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之发散思维 说课稿

2024-06-22

图形创意之发散思维 说课稿(精选11篇)

图形创意之发散思维 说课稿 第1篇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12课《调整图形》,主要是教会学生认识“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命令,并运用命令进行调整图形的操作。本课是计算机画图模块中学习基本画图工具后,对菜单中命令的深入学习。其中“翻转与旋转”命令为画图综合学习之一,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学情,上一节课学习了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与粘贴命令来绘画。考虑到调整图形的课容量较大,故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翻转与旋转”,第二课时教学“拉伸与扭曲”。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电脑绘画操作能力,会使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来进行电脑的绘画,并且有了认识菜单和使用菜单中的命令来绘画的经历。本节课是借班上课,所以我针对学生比较喜欢动画故事的特点,创设较为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多实践,多摸索,意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并让完成任务较好的学生担任临时小组长,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及时给学生提示,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电脑画图程序中“翻转与旋转”的菜单的使用。

(2)掌握改变图形方向的操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任务。

(4)注重培养学生对图像方向变化的感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拓展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行为与创新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积极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翻转与旋转的方法变化图形方向。

难点: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利用翻转与旋转的方法有目的地变化图形方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素材,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上一节课,灰太狼捉羊失败后气冲冲地走了,它越想越不服气,这不,趁着羊羊们正在青青草原上玩耍的时候,悄悄潜入懒羊羊的房间,把正在睡大觉的懒羊羊给抓走了。灰太狼跑呀跑,累得满头大汗,抬头一看,哇!真漂亮!我进去躲躲,顺便休息休息。喜羊羊沿着灰太狼的脚印也来到了这里,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哪儿呀?(沙溪镇第二小学)原来是我们自己的学校。喜羊羊想让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拯救懒羊羊,可以吗?

板书:拯救懒羊羊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境,调动课堂气氛,将学生引入故事中,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我们出发吧,灰太狼真是太可恶了,把好好的一个路牌就这么给拆成了两半,让我们一起把他修好吧,说不定还有什么意外收获哦。

任务一:路牌维修

要求:打开“路牌维修”文件,试着将拆成两半的路牌拼成一个完整的路牌。

老师这里将这个破坏的路牌制作了出来,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将这个路牌修好,哪位同学愿意上黑板来试试看?

板书:水平翻转

设计意图:

启发思考,并培养观察力。让学生用实物感知水平翻转是怎样一个过程。

那这个“水平翻转”效果在我们的电脑画图软件又应该怎样实现呢?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第61-63页,自己阅读书本,看懂的同学,勇敢地上台来做一回小老师,教教小伙伴们。

学生边说边演示,第一步右击桌面上的“路牌维修”文件,选择打开方式中的“画图”程序打开任务;第二步利用“选定”工具选择需要水平翻转的图形;第三步单击“图像”中的“翻转与旋转”,选择“水平翻转”,单击“确定”按钮,第四步将图形拼搭起来;最后将文件另存为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给其以适当的引导,让其自主探究不是盲目去做。提示学生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了小老师的演示,同学们一定也能很快的完成“路牌维修”任务了吧,动手试试吧,已经完成的图形帮助小组内还有些困难的小伙伴,注意君子动口不动手。小组成员都完成任务的可以给自己小组的树上添加一片叶子。

设计意图:

通过给小树添加叶子环节,加强和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意识,鼓励其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三、解决疑惑,小组合作

路牌修好了,原来我们条路叫善学录,沿着善学路,我们来到了教学楼,突然从三(1)班的教室里传出灰太狼的声音。(录音:喜羊羊,不错嘛,被你找到了,可惜啊!我在这个教室的门上加了三把锁,钥匙都在我手里,看你可怜兮兮的,送你一把,看你怎么打开这三把锁。)

任务二:巧开门锁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导学单及配套的一把钥匙,完成“巧开门锁”任务,使得每个锁都能配上一把合适的钥匙。

设计意图: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任务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本领,并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击进行学习,完成导学单的填写,为交流做准备。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演示,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让没有学会方法的同学进行学习,代替了老师的演示讲解。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为后面的实际应用作铺垫。

思考:

1.水平翻转与垂直翻转的区别?什么时候我们需要使用水平翻转,什么情况我们又需要垂直翻转的帮忙?

2.按一定角度旋转,他的旋转方向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板书:左右 上下 顺时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巧开门锁”的操作,对翻转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中发现旋转的使用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把教材、同学、老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慢的`同学。通过这个过程,使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

四、激趣练习,交流评价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懒羊羊终于被救回来了。经过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浩劫,懒羊羊就想好好休息休息。呀!这房间可真是乱,怎么能休息呀!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帮他整理一下吧!

任务四:整理房间

要求: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懒羊羊整理房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老师在边上提供的素材再给懒羊羊的房间装饰一下。

已经完成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learnsite平台,并对其他同学上传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师生共同欣赏优秀作品。你认为别人的作品好不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师评:针对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及时准确的赞扬和建议。

设计意图: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选择画出不同效果的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这一步主要通过对好的进行表扬,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对存在不足的进行指导,使得练习能达到进一步完善的机会。并让学生感知作品的优缺点,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自己不足之处的反思。

五、课堂总结,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同喜羊羊一起参加了拯救懒羊羊行动,在行动中你学会了什么呀?在这儿,邹老师送大家一首儿歌,它清楚地告诉我们翻转与旋转的操作要领。

小小画图真神奇

翻转旋转很容易

选准图形找图像

明确方向再单击

板书:

图形创意之发散思维 说课稿 第2篇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创意的方法》,所选用的教材为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十一五”规划教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教材共有三个章节,分别是理论篇、方法篇和应用篇。本节是方法篇中的内容,是平面设计基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图形创意理论的基础上,对图形创意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图形创意应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图形创意在平面中应用及向三维领域拓展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从心理特征来说,高职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课堂上比较被动,虽然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但不太爱发表见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并对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图形创意的理论知识,对图形创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图形创意的程序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但对于图形创意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

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

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 时,可通过

演示,创设探索 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在图形创意中联想及想象的定义,以及如何将具体的创作方法运用到创作中去。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掌握图形创意中联想和想象的含义,及在图形创意中的地位。难点为在理解了新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创作方法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四、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个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图形创意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进行创造思维的过程,掌握联想与想象、意与形的相互沟通等有关图形创意的方法。能对给出的元素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法进行图形创作。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教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一下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图形的创意的程序:研究设计任务——确定主题思想——选取设计素材——安排图形结构——选择表现手法这样一个创作程序。知道了程序也应该知道方法,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图像创意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是本节课深入研究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定理等)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定义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环节。

5、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是哪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主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教学的方法?

6、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图形创意之发散思维 说课稿 第3篇

一、“创意十二诀”

“创意十二诀”是依据检核表法的原则创出创意发明的十二条思路, 分别用十二个字来概括, 即“加”“减”“扩”“缩”“变”“改”“联”“学”“代”“搬”“反”“定”.这种方法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记忆、便于操作, 给人们从事创造发明活动指出了途径, 带来了方便, 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具体而言就是:

(1) 加一加.在这件物体上添加些什么, 会有什么结果?

(2) 减一减.在这件物体上减去些什么, 会怎么样呢?

(3) 扩一扩.使这件物体放大、扩展, 结果会如何呢?

(4) 缩一缩.使这件物体压缩、缩小, 会怎么样呢?

(5) 变一变.改变一下形状、颜色等, 会怎么样?改变一下次序会怎么样?

(6) 改一改.这件物体还存在什么缺点?有改进这些缺点的办法吗?

(7) 联一联.把某些物体或事情联系起来, 能帮助我们达到什么目的吗?

(8) 学一学.有什么事物可以让自己模仿、学习一下吗?

(9) 代一代.有什么物体能代替另一样物体吗?

(10) 搬一搬.把这件事物搬到别的地方, 还能有别的用处吗?

(11) 反一反.如果把一件物体、一个事物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后、横竖、里外, 颠倒一下, 会有什么结果?

(12) 定一定.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或改进某一件东西, 为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防止可能发生的疏漏, 需要规定些什么吗?

二、训练实践

1. 在习题教学中的尝试

案例1:串联式发散

在实际训练中可以在已有的方案上加以持续串联发散.展示原型:如图1所示, 两轻绳上各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 在下球上施加水平向左的力F, 求系统稳定以后的形状.

循序发散:其中“加”是在右边根据对称性加了一等大的力, “变”是分别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小球的质量等角度加以变化的.“代”是将显性的力用电场和电荷加以代替, 最后一步是将系统形状加以限制, 即成2002年高考理综试题:设三绳分别长L, 两质量分别为m的小球带电为-q及+q, 处于匀强电场E中, 将右段绳子剪断, 求最后稳定后两球的机械能与电势能的总和与剪断前相比变化了多少?

案例2:并联式发散

展示原型: (2004年高考理综题) 如图2所示, ad、bd、cd是竖直平面内的3根固定的光滑细杆, 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 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 d点为最低点, 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 3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 (初速为零) , 各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谁长?

循序发散:引导学生分小组按“创意十二诀”十二种方式进行逐项思考, 总结方案如图3所示.

2. 在实验教学中的尝试[2]

在“曲线运动”的教学中, 为了突破“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这一难点, 笔者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如图4所示.

案例3:纵横式发散

图4中方案a、d是合力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时的运动, 起对比作用.实际操作中, 有同学用嘴吹、用手指弹、用笔敲等动作来代替磁铁的吸引;b方案则是用纸做竖直挡板使球沿其运动;c方案是用重力代替磁铁吸引使球做平抛运动;f方案补充e方案强化了曲线向受力方向弯曲的情景;g方案则是让磁铁吸引着球沿书做直线运动, 到另一端时, 磁铁偏离原来运动方向, 小球也跟着偏离方向做曲线运动.

这一体验的过程正是“坚持延迟判断”[3], 让学生探寻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也是将“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 物体做曲线运动”这一规律“充分还原稀释”的过程.

3. 在竞赛教学中的尝试

在新课改背景下, 如何在竞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实践探索.

案例4:类比式发散

“绳断瞬时类”原型———“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试题:长为L、质量为m的均质细杆AB, 由两根不可伸长的绳子水平静止悬挂, 如图5b所示.在突然剪断右端绳子的瞬时, 求左端绳子拉力的大小.

循序发散:如图5a所示是俄罗斯中学生竞赛试题, 将均质细杆以轻杆加质点的形式出现, 细杆质点化的过程正是应用了“减”字诀从而规避了转动惯量.为了更好地揭露出绳断瞬间各点加速度的关系, 我们可以将杆放置的角度θ一般化, 使约束更为复杂如图5c所示, 此题求解可借助于加速度瞬心.[4]

学生后来将“释放瞬间类”[5]也据此加以发散.如图5e所示, 质量为m、长为L的均质细杆AB, 不计所有摩擦, 求释放瞬时杆的角加速度大小.运用“减”字诀将细杆改成质量为m1的小环A和质量为m2的重物, 使绳AB竖直, 求在释放A后的瞬时绳中拉力大小?如图5f是江苏理工大学研究生入学试题, 属于约束关系加以复杂化, 设OA=AB=l.开始时OB竖直, 绳OA与水平成45°, 求释放瞬时AB杆的角加速度.

三、教学反思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 学习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能力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体验、感悟、类比、迁移而逐步形成.以上实践中各种形式的思维发散属于对原有的图式的进一步丰富和扩展, 学生通过同化、顺应进行主动建构.如在案例1中学生通过“反”“联”“减”等环节同化丰富了“等时圆”的图式及解题方法, 又以顺应方式将“定”环节中问题纳入原有图式, 从而使认知结构得到质的飞跃.而案例5中通过设计“先行组织者”b情景激活和再组织原来的a认知结构, 最终完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陈龙安.创造思考教学的理论与实际[M].台北:心理出版社, 1995.

[2]殷少来.论课堂教学中问题处理的层次性[J].物理教师, 2008 (12) .

[3]吴加澍.面对新课程的思考[J].物理教学, 2007 (2) .

[4]黄晶.加速度瞬心探骊[J].中学物理, 2009 (2) .

图形创意之发散思维 说课稿 第4篇

关键词:发散思维 思维训练 图形创意

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生源分两类:一类是普通文理科高中毕业生,另一类是美术专业特长生。我校“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学生生源就属于普通理科高中毕业生,大多数学生没有美术基础,这对其专业能力的引导及培养、特别是软件技术手段之外的专业艺术素养及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图形创意》课程是我校图形图像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大一大二的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理解和制作技术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学生在这时往往苦恼于掌握了娴熟的软件操作技术,面对成堆的图像素材却无法进行创造性的编排,这正是创意思维缺失所导致的。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一、发散思维训练的几种方法

创意思维的培养是《图形创意》课程的核心,理论章节的图形概念及分类等内容进行简单讲授的同时,便是逐步的改变学生们的思维模式,把惯有的理性思维引导下的线性思维模式引向感性思维的发散思维意识。将发散思维的文字搭桥练习、自然与人工物形的发散联想、命题的无命题联想、图形联想的商业化训练等思维练习方法融入到大量的实验课程及课堂练习当中。发散思维是一种不断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是一种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其目的是将已知导向未知,在未知中发现新事物,促生新想法、新理论。发散思维不能代表创意思维,但却是创意思维实现最广泛同时最适用于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练习方式。

1.文字搭桥训练

手绘是我校“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学生的短项,因此,文字搭桥练习成了课程开始最可行的办法,给出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文字命题——自己,从多个方向进行联想发散,要求每联想下一个文字词组时只针对上一级文字词组内容进行相关发散,而不针对上一级之前的和总命题文字进行发散。在这个练习中,很多同学因为首次接触发散训练,始终无法摆脱老师给出的原始命题,不断地在进行并列联想,而不进行深广的发散尝试,这就导致最终的搭桥文字和原始命题之间不存在任何思维创新,经过一再的例舉和引导,同学们开始放弃传统的思维模式,大胆进行联想,得到了另自己很意外的效果。下一步的任务属于和作者关系要好的同学,在所有发散出来的文字内容中找到一个概括最准确的文字,例如某位女同学的好友为她选择了“蜜桃”(图1),原因是该女生温柔可人、声音甜美、喜欢微笑、乐于助人,同时最喜欢粉红色系的服装。

图1

图2

这一系列的练习,最终要求同学们以个人工作室标志的商业形式进行提交(图2)。在实验课程阶段,以同样的方式给出“iphone6”的文字发散命题,完成平面商业广告一组。

2.角度观察训练

自然与人工物形的发散联想是艺术专业院校图形课程的必修内容并着重以手绘发散的形式出现,我校《图形创意》课程在此部分偏重于引导学生的视角,以自然物形的发散练习为例,选取果蔬进行外部形态观察拍摄,之后对实物不同角度的结构进行观察并拍照获取素材,在一段时间的观察联想后进行两种物形的拼接,要求在图形形态上相似,内容上有联系,最终以商业广告或公益广告的形式完成。

3.“无命题”训练

命题的无命题联想是受到斯蒂凡?穆默主编的《创意灵感的咖啡因》一书启发,讲一段故事给出一个命题,在轻松的气氛中不断讨论联想并自我启发,最终独立思考出一个让自己无法预想,突破条框的方案。例如:“一家位于6楼的养鸡场,没有楼梯并且电梯坏了,现在需要把鸡蛋从6楼扔下并完好无损,请你想象出一种包装,它可以是任何体积、材质,或是你创想出来的都可以!”学生们对这个命题感到了极大的兴趣,答案有很多种,“模拟安全气囊”、“利用纸张的韧性卷成无数的筒状将鸡蛋包裹其中”等等,最后,一位男同学给出了他的答案,“我想到的最好的包装就是母鸡”,练习做到这里,基本上就达到了我们发散思维训练的目的,即满足了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大特点。进行最充分的发散,才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能,前提是要敢于尝试,不要被自己的想法吓到。

二、发散思维中遇到的问题

高质高量的掌握应用图形的创意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知识基础实践认知和逻辑思维方面要有进一步的学习,原因如下:

1.知识基础和实践认知的积淀

相应的知识基础学习和实践认知积累对于发散思维的数量和质量,有着直接和必然的联系,作为视觉工作者,委托单位及作品所面对的受众,都是各行各业五花八门的,如何才能通过自己的设计作品让大众产生共鸣感,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学习与实践积累的。宽广的视野往往能让我们看到更多,深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认知同样会成为我们创意思维的源泉。

2.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并不意味着贬低逻辑思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字搭桥的练习中,我们从上一级文字词组中发散出来的新文字应该是多种的,需要利用逻辑思维去粗取精,升华发展,达到思维提炼的最佳状态,否则发散思维出的结果就不会具备它的三大特性。

教师在发散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要运用发散思维,尽量想出多种思路,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等逻辑推理方法找到最为理想的方案和解决方法,以达到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我校“图形图像”专业学生《图形创意》课程发散思维培养的一些尝试,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不断的实验和举例是很重要的,但是练习的量如何控制才好,做少了降低培养发散思维的作用,做多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影响效果。怎样通过更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自身对客观世界的观察能力,增加学生对图形语言的认识,并使其挖掘出生活中存在的创意元素。如何让“教”与“学”的双方成为更加轻松互动的关系,为图形创意思维的形成建立一个良好温床。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摸索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周至禹.《思维与设计》 2007 北京大学出版社.

[2][美]斯蒂凡·穆默,温迪·利·奥尔德菲尔德.《创意灵感的咖啡因》,上海人美美术出版社,2010.

发散思维训练之自然、人类、科学 第5篇

2.请从社会的角度进行发散思考。

3.请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发散思考。

有的学者认为:“也许我们这个宇宙只是更大的母宇宙的一部分。”我们面对着许多不可超越的极限,它们由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常数所构成。如,光速不可超越,绝对零度不可达,我们只有正质量(即使反物质也是正质量),只有万有引力(而无万有斥力)……这些常数是否构成了我们这个宇宙的基本特征呢?如果超越了又将如何呢?

大自然真的不懂数学吗?

人们视数学为科学的王冠。但是为什么我们用极高深的数学、极复杂的公式、极庞大的程序,在超巨型计算机上进行 长时间运算,也只能以极其有限的精确度,计算一些比较简单 的分子呢?如果大自然不懂数学,描绘它的数学为什么几乎是无法达到的艰深呢?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天、地、人。然而今天的人类恰恰对这三个古老的话题知之甚少。对于“天”,现代宇宙学不过刚猜出一点皮毛。对于人们每天踩在脚下的“地”,我们钻探深度不过以10公里计,与地球半径(6378.14)相比,不过才干分之二三。若是一个苹果,我们连表皮的深度都没啃破。这点我们甚至还不如一条虫!至少它已啃到果心了。对于“人”,我们了解得尤其肤浅,特别是大脑思维的本质与神经工作的方式,我们甚至还一无所知。可能宏观与微观语言在此全不通用。

它也许是下个世纪“芝麻”都叫不开的神秘洞府。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遇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有些新理论又是那么的脆弱,经不起推敲。一种基于分子随机碰撞的生命起源理论不久前刚刚提出,但英国天文学家弗·霍依勒评价说:“上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正如利用席卷整个废料场的飓风来装配波音747飞机一样。”这种几率无异于让一只猴子在计算机键盘上胡蹦乱跳,居然打出了一部莎士比亚戏剧,你相信吗?

科学越发达,理论越艰深,学科也就越是高度地分化,人们的专业知识面也就日趋狭窄。如果你问某位科学家的研究领域,他可能会说:我在化学研究院物理化学分部理论化学研究所量子化学研究室从头计算方法研究组,从事多原子分子课题中位能面计算工作。你尽可以与他讨论“从头算”方面的问题,但倘若超出了这一范围,就很难说了。这不禁使人想起一个曾在宫廷御膳房供职的厨师,后来受雇于某大家,主人想以其资历炫耀一番,命他烧制一桌宫廷筵席宴客。答曰不能,因为他是专做宫廷点心的。又命他烧制一桌宫廷点心待客,又答曰不能,因为他是为做某种点心专职制葱末的。也许当今从事各种专业工作的人中就有不少“专门切葱”的。

人人都知道瞎子摸象的故事,然而也许我们就在干着类似的事。如果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还算研究过“大象学”的话,近代科学家早就潜心于“象腿学”、“象耳学”、“象尾学”、“象牙学”等分支了。而现代的博士生导师已带领众多弟子分兵于“象脚学”中的“象脚跟学”、“象趾学”、“象腿力学”等次级分支了。

著名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作者托夫勒曾为普里戈金的《从混沌到有序》撰写过前言。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我们非常擅长此技,以至于我们竟时常忘记把这些细部重新装到一起。”遗憾的是,现在大量培养的多为“拆零”专家,而“整合”专家实属凤毛麟角。

为发现“物质不灭定律”作出重大贡献的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巴(1711-1765年)的传记中写到他闯进了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他是文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冶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美术家,只差了个“哲学家”。至少他曾经涉猎过这么多领域吧。要知道,他比我们不过早了2,今天的科学家还有这份潇洒吗?其中的大多数也许早就被“腌制”到不知哪个缸中去了。

也许“全能”才更能体现出人类的优势与特点。有人研究动物习性,专门设计了一个“三项全能”项:日行军30公里——潜水15米——爬绳数米。据研究,除了人类以外,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没有能力完成这三项运动。尽管各单项冠军可以分属各种动物,而人的优势就在于他的全面性与综合性。现在人类专业知识越来越窄,势必造成其全面综合素质的降低,这种单项进化中的整体退化是一个不祥倾向。

发散思维训练之特殊的落成典礼 第6篇

大楼已经竣工,公司即将迁入,公司正在考虑如何进行一次落成典礼,以扩大公司的影响,创造良好的形象。

大楼刚刚完工,一群鸽子捷足先登,飞入了大楼的一些房间,在漂亮的大楼里安营扎寨。鸽子从一些打开的窗口进入以后,找不到飞出的路,在玻璃窗上扑撞。一时间,大楼里鸽子如何处理。管理人员建议,或者打开窗户,或者加以捕杀。

公司公关部却抓住这件事做起文章。公关部通知动物保护协会,报告了一群飞鸽撞进了该公司新造的大楼的消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为了贯彻动物保护条例,请动物保护协会人员迅速前来,协同公司商讨保护这群鸽子的办法。

公司又向新闻单位通报了一群鸽子误入罗网,碳化钙公司正与动物保护协会研究保护办法的消息。鸽子事件很有趣味,市民们当然很喜欢这样的消息,这件事也很符合动物保护主义的思潮。传媒自然兴致勃勃,电台、电视台、报刊记者纷纷前来,接连不断地到公司采访、发播新闻、电视录像,搞得不亦乐乎。几天时间,报纸、电台、电视密集地报道了鸽子事件。自然,鸽子事件的主角是碳化钙公司。记者们采访公司领导,给公司大楼照相、录像。公司总经理利用这个机会,介绍了企业经营宗旨和发展情况,展示了公司热爱生命、爱护环境的形象,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

鸽子事件,是一次出色的公关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公司与动物保护协会、与各家传媒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通过各家传媒的介绍,公司也与广大市民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公司向广大市民展示了自己保护生命、爱护环境的企业形象。这也是一次巧妙的宣传活动。如果通过广告达到这样的宣传效果,公司要花费大笔的经费。但是,通过鸽子事件,公司一文不花,却吸引了大批的记者前来进行义务的宣传。而且,由于人们对广告宣传总有些保留看法,总认为

宣传的内容只是广告而已,效果要逊色得多。而这次鸽子事件中企业的形象是通过护鸽事件自然而然地传达给观众的,因此,这种形象就不会产生广告所带来的抵制心理和负面影响,它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一个真切可信的企业形象。可以说,这次鸽子事件是一次最好的落成典礼,它达到了最大的宣传效果。

发散思维训之香港小姐决赛 第7篇

在一次选香港小姐的决赛中,为了测试参赛小姐的思维速度和应对技巧,主持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难题,“假如你必须在肖邦和希特勒两个人中间,选择一个作为终身伴侣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其中有一位参赛小姐是这样回答的,“我会选择希特勒。如果嫁给希特勒的话,我相信我能够感化他,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家破人亡。”

这位小姐巧妙的回答赢得了人们的掌声。因为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如果回答选择“肖邦”,则答案没有特色,显得俗气,如果回答“选择希特勒”,则很难给予合理的解释。那位小姐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既选择了出人意料的答案,又能找出合理而又充满正义的理由。

[发散思维训练]

选择哪一个为终身伴侣?

[思维模拟]

1.可供选择的答案有:a.肖邦 b.希特勒 c.两个都不选 d.让两个人竞争,选优秀者 e.……

2.评委和观众会感到惊讶的答案:a. 希特勒 b.让两个人竞争,选优秀者。

3.如果选希特勒,应找一个什么样的理由才能让大家认为合适呢?

4.理由:a.感化希特勒,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战。b.……

下面学习啦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区别,欢迎大家继续阅读下去。

1、思维指向相反

收敛思维是由四面八方指向问题的中心,发散思维是由问题的中心指向四面八方。

2、两者的作用不同

收敛思维是一种求同思维,要集中各种想法的精华,达到对问题的系统全面的考察,为寻求一种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果而把多种想法理顺、筛选、综合、统一。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为在广泛的范围内搜索,要尽可能地放开,把各种不同的可能性都设想到。

认识图形 说课稿 第8篇

——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们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图形》。所说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图形》75-76页的内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标》中提出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的认识图形的特征。因此本节课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图形。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领域。本课是在上册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教材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为知识基点,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通过看、摸、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并且了解五种图形的基本特征。这样做,为今后继续研究平面图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学生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并了解了立体图形,并且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幼儿园时期,他们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所以学生对于这五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但学生对这五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我认为:创设有趣味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3、设计理念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能够直观辨认出这几种图形。

2、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立体图形引入,初步感受面与体的关系。体会到图形间的关系。

3、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5种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难点:初步感受面与体的关系。

四、教学主要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介绍老朋友引出新朋友

今天,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带来了一盒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组长赶快把盒子打开,一起看看吧!

对,就是积木。你还记得他们都是什么图形吗?请每人都拿起一个说出他的名字,并说说你对它的认识。

师小结: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朋友在说的时候都提到了“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立体图形上这些平平的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在新课导入时,创设给孩子们带来礼物的情境,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知识,并借助孩子的已有经验,从孩子话语中提到的“面”,巧妙地引入到平面图形的学习。】

(二)多种活动中认识新朋友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各种活动中直观辨认图形。因此这一环节我设计了4个活动,力求在活动中,借助学生的操作经验、学习经验、思维经验认识五种平面图形。

活动一:画一画(把新朋友画在纸上)

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这些立体图形上有面,用什么办法能把这些面画到纸上呢?小组交流,进行汇报。

谁愿意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每个人都画出自己手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

【设计意图:在课前调研中,我发现孩子的操作经验不足,所以想出方法后,先请一个孩子到前面来演示,其他孩子再来操作。通过孩子的操作活动,感知面从体上来,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进行了联系。】 认真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只有一个面,都是平的,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活动二:分一分(给新朋友分类)

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这些平面图形,请小组长从信封中拿出这些平面图形,认真观察,给这些图形分分类。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分类情况:(课件上展示学生可能的分类情况,但不用说)

当学生出现上面的几种分类结果后,我并不急于肯定对与错,而是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这样分的道理,因为我认为学生的这几种分类结果没有对错之分,只能是好与不好。而且让学生说理由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方法。

同时,学生在说理由的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比着来说 有同学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在了一起,有同学把他们分开了,能分别说说你们的想法吗?请你用手中的小棍摆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摆的。设计意图:把长、正方形对比着学,有利于孩子正确区分,语言上也比较好表述,再通过用小棍摆出长、正方形,进一步感悟长、正方形的特征及不同。

其次,由于三角形和圆的特征比较明显,所以本节课中就把这两种图形弱化了,简单说说即可。

逐一出示不同的三角形,让生说是什么图形。问:它们长得都不一样呀,为什么都是三角形呢?

设计意图:通过辨别不同样子的三角形,感悟三角形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再次,把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作为重点,由于孩子不好表述,所以与长方形对比着来感知。师拿出平行四边形,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它叫什么?”

思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长的有什么不一样?从而进一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学生可能会这样说:“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不是直的,有两条边是斜的。”

活动三:想一想(想新朋友的样子)

老师任意说出一个图形的名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再和同桌之间进行互动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

出示一些变式图形,说出它们的名字。

【设计意图: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活动四:找一找(找生活中的新朋友)

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组织学生自由发言,并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

【设计意图: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实践应用,迁移拓展。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把朋友送回家。

【设计意图:不仅强化面从体上来,还为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体做好铺垫。】

2、猜猜他是谁。(用正方形手帕遮挡住图形的一部分,利用课件出示图形其中的一个部分,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所看到的这个部分猜出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整体的感知,在孩子根据图形给出的一部分想象另一部分的过程中,还原了全部图形,空间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教育学生看事物,不能只看到表面或一部分,要考虑全面后再下定论。】

3、利用手中的平面图形来拼摆图案,比一比哪组摆的最漂亮。【设计意图:拼摆图形的过程,也是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图形特征,体会图形间的关系的过程。】

(四)自主梳理,归纳总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谁来说说自己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呢?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的头脑中能够留有学习的痕迹。】

五、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后测题)

从右侧的那个物体能画出左侧的图形。数出图形各有几个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1)你认为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落实情况如何?

①很好的落实()②基本落实()③未落实()(2)你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入状态?

①很充分()②能调动()③未能调动()(3)你对课堂生成关注得如何? ①灵活驾驭()②基本关注()③未关注()(4)你认为教学设计和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是否吻合?

①全面吻合()②基本吻合()③不完全吻合()(5)你认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如何?

①很好地完成()②基本完成()③未完成()

六、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1、借助已有经验,在活动中学习。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感悟特征,辨认五种图形。

2、分出层次,在对比中学习感悟。

针对五种图形,分出不同的层次来教学,把简单一些的三角形和圆弱化,而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对比着来学习,既有利于认识图形特征,进行区分,又有利于孩子的语言表达。

《对称图形》说课稿 第9篇

《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简单的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为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在认识做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称现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结合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

二、说学情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情况。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情况。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好表现。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处于抽象思维的初步形成时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具备轴对称性质的.图形,这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感性基础。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能够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者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

能够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

制作轴对称图形。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出示图片,美丽的花丛里,飞来了一直小蝴蝶和一直小蜻蜓。仔细观察,交流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简单交流之后,再出示经过电脑修改的,一半被修改过的图片。再让同学们交流,和之前相比,有发现了什么?让学生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来描述你的发现。通过对前后的对比,发现对称美。很多图像不再对称,也就没有那么美。进而给出课题。

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自己经过对比,发现美的奥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新课开始,让同学们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剪刀和A4纸,把A4纸进行对折。拿出剪刀进行裁剪创作。要求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折纸进行裁剪。小组之内交流自己的交流自己的作品,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最优特点的作品,在班级内交流。

分析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共同的特点: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图形两边相互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教对称轴。教师板书。

通过动手操作,把同学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在创造中学习,在审美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深化新知

教师出示在ppt上出示太极图、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图形,让学学们辨识那些是轴对称图形,那些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以此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强调定义的关键字“对折”“重合”。

(四)巩固提高

影子游戏。每个小组的同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做作为人的身份,另一部分作为影子部分。人做出各种动作,影子保持和人的动作一致。

通过这种游戏,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实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

(五)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会让学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还存在哪些问题?

而作业环节,我会要求学生在复习多边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做好多边形外角和知识的预习工作。

七、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采用图表式的板书,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剪贴图形》说课稿 第10篇

我是7号选手季宝俊,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剪贴图形》。

一、教材分析:《剪贴图形》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17课,它是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完画图工具后,对菜单工具的深入的学习。其中的复制、粘帖和旋转命令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创作绘画的时间,变换各种图形的形状,为电脑绘画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图形的复制、粘贴的技巧,学会翻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同学的互助和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编辑菜单中“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

四、教学难点: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旋转工具的使用。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互助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六、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互助合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

八、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领吗?”学生知道,有七十二变。那么今天我们在计算机上也来一个七十二变。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将一朵花变成了许多花。(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否则就只能是盲目尝试。所以本环节对14课画出一个月亮进行回顾,演示月亮的“复制”、“粘贴”的过程。指出“旋转”命令在“图像”菜单中。以此来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基础,使教学难点降低了坡度。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教师出示本课的第一个任务是画一个大风车,在此利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因为这个操作的具体方法在课本中已经有了具体的步骤讲解,而且,刚才在对月亮的回顾当中,老师将几个主要命令已经做了指导。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主要提示他们通过这样的渠道来解决:1、阅读教材;2、同学之间的帮助;3、举手请教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难点也就得以突破。)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选择画出不同效果的同学的作品,让师生进行评价。这一步主要通过对好的进行表扬,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对存在不足的进行指导,使他的练习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的机会。

(四)、创作绘画,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法,他们就有一种创作的欲望。为了让学生的创作有坡度的循序渐进,我让他们先在书后的练习中选择一幅图形进行练习。这时候书上没有了具体的指导,靠刚才学到的方法的积累。接下来再鼓励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创作出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这一个步骤,不仅仅是计算机绘画方法的运用,还有一个就是美术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自已、同学、教师。评价的结果要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的话语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所力求的目标。)

九、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3、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通过“放”,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认识图形》说课稿 第11篇

一年级 数学

说教材:

课程标准把空间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内容。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它们的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几种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 上,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渗透安全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会辨认这4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觉得本课难点是:体会“面”在“体”上。说教法: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在教学中,给它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与时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的过程。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融入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纵观整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用体验的方法学习,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1、教师出示一幅印泥画问:画上的花朵是怎样画在纸上的? 2怎样把自己的手掌请到画纸上?自己试一试(我想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知道要把物体的一个表面请到纸上我们可以用印一印、画一画的方法。)接着我说今天我们就用印一印、画一画的方法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再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探索性中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2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1:摸一摸,画一画。

(1)教师依次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实物,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学生应该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在这里我会通过实物简单介绍,再通过幻灯片认识三棱柱,为后面认识三角形做准备)(2)接着我让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学具,摸一摸它的表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会说光光的,滑滑的)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把刚才摸到的这个光光的、滑滑的面请到纸上.(学生会用印一印,画一画的方法完成)紧接着让学生把请到的面在全班展示,并说一说是从那个物体上得到的,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学生说出名称的同时教师依次在黑板上贴上四种图形,并告诉学生它们是平面图形。(3)通过幻灯片再现:从长方体上得到长方形,从正方体上得到正方形,从圆柱体上得到圆,从三棱柱上得到三角形(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感知面在体上来突破教学难点)(4)试一试:

①说出大屏幕上出示的平面图形的名称。

②师生互动: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用手描画出图形的形状。(我想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巩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及形状)为了使学生巩固这些平面图形的形状及基本特征,我设计了 活动2:摆一摆,说一说。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四根同样长的小棒能摆一个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后会说能摆一个正方形,三角形。我问;能再摆一个长方形吗?为什么?学生会说;不能,因为小棒不够。我接着问;这个困难该怎么解决呢?学生会想到和同桌合作,通过同桌合作得知用6根或8根小棒都能摆出长方形,同时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别忘了合作学习。紧接着我会问:还有什么图形没摆,为什么?学生会说:圆形没摆,因为小棒是直的,圆的边是弧形的。

(三):联系生活,知识运用

我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 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说道:门的形状、窗的形状等等 在必要的时候我会作出引导,比如我们黑板的形状、桌子的形状等等。

(1)出示生活中的图片,想让学生观察然后再来说一说。(我想通过找图片,让学生知道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2)为了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数学就在我身边。我设计了一个小朋友上学路上的情景。

这些交通信息班是什么形状,有什么作用呢? 我把学生引入实践情景中,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并且我想通过对这些交通标志认识,来增进数学价值和作用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还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四):巩固练习,闯关游戏

1、第一关:“我说你猜

我想通过这道题目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我要找的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的。我要找的物体的有两个面是圆形的。我要找的物体的面都是正方形的。

2、第二关:“找规律(首先我会说:为了奖励大家成功闯过第一关,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一起拍手拍肩,老师停下来,你们继续做。)从这个游戏中学生会发现规律:每次多拍一下。从此引出第二关:找规律(幻灯片出示),通过这一游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3、分一分(课件出示)我想通过这道题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区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面

4第四关:考考你的眼力

大屏幕出示平面组合图形,问:图中共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

5、第五关:我会涂

按要求给图形图上相应的颜色。

(五):总结全课

上一篇:幼儿园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分析论文下一篇:拜新年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