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024-06-11

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精选9篇)

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第1篇

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江苏省普通高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特设立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简称“自然科研项目”)。

第二条 该项目主要资助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科技人员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第三条 项目分为重大项目和面上项目两个类别。其中,面上项目分为资助经费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每年集中申报一次。江苏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产业处负责项目的受理、评审、立项及管理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报

第四条 项目资助的学科范围包括: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

第五条 项目的研究期限一般二至三年。

第六条 项目申请条件:

1、项目申请人必须是省属本科高校的在岗科技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面上资助项目重点支持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青年教师,原则上不接受具有教授职务的教师申报。

2、申请项目必须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其中,重大项目应具有较强的科技前沿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3、第一申请人每年只能申请一个项目,并且无在研的计划项目以及其他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累计获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资助二次以上的均不得再申请新的面上项目。

4、申请手续必须完备,所需资料必须齐全。

第七条 优先支持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申请项目,提倡跨学科、跨院校、跨部门联合申报,发挥群体优势,联合攻关,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

第八条 申请人应如实填报《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一式3份),项目组成员均应在申请书上签字,不得代签。

第九条 申请人所在高校学术委员会应对申请项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等进行全面审查并签署意见,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对本校申请项目内容进行审查,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择优推荐申报。有合作单位的,应在申请书上签署合作意见并加盖公章。申请项目的内容应真实,并无对他人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及其纠纷,申请人及其所在单位承诺对此承担责任。

第三章 项目评审与立项

第十条 项目的评审分形式审查、专家评议和领导审批三个步骤。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负责对申报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对不符合申报要求以及手续不全的项目不送同行专家评议,并通知申报单位。

第十一条 专家评议采取通讯评议和会议评审相结合的办法。面上项目在通讯评议的基础上召开评审会议听取专家意见;重大项目采取现场答辩及会议评审。省教育厅对专家评议通过的项目进行审定后批准下达。

第十二条 专家评议实行全过程回避和保密。专家应回避本人所在单位的申请项目、直系亲属及可能影响公正性的申请项目的评审,不得复制、抄录申请书内容,保护申请人的知识产权,并对评议结果保密。

第十三条 项目立项后,省教育厅以文件形式通知申请者所在高校。

第四章 实施与管理

第十四条 项目申请人接到立项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签订《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合同书》(简称《合同书》)。面上资助经费项目和重大项目与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签订《合同书》,《合同书》由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各执1份。《合同书》作为拨款和结题验收的依据。逾期不报,且又不在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的或项目负责人提出无法落实《合同书》确定的条款,作自动放弃处理,则撤销该项目。面上自筹经费项目委托学校与项目申请人签订《合同书》,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各执1份。

第十五条 项目实施中,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项目负责人应提交《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进展报告》,重点反映研究项目的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经费使用情况和下工作计划等。重大项目的进展报告应于每年4月30日前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报送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

第十六条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解决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研究人员发生变动、研究内容上有重大调整以及须延期、中止的项目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省教育厅审批。其中延期项目延长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第五章 结题与验收

第十七条 项目结题采取结题验收的形式。重大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提出验收申请,提交《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验收报告书》(简称《验收报告书》)和代表性研究成果,经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报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验收;面上资助项目提交《验收报告书》和代表性研究成果,由省教育厅委托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并组织验收,验收报告报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面上自筹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提交结题报告,总结汇报项目研究情况,提交项目研究成果,由省教育厅委托所在高校对结题报告进行审核,审核情况与结果报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面上自筹项目是否进行验收,由所在高校决定。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每年将已验收项目和延期结题项目及不能完成的中止项目《汇总表》报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

第十八条 申请验收的项目需提交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论文(须在国家核心期刊或SCI源等期刊上发表)、专著、软件、数据库、模型、专利等。项目成果均应标注“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及项目批准号,未标注的不得作为验收材料。

第十九条 面上资助项目的验收可以采取通讯评议的办法,每个项目应由不少于3名外单位同行专家进行评议;重大项目的验收采取会议评议的方式,原则上要有5位以上同行专家。验收工作根据《项目任务书》所规定的研究目标和要求,侧重对项目研究成果的水平与质量进行评议。通过成果鉴定的项目可不必另行组织验收。

第二十条 每年4月30日前,由省教育厅通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集中向省教育厅报送结题验收材料。面上资助项目和重大项目结题验收项目材料包括:《验收报告书》一式2份,代表性成果1套。已通过成果鉴定的项目除报送上述材料外,还应报送成果鉴定书和鉴定材料各1份。中止或延期的项目由所在高校同时报送中止或延期报告。面上自筹经费项目《汇总表》(内容: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结题时间、审核结果)一式2份。

第二十一条 对没有正当理由中止以及结题验收、结题审核不合格的项目的负责人,省教育厅将停止三年受理其新计划项目的申请;对不认真履行项目申请、检查考核、结题验收、结题审核等管理职责的高校,省教育厅将在其新项目申请、科技工作先进高校评审等方面作为重要影响因素。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二条 项目经费主要由省教育厅每年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学校资助等渠道解决。资助的项目经费应按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属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苏教财[2007]94号)要求,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核算、集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项目负责人在本单位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监督下,按项目预算支配使用,任何单位、个人无权截留、挪用。对截留、挪用项目经费的,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理处罚。

第二十三条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与项目研究相关的设备购置、能源材料、实验外协、资料印刷和差旅费等,不得安排与项目无关的开支。

第二十四条 对于中止、撤销的重大项目和面上资助项目,省教育厅将收回其相应的资助经费。对项目负责人及所在高校不积极协助省教育厅收回相应资助经费的,省教育厅将在其他相关科技资助经费中扣除。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受资助高校、项目负责人如对项目管理不善、违反规定及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发现并核实,将予以通报批评、撤销对有关项目的资助,直至收回有关项目的全部已拨经费、暂停受理项目负责人或所在高校的项目申请。

第二十六条 对于计划项目实施中取得重大突破、发明和其他科技成果的高校和个人,省教育厅可视情况予以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以往颁发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教育厅负责解释。各高校可根据本办法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

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第2篇

选题指南

一、应用研究类

依托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以提高工程质量和耐久性为核心,抓住实践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以及技术通病,采取产学研联合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形式,开展应用技术攻关,重点加大已有成果技术总结与集成。

道桥类研究方向:

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技术总结与集成研究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技术标准研究、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研究。2※、高速公路地基处理与路基填筑技术总结与集成研究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江苏省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研究。

3※、节约、环保型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与建设技术研究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江苏省高速公路低路堤的可行性研究、长大公路隧道环保型建设技术研究、宁杭高速公路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4、沥青路面新材料和再生技术的开发研究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橡胶改性沥青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研究、路用木质纤维的研制与应用、微波辐射废胶粉改性沥青共混机理研究及助剂研制开发、SMA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研究。

5、营运高速公路的路况检测与评价技术

6、高等级公路养护、维修技术与配套机械研究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快速修补技术研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适用性研究、公路沥青路面薄层罩面养护技术的应用研究、就地热再生技术处治沥青路面典型病害的应用研究。

7、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技术及关键性施工工艺的研究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苏通大桥塔梁结构形态测控技术研究、苏通大桥主桥基础施工技术及工艺研究、特大跨径悬索桥主缆索股牵引系统新技术研究、单索面混凝土部分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及施工工艺的研究。8※、桥梁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梁式桥梁承载能力快速荷载试验与评估研究、灌注桩钢筋笼长度检测研究、后张法预应力孔道灌浆质量检测方法研究、不中断交通的梁式桥梁试验及状态评定方法的研究。

9、桥梁病害处治与维修加固技术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加固和改造技术研究、钢筋砼连续箱梁裂缝控制研究、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研究。

10、桥梁新结构、新材料应用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波折腹板组合箱梁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大跨径钢-混凝土联合梁关键技术研究、CFRP束在体外预应力桥梁中的应用研究。

港航类研究方向:

1、航道维护与整治成套技术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冲沉桩板在航道驳岸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生态型护坡在京杭运河两淮段整治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船闸的建设、养护与评价技术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船闸人字门防撞护舷材料及结构研究、背拉弹性薄壁挡土墙在船闸工程中的设计与施工控制技术研究、船闸闸墙表面修复技术研究。3※、港工结构工程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

4、航道疏浚、打捞等装备的开发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200m/h(分体)绞吸式挖

3泥船研制、内河疏浚无堵塞泥泵研究、挖泥起重两用船研制。

安全运输类研究方向: 1※、车辆节能技术与产品研发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运输企业车辆综合节能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运输企业燃油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2※、交通安全技术与装备研发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沪宁高速公路八车道运营管理技术研究、高速公路雾天行车诱导系统试验研究、危险品车辆防侧倾侧翻伺服控制系统及报警装置。

3、内河先进船型和船用产品的研究开发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江苏省内河标准船型研究-干散货船系列、内河散装化学品运输船型研究、内河挂桨机船动力推进方式的研究。

4、内河船舶水上安全和水域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二、交通信息化类

深化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加强交通信息资源的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研究及相关标准制订,开展交通电子政务、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数据统计分析等系统研究与工程实施,加快推进智能交通技术研究以提高行业监管效能,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

研究方向:

1、交通信息资源的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研究及相关标准制订

2、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管理规范体系 3※、构建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研究

4、交通基础设施建养管应用系统研发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交通重点工程工程地质勘察信息管理系统、南京市交通建设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养护管理系统、苏通大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5、公路智能交通技术研究

6、智能型综合运输系统技术研究

7、交通统计与决策分析系统研究开发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交通综合统计信息系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应用需求分析及实现方法研究。

三、交通软科学

围绕综合运输体系构建、交通运输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以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建设,重点开展战略研究和战略基础研究,推动行业决策和管理科学化。

研究方向:

1※、综合交通管理体制、综合运输组织管理、交通综合执法体系等战略性研究

2、交通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与支撑条件研究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加快交通运输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江苏交通运输服务业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3、交通产业结构优化、多种运输方式配套协调、服务能力与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4、交通统计与经济分析技术研究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江苏省公路水路运输量统计制度方法研究。

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发展政策和评价体系研究

6、满足安全、便捷、舒适、高效及个性化出行需求的交通综合服务体系研究。

四、计量检定规程、标准规范

根据“先进、可靠、实用”的原则,及时总结交通事业发展中技术、管理和服务的新要求,适时修订、补充现有的技术和服务标准,推动全行业的科技进步以及对社会服务的公正性。

研究方向:

1、计量认证及计量检定技术基础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维勃稠度仪等江苏省地方计量技术法规的编制、公路工程集料标准筛等7项交通工程试验仪器地方检定规程。

2、标准规范的制订和修订

已经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代表项目: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技术标准研究、江苏省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研究、江苏省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研究、江苏交通安全监管规范研究。

五、成果转化与推广

以需求为导向,以标准为抓手,鼓励和支持在技术总结提升和技术标准、规范编制的基础上,开展交通科技成果推广,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重点支持:

1、SAC、OGFC、SMA、Superpave等沥青路面新技术

2、高等级公路软基处理技术

3、高等级公路扩建工程路基、路面拼接设计与施工技术

4、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与建养技术

5、沥青路面现场/厂拌再生技术

6、船闸快速修复技术

7、生态护坡、护岸建设技术

8、内河航道数字化测量技术

9、高速公路区域联网监控、动态监测技术

10、交通建设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11、交通电子政务大厅信息系统

12、交通行业试验检测机构信息管理系统

13、电子化办公系统

14、城市出租车GPS调度等调度管理系统

15、五小车辆养路费等交通规费移动稽查系统

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第3篇

关键词:高峰体验课程,管理科学 (项目管理) ,实施方案

一、引言

高峰体验课程是本科生课程上的皇冠, 它是指在一系列课程的最后开设的登峰造极的课程或者体验, 具体目标是把相对零碎的知识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一种结束学业的仪式, 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高等学校管理科学 (项目管理)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 能够解决项目管理问题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管理科学 (项目管理) 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因此, 学校开设高峰体验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高峰体验, 对此人们有各种不同的定义。威基纳 (T.C.Wagenaar) 认为, 高峰体验是“一种极点体验 (culminating experience) , 通过学习这种课程, 学生可以综合、拓展、批判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杜瑞尔 (R.J.Durel) 将其定义为“在一系列课程的最后开设的登峰造极的课程或者体验, 具体目标是把相对零碎的知识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一种结束学业的仪式, 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一种有计划的学习体验, 要求学生合成先前学习的内容, 并把新知识与既有知识基础整合, 以解决模拟的或者真实的问题”。1998年, 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的研究报告《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提出改进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的十项措施, 其中之一就是营造高峰体验 (Culminate with Capstone Experience) , 呼吁在本科生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或几个学期, 通过一门课程最充分地利用前几年学到的研究与交流技能, 集中在一个专业项目上,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该报告还对开设高峰体验课程提出了五项具体建议

一是高年级习明纳尔或其他适合专业领域的高峰课程要成为每一个本科生学习的一部分。最理想的高峰课程应该将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凝聚到共同参与的项目中。二是高峰课程要使学生达到继续修读研究生学位或进入专业工作领域的水准。三是这样的课程是早期探索为本课程的高级阶段, 要扩展、加深、整合整个专业领域的经历。四是专业项目可以是在以前的研究经历和实习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是只要有可能, 高峰课程要使本科生进行合作性的学习和研究。报告倡导将高峰体验课程广泛地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育中。尼尔逊 (Tomas K.H.Nilsson) 和弗尔顿 (Joan R.Fulton) 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实践上的多样性指出:“虽然高峰体验课程的定义因系、因大学而不同, 但这些定义都包含一些核心因素, 都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换句话说, 高峰体验课程是本科生课程上的皇冠。”

二、管理科学 (项目管理) 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教学目的与方式

1、教学目的

管理科学 (项目管理) 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是在管理科学 (项目管理) 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 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前面几年所学的专业知识, 通过组建项目团队进行一个具体的项目策划与运作,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达到对整个学科的理解和实践。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问题能力;同时,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管理的技巧。

2、教学方式

管理科学 (项目管理) 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教学采用集中时段教学的方式, 开展招投标真实环境模拟教学、校内外专家理论和实践前沿性讲座、团队拓展游戏、组织答辩委员会以及验收答辩会、论文撰写与指导、讲授、参观、具体案例研究、实践锻炼、团队项目研究、书面交流、口头交流、个人研究项目、无领导型小组讨论等。

三、管理科学 (项目管理) 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

1、教学大纲

管理科学 (项目管理) 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教学大纲如表1所示。

2、实施方案

管理科学 (项目管理) 专业高峰体验课程的实施方案具体分为八个模块, 具体章节安排如表2所示。

(1) 理论和实践前沿性讲座。从校内外聘请5—8位项目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省级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教师或管理咨询公司的工程师, 为学生讲授项目的策划、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形成自己创新性的项目管理思路和框架。

(2) 项目团队组建。学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组建自己的项目团队, 确定团队组织形式, 并制定团队章程, 明确团队各个成员在所属团队中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并组织各个团队开展“心心相印”、“驿站传书”、“解手链”等加强团队凝聚力和领导者执行力的拓展游戏活动。

(3) 项目可行性研究。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 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综合分析, 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 项目策划方案对比分析。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进行相应的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 完成相应的设计方案比选报告。

(5) 项目招投标模拟训练。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比选报告等资料, 进行相应的招投标管理工作, 包括招投标机构的设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招标公告的发布、评标标准的制定、评标专家的选择等内容, 最后由学院统一组织各团队进行模拟项目招投标, 力求在模拟真实招投标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6) 项目运作管理。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各项资料, 进行相应的运作管理工作, 包括项目的时间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编制项目进度计划、项目成本预算、质量控制措施等报告。

(7) 项目结项与验收答辩会。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各项报告等资料, 进行相应的项目结项与验收阶段工作, 包括项目的决算书、项目的审计报告、项目的成果汇编, 最后由学院统一组织各团队进行项目的验收答辩会。

(8) 项目的总结与汇报。各项目团队将各自的项目可行性报告、招投标报告、运作管理报告等资料整理成册, 提炼各自的理论性研究成果和实践性成果, 在管理学相关刊物公开发表一系列论文, 优秀项目推荐参加贵州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使学生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R.J.Durel.The Capstone Course:A Rite of Passage[J].Teaching Sociology, 1993 (21) .

[2]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高峰体验课程[J].中国大学教育, 2004 (11) .

[3]T.C.Wagenaar.The Capstone Course[J].Teaching Sociology, 1993 (3) .

[4]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J].教育参考资料, 2000 (19) .

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第4篇

科技馆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不仅注重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还注重从科学的角度反映和诠释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促进科技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的融合,通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展品展项,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公众动手操作、参与体验,使公众能够在实践中了解和体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过程,探究科技知识,实现与公众的平等交流和沟通,以及公众之间的分享和感悟,促进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科技馆既是开放性的知识展设空间,也是参与性的体验探究空间,更是共享性的情感交流空间。

在江苏科技馆“生命健康”展区,有17件展品深受公众喜欢,观众不仅停留时间长、参与度高,而且年龄分层广泛,也是彼此之间讨论和主动向辅导员咨询较多的展品。其中涉及很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但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却未能及时回答和回应,如“我从哪里来”、“性教育与性安全”等。这也是我们策划和实施本科学教育项目的缘由,我们希望通过关注成长问题,依托展品资源,创新体验形式,借助简单的材料、开放的形式、难忘的体验,引导青少年在有疑问、有发现、有领悟的探究过程中,收获见知识、见智慧、见情感的认知升华,达到“我们的身体,我们很了解,我们更珍惜”的项目目标。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针对身体知识点,基于江苏科技馆人体展区展品,面向小学生而设计开发的。项目采用了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展品体验、趣味游戏、DIY动手做和情感互动等形式开展,为参与者创造沉浸式的参与体验共享环境。本项目分为2个主题,分别是“我从哪里来”和“人体骨骼的秘密”。

“我从哪里来”是每个孩子都会提出的问题,有些父母对于怎么给出孩子准确和真实的答案而伤透脑筋。在科学教师的引导下,用拟人化的“精子卵子结合”的趣味游戏导入课程;再辅导参与者探究“十月怀胎”这一展品,了解一个小小的受精卵是如何在母亲的子宫里逐月发育成一个胎儿的过程,并通过不同月份的“肚子”,邀请孩子和父亲扮演准妈妈体验孕期生活与工作,感悟母亲和妻子的艰辛及爱。实现由有疑问、有发现、有领悟的探究过程,到见知识、见智慧、见情感的认知升华的飞跃,充分发挥科技馆这一开放性的知识展设空间、参与性的体验探究空间,以及共享性的情感交流空间的科学教育作用。

“人体骨骼的秘密”是在活动过程中,引入“做中学”的概念,以学生自主、讲解辅导员辅助的形式,采取游戏化教学的方式,通过在游戏中设置不同的任务和理解性目标,以驱动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任务,达到了解骨骼基本知识的教学任务。学习过程中的实验与游戏由辅导员提前围绕理解目标设计实施,并将课程内容与游戏内容有效结合,使参与的学生始终处于游戏交互的中心,拥有主动权,同时实验与游戏中提供一定变量供学生进行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项目实施过程

·我从哪里来①以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向家长、孩子调查他们分别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处理方法、答案内容、心理变化等,并作出统计分析,为活动内容和形式选择提供参考。②推出拟人化的精子卵子结合的游戏导入活动。③辅导参与者探究“十月怀胎”展品,初步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④借助不同月份的“孕肚”扮演准妈妈或妻子的互动,体验生活和工作中的艰辛和爱。⑤感恩母亲或妻子的辛苦付出,并向她们表达情感。

·人体骨骼的秘密①游戏中提出“什么支撑身体”、“什么让我们运动”等问题。②摸一摸自己和小伙伴的骨骼,分享自己的发现。③辅导参与者体验“骨骼与运动”这一展品,分组讨论交流骨骼的分类和作用。④扮演不同的骨骼,合作完成一个或几个运动动作。⑤DIY动手拼装骨骼。这一课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与表达,以及教师辅助的形式,以游戏为载体,学生容易接受,过程容易控制,让参与者自主理解和学习骨骼的知识,最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骨骼拼图,通过游戏了解各个骨骼的作用。

项目创新点

项目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关注青少年成长问题,依托场馆展品资源,有效地延伸和补充家庭教育和学校科学教育内容,是科技馆科学教育项目应该凸显的创新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仅热衷于对世界的探究,还对自己不断成长的身体充满好奇和疑问,他们有很多想知和应知的身体成长和健康知识,这正是他们健康成长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其中有些知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已经及时提供,但也有若干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回答和回应,例如“我从哪里来”主题,不少家长觉得为难和尴尬,该如何科学地回答好这类问题呢?江苏科技馆教育项目开发的辅导员,敏锐地捕捉到这类问题的需求,整合生命健康展区的17件展品,准确地对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设计“认识我们的身体”系列科学教育活动,首先推出“我从哪里来”和“人体骨骼的秘密”两个主题,并开发出展区版和校园版2个版本,受到孩子、家长及学校教师的欢迎和赞誉。

立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是本项目的核心创新点。“认识我们的身体”项目在设计之初,活动目标就是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兼顾。例如“我从哪里来”活动是见知识、见智慧、见情感的认知升华,让参与家庭在探究科学的同时,还拥有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认识和体会母亲的艰辛和生命的可贵。正是人文教育的融入,让活动更具有“温度”触动心灵,孩子和丈夫眼中闪烁的泪光、感恩的心声和幸福的拥抱,令人感动和难忘。

如何将敏感或不易表达的科学内容通过形式创新实现有效融合,是本项目创新的最大难点,恰恰也是最大的亮点。本项目中可以称道的主要有以下3点。

·游戏式融合。将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融于有趣的游戏之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探索热情,从而为组织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提供动力保证。例如“我从哪里来”中,我们结合受精卵形成的科学过程,模拟情景,设计了“诸多精子先生竞争一位卵子小姐”的角色扮演游戏,引导青少年通过参与轻松有趣的游戏,探究知识,提高认知,使活动自然而生动。

·故事式融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将科学内容与故事这一形式相融合,不仅可以很好地引起青少年的兴趣,还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和激情。如在即将开展的“神奇的消化系统”活动中,将通过设计一颗小豌豆在我们身体里的旅行故事,引导青少年想象旅途中遇到各位“消化超人”时的所见所闻,体会所感所悟。在没有专业设备辅助观察我们的消化系统的情况下,把枯燥、单调的科学知识蕴含在生动的故事内容中,能使青少年在情趣盎然的故事扮演或参与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科学内容,完成本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情境式融合。在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青少年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他们理解科学内容,并使参与者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例如“我从哪里来”活动中,利用不同月份的“孕肚”道具,设定准妈妈生活和工作情境,邀请孩子和父亲扮演准妈妈,感悟母亲和妻子的艰辛及爱。

项目成果及评估

自2013年7月以来,经过逐步完善与发展,“认识我们的身体”系列课程共开展96个学时活动,走进校园8次,参与学生1800人次。

本项目虽然在实践中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开发了一些教育资源,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不同问题,我们要开发不同深度的专题。例如:就性教育问题,针对幼儿及小学低年级孩子现已开发了“我从哪里来”专题,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孩子即将推出“性安全”专题,针对青春期孩子要推出“我到哪里去”专题等。

获奖感言

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第5篇

课题指南

重点课题:

1、马克思主义当代创新路径研究

2、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研究

3、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研究

4、高等教育对江苏现代化的影响

5、公共政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研究

6、“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

7、当代中国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8、科学发展观与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理论创新与政策研究

9、江苏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10、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江苏制造业发展研究

11、苏北苏南经济差距的状况、根源及缩小差距的实证研究

12、中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模式研究

13、江苏农村教育现代化问题研究

14、关于建设江苏教育强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5、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

16、江苏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

一般课题:

1、江苏地方立法的理论问题研究

2、人力资本理论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3、土地征用的法律问题研究

4、新类型犯罪的性质及标准研究

5、江苏科技发展的法律对策研究

6、公益诉讼研究

7、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协调

8、房屋拆迁安置补偿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9、当代国际法发展中的新问题研究

10、《行政许可法》的实施问题研究

11、职务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12、国有企业改制的法律监控研究

13、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研究

14、江苏省劳务输出的法律问题

15、江苏对外开放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16、经济的科学协调发展与经济法的功能研究

17、中产阶层的法社会学研究

18、公司治理中的公平与效率

19、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基于互联网的营销实务与创新研究

20、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完善

21、沿江开发战略与产业集群建设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22、利用外资研发产业与江苏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研究

23、长三角经济区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24、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形成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25、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系统研究

26、江苏企业诚信形象的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27、江苏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指南

28、江苏专利活动分析与专利战略研究

29、江苏粮食物流的科学化运作与管理研究

30、经济全球化与会计规范机制创新

31、加强大学科技园孵化功能及其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32、现代化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33、管理者的职业化研究

34、城市化进程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5、江苏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共享研究

36、转型时期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研究

37、网络文化时代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8、大学城建设中的理念、政策与机制研究

39、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与评估研究

40、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文化研究

41、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与新途径研究

42、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

43、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4、国外先进课程与教材引进的本土化问题研究

45、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46、长三角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整合与互动研究

47、青少年的公共安全教育与健康教育研究

48、中小学课程改革问题研究

49、高等学校跨学科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50、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问题研究

51、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经济发展研究

52、土地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苏南苏北比较研究

53、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建设与相关政策研究

54、农村财政体制研究

55、城市土地市场运行与政策研究

56、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问题研究

57、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研究

58、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

59、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研究

60、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建设

61、江苏省与浙江省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异分析

62、科学发展观与政治经济学的创新

63、全球化背景下江苏区域经济的协调与组织研究

64、东亚经济合作关系的变化对江苏经济的影响

65、建立适应“两个率先”的江苏产业结构

66、地区竞争战略研究

67、江苏绿色GDP核算研究

68、农民收入研究

69、科学发展观与政治经济学的创新

70、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比较研究

71、维护高等校学校校园稳定运行机制和预警机制研究

72、长三角地带乡镇市民社会兴起的理论研究

7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趋势研究

7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安全指标体系研究

75、我国现阶段村落社会治安研究

76、江苏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研究

77、城市社区建设研究

78、江苏中等收入群体的培育与发展研究

79、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调整

80、流动人口的统计监测方法研究

81、社会安全感的调查评价研究

82、西方人眼中华人形象的百年变迁

83、中国中产阶级的跟踪研究

84、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研究

85、中国生命伦理学学科建构与研究方法

8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87、中国哲学中和谐稳定观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88、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研究

89、科学发展观与当代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研究

90、诚信与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

91、网络道德规范与社会秩序研究

92、社会转型期的制度伦理建设与反腐败研究

93、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比较研究

94、先进文化与社会理想信念关系研究

95、“两课”教学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研究

9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研究

97、“两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98、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现状、发展态势与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99、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100、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

101、党内民主程序与监督机制研究

102、人本民先政治观研究

103、新时期大学生政治思想与心理素质研究

104、当代中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研究

105、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绩效研究

106、国际安全与全球治理研究

107、社会转型期公民参与形态与规律研究

108、提升地方政府服务能力研究

109、丝绸之路上的大国关系研究

110、当代中国移民问题研究

111、中国与北美国家关系研究

112、中国与欧盟关系研究

113、苏北史前文化研究

114、中国与俄罗斯独联体关系研究

115、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研究

116、明清时期江苏地区商业史研究

117、江苏近代社团研究

118、江苏近代城乡关系研究

119、江苏近代人文精神研究

120、西方大国现代化进程研究

121、中国古代小说与传统伦理研究

122、昆曲杂剧研究

123、中外文学与文化研究

124、九十年代城市与文学研究

125、吴文化研究

126、扬州学派研究

127、泰州学派研究

128、汉语语言学和当代理论语言学研究

129、江苏籍语言文字学家著作整理学研究

130、汉语句子信息结构研究

131、教学语言学研究

132、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可教性研究

133、翻译思维学

134、古代科技文献语言文字研究

135、中医英语语料库研究

136、从当代艺术哲学角度重组造型研究

137、国家新美术课程的实施与师范大学美术学教学改革的研究 138、从时尚看中国审美观念之变化

139、当代中国音乐发展道路研究

140、江苏省高等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141、江苏现代书法研究

142、江苏特色音乐种类发展前景研究

143、中国交响音乐史

144、中国流行音乐史

145、新技术媒体对音乐发展影响研究 146、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研究 147、西方当代艺术现状研究 148、现代书法理论研究

149、当代美术批评研究

150、雕塑学与城市现代化研究 151、视觉文化与传达方式研究 152、外国当代数码媒体艺术研究 153、设计历史与思潮研究 154、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

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第6篇

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07省属高校自然 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有关高校: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现将2007省属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类别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主要面向省属本科院校,分为重大项目和面上项目两个类别。

重大项目主要支持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有关学科发展前沿问题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同时培育一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面上项目主要支持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培育我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大项目,支持高校科技人员从兴趣出发的、有价值的自选课题。

从今年开始,面上项目分为资助经费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原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指导性计划项目予以取消。

二、项目申报要求

1.各校应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以及我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紧密围绕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研究方向,认真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切实结合自身优势和研究基础遴选研究选题。重大项目必须符合《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有关加强前瞻性研究的方向领域(可从江苏高校科技网上下载,网址为:202.119.175.199)。

2.项目申请条件应符合《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重大项目主要依托省属高校的部省以上重点实验室(含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重点建设实验室)进行申报;重大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面上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项目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各校应重点加强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和扶持,重大项目第一申请人应是实验室固定人员并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或副教授专业技术职称。3.申报的项目应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比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并具有创新性或明确的应用前景,提交成果的方式应具有可考核性。重大项目预期成果应能申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发明专利、建立有关应用模型、在SCI源具有高影响因子的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文章或能够获得国家、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资助。4.各校应合理统筹整合相关科技资源,组织精干力量形成课题组,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鼓励申报高校与部属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

5.已获得国家“973”、“863”计划以及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的项目,我厅不再重复立项资助。项目申请人如已承担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含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且未结题的、累计获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资助二次以上的均不得再申请新的面上项目。

6.我厅对批准立项的重大项目的经费资助额度最高不超过30万元,我厅资助经费分拨付。所有获得批准立项的课题,学校均应给予一定的经费配套,其中面上项目每项不低于2万元。

7.重大项目每个实验室限报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可增报1项;面上项目申报限额数见附件。各校对申报的项目应认真初审,由校科研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后方可上报。我厅不直接受理个人申请。

三、项目申报材料

请各校使用《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系统(2007年版本)》(该系统可从江苏高校科技网上下载)进行申报,上报材料具体为:

1.重大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A4纸双面打印)一式5份;《项目申请汇总表》(请在汇总表中注明依托重点实验室名称以及《规划》中前瞻性研究的方向领域)1份;系统生成的申请书电子文件。

2.面上项目(资助经费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A4纸双面打印)一式3份;《项目申请汇总表》(请注明是否同时申请自筹经费项目)1份;系统生成的申请书电子文件。3.面上项目(自筹经费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A4纸双面打印)一式1份;《项目申请汇总表》(内容包括学校名称、学科门类、项目名称、申请人、学校资助经费、完成时间)1份,汇总表请用Excel制表上报。

请各校于4月10日将申报材料报送我厅科技与产业处,联系人:施星国,联系电话:025-83335545,Email:shixg@ec.js.edu.cn。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第7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苏发〔2011〕10号)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苏发〔2012〕17号)精神,全面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省财政厅、科技厅进一步加强科技专项资金整合,设立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条件建设与民生科技、前瞻性研究、企业创新与成果转化等四项科技专项资金。为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科技部有关资金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充分体现政府目标导向,遵循“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分类支持、多元投入,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科学安排、注重绩效”的原则。

第三条 科技专项资金由省财政设立并列入财政预算,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共同管理。

第二章 使用方向及重点

第四条 自然科学基金:主要面向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支持青年科技人员自主选题,自由探索,开展科学研究,攀登科技高峰,为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和人才储备。

第五条 科技条件建设与民生科技专项资金:主要以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科技惠民为目标,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和提升建设一批重大研发机构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开展重大疾病的临床治疗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加快推进医学研究成果向临床诊疗的转化应用,构建以临床为主导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

第六条 前瞻性研究专项资金: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强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公益性技术等的研发与应用,加强国内外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引导各类创新主体紧密合作,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抢占产业科技制高点。

第七条 企业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主要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实施符合产业发展的创新需求、已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经中试并进入产业化开发或直接进入产业化开发、能够较快形成产业化、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同时,对我省直接组织并获立项支持的产业化较强的相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给予配套支持。

第八条 省科技厅根据科技专项资金定位,结合省政府工作要求,组织实施相应各类省级科技计划。科技专项资金每具体支持重点和领域在各类计划申报指南中予以明确。

第三章 经费开支范围

第九条 依据《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项目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科技条件建设与民生科技专项资金可增列平台运行绩效补贴。

(一)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房屋维修改造费和其他支出等。

设备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型仪器设备等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差旅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会议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国外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财政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其他支出: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共享、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有必要购买的,应对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现有设备的利用情况及新购设备今后的开放共享方案等,在项目申报和经费预算中进行单独说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应经联合评议后方可购置。

(二)间接费用是指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间接费用使用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项目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

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项目承担单位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项目经费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

第四章 立项管理

第十条 科技专项资金项目立项经指南发布、项目组织申报、专家咨询(论证)、项目下达等程序。

第十一条 指南发布。省科技厅根据全省科技发展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组织编制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经会商省财政厅后,一般于上年年末予以发布。自然科学基金须报省基金委审定后予以发布。

第十二条 项目组织申报。项目申报实行属地化管理,项目实施期一般不超过3年。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一般由项目申报单位按要求向所在地的科技主管部门申报,科技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后向省科技厅推荐申报,省级单位向其主管部门申报,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推荐报省科技厅。项目申报由省科技项目受理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集中统一受理。

第十三条 经费预算编制。项目申报单位在编报项目申报书时,应根据项目任务的合理需求,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认真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经费预算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收入预算包括专项资金、地方财政配套、单位自筹资金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支出预算应按照项目经费开支范围确定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对各项支出的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要予以详细的量化说明(拨给合作单位的经费须附相关协定)。申请专项资金资助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0%。

第十四条 专家咨询(论证)。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制定项目评审标准、程序等评审办法。省科技厅按照评审办法要求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专家咨询(论证),并实行回避和保密制度。根据专项计划要求,可增加答辩、现场考察等程序。

第十五条 项目下达。省科技厅依据专家咨询意见,结合资金预算,研究确定项目安排方案,经会商省财政厅后,将拟立项项目清单向全社会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省财政厅、科技厅行文下达专项资金,原则上于每年6月底前下达。省科技厅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科技计划项目合同。

第五章 实施管理

第十六条 项目实施实行法人负责制。项目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具体负责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

第十七条 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项目实施中如遇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与关键技术方案变更等,项目承担单位须提出书面申请,经项目主管部门报省科技厅,如项目预算调整及出现重大违规等原因项目中止的由科技厅会同财政厅联合下文核准后实施。

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以及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项目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项目承担单位审批,省科技厅或相关项目主管部门在中期检查、项目验收时予以确认。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项目其他方面支出。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第十八条 实行项目中期检查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进行中期检查或中期评估,督促承担单位认真履行合同,检查或评估的结果作为项目分拨款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中介机构和评审专家在项目实施管理中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价和记录。

第六章 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二十条 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主要有无偿拨款、贷款贴息、有偿使用等方式。

第二十一条 科技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重大项目采取分拨款方式,原则上在合同签定后首次拨付比例不低于资助额度的60%,通过中期检查后再拨付剩余资金。但有偿使用方式的资金采取省财政直接列支,由省级财政专户拨付管理,具体按照《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有偿资金回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苏财规〔2011〕55号)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按照预算核拨给项目课题实施小组,并加强对外拨经费的使用监管。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项目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机制,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严格执行项目预算,确保资金规范和合理使用。

第二十四条 项目经费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项支出,不得用于有工资性收入人员的劳务支出及各种福利性支出,不得用于国家规定禁止列入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五条 项目结余经费管理。项目结余经费是指项目结束或因故终止时,项目省拨经费实际支出后的余额。项目结余经费应当按原渠道收回。

第二十六条 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应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科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财务审计,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以后申报专项资金安排的依据。

第七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规定执行期按照合同要求完成项目目标和任务,并对项目经费决算进行审计后,由承担单位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后向省科技厅提出项目验收申请报告。

第二十八条 项目验收主要依据项目合同,申请验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项目正常实施并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等目标任务;

(二)省拨款50万元以上项目须完成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审计;

(三)技术资料及有关文件完整、数据准确,能真实反映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

第二十九条 科技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验收,并由财政部门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的;

(二)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

(三)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

(四)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的;

(五)虚假承诺配套资金、自筹经费不到位骗取专项资金的。

第三十条 项目验收须提供如下材料:

(一)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二)项目运行管理制度/技术总结/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建设报告;

(三)项目绩效分析报告;

(四)项目财务验收报告;

(五)项目专项经费审计报告。

第三十一条 项目因故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承担单位应提前三个月提出延期申请,经项目主管部门报省科技厅核准。项目在执行期结束后六个月内仍未提出项目验收申请的,省科技厅将有关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记入信用记录并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第8篇

纳米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战略高技术之一, 是突破微米技术瓶颈的未来技术, 可能会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江苏省超前谋划布局, 围绕提升纳米产业创新能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推动中科院纳米所等单位在深入调研、多方研讨的基础上, 形成了纳米真空互联实验装置总体及分系统建设方案。为进一步评估其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于2013年8月16日, 在苏州组织召开项目立项论证会, 邀请专家进行全面研讨和详细论证。会议由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主持。

与会专家听取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等单位有关情况汇报后, 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前期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该装置符合纳米科技发展的需要, 将对纳米科技重大前沿领域形成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系统突破能力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并为纳米科技人员建立一个能提供全真空、多模块互联的纳米科学研究条件, 从而在更科学、更本质的层面上开展研究, 实现跨行业、跨学科、跨要素的技术集成创新,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希望江苏加大组织支持力度, 作为地方先期推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尽快启动并抓紧推进, 争取及早列入国家相关计划。

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第9篇

关键词:江苏省 普通高校 健美操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215-01我国体育教育经历了传统模仿到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即不再受外国体育教育现代化模式的左右,并且有能力回过头来重新调整本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教育的关系,于是迎来了现代化体育教育创新阶段的到来。在传统体育教育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化体育教育模式,现代化的体育课程资源短缺,系统严重不平衡是我国现代体育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是各个阶段体育课程资源供给不平衡而造成的系统的暂时性紊乱。健美操项目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对江苏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希望能对江苏省高校健美操教学主动干预,加强系统反馈功能,对于解决江苏省健美操课程资源的短缺问题,对于今后进一步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排球课程资源,保证江苏省高校健美操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高校健美操课程资源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了有关“健美操”“课程论”和“课程资源”方面的期刊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分类阅读和学习。

1.2.2 问卷调查法

针对江苏省15所高校的健美操一线教师5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0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2.3 数理统计法

将所调查的结果用EXCEL2003制表,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江苏省高校健美操课程人力资源现状

教育部对于普通高校的要求如下:教学科研型的院校(本科)必须达到90%以上,并突出硕士和博士所占比重,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本科学历需要在70%以上。笔者通过对江苏省15所普通高等院校健美操教师的学历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博士人员为0%,硕士、本科和专科分别占到12%、70%和18%。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的学历结构已经满足了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型学校标准;从教师的教龄情况来看,多数教师集中在6~15年,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专家型和年轻教师的配备较少;教师的职称结构显示: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所占比重约为:1∶2.2∶5.2∶1.6,具有关资料显示,我國普通高等院校教师职称的比例结构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所占的比重为1∶3∶4∶2为理想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中副高和助教所占比重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而讲师所占比重较高。

2.2 江苏省高校健美操课程物力资源现状

对江苏省15所普通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调查中,其中综合性场馆的学校有4个,占30.8%,室内健美操馆6个,约占46.2%,室外的水泥健美操场地13个,占100%,没有健美操场地的0个。可以看出,江苏省普通高校的健美操场地设施建设较好,但是,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室内场馆一般都不针对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使用,主要是满足体育系专业或者是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并且一般除了上课时间都是呈现不开放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场地设施的闲置。

2.3 江苏省高校健美操课程财力资源现状

在对“江苏省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经费来源渠道”的调查中,来自计划拨款的占42%,年度预算和需求拨款的占22%,学校自主创收,主要是通过场馆的经营收入的占10%,社会资助的渠道还没有开通。这也说明了,江苏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经费缺乏系统的年度预算体系,另外,每个学校的健美操课程的物力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一学校不同体育课程之间每年所需的经费也不一样,所以,需要在加大对体育教学经费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来进行拨款,并不断加大学校场馆经营的创收力度,吸收更多的社会赞助。

2.4 江苏省高校健美操课程文化资源现状

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理论课程的时数不能低于10%,也就是说每个学期至少有两节体育理论课。笔者在对江苏省普通高校50名健美操教师理论课时数的调查中,有76%的老师理论授课时数在10%以下,10%以上的仅占到24%;另外,在了解江苏省普通高等院校近三年来的健美操课程内容设置变化情况时,增加很多的学校、稍有增加、没变化和减少的百分比分别为:18%、62%、28%和2%。由此可见,近年来江苏省普通高等院校健美操课程内容设置变化不明显;在调查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的统计中,侧重于体能教学训练、专项技术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战术意识的培养和综合技能的提高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0%、48%、12%、20%和10%,表明江苏省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以发展学生的专项技战术能力的培养,而缺少对于学生全面知识、能力的培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江苏省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的学历结构已经满足了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型学校标准;从教师的教龄情况来看,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专家型和年轻教师的配备较少;副高和助教职称教师所占比重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而讲师所占比重较高。

(2)江苏省普通高校的健美操场地设施建设较好,但是,开放情况不理想。

(3)江苏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经费缺乏系统的年度预算体系,另外,每个学校的健美操课程的物力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4)江苏省普通高校健美操理论课程时数安排较少,课程内容设置变化不明显,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以发展学生的专项技战术能力的培养,而缺少对于学生全面知识、能力的培养。

3.2 建议

(1)对于教师资源的开发通过对本校现有教师的培训和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结构调整,本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快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2)建立江苏省普通高校健美操场地器材的质量评估机制、管理机制以及维修保养机制,注重加大室外健美操场地的建设力度和业余时间的场馆的开放力度。

(3)教材的内容要注重知识的更新,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为目的,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拉尔夫·泰勒,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曲宗湖,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老干部新春团拜会祝辞下一篇:关于写乌龟的作文:我家的小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