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2024-05-27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精选1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1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1)

班别:姓名:

脱式计算:

165+73+135457+288+143272+108+28

124+235+176+16567+165+23+356+7+8+102+103+104

400-256-44517-53-47284-159-41

258-42-16545-167-145478-47-178

344-(144+37)236-(177+36)45×4×523 ×5×2

25×9×48×(125×13)(250×125)×(4×8)

88×12572×125125×64×2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2篇

65+73+135

357+288+143

272+68+28 129+235+171+165

17+145+23+35

999+99+9+3 6+7+8+102+103+104

9998+3+99+998+3+9 400-256-44

517-53-47

284-159-41 258-42-16

545-167-145

478-47-178 344-(144+37)

236-(177+36)236-(136-87)第2类:乘

45×4×5

×5×2

25×9×4 8×(125×13)

(250×125)×(4×8)88×125

72×125

125×64×25

42×125×8×5

25×4×88×125(12+50)×40

125×(40-4)

76×103 18×125

25×44

42×25 99×9

99×78

45×37+37×55

28×21+28×79

17×23-23×7 38×46+64×38

99×32+32

46+46×59 167×2+167×3+167×5

39×8+6×39-39×4 28×225-2×225-6×225

(42+25)×125+(18+15)×125

第3类:除

360÷4÷9

250÷5÷2

600÷12÷5

480÷5÷48

240÷5÷12 420÷35

2400÷25

7800÷125 第4类:加减混合

92+99

197+102 354-108 127-98

323+189-123

248-86+48

672-36+64(6467-832)+(1832-1467)

1530+(592-530)-192 第5类:乘除混合

960×46÷48

99000÷121×11

3702×38÷1234 640÷(16÷4)

1000÷(125÷4)第6类:加减乘除混合

(98+147)÷49

(230-23)÷23

(250-25)÷25 1736÷28+1064÷28

125×(860+240÷12)700+612÷12×4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3篇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 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工夫练眼力, 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 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 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 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 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 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设计意图: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 但人物个性鲜明, 寓意深刻。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生动, 突出表现了纪昌的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 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 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因此, 设计中, 我引导孩子紧抓练眼力语句, 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感悟纪昌品质, 以此达到提升语言和人文的双重目的。感悟纪昌勤学苦练、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于学生来说, 比较容易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但“只有练好眼力, 才会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层寓意学生是较难感悟到的。于是, 教学中我安排从飞卫的话入手, 质疑讨论感悟寓意。但寓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于是, 我便安排了这样的练笔:“因为纪昌 () , 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借此让学生感悟以上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2个生字, 会写4个生字。联系生活理解“注视”, 结合语境理解“相当到家”。

2.在读读议议、品句析词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 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 积累词语, 揭题导入

1. 出示词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箭不虚发

2. 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纪昌

(提醒昌的写法) , 齐读, ——补充课题。

3.《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 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 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二) 初读寓言, 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2. 检查反馈。

(1)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1) 指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 谁能把2句话连成1句话来说。

(2) 指名学生读剩下的4段, 随机正音, 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2) 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

(1) 出示提示, 指导练说。

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让他练眼力, 先练, 后练。练好眼力, 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 纪昌成了。

(三) 读读议议, 感受纪昌

1. 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呢?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 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 并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2. 交流, 出示句子:

妻子织布的时候, 他躺在织布机下面, 睁大眼睛, 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 绑住一只虱子, 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 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 读读这两句话, 句子中的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纪昌的勤学苦练, 请你把它圈出来。

(2) 理解感悟“注视、聚精会神地盯”。

(1) 联系生活理解“注视”:平时你都注视过什么?

(2) 比较纪昌的注视与我们刚才所说的有何不同:现在纪昌注视的是什么?

(3) 创设情境, 在朗读中体会时间的长。

(4) 再读第二句, 这聚精会神地盯又该怎样呢?

3. 有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 纪昌的苦练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呢?

出示语段:

妻子织布的时候, 他躺在织布机下面, 睁大眼睛, 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 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他用一根长头发, 绑住一只虱子, 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 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 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 练到后来,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 男同学读纪昌如何练习, 女同学读练习的效果。

(2) 第一次练习得相当到家, 怎么个相当到家?

(3) 第二次练习, 如果也用上相当到家, 该怎么说?

(四) 反观飞卫, 感悟寓意

1. 纪昌之所以能这么刻苦地练习眼力并取得成效, 那是因为有老师的指导。请找出老师指导他的句子。

2. 出示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 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 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 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 你再来见我吧!”

(1) 谁学着老师的样子来指导指导纪昌。

(2) 纪昌想学的是射箭, 老师为什么要让他下工夫练眼力呢?

(3) 指导朗读。

(4) 学习射箭是这样, 那要学习书法, 或是学习其他本领, 你又觉得该怎样呢?

3. 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学习射箭, 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练笔:因为纪昌 () , 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五) 布置作业, 拓展积累

1. 把《纪昌学射》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并与家长聊一聊从中得到的启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4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5篇

(一)姓名

357+288+143272+68+28999+99+9+3

129+235+171+16517+145+23+356+7+8+102+103+104

9998+3+99+998+3+9400-256-44

284-159-41258-42-16545-167-145

478-47-178344-(144+37)

92+99197+102354-108

405-99 127-98123+189-2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6篇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我认为计算达不到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可以简算的对象,如:“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5与任何双数相乘”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根据以前的教学我发现,其实学生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还是会自觉的用乘法分配律的。比如算几套课桌椅价钱的问题,学生会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也就是渗透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我在教学内容这部分时,学生确实很难达到自觉地运用分配律去计算,特别是一些变式就更加的困难了。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觉观察算式特点的习惯。学生对于计算的目的是得到答案,而忽略了计算的过程,这也跟我平时的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有这样一道题(80+8)×25,学生完成后,我随即将该题改为“88×25”让学生做,学生做出了两种答案:①、88×25=80×25+8×25=2000+200=2200;②、88×25=11×(8×25)=11×200=2200。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说: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让他们分别同25相乘;第②种则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把8与25相乘,最后再乘1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7篇

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策略。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难点:理解算法。

五、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 例3

六、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五条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众的一些简便计算。在学生学习中药鼓励独立思考,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算法。其次,要注意组织相互交流,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学生共享。第三,应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包括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第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因此,可以根据有关知识经验对算式进行变形,也可以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七、八、教学法:谈活法、演示法、探究法、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等。教与学:

1.口算: 老师:上课!学生: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请坐!

老师:同学们的眼神非常明亮,我这里有四棵果树,每棵果树上只长出了四个果实,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使果树长出越来越多的果实呢?下面我们就进行一次口算抢答!(抢答时,给各组加果实)

50×32×2 65×4×25 36×101 27×98 98×76+2×76 516-125-175 278-138+262 367-(167+85)900-128-272 2.探索新知,发现规律:

老师:同学们真厉害,现在每组的果树上的果子越来越多了!想不想让果实再多一点呢? 学生:想!

老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种树吧!(引出课件)

老师:种树前,我们肯定要先买一些树苗。(展示课件第一幅图片)

A.提出问题:同学们,谁来说一说参加植树活动的一共有多少组?每组种多少课树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老师:你能找出几个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25个小组,每小组种5棵树苗,学校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老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这个问题,完成的同学请做好。(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问题)为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条件和空间。

B.交流、探讨:

老师:有哪位同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生1:1250÷25÷5 =50÷5 =10 我先算购买树苗花了多少钱,再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生2:1250÷(25×5)=1250÷125 =10 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再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生3:1250÷5÷25 =250÷25 =10 我假设每个小组只种1棵树苗,再算25个小组每小组需要多少钱就是每棵树苗多少钱 C.观察、比较: 老师:同学们,这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10,都是正确的,请看(出示课件),它们的关系式什么?

生1:三个算式相等。

生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老师:非常完美的一句话!那么有没有同学能锦上添花,用字母表示,应该是什么呢?

生3:a ÷ b ÷ c= a ÷(b × c)老师:太棒了!又长出了几个果实。除了这个规律,还发现的什么规律?

生4: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后面的数,再除以前面的数。

老师:真厉害!有没有同学加以补充呢?用字母表示? 生5:a ÷ b ÷ c= a ÷ c ÷b 老师:同学们真厉害!老师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老师有个小问题,需要请教大家,字母里面的除数b和c能不能是0呢?

生6:不能,因为0不能作除数!

老师:哦,我明白了,那么在字母表示的同时,还要加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b≠0,c≠0 3.小结:

连除法的简便运算

a÷b÷c =a÷(b×c)=a÷c÷b(b≠0,c≠0)4.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不同的数学符号。2)150÷25÷2=150÷(____×____)420÷5÷2=____÷(5×2)180÷3÷6=180÷____÷____ 48÷(6×8)=48÷____÷____ 3)(1)240÷8÷5=240÷(8×5)

(2)1280÷(16×8)=1280÷16×8(3)750÷(15×5)=750÷15÷5(4)420÷60÷7=420÷7÷60(5)600÷12×6=600÷(12×6)4)390÷5÷6 1000÷(125×4)

600÷25÷4 210÷(7×6)120÷12÷2 240÷5÷24 420÷35 350÷25 480÷32 5.反馈:

老师:同学们,大家算得又快又准确!我们的果树已经结满了果实,摘下一个,甜不甜?那么我们这节课除了种果树,还有什么收获呢?(出示课件)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b × c)(b≠0,c≠0)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后面的数,再除以前面的数。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 c ÷b(b≠0,c≠0)课后作业:

6000 ÷125 ÷8 2100 ÷(7×6)640 ÷5 ÷64

九、板书:

连除法的简便计算 a÷b÷c= a÷(b×c)

=a÷c÷b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8篇

【关键词】纠错;对比;巩固;灵活;练习

“小数加减简便计算练习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内的一堂练习课内内容。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小数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计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但要学生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加减简便混合运算。

在思考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站在以学定教的视角,笔者设计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共6题,意在了解学生的计算错误点主要在什么方面。抽样班级共三个,总人数117人,习题反馈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书,学生在学习小数加减简便计算时,无论是在计算的正确率,还是在减法性质的灵活运用上都比学习整数加减简便计算要困难很多。

一、小数错位相加减正确率低

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需要小数数位对齐相加减,而因为小数相加减时会出现两个小数位数不相同,需要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时特别注意相同数位相加减。学生很容易受整数运算的负迁移,采取了末尾对齐的方法进行了计算。

二、减法性质的误用

减法性质是指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一个减数,再减去第二个减数。在整数混合运算中已经教学过,学生在简单的a-b-c=a-(b+c)的运算中错误率明显比四则混合运算要低。比如笔者测试卷中 (3)(6)明显比(4)正确率要高。

对于以上错误,笔者认为要把“小数加减简便计算练习课”上出实效,必须避免练习课常有的“讲—练”模式,即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一题一题的讲解,接着就进行相对应的巩固练习。这样的练习课学生往往在听讲的时候容易走神,做练习的时候就又错误百出,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烦!因此,笔者以学定教,设计以下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实践,以下是部分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三、纠错

课开始,幻灯片显示学生错误情况统计图(以上课班级数据为准)

师:同学们,这是昨天你们检测卷的批改情况,今天老师请你当一回小医生,帮忙找找这些错误的同学都错在了哪里?你们愿意先治哪一题?

生:第四题。(学生的注意点集中到错误情况最多的15.8+14.2-4.6+5.4,共错15人)

师:请你来说说这题正确的应该怎么做?

生:15.8加14.2的和加上5.4减去4.6的差,等于30.8。

师:谁明白他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15.8加14.2的和是30,再看是减去4.6加上5.4,那么相互抵消后就是加的多,所以是30再加上5.4减4.6的差,最后是30.8

师:你说的是不是这样,幻灯显示学生正确的作业 。

师:那么请你来看一看,他们错在了哪里?(幻灯出示两张学生错误比较多的两种计算情况)

生:第一题15.8加14.2没有进位,应该是30。

生:第二题他减多了?

师:什么叫减多了?

生:应该是减去4.6再加上5.4,他这样做的话就减去了10,多减了。

师:谁听明白了?(特意叫了先前按照这种方法做的学生)

生:老師,我懂了,这两个不能和在一起减,这样就变成15.8-14.2-4.6-5.4了。跟原来的题目不对了。

师:(惊喜的)这个同学是怎么在思考的啊?

生:我们添了括号后可以再打开括号试试看,是不是还和原来一样,如果不一样,那就错了。

师:很好,这可以作为我们检查的一种办法。同学们很会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下。

1.重点展现,集中注意

在课开始,我呈现学生所做检测的成绩,学生自然的关注到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并且会自主的思考“为什么会错这么多呢?是什么原因呢?想想自己有没有可能做错。”学生自觉并自主去思考比教师强要求学生来学习效果肯定更显著。那么在课堂开始也把学生的纠错的注意点集中到15.8+14.2-4.6+5.4以及90-9.9-0.01 上,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堂中更大效率的解决学生的错误点。

2.正确先行,纠错在后

记得曾经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每每在讲评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呈现了学生的很多的问题,让学生逐个的分析,讲其错误点,但是作业再回收上来批改时却发现还是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同样还是黑板上的那些错误,那种挫败感一直困扰我。听课的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给我指出了问题所在,即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先入为主的记住黑板上最先呈现的,或者呈现次数最多的。

四、题组训练

师:接下来,老师请来了四个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幻灯出示四个数字:5.94 9.06 3.5 6.5)

生:他们可以凑整,5.94 + 9.06=15 3.5 + 6.5=10

师:你这样的凑整的前提条件是他们之间的运算符号是?

生:是加法。(幻灯跟随学生的回答添上加号)

师:那么如果我运算符号变了呢?(幻灯出示:5.94+9.06-3.5-6.5)

生:那就是15-10了。

师:你的意思是?

生:连续减3.5和6.5就是减去3.5和6.5的和。

师:好的,不错,那么运算符号如果变成这样……(幻灯依次出示:5.94+9.06-3.5+6.5,5.94+9.06+3.5-6.5)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不计算写出这四个算式的关键步骤,写完后,同桌批改,如果有错误,请自己仔细对比分析并写下错因。

1.题组训练,沟通对比

所谓题组,就是将内容联系密切、题目形式相似、思维方法相近、解法基本相同或有联系的题目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题。根据检测学生对于减法性质错误比较多,因此设计这个对比性系列题组,①5.94+9.06+3.5+6.5②5.94+9.06-3.5-6.5③5.94+9.06-3.5+6.5④5.94+9.06+3.5-6.5意在攻破学生的难点,通过题组的变式思考,学生从四道题中去对比分析,掌握减法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减法性质。

2.自我反思,各个击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中,笔者也处处让学生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同时也要反思分析错误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五、结语

本节课通过纠错、对比、巩固、灵活运算等环节,学生不仅在计算能力上获得了提升,也能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当然也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减法性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需要进行符号变更的,因此在以后的计算练习课如分数简便运算中需要进行再次高效的练习课教学,这是数学教师应该追求的,也是笔者一直要追求的。

参考文献:

[1]王永红.低头找幸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0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9篇

王团中心小学 吴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43页 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策略。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难点:理解算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法:谈活法、演示法、探究法、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你知道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2.简便计算:

528-53-47

125×(8+10)(25×5)×2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用字母表示。

减法和乘法都有它们的运算性质,那么除法也有运算性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法的简便运算。(板书)

二、新授

教学例3 出示例3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老师:你能找出几个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25个小组,每小组种5棵树苗,学校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

老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这个问题,完成的同学请做好。A. 交流、探讨:

老师:有哪位同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生1:1250÷25÷5 =50÷5 =10(元)

我先算购买树苗花了多少钱,再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生2:1250÷(25×5)

=1250÷125 =10(元)

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再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生3:1250÷5÷25 =250÷25 =10(元)

我假设每个小组只种1棵树苗,再算25个小组每小组需要多少钱就是每棵树苗多少钱 B、观察、比较:

老师:同学们,这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10,都是正确的,请看(出示课件),它们的关系式什么? 生1:三个算式相等。

生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老师:非常完美的一句话!那么有没有同学能锦上添花,用字母表示,应该是什么呢?

生3:a ÷ b ÷ c= a ÷(b × c)

老师:同学们真厉害!老师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老师有个小问题,需要请教大家,字母里面的除数b和c能不能是0呢? 生6:不能,因为0不能作除数!

老师:哦,我明白了,那么在字母表示的同时,还要加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b≠0,c≠0)

小结:

连除法的简便运算

a÷b÷c =a÷(b×c)(b≠0,c≠0)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00÷25÷4 180÷3÷6 2700÷9÷3 9600÷12÷8

2、我用了3个星期才把这本习字本写完。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3、学校一共收到捐赠图书350册,全校共有14个班,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多少册?

四、课后作业:

6000 ÷125 ÷8 2100 ÷(7×6)640 ÷5 ÷64

五、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习了除法的简便计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连除法的简便计算

例3.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方法一:1250÷25÷5 =50÷5 =10(元)

方法二:1250÷(25×5)=1250÷125 =10(元)

答:每棵树苗10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10篇

158+262+138

25×24

2365-1086-214

138×25×4

(13×125)×(3×8)

(12+24+80)×50

102×76

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98×199

83×102-83×2

138×25×4

25×32×125 32×(25+125)

88×125 102×76 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276+228+353+219

1、有90名少先队员,上午植树360棵,下午植树270棵,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植树多少棵?

2、每分放的影片长30米,第一部放映24分,第二部放映19分.第二部比第一部影片短多少米?

3、李叔叔开货车从佛山运货到东莞用了3小时,货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李叔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11篇

1)6.9+4.8+3.1

0.456+6.22+3.78

15.89+(6.75-5.89)

2)4.02+5.4+0.98

5.17-1.8-3.2

13.75-(3.75—6.48)

3)3.68+7.56-2.68

7.85+2.34-0.85+4.66

35.6-1.8-15.6-7.2

4)3.82+2.9+0.18+9.1

9.6+4.8-3.6

7.14-0.53-2.47

5)5.27+2.86-0.66+1.63

13.35-4.68+2.65

73.8-1.64-13.8-5.36

6)47.8-7.45+8.8

0.398+0.36+3.64

15.75+3.59-0.59+14.25

7)66.86-8.66-1.34

0.25×16.2×4

(1.25-0.125)×8

8)3.6×102

3.72×3.5+6.28×3.5

36.8-3.9-6.1

9)28.6×101-28.6

4.8×7.8+78×0.52

32+4.9-0.9

10)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11)25.48-(9.4-0.52)

4.2÷3.5

320÷1.25÷8

12)18.76×9.9+18.76

3.52÷2.5÷0.4

3.9-4.1+6.1-5.9

13)5.6÷3.5

9.6÷0.8÷0.4

4.2×99+4.2

14)17.8÷(1.78×4)

0.49÷1.4

1.25×2.5×32

15)15.2÷0.25÷4

0.89×100.1

146.5-(23+46.5)

16)3.83×4.56+3.83×5.44

4.36×12.5×8

9.7×99+9.7

17)27.5×3.7-7.5×3.7

8.54÷2.5÷0.4

0.65×101

18)(45.9-32.7)÷8÷0.125

3.14×0.68+31.4×0.032

5.6÷1.25÷0.8÷2.5÷0.4

19)7.2×0.2+2.4×1.4

8.9×1.01

7.74×(2.8-1.3)+1.5×2.26

20)3.9×2.7+3.9×7.3

18-1.8÷0.125÷0.8

12.7×9.9+1.27

21)21×(9.3-3.7)-5.6

15.02-6.8-1.02

5.4×11-5.4

22)2.3×16+2.3×23+2.3

9.43-(6.28-1.57)

3.65×4.7-36.5×0.37

23)46×57+23×86

13.7×0.25-3.7÷4

2.22×9.9+6.66×6.7

24)101×0.87-0.91×87

10.7×16.1-15.1×10.7

0.79×199

25)4.8+8.63+5.2+0.37

5.93+0.19+2.81

1.76+0.195+3.24

26)2.35+1.713+0.287+7.65

1.57+0.245+7.43

6.02+3.6+1.98

27)0.134+2.66+0.866

1.27+3.9+0.73+16.1

7.5+4.9-6.5

28)3.07-0.38-1.62

1.29+3.7+2.71+6.3

8-2.45-1.55

29)3.25+1.79-0.59+1.75

23.4-0.8-13.4-7.2

0.32×403

30)3.2+0.36+4.8+1.64

1.23+3.4-0.23+6.6

0.25×36

31)12.7-(3.7+0.84)

36.54-1.76-4.54

0.25×0.73×4

32)7.6×0.8+0.2×7.6

0.85×199

0.25×8.5×4

33)1.28×8.6+0.72×8.6

12.5×0.96×0.8

10.4-9.6×0.35

34)0.8×(4.3×1.2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12篇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工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设计意图: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人物个性鲜明,寓意深刻。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生动,突出表现了纪昌的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因此,设计中,我引导孩子紧抓练眼力语句,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感悟纪昌品质,以此达到提升语言和人文的双重目的。感悟纪昌勤学苦练、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但“只有练好眼力,才会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层寓意学生是较难感悟到的。于是,教学中我安排从飞卫的话入手,质疑讨论感悟寓意。但寓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便安排了这样的练笔:“因为纪昌(),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借此让学生感悟以上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联系生活理解“注视”,结合语境理解“相当到家”。

2.在读读议议、品句析词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语,揭题导入

1.出示词语:百发百中 百步穿杨 箭不虚发

2.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纪昌

(提醒昌的写法),齊读,——补充课题。

3.《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2.检查反馈。

(1)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①指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谁能把2句话连成1句话来说。

②指名学生读剩下的4段,随机正音,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2)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

①出示提示,指导练说。

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后练。练好眼力,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纪昌成了。

(三)读读议议,感受纪昌

1.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呢?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并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2.交流,出示句子: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读读这两句话,句子中的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纪昌的勤学苦练,请你把它圈出来。

(2)理解感悟“注视、聚精会神地盯”。

①联系生活理解“注视”:平时你都注视过什么?

②比较纪昌的注视与我们刚才所说的有何不同:现在纪昌注视的是什么?

③创设情境,在朗读中体会时间的长。

④再读第二句,这聚精会神地盯又该怎样呢?

3.有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的苦练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呢?

出示语段: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男同学读纪昌如何练习,女同学读练习的效果。

(2)第一次练习得相当到家,怎么个相当到家?

(3)第二次练习,如果也用上相当到家,该怎么说?

(四)反观飞卫,感悟寓意

1.纪昌之所以能这么刻苦地练习眼力并取得成效,那是因为有老师的指导。请找出老师指导他的句子。

2.出示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1)谁学着老师的样子来指导指导纪昌。

(2)纪昌想学的是射箭,老师为什么要让他下工夫练眼力呢?

(3)指导朗读。

(4)学习射箭是这样,那要学习书法,或是学习其他本领,你又觉得该怎样呢?

3.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学习射箭,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练笔:因为纪昌(),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五)布置作业,拓展积累

1.把《纪昌学射》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并与家长聊一聊从中得到的启示。

2.推荐阅读书目:《古文观止》《伊索寓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13篇

当堂检测

(一)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在圆圈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a +(b+8)=(+)+82.5×(0.77×0.4)=(1.25 ×(80-4)=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300÷(125×23)55236 ×(9+-123)20162017×20182.87+5.6-0.87+4.41.25 ×3.2 ×0.25 7.5 ×0.18+2.25 ×1.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14篇

2、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特点,自觉、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

课前准备:自己整理学过的简便计算,并想一想每题应用的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热身起跑:

师:口算下面10题。比一比谁能全部做对!

(1)430-90= (2)800×6= (3)460+300=

(4)43×2= (5)5400÷9= (6)200×3=

(7)370-80= (8)27÷4=(9)5000÷5=

(10)360÷9=

(学生练习。3分钟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己判断)

师:刚才10个口算题全对的请举手。

全对的同学有没有经验告诉大家?做错的同学是不是有疑问要请教呢?请前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师:交流后,自己有没有收获?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其实不管做对还是做错,我想都有自己的收获!

二、跌入陷阱

刚才做10道口算题,我班有20位同学全对。还没有做对的,接下来要好好表现了。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份练习卷,5分钟内,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解答这些题。

(师提醒学生,为了公平起见,拿到试卷后,先不要看,等一会一起看试卷,师分发试卷,几分钟后,学生开始答卷)

师: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快,快!

(此时,屏幕上出现了第六题,听课老师看后纷纷窃笑,估计很多学生要上当了。师善意地提醒:独立思考,真好;独立做,不看别人的,做得很好)

师:时间到!现在我了解一下,把这张试卷做完的请举手!(只有几人举手)没有做好的同学谈谈你的感受。

师:这份特殊的试卷是可以的用4-5分钟看完,再写上名字。不过,平时的试卷是来不及完成的。是吧?说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以后解决问题时,先审题,再好好做。)

三、走出迷雾

1、小组合作整理

在我们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用运算定律呢?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减法性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

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

下面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根据运算定律整理有关简便计算。(有困难的可翻阅书本或练习册)

学习要求:

(1)根据运算定律独立整理你所知道的各类简便计算题目;

(2)小组交流,组长记录,归类整理,尽量不要重复,准备全班交流。

比一比哪一组整理得又快又多!

2、全班交流,并说出主要简算的步骤。

预设: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2.5+0.8+7.5+4.2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25×36;1.25×69×8

[乘法分配律(a+b)×c=ac+bc]

4.9×63+5.1×63;10.8×3.6-0.8×3.6;

24×(100+1);101×42;48×99

减法性质a-b-c=a-(b+c)]

36.4-7.2-12.8;18.72-(8.72+4.9)

(除法商不变的性质)

18÷2.5

……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交流。

组织评价,并及时应用错误资源开展教育。

小结:我们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减法性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可以使一些运算简便。

四、综合应用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1)5-2+1=5-(2+1)=5-3=2

(2)8×2+8×6+8=8×(2+6+1)=8×9=72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闯三关

第一关:

(1)11.72-7.85-(1.26+0.89);(2)13.8×7.6-(4.3+3.4)×8.8

你觉得这两题和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在计算过程中,哪一步能简算,就要在哪一步进行简便运算。因此,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还要随时观察每一步算式的特点。)

第二关:

(0.19×5.4+2.6×0.19)×12.5。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评价:

(0.19×5.4+2.6×0.19)×12.5

=0.19×(5.4+2.6)×12.5(根据乘法分配律)

=0.19×8×12.5(符合乘法结合律)

=0.19×(8×12.5)

=0.19×100=19

思考:这道题中,可以进行几次简便运算?为什么?

小结:有些题目,在简算一次之后,还能进行简便运算,称为二次简算。所以,我们在进行一次简便运算之后,还要提高警惕,随时发现可以简便运算的算式。

第三关:

9.5×8.8+0.12×9534×12+76×17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评价:

9.5×8.8+0.12×95

=9.5×8.8+1.2×9.5

=9.5×(8.8+1.2)

=9.5×10

=95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第15篇

班级姓名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11124133

+=+=-=+=22335588

1151133-=+=3-=+1020=

1--=+-=+-2=6-2=

二、解方程

12***3

50.3χ= 45X+=X- =

3X+0.25×8=17χ+3χ=28

三、计算,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111111+++- 523234

511

—Ⅹ=

1226

535

11457++2-- 5251212

915513132

+++-(-)766715155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16篇

游戏规则:随机请一学生(女生)上前,让她请上自己要好的男生,上来手拉手。再由该男生请上要好的女生,继续拉手。以此类推,请上自己要好的异性同学。最后全班同学绕着桌椅外围,拉手围成一个大圆。

2. 师生问好后,请学生说说玩游戏的感受

生: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大家团结一致。

师:讲得非常好。

生:这个游戏让人玩得很害羞。(生笑)

师:第一次玩嘛,总有点害羞的。

生:我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和男的手拉手,这样不太好。

师:没拉到过,下次多拉拉。

生:有点恶心,但为了玩游戏豁出去了。

师:豁出去就好了。

生:我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看到了大家的害羞。

师:这个游戏会有很多的启发,但是现在大家还没想到,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之后,我再请你们说一说,你们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3. 直接入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师出示课题:大自然的启示)

师:一起读。(生齐读课题)

师:谁来说一说“启示”是什么意思?

生:它的近义词是“启发”。

师:对。

生:通过某个事物使人们发明、创造些什么东西。

师:想到些什么东西,对不对?非常好。

师:再增加点难度,“启”是什么?

生:启发的意思。

师:“启”就是“启发”的意思?猜吧,我估计你们都不知道,那就猜吧。

生:“开始”的意思。

师:为什么这么说?(该生接不上)你是从哪个词语当中想到的?

生:启动。

师:“启动”就是开始的意思。

生:道理。

师:道理?不对。

生:事故。

师:不对。所以很多时候,一个词语的意思我们是知道的,但要去想一个字的意思就不知道了。“启”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生:发现。

师:也不对。老师告诉你们,“启”的意思就是“打开”。喝酒的时候有一个“启瓶器”。“启示”连起来就是“启发”的意思。

4. 明确学习要求

师:怎么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看要求,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呈现略读提示语,请一生读要求)

师:学习这篇课文有两个要求,第1个要求是——

生:说一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师:对,这是第1个要求。第2个呢——(标画两个要求)

生:画出自己感受深的语句,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它们抄下来。

师:你有一个字读错了。“画”,我们南方人都读“划出划出”,其实是错的,应该是——

生:画出。(生齐读)

5. 感知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要求,在屏幕上。

(生先自学,然后教师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过程略)

6. 认读新词

师:了解了主要内容,再来看一看生字和词语。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师:这里有个词语“遭殃”,“殃”是什么意思?又靠猜了。(生猜)

师:破坏,猜错了。

生:灾难。

师:猜对了。今后要多预习,特别关注每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7. 理解课文

师:森林遭了什么殃?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把森林遭殃的这段话用笔画出来。你到前面来画。(呈现《“打扫”森林》的课文,请一位学生在白板上画,利于后面校对)

师:对不对?(该生画出了第3段)

生(齐答):对。

师:我们一齐来读一读。(生齐读所画段落)

师:老师有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这段话中把什么比作扫帚?

生:把干枯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

师:讲得非常好。谁再来讲讲?

生:把干枯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

师:第2个问题,为什么要把它们比作扫帚?(稍等待)来,这位同学。

生:因为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师:所以——

生:所以把橡树和菩提树比作光秃秃的扫帚。

生:这样更表现了森林遭了殃,菩提树和橡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师:你是这样理解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样才能体现害虫的破坏力大。

师:才能够体现出来,是这个意思对吗?还有没有?你说。

生:因为森林里没有了那些脏东西,像枯枝烂叶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现在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所以作者把它们比作一把把扫帚。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课题,“打扫”森林,“打扫”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生:它代表反义词。

师:反义词什么意思,就是不打扫?

生:破坏的意思。

师:你觉得是破坏森林。好的。

生:“打扫”有特殊含义,它不是真正的“打扫”森林。

生:加双引号含有贬义的意思。

师:就是不好的意思。现在再来想一想,为什么把它们比作“扫帚”?

生:因为林务官一打扫,那些树一片叶子也没有了,所以把光秃秃的树比作扫帚。

生:因为林务官已经破坏了生态平衡。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快速浏览第5、6自然段,找出这两段当中的一个总起句,把它画出来。(师出示要求)endprint

师(巡视,指点):总起句,不要拿起笔就画,想一想。画出一句。

师:请一个同学读出来。

生: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有些同学画到最后去了,老师提醒了之后就画对了。“总起句”是在前面的(白板中红线慢慢标出总起句),开始的时候写的这句话叫“总起句”。有的同学画到第6自然段去了,那个不叫“总起句”。今后一定要听清楚老师的问题。

师:我们来看这句话,“原来”(白板上红笔圈词),这个词语是针对哪句话来说的?联系上下文来思考一下。

生:第4自然段中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师:对,“原来”是针对上文的。

师:“互相联系” (红笔圈词)针对哪里?

生:针对下文。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合作要求,请看大屏幕。

师:比如说“枯枝败叶”,它和“土壤”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师边讲解边示范画法、写法)它是“土壤”的“肥力”。“枯枝败叶”还与什么有联系呢?“土壤”又与什么有联系呢?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纸,4人小组一起完成这个作业。写得越多越快越准确,越好。你们有5分钟的时间。开始。这条线(白板时间线)没了,就结束了。画好了,可以贴到黑板上。(生小组合作。组长张贴合作单)

师:我们叫下面的老师也来参与一下我们的学习,好不好?选一个老师上来,选一个小组汇报。(一位教师主动上台选了一张小组合作单)

师: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1:我们小组认为“枯枝败叶”对“土壤”有肥力作用,它们也是有些动物的食物,动物也会为森林提供生态平衡。(学生对着思维导图讲解)

师:你们觉得这组怎么样?

生:很好。

师:鼓掌。请你选一组。

生2:我们组认为枯枝败叶可以让土壤增加肥力,土壤为大树提供养料,大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供养人类,又为小鸟、动物提供栖息地,小鸟为大树捉害虫。(学生对着思维导图讲解)

师:好不好?(生主动一齐鼓掌)再选一组。

师:(对生2)你觉得比较好的选一组。放投影上。

生3:我们组从灌木联想到害虫,从害虫联想到天敌,由害虫又联想到鸟类,由鸟类联想到树木,从树木联想到土壤,从枯枝败叶联想到肥力,从兽类联想到栖息的地方,从兽类还联想到隐蔽的场所,从栖息的地方联想到昆虫。

师:这个同学的表述有个问题,没有讲清楚,对不对?你们组有没有人能讲得更清楚?他就讲了一个词“联想”,关系没有讲清楚。你来,能不能讲清楚?

生4:由兽类联想到灌木。

师:又“联想”了。

生4:兽类在灌木丛里有隐蔽的场所,有栖息的地方。灌木丛里有害虫,就有鸟类来制服害虫,还给树木捕捉害虫。树木吸收土壤的肥力,给人类提供氧气,枯枝烂叶提供肥力给土壤。

师:先回去吧。这张图主要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两个上来的同学都讲不清楚?

生:没写清楚。

师:对,他们把作用也写进去了,“鸟类”“昆虫”“栖息地”,“栖息地”应该写在横线上就非常清楚了。这张图虽然看起来很漂亮,但还需要修改。下课以后可以修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一起读一遍。

师: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学习下一篇课文《人类的老师》。你自己先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然后找最要好的同伴交流,这次不限男女。时间是3分钟。

(学生自学,找同伴交流。教师巡视、倾听,发现一个没有同伴的孩子)

师:你们一起好不好?

师:时间都去哪儿了?都花在学习上了。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要求是说说你的同伴怎么说的。(引导互相倾听)

生:啊?(略显意外)

生:我的同伴是这么说的,“如果没有这些动物启示我们人类发明这些、创造这些,我们的生活不会这么多姿多彩”。(师示意自由传话筒)

生:我的同伴说:“人类要从大自然中学习,从大自然中发现。”

生:我的同伴说:“大自然中的奥秘是很多的,所以,我们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师:同学们都有很多的感受,很好。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

师:你自己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得到了哪些启发,结合课前的游戏,重新思考一下有哪些启发。

生:我知道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生:我们必须团结友爱。

生:我们认为的枯枝烂叶也有用处,不能随意清理。

师:我记得你刚才说“有点恶心”,现在觉得刚才的游戏有没有意思?

生:还是有点。

师:会不会比刚才好一点?

生:好一小点。

生:我知道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我们人类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一些东西。

师: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互相联系,我们同学之间是不是互相联系的呢?我们同学是不是应该联系在一起呢?

师:最后做一个作业,把老师提供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图画出来。画好的就下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17篇

72111131-=2+=+-=-=9910202445

1--=+-=+-2=+12***3251=10

1112555+=+=1-=-= 22336661141331+=-=+=1-=5555882

二、解方程。23541151χ+χ=28χ- =+Ⅹ=2Ⅹ-= 551256266

三、计算,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111111114+++-++523234525

9***+++-(-)+(-)766715155584

51551157-+-(-)2-- 8312121221212

6--写出通分过程:

374711-=()-()=()1020

上一篇:发票认证流程下一篇:乡镇干部作风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