的`房子一切都显得伤感悲凉,他在独自在深夜里孤灯下想起了当初的和妻子温情甜蜜的话语,不由得忽然听到《起夜来》的歌声,那是妻子也在想念着自己呀……《起夜来》是乐府歌名,是妻子思念丈夫之辞。李商隐不说自己想爱妻,而说爱妻在想着自己,更令人动容。

李商隐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数首无题的七律诗了,写得晦涩高深难懂。这些诗无题目提示不知道写给谁?表达什么?往往使人不知所云,这些无题诗有人认为是“咏物”,有人认为是“寄托”,有人认为是歌颂“爱情”,有人认为是写给妻子的“吊亡”诗,还有人认为是写给情人的“情诗”,也有人认为是写给妓n的“艳词淫曲”……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理解。谁也无法定论,这只能是千古的争议了。以我的理解,我认为最起码两首最著名的无题诗是写给妻子的……

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第7篇

<学号20112108112 姓名 李艳晶>

一、绪论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是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为“小李杜”,同温庭筠合称“温李”。据统计,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作共有594首,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刘学锴 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出版:中华书局,1988 ISBN 7101000568)。在他的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爱情诗和政治诗。李商隐的诗有着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风格。他的诗意韵深远、辞藻清丽,清代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价李商隐为“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他善于用典,有些诗可以作许多种解释,有些诗比较晦涩难懂。鲁迅曾这样评价:“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鲁迅所言实道出了解读李商隐诗文者们的普遍感受。李商隐每次作诗都要翻阅很多典籍,借用各种古往今来的典故,以致他的诗往往由于用典太多而晦涩。王士桢也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虽然在他的政治诗歌当中有着不少佳作,无题诗堪称一绝,但是他更加广为流传,更经典而突出的是他的爱情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柳枝五首》、《锦瑟》、《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诏小饮》、《春雨》、《正月崇让宅》、《无题》等。

李商隐的爱情诗,给人一种缠绵悱恻、变幻莫测的朦胧之感,并夹杂着许多隐喻的画面。由于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他悲剧化的身世,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了一种迷惘、惆怅、寂寥的悲剧色彩。

文宗太和三年(829),义山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并为其赏识,亲自指导他以时行的骈体文写作章奏。太和六年(832),令狐楚转河东节度使,义山从至太原。开成二年(837),因令狐楚子令狐綯之荐,登进士。令狐楚卒,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为掌书记。茂元赏其才,以女妻之。时牛、李党争激烈,因令狐楚、王茂元分属牛党、李党,义山与王茂元联姻遂为牛党所不喜,以为“鬼薄无行”,令狐綯亦诋其“忘家恩,放利偷合”而排挤之,以此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

李商隐的一生饱尝艰辛,其一生悲剧源于他的婚姻。但他的诗中几乎看不出他对婚姻的抱怨不满,相反,我们看到更多是他对自己婚姻的眷念之情。妻子的离世,让义山心中感受到情感的悲凉,所以在他的爱情诗中,能感受到其所面临的愁惨心境,也能感受到他天荒地老、至死不渝的爱情。

在他的爱情诗中有着浓郁的悲剧气氛,并且反复体现痛苦深沉的相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美好事物却难以实现,所产生的无限悲哀与悔恨。一方面,是诗人遭遇的不幸的爱情,另一方面是在诗人胸中长期淤积下来的难以释怀的政治抱负,诗人把他包含在人生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及经历过的各种复杂感情,浓缩在他的爱情诗当中,谱写出一首又一首或悲怆,或哀叹,深沉而执着、纯净而悠远的爱情诗歌。

在本文中,主要就他的爱情诗来展开论述,探究其爱情诗中的艺术特色。

二、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1、缥缈迷离的朦胧之美

李商隐的爱情诗大多都创造出一种迷惘惆怅、朦胧迷离的意境。他十分注重这种意境的描写,含蓄而深远,含蓄的是他的诗意,深远的是他的蕴意,经过这种渲染的朦胧意境,引发读者产生无限的想象,回味无穷。一首诗在不同的人眼中,可以变幻出不同的镜像,更可以有着不同的解释。

他的《无题》诗,大都包含着这种朦胧意境。如“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凤尾的本义是指凤凰的尾羽,香罗即是绫罗,碧文圆顶指有碧青纹的圆顶罗帐,这句如果直译,大意便是“织有凤纹的薄薄的绫罗,少女在深夜里缝着碧青罗帐。”但是这个少女为什么要在深夜里缝罗帐?这其中有什么寓意?首先,凤尾香罗、碧文圆顶这样的事物都是古代婚礼所用,一个少女,在寂寥的漫漫长夜中缝制着自己将来婚礼所要用到的绫罗帐,一定是怀揣着一些心思的。接下来的一句“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便点明了少女和心上人初遇时的场景,就给上一句的“凤尾香罗”、“碧文圆顶”一个合理的解释了。有一种说法更为巧妙,说“凤尾香罗薄几重”的“香”字,与“碧文圆顶夜深缝”的“缝”字,恰好构成了“相逢”二字(《李商隐》 评注:吕明涛 出版: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8237),而下一句恰好是描写两个人初次相逢的场景,我认为这种说法更加寄意显然。这短短的两句诗,就能让人从只词片语中引人无限遐想,作者并没有刻意地去描写少女是如何怀揣春思,却借“凤尾香罗”、“碧文圆顶”、“扇裁月魄”、“车走雷声”这些象来体现一个少女隐秘的心思。在这首诗中,有的人看到的只是绣着凤尾碧纹帐罗的少女,有的人看到的是少女在默默期盼着心上人来迎娶自己,而有的人看到的是那一颗少女怀揣的春心无法得到回应的悲凉之情。

再以一首诗为例,如“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前两句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仙府琼楼的仙境之景。后一句描写的是在寒冬中欲与仙子相见,仙子却高居瑶台不见人。作者通过想象制造出一副空灵虚幻的仙境,用仙子的高不可及来比喻自己恋慕之人,寄托自己的那种向往、执着的爱情。这种如梦似幻般的场景虽然真的如同天上的瑶台仙境一般,但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更多的是作者对自己感情的追求、执着甚至痛苦的无奈之情。由于他的身世和情感的不幸,他的诗中有许多对惆怅、孤独这类情感的描写。高不可攀的仙子,无法追及的爱情,在他所构筑的一切物象中都得以体现。

读者所凭借去想象和理解的,是诗中的所有物象,诗人虽未透露真实,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是一种如雾如幻的场景,需要阅读它的人们向着那迷雾深处走去才能一探究竟。借经过鬼斧之笔改造出的事物引出各种各样的联想,不直接表现事情经过,而是将其渗透依托在物象里,这便创造出了朦胧迷离之感。可谓寄托有深意,情致有缠绵,这是一种含蓄所体现出的朦胧美,假若不去深思,根本无法体会到其中那更加深远的意蕴所在。

2、巧用典故的晦涩之美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最常见的手法就是用典。鲁迅曾表示:“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鲁迅谦逊地表示自己不敢与李商隐的诗比肩,因为他的用典之处是不及李商隐的,李商隐的用典究竟巧妙到哪种程度呢?我们阅读李商隐的诗歌,会产生一种晦涩难懂的感受,就好似他的诗包裹了一层坚硬的外壳,而学者们对逐步敲开这层外壳却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因为他在诗中所用的许多典故都是值得人们去推敲揣摩的,如果解开了这层坚硬的外壳,那么诗中所言一切便不似初读时晦涩难懂了。

李商隐爱情诗中运用典故的手法可谓神来之笔,并且每次运用都恰到好处,在他的爱情诗中,总是能探寻到经史子集、神话传说等的踪影,而这些典故在他的诗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丰富思想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以《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为例,“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这一句中“谢傅门庭旧末行”所用的典故为《世说新语·贤媛》:“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这里借用谢夫人对丈夫王凝之不满的典故,表示在王茂元诸子和女婿中自己身居末位,谢傅即指岳丈王茂元。“檀郎”指的是西晋美男子潘岳,唐人以檀郎称婿,这里借檀郎典故指韩瞻。首联说的是,过去我在王家门庭之中,曾忝居诸子婿行列之末,参与过家庭的宴会,而今天的歌吹宴饮之乐,却只能属于韩瞻了。李商隐自谦自己是居于王家门庭中末行的,虽是自谦,却也表露出诗人官场遭冷落的难言隐痛,正直妻子王氏亡故未久,心绪不好,所以与其说前两句是因为悼亡王氏推却招饮,不如说是诗人表达内心那难以言表的隐隐悲痛。

颔联“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则是借用了潘岳的《悼亡诗》:“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诗人以“重帘垂地、长簟竟床”来睹物思人,虽然这在其他悼亡诗中一提再提,但是在这里却不显陈旧,反而别具新意、极富押韵。李商隐在房中仍感到妻子的存在,下意识地去寻找妻子的身影,却发现人已消逝,床上积满灰尘,想去拂拭,却发现这只是一张除了长席之外什么也没有的空床,“更无人处”是由诗人肺腑之处所发出来的叹息和悲痛。李商隐在用典上继承了前人的技巧,但他不使用普遍的借用典故的手法,他在用典炼字上着重新意又不失分寸,虽是寻常的典故,在他手里会有更加精妙绝伦的表现,显出别有一番的情致和独特的韵味。

在《锦瑟》中,他更是将用典这一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锦瑟无端五十弦”中“锦瑟”源于《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杜甫有诗《曲江对雨》:“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雨打湘灵五十弦”。作者用“锦瑟无端五十弦”意喻生平,铸就整首诗伤感的基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则连连借用了四个典故,“庄生”一句:《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望帝”一句:《华阳国志·蜀志》:“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时適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沧海”一句:《博物志》:“男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蓝田”一句:《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李商隐的诗素来被称晦涩难解,《锦瑟》可以说是他极富盛名的一首诗,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清王士祯有诗云:“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在这首《锦瑟》中,诗人以“五十弦”为情感基调;以“庄生”表梦幻、迷惘;以“望帝”写凄楚、哀怨;以“沧海”诉悲苦、寂寥;以“蓝田”显朦胧、缥缈。整首诗并未写出诗人生平所经年华往事,却句句凭借各种神话、典故,概括了诗人这一生所经历的种种遭遇、感受,这些迷惘、哀怨、悲苦、朦胧的情感,最后化为一句千古流传的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即使后人也许无法从这一首《锦瑟》中读懂诗人究竟想表达的内容,但却是能感受到这首诗中的生离死别之恨、人生寂寥之苦。

3、巧用隐喻的隐晦之美

李商隐的爱情诗,大多写痛苦的相思和毫无期望的爱情,就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般。他的爱情诗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艳情诗,除了善于描写细腻的情感这个原因之外,还因为他善于巧用隐喻,来寄托他对爱情执着、坚定不移的追求与渴望,而这种独特的手法,使他的爱情诗更加能体现出缠绵悱恻、真挚而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想象,创造意象,借助这些意象暗喻诗人的内心情感,而往往所借用的意象,都来源于自然、日常生活的平常事物,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的人物,用隐喻的手法来映射诗人自身的心灵感受。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例,“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乐府诗集·西曲歌·作蚕丝》)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中“春蚕”暗喻至死不渝的爱情,“蜡炬”则暗喻别离之恨。春蚕是一种柔和、柔美的东西,春蚕所吐的丝也是极为纯白、绵长的,诗人借这两种事物来比喻爱情,将爱情象征成纯洁、美丽、始终如一。蜡烛常常用来象征痛苦、煎熬的离别之恨,也体现出爱情的特点:自始至终一线而穿,不断发光直至蜡尽。前一句情意绵绵,后一句悲苦沉痛,借用这种隐喻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爱情的美好和爱情最后所伴随人的悲痛。“言情至此,真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律》卷四)

又以《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为例,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灵犀”指的是犀角中心髓质如白线贯通两头,古人把犀角视作通灵之物,感应灵敏,因此用来比喻两心相通。彼此虽不能亲近,像彩凤一样双飞,心却如灵犀一线,两情相应。诗人借“彩凤双飞”“灵犀”来隐喻追求心灵深处交流的超凡爱情。虽然无法相会是痛苦的,但是两个人的心灵却似有灵犀一般能相通相应,这是爱情的一种极高的境界了。梅成栋曰:镂心刻骨之词,千秋情语,无出其右。(《精选七律耐吟集》。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资料汇编》转引)屈复云:“身虽似远,心已相通。”孙洙言:“形相隅,心相通。”此即“身无彩凤”“心有灵犀”也。然真爱仅有“心相通”是抵不过现实分隔之煎熬,兼之五更鼓声点点,故而诗人惆怅若失,郁勃于心逼出“嗟予”之一叹。(《李商隐诗选》出版:大众文艺 ISBN:9787800948374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疏解)诗人运用巧妙的隐喻,让华丽的背景之下透露着难以掩饰的伤感,通过隐喻,使整首诗的格调升华至一种至高的境界,极富美感的同时,又体现出其本身的思想与内涵,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相融的境界。如《 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白玉堂”“碧牙床”连用比喻写由细雨而忆起的,与“楚女”的美好回忆。细雨来自现实,楚女出自神话,诗人用虚实相互交替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具有隐喻特质的空灵诗境。

在他的其他爱情诗中,这种新颖独特的隐喻手法非常常见,如“**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三、结论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爱情虽然美好,却也残酷,在现实生活的冲击之下,再美好的东西也被摧残殆尽,就算如何努力追求,终是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就好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正是李商隐的爱情诗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吧,执着、追求、失去、痛苦。人生八苦,其中有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这些苦难,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充分得到了体现,就像《正月崇让寺》中所写“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李商隐爱情诗中的艺术魅力 第8篇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试;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I207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49-01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传诵的,他的爱情诗感情真挚,格调高尚,意境凄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爱情诗意境扑朔迷离,情意绵绵,富有朦胧美和纯情之美,凄艳之美;多用比兴、象征手法,寄寓诗人的美好爱情;善于用典,以深化诗歌的主题。总之,李商隐的爱情诗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登上了爱情诗的顶峰。

一、漂浮迷离的意境和富丽华艳的辞藻,使他的爱情诗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首先表现在主题的多义性上,从他的作品的题目上就可以感觉到这种独有的魅力。他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均以“无题”或首句头二字及句中任意二字命名,其实均属无题之作。如《锦瑟》、《嫦娥》、《柳》、《昨夜》等诗篇[1]。李商隐有意识地以此为一些意境朦胧、内涵深远的爱情诗作命名。用“无题”的方式来摆脱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觉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意象是经过诗人主观色彩的加工,渗入诗人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物象,或者说是“意化了的物象”,它是构成诗歌意境的重要因素。为了追求诗歌整体的朦胧美效应,李商隐在营造意象时,不大去选取清新明朗的意象而是常借助于大量具有朦胧美感的意象,为主人公的爱情生活制造出哀怨凄迷的氛围,直接给人朦胧的美。

例如,《圣女祠》之二,是描写诗人与女道士恋爱的一首作品,几乎句句都有典故。“三里雾”、“五铢衣”、“衩头燕”,通过层层隐喻,描写了女道士的居所和服饰,透露出作者与她的恋爱关系。于其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这段恋情既留恋不已又极力掩饰的矛盾心里,从而体味到其中的暧昧情趣。这首诗也通过各种典故的运用,为作品增添了扑朔迷离之美[2]。

二、李商隐善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的诗境,融多方感触于沉博艳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

李商隐的诗不太注意意象的外部联系,善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的诗境,同时又善用美丽的辞藻与事典,给人造成镶金嵌玉的感觉。再加上爱情与生活的不幸,身世遭遇的坎坷,对唐王朝命运的忧思相联系,成为表感凄艳之美[3]。例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抒写对昨夜一夕相对,造成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那种灵犀一点的心心相印,该是多么珍贵。诗颈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形成相互映照,在心虽相通而身不能接的苦闷中,突出了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慰籍。“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描写了两个场景,一个繁华一个冷清。可想诗人在灯红酒绿的晚宴上,也许是因为羞怯只能与所爱之人相视传情,也许是因为与所爱之人欢娱良宵而当夜深人静之时又感到惆怅。总之,应官鼓声,一夜风流随风而逝。坐在马上心绪迷乱,失魂落魄,像风中蓬草一样投入一天庸常琐事中去。李商隐的爱情诗写得一种无望而又无法遏止的追求,同时又在爱情描写中渗透多方面的人生感受,甚至与对事业理想的执著追求相沟通[4]。

三、从诗人的高尚情操中体现出纯情之美

李商隐的爱情诗虽显得朦胧和凄美,但从诗篇的内涵和意境来说,更能体现诗人的高尚情操,从而也体现诗人对爱情的真挚和纯情、对理想的追求和纯情、对人生的感悟和纯情。

《锦瑟》虽是被历代诗评家称为最难解的诗迷,朦胧的意境中透出诗篇的凄美,但同样也透出了诗人的纯情。这首爱情诗突出的是精神美,很少有庸俗琐屑的描头绘足。在《锦瑟》中,不仅对“事”的叙述甚少,其实连“情”的痕迹也不明显,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熔铸成一个个哀怨动人、幽怨凄美的意象,在读者中引发丰富的联想[5]。诗人以锦瑟贯穿整个诗篇的同时,还安排了蝴蝶、杜鹃、沧海泪珠、蓝田烟玉四个侧面,作为锦瑟乐声的映衬。蝴蝶迷梦来表示乐声的飘忽,也象征唐王朝形势的激变。杜鹃悲苦来表示乐声凄厉,也象征诗人对唐王朝失国的悲愤。沧海明珠来表示乐声凄清,也象征诗人的怀才不遇之痛。蓝田烟玉来表示乐声平迸发,象征诗人不甘屈抑之情。

参考文献:

[1]凌丹樱. 试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悲叹伤情之美[J]. 现代企业教育,2013,10:234-235.

[2]袁铭阳. 试论李商隐的爱情诗[J]. 语文学刊,2016,12:73-74.

[3]贺玉洁. 李商隐诗歌中的时空意识及其艺术表现[D].陕西师范大学,2014.

[4]赵鹤涵. 浅析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特征[J]. 中國校外教育,2016,10:119.

[5]冉雪芹. 李商隐《无题》艺术研究[D].西南大学,2012.

上一篇:常见物质化学式和俗名下一篇:调度员工作总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