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体育课的教学计划

2024-06-25

小学的体育课的教学计划(精选14篇)

小学的体育课的教学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维: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倡议务实、立异的精力,结实建立“健康榜首”的指导思维,不断深化体育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主体位置的落实,注重体育运动技术教育认识的进步,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注重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持续推进体育课程开发与教研作业的深入展开,进一步标准体育常规教育管理,加强对体育教育点评和学生归纳本质点评的研讨。实在把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的理念落实到实处。

二、方针战略:

1、注重教研方法的改变,注重教研的互动性与实效性,研讨进步教研实效的方法与战略。

2、建立正确的运动技术教育观,体育教师要有认识加强本身相关运动技术水平的进步,要注重本身学科素养的不断进步,以习惯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3、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留意体育教育点评的研讨,因地制宜构建有本校特点的体育教育点评计划。要杰出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4、注重个人教育反思,注重教育经历的积累与总结,自动探究研讨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战略,以问题认识的培育,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育能力,构成自己共同的教育风格,尽力向科研型教师改变。

三、方针任务:

1、扎实推进体育课改作业,促进驾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新课标的内涵,建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技术教育观,做到有的放矢的展开课改作业。

2、抓好体育教育常规管理,标准课堂教育,标准备课(做到课前复备,课后有反思)要求教师注重体育教育艺术,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上好本学期学校组织的教育研讨课,力求获得优异成绩。

四、主要作业:

1、仔细解读《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学生的测试作业,并做好数据的汇总、上传作业。

2、仔细做好学校“二操(早操、眼保健操)一舞(学校集体舞)二课(体育课、活动课)”作业。

3、组成好学校田径队并施行练习。

4、组成好学校篮球队并施行练习。

5、仔细做好“冬天三项”组织练习作业。

小学的体育课的教学计划 第2篇

质量评价

胡集中心小学 2012年3月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评价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评价,可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等四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态度

教学态度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既要重视增强学生的体质,又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

教学态度包括:执行教学文件、课前准备、教案质量、为人师表。

二、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包括演示能力和组织能力。其中,教师必须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教师在教学中按照社会的、国家的要求掌握教学方向,控制教学进程。发挥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效果

衡量体育教学效果必须要用具体事实和数学加以说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三条基本任务完成的实际效果。在思想教育方面,要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情况和效果。在增强体质方面,要看运动负荷和密度达到的程度如何,在知识、技能教学方面,要看学生学习掌握基本教材和巩固提高的程度如何。教师必须对教学的内容、步骤、运动负荷等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安排,要严格要求。

四、教学改革

要改革体育课教学中过分注重运动技术传授的倾向,这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设计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法上要形式多样,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教材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上得生动活泼。

评价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可以采用一下几种方法:

1、同行评价

如果体育教师有机会互相评价教学质量,无疑对互换教学信息、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过程。

2、学生评价

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他们可以根据教师的上课情况和自己的亲身体会,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的方式,也是索取教学对象反馈信息的良好方法。

3、领导评价

领导不但要抓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且应当全面了解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帮助领导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能达到统一教学思想、总结经验之目的。

4、自我评价

教师的职业方式是“ 个体劳动”,自己评价一下自己上课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可以使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

根据《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用打分的方式进行,这四个角度评价得分的均数,就是该教师体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最后得分。

胡集中心小学

小学体育课的游戏教学 第3篇

一、小学体育课游戏教学的目的任务

1.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游戏, 培养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并通过游戏了解自我能力。

2. 学习体育知识, 提高身体活动能力, 增进健康, 开发智力和创造力。

3. 培养自立、自信、自律、自强的个性、乐观向上和进取心。

4. 发挥集体主义精神, 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二、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

1.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每个游戏差不多都是集体活动, 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时各扮演着各自角色, 在分工合作中各尽其责, 在活动中都体现出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 不怕苦不怕累, 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每次活动中, 学生都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如游戏“负重接力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顽强、拼搏精神。

2. 寓趣味性于游戏活动中。

“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 (程颐语) , 对那些严肃有余, 活泼不足的体育课, 其效果可想而知。在游戏中, 有趣味性内容学生就会从乐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 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 更有成效。如在训练快速应变教学时, 用游戏“贴膏药”;在准备活动中变跑几圈为游戏“跟着跑”或“带头跑”所得效果更好, 同一内容变换条件方式, 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体, 陶冶情操, 发展智力, 培养美感。

3. 寓竞争性于游戏活动中。

在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过程中, 有一种强烈的进取心, 在活动中都是以争夺最后的胜负而告终的, 这种胜负的较量实质上是体力和智力的竞争, 因而在游戏教学中, 每个学生往往都最大限度地把身心投入竞争和自我表现中去, 以确保竞争的连续和发展, 最终取得胜利。我国学者曾在这方面做过研究认为: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经常处于一种游戏或竞争状态之中, 对形成人的竞争意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可见通过竞争性游戏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游戏“迎面接力”“篮球传接球比赛”等。

三、小学体育课的游戏教学的实践

爱好玩耍, 爱好游戏是人固有的天性, 小学阶段, 体育活动的基本方式也就是:走、跑、跳、跃、投、攀登、抓越等, 学生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作为中学体育教师, 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都是以育人为目标, 进行快乐教学, 特别在游戏教学中,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接受学习、训练,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教学大纲要求, 在选用教学游戏中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教师应在游戏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教师应面带笑容上课, 一方面能体现对学生的情和爱, 尊重和理解学生,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调节学生的精神和生理负荷, 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 掌握技术, 取得育人的最佳效果, 更能给课堂注入催化剂, 既给学生勇气、自信和力量, 又能消除学生上游戏教学的心理紧张和胆怯现象。

2. 游戏教学后要及时给予小结评议。

除引导学生正确练习, 掌握适宜的运动量, 游戏结束时, 还应给予准确的评议:评出胜负, 表扬先进, 指出不足及改正意见措施, 这些工作也可由学生整体评议, 但不管如何, 应做到准确, 公正客观、全面, 这些工作做得好坏, 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活动情绪和游戏教学的效果。

总之, 作为体育教师应从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 以育人为目标, 有所创新, 促进游戏教学的提高并把创编游戏和利用游戏教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游戏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 深受学生们欢迎, 作为教师只有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条件, 游戏的目的任务及特点、环境变化和设备, 场地器材等主、客观因素的前提下进行游戏教学, 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摘要:本文就游戏教学的目的任务、特点、组织和教法进行探讨, 以期有所创新, 为学校体育发展注入新的内容, 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体育课双语教学的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 体育双语教学 优越性

1 前言

将英语教学引入小学体育课上来,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放在首位。要让他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也就是说,要愉快教学,即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趣味多样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的体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学生、武陵源一中学生、张家界民族中学学生。

2.2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报告法、文献资料法 、调查访问法展开深入研究。

3小学体育课双语教学开展现状

3.1中外小学双语教学实施的概况

3.1.1外国小学双语教学实施的事例

双语教学不仅在加拿大、美国、新西兰、卢森堡等双语国家或多语国家实施,获得了成功,而且在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匈亚利、保加利亚等单语国家实施,也获得了成功。这些情况很可能代表着当今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

3.1.2中国小学双语教学实施的现状及需求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絕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3.2在小学体育课进行双语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随着与世界接轨,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使小学、中学、大学外语教学逐渐形成“一条龙”,改变“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普遍存在的现状,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双语教学成为当前小学英语教改实验中凸现的一个新亮点。

3.2.1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在小学时期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符合Ienneberg所提出的“关键期”的年龄。同成年人相比,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占据着一些关键性的优势。Steinberg认为,在自然习得环境中,儿童主要具备以下优势:从心理因素看,儿童记忆力比成人强,更善于学习句法;儿童在语音语调和口语能力的发展方面比成人更具优势,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发音器官适应新的语言能力逐渐下降。此外,儿童得到的语言输人往往比较简单,既容易理解,又有利于语言习得。

3.2.2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了体育的趣味性

双语教学中的目标语,以简单常用的单词、对话为主。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理解成为自由活动课的误区。打破体育课上只是做操、玩游戏的单一模式。需要老师课前准备的更多,更具趣味性。经过调查问卷表明有67%的小学生认为更喜欢含有双语成分的体育游戏。

3.3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小学体育教育方法手段的总结

3.3.1运用简单、易懂的英语词汇

由于学生年龄的不同,他们在智力发育、知识经验、英语水平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运用英语时多以单词或短语为主。这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理解教师的意图,从而快速的去执行。如在介绍球类运动时,在课的导入中会介绍三种球。教师会提问"What's this?", 有词汇量丰富的学生会说" basket ball(篮球)、foot ball(足球)、volley ball(排球)"然后教师把篮球、足球、排球英语单词教给全班同学。

3.3.2注意与体态语言恰当配合

因为小学生的英语基础有限,所以在引入英语教学时多配合身体动作。使学生在提高注意力的同时,提高理解能力,在身心愉快的氛围中接触新的语言信息,并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在用动作表达语言的过程中,手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具有形象、指示、表情、达意等多种功能,是体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左手掌心向下,平举在胸前,右手食指向上指在左手掌心,表示“Stop!(停)”。右臂在界线上方竖摆后,再向右侧平伸表示“0ut(出界)”。

4 结论与建议

4.1在小学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具有年龄上心理上及学科知识结构上的巨大优势,在小学体育课开展双语教学有很强的可行性。

4. 2在小学体育课上开展双语教学,对英语及体育课本身有双重的提高作用。

4. 3在体育双语教学的具体操作中要注意运用简单易懂词汇及体态语言的配合,还有对学生成就感的培养等一些具体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及掌握。

4.4小学体育双语教育的到足够的重视和去除不必要的担忧,在小学体育中大胆的尝试双语教学,去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提高英语的运用和口语能力;体育双语师资在培养上加大力度,提高老师的双语能力。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去提高体育双语课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Hartmann R.R.K.语言与语言学词典[M].上海群书出版社,2007.

[2]刘青山.论英语教学语言[J].中国教育学刊,2003,6.

小学生的体育课教学反思 第5篇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足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就准备打架了,我马上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

小学的体育课的教学计划 第6篇

广东省广州市大石中心小学 彭灼华

【摘 要】文章对小学体育教学和游戏教学法进行概述,说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必要性,接着从教学实践角度论述了游戏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情况,最后对游戏教学法的实际教学作用进行总结。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应用实践

体育教学是我国各个学段的学校教育中都十分重视的课程,体育教学一方面能够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和体能发展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体育运动中所包含的文化精神,能够为学生德育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整体提高提供基础。小学是学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实施体育教学,不仅是学生身心成长的主要动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体育意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体育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小学体育与游戏教学法概述

1.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小学体育教学经过多次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十分显着的发展。无论是学校的体育设施,还是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体育教学是完美的。小学体育教学目前存在两大难题,其一,忽视了体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主动促进作用,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比较低;其二,体育教学在学生品德发展方面的教育作用显示不足,这说明体育教学的实际教学目的并没有完全达成。

2.什么是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基于幼儿发展中以“游戏”作为主要学习方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起初这种教学理念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学校教育的刻板性而应用在教学实际过程当中的。但是,教学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法能够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主动性,因而成为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

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可行性。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师通过设计游戏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两个方面。游戏教学法与小学体育教学表面上来看是具有重复性的,即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主要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小学体育教学的器材越来越丰富,教学场地也越来越广阔,能够为游戏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是可行的,游戏教学法能够为小学体育教学带来多少改善,也是值得期待的。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实践

1.应用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不足,学生喜欢玩耍,但通常没有固定规则,有些游戏的内容并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例如,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对户外锻炼的兴趣就越来越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手机游戏进行“改编”,使学生经常在手机上玩的游戏变成了体育课上的游戏,这样一来,既能调动学生运动的兴趣,又能够使学生充分进行体育活动。笔者将手机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改编成为体育游戏,给学生发颜色不同的帽子,代表“僵尸”的不同等级,规定“战僵尸”的学生跳一下并比出“手枪”的手势,就能打掉白色帽子的僵尸,而橙色帽子的僵尸需要跳两下并比出“手枪”手势才能打掉,戴红色帽子的僵尸则需要在深蹲跳两下的同时比出“手枪”手势才能打掉;僵尸可以用跳起来双臂交叉的姿势“挡”。随机抽5个学生站成一排扮演“僵尸战士”,其余学生扮演“僵尸”,僵尸战士可以随意换位,僵尸用缓慢的步伐朝“战士”前进,一旦被打掉就不能再参与游戏,需要等下一轮游戏开始再参加。这个游戏一经应用就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兴趣,他们不仅在体育课上主动要求玩“打僵尸”的游戏,甚至还在课下进行自主游戏,而实际上,这个改编的游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弹跳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其对学生体能的训练作用不输于普通的体操和调高等体育锻炼。

2.应用游戏教学法促进学生的身体自我认知发展。小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产生误解,认为体育课的`教学价值仅限于“游戏”,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对自己身体的自我认知还不完善。在低年级学生之中,很少有学生对身高、运动能力和身体比例等身体自我要素有明确的认知,而在高年级学生当中,学生因为不能在身体自我中寻找到自信,因而对体育产生不良认知的情况也比较多见。()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我最美”的游戏,即请学生通过一个或一组体育动作来展现自己的身体之美,所有学生都展示完毕后,按照展示的内容将学生分组,请每组学生将展示内容进行简单编排,并对其他组学生提出“挑战”。一开始,学生表现比较拘谨,随着互相之间的鼓励,以及其他体育教师的“助阵”,加上事先对体育舞蹈的欣赏,学生逐渐开始通过“挺拔的站姿”、“柔软的肢体”、“和青蛙一样的弹跳力”、“未来的乔丹”等口号和行动,开始展示他们认为自己最优秀的那一面的身体状况。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更有自信,也逐渐了解了“身体之美”的真正含义。

3.应用游戏教学法进行德育教育。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低年级体育教学是以体育教师为组织者进行的体育游戏,高年级则是以某项体育运动为主进行的集体锻炼,如400米跑、接力跑等。这样的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不能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乐趣,自然也不能领会其中的德育教育内容。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应用互助和竞技结合的方法,选择一个班级中原本就比较爱好运动的学生,由他们带领并组成不同的体育运动小组,不限制每个体育运动小组的具体运动项目,但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必须积极参加组内的体育运动,以一个月时间为限,请每个小组自编一组体育表演,或者提出一次体育运动挑战。在月末的体育课上进行小组竞技,竞技之后分发“荣誉称号”,然后在下一个月的体育竞技中由其他体育小组对心仪的“荣誉称号”发起挑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而且体育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体育学习目标的确定、为体育竞技进行的准备,都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体育运动之中包含的奋发、向上、自强、拼搏的精神。

三、游戏教学法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实践,充分展现了游戏教学法的优势,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越来越显着。提到体育课,很多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体育项目,而他们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正是体育教学取得进步的表现。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游戏教学法是帮助小学体育教学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只要小学体育教师能够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发挥教学中的创造力,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各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的实际教学作用就能够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周晓明。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1):120-121.

[2]糜长梅。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游戏的“变异”[J].考试(综合版),,(12):120-121.

[3]陈智毅。浅谈体育课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9):102-103.

[4]吴芳。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南昌市某小学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12-13.

[5]曹晓瑞。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游戏运用[J].教育革新,2013,(10):115-116.

小学体育课分项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第7篇

[摘要]

本文通过实践法、文献资料法对小学体育课的分项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揭示了分项教学的魅力。通过分项教学的开展和研究,使中学的体育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也步入了良性的轨道。

[关键词]课程标准 体育课堂 分项教学

1、问题的提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然而回顾过去,我们在学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方面是不尽完善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而忽视体育的主体—学生自身身心的需要,学生有兴趣得学,没有兴趣也得学;重视人类种族经验,而轻视学生的个人经验。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一样的课程,所有的学生都学习同样的内容,造成了“千校一面”、“万人一课”的局面,抑制了学生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发展和需要。学科内容一经确定,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替频繁的今天,以显现出它的弊端来。小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可以按照:

1、打破班级界限,分项目选项教学:在同一个年级可打破班级界限,按篮球、排球、健美操、体育游戏、足球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选项教学。

2、班内选项教学:在同一年级平行班较少或体育教师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在班内按按篮球、排球、健美操、体育游戏、足球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选项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学生产生了怕上体育课的现象。教师虽然尽了很大的努力,却往往只有“事倍功半”的作用,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造成了校方、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均不满意。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体育多班合并分项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尽量克服上述教育教学中的弊端,通过优化课程教学结构,采用选修课教学来开拓学生的体育视野,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长”,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推动我校体育工作走上新的台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对象:本校 三、四、五年级全体学生。

2.2、方法:①文献资料法②行动研究法③调查研究法④个案分析法⑤经验总结法

3、理论基础

3.1、教育思想

康斯坦茨学派(德国)接受理论的重要原则就是“视野融合”,既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本文相融合,才能谈得上接受。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学生文化接受的实现和体现。我们所追求的衔接,核心是要让学生接受教育,在身体活动过程中,通过反映、选择、整合、内化等环节,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主体意识,并转化为一种行为方式。体育接受的主要特征是一种情感行为接受,学校体育不仅要考虑教什么,更要考虑学生能接受什么。

身心健康的体育理念认为:学校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教育活动,只有将身体的发展纳入到身体的改造中,让人的心理来调控人的生理,才符合人的体育特征。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动机,动机是维持、增加或制止、减弱某一活动的力量。影响动机的两大因素是内部的需要和外部条件,只有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产生开发心理,就对生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才能经常适宜地进行体育运动。对于一项体育运动,被迫参与与主动参与的锻炼效果是不同的,主动参与的运动很容易激发人的愉悦心理,在心理的支持下,生理承受能力也大为增强。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科学精神是教育的基础,人文精神是教育的价值方向,只有两者融合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我们通过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选修教学,改革评价方法及注重渗透德育教育等正是体现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3.2、概念的界定 “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是指将4个以上的平行班进行合并,由学生对5个以上选修教材进行自由选项,学生再按项分班,教师分项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开发非智力因素,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3.3、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采用自编教材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改革评价体系,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使人人有特长,班班有队伍,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激励教师自觉学习、进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我校体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形成我校的体育教育特色。

3.4、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对选修教材进行普修教学,内容适当精简、强调期适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和尊重学生的选择方向。小学三至五年级采用多班合并,学生对5-6个选修教材进行自由选项,教师采用专项教学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特长,以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专选为主,适当提高专选教材的数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做到即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必修内容教好,又有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选修并建立自己的特长,同时也发挥了教师的专长。最终使学生体育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喜爱运动、经常运动,而且各有所长,从而形成学校整体运动水平有较大提高的局面。

4、结果与讨论

在一年的实践中,我校教师以“对学生进行体育兴趣和特长的培养,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操作宗旨,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和教改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4.1、改革课程结构,汇编教材体系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部分内容重复和用时长,收效小的项目(如铅球、短跑等)进行重组,做到少而粗;而对于一些能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审美观的项目(如健美操等)则适当增加。同时,对选修内容进行按项分班的专项教学,而对于必修内容田径和健康教育课采用按原教学班的形成进行上课。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每位专项教学老师安排好专项内容、所需课时数及教学目标,经集体讨论、研究后统一安排好每一个年级、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及进度,并汇编成符合课题研究思想的校本教材体系。

4.2、尊重学生需要,完成按项分班

小学进行选修教学,每个学生可以报两个项目,首选项目和备选项目。在尊重学生第一志愿的前提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分班,选修内容定为足球、排球、篮球、健美操等四项,选修内容可随学校人数极不意加强“冷门”项目的普选学习,培养学生对2-3个项目的喜欢,为今后顺利选项分班提供有利条件。

4.3、改革评价体系,形成新的教法

教学应转变教学观念,把尊重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现“师生平等”的教学方法。首先在备课上下功夫,重新设计出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念的备课形式,并按新的备课要求认真完成。其次从改革评价入手促进课堂教法的更新,采用自评、互评、小组评价及师生之间的互评等形式。在评价目标上则实行分层评价,对高一入校新生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的多项指标进行检测,并跟踪检测直到毕业。同时与省或国家同年龄组的指标平均值进行对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设标——实践——互学——总结”的教学模式。

4.4、建立学习、交流制度,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中加强学习、交流可以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好新大纲、新教材内容,只有在熟悉、精通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本课题组每二周进行一次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形成研究切磋的浓厚氛围。一是从书本、杂志上学习,二是通过网络学习,三是主动走出去向他人学习,四是进行集体备课,并加强专项培训。同时,制定公开课计划,结合实际,不断总结、提高,养成扬长避短、集思广益、兼收并营、容纳百川、敢于争先的精神和作风,最终完成子课题及主课题研究任务,形成本学科组的教学风格。

我校的体育分项教学走过了一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目前,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所遇到的问题,只有实践中去探索,去解决。

浅谈小学体育课的教学 第8篇

一、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 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 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 因此, 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 喜欢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 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 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行体育教学。

2. 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 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 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 因此, 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推迟疲劳的出现。

3. 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要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 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 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 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

三、充分考虑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 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

1. 力量素质。

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 但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 或中等负荷的练习, 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 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 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 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 以防引起关节损伤, 抑制骨骼生长。

2. 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 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 反应快, 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 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

3. 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 是较薄弱的环节。

4. 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 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

5. 柔韧素质。

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 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 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 所以, 在体育教学中, 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

小学体育教师要多研究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训练方式, 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课堂上获取运动技能和技巧, 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 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浅谈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 第9篇

一、利用武术的自身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悠久,传承至今,依然被很多人们推崇和喜欢,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影视剧对武术也多有宣传,学生可以说是耳濡目染,多多少少都对武术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武术教学时,除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充分发挥武术的自身优势,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1.讲解武术理论知识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门派众多,其理论知识十分丰富,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从“练好武术能不能飞檐走壁”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深入系统地讲解武术的理论知识,用简洁明了、准确生动的语言尽可能地讲清楚每一个动作的完整名称和动作要领,使学生对手、眼、身、步、腿的使用方法了然于心。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一些关于武术的小故事,比如,少年张三丰、少林将军许世友等故事,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体育游戏讲解武术套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一味地进行武术套路的讲解和练习很容易出现枯燥乏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不仅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甚至会出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因此必须引入另外一种教学方式与之相结合,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他们容易接受且乐于参与,如果将武术套路的练习融入到游戏中,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两人一组,一名学生去攻击另外一名学生,可以冲拳或者推掌,但是脚下不能移动,被攻击一方可以躲闪。这样的游戏就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不仅使学生对武术套路产生了兴趣,而且在练习中掌握了动作要领,提高了武术技能、技巧。

3.从现实应用和明星效应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有些学生认为武术只是个花架子,一招一式特别讲究,欣赏还可以,但是如果现实生活中真的遇到危险,武术发挥不了作用,因而比较青睐跆拳道、泰拳等实战性较强的运动方式。其实这是对武术的一种误解,练习武术,可以对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等多方面有一个综合的培养,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要多讲解一些武术套路中的实用攻防含义,这样不仅加强学生对武术本质的理解,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明星等特点,讲一些功夫明星的练武故事,如成龙、李连杰等,树立榜样的力量,以带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二、搞好武术教学,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我们都知道,武术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学生在对武术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更需要长久地坚持和不懈的努力,这样才能学到一定的武术知识和武术技能。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会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将会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落实。

1.培养良好体态,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从年龄上看,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健康的体魄是人其他方面发展的重要基石,武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武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他们的骨骼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学生容易形成含胸、弓背等不良身体姿态,而通过武术套路的学习,可以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防止骨变形,养成良好的体态仪表并终身受益。其次,武术练习离不开运动,而且是全身的运动,这样就能强身健体。武术套路包含着屈伸、平衡、跳等动作,人体各部位、器官和神经都要参与运动,这样的运动使人体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活性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2.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现在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很差,但是学习武术,必须要亲自动手练习,无法依赖他人,同时要求练习者要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所谓“起居有常”也。武术练习也讲究修身养性,对学生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这样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3.磨练意志,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古语说:“习武必先重德。”我们开设小学武术课的目的不仅要强健体魄,而且要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

(1)重视武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教学中重视尚武崇德的精神,教导学生要形成尊师重道,讲理守信,刻苦求进、见义勇为、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传承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理的优秀传统。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武术练习素来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又有“拳不离手”“拳打千遍,其法自现”的古训,所以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吃苦和努力,这就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武术技能的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基本功训练、套路练习、散打实战,这就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兴趣,搞好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实施有着重大意义。所以广大奋战在一线的体育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地提高武术教学的课堂效率,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责编 周春晓】

小学体育课《武术操》的教学设计 第10篇

2、使学生正确掌握好练习武术操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和一丝不苟的品质。

学习内容:

1、武术操:(复习课)

2、游戏:运球接力

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

2、组织学生练习行进间的踏步.3、教师组织学生站成一个圆的队形。

4、教师提示讲解示范每节的重点、难点,易犯错误动作。

5、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听讲。

6、教师口令指挥,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7、学生两人一组分散练习。

8、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及时纠正。

9、随音乐学生集体练习。

10、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

11、学生评议。

重点:动作正确

难点:符合音乐节拍

1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小学的体育课的教学计划 第11篇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具有儿童化、游戏化、兴趣化的特点。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中只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实行课程改革之后,小学体育教学被提升到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因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但是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中,体育教育一直被忽略,未能真正的发挥其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新课改实施之后,小学体育教育被重视起来,如何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成为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目前,小学的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非专业出身,在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比较欠缺,而且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由于体育教师自身的不重视,在教学技能方面必然会比较缺乏,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只是简单地让小学生做做体操、跑跑步就解散,让小学生自活动,甚至有的教师直接将体育课改为自习课或者其他文化课。这样一来,就导致在小学教育中,真正的体育教育缺失。

(二)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中,只重视学生的成绩,以便于学生在大型的升学考试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受到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中,过分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忽视了体育教学。同时,大多数人认为小学体育教学就是让小学生去玩游戏,是在浪费学习的时间,因此设置课程安排时,体育所占的课时少之又少,甚至在有的学校中,虽然设置了体育课,体育课都被自习或者其他文化课所占用,体育课变成了摆设。

(三)小学生自身排斥体育运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小学生的娱乐项目逐渐的转移到了计算机和网络当中,这样一来,小学生的锻炼时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少,而且现在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比较高,有些小学生由于营养过剩或者饮食不健康导致形成肥胖体质,使得小学生越来越不爱运动。当在学校需要上体育课时,小学生出于懒惰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而缺乏对体育课的兴趣,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基于小学体育教学特点的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为了有效的发展教师的作用,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因此,教师要采取相应的办法来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高,使体育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体育学习的质量受到教师素质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积极地进行创新,不过,在创新的过程中切不可盲目,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进行。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反思,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能够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同时,教师间要加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统筹规划,科学实践体育教学

所谓统筹规划,针对的是体育教学中整体内容。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将课堂与课外、文化课与实践课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做到统筹兼顾,不能出现遗漏或者某个部分所占的比重过大。在进行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课程涉及的内容和知识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所要教授的知识科学的教给小学生,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学习立定跳远时,如果单纯的让小学生按照要领去学习,小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丧失学习兴趣,但是教师通过设计相应的活动来进行教学,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模仿小兔子。

(三)提高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大胆的进行创新,将新思想、新方法等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使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相应的配套教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从而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由于小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体育教学要具备儿童化、趣味化、兴趣化的特点,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要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小学体育特点的基础上来科学的制定教学策略,从而通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真正的发挥小学体育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浩.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87-88

[2]赵海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成功(教育),2011,(24):165

小学体育课排球的教案及教学设计 第12篇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学生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获得了多少进步或发展。其次教师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可以评价的、具体而明确。最后,目标达成度应该是让多数学生通过学习都能达到。

二、练习方法要多样

体育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过于普遍单一,学生练习兴趣不是很深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因素,对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并要此基础上进行选择和组合。

三、学生练习要精练

课堂练习是为学生巩固所学运动技能服务的,只有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才能成技能和技巧,所以课堂要精心设计。

1、高质量的课堂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一般在技术动作的开始阶段进行练习设计时要保持学生精练并练好,要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运动技术动作的提高阶段,要本着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进一步优化为重点,不可只重数量而轻质量。

2、课堂的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同时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3、课堂练习设计要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用力,要重点技能重点练,难点内容反复练,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要设计一些正误动作的对比,以此让学生尽快纠正自己的技术动作,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

四、教学设计要新意

教材是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不少教师过分地拘泥于教材,通常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本身的结构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大多数是调整,事实上,尽管教材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同时进行科学的加工,这样就能使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因教师处理教材内容的不同算处理,产生不一样教学效果,为此,教学设计中客观地认识教材,经过教师处理教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达到教学目标就顺理成章了

五、教材构思要巧妙

小学的体育课的教学计划 第13篇

被调研的小学由各大市推荐一所城区小学、一所农村小学, 另外调研组随机抽选该市城区与农村小学各一所, 这些小学中既有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 又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既有办学规模达100多个班学生数超过5000人的大学校, 又有只有6个教学班学生数200余人的小学校;既有公办小学, 又有民办小学。调研中, 我们不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程序, 随堂听课, 随时采集体育教学信息, 顺便观看大课间体育活动, 随机进行师生访谈。共观摩体育课110节, 观看大课间活动48场, 访谈学生358人, 访谈学校管理人员99人, 访谈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188人, 访谈专、兼职体育教师191人。

调研中, 我们交流着所见、所闻、所感;调研后, 又将所有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归纳, 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逐渐有了以下若干新的认识。

一、小学体育是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的学校体育之突破口

2007年中央下发了7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此后国务院召开了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 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那么, 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的学校体育, 它的改革和发展又从何突破呢?笔者认为, 应将小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

首先, 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而小学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基础。我们常说:写字、拼音要从小抓起, 学外语、学电脑也要从小学抓起……这一系列“从小抓起”统统都建立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 如果不首先从小抓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 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其他的一切“从小抓起”就无从谈起, 因此, 小学体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之基础。

其次,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体育是一个薄弱环节, 相比之下比较容易突破, 只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统一认识, 下决心形成合力, 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加强小学体育增强小学生体质, 小学体育就容易取得突破性成果。这次江苏在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调研中发现, 绝大多数学校领导都在认真贯彻中央7号文件, 都比较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普遍都有一名副校长分管学校体育工作, 有不少学校一把手亲自抓体育则力度显得更大。在学校学期和学年工作计划和总结中都能反映出体育工作, 在课程计划的落实上绝大多数学校都能按课程设置开齐、开足体育课, 常态下的体育课都较重视实效, 阳光体育活动得到较大的推动, 两操 (有的学校还有特色操) 和大课间活动开展得较规范, 这些都说明作为薄弱环节的小学体育只要得到上下一致的重视, 就能较快取得明显成效。

二、小学体育归根到底是养成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什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 综合多种教育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 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对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进行小学体育教学调研时, 学校的校训“每天进步一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校校长张卫平介绍, 这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女占70%的普通农村小学,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他们坚持养成教育, 严格教学管理规范, 从行为训练入手,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上均取得显著成绩, 成为常州市体育 (篮球) 特色学校。庙桥小学的经验告诉我们, 小学体育就是要重视养成教育, 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 日积月累逐步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

小学到初中阶段是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 小学教师的难能可贵在于他们的教育意识, 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必须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必须要用儿童的语言去和他们交流和沟通, 必须要有童心、童趣并在教学互动中和他们心灵相通, 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坚持养成教育, 让小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由于小学体育的特质, 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做得更好。小学体育教师的智慧就在于要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通过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让学生喜爱运动、融入集体, 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阳光向上的性格养成是大有好处的。

三、小学体育的学习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南京师范大学体科院周兵教授将体育技能学习比喻为一个金字塔 (见下图) , 下面是基础运动技能, 中间是专门运动技能, 上面是专项运动技能。他还认为, 初中体育学习内容是发展基础运动技能, 学习专门运动技能, 体验专项运动技能, 笔者赞成他的观点。对小学而言, 笔者认为主要是学习并发展基础运动技能, 体验专门运动技能和趣味化了的专项运动技能, 例如少儿趣味田径项目。

顾渊彦教授多次强调不要一提运动技能就认为是专项运动技能, 就是奥运会上看到的那些, 对小学生来讲主要是通过情境设置、故事编排、游戏及竞赛等形式让小学生学习并发展基础运动技能,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将走、跑、跳、投、攀爬、悬垂、滚翻等进行适当的组合和排列, 形成课题单元或教材单元。

顾渊彦教授在阐述“身体素质划分为能量论和控制论两大体系”的理论时, 指出该理论揭示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儿童6周岁进入小学后, 身体素质的控制论体系得到优先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素质的能量论体系的地位逐步得到加强, 一直到12周岁进入初中后, 身体素质的能量论体系逐步居于身体发展的主导地位。因此,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上必须依据儿童生理发展规律, 重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正如日本爱知大学竹申伸教授所讲, “动作锻炼和年龄直接相关, 以敏捷、柔韧、平衡三项为例, 其发展的最佳期均在12岁以前, 以后再练作用不大;从科学上讲, 力量锻炼13~18岁再加强更为适宜, 过早地采用力量锻炼, 虽然也能使学生长力气, 但会对学生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调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 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都能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较好地选择教学内容。这一方面是因为江苏小学体育教学的良好传统和通过课改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另一方面则是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小学体育读本和配套的教师备课用书, 使课务较重的小学体育教师有了一个抓手。

四、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体验式教学

首先,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中小学开设的其他课程相比, 其重要的特征是从事身体练习, 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因此, 它有别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启智类课程, 它属于技艺类课程。一般地, 启智类课程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 这种抽象思维是以客观实践为依据的求同思维, 而体育、音乐、美术等技艺类课程的思维特征是以主体体验为根据的求异思维。

其次, 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建立一个通道, 这个通道就是体验。顾渊彦教授指出:“学生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 通过体验而获得的身体认知即是技术, 而技术通过不断实践被掌握, 则是技能。”他还强调:“从本质上看, 技术是属于认知范畴, 它是人类认知体系中的一个特殊领域——身体认知。”这种身体认知和其他文化课的认知不同, 主要是通过体验获得的。

再次, 体育课在操场上, 和其他学科相比相对开放。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加上身体练习的特定学科性质是最有利于实现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 因此,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学生感受人生、体验人生最直接、最深刻、最生动的活动。必须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照搬室内文化课的发展模式以语言、文字、数字、符号为载体的形式来实现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 而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特有的情境和条件, 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 通过体验感受更直接、更鲜明、更强烈的刺激, 唤醒学生已有的背景经验并与之融合, 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

综上所述, 体验式教学方式理应受到重视。我们欣喜地发现, 这种教学方式已被江苏省很多小学体育教师所重视,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教师讲得少讲得精了, 学生学练的时间多了;教师动不动就将学生集中起来讲解的情况少了, 在和学生一起互动中进行个别指导的情况多了;学生规规矩矩排队等待运动的少了, 主动尝试、自主学练、积极体验的机会多了。但我们也发现, 大家对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还不够。首先, 身体体验还不够到位, 即运动负荷不够。按照S PA R K课程的说法, 就是M V PA即中等至高强度的身体活动量还未达到50%;其次, 心理体验还不够活跃, 学生运动的积极情绪还未充分调动起来, 课堂缺少活力。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身体体验的“量”达到一个适合的“度”, 并且让学生心理体验的“质”达到一个良好状态, 让我们的体育课真正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这是我们体育教研永恒的主题。

五、小学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让学生快乐成长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和谐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快乐体育恰恰是对过去体育教学中僵化的、被动的以及缺少乐趣的状况的反思。快乐体育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 并在身体活动中体验运动快乐。

早在《论语》中孔夫子就提出“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学习了知识, 并时时去进行实践, 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和认知那是多么愉快的事啊, 体育学习是身体体验和认知, 当然是一件愉快的事。

日本著名作家春山茂雄在《大脑革命》这本书中列举出了人生四件快乐的事, 分别是饮食、性、运动和阅读, 可见体育运动是快乐的。

但是现在有人质疑快乐体育, 认为体育学习是一种艰苦的事, 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 有时还要经受挫折, 怎么能说体育学习是快乐的呢?更有人把快乐体育与学习运动技能对立起来, 认为体育课上要是强调快乐, 就会降低运动技能的学习, 甚至会淡化运动技能学习。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 并通过体育学习的过程体验, 最终感到运动的快乐。当然, 运动的快乐可能产生于运动过程中, 例如, 在体育课上自己的一技之长得到同伴或教师的认可, 所学技能是自己感兴趣且有潜在能力的, 在团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发挥了领头人作用等等, 但更多的快乐来自运动之后, 也许在运动过程中他对这项运动兴趣不高, 也许他在这项运动中技能较弱, 也许他较内向在团队合作学练中处于边缘状态, 但通过教师富有童心的启发, 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设置, 富有人性化的个别指导, 他从没有兴趣到有兴趣了, 从运动技能低下到逐步有所提高了, 从不合群到合群了, 这时一种快乐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 在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他们这种快乐体验不断地积累和强化, 最终无疑将促进自身的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

SPARK课程让我们尝到快乐体育的甜头, 那么它是怎么让学生学得自觉、主动和生动有趣的呢?

首先, SPARK课程非常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突破传统的学生跟着教师做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成为体育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则是有效的体育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其次, SPARK顺应儿童的天性, 充分利用了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天性, 将多种与生活实践相关的游戏化的活动贯穿于运动技能的学习之中, 同时摒弃了枯燥的教学方法、活用道具, 让学生进入活动情境,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再次, SPARK多种参与水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SPARK是为他们量身定做, 而不是要他们强行跟从。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使学生在学练时显得更有的放矢, 更主动快乐, 更有效率。

最后, SPARK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诊断学练情况, 学会合作学练、互相帮助和相互评价, 分析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从而增强体育学习的“内驱力”, 并通过不断提高层次的成功体验, 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

笔者认为SPARK课程的这些做法特别值得小学体育教师借鉴。

当前我们正在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 对我们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就是要确立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关注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就是要倡导小学体育教学的童心、童趣, 让小学体育课“活”起来;就是要针对不同水平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让小学生学得安全、学得有效、学得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顾渊彦.体育课程与身体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6 (10) .

[2]顾渊彦:体育课程中的身体练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6 (11) .

[3]孟文砚:中小学体育应倡导体验式学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7 (8) .

[4]李凌姝:让孩子成为运动的主人[J].体育教学.2009 (8) .

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 第14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改变。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安排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保证体育课教学的顺利进行。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关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来进行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育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与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的常规组织教学。体育课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如:整体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课堂纪律等常规训练。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行动,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种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记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做好充分地准备。上课开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利用趣味游戏等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奋地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使学生的情绪放松。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的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做好课堂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因材施教地进行组织教学

体育课中,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课时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课时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形式,起到巩固和亏大体育课的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课外活动要积极投身到学生活动中去,给学生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尊重你,支持、配合你。坚持“两操两课”活动。课间操、眼保健操,不光要强调学生快速到场做操,而且要不间断地提醒他们,做操不光是为锻炼身体,更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绩。这样学生就慢慢养成了良好的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课间十分钟和课外活动也离不开老師的参与指导。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篮球友谊赛、举办运动会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添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养,也有效地巩固率体育教学效果,促使他们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信念。

四、组织教学与管理如何贯穿于课堂

在体育课中,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根本保证。课堂常规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竟赛的时候,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之外,教师作为一堂课的主导者也是很关键。所以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追求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同时,应具有更高达组织管理能力,要巧妙地、科学地组织学生自主、有序地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这是组织有效教学的前提与根本。只有具备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顺利地实施有效教学。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应安排一些竞争性、游戏性比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一篇:中华姓氏论坛下一篇:“三疑三探”课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