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

2024-06-11

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精选8篇)

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 第1篇

谈谈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

作者:陈海莲 李小红 万伟平编辑录入:wzhqa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衡量任何事物都会有一定的标准;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它的评价有一定的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又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俗话说:“各有各法,只要得法。”但作为一堂好课,它的标准是什么?下面谈谈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不同学科的课堂,可能评价的标准不一样,一堂好课,从形式上精彩,从内容上丰富,从过程上流畅,从结果上优异,掌声和喝彩声不断;一堂好课,各有各的看法,我的具体看法是:

一、课是给学生上的,一堂好课,首先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

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就像一道好菜,形、色、香、味样样俱全;老师就像厨师,学生就是食客;好菜要有诱惑力,如何吸引食客的胃口,学生要有食欲;也就是说老师的课要有魅力,让学生想学,该课是值得学习,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学习课”;学生对所学的课有兴趣;老师传授的正是学生想要的;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学生喜欢自己的功课,各取所需;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二、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

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要身怀绝技,要给人阳光,心里要装有阳光;能者为师;教师是一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要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有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三、一堂好课,要有各自的特色,能让学生很好地接受 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是课堂,没有个性就没创造,没有特色就不能生存,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特点;科目不同,要求不一样,整齐划

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所上的每一堂课,可能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许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片面”、“偏激”等等;一堂好课,就是教师展现个性的时候;语文课要有语文课的特点,数学课要有数学味,英语课要有英语特色,音乐课要有音乐的韵味,地理课要有地理特性„„每科的课堂要有各自的特色,有的放夨,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一堂好课。四、一堂好课,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等多方面衡量,它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要从不同的方位看问题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活动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有全盘考虑,评价一堂课,不但要问教师自己是怎么策划的,这堂课在他的整个教学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达到目的没有;也要问学生学得怎样,更要问专家怎样评价,多方面考虑综合,而不能单纯用评价者的一把刻度过密的直尺来衡量。一堂成功的课堂,是在学生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而度过的.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学习自觉能动的主人,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思考的大脑和勤快的双手亲身体验,用心感悟书中的知识,通过练习尝试自己的收获而再次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巩固成果,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基本能力,提升对知识的认识.常言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后始知深.”是啊,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经验的积累.同时也应使学生主动认识知识,感悟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及其重要性,方能端正思想、主动求学。五、一堂好课,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表演的舞台,学生是主角,老师是演员又是导演,教学要贯彻素质教育的宗旨

一堂课上得好坏,首先要向学生调查,看孩子是否感兴趣,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好课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点为本”;应该“眼睛向下”,不应该总是“眼睛向上”;应该是“本色”而不应该是精心排演的“一台戏”,好戏是演员和导演的默契的配合和理解掌握;一堂好课,是学生和老师默契的配合,精彩的表演。六、一堂好课,要把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一堂好课,要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特色,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借鉴前人的经验,吸取外国的先进教学经验,为我所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为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打好基础; 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调控能力,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了互助精神,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成就感,一堂好课,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一堂好课要有利于教育水平提高

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从教学思想上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才能给学生的学习以一定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教师不仅应具有更加扎实的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认真组织、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教育水平提高。

八、“新基础教育”的一堂好课的标准

叶澜教授在他们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

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不真实的、有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认为: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十全十美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其次是带有一种虚假性。

总之,不同事物的评价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评价教学有教学的标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堂好课,应该有一定的标准;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就是像上面所说,有说得不周全的,望大家指正,我愿虚心和大家探究。

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 第2篇

看了“模块1中培训成果样例”,我们的困惑是: 1. 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这样写吗? 2. 教学设计的格式必须是表格式的吗?

通过看书,我知道了: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是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主要指与信息的产生、获取、表征、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有关的科学技术。教育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大类。有形技术是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物质工具,无形技术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等。教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并不等同。

我心目中的“好课” 第3篇

一、整体性

主要表现为 (1) 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如:突出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及前后知识的融会性。语文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的学科。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 复习与之相关的原有知识, 前后融会贯通, 使新旧知识连贯成一个新的整体。在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中, 尤其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构建, 注重旧知的整理积累。如果知识积累不够, 必然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 势必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得分较低的现象理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2) 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突破是教学时空上的狭隘, 课堂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语文课堂内的教学目标, 还应该包括学生课外阅读什么或做些什么, 而这一点往往不在语文教学目标视野内;另外目标的设置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创新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不能忽视了创新人格的培养。从整体性角度看, 语文教学目标的终极指向是学生的自然发展。 (3) 教学的内容也是一个有机整体, 需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 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内容整合。作为语文教师, 不能只懂语文、只了解语文, 对其它学科所讲授的重点内容也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 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跨学科的知识内容时, 才能知道哪些需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去回忆, 哪些需要与其它学科教师交流、沟通, 甚至是联合进行教学, 而不致于乱抓一气、茫无头绪了。

二、开放性

开放性的特点, 包括 (1) 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狭隘的教学目标, 使教学目标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有人说:“教室的四壁应是多孔的海绵, 不应是水泥的隔离墙。” (2) 教学形式开放,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教学形式是多样的, 如创设情境、组织辩论、小组合作讨论, 等等。开放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无拘无束的, 具有家庭般的温馨, 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主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环境之间都可以进行多角全方位的沟通与合作, 从而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能够营造起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3)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集中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上, 对于一些浅易的一些课文, 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的课文, 语文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的去学, 语文老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性, 如诗歌鉴赏中比较两位诗人的诗风即可采用此法。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必须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开放教学过程, 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也可以与同学、老师合作解决问题, 也可以提出问题, 供师生共同研究讨论。

三、生命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他们每个都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 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 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 有着自己的成长背景, 所以他们在课堂上的敢想敢说、充满好奇、异想天开、坚持己见……以及许多“美丽的错误”, 也往往是健全个性、创新人才的隐含表现, 也是一堂好课生命性特点的集中体现。语文老师应该从生命性的角度出发, 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 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 帮助学生发展其个性, 而不能永远指望学生想法处处符合成人所谓的标准。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优点和闪光点如打球、画画、棋艺、表演等。

四、创新性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 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我们语文教师讲读一篇课文, 也往往会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 步步为营, 滴水不溜, 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优秀的语文课堂要求打破这种的被动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根本, 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 培养创新意识。在现行语文教材中, 有关创新的事例比比皆是, 哥白尼创立地动学说, 徐霞客踏遍祖国, 苏东坡寻访石钟山, 这些事例都可作为我们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创新的典型事例, 以此点燃学生心灵创新之火。

五、可持续发展性

教学的本质是与生命同在的, 也就是终生教学。终生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语文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 即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为终极指向的。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思考, 获得终生发展的能力。正所谓教学生六年, 为学生想六十年, 为国家民族想六百年。

我们都曾见过, 很多中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 却暴露出一系列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缺口。同样取得高考优异成绩的所谓“高才生”, 却暴露出听说读写能力的低幼化。不能否认教学中的不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味追求成绩, 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因此,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不能鼠目寸光, 只为了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 而忽略了学生的长远的语文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师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去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生才会具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当然, 一堂课不可能完全涵盖上述所有的特点, 但我觉得如果能有几点体现得好, 就应该是一堂好课。

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是一堂好课的前提。一节课要教什么知识、要进行什么训练、要取得怎样的效果,教师心里要清清楚楚,学生也要心领神会。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攻坚。另外,教学目标的确定还要精当,既要符合大纲要求,又要符合本班学生实际,不过高,也不偏低,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二、教学底蕴

良好的教学底蕴是好课的基础,我认为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1.公心。即公平民主。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教学平等,不讲师生平等,不讲一视同仁,那么就不可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是冷落他们还是关心他们,这是衡量教师是否有公心的一个尺度。

2.慧心。即聪慧之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先要有一桶水。对某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但要知道错误发生的原因,还要知道怎样把他导向正确。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多看书,广泛涉猎。这样,教学才有深度,释疑才会准确,课堂教学才能有实效。

3.匠心。指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新意,这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也是备课是否到位的结果。如施教中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何激疑、引疑、解惑;如何诱发不同意见,以及如何使学生人人参与训练等,都要有匠心的安排。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等都可以从这里体现出来。

4.爱心。这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充满责任感的教师,从备课到施教,乃至教后的指导,无一不受爱心的驱动。备课时想学生的实际,教课时注意因材施教,辅导时因人而异。特别是对那些厌学、淘气的孩子,不舍、不弃,使不会的学会,让不感兴趣的感兴趣。

三、教学过程

1.学生三动:主动、真动、全动。“主动”的含义是不受任何外力推动而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是其求知欲、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表现,也是教师调动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表现在方方面面,如主动求解,弄懂自己不懂的知识;主动求疑,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问老师、问同学;主动求异,即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甚至展开争论,从而做到正确理解;主动求法,即自觉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或创造新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更扎实、更有效;主动求博,即在学习中能够做到旁征博引,扩大学习的外延,使学习更深入。

“真动”是学生在正确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扎实、有效地进行思维操作。这里没有花架子,没有装腔作势,没有表演成分,学生为了自己的进步而实实在在地学。这样的课堂允许学生说不会,允许学生答不上来。语惊四座的回答固然好,所答非所问也是正常的。课的真实性是实效性的基础,没有真实性,也就没有实效性。

“全动”是指学生的整体参与,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不是仅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教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使学生全体参与。要尽量摒弃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训练方法。当然,做与看是可以结合的,但要巧妙的结合,防止有些学生溜号。少数人练而多数人看的做法是挫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不良动作,必须摒弃。

2.教师五导:导向、导思、导练、导趣、导博。“导向”有两个含义,一是引导学生瞄准本课的教学目标,集中精力去攻坚,使问题得解,能力提高;二是在教学中渗透本课程的学习规律,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学。

“导思”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教学能否深入的关键。而学生的思考不得法、不深入是常事,教师必须设法引导。此外,导思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

“导练”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实践出真知,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形成都是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的。教师导练方向是否准确,方法是否有效,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导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知识兴趣的重要方面。一堂好课,不但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还能把学生的兴趣拉向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兴趣的意义,绝不亚于知识的传授。

“导博”是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培养兴趣的重要措施,是大教育观的表现。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延伸,使学生认识更正确、更扎实。正所谓:“首孝悌,次见闻”。足见见闻的重要。见闻也就是要求师生多看、多涉猎、多读参考书籍、多观察别人的做法。

四、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可以从四个方面看。

一是短期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如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一般发展目标的落实情况;二是长期目标是否落实,如教学中是否遵循规律、是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得到培养等;三是看学情,即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是否真正做到了“三动”,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信息交流是否多向等;四是学境,即课堂上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如教师感情充沛,学生个个奋进,互相取长补短,有错就改等。

总之,对好课的认识,是一个人教学观念的体现。素质教育观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一堂好课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一堂好课,它应是有意义的课: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我心目中的好课]园本教研活动 第5篇

(江苏省常熟市琴湖小学幼儿园  宗 颖)

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要反思的一个问题。前不久,笔者有幸观摩了某幼儿园的一次“我心目中的好课”园本教研活动。别开生面的组织形式,热烈活泼的互动氛围,充满智慧的教师话语,使每一位与会者对新课改背景下,衡量成功教学活动的标准有了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教研过程实录

一、开始部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热身”

主持人:说到好课,你首先会想到什么词?

教师:精彩、合理、和谐、清晰、生动、顺畅、创新、感染力、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们敞开心扉,说出了对好课评判的第一感觉。其实把这些词归纳起来不难发现:教师已开始摒弃那些形式多样却内容空洞、嚼之无味的“花架子”课,而是从多元的视角来看待某个教学活动,虽然是点滴、零碎的,却足以透露出每位教师的价值取向。

二、基本部分:结合象征物,交流对于好课的诠释

1.主持人出示三幅象征物图片:

象征物一:乒乓球。画面描述的是一场扣人心弦的乒乓球赛场景。

象征物二:项链。画面描述的是一串晶莹夺目、以珍珠相串的项链。

象征物三:菜肴。画面描述的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主持人:哪样东西最能诠释你对好课的理解,用你选的象征物来诠释你的好课标准。

2.教师按意愿选择象征物,随机组成三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式的讨论交流,汇总意见后推荐代表发言阐述。

乒乓球小组

师A:“抛接球”艺术正好体现了一堂好课中的生成调整策略。一堂质量高的教学活动,不仅体现在预设的精彩上,更体现在调整的机智上。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具有弹性的活动空间,要才艮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察觉他们的需要,不断调整、设定出新的内容,创设新的环境。

师B:乒乓球比赛是一项公平竞争的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运动员在此过程中更多享受的是比赛的过程,而不是比赛的结果。一节好课也如此,首先师幼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其次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看幼儿“学会了多少”,有多少显性成果,而是要让幼儿在愉快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学习”。

师C:乒乓球赛的场景让我想起了一堂好课中的提问艺术。一堂好课离不开有效的质疑和回应。正如打乒乓球,提问是双向的,既包括幼儿“发现问题”,也包括教师从幼儿的问题中“设计问题”。如案例“手机”的探索中,幼儿对于“手机”上的那些特殊的功能键产生了兴趣,“这些键有什么用?”教师接过幼儿抛出的球――手机有哪些功能,以回应球反推给幼儿――手机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利弊。幼儿在接过教师“球”的同时,又抛给教师一个“球”――飞机上为什么不能使用手机,结果引发了查找资料等一连串探索活动,正是在这一推一挡的回应中,主题不断向纵深发展。

反思:随着瑞吉欧方案教学思想的传播,教师对“抛接球”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所以当主持人刚出示画面,多数教师就自觉站在了这一边。“接过孩子抛过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非易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匆匆赶过程而无视幼儿的生成,即使关注到了也显得回应贫乏、语言单一,如对于幼儿有价值的行为,教师只会用“真棒”“真不错”之类的语言来回应,而缺乏实质性的引导。教师在与幼儿相互“发球”“接球”的过程中,要注意技巧的运用,有时面对幼儿的问题,可“正面发球”,直接告知;有时可以打个“擦边球”,采用侧面引导的方式。总之,教师只有不断研究“球艺”,才能使教学活动如乒乓球比赛一样扣人心弦、精彩无限!

项链小组

师A:这是一串精心雕琢的珍珠项链,穿珠人肯定精挑细选花了一番功夫。这种“求真”“求精”的精神也正是一堂好课所折射出来的。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精心选材,精心设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细心琢磨,乃至一句指导用语、一个眼神都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

师B:虽然珍珠在众多华丽的装饰品中只是普通的一种,但它身上折射出的纯洁自然却是独一无二的,成就了它的价值。一堂好课,它的价值就在于活动中的某个亮点,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再由点及面,把它提炼成整个活动的亮点。

师C:项链的环状就如一堂好课中的知识网,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刚开始,幼儿获得的经验是点滴、零碎的,经过教师的归纳梳理、启发引导,幼儿的认知结构慢慢发生变化,知识体系逐步趋向系统、完整

反思:也许项链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华而不实,所以选择这组的人数相对较少。然而,经过几位教师的阐述,我们从另一侧面体会到了那份华丽背后的真实:求真求精、系统严谨。是啊,教师是穿珠人,幼儿是珠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幼儿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主导性的穿针引线中,每位幼儿找寻到了自己的位置,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自的.潜能,这不正是一节好课所追求的吗?

菜肴小组

师A:我喜欢做菜,因为在做菜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与家人分享美味时的那份其乐融融的感觉。而我心目中的好课,就是要有这份感觉,那就是幼儿在和谐、温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在师幼平等的交流互动中获得知识、获得发展。

师B: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让人回味无穷,而一节好课也应是耐人寻味的,能给人启迪与深思,越嚼越有味。这“味道”就体现在活动背后的深层观念以及教师的价值追求上,如究竟哪些教育技能、教育行为是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是符合课改主流精神的?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学习起了哪些推动作用?活动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哪里?等等。

师C:这是一盘以蔬菜为主料的菜肴,里面蕴涵着大量的膳食纤维素,而这种纤维素对于经常喜食荤菜的幼儿来说是比较缺乏的,菜肴的提供迎合了幼儿的生理需求。引申到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来选材,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那么活动就成功了一半,离好课的标准也就不远了。

反思:几位教师从烧菜、品菜、评菜的角度对好课的标准展开了阐述。其实,从色、香、味以及荤菜、蔬菜品种的搭配上,我们还可联想到一堂好课所必备的整合意识。一堂好课正像图上所描述的那样有主料、配料的合理搭配,但绝不是多种领域简单相加拼凑的大杂烩式的拼盘。回想以往的教学,我们在整合问题上曾有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多个领域的简单相加就是整合,于是出现领域与领域之间、目标与内容之间缺乏联系性。事实上,一堂好课中的整合就如一盘菜肴,既要有主次之分,又要有营养素之间的合理搭配,更要有共同目标的追求,让品菜的人吸取更多的营养。总之,整合需要正确地寻找课程之间的联系点,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

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使是上述三种象征物加起来也无法体现一堂好课的全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节好课应该是真实自然,以幼儿为本位的,正如有位教授所说的“宁可留下真实的遗憾,也不要追求虚假的完美”。

我心中的一堂好课815666 第6篇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衡量任何事物都会有一定的标准;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它的评价有一定的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又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我心中的一堂好客是这样的:

一、课堂气氛活泼生动又不失纪律性。小学是学生们的知识构成和行为习惯都在形成的时期,需要用严明的纪律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然而这时的学生还保持着活泼好动的性格,作为教师也不能压制孩子们的天性,所以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要课堂气氛既生动活泼又不失控混乱。

二、课堂教学应与生活紧密相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新课程倡导教育要回归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而生物学又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互相融通,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从而大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学生学习的效果好、效率高。教师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方式,不能全部是图方便的“满堂灌”,也不能是一味求创新的自主学习,应该结合学生和课程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这就要让学生自主构建,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教师采用的是哪样的方式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授过程应该具备趣味性,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快乐的掌握知识。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发展的根本方法是学生的自主构建。因此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教师,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角色,既是演员也是导演,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既是创作者也是评论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天性得到自然伸张,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展示。学生在展示其个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必然获得无穷的愉悦及成功体验,这一切又必然转化为无穷的创造动力。同时,教学中教师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又为学生发展个性和创造性提供了良好的诱导、示范作用。

四、有全面的备课和增色的课堂发挥。上课之前教师应该有一个全面的备课,把该讲到的知识和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准备好,给出导学案和当堂检测,帮助学生学习。讲课时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给出一些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临时发挥的闪光点,会给课堂增色不少。

我心目中一堂好的英语课的标准 第7篇

孙园园 2014.11.21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作为一个知识传授的媒介,如何上好每节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是要清楚一堂好课的标准。我心目中的一堂好的英语课就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绿色课堂”,能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课堂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来进行,都要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和深层次的需求为出发点。

怎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安排和落实:

一、教育理念新颖 教学技能扎实

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自身素质高,教师应熟知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这样才能驾驭好教材,同时教师应具有扎实全面的基本功。如:语音语调、简笔画、肢体语言表现能力、板书设计能力、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

二、灵活选用资源 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能够针对课程和学生实际灵活选用课程资源,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应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的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彰显英语学科的魅力。

1、音频资源 以唱促学

音乐优美的旋律能触发强烈的情感,引起大家的共鸣。而英语本身节奏感强,优美柔和,读起来连贯流畅,宛如一曲动人的乐曲。学生在音乐中能感受到浓厚的英语氛围,利用音乐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以唱促学,以学促唱,起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2、创设情境 激发参与

根据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和善模仿的特点。他们爱玩、爱唱、爱画、爱参与活动,听觉灵敏,大脑中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情境学习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之一,为学生创设适合他们并且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尤为重要,学生更感亲切自然,真实可信,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3、简笔画资源 激发兴趣

运用简笔画教英语,不仅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做到视、听、说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可以用在复习、导人、操练、练习和巩固等各个教学环节。运用时边讲边画,虚实并举,视听结合,生动具体,概念清楚。还有可以随时修改的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总之,通过生活情境与英语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轻松愉快的课堂活动中,主动思维、愉快和作、大胆交际,自主创新,在有限的40分钟内高效地实现了预期目标,不仅激发和保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三维目标 定位清晰具体

教学目标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是决定一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清晰、准确、具体地制定教学三维目标。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每节课的教学都是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方法要切实可行,以学生兴趣为主。

四、教学思路明确 课堂结构严谨

小学英语课堂新授课教学过程一般由 Preparation 复习热身、Presentation新知呈现;Practice 巩固练习、Production拓展应用、Summary and Homework总结和作业布置五大环节组成。

在Preparation 复习热身的环节要营造学习英语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关键。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兴奋起来,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景。因此,这个环节应尽量围绕目标挖掘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旋律明快节奏感强的歌曲、歌谣,也可以是师生间的问候和自由交谈,让社会生活兴趣化,生活兴趣英语化,导入方法灵活多变。在Presentation新知呈现环节,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 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呈现出新的语言知识,学生初步理解新语言的语义及感知新语言的语音语调。要采用实物、图片、简笔画、肢体动作等直观教学手段,使语言教学直观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乐学和爱学。在模仿阶段教师要注意自身示范发音的准确、清晰有利于学生听清,便于模仿。

在Practice 巩固练习环节,应结合课堂内容作单项的、局部的反馈性练习,对新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要求把握重点、设计分量适中、层次分明、且有梯度的巩固练习,如操练单词及句子,创设多种有趣情境和有效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机械识记转向理解识记,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求学生合作练习,进行角色表演。

在Production拓展应用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或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巩固和运用所学语言。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教学资源,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把单项的语言技能提高到应用英语进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了使拓展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可采取小组竞赛方式,给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并对优秀的成果进行奖励,调动学生争强好胜的情绪,学生会为了得到奖励而争相表现自己,这样不仅带动了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巩固了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Summary and Homework总结和作业布置环节,即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进行针对性的归纳回顾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可利用板书对一节课知识重难点进行高度梳理和概括。成功的总结和作业布置,不但能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唤起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发挥想象、启迪灵感等教学效果。

五个环节之间结构严谨,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教学方式灵活 创设高效课堂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全程参与、体验学习的乐趣是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巧妙地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大胆的处理教材,将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教工,充分发挥课程资源主体作用,创设出高效的课堂。英语课堂的灵魂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英语课堂不再是教与学的简单重复而是教师与学生情感、思维的碰撞。教师能够针对不同课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要时时有新意。全体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一节好课应是全班各个层次的同学都学有所得,学生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一节好课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一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一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了新知识,乐于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实际交流,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并拥有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紧张有序 学生学习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要把学生的地位放在首位。新课程标准的方向性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向旧的教学模式挑战,把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位置,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智成长,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严格控制教师的讲授时间,主要时间应用于学生的活动和训练。在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100%的学生都能参与。

一堂好课 第8篇

一、要有目标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其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学生创造条件,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学习运用新知识努力解决问题。教师要明确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主角, 教师仅仅只是一名引导者, 是学生兴趣的调动者。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整堂课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其中, 使每个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获得全面的发展。例如在高一第三单元讲“be going to”结构时我选几组同学用这个结构到前边表演, 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作总结, 点破、归纳已练熟的句型结构和语法规则。以提问形式进行并板书如下:肯定句:计划、打算要做某事

人称代词+be going to do (原形)

am, is, are

一般疑问句:Be+人称代词+going to do…?

回答:Yes, 人称代词+be

No, 人称代词+be not.

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词+一般疑问句形式?

回答:根据事实。

然后进行语法投影练习, 布置作业。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遵循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心理规律 (直观、有趣、易懂、认真听课, 掌握用法, 有效参与, 熟练使用) , 带领学生在情景情意中理解英语并进行各种形式的结构操练, 经过一系列运用英语的参与活动, 点破、归纳了“be going to”这一语法规则及其用法, 启动学生的有效思维, 使学生的大脑始终积极活动着, 产生一系列联想, 将以前所学各种动宾搭配的词组一股脑儿涌现出来, 放置到“to play football”的位置上去, 套进新学的“be going to do”句型中, 进行句子的生成和转换,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要有意义

在这节课中, 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 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 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 “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 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 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 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 有意义的课, 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例如高一英语必修一的第一单元是“Friendship”, 这是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 于是我让学生分组讨论Warming-up中的问题, 并设置了Describe one of?your best friends”、“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have”、“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not have”等多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 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 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懂得了友谊的重要性。 (Friendship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又例如在这次学校进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中, 我上的Unit4Wildlife protection在教学过程中我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那种动物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Which animal is our national treasure?) 你还知道那些是濒临灭绝的动物? (what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do you know?) 同学们会举出很多濒临灭绝的动物, 紧接着我给他们展示很多人类大量捕杀动物, 环境受到污染, 森林遭到破坏, 动物无家可归等的照片, 同学们感触很深, 在当我问到为什么动物们濒临灭绝时, (What’s the reason for their disappearing?) 他们讨论发言都很积极。我觉得这堂课很有意义。

三、要有效率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 这节课下来, 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 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 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 有的低一些, 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 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 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有待完善

课不能十全十美, 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 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 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 然后做大量的准备, 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 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平实、真实, 说起来好像很容易, 真正做起来却很难, 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 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 心胸才能博大起来, 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 “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上一篇:社区养老服务之探索下一篇:运输路线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