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生第一有感

2024-07-10

读学生第一有感(精选6篇)

读学生第一有感 第1篇

和学生结伴成长

——读《学生第一》有感

作者:吴惠锋

一直认为,生命是一段旅程,在旅程的每一个阶段,总会有一些特殊的人陪伴着你,也总会有一些关键的事件影响着你。而教师,将陪着学生走一程,在学生求知欲最旺盛、充满无限发展可能的阶段;而结伴同行的路上,教师的学识、修养、工作态度和专业技能等,必将带给学生一定的影响,或保护或损害,或促进或阻碍……

常忆起自己的学校生活,一些性格鲜明的老师总会跃上我的心头。记得上幼儿园大班时,我趴伏在矮桌上午睡,酷热难耐,辗转难眠,突然感觉一阵阵凉风吹来,原来是长辫子的小朱老师摇着蒲扇挨个儿为我们扇风,我在幸福中渐渐入睡;上二年级时,我为了早一点交完作业出教室玩耍,作业做得马马虎虎,一向慈祥的老夏老师第一次板起了面孔,狠狠地批评了我,使我从此再不敢懈怠;进入中学,从部队转业到学校,操着一口极不标准的普通话的陈老师,在学完《荔枝蜜》一文之后,将一本《杨朔散文选》借给了我,由此我开始盼望每月一次的借阅图书……虽然老师的容颜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模糊,但他们陪伴我一路走来所给予我的温暖、智慧、力量令我感念。

自己当了老师,便像我尊敬的老师那样,在陪伴学生走一程时,努力带给学生有益的影响,爱自己,爱他人,爱阅读,爱美好的事物……前些年,这些都还行得通,高年级学生还比较单纯,低年级学生还很天真,教师凭借自己的信念和力量可以营造一个师生和谐相处、共同成长的世界,自己也颇有些成就感。然而,当我连续教了五六年低年级孩子之后,突然与一群活力四射的高年级学生相遇,我发现,一切不再那么顺利。尽管我不时地跟学生讲述身边的真善美,煞费苦心地为学生添置了图书,组织了一系列读书活动,设计了一些微型课程,然而,效果总是差强人意,我也因此难以真正地接纳和喜爱这批学生。我遇到了瓶颈,苦恼着,并寻求着破解之道。这时,重读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豁然开朗。

之前初读这本书,感叹的是十一中学为学生创设了富有创意、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露才华,丰富体验,提升自我,生动活泼地发展。而今重读这本书,读出了活动背后的真意,李希贵校长写在卷首语的一段话令我反复寻味——“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努力诠释着教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我们试图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给他们找寻成长的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这种教育理念就是‘学生第一’。”

叩问自己之前的教育行为,一切似乎都是源于“我喜欢”“我以为”,我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活动是出于好心,出于对学生负责,却不知我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未真正践行“学生第一”;当我看到学生身上的问题,我并未以朋友的角色介入,而是在无形的讲台上控制着学生,规划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也是没有践行“学生第一”。良好的教育,是基于人性的,是尊重人性的,是帮助孩子形成和建立良好人性的过程。否则,我们就会离良好的教育越来越远,甚至南辕北辙。学生自然需要改变,而改变,必须从我开始。

因此,接下来的一段生命旅程,我应当和学生结伴成长。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要掌握的技能也有很多,例如,去和学生交朋友,去聆听学生,去了解需求,去透过现象看本质,去引导学生设计活动而不是由我来规划活动……

“只有当培养孩子的方法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时,孩子才会茁壮成长。”我将以此鞭策自己。

读学生第一有感 第2篇

——读《学生第一》有感

刚踏入昌乐外国语学校的大门,便收到了来自学校的第一份礼物——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怀着茫然的心情开始了对这本书的阅读,却又使我不能自拔。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让我知晓了很多更为深刻的东西,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知道这本书,关心一下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学生为本”,怎样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被书中李校长的努力深深打动着,他的行为给我们树立了为师的标杆:一位优秀的校长,一位优秀的教师,需要俯下身子,蹲下步子,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等的姿态教育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里想法。书中的66个小故事,闪光的创新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每个小故事都在诠释着李希贵校长的办学思想,每一个小故事都凝聚了北京十一中学全体教师的心血和汗水。

“开学护照”,创意无限。学校通过“开学护照”这样一个载体,把老师、学生、家长教育的三方面力量,都牵引到“新学期伊始”这个事件中来,通过参与一个又一个开学课程,让学生终生难忘。

机会无处不在,想法产生奇迹。“校园机会榜”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机会,更是一种全新的成长体验,是展示和锤炼学生能力的舞台。好的关系才会带来好的教育。十一学校的创新活动掀起了校园内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家校互动的热潮;增加了师生相处、交流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之间传达感情的机会,增加了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机会,把教育融入好的活动之中。如校园泼水节、校园吉尼斯、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民族运动会、五洲城市运动会等等。

充分的信任激发惊人的潜能。李校长强调以学生为本,就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虽未成年,但同样拥有尊严和自己的想法,这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与需求,这时沟通的渠道便非常的重要。李校长很巧妙的寻找到了这样几条沟通渠道——师生共编教材、与学生共进午餐、让

学生参与校务会等。多么直接有效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理念就在这几条沟通的渠道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再者李校长对学生的信任程度让我非常的吃惊,他居然让学生在校园里办出版社、开公司,甚至接待世界各地的来宾,这些在我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在十一中真切的发生着,事实也证明了孩子们自负盈亏的小商店可以办的红红火火,学生大使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说明学生身上的潜能远超于我们所能想到的水平,我们需要及时大胆的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舞台,尊重他们主人的角色,用充分的信任来激发这些惊人的潜能,这些用在我们的教学当中难道你不会成功吗?

学生影院,给学生接触经典的机会;学生大使团,拓展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能力;学生出版社,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开发了学生的经营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模拟国际新组织,使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世界,预测未来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名生讲堂,使学校学生的学习形成了一种文化,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学生自主研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读学生第一有感 第3篇

如水的浪漫与如火的热情, 孤独的卢梭, 浪漫的卢梭, 疯狂的卢梭, 一个独自行走着的卢梭��或许某天, 当那个孤独的灵魂不经意地回首时, 蓦然发现, 原来, 上帝之城遗留在世俗之城的遗民还很多。只是, 那个时代太过于极端, 不能容忍他们的存在。

他的逝去, 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开启。

启蒙思想家?

卢梭生活在启蒙时代, 他的思�在当时大放异彩。卢梭与启蒙时代的领军人物伏尔泰、狄德罗曾�很好的私人关系, 可是, 卢梭也因为自己的思�而被启蒙阵营称为“入侵者�, 并因此与启蒙阵营分裂。那么, 卢梭到底是不是启蒙思�家?

卢梭刚刚去世后, 柏克便认为卢梭是启蒙�动的集中代表, 并首次把大革命的激烈程度和卢梭的思�影响联系�来, 这一论断一直持续到法国大革命结束。直到20世纪30年代, 德国新�德主义大师卡西勒认为, 卢梭属于启蒙阵营, �是, 他以分裂的形式属于启蒙阵营, 他移动了启蒙重心, 攻击了启蒙的�提——理性和进步。正如卡西尔所言, 卢梭与启蒙�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卢梭因启蒙�动而闻�世界, 也因启蒙�动而颠沛流离。

卢梭与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阵营的分歧, 其背景可以追溯到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这一事件标志着欧洲从神人对立走向了神人和解, 近代社会开始了世俗化的进程。面对神人和解后的遗产——中世纪神正论救赎传统, 近代学者坚持两个不同的观点。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一派人坚持人的主体孤立, 坚持人的此岸世界�需神性牵引, 世界�需神性的�引, 且仅仅按照世俗理性来安排便可以更为合理。相反, 以卢梭为代表的另一派人试图以道德代替神性, 将神性世俗化, 在上帝已经弃守的世界�以人的神性来接管此岸世界的秩�, 开始了由“人�神的圣业——把彼岸理�拉到此岸世界, 把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从两维对立压缩为一个平面纬度, 平面铺展为天国在人间的历史实践�。基于两派不同的出发点, 卢梭背弃了启蒙�动, 启蒙�动也抛弃了卢梭;卢梭和启蒙思�家, 从好友转向对立, 开始了漫长的争论之路, 启蒙�动的思�开始分裂。

复古?颠覆!

在叙述卢梭的历史哲学之�, �们�必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历史数轴。在历史数轴上, 伏尔泰是向着正极发展的代表, 他们拒绝讨论�源问题, 他们害怕�源问题会在不知不觉中将人类又一次拖回神坛, 毁掉启蒙�动的最大成果。在启蒙学者的神坛上, 点�的这盏明灯是一盏常识明灯, 没��源的明灯只可以照�历史堆积的一层, 却�法穿越沉淀千年的历史堆给出历史的终极深度。卢梭将负数引入了历史, 他似乎�讨论历史�源的顽病, 对历史的已然状�多采取怀�主义的价值追问, 与伏尔泰理性的微弱之光比较, 他更愿意在黑暗中独自摸�历史的源头、�找历史的零点状�。他宣称:人心中的自然状�, 也就是历史的零点状�。

卢梭将负数也引入了宗教、伦理、社会��他审�着这个世界, �找着历史的�点。在对救赎论改�的同时, 卢梭将原罪的主体由个人换成了社会。具体说来, 人们�史以来的所�对于不公正的批判总会归结到社会的某个侧面, 如财产所�制、分配制, 可是, 从来没�人怀�过这一切存在的合理性。现在, 卢梭将矛头对准了这一切的根源——理性的进步、知识的�长和文明的进步;他将进步称为最大的不幸, 将文明社会的发展史称为人类的疾病史, 他彻底动摇了启蒙�动的根基。卢梭公然与千年的文明决裂, 成为了文明社会的自�放逐者, 也意味着他与启蒙�动的彻底决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这种决裂对卢梭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它直接�成了其后半生颠沛流离的命�;而从另一方面来说, 这种决裂又是伟大的, 它是卢梭思�的核心部分, 影响了“后卢梭时代�的一大批学者。

毋庸置�, 卢梭的这一思�对启蒙思�家的震撼是多么�烈!伏尔泰称卢梭是一个“教唆人倒着走路的复古派�。然而, 卢梭的复古, 意在托古改制, 建立一个被称为“自然状��的逻辑�点。这样的复古, 以先验应然之逻辑将此岸经验之已然抽离干净, 以便在空白的纸上�出新的图�;这样的复古, 颠�整个的已然, ��全部的应然;这样的复古, 只�像卢梭那样的人�敢于提出。卢梭思�的岩浆一旦喷发, 燃烧的又何止一座火山, 他将映红整个人类思�的天空!

理性的时代?

启蒙时代是与感性决裂的时代, 它片面地抛弃了中世纪的人文遗产, 抛弃了一切能与神性扯上关系的思�;启蒙时代是高扬理性的时代, 也是理性片面发展的时代。在卢梭看来, 社会理性化所形成的工具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将自然状�中的感性价值淹没, 理性化的教育会�剧社会的不平等。在启蒙思�者刚刚提出理性主义的时候, 理性主义确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人的价值观施以积极的影响。然而, 随着理性主义的不断高扬, 理性走向了工具理性, 理性的工具属性被认为是最终目标时, 人类便面临着被物化或工具化的危险。如何结束这一状�?用什么理论和工具理性做斗争?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 任何�关于感性状�和价值理性都与宗教扯上了关系, 面对宗教, 工具理性始终可以昂首阔步的�行, 正是卢梭, 又是卢梭, 再一次提供了对抗工具理性的理论。在《道德理�国的��》一书中, 朱学勤�出:“卢梭的理论在维护价值追求的价值上, 与中世纪神正论血脉相通, �在理论层面上, 卢梭完全是以世俗形式出现的。�工具理性在与宗教的对抗中获胜, 却�法回避来自同一世俗世界的观点。在争论的过程中, 人们第一次认识到, 理性与感性并不是对立的, 是可以共存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卢梭拯救了中世纪的遗产, 拯救了感性价值体验, 使�理性和感性同属于二元的世界, 避免了理性的非理性存在。

实践者?

“卢梭的思�是沉静恬�的, 也是嶙峋诡异的, 它充满了脉脉的温情, 然而在表面的潺潺细流下面, 却蕴藏着惊心动魄的聚变能量。�在众多的卢梭继承者�, 罗伯斯庇尔和�德��是两颗最引人注目的明珠。罗伯斯庇尔将卢梭思�引入了政治领域, 点燃了法国大革命最猛烈的一把火;�德将卢梭思�引入了思�领域, 他不仅完成了对传统上帝之城的批判, 还重新塑�了一个道德上帝的�上权威。

卢梭的思�包含了太多的激情主义, 在这激情的驱使下, 罗伯斯庇尔�用了卢梭的思�, 将法国大革命变成了一场充满着激情、冲突、以至暴力的革命, 他完全按照卢梭理�塑�的雅各宾共和国, 成为了朱学勤所说的纵火的事业, 革命二字被这段历史诠释�淋漓尽致。仅从法国大革命来说, �不知道卢梭幸�还是不幸, 这么一个狂热的信徒, 可以将自己的政治思��诸实践。如果卢梭地下�知, 应该会扫去一贯忧郁的表情而大呼:�的时代已经来临。然而, 如果当他�知, 革命伴随着�休止的杀戮和暴力, 甚至那位忠实于自己思�的信徒也倒在了他所推崇的断头台上。那么, 卢梭是否会为自己思�被误解而愤懑不安?是否会被自己的思�在不经意间爆发出的激情所淹没?

一个人的卢梭?

面对这个忧郁敏感、漫步在莱芒湖畔和巴黎郊�的精灵, 面对着这样一个被各种解释包�着的哲人, 面对着这么一个生�不被人接纳, 死后却开�一个时代的伟人, �心中的感情也很复杂。他的激情、他“神性的疯狂�、他的文笔, 他的思�, �一不震撼着�的心灵。从《爱弥儿》到《社会契约论》, 又一次转回到这个�问——��教育�著时, �们该专还是精?这篇文章给出了�的答案。�完《爱弥儿》, �似乎看到了卢梭的影子, 只是很遥远。于是, �希望通过���关卢梭的文章, 解�他完整的思�。不可否认, 《道德理�国的��》给�内心很大的激荡, 让�每每沉浸其中, 为卢梭、罗伯斯庇尔感慨, 为法国大革命感慨, 也为欧洲深厚的文化感慨。从最开始的热血沸腾到后来的理性回归, 从单纯的文字欣赏到学理层面的思考, 从一家之言到“百家争鸣�, 在��的过程中, 随着对卢梭思�理解的慢慢深入, 扭转了�的一些观念。然而��, 《道德理�国的��》对一个初涉卢梭的�者来说一定�着它独特的意义。或许正如人民大学的袁贺所说:“那样的卢梭更可能是朱学勤的卢梭, 而不必是一个时代的卢梭, 更不是卢梭自己——因为卢梭只�一个。�也就像朱学勤自己的辩护:“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一切历史都是思�史�。正如每个人心�都�一个卢梭一样, 每个人心�都�一部自己的历史。

(《道德理�国的��》朱学

(作者单位:北师大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朱蒙)

参考文献

读《学生第二》有感 第4篇

在参加山东省临沂市教科研优秀实验教师培训时,给我们发了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拿到书后,我爱不释手,一口气就把书读完了。今年暑假,我又拿出这本书,再一次熟读,感触颇深。

《学生第二》是一本教育管理随笔,是李希贵老师在二十多年的管理中所提炼的成功经验,是对教育的感悟,也是他管理中的精华。那一个个小小的案例折射的是智慧,那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蕴含的是哲理,而那每一个小小的改革凸显的是胆识。

李希贵老师在《自序》中对用《学生第二》作为书名是这样解释的: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与我们需要运用的手段并不是同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盯着目标而不去思量自己的角色,说不定会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来。

这段话引起了多少人的思考,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啊。不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成了很多学校的口号。学生成了我们的顾客,成了我们的上帝,我们把所有目光都聚焦到学生身上,而忽视了教师的健康,忽视了教师的发展。据专家调查,目前教师的健康状况、生存状态不容乐观,教师队伍是心理健康高危群体。教育是生命培育生命,爱心滋养爱心,温暖传递温暖,尊重撒播尊重,智慧启迪智慧的崇高事业,“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教师心理扭曲怎能让学生心理健康,教师不懂得幸福又怎么能让学生享受幸福。李希贵老师在《学生第二》中就告诉我们: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這是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

李希贵老师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怎样才能提升教职工的生命质量,怎样才能让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

一是以学校文化凝聚人。李希贵在当校长时,重视学校文化的经营,让核心价值观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和维护,并成为学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他追求的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学校文化,让每一个老师都感到自己重要,让每一个老师都成为英雄。为了让老教师感到自己还是重要的,他在高密一中时采用了老教师备课本借阅率制度,设立“孺子牛”奖。为了突出优秀教师的地位,他在高密四中时,建立的教代会优秀提案制度,以及由学校评出的学生最爱戴老师给最优秀的学生发放毕业证书。在用人上,他坚持“不同寻常用人才”,在解决选修课、活动课的师资紧缺问题时,他另辟蹊径,搜集了校外众多的能人、才人,为学校所用;在学校管理中,他让优秀的教师同时担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务,“响鼓还需重槌敲”,促使这些有才华的老师脱颖而出,更快、更好的发展;他在学校的老师中间开展了“在造就学生中成就自我”的系列活动,创造一个让全体教职工发挥其潜能的氛围和环境,让每一个人在学校都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并把这化为一个鲜明而又响亮的口号: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同时,为了让师生共同经营学校文化,他实施学校文化股份制,使师生们成为学校文化的“股东”,并让高密四中的“苦累文化”上市。在学校文化经营过程中,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成为那个最重要人物”的愿望。

二是以学校制度规范人。李希贵老师重视学校制度的建设,但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和智慧,让教师成为制度建设的主人。为此,他开展了“给校训找100条理由”的活动,提升了师生对校训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向心力。实行班主任职务聘任制,把班主任的级别分为五个档次,每年进行一次聘任。并把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建设良好校风、为学生创造充满成长气息的精神家园成为衡量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条件。这样一来,班主任就变得大度、宽容和自信起来,塑造了良好的班风。

李希贵也一直在探索改革,推动改革,在改革中前进,但他追求的是没有“压力”的改革。他认为,改革,不应该是一个人的“作品”,而应该是改革主体共同的事业,应该有“万人划船唱大风”的团队文化,把改革的压力转化为团队每一个人的动力。在教师聘任制改革中,李校长采用了分层聘任、双向选择的方式,把聘任的权力交给中层部门,把矛盾消化掉,使这一项旁人认最艰难的改革最终成功。

三是以师生关系和谐人。李希贵老师认为师生关系是一所学校能够立足的重点,而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校管理的着力点。在管理中始终贯穿“把自己与学生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的思想,让老师明白,如果你创造一个奇迹,那么这个奇迹也同时造就了你自己。鼓励教师张扬教学个性,还学生以自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评价中多一些衡量学生的尺子,取消了以往学生成绩排名次的方法,采用一个用“比值”衡量的方法,既把分数当作了学生的隐私,又避免了学习上的盲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都能发展。在高密四中时每年评选优秀贺卡和学生优秀贺辞的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是对师生关系新的提升,也是对老师们教书育人境界的新的升华。在新课程实施中,他致力于造就一个选择的校园。即让学生自主选择,走班上课;破解“转班”难题;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导师;竞选辅导员,等等。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提升教师素质成为教师的自觉。

中学生读第一粒扣子有感心得 第5篇

我觉得,我们践行中心价值观,首先应该从基础的差不多的一言一行末尾做起。我们看到过如此的旧事报道,少数的国人到国外旅行,或在国外暂住,不讲文明,言听计从,甚至因此被起诉,真是让人脸红。敬重他人,也受人敬重,如此才有面容,才有威信。

我们还看到过如此的旧事报道,在国际,少数人不遵照交通规章,致使交通事故居高不下,格外多人被夺去珍贵的性命,令人可惜也令人气愤。敬重规则,遵照规章,才干有一个安全协和的生活环境。

一言一行,就从尊重末尾,敬重父母,敬重教员,敬重同窗,敬重周围的每一团体。个别同窗,吵闹课堂,一定是不敬重教员同窗的表现;乱丢渣滓,一定是不敬重他人休息的表现;素日里污言秽语,动不动挥拳相向,抽烟喝酒打群架,等等等等,基本上还没有学会敬重的表现。

真心希冀我们的同 学能够自省改正,也真心希冀学校能够增加管理和教育。

我觉得,我们践行中心价值观,还应该“志存高远” ,应该竖立 起爱慕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努力把自己培育成为一个兴国强国的 人才。

中国的停顿和先进,是在有数仁人志士和能人贤才的努力拼搏 之下赢得的。他们是我们的典范,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培育自己的高尚的人一辈子价值观。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看到,正有格外多的青青年在 努力学习,在磨练自己,在时常生长,在时常先进! 中国正朝着一条黑暗美好的途径前行,我们青青年是推进中国的 新颖力气和强盛动力。

读《生命第一》有感 第6篇

读《生命第一》一书后有感——生命宝贵,安全第一!

安全生产,生命第一;为了所有的工友、为自己、为家人、为企业、为社会!据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人为事故因素中,安全意识淡薄的比例占百分之九十多,而因安全技术水平的事故比例不到百分之十;但是企业界的安全培训把百分之九十的财力和精力投放在了比例不到百分之十的安全技术水平培训上,安全意识的培训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十。

鉴于此,为员工,为企业,为社会都必须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十分之必要。如何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必须遵守安全实践中的三大法则:

法则一: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

什么叫安全知识:就是人们面对风险时,知道该怎么做,包括安全规程、安全制度、安全常识等。

法则二:安全意识强于安全知识。

我们工作中的“三违”,绝大多数人不是不知道违章,而是有意无意地违章,这就属于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

法则三:安全意愿优于安全意识。

所谓安全意愿:是指员工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实现安全绩效的意志和原望,也就是说员工在工作中要主动地去追求安全,而不是要别人来要求你。

学会安全,活着就好

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活着就好。只要能活着,即使是喝凉开水,吃一顿简单的面条也是幸福的,因为你活着,活着就好。

失去健康时,可以去医院。失去金钱时,可以重新挣回来。但失去生命,你却永

也无法弥回来的,所以,平安是福,活着就好。

企业安全好、我的收入高

企业和员工既是效益共同体,又是安全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大河无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企业安全了,效益就会好,员工的收入就会高。企业的安全,决定了每个员工的收入。

上一篇:四年级美术《自行车局部写生》教学反思下一篇:劝人失恋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