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24-08-25

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精选9篇)

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1篇

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大兴是北京兼具城市、城郊、卫星城特征的一个区,在新世纪之初,如何面对北京快速的城市生长,如何应对日趋多样性、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如何将潜在优势转化成为具有独特性卖点的市场竞争优势,转化成为围绕核心竞争力部署的优势集聚,转化成为精品原则与系统科学相结合的项目网络,转化成为享有长久生命周期的旅游产品,是摆在大兴区和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规划特别注重了在北京旅游的大背景下把握大兴的比较优势,环顾左右,与兄弟区、县认真比较,以共性推动趋势,以个性塑造优势。规划引进了环境经济、休闲经济和体验经济的丰富内涵,着重突出三个主题:从容欢畅的生命体验节奏,清新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鲜活丰富的旅游文化元素;着重打造三张名片:以昔日皇家苑囿尊贵生活为代表的金色名片,以今天“绿海甜园、都市庭院”为形象的绿色名片,以未来白领阶层时尚休闲需求为导向的银色名片;着重植入三个理念:“旅游就是销售梦想,并使梦想成为现实(世界旅游组织知名专家麦克纳尔蒂)。”“服务经济的下一步将走向体验经济,商家靠提供独特的体验服务取胜(《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快乐创造财富(《体验经济》作者派恩和吉尔摩)。”规划提出了“绿海甜园,都市庭院”的总体形象口号。充分反映了大兴区这个休闲庭院将成为北京居民居住、休闲、娱乐、享受自然、理解自然、倾听乡村音乐和自然音乐的第三空间。

本规划得到了大兴区政府的高度认可,总体形象口号已叫响大兴区。中国旅游报、中国经济时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都对该规划进行了报道。规划成果已受到了不少投资商的关注。在今天看来,大兴旅游正按照我们规划中的内容进行科学建设和合理发展,也正如规划预期的一样,已经成为北京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2篇

2、生态京南,魅力晋乡。

3、游京南生态古镇,赏凤河晋域风情。

4、绿海晋韵,凤河明珠。

5、健康新生活,休闲长子营。

镇域内还拥有两个市级民俗旅游村,一个是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保五百佳之一的中国农业生态第一村--留民营村;另一个是国家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北蒲洲营村。同时,该镇凭借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在全镇先后实施了留民营七村联供、朱庄秸秆气站八村联供工程,惠及村民千余户。

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3篇

农机合作社是农机服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对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 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兴区地处北京市南郊, 辖区有农业人口32.2万人, 农户10.7万户, 全区农作物耕种面积6.4万hm2, 其中,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6万hm2, 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和玉米。2011年, 大兴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18.66亿元, 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32%。近年来, 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引导扶持下, 大兴区农机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服务覆盖范围扩大、合作水平提升显著。但是, 现有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经济效益差、农机利用率低下及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 影响了农机合作社向产业化方向的发展。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通过对大兴区7个镇, 33个村的33个农机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 试图找到制约当前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关键问题, 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 农机合作社基本情况

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实施以来, 北京市农机管理部门十分重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2013年, 北京市农机合作社已经达到129家, 拥有社员2 722户。大兴区作为北京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 农机合作社数量也达到33家, 拥有社员206户, 年均作业面积达1.38万hm2 (20.66万亩) 。

本文采用问卷调研和实地调研的形式, 对大兴区农机合作社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目前大兴区农机合作社的基本情况。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机合作社的管理类型、社员组成、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业机械现状和经营情况等。实地调研农机合作社10个, 共发放问卷100份, 其中回收有效问卷87份, 问卷有效率为87%。分析现状如下。

1.1 管理类型

依据农机合作社对成员的管理方式不同, 合作社可以分为3种类型, 统一型、分散型和托管型。统一型指的是合作社成员以投资机具入股的形式, 参与管理工作与农机作业服务, 社员与机具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社员盈利方式为年终全社统一进行利润分配;分散型指的是合作社成员日常单独作业, 而合作社主要负责搜集市场信息, 并为社员提供无偿作业服务信息;托管型指的是合作社成员通过投资机具入股, 机具所有者不参与作业服务, 合作社通过雇佣机手进行服务作业, 社员盈利方式为年终按照股份大小分配收益。研究表明, 按照管理方式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统一型农机合作社优于托管型, 分散型最差。目前, 大兴区分散型农机合作社数量最多, 占59.26%, 其次为统一型, 占33.33%, 托管型最少, 占7.41%。该数据表明, 大兴区农机合作社在管理方式上相对落后。分析原因, 一是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社员文化水平较低。二是人员和机具比较分散, 配套服务作业能力弱和规模化经营效益差。

1.2 社员组成

从组成人员来看, 大兴区农机合作社在编人员平均为6人/社, 其中成员最多的合作社为北京凤良昆宝农机专业合作社, 拥有成员16人, 而最少的合作社成员只有4人。从合作社成员学历情况来看, 其中, 初中学历的成员所占比例最高, 为82.32%, 其次为高中及以上学历;从年龄结构上来看, 35~50岁的成员所占比例最大, 为63.59%, 其次为50岁以上的, 占34.24%, 而35岁以下的仅占2.17% (见表1) 。以上数据表明, 大兴区现有农机合作社普遍规模较小, 社员文化水平偏低, 年龄较大。说明社员整体综合素质较低, 接受先进管理方式的能力较弱。

1.3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农机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 场库棚、办公场所及储油库等的建设。场库棚为农业机械停放、维修和保养提供场所, 可有效减缓机具的老化, 减少维修开支, 是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考虑对象。从占地面积来看, 大兴区农机合作社平均占地面积仅为153 m2/社, 其中有场库棚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为41.2%, 场库棚建设面积平均为239 m2/社, 而具有专门储油库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仅为17.6%。说明整体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需要加大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1.4 农业机械现状

大兴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9.8万k W, 其中农机合作社农机总动力1.31万k W, 占全区农机总动力的3.29%。平均每个农机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6台, 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为8.53台 (配套机具主要为播种机和耕整地机械) , 配套比为1∶1.74, 小型拖拉机0.43台。拥有自走式小麦收获机0.55台,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1.55台。从中可以看出, 全区农机合作社拖拉机装备水平较高, 其余环节有待加强。平均每个合作社农业机械状况统计见表2。

2012年, 平均每个合作社作业面积417 hm 2, 服务区域总面积为139 hm2, 农田作业收入32.13万元。其中, 耕整地作业面积为127 hm2, 机械播种作业面积278hm2, 小麦机收作业面积47 hm2, 玉米机收作业面积99hm2。2012年平均每个合作社收入为29.42万元, 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田作业服务和农田基本建设。支出主要包括:成员工资、燃油、维修和管理等, 其中工资和燃油的支出平均为21.86万元/社, 所占总支出的73.6%。从投入产出资金来看, 平均每个合作社成员年盈利额为4.56万元/人, 明显高于大兴区人均农业纯收入的平均值0.45万元, 整体表现出较好的收益现状。结合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来看, 现有农机合作社服务市场功能显著, 为促进大兴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经营详细情况见表3。

综上所述, 近年来大兴区农机合作社发展服务水平提高明显, 经济效益良好, 辐射带动地方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显著。但是从现状分析来看, 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组织管理形式落后、社员综合素质较低及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大兴区农机合作社的良好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 有必要对制约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 制约因素分析

2.1 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大兴区农民平均耕地面积为0.2 hm2, 土地规模化程度较低, 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合作社大型机具较多, 适合大规模作业, 而目前大兴区农民多为小户种植, 土地规模偏小, 难以发挥合作社的机具优势, 并且导致很多时间花费在路上, 影响了农机的使用效率和合作社的收益。土地规模化程度低, 社员单独作业和集体作业效率相差不大, 而且单独作业更加方便、自由, 因而导致分散型合作社的数量较多, 不利于大兴区农机化的健康发展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因此, 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制约着当地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2.2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的停放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 而目前大兴区农机合作社用地较为困难, 导致很多合作社没有条件建设场库棚。农机具长期日晒雨淋, 很容易老化和出现故障。调研了解到, 没有场库棚的农机合作社, 其农机具普遍使用情况不佳, 故障率较高, 而且影响作业效率。其次, 在农忙季节需要大量燃油, 时常出现燃油供给不足现象, 而储油库的建设对于缓解农忙季节的用油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也阻碍了大兴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2.3 社员组成结构不合理

大兴区作为北京市的郊区, 农业劳动力比较缺乏。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较多, 年轻一代不希望从事农田作业, 尤其是农机手。从大兴区农机合作社成员统计信息来看, 35岁以下的社员只占2.17%, 很多社员都已经接近退休年龄, 只是投资机具或资金, 而并不直接进行农机作业, 社员老龄化趋势严重, 急需后备力量的加入。社员的老龄化已经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发展对策

3.1 开展农机管理人员与社员的培训

现阶段, 高素质人才稀缺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开展农机培训一方面需要专门对合作社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组织管理方面的培训, 以规范合作社的运行和管理制度, 提高合作社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需要针对合作社机手进行农机操作及维修的培训, 同时, 应注重青年农机人才的培养。如此, 从农机合作社的管理层面和实践层面均可有效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增强农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3.2 加快农机作业市场信息流通平台的建设

当前阶段, 大兴区农机合作社在对农机作业市场信息掌握方面普遍存在消息滞后、封闭等问题, 为此, 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加快农机作业市场信息流通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针对市场需求快速配套农机合作社进行作业服务;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面积、提高农机利用率, 增加合作社收入, 促进社员增收。

3.3 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北京大兴开发区:以新规划之名 第4篇

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5篇

一、甘薯生产基本情况

1、生产面积

目前大兴区种植甘薯总面积4.6万亩,占全市甘薯总面积(8.2万亩)的56%,主要分布在永定河东岸的庞各庄、北臧村、魏善庄、榆垡等镇,其中庞各庄镇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

2、品种结构

品种以优质遗138和早熟高产的红心王为主,搭配五彩甘薯、水果型、蔬菜茎用型等特色品种及京薯系列、遗190等。

3、种植模式

单作以地膜甘薯为主,占总面积的65%以上,地膜+4米棚双覆盖栽培方式占总面积的10%左右,间作套种以西瓜套甘薯,果树间作甘薯方式为主,占总面积的20%,露地栽培方式占4.5%。其他方式如大棚+4米棚+地膜多层覆盖占0.5%。

3、上市时间及产品走向

大棚甘薯在6月上、中旬上市;4米棚在6月中、下旬上市;地膜、露地和间作套种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大兴区甘薯产品的走向主要是北京市场。

5、经济效益①地膜:亩产1500-3000kg,产值750-1500元,亩成本200-400元,纯收入500-1000元。②林果与甘薯间作:在3-4年幼龄果树或高枝换优的果树地内间作甘薯,亩产甘薯1000-2000kg,产值500-1000元,亩成本150-250元,比果树单作增加纯收入350-750元。③瓜薯间作:甘薯产量产值略高于果树间作,纯收入多增加100元。④地膜+4米棚:亩产1200-2500公斤,产值:3000-3500元,亩纯收入2000-2500元以上。

二、发展优势

1、土壤资源优势

大兴区地处永定河冲积平原,受历史上永定河决漫影响,土壤以沙质为主,各类沙性土壤占65%以上。庞各庄、北臧村等甘薯集中产区,是此沙区的一部分。该区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内部水、肥、气、热等因素比较协调,上述因素有利于甘薯对水分、营养的吸收和养分积累,产品外观漂亮、整洁、口感好,品质优良。

2、气候资源优越

大兴区无霜期209天,光照充足,是北京市光照最充足的地区之一,能够充分满足甘薯对温度光照的需要,有利于块根形成与膨大,获得优质高产,形成了生产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甘薯产业的发展。

降水的主要特点是干旱年多于丰水年,降水量偏少。年平均降水量560mm,现农业用水基本为地下水。全区水质较好,无污染,有利于无公害产品的生产。

3、生产规模优势

大兴区甘薯生产面积近几年一直在4.5万亩以上,位于京郊各区县首位,是北京市甘薯的主要产区。

4、区位优势

大兴区位于首都的南郊平原,背靠首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城市人口众多,消费水平高,需求量大,拉动了甘薯产业的发展。区域内交通极为便利,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从地理位置上看,北京的北、西、东三面环山,只有大兴区地处华北平原腹地的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要冲,区位优势日渐明显,是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乃至整个黄河以南各省分农产品及农用物资进入北京的重要门户与关口,具备良好的建设农业物流中心的条件,对快速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大型都市农业具有独特意义。

5、科技及信息优势

大兴区背靠首都,有众多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可为大兴区甘薯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处于全国领先行列,已成为全国甘薯新优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之一。首都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媒体资源丰富,信息传播速度快,当地政府和农民可以迅速获得国内外最新的品种、技术以及产销信息,从而使大兴甘薯产品迅速占领首都市场。

6、经济实力雄厚

北京市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各级政府有条件在农业生产上投资,因此农业生产项目很容易得以实施,为甘薯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其它行业中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也开始投资农业,拓宽了资金筹措渠道。

三、存在问题

1、与河北、山东、四川等甘薯产区比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很难吸引一般加工企业前来采购原料或投资建厂。

2、现在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主要是遗138和红心王,占种植面积的90%以上,品种比较单一,虽然市场对甘薯茎叶型有需求,但没有固定的消费群体,未形成市场。

3、由于连作,有些地块茎线虫病、黑斑病发生较重,目前缺少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4、留种和育苗以一家一户的形式居多,不能形成规模化经营,难以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种苗的质量难以保证。

5、目前我区甘薯加工企业只有两家,加工量小,加工多为大众化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6、分散储存、技术落后,在储存期间经常发生病、冻、烂薯现象,难以保证质量和数量。

四、产业发展定位

大兴区有适宜甘薯生长的优越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甘薯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生产经验丰富,生产和技术基础良好,交通方便,与首都这个大消费城市紧密相连,促进了甘薯产业的发展。

我区的自然条件与河北的廊坊、固安等地差异不大,生产成本没有优势,生产规模比不上河北。因此以降低成本、发展规模化经营提供廉价原料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但是我区地处首都、高消费群体庞大,产品运输成本低,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云集,媒体资源丰富、信息传播迅速,这些都是优于其他地区的有利条件。所以在甘薯产业发展战略上首先应该定位在高科技领域、高附加值产品加工、甘薯文化传播上,在这个战略目标指导下,制定甘薯产业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五、产业发展规划

1、全区整体规划布局

在现有甘薯产区的基础上,利用3年时间建成大兴甘薯种植业的二带五区:即薛-赵路产业带、芦-求路产业带。魏善庄镇、榆垡镇、北藏村镇、安定镇、礼贤镇五各产业区。在薛赵路两侧5公里内,以定福庄、梁家务、保安庄、田窑、丁村、梨花村、赵村等为中心,共发展甘薯种植面积15000亩,在芦求路、庞各庄、北藏村境内5公里两侧,发展甘薯种植面积15000亩。形成大兴区甘薯产业的二个中心带。在魏善庄、榆垡、北藏村、安定、礼贤五镇发展五个万亩种植区。到2007年全区甘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量2.5~3亿公斤。

2、全区甘薯种植品种结构调整

改进现在甘薯品种较单一且老化的局面,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引进适于工业化(化工)加工、食品保健加工和菜用加工等专用型品种形成以供应首都食用为主兼能满足不同方向需求的甘薯品种布局,其中重点引入食品保健和蔬菜型品种,保证本区常年因地制宜,并满足市场需求品种达到20个左右。

3、全区甘薯保护地建设 按甘薯生产总体规划目标运作的同时,建立甘薯中心精品产业带,以庞各庄境内里薛赵路、芦求路为核心建立甘薯精品产业带,甘薯精品及新品种观光展示园,弘扬甘薯文化。利用3年时间在二带内发展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设施15000亩,即可使甘薯提早上市,又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又可发展双季甘薯生产,提高土地及资源利用率。

4、提高甘薯生产机械化水平:

改进我区目前甘薯人工体力种植为主的水平现状,发展甘薯生产整地作垄、复膜栽种、管理和收获、运贮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提高规模种植的保证度。

5、加强甘薯科技攻关和高新技术推广

聘请国内薯类界鼎级专家介入本区甘薯发展,汇集国内外适种优新品种进入大兴参试比武,开展工厂化甘薯育苗,组织培养无毒薯苗,开展甘薯平衡施肥和综合防治甘薯线虫病、黑斑病技术研究开发。建立国内北方甘薯培训中心,3年内培训本地及国内求学人员5000人次以上。建立现代化甘薯工厂化育苗场和甘薯品种资源现代贮藏库,保证技物结合供应生产,实现种质资源保存。达到年生产优质种苗亿株和安全存贮种薯10吨以上的水平。

6、引进和发展甘薯加工业

在现有甘薯加工业的基础上引进3~5家甘薯、化工、食品、保健品加工生产的企业年销纳甘薯0.5~1亿公斤,实现甘薯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线连接

7、建立甘薯产销协会,实现产销各方权益的保护

建立大兴区甘薯产销协会,在政府的支持下,甘薯产销协会汇集甘薯生产、技术、营销方面的各种人才和实业者,运作和实施甘薯产业发展大业,尽快实现与世界甘薯市场的成功对接。

六、2005-2007年重点工作

1、扩建甘薯种苗繁育中心,进行工厂化育苗

在庞各庄镇定福庄200万株育苗场的基础上,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建立高标准甘薯种苗繁育中心,年育苗能力达到1亿株。

2、建立甘薯研发和培训中心

建议在庞各庄镇建立甘薯研发和培训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计划引进优良的鲜食型品种5-6个、烤食型品种8-10个、加工型品种5-6个、茎用型等甘薯品种10-15个,并进行技术配套,使我区成为全国甘薯品种资源中心之一。

进行脱毒种苗繁育技术等项目的研究,为甘薯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培养生产技术人员,开展栽培技术研究,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

3、“中华甘薯文化园”建设

建议在庞各庄镇建设“中华甘薯文化园”,以科研、示范、展示和建立培训基地为核心,将园区重新规划,按照甘薯的功能、季节、种类,甚至颜色,建立有观赏价值的甘薯园艺景观。同时建立工厂化生产、园艺化生产以及体现现代甘薯栽培技术的新的生产工艺示范区、国外各种甘薯试种区。与此同时建立甘薯文化展览中心或博物馆,展示甘薯的营养、药用、烹饪等方面文化知识,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庞各庄乃至大兴的甘薯标志性项目,成为甘薯文化的主题公园。

4、注册大兴区甘薯产销协会,打造大兴品牌

大兴区甘薯产销协会即将注册成功,大兴甘薯的产品商标已完成设计,预计2005年初完成商标注册,通过协会的宣传和市场开发,让大兴甘薯打入首都各大超市,让市民逐渐认识到甘薯是时尚的保健食品,并且想吃买得到。

5、发展设施栽培面积,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

棚室栽培可使甘薯产值提高2-4倍,还能种一茬果菜类,4年内计划发展1万亩。继续推广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解决茎线虫对甘薯的危害,实现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利用首都大市场,重点发展鲜食型和茎叶型品种

首都人口多,产品销售市场大,对鲜食型和茎叶型甘薯的销售十分有利,应重点发展。我国甘薯茎叶资源丰富,把幼嫩茎叶用作蔬菜,是解决夏季伏缺最理想的蔬菜,既可丰富人们的菜篮子,又可提高甘薯的综合利用价值。因此计划4年内在庞各庄、北臧村建立鲜食型甘薯生产基地3万亩,建立茎用型甘薯生产基地0.8万亩。

7、发挥媒体作用,宣传甘薯的营养保健作用

利用首都信息传播速度快,新闻媒体众多的优势,扩大甘薯营养保健作用的宣传,引导消费,激发潜在需求。

8、建立万亩甘薯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甘薯整体生产的发展

建议在庞各庄、北臧村等镇建立万亩甘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主要生产鲜食型、礼品型甘薯。通过基地建设提高生产水平、生产效益,使产品达到安全食用农产品的标准,最终建成8万亩的鲜食型、礼品型、加工型甘薯生产基地。

9、发展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

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企业的引进工作,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高附加值甘薯加工产品,如甘薯全粉等,丰富产品种类,增加甘薯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根据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建立加工型甘薯生产基地0.8万亩。

10、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出口

以北京市农产品销售信息网络为平台,建立大兴区甘薯生产销售体系。以大兴区甘薯产销协会为龙头,建立网站,进行信息交流和产品销售,拓宽甘薯销售渠道,努力实现出口有所突破,到2008年力争出口5000吨(占当年加工量的14%),达到协助农民销售产品,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11、开发观光旅游产业

大兴小学校园足球发展规划 第6篇

根据上级加快发展和普及校园足球的精神,增强学校足球特色,提高我校足球普及水平,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建设足球特色学校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深化体育改革,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以校园足球运动为载体,普及足球基础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学生能够获得终身受益的运动方式;建设校园足球文化,把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办学品位,强化办学特色。

二、组织机构与分工 1.成立足球特色项目领导小组 2.职责

统筹规划学校足球教育发展思路,制定相关评价、管理制度,统筹安排经费投入,并为学校足球教育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

3.分工如下:

教导处:指导足球教学,保证足球课教学质量,负责足球活动策划,营造校园足球氛围,组织班级、年级、校级足球队对抗赛,指导体育教师开展足球训练,协调足球活动有关事宜。

政教处:协调体育教师编排、组织大课间足球团体操,并负责大课间活动考核。体育组:落实校园足球活动,上好体育课,组建班级、年级足球队、啦啦操队,并带队训练。按照德育处要求编排、训练大课间足球团体操。

总务处:添置与维护足球器材,保证足球活动的开展。安监办:加强足球运动的安全监督与指导,保证训练安全。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师生健康水平有新提高,足球竞赛有新突破,足球人才培养有新进展,足球文化有特色,充分发挥足球教育的育人功能,增强学校办学特色,2.育人目标

(1)以球育德,促进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足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既需要团结协作,又需要遵守球场规则,既能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又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充分运用足球的雨人功能,使队员们养成遵守规则、团结合作、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良好品质。

(2)以球健体,促进学生强壮体魄的形成

足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球场上的奔跑,各种动作技巧等是平时刻苦训练的积累,足球游戏、足球团体操、足球啦啦队队操等都能活跃身心,增强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反应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3)以球促智,带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强健的体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智育发展的基础,足球运动,足球文化为智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3.目标(1)2016年目标

①通过对足球的宣传,让学生及学生家长认识了解足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设足球课,让学生接触足球,便于发现、选拔条件优秀的学生组建学校足球队。以班级为单位组建班队,安排固定的时段,进行练习,为校队建设夯实基础,并营造特色氛围。

②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系,请求给予技术、资金支持,开展教师培训,加大训练、比赛费用和硬件设施投入。

③抓好基础训练。制定详实的训练计划,利用体育课、大课间等途径,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抓好意志品质,专项技术和一般身体训练。积极参加比赛,提高实战能力。

④申报自治区级校园足球特色校。(2)2017年目标

①开发足球课程资源,开展体育课程的校本化研究,逐步形成以足球为特色的体育教学。建设足球特色大课间。

②通过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③进一步在校内外宣传,并在班级、年级、校园内营造足球氛围,并将此项运动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从而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④加强技术动作的训练要求、加强理论学习。(3)2018年目标

①在赤峰市“市长杯”足球联赛中,争取进入前五年名。②申报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足球运动管理

1.发挥学校足球领导小组的作用,协调各方资源,保证足球活动的开展。落实体育教师待遇,配齐配强体育师资,满足体育教学工作需求,并至少有一名足球专项体育教师,足球训练活动计入工作量。每年提供一次体育师资参加培训机会,定期开展体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体育教学和校园足球工作。

2.完善规章制度。制定校园足球工作组织实施、教学管理、课余训练和竞赛、运动安全防范、师资培训、检查督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并且不断完善,保证学校足球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每学期都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及时记录好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到定期研讨,每学期进行总结回顾和反思。

3.营造浓厚的足球运动氛围。向广大家长宣传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重要意义,赢得家长的充分支持。建设以足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宣传栏设“足球专栏”,校园广播站定期播放有关足球的节目等等。

4.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保证体育和校园足球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学生购买校方责任险和运动意外伤害险。每年增添部分公用足球,保证课堂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及时修补损坏地面,确保学生安全的活动;及时添置其它常用体育器材,如球网、比赛用球、记分牌,以保证足球运动的正常开展。

5.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每周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足球教学。学校统筹解决校足球队队员的训练时间、服装和其他相关训练条件问题,保证训练正常进行。

(二)做好足球运动的基础教育和普及工作

1.抓普及。各班成立由8--9 人组成的足球代表队,每组一个足球,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参加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做好分组、辅导和组织活动等工作。

2.抓基础。利用体育课、大课间等时间进行足球基础教学活动。让学生开展以足球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

3.抓考核。每天对各班级大课间足球运动情况进行考核,保证日常训练效果。每学年安排一次学生足球水平考级测试,作为评定学生参加足球训练的阶段性成果的依据,同时开展评优奖惩活动。

(三)举行足球比赛及足球特色周活动

1.每学期的班级足球赛采用联赛的形式,命名为“校长杯”。由各班组织训练参加,分年级进行,比赛采用7人制足球比赛。保证每学年每班比赛不低于10场次.2.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每年确立一个星期为“足球特色周”,开展一系列的足球活动。如足球运动动员大会、学生足球才艺展示、足球啦啦操展示、年级明星对抗赛、师生足球交流、足球知识讲座、评选各类先进等。以促进学校足球水平的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绘画、征文、演讲等)。

(四)努力提高校足球队的素质和竞技水平

1.学校成立男子和女子足球队,常年坚持科学训练。体育组制订好训练计划,做好训练记录,及时探讨研究训练情况,提高训练质量。建好运动员档案,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2.搞好学校足球队的梯队建设。成立学校足球二队,主要由 三、四年级的学生组成,着重抓好队员的身体素质、基础技能和基本功的训练,为进入校足球一队做好准备。

3.与兄弟学校开展足球交流比赛,提高球队的比赛经验和战术素养。认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足球比赛,做好比赛的一切事务,力争取得较好的成绩。

(五)开展足球运动的教育科研活动促进特色创建工作 1.鼓励教师开展足球运动的教学研究和科研探索活动,尝试、实验多种可行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指导方法,及时总结反思,经常探讨研究,交流科研成果,申报足球科研课题,推动学校足球运动向纵深发展。

长龙乡大兴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第7篇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发展历程

大兴小学始建于1951年,于1984年择地重建于大兴小学(现在校址),现占地面积1558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2平方米,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于2006年新建校舍2栋,16间,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基本满足需要,现有专任教师11人,后勤人员1人,教学班6个, 学生91人,学前班1个,有幼儿16人。

(二)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

1、外部环境

(1)教育发展形势喜人。

在2006年新建校舍后已解决了本校学生在陈旧教室中上课的问题.预计在2009年将再新建校舍一栋,面积400平方米,用作新老三室、食堂、仓库等用途,原4栋危旧校舍将拆除。同时,将新建成校园大门、厕所等,届时大不小学的硬件设施将得到焕然一新的改变。硬件设备将得到完善充实,校园环境将更加优美。往后,将是软件上的竞争,抓管理、抓质量、创特色是今后工作的主题。

(2)各级领导对我村小学发展的关注。

大兴小学的校舍新建是各级领导重视教育的重要体现,校舍的选址、设计、施工等有各相关部门与领导的全程参与和跟踪,中心小学、乡、村主要领导多次到校,关心学校基建、室场配备、师资队伍建设等情况,体现对学校发展的关注。

(3)家长们对办一所合格的优秀校的迫切期望。

家长们的共同愿望是办一所优质的学校,子女有优质的受教育的环境,所以家长们必然对学校工作给予配合与支持。

2、内部环境

(1)教育教学设施、校园环境等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2)教师队伍现在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但能保障各教学计划的落实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教师队伍具有踏实工作,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

(三)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

1、学校文化积淀不够丰厚,尚未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有待加强。

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仍需提高。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但他们知识能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系统的训练。

3、内部管理有待规范。体现在管理制度的欠缺。

4、生源总体素质不高。表现在学前教育滞后,学校总体教学质量相对偏低。

5、个别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不够重视,家庭的学习氛围、环境差。

6、德育环境越来越严峻。如赌博风气、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等,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

二、学校发展目标

(一)、学校发展理念系统

办学理念:抓管理、重质量、强素质、创特色 管理理念:人文关怀、民主参与、文化引领 校

训:知书达礼

学有所长

风:合作

奉献

务实 教

风:严谨

互助

创新 学

风:勤学好问

乐学创新

(二)、总体发展目标

努力办成一所具有鲜明“书香”特色的农村村小。

1、总目标的界定

“书香”特色: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师生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与人文底蕴。

农村村小:有浓厚书香特色,环境优美,声誉较好的农村村小。

2、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08.9-2009.7)

1、重修前院围墙,向前扩修,扩大学生的活动区域,重修大门,更换门牌,在院墙里边栽松树40棵,柳树50棵,在教室、办公室门前修四个花池,栽花2000棵,美化校园,为师生创建一个舒适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环境。

2、添置学生单人桌椅率达到100%。

3、在新校舍的东北侧修建厕所,解决师生上厕所的困难。

4、在校园东侧扩建学农基地,种植多样品种的农作物,完成校产办下达的工作指标。

5、维修后栋校舍,扩建教职工食堂,重建标准化三室,为全体教职工创建一个良好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6、完善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体现“书香”味。

7、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做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书香校园初见成效。

8、进一步强化学风、教风和校风,使学校各方面工作在原有 的基础上迈进一大步。第二阶段(2009.9-2010.7)

1、继续完善实验室、美术室、微机室等新老三室的硬件建设,配齐、配全三室器材,添置音、体、美等方面的器材,满足标准化办学对各科及各室器材的要求。

2、书香校园建设富有成效。

3、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初见成效,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30%以上。

4、学生个性、能力、特长培养收效显著。争取评为县级“优秀校”。

第三阶段(2010.9-2011.7)

1、学校管理科学高效,校园和谐民主,书香特色鲜明,阅读已成为师生的习惯,师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

2、在市、县取得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享有良好的声誉。

(三)培养目标

教师的培养目标:德高、博学、艺精、体健 德高:师德高尚,堪为楷模 博学:知识面广,学识渊博

艺精:教育教学技能过硬,有一定的艺术性 体健:身心健康

学生的培养目标:知书达礼 学有所长 培养有文化,懂礼节,有个人所长的学生。

三、实现目标的措施

(一)、德育工作建设

改以往做学生思想工作单一说教的方法,变注重活动教育与评价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内容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

(1)学科渗透。加强三类课的管理,即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班队课。

(2)活动渗透。加强校内外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互助、合作等精神。

(3)环境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4)评价激励与检查督促相结合。制定并落实《大兴小学小学学生操行评价方案》、《大兴小学小学行为规范示范班》等评比制度,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5)构建完整的德育网络。校内以校长—班主任教师—科任教师为主线,校外以学校—家庭—社会(村)为主线,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二)、课程建设

(1)教师指导课程:

教师在正常授课时开设学法指导课与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阅读的习惯。

(2)强化活动课程。

有计划组织适量的大小活动,如单项活动、综合活动、专项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才艺,培养兴趣,发展特长。

(3)优化环境课程,开发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劳动,走向社会。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制定教师个人业务学习与提高计划

指导每一位老师根据自身实际和学校计划,制订并实施个人学习和提高计划。

2、根据教师个人学习和提高计划,教师的个人素质,实施分层培训。

(1)制定骨干教师、乡级标兵的培养计划。重点在专长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完善。

(2)实施班主任培训计划,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针对性与艺术性。

(3)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

3、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比赛。

4、加强村小的管理。

注重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注重工作方法,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职责,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明确的工作目标;在村小管理中中创出一流业绩,创出学校特色,出色完成各阶段的工作目标。

(四)教育科研工作

1、树立问题即课题,研究即成长的观念,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校发展总目标,认真抓好《 》的课题研究,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五)校园文化建设

1、提炼学校精神,用学校精神统领学校文化,不断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

2、以“书香”特色为主题,重新规划、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整体策划学校视觉系统,提升学校文化的档次和品位。

3、组织开展每学期的教学开放日和家长座谈会活动,鼓励教师能展示自我,展示学校,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专业化的体验和宣传学校的条件和机会。

(六)体卫工作建设

1、严格两操一课的考核评价。

2、发挥场地优势,培养和吸引特长生。

3、定期开展健康卫生知识讲座,增强师生健康卫生意识。

(七)学校管理工作

在学校管理上,践行“人文关怀、民主参与、文化引领”的管理理念。

1、进一步理清学校管理流程,健全管理回路,使整个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加强制度建设,实现依法治校,用制度引领人、鼓励人、发展人。包括各类常规的管理制度,教师的评价与分配制度等。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组织教师讨论、学习本规划,了解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统一思想。

(二)加强校际间的教育教学交流,积极与中心校、教导室联系,指导学校工作的开展。

(三)做好学校预算,确保经费的投入能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

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8篇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果

完善基础设施、搭建应用平台和创设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是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应用的基础。其中, 硬件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队伍建设是关键。

1.搭建了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在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 大兴区提出“统筹规划, 科学设计, 合理布局, 实事求是, 分层推进, 建设具有大兴特色的校园网”的工作方针。自2001年以来, 先后建成大兴区教育网、教师研修网、德育网等区级门户网站, 用于全区教育管理、信息发布、教研指导等工作, 推进了城乡优质资源的共享。截至2005年底, 全区135所学校全部实现光纤连接, 共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31间, 多媒体教室784间, 中小学教育教学软件资源总容量已达2T, 形成区内外互联的大兴区教育城域网, 初步搭建了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2.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大兴区教委高度重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方面, 投入专项资金, 购置城域网教学资源库、网校教学平台、数字图书馆等数字资源, 并在全区积极推广应用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资源网和数字图书馆。另一方面, 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本, 投资100多万元建设大兴区教师研修网, 为全区干部、教师提供了一个跨时空的交流、学习平台, 为我区开展远程教学、网络教研和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区内优质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共享。

3.教师信息化培训扎实有效

我区高度重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十五”期间, 对全区教师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培训, 一是转变教育观念的培训。主要以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为主。二是对教师理解与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45岁以下教师全员参加相应的培训。同时, 还举行了学科骨干教师、学校网管员以及专兼职人员的培训。三是校本培训。引导教师将培训所获得的新理念与技能及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的能力。随着培训的不断深入, 信息技术真正融入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之中。

4.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凸现特色

我区教师利用博客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利用研修网开展学科教研、利用交互式白板开展互动教学实践, 拓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渠道, 提高了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 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创新方面, 我区教师积极开展有益尝试, 在近几年市级、国家级各类学科教学竞赛中崭露头角, 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我区一批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区级示范校的实验成果得到教育部、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全区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应用局面。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策略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平台, 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 不是简单地为了提高多少分数, 我们要将目光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来, 放在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上来, 放在如何提高学校的创新发展上来。在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冷静思考今后深层次的教育发展问题。如, 要巩固和提升, 后劲在哪里?课堂教学效益体现在哪里?我们要抓住机遇、坚持不懈地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向前迈进。

1.强化管理——促规范

随着学校信息化设备、设施日趋完善, 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设备。鉴于学校原有机构——电教组的职能已不适应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我们要求各学校专门成立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决策与发展。同时, 将原来的电教组、网管、信息技术教师等部门和岗位整合起来, 成立信息化办公室, 隶属于教导处, 具体负责学校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管理与使用、制定计划和规划以及对教师培训等, 使工作变得更顺畅、管理更规范, 使学校信息化工作管理逐步走上了正轨。

2.信息化督导——促发展

面对信息化建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投入, 如何使投入增值, 区教委肩负着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双重责任。我区从2004年开始, 每年遴选10所中小学校, 进行学校信息化督导评价, 并将督导评价结果在大兴区教育网进行公示。通过督导评价, 摸清了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水平、学校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城乡学校在信息化工作上的差距, 为我区今后的信息化发展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同时, 通过帮助学校找出工作中问题的根源, 并与学校一起着手解决, 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得到有力的支持, 找到了发展的方向与动力。

3.课题引领——促深入

如何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 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大兴区以课题研究为引领, 积极开展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应用研究。我区先后参与了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市电教馆组织的50多项“十五”教育信息化课题的研究, 如《面向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等实验研究。通过课题引领, 不断探索学校信息化的应用模式与实践策略, 逐步形成了一套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新模式、新方法, 从而促进了“学”与“教”过程的优化,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 一大批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其中, 北师大大兴附中、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被评为国家级课题研究先进单位, 为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并辐射带动了周边学校的发展。

“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在“十一五”期间, 我们将以“应用”为核心, 以“发展”为内涵, 以“服务”为宗旨,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 从关注投入和建设向关注应用和服务的转变, 从关注技术本身到关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转变, 从关注技术对教育局部的影响到关注信息技术对教育整体水平的转变。提高整个教育教学系统的效率, 增强培养人才的竞争力, 并积极开展网上办公、网上教研、网上科研、网上培训等应用实践, 努力打造“大兴网上教育”的品牌, 最终实现大兴区教育的现代化。

1.积极推进大兴区教师研修网

教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和进行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 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的终身发展过程。信息技术既是教师成长的学习对象, 也是实现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有利工具。大兴区教师研修网为教师共享集体智慧, 为基层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素养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平台。我们要在引导和培训的基础上, 让全区教师尽快了解、掌握和应用研修网, 提升各学科教师的整体研究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重点加强信息化队伍的建设

首先, 切实提高学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实践证明, 只有校长认识到位了, 学校才能走上信息化发展的道路。“十一五”期间, 我区将加强对学校管理者系统的信息化培训, 使校长真正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带头人和实践者。其次, 培养师资队伍。“十一五”期间, 对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能力, 使全区教师驾驭信息技术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在探索网络环境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积累和突破。

3.继续完善信息化环境建设

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9篇

通过对明十三陵及其周边村镇展开社会学调研,从景区土壤土质、农林植被、七孔桥花海、交通守陵村以及帝后陵寝几个方面客观反映旅游发展现状,借鑒“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提出针对十三陵景区发展旅游的新内容:“十三陵景区旅游休闲带”“十三陵观光骑行路”结合现状从“一带”角度提出区域内的景点规划与合作内容,从“一路”方面设计三条骑行路线并提出相应的商业服务项目规划,二者相互配合以促进十三陵景区内的景点联动。

关键词:明十三陵;旅游;一带一路;发展现状;规划设想

1.前言

昌平区内的十三陵镇在昌平“十二五”规划中被确定为转型期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对象,十三陵景区旅游业的发展不断突破但问题也渐渐凸显,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实地研究又具体涉及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十三陵景区景点和周边村镇进行实地调研,对十三陵景区旅游发展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进一步规划,促使消费者从最初的“一日游”转换为“一日游”与“多日游”相结合,延长体验时间,扩充消费内容,在实现消费者自我价值和精神满足的同时拉动景区经济的增长。

现有众多关于历史古迹旅游开发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历史古迹的利用与保护,文章重点是将十三陵景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以点带面,实现各景点的联动,并借鉴“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提出针对十三陵景区旅游发展的新内容:“一带”:十三陵景区休闲旅游带;“一路”:在十三陵景区开发三条骑行路线(短途 中途 长途线路)。

2.十三陵景区旅游发展现状概述

2.1 明十三陵现状

不少帝陵在百年间经历了多次劫难和修葺,除定陵、长陵、昭陵、神路对外开放外,大部分帝陵五百年来一直是重门深锁,从未向世人开放(各陵寝简介略)。

2010年公布的“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十三陵特区的发展作了比较全面具体的计划,十三陵景区在“十二五”期间主要活动及成果涉及了文物管理,旅游纪念品开发,节庆主题活动,制定高端体验游,改革转型,旅游推广,十三陵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智力劳动成果以及陵寝修缮工程。

2.2 守陵村现状

各守陵村主要产业表现出十三陵瓜果种植的鲜明特色,在民俗旅游项目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康陵村依靠正德年间历史典故发展春饼宴,形成了具有全村规模性的项目,成为守陵村民俗旅游开发的典型;昭陵村关帝庙祈福;德陵村的公墓项目;长陵村的农家乐饸饹宴;景陵村,庆陵村,泰陵村以及茂陵村主打水果采摘;而永陵村,裕陵村及献陵村在农家乐,水果采摘等活动项目中并未突出各自的发展重点,民俗旅游效益不佳。

各守陵村发展项目有重叠并相互补充,但各自的侧重点并不突出,民俗旅游接待项目缺乏鲜明的针对性特色。

2.3 十三陵景区土壤分布及土质现状

研究十三陵镇和长陵镇的土壤状况对十三陵景区植被规划具有参考性价值,十三陵镇,长陵镇土壤类型以淋溶褐土为主,其次为褐土,从土壤质地来看,十三陵镇与长陵镇土壤均以轻壤质为主。

轻壤质土是一般农业生产较理想的土壤:具有通透性好,春季升温快,保水保肥性能较好等特点,结合十三陵景区的山地特征,考虑经济效益和耕作管理,景区村民把重点放到经济作物的种植上,因此,瓜果种植成为十三陵的特色农业(盖柿、苹果、樱桃、山杏等)。

2.4 道路交通现状

从四类主要交通方式角度对十三陵景区内的交通状况进行概述:

公交:乘314 872 878 925 昌35 昌53 昌55 昌67等多路公交车可达。

自驾车/出租车:沿京藏高速行驶到昌平出口驶出,经昌平西关环岛,直行驶入101国道,行驶约34千米处向右转进十三陵公路直行可达。景区内停车场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自行车:景区内开发骑行线路,但目前骑行工具成为外来游客享受骑行观光的主要限制因素,昌平新增的“公共自行车”项目未涉及到景区内。

地铁:北京地铁“昌平线”南起海淀区西二旗,北至昌平区涧头西站全长31.9km,设12座车站1座车辆段和1座停车场一期(海淀区西二旗站至南邵站)已于2010年12月28日开通,二期于2015年年底开通。

2.5 花海现状

七孔桥附近的原十三陵水库泄洪区多年形成了砂石坑,2014年农林绿化局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使用土壤翻新覆盖,土质转化等技术手段将其改造成千亩花海。

花海景观截至目前为免费开放,花卉品种有格桑花、波斯菊、薰衣草、马鞭草、鸢尾花等十几种,花海景观持续到10月份,游客目前可体验的娱乐项目主要有骑行观光、放风筝及滑翔。

总体来看,这片花海景观仍处于开发起步阶段,商业化程度低。

3.十三陵景区旅游规划设想

3.1 借鉴“一带一路”概念并赋予新的内容

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概念,在这一背景下,结合十三陵景区旅游缺乏区域联动的实际情况,借鉴“一带一路”战略思想针对十三陵景区旅游发展提出“十三陵一带一路”的规划设想:“一带”定义为十三陵景区休闲旅游带,主要涉及明十三陵帝后陵寝。守陵村以及散落分布在陵寝周围的其他景点,使他们在旅游发展中形成一定的区域联动;“一路”:在十三陵景区开发三条骑行路线并开发基础设施及服务项目。

3.2 “一带”—— 十三陵景区休闲旅游带

3.2.1 利用现有景点形成“一带”

nlc202309031528

南起明皇蜡像宫,北达大岭沟猕猴桃谷风景区,西至沟崖自然风景区,东到莽山天池风景区。途中以明十三陵十三座帝后陵寝以及守陵民俗村为中心主线,主线东西两侧旁系其他旅游景点和风景区。

3.2.2 帝后陵寝规划设想

十三陵帝后陵寝中对外开放的长陵、定陵、昭陵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大力推广旅游套餐,例如:以帝王故事为线索设计观光线路。

对于未对外开放的帝陵,完善2013年推出的大联票项目,做好“十三陵未开放陵寝深度探秘”活动,加强对陵寝的保护和陵区环境整顿维护工作。

3.2.3 守陵村规划设想

康陵村继续保持正德春饼宴的民俗招待特色,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村Mall”产品种类,保证质量,加强宣传推广。

昭陵村对关帝庙的经营依法规划管制,推广合法的祈福上香活动,因昭陵园对外开放,由村民开办4—5家宫廷特色小吃馆接待游客。

德陵村依靠公墓产业,推广清明节扫墓祭祖活动;依据“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出售树苗倡导祭祖的人栽种,也有为故人插柳的含义;清明节忌点火,村民在清明节期间开设“寒食农家饭”提供野菜粗粮饼;扫墓祭祖活动结束后引导游客到附近景点踏青。

永陵村与德陵村相邻,分担德陵村清明期间的“寒食农家饭”接待项目。

长陵村依据明成祖朱棣当年选陵址时发现饸饹面的典故,对现有的饸饹宴项目进一步完善,还原饸饹机向顾客展示制作过程;以康陵为标准规划饸饹宴农家院,加强迎宾路、指示牌、民俗介绍等设施建设;出售饸饹面加工制成品;对外开放的三座陵寝中,长陵位于最北边,提供住宿供游客歇脚停留;晚上举办“帝后故事会”,让住下来的游客深入了解历史故事。

景陵村与长陵村相邻,主打水果采摘,分担长陵游客接待工作,推广菜园挖菜,配合长陵村的饸饹宴项目,让游客亲自体验挑选搭配饸饹面的蔬菜。

裕陵村依据英宗朱祈镇外出到农舍喝到“金玉米珍珠汤”的典故,提供农家饭。(取去皮稷谷,洗净,煮至半熟捞出,放置白豇面中摇滚,裹匀即止。炝锅后放入清水为汤,视食客口味同时放入老倭瓜,蔬菜叶,水沸后将干饭球放入锅中,开锅即熟,汤是清汤,饭粒呈鱼子形,盛入碗中如粒粒金米,颗颗珍珠,故名“金米饭珍珠汤”)

献陵村口设置摆渡车到村内,解决村内不通车问题;茂陵村保持现有的苹果采摘项目;除此之外,献陵、庆陵、泰陵、茂陵村均可在村内规划水果采摘园(初夏:山杏、樱桃、桑葚;秋:苹果、枣、盖柿);开发采摘园附加商业:(1)采摘的水果榨汁、出售果脯果干(2)盖柿:青柿、熟透、三九天冰湖柿子不同时节不同品种。

每个村分别进行各自的规划方案的同时,对守陵村整体外观进行统一规划,调研观察到房屋院墙为灰-白搭配的粉刷,以此为例,可增加房屋仿古元素,街边增加绿化带,以康陵“村Mall”为标杆建设守陵村民俗产品商铺。

3.2.4 花海规划设想

1.基础设施建设

花海附近修建停车场解决游客数量增长带来的交通问题,花海入口规划迎宾路,增设区域指示牌、花卉资料卡、路边长椅、观景台、歇脚小木亭、秋千、环卫设施、装饰性围栏、花房便利餐吧、手工花坊。

2.景观造型布局

根据不同时令节日将花卉分区域种植,设计成独特的造型并赋予相应的主题,也可以借鉴浙江油菜花花海与企业合作,将花卉造型设计成赞助企业的Logo,游客途径七孔桥或站在花海观景台高地能将艺术性的花海造型尽收眼底。

3.商业服务活动项目

(1)花海每年开园时举办开幕式,在花间表演歌舞节目;

(2)花海作为景区婚礼套餐项目中婚纱摄影外景之一,增设浪漫装饰性元素满足拍摄需要;

(3)花房餐吧提供环保便餐;

(4)手工花坊出售手工花卉,花朵熏香,鲜花手工皂及花茶,游客凭票可享受折扣。

4.花海项目延伸

景区内不存在大面积的绝对荒废地,但零星地带存在利用不足的问题,因此可将十三陵七孔桥花海作为母体向四周延伸。

各个守陵村整体上呈现“灰-白”色院墙街景,但街边墙角被忽略,可在墙角修建花池,沿街种植花草,各村设置不同的主色,像一条条挂在臂弯的飘带与花海母体相呼应。(花草种植休眠期养护等管理工作由十三陵镇绿化部门统一规划,各守陵村责任细分)

十三陵景区内其他零星地带均可按照此思路进行规划,起到空间充分利用和涵养生态的双重作用。

3.2.5 带状区域景区联动策略

在设计的带状区域内涉及到的大小景区、景点、度假酒店、民宿数量很多,按照方位顺序,十三陵水库、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池风景区、沟崖自然风景区、双龙山森林公园、碓臼峪自然风景区、大岭沟猕猴桃谷风景区这几个典型的对象构成了带状区域的支撑架构。

图3.1直观展现了带状区域的布局,上述七个主要景点分布在带状区域的边缘,将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分布的明十三陵紧紧环绕,以明十三陵为核心,向外围辐射出旅游套餐项目,外围的七个景点可以在开展各自项目的同时进行交叉合作;除主要景点景区外,带状区域内也涵盖了许多农家院、民宿、度假酒店,按照住宿条件星级对不同的商家进行不同的规划;十三陵景区与昌平其他景区的互动,具体规划设想如下:

旅游套餐 景区合作:

1.明十三陵的猜想:已开放帝陵+联票涉及的一个未开放陵寝探秘+守陵村农家饭(聯票有效期两天)

2.跋山涉水:十三陵水库+蟒山国家森公园+天池(联票不包含垂钓\烧烤费用,联票有效期1天)

3.沟崖一日游:垂钓、时令采摘、竹筏观光(其中垂钓、采摘所得实物另行收费)

4.一路向北:碓臼峪自然风景区+大岭沟猕猴桃谷风景区(联票有效期四天,免费提供两景区之间的摆渡车,游客民宿涉及到的一切费用另付)

nlc202309031528

5.婚礼甜蜜七日特别套餐:景区婚纱摄影+婚礼+甜蜜食宿游玩(景区婚纱摄影在七大景区+七孔桥花海外景中八选三;婚礼有景区外场和星级酒店两种选择;甜蜜食宿 游玩由顾客按需从前四项套餐中选择)。

6.节庆时令活动(活动券期限1天,统一带队):(1)春意盎然:踏青+植树+吃春饼+蟒山天池联谊(2)缤纷夏日:烧烤+啤酒+露天电影+晚会(3)金秋时节:采摘+登高 (4)温暖一冬:温泉情侣/温泉全家福

农家院 民宿:农家粗粮饭+农家客栈+时令采摘+垂钓

星级度假酒店:(1)基本服务:温泉+健身+桌球等娱乐项目+餐饮(2)以明帝王故事为背景的舞台话剧(单独售票)

十三陵景区与其他景区互动:对十三陵景区游客提供其他景区车票、门票、住宿预订。

除以上旅游方案外,景区应该增加核心停车场、小型过渡停车站、环卫设施、自助取款机等便民设施的数量。

3.3 “一路”—— 十三陵景区观光骑行路

在景区内设计三条骑行线路(短途、中途、长途),骑行线路分布在带状区域内,沟通各景点。

3.3.1 骑行路线

1.环十三陵水库路(短途)

昌平十三陵水库沿线公路,起、终点为345路(快車)朝凤庵村总站,路线涵盖部分奥运会铁人三项赛赛道,残奥会公路自行车赛赛道,途经军都旅游度假村,苹果采摘观光园,蟒山森林公园,二道坝,十三陵水库大坝,全程约16公里。

2.一路向北“Y”形路(中途)

该骑行线路基本上呈“Y”形,以泰陵村为起点向北延伸出东西两个分支:泰陵村——碓臼峪——双龙山森林公园支线单程8.13公里;泰陵村——大岭沟猕猴桃谷支线单程7.09公里,游客可以选择单支线往返和双支线往返,起点泰陵村成为重要的沟通点。

3.环十三陵路(长途)

该环形线路涵盖了十三陵水库,总神道,途经了明十三陵的每一个陵寝及守陵村,一路上涉及到观光景点和农家院,全程约47.4公里,骑行线路如下:

起点:昌平345支线车站(朝凤庵东)——水库北路——志邦高尔夫练习场——十三陵水库纪念碑公园(大坝东岸)——中央直属机关绿化基地——国际高尔夫俱乐部——飞人农家院——水库东(北)路——祥和顺(丁字路口右拐)——德陵路——北新村方向——昌55路北新村站——京北农家院——德陵村——德陵——永陵村——永陵——景陵——长陵——献陵——庆陵——茂陵——泰陵——康陵村指示牌——康陵——定陵昭陵——思陵——水库南路——神道起点——二坝路口——终点:朝凤山庄门口

3.3.2 骑行路商业开发

在规划设计的三条骑行路的起点及终点、途径景点和民俗村设置公共自行车租借点方便游客借还自行车;在景点售票处设置游客休息区及便利商铺;途径的民俗村村口设置民俗商品摊位出售特产,增加游客骑行体验内容的同时增加景区收益。

4.结语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方法对十三陵景区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找出了当前十三陵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停车场,旅游巴士,摆渡车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2)景区内景点之间缺乏联系互动;

(3)守陵村民俗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和针对性;

(4)景区,景点,民宿,酒店等项目开发深度不够,没有达到留住游客的目的。

在“一带一路”合作战略思想的大背景下,从十三陵旅游开发现状出发,初步设计了适合十三陵景区的“一带一路”新内容,选取十三陵景区内的典型景点使其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带状区域,并且在景区内设计了三条(短途,中途,长途)骑行线路,带状区域内的景区,景点,商户等项目通过旅游套餐的形式增强区域联系合作,骑行路线镶嵌在带状区域内,沟通了部分景点,因此“一带”主打观光旅游的同时,“一路”辅助推动,二者相互配合有望促进景区内的持续性联动。

最后,在“一带一路”构想的大前提下给出了详细的规划设想:(1)“一带”中八个重要景点通过旅游套餐的形式实现合作;(2)守陵村依靠帝陵历史挖掘各自的特色,开发集吃,住,玩,购于一体的农家项目;(3)进一步完善七孔桥花海;(4)“一路”中的三条骑行路线,依据各自涉及到得景点,商户进行基础设施及服务项目设置;(5)“一带一路”涉及到的每一条规划都要落实到管理实施问题上,通过成立景区,景点,商户管理中心等针对性强的机构,将管理责任细分,统一规划,实时监管,提升服务质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相关文章:

北京市大兴区环保局08-22

北京大兴火灾08-18

北京市旅游发展专07-03

北京大兴区房地产市场12-20

北京大兴火灾范文05-27

北京大兴火灾事故07-03

北京市发展规划06-30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12-21

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发展12-21

北京大兴蒲公英中学08-22

上一篇:如何写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足球比赛运动员宣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