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2024-09-01

10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精选10篇)

10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第1篇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第二课时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1、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活动一:

★父母擅自翻阅子女日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如何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①父母翻阅子女的日记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子女并非父母的附属物,其人格独立。法律保护公民的通信秘密和通信自由,子女的日记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父母也应当尊重子女的隐私,树立隐私意识,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破除传统文化中宣扬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

②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交流,不要激化矛盾,互相尊重,问题一定会解决。

(1)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

①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

活动二:

★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肖肖公开好朋友荣荣的日记内容,其行为侵犯了荣荣的隐私权,同时也是没有责任和不讲信誉的表现,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尊重他人隐私,要强化责任和信誉意识,亲人、朋友之间分享一些秘密是基于彼此的信任,所以应当为对方保守秘密。

②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活动三:

★上述行为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是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 ★选择其中两三项进行剖析。

①在银行柜台前设l米线,进他人房间先敲门,这些行为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

②我们的习惯用语你多大了?你多重?谈恋爱了吗?每月收入是多少?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因为有人曾将厂里的产品藏在厕所里,所以工厂在厕所安装监视器。以上行为是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

③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听,是合法行为。

分析

①在银行柜台前设1米线是保护银行客户的账户安全的行为,防止由于办理存取款等业务的客户之间由于排队距离太近而造成客户银行密码被窃取等事件的发生,保护了客户的储蓄秘密的隐私安全。

②进入他人的房间要敲门,这是尊重他人生活安宁不受干扰的表现,这样不仅可以告知他人有人来访,而且也做到了非经他人允许不干扰他人的私人空间的要求。

③我们的习愉用语,网站出售客户信息,工厂在厕所安装监视器,这些行为都是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

④警方对于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听是合法行为。虽然犯罪嫌疑人的隐私也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但是公安机关出于侦查需要,经过法定程序进行的监听是法律保护的行为。

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2、依法维护隐私

活动四:

★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松如此委屈、痛苦?小旺的想法有道理吗?

★你希望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

①小旺的理由不合法。他的行为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因为小松的身世是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义务.即未经他人同意不得传摇、扩散其隐私。小旺在班上传播小松隐私的行为尽管不是出于故意,但有过失,是侵害小孙隐私权的行为。

②如果你是老师,应当支持小松的请求。因为小旺传播小松被收养的身世,给小松精神上造成很大的刺激,身心受到侵害,所以应当承担其行为造成损害的责任,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1)侵害隐私权表现?

①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

②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

活动五:

★你认为教室里应不应该安装监视器?

★对于银行和超市安装监视器的现象,你怎么看?

在教室安装监视器对学生没有构成侵权。因为教室属于公众场所,不属于私人空间,在公众场所安装监视器不侵犯个人的隐私权。但是,在教室安装监视器有其弊病,比如反映出对学生的不信任,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无安全感,有压力等等。因此,在教室安装监视器应慎重,即使安装了,也必须依法使用监控系统中的信息。

银行,超市属于公共活动空间,从行业特点出发安装监视器合理合法。

(2)如何保护隐私权?

①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②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3)如何增强自我保护隐私的意识?

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①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

②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

(4)我们如何处理保护隐私与沟通交流的关系?

能够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10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第2篇

一、视频导课

同学们,在家里,你和家人是否有过网购的经历?眼下,网络购物已经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购物则离不开快递,然而在快递业务中则暗藏着一种交易,一种风险,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风险?

问题:快递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了顾客的哪项权利?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应该尊重和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使自己的隐私不受非法侵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课,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二、新课讲授

(一)尊重隐私是现代道德的要求

在学习课程开始之前,我们首先看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妮妮的烦恼。情景故事一,妮妮的烦恼。“最近一段时间,妮妮发现妈妈对自己上网的事了如指掌,包括她什么时间上网,上了哪些网站,甚至包括她和同学在QQ上的聊天内容。原来妈妈在电脑上安装了一个“电脑家长”的新型软件。妮妮在网上的一些行为都被记录下来,妮妮很生气”。

妈妈利用软件监视了妮妮的上网过程,如果你是妮妮,你觉得妈妈这样做对吗?

师:的确,子女并非是父母的附属品。子女的上网过程,QQ密码是隐私的一部分,父母应当尊重子女的隐私,树立隐私意识,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说,妮妮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她没有尊重妮妮的隐私。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师:我们能够理解父母这样做的初衷都是好的,为了让父母更加了解我们,可以与父母交流,让父母也要尊重我们的隐私。我们也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同学们都听说过台湾影星大S吧?在2011年她结婚了,本来想低调完婚的大S却在网上看到了她铺天盖地的结婚现场图片,这是谁泄了密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她的故事。视频播放。

看完了刚才这段视频,你认为张朝阳做的对吗?你怎样评价张朝阳?

师:张朝阳在未经许可的条件下,公开了好友结婚的图片,其行为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同时也是没有责任和不讲信用的表现。尊重他人隐私,需要我们强化责任和信用的意识。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测试,看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已经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

上述行为中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不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

1、在银行柜台前设置一米线。

2、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

3、因为有人曾将厂里的产品藏在厕所里,所以工厂在厕所安装监视器。

4、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听。

5、进他人房间先敲门。

6、最近一些媒体为宣传捐献骨髓意义,为中国造血干细胞事业作贡献,公布了供患双方的姓名、学校、单位等个人信息。

注: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不属于侵权行为。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人与人之间要懂得尊重彼此的隐私。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许多侵害隐私权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社会道德,甚至触犯国家的法律。那么同学们,你还能举出哪些有关隐私权的事例吗?

师:在书中37页归纳,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呢?

当隐私权受到侵犯时,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呢?让我们再次走进妮妮的故事之二,我想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苹果这么做对吗?妮妮为什么如此生气呢?

师:苹果的行为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因为妮妮的病情是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义务。既然苹果做错了,你认为老师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师:帮助妮妮,让苹果道歉等。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维权的方式与我们上学期所学内容相联系,有诉讼和非讼诉。首先是协商,如果没有成功,接下来应该是司法保护,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赔礼道歉,严重的应赔偿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维护隐私权,我们应该防微杜渐,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我们的隐私,不被他人侵犯。

接下来我们进入妮妮故事之三,妮妮的QQ号被盗。QQ号被盗,这样的事情你是否遇到过呢?妮妮该如何保护自己的QQ呢?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他人窃取呢?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私人信息,在书中我们来了解安全上网知识。学习完隐私权这一课,妮妮知道了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于是想把自己封闭起来,有了烦恼也不再与其他人交流。这样的想法对吗?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隐私权被侵犯而封闭自己,但是在交流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并非所有人都能为你保守秘密。

10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第3篇

城市聚居少数民族就是在城市中聚居生活的少数民族, 其居住形式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从城市居住时间长短来看, 城市聚居少数民族分为世居少数民族和外来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是世代就在这里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 他们长期在城市生活, 与城市融合度较高;外来少数民族主要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城市工作、学习、生活的少数民族, 他们是城市的新成员, 与城市融合度较低。城市世居少数民族与外来少数民族中聚居生活的便被称为城市聚居少数民族。

二、与普通市民相比城市聚居少数民族有何特别之处?

(一) 民族文化的差异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城市聚居少数民族与普通市民之间最大的差别, 主要表现在语言、服饰、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比如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吃清真食品, 普通市民则没有这方面的禁忌, 在城市生活中就有可能发生矛盾, 破坏民族团结;有些少数民族的服饰很有民族特色, 在城市中容易被其他人视为奇装异服而不受尊重。等等文化差异, 都有可能导致城市聚居少数民族在城市生活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二) 社会阶层的差异

因为历史和地理以及自身思想观念等原因, 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受教育程度往往不高, 大多为买卖民族用品、食品的小商贩、体力劳动者, 甚至无业。他们长期居于社会底层, 社会地位较低, 是典型的弱势群体。

(三) 居住结构的差异

分别从城市整体和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角度观察, 会发现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人口规模呈现出一种很有趣的特点:相对于城市的总人口数量, 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明显处于劣势, 但在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中, 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往往处于明显的优势。如果从居民间关系来看, 相对于普通城市居民, 城市聚居少数民族成员间往往具有血缘、姻亲、乡亲的关系, 相互之间联系相对紧密。

(四) 法律保护的差异

基于少数民族的独特性, 法律上有差异的平等保护城市聚居少数民族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针对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法律, 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都强调要充分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给予少数民族特殊的保护。

三、为何要在拆迁中特别保护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一) 拆迁对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冲击

拆迁是为了重新规划, 随着拆迁, 一些社区可能会因此而不复存在, 原有的社区结构可能会被打乱。在拆迁中, 一些民族聚居区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打乱、消失、重建……这是直接观察的视角所能看到的, 但内在的少数民族文化, 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也随着民族聚居环境因拆迁的打破、重构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及变化后重构的居住格局, 很可能践踏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甚至激化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如果不处理好这一问题, 很可能会将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置于面临抛弃风俗习惯和信仰的边缘,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痛苦和不公平的, 对于社会来说也是极其危险的。

(二) 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2005年10月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中, “文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在城市拆迁中, 原有的民族聚居区被打破, 在新的民族居住模式建立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使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保证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因拆迁而受到伤害甚至消失, 维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三) 宪法法律的要求

虽然没有法律规定拆迁中尊重和维护城市聚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作为专门针对城市民族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合理设置清真饭店和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供应网点, 并在投资、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第十九条规定:“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城市的人民政府, 应当根据需要和条件, 设立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馆 (站) 、图书馆。”第二十三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街道, 应当按照城市规划, 保护和建设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物。”第二十四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四) 社会和谐的要求

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组成部分, 城市聚居少数民族与汉族融洽相处, 是城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近些年来, 一些涉及到民族问题事件的发生, 往往是在城市中。而城市拆迁也是城市化中矛盾最激烈的地方, 民族问题与拆迁问题两者结合很可能发展成为极其严重的群体性事件。江泽民说过:“民族、宗教无小事”, 处理好拆迁中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问题不是一件小事, 它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并不是要求大一同, 而是和而不同, 充分的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只有各民族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和谐社会才可能实现。

四、当前拆迁中城市聚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护上存在哪些问题?

(一) 简单使用经济补偿

在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拆迁中, 有些地方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利益, 给予少数民族较高的经济补偿。这的确是一个照顾少数民族的政策, 但简单使用经济补偿忽略了拆迁对于被拆迁少数民族的深刻意义。拆迁意味着破旧立新, 对城市聚居少数民族而言则意味着原有的居住格局被打破。如果仅是简单提高补偿标准, 而忽略对民族餐馆、民族服饰店、宗教活动场所的基本保障和建设, 民族风俗习惯在拆迁中和拆迁后无法得到保护, 一方面这会严重影响被拆迁少数民族的城市归属感, 激化民族矛盾;另一方面是政府推卸了应有的责任, 这个责任即通过具体细致的行政作为来保障城市聚居少数民族在拆迁中有条件保持本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 政府与民间缺乏沟通

政府在拆迁的决策和规划中, 缺乏与民间的有效沟通, 不能及时了解到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诉求, 要么忽略, 要么包办, 这两种做法都是脱离实际的。一方面, 完全忽略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诉求不可取;另一方面, 政府自行包办的做法缺乏有效的沟通, 很可能不被群众认可, 因为政府并不清楚他们真正需要什么, 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

五、如何在拆迁中尊重和维护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一) 健全法律法规

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各城市有必要根据本市聚居少数民族的实际, 健全拆迁中保护民族风俗习惯的法律法规。我认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现有的城市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框架内, 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梳理, 围绕着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保护进行专门的立法, 并将征地拆迁中对城市聚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护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二是在征地拆迁的相关政策、法律文件中增加重点保护城市聚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条文, 让政府在拆迁决策、规划中必须考虑到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确保拆迁中保护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能够有法可依。

(二) 创新城市民族工作, 构建协商机制

传统的城市民族工作重管理轻服务, 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现实, 应该进行符合实际的改革和创新。我认为创新城市民族工作,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强完善社区功能。应该借社会管理创新之力, 加大对社区的重视和投入, 完善社区功能, 根据社区规模和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置方便民族风俗习惯的硬件设施, 例如民族餐馆、清真寺等, 这些可以通过政府投入结合招商引资的方法实现。通过完善社区功能, 极大增强社区的包容性, 维护了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让城市民族工作真正深入民心。

二是构建协商解决机制。解决在拆迁中因民族风俗习惯而引发的相关问题时, 应当从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 抱着以大局为重、充分协商、不激发矛盾的态度, 通过协商来解决。构建协商解决机制, 我认为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听证前置

听证是当今世界各法治国家行政程序法的一项共同的、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制度, 即:一项安排或处置须经相关者对其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质证才能设定和实施的制度。我国目前并没有听证法, 立法法也并未对听证的范围做出规定, 根据当前我国听证会的实践, 一般内容涉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或者对相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益有较重大影响的, 可以举行听证会。房屋拆迁对相关公民包括少数民族群众的权益是有重大影响的, 应当举行听证会, 并保证合理比例的少数民族代表。

2.加强与民族团体、代表的合作

民族团体以及少数民族代表, 是联系少数民族个人与社会、个人与政府的重要力量。一方面他们可以将城市少数民族的诉求反映给政府决策部门, 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减少民族问题的发生, 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在本民族同胞中具有较高的威望, 在维护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起到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城市民族工作应当重视与民族团体、代表的合作, 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 积极听取他们反映的意见, 采纳他们良好的建议, 保障拆迁决策和规划中能够充分考虑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摘要:近些年来, 大量的少数民族走进城市, 在城市定居, 一些涉及到民族问题事件的发生, 越来越多的是在城市中。而在拆迁中, 一些民族聚居区被迫消失、重建, 内在的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在拆迁中可能被践踏, 一方面侵害了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权益,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因此, 应该通过多种措施, 保障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拆迁中能够得到保护。

关键词:拆迁,城市聚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参考文献

[1]李世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民族工作——访全国政协委员牟本理[J].中国民族, 2006, (12) .

[2]吴宗金, 张晓辉.中国民族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3]柳建文.文化的融合、冲突与抗拒:转型时期多民族社区内的族际互动——一项基于新疆伊宁市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9, (5) .

[4]蒋连华.上海对多民族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索[J].党政论坛, 2008, (1) .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学设计 第4篇

1.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找到一些维护自己隐私的有效方法,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权。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能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该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并探索出保护隐私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尊重隐私的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隐私权。

2.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意识。

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3.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本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分别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来叙述——从道德层面看,“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就此进一步强调了尊重他人隐私,不仅要树立隐私意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而且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从法律层面看,“依法维护隐私权”,对此不仅说明了侵害隐私权的具体行为表现,明确了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法律后果和责任,而且还强调了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的同时,指出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应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①我国传统文化中诸如“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这类宣扬人格依附的封建陈旧观念还在某些范围内依然存在;某些人干涉他人私人空间、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搬弄是非、传播他人秘密等陋习有时有发生,这些都会影响个人隐私权的实现。②学生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对很多侵犯隐私的行为不会认识与辨别,甚至对已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侵犯隐私行为不知道用怎样的途径来积极加以维护。③个别学生由于责任意识与信誉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尊重和保守他人的隐私,甚至喜欢打探、议论他人的隐私,并搬弄是非、到处传播,引起人际关系不和谐。

2.学生的需要:①学生有必要了解侵犯他人隐私权的种种表现,尤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高科技产品存在着侵犯他人隐私的危险,以增强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给自己的隐私一个心灵的空间。②了解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以及对侵害他人隐私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帮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隐私权。③引导学生在注重自己隐私权的同时,学会尊重、保护他人的隐私权,这不仅是道德的期盼,也是法律的要求,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很重要——不仅是个人文明修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提升的需要,个人责任意识与信誉意识强化的需要。

三、综合设计思路

1.课前准备

教师:寻找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案例,并制作好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网络)搜索一个有关隐私的故事,并谈谈你的看法。

2.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老师手上拿着一封信,告诉大家,这是写给你们中的某一个同学的,问:“我能拆这封信吗?”“如果我强行拆了,怎么办?”

学生发言后老师引导 引出话题,设疑激趣。

引导:是的,现在一些家长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不去强行拆看孩子的信件,但对于孩子异常表现还是存在一些担忧和不放心。一些同学害怕家长拆看自己的信件,所以干脆不写信。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已成为一种时尚。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情景故事一:“QQ号的密码”

活动内容:用自己拍摄的影音资料——荣荣最近一段时间,一回家就上QQ跟网友聊天,妈妈看到后,她就马上关掉。开学近一个月来,老师反映荣荣学习不是很认真,成绩退步得很快。妈妈对此很怀疑,坚持要看女儿的QQ聊天记录,要求女儿告诉自己QQ密码。

辨一辨:A.把密码给妈妈看;B.不给妈妈看。

[设计意图:影音资料的使用可刺激学生的多官感受,尤其自拍的影音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对生活事例的探讨与辩论,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的感受,活跃学生的思维,在两难问题中学会明辨是非,并做出正确选择。而老师的引导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有效的调节方法,增强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两难问题的能力,最终落实到行动中。]

教师行为:呈现资料,组织辩论,适时地给以引导和点拨。如,逆反心理会给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带来不愉快的体验。

教学建议:本环节的辩论既可从监护人、年龄等角度谈;也可从琳琳保护自己隐私权的角度看,从而引发矛盾冲突,让学生在两难问题中学会明辨是非,尝试做出正确选择。老师也要给以适时适当的指导,这正是为学生提供解决两难问题的有效调节方法,可增强学生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故事二:“我想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

活动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出现——荣荣为人热情,好朋友很多,小雪就给她看了QQ聊天记录。琳琳知道了好朋友的很多秘密,可是她却说“我心中藏不住秘密,很想告诉我的另一个好朋友,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设问:你们说她应该怎么办?

辨一辨:A.告诉别人;B.不能告诉别人。

故事链接——琳琳最终告诉了好朋友真真,真真又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于是……你如何评价琳琳的行为?

[设计意图:作为一个同龄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故事,既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并在故事讨论中明白一些道理,懂得一些法律知识。]

教师行为:呈现故事、设疑启思、组织辩论、适时引导、明理学法。

教学建议:故事层层深入,老师在呈现方式上可以变化。如学生说故事,拍成影音等。在辩论与讨论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琳琳的角度、从朋友的角度、从诚信、责任的角度来说明与处理。

(3)情景故事三:“我需要你的帮助”

活动内容:配以图片或漫画——琳琳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她看到了以下一些生活中可能涉及隐私的问题,请你帮忙判断一下,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不是?并选择两项进行剖析。①“你有过男朋友吗?”“体重多少”“身高多少”……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在求职时遭遇了这样的“拷问”。②“日记教学”,老师要求学生上交自己的日记用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③李某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发现有4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④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法院对其进行了公开审理。⑤妈妈刚要到取款机前取钱,发现有一个人正在输密码,琳琳马上拉住妈妈的手说“……”说说你生活中看到、遇到的有关隐私的事情,或者你已经感受到的伤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可以展现出学生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并从中共享师生双方的经验。一方面通过道德、法律、正面、反面等角度来举例说明,了解侵犯隐私的行为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集体思辨,形成一定的思维成果,对侵犯隐私的问题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

教师行为:呈现资料,分组讨论,参与合作,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4)情景故事四:“校长拆了我的信”

活动内容:以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有一所学校,在圣诞节时期,收到了很多的贺卡和信件,校方认为应该提倡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反对过洋节,同时觉得过多地信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于是,截留了学生的信件与贺卡,校长在学生集会的时候,点明了校方这一行为的目的,并把信件最多的同学小童的信当场拆了开来,还念了几段,要求大家专心学习。而小童从此却成了全校同学嘲笑的对象,整日神经紧张兮兮的,你说小童怎么办? 设问:①校方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②请你给这个故事设计一个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故事的呈现和分析,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感同身受,认识到这是一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而给故事设计结果的活动,则利于展开学生的想象能力,开启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在续写故事中去探寻依法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

教师行为:讲述故事、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给故事设计一个结果并加以呈现,对学生设计的结果给予一定的评价。

教学建议:对于学生设计的故事结局可以要求他们表演出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趣味性。

(5)合作探究:“给隐私一个自由的空间”

活动内容:小组合作,当我们遇到隐私及隐私遭到以上的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

合作探究一:保护隐私,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合作探究二:保护隐私,我们的建议与思考?

合作探究三可以针对学生自己提出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激发、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探寻并掌握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的有效方法。对于合作探究三的设计,更多的是给学生一个想象、自主的思维空间,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行为:发给学生一张小组“学生问题探究表”,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更明确的目标,在不同的分工中达成有效合作,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探究过程中给以适当地指导,参与到学生合作与探究中。呈现各小组探究结果时,教师不仅提供充分的交流平台,而且也要适时适当地加以点拨与引导,并给以一定的评价。

6.学生感悟

请学生也用一句话来概括表达自己学了本课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总结反馈,让学生用精炼的语句来表达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事实不仅是对本节课课堂教学的一个反馈,也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提升,深化理解。]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既是道德的呼唤,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保护隐私上能作到守口如瓶,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作者单位:吉林省扶余市陶赖昭镇第一中学)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案 第5篇

文昌中学 邓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找到一些维护自己隐私的有效方法,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难点:提高学生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

情景故事一:QQ号的密码

琳琳最近一段时间,一回家就上网,跟网友聊天,妈妈看到时,她就马上关掉。开学近一个月来,老师反映琳琳学习不是很认真,成绩退步得很快。妈妈对此很怀疑,坚持要看女儿QQ聊天记录,要求女儿告诉自己QQ密码。

辩一辩:

A:把密码告诉妈妈 B:不把密码告诉妈妈 根据学生讨论,引出课题。板书:

(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1)树立隐私意识

情景故事二:我想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

琳琳为人热情,好朋友很多,小雪就给她看了QQ聊天记录。琳琳知道了好朋友的很多秘密,可是她却说:“我心中藏不住秘密,很想告诉我的另一个好朋友,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案 第6篇

琼海市石壁中学 谢星河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具有辨别隐私与非隐私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日常生活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树立人格独立观念。

教学重点:依法维护隐私权

教学难点:区分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和合法的监视行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隐私权?它包含哪些方面的主要内容?

课堂调查:你的父母怎样对待你的隐私权?表现在哪件事情上?

引入课题: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导入:隐私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一项基本权利,它是人格尊严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尊重隐私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期盼。

可是,最近一个叫茸茸的同学在这件事情上遇到了烦恼。出示PPT,讨论:应不应该把QQ密码告诉妈妈?

评价学生表现,然后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其实,QQ密码涉及到个人隐私,虽然我们是未成年人,但我们依法拥有隐私权并且渴望得到他人,包括父母的尊重。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每个人都希望自的隐私权得到他人的尊重。

提问: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呢?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1)破除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 教师指出:“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人压迫人的封建道德。我们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公民,要牢固树立包括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独立人格,反对人身依附。(2)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

(3)不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4)我们要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

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提问: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结论:小结:

复习巩固:由学生判断“下面哪些行为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不是?”

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隐私总是得到了尊重吗?有没有不尊重隐私权的行为呢? 学生分别从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侵害方面列举侵害隐私权的行为。然后用PPT进行整理。

讨论:

个别学校为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在教室里安装监视器,对此,你怎么看?

思考:

对于在银行和超市安装监视器的现象,你怎么看待?

问题情境:但是,有些人却在侵害了他人隐私权之后反而并不认为自己错了,这又是怎能么回事呢?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材料。提问:为什么茸茸会这么委屈和气愤呢?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引语:公民的隐私权是一种法定权利,受法律保护。上面种种侵害隐私权的事例告诉我们,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敢于用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

依法维护隐私权

利用PPT,师生共同探究保护隐私权的法律方式。

提问:除了用法律方式维护隐私权之外,还有哪些方式可以维护隐私权呢?

学生阅读材料。大家说一说,小红该如何保护自己QQ和邮箱呢?

这说明:

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一把锁。提问:它要求我们做到怎样呢?

(1)、认真选择倾诉对象

教师教学生什么样的倾诉对象才可靠、找错倾诉对象可能带来的危害。(2)、掌握安全上网的知识 参考相关链接

维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我们遇到麻烦、产生困惑时、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案 第7篇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学会尊重他人隐私,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符合道德的规范,法律的要求。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将会拥有一份美好的回忆。下面,请欣赏歌曲《粉红色的回忆》

六.板书设计

10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第8篇

妥当处理利益冲突

所谓利益冲突,就是一种与裁判公平相违背的利益、关系、联系或者是行为。裁判的责任在于:以选手自身的价值去评判成绩,而非受到其偏见或者是压力的影响。作为一名裁判,必须坚持行为准则中的规定,并且在有潜在利益冲突时退出裁判组。

在比赛中,最首要的利益冲突就是“裁判可做教练,教练可做裁判”。这种现象在很多体育项目中是禁止的,但目前体育舞蹈比赛还没有这样的约束。我们知道裁判和教练的收入相差较大,如果单纯只做裁判,那么收入将远远不能和做教练相比,因此利益的驱动导致很难找到专职的裁判。现在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执行“部分专业裁判执裁”的方案,对此,马科个人是很支持的。但是,他同时担心这些裁判能否达到职业化标准,因为相对专门执裁的裁判而言,每天在教授学生的教练才能凭借更丰富的经验辨别选手的优劣。

规范执裁

首先,在比赛开始前,裁判员要确定自己在执裁期间是否能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如果无法保证应提前告知裁判长,并从裁判组中退出。同时,如果比赛中有选手是自己的亲属、外戚、或有其他私人关系等,裁判不能执裁。裁判长无法知晓每位裁判、选手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这要靠裁判们的自觉性,要主动说:“NO,我不能执裁这场比赛。”确定参与执裁的裁判员要按时到达集合地点,并向组织者和裁判长报到,了解比赛日程安排。在整个比赛期间,严格执行裁判长的指令。

裁判员对自己应有严格的自律。裁判员不能在裁判等级、经验和裁判执照上弄虚作假;不能接受任何选手、组织者或第三方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评判决定的东西,如钱财、物品、有实质价值的资料、承诺等,某些受贿裁判的执裁执照曾被WSDF吊销过;在比赛结束前,无论比赛的状况如何,裁判员都不得喝酒、吃娱乐性药品。

裁判员必须对自己的执裁过程坚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带有偏见的评判会损害整个比赛的基本原则。裁判员不得给选手进行训练、教授或给予意见,有的裁判在比赛进进行是裁判,比赛间隙可能就扮演起了教练的角色或与赛会人员接触,这样是不允许的。再者,当裁判在得到许可为自己以前教过的选手评判时,不能让以前的关系影响评判。

裁判员应该根据选手临场表现给出成绩。在比赛结束前,不能通过官方材料或利用任何媒介了解其他裁判的评判结果,以试图得知选手的姓名、背号和国籍。现在有些裁判担心自己水平有限,无法做出正确的评判,于是想方设法了解先前一些比赛的排名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打分。如果是这样的话,裁判员必须离开评判组。

裁判员在所执裁的比赛结束前不允许与该场选手谈论其表现的优缺点,更不能以任何方式威胁选手。再者,执裁时只注重评判,不要和观众、其他裁判或是选手说话,也不能使用相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分散选手的注意力。裁判为了看清所有选手,要尽可能找到合适的位置从各个角度观察选手表现。执裁期间,要用规定的签字笔在裁判表上为选手打分、记录选手编号和所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为保证执裁公平、客观,裁判员在执裁期间,应分开站位、独立思考,不能与其他裁判员讨论选手的表现和成绩,影响其他裁判的执裁。在执裁时,几个裁判员若站在一起甚至有交流,这种情况一旦被投诉并被确认,裁判员就有可能被要求离开当场比赛的裁判工作,或被除名在本次裁判团队之外,甚至有可能被吊销WDSF的裁判执照。目前中国还没有实行这样的规定,但是将来中国举办国际赛事实行此规定将是大势所趋。在去年俄罗斯某公开赛上,决赛还没有开始之前,有4个裁判就聚在一起讨论自己半决赛的打分情况以及能进入决赛的选手是哪些,甚至是他们的排名了。马科当场就在3000人面前暂缓了比赛、仔细查看了每一轮比赛的裁判表,并最终决定将这4个裁判的裁判执照吊销两年。

俄罗斯还出现过国际赛事时1 1位裁判同时站在一起的非正常情况,所以俄罗斯的体育舞蹈协会已被俄罗斯的奥林匹克组织排除在外。马科不希望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裁判们在执裁时请尊重选手、尊重道德标准、尊重体育舞蹈这个项目,这样选手才会尊重裁判给他们打出的成绩。

在比赛结束前,已不是该组比赛裁判组一员的裁判,不允许与任何裁判讨论谁是该场的裁判、某该场选手的优点或是以前的表现和成绩。同时,裁判不允许与观众、选手或者教练探讨任何一对正在参赛的选手的表现,或是他们以前的表现和成绩。另外,裁判员没有权利公开向其他共同工作的裁判员质疑其执裁水平和公正程度。

日常举止须自律

裁判员无论是在比赛场地上还是生活中必须坚持优秀运动家的品格。在从事任何与体育舞蹈有关的职务或在公共场合及公众(包括选手、观众、媒体)出现的地方,不管是以什么身份出现,裁判员都不能有可疑的、不适合的行为,不得做任何损害WDSF或体育舞蹈形象的事情,没有资格谎称正式代表WDSF。为了保持和提高自己的执裁水平,裁判员应经常参加学习使自己与时俱进,了解技术和风格的发展以及WDSF评判规则、政策的所有变化。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第9篇

娟子疼爱女儿情深意切,可她却不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从一个人成长的规律来说,当告别童年步入少年时代,就进入了人生的“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实践的扩大,思维能力的增强,内心世界变得丰富,情绪体验发生质的变化。这时,独立意识增长,不愿再像孩提时那样依赖父母,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要自己去体验世界,就有了他自己的秘密。同时,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产生了“成人感”,有了独特的想法、看法和对未来的向往,而又担心被人视为“幼稚”、“可笑”,便成为深藏在他们心中的“隐私”。所以,孩子在进入青少年时代后,有了这种“隐私”是很正常的,是孩子心理日趋成熟的一个标志。

孩子有了隐私,许多做父母的总是忧心忡忡,大惊小怪,千方百计地去侦察,如翻抽屉看日记、拆信件,甚至打骂训斥。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产生敌意和反抗,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锁和防备措施,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

理智的做法是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也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谁不为自己曾有一份隐私而感到欣喜和满足呢?只是时过境迁被淡忘而已。我们为什么要强迫孩子将隐私全部无遗地告诉父母呢?相反,应该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为孩子能在内心深藏一份隐私而创造条件和环境,这可以融洽两代人的感情,或许孩子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反而愿意对父母倾诉心中的秘密。

尊重孩子的隐私,并非放任自流,放弃教育孩子的责任。须知,青少年时期正是心理危险期,青少年自主、自尊、自我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世界观还没有建立,远不是一个理性的人,心理状态也复杂交错,互相矛盾。例如,心中有了“隐私”,不愿对人坦露,却又希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承认和理解;有极强的求知欲,却又容易盲目崇拜、模仿;热情高、易激动,但不能自制;富于幻想,却又不切实际;爱独立,但不知如何独立;闹自由,却不懂何为自由。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的时代,还可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侵入孩子的隐私领域。所以,对孩子的隐私要给予充分的关注,积极的引导。

首先,主动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多交谈,谈父母在与他同龄时的一些所思所想、成功和挫折、经验教训,甚至谈一些现在可以公开的当初的隐私,谈自己对工作、生活,学习的看法和想法,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家庭中民主、宽松的氛围,达到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这样,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是生活中可以信赖的朋友。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这样才能了解和掌握孩子的隐私,给予必要的指点和教育。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学反思 第10篇

值得肯定的地方:本节课以活动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我用图片导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家长侵犯孩子隐私权的行为,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气氛,把学生带入了课堂。然后第一个内容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懂得了尊重隐私就要树立隐私的意识。我还利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小组竞赛等手段,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时间的把握上,我认为我分配得比较好,能完成课程任务,讲练结合。总的看来,在这节课上,学生学习兴趣高,参入性强,在思想上逐步树立了隐私意识,懂得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隐私权,较好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有:对多媒体的操作不太熟练,有时讲完内容,但是PPT忘记同步;对某些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分析,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还比较欠缺;课堂的组织能力还不够成熟,一些细节没有处理好;没有指导学生做好笔记,重难点不分明;由于紧张,表情不是很自然,缺乏笑容等。

上一篇:售票下一篇:创建省级卫生单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