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学习的教师

2024-05-19

善于学习的教师(精选8篇)

善于学习的教师 第1篇

二、做善于学习的教师

一个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个版块组成:开阔的人文视野、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一定厚度的教育理论修养。这个知识结构没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是很难构建起来的,我们现在倡导终身学习,这不单单是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尤其是我们教师,离开与时俱进的学习,我们的职业生命就会失去活力,变得枯竭。对一个教师来说,工作就是不断的学习,读书就是很好的备课。那我们怎样做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呢?

1、必须有学习的意识。一提到学习,我们的好多老师都抱怨,哎,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呀,工作这么忙,一天到晚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学校还盯着教学质量……这些都是事实,但我们真的就一点时间都没有吗?我觉得不是,白天我们也许没时间,但业余的时间我们是有的,关键看你想不想读,这需要你有一定的毅力,有一定的控制力,好多时候需要强迫自己去读书,读书最大的好处不在于提高自己,更主要的是为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做榜样,引导孩子养成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举例:每晚都坚持十分钟以上的读书)。读书可能有100个十分崇高的理由,但在更多的情形下,读书的理由可能是十分卑微的,甚至是十分功利的,其实,读书是不需要理由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放下一切借口,从现在开始,拿起书本,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只要有开始,就会有收获。

对于我们来说,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每天睡觉前,和孩子一起读读书,讲讲故事,相互谈论各自的一些读书观点,不仅不是麻烦事,而且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我喜欢这样的时刻,我的女儿也喜欢这样的方式,如今,读书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惯,每天不读书便不睡觉。

2、必须有计划的读书。(读专业书、读成本的书、读名家的书、读专业以外的书,才能形成开阔的人文视野)读书对任何一个人都非常重要,我特别崇尚高力夫老师的观点:读书的女人最美丽。作为女人都追求美丽,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女孩子具有天然的美,如果你赞美她你看上去很美,我想她会心花怒放,三十多岁也行,而对于我们这些四十多岁的女人,再说你有多么多么的漂亮,我想我们也不会有多动心,因为我们的外表的确不占优势,但我们一样很精彩,那就是我们的气质,我们的成熟,我们由内而外透露出来的气质美,让人觉得我们很丰富,很有内涵,不空洞,我敢说,这是年轻的女孩子所不具备的。这种丰厚的气质美,不通过读书学习是永远不能获得的。所以说读书就是最好的美容,打理好我们的生活也是最好的美容,用美容的钱买书、买蔬菜水果,我们一样会很美,只是个人观点,该美容的还得美,人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美,但读书是使每个阶段的人都变得美丽的通用法宝。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师理念的变化。教师理念的变化要依赖于培训和阅读,非书不能充盈教师的思想,尤其是专业素养的阅读,一名教师没有相当数量的专业素养的阅读,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读书,是对教师得起码要求,如果连我们教师也不读书了,那么我们还指望谁会读书呢?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我们是不能离开阅读的,不读书的教师就不能丰富自己的心灵,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读书应成为我们重要的生活状态。我们的教育一直倡导“人”的工作,这种“人”的工作显然不是靠各种技术所能解决的。“人”的教育本质上还是要靠“人”,也就是优秀的老师来实现,而不读书的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作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我们必须要让自己走进阅读。你可以读那些专业杂志,但更应读一些教育名著。在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少中外教育理论家、思想家留下了许多教育名著,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文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以及瑞士皮亚杰、美国布鲁纳等教育家、心理学家的著作。他们的著作虽然代表着当时年代的教育教学思想,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但其主要思想观点对我们今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仍然有着学习借鉴价值。因为这些教育名著积淀着深邃的思想精华,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能使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领悟到教育法则和规律。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多方面的,但教育理论是教师专业素养中带根本性和实质性的成分,因为他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成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材的解说着,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应对多种考试的组织者。对大

多数教师来说,从根本上改变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方式是一件十分复杂而痛苦的事。为了应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认真阅读教育名著。阅读教育名著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最终目的是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我读理论书籍是从当教导主任开始的,当我再次走进课堂的时候,我感觉我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真正做到真心实意的去尊重学生,能正确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特别明显的就是从不跟学生发火,因为在我的意识里,我和学生是平等的,他们是来学习的,不会是正常的,他们需要我的引导、点拨,犯错误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就是在不断的犯错误中成长的。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的课堂变得轻松了,学生们学的更加愉悦了,上课也就成了很有乐趣的事情了。因为有这样的深刻体会,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多一些理论书籍,哪怕是一些管理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这样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你会发现自己会有很大的提升。

我们不仅要读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还要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这是我们形成开阔的人文视野及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大师和思想家们的书籍,做精神世界的富有者,我们的底蕴丰厚了,在学生面前的底气就足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感染学生,丰富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带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海洋,汲取营养,健康茁壮的成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在他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中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看不起你!”确实如此,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没有教育信念,没有教育思考、教育信念,也就没有教育活力、教育创新。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3、必须把读书与教学有机结合。目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学生的阅读正受到电视、网络等多元媒体的冲击,再加上口袋书、卡通书等灰色图书在学生中的流行,经典文学阅读呈现出萎缩态势,有一项调查显示,读者数在前20位的书目中,几乎都是电视上播放过的热门动画片或卡通片或电视剧,如《数码宝贝》、《蜡笔小新》等,而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则很少有学生阅读,有的学生即使读了,也是老师或家长要求的。当前,儿童文学创作日益繁荣,精品力作异彩纷呈,我们的学生为何远离文学呢?这其中有社会的原因,有家庭、家长的责任,但教师文学素养偏低、对学生缺少引导,尤其是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中国教育报》“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情况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爱读书、在读书,但相当多的教师都在读教学参考一类的书籍,对于提高人文素养的文学名著很少有人阅读,由于缺少经典阅读,相当数量的老师,对该向学生推荐什么书感到一片茫然。”我觉得这是一种现实,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读书,还要把读书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改善我们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才能使孩子们真正具有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说:“儿童是需要文学的,如果说拥抱是身体的维生素,儿童文学则是孩子精神的维生素。”读书会使孩子们的心灵获得智慧雨露的滋润,应该说,读书是一种更为主动、更为有效、更具思考性的学习方式,喜欢读书的孩子,往往具有更扎实的知识功底、更好的文学修养和更强的思维能力,学习成绩也会更好。因此,我们不仅要自己读书,还要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读书,让读书成为孩子们的习惯。

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如果我们总是即时备课,所有的备课都是零起步,那么要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臻于完美,你就只能疲于奔命,晚上不睡也来不及。

苏霍姆林斯基是用一生来备课,“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这种“准备式”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授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持之以恒地“海量”阅读与所教授学科的相关学术著作,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当我们经过几年的知识蓄积,自己所储备的学科知识与要教给学生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20∶1,30∶1,50∶1的时候,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学校教科书的背景知识越深厚,犹如强大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有了源源不断补给的“大海”,要滋润一小方田地不是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吗?正所谓“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

部分推荐书目

教育名著及关于教育的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爱情教育》,《怎样培养正直的人》; 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尔》;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朗格朗德《终身教育引论》;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论》;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论语》,《陶行知语录》,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许卫国的《静静的思考》; 郑杰的《改造学校待何时》; 》李希贵的《学生第二》,《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镇西的《做最好的教师》,《爱心与教育》,《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肖川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陈晓华的《怀揣着希望上路》;刘国营的《情到深处》;王东华的《发现母亲》;吴非的《不跪着教书》;傅佩荣的《自我的觉醒》;闫学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思》;高万祥的《我的教育苦旅》;孙云晓的《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文学名著及人生哲理、立志书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著;《母亲》、《童年》、《在人间》---高尔基著;《简爱》、《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史记》、《资治通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华成语故事,中国民间故事,唐诗.宋词.元曲,鲁迅、茅盾文集,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人性的弱点》---卡耐基;《做你想做的人》---詹姆斯.艾伦;《病榻杂记》---季羡林;《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被南京大学教授们推荐的“十大好书”是:

《论语》、《史记》、《庄子》、《唐诗三百首》、《红楼梦》、《古文观止》、《居里夫人传》、《时间简史》、《鲁迅选集》、《万历十五年》

什么是经典读物?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50个国家的数万名读者进行抽样调查后,制定出了适合于不同层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读者都能够共同接受的6条衡量标准:

1、阅读者最多,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2、通俗易懂,面向大众;

3、不会落后于时代,不因政治风云的改变而失去价值;

4、隽永耐读;

5、有影响力,有启发教益;

6、探讨人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意义的进展。

善于学习的教师 第2篇

1.唤醒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满足意识。

教师要不断地进步,除了要坚持不断地研究外,还应该具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那就是要不断地唤醒自己对教学行为的不满足意识,因为一旦对自己很满意了,那么你的前进步伐就会停滞不动了。

要唤醒对自己对教学行为不满足的意识,就应该具有能够发现问题的眼光。往往我们对别人的教学中的缺点可以评头品足,可以在讲评的时候条条是道地条分缕析,可是却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此每上完一节课的时候,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发现问题,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当然,发现问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怎样去解决问题。只有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才会使自己越来越接近自己所制定的目标,从而实现由讲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跨越。

2.学会合作,在同伴互助中提高自己。

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一名教师要想有快速发展,还必须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要不断地从同伴互助中汲取营养,要不断地从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否则一个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的教师,他不会走得太远。

合作,首先要体现在备课过程中的集思广益。备课是为教学设计蓝图的阶段,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因此在备课时,对于怎样才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好课,就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不仅要认真钻研,还要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自己的思维开辟一条可以辐射多种信息来源的通道。实践证明在备课过程中多与他人沟通,是一条极为有效的合作途径,对于保证教学效果是极为有利的。

合作,其次要体现在讲课后与其他教师的及时交流上。一般地说,我们自己上课时,对于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往往是意识不到,而如果有其他教师在听课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及时地发现,这样如果我们怀着一颗诚挚的心虚心地接受别人的评价或批评,那么你就会从中获取到许多真知灼见,这种建立在相互交流基础上的合作,对于发现和纠正教学行为中的不足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合作应该是互相的,只要你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那么你在指点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同样会有享受到合作的幸福与快乐。

3.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

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在推陈出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坚持终生学习的思想,就不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不断地学习就成为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勤于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就要不断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内驱力,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勤于学习,学会学习,把学习看成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就要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空间,使自己的教学生涯变为学习的过程,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促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收获,还会有无穷的乐趣。4.勤于积累,善于反思。

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 第3篇

巴尔扎克曾指出:一个能思想的人, 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育是充满生机、充满创造性活动的事业, 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个性千差万别, 教学环境千变万化, 教师要在这复杂多变的海洋里游泳, 就得充分发挥创造性。正是这种工作性质, 决定了教师必须善于思考, 每时每刻开动脑筋,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 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是学术性的事业, 教师的工作是充满创造性的, 而不是把知识简单地像搬运工一样从书本中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所以, 教师要勤于学习, 善于思考, 在工作中研究, 在研究中工作, 带着研究意识进行教学实践.并且增强实践的目的性,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 把零散的东西系统化, 把静止的东西动态化, 把无形的东西实在化, 不断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创新和超越, 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指导教学实践, 使教学进入一个新境界。

诚如考尔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 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 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 也许只是一个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 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一个教师, 既会教书, 又善于思考, 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成论文推广出去, 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才是优秀的教师。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 教师不能再满足于“教书匠”角色, 应努力成为具有不断反思能力的研究型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叶澜教授认为:“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对待工作的人, 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善于思考, 通过研究不断发掘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潜在价值, 教学才不会是纯粹的教书经历, 而会成为教师生命意义的体现。

其实, 教学, 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再精当的设计, 再高明的教师, 再流畅的过程, 当下课铃响起的一刹那, 跨出教室的一瞬间, 很奇怪地, 遗憾、懊恼、后悔也随之产生。因此,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 执教者应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 教学环节是否合理, 讲授内容是否清晰, 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 重点、难点是否突出;学生质疑问难的水平如何, 课堂情绪怎样、教与学还有什么困惑, 等等。把这些逐一反思梳理, 然后有重点地记录下来, 为以后改进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善于学习的教师 第4篇

善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提升专业水平

有效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的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的一种总结,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是教师发展的基础,是每一位优秀教师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作为一个教师在授完一节课后,必定会有很多感悟,如组织教学、教学机智、教学过程的起承转合、多媒体教学技能的运用、与学生互动交往的失败与成功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对比想法。要反思哪些在教学过程中是成功的,值得今后教学继续落实;哪些是应改进,有待提高的。例如教学过程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煤”“声媒”“光媒”一个不少,学生讨论问题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是否流于形式,小组讨论是否有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都应在课后及时地做好反思、总结,写好课后札记。

善于学习,在认识借鉴中提升专业水平

要善于向同行学习,通过借鉴他人来完善提高自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需要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成果。作为教师,要想提高,一定要抛弃“文人相轻”的陋习,更不能固步自封。只有多欣赏和借鉴别人的创造,善于吸收、转化、创新,才能不断促进自己发展。所以我们不但要在校内向同科组的老师学习,更要走出去,向名师名家学习。如果学校的条件有限,可以学习的对象不多,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如网络等,认真观摩、借鉴名师名家先进的教学理念、前瞻的教学成果、创新的教学设计等,为己所用。

要善于向学生学习,在师生交往中发展提高自己。现代教育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随着学科知识的不断分化,每一位教师的相对知识范围会越来越小,而学生接触的信息却越来越多,视野、观点也越来越广。在某些方面,教师不如学生的情况越来越多,如果我们放不下身段,不肯承认自己的无知,只能让自己更加无知。只有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在师生交往中与学生同时学习提高,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

善于研究,在研究探讨中提升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能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总结,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掌握课堂教学的本质,并将研究的成果用于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倡导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师就更应该树立这种研究意识,有研究的方向和课题,有为达到研究成果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意志。否则,作为教师都不做课题研究,何谈指导学生去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要指导学生进行“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师本人,就应对毛泽东诗词的内容主题、表现技巧、语言特点等各方面了如指掌。只有先进行研究探讨,才能真正意义上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进行课题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要善于同“课后反思”的内容联系起来,抓住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或教学矛盾最突出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课题研究可以是课堂教学层面的,可以是文本教材层面的,也可以是学生学习层面的,更可以是当前教育中的热点难点话题。教师要规划好每个学期自己应研究什么,达到什么效果,要做到有计划,有实施。如果做到了这些,相信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水平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善于学习的教师 第5篇

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的讲话,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感教师责任之光荣,使命之伟大。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习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一个没有丰厚而广博的学识的教师是不可能胜任教书育人工作的,更不可能有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一名学习型教师,终身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既是学习型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生命质量,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应该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深厚的知识。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为适应人类的知识快速增长和加速更新,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的能力作为主要任务,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关心应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当今做好一名教师的基础。教师的知识素养要让学生折服,教师的学识水平要远远高于教学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达到比自己所教的知识丰富50倍,才能算个好教师。”特别是我们小学老师,孩子年龄越小,他们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把教师当成是百科全书。所以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一个知识渊博型的教师。

一、高超的技能,精湛的师业是树立威信的基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人文内涵、直接关系着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地位。如果一位教师有着渊博的知识、灵巧的教学方法,那么,这位教师一定是一位受欢迎的教师。他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对他所教授的知识就会很感兴趣和易接收。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也是一项事业。要有精湛的师业必须勤于学习,苦练教学基本功,深钻教育、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在成功的尝试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才有成功的愉悦,教师的教育目的才易达到。

二、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要做好一名老师,首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信息量。过去有句很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长流水。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只有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见闻,精通教学业务,才能将最准确,最实用的知识

传授给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赖。所以教师每天都要抽出一、二个小时来博览群书,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取营养,提升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偶像。

三,创新和探索的精神是不断进步的动力。

如果一味地按照原来的教法不变是行不通的,必须将扎实的知识基础,再加以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我们过去或现在的做法出了哪些问题,有哪些弊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然后想一想该怎样改,如何实施,等该制定哪些措施等。其实这就是艰苦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求创新。

善于学习的教师 第6篇

[学习心得体会:成功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心得体会:成功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成功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关于课堂提问。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教师要能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课堂提问便是一种引领,课堂中提问的意义是要激发求知欲,提问点应该恰当到位,应该是铺垫学生获取知识的台阶,好的提问就像节奏明快的韵律操,流畅优美。想想自己的课堂上真正有效的问题有多少呢?想来觉得如芒在背!关于学生注意力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拴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完全在于教师的引领与调控,教师要抓牢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才能确保高效课堂

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第7篇

杨惠君

江苏省综合考试越来越临近,学校教务处组织安排了一次模拟摸底考试,结果个别文科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理科综合的成绩很差,班主任对此很着急,心情很沉重。放晚学前,他来到班上,准备找那部分同学好好谈谈,督促他们抓紧最后一个星期认真复习,争取通过会考。走进教室,他见学生们正认真自修,仔细一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背英语单词,心里不由得十分生气:都什么时候了,还一个劲地死背单词,还不赶快复习综合学科。他十分冲动地命令学生把英语书丢到一边去。这学期开学以来,他对英语老师经常默写单词,占用学生很多课外时间早就很不满意了,现在甚至认为这次模拟考试成绩不好就是英语学科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导致的。

班主任这一缺乏理智的举动引起了英语老师的不满,第二天他没有到这个班级去上课,罢课了。

这是最近发生的一个教学事件,它值得许多人反思,学生、班主任、英语老师、综合学科的老师以及学校行政管理人员都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反思。在这里我认为班主任至少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反思:

1、善于多角度归因

归因是指对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解释或推断。文科班学生理科综合成绩比较差,班主任主要应从学生、综合学科老师、综合学科教材、省里对综合考试的政策规定等方面去归因。众所周知,当初选科时,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对理科不感兴趣,理科成绩较差,于是就选择文科。文理分科以后,尽管理科综合的课程照样开设,但上课时就不那么投入了,课后也不及时复习巩固了,再加上前两年省里对综合考试的要求比较低,学生对此就更放松了。

如何归因,影响到后继行为。假如班主任能够正确归因的话,他就不会冲动地把矛头指向英语老师,就可以避免那些消极的后果,就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有效应对综合考试。

2、培养情境敏感

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第8篇

一、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有效

有效的行为才能创造价值, 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有效, 反思自己的备课是否充分,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反思自己的授课方式是否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 自己的课堂是否生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为学生接受, 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反思今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所以对于学生的反思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常态。

二、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学习者

做一辈子教师, 就要做一辈子“学生, 教师的职业注定了要“活到老, 学到老”。要做一个有为的教师, 首先就要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所以作为一个教师, 就需要向书本学习, 向同事学习、向网络学习。教师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如计划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有关的教育专著, 每周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 每隔一段时间与外校的同行进行一次交流等等, 通过阅读、反思、聆听、实践的方式, 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 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始终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 永葆教育的激情, 避免职业倦怠。

三、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研究者

教育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门科学。教师不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奴隶, 要做教育的研究者, 探寻教育的基本规律, 探寻教育的科学内涵, 教师始终要有一种做教育家的心态。现在的课程改革系统而复杂, 内容博大精深, 要领会实质、把握精髓, 绝非易事。因此, 教师始终要研究如何开展课堂教学, 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营造班级文化, 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如何构建学科特色, 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等。做课题、写论文固然是研究教育, 如果教师觉得很难, 一次活动的小结, 一次微课题的反思, 教育学生的案例的整理, 这些都是研究, 只要我们教师坚持反思与研究, 慢慢的就会善于反思与研究, 最后定能找到教育的密码。

四、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服务者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圣地, 学生正处于一个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身体的时刻。作为一个教师, 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 还要充当好教育服务者的角色,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 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 为学生做一些服务工作。在服务学生的同时, 也要注意服务自己的同事, 与同事的和谐发展才能促进自己职业化素养和专业化素质的提高。教师不仅仅要服务学生、服务同行, 也要服务家长, 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与生活状态, 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与家长的零距离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不仅要适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状态, 还要对家长普及必要的教育方法, 使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

五、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创造者

创造是教育的灵魂, 创造是生命存在的本质方式。教育在今天, 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和技能上, 而应该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 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 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的积极人生, 这是教育的使命。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因此, 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应试技能与方法的传授上, 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能满足学生的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需求,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要不断创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等等。唯有如此, 才能做教育的弄潮儿。

六、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学生的知心人

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 唯有与学生的心灵和谐共振, 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学生做错了事, 我们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们, 教师首先要理解学生, 与学生达成共鸣之后, 再去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师的教导, 这种方法往往比严厉的训斥更有效。教师要做他的知心朋友, 就要从尊重、爱护他们出发, 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是爱自己的, 从而引导他们自己主动改正缺点。因此, 作为一个教师, 我们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学生一个善意的微笑, 在课堂上是否有一个关爱的眼神, 是否有一句信任与鼓励的话语。做学生的知心人, 就是要给学生阳光, 让他们灿烂。给学生力量, 让他们奋进。

上一篇:化工检测员自荐信下一篇:方剂学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