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课题设计

2024-08-08

临床科研课题设计(精选8篇)

临床科研课题设计 第1篇

重视科研设计 提高临床科研质量

有了很好的临床科研课题,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如果没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即使获得了国家重点课题的资助,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者,可能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宝贵时间的浪费。据抽样调查,1985年和1995年两个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的112篇有

关诊断性试验的论著的结果显示,90.0以上的论文科研设计不合理。其中16.0%缺乏“金标准”(goldstandard)评价;35.7%的文献仅有阳性率的报道,而无敏感性、特异性等基本的诊断性指标,更未涉及似然比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等分析与评价。在临床治疗性研究方面,抽样调查1985~1996年3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论著,共计164篇,其中交待了随机分组方法者仅为15.2%;交待了随机分组方法,但有错误者为5.5%;竟有79.3%的论著提到研究的本身为随机对照试验,但文中根本未见关于随机分组方法与方式的叙述。至于报道的分层随机对照试验,则矛盾更多。此外,据近期有关国家重点临床科研课题的不完全评价与分析,目前,科研设计的缺陷率达30%左右。这些问题的存在,十分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临床医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对临床医学的进步也有重要的负性影响。

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学会、中国临床流行病学协作网和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于1998年7月联合召开了全国临床科研设计专题研讨会。会议研讨分析了当前我国临床医学科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对策(详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年5期264页《全国临床科研设计专题研讨会纪要》一文)。会议呼吁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要进一步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的科研设计,以提高临床医学研究质量,使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获得预期的成果,实现临床医学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现就诊断性试验和临床治疗性研究设计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简要评述。

一、诊断性试验设计

任何拟研究的新的临床诊断性试验,务必要以公认的标准诊断方法作为试验研究的金标准。用这种金标准诊断阳性者为病例组,阴性者为对照组。健康人群不应作为临床诊断性试验的对照。两组对象的例数要根据试验的假设水平,计算两组研究对象的最低需要的样本量,新的诊断性试验要同步地施检于两组对象。这样两组对象将会获得真阳性与假阳性、真阴性与假阴性的受试者例数的结果。这样就可以按公式计算新试验的敏感性(seitivity)、特异性(ecificity)、患病率(prevalence)、准确性(validity)、预测值(predictivevalue)及似然比(likelihoodratio)等指标,而不仅仅限于某些论著报道的阳性率及阴性率。如果涉及到对同一种疾病同步应用多种诊断试验,进行比较研究以筛选最佳诊断试验者,则可同时将各自试验的连续变量,分别设定不同的临界值(cutoffpoint),计算出一系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绘制出roc工作曲线,分别计算各个试验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roc),作各试验的aucroc比较,哪一个试验的aucroc最大,则该诊断最有价值。从这种设计方法与结果中所提供的具体指标和数据,是评价诊断性试验质量和水平的科学依据,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有关诊断性试验于病例筛癣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实践。

二、临床治疗性研究设计

前瞻性的临床治疗性研究设计,最佳的设计方案为随机对照试验(rct)。从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统计,1985年发表的640篇论著中,rct仅8篇(1.3%);而1995年发表的954篇论著中,rct有40篇(4.2%),无论从绝对数字与百分比看,确有上升。涉及到研究设计并影响研究质量的主要问题如下。

1.研究对象的诊断问题:入组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涉及到研究课题的质量基矗因此,一定要准确无误,并为公认。然而,从报道的论著中却发现,有的全国性多中心大型协作的研究课题,诊断标准存在着某种缺陷,不能不影响其质量与水平;有的重点课题仅考虑入组病例诊断的严格性,而排除标准竟设计了17项,使合格的纳入对象仅占整个患该病人群的10%左右,而90%左右的病人却被排除。即使该研究的结果有高度的内在真实性(internalvalidity),其代表性也仅为10左右。因此,对于治疗性研究纳入试验的对象,其诊断标准无论在设计方案内或在发表的论著中,一定要交待准确,符合公认的诊断标准。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宜制订合适和可行的对象纳入和排除的标准,在保证研究质量的前提下,一定要考虑研究成果的代表性和今后推广的受益面。

2.研究方法中的随机问题:随机对照不是“随便”对照,一定要按照真正的随机抽样或随机分组的正规方法执行。因此,在研

究设计方案和论著中要交待清楚和具体,使读者了解报道的结果确实是真正的随机对照试验而非“随便”对照。随机分组后的试验组及对照组的研究对象,除试验和对照的措施之外,他们之间可能影响疗效及结果的主要临床特点的基线状况一定要相似,而且差异无显著性。这样,就能使试验组和对照组最终的试验结果有可靠的可比性。否则,将会影响研究的质量。此外,对于

成千上万例大型多中心rct研究课题,由于样本量很大,随机分组后组间的临床基线差异性可能并不显著。即使差异显著,最后可以应用分层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因此,对研究质量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故这种大样本的研究可以不强调基线的可比性。

3.治疗试验疗效假设水平的设计:一项新的治疗性试验措施或药物,当投入临床试验时,总是期望其效果比对照组为佳。因此,在研究设计中,应该有试验组的疗效水平及其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水平的假设(hypothesis)。这种假设必须有赖于临床前期研究的科学依据或者以预试验的结果作为依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据。有了这些假设数据,又规定了α-错误及β-错误的容许水平,就可以应用相应的样本量的估算公式,计算出研究课题的最低样本需求量。这样才能为整个研究工作的安排和样本来源的可行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我国发表的治疗性文献分析,疗效假设水平的设计十分稀少,rct报道的样本量最少为10例,最多达15000例,绝大多数为数十例。可见,这方面的设计内容十分薄弱。据国外文献报道,对此十分重视。

4.治疗性试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治疗性试验的试验措施或药物,包括对照性治疗措施在内,一定要有科学依据,而且要安全有效。务必要遵照世界医学会制订的关于人体试验的赫尔辛基宣言,我国有的科研课题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方面的缺陷,是值得注意改进的。

5.统计学方法的正确应用问题:临床治疗性研究要涉及到疗效测试的指标及其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预期结果的数据资料及其类型、统计分析的方法和类别(如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以及统计软件的选择等。因此,统计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必须贯穿于整个课题设计以及资料分析和处理之中,而不是等到研究结果出来了,才找统计师帮忙处理数据资料。如果这样做,科研质量是难以保证的。我国许多临床科研论文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之所以在方法上存在问题或不够正确,估计多与此有关,需要改进。

三、科研道德问题

临床科研的重点,是研究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是关系到改善人民的健康、促进医学事业发展的大事,一切研究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要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损害病人的利益,要有崇高的医德和科研道德,否则必将造成害人害己和身败名裂的结果。针对临床科研中的某种趋势,为防患于未然,建议中华医学会各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除加强对论文的学术内容的审查和评价外,最好增加一份供稿法人单位对稿件提供伦理考核合格的保证书,如发现稿件有违反科研道德及医德或弄虚作假的证据者,建议中华医学会在各杂志公布作者及其单位名单,在限期内一律不予刊登该单位的学术论著。临床科研课题存在设计缺陷,会严重影响研究质量和成果的水平。为了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提高研究的质量,建议今后凡是国家级以及部级资助的中标课题,应由主管行政部门组织科研设计研讨会,课题负责人参加并报告详细的设计方案,聘请有关专家咨询、讨论和评价,补充修改使之完善,经审核合格后,国家方可启动资助基金。这样,才能保证临床科研的质量和水平。

临床科研课题设计 第2篇

(一)现代医学论文中,医学统计方法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但有些作者对某些卫生统计学理论及其方法的应用缺乏深刻了解,在实际应用中常存在一些问题,从而造成分析结果的失真。本文试就常见的误区做出简单的剖析,以便为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提供基础性资料。统计方法正确应用的重要性

医学统计方法很多,各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资料,临床试验中使用的统计方法必须根据数据类型认真选用。这是因为,数理统计是根据一定的数据分布推导出一定的统计方法,它仅适用于一定的数据类型。如t检验和方差分析是由正态分布数据及各组方差相等的资料推导出来的,因而要求数据为正态分布(至少接近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但在某些医学科研论文中常有如下陈述:一般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这种不管数据分布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就使用某种统计学方法是不正确的。另外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单向有序资料和双向有序资料的统计学方法也不一样。

统计方法应用错误会使整个精心设计的研究得出错误的结论。2 统计方法上常见的一些问题

2.1 t检验和方差分析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在医学科研中许多数据并不服从正态分布,有时可以从文章的数据中看出。例如某研究者为确定老年人围手术期头孢唑啉纳的合理用量和用法,研究人员对老年人和60岁以下者的头孢唑啉纳药物动力学特征分别进行了测量与比较,部分结果见表1。研究者依据P值认为两组在a、b两项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这个结果显然忽略了t检验的应用前提,因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年组的变异相对较小,而60岁以下组的变异很大。由于无法得到原始数据,因而不能进行严格的正态性检验,但我们可以依据统计学处理的经验判断,如果所有观察值都是正值时,测定值服从正态分布,则一般来说,标准差不会大于均值,更不会是均值的若干倍。因为标准差是正态曲线上拐点到中垂线“X=μ”的距离,曲线左侧观察值X的变化范围为[0,μ],故s应≤μ,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有抽样

误差,s接近x或稍大于x也有可能出现,但s不应是x的若干倍。表1中60岁以下组的b指标的s远远大于x,因此根据经验,可以认为60岁以下组的b指标不符合正态性的要求。经方差齐性检验得a指标的F=912.43,P<0.05,同样b指标的总体方差也不满足齐性要求。在两项前提不成立的情况下,使用t检验显然不合理,类似问题在医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表1 两组患者头孢唑啉纳药物动力学参数比较略)

2.2 误用t检验分析重复测量设计资料

重复测量是指对同一实验单位(如人、动物、样品等)的某些观察指标在部分条件改变的前提下,进行多次重复观测,这种数据在医学科研和临床观察中十分常见。例如,给住院病人用药后,在若干时间点测量其血红蛋白的数值;在动物实验中,对小兔进行缺氧处理后,定时测量其体内磷脂的含量等。对于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在医学论文中常常误用t检验或一般的方差分析(如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等),由于t检验和一般设计的方差分析要求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相关性,而重复数据之间不满足独立性的要求,故应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如“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如某研究者观察大豆黄酮对SP2/0肿瘤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在大豆黄酮组中,加入[ 3 H]TdR后0.5、1、2和4h分别测量Cpm值。每次试验设空白对照,每个大豆黄酮剂量均设一式3份,结果取平均值,见表2。作者用t检验得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认为大豆黄酮作用于肿瘤细胞后,其[ 3 H] TdR掺入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抑制率呈下降趋势。这个结论显然存在问题,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肿瘤细胞数目的变化有较强的自相关性,而且资料和设计类型都不满足t检验的要求,因此统计学结果是不可信的。这个例子实际上是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资料,应采用相应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对重复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常采用轮廓分析(profile analysis)[1],轮廓分析通常进行组间相似性或平行性、组间平均水平差异显著性和组内条件变异显著性三个方面的假设检验。轮廓分析的相似性检验等价于多元方差分析的组间因素与组内因素间交互作用的显著性检验。表2 大豆黄酮对SP2/0肿瘤细胞DNA合成影响的时间效

应关系(略)

2.3 顺序变量的χ 2 检验

χ 2 检验是定性资料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统计方法,但在医学科研论文中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错误:资料的条件不满足公式的要求盲目套用公式;对列联表中的定性变量的性质不加以区分导致统计分析方法的误用;用χ 2 检验分析一切列联表资料等。

2.3.1 临床疗效的比较

如两组有效率的比较,用四格表χ 2 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按疗效分成多个等级,如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和死亡5个疗效等级,则目前常用的Pearsonχ 2 检验不能说明疗效的好坏。因为Pearsonχ 2 检验只能检验结果是否均衡而不能检验两组疗效是否有差别,正确的统计方法可用秩和检验和Ridit分析等。

2.3.2 双向有序且属性不同的R×C表资料及其统计方法的选择

见表3,研究眼晶状体浑浊度与年龄之间关系,因为两个分组变量“年龄组别”与“眼晶体浑浊程度”都是有序的,且属性不同。此时,不适合选用χ 2 检验分析资料,因为χ 2 检验与两个变量的有序性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应该用与两个变量的“有序性”有联系的等级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或线形趋势分析等。表3 眼晶状体浑浊度与年龄的关系(略)

2.3.3 双向有序且属性相同的R×C表资料及其统计方法的选择

见表4,此时,研究目的是要考察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故不适合选用一般的χ 2 检验分析资料,应采用与两个变量的“有序性”有联系的一致性检验(或称Kappa检验)。表4 两方法检查室壁收缩运动的符合情况(略)

总之,不应把χ 2 检验视为分析R×C资料的万能工具,应根据R×C表中两个变量的性质、分析目的和理论频数小于5的格子数的多少,选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

2.4 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

在实际科研工作中,若应变量是随自变量X的变化呈线形趋势变化,且X是能够准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每一个X值的分布呈正态分布,则这种依存关系可用直线回归方程来描述,统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回归系数b进行假设检验。若专业上不能区分应变量和自变量,研究目的只是想了解两变量间直线关系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且两变量的分布均呈正态分布,则属于直线相关分析的范畴,统计分析主要是对相关系数r进行显著性检验。在医学科研论文中,回归与相关分析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种:①回归与相关的概念不清,研究目的是回归分析,却计算了相关系数,研究目的是相关分析,论文中却报告了回归方程。②只关心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是否有显著性,而不关心相关系数的大小有无实际意思。当样本量达到400时,即使r=0.1,也会得出P<0.05的结果。但r=0.1说明X和Y之间的关系仅有1%能够用线形关系来解释。应注意,通常r 2 >0.25,相关系数的数值才有实际意义。③对相关系数不做假设检验,凭数字大小下结论如r>0.70即认为有相关。其实,当样本量很小时,即使r较大(r=0.75),也可能无统计学意义。④盲目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有时将曲线关系误认为直线关系。避免此类错误的正确做法是,先将变量X和Y作散点图,确认有线性趋势后再计算直线方程。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

3.1 差别有统计意义的表达

统计分析的结果是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一种推断,是指在现有样本统计量的基础上有理由拒绝无效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的一种统计推断。只能得出两组总体参数不相等,而不能说相差很大,统计分析得不出差别的大小,因而结论不能说“有明显差异”或“有显著差异”,而正确的描述应当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等。如果要比较两组总体参数的差别如何,要对两组参数的可信区间进行观察后才能得出结论。

3.2 P值的表达

一般在医学科研论文中最好应该给出P的具体数值 [2]。如果有的统计软件在资料处理时只给出假设检验的结果而没有给出具体的P值,在文章中应注

临床科研课题设计 第3篇

关键词:医学科研,顶层设计,恰玛古胶囊,FOLFIRI

大部分的科研课题都不是靠某一两个部门的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而是需要不同领域、多学科、多部门的共同协作完成。这不由让笔者想到一个最近常常听到的名词: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源于“系统工程学”,其字面含义就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蓝图”, 其两大要素是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目的是确保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按图施工”,避免各自为政,造成工程建设过程的混乱无序[1]。

如今,顶层设计这一概念已经被运用于多个领域,而将其引入医学科研领域则是至关重要及必要的。目前,我国部分医学科研的发展方向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战略性指导也略显不足,科研的投入与产出失衡,很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对这部分医学科研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将分散在医疗机构、高校及企业单位中的科研力量联合起来统一调度,重组和优化科研力量及医学资源的分布。

1 科研顶层设计的三个环节

科研顶层设计包含三个环节:提出科研的总体目标和研究方向;科研过程的组织实施;科研质量控制。现分述如下。

1.1 科研总体目标和研究方向的提出

首先必须基于对疾病有全面、深入的认识,选择疾病负担大,即对健康的危害以及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程度大的疾病进行研究。这需要依靠科技管理者以及一线的高水平科技专家,如两院院士、973、863专家等设计出高质量、可行性强的重要领域项目群。在此层面,医疗信息的获得尤为重要。国家对医疗及科研的宏观调控必须以完整并正确地掌握医疗信息为前提[2]。然而很多医疗机构都是采用“自下而上”自报信息的方式,难免有部分医疗机构会使用趋利避害、避重就轻等策略来应付国家的信息要求,从一定程度上使国家难以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使制定的科研方向存在一些偏差。因而需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以政府主导、责任追踪和信任重建为根本要素,在政府、医疗服务机构和医药企业三大主体之间的信息输送、互动交流的信息网络,彻底改变医疗服务市场供需方信息不对称的结构,真实反映医疗服务领域的重大变革[3],确保国家获得真实的医疗信息,从而“自上而下”做出正确的决策,也就是医疗信息的“顶层设计”,是科研设计的重要前提。其次,在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制定国家层面的行动纲领,较为成功的代表如美国的《健康美国人2010》,针对国民最主要的、可防治的健康威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健康发展战略目标。如它的两个目标: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期限;缩小健康公平差距。它还制定了28个更加细化的目标,如目标3是降低癌症发病率和癌症相关疾患;目标6是促进残疾人的健康和减少残疾者伴发疾患[4]。我国通过基金等运作来整合、优化全国医学科研资源是较为合理的方法。

1.2 科研过程的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在国家制定的科研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申报。临床科研设计中最核心的是医生的思维。临床医生应及时将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转变为科学问题,并提出科学假说,在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实用性的平衡中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采用系统综述、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主流研究类型进行课题设计。

(2)科研实施过程中需要转换思维,采用跨学科进行合作,将分散在各地的杰出的科研力量和科研资源有效联合起来统一调度,各展所长。顶层设计通俗地说就是“顶层”经过周密详细的论证把科研项目和实验规划设计好,“下面”照着去做。通过顶层设计不仅能明确研究重点和方向,更能将任务层层分解细化,使负责实施的各部门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各部门除了需要认真完成各自的职能对自己负责之外,更需要对协作部门负责,科研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或者延误,都会影响到其它部门甚至导致整个研究功亏一篑。

(3)科研成果的鉴定及申报,强化监督职能,杜绝编造及篡改数据、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统计工作者在科研中的职能绝非“处理”数据,而是在课题设计之初负责实验方法选择、样本量估算、数据统计方法选择等,课题实施过程中充当“第三方”负责随机化、随机序列隐藏等,课题结束时负责数据统计及数据真实性的监管。

1.3 科研质量控制

科研的各个环节从课题设计、实施到成果申报都需要质量控制。引入“科研信誉”的参数,因为即使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至少有1/3的项目已连续2~3次获得经费支持后却未能获得研究预期成果。对于那些科研信誉相对缺失的科技工作者及部门,国家应予以警告,使其难以再次从国家科研经费中得到支持。相反,对于信誉良好、项目完成优异的科技工作者及部门,应给予激励。

了解顶层设计的理念,就能在课题设计之初准确把握“主流”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投入人力、物力;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展所长、互相监督,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使科研过程更顺利,且结果更加真实可信。

2 医学科研案例分析

新疆乌鲁木齐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恰玛古胶囊干预大肠癌FOLFIRI方案所致腹泻的临床观察”(编号:Y111310030),研究观察新疆维吾尔医常用草药(维药)恰玛古胶囊,预防大肠癌患者因FOLFIRI方案化疗所致迟发性腹泻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本研究统筹及分工为:方案设计由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主导;伦理审查由不同领域专家及1名专业法律工作者严格把关;样本量的计算、随机序列产生及随机序列隐藏、统计分析由“新疆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统计室专业统计人员指导并协作完成;试验用药恰玛古胶囊统一委托柯坪县圣泉实业保健品有限公司加工以确保质量合格;所有病人标本均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已通过ISO15189认证)化验,并专人专项记录;入组病人及化疗方案选择标准均由资深临床医生评定等。

“恰玛古胶囊干预大肠癌FOLFIRI方案所致腹泻的临床观察”的设计思路如下:在《2011年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指南》中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第7项:人口与健康领域第2条:恶性肿瘤的防治;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计划,第3项: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方面第3条:中药民族药的创新药物研制。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居第3位[5],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可高达30/10万~50/10万[6],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升高,目前作为我国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在大肠癌的治疗中目前以手术、化疗、靶向治疗为主,而传统医药包括维吾尔医药在化疗解毒、增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据此,本课题组设计以大肠癌FOLFIRI方案化疗所致迟发性腹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维药恰玛古胶囊进行干预,观察其疗效并研究其机制,如图1所示。

本课题在设计之初就遵循“顶层设计”原则,选择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来研究;课题主持人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工作,对大肠癌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并敏锐地将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转变为科学假说,试图用具有新疆特色的民族药来弥补现代医学中的薄弱环节,符合国家主流研究方向;由专业统计工作者协助实验设计,采用证据级别较高的主流研究类型,因而本课题顺利获批并通过伦理审查。在课题运行过程中,由专业临床医生严格按照入组条件选择入组病例,由统计教研室充当第三方负责随机序列产生及随机序列隐藏,标本检测及实验药品均由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任务细化并多方合作,使得课题顺利进行,目前课题处在收集病例阶段。本课题从设计到实施,处处体现“顶层设计”的思维并从中获益良多,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目标,培养了系统思考能力,由此出发逐步实现团队科研工作的提升与拓展。

3结语

尽管世界科学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的产生都是科学发现和创造,而并非是“设计”出来的,但是顶层设计能设计出一种制度、甚至一种文化,一种能孕育和培养科学家的优良土壤。通过顶层设计,能发现真正对科学感兴趣的科研队伍人才,更能为他们创造出优良的环境和完备、便利的条件,让科研工作者能安安心心地专注于“学问”,不骄不躁,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及创造力,这样中国的科研才能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什么是“改革顶层设计”[J].中国科技术语,2011(2):37.

[2]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1.

[3]王晓玲.我国医疗信息化顶层设计模式的逻辑与构建——新医改背景下理念和体制的创新[J].学术交流,2009,188(11):116-119.

[4]王广民,林泽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典型特质及培育政策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7):186-189.

[5]PARK IN DM,BRAY F,FERRLAY J,et al.Global cancer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 lin,2005,55(2):74-108.

临床科研课题设计 第4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目前迫切需求眼科学高层次人才。眼科临床型研究生是将来医疗服务队伍中的重要力量。针对眼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眼科中心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实践经验,对眼科学临床型研究生临床与科研能力的协同培养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高眼科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眼科医学研究生;科研;临床;协同培养

Exploration of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ie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Medical Postgraduate of Ophthalmology

DONG Ning, XIAO Li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re is an urgent demand for high-level personnel of ophthalmology. Clinical graduates of ophthalmology are important groups in medical service in the future.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postgraduate culture of ophthalmology, combined with our own experience in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we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of cooperative training of clinical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 of ophthalmology.

【key words 】 medical postgraduate of ophthalmology; scientific research; clinical abilit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74-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对医学人才需求的扩大,医学人才的培养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连续扩招使研究生的数量成倍增长,虽然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学生求学深造机会以及培养高层次人才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研究生的来源及水平的不同,使研究生结构也发生改变,给眼科研究生培养带来新课题,尤其是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1]。

一加强眼科学临床型研究生临床与科研能力协同培养的必要性

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医学研究生毕业后应具备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习、就业环境、科研经费、导师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临床型研究生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临床学习和工作中,虽然他们一般具备较高的临床操作能力,但是对科研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科学思维及科研创新能力往往达不到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因此眼科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应主要包括临床专科学习和学位科研论文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要培养出既能掌握处置病人的技能,又能开展临床科学研究、指导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素质的两栖复合型人才。这对我们缩小我国临床医学研究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我国医学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对眼科学临床型研究生临床与科研能力协同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 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医德

医德是医生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是每位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医学研究生作为未来的临床工作者,是将来医疗服务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医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时,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医德过程中起到榜样作用,导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在各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培养出为医学科学事业献身和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研究生。

(二) 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培养

1. 加强眼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本科教学中,眼科课程大都被安排在第5学年,此時正是临近考研或毕业找工作期间,学生无暇过多顾及眼科学课程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突击记忆,未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眼科理论知识。因此,由应届本科生考上的眼科硕士研究生的眼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普遍比较薄弱,对其今后临床工作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很大限制。所以,在硕士阶段必须通过大量阅读专业书籍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下大力气强化眼科学基础理论的学习[2,3]。

2. 加强英语的学习

英语在眼科的科研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从文献资料的查阅、论文的撰写和国际学术交流,处处涉及到英语的应用。尽管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从小就开始系统的学习英语,包括听力和口语,同时通过大学本科期间的系统学习,应该说基础比较好,但大都是以公共英语为主,专业英语词汇量少,尤其是眼科专业英语词汇更加不熟悉。所以要鼓励研究生通过大量阅读眼科英文文献以及原版英文眼科教材,增加专业词汇量,熟悉专业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大部分研究生具备阅读本专业相关文献的能力,充分了解眼科学国内和国际的新进展,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撰写英文论文,向国外英文杂志投稿,在文章的修改中不断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为未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 临床能力培养

眼科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将其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眼科医生,因此,临床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研究生教育的重点。

1. 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医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眼科学也不例外。眼科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有其独特性,另外眼科与其他临床学科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其专科检查、诊断和治疗手段大多具有特殊性[4]。学生入科后,科室会安排大约三个月时间在门诊和检查室学习眼科基本操作,包括查视力、验光、测眼压、裂隙灯检查、直接和间接眼底镜检查、前置镜、房角镜和三面镜等检查。

虽然书本上对各种检查设备的实际应用有介绍,但是很少阐述检查操作的细节和技巧。从临床工作经验来看,根据不同的病患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在实践中不断产生并解决新问题,从而逐渐积累相关经验。比如裂隙灯有直接焦点照明法、间接照明法、后发射照明法、弥散照明法、镜面反光照明法、角巩膜缘散射照明法等多种检查。另外,由于眼科的许多诊断和治疗是与大量的辅助检查分不开的,眼科各种检查是进行诊断与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必要手段和工具,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这些基本功,眼科的医疗工作就无从开展。因此,科室会安排具有一定经验的带教教师传授眼科常规检查仪器的特点、使用方法、结果判断和描述等,使研究生了解和熟悉视野、眼科A/B超、視觉电生理、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脉络膜血管造影、OCT 等眼特殊检查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另一方面,由于眼科是手术科室,对医务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在研究生进入住院部培训和实习前,通过上级医师手把手的带教,使他们熟练掌握冲洗结膜囊、泪道冲洗、剔角膜异物、球结膜下注射、球后注射、霰粒肿切除等基本治疗方法,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上基本技能训练,均由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进行指导,同时在培训期结束时进行考核。

另外,近年来,患者对自身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对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因此,在门诊轮转期间,研究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与患者直接接触,他们大部分经过本阶段均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5]。

2. 培养研究生的感性认识

研究生通过眼科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对眼科的各种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在临床上眼科疾病的治疗需要进行手术,因此培养研究生对手术的感性认识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眼科中心要求每一位研究生在进入住院部培训前,要集中观看手术录像,通过这个阶段的培训,要求研究生熟悉手术过程,并由带教老师讲解录像中的具体手术步骤以及每一步的注意事项和手术的要点,使研究生熟悉手术步骤中的每一个细节,为将来的临床实践中打好基础。

3. 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研究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临床技能后,可进入临床工作,进行亚专科的培训。每一位研究生病房安排1年的学习,亚专科的时间是基于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进行安排的,一般研究生先安排进入自己导师的医疗小组进行临床学习,为今后的临床科研打好基础。所有的研究生由高年资具有讲师职称的主治医师直接管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管理病人,包括书写病历、分析病情、术前谈话、术中协助、术后处理等。通过这样的锻炼,掌握眼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原则以及药物使用、操作技术等。另外,科室定期安排各亚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对研究生进行针对性培训,解答他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巩固研究生对眼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科室每周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大查房,对疑难病例进行病例讨论,要求每一位研究生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病例汇报,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将在短时间内对疾病得到系统的掌握。

另外,我们建立了一个的学科间的轮转制度,在一年的临床学习中,要求每一位研究生在眼科相关临床科室进行轮转,包括内分泌科糖尿病治疗中心、影像医学科各一个月,全面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临床诊疗技术及学科间的联动,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眼科显微手术技能的训练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绝大多数内眼手术和部分外眼手术都是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显微手术操作是眼科医师临床工作的灵魂。在医疗诊治中我们决不允许以病人作实验,练手术,要提高眼科手术技能则必须进行动物实验。我们要求每一位研究生都要系统的进行动物眼的显微手术操作训练,在显微镜下多练习,找到感觉,逐步适应。然后,在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师指导下逐步进行临床操作,如显微手术时在显微镜下帮助冲水、止血、剪线等常规操作。当研究生熟悉显微镜的性能和镜下操作后,可以进行显微镜下结膜角膜拆线、结膜角膜伤口缝合、翼状胬肉手术、构筑内眼手术的切口等临床操作。

(四) 科研能力培养

与综合性大学或基础医学的研究生相比,临床医学院研究生掌握较多的临床知识而科研意识比较淡薄,科研理论基础薄弱,实验室工作陌生及动手能力较差等。如何培养既有高超的临床诊治水平,又具有较高的探索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呢? 我们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 加强科研兴趣的培养和引导

眼科研究生与普通住院医师不同,在保证临床技能实践的前提下,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眼科临床研究生刚开始大都科研意识不强,此时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我们中心通过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课题组讨论会、科室学术交流会等,多方面启发、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开阔学生视野。

2. 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中心根据学科科研目标和方向,要求研究生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就制订学习计划,尤其要求熟练应用文献检索工具,扩充眼科英文词汇,大量阅读英文文献,这样增强了研究生的综述写作水平、论文写作能力和课题答辩表述能力以及培养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熟悉本学科国内外进展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在选题阶段导师必须和研究生共同探讨所选课题,激发其科学思维,导师要认真对研究生课题的新颖性、理论上的可行性、现实的可操作性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对课题进行把关。另外在课题实施前,要进行公开的开题报告。这样的过程有助于研究生在今后的科学研究方面有更大的发展。

3. 实验培训与操作

我们中心采用集中培训的方法,由实验指导老师或上一届研究生进行示范并指导常用的实验操作,整个培训安排在研究生进实验室前一个月内完成。学生根据所安排课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学习实验技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另外,导师要认真指导研究生预实验,检查实验方法和结果并发现和提出问题,严格要求研究生锻炼其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在反复的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4. 撰写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位论文的质量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衡量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导师应帮助研究生理清写作思路,抓住写作重点和行文的逻辑性。研究生要学会医学论文写作的格式与方法,积极进行写作训练,不断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用规范化的学术用语来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培养科学严谨的学术风格。

综上所述,眼科学临床型研究生,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自己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只有临床与科研能力协同培养,才有可能将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培养成为未来的“临床医学科学家”[6]。

参考文献

[1]杨世茂. 探讨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的协同培养[J]. 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882-884.

[2]赵桂秋,张京芬,车成业.浅谈眼科研究生的阶段培养要点[J].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12-113.

[3]柯晓云,陈慧. 眼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初探[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4):472-474.

[4]梁皓,严宇清,衷昕.眼科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的探讨[J]. 广西医学,2006,28(5):766-767.

[5]张颖.浅谈眼科低年资住院医师临床培养的思路和见解[J].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2):330-332.

临床科研课题设计 第5篇

课题申报要求

一、申报范围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的课题,围绕基地重点病种研究中难点问题,面向行业内外有关单位公开申报。

二、申报要求

(一)研究目标和内容

申报课题要依据指南的内容,针对基地重点病种研究的具体问题,制定合适的研究内容与可行的技术路线,提出确切的考核指标。

(二)申报单位

1、申报单位应是中国大陆内具有中医药科研条件和能力的实体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多单位联合申报需明确牵头单位和课题负责人,单位间要有明确分工与合作协议。

3、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曾经承担过相关的研究课题,能够提供研究所需各种保障条件。

(三)申请人

1、课题牵头人必须是实际主持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年龄不超过60周岁;在读研究生、博士后(不包括在职研究生)不得作为牵头人。

2、每人只能牵头申报1项,参加不能超过两项;目前正在主持省部级以上重点项目的不得作为牵头人申报。

3、牵头人承担过2004-200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其验收结果为“撤销”的负责人不得申报。

(三)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受理:

1、不符合申报指南的内容要求范围;

2、申报人或单位不符合申报条件和资质;

3、申请书编写不符合规定格式;

4、申报手续不完备,不符合规定申报程序。

三、申报程序

(一)填写《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申请书》。《申请书》全文打印并提交一式5份(A4纸打印、普通装订),经申报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按照规定的时间,连同申报书电子版上交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的科研主管部门。

(二)初审报送。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进行初步审查后,对申报课题进行择优推荐,以正式文件统一报送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我司不受理个人直接申请。

四、申报时间

请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局直属单位务必在2012年6月18日(周一)17:00前(以我司签收为准)将正式文件、课题申报书和《推 荐项目汇总表》报送至我司中医科技处(基地办公室),同时将电子文档发送至jdb@satcm.gov.cn。

五、其他说明

(一)课题申报材料均不退回,由我司统一处置。

科研课题设计逻辑方法归纳 第6篇

逻辑方法包括的类型有:、类比法、分析与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作为科学认识的方法,通过一般进一步认识个别的主要思维方法就是演绎;由个别认识一般的思维方法,就是归纳;而通过个别认识个别、或者通过一般认识一般的思维方法,就是类比。演绎、归纳和类比,都是科学认识中最为广泛应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归纳法

1、概念:所谓归纳,是指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逻辑推理方法,即通过对一些个别的事实进行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一般的公式、原理和结论。

2、科学归纳法的五种形式:1 求同法2 存异法3 共用法4 共变法5 剩余法

3、简单枚举法的优点:在于用起来方便。缺点:在于归纳得不完全。

4、完全归纳法的优点:在于结论是可靠的。缺点:在于结论没有超出前提的范围。

其中共用法是存异法和求同法的结合,共变法和剩余法是求同法和存异法的引申和补充。因此,最基本的方法是求同法和存异法。

演绎法

1演绎法同归纳法相反,是指从已知的某一些一般公理、原理、定理、法则、概念出发,从而推论出新结论的一种科研方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推理方法。演绎的局限:1 不在于发现,光靠演绎法不可能在科学上取得较大进展。2 推理的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前提的制约。(四概念)3 孤立的演绎本身不能正确的反映不断变化着的客观世界。归纳方法不可靠,但能获得新知识,由归纳可上升到普遍命题,演绎推理可靠,但一般不能获得新知识,结论已蕴含在大前提中。

3演绎的作用: 1 可以把有关的科学知识合理的联系起来,想出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2.是作出科学预见的一种手段。3 是发展假说和理论的一个必要环节,能为科学知识的合理性提供逻辑证明。4 对于人们进行各项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5 对于反驳错误的理论学说也有重要作用。

4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大前提是一般事理;小前提是论证的个别事物;结论就是论点。演绎的条件:

1、前提必须真实

临床科研课题设计 第7篇

(一)研究内容

1.模拟喷泉的原理。

2.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对喷泉实验的影响。3.吸收液的作用,吸收液的使用有何要求。4.喷泉的颜色、装置的改进。(二)研究目的

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信息处理、实验设计及操作的能力。

2.了解喷泉形成的原理,熟悉一些常见气体的溶解性,能解决喷泉实验装置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3.初步掌握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结果处理→得出结论。〖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力。(三)研究建议

1.查阅资料,处理信息,明确模拟喷泉实验形成的条件。2.探讨化学模拟喷泉实验的原理:

运用力学知识,分析受力情况,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说,明确原理。

3.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气体溶解性大小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建议设计三个方案:

(1)易溶于水的气体(NH3)。〖这些栏目可能对您有帮助: 免费课件下载|[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试卷下载]|[优质课视频]|[说课稿]|[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中考复习资源]|[高考复习资源] 〗

(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CO2)。(3)难溶于水的气体(H2)。

4.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吸收液是否存在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像O2、H2S、C12等气体,不用其他吸收液,仍用水可否形成喷泉,研讨装置的改进。

5.设计方案,采用不同的试剂(或药品)研究喷泉的不同颜色。

6.将材料进行汇总,加以讨论,在班级举办化学模拟喷泉实验设计晚会,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对设计的各种装置原理采用竞猜的方式,增加晚会的气氛,巩固所学知识。

各位同学:你们好!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研究进展 第8篇

1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含义

护理科研是用科学方法反复探索、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 直接或间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3], 护士科研能力具体包括科研选题、立题、医学文献检索、阅读及论文撰写等能力[4]。

2 临床护士科研水平的相关研究进展

2.1 国内外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现状

20世纪初美国便开始培养护理研究人才, 通过改革护理教学内容, 建立标准化的护理课程体系, 率先发展护理高等教育, 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5]。1972年, 英国护理委员会明确指出护理专业是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国外研究显示, 45%的临床护士觉得自己没有信心来开展完成一项科研活动, 80%的临床护士表示护理科研属于他们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有3/4的护士曾阅读科研论文, 但当提及科研技能和资源的使用, 29%的临床护士不知道该如何检索需要的文献, 39%的护士不能对现有文章做评判性思考, 甚至有62%的护士不知道做科研时有什么数据资源可用。护理科研和临床实践之间的代沟大大存在, 因此, 临床护士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去实施科研的进程[6]。相较于英美两国,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 从护士就业需求而言, 护理操作动手能力为首要条件, 护理科研需求并不突出[7]。护理科研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后, 国家教委在1987年提出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具备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8]。方汉萍等[1]的研究显示, 教学医院护士科研能力现状处于较低水平。基层医院护理科研水平更是落后薄弱, 护士学历较低、对科研的认识不够、经济投入少、缺少科研骨干等原因对护理水平的提高造成很大影响[9]。目前, 我国临床护士接受科研知识的方式多是通过参加学习班、听讲座等形式, 这种授课形式为短时间大量授课, 效率不高, 长期高效地专门针对护士科研而进行的培训相对较少[10]。

2.2 临床护士开展护理科研存在的相关问题

经调查显示, 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护理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英语水平制约查阅范围、无外出学习或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院内很少有讲座或学习班对此培训[11]。护士缺乏科研意识和自信、护理科研知识欠缺、网络文献检索能力不足、统计学知识缺乏。目前的护理本科及以下教育未能很好地将文献检索、计算机、外语等相关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研究表明, 临床护士做科研的障碍主要存在于, 科研相关知识掌握太少, 又因护理工作存在分级、年资、倒夜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临床护士科研意识比较薄弱, 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与方法大范围地培养临床护士的科研意识, 为其提供各种鼓励与建议[12]。另外, 临床护士的科研结果未能很好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缺乏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在临床工作中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科研以及没有时间来阅读文献也是临床护理科研的绊脚石, 主要原因就是护患比例的失调, 医院护士太少, 护士大都繁忙地穿梭在病房里。大多数护士表示曾主动或被动地参加过科研活动, 但很少有人真正对科研感兴趣, 也很少愿意在临床实践中展示出自己的科研成果[13]。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大环境下, 临床护士缺少正规的护理科研的培训和展示, 他们没有自信能独立开展自己的研究[14,15], 主要表现为对掌握科研技能和科研知识没有信心。一是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的限制, 缺少研究的经验和技能;二是医院管理者的支持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 ;三是缺少可用的资源 (包括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期刊等方面的资源) 。一个好的科研环境应包括三要素:支持、合作与公开, 一个临床护士要成功地开展护理科研需要从知识、资金和时间上得到充分的支持[16,17]。

2.3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提高策略研究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 发现近5年内关于护士科研水平的调查性研究较多, 而针对护士科研能力的提高策略的研究较少。国外文献指出, 促进临床护士积极参与到科研中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18], 让所有的临床护士都掌握科研技能和知识并参与到护理科研中来不太现实, 临床护士普遍缺少科研意识, 缺少发现临床科研的意识[19], 要通过一些措施来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意识, 为临床护士提供参与护理研究项目的机会, 并公开研究过程, 可以很好地鼓励新入门的护理研究者[17], 成立并发展护理研究委员会、研讨会、杂志期刊俱乐部, 通过报刊来更新研究技能, 及时更新研究过程的相关知识, 是提供护理研究相关知识的良好平台[20], 通过给予内部基金支持临床护士个人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创造一些与护理研究相关的兴奋点, 给临床护士创造自身职业发展的机会, 培养临床护士的科研兴趣, 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开展研究课题, 并保证资金得到支持, 最终帮助临床护士提升护理科研技能[18]。李小红[21]在研究中指出, 通过调查护士的科研意愿和能力, 成立护理科研团队, 进行人员培训并实施奖励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医院护士的科研能力。医护共同成立科研小组, 开展科研活动能使护士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显著提高[22]。赵杰刚等[23]认为, 实施科研教育计划 (集中授课、小组活动和演讲相结合) 能有效提高护士的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研究表明, 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 能提高护士信息素质能力, 如文献检索、护理论文写作指导等[11]。开展兴趣小组和读书报告会可有效提高临床护士科研热情和科研水平[24]。

2.4 我国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提升策略总结

2.4.1 医院管理者支持

科研资源支持:购买数据库、提供优越的信息教育环境;科研人员培训:定期进行针对护士的科研培训、培养护士掌握各类信息资源和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技术、开展各种科研交流活动, 积极开展并落实循证护理;科研规章制度:制定科研相关要求, 并奖励有科研成果的护士;人员配备支持:增加医院护士数量, 为临床护士创造离开病房的时间和空间;人员管理支持:根据护士学历高低、临床技能水平、科研技能水平等因素将护士进行分级, 将护理工作进行对应分级, 激发临床护士提高自我的潜能。

2.4.2 科研骨干的带领

首先, 要建立一个护理科研的起点, 适合于零基础的临床护士, 启发护士找到合适的科研观点, 之后加以课程的培训, 实际演练查阅国内外文献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培养护士对科研的良好态度及兴趣。其次, 多举办护理科研学习交流会, 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帮助大家进入角色, 积极展现自己的科研成果。最后, 给护士提供离开病房的时间, 让他们有时间参与进来。培养他们对护理的兴趣及做科研的良好动机, 授课过程应该安排合理, 避免金额过多及时间过长, 应该保持短时高效的节奏, 让护士真正地受益。

2.4.3病区护士长及科室主任的支持

首先, 给临床护士提供文献阅读的资源和时间。其次, 加强循证护理及循证医学的落实与学习, 让临床护士养成查阅最新护理信息的习惯, 培养评判思维能力, 而不是日复一日, 按部就班。最后, 制定科室相关要求与制度, 奖励有科研成果的医生和护士。

2.4.5 科研资金的支持

护理科研作为一门新形式的学科研究, 常常由于经费较少等原因导致研究无法开展, 资金的充分提供将会促进护理科研的进行得到保障。医院及科室制定相关规定, 对于有意义的护理科学研究项目, 不论团体还是个人, 给予资金支持, 并报销论文出版版面费。

2.4.6 护士自身素质培养

在我国卫生系统中, 护士属于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的专业,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迅速发展, 临床护士要注意培养自身职业发展, 积极追求进步, 提高英语水平, 熟悉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技能, 提高信息素质, 学会将临床经验上升到研究, 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培养科研意识及科研诚信, 提高自身护理科研的能力。

3 小结

上一篇:个体工商户缴纳什么税下一篇:白杨礼赞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