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网络信息安全

2024-06-08

新形势下网络信息安全(精选6篇)

新形势下网络信息安全 第1篇

新形势下税收信息化安全工作

会议对我市国税系统税收信息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给税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信息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得到加强,完成了税务系统首期、二期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作为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税务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一是外部威胁日益增长,规模庞大、影响广泛的税务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众多网络黑客的攻击目标。二是税收业务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迅速提高,依托互联网运行的业务逐年增多,外部门信息交换不断扩展,这对税收关键业务和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税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从“人防”、“制防”、“技防”和“物防”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为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新形势下网络信息安全 第2篇

一、高新技术产品应用中的泄密隐患

(一)无线移动技术的泄密隐患随着无线互联的迅驰技术强力推出,笔记本电脑进入了无线时代。目前,迅驰技术已成为主流高端笔记本电脑的标准配置。应用了迅驰技术的笔记本电脑无需外加模块即可进行无线联网,既能够以对等方式与其他有此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实现无线互联,又能够以接入方式通过无线交换机组成无线网络系统,其无线联接的有效距离最远可达300米。无线互联技术带给人们更大的便利,一面世就受到广泛欢迎,但是这种技术存在的泄密隐患也不容忽视。

1.隐患1 当应用了迅驰技术的笔记本电脑作为涉密单机处理涉密信息时,能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被在有效距离内的其他装

入方式实行无线联通,其中存储的涉密信息就可能被非法获取。

2.隐患2 当应用了迅驰技术的笔记本电脑作为涉密终端接入涉密网络工作时,会被其他无线设备进行无线联通,从而获取该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权限,造成整个网络内涉密信息的泄露。

(二)打印、复印、传真一体机的泄密隐患多功能一体机在涉密单位的应用较多,通常会与涉密计算机连接用于涉密文件打印,同时与市话网相连用于收发普通传真。这样就使得打印的涉密信息、传真的非密信息和复印的信息都存储在同一内存中,形成泄密隐患。

1.隐患1 根据有关部门的检测发现,有些型号的多功能一体机具有通过电话线或网络向其维修中心发送数据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如果此种多功能一体机既连接涉密计算机又连接市话网,或是既用于涉密计算机打印又用于非涉密计算机打印,就可能造成存储在内存中的涉密信息在打印时被非法获取。

2.隐患2 检测发现,对于具有通过连接的电话线或网络向其维修

做一些技术改造,就可以通过市话网对其内存中的信息实现远程获取。

(三)数字复印机的泄密隐患数字复印机的一个特点是含有大容量存储硬盘,凡复印过的文件都记录在内。数字复印机一旦发生故障,通常需要该复印机的专业售后服务人员进行现场维修。由于复印机数字化程度较高,现场维修时一般需要使用售后服务人员的专用笔记本电脑连接进行故障分析,如果该复印机处理过涉密信息,那么就存在着泄密隐患。

1.隐患1 如对维修人员的监督不够,别有用心的维修人员会将存储在数字复印机硬盘中的涉密信息进行复制,从而造成泄密。

2.隐患2 如果数字复印机故障较严重,一般还需要带离现场进行维修。如果涉密单位不了解数字复印机原理,带离前没有将其硬盘进行拆除,那么就会造成涉密载体失控的局面。

(四)高性能网络交换机的泄密隐患

目前,一些网络交换机设备商生产的高端产品具有无线联网功能,能够以无线方式自动识别其周围的网络设备和计

可达几百米,同样存在着泄密隐患。

1.隐患1 根据目前的保密技术要求,泄密信息系统与其他网络均应实行物理隔离,同时涉密信息系统的交换机与非涉密信息系统的交换机必须距离1米以上。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查发现,一些涉密单位涉密信息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均使用了具有无线功能的交换机,即使距离1米以上,但由于放置在同一房间内,2个交换机就能够实现自动通信,造成涉密信息系统与非涉密信息系统的互联,带来极大的泄密隐患。

2.隐患2 有的涉密单位外网使用了此类具有无线联网功能的交换机,会出现自动连接有效范围内无线终端的现象,具有无线功能的涉密计算机因此会被捕捉并连通,从而造成涉密信息外泄。

(五)计算机操作系统漏洞造成的泄密隐患

目前,大部分计算机使用的都是美国微软公司Windows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存在许多漏洞,极易被利用,安全隐患突出。

1.隐患1 通常认为只要笔记本电脑不处理涉密信息,与互联网连

Win-dows操作系统共享会出现漏洞,通过互联网或使用无线互联能够取得该笔记本电脑的所有控制权,进而将其麦克风打开,变成窃听器。这样就能够通过网络监听到该笔记本电脑所在房间的通话内容。

2.隐患2 通过网络植入某些病毒,可使计算机在不知不觉中将硬盘的电子文档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出去。即使上网的计算机中没有秘密信息,但大量与工作有关的信息被窃取后,也具有威胁性。

(六)移动存储介质的泄密隐患移动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等,具有存储量大、使用方便的特点,目前在涉密单位使用非常普遍,同时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在缺乏有效技术保障的情况下,应通过管理手段加以解决。

1.隐患1 虽然对于存储涉密信息的介质有较严格的保密管理要求,外出携带需要严格控制并审批,但涉密介质丢失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涉密存储介质一旦丢失,就会造成秘密信息的外泄。当前急需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存储介质的使用。

2.隐患2

一些涉密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从外网或互联网上复制数据,通常使用的是移动存储介质。检查发现,互联网上存在的一些病毒,如repoer病毒,可以感染在互联网上复制数据的移动存储介质。当该染病毒的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网上使用时,病毒就会自动使用关键词检索等方式搜集涉密计算机上的信息,并自动复制到移动存储介质上。一旦该存储介质再次接入互联网,复制的信息就会自动发送出去,造成泄密。

二、做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建议

对于涉密单位来讲,安全考虑应该放在第一位,如果不了解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特点和工作原理就盲目使用,难免会留下安全隐患,危害国家秘密的安全。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高新技术产品在涉密部门的应用已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遵照执行。应用于涉密信息系统的设备,按照规定必须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检测,未经检测的设备不能使用。另外,涉密单位还要针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特点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加强管理。国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和涉密产品的认证认可工作,积极开展针对高新技术应用的保密技术研究,解决高新技术产品使用中的保密难题。作为基层单位还

(一)围绕责任,认真落实保密、密码工作责任制加强学习,提高保密意识,签订保密责任书,明晰保密责任。按照保密、密码工作领导责任制的要求,及时研究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保密作为强化内部管理、防范风险隐患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保密和密码工作领导责任制,把领导干部履行责任制的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根据人员调整情况,及时调整保密委员会,加强保密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将业务工作和保密工作同布置、同安排、同要求,确保各项保密工作任务的落实,严防泄密事件发生。

(二)围绕规范,切实加强保密基础工作,严格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认真落实上级单位要求,严格确认系统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及时更新工作台账,修订完善有关制度,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确保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安全;认真落实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进一步明确审查责任和程序,促进政务公开、依法、合规开展。

(三)围绕创新,不断深化保密宣传教育坚持贴近形势、贴近工作、贴近涉密人员,深入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工作。在对象上,坚持把领导干部、涉密人员、新参加工作人员和行

育、保密形势教育和保密知识教育,认真抓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式下密码工作的决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把保密工作重要法规文件、制度纳入党委(党组)学习内容,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在形式上,充分利用内联网、宣传栏、保密工作简报、播放警示片等形式宣传相关保密法规、保密知识,编印《保密知识手册》,不断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将保密宣传教育融入到“五五”普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中,使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而保密”的神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保密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反馈工作动态和创新做法,不断推动保密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

(四)围绕安全,完善技防手段,努力提高保密技术防护水平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管理。严禁用涉密计算机上国际互联网,严格做到内外网分离;及时安装系统补丁,修补计算机漏洞;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病毒代码库,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全面扫描,清除病毒、木马;严格落实《移动存储设备管理办法》,利用新技术手段加强对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实时监控和管理,对内网上使用的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注

(即非内网使用的移动设备在内网计算机上不能用),内网使用的移动存储设备“拿不走”,内部使用的移动存储介质在外网计算机上“不能用、看不懂、改不了”(即内网上使用的移动设备进行了加密管理,在外网计算机上不能识别或信息无法读取),切实解决移动存储介质在内外网之间交叉使用的问题;完善涉密计算机、移动磁介质、涉密笔记本电脑、多功能一体机等办公设备的购置、领取、使用、清退、维修、销毁等环节的保密管理要求,抓好全过程安全保密职责的监督和落实;加强对重要涉密信息的保密管理,规范涉密文件传阅,严密跟踪公文流转,严格控制传阅范围,做到及时登记、专人专夹保管;加强对各种涉密载体的管理,对密件、密品的制作、传阅、销毁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差错。

(五)围绕落实,扎实开展密码保密、信息安全工作检查认真按照密码、保密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工作人员保守国家秘密各项禁令的要求,定期开展密码保密和计算机安全工作检查,全面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重点抓好计算机信息系统、移动办公设备和绝密级文件资料等方面的检查,进一步明确工作标准、内容和程序,对发现的问题要迅速整改,切实做到“四个不放过”(一,规范建立整改台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及时修订并完善密码、保密及信息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保密、密码和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强化责任追究,不断提高信息安全、密码、保密工作规范化水平。

怎样认识现阶段我国保密知识教育普及的意义?举证浅谈如何有效进行新形势下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

现阶段主要的泄密途径包括哪些?举证浅谈作为大学生,如何去理解认识及防范这些泄密途径?

结合各类新时期泄密案例,预测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及保密管理工作的防范中心。

这两年,“网游大盗”、“熊猫烧香”、“德芙”、“QQ木马”、“灰鸽子”、“僵尸木马”等入侵用户电脑,盗取密码帐号、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网络财产甚至国家机密等,就是典型的例子。这次出现的黑客利用“微软黑屏正版验证”传播变种灰鸽子新病毒,让用户电脑成为被远程控制的“肉鸡”,就是最新的佐证。严峻的现实是,一个以获利为核心的黑客培训、病毒制作、病毒加工、病毒贩卖、信息窃取等构成的灰色产业链,正严重侵害着用户的安全。如果不对这些木马、间谍病毒加以防范,就容易造成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被动泄密信息。

传统杀毒软件对付当前病毒新威胁勉为其难

记者: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都配置了杀毒软件,但用户为什么屡遭攻击甚至发生被动信息泄密,您如何看待?

刘旭:传统杀毒软件在过去病毒数量不多、传播速度不快的背景下还是比较有效的工具,但在互联网广泛应用、全球病毒特征出现了颠覆性变化的今天,显然已经力不从心。

记者:什么原因?

刘旭:传统杀毒软件采用的是特征值扫描技术--“病毒出现--用户提交――厂商人工分析――软件升级”的思路,对病毒的防范始终是落后于病毒出现。换句话说,当前病毒都已经自动化产业化了,杀毒厂商还在采用落后的人工分析的思路,必然做不到对未知病毒和新病毒的防范,更谈不上有效防止用户被动泄密。实现反病毒技术由被动事后杀毒到主动防御的变革,不仅是全球反病毒产业的共同课题和新的竞争焦点,更是计算机用户的迫切需求。

四项具体措施实现对用户信息资产的保护

记者:您认为,作为一个用户,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信息资产?

刘旭:我认为首先应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良好的习惯,应该是不该上的网站,尽量别上,往往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也是造成用户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

其次,应有自觉的信息安全意识。在一个单位,同事之间,应给注意存储信息的工具不能轻易共享。随意通过U盘把自己的文件拷给别人,或者到别人机器上拷文件,不仅是感染并传播病毒的途径,也是造成病毒攻击、黑客入侵而导致信息被动泄密的重要原因。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对信息安全要求高的用户,应该杜绝用U盘在不同的用户间来回拷文件的做法,并且还应加强对用户自身邮件安全的保护,拒收不明邮件。同时,有条件应该做到专机专用。

第三,采用安全可靠的反病毒工具。传统杀毒软件在原理和技术根基上就难以对付未知病毒和新病毒,依赖杀毒软件难以很好的保障用户信息安全。越来越多的例子已经证明,杀毒软件自身也容易被攻击。所以,我认为不仅要慎用非正版软件,还要谨慎选用反病毒工具。采用具有主动防御技术的反病毒工具是比较可靠的选择。

记者:能否说具体点,现在的杀毒软件不都称具有主动防御功能?

刘旭:您说的没错,现在绝大多数杀毒软件都自称具有主动防御功能,但是主动防御作为基于程序行为自主分析判断的实时防护技术,必须具备对未知病毒和新病毒自主识别、明确报出并自动清除三大基本特征,这是区分真假主动防御的试金石,尤其“明确报出”未知病毒和新病毒,大多数杀毒软件根本做不到。

记者:我国主动防御技术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样地位?

刘旭:几年前,我们就率先提出了尽快研制以程序行为自动监控、程序行为自动分析、程序行为自动诊断为主要功能的主动防御型产品全新思路,并研发成功了世界首套主动防御软件--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微点主动防御软件模拟反病毒专家及其病毒判定机制,实现了“动态仿真反病毒专家系统,自动准确判定新病毒、程序行为监控并举、自动提取特征值实现多重防护、可视化显示监控信息”等五项核心技术的突破。经过近百万种病毒的测试,微点主动防御软件防杀未知病毒和新病毒的有效率达99%以上,在摒弃传统杀毒软件技术、推动反病毒产业变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跨越。

记者:我很想了解微点主动防御软件使用案例。

刘旭: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自采用国家863项目--微点主动防御软件以来,成功阻止了黑客和各种新老病毒的攻击和入侵,运营中心网络信息系统从未发生过开闭幕式有关方案等信息泄密事件,这标志着我国反病毒技术成功经受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重大考验。北京奥组委为此向微点公司颁发了“突出贡献”纪念证书,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也专门致信感谢,应该说这是我国反病毒技术的光荣和骄傲。

记者:您前面提到了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的安全意识、可靠的反病毒工具,作为单位的网络,如何防止信息被动泄密?

新形势下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思考 第3篇

尽管多年来我国的网络安全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但由于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 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 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同时, 中国面临的网络安全方面的任务和挑战日益复杂和多元。中国是网络攻击和信息窃取的主要受害国。仅2013年11月, 境外木马或僵尸程序控制境内服务器就接近90万个主机IP。侵犯个人隐私、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事实上,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各国博弈的新领域, 波及全球的网络安全重大事件时有发生。为有效应对新的挑战, 今年2月我国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 在国家层面上强化统筹协调, 明确提出了国家的信息安全观, 即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要有自己的技术, 有过硬的技术; 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 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 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 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在此基础上力争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作者认为, 建设网络强国, 当务之急是深化认识, 认清当前网络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首先, 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间较量的新战场。

随着网络空间成为继陆、海、空、天外的“第五空间”, 网络空间成为现代国家致力角逐的重点。

一方面, 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强网络军备, 发展网络战力, 争夺网络空间主动权, 部分国家甚至研发先进网络武器, 暗地支持网络攻击, 对其他国家造成严重威胁。近年“震网”病毒攻击伊朗核电站致使伊朗核设施遭到破坏, 以及“火焰”、“读取”等超级病毒出现, 窃取敏感信息, 波及世界大部分地区, 都不是偶然的普通事件, 而是有组织的国家谋划行为。

另一方面, 由于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爆发物理战争可能性不大, 国家间的冲突逐渐转变为网络空间的较量。近期的乌俄冲突、以及2007年爱沙尼亚-俄罗斯、2008年格鲁吉亚-俄罗斯冲突中, 网络空间都成为重要冲突疆域, 甚至成为争端的主要战场。

网络空间国家主权和利益竞争已呈强烈对抗态势, 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竞争与冲突中, 网络空间将更加容易成为恶意或敌对网络活动的载体。到2014年, 已有40多个国家颁布了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 仅美国就颁布了40多份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文件。美国还在白宫设立“网络办公室”, 并任命首席网络官, 直接对总统负责。2014年2月, 总统奥巴马又宣布启动美国《网络安全框架》。德国总理默克尔2月19日与法国总统奥朗德探讨建立欧洲独立互联网, 拟从战略层面绕开美国以强化数据安全。欧盟三大领导机构明确, 计划在2014年底通过欧洲数据保护改革方案。作为中国亚洲邻国, 日本和印度也一直在积极行动。日本2013年6月出台《网络安全战略》, 明确提出“网络安全立国”。印度2013年5月出台《国家网络安全策略》, 目标是“安全可信的计算机环境”。因此, 接轨国际, 建设坚固可靠的国家网络安全体系, 是中国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2]。

其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成为国家间博弈新领域。

在国家关键性基础设施方面, 随着金融、能源、交通、通信等关键领域日益依赖网络和信息技术, 其安全影响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人民生活及正常社会秩序。由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战略地位, 其已成为国家间开展博弈的新领域。一旦发生网络冲突,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将成为首要被攻击目标, 各国均予以高度重视, 采取了各种措施应对。

一方面, 根据斯诺登爆料美、英等国大规模实施监听计划, 以窃取他国金融、能源等重点行业敏感信息。作为受害国, 德国、巴西等国采取措施进行积极应对, 其中德国提议建立“欧洲互联网”取代美国主导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巴西则计划铺设直通欧洲的海底光缆绕开美国。

另一方面, 美、英、澳等西方大国以“威胁国家安全”为借口, 积极开展各种安全审查, 主要限制我国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在其重点领域的采用;与此同时, 美等发达国家强化技术封锁和贸易壁垒, 限制其高科技通信器材等技术产品出口。

我国关键领域不仅处于遭受美国监听的被动地位, 更缺乏针对美等国家“安全审查”的应对措施,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国际博弈中严重处于不利位置。

第三, 网络资源成为国家间争夺的新目标。

随着网络建设不断深入, 网络资源逐渐成为国家间争夺和控制的新目标, 围绕网络资源控制权和主导权的争夺十分激烈。当今世界, 谁能掌控域名服务器、IP地址等互联网基础资源, 谁就能占据网络空间主动权;谁能掌握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谁就能获得更多利益。

美国一直牢牢掌控着国际互联网基础资源, 虽然在国际压力下其声称交出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 (ICANN) 的管理权, 但实际上互联网的国际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其手中。此外, 美、英、澳等发达国家还加紧在大数据领域的布局, 出台大数据计划或战略, 着力发展大数据技术加强对数据资源的控制, 获取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国家利益。而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比较薄弱, 缺乏网络空间话语权和主动权, 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可以预见, 未来他国若与我国发生冲突, 网络空间也极有可能成为主要战场。而我国在网络资源、基础设施防护、反制技术与管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使得我国在网络空间较量中处于弱势地位, 可能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应对严峻局面,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 统筹指导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强化了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和总体协调, 这是我国网络安全管理体制的重大进步, 为我国将网络大国建设成网络强国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要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 求真务实, 抓住要害, 有效应对挑战。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特别注意:

一是全面构建国家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立协调联动、相互配合、资源共享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 制定国家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明确各方网络安全防护职责。构建国家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灾难恢复体系, 加强技术手段建设, 提升抵御攻击的防护能力。

二是统筹协调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出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法规, 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国家战略资产, 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范围、各相关方责任, 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建立重要网络设备产品审查制度, 针对党政机关、重点行业采购和使用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防范和减少安全风险隐患, 提升关键领域网络安全。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仿真环境和攻防测试、安全验证平台, 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漏洞、后门的发现检测和防范能力。

三是大力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水平。加大网络核心技术研发投入,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 积极有序推进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和设备的国产化替代, 扶持壮大有实力、有规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 加强技术创新, 争取开创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新局面。

在网络安全领域, 我们面临的是一场艰苦的斗争。我们需要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 从大局着眼, 抓住关键环节, 从技术、产业、政策、体制等多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建设网络强国。

参考文献

[1]CNNIC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4年1月16日)

新形势下网络信息安全 第4篇

【关键词】 网络安全 信息技术安全 防火墙技术 信息加密技术

一、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发展研究

互联网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安全保障措施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目前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也是层出不穷,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以下几类: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和反病毒技术等。

1、防火墙技术的发展。我们知道,防火墙技术是实现互联网之间安全操作和防御的有效系统,一般来说是有一定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置构成的,其中硬件设备主要有路由器、服务器等,目前防火墙技术基本上被视为最基础的网络信息安全保卫员。防火墙及时在运作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防御和过滤功能,无论是局域网还是互联网,在文件传输、邮件保护、信息交换上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为此,防火墙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在网络信息的安全上,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了有效的监控审计和防止相关信息的外漏等。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防火墙技术来说,最早是在美国企业使用,相关的发展和概念、技术的提升才陆陆续续的展开。针对防火墙技术来说,经历了包过滤防火墙、电路层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和全方位技术的防火墙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防火墙在功能上也不尽相同。新阶段的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的预防木马病毒的侵害、地址欺骗等,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络信息的安全。

2、网络信息加密技术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技术发展上也出现了各种新策略,其中网络信息的加密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收到的效果非常的明显,也获得了客户的认可。网络信息安全的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满足了客户的一些安全需求。信息加密技术的工作思路其实就是利用一定的加密算法,实现明文的有效转换,将其转换为不可直接读取的密文,对相关的数据信息和存储的内容给予相应的保护和防御,在此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防治了信息的泄露,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的剽窃和盗取,确保了相关信息的安全。在实际的工作中,在不同的领域,加密技术呈现的形式也是不尽相同,比如有通信密码、计算机密匙、防复制软盘等等。加密算法是加密技术的核心,也经历了古典密码、对称密码和公开密码三个阶段。从相关的文献研究来看,现阶段全世界较为普遍和流行的加密算法包括DES算法、RSA算法和CCEP算法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加密技术也在经历着新一轮的创新和发展。

3、反病毒技术分析。在计算机病毒产生一来,计算机病毒的发展也较迅猛,无论是计算机病毒的数量还是质量也发生了相关的变化,在应对中计算机病毒也出现了恶化的情况。现阶段,计算机病毒的数量巨大,摧毁力也极强,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损失,还有社会损失,甚至是政治损失和军事损失。在计算机病毒猖狂的时候,反病毒技术也在研究和应用之中,计算机病毒和反病毒技术相互影响,其中反病毒技术也在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一般来说,目前计算机反病毒技术分为两类:一就是静态化的反病毒技术,二就是动态化的反病毒技术。其中前者因其无法随时判断系统是否造成病毒的侵害和攻击,正在现实的使用中慢慢弱化。后者动态化的反病毒技术,以及时全面的使用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开来。另外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中,入侵检测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技术是通过网络封包或者信息收集,检测到可能的入侵行为,并发出相应的入侵警报,起到信息安全保护的作用。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趋势分析

计算机网络在未来社会不可或缺,无论是生活领域、工作领域、学习领域、政治领域还是军事领域,它都会得到广泛的应用,那么确保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未来社会探究的重要问题,信息的安全性是社会追求的安全之一,如果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的话,肯定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针对信息安全的技术发展,未来的新技术发展一定是全方位的防御和保护,在保护的力度上和强度上一定更加突出。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观念一定会深入人心,在强化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同时,其他的安全保障措施也会同步跟进。在未来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中,一定要立足实际,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做好应对,不断的完善网络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

参 考 文 献

[1]崔蓉.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及发展方向[J].信息技术与电脑,2010(10)

[2]史嘉林.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管理[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25)

[3]黄存东.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技术研究[J].软件,2013(34)

新形势下网络信息安全 第5篇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催生了新的舆情承载模式,在很多时候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和“引领者”。作为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现象,网络舆情变化必然要遵循某些客观规律,而掌握这些发展规律,对于现阶段正确引导网络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xx论坛上的一些具体事例,从网络舆情的不同发展阶段、特点以及成因背景等角度入手,对网络舆情演变发展规律作了一些探究。

一、网络舆情演变的几个阶段

1、刺激反应阶段。舆情的产生,往往源于外部事件的刺激,而网络舆情的产生则体现为民众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对外界的刺激性因子作出反应,进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关系国家民族利益的热点事件、事关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反映当前社会道德困惑的焦点问题都有可能扮演着外界刺激因子的角色,相关热点事件一经发生或是经由媒体、网站论坛报道渲染,就有可能引发网民关注。

2、关注热议阶段。在网络热点雏形形成后,随着网民对事件的持续关注和情绪、意见的不断释放,大量与此相关联的信息得到补充和整合,从而吸引更多网民的关注,形成更深、更广的影响力。根据受关注程度的高低,这种“热况”有的持续时间较短,有的则要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好几种不同的观点,随着讨论的深入和事件真相的披露,最后会形成一种或几种占主导性的意见。到此为止,网络舆情才正式形成。

3、涨落沉寂阶段。事物的发展规律总会经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网络舆情涨落、盛衰是客观刺激和主观心理活动作用下的结果。某一网络事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度关注后,一般都会逐渐消退。当然有些影响较大的网络热点问题可能会在外界新的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波、第三波热潮。但从总体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兴趣的转移以及利益问题得到妥善地解决,舆情空间就会由最初的不断扩展变为逐渐回缩,直至最后沉寂消失。

二、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

1、单一事件造成同类事件井喷,网络舆情具有杠杆效应。在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其蔓延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深,大有“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地球”之势。一方面,由于所反映问题的普遍性,某一事件一经网络披露,网民们很容易表现出某种共鸣,将身边的或所听闻的同类事件发布到网上。以xx论坛为例,论坛网友对环境问题关注度颇高。从9月、10份发帖情况来看,xx论坛“关注xx”版块发表涉及环境问题的帖子211条,其中,提到废塑料问题的有69条。对9月7日至13日一周内18:00时段的“关注xx”首页帖子(普通主题)进行统计,在首页的30条主题中,涉及环境问题的分别是3条、4条、2条、3条、1条、3条、4条,每天首页上都会有环境类帖子出现,在各类帖子中居首。

另一方面,在网络交流中,由于缺乏形体语言的暗示,撇开事实不谈,人们很容易因为在网上发现很多与自己的见解有这样或那样共通之处的帖子而获得某种想像出来的“群体认同感”,呈现出个人诉求公共化,单一问题普遍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一旦被一些负载着目的和使命的利益群体所利用,就会通过在各个论坛网页间转帖,使个体事件演变放大为公共事件。

2、新媒体反作用于传统媒体,网络舆情具有“倒扇”效应。以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呼应的路径是:传统媒体报道——网络媒体转载一一网友留言——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一一影响政府决策。其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上是一个扇形辐射放大过程。而从近阶段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况看,网络媒体的主导作用不断得以强化,大大简化了网络舆情形成的诸多环节。

以xx论坛上某医院婴儿死亡事件为例:2011年11月6日,shiweisong123先后在“关注xx”、“法律咨询”、“小灵热线”版块发表了《医院草菅人命,婴儿胎死腹中!》的帖子,迅速引起论坛网友关注,其中在“关注xx”版块,该帖子在10日内,迅速得到了1282条回复。在网络上造成一定影响后,11月11日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小强热线》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再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舆论的形成、传递和演变规律是网络舆情快速形成后以倒扇形的态势通过传统媒体进行再次聚焦。

3、不同问题简单贴取同一标签,网络舆情具有情绪煽动效应。对于某些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众多网友在网上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固然体现了网上舆论多元化的特点,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网上发言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某些与事实不符、与真相相悖的言论具有负面的煽动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上,网民们普遍对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等在行政机关以及公共部门工作的人群存在敌意。当网上出现此类人群与其他普通民众发生摩擦、纠纷的事件时,网民们在还没有弄情楚情况的前提下,往往就将前者臵于对立面、责任方,盲目发出一些情绪化言论。而这种心理也往往被网上某些利益群体所利用。如在xx论坛上,一用户名为“拆迁受害者”的发帖者发布了一则反映某街道非法拆迁的帖子,起初,网民纷纷对该街道的不法行为口诛笔伐,但随着事件的深入发展,才弄清原来发帖者因家庭矛盾导致在对拆迁款的分配上无法与家人达成共识,才转而在网上攻击政府,试图得到额外的经济补偿。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同情弱势群体,当弱势人群与强势部门发生冲突时,人们更愿意相信弱者,并在意见、观点的抒发过程中,将个人局限性的认识经验与未经证实的信息相联系,加之缺乏理性、负责任的舆论分析和疏导机制,使得某些情绪化的言论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破坏性。

三、网络舆情特点及发展规律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分析

1、民主法治思想的发展,使民众“有话要说”意识增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受各种思潮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与之相伴的是他们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热情高涨。这些意识使得他们善于和勇于表达自己的个人诉求。就医院胎儿死亡事件来看,其实反映了发帖者强烈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民主和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面对在这一背景下日益增多的“反对声音”,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坦然面对。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人们有着千差万别的看法,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清醒与困惑等等相互交织,使得民众表达意见的诉求变得丰富而具体。

2、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为民众提供多种“发声”平台。网络作为一种自由的信息平台,铲平了时空、技术的壁垒,而飞速发展网络传播技术也彻底改变了传统信息的传播方式。网络技术的便捷性、网络使用群体的广泛性和网络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使人们更愿意将网络作为舆情传播渠道。例如,在医院婴儿死亡事件中,网民将《小强热线》的采访视频挂到了论坛上;在反映环境问题的帖子上,网友往往配有图片,这些图片也往往更能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人们将手机视频、数码相机等便捷工具与微博、博客、播客等网络媒体相结合,实时向外发布最新情况,使得事件的发展、演变的每一个环节都经由网络主导、网民操作而不断向外蔓延扩散。

网络这种多渠道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有关部门在网络舆情引导方式的选择上,“堵”往往不如“疏”。既然无法封死所有的网络宣泄渠道,那么不如主动应对,向外披露真实准确的信息,把握主动权。前阶段我市实行的xx论坛政府发言人制度就是主动应对媒体,实践网络“为我所用”的意识和技巧的一次成功尝试。在强拆帖中,正是由于当事街道网络发言人主动“亮剑”进行辟谣,才使网民了解了事实真相,成功扭转了舆论倾向。

3、网络舆情参与主体的匿名性,催发了民众“有话敢说”。在网络世界中,网民的身份具有匿名性特征,这也是网络舆论主体较之传统舆论主体最为明显的特征。在这层虚拟外衣的保护下,大家发表意见有更大的自由度,几乎不必顾忌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约束。应该看到,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自由宽松的表达空间,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也使得公众能够更为主动真实地进行意见表达,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等权利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与提升。

新形势下党委信息工作重在创新 第6篇

改革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潮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发展正取得新的进展,人民群众正充满新的期待。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委信息工作,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转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观念,切实改变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精神状态,切实打破抱残守缺、畏缩不前的精神枷锁,紧跟时代进步的潮流,把握发展变化的形势,为领导决策提供全面、有效、优质的信息服务。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委信息工作必须把握时代特征。

当今时代,我国正面临着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面临着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要求、新课题。做好新时期的党委信息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这些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用宽广视野、战略思维和创新精神,更加关注和准确把握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更加关注和准确把握这些发展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为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供及时、准确、全面、有效的信息服务。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对党委信息的主渠道作用带来了严峻挑战,对各级党委把握形势、总揽全局构成了很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党委信息工作做得越主动、越及时、越准确,越能对各级党委及时了解情况、把握形势、准确判断、科学决断起到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委信息工作关系到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党委信息工作要始终打好主动仗,占领主阵地,发挥主渠道作用,既要认真总结各地各部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新举措,又要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既要积极搜集来自社会、媒体和互联网等各个层面的各种动向、反应,又要广泛收集基层和人民群众的各种意见、要求,从而为党委准确判断形势,科学预测走势,及时采取对策提供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委信息工作必须自觉服务大局。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和工作大局。新时期的党委信息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自觉服务大局,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信息敏感性,广泛收集、及时报送各方面的重要信息。

一是围绕服务党委决策需求抓信息。为党委决策服务,是党委信息工作的第一要务。党委信息工作必须牢牢抓住党委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三个重要环节的信息报送工作,为党委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决策落实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当前,尤其要抓住党的十七大精神、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杭州市提出的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战略目标等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上报推进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及时总结改革发展中的新经验、新成就。这就要求党委信息工作人员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党委的高度谋划,从领导的角度定位,使党委信息工作与党委的工作思路同频共振,与党委的工作进程协调同步,与领导的信息需求合拍呼应。

二是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抓信息。进入新时期,党委信息工作必须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定位和思考,根据形势变化和区域发展的特点、趋势来适应和调整。因此,一方面,党委信息工作人员必须注重培养把握全局的能力,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抓住本质要害,准确预测趋势,围绕一些重大问题深入剖析、寻找对策,为党委总揽全局、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当好高参。另一方面,党委信息工作人员必须提高信息研判和文字综合能力,通过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深度加工,真正做到去芜存菁、去伪存真。为此,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在信息收集上,从被动“等信息”向主动“找信息”转变;在信息加工上,从“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通过对事件发生原因的深度分析,提出具有较强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在信息处理上,从“编信息”向“写信息”转变,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

三是围绕解决民生问题抓信息。新时期的党委信息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突出民生工作重点,积极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百姓生活的难点问题,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领导需要掌握和需要领导掌握的信息。这就要求党委信息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拓宽信息领域,延伸信息触角,增加信息来源,积极收集来自基层和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建议,及时收集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出台后的社会反响,及时报送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搜集社会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反映基层群众的困难、呼声和要求,为党委破解民生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委信息工作必须创新理念机制。

新时期的党委信息工作,必须顺应党的事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思路、观念和机制创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

一是强化党委信息主渠道意识。党委信息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党委信息要站高位、谋全局、管长远”的工作方针,在服务党委和党委领导上真正做到第一渠道、第一声音、第一权威。为此,我们建立了以党委办公厅(室)为主体,应急办、维稳办、公安局、信访局、环保局、城管办、卫生局、教育局等单位共同参与,反应灵敏、高效运作的党委信息报送机制和网络,确保党委信息工作组织和内容全覆盖。同时,我们要求所有领导干部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积极支持办公室向同级党委和上级党委报送各方面信息,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特别是对重点工作和紧急突发性事件,要求必须时刻跟踪事态动向,切实加大信息报送力度,让党委和党委领导对这些事件动态了然于胸、对这些事件发展掌控于内、对这些事件处置及时得当。

二是强化党委信息创一流意识。党委信息工作要在解放思想上走在前列,在打破陋习上引领方向,在突破常规上争当标兵,以创新的理念服务党的工作,以创新的举措推进党的工作,在创新中克难攻坚,在创新中形成合力,在创新中争创一流。针对今年以来我市各地紧急突发事件较多,紧急信息报送过程中还存在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我市以改革创新思路,建立了“市委办公厅24小时紧急信息报送机制”,修订完善了《向市委报送紧急信息的范围和标准》,制定了《市委办公厅24 小时紧急信息处理工作规程》。目前,24 小时紧急信息报送机制运转正常,确保了紧急突发情况发生后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市委领导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处置。

三是强化党委信息促和谐意识。党委信息工作要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积极反映

上一篇:房地产估价师网络教育下一篇:氢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