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部门内部管理

2024-08-14

加强部门内部管理(精选6篇)

加强部门内部管理 第1篇

局属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系统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切实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现根据国家《预算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结合本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所谓部门预算是指各预算管理单位,按照事业发展和本单位工作计划,提出的收支预算计划。在获得区级有关部门核准的基础上,由各单位组织实施的预算资金。

第二条 部门预算的编制,应根据财政部门对当年预算编制的要求,提出详细的预算内容和申请理由,确定预算金额,形成书面文件后上报主管局,由局事业科汇总审核,报请局专题会议讨论同意后上报区财政局。每年9月至11月为新预算编制和报送期。

第三条 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应遵循服从全局整体性原则、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原则、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原则、实事求是、厉行节约原则、积极稳妥、确保收支平衡的原则。

第四条 各单位收入预算的编制,应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测算单位组织各项收入的来源。并按规定将收入预算按收入类别逐项编制。一般分三类: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或事业收入)、其他收入。

第五条 各单位支出预算的编制,由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和结转自筹基建支出组成。其中,事业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

第六条 部门预算编制审核管理的重点为事业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与专项经费(特定项目支出)。其中:人员经费按实预算、公用经费按定额预算,专项经费按计划零基预算。

第七条 专项经费与特定公用经费支出预算的编制,要根据单位现有公共资源和单位业务实际所需来编制。列属专项经费预算支出的编制,要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项目要细化到明细,按计划一次确定,实行资金总量控制;同时,要遵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建立项目科,实行备选项目择优排序制度。

第八条 各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按照《政府采购集中采购范围和采购限额标准》的规定,对应列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选择对应的采购方式,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

第九条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财务部门应加强对本单位预算执行、财务收支以及资产使用等情况的分析,按季度将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时报告单位领导,为单位领导的决策与编制部门预算积累资料和提供依据。

第十条 各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加强预算内外及其他资金(包括单位历年结余资金)的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真实反映本单位全年各项收入和支出的实际情况。

第十一条 各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过程中,对各项事业的发展要量力而行,不能超越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并根据需要和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地确定支出顺序,从紧地安排各项支出。

第十二条 预算经区人大审核批准下达后,在执行中除有重大特殊情况确需追加外,原则上不再追加部门预算;对确需要追加的预算,将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各项手续。

第十三条 各单位应健全与规范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调控、监督功能。单位负责人应严格遵守财经制度,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负责;对每笔资金的使用,都必须是算着用,而不是用了算,确保预算资金能按核定的项目规范使用,争取良好的资金使用效益和发挥最大的资金使用价值。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加强部门内部管理 第2篇

——————学习《铁路自控型班组长管理》有感

班组(工区)是铁路工务部门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是铁路维修活动中安全和质量现场控制的重要防线。通过有效的管理使班组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工务部门各项安全生产任务指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和长远的意义。在当前铁路事业处于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工务部门的班组管理,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规章制度落实,树立依章治班理念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可以保障班组管理的有序化、规范化,防止班组管理中的随意性。对职工来讲,服从规章制度,比服从班组长随意性的指挥更易于接受。因为好的规章制度满足了职工对公平感的需求,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能较为轻松的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可能对班组和自己产生的结果,从而避免职工的消极行为,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为班组的目标和使命而努力奋斗。

工务部门在长期的生产和管理实践中,不仅形成了以《安规》、《技规》和《维规》为基础的一整套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同时,还制定了包括岗位责任、绩效考核和“三线”建设等等一 系列行之有效的班组管理规章制度。应该说班组的每一项生产和管理活动都是有“规”可依的。但为什么一些班组在管理中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呢?追根溯源是这些班组在日常管理中有“规”不依,执“规”不严,弱化了规章制度对于班组管理的执行力。

那么如何强化规章制度对于班组管理的执行力呢?首先,要抓好全体职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经常性的学习不断增强职工服从班组管理的自觉性。尤其要抓好班组长对规章制度的学习,避免一些班组长在班组管理中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甚至在管理中出现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任意蛮干现象。其次,要加大对班组职工遵守规章制度的考核力度,同时也要创造条件使职工能对班组长遵守落实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必要时车间或段可以建立有效的诚信举报机制,并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举报班组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从而加强职工对班组管理的监督力量,防止、堵截和及时发现班组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在班组内部形成人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风气。总之,只有在班组管理中狠抓规章制度落实,树立依章治班理念,才能让每一个班组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真正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规范化,从而在班组内部实现公平与和谐,充满朝气和活力。

二、按照德才兼备标准,选好配强班组干部 作为班组的“当家人”,班组长的意识、能力和作为,不仅决定着班组管理的状况与安全生产的成效,而且关系到班组建设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班组长是企业管理层中职务最低、权力最小的岗位,但却又是工作最复杂、管理难度最大的岗位。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段或车间有责任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将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精,管理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职工选拔到班组长的岗位上来。

思想素质好就要求班组长有一定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正派,事业心强,办事公道合理,能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业务水平精就是要求班组长能熟悉本职技术业务,懂得安全生产规则,能够解决本工区安全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业务问题。管理能力强就是要求班组长掌握必要的现代管理知识,通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水平搞好本工区的生产和安全工作。群众信得过就是要求班组长能够坚持原则、公平待人、善于团结每个职工,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区环境,真正成为工区的当家人,职工的贴心人。

三、发挥班组骨干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选拔思想作风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扎实的人员形成一支班组骨干,对于加强班组管理具有保障性作用。这支骨干队伍应包括班组长、党小组长、工会小组长以及党团员、工会积极分 子、职工代表等等。对党工团力量薄弱的班组,上级党工团组织要注重充实,逐步改变一些班组党工团力量薄弱的状况,以便更好地发挥党工团在班组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和监督管理作用。

党小组长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令在班组的贯彻执行,坚持发挥班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班组中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工会小组长要组织员工参与班组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强班组长与职工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热心倾听,积极反映职工的要求,依法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激发班组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班组长的有力领导,有党工团员的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在班组管理中定会形成争先创优、和谐共赢的局面。

四、搞好班组文化建设,优化班组管理途径。

所谓班组文化就是以班组为主体,在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基层文化,是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具体体现。搞好班组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班组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尤如“把党支部建在连队上”,可以统一职工思想认识,增强职工对班组的认同感和内部凝聚力,缓解职工的压力,从而塑造充满活力的班组氛围,有利于班组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班组文化建设应与班组的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切忌不能让文化建设成为班组管理的负担,也不能让文化建设成为班组管理之外的一种摆设,而是要让班组管理在文化建设中得到升华,让文化建设渗透到班组管理的每一项活动中去,成为优化班组管理的有效途径。

班组文化建设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不断增强“人民铁路为人民” 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和谐铁路的理念;积极有效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确保更好实现班组各项行为的可控自控;让职工切身感受到所处班组的民主和谐氛围;形成班组内部奋发有为的激励机制。

班组文化建设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确保取得理想效果。

一、要经常性地组织班组职工参加会议学习、劳动竞赛和文体娱乐等各类集体活动,以此提升班组团队精神,促进班组成员间交流理解,增强班组凝聚力和职工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

二、以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室为载体,强化班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工作。要注重《职工之家》活动室的建设质量,栏目设置合理,职工广泛参与,真正把班务公开、民主管理与企业中心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班组职工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平台

三、充分发挥板报的宣传教育作用。板报内容要根据不同主题及时更换,既有时事政治、安全生产的宣传、也有企业热点、亮点工作及班组好人好事等先进事迹的宣传。使板报不但成为班组的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一道职工精神大餐。

班组文化建设除了上述形式以外,还可以建立班组文化墙、班组文化博客、班组论坛等多种多样形式。在班组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每个班组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形式,真正使文化建设在促进班组的优化管理中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总之,以落实规章制度为根本,以选好配强班组长为支撑点,以发挥班组骨干作用为保障,以班组文化建设为优化途径,定会建设好一个“管理规范,强基达标”的班组,为和谐铁路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部门内部管理 第3篇

一、落实综合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性

(一)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

预算外资金虽已纳入财政管理,但仍存在编制较粗、以收定支、预算内外收支结合层次较低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的措施是:(1)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规范管理。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合理确定本部门各项非税收入的性质、范围及管理模式,将政府非税收入统一纳入财政管理,具有经营性质的要转为经营性收入,依法纳税。(2)加大预算外资金管理力度。要坚决纠正单位仍将预算外资金视同自有资金、“收支挂钩”的错误观念,加强国家预算外资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宣传力度。依法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严肃处理截留、挪用、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等违纪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妥善处理综合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发放工资政策外补贴、解决超编人员经费、改善职工福利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予以规范,采取措施妥善解决,以保证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加强结余资金管理

结余资金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结余资金规模庞大,则表明预算安排过于充裕、预算下达较晚或者部门使用资金效率不高,容易给财政部门带来影响,也容易导致财政资金的挪用。特别是,结余资金如成为部门的自有财力,容易导致部门虚假申报,套取财政资金后用于牟取部门私利。加强结余资金管理的措施是:(1)应详细审核结余资金的项目结余情况,逐项分析,分清实际结余和未完项目结余,为预算审核提供依据,也有利于为修订结余资金管理办法提供依据。(2)加大对部门结余资金的统筹使用力度。在预算编制阶段,对于有基本支出结余的,综合考虑基本支出结余;有项目资金结余的,优先动用专项资金结余。

(三)加强对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管

单位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其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也相应属于国家所有,应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预算编排时注重考虑这部分资金预算安排,避免损害到本部门加强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四)加强对部门自有收入的监管

部门自有收入,基本上也是部门利用公共资源取得的收入。随着部门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对部门收入的监管应逐步扩大到单位所有收入。这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提出的要求,也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支出标准体系的内在要求。在加大对部门自有收入监管力度的过程中,要特别处理好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分强调公平而损害到本部门加强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二、建立编制中长期预算机制,提高预算管理的可预见性

目前的部门预算只是“一年预算”,影响了部门对可用资源的预见性,容易造成部门的短期行为,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是公路行业管理,业务点多、线长、面广,业务产品不固定,受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又非常大,难以预见。特别是对建设项目预算的规划,更有必要逐渐引入多年预算编制模式,促进部门预算和发展规划的结合。由于多年预算编制对预算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预算管理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引入多年预算编制模式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考虑采取以下办法:

第一,对项目实行滚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项目滚动管理库,将下级预算单位上报的预算项目,按次重顺序,分门别类纳入项目滚动管理库。结合年度预算测算和项目清理工作,逐项对项目进行审核,对于有执行期限的项目,明确每个项目的经费总需求和分年度经费预算;对于没有执行期限的项目,则明确最近三到五年每年的经费预算。年度预算执行中部门申请追加的项目,除政府临时批办的特殊事项外,一律在以后年度中统筹考虑,减少预算调整事项。

第二,选择少数单位进行中期预算编制试点,结合公路管理行业业务点多线长、项目内容繁多的特点,可考虑根据本地交通发展目标、资金筹集能力状况及发展趋势,先试编三到五年的中期部门预算。主要内容包括:单位的职责和总体工作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完成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及测算依据;总目标与年度目标的联系;可能影响总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等。在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中期预算编制试点范围,直至在部门全面推开,形成预算编制和发展规划有机结合的机制。

三、建立预算内控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的公正性

(一)完善项目预算管理模式,强化项目评审的工作

项目评审应以专家为依托,以专家论证代替行政拍板,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同时,也可以借助项目评审的专业机构进行评审。要求:(1)各部门要按照项目支出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填写项目申报文本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未按要求报送相关材料的项目,一律不允许入库。(2)对于部门申报的项目,可委托评审部门进行初审,增加项目审核的科学性。同时,只有经评审机构初审通过的项目,才能进入部门项目库,由相关业务部门(如专职项目评审机构)进一步审核。

(二)强化预算编制的约束机制,推进预算编制的真实性

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广泛树立责任理念,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预算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对项目供给数量和质量负责。将部门绩效目标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单位或个人,避免绩效目标成为“空中楼阁”。同时,应完善有效的奖惩机制,在促进实现个人工作目标和部门预算不断细化的前提下,赋予预算执行单位更多的灵活性,充分调动预算单位的积极性,避免上下级部门间相互博弈,造成预算失真。

四、健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一)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内容

绩效考评的全过程应为:确定绩效考评项目———制定绩效计划———提交绩效报告———进行绩效考评。在目前的管理办法中,对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的相关规定不够详细,或者根本就没有建立健全这方面的制度。建议:(1)突出绩效计划的相关内容。即在绩效考评试点项目正式实施前,预算单位应提交绩效计划,通过绩效计划阐述项目的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等,为后续的提交绩效报告以及开展绩效考评提供对照依据。(2)突出绩效报告的相关内容。绩效报告主要是对照年初确定的绩效计划,对绩效考评试点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由试点部门进行初步评价。只有突出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的内容,才能真正体现出预算单位在绩效考评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预算单位的积极性。为此,要对现行的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绩效考评内容和考评程序,特别是增加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的相关内容,提高绩效考评办法的可操作性。

(二)将绩效考评工作融入部门预算管理中

绩效考评是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并非独立于部门预算改革。为强化对绩效考评工作的管理,减少绩效考评工作量,调动预算单位开展绩效考评工作的积极性,应将绩效考评工作与现有的预算编制规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修订现行的项目申报文本,突出项目的绩效目标,并由预算单位提出绩效考评试点项目。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确定绩效考评试点项目,对已确定的绩效(下转第131页)(上接第133页)考评项目,预算单位需制定绩效计划。预算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试点项目绩效计划,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并相应修改绩效计划后,在下达预算单位年度预算的同时,也将绩效计划下达到各预算单位,作为预算执行后提交绩效报告以及进行绩效考评的依据。

(三)加快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设

为切实推进绩效考评工作,防止绩效考评变成财务评价,需要针对不同业务内容、不同项目的特点,制定分业务、分项目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有两个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1)选择绩效指标。绩效目标需要通过绩效指标来量化,而绩效指标的选择是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环节和难点。良好的绩效指标应具备清晰性、相关性、可评价性等特征。(2)制定各绩效指标拟达到的目标。制定目标时,先确定绩效基准。绩效基准是确定各绩效指标在项目实施前所处的状态,应充分认识基准数据的重要性,目标往往是在基准数据基础上适当改进;目标要与给定期间的可支配资源相联系,对于给定资源量化的变化,可以相应调整目标,避免将目标设置过低,或者修改目标使之适应实际执行情况。

五、强化预算基础管理,为预算精细化管理创造条件

(一)建立部门基础信息数据系统

定员定额的科学性,有赖于定额的准确性。目前各单位基础信息零散,不成系统,临时报来的数据又往往前后不一致,给预算编制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为实现预算精细管理,要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一套成体系、规范化的部门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夯实定额管理基础。这个系统应包括部门资产和人员的基础信息。通过2006年的资产清查,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已初步建立,目前主要是将这些数据运用到预算管理中。单位人员基础数据库亟待建立。这一数据库应包括各部门的人员编制信息、实有人员信息、人员组成信息,基本支出信息等,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并辅助人工方式实现部门预算定额标准和基本支出规模的测算、分析,为预算管理夯实基础。

(二)切实推进资产管理工作

加强部门内部管理 第4篇

【关键词】国土管理;土地测绘;措施研究

引言

所谓土地测绘,通俗地说就是测量和绘制地图,一般是采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法,采集国土资源管理中所需要的土地基础信息资料数据,并通过测算、分析、汇总等技术处理形成图表,以供日常国土管理利用。近年来,土地测绘工作已经渐渐地成为了地方国土日常管理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成为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甚至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和土地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技术水平的高低不同,在土地测绘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试就地方国土部门加强测绘管理的对策措施谈些粗浅的想法。

1影响土地测绘管理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薄弱环节

1.1影响土地测绘管理的主要因素

1.1.1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影响土地测绘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是土地测绘的中坚力量,在地方国土部门测绘管理中承担着统筹管理、组织实施和现场操作的主要职责。由于在土地测绘工作中包含了工程设计、现场测量、数据分析、技术处理、图表制作等所有环节,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土地测绘管理结果的科学形成和合理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这部分人员做好业务培训和上岗指导,可以有效地保障土地测绘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良好成效。

1.1.2仪器设备的使用,影响土地测绘管理。土地测绘管理中人是基础,仪器设备是关键。一旦仪器设备质量不好、测量精确度不高或者类型不符合测绘工作需要或使用性能不十分安全稳固,就不便于现场技术人员的操作使用,就会对测绘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导致测绘管理成果的运用和土地管理的决策,因此地方国土部门在测绘管理中,一定要加强仪器设备的检验校对。

1.1.3技术处理手段的更新,影响土地测绘管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逐年提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日益普及推广,土地测绘管理中也需要技术处理手段的不断更新完善。如果仍然采用落后的手段和方法,或者沿袭以往的人工测算和分析,不仅会造成测绘误差而且也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很多新技术、新工艺应当在土地测绘日常管理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测绘管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测绘成果得到有效地保证。

1.2土地测绘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2.1公共服务机制不健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土地测绘部门的公共服务作用还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仍然没有真正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机制,而且服务的领域还比较狭窄,服务内容也比较单一,特别是网络化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2.2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薄弱。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测绘管理结果并未得到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的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也没有健全完善,客观上影响了国土资源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1.2.3仪器设备更新改造滞后。目前虽然土地测绘科技化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是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速度明显滞后,数字化的测绘装备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升级处理,而且亟需一些高端精细的技术处理设备,以提高测绘效率和测绘质量。

1.2.4测绘管理机构不健全。当前很多地方国土部门特别是一些市、县、乡级的部门并未成立测绘管理专门机构,或者即使有机构人员配备也不齐整、素质也不高,而且兼职人员比较多,造成了测绘管理工作权责不清,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测绘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地方国土部门加强测绘管理的应对建议

2.1理顺管理体制。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土地测绘工作的统一管理,引导地方国土部门组建专门测绘机构,配齐配强测绘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编制测绘规划,加强测绘管理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加强测绘人员业务培训,加强财政资金投入,扎实深入地履行好测绘管理工作,确保土地测绘成果科学合理利用。

2.2完善技术手段。开展日常测绘管理工作,要综合应用高科技的现代化技术手段,特别是要运行好GIS、RS、GPS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方法,并健全完善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平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土地测绘结果信息共享和国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决策提档升级,实现测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科技化。

2.3规范基础管理。要深入推进土地测绘管理标准化建设,在节约测绘费用成本支出的基础上,提高土地测绘管理的精细度和科学化水平。一是绘图比例尺要科学规范,一般情况下,地势比较平坦、高低起伏不大的地方,测绘比例尺最好是1:500、1000、2000的标准,如果地势起伏明显、地貌状态不完整、不具备良好通视能力的地区,绘图的比例尺最好是1:500或者1:1000,以保证测绘结果符合要求。二是要注意科学选择关键的测绘节点。比如:对于高程变化起伏比较明显的地方、沟壑的顶端、起脚线之处和标高的位置以及一些沟渠,应当多测量几遍,取值要尽量科学合理。三是测绘图上的标注要具体明确。除了一些基本的土地资源数据要清晰标明,对于地上附着的林木、房屋等建筑物也要详细注明,特别是面积、数量、位置、年限等数据资料,便于日后合理利用。四是在土地测绘之处要安排富足的控制点,而且要事先埋上标注的石杆,对于高程和坐标的数据详细标记好,为国土资源的后期使用或者工程项目的施工奠定基础。五是建立健全土地测绘图表的统一规范。要增强土地测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统一制定绘图标准要求,确保测绘数据实现资料共享,为测绘信息的使用者、决策者提供准确无误的测绘结果。

2.4改进测绘装备。要适应土地测绘管理工作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优先选用科技含量高的测绘设施并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更新完善土地测绘管理的仪器设备,同时加强测绘人员对测绘仪器装备采购、使用、维护、存放、管护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以提高测绘装备使用效果,提高测绘管理精确度和科学化水平,确保土地测绘结果安全、高效,确保国土资源管理稳步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随着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客观上也需要科学、及时、安全、高效地利用土地测绘管理的信息数据成果,希望地方国土部门能够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人员培训、改善技术手段、更新仪器装备,确保土地测绘管理发挥积极作用,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快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岗.加强国土测绘管理的措施探讨.经营管理者.2013(8).

[2]李延军.地方国土部门加强测绘管理措施探讨.才智.2013(30).

加强部门内部管理 第5篇

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公路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路政管理部门作为保障公路畅通、维持公路秩序的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路上施工安全监管对于减少道路施工事故、因施工引发的交通事故尤为重要。基于目前公路系统的安全形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管理现状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安全工作环境不优,安全基础工作仍较薄弱,存在的深层问题仍较突出的现状,路政管理部门加强公路施工监管,做好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责任重大。

一、当前公路养护施工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因工程养护施工违规作业,物料滥堆乱放,现场未有效封闭、防护措施不力造成的伤亡事故近年来不断发生。施工事故已成为继行车事故后的第二杀手。随着季节性工程养护任务的愈加繁重,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将有更加严峻之势.

目前,养护施工单位主要存在以下“五重五轻”方面的问题:

1、重施工、轻安全。没有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忙起来将安全忽视甚至忘掉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2、重布置、轻落实。很多工作,安全措施跟不上,不能将安全与生产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同奖惩、同落实;

3、重合同、轻内容。安全责任合同虽然签了,但不符实际,缺乏实质内容,不具备完整、严谨、公正、合理性。

4、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防。出现了事故才后悔,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处理事故,不能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好日常预防和控制上。

二、发挥路政管理职能,抓好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监管

做好公路养护施工安全工作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压事故、少伤亡、创平安为核心,以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法》为保障,以完善措施、落实责任为手段,为公路事业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1、发挥路政管理职能,加强安全意识培养

我们的经济发展不能以人的生命为代价,建设小康社会每前进一步,安全生产就应当上一个台阶。俗话说:“思想不牢,地动山摇”,思想上的麻痹是最大的隐患。因此作为路政管理部门首先要从思想意识入手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通过施工现场课堂、会议宣传等形式协助施工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杜绝由于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知识的无知造成的安全事故。

此外,路政管理人员也要在重视程度上进一步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安全生产关系群众生命,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温家宝总理也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安全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高密度、高层次、高要求,集中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意义。我们在备受鼓舞的同时,更要意识到“安全第一”绝非仅具象征意义的一般性口号,绝非可轻可重、可严可宽、富有弹性的一般性要求,而是一种法令、一种政治、一种真理。路政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养护施工安全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思想上高度重视,环节上紧跟措施,全过程进行监管,才能开创良好安全监管局面,为进一步发挥路政管理养护施工监管职能奠定基础。

2、发挥路政管理职能,构建养护施工监管体系

路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公路养护施工负有安全作业监管职责,因此在职责范围内通过管理手段的不断强化和创新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途径。

首先路政管理部门应从内部管理制度上对养护施工作业进行全程监管。例如,公路局一支队在对实施派驻式路政管理的津蓟高速公路和京沈高速公路(天津段)路政管理中,实行了以养护施工安全监管为主要内容的“三必到”制度,即:路政管理大队养护维修施工作业前期必须到现场勘查;开工第一天必须到现场督查;竣工时必须到现场验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使“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落到了实处。

其次,路政管理部门构建完善的养护施工监管体系,充分运用《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来公路养护施工行政审批事项,细化施工时段、丰富管理内容、强化安全保障。在公路局2005年路政管理工作中,针对管辖高速公路春季养护施工点多、面广的施工特点,积极发挥路政管理监管与服务职能,用“一证、两书、两表”构成养护施工的路政管理监管体系,规范养护维修施工,为道路春季施工安全规范和道路畅通提供了保障。一证:即《阶段性临时施工证》。支队在将道路全程养护施工工程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强化了单项标段施工准入,把各个单项标段施工纳入监管体系,由各大队核发阶段性临时施工证。两书:即《文明、安全施工协议书》与《不规范施工整改通知书》。在单项标段施工准入强化的同时,大队与施工单位签订文明、安全施工协议书,加强施工单位文明、安全施工意识,做好文明、安全施工的预防性措施。此外,针对路政监管过程中发现的不规范施工行为,各大队利用不规范施工整改通知书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要求,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两表:即《安全会议记录表》、《安全教育表》。在施工过程中,支队将协同经营公司、各施工单位组织以安全施工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讲座,并通过两表形式强化学习成果,把安全教育内容切实运用到施工现场,为安全施工、道路畅通提供后续保障。

3、发挥路政管理职能,施救联动救援机制

实践证明,高速公路上的任何障碍都有促发事故的可能,公路养护施工为公路畅通带来的不便更是安全事故的一大隐患,因此合理处置事后事项是减小事故损失的关键。路政管理部门在事故施救时同驻路交警建立联动机制,能够有效减少事故损失,保证生命财产安全。京沪高速(江苏)在联合管理道路清障施救时,注重与公安交巡警协同作战,创立施救联动机制。联合制定了联动处置预案,联手管路、护路,联动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行施救联动机制后,事故损失同比降低20%以上。

加强部门内部管理 第6篇

部门预算管理工作涉及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考核等多方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适应当前部门预算的改革,结合交通行业实际,科学编制部门预算,硬化预算约束,做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从而为交通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是我们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加强交通行业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当前交通行业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交通行业部门预算管理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加强交通行业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交通行业的特殊性以及频发的交通领域腐败案件,说明规范和加强预算管理刻不容缓。

交通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一方面,它掌握着大量的规费征收和使用权,资金使用方向也比较复杂,涉及到公路、水路、道路运输的建设与管理,资金流向既有省级的也有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市县交通专项资金。另一方面,交通建设项目多,投资规模大。政府不仅要制定发展规划、进行项目决策,而且还要筹措建设资金、搭建建设班子、组织项目实施,这些权力往往集中在个别领导干部手中,这也是造成交通领域腐败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审计风暴固然能对交通领域中的腐败和违规使用资金起到一些矫正作用,但它毕竟是事后的。事情已经发生,损失已经出现,在老百姓心目中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难以挽回。每一次的审计风暴过后,相关的部门总会或多或少地采取一些整改措施。但随着审计风暴再起,便会看到,问题依旧,其中“屡审屡犯”的也不在少数。事实上,目前审计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大多是预算执行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审计风暴”暴露了我国目前预算管理中存在严重的问题,只有规范和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才能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杜绝违规使用交通各项资金的行为。

2.只有规范和加强交通行业的预算管理,才能杜绝财政资金的大量浪费,确保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交通部门承担着大量的建设和管理任务,一方面,人均管理类经费普遍较高,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交通建设资金缺口很大,每年都要向银行贷款几十亿甚至百亿,资金成本较高。同时,在编制项目预算时,随意性较大,往往是业务部门和领导说了算,缺少科学的论证,甚至出现“人情项目”、“面子(政绩)项目”,预算下达后,管理部门对项目资金的监督处于盲区。因此,只有通过规范和加强交通行业的预算管理,才能降低人均管理经费,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将主要的资金用于交通建设和养护上。同时,通过加强对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从财政部门的角度分析

1.由于对预算编制的政策依据掌握不全不准,难免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审核走过场。财

政部门目前对于各部门政策法规的掌握并不是特别清楚、准确、全面,另外,有的文件、政策本身规定比较模糊,有的已经过时,有的本来就不尽合理。所有这些使财政部门与预算编制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准确审核哪些项目资金安排不合理。

2.由于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并没有完全摆脱基数递增的阴影,同时对预算部门(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不细,造成预算编制粗。在基数加增长的财政补助模式下,各单位是不可能编零基预算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将这些钱花掉,不存在着节约的问题,造成了无形中鼓励大把花财政的钱。另外,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人员情况、资产情况、业务活动情况等,掌握不清,预算虽然细化到相关科目,但每一科目具体用于什么人员、什么项目却掌握不清楚,这样,财政部门难以进行准确的核算论证。

3.预算编制时间太早,报送时间又紧,极易造成基本数据调查不清,项目论证不充分,使得预算安排先天不足。总的来说,当前的预算编制还是一种临时性工作,前后不过4、5个月,基本上还是闭门造车,既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又缺乏广泛细致的科学论证,在实际执行中必然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二)从人大审议的角度分析

1.每年给人大汇报的预算草案仅仅是分大类按功能罗列的收支总数,人大进行预算审议时难以触及实质性问题,也无法提出具体修改意见。预算草案表现为“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虽然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有望初步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新的科目体系涉及面很广,如果完全到位,管理方面需要改革的内容很多,因此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管理模式仍未改变;预算平衡口径及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等管理方式仍未改变。

2.由于《预算法》对于“预算调整”所规定的范围很窄,仅指“在预算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使原批准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由于交通部门基本上没有《预算法》所规定的需人大批准的预算调整,所以各种频繁的预算追加、增收、增支,支出项目变换等等均由于不属于预算调整,所以均无须人大批准,频繁追加即成为可能。

(三)从交通行业各预算单位的角度分析

1.收入预算的安排缺乏科学性。交通部门的收入按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可分为四类,分别为财政补助(拨款)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交通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第一类收入基本上是一种基数加增长率的行政决定式预算,行政决定的因素很强,以这种方式来确定收入增长,往往使预算收入的增长脱离实际;第二类至第四类收入都属于交通规费收入,业务部门在预测征收收入时,没有采用科学的预测手段,缺乏严密的分析论证,往往毛估估,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高估计收入,这就必然导致预算执行中的弊端。收入预算的粗放,导致两种后果:保守的预算安排,致使规费征管不严,影响规费收入规模和调控能力;而有时过高的收入预算,致使预算的完成依靠行政手段,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

2.支出预算的随意性较大,支出细化不够。长期以来,交通部门实行的是切块预算,即将支出按大类分成几部分后报财政审核,具体项目由交通部门自己下达。一直到2004年实

行部门预算,提出细化的要求,这种现象才得以改观,但长期有来形成的思维模式难以改变,细化工作进行得非常艰难,加上业务部门还没形成“钱要算了以后才能用”的观念,使得财务部门在编制和执行预算时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编制预算时业务部门不重视,报出的项目一直是按传统安排,缺少足够的政策依据,同时,还留有一部分切块项目资金,造成预算执行过程中,还要进行二次分配,既不利于资金的及时申拨,也给预算的执行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预算报出之后业务部门又还有变动,但未通知财务部门,造成预算与实际执行项目不一致;所有这些都给财务部门的工作带来极大的被动。

3.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加上预算编制时间紧张,预算编制质量难以保证,从而造成预算执行困难和重复支出,如有些项目报计划时很积极,但由于缺乏可行性,无法实施;有些项目资金预算安排不足,中途不得不追加预算;有些项目预算支出过大,年未项目完工后形成大量的结余资金。

4.对本单位的家底不了解,加上是“用公家的钱办公家的事”,缺少节约意识,造成一些设备的重复购置。另外,预算申报不按客观实际,有虚报冒报的现象存在。

5.由于上述这些原因,各单位的预算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有些单位年终的预算完成率只有50%多,资金无法申请回来,长期滞留在财政部门,而另一方面,又向银行贷了大量的资金,承担着较大的资金成本;同时,各单位对财政性资金的结余缺少分析和清理,未报告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年末结余中除未完工项目的资金结转下年,其余资金分别转入福利基金和事业基金,作为本单位的“调剂资金”,存在“自说自话”的现象。由于缺少对项目的绩效评价,上一年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仍在下一年出现。

三、对加强交通行业预算管理的若干意见与建议

(一)从财政部门来说,要狠抓基础工作,细化标准与定额,推行零基预算。

1.首先要建立完备、系统的政策库。大部分人员经费和一部分公用经费的开支都是有政策规定的,首先应严格遵循政策法规,财政部门与人事等部门应联合对出台的各类政策规定进行一次大清理,把各部门各方面与预算安排相关的政策规定整编收集入政策库,清理过时和不适合的政策规定,政策库要即时更新,动态掌握。把对政策库的整理通报工作作为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改变以往不同政策封闭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手里的情况。专门的负责人员调整变动时需要详细交接,保证对政策库维护更新的连续性。

2.分类分档,合理测算标准定额。对于公用支出,要区分项目,进行合理的相关系数分析,不能简单的一刀切,一律按人均多少分档。对于标准和定额的测定,应成立一个专门的测算小组,同时邀请预算单位的人员参与,并长期重点监测若干重要支出部门,及时了解标准与定额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不断修正。

3.调整预算起讫时间。我国的预算实行历年制,即从公历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而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每年的3月份召开,这就造成了在预算开始以后的3到5个月,政府所执行的预算是没有经过法定程序审批的预算,出现了预算的盲区。所以,为了使权力机关能够切实监督预算的执行,有必要调整目前的预算期间,建议预算调整为4月1日至次年的4月1日,当然相应的会计制度也要调整。

4.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和相关的配套措施,但还缺乏实践的检验。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二)从人大的角度,要完善预算法律制度,加强对预算的监督。

一方面要细化相关法律实施细则,我国《预算法》第9条规定:“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但是,人大的预算监督权在实践中仅有预算法的原则性规定,而没有与有关法律相配套的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实施细则。所以,若要保证权力机关可以依法实施预算监督,必须出台与预算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使人大对预算的监督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要强化对预算调整的监督,我国目前的预算经常出现“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现象,针对这种预算执行弹性大的特点,今后应加强人大在预算执行中对预算调整的监督力度,强化预算的法律效力,严格控制各级政府追加预算的权力,明确可以追加预算的特殊情形。

(三)主管部门和预算编制单位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预算管理:

1.科学编制收入预算。各单位应建立收入基础资料库,逐年将收入统计数据及相关经济指标整编入库。在对历史资料的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并结合政策的变动调整等诸多因素确定。总的原则还是要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为基础,结合推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合理预算。

2.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在业务部门的配合下建立详细的基本数据库,并充分运用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和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基本数据库包括人员基本数据、资产基本数据、业务需要基本数据及事业发展基本数据等。对资产要开展清查,真正把单位的车辆状况、房屋状况、宿舍状况、电话状况、计算机状况、业务活动情况等等列入基本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避免重复的政府采购。同时,要充分运用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和现代化办公手段,以浙江省交通厅为例,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开发后一年多来的运用,充分证明了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和现代化办公手段对于预算编制由粗到细、由定性到定量转变、加强分析判断力、提高工作效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浙江省交通厅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平台的功能,扩大财务信息平台的管理范围。具体地说,就是将各单位的基本数据库统一纳入管理,将预算编制的有关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建立连接,使平台的事中控制扩展到事前控制,即将预算的编制也纳入到财务信息平台来,从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3.充分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预算编制时间的充裕,是实现细化预算的前提。逐步把预算编制从临时性工作转变为一种经常性的工作,把编制预算当成整个单位的大事、要事来抓,业务处室要和财务部门紧密配合,并接受必要的财务知识特别是有关预算知识的培训,把闭门造车式的预算转变为深入实际调查掌握资金需要和支出合理性的预算,使预算各项收支都是有充分依据,经过了科学论证的结果。

4.加强预算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各类学习与培训。预算管理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去实现,所以必须充实一批锐意进取、有责任心、有较强谋划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同志到预算管理的第一线,并加强对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硬化预算执行的刚度,确保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5.在财政部门出台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基础上建立适合交通实际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将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和考核作为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作为安排下年预算的重要依据。

浙江省财政厅已于2006年出台了《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并于2006年5月18日在杭州了召开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布置会。要求凡预算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在300万元以上的省级财政支出,均应按规定和要求由项目单位进行绩效自评。在每个预算结束后两个月内,项目单位要对规定范围内的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实施评价,并在自评结束后20天内将自评报告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省级各部门、单位每年应编制项目评价计划表,选取一定数量的项目组织评价,在评价工作完成后将评价完成情况及评价报告报财政部门。会议的召开,预示着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从局部评价走向全面评价。应该说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对我们交通部门来说。今年浙江省交通厅已对乡村康庄工程进行了绩效评价,这项工作目前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的,为以后绩效工作的开展必将积累宝贵的经验。鉴于交通项目的特殊性,我们一定要摸索出一套适合行业特色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便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

上一篇:劝朋友心情好的句子下一篇:不懂就问(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