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

2024-05-25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精选14篇)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 第1篇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的两大原则-形式等同、功能等值-对于广告词的翻译有着引领作用.文章从这两方面出发,剖析了一些广告词的翻译成功经验,着重提出了跨文化交际因素在翻译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作 者:王国凤 WANG Guo-feng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宁波,315101 刊 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年,卷(期): 21(1)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广告词   翻译   跨文化交际因素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 第2篇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Documents from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

ChapterⅠIntroduction

1.1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thesis 1.2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ⅡFunctionalism Appli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Documents

2.1 Functionalism

2.1.1 Skopos Theory

2.1.2 Function plus Loyalty 2.2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Documents

2.3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ism in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Documents 2.3.1 Translation Brief of the Political Document

2.3.2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 to the Political Documents 2.3.2.1 Extra-textual Analysis 2.3.2.2 Intra-textual Analysis

2.4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for Political Document

2.4.1Faithfulness

2.4.2Reader-orientedness

ChapterⅢ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Documents

3.1 Text-specific Problems

3.1.1 Four-character phrases 3.1.2 Phrase coordination

3.1.3 The same word in different contexts 3.2 Pragmatic Problems 3.3 Cultral Problems

3.3.1 Political Phrases

3.3.2 Language unique to our culture

3.3.3 Problems related to culture

ChapterⅣ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Documents

4.1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to Text-specific Problems 4.1.1 Deletion 4.1.2 Addition 4.1.3 Rearrangement 4.1.4 Substitution 4.1.5 Transfer

4.2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to Pragmatic Problems 4.3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to Cultural Problems 4.3.1 Literal Translation 4.3.2 Interpretive Translation 4.3.3 Annotation Translation

ChapterⅤ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 第3篇

1 功能对等和概念整合理论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A·奈达(Eugene Nida)在《翻译科学探索》中,首次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打破了翻译界传统思想的束缚,1986年,奈达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论圣经翻译中的功能对等》中,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反应翻译的交际功能。此后,奈达对“功能对等”理论全面的解释,即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1]。那么,最切近最自然就是指译文与原文意思要最接近并且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没有修饰的痕迹。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能只注重形式和词汇对等,更应该着重的是语义,文体、语用、文化功能的对等。通过深层次的挖掘来揭示原语的内涵,用最通顺,流畅的语言再现原语的意义,使得译文读者对译文能够产生同原语读者对原语产生的同样的共鸣。“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是对等,其目的是在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可以全面、通透、深入的理解各种译文,达到交际的无障碍。

由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是基于体验哲学的一个新型认知理论框架。体验哲学认为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都基于我们自身的体验与经验。我们通过范畴,推理,心智的理解最终形成了概念。那么概念整合理论揭示的就是意义形成的过程是基于一定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的认知体验,由大脑操作的心理网络模式,在吸取了概念的表征之后,通过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跨空间投射(mapping)和实时(on-line)整合,从而在主客观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构建。因此,心智空间中的信息能够通过整合产生出新的概念和概念结构,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和连贯的过程。

概念整合理论,其实质是概念整合网络(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这个网络至少涉及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融合空间(Blended Space)。这些心智空间指的就是心理空间,Fauconnier认为心理空间是人们进行感知、想象、记忆或思维的表征,是人们在思维、会话时,在大脑中临时、动态建构的一些相关信息的概念包(mental packets)[2]通过心理空间的激活,人们才可以在临时语言交际下,通过映射投射理解当下产生的概念和意义。概念整合过程时,首先认知主体从两个输入空间有选择地提取部分信息映射到融合空间;类属空间被匹配了两个输入空间中共有的框架、结构、内容,以确保映射能正确进行;融合空间借助两个输入空间中的对应的特定结构和类属空间中的普遍结构,通过组织、完善、扩展和精化产生一个新创结构,即新的意义或概念,如图。

2 概念整合下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广告翻译的功能对等一般分为语义对等和语用对等。由于广告翻译是译者的认知体验过程,因此,它是否达成功能对等也可以用认知理论框架来解释它的内部运行机制。而概念整合理论可以解释广告语篇翻译的意义和功能的达成。

2.1 语义对等。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首先强调的是要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文。那么直译在某些层面可以很好地表达原语的含义,如

例1:You press the button,we do the rest.

你只需按快门,其余的我们来做。(柯达相机)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柯达相机凭借其技术优势,一百多年来帮助人们留住许多美好回忆和时光。柯达的广告,意在告诉大家它的技术之优,和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它使用的方便。因此,柯达广告原文首先激起译者对于柯达公司的背景知识,在第一个输入空间也就心理空间中,译者留下了两个动作press和do,在心理空间二里,从汉语知识中抽取相关的关于傻瓜相机的好处,得出按动一下,一切皆好的事实,所以译者留下动词按和做,在类属空间里映射的是施动者,你和我们,以及柯达相机的方便这符合中国文化下的对于傻瓜相机的诠释,在整合空间里,原语和译文一一对应达成了语义和文化的对等。

例2:Obey your thirst.

服从你的渴望。(雪碧)

除了直译,意译也可以很好的达成功能对等。雪碧是我们所熟知的饮料,清凉解渴并且看到绿色的瓶子也可以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译文用渴望代替了thirst(口渴),在两个输入空间里分别一一对应,类属空间则留下了饮料服从人的意志的概念,再融合空间中,通过组合口渴和渴望,在根据人对于口渴时的体验来完善,扩展,使得原语读者和译文读者都产生了对于这个饮料的向往,最后通过精化达成了功能上的对等,即原语读者认为只要口渴就可以喝译文读者认为只要想喝就会有雪碧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

2.2 语用对等

语用对等强调的是翻译要准确的传递其信息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如:

例3:Together,we cover the world.

维系你和我,世上乐事多。(航空公司)

从有效性和可接受性上讲,这则广告很好的传达了航空公司的意图和希望。原文邀请人们同航空公司一起环游世界,因此在心理空间一中,原语再现了航空公司的最基本的愿望和邀请,心理空间二中是因为中国人注重彼此的感情和联系,那么维系你和我正好体现航空公司的重要性,类属空间中环游世界和世上乐事多,正好达成了共识,在整合空间中,原语读者对于航空公司功能的理解正好和译文读者对航空公司所带来好处形成功能对等。

3 结论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效益优先的规则,广告翻译的功能性越来越值得人们关注,因此辨别一则广告是否达到功能对等就至关重要。由于翻译的过程是译者的认知过程,所以本文意在用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原语和译文的认知关系和功能对等形成的内部运行机制,揭示广告翻译语篇的意义构建是基于体验的认知活动。

参考文献

[1]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 第4篇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直译 意译 广告词翻译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市场争夺战也趋于激烈。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国际广告已成为强有力的武器,它是企业促进产品销售、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手段。因而广告翻译产业也随之兴起,但传统的翻译理论并不够完善,它强调的是译文的“忠实”与形式的“对等”,不能很好指导以促销为目的的广告文本翻译。作为对以“忠实”和“对等”为核心理念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补充,功能翻译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功能的再现,以实现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背景下对文本所达到的预期功能,这无疑为具有某种特殊交际目的的应用文本如广告翻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辟了一个新视角。

广告的功能一般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表情功能和祈使功能。英美现代广告学认为广告的作用在于提供信息、争取客户、保持需求、扩大市场和确保质量。为了实现广告的这些功能,广告语言一般都使用大众化口语体,言简意赅,简洁易懂;广告语通常使用辞藻和警策句,以发人思考,从而让人注意到广告中的商品。因此,广告语的翻译应该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具有匿名性、劝导性、功利性等特点。从审美价值上讲,广告的翻译偏重使用性和交际目的,遵循的是广告接受者喜闻乐见而又雅俗共赏的审美标准。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都对广告翻译进行过研究,但大多只局限于以广告语的语言特点为研究出发点,提出了广告翻译的一些实际翻译方法,没有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翻译指导理论。从广告翻译的特点来看,功能翻译理论正好可以很好地为其提供现实指导。

二、理论框架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的是研究者不能单纯地关注译作与原作的对等关系,而是转向关注翻译行为本身所涉及到的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对翻译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开辟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功能翻译理论最核心的概念是翻译目的论与翻译行为理论。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如下。(1)翻译是一种基于原语文本的有意图的、人际间的、部分通过语言媒介实施的跨文化互动行为。作为一种有目的的互动行为,翻译有意图性。翻译的意图性不一定体现原作和原作者的意图,而是体现翻译活动的参与者所要达到的意图。(2)翻译的基本规则是目的规则、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其中,目的规则是第一位的,其他两个规则从属于目的规则,忠实规则从属于连贯规则。目的法则是指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通常情况下,目的指译文的交际目的。连贯规则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和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规则是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其中,语际连贯次要于语内连贯。(3)翻译行为的发起者确定翻译目的,规定翻译要求。翻译要求涉及到多方面,包括规定译文文本的功能(信息功能、表达功能或操作功能)、报告译文的预定目的、接受者、接受文本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译者根据翻译要求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制作出目标文化的文本,以表达原语文化文本接受者的交际意图。(4)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合适,而不是等值。合适指译文要符合翻译要求,翻译要求决定译文合适的翻译属于等值形式。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翻译行为理论。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如下。(1)翻译是一种互动行为。为此,区别翻译和翻译行为两个概念。(2)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功能翻译强调翻译要求和翻译行为发起者的决定作用。目的语文本只有达到翻译要求,才能认为实现了功能翻译。(3)翻译是一种人际间互动行为,在翻译过程中涉及的当事人有翻译发起者、译者、原文本作者、目的语接收者等。这些当事人都会不同程度对翻译行为产生影响。(4)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它涉及原语文本、译者图式文本和译语文本,因为交际必须通过承载言语或非言语行为的符号的使用来实现。

在功能翻译理论下,对待应用翻译有一系列的翻译策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直译与意译。直译法在功能等值的原则作用下,当语码的语义意义能产生等值语境效果时,在消除语言差异的同时,保留言语上的差异,采取直译法。有时,目标语言没有而表达功能必须,即使生搬硬套原语的词语和句型,也视为正确方法。意译法在功能等值前提下,在消除语言差异的同时,不保留言语特色,例如不保留原文修辞形式和民族特色,词有增减、重复,词性和句型有转换,语序有颠倒,句子有拆有合,正说和反说互换等译法,应该视为意译。

三、案列分析

在功能翻译理论下,有三大翻译规则:目的规则、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目的规则要求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Reiss&Vermeer 1984:101)。连贯规则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和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这两条规则为直译在广告词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忠实规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这为意译在广告词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这样,在广告翻译中译者须根据具体情况运用意译或直译的方法,而不是将两者对立起来。下面将以实例进行解说。

例1:Connecting people! Nokia. 译文: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若将原文直译,可译为“诺基亚,将人们联系起来!”很显然,这种译文缺乏力度和亲切感。“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放弃了原文的意思,采用意译法在译入语中创造了一个新口号。从传统的忠实标准来看,这样的译文可能根本不是好的译文,但从功能派的翻译目的和连贯规则来看,这一译文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译者不但突出强调了诺基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和高科技含量,还借用汉语中的四字格,唤醒中国人对文字对称美的追求,译文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中国消费者的理解与接受,使诺基亚产品的形象深入人心,进而达到促使中国消费者购买诺基亚的产品的目的。

nlc202309012134

例2:Ask for more.(百事流行鞋的广告)

如果采用直译法,应为“想要更多”,但该广告语太过于平凡,效果不佳;如果稍加意译,翻译成“渴望无限”,较好地体现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应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再进一步意译,翻译成“追求无限”,意境则大不一样,年轻人的锐气和豪气一览无余,无疑达到了增强广告的艺术感染力的目的,同时也符合中国消费者语言欣赏习惯。

例3:We care to provide service above and beyond the call o f duty.(UPS-快递)

译文1:我们愿意提供高于或超出责任感的服务。( UPS - 快递)

译文2:殷勤有加,风雨不改。( UPS - 快递)。

显而易见,译文1,死守原文,在语义、词义和句式上体现了对原文的忠实,但没能很好地实现广告翻译的目的,在意义上与原文存在一定距离。众所周知,广告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外宣传企事业单位的形象,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让消费者了解自己。译文2 就较好地实现了广告翻译的目的,认真吸取了原文的内容,对原文形式进行了大胆意译,运用汉语四字短语结构,符合目标语的使用标准,实现了其强大的诱导目的。

例4:BUICK:In search of excellence. 别克轿车:志在千里。

该译文字数上虽与原文对应,但却在词义上对原文进行了大胆的意译,并借用了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诗句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里的句子,使中国消费者很快理解其意思,并联想到该汽车经久不坏的高质量。达到迅速抓住消费者眼球的目的,并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例5:Honda:For the Road Ahead. 本田:康庄大道。

变了原文的语言形式,采用了对偶句,突出了该广告的对象“钻石”所拥有的永恒价值。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现广吸引注意力、引起兴趣、激起购买欲、加强记忆、付诸购买行动的目的。以上是意译在广告翻译中的成功运用,下面是直译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例1:Toyota:Poetry in motion,dancing close to me. 丰田:动态的诗,向我舞近。

该译文基本上是直译的。首先,句式上对等,都是两个小句。其次,词义上都一一对应。该翻译以四字句为主既通俗易懂,吸引注意力、引起兴趣、激起购买欲、加强记忆、付诸购买行动的目的。新颖独特,又能惜墨如金,言简意赅。符合目标语规范。体现整篇广告的创意,并且要极具鼓动性、诱导性,激发购买欲。

例2:Tide's in,dirt's out. 汰渍到,污垢逃。(汰渍洗衣粉)

该译文以三字结构为主,与原文字数对应,结构相当。在词义上上也基本属于直译。从整体上看很好的保存了原文的形式与语义。说明了汰渍洗衣粉清洁的强效功能。同时也达到了吸引注意力、引起兴趣、激起购买欲、加强记忆、付诸购买行动的目的。

例3:A Kodak Moment. (Kodak) 就在柯达一刻。(柯达相纸/胶卷)

该译文无论从字数还是词义上看,都与原文一一对应。很好的保留了原文的语言特色。文字简练,易记。同时体现了柯达胶卷留住人生美好一刻的纪念意义。达到了广告的宣传作用。

例4:Take TOSHIBA,take the world. 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

例5:The choice of a new generation. 新一代的选择。(百事可乐)

例4、5的译文基本上沿用了原文的句型,词性,词义。用词简单,但体现了产品的特色。句式紧凑,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东芝电子产品的广告“拥有东芝,拥有世界”,说明顾客拥有了东芝该产品就能了解世界,拥有世界。体现了该电子产品的优点。再看例5,“新一代的选择”既体现了该产品的活力,又映射了消费群体为年青人。

四、结束语

功能翻译学派从译入语的角度来阐释翻译,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文化转换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应该根据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源语文本信息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而原文文本仅仅只是“提供信息”。广告词的翻译是一个有着特定接收者,及明确的广告翻译目标。而且上文中介绍的有关广告语言的特点与功能,这些奠定了功能翻译理论可以作为指导广告翻译的基础。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探讨了直译与意译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通过实例分析得出,翻译功能三大规则即目的规则、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为直译与意译在广告翻译中的综合运用提拱了理论基础。这说明在广告翻译中译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意译或直译翻译策略,而不是将两者对立起来。

【参考文献】

[1]Christiane,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01.

[2]陈小慰. 翻译功能论的启示. 中国翻译. 2000.

[3]戴小汇. 美国广告的特色. 英语知识. 2000.

[4]方梦之. 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2003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侧记. 中国翻译. 2003.

[5]顾维勇. 实用文体翻译.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 第5篇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旅游资料的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在旅游资料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其实是在从事一种再创作.要实现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译者可以运用功能派翻译理论做指导,从文本特点、读者接受、文化背景3个方面考虑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把原文的意图及内容准确得体地再现给读者.

作 者:陈霞 CHEN Xia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刊 名: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84(3)分类号:H315.9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旅游资料 翻译方法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 第6篇

从翻译的文化功能看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原则

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本文旨在探讨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一个原则:使译文读者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翻译的文化功能决定了翻译在建构异国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目标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译者的重要任务是把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因此,在补偿译文读者的文化缺省过程中,译者应尽力使译文读者获得原文的文化信息,但不能因补偿过量而使译文读者失去获得文化探索享受的机会.

作 者:王大来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浙江,温州,325035刊 名:外语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年,卷(期):“”(6)分类号:H315.9关键词:图示 文化缺省 翻译的文化功能,文化补偿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 第7篇

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从《胎记》中阿米那达布的人物分析看人性的原始表达 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Appro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 英汉禁忌语异同之分析与比较

《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空间隐喻认知分析——以前后为例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

初中英语的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差异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 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

詹姆士•费•库伯《最后的莫希干人》中的殖民主义 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 英汉颜色词语的内涵差异及翻译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会话含义的语用初探

英语谐音双关的语义特点及其不可译性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特征探析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 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

解读《嘉莉妹妹》中几位男性对嘉莉妹妹的人生影响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汉英亲属称谓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雷雨》的英译本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交际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Etiquette and Protocol o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 从李安的父亲三部曲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的成长主题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am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

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 57 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

从欧内斯特•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看战争对青年一代的影响 59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原则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话语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62 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对中美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分析 63 中美拒绝策略研究

从功能对等视角浅析法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Feminism under the Traditional Masculine Standards 66 从《胎记》看霍桑对科学的态度 67 关联理论视角下唐诗的翻译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69 试究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的常用技巧—以《发如雪》为例 70 涉外商函的特点及其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73 Problems in the Oral Class and Solutions to Them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论摇滚音乐在西方文化之中的地位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 浅析英语无灵句中的汉英认知思维方式差异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经贸翻译中英汉词汇研究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研究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论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商标翻译

中美价值观的比较--以《老友记》为例

分析《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中的标记用法 委婉语和礼貌原则

Maintain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92 《名利场》中的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93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 95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中英植物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论《西游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以詹纳尔和余国藩的英译本为例 98 超音段特征对意义的影响 99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

国际商务合同的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探析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tagonists’ Characters in Great Expectations 102 评《傲慢与偏见》中卢卡斯小姐 103 论广告与文化

浅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孤单主题 105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 106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108 话语中的性别与身份:以《绝望主妇》为例 109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 110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111 英文商业广告的语言特点

通过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弗兰纳里•奥康纳《好人难寻》的主人公性格 113 数字口译及其训练策略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伊莱扎人物形象分析 115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命运分析 116 论法律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

快餐食品对中西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 118 《无名的裘德》中哈代的宗教思想探讨 119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20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从《推销员之死》看消费主义时代美国梦的破灭 122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 123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典型语法错误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125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26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

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28 An American Nightmare: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129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 130 外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达芙妮•杜穆里埃《吕蓓卡》中的哥特意象 13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3 从文化的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人名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5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模糊化现象 136 浅析《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负载成语的翻译 137 应用学习动机理论优化高中英语学困生 138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139 浅析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及解决对策 140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商业电视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141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 143 On Nabokov’s “Lolita” and Its Adaptation into the Movie by Stanley Kubrick 144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146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147 色彩在《隐形人》中的应用及其象征意义

The Proble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demark Transla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149 英语习语非稳定性结构特征研究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1 论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

152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医药药品说明书的英译

153 用批评性语篇分析解读人际功能与话语权力的结合 154 国际商务谈判及其谈判风格

155 《红楼梦》汉译英对话翻译过程中人物个性的保留 156 商标翻译的美学特征和技巧

157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风格的表现 158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 159 浅谈英语复杂句的翻译

16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1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62 The Two Mrs.De Winters of Manderl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I” and Rebecca 163 浅议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语境的制约作用 164 内向型与外向型性格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65 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研究

166 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观照下霍桑的救赎观——以《红字》为例 167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的救赎分析

168 善与恶二元关系的整合与分离——试分析《厄舍古屋的倒塌》的道德内涵 169 浅谈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70 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171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

172 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173 难以实现的梦——解读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国梦的虚幻性 174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 175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研究

176 浅谈象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77 词块体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178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 179 中国菜名翻译方法的研究

180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181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

182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 183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184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 185 组织学习障碍及相应的对策

186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187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 188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

189 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190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中式菜单英译

191 浅析情景教学法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192 汉英称赞语的对比研究

193 从关联理论角度谈英语双关语的翻译

194 《简爱》与《谢利》中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研究 195 On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 196 文明的樊笼—解读《野性的呼唤》 197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 第8篇

汉语古代典籍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它不仅属于中国人, 也属于全世界。将中国古代典籍翻译成英文并介绍给全世界, 不仅可以使更多的人享用这笔文化财富, 也将促进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文化交流, 从而增进其它国家对中国的理解, 这将最终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沟通。

兰亭位于山阴, 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等, 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著名散文, 主要记叙了兰亭周围的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 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生死无常的感慨。该文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 字逸少, 号澹斋, 传说他小时候苦练书法, 连清洗毛笔的池塘都被染成黑色, 后来终成一代书法家, 被后人称为“书圣”。王羲之的精神气度在《兰亭序》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克里斯蒂安·诺德 (Christiane Nord) 是当代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 其代表作为《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即《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 , 这本书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外翻译研究丛书”的第三本。诺德和尤金·奈达同样认为翻译是科学。他们都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追求原文与译文的对等。简而言之, 诺德认为译作将要发挥的功能决定了应该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应该采用直译还是意译, 归化还是异化, 这都不是绝对的, 而要看何种翻译策略使得文本更好地发挥了其预定的功能, 何种翻译策略就是最佳的。比如说:要翻译一篇理论文献, 而翻译的目的就是要让译文读者尽可能准确地了解原文都用了哪些字, 说了什么话, 那么字对字的直译就是最佳的翻译策略。比如说外国人想了解《周易》或《道德经》, 他们对这两部书是怀有一种“神秘感”的, 他们不懂中文, 更何况是艰涩的古文, 因此无法直接阅读原文, 所希望的是通过英文译本来了解原文当中到底讲了些什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译文对原文的文字上的忠实就显得尤为重要。译文是否“雅”, 是否具有“美感”, 是否“押韵”, 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果联系一下奈达的相关理论, 以上的文献翻译所要实现的主要是文本的“信息功能” (informative function) , 而非“表情功能” (expressive function) 和“呼告功能” (imperative function) 。再比如说, 要翻译的是一本广告宣传册, 那么译本的主要功能就是要引起译文读者的消费欲, 愿意购买宣传册中所宣传的产品。拿旅游宣传册来说, 主要就是要使得译文读者对宣传册中的景点“心向往之”, 愿意前往一游。在这种情况下, 译文和原文在字面上的接近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关键要使得译文符合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要求。如果原文当中出现了“人间仙境”一类的字词, 在译文当中就不妨将之翻译成“人间伊甸园”, 因为“伊甸园”这一《圣经》中的概念是英美读者所熟悉和易于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 意译和归化就是比较妥当的翻译策略。在这种情况下, 文本的“呼告功能” (imperative function) 就是翻译过程中最应该得到重视的一个因素, 即文本必须促使读者做出相应的反映和行动。在这时, 译文与原文在字面上为了“忠实”而“忠实”, 乃至于为了使译文和原文在字面上接近而不惜破坏译文的流畅感和美感就显得不明智了。可见, 文本的功能不同, 所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同。

再回过头来看《兰亭序》的文本功能, 这里所说的“功能”, 指的是译文作为一个整体在译入语文化中所发挥的功能。比如说, 当一名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想了解《兰亭序》的汉语原文到底讲了些什么的时候, 英文译文就可以成为他读懂原文的辅助工具。在这种情况下, 字对字的翻译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当这名外国人对某个汉语字或词感到费解的时候, 他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英文词, 这就免去了他查字典的麻烦。以下是笔者对《兰亭序》的一个段落尝试着进行的翻译, 策略就是字对字的翻译: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tuān) ,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 (shāng) 曲 (qū) 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 (shang) 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 (chěng) 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In the ninth year of Yong He, in the year of Gui Chou, we mee in the Orchid Pavilion of Shan Yin of Kuai Ji, for the Festival of Xiu Xi, which is a Chinese festival in which we wash away our bad luck and pray to God for good luck.Many talents arrive at this place, the young and the old gather around this place.This place presents lofty mountains and high peaks, dense forest and slim bamboos, besides, there is clear streams which gush forward in torrent, on the left side and right side, like ribbons, and like mirrors which reflec images.Taking the stream as the curving canal in which we put our wine cups to flow away, sitting in good order along the stream though there is neither threads, nor bamboos, nor pipes, nor strings one cup of wine is accompanied by one poem, it is good enough to express our melancholy emotion.This day, the weather is fine and the air is fresh, the gentle wind is caressing and refreshing.We look into the universe which is boundless, we look at various creatures which are full of life, our eyes are feasted and our souls are comforted, it is good enough to please our eyes and ears, we believe this environment is enjoyable.

从语句是否通顺的和是否具有文采的角度看, 以上这段翻译不能算作是优秀的翻译, 但它和汉语原文保持了字词层面的高度一致。对于一个熟悉英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 这段译文不失为他读懂原文的一个有效的辅助工具。

如果英语译文是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供人欣赏, 那翻译起来就可以不那么在字面上贴近原文, 以下是这种情况之下笔者给出的译文:

In the ninth year of the reign of Yong He, namely, the year o Gui Chou according to Chinese calendar, when the spring has jus came, we meet in the Orchid Pavilion of Shan Yin in Kuai Ji to celebrate the Xiu Xi festival, in which we cleanse ourselves of bad luck and pray for some good fortune.Many talented and decent people arrived here, among which there are both young and old.This place presents the lofty mountains and high peaks, and dense forests and slim bamboos, which surround us, are also to be found.The clear stream gallop forward on our left and right side, and we put our wine cups in the stream to flow away, while we sit in good order along the stream.There is no music instrument of any kind, but we have wine and we make poems while drinking, we still can express our sadness.It is a fine day today, the air is refreshing and the caressing wind is gentle.Looking upward into the distant universe and downward at various creatures, we feast our eyes, and this scenery is the best enjoyment we can have.

如果译文时出现在浙江省会稽当地的旅游宣传册上, 则译者所拥有的灵活性将更大, 以下是笔者给出的译文:

When the spring has just come, we all arrive at the Orchid Pavilion in Shan Yin of Kuai Ji.All talented people, no matter young or old, gathered here.The place boasts the magnificent scenery, in which you find lofty mountains in the distance and dense forest o woods and bamboos in the vicinity.The galloping stream is so clear and we put our wine cups in the stream to flow.Though there is no music, we drink and make poems and really enjoy ourselves.The weather is fine and the wind is breezing gently.We looked around at the universe and various beings and really feast ourselves in the eyes.This is the extreme pleasure that people can have.

以上是将会出现在宣传册上的译文, 其功能主要是吸引读者, 激起他们到此地一游的欲望, 至于是否忠实于原文, 那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2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发现, 在翻译汉语古代典籍的时候, 应该采用直译还是意译, 或者说译文在多大程度上在字句上贴近原文, 要根据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的功能而定。如果译文是作为译文读者读懂原文的辅助工具, 则应该尽量直译。如果译文是作为一篇相对独立的散文供人欣赏, 则应注重一下文采, 和原文在字句上就不必那么贴近。如果译文是作为一篇旅游宣传册上的文章, 则吸引读者则是最重要的因素, 而和原文在字句上的贴近则不需要考虑那么多。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Nida E A.翻译科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看幽默翻译 第9篇

【关键词】幽默 功能翻译理论 喜剧表演

一、引言

“幽默”一词源自西方,一般认为是国学大师林语堂于1942年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被翻译成“幽默”一词而引入汉语。中国古汉语中,“幽默”一词最早现于屈原《九章·怀沙》中“煦兮杳杳,孔静幽默。”现代汉语中,“幽默”指的却是一种“运用滑稽,双关,反语,谐音,夸张等表现手法,把缺点和优点,缺陷和完善,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机敏等两相对立的属性不动声色地集为一体”的一种艺术手段。在生活中,幽默不仅是一种语言或非语言的艺术,使用简洁,风趣,生动而又形象的语言表达观点或看法,更是一种人生的艺术,在融洽人际关系方面常常可以起到奇效。幽默紧紧依附于其存在的文化之中,有及其强烈的文化因素。应对幽默翻译时,功能翻译理论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代表人物为莱思(KatharinaReiss)、弗米尔(Hans. Vermeer)、诺德(ChristianeNord)。

在其1984年与弗米尔合著的《翻译理论基础》中,莱思提出在一篇文本的多个功能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原文本的所谓“skopos”(目的,功能)。不同的“skopos”所对应的翻译过程中的对等程度也是完全不同。而这种对等程度的最终确立却是必须借助原文的文本类型的分析。

功能翻译理论是对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把翻译从原语文本的镣铐下解放了出来,从译者的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 为翻译理论界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译者在翻译过程的能动作用也因此提升,译者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三、欧美喜剧演员作品翻译分析

1.欧美喜剧演员简介。Stand-up comedy一般国内翻译为“脱口秀表演”,类似于中国的“相声”中的“单口相声”,是美国喜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脱口秀演员(Stand-up comedian)是职业创作段子并表演的演员,他们活跃在全美各地的脱口秀俱乐部及电视,电影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美式“脱口秀”也逐渐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年纪观众喜闻乐见的Ellen Show, the Daily Show上都有典型的脱口秀表演。其中有的翻译趣味横生,有的也乏善可陈。

2.译本分析。Comedy Central 电视台主持人Jon Stewart的一段访谈显示了功能翻译理论在幽默翻译中的优势。以下是其于2008年9月18日采访英国前首相Tony Blair时的一段对话:

原文:J: Could you have done that as the Prime Minister, or would that be...Do you think that would have been scandalous.

T: It would have been complicated, for sure. Because in many ways it was a private decision. My wife is a Catholic. My kids were brought up as Catholics.

J: My wife is a Catholic, I am Jewish.

T: How does that work?

J: Very interesting. We are raising the children to be SAD!!!

译文:

乔:在首相任内的时候你会这样做么?还是说你觉得这样会成为丑闻?

布:这样肯定会让事情面的复杂,肯定的。因为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毕竟是个个人的决定。我的妻子是天主教徒,我们也以天主教徒的方式抚养我们的孩子。

乔:我的妻子是天主教徒,我是犹太教徒。

布:那你们怎么教育...

乔:很有趣,我们的方式是我们抚养孩子让他们悲伤。

在这段对话之前,Jon Stewart正在和Tony Blair谈论其不久之前的转为天主教徒之事。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首相的布莱尔的回答有板有眼,措辞小心。Jon想要的放松,调节的气氛的效果远没有达到,于是他开起了自己的玩笑。众所周知,在英美国家,宗教信仰是大部分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在这里,布莱尔所说的“My wife is a Catholic. My kids were brought up as Catholics”暗示为了给孩子一个统一的世界观,他转为了天主教徒。此时,Jon Stewart说道自己的妻子是天主教徒,而自己却是个犹太教徒。当布莱尔问他这怎么行得通的时候,Jon Stewart抛出了他的妙语(punchline):我们这样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悲伤。

这段文本的翻译的精华在于最后的妙语。若论意义的对等,译本中的翻译尚可接受。然而从功能翻译理论来看,该翻译未达到幽默效果。应该在这句翻译的后面,使用括号的方法加上对于文化背景的介绍,让中国观众明白Jon Stewart是在讽刺“父母的宗教信仰决定孩子的世界观”的这种看似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但实际上没有逻辑的观点。

四、结语

幽默翻译的目的是要在目的语中制造幽默效果,由于不同文化中对于什么是幽默的,什么不是幽默的,怎样说才够幽默都有不同的规定,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就不能够太遵守翻译的对等原则。在这种背景之下,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于幽默的翻译提供更好的指导。为传递幽默效果,让译入语读者理解欣赏,在译入语中寻找在功能上与原文对等,而不是意义上对等的翻译方法不失为一条可取的路径。

参考文献:

从功能对等看汉语旅游语篇的翻译 第10篇

从功能对等看汉语旅游语篇的翻译

本文首先解释了语言的功能与旅游语篇翻译的`功能对等,接着阐述了由于文化背景及语篇模式上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采用增、删、补等翻译手段,最终使文本各功能相对等.

作 者:崔薇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205刊 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24)分类号:H1关键词:功能 旅游语篇 翻译策略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 第11篇

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看英语幽默的翻译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幽默翻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英语幽默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 者:余渭深 郭丽 YU Wei-shen GUO Li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外语学院,重庆,400044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21(12)分类号:H059关键词:概念整合 幽默翻译 整合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 第12篇

从阐释学的视野融合理论看翻译研究

阐释学的视野融合原则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进行翻译研究,尤其是处于各国文化交流如此频繁的.当今社会.从该理论来看,译者视野和作者视野永远无法完全融合,因此文化过滤现象无可避免.就翻译而言,这种过滤现象从语言形式、文化意象等各方面都很容易得到印证.

作 者:李黎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2007“”(33)分类号:H059关键词:语言 文化 视野融合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 第13篇

有学者认为:公开和面对公众, 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就是公示语。[1]还有学者将公示语简述为:“就是给公众在公共场合看的文字语言。”[2]可见, 公示语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 公示语翻译中错译、语法不通、拼写错误等现象屡见不鲜。本文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就目前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规范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相应对策。

二、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思想

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主要提倡以文本目的 (skopos) 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根据目的论, 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即结果决定方法。目的论的创始人之一赖斯将文本功能分为:信息功能 (informative) 、表达功能 (expressive) 和祈使功能 (operative) 。[3]就公示语而言, 其主要功能有祈使和信息功能。限制和强制性公示语的主要功能就是祈使功能, 也就是用这些语言影响、规范公众的行为, 进而再作用于公众, 使公众能够像公示语上所说的那样去做。指示和提示性公示语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

三、公示语汉英翻译常见的错误

公示语翻译的错误或不规范随处可见。万正方等学者通过调查认为这些翻译错误主要是由于忽略了汉语和英语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和译出语国家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 一味将汉语思维模式和审美需求强加于译文之上, 按照汉语字面意思和语法结构对号入座, 牵强附会地“套译”。[4]常见的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是公示语翻译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错误。 (1) 单词拼写, 大小写及符号的使用错误。“爱护环境珍惜生命”翻译为“CLEAN SUYYOUNDINGS LIFE IS ONLY ONE”, 暂不评论它的翻译谬误, 仅是“SUYYOUND-INGS”这个词的拼写就会贻笑大方。改为“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REASURE OUR LIFE”就能正确完整地向公众传递信息。

2. 语法错误。

常见的语法错误包括名词单复数, 冠词, 介词, 动词, 时态, 语态等使用不当。如:男式休闲服译为“Man’s casual”明显不妥, 应改为“Men’s casual”;又如:修理相机被译为“Repair a camera”, 译文有修理一架照相机的含义, 采用的祈使句型有发号施令之嫌, 建议改为“Camera repair”。

3. 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指翻译公示语时, 对所选词义理解不清, 生搬硬套, 有时也会给外国游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甚至引起他们的误解。例如在某银行挂着“对公业务”的牌子, 被翻译为“To Male Service”, 在这样的译文下, 不仅公示语的提示、指令、参照功能不能实现, 甚至会造成歧视女性的负面效应, 难道女性就不能办理相关业务了?建议改为:“Public Service”。

4. 文化不兼容。

为了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在翻译公式语时, 我们应尊重不同的文化习惯和文化传统。例如, “保护绿草, 留住绿意。小草有生命, 脚下请留情。”“Preserve green grass and retain the green color.Let the grass has life, please watch your step.”这种翻译很难让外国人看懂是什么意思。比较可取的翻译应该是:“Take care of the grass to keep the p lace green.Treading on grass is treading on life.”然而, 这样的译文稍显冗长繁复, 可直接借用英语中现成的说法“请勿践踏草坪。”“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公示语翻译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必须按照英语的思维习惯来进行翻译。

5. 译名不统一。

这里指的是同一种事物的英文译名可谓五花八门。例如, 在城市公厕外的墙壁上有的写W.C., 有的还继续沿用Toilet, 有的直接写Men’s或Women’s, 甚至有的写Female toilet, Male Toilet, 这都让外国游客感到一头雾水。以上的译文都不规范。据统计, 美国使用Washroom, Restroom和Bathroom的频率较高, 建议改为此。

四、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对策

1. 熟悉公示语的语言特点:简洁明了。

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应用功能, 这就要求这种文体要简洁、明了、正确, 从而提供给公众清晰易懂的信息。在翻译时语汇要简洁, 措辞要精确, 让读者一目了然, 不能随意使用冗长的句子, 并且要注意选用常用的词语。

2. 了解公示语的功能意义, 借用已有成果。

许多公示语具备相同的功能, 我们可以向国外借鉴他们常用的表达用语。戴宗显、吕和发认为:“功能对等, 情景相同, 对象一致, 目标明确, 转换对应是公示语汉英翻译所应遵循的一般标准, 提出可以借鉴跨文化交际理论和功能派翻译理论进行动态转换尝试的建议。”[5]

3. 必须要注意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贺学耘在探讨公示语文本类型的基础上, 提出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 认为翻译公示语时, 译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了解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 要将读者的文化习惯摆在首位。公示语英译的主要交际对象是英语使用者, 它的表达应符合英语的语用习惯和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5, (2) .

[2]左樱.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J].宜宾学院学报, 2006, (4) .

[3]Reiss.Katherina.Kind and Individuality of Text:DecisionMaking in Translation[M].translated by Kitron, in LawrenceVenuti (ed) , 2000.

[4]万正方.必须重视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译[J].中国翻译, 2004, (3) .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广告词的翻译 第14篇

关键词:建筑英语 文本功能理论 语言特征 翻译技巧

针对当今建筑领域存在的建设模式化、重复化、趋同化等问题,创新势在必行。传承中国建筑思想的精髓、了解国外的建筑理念、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拓宽思维,不断创新,才能建设更加美好、和谐的家园。而建筑英语的翻译既有利于推广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建筑理念,同时也有利于引进学习国外的建筑思想。本文拟就建筑英语的翻译问题进行探讨。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1(Newmark)将翻译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了翻译中的三种文本功能形式,即“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并指出译者应分别忠实于各自文本中的“原作者”、“真实性”和“读者层”。纽马克进一步指出,“表达型文本”的核心是作者的思想,因此译文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力求接近原文形式,将原文语境意义准确表达。“信息型文本”关注的是“事实”,其核心是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对这类文本的翻译应注重译语读者的反应和理解,因此译文信息的传达强调准确性与真实性,让“译文读者获取尽可能接近原文读者的效果”。对于“呼唤型文本”,其核心是“读者层”,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效果和读者的情感呼应,以使他们“按文本预想的方式作出反应”。

根据上文的划分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建筑英语属于“信息型文本”,重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因此我们认为,在建筑翻译的过程中应力求做到语义忠实于原文,句式结构符合译入语习惯以便于译文读者理解接受。

1 建筑英语的语言特征

建筑英语是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的一个分支,具有其它文本所不具备的一些语言特征。

1.1 专业词汇的大量使用 建筑英语专业性强,具有自身的用语特点,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术语借自英语的常用词汇,但具体到建筑领域,却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通过上下文确定词语意义、传递准确信息。比如,“bed”不是“床”的意思,而是“道床”,指的是“支撑和固定轨枕,并将其支撑的荷载传布于铁路路基面的轨道组成部分。”同样,“sleeper”不指“睡觉的人”,而是指“软枕”,一种支撑钢轨、保持轨距并将列车荷载传布于道床的构件。

1.2 名词化结构的使用 建筑英语在词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名词化(nominalization)。名词化倾向主要指广泛使用能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抽象名词。作为科技英语的一种,建筑英语的名词化倾向是与科技文本的基本要求密切相关的,其任务是叙述事实和论证推断,因而要求言简意赅,语言结构的简化自然是题中之义。比如:

Illumination intensity determination = determination of the intensity of illumination 照明强度测定

Project operation cost status report 项目实施费用状态报告

3-feet glass manhole door 三英尺长的玻璃人孔门

1.3 被动句的使用 被动语态具有客观性强的特点,不带主观色彩,并且可以强调所要突出的内容。另外,被动语态可以调节句子结构,实现上下文的衔接与连贯。鉴于被动语态的上述特点,建筑英语中被动语态得到了高频的使用。例:

本文认为掺有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强度由水泥混凝土基体产生的强度和矿物掺合料的物理和化学两方面对强度的贡献两部分构成。

译文:In this paper, the strength of the concrete composites containing mineral admixtures is considered to include two parts: one is generated by cement concrete matrix, the other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effects of admixtures on concrete.

上面的英译,读来一气呵成,內容连接连贯,被动语态的使用,功不可没。

2 建筑英语的翻译技巧

2.1 选词用字 建筑文本专业术语较多,要保证文本信息的准确客观,对于这些术语必须予以充分注意,除从字典上查阅外,还须善于分析它们的结构,弄清它们之间的合成关系,用符合科技规范的术语准确地道地将它们译出。例如下面几个铁路术语:

Left-hand bent stock rail

误译:左边弯曲储备钢轨

正译:左向弯曲基本轨

Continuous welded rail:

误译:连续焊接钢轨

正译:焊接长钢轨/无缝钢轨

Approach-lighted color light automatic block

误译:接近亮灯色灯信号机的自动闭塞

正译:接近着灯色灯自动闭塞

具体到例句中,则需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准确判断单词词义。比如:

It is also possible that additional real estate could be provided to the BOT entity beyond that required for the railroad right-of-the-way alone.

句子比较简短,但是却包含了两个术语,不明其意就无法正确翻译。必须结合上下文查询,推敲语义,注意“信息型文本”的核心为强调“事实”的“真实性”。试译为:

同样有可能的是,除铁路专线所需房地产经营不在其列外,可向从事修建—经营—转让模式(BOT)铁路工程的业主提供其他方面的房地产经营权。

2.2 措辞精准严谨 建筑文本中除专业术语的翻译外,译者还要注意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信息。有些看似常见简单的词,若脱离原文语境翻译,则很可能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准确与真实,达到“信息型文本”所要实现的“读者效应”,译者就要根据上下文以及专业常识,准确把握原文实际意义,有效实现译文功能。

Other potential inducements which could close the gap could involve the award of the operating contract for the Riyadh dry port for a period of years, or the award of the concession to develop one of the mining projects or the land-bridge projects.

译文:其他可弥补资本缺口潜在的可能性包括获得利亚德干坞港数年期经营合同,或获得采矿和(或者)路桥联运开发工程中某一部分的特许权等等。

析:“potential inducements”在这里既不指“潜在的诱因”,也不是“潜在的刺激物”,而是根据上下文引申为“潜在的可能性”比较合适。“award”在这里既不表“奖品”也不表“裁定”,而是“获得”的意思。另外,文中一词“land-bridge”虽是“路桥”之意,但实指“海-路-海”或“路-海-路”联运方式,即“路桥联运”,是建筑英语中的专业术语。

2.3 逻辑清晰行文通畅 建筑英语翻译信息量大,结构严整,因而复句、长句较多,在翻译过程中,为使表达清楚、意义明确,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理清逻辑顺序,语义适当的整合或调整,符合目的语的用语习惯。例:

Cable-stayed bridges are constructed along a structural system which compromises an orthotropic deck and continuous girders, which are supported by stays, i.e. inclined cables passing over or attached to towers located ate the main piers.

译文:斜拉桥的建造构成一个结构体系,它包括一个正交各向异性的桥面以及几座平行并列的钢桁架,都由拉索——也就是那些悬空交织或固定在主桥墩塔上的斜拉钢缆——来悬拉固定。

析:原句较长,但是译者可以首先分清逻辑语义关系,译文表达就较为容易。英文文本分了三个层次,一讲斜拉桥为一个结构体系,二讲该体系的主要构造,三讲主构中的拉索,层次分明,语义环环相扣。

3 结束语

本文从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出发,将文本特征与翻译相结合,分析并探究建筑英语的翻译技巧,以期為从事建筑行业翻译的广大工作者提供可借鉴之处。另外还要指出的是,建筑英语有其自身特征,对从事该领域翻译的译者也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比如,译者必须熟悉相应的专业术语,避免张冠李戴;熟练掌握被动句等常用句式的翻译规律;透彻分析原文结构,准确、有效地再现原文信息;通晓本专业各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发展动态;具有严谨负责的态度等,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好服务性的工作,为共同建设更为和谐的家园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Newmark,P.1988.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贾文波,2005,《应用翻译功能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刘宓庆,2007,《文体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上一篇:我的书房优秀英语作文下一篇:公益性岗位面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