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校本教研实施计划

2024-05-30

美术校本教研实施计划(精选8篇)

美术校本教研实施计划 第1篇

美术校本研修和实施计划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规范我校的美术教学,在培养美术特长生的过程中,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特研讨、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为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制定了下面的研修计划。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课程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完善人格,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思想指导和原则

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为本,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个性、提高学习兴趣。

美术校本开发的原则:

1、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体现地方特色,充分发扬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趣味性和循序渐进。

2、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以反映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

三、活动时间按排

每周三和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开展校本课程活动时间。

四、活动的具体措施

由基础开始,逐渐增加内容和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就书法和国画两方面进行分类指导。

五、比赛

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整个校本课程的开设过程中,设置阶段性比赛和终结性比赛。阶段比赛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起到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的效果。终结性比赛,旨在在学习最后阶段给学生做出学习的认定。

美术校本教研实施计划 第2篇

一、问题回顾:XX年上期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还刚刚起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但我校要改的东西还很多。上期的校本教研工作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主要有以下不足:①校本教研有量但质不够高。学月教学反思针对性不强,没真正去动脑筋。老师理论这块太差,学习没成为需要。开展的读书活动有流于形式的现象。不勤于“笔耕”,平时不注意积累,收集材料,做了写不出来。老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没当着一种需要,还处于完成任务阶段。不少老师总结从网上直接下载,计划总结各自独立,形式主义严重。教研组活动按计划实施的不多,教研组总结比较空,教而无研,“浅”,研而不“教”,“空”,不够具体,套话多。②校本教研具体制度层级不够清晰。制度的制定好办,如何实施?靠谁去检查?必须规范学校的管理制度。③校本教研的课题带动还没有开展。课题工作目前还停留在在少数几个人上。

二.指导思想: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是为全员教师提供教学研究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个人才能更好展示的平台。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紧紧围绕“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三大内涵,坚持“立足教学,贴近教师,直面问题,全面提升”这一重点,科学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学研究体系和内容,全面促进学校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三、工作目标: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四、整体规划:

2月份:校本教研学习

3月份:校本教研五步法实施

4月份: 校级课题申报

5月份:教研组校本教研展示

6月份:成果评定检查

五、本期校本教研主要内容:

校本教研需要制度上的保障,行政上的支持,还要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校本教研是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校本教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应该在共同的探讨中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1.校本教研四级具体制度建设。

一级———校长、部主任、教研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三级————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2.备课组的组建。

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有集体备课记录。学校抽查各学科教师在周五上午时间参加说课活动。

3.教研组的五步教研法的实施。

以教研组为单位,在上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五步教研。(明确问题—集体备课—教学演示—群体反思---深化探索)

4.组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研队伍,开展老中青结对子活动,教导处负责督促检查。

5.规范教学反思制度。以研讨课课例为载体进行教学反思。为便于操作,特制定了陈家桥中学《最受学生欢迎的一节优质课》学生问卷调查表。陈家桥中学校本教学研讨课反思用纸。陈家桥中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陈家桥中学校本教研教学研讨课教学设计用纸。陈家桥中学校本教研课堂观察报告。陈家桥中学校本教研课堂评价量表。为保证实效性,教研活动开展一次,材料交一次。

6.实施校级课题申报工作。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最重要形式。要求以教研组为主体围绕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教研组成员对其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发展,在校本课题研究中,坚持围绕课题学理论,围绕课题剖现状,围绕课题搞教学,围绕课题说课案,把校本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7.规范读书活动。让学习真正成为老师的一种需要。

8.做好“名师工程”实施的准备工作。制定“陈家桥中学校级骨干教师评选制度”,每年评选一次校级骨干教师,对骨干教师实行岗位考评,合格的骨干教师将获得学校提供的骨干教师津贴,让名师与学校同步发展。

9.做好开展“9+1”活动准备工作。“9”是指: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每周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每学期执笔完成一节课的评课报告;每学期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师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编制一份试卷;每学期制作一只多媒体教学课件;每人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成长档案袋。“1”指外出听课,回来一周内必须在教研组内开展二级培训课。

10.开发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我校座落于大学城旁,紧靠冯玉祥旧居,有香炉山蔬菜基地、梨园基地,社区资源十分丰富。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乡村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片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我们可以通过把课程资源开发与历史,政治教师学科教学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建立学校学科课程资源库,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渠道,改变教师的课程理念,增加教师的课程兴趣。

11.西部农村中学校际协作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教研活动实施。中学学科众多、各有特点,各学校各学科发展极不平衡。虽然发展不平衡,但同样也涌现出不少不错的学校,不错的老师。那么区域性教研活动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学校内部各学科,区域内各个学校的教师如果能教育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那么将有效地解决教师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兼顾问题,促进区域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同步提升。校际协作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 1.初步确定每月最后一周在组长校召开一次联片领导小组会议,汇报本校教研工作开展情况,谈在教研活动中尚存在的疑惑,以及今后工作的打算,共同研究制定下一步工作的打算和安排。2.每学期至少开2次以上的研讨活动,包括经验交流与介绍,包括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包括观摩课、展示课、研究课等活动,包括教师、校长主任等教育和管理等层面的论坛等活动。活动计划、内容、时间上报区教研室。由教研室统一协调,并在网上公布。3.完善期末统一阅卷制度,加强学科协作,建立有效的质量分析机制,建立学科资料库形成资源共享平台。

六、具体实施计划:

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达到五个!

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

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校本教研的组织机构

XX年---XX年下期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

组 长:李勇

副组长:谢波 龚龙

成 员:王明全 彭兴 蓝正国 陈林 赵琼 柯征义 冉绍勇 邓键

陈刚 李康才 夏明全 李维琴 桂艳玲 蒋云

碧 杨万德 姚波 熊华忠 杜朱洪

分工:

李勇 谢波 龚龙:校本教研四级具体制度建设、校本培训、西部农村中学校际协作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教研活动实施。

王明全 彭兴 蓝正国 :备课组的组建、结对帮扶、规范教学反思制度、规范读书活动、做好“名师工程”实施的准备工作、做好开展“9+1”活动准备工作。

陈林 赵琼 姚波冉绍勇邓键、陈刚:开发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

李康才 夏明全 李维琴 桂艳玲 蒋云碧 杨万德:教研组的五步教研法的实施、实施校级课题申报工作。

柯征义:交流活动标语、会场准备。

熊华忠 杜朱洪:材料整理,宣传报道。

月工作安排:

2月:校本研究学习:

校本研究例会,布置新学期工作。

进修校校本研究的指导。

3月:校本教研五步法实施

1.校本教研五步法实施情况小结

2、校本教研资料汇编。

4月:校级课题申报

1、教研组例会

2.校本教研资料汇编。

5月:教研组校本教研展示

1:教研组校本教研展示活动

2、教研档案归档。

6月:成果评定检查

1、评比活动

2、教研档案归档

陈家桥中学教科室

校本教研应实施生态优化机制 第3篇

校本教研,原生态下的困惑———问题的提出

很多学校在校本教研现场中经常自诩为“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研究,似乎什么都是原味的好。那么,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是否也是原生态的好呢?在聆听过多次校本教研后,不禁产生了以下困惑。

困惑一:只有争论,没有定论,那算有效吗?

校本教研现场一:这是区一级的校本教研现场会,呈现的课堂是《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结课时执教者在学生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道理之后又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王大伯会那么有学问?为什么这个孩子能根据这件事情写出这么一篇文章?”在评课现场,关于课堂的结尾出现了这样的争论:

师1:我认为课堂结尾定位在明白道理即可,教师这样处理使得目标定位有些模糊。

师2:我认为这节课的结尾不错。道理的理解学生并不那么感兴趣,可以淡化一些,体现了一种不难教材、不难教参的意识。我们认为,这篇教材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王大伯会那么有学问?为什么这个孩子能根据这件事情写出这么一篇文章?这都是因为他们仔细观察的缘故!

……

经过十分钟左右的争论,这个问题不了了之,谁的说法更有道理呢?教师们不知该听谁的?最后请出了现场的一位专家,专家认为,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明确,对“整体———部分———整体”的概念不够清晰,应该在理解道理的基础上走完第二个整体才对。

并不是每次教研活动都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专家引领,大多数学校都处在土生土长的自由发挥状态。教师们在花了这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参与活动之后能知道该如何解读文本、处理文本了吗?大多数普通教师还是很茫然,在今后的教学中仍旧按照“老法子”教学。

困惑二:只有输入,没有输出,那算有效吗?

校本教研现场二:在一次校本教研的展示活动中,全校70~80位教师聚集在一起,台上台下有几位教师争论得异常热闹,给人的感觉似乎很有研讨的氛围。但是,仔细研究其中的发言对象,你会发现教学能手、新秀占据大多数的发言时间!

教学新秀、能手的校本教研能力似乎不容置疑,他们都经过了考核,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而他们占据了大量的空间,一大批普通教师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看着、听着,他们只是在记录,但是弄懂了没有?他们无法“输出”,不敢“输出”,不会“输出”。

我们素质教育提倡“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那么,我们的校本教研是否也要面向每一位教师呢?会说的越来越会说,不会说的成了永远的“哑巴”,那么,我们一直批评的语言霸权现象何时才会消失呢?

困惑三:只有感性,没有理性,那算有效吗?

校本教研现场三:研究主题是“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例:角的认识。

“我要谈的是操作活动的次数,在从“○□△”中摸出图片这一环节中,老师试上时用了3次,后来大家一致认为3次太多。所以今天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摸了1次。从效果看,我们认为一次就够了。”这是在一次区级的校本教研现场展示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的发言实录。

在这位教师的发言中,这位教师展示给我们的是不知道如何结合课例来展现自己对问题的一种思考,只会就事论事地进行直觉式的评课。应该说这是大多教师的现状,可是既然是进行校本教研的研究,为什么仍旧让普通教师这样听之任之地发展而毫无起色呢?这样的校本教研,与过去有什么两样呢?

校本教研,应实施生态优化机制———反思与实践

从这些困惑中,我们感受到虽然校本教研已经红红火火地开展了,但都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基础上,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并没有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

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师对校本教研的不投入呢?有专家认为教育科研活动存在着三种生态型教师: (1) 没有目标:忙碌不止,事倍功半(这类教师占50%以上)。他们一方面饱受繁重教学任务的压力、时间不足的压力、各种因素冲击与干扰的压力,这些压力一点一点蚕食着教师的体力与信心;另一方面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把校本教研活动当作是推动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 (2) 目标低浅:纸上谈兵,隔靴搔痒(这类教师占45%左右)。他们本着教育科研就是动动笔头、写写文章的观点,因此并不考虑这些“成果”对教学实践有无指导意义,属于功利型的); (3) 志向明确:求真务实,融入境界(这类教师占5%左右)。他们在教学中坚持认真撰写教育反思,每教完一课都想想: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动动笔,整理成文,经年累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感悟。从这5%的教师身上,我们发现这些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有认同感、效能感,有积极的情绪理解和情绪劳动。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学校,应该充分地发挥这5%的教师的作用,优化各种生态结构,努力构建一个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包括构建分享的愿景,塑造学校的灵魂;构建专业学习社区,提升学校文化的表现;构建支持性、开放性的学校环境,凸显学校文化建设目标;充分关注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意义建构过程,充分关注教师工作乃至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促使教师更愿意做校本教研活动的主人,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活动中去。这就需要学校建立一种生态优化机制,对症下药,让各类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有认同感、效能感,从而都产生积极的情绪理解和情绪劳动。

1. 采用“权责捆绑下放”的机制,激发教师的认同感、效能感———内涵优化

教师的认同感,也称教师接受度,是指教师对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正面的态度和行为意向,而班杜拉的效能感则指个人对自己能否达到一定结果的预期。如能激发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认同感、效能感,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从多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觉得教师教研能力的普遍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许多教师都谈研色变,经常临时抱佛脚,一碰到困难就喊头疼,认为这是专家研究的问题,放到普通教师身上有些强人所难; (2) 不喜欢理论结合实际,看见枯燥的理论就头疼,不愿意主动学习,不到逼上来的分上不会去学习; (3) 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较差,问题出现情愿放着,反正别人也都是这样,等着吧,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常常会视而不见; (4) 对一些教学手段、策略的运用往往是依葫芦画瓢,不知其所以然,经常盲目运用,追求形式,以应付为主; (5) 对于文本的解读依靠的是教参,很少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因此对文本中适合学生感悟的重点往往抓不住。备课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顾此失彼。

从这些现状可以看出,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时,由于缺乏认同感、效能感,因此缺乏兴趣与热情,遇到困难一味地回避。即使有些问题已经解决,形成了较好的解决策略,他们也懒得使用。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大胆采用了“权责捆绑下放”的管理机制,并确定了“明确责任、积极参与、任务适度、权责相符、分级控制、目标互赖”的六大原则,把任务分细,接近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并且责任到人,逼引结合,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认同感和效能感,构建了一种专业学习社区,促使教师更愿意做校本教研活动的主人,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活动中去,优化了每一次活动的内涵。

主要做法是由校长室、教导处制订学校研究主题,把校本教研的组织权、定位权下放到各个教研组;各教研组又把权力下放到各年级备课组,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确定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这些主题一般来自他们教学活动中的困惑,在教研组长、教导处、校长室的指导下确定各个研究的小话题,然后让年级中的每一个教师自主选择话题,选择适合自己研究并能研究好的小话题。这些小话题既是独立的但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互不可分,缺一不可,研讨时没有人能替代,这是每个年级组中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至于从哪个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主题进行研究,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由他们自己做主。这样一来,每个教师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简单地说,在每次教研活动之时我们都要做好以下几步工作: (1) 确立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一些策略预议,每人选定一个研究策略学习相关理论; (2) 根据自己选定的研究策略来审视教材,全程参与各课试上、修改教案的活动; (3) 评课,我们要求教师结合课例谈出自己对这一策略的思考,尝试阶段我们适当地给教师提供几种评课发言的切入模式,以此给教师们一根拐杖。这就基本上形成了“确定主题———分工领题———学习、思考与实践———课例研讨———评课交流展示”这样一种研究机制,根据需要,这种跟进式的案例研究可以2次、3次或更多次,让教师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直至形成较全面的被绝大多数教师认同的解决策略。

2. 制订专家耐心巧妙的引领机制,催生教师丰富的情绪体验———师资优化

每个学校都有教学新秀和能手或学科带头人,有的学校甚至还有特级教师,我们的校本教研应该紧紧抓住这些校本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指导作用,设定“专家耐心巧妙的引领”机制,努力构建支持性、开放性的研究形式,使各类师资都得到优化。

这些校本专家的任务不仅仅是听课与评课,他们还担任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对普通教师的发言与思考进行专业化的引领与点拨,使教师知道该朝什么方向去思考问题,用什么样的眼光来捕捉问题,用什么样的理念来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是一种极强的催化剂,它使得教师们能少走弯路,找到成功的最短程。

当然,碰到校本教研现场一中靠校本专家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那校本专家就有带领大家一起解读文本的任务,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根据教参和一些名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逐一推敲过去,使教师形成一定的共识。这样,使教师们都经历了一个研讨筛选的过程、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探究的过程,对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教学理论的累积及行动的转变,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学习中,校本专家与普通教师都得到了提高,获得了双赢。

3. 设立鼓励为主、发言优先的机制,促进教师积极的情绪劳动———环境优化

教师的教研能力也只有在不断的教研活动中才可能得到提升。长期以来,教师们也一直为自己无法像专家那样头头是道地进行评析而苦恼,以前的教研活动,我们常常会变成聆听专家评论的现场,而缺少教师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体会,教师们不会也不敢发言,而经过以上教研机制的熏陶,教师们想发言,会发言了,那么,给教师们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自由表达的氛围,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制定了“鼓励为主、发言优先”的校本教研机制,优化研讨的环境。

创设这种机制首要的前提是平等与尊重。每个人都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特别是在经过自己潜心钻研,觉得自己有信心分析这一问题时,如果你适时地给他以鼓励,肯定会培养起他的自信心,增强表达的欲望。反之,如果集体场合当面下定论批评的话,那么就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

因此,当教师想发表观点时,不管正确与否,我们首先应该让他们把话说完,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其次我们应该有礼有节地对待自己的同行。结束时首先应肯定他们的这种态度,他们暂时发现不了的问题,也可以在结束时提出来,然后在下一次教研活动的时候接着研究。再次,为了防止现场二这种语言霸权现象,活动时我们还设定了优先权:把首批发言权归还给普通教师,让他们来谈对于本次研讨现场提供的教学案例的认识,提出自己还不十分明白、感到困惑的地方,由教学能手、新秀给予作答,引领普通教师澄清对这种设计的认识,而不是让他们自己从能手、新秀的争论之中自己去摸索。这样对于普通教师的快速成长无疑是有显著帮助的。

校本教研,应展示优质生态———收获与反思

校本教研如果一味地在原生态上打转,那是完全违反校本教研目的的,对广大教师而言,不是提高而是止步不前。因此,校本教研应该向广大教师展示经过优化的研究生态状况,使大家都得到借鉴和感悟。我校教师们在以上机制的优化中,口才与胆量得到了锻炼,思维得到了放飞,教研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在一次研究课例“面积的认识”教研中,我校一位工作刚三年的青年教师就作了如下评析。

“我关注的话题是课堂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操练。徐老师在本堂课中能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学生对面积的概念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的,于是徐老师就设计了让学生“摸”与“说”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摸与说的活动中充分地感知面积的意义,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时,老师采用了开放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面积,比较方法,特别是……”

与现场其他老师的发言相比较,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师很显然已经能从自己关注的问题出发,结合课堂实例做理性的剖析,展示的是自己对所关注问题的一种思考,是一种经过优化的研究生态。我们的校本教研只有在这种经过优化的理性思想的碰撞中,才会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才会使教师变革过程能够自我引导的主动因素,而不是被动的受管理者。

美术校本教研实施计划 第4篇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小学美术的教育现状可谓是不容乐观,由于中国中小学学校教育主要是以学生升学率为教学的指挥棒,而美术科目又不在招生考试的考试范围之内,所以造成了学校及学生对美术科目的严重忽视。美术学科在当今社会没有取得它应有的地位主要跟传统教育模式所造成的传统观念有关,这些传统教育留下的弊病需要及时发现然后解决,不然不足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小学美术教育并不像主要学科那样拥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对于美术学科也没有明确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美术老师就处于没有指挥的混乱无组织的体系之下,也就导致了教学水平的低下,学生在美术课程中鲜少获得收获。

而且美术学科的课程资源缺乏,美术老师并没有多少教学资源可供参考,教育信息又闭塞,老师之间缺乏沟通了解,最新的美术教学资讯不够畅通,导致美术教学落后于美术学的发展。

学校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白的衡量美术老师素养的标准,导致了美术老师的素养参差不齐,因为美术教学标准的不明朗,美术教学的质量主要依靠美术老师的基础素养,但是老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了学校美术教学质量的不平均。

在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要科目成绩,会发生征用美术课程时间的现象,导致美术课程不能够得到正常开展,就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了。

二、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方法

1.建立美术教学理论体系

要想提升美术教学水平,学校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美术教学理论体系,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设完备的理论体系,才能够使美术老师有理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至于茫然,觉得无从下手。当然学校要经过完备的考察与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章程,使美术教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美术教学。在世界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各个国家的美学文化在不断的交融碰撞,小学是学生正式系统地接触美术的最初时期,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眼界的开阔性,在教学内容上要达到兼收并蓄,使学生接触到全世界的美术文化,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在日后的美学素养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丰富美术教师教学手段

美术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美术教学的多样化,增加学生美术学习的渠道。美术学习主要分为两大块,一部分是美术基础理论的学习,另一部分是通过美术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在进行美术基础理论学习时,老师切忌不能生硬地灌输理论知识,枯燥生硬的教学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开展。美术老师不妨多向学生展示各个流派的绘画作品,通过不同风格的作品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绘画手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人的大脑思维对色彩与图画更加敏感,所以教师在展示绘画作品中教学更能提高学生注意力以及大脑思维能力。

在课余时间,美术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美术馆和艺术展廊进行实地观察,毕竟图片与真实绘画作品还是略有不同,通过近距离与绘画作品的接触,能够得到更多更细微的感受。而且参观美术展览更大的意义是养成学生观看艺术作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也使学生融于艺术文化之中,用展厅的艺术氛围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绘画实践活动,毕竟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所以老师要多开展绘画训练,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在锻炼绘画技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倡个性化的自我创作,提高学生艺术创造力。

3.提升教师美术素养

美术教师是实施美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水平直接关乎学生美术成绩的好坏,学校要建立美术教师的考核机制,督促教师提升自我美术素养,以便于更好地教授学生,培养全面型的美术人才。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计划1 第5篇

黄土小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

为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进一步加强我校特色工作研究,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制定本学期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一、学科教研组划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4个教研组。

二、教研组长职责:按照《黄土小学2010——2011年第一学期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在领导小组指导下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活动计划表),并组织开展本组活动。

四、教研组评价:期末包科领导对所有教研组活动开展情况和资料收集情况进行评价,评选3个优秀教研组。

五、校本教研内容及要求:

(一)、立足校本,抓质量研究

立足本校实际,加强教学质量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活动内容及组织要求:

1、如何规范编写实用的教案(8月20日——9月10日)

针对本学科特点,每人写出一份发言材料用于研讨,教研组做好活动记录,写出有价值的活动总结。存档材料:每人发言材料+活动记录+总结(活动总结)。

2、做好期中试卷分析及研讨

每人针对研讨写出不少于500字的体会文字,重点写自己的新发现和今后的教学设想用于交流。教研组做好活动记录,写出有价值的活动总结。存档材料:每人发言材料+活动记录+总结。(学习内容和体会文字)

3、如何有效使用教案课例研讨(10月1日——10月31日)

通过集体备课,编写教案,备课组研讨如何使用。选一名备课组长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教研组听课,每人针对本课和自己在实施讲学稿的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写出不少于400字的文字材料进行交流,教研组做好活动记录,并根据研讨结果写出一份有价值的活动总结。存档材料:讲学稿+每人的交流材料+活动记录+总结(活动总结)

4、教学经验交流。(11月1日——12月31日)

把自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写成文字材料进行交流。做好活动记录和总结。存档材料:交流稿+活动记录+活动总结。

5、定时定点组织集体备课,确保集体备课研讨的实效。

(二)、立足校本,开展主题研究

各教研组立足本组教学实际,自选一个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有主题研究计划,有四次过程研究材料,有阶段总结。年末交教导处存档。备课组长配合教研组长组织实施。

(三)、立足校本,开展课题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教师,在主研教师的组织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收集课题研究材料。课题负责人督促课题研究进展。

(四)、立足校本,开展网络研修

按照上级组织要求,加强网络研修。教导处和教研组长负责检查本学科组研修完成情况。

美术校本教研实施计划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以新课程为导向,紧密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面向全体,突出重点,通过集体培训、学科教研、教育教研和个人研修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内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培养一支师生高尚,业务精湛,创新力强,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总体目标:

1、通过培训使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基本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2、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解决的倾向;

3、通过学习、培训、实践、反思,进一步改进与加强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统一,教学策略的把握,有效地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

4、以师为本,充分发挥学科组作用,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学习形式以小组学习为重点,集中学习为辅助,个人自学为补充。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肖红卫

副组长:向庆杨丽

成员:华俊姚伦挺肖志勇杨武锋莫军冲石连花

刘琴艳吴浩阳广迅周峪

<二>、成立培训学习辅导小组: 组长:杨丽

副组长:姚伦挺肖志勇

成员:石连花刘琴艳阳广迅吴浩周峪 具体培训学习辅导工作由政教处和教务处具体负责。

杨丽负责学习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精神及有关培训工作的准备。

姚伦挺负责培训《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中第一章至第七章共二十四小节内容。

肖志勇负责培训学习资料的整理和装档工作。

四、培训内容:

《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第一章至第七章共二十四小节内容。即:校本教研概述、校本教研的形式、校本教研的开展、校本教研实践、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校本发展。

五、培训对象: 全体在职在编教师。

六、培训时间:

2013年12月9日至12月19日

七、培训学时:

集中培训学习20学时,个人自学40学时,共计60学时。

八、达到标准:

通过本轮的继续教育培训,使每个精神应达到以下四个标准:

1、掌握“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了解工作中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工作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自己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熟的作用,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让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教学能力达到新课程要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能进行自我分析规划,认清自我,找到符合自己的专业发展

路线,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力争成就学生景仰的学识和品格,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提高能力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4、每个教职员工要认真完成学习笔记10000字以内,每次学完后,写心得体会,以1500字以内;培训学习个人总结2000字以内。

九、培训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此次新理念学习活动,要成立新理念培训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和辅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两名副校长具体负责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学习计划,统筹安排,科学部署,确保工作、学习两不误。

(二)、要营造学习氛围。要强化新理念学习过程管理,积极引导教职工自觉更新观念,把新理念学习与教师业务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案例学习与教育教学实际、与学习身边的优秀教师教学先进事迹结合起来,多渠道、多载体、多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发挥引领表率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要确保活动实效。每位教职工都要建立新理念培训记录和自学学习笔记。学校要定期检查教职工参加学习的到岗情况、学习笔记撰写情况,要注意学习活动的各种文字、音像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建立和完善新理念建设工作档案。同时,要采取交流心得、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切实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确保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四)、继续完善我校教师暑期教学专题培训制度,严格考勤纪律,作为继续教育中新理念考核、个人年终考核、效能考核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否则继教不合格,个人年终考核不合格、取消一切津贴,并在校内通报批评。

(五)、每个教职员工要认真写出10000字的学习笔记以内,每次学完后,写出1500字以内的心得体会;写出2000字以内的个人学习总结。

(六)、做好教师新理念的学分登记工作。参加专题培训的老师考核合格予以登记继续教育学分。

十、经费保障制度:

1、考核制度

结合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考核,将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纳入到“教学研究”一项当中,对新理念的培训任务完不成者实行一票否决,一年内不得评优,当年内取消职称评定资格;如果此项考试不合格,学校将取消一切奖励性绩效工资。

2、激励机制

学校将对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合格者发放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学分或“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合格证书”,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将报请上级评优,并在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绩效发放等方面给予优先。

(1)成就激励: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创特色,通过学科组评比树立一二个先进学科组;组织教学实践课、论文、教案评比,开展新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示范课活动。(2)物质激励:学科教研成效显著的教研组,进行物质奖励,在外出学习和听课上给予更多机会。

3、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的经费保障

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经费将统一在课改专项费用中按规定额度划拨,以确保校培训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美术组校本教研工作总结2010 第7篇

本学期我们美术教研组全体成员,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教改活动中,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做出了以下努力:

(一)思想政治方面严格要求:

本学期全体同志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思想,认真阅读“中国教育报”、“许昌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的报刊杂志,及时了解教育方针,把握教育方向,从思想上、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与国家、与集体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改革事业中。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的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研组全体教师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求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全体美术组成员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 1

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针对教学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勤练字画。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五)教研活动情况

扎扎实实进行教研活动,组织认真学习教改文章,观看课改观摩课,注重平时教研对教学中出现的难点、疑点,及时提出,认真讨论解决。积极主动听课。教育教学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六)教育教学成绩

1.“许昌市第一届“成长杯”活动”及“庆祝六一”活动中,美术教研组全体同志认真组织辅导学生,并作好书法、绘画、摄影的评比工作及各项展台的布置,取得优异成绩,赢得师生好评。

2.学校艺术节举办的书法绘画摄影绘画比赛中,学生成绩突出。

3.辅导学生设计版报、手抄报、剪贴报并参加比赛,成绩优异。

4.做好以师带徒工作,争取让青年教师早日站稳讲台。

5.美术教研组全体同志协助讲观摩课、优质课、公开课的老师制作教具,均取得最佳效果。

6.“曹魏风许昌行”绘画活动中,全体美术教师认真组织辅导学生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7.在“全国禁烟绘画活动”中,全体美术老师认真辅导学生选送优秀作品100幅。

基于行动研究的校本教研实施策略 第8篇

一、确定问题, 使问题课题化

问题的确定应该是基于校本教研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即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根据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 再现实地分析我们教学情况中的表象, 提出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针对性要强, 尽可能用最简洁、清晰的语言对问题进行界定.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如何在解题中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做到疏而不漏;文科、理科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差异等.这些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当教师进一步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关键的问题时, “问题”就可成为“课题”.

二、设计与实施

由于这些课题来自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 它是发生在教室里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因而课题产生的途径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尽管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远离过“解决问题”, 但如果教师只是从日常经验和惯用策略去解决问题, 而不是想方设法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 那么, 这种问题的解决就算不上研究.“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整个课题行动研究过程的设计, 如本次研究的问题和结果预期、研究活动的牵头人的确定、研究过程的组织与开展以及研究成果的评估等等;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设计.“实施”则是根据已经设计好的方案, 开展活动, 并对实施的情况进行记录, 以便收集证据确定目标实现到什么程度.在这个过程中, 对教师的培训是必需的, 而培训要做的工作是:培训者帮助教师掌握实施方案的技术和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的技能;在实施过程中培训者要随时尽可能解答教师的困惑, 帮助教师确定他们是否按原计划进行了行动, 行动的方向是否正确, 实施的情境是否发生了变化;并协助教师对实施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确保整个实施过程的正常运转.

《教育研究法》一书中, 将行动研究法中除去“发现问题”之后的实施步骤归纳为7项:

(1) 整理制定问题.有三个重点:①选择问题;②界定问题;③分析问题. (2) 文献探讨 (在确定问题与目的后, 应深入探讨有关文献, 以便有所启示, 修正问题) . (3) 拟定计划. (4) 设立假说. (5) 收集资料. (6) 实行与修正. (7) 综合解释.

三、反思与总结

对行动研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整理、反思和加工.“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反思贯穿于整个行动研究的过程当中.起初, 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及其问题的认识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 如同盲人摸象, 所以要不间断的观察和反思, 试验与再反思, 不断地发现新问题, 从而进一步改进行动计划, 把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集研究者、访问者、分析者等角色于一身.教师应随时反省自己的角色转换, 不仅要做技术性的反省, 更要做实际性、批判性的反省, 才能增强研究的客观性, 克服主观性.教师才能逐渐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 促进专业发展.总结是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检验, 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价, 并为新一轮的研究提供经验.在这里要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工作是:培训者向教师讲解对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方法, 以使教师能够运用相应的技术检验和评估自己的行为;培训者还要帮助教师掌握修改和完善计划的方法, 使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判断和反思行动方案.此外, 在培训中还可以运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 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让学习者围绕着问题解决, 通过分析思考、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并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叙事研究———人人可做的行动研究

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 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 是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之一.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 从校园生活出发, 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 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 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与其他研究方式相比, 叙事研究更具有弹性、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 教师在开展叙事研究时就更能够体现现实针对性, 更能发挥创造性, 这种研究方法也就更能为教师掌握和运用.

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第一, 是“我”讲自己的故事, 而不是他人的故事.第二, 讲述的是一个“过去”的, 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 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或发出的某种指令.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然”的教育实践, 而不是“应该”的教育规则或“或然”的教育想象.第三, 叙事研究报告中的内容往往是“我”参与其中的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真实的教育事件.第四, 所叙述的教育事件具有某种“情节性”, 即显示出某种偶然性的节外生枝, 使人感觉既突然波折, 又真实可靠.第五, 叙事研究采用归纳而不是演绎的方式获得某种教育知识或教育信念.

“叙事研究”通过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来实现“反思性教学” (reflective teaching) 的专业目标.以新的理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体验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教师本人 (“我”) “叙述”自己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 如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又遇到了什么障碍, 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 “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 或者“我”又遭遇什么新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叙事研究, 当教师叙述本人在研究的过程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 教师已经是在收集研究资料和解释研究资料.叙述的内容也就构成了教师可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这种报告显得更亲近读者或听众, 如陈向明博士所言容易“使有类似经历的人通过认同而达到推广”.

上一篇:丽景轩餐饮创业计划书下一篇:姐姐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