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做考研闪婚族吗

2024-06-05

你会做考研闪婚族吗(精选2篇)

你会做考研闪婚族吗 第1篇

你会做考研闪婚族吗

BEC班的小A女孩问我:“老师,我本科学的是英语,我觉得这不是个专业,我爸爸建议我考法学硕士,这个没有学历限制,谁都能考,你觉得行吗?”

我做了个比喻:“你从来没有跟法学谈过恋爱,但是现在,决定要把人生最为美好的21-23岁这个时间段贡献给他,而且,未来一定结婚(读研=和一个专业结婚),这样做是否对?”

如果你提前对法学“配偶”进行过充分调研,100%认定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匹配法学,好,考研吧,和法学结婚吧。如果你一切只是“感觉”,那么,等你25岁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你还是否有勇气说:“这个专业我不喜欢,我想做别的工作……”

仔细询问读研一族,但凡想换专业读研的孩子们,有八成属于“闪婚”:以前从来没有做过和该专业相关的事情,却决定要读该专业的研究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个多么大胆的人生设计!

有N个同学反问我:老师,研究生学历,难道不是趋势吗?难道不会让我变得更有竞争力吗?

我只能说:如果你招聘个秘书,要研究生吗?不要。秘书不需要搞科研。如果耐克公司招聘个鞋类销售代表,需要研究生吗?不要。不需要。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招聘个人力资源助理,需要研究生吗?可有可无。谈不上优势。当然,如果诺基亚招个服务支持,需要研究生吗?需要,有研究生学历最好!

如果你未来决定从事理工科专业,或者从事文科方面的研究工作,那么,研究生学习甚至博士学历当然会让你更有竞争力。而如果你所从事的工作是实践性的,比如营销,那么,在你尚未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时候就进入理论研究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未来该干什么,为什么就决定读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呢?如果你读了研,就说明你要一辈子嫁给这个专业啦!(本科所学的专业,未必就是你未来的工作;但是,研究生所学的专业,99%会是你未来的工作。)

有的同学会质疑:清华的学生,不是大部分都要读研吗?我需要澄清一下,我说的是:反对“闪婚”。清华土木专业的,人家大学都和土木恋爱了四年,直接读研甚至读博,那是恋爱后走入婚姻殿堂,谈何闪婚?我所说的“闪婚”指的是凭借感觉走,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一个专业,就决定读研。

来看个过来人的案例吧:

名校美女张,本科英语,考研考的是外交学,现在研究生毕业了,做外交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的确是千里挑一。于是,她拼命竞争外企各个职位,尤其是自己喜欢的快销市场。而在竞聘外企快销岗位的过程中,她的研究生经历,却不能为自己添砖加瓦。

总结:读研,最好别“闪婚”。如果你大四担心找不到工作,你至少应该胆战心惊地去找,而不是弄个研究生“闪婚”,在心理上欺骗自己还在追求进步。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的未来工作需要读研,那么,当然要读研。如果你追求的工作本科就可以干了,甚至于,你还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干什么工作,毕业马上找工作,寻找自己的方向,也比“闪婚”要强。

中国大学网: 考研 闪婚与考研

“考研闪婚族”烧掉青春换文凭等 第2篇

《科学时报》10月14日报道,与异性“对上眼”,迅速结为夫妻,人们对此并不陌生。由此也催生出一个新的人群——闪婚族。但在每年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同样存在着一群另类的考研闪婚族。考研闪婚族,指以前从未做过与所考专业相关的事情,却决定要读该新专业,与新专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考生。据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考研学生读研转变专业比例为30%,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高达75%,旅游管理占66%。超过1/3的调查者有“考研闪婚”的打算。教育问题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为了户口考研主要是社会制度造成的问题,考生有很大的无奈成分。中央民族大学研招办主任龚东林告诫随大溜的考研闪婚族,即便考上研究生,也有一定风险。研究生教育有入学要求、中期考查、毕业要求,每年都有各种原因无法顺利毕业的学生。熊丙奇分析,往往是就业能力不强的人考研,他们当中多数人没有分析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也没有反思自身所缺的能力。尤其是考上一个不太熟悉的专业,缺乏角色转变、目标定位,本科生就业难的问题会在研究生层面重复上演。据悉,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中专业硕士比例继续增大,预计2012年将占硕士生招生总数的35%左右。国家大力支持高学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学历轻能力的时代正在瓦解。如何引导考生理性考研,未来的改革并非无事可做。

北大推荐生制以孝设槛

据《北京晨报》报道,北大近日公布了明年“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细则,和去年公布的遴选要求相比,今年细化了很多,还列出了不得被推荐的四条“高压线”,其中第一条就是“不孝敬父母”。不孝就没有资格被推荐上北大,消息一出争议随之而来,多数公众表示支持,他们认为,孝是人应有的基本素质,在孝敬父母意识趋于淡化的社会背景下,北大此项新规,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反对者则认为,既然是选拔人才,就不必苛求于道德细节,包容仍应是北大的首要宗旨;而且是否孝顺实难考察,却易于造假。对父母的孝敬,源于感恩。人生在世,其实应是一个不断感恩的过程。唯有时时处处心存对父母、进而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感激之心,才可能对他人、对国家以及对社会做有益的事情。也因此,既是择优推荐,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推荐理所当然。此次北大规定“不孝敬父母”不得推荐,是对素质推荐要求的细化,也是对推荐要求的完善和补充。如何建立公允的素质评价机制,如何程序透明、评价公开、引入社会监督,如何远离暗箱操作、官僚腐败等,则是“素质推荐”成功与否的关键。因而,“不孝敬父母不得推荐”上北大仍然要“好事多磨”。

多地学生被要求入红十字会并缴会费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沈阳、济南、西安等地的听众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打来电话反映,他们的孩子正在读小学,近日学校要求孩子加入红十字会,并要缴纳会费。反映问题的家长的孩子都是小学生,小的上二年级,大一点的上六年级。同样是要入红十字会,但是各地的情况有些差异。沈阳的一位家长,他的孩子是在沈阳苏家屯区红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上二年级,晚上学生就拿回了一张入会的申请表,要求家长帮着孩子填了这个表,还要家长签字。湖北荆州沙十五中的一些中学生,学校正在收红十字的会费是由老师口头通知大家的。要加入红十字会,以后每年都要交纳红十字会的会费,同学们说他们去问过学校,学校是在2009年年底的时候成立了沙十五中的红十字会,相当于一个分支机构,所以学校就说每年要交5块钱的会费。有的学生表示,如果不交,就会挨骂。对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表示: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和《会费管理办法》规定,“在校学生加入红十字会的为红十字青少年会员”,“入会由本人自愿申请”,“其会费数额不限,按自愿原则缴纳”。收取会费目的是增强会员意识,所缴会费将全部用于为会员提供服务以及开展与红十字会宗旨相一致的各项活动。

七成孩子希望谋个

“一官半职”

《长沙晚报》报道,10月份,是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员和班干部的换届选举高峰期。相比以往班主任推荐、老师指定的定员方式,现在倡导民主、公平的竞选方式在校园已成主流。大队干部、班级干部被视为学生“官”,是大队活动、班级管理中老师的重要副手,而外界对“官”概念的多样化理解,延展到对小学生的“官”生活的各种推测。孩子们的“官瘾”还是十足,有近七成小学生希望谋个“一官半职”,但孩子们的想法并不像坊间推测的那样功利和势利。而老师们也注重对于孩子们“官念”的正确引导,让孩子们形成一种自信、向上、完善的进取心理。想不想当学生干部?就这一问题,记者在3所学校询问了30名孩子的答案。七成孩子的答案是“想”,其中有部分孩子坦言,家长想,所以他们也想了。接受采访的大队辅导员说,小学生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官”概念,家庭和社会的引导与学校的引导一致了,让孩子们知道当学生“官”是干什么,孩子自然不会染上“官瘾”。

科研工作者与记者携手预防公共

卫生危机

近年来,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逐步加大,然而,“阴滋病”、疫苗事件、“谣盐”危机等事件仍然多发,媒体报道难以有效化解谣言。在健康卫生类媒体和记者的呼吁下,一种科研工作者与记者互换角色的培训项目应运而生。10月23日上午,科学媒介中心携手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单位,邀请9名专业记者和9名科研人员加入,在北京正式启动“医学/健康工作者-记者角色交换”示范性项目。据该项目的发起人、科学媒介中心执行主任贾鹤鹏介绍,这一项目旨在促进科学家、医生以及工程师等科技工作者对新闻报道的重视与理解,并提升记者科学报道的能力,最终促使媒体与科技界达成共识、形成默契,消除科学报道的偏差和误解。其中,9名从事与生命科学和卫生健康领域相关的科研和临床专业人员主动体验记者角色。他们到知名媒体,担任实习记者,深切体会媒体工作者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科研发现等转换为大众读者喜闻乐见的内容。与此同时,来自包括上述媒体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的9名记者,则先后走进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担任实习科研助理,参与传染病、地方病日常防控、世界艾滋病日系列宣传等各项工作,体会科研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严肃、挑战和实际压力,提升科学报道的专业严谨程度。

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位敲警钟

上一篇:谈财务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管理论文下一篇:中秋见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