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项目投融资方法与实践论文

2024-05-27

环境工程项目投融资方法与实践论文(精选9篇)

环境工程项目投融资方法与实践论文 第1篇

环境工程项目投融资方法与实践论文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和社会投入资金为辅的投融资模式,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环保项目资金缺口仍在不断加大,现有传统环保投融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

一、环境保护投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总体投入不足

由于当前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在对环境进行整治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当前我国环保投融资方式仍存在较大的不足,根本原因在于环保项目投融资市场机制尚未理顺,市场化的融资渠道没有被有效的利用。首先,大量公益性和准公益性环保项目,严重依赖于财政投入,一些财力有限的地方政府,并没有把环保投入作为优先选项;其次,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市场范围内融资投入环保设施有较大的困难,仍主要采用自筹资金方式投入环保设施,因此,一方面社会中的大量资本一直处于闲散的状态,不能被有效的利用于环保项目投入,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投入环保项目又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二)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当前,发达国家的环保项目融资模式和融资渠道更加趋向多元化,尤其是更多的采用市场化融资手段和资本市场等多种投融资方式。在我国,由于市场经发展仍不成熟,大量公益性和准公益性环保项目投融资仍主要依托政府投入资本金、向银行申请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主要依赖项目运营收费和财政补贴偿还银行贷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融资方式采用较少。

(三)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环保投融资资金使用的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在国内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对于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环保资金运用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市场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在管理上不能使用正确的管理方法,最后则是投资者逃避风险承担责任。在政府投资作为环境保护过程中投融资主体的背景下,在环保领域,投资决策者与风险承担者的权力与责任是分离开来的,作为环境投资的主体对于风险是不需要进行承担的,所以,在对资金进行运用时,通常情况下不会考虑其风险因素,这就会导致资金低效益投资现象的出现,进而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会出现环境保护领域众多项目的重复建设,使资源严重的浪费,进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最后,则是管理监督体系的缺乏,作为投资过程中的主体的各级地方政府,在对环保设施投资管理中,缺乏约束机制,也是造成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环境保护投融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创新理念

环境保护融资机制要进行改革,要从源头上进行理念的创新。首先,要强化政府的引导或主导作用,实现市场运作和企业主导多种资源的整合;其次,要对原有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观念进行彻底的摒弃,从源头上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三,将扩大总量与结构优化进行有效的结合;最后则是要将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为环境保护的投融资提供完善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二)完善投资主体

1.政府发挥引导和主导作用

由于当前社会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竞争,所以导致当前投融资资源配置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效率较低,无法达到最佳的配置状态。儿而政府在环境保护中作为主体,在拥有资源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主导作用,对各项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对于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环保项目,宜采用PPP方式运作项目,由政府与社会资本成立项目公司(SPV),项目公司负责设计、建设、运营、维护以及融资,政府负责特许经营权授权或财政补贴,确保社会资本合理收益,项目使用人(用户)负责付费。或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环保服务,政府通过项目收益和税收调节解决购买资金。

2.提高企业资金自筹能力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作为环保型企业,一定要积极的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首先,应该对市场的需求和自身产品具有明确的认识,并做出充分的准备,可以考虑方式包括以下几点:新技术的研发、现代企业制度的筹建、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等。一方面,企业提高竞争力,可以提高向银行融资的筹码,同时还可以依靠企业的核心技术,引进社会资本和各类基金投入;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自身科学合理的经营方式和手段获得较高的利润,以促进企业自身现金流量的增加。

三、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条件在于确保环保资金的投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保投融资问题,主要在于政府、企业各方面共同努力,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理顺环保投融资机制,拓展投融资渠道,确保投融资渠道通畅,构建权责一致的法律体系,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才能使环境保护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确保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厚美.完善公共财政政策保障“十二五”基层环保工作[J].环境保护,(02):69―70.

[2]董昕.绿色金融:现存问题及体系构建[J].当代经济管理,(09):96.

[3]孙闯.环境税经济效应及其开征思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01):108―110.

环境工程项目投融资方法与实践论文 第2篇

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被称为是“未来最伟大的事业”。“环境保护”在现行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就是要通过环境教育,形成学生对人与周围环境关系正确的、科学的认识,认识到人是自然之子,而不能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征服者,人与环境存在着共命运和互相依存的一面,要树立起在合理利用环境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的新观点,特别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环境责任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把“第一课堂”作为实现学生全面人格教育的`主渠道。

一、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环境保护》教学中,是多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很少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与学是对立的,不能将环境保护理论应用于实际中去,因此教学效果较差。

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将整个课程分为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自主确立一个主题,并按照学生能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编排教学环节组织教学,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结合三月“植树节”、四月“爱鸟周”、“世界地球日”、六月“世界环境日”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寒暑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资料,访问当地环卫站,参观工厂,了解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处理办法,通过环境保护与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把环保知识教育与提高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结合起来,与学雷峰、为社会做好事等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青少年护绿队,分块包管校内外区域绿地,开展护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育人效果。

二、将传统环境教育与现代环境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强调的一点就是创新思维的训练。环境教育也要讲创新性,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环境知识的说教,要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将物质环境污染与意识环境污染结合起来,将传统环境教育与现代环境教育结合起来。

要通过社会实践将环境意识转变为自觉行为,把“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联系起来教育,把学校的教育置于社会之中,与社会息息相通,让学生从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生物百项活动”等社会实践,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参与中提高人格品味。这几年,学校成立了“大气监测”、“水质测试”等课外活动小组,用动、植物做试验,进行环保课题研究,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小增强环境意识,提高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想结合,加强直观性与时代性

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能够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但学生对环境保护理论知识还是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因此需要加强实践运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化。根据教学内容,可分别组织学生到各公园、街道绿地、居住区等地进行现场教学,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会学生观察问题,并进行讨论,这样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习与观察,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实践知识,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它不仅是政治教师的任务,而且应该融入各科教学当中。在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该深入发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灵活多样地渗透德育内容,使显性的知识与隐性的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的德育功能,把知识传授与对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寓德育于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之中。

五、注重过程评价,改革评价方式

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终点,既能起到检查教学的效果,又能起到对教学过程导向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环境教学的评价应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环境工程项目投融资方法与实践论文 第3篇

泰山医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 其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的学生主要在环境管理与咨询、环保公司、化工企业、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及技术研发等工作。通过对近三年来环境工程本科毕业论文的统计分析, 发现在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写作质量、工作量和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的考量, 环境工程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 并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重视毕业论文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工作的龙头, 选题质量是毕业论文质量的起点和关键。题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对近三年来毕业设计题目的统计分析, 发现有约20% 左右的论文题目存在雷同, 论文内容缺乏创新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与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人数较多, 承担毕业论文指导任务的主要为环境工程教研室的教师, 每个教师要指导4 ~8个毕业生, 由于指导教师的精力有限, 部分教师缺乏科研工作经历, 造成多个学生做同一个题目, 不同学生之间仅在实验地点、实验材料或监测项目等方面做稍微变化, 缺乏创新性和对某个题目的深入研究, 造成最后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时存在雷同。另外, 由于师资的限制, 选题更新较慢, 难以体现创新性内涵。

在发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选题上尝试师生共同完成毕业论文题目的申报, 因材施教。我们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 鼓励教师与课程平行的进行实验室开放,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专业相关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训练, 并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查阅一些专业文献, 撰写综述, 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开放实验的训练, 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一些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并能够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一个学期的开放实验指也会密切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老师能够了解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水平及各自的优势, 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 在选题方式上, 改变指导教师单方面指定题目的做法, 鼓励学生根据参加开放实验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一部分学生会自主提出感兴趣的题目, 以导师把关的方式, 师生互动来选题, 尽可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能力。

二、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教研室师资有限, 年轻教师多, 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经常出现一名讲师要指导多名本科毕业生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 还要求学生一人一题, 题目不能重复, 从师资配备的角度考虑具有一定的难度。毕业论文的内容和大同小异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创新性内涵的体现几乎流于形式。

为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我们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上筛选高水平的优质师资作为指导教师。一方面, 鼓励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到考取学校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毕业论文工作, 既可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又可以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 学院为找工作的学生联系实习单位, 利用实习单位的高水平师资和实验条件来完成毕业论文。在校内, 我们整合化工学院的其他一些优秀师资力量, 聘请基础教研室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使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在选题范围、指导教师职称、学历及论文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解决毕业论文与求职考研的冲突

经过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的实践, 我们发现, 现在学生就业和考研压力非常大是导致毕业论文 ( 设计) 质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目前学生的就业的压力较大, 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考研, 在第七学期都全力以赴准备考研, 在第八学期的3 ~4月份又是考研复试的主要时间, 很多上线的学生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准备面试上, 等到面试结束, 真正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已经为时过晚。由于考研对时间的占用导致学生将原本重要的毕业论文工作放在从属地位。因此不但毕业论文的质量会下降, 没有经过毕业论文这个阶段的训练, 学生的求职、考研面试也收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 我们尝试将毕业论文工作提前, 一般到第七学期初甚至第六学期开始让学生选题, 并开始毕业论文的部分工作, 如: 文献检索, 撰写综述等。在这方面也主要得益于开放实验项目的开展, 如一部分在第五学期参加过环境微生物开放实验的同学在结束了一学期的综合实验后, 对微生物治理环境污染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第六学期继续进实验室作实验, 经过一年多的试验收获很大, 所以到第七学期个别优秀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能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科研论文并发表。

四、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重视毕业论文答辩

答辩是整个毕业论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确定毕业论文总成绩的重要考评依据。针对以往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如幻灯片字数多、字体小、颜色搭配不合理, 答辩内容不熟悉, 图标绘制不规范等, 要求指导教师对本小组的学生进行预答辩, 减少答辩时的常规错误。对于答辩过程中评委提出的相关问题, 指导教师督促学生认证整改, 提高论文质量。

摘要:基于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为前提, 通过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本专业的实际情况, 我们认为应从毕业论文选题、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解决毕业论文与求职考研的冲突、严格加强指导过程管理等方面入手, 解决目前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郑宇, 张云.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 2008, (6) :11-13.

[2]陈云嫩, 梁礼明.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与就业双赢之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 2010, 2 (3) :135-137.

[3]张烈平.普通高校信息类专业毕业实习 (设计) 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4) :90-92.

环境工程项目投融资方法与实践论文 第4篇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毕业论文是整个本科教育中最后一个环节,约占本科教学内容的1/8,作为架构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工作岗位的桥梁,是对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次综合性全面考核。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所有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泰山医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其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在环境管理与咨询、环保公司、化工企业、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及技术研发等工作。通过对近三年来环境工程本科毕业论文的统计分析,发现在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写作质量、工作量和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的考量,环境工程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并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重视毕业论文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毕业论文质量的起点和关键。题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对近三年来毕业设计题目的统计分析,发现有约20%左右的论文题目存在雷同,论文内容缺乏创新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人数较多,承担毕业论文指导任务的主要为环境工程教研室的教师,每个教师要指导4~8个毕业生,由于指导教师的精力有限,部分教师缺乏科研工作经历,造成多个学生做同一个题目,不同学生之间仅在实验地点、实验材料或监测项目等方面做稍微变化,缺乏创新性和对某个题目的深入研究,造成最后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时存在雷同。另外,由于师资的限制,选题更新较慢,难以体现创新性内涵。

在发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选题上尝试师生共同完成毕业论文题目的申报,因材施教。我们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与课程平行的进行实验室开放,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专业相关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查阅一些专业文献,撰写综述,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开放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一些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并能够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一个学期的开放实验指也会密切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老师能够了解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水平及各自的优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在选题方式上,改变指导教师单方面指定题目的做法,鼓励学生根据参加开放实验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一部分学生会自主提出感兴趣的题目,以导师把关的方式,师生互动来选题,尽可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能力。

二、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教研室师资有限,年轻教师多,职称结构不尽合理,经常出现一名讲师要指导多名本科毕业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学生一人一题,题目不能重复,从师资配备的角度考虑具有一定的难度。毕业论文的内容和大同小异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创新性内涵的体现几乎流于形式。

为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上筛选高水平的优质师资作为指导教师。一方面,鼓励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到考取学校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既可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又可以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学院为找工作的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利用实习单位的高水平师资和实验条件来完成毕业论文。在校内,我们整合化工学院的其他一些优秀师资力量,聘请基础教研室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使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在选题范围、指导教师职称、学历及论文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解决毕业论文与求职考研的冲突

经过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的实践,我们发现,现在学生就业和考研压力非常大是导致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目前学生的就业的压力较大,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考研,在第七学期都全力以赴准备考研,在第八学期的3~4月份又是考研复试的主要时间,很多上线的学生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准备面试上,等到面试结束,真正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已经为时过晚。由于考研对时间的占用导致学生将原本重要的毕业论文工作放在从属地位。因此不但毕业论文的质量会下降,没有经过毕业论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求职、考研面试也收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尝试将毕业论文工作提前,一般到第七学期初甚至第六学期开始让学生选题,并开始毕业论文的部分工作,如:文献检索,撰写综述等。在这方面也主要得益于开放实验项目的开展,如一部分在第五学期参加过环境微生物开放实验的同学在结束了一学期的综合实验后,对微生物治理环境污染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第六学期继续进实验室作实验,经过一年多的试验收获很大,所以到第七学期个别优秀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科研论文并发表。

四、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重视毕业论文答辩

答辩是整个毕业论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确定毕业论文总成绩的重要考评依据。针对以往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幻灯片字数多、字体小、颜色搭配不合理,答辩内容不熟悉,图标绘制不规范等,要求指导教师对本小组的学生进行预答辩,减少答辩时的常规错误。对于答辩过程中评委提出的相关问题,指导教师督促学生认证整改,提高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宇,张云.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6):11-13.

[2]陈云嫩,梁礼明.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双赢之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0,2(3):135-137.

[3]张烈平.普通高校信息类专业毕业实习(设计)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6,(4):90-92.

[4]张庆乐,董建,王虹,郑超.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5):66-68.

本文系泰山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XZ2011036)的研究成果。

环境工程项目投融资方法与实践论文 第5篇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几乎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与环境学科联系非常紧密。针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政府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环境工程公司、科学研究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环境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制定符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优化、突出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熏陶、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对环境工程有更充分、具体的认识;同时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择业的要求,多途径、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通过确立学生就业去向,搞好 专业定位,合理规划课程体系,确立适合各个年级实践技能要求的教学点及教学内容;建立位于学校、社会、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环境工程产学研基地,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互动式的教与学关系;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贯彻和体现;面向就业的毕业实习场所为就业作良好铺垫:学校、院系、教研室、教师间上下一致,良好的办学氛围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以贯彻实施的保证。

2.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2.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和教学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系统地安排了专业技能训练课,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各门实践教学课程均有严格的评价考核标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

①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实验、操作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课程有《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城市给水管道工程》、《城市排水管道工程》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

②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必须经历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目的,《泵与风机》、《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等课程中都安排课程设计环节,以加强学生对工程、设备的设计能力;

③认识实习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来实施,以参观实际工程为主,了解生产中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方法,使学生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

④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实践教学,一般根据自己的意向选取1~2个方向实习,包括环境监理、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设计、污染治理等实际生产工作,以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环境工程的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教学除了完成各门实践课程外,还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际分析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为环境工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2.2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硬件因素之一。我系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关于建设和利用好校外实习基地,我系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来,在校内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系想方设法,对外拓展,通过多番调查和研究,分别与江门文昌沙水质净化厂、广州绿茵环境工程公司、东莞市塘厦凤凰岗科达水务有限公司塘厦污水处理厂、中山市黄圃食品工业园污水厂、深圳平湖污水处理厂和广州市沥滘污水处理厂等6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作为我系的校外实习基地。另外,我系还与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10家单位长期合作。通过在实习基地请有丰富经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现场设备、工艺流程、结构原理和作专题技术讲座等,学生能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可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系领导、教师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每次实习前都认真讨论内容安排,结合基地具体的经营项目,安排学生参与生产经营业务,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直接到实际中去实践。同时,还选派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进行跟踪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实习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获得实践一线的有关资料,便于学校结合企业意见,对专业课程、教学重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而且,为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我系还专门引进了生产第一线的设计施工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现引进教授级高工1名,高级工程师1 名)。

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结合校内的金工实习基地,基本能满足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3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科研能力、设计能力的系统训练,学生可以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方法改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毕业设计主要在污(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及噪声控制等方面结合工程项目进行。

教师出的论文题目经学术带头人、教研室的讨论、审阅后再发给学生,从论文题目人手,也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论文质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于4年级开学初即向毕业生下达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任务书,让学生早作准备,尽快进入角色,开始论文的调查、实验、制图等工作。指导教师每周要对学生的纪律表现、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

考核,并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纪录表,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

3.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效果

环境工程专业200l~2007级一直按照这一体系运作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从学生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情况表明,我系培养出的本科毕业生,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更胜一筹。总体上讲,教学质量较好。2005~2007连续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1%以上,最终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三届毕业生无论初次就业率还是最终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结论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并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中逐步形成、逐步实现的。实践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意义。经过近8年的规划及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行之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了互动式的良好教与学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使学生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训练,对环境工程专业有了充分、具体的认识,使学生得到实惠,保证了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环境工程项目投融资方法与实践论文 第6篇

环境科学专业作为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专业,在现代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因此,社会及政府部门对本专业都相当重视,希望从高校教学入手,培养出一批能建设家园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达到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的目的。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环节的角度出发,来谈论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从而构建出符合教育规律与时代需求的专业教学计划。

环境科学专业的兴起是由于现代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因此,它的专业教学较之于其他专业起步很晚,直到80年代左右才进入发展阶段,现如今已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专业教学水平日趋成熟。环境科学专业作为一门交叉、综合的新型学科,涵盖了各个领域,比如说,自然,生物,化学,社会,管理等,因为涉及的范围很广,所以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也较多。为了缓解学生上课疲劳,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上结合它们的各自特色,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学课程中自然包含实践教学,相关数据表明,它是众多课程中昀受欢迎的。因此,我们要总结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方法,进而达到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的目的。

一、环境科学中实践教学的内容

1.教学与实践结合

环境问题来源于生活,也必须要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它的实践性非常强。它需要学生在实际事例中,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范围,应该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讲授与讨论结合

教学是教与学过程,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把课堂氛围提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环境科学的教学过程离不开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老师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都有极大帮助,而且,它打破了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师生间共同进步的学习乐园。这种平等的交流探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他们在以后的实习工作中借助于理论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有很大帮助,对他们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和行事态度也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3.组织与策划结合

老师组织课题任务,由学生策划完成,并让他们做课题演讲。汇报时,小组人员要共同在讲台上进行环节演示,讲解和回答问题,努力做到每位学生都有一次演讲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关心环境热点问题的积极性。

二、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

1.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的老师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教学新模式,意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多年来,老师始终将启发与讨论、多媒体教学、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多方法、多手段、多途径贯穿于教学中,建立了课内指定教材与参考资料相结合、传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课程和发展规划已将专业划分成了若干个教学团队,每个团队都有指定的负责人。这些负责人会定期进行交流,评比和借鉴,通过对教学计划,教学效果,教学理论与时间关系等研究活动进行探讨,昀终一致认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效果昀大。因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和秩序,而且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建立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计划的实施来实现的。教学计划包括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必(选)修课程和教学环节。在教学课程实施之前,首先要有完善的计划,当然,计划是立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基础上。所以,在计划形成之前,要结合校园实际情况,以基础培养为重点,然后再优化教学课程,致力于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无论是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实践环节动手能力,语言讲解组织能力还是思维逆转创新能力,都需要在课程优化时考虑进去,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定会培养出全方位,多功能的学生,在未来,他们必将为环境生态做出贡献。

3.加强实验和实践性教学

由于环境科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从事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不可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讲课时间应少于实践课时间,精讲多练。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课,多给学生提供独立操作仪器的机会,避免教师演示或少数学生动手,多数学生观看的现象。同时作为学校的重点扶持学科,我系“环境科学专业”已有 6个教学实习基地,这为“环境科学专业”的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内容的研究提供了基础。通过安排学生在实习基地轮流开展相应的实验,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共同完成采集整个工艺过程中的水样和污泥样,分析水样的COD、TN、TP等任务。同时,在污水处理现场充分了解污水厂构筑物、污水处理工艺,并进一步掌握污水处理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现学生“理论-实践-理论”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环境工程项目投融资方法与实践论文 第7篇

高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既精通专业,又具有较强英语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科学选择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及优化课堂氛围、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建议与措施,力求对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做一些添砖加瓦的尝试。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是不断恶化的环境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就需要众多的高素质环境科学工作者去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改善并解决相关问题。环境科学与工程是以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主[1]的课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能熟练应用英语查阅英文资料并交流的复合型人才受到不断追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它不同于单纯的专业知识学习,也不同于一般的双语教学。因为它基于环境专业基础知识,但是却没有统一的模板和英文教材可以参照。如何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熟练获取英文专业信息,如何使得环境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迅速查阅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文献,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此,作者根据专业英语课堂的讲授反馈,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

(一)科学选择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教材的语言难易程度、内容的先进性和学术的权威性等因素均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专业英语课没有原版的.英文教材可供选取,因此,如何科学选取教材就成了专业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根据老教师推荐,结合自己查阅分析,最终我们选定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最新版教材。该书的正文及阅读材料均选自原版英文书籍。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施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深化,课堂教学的动态呈现愈来愈明显。因此,教师需要精心备课,才能合理编排教学内容,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要精心制订教学的目标。我们必须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上下深功夫,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落实到各项教学目标的制订中去。另外,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使各层次学生各有所得,共同进步[3,4]。其次,要弄清每堂课讲授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既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又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专业英语课程的讲授中,笔者选择性地讲解了水、气、固废及环规中具有代表性的章节。考虑到专业英语课程的对象多为高年级学生,为了培养学生查阅科技文献的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及培养研究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开设了文献讲解专题。利用展示的英文文献,介绍英语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每一部分的作用和要求,对绪论的写法要求和逻辑进行重点介绍。

(二)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简单的“翻译法”来讲授专业英语课程的知识,即按选定的教材内容给学生逐词解释,逐句翻译,学生不是独立“学” 会,而是被教师“教”会。因此,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往往沦为记录的工具,严重缺乏学习能力的培养,无学习乐趣。长此以往,课堂的效能将逐步减弱。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必须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从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困扰,开辟新的教学模式。

1.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引入直观的图片、画面、声音等。如在介绍大气污染物时,引入雾霾天气的图片及对比,说明PM2.5。学生也经常反映:希望老师加入图片,特别是和他们生活学习相结合的图片,不仅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问题的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我们要设置任务情境。如在授课前根据备课提纲,给出每段问题,先引导学生了解问题之所在,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讲授,即由任务驱动开展课题内容的讲授。教学实践表明:设置任务情境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作为专业选修课,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加大平时课堂考核的次数、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等。通过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讲授,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与紧迫感,宽松的期末测试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课堂氛围,强调学生主体作用

如前所述,大多数教师采用简单的“翻译法”来讲授专业英语课程。因此,该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教师,缺乏主观能动性。为了使专业英语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积极创造自学的机会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

在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竞赛式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因此,笔者将全班同学分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布置,比如让学生进行英汉互译,翻译最差的组将接受作业最好的小组的惩罚,或者表演节目以活跃氛围。同时,将专业词汇以题库的形式进行竞赛,以激励学生有效学习。

三、结语

环境工程项目投融资方法与实践论文 第8篇

实践教学是工程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过程, 它包括实验教学, 实习教学, 毕业设计 (论文) , 课程设计, 社会调查, 社会实践,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教学环节。

因此,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要求的精神, 为推动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 笔者分析了当前我校该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结合学校的自身特点, 提出了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及方法。

一、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上海水产大学是个老专业, 虽然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 但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总结归纳如下。

1. 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多年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影响, 一些领导和老师对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的建设和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条块分割, 分工不清;实验室体制过于分散, 缺少交叉学科的平台;对实验室技术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例如本专业相关的实验教学分别安排在我校的工程学院、海洋学院、食品学院和冷库质量检测中心等不同部门, 很容易出现“人人都管”而又“人人不管”的局面。

2. 人为的将一些实验项目分割, 导致实验教学分的过细过早

例如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流体力学等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分割;微机控制与电力拖动实验、暖通空调系统与控制实验的教学内容分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测量等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分割等等, 这些分割重点虽然强调了其区别, 却忽视了其内在的联系,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 实验教学内容的知识面窄, 缺乏最新的技术知识, 缺乏相关学科的知识, 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太慢

实验教学指导书的内容陈旧, 需要修订, 近几年来实验室建设投入经费过少, 严重阻碍了实验教学环节。

4.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需要加强

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 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不够重视, 学生的主动性不够, 依赖性强, 对毕业设计工作投入精力不足。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设计规范知之甚少, 对系统方案的选取、设备的布置不够重视, 没有建立水、电、汽、土建等专业相互配合的精神。另外, 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并加大考核力度。

二、改革思路与方法

实践教学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校内、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习教学改革;二是实验教学改革;三是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即实训教学改革;四是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改革。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以巩固知识和掌握技能为基础, 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以提高素质教育为目的。根据人才培养要求, 按照整体优化原则,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 以突出专业特色为重点, 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

1.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课程的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在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和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统筹考虑、系统设计, 使实验内容前后衔接、相对独立、逐步提高,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 明确各环节应达到的教学基本要求[2]。实验课程的设置既要实现基本知识、技能、方法的培养要求, 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又要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 充分吸收现阶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经验和成果,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改革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使实验教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要将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教学中, 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我校该专业的实验课程分三部分设置:基础性实验课程 (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普通化学、大学物理实验和电工与电子技术) ;专业基础性实验课程 (热工与流体基础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专业性实验课程 (微机控制与电力拖动实验、建筑环境测量实验、暖通空调系统及控制实验) 。参考东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学校相同专业的实验课程设置, 我校在制订2006级本科新培养方案时进行了局部调整, 使实验课程体系布局更完善更具有可操作性。该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实验课程跟随理论课程的框架, 独立设置实验课程, 重视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 学校也陆续投入了一定的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 购置一批新的实验设备, 逐步完善了实验条件。

2. 实习、实训教学改革

校内实习、实训一定要注意加强现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我校金工实习工厂和农业部冷库质量检测中心的优势。校外实习、实训要注重加强校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的建设, 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了解、参观学习、生产实习有机的结合起来, 充分适应目前就业环境的发展变化。定期对产学研教育基地进行综合评估。如我校与开利空调有限公司、特灵空调有限公司均保持有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3.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毕业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综合的总结, 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也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方式。通过毕业设计可使学生获得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训练, 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 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加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管理和改革意义重大[3]。

课程设计要注意加快课程设计体系的改革, 改进课程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 突出对学生工程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毕业设计要精选课题, 加强指导, 尝试和鼓励师生互选。让学生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所做的工作有一个认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将平时的理论学习、实验、实习、实训等结合起来, 收集资料, 调查研究, 制订方案。教师与学生相互探讨,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性。教师可选题进行团队设计, 包括建筑、给排水、暖通等专业设计小组, 分别对三个项目进行全面设计, 这种团队设计能有效锻炼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真正起到了毕业设计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作用。三是教务处要制订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作的有关教学文件, 规范管理,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四是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要科学化。具体评定内容包括工作量、设计水平、论文水平、独立工作能力、答辩情况等,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几种不同的要求, 如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最高要求等, 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

三、结论

实践教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过程。因此, 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既符合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 也符合我校制订的2006级新本科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 必将使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针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分析了上海水产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新思路, 并从实验教学改革, 实习、实训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等三方面入手实施相应的改革措施和方法, 使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方法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王维荣, 王艳新.实验教学要向以学为中心转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环境工程项目投融资方法与实践论文 第9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践教学工程素质创新能力

工程教育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一直被发达国家视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有力保证,也被视为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每年培养最多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人数几乎占12个学科门类人才总数的1/3到1/2,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在肩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重任时,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系统研究,如工程实践的弱化问题严重限制培养更多国际性卓越工程人才的前进步伐。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薄弱、产学脱节等现象,忽视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育。根据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统计,我国工科大学毕业生只有10%可以达到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

环境工程专业是以理、工、农、文、管理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环境工程学科为依托,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具有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为一体的环境污染控制工程专业人才,是一个学科知识结构广且深的工程技术专业。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由原浙江农业大学“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和原浙江大学“化工环保”专业发展而来,是我国创办环境类专业历史最悠久的高校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所将农业环境保护与工程工艺相结合来创建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该专业于2007年入选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结合特色专业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对环保科技人才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环境工程人才不仅要培养出拥有知识的人,更要凸显出拥有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质的人。为此,我们正在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和知识结构的调整、实践基地建设和实习内容的拓展、环境与资源实验中心的建立、科研训练计划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训等方面,探索并实践新一轮科技革命时期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符合世界高等工程教育 “大工程教育”发展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本专业学生更好地满足全球化经济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一)以完善知识结构为根本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包含有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从完善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研究能力出发,结合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不断优化 “宽、专、交”的跨学科知识理论课程,重点强化 “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实践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1-3学期不仅设置了数、理、化、生等基础课程,还设有人文社科、经济管理以及科技写作等方面的方法论课程;4-6学期设置了理-工-农交叉的平台课程和专业模块课程,加强了材料力学、土建工程、过程工程原理、流体力学等工程工艺类课程,拓展了工程工艺的内涵和外延;6-7学期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设置了专业特色课程。其中实践课程体系以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以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构建了包括基础层、提高层和研究与创新层三个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其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工艺设计、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具体实践课程如下:

(二)依托环境与资源实验教学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训练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

专业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和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正如原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讲话中指出的:“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与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实验教学中心是由环境类、资源类的专业实验室整合而成,并于2007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建立了环境与资源基础实验室、环境与资源工程实验室、环境与资源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环境与资源信息管理实验室四大模块组成的综合性实验平台,构建了宽基础、重技术、练技能、求创新的实验课程模块,以实现训练学生环境与资源类专业实验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的目标;通过实施教师兼岗-设备集中的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了研教结合-教学互动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从而有效促进科学研究成果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达到培养学生研究与创新能力的目标。

(三)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工程实践基地,营造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良好环境

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精神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认识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因而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工程实践基地是培养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根据国家和地方需要,根据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拓展了校际、校企、校所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多样化的合作形式构建了多层次的认识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生产实习基地。

认识实习基地肩负有为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习打下一个感性认识基础重任,是学生第一次踏进环境污染治理的现场,第一次通过对水、电、气和固体污染治理工程工艺流程的观摩,深入了解主要污染控制设备的性能、操作和管理等现代化的污染治理过程,从而达到让学生明确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目的,提高学习该专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使认识实习基地稳定且长期得到保证,环境工程专业通过三年一次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这样的合作方式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有带队老师的指导,而且还能得到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指导,确保了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得到有效引导。

高等院校的社会实践是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湖州安吉、湖州长兴、衢州开化以及省市环保系统等地建立了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并以绿色环保社团“绿之源”协会、中环环保联合会浙江大学环保志愿者基地和浙江大学“新绿”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联合会为载体,以“求是学子农村环保科普行动”、“学长同行”省市环保系统实习、“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 、 “六五”环境纪念周、“环境文化节”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类社会实践,不仅提升了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环保意识,更重要是增强了他们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岗,坚定了他们从事环保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程,目的是训练学生应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对设计和调试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专业分析,增强环境工程专业的施工技能。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的冬学期,实习基地为中国石化镇海炼油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方式为蹲点实习,实习时间两周。通过系统的生产实习,不

仅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且使学生深入了解了环境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领域,熟悉了各类环保设备操作步骤和性能,为今后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

(四)打造依托国家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学生创新训练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浙江大学为给广大学生提供广阔的科研训练平台,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自1998年四校合并以来开始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 ,以下简称SRTP),并将其纳入了第二课堂。学校专门成立了校级SRTP管理部门,负责制定SRTP各类管理文件和相关政策、落实经费、开展《SRTP项目指南》和《研究成果简介》汇编、组织中期检查和总结交流等工作;院、系成立由主管教学院长、系主任任组长、不同学科教授和院、系本科教育科长等组成的SRTP指导小组(5-11人),主要负责制定院、系SRTP评审办法、组织评审校和院、系二级SRTP项目、实施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成绩评定等工作。学校每年组织一期校院二级SRTP申报工作,申报项目分学生立项和教师立项二种形式。申报SRTP学生原则上以本科二、三年级学生(五年制以二、三、四年级;七年制以二、三、四、五年级)为主。项目参加人数为1--4人,其中立项负责人1名,参与者1--3名。

为了提高本环境工程专业学生SRTP的起点和层次,充分利用了本专业教师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环境工程系要求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等项目的教师带2-3位本科生进入实验室,让本科生融入研究生的科研团队,形成了本科生-研究生-教师联动的科研创新训练模式。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学生科研创新活动项目源的起点、拓宽了研究领域、丰富了研究内容,也使研究项目的顺利开展有了充裕的经费保障以及一流的设备条件和研究技术平台的支撑。2001年至2013年,共完成了涉及工学、理学和农学类的校、省和国家各层次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300多项。

为使学生的科研训练向纵深发展,环境工程系还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继续指导SRTP项目的研究,让学生从参与项目研究到成为子项目的设计者、独立完成者,使其真正置身于科学研究的工作环境中,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广生. 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在何方[N]. 中国教育报,2010- 10-30.

[2]周玲. 高等工程教育的新特征与新发展[J]. 清华大学教学研究,2010,(1):113-119.

[3]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会秘书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改革工程实践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50-52.

[4]刘铁山等.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尝试[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4):80-81.

上一篇:202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路与措施下一篇:七年级下学期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总结