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批阅作文成为一种享受肖梅清

2024-05-30

让批阅作文成为一种享受肖梅清(精选6篇)

让批阅作文成为一种享受肖梅清 第1篇

让批阅作文成为一种享受

福建省仙游县枫江中学肖梅清

内容提要: 与其味同嚼蜡心力交瘁地批改学生粗制滥造为了应付作业而交上来的作文,不如设法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我采取了有效阅读——感悟生活——自主创作的方案,让学生愿意写,写的精彩;老师乐得改,改得心花怒放!让批阅作文成为一种享受!

关键词: 引导阅读感悟生活自主创作

批阅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了很大工作量,而我却在批阅作文中发现,我们大多在越俎代庖,困苦不堪地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粗制滥造、马虎应付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一般情况下,一位语文老师上两个班语文,每班50到60位学生,如果每批一本用5分钟,批完一次作文得用约10—14小时,可谓心力交瘁。然而真正的“主角”呢,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往往漫不经心看一眼评语,就塞进抽屉,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越来越“冷漠”,很少“有”动于衷,这种尴尬失衡的状态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郁郁不快,却又莫之奈何。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尴尬局面?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觉得不能头痛医头、脚疼医脚,与其心力叫瘁地批改一堆粗制滥造应付的作文,不如设法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我采取了有效阅读——感悟生活——自主创作的方案,让学生愿意写,写的精彩;老师乐得改,改得心花怒放!让批阅作文成为一种精神享受!

一、让阅读伴随写作同行

中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缺乏,如果阅读不跟上,积累的知识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写出好文章,这无异于闭门造车、痴人说梦。批阅这般水平的作文,如同嚼蜡,如同受刑,难以不生出厌烦、失望之心。

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没有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写好文章。多阅读不仅开拓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还可潜移默化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以及作者的观察、思维方法,才能使作文面孔清新脱俗,让老师“一见钟情”。所以,我们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为了我们批改作文时能得到美感的眷顾,我们应该经常组织指导、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从他人他地区的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报道与介绍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我们还应给予学生阅读方法上的指导。鼓励学生做读书卡片,写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要求学生将典型材料分类,譬如有关爱国爱民的,环境保护的,向命运抗争的等等。积累的材料要注意典型、准确、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在这样广泛阅读和丰富积累的基础上,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二、教会读无字之书——感悟生活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作文教学中,强调作文的内容从生活中来,常常提供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命题和选材的机会。对一些命题作文,也尽量给予较大的自由。

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作家,无不把生活作为创作舞台,从生活中寻找写作题材捕捉创作灵感。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奇闻逸事多来自茶坊间传说;作家柳青,为了写活笔下的人物,还故意找茬子让泼妇自己当街表演;大文豪高尔基常把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记录下来,用来丰富自己的作品语言„„作为初学写作的中学生,更应关心生活,让生活为自己酿造丰富多彩的语言。“问渠哪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写作的活水,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增强对各种新变化的敏感性,留心发现它,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组织学生登山,让学生亲近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就会变得兴味盎然,然后作文必会情真意切。批改这样的作文,对老师来说岂非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三、自主写作,作文更精彩

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写的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我们应该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写出他们的发现,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我们还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

我们还应注意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进框、不落套、不师云亦云、不邯郸学步,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我们不妨模仿国外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比如实行“作文大赛”。这种比赛采用不计较拼写错误的方法进行的,从而使学生解除顾虑,随意去写他们喜欢的事情,如有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真实描写,原望的表达,或编造的故事,童话。曾有一学生写了这么一作文,很幽默诙谐地倾诉作业负担过重的烦恼:

已知:数学卷2张,语文卷2张,物理、化学卷各1张,英语卷2张。

求:能否在眼皮“打架”之前做完?

解:不能。(肯定挨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设每张数学卷需1小时(不忍心欺负数学老太),1张语文卷需1小时(青年夫子——好糊弄),1张物理卷需1小时(班主任的,若不仔细完成,还不给你点colour),1张化学卷需1小时(“摩尔”一瞪眼,能叫你骨头发酥,但比起“爱因斯坦”,还差了点儿),英语卷0.5需小时(全是选择题,临时也容易向别人“借鉴”)。

则N总=1×2+1×2+1×1+1×1+0.5×2=7(小时)

一天24小时-7小时(作业)-睡眠时间-吃喝拉撒所耗费时间-“国家教育部”安排的7节课„„所剩有几?

答:我的“黑夜”比“白天”多,我不要这样过。在本应快乐的日子里,我却没有快乐,我希望得到快乐,但每天却要做无数不知所云的题目.忽然脑子里闪过一句话: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题海”,其实题本不是海,布置得多了,也便成了海。

批阅学生倾注真情实感充满个性的作文,分享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感受他们稚拙但倔强的进步和成长,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很享受这份快乐!

让批阅作文成为一种享受肖梅清 第2篇

●情景交融, 激发写作欲望

有许多学生在谈及写作文的难处时, 都认为最大困难是“没有什么东西好写”。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对现实生活观察不够, 不能细致地观察, 分不清主次, 往往忽略了各种事物有意义的特征, 导致生活积累贫乏。

信息技术可使作文教学环境更加形象、生动、逼真, 做到情景交融。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媒体信息, 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 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观察的重点处还能将有关的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推进、放大,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

如在指导学生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时, 我先让学生看画面:伴随着春天的音乐, 冰雪刚刚融化, 大地铺上了翠绿的地毯, 山河穿上了碧绿的衣衫, 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图像展示情境, 音乐渲染意境, 朗诵描述场景, 学生很快沉浸在对春天的向往中, 兴致盎然地谈论起春天。

如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或植物时, 我利用信息技术先对动物的头、脸、身子、脚等部位, 植物的叶、枝、干、根等部位分别放大显示, 学生在进行细致观察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懂得观察要按一定顺序。接着还可以分别展示动物在吃食、玩耍、睡觉等不同时候的动作及生活习性, 植物一年四季不同的变化等的动画或声像资料,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全面了解它们。这样一来, 学生写起来既生动形象, 有条有理, 又得心应手。

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 能随时随地地再现多各种画面, 直观、新颖、感染力强、它克服了小学生观察的局限性, 挖掘出他们平时视而不见的生活内容, 加以有序化后再呈现出来, 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感情信息, 它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收集写作素材, 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拓展资源, 引导自主写作

丰富的见闻离不开生活这个源头, 而生活经验又分为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学会以直接的生活经历作为习作素材是十分重要的, 但小学生的直接生活经历毕竟范围有限, 因此决不能忽视间接的生活经验对丰富学生见闻的重要性。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从何而来?以往我们主要通过培养学生课外看书报的途径来获得, 现在, 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更为便捷、更为广阔的渠道, 可以让你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各种信息, 获得各种知识。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老师就要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扩大视野、丰富见闻、积累素材、拓展写作资源。

一方面, 我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积累写作素材。如指导写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文章时, 我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上网查询资料, 学生通过网络阅读了大量有关奥运会的信息, 并获得了大量的有关奥运会的直观信息。学生写的作文视野开阔, 资料详实, 能够对一些事情给予关心和思考, 一些为北京奥运会所出的点子更使文章增光添彩。既锻炼了学生利用电脑获取信息、合作学习的能力, 又锻炼了对于丰富的素材合理取舍的功夫, 使其有感而发, 还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另一方面, 我还根据作文的题材或要求搜集与之有关的网上信息, 建立专题教学信息网, 供学生作文时使用。如指导学生写一篇以“纸”为题材的作文, 课前我通过网络下载了大量有关“纸”的科技知识、新闻报道和图片资料, 经过整理筛选, 制作成了一个“纸”的专题学习网页。课上, 学生首先打开了这个专题网页, 从网上获得了有关纸的大量生动有趣的知识与材料。在满足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的同时, 我要求他们围绕“纸”的话题说说自己想说的话, 也可以与同学开展网上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充分讨论、感知的基础上, 学生开展自主性写作活动,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未来新型纸的用途;有的对纸的发明感兴趣, 描写了纸的发明经过;有的对滥砍滥伐、造纸污染的报道发表感想, 表达了保护环境的愿望……

快速、便捷的信息网络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 利用网络功能, 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合作探究、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不仅注重学生写作方面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实现, 而且重视学生获取、整理、应用信息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不仅“学会”, 而且“会学”。

●开放交流, 提高写作水平

鲁迅先生曾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评改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 它能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 找出作文的优缺点, 来不断提高作文的质量与水平。而师生共同交流, 集思广益, 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加强, 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比教师批改更为显著。当今信息技术的运用, 为此提供了广阔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调阅学生有代表性的习作, 并以屏幕广播的方式向大家展示, 由师生共同评议作品的优劣, 并对作文的修改提出个人不同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在网上进行相互评改, 被点评者在吸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立刻在电脑上进行修改, 从而也使点评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加深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例如, 我时常把学生的一些习作发布在博客上, 每位学生都可以上网阅读, 并写下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修改意见, 如指出作文中的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 赞扬同学写得精彩的片段等, 我也作为交流评论的一员参与其中。这种新颖的作文评改形式, 学生感到特别的新鲜。他们不仅写出了生动的习作, 而且交流了情感, 写下了许多简短精彩的评语, 更在相互交流与评改中懂得了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 提高了写作水平。

借助网络, 师生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交流。学生随时把习作发给教师, 教师及时将意见或建议发给学生, 共同探讨。这样, 学生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 教师也可动态地掌握学生写作的情况, 及时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 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好语言, 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写作。

让写作成为一种“享受” 第3篇

关键词:习作 现代信息技术 享受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往往不从学生年龄小、生活积累少的实际出发,而推崇以形式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所以学生在写作时经常绞尽脑汁地“编”作文,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完成的却是干瘪、缺乏灵气的作文。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引导、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写作由虚假向真实、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使写作练习由“苦差事”变成一种享受。

一、让学生乐于感知、乐于表达。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新颖、感染力强、可视性强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时,教师先播放CAI课件,伴随着春天的音乐,屏幕上出现配乐朗诵的画面:冰雪刚刚融化,大地铺上了翠绿的地毯,山河穿上了碧绿的衣衫,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图像展示情境,音乐渲染意境,朗诵描述场景,学生很快沉浸在对春天的向往中,兴致盎然地谈论起春天。

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其次,要巧妙地将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一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二要鼓励学生大胆说。也许,学生第一次说时会语言不连贯、不完整,想像也不够丰富,但教师和同学可以“你一言我一语”地纠正补充,也可以大家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良好听说习惯的培养,如提醒学生:别人发言时要凝神注视或轻轻点头,学会倾听既是彼此的一种尊重,对发言方也是一种鼓励;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说话有礼貌;关注不大喜欢发言的同学,让他们多说话等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形成较为连贯的语言表达。

课外,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等,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部分学生克服表达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浓厚的读写兴趣。学生为了明确、顺利地表述自己的思想,会自觉地注意标点、语法和词语的选用,自觉地炼词、炼句、炼意。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设计并提出课题,如根据课文写课本剧等,鼓励学生自由组成不同的小组完成课题。

总之是要使习作内容和训练形式符合学生内心的需要,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尽情地释放出来。让学生觉得写作不但不难,而且很有趣: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表达自己愿意表达的情感。

二、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大量阅读,真实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提高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指导学生写小动物“猫”时,课件对猫的头、脸、身子、脚、尾巴分别放大显示。学生在进行细致观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懂得观察要按一定顺序。接着分别展示猫在吃食、玩耍、睡觉等不同时候的动作及生活习性的动画或声像材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全面了解猫。如此,学生写起来既生动形象,又有条有理。

大量课外阅读能培养语感、丰富语言,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教师应该支持学生课余进行个性化的网络阅读(如中外名著等),当然,为防止“信息过载”引起“信息迷航”,教师最好提供与习作主题相关的资源,方便学生查找、选用。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体味生活,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感受生活的心。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便欲望逐渐萌动,教师再进行恰当点拨或触发他们的某种灵感,使学生不可抑制地“不吐不快”,写出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例如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辟学生习作区专门发表学生习作,对访问量大的佳作加精、加分等等,鼓励学生多写多练。

三、采取多种形式,开放习作。

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教师改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练出来,悟出来的、语言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作文水平主要是通过自己大量的写作实践提高的,而且,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当学生的认知水平、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之前,即使教师指出了他的错误,他还会再犯,直到他超越了这个阶段。所以,学生作文的批改不应该完全由教师一手“包办”,而应该采取开放的形式由师生共同参与。

课堂上,学生用电脑完成习作,以自己的姓名为文件名存于教师机。请学生自由组合,找到并打开教师机上对方姓名的文件,互相批改作文。要求:在好词语、好句子下面添加彩色的波浪线,不妥之处不要推倒重来,要尊重原意进行修订。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发现文章中所有的闪光点;学会细心,找出文章的全部不足,哪怕是用错一个标点符号。然后两人交换作文,品评对方的批改。引导学生坦然面对、虚心接受,有分歧可以讨论交换意见,必要时请教师仲裁,取得共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修改后,教师要以赏识的心态来评价学生的习作,不要吝啬笑容,不要停住赞扬,仔细挖掘出其中微小的闪光点,要夸得十分具体,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既对全班做了一次很好的指导,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形成良性循环。

借助网络,师生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交流。学生随时把习作发给教师,教师及时将意见或建议发给学生,共同探讨。这样,学生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教师也可动态地掌握学生习作的情况。如在习作论坛上,片段练习可以作为主要的训练形式。写作时,体裁内容不限,可长可短,可以是身边生活的精彩捕捉,可以是时事热点的有心关注,也可以是自我天地的心情写真。学生贴上自己的习作,评论别人的习作,吸取别人在BBS上提出的有建设性的意见,修改后再贴上……使学生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养成自评自改的习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包括写作在内的各种学习,是一种时代所需的学习方式。但同时,也不能弱化教师在学生习作训练中的指导、点拨作用。当学生感知、理解后,教师要及时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好语言,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写作。

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第4篇

一个人的阅读史, 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对社会的作用;一个群体的阅读史, 直接反映出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一个民族的阅读热情, 直接呈现出这个民族的文明高度、创造能力和精神气质。但遗憾的是, 长期以来, 为了升学, 我们的学生终日埋首于考试, 他的时间全花在做题之上, 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在长期的教学中,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作为教师, 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样,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个性, 阻碍了学生自身潜能的发展。学生没有阅读的时间, 享受不到阅读的快乐。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实践中, 我感受到, 只有学生很好地阅读了, 才能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 变呆板学为灵活学, 变苦学为乐学。在长期的摸索中, 我有了自己的方法。

一、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阅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读者的气质。阅读可以增长见闻, 让读者学习如何发展自己的人生、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 并且拥有自信与梦想。西谚说:“打开一本书, 打开一个世界。”如果孩子在阅读过程中, 因为读了某句话而改变了他的思想和未来, 对他的人生何尝不是一个转折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 我注重了阅读方法的指导。

1.每天用固定的时间念书给学生听

每天20分钟的晨读, 是我和学生最喜欢的时间。最初的时候, 是我念书给学生听。一段时间之后, 教师选择内容, 学生来念书。最后, 学生自己选择内容, 自己来念书, 让更多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

2.让学生周围有书可读

在班级的图书角, 摆满学生喜欢看的课外书;在教室的书柜里, 放满学生喜欢看的读物;在学生的书包里, 放上一本喜欢的读物。班级的布置, 处处营造书香氛围, 处处有可读之物。为了习惯的培养, 还和家长联系, 让家庭也为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

3.举行亲子阅读活动

家长的配合, 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此, 我在班上举行亲子阅读活动, 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特别是通过这样的活动,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许多家长参加这一活动后, 都说自己和孩子收获都很大。

4.培养上图书馆的习惯

在学校里, 教师利用读书课带学生上图书馆看书。在家里, 争取家长的配合, 利用各种机会去看书。其实在举行亲子阅读活动之后, 不少家长都会利用一天的时间, 陪孩子去书店、图书馆看书。很多家长为孩子办了借书卡, 到书社去借阅课外读物, 让学生能够看更多的书。

5.检查阅读情况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我会利用不同的方式来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 但是不会让他们感觉有什么负担:说说自己所看书中印象最深的内容, 说说自己喜欢的人物, 说说自己的收获……这样的检查, 不会给孩子们增加什么负担, 因为只要他们认真看了书, 就会有印象, 就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 孩子们快乐地看着书, 享受着阅读的乐趣。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 也需要教师的鼓励, 对于那些看书认真的孩子, 我的鼓励最简单, 就是借书给他们看——带他们去图书馆借书, 带他们去阅览室看书, 爱看书, 多看书, 认真看书, 都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习惯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

二、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叶圣陶说:“读书心有境, 入境始为亲。”另有一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我认为, 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之后, 他们就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读中有乐, 乐中有趣。每拿到一本书, 孩子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想快点看完, 好去和同伴交换, 而且他们常常会乐此不疲地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同伴书中的精彩情节。在读书汇报课上, 最初是很多人不想说, 现在是很多人争着说。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他们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阅读不仅是增加知识、丰富头脑的有效途径, 也是生活中的一种精神享受。阅读到了这样的程度, 那真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也是值得每个人追求的境界。这种阅读应该给学生带来一丝诗意, 一点闲暇, 一种情调, 一缕温馨。刚开始的时候, 我常常向学生推荐一些精彩的文章, 和学生一起来品味。我们不是为了考试中的那些阅读题来读书, 我们只是徜徉在文字里, 徜徉在作者为我们营造的情景中, 和主人公一起欢笑, 一起忧伤, 一起走过春夏秋冬, 一起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 和学生一起来读《最后一片藤叶》, 感受人性之美……慢慢地, 让学生来推荐自己喜欢的精彩段落或者文章, 我们一起欣赏, 摒弃那种功利性的阅读, 完全是赏心悦目地去读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应该成为教师的追求, 也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追求。

1.超越文本的享受

我们必须像深入一个人的内心一样深入一本书, 然后它的旷世之美才能像晓雾中的风景, 愈来愈明晰, 愈来愈亲切。所以, 在学生阅读的时候, 教师要鼓励学生, 要走进文本, 更要走出文本, 要善于思考, 要注意想象。这样, 我们看一本书, 所收获的, 不仅是一本书中给予我们的。比如, 学生读郑渊洁的《皮皮鲁于419宗罪》, 学生很自然会获取许多法律方面的知识, 但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 还要能用所知来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还要能联系实际判断生活中一些行为。比如教师惩罚学生, 比如家长虐待孩子等。我们的阅读, 应该是“越读”, 跨越读, 求共鸣。如果能坚持, 我们的收获不可估量。我们还担心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不能提高吗?立足文本阅读, 超越文本享受, 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2.超越时空享受

阅读就像是跨越时空的邂逅。读《福尔摩斯全集》使人看见福尔摩斯高超的侦探手段, 读《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使人看见孔子的颠沛流离, 读《明朝那些事》使人看见朱元璋的起伏人生……

3.超越心灵享受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确实, 好的书籍能够让人产生共鸣, 使人思考, 催人奋进。现在我们的教材在编排上, 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在进行了一个主题的教学之后, 我们不妨推荐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 让学生进行一次心灵之旅。比如, 学完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 认识、了解鲁迅以后, 我们可以让学生读读《狂人日记》、看看《呐喊》、欣赏《野草》, 让学生的情感通过阅读得到升华, 让学生的心灵通过阅读得到净化, 让学生的身心在阅读中享受快乐。

让音乐教学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第5篇

一、创新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会直接反映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上,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实践。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依托于音乐学科的特点, 教学理念上实现了改革与创新。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以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标准为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 努力钻研, 将之与具体的教学相结合。在以往的音乐课上, 学生“不听话”“不配合”, 有时真的很想去好好地训斥一番, 但反过来想想, 学生对音乐课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 大部分学生都会带着一种喜悦、兴奋的心情而来, 他们大多想将自己一周来所有的学习压力和烦恼都尽情宣泄在音乐课堂上。对此, 我们要换位思想, 尊重学生的心理, 不要“填鸭”, 不要把本身轻松快乐的音乐欣赏变为一种负担, 变成一种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强制性手段。而要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感受音乐的魅力和震撼力, 增强美感, 学到知识。

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重要的教学对象,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 要更多的考虑学生如何学, 而不是教师如何教, 让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在平时我们要留心学生, 全面了解这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音乐基础、认知规律、授受水平等智力因素以及兴趣、爱好、情感等非智力因素, 并深入研读教材,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时代信息、生活与流行元素, 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要了解学生喜欢怎样的音乐, 帮助学生进行调研和社会实践, 寻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这一环节的具体操作:学生可以是书面的, 如“我所喜爱的音乐”, 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观点, 这也是教师的第一手资料。课上教师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引领, 让学生不仅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要让学生学会用音乐来调节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节奏, 来舒缓心情、振奋精神。

三、强化课堂引导

学习不是无序的、杂乱的, 在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以推动学生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 将学习推向高潮, 使学生徜徉于音乐知识的海洋。

1. 问题的探索性。

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只会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 使学生的思考浮于形式。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要源于学生的生活, 将问题寓于具体的音乐情境中, 以新颖的形式与趣味的内容来呈现问题, 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主动求知的学习心态, 使问题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原动力。

2. 问题的梯度性。

学习是一个由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良性循环过程, 是一个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与认知规律, 要将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若干逐层递进的小问题来展现出来, 从而促进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来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将学生的学习推向深入, 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3. 问题的体验性。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问题呈现给学生后, 我们不要急于抛出答案, 而是要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音乐感悟,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勇于质疑, 敢于提问, 善于提问, 让学生发现更多有价值、有探索性的问题, 让理论课、欣赏课教学丰富起来。

总之, 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就是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 让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学习与创作中来, 使全体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面对新时代的学生, 我们对预定的教学内容要做到善于应变、合理规划、及时调整, 采用少讲、多讨论, 少灌输、多探索, 少理论、多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努力让音乐课堂少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多一点开心, 多一点快乐, 让我们的“减压”课堂变得切实可行, 发挥它真正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总主编, 胡知凡主编.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2]高慎英, 刘良华.高中新课程教育丛书——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让批阅作文成为一种享受肖梅清 第6篇

搭载6.8L6缸高压共轨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强劲,耐久可靠。领先的QUARDSHIFT 16x16变速箱,无需离合器即可实现轻松换挡。前动力输出轴和前置起重器,配合DISCO组合式割草压扁机,实现更多样和高效的作业。四点悬浮驾驶室和人性化操作,更把舒适度提升到极致。配合DISCO8500RC和DISCO3200RC组合式割草压扁机,效率更高。

AXION 850型拖拉机功率175k W (238hp), 轴距长,车身质量分布均匀,保证了大比阻情况下的卓越表现。一体化发动机罩,使得维修保养更加便捷。通过驾驶室内的人性化的多功能操作杆,可轻松应对整个作业季。

配备6.8L6缸高压共轨涡轮增压发动机,提供源源动力。HEXASHIFT 24x24变速箱可实现24挡间自由转换,无需使用离合器。503L超大油箱,更可保持超长连续作业时间。可配套多种农具,一机多用。

DISCO 3200FRC前置割草压扁机

9.1m的超宽作业宽度,世界领先的割草技术,配合使用以上割草压扁机组合,兼具高质量、保养便捷、可靠性和适应性强等诸多特点,一次性完成割草、压扁和铺条3种作业,最大化收割效率。

超级地面仿形功能,可根据地形贴近地面,将作物轻易拾起,大大减少漏割。MAX CUT收割架在效率、切割质量、可靠性和技术创新上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可选ACTIVE FLOAT液压气动悬挂,在减轻驾驶员工作量的同时,还可降低燃油消耗20%。

DISCO 3 200作业宽度为3.2m,是后置式和牵引式收割机的最佳补充。

VOLTO 900T摊晒机

保证饲草质量、缩短干燥时间、实现更快的作业速度和最佳的摊撒形态,这些都是拥有8.7m作业宽度的VOLTO 900T摊晒机的优势。

折角设计的摊撒臂可确保饲草最大限度的分散,从而实现更好的摊撒和作业速度。边直模具使得边缘摊撒更标准,饲草能均匀干燥。PERMALINK连轴器驱动可确保动力持续供应,动能不损失。同时可180°折叠,便于运输。润滑变速器与PERMALINK相结合,使得从传动链到机动轴都实现了免维护。

LINER 2900型中央搂草机

在繁忙的作业时节,驾驶员无需离开驾驶室即可进行搂草作业,这无疑为用户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幅宽8~9m的LINER 2900型中央搂草机可满足您的一切需求。

地面仿形牧草保护系统的万向悬挂转盘适用于各种地形,保护草皮,减少泥土及其他碎屑对饲草的污染,得到更高品质的草捆。主底盘和转盘可液压式自由升降,无需取下弹齿臂。运输高度小于4m,更便捷。密封型搂草齿轮箱和弯道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牢固性和安全性。弹齿臂更换便捷,多齿轮可确保无缝连接。

ROLLANT 340RC型圆捆机

30余年在圆捆打捆机领域的丰富经验,2.1m的捡拾宽度,高达50t/h的打捆速度, 该系列圆捆机不但打捆速度快、密度高、产量大,且保养简便,使用安全性高。这都是其它打捆机所无法比拟的。

配备14把刀片旋转切割,每把刀片对应一个弹簧,确保最佳的切割质量和更长的使用寿命。16个加强型压辊,使草捆旋转方式达到最佳。草捆尺寸1.25m x 1.2m。CST系统使得驾驶员在驾驶室即可便捷操作,节省更多作业时间。捡拾器喂入干净,速度快,效率高。维修保养便捷。

ROLLANT 375RC型圆捆缠膜机

ROLLANT系列圆捆缠膜机每小时可将51 t青贮饲料压成紧实的圆捆。该款机器的缠膜速度更高。不但速度快、产量大,而且保养简便,使用安全性高。

每侧可容纳6个薄膜卷的密闭空间,提高了20% 的薄膜供应量。液压可调节降低切割底板,早期预警方便清理堵塞,自动适应作物流。ROTO CUT系统具有16把切刀,在功率极限下进行零风险打捆。配有彩色显示屏,可在驾驶室内自由调节从60到120巴的打捆压力。

QUADRANT 2200RC方捆机

凭借120cmx70cm的草捆尺寸,科乐收(CLAAS)树立了市场标准。超高的压缩密度和理想的卸载,2.35m的捡拾宽度,使得该草捆尺寸成为回收秸秆和饲草的首选。

OPERATOR操作终端可在驾驶室直接控制捡拾、打捆、成型、草捆长度0.5~3m的调节,草捆抛出等操作。配备双辊压草,旋转喂入和旋转切割,三阶提升。拔齿喂入系统完好地保护饲料,特别对干草和苜蓿而言,有更好的作物保护。驱动和离合器等维护保养方便。

SCORPION 6030CP系列伸缩臂叉车

配备大扭矩道依茨发动机提供强大动力,用途广泛、高性能、经济性、舒适性、实力强大、负重能力和更高的生产力,所有的这些都是SCORPION 6030CP系列伸缩臂叉车的核心特点。

SMART ROADING提供更大的行驶动力和推力,降低发动机转速,显著减少了运输作业时的柴油消耗。提升能力更强,可实现准确垂直升降和提升负载的操作,是用户的绝佳选择。结构紧凑,可在狭小空间内灵活操作,经而易举的驶入狭窄通道和通过低矮的谷仓大门。舒适的驾驶室、便捷的操纵系统以及无级驱动,科乐收(CLAAS)一路领先。

关于科乐收(CLAAS)公司

科乐收(CLAAS)创建于1913年,是欧洲第一、世界第四大农业机械制造商。先进的厂房和制造设备,一流的制造工艺和独立的零配件供应系统,强大的科研开发体系使科乐收(CLAAS)在世界农机制造行业中独树一帜。

上一篇:九年级全册物理练习题下一篇:初中英语教材教法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