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东字的成语

2024-07-26

带有东字的成语(精选5篇)

带有东字的成语 第1篇

带有东字的成语集锦

以“东”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东撙西节] 指从各方面节省。

[东走西撞] 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同“东奔西撞”。

[东走西顾] 比喻顾虑多。

[东支西吾] 指说话办事含糊敷衍。

[东征西怨] 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东征西讨] 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东遮西掩] 指左右遮掩,隐瞒真相。

[东张西张] 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东张西望] 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东张西觑] 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东怨西怒] 指任意指责别人。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东游西逛] 无所事事,到处闲诳。同“东游西荡”。

[东游西荡] 无所事事,到处闲诳。

[东野败驾] 比喻自恃才高,弄巧成拙。

[东野巴人] 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

[东摇西摆] 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东洋大海] 东洋:东边的大海。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

[东扬西荡] 指飘泊无定。

[东央西浼] 指到处恳求请托。

[东央西告] 指到处恳求。

[东掩西遮] 谓左右遮掩,隐瞒真相。

[东寻西觅] 指到处张罗。

[东踅西倒] 形容行走艰难。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东挦西撦] 指到处张罗。

[东挦西扯] 指到处张罗。

[东徙西迁] 指四处迁移,居止不定。同“东迁西徙”。

[东曦既驾] 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同“东曦既上”。

[东西易面] 指东西方向颠倒。后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东西南朔] 指居处无定之人。同“东西南北”。

[东西南北人] 指居处无定之人。

[东西南北客] 指居处无定之人。

[东西南北]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东望西观] 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东完西缺] 指短缺,不完备。

[东歪西倒] 形容身不由己,倾斜不稳。

[东兔西乌]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东涂西抹] 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东投西窜] 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同“东奔西走”。

[东偷西摸] 指暗中干不正当的事。

[东讨西征] 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

[东讨西伐] 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

[东逃西窜] 窜:逃走、乱跑。逃到东,又窜到西。到处逃窜。

[东谈西说] 指议论的面很宽。

[东睃西望] 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东搜西罗] 指到处寻找与搜集。

[东市朝衣] 为朝臣被杀之典。

[东食西宿] 比喻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处都要。

[东施效颦]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东声西击] 犹言声东击西。扬言要攻此方,实际却攻彼方。

[东闪西挪] 形容有所畏惧,躲躲闪闪。

[东山之志] 指隐居的念头。

[东山再起]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东山高卧]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东山复起]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同“东山再起”。

[东趋西步] 指相背而行。

[东瞧西望] 指到处乱看。

[东敲西逼] 各处敲诈逼迫。

[东墙处子] 指邻居的处女。

[东迁西徙] 指四处迁移,居止不定。

[东拼西凑] 比喻零乱地加以拼凑。

[东飘西徙] 指到处漂流,迁徙无定。

[东飘西荡] 指不固定,没有着落。也指无定向地漂浮。

[东飘西泊] 指四处漂泊,行踪无定。

[东碰西撞] 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

[东跑西颠] 比喻到处奔走。

[东挪西借] 指到处挪借款项。

[东挪西撮] 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同“东挪西凑”。

[东挪西凑] 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

[东怒西怨] 比喻迁怒于人。

[东扭西捏] 扭捏作态,不爽快。

[东南竹箭] 比喻优秀人才。

[东南之秀] 指东南地方的杰出人才。

[东南之美] 指东南人物中之佼佼者。

[东南之宝] 指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

[东南雀飞] 比喻夫妻分离。

[东南半壁] 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

[东抹西涂] 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后用作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同“东涂西抹”。

[东鸣西应] 指各方面互有联系,互相影响。

[东门逐兔] 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同“东门黄犬”。

[东门黄犬] 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东流西上] 水向东流,人往西走。比喻人们对故乡的思恋。

[东流西落] 指流落四方。同“东播西流”。

[东零西碎] 指零碎,分散,不集中。

[东零西散] 形容零落分散。

[东零西落] 零散稀疏。形容衰败。

[东鳞西爪] 原指画龙时龙体被云遮住,只是东边画一片龙鳞,西边露一只龙爪,不见龙的全身。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东邻西舍] 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邻居。

[东猎西渔] 指处处涉猎而不专精。

[东量西折] 量:称量。折:亏损。指量入量出的谷物总难免有折耗。

[东劳西燕] 劳:伯劳。比喻情侣、朋友离别。

[东捞西摸] 指盲目地四处求索。

[东拦西阻] 指极力阻拦。

[东来西去] 指行人来来往往。

[东拉西扯] 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指说话条理斋乱,没有中心。

[东诓西骗] 指到处说谎诈骗。

[东磕西撞] 犹言东奔西撞。

[东砍西斫] 指四面激战。

[东箭南金] 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东家效颦] 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东家西舍] 犹言左邻右舍。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邻居。

[东横西倒] 形容杂乱。

[东海扬尘] 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东海逝波] 东逝大海的波涛。比喻大势已去,无法挽回。

[东海捞针] 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

[东海鲸波] 东海上的汹涌波涛。比喻来自东方的侵略。

[东郭先生] 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东滚西爬] 形容溃逃时的狼狈相。

[东观之殃] 孔子任鲁司寇时,杀少正卯于东观之下。后用以指杀身之祸。

[东观续史] 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东观西望] 观:看;望:向远处看。形容四处观望,察看动静。

[东扶西倒]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东风压倒西风] 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东风射马耳] 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东风入律] 指春风和畅,律吕调协。常用以称颂盛世。

[东风人面] 指一年一度的春风依旧,而当年邂逅含情之人却不得重见。

[东风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东风化雨]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东风浩荡] 东风:春风。指吹着强劲的春风。形容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即将万象更新,面貌焕然。

[东风过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同“东风射马耳”。

[东风吹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东方千骑] 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

[东方将白] 指天将破晓。

[东方不亮西方亮] 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东躲西跑] 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东躲西藏]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东道主人]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同“东道主”。

[东道主]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东道之谊] 东道:主人。谊:情谊。指主人的情谊。

[东倒西歪] 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

[东荡西除] 指四处征伐。

[东荡西驰] 犹言东征西讨。

[东床之选] 指佳婿的人选。

[东床择对] 指择婿。

[东床坦腹] 指女婿。

[东床快婿] 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称。

[东床娇婿] 对女婿的美称。

[东床娇客] 对女婿的美称。同“东床娇婿”。

[东床姣婿] 对女婿的美称。同“东床娇婿”。

[东床佳婿] 对女婿的美称。同“东床娇婿”。

[东窗消息] 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同“东窗计”。

[东窗事犯] 比喻阴谋已败露。同“东窗事发”。

[东窗事发] 比喻阴谋已败露。

[东窗计] 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东穿西撞] 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同“东奔西撞”。

[东冲西撞] 指无把握地四处奔走寻找。

[东冲西突] 指四处冲锋突击。

[东冲西决] 形容洪水四处冲决泛滥。

[东驰西撞] 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同“东奔西撞”。

更多“东”字在第一位的成语......

“东”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指东说西] ①见“指东话西”。②犹言指桑骂槐。

[指东话西] 犹言东拉西扯。指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指东画西]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指东划西]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移东就西] 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移东补西] 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推东主西] 犹言推三阻四。找各种借口推托。

[偷东摸西] 指小偷小摸。

[说东谈西] 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同“说东道西”。

[说东道西]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数东瓜,道茄子] 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声东击西] 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日东月西] 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

[齐东野语] 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买东买西] 指买各种物品。

[辽东豕] 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辽东白豕] 比喻少见多怪。

[江东父老] 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河东狮子吼] 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河东狮子] 旧指妒悍的妇女。

[河东狮吼] 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

[河东三箧] 指亡失的书籍。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

[道东说西] 指乱加谈论。同“道西说东”。

[拆东墙补西墙]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拆东补西]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为了应急而牺牲这个弥补那个。

“东”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紫气东来]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旭日东升] 旭日: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

[西食东眠] 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西颦东效] 西施捧心、东施效颦。比喻以丑陋学美好而愈显其丑。

[坦腹东床] 旧作女婿的美称。

[宋玉东墙] 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

[什伍东西] 什伍:纵横错杂。原指南斗六星,牵牛六星,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失之东隅] 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秋收东藏] 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南金东箭] 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

[马耳东风]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抉目东门]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同“抉目吴门”。

[尽付东流] 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

[角巾东路] 意指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高卧东山]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付诸东流] 付:交给;诸:之于。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付之东流] 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福如东海] 福气象东海那样大。旧时祝颂语。

[大江东去]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朝衣东市] 指大臣等待被杀。

[不识东家]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

“东”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马首欲东] 指东归;返回。

[道西说东] 指乱加谈论。

[拆西补东] 比喻临时勉强凑合应付。同“拆东补西”。

[避世墙东] 指隐居于市井贩夫之中。

“东”字在第五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东”字在第六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东”字在第七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带有东字的成语 第2篇

以“酌”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酌盈注虚] 指以有余调剂不足。

[酌盈剂虚] 拿多余的弥补不足的或亏损的。

[酌水知源] 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

[酌金馔玉] 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

[酌古准今] 择取古代之事,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

[酌古斟今] 指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酌古御今] 指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

[酌古沿今] 指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酌古参今] 指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酌”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蠡酌管窥] 用瓢量海水,从竹管里看天。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

“酌”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衡情酌理] 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酌”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字斟句酌]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句斟字酌]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含有通假字的成语 第3篇

存在通假字的成语很多,常见的有:

1. 信口开河

信口:随口;开河:“河”通“合”,说话时嘴唇张合。用作贬义。多指不加思索地随口乱说;或是随口乱吹;或是随便议论;或是漫无边际地乱扯;有时又用于自我解嘲。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在灵壁激战,刘邦败北,屯兵荥阳。项羽授英布为“当阳君”,率军40万进驻九江。刘邦派典谒官随何去劝说英布投降。英布说随何信口开河,然而还是投降刘邦。刘邦故意气他,后设宴款待,封“九江侯”。

2. 图穷匕见

图:地图;穷:尽;见:通“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这个成语出自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战国策·卷三十一燕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 博闻强识

博:广博。闻:见闻。识:通“志”,记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也可以写作“博闻强志”)

出自《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4.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这个成语出自《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在古代小说中有用拨乱反正的,如:今天运将转,不过数十年,真人当出,拨乱反正。(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二)

5. 披沙拣金

又作“排沙简金”。“简”通“拣”,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这个成语出自梁·钟嵘《诗品》卷上:“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

例:其间商榷源流,扬扢风雅,如披沙拣金,正须明眼者抉择之。(清·吴骞《〈拜经楼诗话〉自序》)

6. 厉兵秣马

厉:通“砺”,“磨”的意思;兵:兵器、刀枪;秣:饲料、草料。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厉兵秣马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例: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从郑国派人来告诉秦穆公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军队来,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对秦穆公说:“调动大军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不会有什么作为的。而且行军路线上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穆公不听,派大军东行。秦军到了郑国的边境滑地,遇到郑国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要到周朝集市去卖。弦高赶快让人回国报信,自己将牛献给秦军作犒劳,说:“我们大王听说你们要从这里路过,派我来犒劳你们,请不要嫌弃礼物轻薄。”

郑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见杞子一伙正在整顿盔甲、磨兵器、喂马,便对他们说:“你们留在我们郑国时间也长了,我们国小物乏,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杞子就逃了。秦军只好退了。

7. 自怨自艾

“艾”通“乂”,本意为割草,引申为治理、安定的意思。“自怨自艾”这个词出自《孟子·万章上》,其本意有改过自新的意思,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只剩下自我悔过的意思。

8. 一暴十寒

暴(pù):同“曝”,晒。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为“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做事不坚持、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地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放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再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哪里还活得成呢!我跟大王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大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

9. 疾恶如仇

“疾”通“嫉”,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仇。”西晋时期,御史中丞司录校尉傅咸为人正直无私,为官也是疾恶如仇。有一年因发生自然灾害而闹饥荒,百姓流落失所,饿死冻死无数,晋惠帝竟责怪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傅咸说明道理,力谏处理朝中奢侈浪费,救济灾民。

10. 受益匪浅

受益:得到好处,受到利益;匪通“非”,匪浅:不浅。“受益匪浅”指得到的好处很多(意即收获不小)。现在人们为方便有时也写成“受益非浅”。

11. 厝火积薪

厝:通“措”,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出自《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汉书·汲黯传》:“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

12. 被坚执锐

“被”通“披”;“坚”和“锐”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坚硬的甲胄”和“锐利的兵器”。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做好战斗准备。

出自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

13. 捉襟见肘

襟:衣襟;肘:胳膊肘;见:通“现”,露出。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比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语出先秦·庄周《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14. 秀外惠中

“惠”通“慧”,聪明。容貌秀美,资质聪明。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丽人杂记》:“ 广汉营妓,小名僧儿,秀外惠中,善填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卿秀外惠中,令人爱而忘死。”亦作“秀外慧中”。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六回:“是时洪女年方十九,秀外慧中。”

15. 高屋建瓴

“建”是“瀽”的通假字,是倒水、泼水的意思。“瓴”有装水的瓶子和瓦沟两种说法。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高屋建瓴这个成语来自一个经典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刘邦和他的大夫田肯。

在刘邦当上皇帝的第二年,有人向他报告楚王韩信正暗地里准备造反。他赶快召集文武近臣商议对策。这时,谋士陈平对刘邦说:“陛下假说到云梦泽去巡视,并在陈地会见各个诸侯。陈是楚的西界,韩信得到陛下巡视的消息,一定会去陈地迎接的。当韩信拜见陛下的时候,只要有一位武士就可以把韩信捉住。”刘邦按照陈平的计策,果然轻易就捉住了韩信。刘邦非常高兴,于是在当天颁布了大赦令。大夫田肯乘着道贺的机会,对刘邦说:“您捉住了韩信,又在关中建都,这是我们应当庆贺的大事。(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成语高屋建瓴的意思即由此演变而来。这句话意思是说关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胜于他国;土地广阔,有千里之远;兵员众多,占天下百分之二十。由于地势优越,如果派兵去攻打诸侯,真好比是站在高屋顶上往下倾倒瓶里的水,由上而下,势不可挡。

这个成语除了形容气势外,还可以形容人的观点或者论点十分透彻,着眼点高,论证得全面。比如“刘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对我厂的现状分析得非常透彻”。

16. 不过尔尔

成语:带有强字的成语 第4篇

以“强”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强作解人] 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强嘴硬牙] 指能说会道。

[强嘴拗舌] 说话倔强的样子。

[强自取柱] 指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

[强自取折] 指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同“强自取柱”。

[强中自有强中手] 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同“强中更有强中手”。

[强中更有强中手] 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

[强直自遂] 指刚正而自行其意,不为人所动摇。

[强枝弱本] 比喻地方势力强于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势。

[强颜欢笑]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强文浉醋] 指假斯文。同“强文假醋”。

[强文假醋] 指假斯文。

[强死强活] 比喻非常勉强。

[强死赖活] 比喻非常勉强。同“强死强活”。

[强食自爱] 劝慰人的话。指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强食弱肉] 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同“弱肉强食”。

[强食靡角] 指饱食而角力求胜。

[强识博闻] 指记忆力强,见闻广博。同“强记博闻”。

[强人所难] 勉强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

[强弩之末] 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强弩之极] 犹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强弩末矢] 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同“强弩之末”。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强将手下无弱兵] 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暴力强迫民意] 反动统治者把自己阴谋做的坏事硬说是人民的意愿。

[强加于人] 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

[强记博闻] 指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强聒不舍] 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强弓劲弩] 强:强劲的,有力的。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

[强干弱枝]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强凫变鹤] 指硬把野鸭变作仙鹤。喻滥竽充数,徒多无益。

[强而后可] 强:硬要,迫使。经强求后才答应。

[强得易贫] 指非分之得容易失去。

[强词夺正] 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同“强词夺理”。

[强词夺理]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强唇劣嘴] 指说话厉害,不肯让人。

[强不知以为知] 不懂装懂,本来不知道,强说知道。

[强兵富国] 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

[强本弱枝] 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强本弱支] 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同“强本弱枝”。

[强本弱末] 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强本节用] 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强”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自强不息]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争强显胜] 犹争强好胜。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争强好胜] 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争强斗胜] 犹争强好胜。

[争强斗狠] 犹争强好胜。

[抑强扶弱] 抑:压制;扶:帮助。压制暴力强迫,扶助弱小。

[倚强凌弱] 倚:仗,凭借;凌:欺压。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以强凌弱] 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违强陵弱] 避开暴力强迫的,欺凌弱小的。

[外强中瘠] 外表上好象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外强中干] 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恃强凌弱] 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身强力壮] 形容身体强壮有力。

[人强胜天] 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

[人强马壮] 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牵强附会] 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牵强附合] 犹言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夸强道会] 会:能。夸耀自己能力强、本事大。亦作“夸强说会”。

[倔强倨傲] 倔强:执拗;倨傲:傲慢。执拗而又傲慢。

[坚强不屈]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锄强扶弱] 铲除暴力强迫,扶助弱者。

[逞强好胜] 指显示自己能力强并想胜过别人。

[逞强称能] 炫耀卖弄自己的才能和本事。

[差强人意] 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兵强则灭] 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兵强马壮]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兵强将勇] 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

[避强击弱]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避强击惰]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避强打弱]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按强助弱] 按:抑制。抑制暴力强迫,扶助弱小

“强”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弱肉强食] 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弱本强末] 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洽闻强记]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貌似强大] 表面好象强大,实际却很虚弱。

[绿林强盗] 指山林的强盗。

[倔头强脑] 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

[精明强干]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精兵强将]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富国强民] 指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富国强兵] 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恶醉强酒]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多文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博闻强志]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博闻强识]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强”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足高气强] 犹言趾高气扬。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目瞪舌强]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民富国强] 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马壮人强] 犹言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济弱锄强] 济:帮助。锄:铲除。帮助弱者,铲除暴力强迫。

[国富民强] 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国富兵强]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扶弱抑强] 扶助弱小,压制暴力强迫。

[奋发图强] 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繁荣富强] 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

[发愤图强]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发奋图强] 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摧折豪强] 摧:折断。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

“强”字在第五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先下手为强] 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成语:带有妆字的成语 第5篇

以“妆”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妆模作样] 故意做样子给人看。

[妆嫫费黛] 比喻帮助人不看对象,白费力气。

[妆聋做哑] 假装耳聋口哑,故意不理睬。

“妆”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梳妆打扮] 对容颜衣着进行修饰。

[乔妆改扮] 乔:做假。乔妆:改变服装、容颜。指化妆改变形象,掩饰本来的身份。亦作“乔装打扮”、“乔装改扮”。

[乔妆打扮] 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同“乔装打扮”。

[浓妆艳饰] 形容妇女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同“浓妆艳抹”。

[浓妆艳抹] 形容妇女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

[浓妆艳裹] 妆:打扮。指妇女妆饰浓重、艳丽。

[浓妆艳服] 指妇女妆饰浓重、艳丽。同“浓妆艳裹”。

[浓妆淡抹] 指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参见“淡妆浓抹”。

[粉妆玉琢] 白的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也用来形容雪景。

[粉妆玉砌] 用白的.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淡妆轻抹] 略加妆饰打扮。

[淡妆浓抹] 妆:化妆;抹:抹粉。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妆”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推聋妆哑] 指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

[弄鬼妆幺] 犹装模作样。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

“妆”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山复整妆] 明月高悬,青山辉映,更为秀丽,如同重整妆饰。

[浓抹淡妆] 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同“淡妆浓抹”。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上一篇:感谢遗憾初中作文下一篇:防山镇高家村小学交通安全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