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在语文学习中个性飞扬

2024-06-06

小学生如何在语文学习中个性飞扬(精选11篇)

小学生如何在语文学习中个性飞扬 第1篇

语文课堂中怎样让学生个性飞扬

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一、在自由活动中飞扬个性

陶行知先生倡导了孩子的“六大解放”: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和嘴巴,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一玩,贴一贴,这样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不仅限于课堂。

二、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

所以,语文教学要注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中觉得阅读是快乐的、是有价值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自由、健康、向上的良好个性,让学生的健康个性在活动中得以飞扬。

小学生如何在语文学习中个性飞扬 第2篇

让个性飞扬在语文阅读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专注地阅读,学生说有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在个性与个性的碰撞与欣赏中,展示个性,比拼才艺,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作 者:邓红梅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学,广东,中山,528400刊 名:语文学刊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关键词:语文阅读 个性 文本

小学生如何在语文学习中个性飞扬 第3篇

一、传统作业的弊端

传统的作业布置是教师单方面的权利, 教师强令学生在“题海”中挣扎 , 忽视学生的兴趣。忽视作业形式的丰富性、灵动性、多样性, 其实是缺乏教师、学生、作业之间的情感互动, 更缺乏平等的交流和尊重。

新一轮课程改革凸显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 在作业布置和落实上要更新观念, 还学生丰富多彩的作业世界, 让作业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 展示学生个性才华的舞台, 记录学生生命成长的站台, 成为他们成长中的一段幸福经历和愉快体验。所以, 我期待: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飞扬。

二、语文的要求: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习惯的培养。做作业, 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需要不断刺激。笔者结合语文的要求, 特制作了《学生学语文的总体要求》, 让他们贴在日记本的首页, 使学生更明确要求, 见表1。

学生每次写笔记、日记前, 翻翻前面, 看看“总体要求”, 无形中引导他 (她) 的意念。另外, 新课标指出, 在语文课程实施中要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根据元认知的理论, 笔者制作了《语文作业元认知自我提问单》, 见表2。

把做作业的行为规范以文字的形式提醒学生, 是符合内隐认知理论的内隐学习规律。内隐学习是指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虽然学生没有意识到他们学到了什么规则, 但强化了这个规则, 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见表3。

三、让学生个性在作业中飞扬

作业中, 我们会随时记录点滴的温存、感动。笔者建议学生给他们选定的日记和摘记本子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并写明命名的理由, 如《智慧树》 (见图1) 、《意语“心”空》、《夕语之城》、《云游漫想堂》、《素材泡泡堂》等。

一本看似单一的日记本或摘记本, 其实蕴含着一个学生的审美理念和相关的情绪, 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记录与感悟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一定的成功感。所以, “跳一跳摘到果子”, 他们在作业中展示自己的才情和个性, 具体从三方面入手。

(一 ) 每日一记 , 书写积累。

缺少生活气息, “没有贴近自我的心灵”是日记的一大弊病。相当多的学生不能细心观察周围, 不能从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顿悟, 更不明白“贴近生活”的要义。

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通过日记的多样题材, 分别从“生活记趣” (见图2) 、“奇闻轶事”、“我思我悟”“心情日志”、“探山访水”、“鸡毛蒜皮”、“奇思妙想”等方面, 启发他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多角度有所发现与感悟, 继而从“发现”走向“敢想、敢写”再到“想写、会写”。

所以, 七年级学生以积累为主。对他们的要求是“敢于写”, 并让他们在切实的练习中走向“熟练”, 这是写作的过程累积, 也是写作意识的唤醒。这样就可借助“日记”搭好“写”的这座桥梁, 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从思想上强化:让学生明白“心灵写作是人都能干的活”, “真正的写作是灵魂的事”, “学习是享受, 写日记更是享受”, 平时穿插强化, 进行自我暗示。

其次在日记的起始阶段多给学生鼓励与帮助, 特别是在第一次日记时, 批改应细一点, 给学生一个更好的期待值。批改中尽可能多地发现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 抓住一切有利契机与学生对话, 可以是书面的交流, 也可以是当面批改。

在书面批改中, 可以多打几颗‘☆’;或写一句真诚的赞语, 如“你的书写我喜欢”、“你在进步”;或是当面对学生说一句中肯的评价, 如“本文语言质朴, 它是一种美”、“你的日记版面被评为‘最美日记’, 希继续努力”等, 让学生在激励与交流中慢慢喜欢日记, 逐渐与日记交朋友, 然后喜欢上写日记。即让他们一是通过“写”期待老师的表扬与肯定, 二是唤起对“写”的喜欢。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日记的兴趣, 笔者安排“日记自主周”, 具体操作如下:先给学生布置一周写四篇的练笔量, 题目自拟, 可以在一周内的任何时间交, 可以一次交四篇, 也可以一篇篇地交。事后学生都把日记作业写好交齐, 没人拖欠, 他们认为“在感觉轻松的时候最能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欲望和冲劲”, 因为他们觉得在合适的时候写自己喜欢的事, 这本身就好玩, 也想写, 这是写作兴趣被激发的表现。笔者认为, 只有这样的时刻, 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总之, 学生的每日一记, 我们要求宽一点, 自由一些, 他们会觉得“言路通畅”, 再加上批改时的激励, 他们就敢于自由地去想, 自由地去写, 长此以往, 思想在自由的天地里纵情飞翔, 个性在练笔中体现。

(二 ) 自设“菜单 ”, 精品文摘 。

精品文摘, 是学生学习中的一种积累, 它能留住成长的足迹, 往日的珍贵, 瞬间的创意。

笔者认为:学生精品文摘的积累, 不仅是摘一些精美的语句, 也是在记录每一次的心情, 不同的心情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段落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动, 通过摘记与感悟, 让他们静下心来, 收获良多。在实践中, 笔者让学生每人给自己的笔记本拟一个温暖的名字, 有空的时候, 重温里面的情感, 以及里面梦幻的故事。如:《闭眼畅想》、《24小时随心阅》等。同时, 笔者鼓励学生在写精品文摘时, 可以画个小插图, 贴上小贴画, 涂个心情标示, 描条波浪线, 或是别上一片叶子等, 这些虽是一个小小的改变, 却可以在作业的天地里增添趣味, 所以我们的一个原则是在趣写中让文字动起来, 见图3。

趣写, 就是用有趣的方法写, 在写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趣意盎然。笔者常常用“语段变形”这个方法让学生趣写课文, 引导他们体味文字的形式美、欣赏段落的结构美。同时, 也可以让学生配合合适的朗读节奏, 读起来别有一般滋味。

如教学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之后, 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拟好三个小标题, 选出“三块”完整的语段进行语言的排列变形。结果, 有的学生先设计“前言”, 然后从“故乡”、“土地”、“誓言”三块着手进行“语段变形 ”,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利于积累语言, 又突出课文的主题。在此过程中, 他们通过文段的重新排列, 不仅提高作业的愉悦度, 而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见图4。

又如教完《安塞腰鼓》一课, 笔者试从段落的节奏上给它变形, 语言的铿锵感觉焕然一新。这样简单变化的语段作业, 一下子就让学生体验到愉悦的氛围、闲适的情趣和个性的快乐。因此, 在语句的变形中, 变的是心情, 收获的是乐趣, 见图5。

(三 ) 批注阅读 , 真诚对话 。

一开始, 笔者就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 并强调读书不记笔记, 就好比“熊瞎子掰包米”, 学多少扔多少;反之, 记笔记就像“燕子垒窝”, 点点滴滴积得牢牢实实。因此, 读书时记不记笔记, 效果不一样。

对于每一学期的精读之书, 笔者一般要强调看两三遍, 通过批注式阅读笔记, 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书籍内容。如《童年》, 笔者具体操作如下:先让学生浏览《童年》全书, 以便对故事内容有个整体印象, 这是第一遍;再回过来看书批注, 重点圈出描写人物相关的句子, 并在行间旁写下自己对文中人物的性格概括与感悟, 及时圈划出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记下某个发现、某些感受;最后, 要求在每一章的末尾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同时写上自己的总体感悟批注。经过多遍阅读, 从精读这一程度上说, 批注式阅读笔记是一种学与思的巧妙结合, 见图6。

笔者以实际经验得出: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发现, 有自己的感悟, 借助批注式阅读笔记的方式把他们自己的心得传达出来, 这既是自我表达的激励, 又是锻炼书面语言的良好途径。

四、结语

书面趣味作业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补充, 又是学生展示作业个性的方式之一, 更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作业环节。从“每日一记、精品文摘、批注阅读”三方面培养学生语文作业的趣味, 核心内容在于兴趣的激发、情感的投入、自愿的表达。因此, 充满趣味性的练笔作业, 是学好语文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坚持从不同角度练笔, 强调“阅读是享受, 写日记、摘笔记是享受”这个理念, 坚守“每天看一点中外名著, 每天写一点属于自己的文字”这个信念, 在语文作业天地里播下精神之花, 一如既往地耕耘“收获树”、“播种芽”, 让学生的个性在作业的趣味中飞扬。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小学生如何在语文学习中个性飞扬 第4篇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语文的动力。对语文学科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自己主动进行学习,才能在平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时刻记住课堂教学环节中要有使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在兴趣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师在学生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的时候加以正确引导,可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断明确,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学活动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再为师遵从,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主性为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题目讨论,而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评价,这样会形成一堂高效率的、成功的语文课。在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下,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寻找新型的适合学生的方式。同时,在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探索的时候,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自主积极的学习方式下,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会感到得心应手,效率不断提高。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而且还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会说,能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比较常见的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都能获得提升。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了。通过不断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强,最后能在全班师生面前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小组合作讨论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能使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更流畅,看待问题的目光更尖锐。但是,合作学习还存在很多弊端。如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时,好像事不关己,只是在倾听他人发表的意见,自己对问题不发表任何看法。这种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获得提高。久而久之,在语文课堂上,当老师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他们可能会干其他事情,对语文学科逐渐失去兴趣。为了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存在的疑问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美文。通过不断的朗读,学生才能体会到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学生才能学习文章中语言和句型的描述方法。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进行朗读,体会各个角色的不同感情;还可以进行朗读比赛,找出朗读中感情运用最恰当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朗读,学生不仅能正确体会文章的内涵,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对文章多进行朗读,能在朗读中有所感悟,能在朗读中有所收获。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多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能促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更加喜爱。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的眼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学困生,教师更要多观察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一点一滴的进步开始让学困生不断地对学习语文树立起信心,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我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这样学生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我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我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教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而言之,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让他们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时总是激情四射,教师就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肯定,不断提升学习的自信心,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积极进取,使他们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激情飞扬。

小学生如何在语文学习中个性飞扬 第5篇

一、沟通师生的心灵

充分尊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前提。坚持用“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这一理念信条指导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提升新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微笑中生活,在微笑中学习,在微笑中合作探究。这样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严厉的老师,而是笑容可掬的朋友,合作学习的伙伴,使学生在微笑中得到了自尊,找到了自信,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友谊。

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给教师提提建议,说说心里话,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一个个难题。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孩子中间,心贴心地交流。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交流对话的合作伙伴,参与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的发言,走进学生的心灵,敢于让学生给自己提出不同意见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如“老师,你今天读得真动情。”“老师,你的字真好!”“老师,你这个地方讲得不明白。”“老师,这个问题我有不同意见”。学生对老师的这些“评头论足”,真正拉近了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体现了师生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融洽关系,培养了学生敢于大胆直言的品质和有勇气面对学习的挑战精神,增强了足够的情绪安全感和愉悦自豪感。

平日里,老师用一声友好的问候,一句表扬的话,一朵小红花,一个赞赏的目光,一张简短的鼓励便条,简单的动作,摸摸头,拍拍肩,握握手等方法,增强师生间的亲情、友情,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起学生自信、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节学生的一句句祝福的话语,让你感到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无怨无悔。

二、培养学生的个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鲜活的人的发展,就没有创造人才的呈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背景下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

如学习《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怎样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有的同学选择了“当小小朗诵家”,通过有感情地读体味人物的内心变化,有的同学选择了“当小小表演家”,通过入情入境的表演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有的同学选择了“小小讨论家”,在与同学的交流中理解课本内容。正是重视了学习性培养,学生潜在的才能和智慧被激活。“向老师挑战”,给教材“挑刺”,“让我去吧”,“我能行!”许多个性化的语言和思想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地结合自身爱好特点,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用不同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自己给自己设计特色作业。学生的创造空间有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己本身的潜力也就发挥出来了。如学生自己设计的课内特色作业“生活中的乐趣”,“生活中的科学”,“智慧大舞台”等。学生给自己设计的课外特色作业更是丰富多彩“学习乐园”,“小课题研究”,“我的创造”等。这些富有个性的特色作业是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去精心设计的,这里闪烁着孩子的创造和智慧的火花。

三、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中选择并确定课题,到实践中调查取证走访相关人员,收集信息等,注重的是研究过程和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身边科学,感受自我成功。自从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后,学生自豪地说:“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磨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我们在自主选题、自主研究、自主管理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学习经验,了解了社会,体验了童趣,完美了人生。”

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如何在语文学习中个性飞扬 第6篇

陈老师是一位年轻有活力的老师,相信她一定为本次的赛课付出了很多很多,正是有了背后这一次又一次的锤炼,一次又一次的打磨,才造就了今天这堂课的精彩。陈老师那娓娓动听的嗓音,简洁优美的课堂语言,亲切自然的教态,让人如沐春风,意犹未尽。纵观整节课,处处皆精彩。

一、趣味导入揭课题

于永正老师说过:“无情无趣不成教学。”开篇伊始,陈老师用一则绕口令很快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初读绕口令,有些难度,细心的陈老师便给孩子们范读,既降低了认读的难度,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真好。接着陈老师相机出示扁担的图片,并让孩子们说说扁担的作用,生活在乡村的孩子,他们侃侃而谈,说了不少扁担的作用呢!随后陈老师揭示课题——朱德的扁担,衔接自然,环环相扣。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孩子们无法具体感知,陈老师又出示朱德的简介,一起走进这个伟大的人物。

二、言语激励增自信

课堂上教师有效的评价语言,犹如冬日里的暖阳,沙漠中的甘泉,更能影响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堂上陈老师毫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嗯,不错!”“你真棒,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你读的真响亮,能当小老师教大家吗?”整堂课,陈老师都是笑容满面,言语轻柔,如大姐姐般与孩子们共同探究新知。因为是第一节课,所以孩子们很紧张,不敢举手发言,但是陈老师的激励语言,就像一股清泉缓缓流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备受鼓舞,并快速喜欢上了她,从而让学生缓解了紧张,适应了课堂。课堂上学生乐于表达,勇于展现自己,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那一双双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双眼;那一声声充满自信的回答,就是陈老师课堂的成功所在。

三、识字教学夯基础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这节课,陈老师就非常重视字词教学,从板书课题时就强调“扁担”一词是这节课要学写的生字,然后在田字格中范写,并让学生一起书空,加强识记印象,通过给“扁”字扩词,并说说“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记住‘担’字?”,既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集中识字时,陈老师不仅出示生字,还给每个生字配上形象生动的图片辅助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整个识字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引领学生从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到词语中认读等交流识字形式,特别是对“德”这个字的识记,陈老师处理的很巧妙:“德字右下方是‘一’和‘心’,说明朱德同志一心为民。”既加强了字理结构的识记,又让学生初步感知朱德同志一心为民的精神,升华了情感。特别是放飞气球、开火车读词卡的小游戏,可以说,把识字教学推向了高潮。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汉字教学充满了生机,活泼有趣。整个识字教学环节由易到难,让孩子在多样的认读形式中自然巩固,水到渠成。

四、品读感悟升情感

朗读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学生只有声情并茂、有滋有味的朗读才能入情入境。本节课陈老师以读为本,把读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在陈老师的引导下读得有滋有味,整节课书声朗朗。

初读课文时陈老师让学生充分地读,读通顺读准确,整体感知课文,随后陈老师让孩子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朱德的扁担是干什么用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要挑粮?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孩子边读边思。通过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感受当时挑粮的艰辛,由此实现了学生个性在朗读中张扬,真正做到了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读中学。如果在品读环节中能加入老师的范读就更好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的范读还是很有必要的。我觉得齐读环节减少些,学生个人品读环节再增加些,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五、汉字书写展魅力

汉字展现着中华文化特有的魅力,一笔一画都蕴含着无限诗意,值得人细细品味。《课标》要求写字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怎么落实?这就得在每节语文课中扎扎实实地训练。本节课,陈老师进行了对学生写字的指导。在指导书写环节时,陈老师指导学生“一观察”、“二范写”、“三识记”、“四临写”。“一观察”,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二范写”,陈老师范写生字时洒脱自然,一撇一捺都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三识记”,陈老师让学生通过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有利于学生词汇的积累。“四临写”,学生有了前面的识字基础,再进行临写难度自然而然就小多了。陈老师对于生字的指导,有章有法,循序渐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陈老师本节课抓住了低段学习写字的特点,但汉字的书写量稍有些多,如果指导书写汉字时数量再减少些,精细地指导两个字,相信孩子们的字会记得更牢,写得更美。

总而言之,我觉得这是一堂深刻、有情趣的语文课。本堂课以生为本,让语文课尽显语文味。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和恰到好处的课堂调控能力无不展现出陈老师教学功底的扎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 语文评课稿

★ 评课范文

★ 评课稿范文

★ 评课格式范文

★ 优秀语文评课稿范文

★ 《画风》语文评课稿

★ 语文微课评课稿

★ 小学语文评课稿

★ 语文评课发言稿

让语文课堂个性飞扬 第7篇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统一,以此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出21世纪的合格人才。而传统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汉语语法、词汇、阅读分析教学,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应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宽,注重人文教育,使语文学习与生活成为统一的整体,使学生的心理、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课堂就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1、能力是学生自我构建的。学生认知能力自行建构的,学习及发展是一个社会化及协作的活动,因此,授课教师都鼓励学生协作式学习,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学习活动应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丰富他们的经验,形成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按新课标的精神:“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育人思想已成为语文教学新格局的指导思想。语文教学的目的将必然由侧重于知识积累转向强调能力训练、思维训练和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人格素养的培养,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意识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所以教师把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文化载体,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课好比是戏剧的脚本,学生通过阅读、背诵,进入角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感情世界,从而走向课文作者;通过体验、写作,进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进行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

2、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贝多芬曾经宣言:“王公贵族有千千万,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每个学生都有其存在的特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个体。读书的停顿不再要求整齐划一,情感的表达不再要求一模一样,学生的表达方式可以说、可以读、可以画„„课堂不再是机床,只是把学生冲压成某种质地的零件;课堂也不再是作坊,只是把学生塑造成某种形式的陶胚;课堂更不是流水线,只是把学生组装成整齐化一的产品!课堂成为因材施教,注重个体灵性与情感的涵养,成为发酵创新思维的工厂;课堂因人而化,注重个体悟性与理性的开启,成为丰富创新能力的武库。教师心中装着自己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经常沉默,他将在自卑的风雨中没有开放就迅速地凋零;如果总是说“是”的学生,他将在别人的阴影里重演毫无新意角色;如果说“不”的学生,他将在思索的火花里点亮自己光辉的前程!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

3、语文学习本质上是创造性的学习,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把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果语文学习仅仅被理解成文字学、语法学的钻研,就有失偏颇。语文教师抓住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重要契机,根据学生的情感倾向、认知水平、学习心态、信息反馈、个别差异,教师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的思想美,艺术美,情感美,语言美,让学生有选择地模仿语句和文章的写法,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语文。授课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都重视“品味”,强调朗读。在“品味”中,让语言自觉不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语感和语用能力。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到语文的真正本领——写作,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计算机辅助教学创造了一种学习新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重难点,由于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要掌握间接经验,信息传递对于学习来说是必要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所有有价值的汉语言文学知识随时随地提供给学生,而且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新知识的创造中来,与所有的人共享,从而丰富汉语言知识新教学环境下的教与学,使得语文教学内容自然生活化,时空立体化,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超前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如何在语文学习中个性飞扬 第8篇

一、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

众所周知:“学贵有疑。”学习的意义不只是由教师简单提取、简单传授学生, 更多的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老师教给学生的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学无止境, 学习的真谛不在于学, 而在于“习”和实践。所以, 作为教师, 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而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取代, 只有靠学生的亲身实践。因此,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总要利用揭题、初读课文后, 或总结课文时给予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 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或不懂的词句。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就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学习。以《恐龙》一课为例, 当我揭示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 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一下子提出了许多问题:“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 为什么会灭绝?”“恐龙有哪些种类, 分别是怎么样的?”“恐龙的生活习性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大多是学习本课要触及到的内容, 有的涉及到教学的重难点。教师给予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 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 而且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寻找答案, 或者帮助同学解决疑难, 就主动地、全身心地进入了阅读状态。同时使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 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

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地诱导学生走进文本, 与课文畅谈, 在课文中涵泳、体验, 从而让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但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不同, 他们所喜欢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 在教学设计时, 我尽可能地做到让学生欣赏自己喜欢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一段话, 或者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总之, 让他们自由选择地去读、去谈、去演。如在教学《雪儿》一课时, 我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不同的自然段, 大部分学生都读得入情入境:有的因喜欢鸽子的顽强和忠实, 选择了第3 自然段中描写鸽子的一段话;有的喜欢富有同情心的“我” (文中的小女孩) , 分别选择了第4、5、6 自然段;有的则同情“我”孤独寂寞, 选择了第1 自然段。由于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 他们不受老师问题的限制, 有自己的体会, 有与众不同的看法, 需要和老师或同学交流;又因为这些内容是学生自己喜欢的, 因此, 对这些内容他们会认认真真地去读, 仔仔细细地去品味、揣摩;还因为这些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 适合他们的知识水平, 这些人物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 所以学生读得绘声绘色, 谈得头头是道, 演得活灵活现。学生在与自己喜欢的文本内容、作品人物对话的过程中, 自己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三、给学生阅读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为落实这一目标, 在“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必须经历一次次的阅读实践, 不断的反思, 不断的积累。

给学生阅读实践的机会, 教师就要学会耐心等待。如果要求学生读一遍课文, 老师应耐心等待朗读能力最差的一名学生把一遍课文读完, 这就等于给了这位“后进生”信心, 给了他鼓励。只有这样, 他才会信心百倍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其次, 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因为学生要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真正理解, 深入地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思想感情, 没有捷径可走, 只有反复读课文, 才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 然后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去理解词句。这就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 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想象、情感, 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只有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感染, 才会对文章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的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 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实践证明, 只有学生亲自参与了阅读实践活动, 他们的阅读速度才会越来越快, 阅读方法会越来越科学, 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会随之提高, 学生的个体心理、感悟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

四、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总希望老师或同学对他的学习能够认可并受到相应的重视;有的学生竞争心强烈, 总想与同学比试比试。教师应该满足学生这种需求, 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 以激发和培养其学习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1.因人而异, 面向全体。一些简易的问题让给基础差一点的学生, 优等生此时可充当教师角色, 对他们的发言或肯定, 或补充, 或提出反对意见;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在学生中开展竞赛, 给他们的答案打分或打“★”,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活他们的思维;偶尔举手的学生绝不让他们失去这次机会, 即使他们回答错误, 也要肯定他们敢于主动思考、大胆发言的勇气, 还要加以鼓励。

2.运用小组学习法、同桌交流等形式, 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倾吐出来。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培养他们对问题的甄别能力、归纳整理能力, 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

3.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他们的特长也不同。有的喜欢写, 有的喜欢唱, 有的喜欢画……阅读教学中, 我们也应保护和培养他们的这些兴趣爱好, 这样做不仅会给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还满足了他们张扬个性的需求, 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

阅读教学要真正张扬学生个性, 需要我们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 尊重学生的感受, 让他们有时间、有机会, 自主实践, 自由地表达。这样, 阅读教学将会绽放色彩缤纷的花朵, 学生的个性也会在阅读教学中轻舞飞扬,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展现出勃勃生机。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阅读实践的机会、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 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 尊重学生的感受, 让他们有时间、有机会, 自主实践, 自由地表达, 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让阅读教学绽放色彩缤纷的花朵,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展现出勃勃生机。

让个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飞扬 第9篇

关键词:个性飞扬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研究探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为灌输式的讲学,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掌握了主动权,很少会给予小学生自我发展和创新的空间,思维和实践技能均受到了限制,阻碍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影响了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技能掌握水平。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要彰显自己个性,充分发挥其创新和操作优势,就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然后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发展个性创造一系列的条件。

一、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采用多讲、多练、多考试的教学方式,使得学习过程中毫无情趣可言,死板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感到烦躁和乏味,降低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1.变刻板的教学模式为情趣化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习惯性的按照书本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照本宣科,习题采用固定和标准答案,让学生难以发挥想象力,扩展性思维受到限制。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首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呆板模式,避免标准答案的单一和教学的固定,多让学生跟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学生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势必会发表自己的观念,并且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观念进行纠正,允许学生犯错误,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故事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思路点拨,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中,然后才去自己思考和探查的过程来获取问题的答案,真正明确的事物的道理。

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需要多读,多思考,避免教师大规模的讲解,这样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要想发挥学生的个性思维,让学生进行多读、默读和品读等方式,并且可以针对重点文章进行表演读和分角色朗读,这样就可以让情境再现。教师少讲一点,就会留出更多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寻找到问题的答案,灵活的运用。

3.小学语文课堂应该避免教师特权讲解,需要采取民主化的教学方式,允许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和对不同看法进行自我阐述,然后让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引。学生和教师之间成为最好的合作伙伴,共同的配合,才可以将课堂教学进行下去,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

4.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多空间和多时间的思考,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通过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单一的结论性问题,重点要寻求扩散性思维的题目和求异思维的题目,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为提高学生自信心而打造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1. 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为了避免枯燥的文字讲述,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文《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下现代铁路的建设状况,明确所处城市铁路的建设要点等,然后学习课文时,跟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的变化相比较,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绘出当时修建和挖掘隧道的模式图。这样既考验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会让学生进行拓展性思维。然后教师在将课文时,将学生的思维跟当时修建铁路的思想进行对比,更换好的了解和掌握当时文章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感受到当时劳动人民的辛劳和聪明智慧。

2.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小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自由和民主,也就是避免教师在台上总览讲解大权。因此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让教师跟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分析、思考和操作的空间,发挥创新性思维,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三、灵活教学,创造个性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发挥主体作用,挑选合适的教学方式,因为发展学生创新性个性思维就必须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来审视教学课本,把握重点讲解内容的同时,赋予教学的情绪化,精心的重组教材内容,避免按部就班的书本讲解,形成一种结构性强的教学模式,穿插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究更多的知识点。

2.通过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方式是通过精心的设计教学来避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能力等来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全过程的参与语文课堂学习。

四、学习方法的教授成为学习的重点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将学习方法的讲授作为教学的重点,避免教师在教授内容的过程中将固定的答案进行讲解,教师可以采取教学方法的讲解后,让学生通过学习的方法来自己计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进行问题分析时就会多动脑和动手,做到心到、眼到、手到等,活学活用,觉一反三,掌握了一类的学习方法,避免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和掌握。

2.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词语的理解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讲解,很多词语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进行理解,而有的的词语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理解,将学习的到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结束语

由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殊性等,导致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语文课堂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态、有活力的学习课堂,体现自己的个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少颜. 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栾成勇. 让学生的个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J]. 江苏教育,2008,06:14-15.

[3]孙众.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扩展阅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

[4]魏忠凤. 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缪剑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方法的实践与研究[D].延边大学,2011.

小学生如何在语文学习中个性飞扬 第10篇

(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概念。在人类的成长阶段,由于外界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造就了人类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即个性。每个个体的后天教育与先天遗传均有所不同,因此,个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个性指的是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学生所体现的带有个人意识倾向的差异性特征。由于语文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因此,较为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1]。

(二)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另外,还能够使学生学会发散性思考方式,促进学生智力的二次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

(一)目标定位错误。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与思想感悟,因此,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只有学好语文,增强对文意的理解能力,才能学好其他知识。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培养过程中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而提高文学素养。

(二)功能理解错误。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在不同环境、不同目的下应如何进行交流与作文都是语文教学中应当涉及的问题[2]。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将语文当作科学性学科进行教学,使教学缺少了语言特有的灵活,从而成为了学习负担。

(三)角色设定错误。学习的根本在于兴趣,老师应正视自身角色,将学生放置在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需得到改善。将教师与学生放在同等位置,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避免僵硬、机械的教学模式,保护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特征。

三、怎样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

(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要想发展学生个性的首要任务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不能单纯通过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估,而要善于发展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鼓励其发展。本校学生由于成绩较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如果教师单单以成绩评价学生,容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师不能对学生冷言冷语,应保护学生尚不成熟的心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扬长避短,教师因材施教。

(二)鼓励学生表达观点。本校属于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在现实中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语文教育正是要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而且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因此,对某些观点的理解可能有所偏差,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所谓的标注答案判断学生观点正确与否,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分析,让全班学生共同判断分析思路是否正确,若有不同意见可随时提出[3]。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火花。

(三)给予学生选择机会。中考结束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另一段生活的开始,也许学生是由于中考失利被迫选择我校,但是我校却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项目,鼓励学生发现自己,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为之努力,消除学生由于失败造成的自卑心理,积极主动的面对人生,接受人生挑战,完善自我人格。在语文教育中同样需要给予学生选择机会,减少课堂教育中的强制性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学生的兴趣爱好各有不同,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模式多样化,开展讲故事、办板报以及朗诵、书法等活动,甚至可以举办话剧表演,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投入进语文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语文水平,重树自信。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灵感与激情。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阅读素材,天文地理、唐诗宋词、百科全书以及小说散文,全都可以成为阅读素材。多读书,不仅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而且可以从中体悟出做人的道理,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读书的重要性。丰富了人生,进而为今后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阅读量的增大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校方应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可以举办有奖征文活动,或者创办校刊,鼓励学生自主写作并向杂志社、报社进行投稿。在2013年,有一篇小学生作文着实火了一把,文章题目叫做《历史乱套了》,该文章对历史进行大幅改动,将历史、神话、小说中的人物交织在一起,并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使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但是却又保持着清晰的叙事条理。老师称,布置写作任务时,只是要求学生认真写,对文章的文体、主题等均无具体要求。

(五)增加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要想将知识真正学会,必需对知识进行实践。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不应只是简单的布置书面作业,还应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实践活动,在动手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和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语文课堂个性飞扬郑秀玲论文 第11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时代呼唤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课堂就是生长个性的土壤。新的教学理念主张教学应是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教师如果让语文课堂个性飞扬,必将使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一、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活灵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个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

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愉悦自主地参与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教师能大胆放飞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飞翔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无不借助课文,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就应尽量避免学生完全受课文制约,亦步亦趋,只是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一些东西的局面,而应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全部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以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去积极发现一些东西,甚至是一些隐藏在课文深处,连作者自己也未曾认识到的东西;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或改组课文的内容,延续课文的情节,或对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

我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学生与小女孩进行心灵的交流,写出小女孩的心语。我教《潼关怀古》最后一节,让学生对《潼关怀古》的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借助诗歌形式表达出来等等。问题的设计,何尝不是放飞学生的想像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利用每一节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激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丰富个性化阅读形式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

在教学中,学生自由选择先读什么,再读什么,最后读什么,教师对此要鼓励学生从课文感兴趣地方读,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先是找自己喜欢地方读,这就是学生个性表现。例如:我在教《草原》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由阅读,这篇课文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文章,描写草原美丽景色,刚上课时,我利用色彩鲜艳的草原课件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种美好的意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学习方式,或读、或讲、或背、或画,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形式,而且,每个孩子都觉得有”用武之地“,我的布置刚刚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读学起来,有的读描写草原静态景色的段落,有的读写草原动态活动的段落,个个摇头晃脑读书声响彻教室,他们不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有的学生绘声绘色讲草原美丽景色,还有的学生用他那五彩的神笔画出草原的天空,羊群,还有的学生闭上眼睛,陶醉在美丽的草原美景

中,那真是如痴如醉,看的出,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不要束缚学生阅读后的感受,给学生言论自由。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论自由氛围。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开讨论,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插上理想翅膀,飞向那光辉的彼岸。例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在总结课文中,我问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话音刚落,小朋友们就踊跃回答,有的说:“我不会象青蛙那样,每天都坐在井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精彩。”有的说:“做事或看问题不要象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还有的说:“对事物认识不要只看局部,要看得全面些。”听了这些话,我露出了赞许目光,刚想表扬总结,这时,一个小朋友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有不同意见,从这篇课文中我明白了,青蛙固然目光短浅,看不到外面美好的世界,但他也非常聪明,因为他在井里有安全感,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自己的性命更重要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像炸开了锅,有的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他说的有道理。我为他的发言与众不同而喝彩,因为我知道敢于说不同意见的学生,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和见解,我如果简单地否定或草率应付,就会损伤学生阅读的热情,压制学生的求异思绪和个性发展。只有正确对待,才能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阅读

中充分飞扬。

四、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上一篇:写毕业留言下一篇:拓展公司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