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物价快速上涨问题

2024-07-03

抑制物价快速上涨问题(精选6篇)

抑制物价快速上涨问题 第1篇

渝湘黔部分区县物价工作联席会议交流材料

发挥物价部门职能作用 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南川区物价局

(2008年10月 日)

近两年,随着粮油、石油、矿产资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世界范围内多数国家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物价工作,先后把“双防”、“一保一控”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可以说,严峻的形势和紧迫的任务已把物价部门推到了10多年来最为瞩目的历史浪尖,成为参与实施经济调控工作的重要部门。作为基层物价部门,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这场艰巨而复杂的价格调控战斗中,如果物价部门无所建树,则物价部门的地位和形象就会黯然失色,就有可能会在下一轮机构改革中被削弱。为此,我局紧紧围绕全区价格调控目标,自我加压、突出重点、强化监管、狠抓落实,充分发挥物价职能,努力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势头,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较为稳定的价格环境。

一、树立“大物价”意识,牵头抓好价格调控的协调工作

市场价格调控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作,涉及商品

生产及储备、市场流通及监管等多个环节,需要各级各部门乃至最广泛的基层组织共同参与和落实好各项价格调控政策。作为全区价格调控工作的牵头部门,区物价局主动加强与区纪委、监察、农业、畜牧、粮食、工商、供销等部门的联系,多次召开贯彻落实价格调控政策协调会议,及时传达中央及重庆两级关于落实市场价格调控政策的工作意见,研究出台了《重庆市南川区关于落实市场调控政策的工作意见》,认真收集和反映各级各部门在落实市场价格调控政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为我区认真落实市场价格调控政策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价格监测,准确掌握市场价格动态

价格是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价格监测是物价部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我局监测的品种绝大部分属市场调节价,少部分属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都是与老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通过实施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动态,及早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趋向性问题,有效防控市场价格异常波动。一是对8类商品及服务近300个品种价格实行按旬监测报告制度,并按月撰写月度分析材料报送区领导参阅。二是对粮油肉禽蛋菜水产品等近30个品种的价格实行日监测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反映市场动态。在价格监测具体工作中,监测人员始终坚持实时、实地采价原则,节假日也从未间断过,同时注重询问、了解价格变动原因,多方求

证,从而较好地保证了价格监测质量。今年以来,我局累计报送区委办、区府办市场价格信息近百条,被采用50余篇,有效发挥了价格监测工作服务政府决策的作用。

三、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坚决遏制市场价格过快或不合理上涨

今年以来,国家和重庆先后出台了4次大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一是对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6种重要商品实行调价备案管理制度;二是对帐篷、矿泉水、方便面等16种抗震救灾生活必需品实行临时限价管理;三是对钢材、砖瓦、水泥等11种救灾物资价格实行临时限价管理;四是对供发电用煤价格实行临时限价管理。对每起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我局都坚持事前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召开由管理对象参加的专题情况通报会、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深入市场摸清掌握第一手价格资料,事中认真受理调价备案、加强价格巡查,事后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告知取消干预措施等,从而确保各项临时价格干预措施顺利开展,有效遏制了相关商品价格过快或不合理上涨的势头,为稳定物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局还以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为契机,对西街农贸市场70余个肉摊点全面实行明码标价制度,受到群众好评。

四、贯彻落实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坚决防范价格连琐反应

今年6月份,国家出台了两项大的价格改革措施,对成品油价格和电网电价作了较大幅度上调,重庆还上调了旅客运输燃油附加标准。这两项价格改革力度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我局坚持在摸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及时转发文件,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政策界限,妥善疏导和处理各种价格矛盾,严格控制油电价格连琐反应。一是严格贯彻落实成品油和电力价格调整方案。对此轮调价中明令不许调价的相关商品及服务价格,要求相关部门、单位及企业务必执行。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对发电用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三是配合财政部门落实对种粮农民、城乡低保户、交通运输行业的专项补贴资金。四是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价格巡查,密切关注相关下游产品的价格变动。五是组织人员深入相关企业,详细掌握了解此次油电调价后对我区经济运行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五、严格控制出台政府定价项目,防止增加社会群众负担

按照年初国务院召开的物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年中重庆市物价局召开的全市物价局长会议精神,我局严格控制本级管理的价格项目,坚决落实会议作出的近期一律不得提高供水、供气、供电、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和旅游参观点门票价格的规定。今年以来,除公路客运票价根据重庆市局有关文件精神在特定时期实施上浮、南涪线路客运票价因

设臵收费站并实施收费致使经营成本增加而调价外,本级政府管理的其他任何项目价格均未作调整,从而为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价格环境。与此同时,我局还主动敦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对特殊行业及群体制定的收费优惠政策。此外,积极着手对供水、供气等垄断行业开展成本监审,为做好今后政府调价工作奠定基础。

六、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于基层物价部门而言,价格监督检查可以说是价格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上级制定出台的价格政策不仅需要我们去贯彻,更需要我们去监督和落实;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价格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为上级制定价格政策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从这个意义上讲,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就是物价部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今年以来,我局围绕大局、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全力抓好各项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一是组织开展重大节假日和特殊时期的市场巡查。在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对城区超市、农贸市场以及金佛山沿线旅游景点等价格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在今年公路客运票价上浮期间及上浮期限结束后组织开展客运价格检查,及时纠正处理了少数商家不执行明码标价、部分客运业主擅自提高票价的行为。二是组织开展液化气价格、惠农收费、农资价格、电信邮政资费等专项检查,查出化肥生产企业超出政府规定限价销售金额3万

余元、利用优惠电价生产化肥以外产品从而套取差价近100万元。三是组织春期开学教育收费检查,督促学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教科书费等规定。四是认真受理查处价格举报案件。截至目前,2008年我局共受理价格举报29件,涉及教育、药品、物业、客运、农网改造等领域,通过查处价格举报案件退还消费者近4000元。

总而言之,在今年的价格调控工作中,我局牢固树立“全国物价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坚决落实各项价格调控政策,打了一场漂亮的稳定市场物价战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今后,我局将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市局的帮助和指导下,加强与周边区县物价部门的相互学习、沟通,进一步提升价格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物价部门职能,努力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抑制物价快速上涨问题 第2篇

本报讯 为稳定物价,中央政府开出涉及16个方面的“药方”,主要措施为加大农产品供应和降低流通成本。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数日前即透露将出台应对物价上涨的措施,昨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

通知称,自7月份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

中央政府此次稳定物价和保障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措施涉及16个方面,稳定物价则主要从保障农产品供应、降低流通成本以及价格监督方面入手,并重申“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通知》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今年11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本通知的情况报告国务院。国务院将组织督察组赴各地调查了解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市场物价情况。

稳定物价“国16条”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保障化肥生产供应

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

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

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

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

健全价格监管法规

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措施内容

能源保障各地不得随意拉闸限电

《通知》要求,煤炭主产区政府要组织好煤炭生产,尤其是安排好元旦、春节期间的生产,不得干预煤炭外运。煤电双方要衔接好2011电煤供需合同,煤炭行业要加强自律,保持价格稳定。石油企业要增加柴油产量,保障市场需求。各地区要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的电力供应,不得随意拉闸限电。

社会保障学校保持食堂价格稳定

《通知》要求,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按照隶属关系,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补贴,各大中专院校要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

对各级政府批准的收费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蔬菜生产城市扩大速生蔬菜生产

《通知》要求,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南方省区和有关蔬菜主产区要抓好冬季蔬菜的生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各地尤其是城市政府要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加强冬季粮油生产田间管理。完善糖料收购价格政策和利益共享机制,稳定榨糖企业生产。

蔬菜运输鲜菜运输车免通行费

《通知》要求,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自2010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少量混装其他农产品以及超载幅度在合理计量误差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整车合法装载车辆执行;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各地区要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市场干预重点打击恶意囤积

《通知》要求,将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纳入价格监管范围,增强处罚的针对性,加大

处罚力度。强化价格监管力量,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

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对已确定的调价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粮油保障保持储备油投放力度

《通知》要求,各地区要保持地方储备粮油的投放力度,落实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有关部门要继续把握好中央储备粮、油、糖投放和轮换的节奏、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城市人民政府要提前做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和越冬蔬菜等农副产品储备工作,加快蔬菜批发市场、社区菜店和冷链物流建设,提前做好粮食、食用油、蔬菜等应急保障预案。铁路部门要做好新疆棉花调运工作。

解读国务院一年三提“菜篮子”

自去年以来,中央政府已多次发文强调稳定农业生产。2009年国务院针对一些部门和地区对“三农”关注度降低倾向抬头发文,明确提出抓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等要求。

今年,中央政府更是三次强调“菜篮子”,始自1988年的“菜篮子”工程今年初即获罕见重视。3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要求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并提出5年目标。

时隔半年,9月份国务院发文要求保障蔬菜供应稳定价格,批评一些地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措施不落实,造成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

此次中央政府再次提出,要求切实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不宜过多强调“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蔬菜问题主要应由市场解决,他并分析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认为这是短期问题,随着蔬菜供应的增加,价格会趋稳,更不会带来全面通胀。价格补贴 各地标准难统一

昨日,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民政部下周或将召开有关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的会议,对补贴问题进行部署,但该人士也表示,补贴标准不大可能会采取“一刀切”的政策。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全国可以建立起统一的,困难群众生活价格补贴与物价联动的机制,但他强调,需要统一的补贴机制,并不意味需要统一的标贴标准。

唐钧说,物价上涨对低收入人群影响最大,因为低收入者的钱主要用在食品上,从近几个月的物价涨幅来看,食品价格上涨非常快,所以对低收入者的影响比较大。并且对低保人群更大,因为低保人群的政府补贴,就是用在吃穿上,所以政府需要给他们临时补贴。

他认为,目前各地食品涨价的时间不同、涨幅也不同,所以政策中不可能统一要求补贴标准,由地方来进行补贴的方式比较好。

探因 货币过多刺激物价上涨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认为,目前物价上涨主要是成本推动的:劳动用工成本提高、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而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农民不愿种地,农产品成本提高,再加上天气因素。

除了成本推动,李稻葵认为目前通胀压力的次要原因是资金流动性充足(有较多的货币投放量)。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也认为中国货币过多,过多的货币加大通胀压力,催生资产泡沫。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分析,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的原因,除了资金流动性较大,还受到了国际因素和传导机制的影响。国际因素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干旱致使粮食产量下降,而主要产糖国巴基斯坦出现洪灾等。

观点 “CPI增3%”或将常态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等机构昨天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今年CPI预计增长3.2%左右,明年物价水平将出现小幅回落,CPI将为3.0%。该校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未来3%左右的CPI增速很可能常态化,但中国并不存在“滞涨”问题。

该报告测算,此次食品价格上涨的两大因素是“粮食和鲜菜”价格,蔬菜价格一般在2个月内基本上能够“消化”,但粮食基本上要在8个月左右才能“消化”。

抑制物价快速上涨问题 第3篇

物价上涨问题分析 第4篇

如果有人问2011年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不是中美关系,不是利比亚问题,毋庸置疑,一定是是民生问题中的物价上涨。

2010年,中国依旧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GDP增长率为9.5%,经济增长结构将发生明显改变。但与此同时,2010年以来,食品接力涨价的现象更是令普通百姓印象深刻: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油你涨”到“苹什么”,新词层出不穷。老百姓生活的豆类、大蒜、生姜以及蔗糖,全线上涨,菜价也到了“元时代”,一些农产品还全线告急,比如说棉花、玉米、小麦等等凡是沾上农产品的,大部分都大涨了。不仅农副产品上涨,像电价、水价、煤价、油价涨价的幅度都让老百姓如坐针毡,切实感受到工资不涨生活成本天天涨的压力。房价就不用说了,每年依旧还是有那么多的“房奴”。2010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11月国内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破五”,创下年内新高。

2011年4月中下旬以来,全国鸡蛋价格一改往年的平稳走势,出现小幅上涨。5月15日与4月18日相比,全国鸡蛋日均价涨幅为5.2%,与2010年5月15日每斤3.78元的价格相比,涨幅达23.8%。5月上旬主要食品价格六成上涨。2011年3月CPI为5.4%,而据新华社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CPI数据年内再度“破5”,意味中国当前仍面临较大通胀压力。其中,城市上涨

5.2%,农村上涨5.8%;食品价格上涨11.5%,非食品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9%。数据显示,11年1月至4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

网上曾有这么一句话,“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25%,但即使是按原本预期的工资年涨15%,我们还是跑不赢CPI。正是因为居民的工资涨幅远不如物价涨的厉害,尤其是底层劳动人员的工资,面对这样的物价,人们普遍反映生活越来越难,怨声载道。央行公布的2010年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下1999年四季度以来的最低,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而在粮食价格上涨中应当受益的农民,其收入是增加了,由于其成本的提高,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好处。如养猪的农民收入是增加了,但养猪的成本也增加——举凡场地、饲料、人工、运费等等,全部要加价。更重要的是,今天养猪的农民也买肉吃,他们同时要承受涨价的坏处。而且,由于食品直接关系民生,政府必出重拳干预价格,使他们得到的好处有限。

尽管这一轮物价上涨,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的,但这次物价上涨有一个特点,就是资源类、资产类、能源类、农产品类的价格上涨,而工业品涨价幅度不明显。这就说明这次物价上涨并代表经济过热,而只是说明经济结构畸形化程度在加深。

那么物价上涨到底原因何在呢?

原因之一:货币发行过量,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石油到了87美元,棉花、糖涨得很厉害。

原因之二: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原因之三:成本推动。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原因之四:临时性因素。10年出现的一些临时性因素对物价也有抬高作用,比如10年的蔬菜价格上涨就是因为灾害天气导致的。

原因之五:热钱炒作。今年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棉花每吨涨到了3.3万元,这就是热钱在里面炒作。郑州交易所11月8日棉花期货一天成交300多亿,大大超过了正常的范围,换手率很高。上半年绿豆和大蒜也出现了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的企业。

而从2010年6次全面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年底突然加息和今年的加息可以看出,虽然发改委不承认通货膨胀,但中国现在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小。通货膨胀除了造成物价上涨之外还会造成以下不良现象。

1、助长不劳而获的社会风气

现在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当牛做马般的工作几年还不如同事或朋友倒腾一套房子。有人说我们身边一下着多了很多百万富翁,可不是吗,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凡是有房产的人都是坐拥百万资产。炒股同样如此,现在干得好不如炒得好,辛苦工作抵不上不劳而获。

2、消耗人们的精力

如今把钱投入房地产或股市的心累,持有货币没有出手的心急。为了防止手中的货币贬值,老百姓千方百计的寻找投资渠道,伴随资产涨跌,人们压力巨大,身心俱疲。这些活动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这些精力和时间本来是可以从事生产和提供劳务活动的。

3、办企业不如投机

在资产价格高涨时期,将资金投入实业的回报要远远低于将其投入房地产或证券市场。一些企业的主业做得怎样都不重要了,财报上的盈利竟然都是来自炒地或炒股。总之,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精力和资源都被引导进一些非生产性领域。

4、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一般来说,穷人所从事的行业通常是价格上涨最晚、持续时间最短幅度最小的,而富人、掌握权力者所在行业的价格上涨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幅度也最大。通货膨胀型价格上涨必然会使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这也正是过去几年来人们亲

身体会到的一种现象。

在清楚了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应对物价上涨的措施有: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张。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继续落实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各项措施,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2.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

发展生产是稳定价格的基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认真落实国务院扶持粮食、生猪、油料、奶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适当提高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标准和补贴总额,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组织好化肥生产用电、用气的供应工作,稳定化肥生产,确保市场供应。

3.努力保障市场供应

稳定市场的关键是抓好市场供应,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增加重要商品国内市场供应。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发展,组织好主要物资的进口。组织好临时存储小麦、稻谷和中央储备玉米的投放,稳定市场粮价。适时投放储备猪肉、食用油。组织好成品油供应。加强重要物资运输组织,畅通“绿色通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4.稳定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

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1)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以及地方管理的供电、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地铁票价等公用事业价格和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近期一律不提高。(2)各级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一律不提高。地方管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也要保持稳定。不出台新的收费项目,防止变相提高收费标准。(3)保持尿素价格稳定。地方管理价格的尿素、磷肥、钾肥、复合肥等,因成本上升确需调整价格的,要严格按程序报批,不得越权提价。

(4)经听证会论证后,降低移动通信漫游费资费标准。

5.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根据有关价格法律法规,经国务院批准,启动对粮、油、肉、蛋、奶、液化气等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努力保证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和市场正常供应。当价格显著上涨情况消失后,将及时解除临时干预措施。

6.加强价格行政执法

依据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合谋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以及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以宣布涨价、促销等为手段制造紧张气氛、扰乱市场秩序等价格违法违规行为; 严肃查处违反《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以及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行为。公开曝光典型案件,维护正 常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7.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

继续执行2007年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进一步落实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落实提高企业退休 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的政策,落实提高失业保险金的规定,落实对高等院校学生食堂补贴政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快建立低保制度,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并随经济发展逐步改善,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8.鼓励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应对

价格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杠杆,要鼓励企业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消化价格上升的影响;同时,鼓励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节约消费。

此外还应防止游资炒生活必需品。对于目前“游资炒作”对物价的影响,周望军说,首先不允许炒作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如粮油蛋等。同时要完善制度,因为游资能炒作的产品肯定是供小于求的产品,比如炒作大蒜,是因为减产了,棉花也存在供需缺口。同时要建立专门的机制,对游资动向进行监管,严格制止他们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市场炒作。并注意减少流通环节控制成本。针对农产品价格,目前我国蔬菜流通环节费用占成本比例偏高,达到50%,甚至三分之二。产地是9毛钱的萝卜,到消费者的餐桌上卖3块,换了5次手,加了5次价。所以要减少流通环节的倒手次数,鼓励农超对接,就是超市直接到农民手上采购。

物价上涨问题调查报告 第5篇

一、物价上涨的原因

就目前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猪肉、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上涨较快,许多城市住房价格继续大幅上涨。3至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三个月超过3%,5月份为3.4%。7月份以来,北京、广州等地猪肉价格再次冲高。物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物价何以涨的如此迅猛,经过调查,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1、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市场物价也逐步开始恢复性回升。连续多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使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持续下降十四个月后,从二00三年一月开始回升。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主要是受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并带动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据测算,今年前八个月,粮食零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百分之二十八,影响整个价格总水平上涨三点五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七点五。

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拉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并传导到居住类价格上来。

4、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也对中国市场物价上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去年十月以来,国际市场食用油价和石油价格飙升,影响甚巨。

二、物价上涨的影响

各类物价指数一路上涨是今年经济运行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虽然对于物价涨幅较高有多种解释,但物价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关注价格走势,不失时机地进行政策微调应是决策层的题中之义。今年以来,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对居民生活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持续且逐月扩大的负利率,使居民财产严重缩水。

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老百姓把银行作为保险箱,大部分结余收入存放于此,一求安全,二求增值。但是,今年以来随着居民消费物价持续上涨,银行存款已进入负收益时代。

以一年期存款为例,目前银行一年期定期的存款利率为1.98%,扣除20%的利息税,实际利率只有1.58%,如果再扣除1-6月3.6%的物价上涨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上为(1.58%-3.6%)负2.02%,也就是说,将1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后这1万元不但没有增值,其实际价值还会下降为:10000-(10000×2.02%)=9798元,其中202元白白蒸发了。我国是一个储蓄大国,目前老百姓放在银行里的钱,已经超过了11万亿元,也就是说每个国民的手中已经有接近1万元的储蓄存款了,负利率对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普遍有所下降。

(二)物价高企导致低收入阶层

不久前,人民银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居民对物价指数的满意度降低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民以食为天,本轮价格上涨的核心恰恰是食品价格,它直接影响到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据统计,由于粮食涨价,今年1-5月每户低收入家庭粮食支出每月增加13.2元左右,油、肉、禽、蛋及蔬菜五类必需品涨价,使每户低收入家庭每月支出增加21元左右,共计增加支出34.2元左右,即食品支出额的14.8%是由于涨价因素付出的。今年1-5月,这些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食品消费支出118元,同比增长15.2%,恩格尔系数高达50.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7个百分点。由于恩格尔系数低于50%在国际上被普遍认为是温饱到小康的一个最重要标志,所以,可以说,食品涨价直接导致了这些低收入家庭中的多数,在名义上,由小康再度降入温饱阶段。调查显示,今年1-5月低收入家庭平均每人每月粮食消费6.3公斤,比去年同期减少了0.17公斤,虽然比例不大,但由于粮食的弹性系数极低,所以,确实有一部分人已经到了“缩食”的地步。

(三)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农民消费雪上加霜。

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是今年物价变动最鲜明的特征,今年前6个月农村物价涨幅始终高于城市2-3个百分点,1-6月农村物价上涨4.6%,城市上涨3%,农村高于城市1.6个百分点。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商品占总消费商品较大比重、农村医疗保健和教育费用价格大幅上涨是造成农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的增长,今年在中央一号文件和各项扶持农业发展政策的作用下,农民收入状况明显改善,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345元,同比增

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同比加快8.4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

但是,收入增加了,农民消费并未大幅增长,1-6月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1%,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7%,农村低于城市5.6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增幅差距比近年平均水平拉达2.6个百分点。农民微薄的收入难以

承受物价的高增长,是其消费需求没有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农民家底薄,承受能力差,物价水平大幅上涨,将在相当程度上抑制消费的增长。

从目前物价形势看,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为今年最高水平,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说,7、8月份价格的翘尾因素仍然较高,而最近2个月钢材价格又出现回升势头,工业品出厂价格高位徘徊……种种迹象表明,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

三、政府与民众该如何应对物价上涨

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出现了全国性的猪肉价格上涨情况,许多城市住房价格也继续大幅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攀升早已突破3%的警戒线。面对这种物价的大趋势,如何保证物价不出现过快上涨,特别是保证广大百姓在物价上涨中生活质量不下降,是政府和民众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一)对政府方面而言:

首先,保持工资上涨速度高于物价增长速度是一个有效措施。价格上涨3%的话,工资应该涨5%,工资增长快于物价上涨,百姓利益就不会受损。否则,“如果工资增加了2%,但是物价增长了5%,那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下降了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先生一语中的。而实际上,几年来我国城镇平均工资增长速度并不慢,远远高于物价增长速度。看来,如何保证工资增长到每一个普通百姓的腰包里是关键问题。如果工资增长到了垄断行业、管理层的腰包,那么,这个平均工资增长速度再高,只能使收入差距加大,普通百姓仍然会在物价走高面前,生活出现苦难。今年以来的物价突发性上涨,很多人开始体会到“钱不够花”,抱怨工资增长缓慢,就是一个例证。

只采取提高工资的办法还不够,因为,工资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资上涨必然使产品成本加大,进而推动物价的新一轮上涨。而实践又证明,成本增加一成,商家、厂家可能会借此提高价格三至五成,进而推动物价出现暴涨情况。因此,国家必须加强价格管理和市场管理,打击相互串通、共谋涨价、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保持物价稳定,防止出现过快上涨。

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应对物价上涨的社会保障和救济体系。需要思考两个层面,一是通过补助、补贴等措施确保城镇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不过分下降;二是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在物价上涨中,又没有人给农民涨工资,因此,必须对农民提供一系列政策保护,比如:完善农村医保、低保、困难家庭孩子上学补助等;保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对农产品实行价格保护等措施。

(二)对民众方面而言:

对于普通的中产阶层而言,他们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是很无力的,在收入无法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最理性的选择是投资房地产和股票,用投资领域的收益来保障生活水准不下降,从目前情况来看,股市毫无疑问处于上升通道之中。

但要注意的是,资源的重新配置与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中,会因为泡沫更加扭曲。因为投资领域是资本与信息为王,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又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因此,普通民众可以购买基金,如指数基金,以获得安全的平均收益。

对我国物价上涨有关问题的思考 第6篇

【关键词】 价值规律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1. 物价波动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着作对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客观运动规律—价值规律理论做了非常清晰的描述,这些内容对我们理解物价的形成和波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即等价交换原则。但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商品的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当商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时,物价就会降低,商品的价格就落到价值之下;反之,价格则有所上涨,商品的价格就会高出价值。事实上,商品的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价值,都是不能持久的。在市场上,虽然各种商品的价格涨落不定,但价格的涨落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来进行,这个中心就是商品的价值,由此可知商品的价值才是决定其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内容可以简单理解为: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

除此之外,商品的价格还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预期等等。马克思曾经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前提下,采取计划经济体制来按需分配生产生活用品。可见计划和干预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以想象,如果任由市场来调节经济生活,必然会出现很多严重的问题,因为市场经济最显着的特点就是最大程度地追求利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多个领域都发挥出了巨大作用,这其中就包括对于一些人民生产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干预和控制。试想如果连粮食、水电这类人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商品都完全由市场定价的话,它们的价格一定会与其价值发生严重背离,因为它们都属于不可替代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这种巨大的需求必然促使其价格上涨。因此,有国家政策的规定,有宏观调控的干预,即使出现商品价格虚高的情况,也可能及时被制止。当然,国家关于经济的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宏观调控也不能事无巨细,否则我们的经济体制就会回到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在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商品价格的市场预期也是影响它的一个因素。市场预期是指相关群体对经济变量(如价格、利率、收入、利润等)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比如知名的经济学专家们对价格的估计和预测被媒体公开而传播向社会大众,那么这个结果在现实中就有可能影响未来价格的真正走向。

2. 我国物价上涨的负面影响

自从2007年以来,从民生产品猪肉、大豆等农副产品开始,我国的商品价

格呈现明显上涨的态势,近几年,这个趋势一直持续并且愈演愈烈,物价上涨这一现象也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许多原因推动了物价的上涨,而受物价上涨影响最直接也最严重的却是生活较为贫困的老百姓。我国普遍工资比较低,持续上涨的物价超过了很多平民可以承受的限度,很多人抱怨工资跑不过CPI,虽然偶尔工人的工资也会象征性地涨一点,但这与没有停下过上涨脚步的物价相比,却总是被远远抛在身后。几年前工人们辛辛苦苦付出劳动所赚得的一万元钱在现在或许只能相当于当时的七千,然而当时却是付出了应该获得一万报酬的辛苦。这一部分损失无法得到补偿。即使现在在微薄的工资上再增加更加微薄的一点,这“一点”也被多出来的那部分物价所抵消,甚至不够用来抵消物价上涨的部分,由此看来,这仍然是损失,仍然无从弥补,生活只能越发艰苦。我国人民受到传统习惯影响,通常把钱储蓄起来以备急用,但是,随着居民消费物价持续上涨,银行存款已进入负收益时代,人们存入银行的财产也严重缩水。更严重的是,物价非正常上涨多会引发通货膨胀,如果通胀严重也可能引起社会动荡,产生一系列社会矛盾问题冲突甚至案件。

3. 物价上涨的应对策略

3.1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避免盲目进退市场

市场经济的缺点包括自发性,滞后性和盲目性,因为整个中国的农业市场很庞大,作为某一个参与者的农民不可能知道这一年种什么作物是最合理的,于是时常出现某种作物种植量过大而价格过低或者种植量太小被投机者利用而哄抬物价的现象。这样一来,宏观调控的强大作用就该得以展示,政府应该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看问题,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适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不至于使比例严重失衡,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谷贱伤农和物价飞涨引发社会矛盾的情况。

3.2严厉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行为

2010年农产品涨价的主要罪魁祸首就是投机倒把的中间商,在其他投资前景不利的前提下,他们想到了利用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来满足自己的一己之利。他们低价收购粮农产品,囤积居奇,再到处放言物价飞涨的消息,在人们有所恐慌的时刻放出货品赚取大量不义之财,靠着不正当手段,甚至非法手段谋取利益,成全了自己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却也使亿万百姓陷入了更大的艰辛。对于这样的人,政府应该妥善处理,严厉惩处,因为他们曾经的利欲熏心和不择手段的恶行,要没收其全部财产,让他们尝到自己种下的恶果,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3.3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物价上涨受影响最严重的都是低收入群体,虽然这个群体不会把消费的着眼点放在奢侈品上,但是每一个人都要吃饭,而近期涨价最快的是人们无法离开的粮农食品。中高收入阶层几乎不在乎上涨的这一部分物价,因为他们买一件奢侈品的钱就可以满足一个低收入家庭吃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饭。可见,贫富差距现象已十分严重,所以政府应该制定有力措施,调整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贫富差距的缩小不仅能够降低物价上涨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的发生几率,更能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团结,维持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3-129.

[2] 叶檀.控制物价上涨应对症施治[J].金融博览,2008(5).

[3] 如一.农产品涨价别低估资本力量-农民未必受益[N].经济参考报,2010(5).

上一篇:陈庄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下一篇:写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